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 中学生简爱阅读心得体会(实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2 21:15:04 |
  • 笔尘 |
  • 13页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一

简爱是一个极为平凡的女孩,从小失去父母,被寄养在里德舅妈家,但是无论她怎么做也讨不了舅妈的欢心,于是她决定要上学。到了学校听她的好朋友海伦说这里是一个相当于孤独院的学校时,她万分欢喜,因为这里的孩子都是孤儿,她们的想法是一致的。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在那里又做了两年老师,当她离开了学校,开始找工作,不久她就拥有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在那里,她救了罗切斯特先生,并和罗切斯特先生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孩。

是的,这就是简爱的一生,从书中我看到了她的勇气,看到了她的爱与尊严,我感到一种惭愧,如果换作是我的话,罗切斯特先生的房间着了大火,我一定不敢冲进去用水把火浇灭。

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他们做错了,我却不敢反驳,可是简爱却立即纠正了大人说的话,我却说都不敢说,其实我心中的小人在大喊:不!你们错了。简爱的勇气我非常佩服。

简爱一个平凡的女孩,其实她并不平凡,她很伟大,因为她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即使是最平凡的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勇气、爱与尊严。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才能使人们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才干。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简爱》,它撞击我的心灵。

这时,庄园已是面目全非,罗切斯特也双目失明简爱毅然和他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简爱自小生活困苦她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有一年暑假,在参加钢琴考级之前,我的曲子迟迟练不好,背不上我很气馁,觉得自己笨,没有别人好,不想学了老师和妈妈知道后,都来鼓励我,要我坚持不放弃后来妈妈每天带我去琴行,老师也抽时间指点我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苦练了好几天,终于熟练曲谱了,钢琴考级如愿以偿。

当我读完小说《简爱》,我深深地被小说中简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小说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

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个性,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小说还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一个经劝坎坷的生命,在世间跋涉时随即获得的生命感悟!坚持是一种跋涉,当生命的旅程完成了这场跋涉的时候,我们就会体会到一种人生的壮美;坚持是最重要的生命品质,真正对生命负责的人,不仅仅懂得创造,而且要耐得住寂寞,要脚踏荆棘的去坚守。

本书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曾经说过: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我非常认同她的想法,人与人本来就应该是平等的。

小说中的简,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舅母家,受尽了欺凌与虐待。这本不应该是幼小的她所应该承受的。过度的受虐,进一步萌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曾经说过:“当我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是啊,人与人既然是平等的,就不能肆无忌惮地侮辱人的人格,也不能随随便便动手打人。古时候的封建社会,为什么一定要有奴隶制制度,难道那些当奴隶的就不是人吗?我承认给帝皇下跪也是一种礼仪,那难道他们不知道男儿膝下有黄金吗?这一系列的奴隶制政策,就是在给人划分等级,要知道人既然是平等的,为什么还要分地位,分品级!也许这只是当时的人们不懂得应该敢于追求人人平等而造成的后果。

现在是21世纪,社会制度有了明显的改善,官员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利用自身的等级高低来威吓老百姓,而是帮助老百姓提高生活水平,把老百姓当作是一家人。这都是百年以来人们敢于追求平等的体现。

正如简所说:“当我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

《简爱》这一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之作,最近被我发现了。我仔细地阅读着。《简爱》的作者是英国的夏洛蒂。勃朗特,她出生在英国约克郡一山区小镇桑顿,是乡村牧师帕特里克。勃朗特的第三个孩子。夏洛蒂在1847年8月写成了长篇小说《简爱》。

《简爱》故事主要讲了小姑娘简爱从少女长大成人的故事。简爱自幼没了父母,被亲舅舅收养着。舅舅去世后,舅妈整天欺负简爱。后来,简爱被送到了孤儿院,在那里生活了8年。然后,简又去当家庭教师,最后与罗切斯特先生结婚。

我很喜欢第五章:来到洛伍德(洛伍德孤儿院)。当时,简刚到孤儿院,她经历了十分辛苦的一天。那个孤儿院的孩子们一周最多能吃两次面包加干酪和咖啡,而且他们吃到烧坏了的粥都不敢吭声,每天早上起来要很晚才能等到洗脸的水,那里的老师非常严厉,做错一点事都要站在大厅里受罚,但事,有一位老师谭波儿小姐却破了一些规定,让学生们过上了好一点的日子。

简爱的不幸让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太美好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遇到挫折也不能不坚强。

当我读完小说《简爱》,我深深地被小说中简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质而感动。小说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个性,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小说还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一个经劝坎坷的生命,在世间跋涉时随即获得的生命感悟!坚持是一种跋涉,当生命的旅程完成了这场跋涉的时候,我们就会体会到一种人生的壮美;坚持是最重要的生命品质,真正对生命负责的人,不仅仅懂得创造,而且要耐得住寂寞,要脚踏荆棘的去坚守。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二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学业成绩。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课外阅读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

课外阅读的书籍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读名著、散文、小说、科技、历史与战争等各类题材的书籍。其中,名著是我们课外阅读的重点。通过阅读名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源流,而且还能够对经典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此外,科技书籍可以让我们了解最前沿的科技知识,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段: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课外阅读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在书籍的世界中探索未知的领域。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了解到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这些知识帮助我在学校的课堂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文学名著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启示,如《红楼梦》让我了解到了封建社会的生活和人情世故,《西游记》让我学到了坚持不懈的意义和精神。

第三段:培养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让我逐渐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我常常觉得无趣,读几页书就感觉到疲惫。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爱上了读书。每当我又读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时,我会忍不住想要知道下一章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的心情让我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书籍来阅读,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而且也提升了我的审美能力。

