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优秀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30 01:59:04 |
- QJ墨客 |
- 9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一
我自己比较喜欢苏轼,也看过一些苏轼的作品和关于他的介绍评论文章,欣赏他的旷达人生,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起来,让我更能坚强的面对困难。我想让学生学这篇课文也有许多收获,所以做了很多准备。
这一课上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自学阶段的基础文言现象很多同学没有整理全,只有三分之一的好学生能掌握。这要靠检测巩固,还得是反复训练。
二、诵读遍数不够,学生只满足会读课文。韩博士要求读六遍课文,学生达不到。即使读也只是为默写,只读不思。
三、苏轼思想本来就是难点,学生对三、四段内容理解不到位。主客问答,苏子思想矛盾的变化,天地万物的辨证关系,苏轼是如何解脱的这些问题学生不好把握。
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所以在学完之后,从大师身上没学到多少精神。
从我自身谈起也有不足之处,我还是放不开手对学生估计高,所以有些失望;引导不到位,学生讨论不出来,有时直接自己讲,学生被动接受。
这节课的收获:写作素材的积累,参看高考优秀作文,引用苏轼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述,一事多用,灵活多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二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的作品,黄州成就了苏轼文学的顶峰。苏轼曾经在在他的诗中提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潮州儋州”。《赤壁赋》是汉代文赋的代表,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曾指出“《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所以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感很强。在我看来,这样的文章其实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背就行,在反复地背诵中,其中的很多道理自然而然就能够懂。说实话,这篇文章自己在讲前几遍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懂,尤其是主客问答的部分,现在比之前理解的深了那么一点吧。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赏文本”、“析文言”、“悟文理”、“体文情”。“赏文本”角度,主要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介绍这篇文章,让学生熟悉这种文体。“析文言”主要是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这一部分其实可以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学。“悟文理”从主客问答的角度,来看待苏轼的自我开导。“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客悲的焦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就是“物是永恒的,但人生是短暂”的,苏轼用“水与月”的变与不变,来进行开导。当客提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时,苏轼就提出了要享受当下。“体文情”主要看苏轼在儒佛道三家思想影响之下,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旷达乐观。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也完成了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ppt做的也很漂亮。对于主客问答中文理的讲解自己很满意,起码自己懂了,讲解的也比较清晰。但是,课程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这是一堂课,而不是一场报告,应该注意让学生有参与感,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思考。但是自己的课,自己说的太多,课件上的东西太多,变成了自己读课件,这样就容易使自己受制于课件,而缺乏自己的讲解和灵活性。另外,这个假期,自己已经讲了六篇课文,但是自己一篇也没有听,我想主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敢听,觉得有很多错误。我想,诚实地面对自己,才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三
在安排教学环节中,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理清感情脉络,难点是第三、四段的哲理分析。当然,在时间上没有把握好,分析第四段时,我觉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忍心打断他们,所以延时三分钟,不过我觉得学生参与度较高,就是一种成功,能说一些有用东西,能体会做的一点思想。
这节课就是有收获的。但我觉得呢里的多媒体设备真是太老了,出现状况,又不能及时弥补,有点不好,以上是我对这次作课一点不成熟的看法,留下我的.联系方式,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多交流。最后我想说一句:“作为教师,不讲公开课是不完整的,也很难成熟,我就是爱将公开课。”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四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学会做学习的有心人。
二、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
教学设想:
《赤壁之战》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是根据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三部分是全文重点,着重叙述了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
这篇课文我用两个课时完成,这节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我先以复习导入入手,让学生说说“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然后是深入探究,让学生深入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讨论“赞”周瑜采用火攻的哪一招或哪几招,让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从中点拨、引导,让学生领悟到周瑜利用天时地利、知已知彼、扬长避短、采用火攻计策大获全胜。
在学生对火攻有了充分认识后,我组织学生讨论“按常理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学习本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从而启发学生遇事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我抓住“赤壁之战”取胜的原因,指导学生运用关联词语说说学习本课后的认识,这样既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又进行了思辩能力、认识能力的训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扎实、有效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读、思、议等教学环节,循序渐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深入探究,明晰过程。
・读、议火攻的过程,赞周瑜的哪一招或哪几招?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与讨论,通过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明白周瑜的每一步都经过周密地思考、巧妙地安排。他巧用天时地利并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
思考讨论:1、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2、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
・・・却赢了?
