最新杂志的心得体会(优质8篇)

  • 上传日期:2024-01-08 04:11:15 |
  • 雅蕊 |
  • 14页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杂志的心得体会篇一

7月,怀揣着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梦想,我来到田庄村当了一名村官,在工作上铭记村官的责任,积极协助村“两委”管理村中事务,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为村里经济建设出谋划策。在工作之余,我喜欢看《大江南北》,记得第5期《大江南北》刊登了在革命老区江苏江都有位大学生黄俊,大学毕业后,为了能给家乡农村多做点事,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不顾家人反对,放弃留在大城市享受丰厚待遇和舒适生活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农村。在十年的村官路上,黄俊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面对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畏惧,把两个贫困村打造成了名符其实的亿元小康村。黄俊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虽然我没有黄俊那样的成就,但我在基层的岗位上也奉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脚踏实地,在日常工作中融入农村。虽出生在农村,但我对农村并不了解。而且在进入村官队伍之前,长时间的读书求学,使我已经完全脱离了生我养我的农村,对农业生产更是知之甚少;对农民,我依然停留在最浅薄,最表象的认识之上。入村工作后,从最初的抄抄写写,整理文书档案;与村主任走街串户,化解矛盾纠纷;跟着老干部宣传政策,访贫问寒;在每一个村民小组、农户家中,通过一件件日常琐碎小事,我感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朴实和坚韧,农村工作的繁杂而细微,基层干部的辛酸与苦乐。在房屋征收、土地征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收缴、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中,我逐渐了解了农村,融入了农村,完成了从大学生村官到“村民”一份子的转变。

二、稳妥处事,在潜移默化中转变观念。工作后,我慢慢的发现,我自身的阅历和农村的现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农村,我们仅凭自己的朝气和浅薄的知识积累,不足以解决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作为“两委”班子的一员,上要落实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下要推动产业发展、基础改善、群众致富,这不是一腔热情可以换来的。对初出校门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落差,但看着村干部无怨无悔的点滴生活,我逐渐摒弃了到村任职作为“前站”职业的想法,明白了有些问题,村民们与我认识不一致但我们需要转换观念理解他们。凡事要做好在最底层吃苦的精神准备,遇事要认真思考群众的意见,一心一意做好眼前工作,这不仅使我对事情看得更清、识得更真,更使我在处理问题上头脑清醒,规避错误,少走了很多弯路。

三、调整思路,在实践锻炼中实现成长。实践出真知,在老百姓眼中,你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在你的手中成为现实,这就是群众最简单、最现实的看法,这就是我对农村、农民最直接、最深刻的认识。既然,我们不可能强迫改变村民由来已久的生活方式、处事办法,延续多年的传统习俗,为什么不能积极主动的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在融入中寻求突破。在交流中推动发展,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以真诚的态度面对群众,认真地思考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不遗余力地为每一位群众“出一个点子,想一个办法,找一种心理慰藉”。在每一项琐事中,主动调整思路,进组入户,宣传政策;在每天工作中,主动向老干部学习农村工作要点,了解群众最关心的事项,以最诚恳、最踏实的态度和行动让群众感受到了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分工组里每一位村民家中的情况都掌握的一清二楚,困难家庭、失独家庭、留守老人儿童家庭等弱势群体也时刻不忘,特别关注。

回顾近十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对我个人而言,有着道不尽的感受和言语。我始终坚信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小小的村官一样可以发光发亮,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间,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最美的色彩。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文化的沉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读有益的书,才能增强自信心,更加勇敢顽强,才会使自己拥有一对永折不断的翅膀。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深切感受到当代青年对于文化这一名词的理解,已经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多的是一种追求新奇、倡导时尚的全新理念。本人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接触了《大江南北》这本杂志。它继承传统,富于创新,更可贵的是讲真话,讲实话,可谓是当代杂志中较为优秀的作品。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要积极相应党委号召,脚踏实地,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真心实意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做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需要强固根基。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当一名合格的村官,需要不断学习,真正下基层与老百姓打交道。农村是一张纸,需要我们涂上色彩。我们要到家入户,多向老百姓学习,多问,多思,多看。必须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以农业、农村、农民为重,不断摸索农村特点,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为农村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大江南北》这本杂志让我受益匪浅。《大江南北》作为一本红色期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是一本富有内涵的史料性杂志。