第四段:提高学业成绩。

课外阅读对学业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课外阅读,我不仅扩大了我的知识面,而且拓宽了我的思维。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更好地应对各类考试。同时,通过阅读名著,我也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使我在写作和阅读理解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第五段:培养终身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的意义在于培养终身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我意识到阅读是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而且,随着不断地阅读,我也受益匪浅,成为了一个更有内涵的人。通过课外阅读,我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在不断地成长中寻求更好的自己。

总结:

通过课外阅读,我在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阅读也让我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我的学业成绩。而且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思想,更加有内涵的人。因此,我坚信课外阅读在中学生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将继续通过阅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水平。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三

阅读是一种普遍又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为关键。在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书籍时,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审美情操,拓宽思维视野。在我的阅读经历中,我从不同类型的书籍中收获颇多,以下将分别从文学作品、科普类书籍、历史书籍、励志书籍以及心理学书籍五个方面阐述我的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第二段: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作为阅读的一大类,给予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领略了作者的想象力和敏感性,也深深体会到人物情感的强烈并对人物形象产生共鸣。尤其是在阅读名著《红楼梦》时,我被它那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所折服。通过与那些矛盾、复杂的人物相处,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性,学会了对人物的多维度理解,提高了我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第三段:科普类书籍。

科普类书籍让我打开了科学的大门,培养了我对于科学知识的兴趣。在阅读《时间穿越者》等科普类书籍时,我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有趣的故事来了解科学知识,使我对于物理、化学等科目不再感到枯燥和困难。科普类书籍让我明白了科学与生活的关联,让我在平时生活中更加理性和有追求。除此之外,科普类书籍还让我了解到生态破坏、动物保护等当代问题,增强了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段:历史书籍。

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历史书籍可以让我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在阅读历史书籍时,如《明朝那些事儿》和《史记》,我不仅了解到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动细节,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历史的教训和人性的规律。历史不仅仅是纸上的知识,更在告诉我们一种智慧。历史书籍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对于真相的追求,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明白了不断思考和总结经验的重要性,这对于我的成长至关重要。

第五段:励志书籍和心理学书籍。

励志书籍和心理学书籍是我成长中的良师益友。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我常常感到无助和难过,但这时,一本励志书籍《活出生命的意义》或一本心理学书籍《受伤的人也能生存》总能给我提供帮助和指引。励志书籍教会了我如何积极面对生活,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而心理学书籍则让我明白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这些书籍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结尾段。

总之,通过对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乐趣和思考。通过阅读文学,我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维度;通过科普类书籍,我对科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兴趣;通过历史书籍,我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当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通过励志书籍和心理学书籍,我懂得了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的重要性。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将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让阅读成为我成长的助推器。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四

贫穷低微、长相平平、性格倔强、感情丰富,而且多才多艺。会绘画、弹钢琴、印象最深的还是她与别人对话时,你问一句,她答一句,从不多说。

简的童年是在黑暗中度过,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而她在绝望中振作,沉沦中重生。这是一个小女孩人格的力量。

离开了姨妈,在慈善学校中遇到了他的好朋友海伦,一个放弃现实高傲的天使,他的生命又像落日一样短暂、壮美。默默的离开了简。简的失友之痛,加上罗可赫斯特的诋毁,简倔强不屈,用她一张平凡的脸面对一切。六年的学生,二年的老师。见长大了。

于是作为一个家庭教师,他来到了桑菲尔德,在某个下午,她穿着那件青黑色的风衣,在路边遇到了罗切斯特,相见时,不知真的像罗切斯特说的那样,是简爱的魔力,把他的马摔倒了,还是别的原因。罗切斯特在简爱的身边摔倒。于是简爱的严肃、自重、认真、自强,深深的吸引了他。在某个夜晚他道出了他的心声:“我有时候对你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特别是象现在这样,你靠近我的时候,我左边肋骨下的哪一个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那小身体同样地方的一根类似的弦打成了结,打得紧紧的,解都解不开。要是那波涛汹涌的海峡和两百英里左右的陆地把我们远远的隔开,那时候,我内心就会流血。”而正要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有了妻子,自尊自强使她绝然离开了他,最后得知罗切斯特为救跳楼的妻子,双目失明,她再次全身心的来到他身边。

简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可能这就是简人格的写照,也是我喜欢简爱的原因,罗切斯特也曾说过:“janeyoustrangalmostunearthlything”这可能就是简的特殊之处!

这也怪不得简爱吧中,有一人写道:看完了《简爱》,让我对简爱这么个人也充满了敬佩之情。我想,我将来也得当一个像简爱这样的人。

每天抽出半个小时亲子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体验学习的枯燥,让孩子从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找到学习的乐趣.

每天学一点,一天一天的进步,逐步积累,积沙成海.让孩子慢慢的喜欢上学习,慢慢的爱上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五

读《围城》,跟读一般的小说感觉很不一样。总觉得大师的作品吧肯定是生硬晦涩,至少是我很难读懂的,要想读懂,也要摆上好几本字典在旁边,才能有读下去的勇气,《围城》不是这样,它通俗得可以,从身边琐事娓娓道来,总有那么一处是撞击到你尘世的灵魂。本来觉得40年份的作品,是太公太婆辈的事了,想要找到一丝与现实相关的东西无异于到秦始皇的墓里挖计算机。谁知道读的时候,它竟多次引起我的共鸣,很多的事情就象是发生在身边,人物的心情,就像是从自己记忆中掏出来的东西,贴切的'让人吃惊!仿佛去看心理病的人被人一下戳中了心事一样,有几分不可思议,又有几分难堪,却有几分爽快!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送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诉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功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样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浙也会喜欢。假装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六

这个寒假,我在闲暇时间读了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文章的内容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主人公简爱的从小到大的悲惨遭遇和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经历。简爱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了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于是简爱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但是舅父却去世了,她受了10多年的残忍伤害生活,她舅母不喜欢她,把她还自己的孩子分隔开来,表哥经常残忍伤害他。

