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美术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模板12篇)
- 上传日期:2023-12-07 17:35:09 |
- BW笔侠 |
- 14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中美术论文篇一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回归生活世界”是现阶段教育界的热切呼声,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以美育为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工作中我发现,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能从美术创作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但乡村学校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相对城市的学生而言,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稍弱,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相关,但我们可以利用乡村生活更贴近大自然的优势,在乡村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生活中发现美。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一册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中,要求学生利用彩纸制作一片树叶名片,我将学生带到教室外,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让他们观察,感受生活当中不同树木叶子的形状,更利于自己的制作。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大自然世界中,让他们感受不同叶子的形状,而不是在教室中,用几张图片让学生认识。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二、回归生活,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入教学。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形象、声音、色彩、感觉和思维的。”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入到课堂中,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入到小学课堂当中去,让学生对美术课堂更有兴趣。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第三课《圆的世界》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饼干、闹钟、盘子、地球仪等等各种各样生活中圆形的东西以及其他形状的东西作为教具,将这些东西布置在教室当中,并结合当地乡村特色,将当地特产大闸蟹也带到课堂当中,让他们找找在这些事物中哪些是圆形的,在课堂中创设“圆的世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一些外地学生也可让他们在美术课堂当中了解当地文化。
三、回归生活,让课外活动与生活链接。
小学美术与生活的链接,除了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移入课堂之外,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感受生活中的美。我认为小学美术课外活动不应过分注重活动的形式性,而是要将美术活动融入进生活中去,通过生活化的美术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中获得愉悦。美术课外活动可以与当地特色结合,课外活动不仅仅可以在教室中进行,户外操场、田间、悠久的老街等都可以成为美术课外活动的场所。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1.美术课外活动融入人文元素。
美术课外活动可结合当地特色,将有人文特色的事物展现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贴近生活的课外活动中了解当地文化,让孩子们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巴城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美丽小镇,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它的蟹文化举世闻名。所以,在组织美术课外活动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这种文化融入进课外活动中。带领学生走入当地文化馆,让学生参观了解本地特色文化,走进生活,带学生实地参观一次蟹养殖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将人文元素融入课外活动。
2.美术课外活动融入教育元素。
美术课外活动除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外,还应具有教育功能。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健康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同样受到教育。美术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组织一次课外活动,让农村的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或废旧的材料,如废旧纸盒、瓶子、破布等等制作出一件有创意的作品。小学生对于动手制作是非常感兴趣的,组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废旧物品经过自己的思考制作,将废旧物变成具有创意的作品,促进学生养成将废旧物品变成创意作品的习惯,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艺术源于生活,小学美术教学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窄小的课堂中走出来,走进丰富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带进课堂,将人文元素,教育元素融入课外活动中,在生活里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寻找美术之花。
初中美术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入手。
自然科学注重研究自然的内在规律,而人文学科注重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伦理、审美意识等方面。美术属于人文学科,是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美术教育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便如无源之水。美术的这种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性,通过直观形象反映人类社会,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也关注人的知、情、意、人格。
美术作品往往凝聚了画家的深厚情感,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沃土。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那微笑神秘、永恒、无法猜度,同时那笑意里也融入了画家的倾慕爱恋之心;齐白石画中的瓜果鱼虫,生动、稚拙、朴实,是画家性情恬淡、喜爱生活、童稚未泯的情感流露;凡高的《向日葵》,热烈又悲伤、躁动又孤寂,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正因为这份情感,美术课程为我们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术课程不仅仅是美育,还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及艺术家之间架起桥梁——情感的沟通。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学材料进行认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情感体验和传递。事实上,教学是一个知情交融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美术教学来促成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来优化美术教学,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么,怎样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美育工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强烈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
