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模板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22:39:03 |
  • HT书生 |
  • 7页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引导和规范着员工的行为规范。2018年,中通客车正式并入山东重工集团,集团不仅给公司带来了资源支持,同时还有优秀的集团文化。通过深入学习,自己感触颇深。

“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是集团的核心价值观,是集团在经营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信念与行为准则,它旗帜鲜明的彰显了客户第一的宗旨意识。它教导我们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真正将客户理念贯穿于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也将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怎么做客户才会满意”,“客户是不是真正的满意了”。

精益生产的责任是适时的将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交付客户。对于精益办来说,我们既有内部客户又有外部客户。对于内部客户,我们会充分调研各车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痛点、缺陷以及需求,按照精益生产原则,优化制造流程、设备布局等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实现准时化、柔性化生产需求。

对于外部客户,我们讲求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精益办将联合质量管理部、工艺部等部室深入贯彻落实工位质量的落地举措,把质量管理工作延伸到生产过程,促进员工从“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向“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思想变革。

同时,集团优秀文化要求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永葆激情,在争创一流中担当作为。精益生产工作思想与集团优秀文化有殊途同归之妙,精益生产也在强调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提质增效,促进公司目标的圆满达成。在集团优秀文化的影响下,精益办对标企业优秀、行业先进,提升标准,逐渐形成了一种“一刻也不能拖”的紧迫感,以“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干事创业中的浓厚氛围,力争让精益生产在公司结出更大的果实。

学习集团优秀文化还要坚持党建引领、文化聚力,始终坚持廉政工作准则。“约法三章”、“四个永葆”、“领导干部‘八不用’”无不体现了集团要求的以身作则、真抓实干的要求。根据对团队文化的学习与要求,自己准备将团队文化具体分解为“德、能、勤、绩、廉”,全方位的进行自检,并把这些优秀文化落实在团队日常管理的各个方面,真正融入到精益办的文化血脉中,成为凝心聚力、深度推行精益生产的法宝。同时,强化自己务实工作的作风,整体布局公司精益生产推进工作,执行严肃到位,加强下属员工过程指导与点检,以过程保证结果。深入学习“干部‘八不用’”,提升自己独立思考、敢于突破常规、主动拓展视野的能力,做到终生学习,持续提升。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中通客车的三次创业新征程已然开启,集团优秀文化的适时注入也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自己身为其中一员,也将继续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二

苏州高新区是1992年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xx年与虎丘区合并,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区域西临万顷太湖,东依苏州古城,面积223平方公里,素有“真山真水园中城”特色。20xx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0亿元、工业总产值310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8.5%。在全省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和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中均列第2位。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打好创新引领发展主动仗。大力引进创新载体和平台。我们把大院大所作为重要创新策源地,与北航合作建立苏州创新研究院、北斗丝路学院,先期开展5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究。20xx年,我们还引进了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苏州电声产业化基地、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21个重大创新载体平台,全区累计集聚大院大所超过80家。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和团队。在硅谷建立北美离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在澳洲建立中澳“江苏-维州研创中心”,设立1亿元海外天使投资基金,变招商引资为招才引智。当前,我们还在欧洲、日本展开布局,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全区已集聚各级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超过800个,人才总量超过21万人。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区内自主培育的苏州国芯,是国产高性能嵌入式cpu超过3亿颗级别应用的唯一品牌。天准科技牵头承担的国家科学仪器重大专项项目,使我国在高精度测量领域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目前,全区集聚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1574家、占全区工业企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7件、是省平均水平的4倍。