最后,简爱被送进了孤儿院,她本以为这是一个解放,但是却只是进入了另一个惨景之中,她在孤儿院受到了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院长是个冷酷的人,因此孤儿院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因为一次简爱的好朋友海伦在一次伤寒中去世才使得条件有所改善,从而受到了六年的教育。就在简爱从孤儿院出来的时候,她去到了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家庭中当教师,从此与罗切斯特开始了一段艰难的爱情。最后,简爱终于还是如愿以偿地和罗切斯特结婚了。

这篇小说是一本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这篇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敢于抗争、不甘受辱、勇于追求爱情、不安于现状的女性形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场有尊严的爱情。简爱从小就生活坎坷不平,时常受到残忍伤害,但她却依然倔强,勇于追求平等和幸福,她反抗强权,她敢于反抗她的舅母。敢于反抗摧残她们的教师和校长。呈现出了一个勇敢的女性伟大形象。而最终她成功了,获得了幸福。她那无辜的生活遭遇,更反映出了大多数英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写照。

读完这篇小说,我觉得简爱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强人,她拥有尊严,她拥有自己的立场。当她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子的时候,她毅然离开了,毅然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尽管她身份地位。但她却从没有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她虽然经历不幸,但是却热爱生活,敢于追求。她离开罗切斯特后遇到了一位金发碧眼,个子高高的美男子圣约翰——传教士。

这位传教士是位很狂热的信徒。他请求简爱能嫁给他并和他去印度传教的时候,简爱拒绝了。因为圣约翰只是为了找一个适合做传教士的妻子的女人。而当她回去再看看罗切斯特的时候,她发现罗切斯特已经受伤致残,庄园已经成为了废墟。但是她却毅然还是决定和他结婚对他不离不弃。简爱是一个追求真爱的人。她放弃了圣约翰,放弃了这段梦想的婚姻。毅然选择了罗切斯特。

这是一场有尊严的爱情。我觉得,简爱最后成为了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她终于能和她深爱的人在一起。我觉得,这种淳朴单纯只有深深的爱不掺杂丝毫的爱情,才是最完美的爱情。

读完简爱这一篇小说,作者的心理描写和简爱勇于追求真爱的形象刻画,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是在一个深夜读完的这本书。对女主人公简爱不断要去改变自己现状的努力深深触动。简爱是一个孤儿,被寄养在舅母家。舅母里德太太不喜欢她,除了贝茜偶尔心情好一点对她好一点之外,在那个地方她感觉不到一点温暖。整天被呵斥,被整,被讨厌,被欺负。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一点点长大,慢慢的也开始了抵抗。有一次,因为被冤枉被关进了育儿室里面,在里面过了一个晚上,对简爱来说是极大的煎熬,几近精神奔溃晕了过去。这对简爱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一段永远抹不去的阴影。劳埃德先生来帮她开导,然后劝说了里德太太,让简爱有了一个读书的机会。

简爱终于等到了可以离开这个充满悲痛回忆的房子的机会,来到了很远很远的罗沃德学校读书。来到这之后,简爱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说罗沃德的环境也十分的糟糕,吃不饱穿不暖而且还时常被责骂,但是简爱还是结交到了海伦这个朋友,遇到了坦普尔小姐。但是上帝就是那么残忍的夺走了海伦的生命,看到那段海伦死的前一晚上,我觉得特别震撼。简爱来到罗沃德之后就非常努力的学习,学法语学画画学钢琴,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赞赏,赢得别人的尊重。最后,她留在罗沃德教了三年书,知道坦普尔小姐出嫁要离开罗沃德。坦普尔小姐的离开似乎把简爱安静的气质带走了,简爱就想去尝试新的生活。经过各种努力,获得了去桑菲尔德府任家庭教师的机会。简爱又开始了她新的旅程。

在这里,生活的十分平静,如死水。翻不起一点波澜。直到罗切斯特先生的出现。

我觉得,罗切斯特先生是简爱暖暖的阳光。他们相爱了。但在婚礼上,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先生是个有妻子的人,一气之下就走了。再后来,他们再相遇的时候,罗切斯特先生已经瞎了。他们互相说着身边的事,发誓着永远再不分离。我为他们的爱情深深的感动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简爱在得知里德太太重病时还是选择回去看望她,我觉得她的宽容她的善良是非常难得可贵的。以德报怨的品质是可圈可点的。

我觉得,简爱是一个特别有想法坚强上进善良的女子。而且她能清楚地知道她要的是什么。在困难面前,也顽强的想方法走下去,去克服困难。她那一颗坚韧的心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在爱情面前,她最后也不嫌弃的和罗切斯特先生不离不弃。深深的感动着。

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勇于选择自己的人生,不甘于现状。活得出色。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婚姻更多隶属于地位与金钱,像简爱这样既不美,又无家产的女子,是不可能得到上流社会所谓绅士的垂青。罗切斯特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他给简爱带来了生的乐趣,爱的甜美。更主要的是简爱提出了一个对现代人来说依然振聋发聩的观念,在爱情上男人与女人是平等的。永远都无法忘记这段话:“你以为我穷,不漂亮,就没有感情吗?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于离开你。上帝没有这么做,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

其实最大的不同应该在于简爱在“门内”而黛玉在“门外”

简爱能给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重要的是她拒绝了做罗切斯特的情妇,卑微的小女子选择了悄然的离去,只为了保持爱的尊严。或许很多人会耻笑她的单纯,男女之间存在纯粹爱情的有几人,何必如此矫情!如果简爱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她未必就不会成为另一个安娜、另一个包法利夫人。鲁迅在《伤逝》中就曾无限怜悯地悲叹子君与涓生美好爱情的逝去,女人失去了经济的独立,终将成为男人的附属品,爱情也会随时间而丧失。

今天,我无聊透了,不知道干什么,走着走着,我的眼不经意地斜视桌子上一本书—《简。爱》。可能是表妹忘了拿了,开头我看了一点,不知道怎么了,我有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读到了一半我才知道:简爱是一个人,她背负着自然与社会给她的一切不幸;开始了她的人生:她没有了双亲,没有钱财她是一个很可怜的女生,但她有着坚强的个性。我想到这,觉得自己也应变得坚强自信。

是的,我们就应该这样不屈服,看他虽然没有钱财,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坚强的个性。所以我才会深深的被打动。读完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富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没有一颗坚定的心,你是不会快乐的。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主宰,不能让别人把我们的命运变成悲剧。

不管怎样,我坚信:富,没有用!穷,没关系!