・・・3、说说学习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
・加深认识,运用关联词说说学习本课后的认识。
五、积累词语,丰富词汇。
六、课后延伸,读写促知。
七、板书设计:(略)。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五
如何既做到文言文阅读字字落实,又能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发掘呢?对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如让学生在充分自我预习的基础上互相就文章的字词质疑、释疑,教师只需对一些过难的字句进行必要的解释。在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提问并让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仅作补充和引导。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所以我们教师千万不要小觑学生的学习潜能,只要对他们提出一定要求,让他们掌握一定方法,他们就可以学得更好更高效。对于书下有着详尽解释的文言文,确实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时间由老师逐字逐句串讲或者是让学生站起来一人一句翻译。学生之所以觉得上文言文枯燥想睡觉是因为他们觉得授课方式单调。
而分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程度好的同学可以临时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于是一些简单的字词问题就可以由学生自行解答了,至于大家都不理解的字句则由老师来讲解回答,这也正是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但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如部分学生惰性很强,完全依赖小组其他成员,课前预习不充分,以至于上课时提不出任何问题,这不是都懂了,而是不懂得地方太多了的缘故。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六
赤壁赋这篇文章我一共上了五个课时,“战线”会拖这么长我也没想到。第一节课我主要对苏轼这个人进行的介绍,分别通过“三苏”、“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宋四家”等来介绍苏轼。我将苏轼的生平遭遇到的坎坷说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问我后来怎么样。
可惜我课前查阅的资料不够丰富,无法继续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是上《赤壁赋》,我又补充了他写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整理在本子上,齐读了一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慷慨激昂而且富有感情,我心里想:要是早读的时候他们也能像现在这样就好了。时间过得飞快,到了正式想上《赤壁赋》的时候,却已经下课了。
因为文体是赋的关系,所以此篇文言文更注重的是诵读和背诵,体会赋的美感,而不太过强调翻译与字字对应。况且如此优美的赋,一经过现代文翻译,美感就丧失了。但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我以为字字落实总没有错,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却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昏昏欲睡。
这篇文言的思辨性很强,所以我几乎是上完一段给学生总结一下本段的思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记忆和理解。许多同学在刚接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读完一遍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结果在我讲完全篇之后,许多同学都说在学过的《劝学》、《师说》、《赤壁赋》中最喜欢这一篇,这倒让我很是惊讶,让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七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非……不可……”造句。
4、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历史故事记载,东吴的孙权等以三万军队在这里打败了一周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请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3、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大致)。
4、提出读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赤壁之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分段。
2、讨论分段。
(1)(2―4)(5―11)。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句读第一段,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
(大江两岸,两军相对)。
4、这段话讲了什么?(起因)。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3、说说段意。
(打仗之前的准备工作。)。
六、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吴怎样以少胜多的。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读后评议。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第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
(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防备?
(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
(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出示挂图,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4、火攻这一战的结局怎样?
(1)“锣鼓震天”?
(2)曹操为什么要逃跑?
三、总结段意。
(1)朗读课文第三段。
(2)这段话讲了什么?