二、打好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战。打造先导产业创新聚集区。我们依托清华工业大数据研发中心、国信优易、阿里云等重点项目,建设苏州工业大数据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产业应用(苏州)基地、工业大数据众智平台等,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同时,集聚了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中科院地理所苏州研究院、中兴克拉、山石网科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络安防应用”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依托工信部电子五所华东分所,投资3亿元建设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为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培育诸如胜利精密、华数机器人“纯国产装备、纯国产数控系统、纯国产工业软件”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建设数据集成核心,加快探索传统制造业智能改造的国产化新路径。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先后引进了兵器214所、中航雷电院等骨干军工科研院所,集聚了中核苏阀、华旃航天电器等一批承担军工任务的大型国有企业,培育了东菱科技、长光华芯等一大批“民参军”企业,形成了全领域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军民结合特色产业集群,先后为天宫一号、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有力保障,成为苏南地区国防科技工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三、打好促进质量变革组合拳。评价转型。依托工业企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以亩产、创新和绿色指标论英雄,探索通过用能、用地、用水等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收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低效企业加速转型,今年将淘汰落后低效企业120家左右,努力实现土地资源“零增长”发展。政策激励。先后研究制定了创新引领发展意见和15项科技专项政策,制定了新人才政策和16个实施细则,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或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的综合资金扶持;设立创业领军成长项目,对高成长科技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形成优质创新资源的“强磁场”。金融支撑。着力打造苏州金融小镇,充分发挥“太湖金谷”作为全国股转系统国内首家委托服务机构的核心优势,延伸拓展路演、培训、大数据服务等功能,做大做强vc、pe投资,加快建设产业基金和并购基金高地,为企业提供投、研、咨、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一年内,已落户私募机构300多家,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成为独具特色的金融小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娄书记讲话要求,以系统化思维全面建设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继续集聚领军人才和高成长性企业,继续推进原创性技术成果转化和先导产业发展,继续营造适宜探索创新的良好环境,努力把苏州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奋力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最前沿!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无论是“十四五”发展目标,还是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都贯穿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如何把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统一到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需要强化政绩考核。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政绩考核,高质量的政绩考核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提出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要求,是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的重要体现,鲜明确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导向。

政绩考核是一个指挥棒,也是一个明确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自觉把思想意识转移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上来,自觉在工作和重大决策中注重高质量发展。《通知》强调,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用政绩考核,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从重视gdp增长速度,到推动经济社会速度与质量并重发展,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出表率,更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安排部署,在考核导向上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工作统筹衔接,不断提高政绩考核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广大干部不忘初心使命,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勇破难题、担当奉献。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在深圳举办的林芝市党政领导干部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学习。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收获颇大,感想也颇多。下面,我就此次学习培训的经历,简要地谈几点感受。

此次培训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地考察。我们聆听了陈磊教授关于深圳先行示范区创新发展的解读,吴泽鹏教授关于乡村振兴和林芝林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分析,以及郭晓渝、杨永群等专家、领导关于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分析和对林芝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等。同时还实地考察学习了盐田示范区、前海自贸区及相关企业等。通过课堂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通过现场教学,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通过这次的学习工作生活,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学习培训的体会感悟通过此次学习,特别是深圳燃气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廖海生同志关于深圳国企改革探索实践的案例教学,我对深圳国企改革发展有了一些浅显的体会和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国资国企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加快构建城市保障、城市建设、金融投资、新兴产业四大板块。

力创资产佳、效益优、责任强、服务好、品牌响的地方国资监管机构。

努力打造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国资监管立法典范,建设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建好智慧监管系统。

完善国企党建“1+n”制度,“一企一品”打造更多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引资本与转机制相促进,优化了党领导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以“市场化、契约化为导向”推进选人用人改革,探索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

学习培训后的意见建议通过本次学习培训,我见证了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深圳在人才队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壮大、城乡建设提质、文化发展繁荣、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觉得林芝作为边疆地区,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深圳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深圳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加快推动林芝经济高质量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科学的思想能够推动和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要认真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其思想境界和水平,面对经济新常态,要敢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动林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敢于干事、敢于担责,敢于给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能做事、会做事、做得成事的干部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在的新环境下发挥才干。

工作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满腔热情干事业。少些浮躁、少些虚妄,多做实事、多谋实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林芝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建设林芝更加美好的明天。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五