小说主要讲的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过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不平等的待遇让她饱受欺凌,小小年纪就成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成年后,她成了桑恩费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主人的尊敬和爱恋。但是命运是如此的残酷,她又付出了难以计算的代价,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七

在寒假里,我《狼图腾小狼小狼》,书中的主人公小狼让我着迷,这本书也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我被狼的智慧所震撼,狼是那样聪慧,让人不禁赞叹。狼群团结、智勇双全。三十六计,除了美人计,什么计都用得上。它们还会打近战夜战奔袭战游击战运动战地道战青纱帐战,是“天下第一兵家”。夏天毒日下的小狼虽没有母狼教育,却自己挖了一个洞;夜晚狼群的嗥声让小狼清楚了自己的身份;当小狼吃完整的金花鼠时,竟跳起了它从没看到过的祭祀舞!这一幕幕反映出狼是多么聪明,不愧是腾格里最宠爱的动物!

我被狼的信念所感动,狼是那么渴望自由,让人不禁夸赞。在小狼的字典里不能没有自由二字。不自由,毋宁死,小狼那颗自由的心不可能被铁链束缚。这就是狼图腾,为了自由,不惜牺牲自己!它的精神使我为之一震。

看完此书,我明白大自然所有的东西都是互相联系的,大自然的一切组成了一条生物链。要是我们人为地去破坏它,就等于破坏了自然之道,是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的。人为地去打狼,那么老鼠就多了,最终草都被老鼠吃光了,额仑草原也都沙化了。自然之道,井井有条,不需要人为的去加工它。否则,适得其反。我们应该做到人与自然合一,顺着自然的规律去办事。

狼不但让蒙古人明白了草原生态学的道理,也锻炼出他们特有的民族性格。因此,与汉族相比,游牧民族虽然也打狼、杀狼,但最终却是爱狼、护狼,与狼为友,拜狼为师,而且从来不恨狼,不把狼赶尽杀绝,相反还将狼作为图腾来敬仰。不像以我们汉族,恨狼、骂狼、打狼、杀狼,最后也就导致了自己民族性格中的缺陷——软弱麻木,以及民族文化的落后——腐朽昏庸。

啊,腾格里!你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啊,小狼!你的精神让我赞不绝口,不愧是天之骄子——腾格里的宠物。感谢《狼图腾小狼小狼》,让我体会到了狼性的美好!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八

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的独立性和完整的主权受到挑战,在这之后又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让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但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希望。不久,中国就陷入军阀混战的时代,后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摸索中国前进的方向。1919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鲁迅在其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随后,孙中山先生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可惜的是,孙中山先生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蒋介石接手后,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大量共产党员和无辜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历经十四年艰苦的抗战,取得了胜利,本应和平的日子,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在付出惨痛的代价之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但此时重庆还处在白色恐怖之中,渣滓洞依然关押着许多共产党员,包括江姐(江竹筠),这里即有狗特务郑克昌,也有装疯卖傻的华子良,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党员们缝了一面红旗,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见到真正的五星红旗,就被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历史,因为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只有八岁,那些共产党员也才二十多岁,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热血洒向了祖国大地。李大钊先生说过:“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习近平主席也对新时代的青年寄有深切的期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要永远铭记“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做好国家的接班人。百年已过,中国共产党也迎来建党100周年,如今,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九

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军事学术上的具体问题,同今天的客观实际不相符。但是作者是第一个自觉地采取辩证法研究战争理论的军事家,也得出了一些至今看来仍然正确的论断。恩格斯和列宁对其中某些观点也有过好评。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曾说:“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奇特的,而书的本身是很好的。”

克劳塞维茨不是一个在战场上很有成就的军人,他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战役。此外,虽然深受德国哲学的影响,但是他还称不上是哲学家,所以他写的书既算不上地道的军事著作,也算不上地道的哲学著作。但是关键在于他有了创新,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了军事学。

实际上,这本书是他20__年的手稿,在他死后由他的夫人帮他整理出版,书中很多的章节都不完整。克劳塞维茨自己也曾经在遗稿中说过:假使我过早地去世,因而中断了这项工作,那么现有的一切东西当然只能叫做一堆不像样的思想材料了。它们将会不断地遭到误解和任意的批评。

如果作为读者你想从这本《战争论》中得到一些打仗的诀窍,那么你肯定会非常失望。因为这本书通篇描写的是什么是战争,而不是如何战争。在这本书中,我个人觉得他得出的比较有价值的观点有一下几点:

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公认,应该说这是这本书中最最重要的贡献,即使意思形态不同的共产主义者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的社会沙文主义的斗争中,曾不止一次的引用过作者的这句名言,同时还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的看作探讨每一次战争的意义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就是从这个观点出发考察各种战争的。”在书中他定义了一种“绝对战争”的概念,即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手段。但是实际战争中,好像并没有这种战争发生。不管战争惨烈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达到作者笔下的“绝对战争”的标准。当这种战争被弱化后,他背后的主谋(政治)就浮出了水面。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战争只能被定义为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