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相接触,把艺术与自然社会联系起来,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情感教育培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漓江进行自然景观的写生,然后与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春雨江南》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术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领悟到艺术作品与自然的联系与区别,增强艺术审美情趣。实践证明,经常带学生到野外写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见识大自然的伟大,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能诱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欲望。
2、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才能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以使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思想和情绪,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促成学生的情感思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情过于严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过于严厉,教学方式刻板,教学缺乏创造力,过分强调聚合式思维,固定问题的答案,则势必会使学生“讨论不起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蔼可亲的情感因素,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美术教学中正确的态度作用,宽容、开放式的教学,善于发现学生与众不同的创见和闪光点,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带给他们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我们在对《向日葵》进行欣赏教学时,采取了民主与开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不是一幅普通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欢乐赞歌,画面上那一朵朵向日葵,仿佛是从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火焰”;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色彩传递了一种躁动感”;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形象给人孤寂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感受,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真切感受。美术欣赏是一个根据自己的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调动学生对美术作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够谈得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3、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进行情感教育重要的一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线条、色彩构成的视觉与造型艺术视而不见的学生,谈何情感体验,更不用说情感教育了。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打动,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之产生情感互动,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比如,欣赏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舞蹈纹陶盆》,它的突出美点是装饰纹样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若盆中盛水至纹样底线,便可看到盆内壁五人一组的舞蹈者,宛如围绕着一泓池水翩翩起舞,向人们传达着原始人狩猎或劳动之余载歌载舞欢乐生活的信息。学生领悟到了《舞蹈纹陶盆》独特的美,才能领悟到那份欢快的原始情感,从而生发对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美术作为一种视觉和造型艺术,通过视觉对物体进行感官认识,激起情感体验,产生美的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及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因为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艺术美的形式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生活,用美术的语言来美化生活,才能体会美术情感教育的内容。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学生可能会有点滴的情感感悟,但绝不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依托。美术课程充满了创造性的情感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的激发,丰富的想象是丰富的情感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赏马远的《踏歌行》时,可以设计问题一:观察画中踏歌的四位老少乡农的形态,想象他们在过桥时有怎样的情境,每人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情节。问题二:农民为什么要踏歌?通过这种问题式激发,学生的想象会被激发开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画中人物淳朴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的方法千变万化,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发掘和灵活运用。美术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个体学习方式及对学习过程的感受,而不仅是专注学生学习的结果,重视对学生美术情感方面的评价,还应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初中美术论文篇三
作业是教师教育成效的标志之一,也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作业对知识进行掌握、温习、运用,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程度,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与革新的教学理念是不同的,作业的形式也有了新的思考,美术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美术的作业形式与传统相比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反思传统作业形式的情况下,对美术作业形式进行新的思考,有利于推进美术课程改革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美术作业形式注重学生对美术的技能、技法的表现和运用。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作业的操作,或教师通过对步骤和方法的演示,学生按老师演示的步骤,随着教师的示范,进行作业操作。这种作业形式多是临摹其他作品或参照事物进行写生,其形式单一,注重专业训练。轻视学科间的整合,师生多是注重所画或制作作品以及事物的结构、形体、比例、透视、色彩等效果;请示学生自主性的广义上的创意、分析、思考与探究。其专业性强,但对初中生来说教育性不足,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有极大的不同。再者,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中,注重分数评价,很少以批语的形式指出作业中的优点与不足,一般是展示几幅较好的学生作业,指出他们的优点,其他大多数学生难以发现作业中存在的不足,所以就难以改正作业中的缺点。教师在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中,追求优秀作业的完成效果,轻视学生作业完成的普遍性的做法,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另外,基础教育阶段的`传统教材中,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少,基本上都是技能、技法上的写生训练。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了解,作业的完成基本都是在课堂。改革后的美术教材,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多,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去认识美术,了解美术,使美术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要求必须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针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结合传统教材中的作业形式,对现在美术教学中的作业形式进行了新的思考:
(一)讲解示范与引导探究相结合,注重学生对作业的自主完成。教师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在吸收传统学生作业形式优点的同时,转化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引导相结合,但要突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完成作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技能、技法在作业中的运用,使之自主探究完成作业的创意过程。
从而,增强学生对作业的探究情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分析问题,主动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技能练习与创意体验相结合,注重学生对作业的创意思考和过程体验。学生作业中不可缺少技能技法的运用,但是生硬的临摹与写生中,难以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意中的体验过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利用作业的创意印发学生多角度进行思维创意。比如:画一个实物苹果的作业形式和给学生留一幅《苹果》作业的形式,在绘画结果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学生对苹果的形体、结构、色彩可能画得淋漓尽致,但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上与后者相比回截然不同,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由苹果联想到果园,联想到耕耘、收获,联想到人生等,画的内容丰富了。之后再进行作业的分析与评述。
(三)单一形式与学科整合,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美术作业虽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也会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注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联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的教师引导学生描述作业内容,分析作业方法,评价作业形式,讲述身边故事,描绘课间趣事,设计自然花卉,观察地方景观等,都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作业形式,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从多方面加强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
(四)分数评价与批语评价想结合,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作业评价一般是以分数为标准的。课程改革后,学生的作业形式有独立完成的,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是应采取分数和批语双项结合的形式,在分数评出等级的同时,用教师的批语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饿优点与不足,指出加以改正的方法和措施,同时提出希望加以鼓励,促进学生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和认可,从而,也能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增强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达到美育目的。
(五)课堂作业与课下作业想结合,注重学生作业在时间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作业中,掌握了技能、技法,体验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创作性的完成作业的操作,但教师的任务还没有完成,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如指导学生运用于黑板报、手抄报的设计与绘制,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与应用等,使学生的作业能独立运用于校园生活之中,并逐步拓展到校外的社会生活。
多年来的教育科研工作和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浅显的分析美术作业的新思考,美术作业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趣味性、直接性和广泛性的引导,加强作业的丰富性、应用性和艺术性,使美术作业真正来源于生活,体验于课堂,回归于生活。
初中美术论文篇四
: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并且融入了大量的美术元素,提升了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因此,本文针对建筑设计的工艺美术设计展开论述。
:建筑设计;美术设计;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设计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艺术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完美结合,促进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的发展。但是工艺美术思想在建筑设计应用果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设计水平不高,无法充分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作用,影响到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首选分析了建筑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的内容和作用,接着针对建筑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实际应用展开论述。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中,主要以总结设计经验为主,随着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创造性因素,逐渐形成的新的发展格局,丰富了当前建设计的表现手段和方法。下面就针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展开论述。第一,在当前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前提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对建筑造型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其中工艺美术成为我国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并且形成了稳定的艺术形态。作为设计师,要结合建筑的性质和特点,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第二,在建筑行业现代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前提下,传统的设计艺术为当前建筑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需要设计师处理好的施工技术与设计艺术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设工艺美术设计思想在当前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创新应用,提升建筑设计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工艺美术在实际建筑应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建筑工程多功能的需要,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工艺美术设计内涵基础上,真正融合到实际建筑设计中,从而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良好的创新思想,明确设计标准。第一,设计师要具备丰富的审美文化,促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同时要融入具体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以及逆向思维,处理好建筑建设与周围环境的完美结合,建立完善的建筑艺术形象,体现工艺美术的艺术美,从而推动的建筑工程行业的向前发展。第二,在进行建筑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所有内容不是单独存在的,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需要设计师结合实际情况吗,体现形象事物的深刻意义和人文精神,从而满足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和标准。第三,为了提升建筑工程设计的艺术性,需要增加额外的设计元素,对原有的设计思路进行创新,充分运用工艺美术的配色设计,保证最终设计效果的简单大方和和谐统一,增强人们对建筑的心理归属和心理认知。因此,在当前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重视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真正体现城市规划发展的特点,丰富建筑工艺美术的内涵。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极大地带动了当前建设设计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其中工艺美术设计理念的影响,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对当前工艺美术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一,增加建筑设计产品的科技含量。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极大地丰富了当前建筑工艺美术设计的内涵,保证了建筑设计的质量,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第二,大大提升当前建筑设计水平。通过对传统设计思想和思路的改造,推动了当前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从而提升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从而融入了更多的经典元素,促进了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