4月29日,宝业湖北建工集团学习大讲堂开讲,高林总经理和十四位征文获奖员工代表分享交流学习庞宝根董事长《怎么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心得体会。

大讲堂上,高总讲话指出,躬逢伟大的新时代,企业要积极承担历史赋予的使命,紧跟建筑业发展趋势,转变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苦练内功,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强化精细过程管控,加强团队协作,抢抓市场机遇,突破发展瓶颈,努力做到“做一个项目、树一座口碑、交一帮朋友”。高总强调,集团全体员工要切实履职尽责、恪尽职守,公心在前、私心在后,以企业主人翁意识做好事、做成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近期社会上安全事故频发的问题,高总指出,抓好安全管理等于抓效益,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要戮力同心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高总强调,宝业大讲堂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希望通过举办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分享交流活动,提升企业管理团队的素质和企业管理整体水平。

大讲堂上,方菲、吕敏、丁涌等十四位获奖征文作者分享学习《怎么做实现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他们紧扣“正思想、振精神、走正道”主题,结合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切身体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述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与认识。

集团党委书记李汉明宣读集团表彰学习《怎么做实现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优秀征文的通报。据通报,本次征文得到广大员工积极响应、大力支持,共收到各单位员工报送的征文104篇,经评审,评出征文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纪念奖8名。

集团公司和直属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集团各直营项目部执行经理、学习《怎么做实现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优秀征文作者等,共130余人参加大讲堂学习。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六

为适应农垦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农场企业化进程,按照农场的要求,结合农场深入开展的“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现将培训旅游在今后改革中如何开展工作作简要汇报: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培育新兴产业,树立“依托特色资源办产业、兴办旅游促发展”的思想,借助农场深厚的垦荒文化底蕴,充分开发和利用农场资源,举全场之力,加快发展培训旅游产业,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借助培训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快促进旅游产业与培训产业、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的深度融合,开发建设以“垦荒文化游”、“现代农业游”、“知青故乡游”为主题的生态、红色、绿色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景区、产品、服务建设。完善旅游度假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扶持以股份经营、自主民营为主体的旅游企业发展,开发一批特色旅游产品,使旅游接待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培训旅游经营总体要突出热情、周到、合理的理念,积极为培训人员、旅行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把旅行社引进农场。游客们可以直面客观感受大农业、大农机、秀丽的田园风光和独具特制的小城镇建设。通过旅行社的.`串线来宣传农场的资源优势,拉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提档升升级,增加职工收入。

在改革过程中要把农场的资源优势,发展成为我们的经营优势。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对旅游、有机、绿色、养生、保健的重视,抓住人们的心理需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依托,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发展以“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观光、康体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新模式。加强服务意识,合力推进。利用好“三个基地”以及垦荒文化特色小镇优势,与各相关部门、各相关企业建立起紧密联系,做好旅游服务,注重旅游服务品质,真正的让来过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传出好的口碑。转变过程中要注重整合资源将农场现有资源进行分类。整合现有饮食资源打造具有东北特色小吃一条街,整合本地特色如凤鸣风干肠、天香烤肠等打造手工作坊一条街,整合本地绿色有机土特产品打造有机生态旅游产品一条街,合理设计布局沿线地号观光农业集中展示带等建设全面塑造北共青文化旅游品牌。目的:必须让旅游有承载体。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营销策略,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强化整体推介理念,加大旅游品牌形象宣传力度;加强区域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共同打造区域性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开发“土、特、名、优”特色旅游商品;形成集产品开发、生产、推广和经营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借助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构建多层次的宣传网络,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创意宣传。通过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大力传承北大荒文化,弘扬共青文化,打造“北方共青城观光旅游”“北方共青城生态旅游”等品牌,提升农场文化形象及旅游影响力。