二、人民战争。他的这个观点比___要早提出近一百年,所以有人曾经提出___的军事思想不过是克劳塞维茨的翻版。(在战争年代,___的确拜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至于___是否剽窃别人的观点,这个命题就让历史学家求证去吧)。“人民战争”这个概念虽然在书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是毕竟是作为一种战争的方式提出来了。这与他第一次用辨证的方法写军事学著作一样,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人民战争的描述主要出现在他书中山地作战和后勤这两大块。

三、指挥系统扁平化。这个概念不知道是不是由他首次提出来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个观点和现代的军事指挥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不谋而合的。例如美国的的未来战场指挥系统中,作战指挥部可以对单兵直接下达作战命令。这样既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也避免了信息在多次转达(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后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或者被夹杂了很多传达者的主观意见。

四、提出了战略和战术的划分。虽然现在有很多关于战略和战术的划分标准,但是克劳塞维茨的划分方法也还是比较独特的。他指出:战术就是如何战斗,而战略就是如何运用战斗。

简单的说了一些我认为《战争论》中比较有意义的四点后(其实远不止这些,只不过水平有限,还有就是懒得写),也应该对他错误的观点进行一下驳斥。

一、防御是比进攻强的形式。

这个观点是充斥这整本书的观点,书中作者认为,防御是消极的,进攻是积极的,防御的最大利益就是等待。因此,防御者通过防御比进攻在形式上强的因素来抵消进攻者在实力上强的要素,从而达到彼此平衡的状态。其实作者这样把防御和进攻单独的列举出来谈是不正确的,因为,任何进攻都会以防守而结束,而防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攻。(都是指广义上的)应该说防守和进攻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实作者在最后的几章中也提到了进攻和防守不可分割,可能因为是手稿,所以造成了我无法领会作者的原意。但是进攻和防守在我认为绝对没有强弱之分。

二、万物绝对化、极端化。

可能作者是因为受了当时哲学的影响,什么东西都会追求绝对的概念,不时的就会使得自己陷入追求极端的逻辑怪圈中(当然,读者更受罪)。例如,他指出只要是战争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动用暴力。他曾经痛斥“不流血的战争”这种观点,认为在战场上一定要歼灭敌人的主力。虽然他指出了战斗力中精神要素的重要性,但是他不明白攻心为上的战争规则,也不懂得上兵伐谋的道理。而关于这点,我国的孙子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实这种暴力最大化观点和他提出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矛盾的。因为,从广义上来讲,既然政治是战争的目的,那么战争就必须受到政治决策者的影响,也就是说,政治的眼光要超_略的眼光。如果一味追求暴力最大化而忽视政治,那么政治必将成为战争的奴隶。而且,如果战争一味追求暴力,那么战争就称不上艺术,而应该改名叫屠杀。

本来还想写第三点、第四点……但他书中的语言太晦涩难懂,而且逻辑有的时候很乱,以至于我不确定他的观点是否正确,我读得并不是很透,不敢太放肆。

另外,他书中关于防御和进攻的论述占了一半,当中有很多的观点和现在的作战样式不相符合,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如果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读读。

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更别提军事学这种充满“概然性”的科学。我想,如果给作者多几年的时间,他一定会给我们澄清他书中矛盾和不清晰的观点,但是造物弄人,这位军事天才英年早逝,适得他的军事理论也变得扑朔迷离,可能这本身也符合军事学的规律吧。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十

《围城》是一部现代文学经典小说,说的是有关男女婚姻的事,书中最经典的就是那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第一次了解《围城》,知道有这么一本书,知道中国文学史上有位叫钱钟书的作家,是大哥推荐了钱钟书的《围城》,其他的就不怎么记得了。不知那时是因为什么原因竟然未读。现在想来真是可惜啊!说到钱钟书,我觉得有点对不起他老人家,因为我一直把他和钱学森搞混淆。现在想起来觉得当时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一位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而一位是”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

我一向不太喜欢读长篇小说,这也许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总觉得太长了,没耐心看下去,平时也只看些短篇或微型小说。这可能与我经常喜欢写些东西有关,我写的最多的莫过于一些心情杂文了。我想当初,如果多看些书,尤其是那些经典名著,那时我的作文修为可能更高一些。我一直不看长篇小说,直到这个暑假,恰好妹妹从学校带了本《围城》,我空闲之余就拜读起几年前本该早就读了的《围城》,并一口气读完了。其实上网的`时候,曾看过《围城》,那时也只是在上网时断断续续读过,不过不知怎么,也不知为什么,后来就没有读下去,所以直到这个暑假我不算真正读过一部小说。

尽管以前也曾翻阅过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如梭的《忏悔录》、钱钟书的《围城》,但我以为这个暑假所读的《围城》,才是我真正意义上读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十一

这个假期,我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红岩》这本书。

《红岩》以抗战结束后,在美国支持下国民党发动的内战这一事件为背景,故事发生在抗战快要结束时最黑暗的山城——重庆,在这本书里既有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也有心狠手辣的国民党特务,还有一些卑鄙无耻的叛徒。

以成岗、许云峰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为党为人民为了全国的解放,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粉碎了敌人一个接一个的阴谋,阴险的敌人又派黎纪纲、郑克昌潜入重庆大学,想要破坏党和学生的革命运动,后来他们加入了联络站,正要行动时,被许云峰提前识破。尽管转移了很多人,但仍有余新江、刘思洋、许云峰等人被逮捕,成岗临走前在窗口挂了一把扫帚,提醒同志们注意危险,保护了党组织。只有甫志高意志不坚定,当了叛徒,最后被华为他们捉住,就地正法。

在监狱中,党员们努力听取外界消息,与特务斗智斗勇,他们绝食为龙光华开追悼会。对抗特务,禁止他们破坏水源。各式各样残酷的刑罚撬不开他们的嘴,刑罚只能伤了筋骨,却不能打败他们的意志。在绝境中,同志们互帮互助,最终从白公馆和渣滓洞相继越狱,解放军正好赶来,重庆光复。