就目前而言,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设计理念不断规范,因此,为了满足当前建筑设计的要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创新设计,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第一,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传达出设计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同时设计人员要不断融入其他的建筑元素,充分处理建筑色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造型方式,形成重要的视觉语言,体现出设计人员的情感。第二,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当前的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内涵,从而丰富自己的构思方法和设计技巧,在广泛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从而提升自身设计师的水平,提升建筑工程的灵性与魅力,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第三,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设计师要吸取中国传统设计理念的精髓,采用当前先进的设计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从而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审美需要。因此,设计人员要大胆构思,在处理好空间与形体设计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把建筑设计成艺术品,从而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推动我国现代设计的长远发展。综上所述,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建筑发展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对工艺美术设计理念进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满足实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董峻岩,李克超,邢越男,谭腾龙。现代建筑设计构想中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的创新思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235.
[3]刘博。建筑设计中的工艺美术设计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6):181.
初中美术论文篇五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教学中极为宝贵的财富,让问题走进课堂,切实发挥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和高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创新教学活动来说,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问题意识,这是摆在我们各科教学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最早主张学习要敢问、善问之士,正是“不耻下问”使其名垂千古!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不凡的业绩。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和能力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长期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束缚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老师是绝对权威,高高在上,学生一直扮演着“遵从者”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师生之间隔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要放下架子,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想法和见解,甚至对老师观点提出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气氛,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们,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正如古人所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产生“问”的起点。只要能我们老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欢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质疑,对老师观点的质疑;学生不盲目,不迷信权威。坚持这样去做,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进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锻炼。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很关键的在于老师要积极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不但敢于提出问题,而且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表扬,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气氛、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轻松愉快地展现个性。创造敢问的氛围,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对不同见解要理解和尊重。
2.引导学生提出来问题,掌握提出问题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是从怀疑和提出问题开始的,善于提出问题是其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表现和先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问”成了老师的专利,教师只重视问学生,重视研究怎样问、问什么,并给学生固定的回答模式,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提出问题是浪费时间,影响自己教学,不利于自己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对于很事情没有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学生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视提出问题的质量。