部门对每一个人的职责分工进行明确,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是什么,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权责明确,每个人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至于最后相互推诿扯皮。其次,就是制定工作流程,使工作可以一步一步地有程序地进行,每个人相互之间如何配合,都明确地制定出来,这样就可以有章可循,而不至于做起来无人配合,干起来没人承担责任。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七

科学的管理出高效益,这是作为校长必须意识到且努力实践的管理信条。管理是实践而不是单纯的理念,管理是行动,而不是表面的了解与协调。如果一所学校只有一流的设施,有较高水平的师资,但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那也不可能有一流的效益和质量。优质的学校之“优”表现在许多方面,而不可或缺的是必须具有优质的管理。只有牢牢抓住这一点,才能使学校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得到发展,赢得社会的美誉。目前,我校正朝着创办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目标奋进。要想引领学校继续向优向强发展,创建师生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和谐校园,作为校长就必须在管理上创新,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使教育教学资源和谐利用,达到管与理的和谐,从而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提升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主体意识与精神的弘扬。其本质是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在教育管理理论中,管理行为最后分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前者是以工作为中心,管理者为了工作,既制定了制度、规定了任务,又明确了职责;后者以人际关系为中心,建立相互信任的气氛、尊重下属的意见,注意下属的感情和问题等。而成功高效的管理应是这两种行为的统一,既“抓组织”又“关心人”。这就需要校长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时刻体现人文关怀,用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两条线,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教师和学校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作为新时期的校长更应是富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气息和社会责任感的。校长的人情味既是一种政治修养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与教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具体体现。

目标激励是根据工作目标来引导、激励和规范员工行为的一种动力,是教职工们能主动、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与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目标激励也不能只停留在过去上好课、完成教学任务的传统作法上,而是充分地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树立主体意识,增强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意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作为校长,在组织制定学校近、远期规划上就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从教师的日常工作起,再回到教师工作中去,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将治校的良好意图转化为每个教职工的意愿,使每个教师个人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对此,我提出:“在管理好学校的问题上,每一位教职工都有权利发表意见”。鼓励教师依据学校及上级有关规划、指导,参与制定学校的目标、计划,提出可行性意见,对教师提出的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思路和工作方式,积极加以引导并表扬,鼓励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力争使每一个教师充分了解学校每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将它和自己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责任激励就是把竞争引进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一种既富挑战性,又有一定群体压力的情景和氛围,促使教师始终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可使工作积极性和效果明显改观。同时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种竞争奉献的氛围,强化教师对自己职责的意识,激励和鞭策教师敬业乐业。如学校开展的“结对子”的岗位责任培训,要求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优秀教师“结对子、拜师傅”,用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来感染新教师;用年轻教师的大胆开拓进取精神来激发老教师,促进老少共进,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人员严以律已,廉洁奉公,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是无声的号令,是最有说服力的。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激励教师更积极、更忠诚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大力弘扬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教育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教师们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每一个教师有使命感、荣誉感。

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承受的压力相当大。作为一校之长,必须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多方关怀,减轻或转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以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除了注重骨干教师和中层干部的交流,也十分注意和普通教师的沟通,经常找出机会和时间主动与他们沟通。到不经常接触的普通教师那里,微笑问候,关心一下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鼓励他们、关心他们、感谢他们。同时,对每一位教师取得的一点成绩或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在工作中,校长给予教师最真诚的认同和肯定,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学校领导的重视,被重视和被认同的感觉一定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激情,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教师们的激励是多方面的,物质利益是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具实效的激励因素,也是做好队伍建设的保障之一。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不仅要注意在目标、责任、情感上激励教师,还需要把物质激励和以上三方面的激励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作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激励、尊重、肯定,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校长,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从多方面多渠道发掘促进教师做好工作的因素,让教师们愉快、有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是要把教育的和谐,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各项管理计划,落实每项管理行动,完成每个步骤,最后实现管理目标,从而提升办学水平。但任何一项管理,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就犹如游戏没有规则,一切都乱了套。学校的管理更是如此。既要体现以人为本,也要有法可依,使大家自觉履行对教育的义务和职责,产生“硬管理效应”。特别是新课改全面推行以来,原来的一套常规管理制度已有很多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已势在必行。20xx年1月,学校召开了七届一次教代会,学校依照相关教育法规,通过了包括教育、教学、科研、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财务、课堂、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200余项,覆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教学过程、教科研管理上提出了具体的运行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保障了学校管理的统一,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好了制度上的准备。