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2、练习造句,巩固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请一个同学简要说说赤壁之战的经过。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生读全文,思考后讨论。
(曹操失败是因为仗着兵多将广,骄兵轻敌,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东吴之所以取胜是因为能知彼知已,扬长避短。)。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说说怎样记住的。
2、抄写词语。
五、练习造句。
1、体会“非……不可”“果然”的用法。
2、口头造句。
六、作业:
预习《田忌赛马》。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八
我在选课参赛的时候,决定选《赤壁赋》一文,是个艰难的决定。本文是经典中的经典,有过无数次的被解读;本文由景入情,由情悟理,思想深刻,背景广阔;本文以赋为体,主课问答,应突出诵读;本文又是以文言文为载体,应强化理解。一时间,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畏首畏尾,总怕设计漏洞百出,割裂了学生与文本,但又不愿调换内容。
我考虑到本文文体特征,先定下了诵读这条主线,为帮助学生诵读,我将课前自主学习的设计精细化,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文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小组交流成果,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理解,也增强学生的信心。课堂主要以引导,帮助为主,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的景、情、事、理。课后延伸阅读是我的另一个设想,读懂本文是本课的目标之一,读苏轼是我设计的更高目标。作为文化经典,苏轼不可复制,如果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引起学生对苏轼的阅读兴趣,那我总觉得是一种遗憾。
我的这一节课,完全是一节生成课,学生不是我所带的学生,尽管彼此有些陌生,但他们一次又一次给了我惊喜。我对学生的表现是满意的,我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还有遗憾和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予以指导。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的作品,黄州成就了苏轼文学的顶峰。苏轼曾经在在他的诗中提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潮州儋州”。《赤壁赋》是汉代文赋的代表,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曾指出“《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所以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感很强。在我看来,这样的文章其实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背就行,在反复地背诵中,其中的很多道理自然而然就能够懂。说实话,这篇文章自己在讲前几遍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懂,尤其是主客问答的部分,现在比之前理解的深了那么一点吧。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赏文本”、“析文言”、“悟文理”、“体文情”。“赏文本”角度,主要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介绍这篇文章,让学生熟悉这种文体。“析文言”主要是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这一部分其实可以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学。“悟文理”从主客问答的角度,来看待苏轼的自我开导。“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客悲的焦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就是“物是永恒的,但人生是短暂”的,苏轼用“水与月”的变与不变,来进行开导。当客提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时,苏轼就提出了要享受当下。“体文情”主要看苏轼在儒佛道三家思想影响之下,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旷达乐观。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也完成了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ppt做的也很漂亮。对于主客问答中文理的讲解自己很满意,起码自己懂了,讲解的也比较清晰。但是,课程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这是一堂课,而不是一场报告,应该注意让学生有参与感,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思考。但是自己的课,自己说的太多,课件上的东西太多,变成了自己读课件,这样就容易使自己受制于课件,而缺乏自己的讲解和灵活性。另外,这个假期,自己已经讲了六篇课文,但是自己一篇也没有听,我想主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敢听,觉得有很多错误。我想,诚实地面对自己,才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九
《赤壁之战》这一课的课文情节曲折,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在阅读中如何紧扣文脉,使学生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选目标、自主学习、自我发现,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画,班级讨论交流,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
一、找准支点,引导发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引导学习“火攻”一段的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先找准教材中思维的“支点”,以大跨度的“扫描”,从教材的众多信息中找到最具有本质意义的信息,进行接通、叠合,然后提供足够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行读书、自行思考,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学习成果汇报,学生解说,教师点拨等一系列学习活动,高速高效的形成新的认识,实现知识、能力的积极迁移,从而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提高学习效率。
二、读为主线,自选目标,自我发现,自主学习。
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我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学的基础上,了解发现归纳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多层次的因果联系,认识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深入课文,又跳出课文,认识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使他们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另外,在教学中,学生发言和教师引导较多。学生已有了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教师没必要逐段分析,而是设计了覆盖全文重点内容的两个思考题,让学生打破段落界限,从全文去寻找线索、认真思考;这样做使学生从整个事件的`联系去考虑问题,是一种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维训练。这两个思考题的重点不放在认识情节的一步一步发展上,而放在综合的依据事实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这样做即使领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训练,也是认识事物因果联系的训练。在讨论中,学生发言要按一定的规范,即先朗读有关的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种严格的语言训练,要求学生把话说得有条理,有说服力。在讨论中教师不作大段讲授,着重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路,让他们依*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十