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课本之问”即对课本知识和老师在讲课中涉及到的理论与观点有疑惑的地方可设问。二是提“热点之问”.即对国内外大事、典型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质疑,而且所提之问通常与课本知识或学生实际有一定的联系。三是“做人之问”.即学生与家长、老师、朋友、同学等人际交往中就如何做人等到人生问题的思考和疑虑。四是“老师个人之问”即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此,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加以引导,我认为能拓宽他们的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乐问”,教师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首先,要熟读课本,理解课文,把握观点,掌握知识,这是理论武器。其次,要看新闻联播、报刊杂志,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再次,在教学时可以开展分组讨论、提问,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好,哪组同学回答的最好。最后,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无论问题的价值高低,都要加以鼓励表扬,让学生逐步形成乐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让他们逐渐体验到“提问”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联系现实生活设置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只有当他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能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教学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带入探索、思考的境地。一般来说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如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发生在学生周围和身边的生活方面问题,都是学生喜欢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选用一些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时政热点配合教材讲解,引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动、好说、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动脑与动口结合。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是一组漫画、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组材料、一个小品。
教学中设置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参加到学习中去的积极性,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善于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三是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实效,切忌一种方法、一个模式用到底。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
4.重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进点拔并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问题的提出老师通过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能力得到锻炼所学知识不断增多并且还能体验到“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快乐学习体验。
初中美术论文篇六
由于师生深受传统应试心理的影响,信息技术又不在中考考核的范围之内,导致许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薄弱、教学质量不高。长此以往,势必让教师和学生忽视该科目,使信息技术教学长期处在一个放任自流的状态之下。但新时期下信息技术又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好帮手,是我们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故而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得到重视。
1.在教学中融入竞赛活动。
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最符合争强好胜的初中生年龄性格特点的教学活动模式。竞赛不仅是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知识、自主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为学生学以致用开辟时间和空间。比如,在教完画图后,组织以“我的校园”为主题开展计算机绘画竞赛,作品形式不限,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这种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竞赛中汲取知识,斗出自信、拼出创造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还能从实践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
2.各学科相互交融。
信息技术其实是非常灵活的一门学科,这也赋予了它可以广泛联系其他学科的优势。比如,教指法时单纯的打字练习本身是十分枯燥的,但如果借助一些游戏软件练习指法,则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学习,掌握人机交流的计算机基本方法。比如,在教word某一向导的用法时,我让学生使用word给自己做一张奖状,学生有了兴趣,就为着自己的奖状忙碌去了,结果是:奖状类型五花八门且极具特色,如,“世界英雄”“第一名”“最佳人气奖”等等。
3.了解学生爱好和需求。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想一想,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他们想要的。结合教材内容,多视角地处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细致,更富含趣味性。因为学生中的主要群体是“中等生”,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了解学生所需时,必须着重调查“中等生”的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最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案。
4.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所谓活跃课堂,并不是让教师放纵学生,而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更符合他们兴趣的学习氛围、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踊跃思考,积极提问。要想构建活跃课堂,教师就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灵活驾驭课堂,创造独具魅力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汲取营养,快速成长。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起信息技术这个科目,教师要善于反思,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在每节课后做好总结工作,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竭力开拓教学中的每一寸可提升空间,坚持生本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孟金鹏。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误区及其新课改理念的引领.文理导航:中旬,2011(07)。
初中美术论文篇七
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怎么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效果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结合小学生的天性,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力求语言形象生动、语气多彩感人。使用生动的语言,配上适当的动作,甚至来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学生一下子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进入良好的自主学习状态中。如果不注重语言语气,干巴无味,平淡无奇,台上教师再怎么讲,台下学生也很难调动起来。在讲数列求和公式时,笔者给学生讲了高斯小时候的故事:有一天,教师出了一道题,1+2+3+…+98+99+100=?教师话音一落,全班学生迅速地计算起来,唯有高斯盯着题目还在思考。笔者边讲边做思考状,并继续往下讲故事:不一会儿,高斯就算出了答案,全班学生惊叹不已。这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高斯是怎样很快算出来的吗?这个故事把全体学生的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让大家很快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就基本记住了数列求和的公式。在区别长度、面积、体积单位时,用押韵的排比句解释:“长度表示一条线儿,面积表示一平面儿,体积表示一个块儿”,夹杂手势来比划,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效果不错。
二、巧借电教手段充电,让学生投入进来。