读《大江南北》给了我一次亲近历史的机会,书中文章包含着对党史国史的重溯,对侵华战争的追溯,对改革开放的坚定,对强国富民的自信。这份杂志,它所承载的史实,不仅仅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更是要我们把所受到的教育,转化为今天工作中不断前行的动力,督促我们在工作中争先创优。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有崇高的理想,不辜负组织对我们的期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奋斗,服务好农村、农业、农民群众。农村是个大舞台,是施展才华的好地方,我认为在农村工作中还是有所欠缺,需要不断努力,我个人认为要努力做好如下几点:

一、转理念。用一颗平和而明亮的心立足并扎根农村。农村工作条件艰苦,各种娱乐和硬件设施比较简陋,再加上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转变,这都会对习惯的生活造成一定落差,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看待所面对的现实环境。在农村工作,会经常跟农民打交道,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我们和他们交流起来也会有一些代沟,很多时候会遇到一些误解和委屈。作为一名村官,要学会压住心中的火气,磨掉学生时的稚气,打磨掉社会青年的怒气,下村上门做工作,去争取他们的认可、支持和理解,决不能凭意气用事,让问题扩大,矛盾激化。

二、端态度。老一代革命先辈说过“乐于付出是我们这代人的性格”,经历。

过艰苦环境考验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党中央“八项规定”的重要性和及时性。作为村官,平时主要工作在村里,既要管村里的工作,又要忙村民的事,所以不会有人时刻管你,时刻督促你的工作,检查你的工作。这在1一定程度上会容易让人产生懈怠的心理,惟有继承好老一辈的优秀革命传统,珍惜当下,发愤图强,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鞭笞自己,“今日事、今日做”,每天把要做的事都记录下来,多动笔,少说话,多做事,时时刻刻按照“两学一做”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按照村两委会的分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积极要求进步,使自身素质得到更快更好地提高,得到领导的满意,广大群众的认可。

三、抓落实。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干劲,踏石留印的稳定,狠抓落实,踏踏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农村工作,就是来为人民造福,不把群众放心里,愧为村干部。我们面对的是人民群众,群众满意不满意就看群众是哭还是笑,要了解农民群众的想法,听取他们的建议,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对能办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办;对一时办不到的事,要想办法创造条件去办。

通过几年农村基层锻炼,我已由一名年轻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农村基层工作者。相信有《大江南北》这样的杂志伴随我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的人生道路将会走得更远、更宽、更正!

杂志的心得体会篇二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杂志作为传统的文化载体,仍然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和读者群体。然而,不同于其它形式的媒介,杂志的排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到读者的视觉体验和阅读习惯,还能够传达出杂志的风格和特色,进而建立杂志的品牌形象,打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因此,掌握一些排版技巧和设计理念,对于杂志的发行和阅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杂志的排版设计从最基本的字体、字号、字距,到各种图像、边距、颜色和版面布局等许多元素都需要考虑。其中,最为核心的原则便是“简洁明了”,要求排版设计既能够凸显核心内容和主题,又不失审美风格和美感效果。此外,还要顾及排版的合理性和可读性,让读者能够舒服地透彻阅读,愉快地接受信息。

第三段:掌握杂志排版的技巧和实践经验。

杂志排版的技巧和实践经验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格式的选择、图片的处理、排版元素的选择等等。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自动化排版等智能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应用中,使得杂志设计更加灵活多变,并提高了排版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初学者在掌握各种技巧和实践经验时,要注意不过度依赖工具,保持自己的设计思考,让排版设计更具创意性和价值。

第四段:感受杂志排版的美学魅力和文化互动。

杂志的排版设计不仅是字体和图像的组合,更多是一种文化的呈现和交互。通过各种技巧和设计元素的运用,杂志能够传递出自己的文化价值和审美风格,与读者进行深度互动和文化交流。同时,杂志排版也是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是一种美学的呈现和艺术的创造。因此,追求杂志排版的美学魅力和文化互动,对于杂志设计师来说,不仅是实现其职业价值的动力,也是体现其个人修养和格调的必要条件。

第五段:总结杂志排版的重要性和未来趋势。

杂志排版是整个媒体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一直在发展与变化中,也保持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在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融合的趋势,杂志排版将继续吸收新的技术和创新思路,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期待。对于设计师和爱好者来说,在杂志排版中追求美学与文化互动,掌握技巧与实践经验,必将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杂志的心得体会篇三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线杂志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作为一个爱好写作的人,我也积极参与各类杂志的征稿活动,并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杂志征稿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广大爱好写作的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我意识到征稿前要对杂志有所了解。在选择投稿的杂志之前,我会花一些时间研究该杂志的风格、主题和受众群体。了解杂志的定位,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写作方向。如果我提交一篇风格与该杂志迥异的作品,很可能会被拒稿。因此,在征稿之前,对杂志的了解至关重要。