学校管理不仅要根植于学生、根植于教师、根植于课堂、根植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是就是要为师生们提供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校园,加强师生对学校的留恋和热爱;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艺术教育、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是我校创建品牌学校的切入点,也是我校目前的特色,但要想将特色变成品牌,学校就要有自己鲜明的文化特征,自己的校园文化。

目前,我校的硬件设施在全市达到了一流水平。但校园“文化气息”和育人的“氛围”还不够浓。因为学校整体建设还未完,与华凌的搬迁协议还未履行完,学校的标志文化、校园绿色文化、雕塑文化还在规划建设之中;学校的有声文化(校园电视、广播)和无声文化(校园网、校报校刊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学校要想有跨越式发展,还必须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大力开展教科研工作不仅有助于教师们关注教改动态,吸收各种新成果、新思想,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更有助于教师们端正教育思想,做不断更新自我的终身学习者。教师们由于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素质,而且提高了教育质量,形成良好的教风、校风。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作为校长不仅要注意学校硬件的建设,还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致力于教科研的实施,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出一种民主、宽松而又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其实也是服务者,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他们的个人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新时期的学校管理理念,就是要转变观念,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家长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社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教育是一种服务,从远处着眼,它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增强国家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从近处看,就是直接服务于家长,服务于学生。

创建和谐校园需要有新的管理模式,现代学校管理更应如此,惟有和谐的管理,才能达到人、财、物的和谐配置,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师生创造性的迸发,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过程、结果的和谐统一。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八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归根到底要靠实体经济。中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良好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在x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位列第x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之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支撑,我们要对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聚焦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保护好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就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亿万市场主体能够活力迸发,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拥有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就能不断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当前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又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九

近日,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曜阳“智慧党建”启动仪式在国际老年公寓举行。活动现场,老年公寓的党员以一首《再唱山歌给党听》的合唱,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的新风貌。

近年来,我国民营养老机构迅猛发展。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我国已经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2.8万余家,民营养老机构1.25万余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认为,加强党建工作是引领民营养老机构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开展智慧党建工作,不只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更是从实际出发,解决百姓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

“智慧党建即结合传统党建工作和互联网理念,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党建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等元素整合的信息管理平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昂坪介绍,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党建学习培训理念和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通过统一规范的数据采集标准,建立对区域资源发挥引导、整合作用的党建大数据;集“信息发布、理论宣传、在线学习、交流互动、党务活动”五大类功能,“移动党校、智能党务、组织管理”三大类业务服务于一体的手机党建移动社区;构建自上而下网络学习体系的移动党校,以及智能党务和组织管理。

在如何实现、落实养老机构党建工作上,发展中心不断探索,创建了“曜阳联盟党建”品牌,并联合湖南省红十字会在湖南做好以长沙青松老年公寓为示范的“曜阳养老联盟”党建试点工作,推广和完善曜阳党建“5+x”标准化工作模式。“5”即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基础保障好、作用发挥好、综合评价好,“x”即基层的特色工作,为推动社会养老组织党的建设探索新的实施路径,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和特色品牌。

为落实“5+x”标准化工作模式,发展中心采取了四步走措施。第一步是摸清底数情况,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湖南省各级红十字会联合辖区街道(乡镇),全面摸清红十字会重点支持和加入“曜阳养老联盟”的279家养老机构名称、地址、负责人、职工人数等基本情况,以及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等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第二步是根据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对照“5+x”的建设标准,逐一形成党建工作指导方案。第三步是开展入住老党员、员工党员、志愿者党员的分类管理,促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最后一步是将示范点建设推进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梳理,形成标准化的党建工作模式,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直属实体单位和全国的红十字养老联盟成员单位推广。