这本书中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通过多角度的描写,写出了作者对国民党统治区残酷剥削和疯狂压迫的憎恨和愤怒,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共产党员的敬佩、赞美和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为党、为国家和人民献出自己的力量。要做一个有意义、被人民铭记的人,流芳千古。而不是遗臭万年、任人唾弃。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都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感恩革命先烈。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十二

最近,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着。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雪琴江姐。红岩开头不久,江姐的钢铁形象就已经在我心中树立起来。当她知道丈夫牺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面对残酷的现实变得不堪一击,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她还是穿着那蓝色的旗袍,始终以干净的面貌迎接大家。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最后江姐将要牺牲,她也让大家不要哭。

面对这些敬佩的同志,国民党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现实生活中,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读了红岩之后,我知道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走,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十三

5000年血色中华。历史的长卷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我们的祖国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无论是苦难还是辉煌,都是我们的绚丽篇章。

1948年至1949年,是新中国成立前最黑暗的时期。在重庆,共产党的地下活动比任何时期都要活跃,而同时,敌人的镇压和迫害也比任何时期都要残酷。在渣宰洞和白公馆,许多共产党员靠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毅力,谱写了一曲曲令人热血沸腾的生命赞歌。

在众多人物中,江姐无疑是典型代表。那一声“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令我的心为之一震。是的,她用自己的行动鼓励难友,与黑暗抗争;她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秘密,与信仰同在!江姐是一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她将刻骨铭心的痛化作坚定不移的信仰,用血色音符谱出一曲无言的生命之歌。

那个黑暗的时代过去了……。

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就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五星红旗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大地!当年江姐和她的难友们在狱中绣的五星红旗已经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飘扬在世界之巅!小萝卜头所向往的自由、快乐、幸福,早已在祖国的花朵身上实现。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多少英雄志士的血染红岩,才挣得今天的安居乐业啊!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蓦然回首,诗歌孕育的激情澎湃的豪情依旧未变,它随着涛声拍打着岸边礁石,荡起浪花朵朵。我们的革命先烈用“顽强的精神”与“不屈的气节”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胜利之歌!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十四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

书,是知识经验的载体,它记载着古今中外的各类知识,它可以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书是无言的诚实者,书籍是智慧的海洋船: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精益求精。俗话说:“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

没错,田要细耕,书要精读,只要这样,你就可以读懂好书里的“救济粮”。啊!对,在此,我想到了名人的一句伟话:“书是精神的粮食。”是的,书可以以粮食的名义替代,生活中的难题可以在寻找解决的方法。书就像无声的导师,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使我们学识渊博,使我们心胸开阔。

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畅游在书的海洋泛舟,更好地吸取每里的精华吧!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十五

自来喜欢武林奇闻,江湖快意恩仇。幼时听好汉歌,看水浒,只是懵懵懂懂记得有一班好汉聚在梁山泊,替天行道,除奸去恶。

除却初中时,白话本有删减版小说读完过,其他并无多大涉及,今番来读原著,颇有感受,以此来写些读后感。只可惜未读通透,只能略发感悟。

水浒传的楔子,略带神话色彩,说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大官一时矫情,犯孩子习性,洪信掘了“遇洪而开”的石碑。天理命数放出了三十六天罡,六十二地煞。虽说如此,看似神话,实是作者不满当时朝政,一时讽之。心说“我管不了你,自有治你之处,只是教‘恶人自有恶人磨’。”

接下来书中就以端王上位,高俅得势,奸佞当道开始说起。以王进、史进、朱武、路达等好汉掀起了一朝皇帝,夜眠不稳,昼食忘餐的无边风云。

本人对花和尚特别钟爱,在此浅谈。他的性格与多位好汉一般,粗鲁随性。却粗中有细,机警善良。凡其所为,尽显义字。

一、

他和史进为了请李忠喝酒,李忠叫他们等一会儿,他便道:“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然后却将看李忠卖膏药的人,一推一交,把众人赶散,使李忠被迫与他们喝酒。这反映了他性格粗鲁、慷慨大方的特点。

鲁提辖在瓦官寺,面对一群褴褛而自私可厌的老和尚,虽然饥肠如焚,但在听说他们三天未食,就即刻撇下一锅热粥,再不吃它。“拳打”镇关西时,采取不依不饶的态度,“应口”要打,“讨饶”更要打,三拳便将这个地方恶霸置于死地。本来,鲁提辖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无怨无仇,能如此这般,就充分显示了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的性格特点。而这些性格特点的中心皆在一个“义”字。

鲁智深还具有“救人须救彻”的禀性。救刘太公的独生女儿的不幸婚姻,不仅将周通打跑,而且还说服小霸王永不来强娶才放心;为了救林冲,他不仅沿途暗中细心保护,在野猪林救下林冲性*命后,还亲自送林冲到沧州地界开阔之地后才罢休等。

二、

当他知道史进失陷华州城时,他不听武松等人的劝阻,急躁地去救史进,并说:“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报知,看洒家去如何!”结果史进没有救出,还把自己也搭进去了,这里也反映了他急躁冒进的性*格特点。

鲁提辖在救助金家父女,惩治恶霸郑屠时,处处表现了这个性*格特点:当详细了解金家父女的姓名住处及郑屠肉铺的地址后,虽气愤难当,却能权衡利弊,首先解救金家父女,使其脱身,并能考虑到他们缺少盘缠,将银子送给他们;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他们,一反平时的火暴脾气,竟然能“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拳打”郑屠,更显出他的智勇双全:先采用“激将法”,郑屠果然经不住“三激”,被他引到当街上,手执利器,造成持器行凶的口实,然后再当众质问“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使围观的人知道惩治郑屠是伸张正义,待到“拳打”时,本欲狠狠惩治,并非想把郑屠打死,面对这种意外情况,却能随机应变,故意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细腻的笔法,刻画出鲁智深急中生智,胆大心细的性格。