其次,我发现创意和独特性是吸引编辑的关键。作为一个有创作欲望的作者,我深知创意和独特性的重要性。在撰写征稿作品时,我会尽量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以引起读者和编辑的注意。例如,如果杂志的主题是旅游,我可能会选择介绍一个冷门的目的地,或者分享一次非常特殊的旅行经历。创意和独特性可以让作品脱颖而出,提高获刊的概率。

接下来,注意语言的简洁和精准。在征稿作品中,文字简洁而精准是必不可少的。编辑收到大量的投稿作品,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冗长的文章。因此,我要尽量用简短的语句表达我的观点,并避免废话和赘述。另外,准确的语言是写作的基础。一旦作品出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会给编辑留下不专业的印象。所以,在提交作品之前,我会仔细检查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

其次,征稿作品要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当杂志的主题涉及到人类情感和生活体验时,作者需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因此,我会在自己的征稿作品中加入一些真实的情感和亲身经历,以便让读者感受和理解我的故事。一个有情感的作品往往能够打动编辑,激发他们的共鸣,更容易获得刊登的机会。

最后,我坚持不断学习和提高。征稿是提升自己写作能力和展示才华的机会,但也可能面临拒稿和批评。对于拒稿,我不会气馁,反而会从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技巧。同时,我也会关注其他优秀作者的作品,向他们学习,不断吸取灵感和经验。

综上所述,经过多次参与杂志征稿活动,我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熟悉杂志、注重作品的创意和独特性、简洁和精准的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共鸣以及不断学习和提高,这些都是我在征稿过程中的关键点。希望这些体会能对其他爱好写作的朋友有所启发,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更多优秀作品推向读者。

杂志的心得体会篇四

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比以往任何一个都来得长,如果不有计划得度过,我想,相对一定会很漫长,所以,我决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宣传招生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实社会上有一种风气,即使一所不错的院校通过宣传的方式介绍自己,也必定会有很多人会去质疑,因为社会已经非常缺乏信任,尤其是拿着传单的那些人。当然随着各类学校的增加,专科院校的招生总是让人感觉缺乏可靠性,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更好地引导着别人跟着我的思维走。

我的目标就是我的母校,赣马高级中学,因为复读的缘故,我已经离开这所学校一年半了,面对这些比较生疏的面孔,我明显感觉自己比以前成熟了,做了半年的班长,我已经可以很冷静地面对一个集体。由于我的母校是一所三星级高中,有很多学生考不上本科院校,所以拥有着大量的生源,这些高中生对大学充满了幻想,他们都梦想着去一些大城市上大学,(经过两次高考,我还是很了解他们的。)但总有一些人的成绩会不太理想。南方的学校分数较高,淮安,这座并不发达的城市,或许会是他们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宣传的过程中,我向大家表明了我的身份,针对高中生关心的几点,我向大家列出了几点。

1、淮安离连云港较近,而且交通方便。

2、淮信在大学城的中心,周围店铺多,生活条件优越。

3、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

4、校园环境优美。

5、学校在苏北是一所不错的专科的院校,就业率高。

另外,从我个人观点来讲,我向大家表明了,我们学校是淮安大学城最好的专科院校,而且从某些方面来讲,专科院校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有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你选择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只要努力,任何困难都是浮云。祝大家在今年的高考中有着稳定的表现,加油!”

实践经验总结:

一、沟通能力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如果你面对一个群体就会紧张,那么你很难很好地表达你所想要阐述的内容,所以要在进入社会之前要锻炼沟通能力。

二、要善于把握你所要面对的对象的心理,最好有准备。能够吸引别人,就好像演讲,出色的表达能力能增强一个人的个人魅力。

三、要有出色的反应能力,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在最快的时间,想出尽量合适的答案,而且一定要从容。

四、无论做任何事,一定要动脑。思考的力量是无穷的!