上完课后,有一份释然,多少明白了些傅雷“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这句话的含义;亦有一份沉重,经肖老师等专家的指点,发现自己课堂之浅薄。
“一堂好课应该呈现从徘徊到突围的精彩,有挣扎、有冲突、有交锋,然后从缝隙间突围,师生均能从文本和课堂获得突围的快感。”肖老师的.话语让我感到很温暖,也促醒了沉醉在自我设计中的潜意识里的我。是啊,远方的风比远方更遥远,距离让我更坚定的成长。
“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写“月”的句子,并就你最有体会的一句阐述自己的理解。”提问过于机械和呆板,进而使整堂课略显呆滞,缺少灵动,课堂缺少深化的容器,却一直生成在教师的言语里。教师自己仿佛已沉醉于课中,却无法引领学生入境,甚至局部都没有,勉强确实是没有幸福的。
我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整堂课都在赶场,频率快,节奏快,看似行云流水,实则走马观花。缺少“点”上的细化,徘徊一词虽已让学生感悟了,但联系诗境不够,矛盾场的渲染不够,学生的生成就不够,学生其实是成长在自己的思考之中。当然,师生的互动也只是停留在“接招就走”的形式层面,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自己也没有随文本情感的变化而变化,需改之。
“以文率言”的课堂模式显然忽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堂上意识到了却没有很好的落实。没有言的积累,何来文的感悟突破,“以言固文”也许才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方针。注重人文味的同时却极大程度的削弱了文言文“雅”的书卷味,淡化了学生的文言感悟和文化熏陶,苏轼的儒道佛思想只字未提。
反思,则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这堂课也多少让我找到了一点自信,这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宽慰。是命运把我们抛到了路上,且行且拾且习且思。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十一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课题,因此学校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新的理念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转变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重新审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思考、实践和反思的话题。
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是传统的古文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学是我们在省级课题之下的一个子课题。如何走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以宋代美文《赤壁赋》为载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古文学习园地。
文档为doc格式。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十二
第四,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十三
苏轼一直以来都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的两首词,一首是《定风波》,一首是《望江南·超然台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的作品,黄州成就了苏轼文学的顶峰。苏轼曾经在在他的诗中提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潮州儋州”。《赤壁赋》是汉代文赋的代表,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曾指出“《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所以这篇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感很强。在我看来,这样的文章其实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背就行,在反复地背诵中,其中的很多道理自然而然就能够懂。说实话,这篇文章自己在讲前几遍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懂,尤其是主客问答的部分,现在比之前理解的深了那么一点吧。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赏文本”、“析文言”、“悟文理”、“体文情”。“赏文本”角度,主要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介绍这篇文章,让学生熟悉这种文体。“析文言”主要是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这一部分其实可以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学。“悟文理”从主客问答的角度,来看待苏轼的自我开导。“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客悲的焦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就是“物是永恒的,但人生是短暂”的,苏轼用“水与月”的变与不变,来进行开导。当客提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时,苏轼就提出了要享受当下。“体文情”主要看苏轼在儒佛道三家思想影响之下,所体现出来的那种旷达乐观。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也完成了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ppt做的也很漂亮。对于主客问答中文理的讲解自己很满意,起码自己懂了,讲解的也比较清晰。但是,课程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这是一堂课,而不是一场报告,应该注意让学生有参与感,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思考。但是自己的课,自己说的太多,课件上的东西太多,变成了自己读课件,这样就容易使自己受制于课件,而缺乏自己的讲解和灵活性。另外,这个假期,自己已经讲了六篇课文,但是自己一篇也没有听,我想主要的原因是自己不敢听,觉得有很多错误。我想,诚实地面对自己,才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十四
一、情境导入。
二、解题。
师:这是一篇赋。
ppt出示:刘勰《文心雕龙》“铺采摛文”一段话。
师:赋还有另一个特点,不过我们稍后再分析。
(大家笑)。
三、出示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
2.体悟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
出示:字音正读。
2生读(错误比较多,预习效果较差)。
师:记住意思,字音就好记了。
生齐读。
出示:理解词语的意义。
美人、舞、侣、友。
生1解释。
出示:理解语句的意思。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虽一毫而莫取。
生翻译。
师强调:翻译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比如单独一个“红”,你敢翻译吗?
师强调:“且夫”什么意思?况且。
4.师:请大家速读文章,找出文中体现人物情感的语句。
ppt出示:整体感知速读课文理清感情脉络。
生2:第一段最后一句,“羽化而登仙”作者欢快得如神仙一般自由。
师板书:愉快。
师:这句是外在表现还是情感词语的句子?
生没回答(其他老师也一头雾水,不知他问的是什么问题)。
师:其他同学的看法呢?
生2:“桂棹兮兰桨……天一方”这句表现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失落。
师板书:悲凉。
生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表明他心里比较失落。
生5:“肴核既尽……客喜而笑”表明作者最后又愉快了。
师板书:喜。
5.师:“愉快”在第一段中容易找到,大家把字用自己的情感读出来?