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动静结合等诸多优点。比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很难理解将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这时,就可以用课件形象地演示拼的过程,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思考: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宽分别等于圆的什么,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主动地去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还进一步加深了记忆。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恰当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
三、巧增趣味活动调味,让学生兴奋起来。
小学课程中语文和数学是相通的,我们可以将不少语文知识融进数学教学中,使数学知识通俗易懂、锦上添花。如教《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为了让语文成绩见长的学生一展他们的风采,在练习中,笔者设计了“成语中的百分数”一题,即给出一些成语,让学生用百分数来表示,那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纷纷举手,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巧做群体练习固本,让学生齐动起来。
练习,是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必由之途。但机械、呆板地大量做题,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时间久了,学生就可能失去数学学习兴趣,甚至是厌倦、抵触数学学习。因此,设计练习时,除了内容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外,还必须注意多样性和趣味性。在《数的整除》一章的练习课上,笔者提问学生时,不叫姓名叫学号:“学号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的,请说出24的最大约数”;“请4和6的最大公约数说出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等。每当老师提出一个学号,全体学生都会积极判断是不是叫自己,把单纯指名变成了群体思维,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都能主动思考教师的提问,还提高了练习密度。又如,在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这一课的练习中,把全班学生分成六路纵队,让一名学生说一个数对,请相应的同学站起来。每位学生都要想自己的位置该用哪个数对表示,这样让全体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了。小学数学,把有限的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想办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上能“当家作主”,让孩子们乐于主动地、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去探索,不断体验学习数学的的喜悦。
初中美术论文篇八
学期初,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教研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工作的总结:
1、教学工作情况: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我任教初一初二的美术课,共十二个班,一个班每周一节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课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另外,授课根据得失及时写反思,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因为初一初二处于叛逆时期,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旧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叶贴画”,”吹塑纸版画的制作“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美术课教学中,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2、考核成绩:本学期考核还是按照以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为主,期末理论考试为辅,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3、教学研究的计划完成情况:
积极参加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评课。还积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宣传工作,以及学校宣传栏的宣传。
4、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情况:
利用每星期六下午的时间指导初一初二的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主要开设了美术基础课程:石膏几何素描,风景速写等,同时加以一些水果拼盘,花鸟写意国画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每次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活动,以及每个寒假暑假都参加了泉州师院的函授本科学习,同时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的一些新老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法工作,从而能够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以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争取有更大的进步,在教学中有更大的创新。
初中美术论文篇九
水粉画形成于英国,传入中国已经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建国以来,水粉画与其它画种一样,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被用作绘画的基本训练,而且也用于制作宣传画、年画、装饰画、连环画以及书刊插图等。水粉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学美术课水粉画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好水粉画的方法、步骤以及基本的技法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是通过綦江版画讲解,让学生对色彩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通过静物与版画的分科讲解,从而增强对水粉的特点以及色彩的认识。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色彩塑造的方法,从整体着色。
整体着色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素描基础,有一定的整体绘画能力,实际上这一步就是素描关系。色彩和素描是既有联系又彼此不同的两种绘画形式。当我们能看出一定色彩关系后,怎样才能把一组静物的体积感、空间感塑造出来呢?如果没有一定的素描基础,色彩的塑造永远都可能无从谈起。所以,当我们面对一组静物时,除了努力观察,还要有理性的处理能力,这是形体塑造的基本依据。当然,我们不能为画素描而画素描,一味地强调明暗关系也许会失去色彩的意义。用颜色画素描是水粉的大忌,怎样塑造呢?可以用概括的方法对基本形体进行“三大面五大调子”的分析,强调笔触的独立性,把一个物体分为有限的几块颜色,即块面画法。这样,画面就会层次分明,色彩简洁明确,加上笔触的变化,作品就显得干净利落、形体结实,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关于块面的塑造方法,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而言可以多练习一些从明到暗的色阶推移,来区分色彩层次。
二、掌握好正确的观察方法。
所谓观察,不外乎就是整体的对比,也就是说彼此对照,区别不同。特别是用“同类对比法”最能观察到微妙的色彩变化,把相同或接近的色彩进行反复区别,找出色差,然后再分解调出。为了局部观察物体,最好侧身观察物体的色彩,从而避免“死盯”。要学会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关系,这样可以加强不同物体、不同方位的色彩。
三、水的运用。
作为水粉画的调和剂,水是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虽然水粉画可像油画那样采用干画法和厚涂法,但还是有许多限制,没有水就不能更淋漓尽制地发挥其水粉的特点,忽视了水的把握,也就忽视了水粉画的方法。画水粉时要准备好两块干湿毛巾,这样可使画面效果更为漂亮。恰如其分地掌握好水的分寸,对于一幅画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色彩的笔触变化。
要画好水粉画,除了学会观察、锻炼一双敏锐的眼睛外,笔触的运用也是画好画的关键,如果忽略了用笔,使作品流于光滑匠气或用笔毫无章法,也缺少了绘画感。水粉画作为初学者锻炼色彩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用笔及其颜料的性能、水粉画的特点、水分的运用和纸张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水粉画的笔触变化:通过水粉笔特有的笔头表现出来的笔触大小、长短、方圆、宽窄以及利用笔触摆、点、揉、提等变化,使画面更富有生气。其次,水粉画的用笔还表现在通过对水的多少运用而产生的干湿效果。再次,在注意笔法和用水的同时还要注意用笔的意向,做到一笔下、形色兼备,就必须在用笔上做到果敢、概括、恰到好处。用笔果敢就是在表现画面的时候不要缩手缩脚、谨小慎微,要做到敏锐地把握好色彩的准确性和造型的鲜明性。用笔概括就是有力地抓住对象的造型和色彩的生动特征,除去无关紧要的细节关系,鲜明地表现对象。所谓用笔的恰到好处,就是每一个笔触都要做到各负其责,一笔下去,色彩的明度、色相、冷暖、纯度与整体的对比关系完全正确,同时物体的形体、结构、透视、虚实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必须统一到位。如能够处理好这几种关系,相信定能在画面上运用自如。