三、

邀史进、李忠吃酒叙话,当酒保问他:“官人吃甚下饭”时,便不耐烦地说:“问甚么!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这厮,只顾来聒噪!”当听见隔壁阁子里有啼哭时,就摔碟子摔碗,并要酒保“你与我唤得他来”问个明白。听了金家父女的哭诉后,二话不说就要去“打死了那厮”,又送银相助等。这些都反映出鲁提辖对朋友热忱,办事直爽,性情刚烈粗犷,兼有粗野的性*格特点。

他视兄弟间的情分如生命,重视朋友间的义气,当他知道史进陷入华州城后,自己不顾生命危险,只身犯险而遭擒;他虽然仇视朝庭,不满当时的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不想与官场上的贪官污吏,奸臣贼子为伍,但碍于兄弟间的义气,而和梁山泊众英雄接受招安。在后来的战斗中,为了兄弟间的情谊,他出生入死,为救武松,而自己左臂受了重伤。

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无穷,武功超群。他随军破辽、征田虎、打王庆、剿方腊,每次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些都不能使他引以为荣,当他捉住方腊后,宋江向他庆贺,他却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这些都表现了他对当时黑暗的丑陋的官场和社会现实的强烈憎恨之情,显示其不求富贵、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鲁智深的行为最为鲜明的特点,是不拘格套,率性而为,没有什么规矩束手束脚。鲁智深无家无小,一无牵挂,闯荡江湖,四海为家,遭遇过各种人物,还做过提辖下级军官,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斗争经验。他心胸阔大,但心明眼亮,把好人和坏人分得十分清楚;他潇洒豪放,但粗中有细,急有中慢,该出手的时候敢出手,该忍耐的时候能忍耐。“禅杖打开不平路,戒刀杀尽不平人”,鲁智深似乎就是专为铲除人间不平事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但他并不一味鲁莽行事,而是讲究策略,颇有斗争艺术,也不死拼硬打,该住手的时候就住手。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这样的“权诈”,在鲁智深身上只觉其“权”,不觉其“诈”,令人开心解颐。鲁智深身上散发着一种魅力,他冲决一切文化之禁锢而放任身心,虽然做了和尚,清规戒律却于他无用,他“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狗肉敢吃,金刚敢打,佛殿后敢拉屎尿,惩治色顽救人女儿。他生活在人间,却不守人间的“规矩”,天性自由,任性而为。

鲁达,一出场便是“大踏步”地走来。仅这“大踏步”三字,就已预显出此人一生的慷慨磊落。个性十足“花和尚”,彰显了这个人物另一个可爱之处,那就是不受礼教所束,按说出了家做了和尚,便应该守清规戒律,好生参禅,可是鲁达他不,他不参禅不说,甚至连清规戒律也不守,做了和尚照旧下山讨酒吃肉,在鲁达看来,大概做和尚和做提辖区别仅仅是一头乌发和几点结疤而已罢。鲁智深尽管喝酒吃肉,不避荤腥,是个不折不扣的破戒和尚,可是,他比那些只知道机械地死守戒律,对世事心如止水,冷漠如铁的和尚们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佛法是出世法,但时时不离世间法,它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对于鲁智深来讲,酒是要喝的,不平事更要管;肉也是要吃的,但不平事比肉更重要。所以,他才会打死郑屠,逃亡他乡,颠沛流离而无怨;才会风雨两千里送林冲方才心安;也才会为杀作恶多端的tan官,身陷囹圄而无畏!金圣叹则说得更加有情感,他说:“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可以说,晚明宗门尚豪杰品格,尚狂纵之行的风气,给鲁智深形象的接受以及内涵的文化化、狂禅化,提供了一个十分现实的说明。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十六

长期以来,东野圭吾以“日本推理大神”为人所熟知,但你是否知道他也曾有过晃荡的青春?差等生、考试作弊、不务正业、高考落榜、复读等都是他青春期的标签。东野圭吾如何从一个痛恨读书的少年成为著名作家?是什么成就了他?这样的青葱岁月对人生成长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本版从他的新著《我的晃荡的青春》(南海出版公司)中选编了一个章节,读者或许从中能找到答案。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非常讨厌读书,看到姐姐们读着什么世界儿童文学全集,我觉得她们很蠢,认为那种东西没什么意思。那是电视机刚开始普及到家庭的时期,我或许是开始远离印刷文字的第一代人。

“书是好东西哦。读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变成了主角,兴奋激动、紧张刺激,很有意思。”母亲常这样对我说。

“我不需要,我要走自己的路。”我如是回答,端坐在黑白电视机前沉浸在《铁臂阿童木》和《铁人28号》的世界里。

“什么玩意儿嘛,书果然还是让人心情沉重的东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越来越讨厌读书。母亲却没有放弃,她似乎觉得,靠情节取胜的书如果不合口味或许会产生负面效果,于是又想到了伟人传记。

就这样,《伽利略传》被选了出来,它讲的是家喻户晓的伽利略的生平故事。故事从一场晚宴开始,少年伽利略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晚宴,可四周全是大人,令他觉得很无聊。他四处打量,寻找有意思的事,结果看到了天花板上摆动着的吊灯。最开始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看,却渐渐地发现了一个特征——虽然吊灯摇摆的幅度越来越小,但完成一次摇摆的时间却没有变。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当时的他竟凭借自己的脉搏作出了确认。他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便告诉了大人们,却没有得到重视。于是,少年伽利略为雪耻而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发现并且证明了许多物理定律,最后他终于开始公开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感想是:科学真伟大。