生6读第一段。
他生评价。
ppt出示:文本探究读第一段体味人物情感。
生7再读第一段。
师评价:“飘”了吗?让它飘起来。
师范读“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你看,飘起来了吧。
生8再读喜欢的句子:我也喜欢“飘飘乎”(大家笑)。
生8再读“飘飘乎”
师:你能不能再把第一段读一下。
生8读第一段(好几处错误)。
生齐正音纠错:兴、斗牛。
生9读“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指导:应该读出高兴,就像唱歌一样音断气不断,气断意不断。
生9再读“徘徊”句。
师范读此句。
生10再读“徘徊”句。
师强调:诵读中要把握作者的情感。
(“徘徊”一句读了5分钟)。
生自由小声读。
生12:想到曹操一世枭雄,而今安在哉?
ppt出示:赋形式上的特点主客问答主客一体。
ppt出示:文本探究研读第四段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
7.生读第四段短暂思考。
师:苏子的内心有悲凉,他如何将悲转化为喜呢?大家自由朗读一下,思考这个问题。
生自由朗读思考。
3生回答。
师小结:希望大家都能像苏轼一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多用达观的心态去面对。
【评述】。
一、教师的指令比较模糊,导致有的问题学生难于回答。
二、诵读环节,一个“徘徊”就“徘徊”了5分钟,感觉老师在指导诵读上应该再下点功夫。
三、ppt中出示“主客一体主客问答”是“赋”形式上的特点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四、老师讲的'过多,导致拖堂。
中语会阚老师评课。
导向性评价。
授课教师的优点:
一、以学生为本。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自己体悟文本。
二、重视诵读。
重视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三、言文并重。
学生应该接受的是对语言的学习,对文学的鉴赏和人文熏陶。
语言方面的学习,有注音、释义、句式句子的理解,还有炼字、炼句等。
鉴赏方面的学习,要把握意象情感,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重视教学预设(对教学的整体设计)。
五、重视积累。
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作家、作品、文体特征方面的知识,应该注意。
授课教师的缺点:
古诗文理解本来就有难度,学生一般对文本理解不够,不应扩展太多。
这个缺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正:
(1)对语句的学习要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
(2)有相应环节落实对语句的理解考查,这个环节不能省略每句话都应该让学生理解,当然不是指逐句释义,有的用自己的话说就可以。
三、有的教师存在新型架空分析的倾向。
把古诗文当白话文讲,问学生这,问学生那,不能让其深入理解文本,应该联系语句找答案(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四、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
每个老师都重视,但实现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设计应该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再到升华中间环节应该由易入深,由浅入深局部的设计也要好好考虑。
五、部分教师对学生回答评价用语不能恰如其分。
该对就对,该错就错,该极好就极好许多老师一律用夸张性评价:太好了,非常棒!——不够平实。
六、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不够。
有些课堂,预设性太强,生成性不够,老想把学生的思路拉到老师的思路上去比如,有的课堂学习目标出示太快,还没看清楚什么内容就过去了,读一读是不错的办法。
许多问题的提出没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更符合老师、成人的思考角度,老师又不能恰当引导,生硬拉到老师的思路上。
七、老师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巧的东西是雕虫小技,老师应该自己钻研教材重点难点,调控课堂。
还有的老师教学语言欠准确、精炼(太随意),教态随意,存在知识性偏差。
八、拖堂的问题。
八个老师最长拖堂5分钟,课堂仓促结束的约有10位老师。
几点建议:
一、自己对课文深入钻研最好,不要离不开教参。
二、分析课文的性质,哪些内容是必须的,哪些内容是可有可无的,课堂留余35分钟用来诵读、背诵,没有时间,删掉一些问题也要读一读。
三、学习目标应该准确,不要太宽。
四、把课文资料提供给评委。
五、小组讨论应该有价值,不要太滥,动不动就讨论,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用讨论了。
六、有激情不等于太煽情。
赤壁赋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十五
师:你了解多少关于苏轼的事。(2分钟)。
1、北宋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2、诗词文赋书画样样精通。
苏轼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显著,与黄庭坚齐名,人称“苏黄”
在词的创作上表现更加突出,与辛弃疾一同开创了豪放词风,人称“苏辛”
在书画方面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齐名,在当时被称为四大书画家。
3、此外,苏轼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真可谓是旷世奇才!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这位旷世奇才的千古名作《赤壁赋》。