初中美术论文篇十
内容提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程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上好这部分内容,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仅要掌握儿童的欣赏特点,更要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引导,这样才能把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得更为成功。
关键词: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教学方法。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初中美术论文篇十一
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所以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当前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提问目的不明确,随意性较大,“满堂问”,没有发挥提问的作用;提问的时机没有掌握好;问题的质量低,缺乏逻辑性等。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要做好课堂提问的计划。下面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精心设疑,适时提问。
许多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都有教学步骤、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内容,但却没有课堂提问的计划,造成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必要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未经思考就回答了问题,课堂气氛表面看似很热闹,实际收获却很少。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把课堂提问列入教学计划中,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提出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服从教学目标要求,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要做到适时适度。在教学中,一般可以在以下几个地方设疑提问:1.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点。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问题引起他们对重点难点的注意,使其思维聚集在重点难点上。2.学生“无疑”处。这是指一些看似十分简单,学生似乎已经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实际上学生往往由于粗枝大叶或思维处于不活跃状态,而未发现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是不完全明白的。教师应精心设置疑问,推动学生思考问题,使他们更全面地掌握知识。比如学生在读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时,都觉得这很简单。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问题掀起了学生的思维波澜,使他们重新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积极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了这个定义。3.新旧知识交汇处。新旧知识的衔接教学对学生掌握新知识很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温习巩固,并引发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继而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启发,使学生掌握新知识。4.课堂结尾处。在讲完一节课所有的知识点之后,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对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面向全体,分层提问。
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各个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正视这些差异,并在课堂提问时做出相应的决策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必须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来进行分层提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全体同学进行思考,避免出现学生未经思考张口就答的情况,然后再由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答问的机会要尽量平均分给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时,教师先列出x2-4x+5=0、2x2-7x-2=0、x2-2x=0三个方程,并快速判断出它们解的个数,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一定很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这么快作出判断吧。现在先请同学们用公式法解以上三个方程。”在全体同学都计算后,让三名后进生上讲台板演。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这三个方程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把系数代入求根公式之前,都是要先确定a、b、c的值,然后求出b2-4ac的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个问题让中等生来回答。学生会初步说出:“它能判定方程是否可解。”随后教师通过适当的讲解引出根的判别式这个知识点,继而又提出问题:“通过解这三个方程,同学们可以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哪些?”这个问题让优等生来回答。
这三个有梯度的提问,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达到了课堂提问的目的。在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下,全体学生都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这个知识点,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平等对话,相互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形式,而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这种互动才能很好地进行。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注意与学生平等对话,将自己融入学生集体当中,让学生回答时应使用“请”“请问”等词语。学生回答后,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此外,在课堂提问中,不能都是由教师向学生提问题,以免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向老师提问题。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每个人的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
课堂提问看似教学的细节,但它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进程、效果,因此对它要高度重视,要善于研究、总结,探索最符合实际、最适合教学需要的提问方法。
(责编王学军)。