杂志的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一名杂志编辑,我有幸参与编辑了多个杂志的制作过程。这些经历让我体会到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也让我深入了解了杂志的制作和发行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心得和体会,这些经验让我更加熟悉了这个行业,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和规划。

杂志编辑的工作内容包括撰写、编辑、校对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制作杂志的过程中,编辑需要根据杂志主题和读者需求来确定内容,撰写和编辑文章等稿件,还需要进行校对和编辑工作,确保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此外,编辑还需要负责管理杂志的出版和发行过程,确保杂志的质量和销售。

杂志编辑在杂志制作和发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编辑需要确保杂志内容的质量和准确性,保证读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编辑还需要管理杂志的出版和发行过程,确保杂志的质量和销售。杂志编辑的工作对于杂志的品牌形象、读者评价和市场前景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尽管杂志编辑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性都非常高,但这个职业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拓展人脉和创新发展的职业。杂志编辑需要不断学习,掌握市场动态和读者需求,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此外,杂志编辑还需要与作家、摄影师等合作,确保杂志的内容和质量不断提升,并与竞争对手持续竞争。

第五段:结论。

作为一名杂志编辑,我深知这个职业的辛苦和挑战,但同时也看到了这个职业的乐趣和成就感。编辑不仅能够通过自身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来影响和服务读者,也能够为杂志的品牌形象、市场地位和行业发展做出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就能够在这个职业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成功。

杂志的心得体会篇六

今年寒假已经结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园,在寒假中,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到了实习中,在不断地实习中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今年寒假我实习的地方是儿童福利院,这是一个不被关注的地方,很多的现实情况导致我们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存在不实十分的关心,可是他们是需要社会的帮助的,我应该去帮助他们!以下是我的个人实习报告总结:

一、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习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单位介绍。

哈尔滨儿童福利院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习内容与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在十天的实习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哈尔滨还是很熟悉的。我们发现他们的理想也是缤纷漂亮的,我问过他们以后想干什么,他们有想当老师的,翻译家的等。有的孩子,学习很认真,我告诉他们学习之改变自己的很好的出路。当然青春期的叛逆与烦恼,来不及让他们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

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

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3、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十天时间很快结束了,我想,我来到福利院之前,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自己一直是一个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写这个实习报告的时候,我还是如此。对他们的关照,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身的成长过程,我曾经的烦恼,他们也会有,当然,也许回会有我所没有经历的苦难或者伤感,但我一直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的,也会长大,谈恋爱,上大学,找工作,成家立业,成为千万普通人中间的一位。我相信的!这次实习给我的触动很大,我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记住这一次实习,在我毕业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短暂的三天无偿社会实践到今天就结束了,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天,但是在这三天中的收获却是在学校所得不到的。请原谅我做如下的平铺直叙吧!

我这次的实践单位是一个个体工商户,在偌大的城市中像这种小门市、小单位数不胜数。我认为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更深刻体会基层工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激发我们这些未来的技术人员的研发技术的努力方向。

在这三天中,我的主要任务是送货和开货单。关于送货,我想我就不必多说了,关键是认识路,别送错地方就ok了。关于开货单,这是我这三天来最头疼的一件事了,也是最令我痛心的问题了,这也是在我仅有的任务中唯一一个和我专业多多少少有关系的任务了。开货单不是单纯的在打印机上打印一张有字的纸,而是通过某一软件找到货物,并在这个软件上输入个数、单价等一系列操作后打印。这个软件可是很厉害,各种操作功能应有尽有,就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这个软件的弊端也就是在这里,我的老板只会这软件上的几种功能,对其他的功能却是一无所知。老板每次使用软件的时候,他都依次点击早在他脑袋里记住的点击顺序,每一次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点错,坏了整个软件的数据。(曾经因操作失误软件瘫痪过)我想这个软件制作者扩大软件使用范围,勉强加大它的兼容性,目的无非是提高它的经济效益。但是我想说,我们的技术不是为人们谋便利,更好的为人们服务的技术吗?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你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引领社会风尚吗?单纯为了经济效益这也是自私的表现。好的目标,可以让我们更勇敢、更具创造力。突然想起市面上的八核、四核智能手机,众所周知,八核、四核分别是八个cpu,猛的一听,八个cpu,好高端啊!八个cpu一定比四个cpu贵,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市面上,同款手机八个cpu的确比四个cpu的贵。其实,厂家在出厂同款手机的时候都是八核的,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四核手机,这也只是销售策略罢了。又如房地产……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相信稍微专业点的都应该知道销售内幕吧。

我认为,为了利益而致力于事业,非常的不好。虽然你赚的钱越多,代表你为国家做了更多的贡献,像提高就业率呀,拉动经济增长啊等等,但这些都不能成为你成为利益奴隶的借口。以人为本,不应该只成为政府的政策,更应该深入各个行业中。望我守住本心,用我微薄的力量传递一股正能量吧!