二、请两位学生分别读第一、第二段,教师泛读第三段,全体学生齐读第四、五段。(5分钟)。
三、
师:文中提到的赤壁是在宋朝的黄州,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这个地方,本文是苏轼在被贬期间所作。黄州景色优美,有诗云:“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1082年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苏轼同朋友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写下了这篇《赤壁赋》。那天夜游赤壁时,苏轼的心情如何呢?现在,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反映作者夜游赤壁时,情感变化的词语,触摸作者的情感流程。
明确:乐甚——愀然——喜笑,喜——悲——喜(3分钟)。
四、寻风月、解风月、读风月。
师:作者因何而喜,缘何而悲呢,又为何由悲转喜呢,一切都源于风月。
的确,《赤壁赋》通篇以景贯穿,全文紧扣山水风月展开描写议论,我们不妨以此为切入点,顺着“喜——悲——喜”的情感轨迹,走进《赤壁赋》,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1、浏览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写风月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5分钟)。
文字赏析后,可全班朗读。
明确:
第(1)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补充: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作者仿佛觉得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
第(2)段: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第(3)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第(4)段: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第(5)段: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文中所写的有关风月的句子有什么不同?(15分钟)。
举例比较不同: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分析:
问:第一句中的月有什么特点,说明作者的心情如何?明确:由景生情。
问:第二句中的月表明客人怎样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明确:由情入理。
问: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阴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在这句话中,作者对月又做了怎样的思考?得出了了什么样的结论?明确:水月是不值得人羡慕的。
总结:本文最大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情景理交融。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明确:
第一段和第二段关于风月的描写是纯景物描写,并由景生情。
在第一段中几乎都在写风月,展现空阔、瑰奇、壮美的景色,处在如此境界,自然心情舒畅,此处的风月描写乃“乐甚”之由。
在第二段中由于高兴而高歌,故而有了这歌咏风月之辞,江水澄明,月光浮动,面对如此浪漫的良辰美景,难怪东坡会联想到美人,美人比君,仍然惦念着心中的君主,情感也进而由“乐”转“悲”。不想又引出了一段如怨慕,如泣如诉的袅袅之音。
第三段风月的描写激发了联想,并由情入理。
第三段的风月是历史之月,由眼前的风月联想到曹操当年志得意满,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进而想到江水无穷,人生须臾,自己渺如沧海一粟。抒发要摆脱现实,渴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人生理想。
客之三悲——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风月引发了古今人物的对比,宇宙无穷和人生须臾的感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的叹息,悲苦和哀怨也便由此引发。
第四段风月的描写阐释哲理。
先是由水月引发出变与不变的思考。由此得出结论,水月是不值得人类羡慕的。
然后苏轼找到了一帖精神解脱的良药:拥抱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
苏轼在被贬的困境中,并没有心灰意冷,走向消沉,并不忘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可见他旷达的胸怀,乐观的处世态度。
也正是这一帖精神解脱的良药让客人“喜而笑”,第五段最后的喜不是回到了情感的原点,而是在原来情感基础上的一种提升,是大彻大悟的喜悦。
五、结语和作业:
风月引发情思,风月触动心灵,风月激发联想,风月阐释哲理,风月预示人生。风月让整篇文章有诗情、有画意、有哲理,有悲、有欢、有喜。“风月”在古代文学作品也是很常见的意象,请同学课后去查找有关“风月”的古代文学作品,并想想这些作品中的“风月”有什么内涵和作用。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普通话心得体会(精选10篇)
- 苏轼读后感(精选13篇)
- 最新诫勉谈话处分 诫勉谈话心得体会(实用20篇)
- 骨干教师自评报告(实用9篇)
- 2023年教师自评报告书 教师自评报告(大全15篇)
- 晨跑迟到检讨书(大全12篇)
- 移动介绍信证明(汇总13篇)
- 小学工会述职报告(实用13篇)
- 最新幼儿园大班教师上学期工作计划(优质9篇)
- 2023年烟雨江南的唯美句子(汇总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