不可否认,当时的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以后的路。我开始抵触除了算术(数学)和理科之外的所有科目,觉得学习其他东西只不过是在白费脑筋。我脑中的公式是这样的:科学伟大,科学之外的学问狗屁不如,语文之类的不学也无所谓,语文就是读书,所以不读书也无所谓。就这样,最终结果是我更加坚定了拒绝读书的立场。

母亲因所有努力都白费而恼羞成怒,选择了同班主任商量这种简单直接的手段。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好不容易给选了本书,一定要好好读。要是被问起有什么感想时你却回答还没看,那妈妈也太没面子了。”把书交到我手上时母亲这样说。从那天开始,《次郎物语》就端坐在我的书架当中。

翻开第一页看看还是可以的,但当双眼开始追着那些文字跑时,痛苦便会突然间袭来。这并不是因为我想读才读,只不过出于义务而已,所以并没有坚持的理由。把书放回书架时,我的心中只剩下对书的憎恶。为什么世上会有这种东西呢?我咬牙切齿。

但更大的不幸笼罩了我。班主任为有家长就读书的事找她商量而自我感觉良好,竟把我的名字加进了班里几个同学参加了的读书感想征文比赛的名单。这样一来,我就必须在暑假期间读完指定图书,还要写读后感。那本指定的书是《大藏永常》,是一个在农业政策方面功绩颇丰的人物的传记,不用指望书里会出现惊悚、推理或者幽默的故事,这本书怎么看都是教育委员会青睐的那种。

看到这个书名就渐渐没了兴趣,看完第一页我就已经绝望了,从第二页开始几乎是哭着看完的。这本书我没能读到最后,读后感也只是将看过的内容概括一番,最后加一句“对不起,我没能看完”,以期得到谅解。班主任什么都没说,但只有我的作文没被送去参加比赛。母亲至此也终于想通了,决定面对儿子讨厌读书这一事实。

可出乎意料的是,事情竟然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那是在我进高中之后不久。大姐带回来一本硬皮封面的书,书名为《阿基米德借刀杀人》,是一个叫小峰元的人写的,还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接触到久违的书这玩意儿,我的头又晕了起来,但这本书我却真读得下去。至于原因,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是一时兴起呢,还是着了魔呢?总之当时我的行为无法靠道理去解释。而且还不仅仅是读得下去,我竟然将它读完了。故事本身并不长,我却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最后整个故事在脑子里都变成了一团糨糊,但总之还是读完了。对于在那之前不管多么有趣的书也只能看个一两页的我来说,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起意外事故了。

推理小说还真的可以啊——那时我第一次有了这种想法。或许也算是理所当然吧,因为一直与读书无缘,在那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推理小说。那时二姐早已是松本清张的书迷,但我只以为她在读什么无聊的书,完全没有兴趣。

我想知道二姐还有其他什么书,于是看了看她的书架,最终视线停在了松本清张的《高中生杀人事件》上。这次我只花三天就读完了,拿起来就放不下,一直缩在被窝里翻书这种事,我还是生平头一次。比起书中的内容,自己竟有如此举动这一点更令我兴奋。

接下来我读了《点与线》,还读了《零的焦点》,全都是一气呵成,爽快至极。一看到铅字就头痛的过往变得那样不真实。很快我开始关注起其他作家的作品,到最后终于也开始自己掏钱买起书来。推理小说究竟哪里吸引我,那个时候的我还不太明白。

那段日子里的某一天,我忽然产生了一个了不起的想法。也不知是胆大妄为还是不知天高地厚,我竟生出写推理小说的念头。不过当初我沉迷于怪兽电影的时候也曾想着要当电影导演,因此对创作故事这件事本身我其实并不讨厌。

我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了一本最厚的b5笔记本,从那天开始就写了起来。很遗憾,具体日期已经不记得了,但肯定是高中一年级的一月份。书房是和姐姐们共用的,为了不让她们发现,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我就这样一天不落、一点一点地写了下去。

中学生阅读心得体会篇十七

最近我爱上了一本动物小说——《狼图腾》,它以有趣的写作手法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我。书里有北京知青陈阵,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还有令人敬畏的老猎人,更有那称王称霸的草原狼,勇敢机智。

这本书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细致地描绘了俩个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来到蒙古额仑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务中收养了一只小狼,通过他们与小狼的朝夕共处,产生生死之情。

文章引用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大草原上狼的生活习性和它特有的多面性。

狼生性凶狠毒辣,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猎物。其中“狼与老兔决斗”这一片段当我胆颤惊心。小狼看到又肥又大的老兔,先亮出狼牙,使其畏惧三分,接着伸出前爪,试探动静。老兔也不甘弱抬起强有力的后腿像重炮一般,猛地一击,差点踢瞎小狼的左眼。小狼立刻退后三步,绕着老兔转圈试探几回,终于发现它的弱点,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到老兔的面前,张开强有力的双爪,抓住兔头,使劲一拉,发现那对巨炮并没有伤害它,再用更大的力气往身边扯,等老兔气力用尽,无力挣扎时,用锋利的牙齿无比精准地咬住老兔的气管,直至于死亡,最后张开血盆大口,把老兔咀嚼的只剩下几颗牙齿。在适者生存的大自然里,只有强者才能存活。

大草原上的狼追求自由独立,拥有不屈不挠的高贵灵魂。小狼拒绝被人类用铁链牵着走,每次主人要牵它时,总会遭到他的极力反抗,露出狼牙,好像在告诉人们,我要自由,要想用铁链拴着我走,就给你颜色看看。即使人们强制套上铁链,它会一动不动趴着,哪怕脖子上已经勒出一条血痕,也可忍受死亡绞索的疼痛,仍然不放弃尊严。这是它们与宁愿被牵的动物的区别。狼的力量、机敏、纪律性等于或大于人类,这是狼称霸草原的原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