三天的无偿社会实践虽然很短暂,却足以让我思考我整个人生。

两周的实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回想在法院实习的这段经历,不禁对逝去的实习生活有些怀念。感谢各位老师给了我这么好的一个锻炼机会,也很感激xx区法院的各位朋友能这么悉心地教导我,让我在学习的同时也对司法实践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本次实习时间虽然很短,收获却颇丰。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主要有三个目的:

(1)深入司法实践的第一线,了解司法审判的全过程,在熟悉审判程序的同时,发现其间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缺陷,从而加深对中国现实司法的理性和现实性思考。

(2)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在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度与高度认识,尽力用一个法律人的身份和思维去思考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之道。

(3)利用本次机会,找到从法律学习者到法律工作者身份转变的现实途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背离,现实与模拟的差距,从而在背离与差距中找到平衡点,给自己的专业修养和现实能力给一个准确的定位。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本次实习的单位是xx市xx区人民法院,其成立于20世纪中叶,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和自我完善。昆区法院有大批优秀而努力的工作人员,在司法实践的第一线做人民利益的守护神,尽最大的努力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昆区法院具有规范而体系化的组织机构,内设机构有政治处、纪检监察室、办公室、研究室、审判监督庭、案件质量评查室、立案庭、立案二庭、司法技术鉴定管理办公室、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第三庭、第四庭、行政审判庭、执行局和法警大队,各机构在行使权利和履行职责方面相互独立,而实则又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共同为昆区法院的发展而努力,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本次实习我的具体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是,在民四庭从事书记员的工作。民四庭作为法院的一个内设机构,其主要负责的案件有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所有权确认纠纷等,其主要运用的法律有《合同法》《物权法》《民事诉讼法》《民总》《债权法》等。民四庭办案以调解为主,判决为辅,实行调判相结合的运行方法,在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的基础上慎重地行使法院的审判权。

而书记员的工作是琐碎而又需要认真细心的,其主要工作范围有整理并装订卷宗,扫描案卷,作庭审、调解、谈话笔录,送达法律文书等。在实习期间,我在从事以上工作之余,还能参与案件听审,以一个非专业人的身份去看待司法审判。由于实习时间短,所以还有很多工作并没有涉及到,在以后的时间里一定会抓住机会去尝试和体验。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本次实习,我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具体过程如下:

1、整理卷宗,扫描案卷。

整理卷宗,扫描案卷是我在本此实习过程做的最多的工作,整理卷宗包括排序、编页码、填写证据目录及卷宗目录、装订案卷等。每天看着一沓沓的案卷在手中无数次的翻阅,心中还是会有一点成就感的。整理卷宗先是排序,按照信息表、缴款书、起诉状、答辩状、身份证明、受理案件通知书及送达回证、原被告证据、开庭传票及送达回证、调解笔录、开庭笔录、判决书或调解书复印件、宣判笔录、送达回证等顺序将所有的资料整理成册。对于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还有副卷,而副卷的内容则包括合议笔录、判决书原件等。

这种整理工作对于我这个实习生而言并非易事,因为不是所有卷宗里资料都想以上所说的那样详细而又简单,很多时候会出现很多新的东西弄得我不知所措,所以我总在一遍又一遍的向庭里的正式书记员们询问,还好她们都很耐心而又细致的为我讲解。当然有些时候,我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向她们询问的时候她们也会不知所措,毕竟不是法学专业出身并且从事工作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我们只好按自己的理解行事了。编页码倒是一件不需要用脑子的事情,只要小学数学过关了就能胜任,所以其间也没遇到什么问题。

填写证据目录及卷宗目录也不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活,根据之前编的序和排的页码,将信息综合之后填在目录表上就行了。当我将调解笔录与调解协议分开写了之后,遭到了书记员之一的反对,她说两个应该写到一起。于是我按自己的理解告诉她说,调解笔录是法院在当事人之间主持调解时的记录,应该属于法院文件的一部分;但是调解书虽然是在法院的努力下当事人双方达成的,但是那是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或者可以说成是契约,其一旦成立在当事人之间起作用,而法院只享有其不履行时的后续权利。