初中美术论文篇十二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创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这其中需要学生们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感悟来发现真理,掌握学好生物学的方法规则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生物学素养。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其学习创设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与教师共同交流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所在。创设情境,合理讨论,科学探究,通过这些方法可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成长学习,有利于学生脱离课本知识,积极地脱离课堂,走向更远的实践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所培养的科学探究知识,帮助学生们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完美结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成长,学以致用,这才是走出课堂的关键所在。例如在学习核酸的时候,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核酸的基本概念,还可以让学生对市场上的核酸产品进行调查,最后对其功效做出一个合理的总结评价。同时还可以设计出如“假设你是一个投资者,你会将资金投入到核酸保健品的开发中去吗”等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意见,进一步得出结论。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教会了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更加促进了其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下的核心教育理念的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学习和成长。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来划分学习小组,加大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取长补短,这不仅是让学生分享心得,更加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也说明了新时代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平公正的教育。此外,小组教学的'方式也有许多种,可以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制作模型等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了其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有利于他们对科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体现了学习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而实践也证明,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及他们在教学中对知识的不同理解和感悟也会体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学习方式也不是简单的个体学习,而是变为了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来解决问题,参与讨论,积极发言,科学探究,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和老师们,学生和学生们的联系,让大家在学习中更加了解对方,耐心交流,既尊重了他人,又完成了交流合作,这也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在实验课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验课程的改进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做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后,教师鼓励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出其他方案。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可能会提出方案。(1)此实验中将紫色的洋葱换成白菜叶、洋葱根尖或红心萝卜;(2)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或其他的浓度;(3)用葡萄糖、白糖溶液替代蔗糖溶液。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引导,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研究性课题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设计出可通过的方案进行引导探究,得出结果来看是否满足科学结果。在这种实验中必须要求学生们的想象力,不断创新,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合作创新水平的提高,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创新也提高了一个新的要求。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标准注重的是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结果往往包括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具体是考试的分数和学校班级的升学率情况等。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对学生的记忆也有一定的要求,但弊端是忽略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不注重对其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教育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是学生的第一评价人,教师不应该只把学生们的成绩好坏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应该对学生的个人发展采用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方式。这样就不是单纯的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是更加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结果也从学习结果转变为学习过程。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进步时,老师就必须要毫不吝啬的评价表扬学生,对学生认可,不可打击批评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了解学生们之间的学习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最客观,最能反应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了解学生们对于学习生活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帮助老师看清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交流合作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学生们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师水平的改进和发展,提高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四、结语。
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教学中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改变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体验实践,加强学生们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是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有活力,让老师完成有创造性的教学,启发同学们去学习探索,让学生们明白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整个教学过程则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学习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祛除学生一味学习课本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不让老师单纯的讲解,自己也有一套思考方式,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忠华.浅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2009,(12).。
[2]黄富坚.浅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201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父母赠与房屋合同 父母房屋赠与合同(汇总10篇)
- 学生翻围墙检讨书(通用14篇)
- 最新难忘的一件事 难忘的心得体会(大全10篇)
- 2023年大学生物流实践报告 大学生物流管理社会实践报告(大全16篇)
- 最新大学生物流实践报告及 大学生物流公司工作实践报告(通用8篇)
- 小班主班工作计划上学期 小班班主任学期工作计划(优质15篇)
- 最新课后服务自愿协议书(优秀15篇)
- 大学生自我介绍精辟(优质15篇)
- 彩色的梦二年级课文 彩色的梦心得体会(优质8篇)
- 2023年学校政教处工作总结 学校政教工作总结(精选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