在我不很专业但是听起来还算比较合理的解释下,并且在她向比较有资历的书记员的咨询下,她采取了将两者分开写的方式。其实这都是比较小的事情,但是通过这件事我有了两方面的启发:第一,法学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体系,其在实务工作中对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我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二,现实中,基层法院大多数书记员并非科班出生,甚至很多法官也并非受过专业教育,因此要想法院的运行更加的专业化、水平化,在注重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如果一个领域的工作人员对于其工作领域所涉及的知识没有最基本的了解的话,那么他的工作必将是盲目而又危险的。对于扫描卷宗,我想这也是一项比较轻松地工作,机械的将一页页的资料放到扫描仪里,等扫完后再将它们取出来订上。虽然很无聊,但是依然会有收获,因为这样就可以再次确定案卷整理的顺序,所以说两者应该是互补的。

2、作调解、庭审、谈话笔录。

鉴于去年暑假在巴东县法院的实习经历,这项工作对我而言并不陌生。由于地区差异性以及我自身的原因,在做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首先,昆区法院的笔录基本全部是电脑录入,对于没有学过速录的我来说还真的跟不上,所以明显的感觉到掌握速录技术的重要性。不过据此我也明白了,昆区法院大多数的书记员并非科班出身但却能够进法院工作的原因之一了,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们所掌握的速录技术。

其次,由于我不是xx本地人,所以语言了成了很大的障碍。开庭期间,大多数当事人都是用的方言,其速度之快、言辞之激烈难懂并非我所能应付的,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不知所云也不知所往。不过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招书记员的时候更倾向于本地人的缘故了。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也许这也算是地区就业的优势吧!不过做笔录也不全是机械性记录,其中存在一些小技巧。

比如说,在庭审过程中并不是当事人及审判人员说的每一句话都得写下来,我们可以只记下关键性的语句或者词语,这样就可以提高效率。当然一般在庭审过程中,法官都会对于比较复杂的部分会加以总结,这样就直接减少了书记员的思考时间,也是提高速度的好方法。总之,笔录对于法官的裁判会起到很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这就对于书记员的工作有更高更细的要求,认真对待每一句话、写好每个关键字也许是对书记员工作的基本要求。

3、送达开庭传票及判决书、调解书等法律文书。

所谓送达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打电话把当事人叫到法院,然后将文件交给他们,告知他们权利义务,然后让他们填好送达回证就行了。当然也有当事人拒领的情况,不过我这次没碰上。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倒是碰见过一次,离婚的被告方拒不领取,最后只好劳驾我跟主审法官给送到家里,但是送去之后当事人拒不签字,我们又好说歹说劝了半天才勉强把字签了。不过对于那件事,我一直觉得有点遗憾和愧疚。

在现实中,即使当事人不领取相关文件,法院可以采用公告或邮寄的形式送达,还可以留置送达,所以这并不影响效力的发生。对于当事人来说,诉权是一种权利,但是在诉讼过程中的义务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权利与义务总是像伴随而存在的。送达看似简单,但事实上与当事人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很多时候还要考虑到当事人的情绪问题,所以法院的工作都不是简单的工作。

4、参与案件听审。

案件听审是本次实践中身份转变的机会,在从事其他工作时,我更多的是将自己当做法律工作人员对待,所以每件事上都会很谨慎出错。但是听审则不同,我将自己的身份换成一个普通人,甚至是法盲。我不在用一个法律人的身份去看待案件的全过程,而是以一种独立于当事人、审判人员及其他诉讼参加人以外的身份,用一般的理性看待并分析问题的合理性。摒弃合法性分析,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但事实上,司法审判过程中却是将法与理想相结合,将法与情相融合,最终达到社会效益与法律效益的最大化。本次听审的案件主要是合同纠纷案件、民间借贷纠纷与所有权确认纠纷,这样让我对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所以听审过程的所见所闻与所想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让我更现实更理性地去看待这个社会。

本次实习是我从学习法律以来所经历的第二次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总结两次实习经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让我对于现实司法活动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同时对于基层法院在司法审判中的优势及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差距甚至背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和更理性的认识,从而对自己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有了比较现实的借鉴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了基层法院在司法体系及司法审判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第一,法官及书记员的专业素养问题。在基层法院中,大多数法官都不是科班出身,很多来源于军人转正或其他领域,而书记员就更不用说了,学什么专业的都有。也许不仅是基层法院所存在问题,全国很多法院都是如此。虽然在司法审判的启动上法院及法官处于被动地位,但是其在案件审理过程所掌握的自由裁量权要求了他们不仅应该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社会人,更应该是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法律人。

也许精通法律的法官更容易从法律的角度保护当事人的权益,所以法官的专业素质必须得到提高。至于书记员,其虽然主要从事一些比较琐碎的文字及档案整理工作,但是如果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做,可能会更得心应手,这对于法官开展工作也是有利的。第二,判决书缺乏说理性。在法院我所看到的判决书,不分案件大小或简单与否,其页数一般都在三页左右。

我一直在怀疑,如此“精简”的判决书何以将那些对当事人来说并不简单的法律问题和事实说清楚,所以我一直在留意从我手中经过的每一份判决书,从而发现了一个共性——几乎所有的判决书都没有说理部分。当然,在判决书的最后都会附上本案所适用的法律条文。我想,也许是法院理想化地每一个公民都当成了精通法律的人,所以说理部分不用赘述。或者说,根据以上所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也可以看出这个问题存在的某些合理性。第三,当事人程序上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诉讼过程中,不管当事人实体上的权利如何偏向,其程序上的权利是平等的,所以法院应当尽最大的可能保证当事人平等的程序权利,保障看得见的正义。

鉴于以上的总结,对于以后的学习,我认为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更积极地更广泛地参与司法实践。就像在最后民四庭庭长跟我说的一样,我们不应该把眼光局限在法院,而应该拓展范围到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安机关、企业乃至监狱去探求法的足迹,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眼光、不同的心境去体会发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发现,在学校学习法律跟在现实中使用法律完全是两回事,两者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出现背离,这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探索去权衡。这是庭长作为一个过来人对我发自肺腑的忠告,也会是我以后不断努力的方向,学好理论知识只是基础部分,最关键的是要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发展、成熟甚至强大。

杂志的心得体会篇七

杂志编辑是一个深受欢迎的职位,尤其是在当今数字化和社交媒体的时代。虽然经验和技能对于任何编辑都至关重要,但什么使一个编辑在他或她的领域脱颖而出,是他或她的独特见解和评论,以及他或她对行业趋势的深刻理解。

第二段: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杂志编辑的第一个要素就是研究和分析。一流的编辑不仅要跟踪最新的行业趋势,还要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有自己深刻的看法。这意味着需要在阅读行业报告以及相关文献方面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真正了解行业的情况和问题。同时,要在社交媒体上跟踪关键领袖和公众人物,了解他们对行业和趋势的独特见解。最后,编辑还需要分析公司和品牌的数据,以确定哪些趋势是有效的,哪些上升趋势可能在未来发展。

第三段:与其他领导者合作。

杂志编辑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撰写和编辑文章。他们还需要与行业领袖、品牌的代表以及其他杂志的编辑保持良好的沟通,以确保他们的杂志在某一领域保持领跑地位。这其中需要一系列的技巧,比如热情,耐性,以及处事圆滑。编辑需要让其他人明白他们的杂志在协作伙伴关系中是有价值的,需要动员大家共同推进行业的未来。当多个创意和能量被结合在一起时,必然会产生卓越的结果。

第四段:创造差异化的杂志。

杂志编辑的任务之一是创造差异化的内容。与许多其他领域一样,许多杂志都争先恐后地人云亦云,只是制造自己与其他受众群体相同的内容。然而,创造差异化的内容却是吸引大量新的读者的关键所在。编辑可以通过对未来的预测和逐步的实验,来发掘这种内容。他们也可以专注于未被其他杂志关注的领域,以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深度与权威性得到展示和实现自我价值。

第五段:关注细节与修正。

优秀的杂志编辑必须关注细节。由于他们每个月都需要发布新一期的杂志,所以任何人的小错误都可能使整个杂志从头到尾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意味着编辑需要仔细审核每个单词、每个标点符号,以确保其杂志的品质是完美的。如果出现错误,他们必须及时纠正,避免印刷品质低下,导致不必要的问题。因此,优秀的一流编辑必须有微调,完美主义,以及不断发现和修正问题的意识。

结语。

杂志编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职业,需要各种类型的技能和属性才能脱颖而出。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与其他领导者合作,创造差异化的内容,关注细节与修正,编辑可以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内容,并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中取得成功。

杂志的心得体会篇八

1、“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文章强调“坚持’大健康’发展理念。健康不仅是自己身体无病,而且是心理、精神、社会的全面健康”,“树立大健康、大卫生观念,加快转变卫生与健康发展方式,从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突出预防为主”,“促进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2、坚持预防为主,构建全面全程健康促进体系。

文章引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公式”:100%健康=60%生活方式+17%环境+15%遗传+8%卫生服务。

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要针对全人群,围绕全生命周期,加大干预力度,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融入百姓生活。”

要“防”字当头。中医:上工治未病。西医:一盎司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

但我国目前急需改革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是防治分家,医疗机构只治不防,越治越忙。火烧中段,两头不管。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这种被动碎片化医疗服务长期存在,难以改变的一个根源又是趋利性。放支架,搭桥,在左心耳封堵器,医疗机构立即可兑现“一磅”收入。而做预防康复,需花长时间的辛勤努力,最后见到的是“一盎司”。大型“公立”医院至今对预防康复仍喊在口头上,普遍缺乏积极性,主要认为“不挣钱”。

3、实现健康中国梦,需要充分发动群众,使每个人成为守护自己的第一责任人。

如果说传染性疾病传播具有一定的时段性、区域性和特定人群,面临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挑战,涉及世界每一个角落(everywhere)和每一个人(everybody)。在我国,慢病所致死亡已占总死亡率85%左右。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70%以上。慢病的“井喷”势态,根源是不健康生活方式。很多群众缺乏保护健康所需的基本医疗卫生知识,不少人有吸烟、酗酒、熬夜、大吃大喝、久坐不动、长期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成为诱发慢病甚至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中国每年100多万人因吸烟导致相关疾病而死亡,经济损失3500亿元!”

我们呼吁更多医生站出来,弥合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裂痕。首先,自己要做健康生活方式的领头人和示范者;同时要积极投身于健康教育,向广大群众,“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将维护健康的‘金钥匙’交到群众手中,让群众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积极开展‘三减’(减油、减盐、减糖)”和‘三健’(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和健康口腔)行动。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控烟。我们期盼一部高水平、高标准、真正保护人民健康福祉的全国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控烟法规尽快出台并付诸行动。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用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把健康故事讲精彩,让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植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新生态。

健康长寿三字经。

管住嘴,迈开腿;

0吸烟,8杯水;

好心态,莫贪杯;

睡眠足,别过累;

乐助人,心灵美;

家和睦,寿百岁。

健康从心开始,从我做起,从今天出发。

90活不过,那是你的错,不到99,轻易不要走。

做健康教育,要用正能量,占领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坚持健康教育的公益性,科学性,通俗性(让人听得懂的话,不说花香鸟语),趣味性,针对性(不同人群,中小学生,农民工,企业家,公务员,农民……)和实效性(如管住嘴,迈开腿,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

坚持健康教育的公益性是保基本。我们不仅要防止张悟本、李一等忽悠老百姓,也要充分关注“精英医学”不恰当过度夸大生物医学技术(尤其高成本、不成熟的种类)的神奇,诱导民众,打着健康旗号,为过度医疗招募病人。

为什么公众中一些人会对本有巨大局限的生物医学技术存在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一个重要因素是医学精英大唱“精英医学”。似乎临界病变与稳定冠心病,只有放上支架才能预防心肌梗死与猝死,才能安心回家睡觉。其实支架的道理说反了,对于临界病变与稳定冠心病,支架仅可减轻症状,不可能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不延长寿命。支架本身为金属异物,放入血管存在即刻与长期血栓的风险。血栓是引发心肌梗死与猝死的源头。也有的说心房颤动可以通过射频根治。实际上,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手术的成功率不够高,复发率不低,多年徘徊不前,没有那么神奇。要让那些做了没有成功,以及复发的患者,仍有光明与希望。也并非每一位心房颤动患者都需要做手术。

4、体育与医学融合,助推健康中国。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伟人高度精辟的号召仍铭记心间,仍光辉闪烁。

“要加强全民健身行动。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提升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

有氧运动等健身运动,是实现全面身心健康的必由之路。一个人,包括已患了冠心病,放过支架,搭过桥的患者,只要在医生与运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既安全又有效地逐步提升有氧运动能力,不仅可使人生愉快,健康水平提升,而且可降低总死亡率,延年益寿。

路在脚下,走向健康。运动具有所有生物医学技术(支架、搭桥、消融)不可取代的、独特的、附加的预防与治疗慢病的效果。广大医生迫切需要学习我们过去不懂、不会、不重视的非医疗手段,干预控制慢病。

5、“人迹稀少的路”是实现健康中国梦的康庄大道。

五年前,我们新一代中国心血管预防康复人吹响了集结号,决定选择当时一条“人迹稀少的路”――心血管疾病与慢病的预防康复之路。我们坚定不移走下来了。读了《求是》文章,心潮澎湃,更加感到由于我们的判断和选择正确,我们的人生从此如此不同。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了人民的健康奋斗,无限幸福,无限荣光!向前进!向前进!选择正确的道路,坚持正确的方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