同时,发展中心设立了“五个一工程”的工作目标——建1个曜阳联盟党建信息网,每年新增10个基层党支部,实现100家养老机构党组织和党员网上工作互动,推选1000名优秀党员,为所辖养老机构及老人做10000件好事。目前,已有500家养老机构可通过由事业发展中心根据“两新”组织的党建特点搭建的曜阳联盟党建信息网实现信息互通。

事业发展中心党建专干汪亮说,事业发展中心正在按照“党建工作引领养老服务”的工作思路,把党在新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通过思想认识、组织保障、制度措施和工作融合“四到位”,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十

近日,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办的“智慧党建”启动仪式在国际老年公寓举行。活动现场,老年公寓的党员以一首《再唱山歌给党听》的合唱,展现了新时代老年人的新风貌。

近年来,我国民营养老机构迅猛发展。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9月,我国已经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达2.8万余家,民营养老机构1.25万余家。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江丹认为,加强党建工作是引领民营养老机构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开展智慧党建工作,不只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更是从实际出发,解决百姓生活中切实存在的问题。

“智慧党建即结合传统党建工作和互联网理念,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党建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等元素整合的信息管理平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昂坪介绍,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党建学习培训理念和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通过统一规范的数据采集标准,建立对区域资源发挥引导、整合作用的党建大数据;集“信息发布、理论宣传、在线学习、交流互动、党务活动”五大类功能,“移动党校、智能党务、组织管理”三大类业务服务于一体的手机党建移动社区;构建自上而下网络学习体系的移动党校,以及智能党务和组织管理。

在如何实现、落实养老机构党建工作上,发展中心不断探索,创建了“曜阳联盟党建”品牌,并联合湖南省红十字会在湖南做好以长沙青松老年公寓为示范的“曜阳养老联盟”党建试点工作,推广和完善曜阳党建“5+x”标准化工作模式。“5”即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基础保障好、作用发挥好、综合评价好,“x”即基层的特色工作,为推动社会养老组织党的建设探索新的实施路径,形成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和特色品牌。

为落实“5+x”标准化工作模式,发展中心采取了四步走措施。第一步是摸清底数情况,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湖南省各级红十字会联合辖区街道(乡镇),全面摸清红十字会重点支持和加入“曜阳养老联盟”的279家养老机构名称、地址、负责人、职工人数等基本情况,以及党组织和党员信息等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第二步是根据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对照“5+x”的建设标准,逐一形成党建工作指导方案。第三步是开展入住老党员、员工党员、志愿者党员的分类管理,促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最后一步是将示范点建设推进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梳理,形成标准化的党建工作模式,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直属实体单位和全国的红十字养老联盟成员单位推广。

同时,发展中心设立了“五个一工程”的工作目标——建1个曜阳联盟党建信息网,每年新增10个基层党支部,实现100家养老机构党组织和党员网上工作互动,推选1000名优秀党员,为所辖养老机构及老人做10000件好事。目前,已有500家养老机构可通过由事业发展中心根据“两新”组织的党建特点搭建的曜阳联盟党建信息网实现信息互通。

事业发展中心党建专干汪亮说,事业发展中心正在按照“党建工作引领养老服务”的工作思路,把党在新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通过思想认识、组织保障、制度措施和工作融合“四到位”,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

为尽快实现“两个覆盖”目标,推动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落地生根,事业发展中心成立了专门机构,明确专职党务工作者,指导建立合作关系的养老机构开展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纳入业务申报和工作考核之中,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项目”的评审过程中,将党建工作作为评审的重要指标。提出“规定动作做到位,特色工作出特色”的工作要求,明确“支部党建抓品质,曜阳党建抓品牌”的工作任务,制定《事业发展中心2018年度党建工作三十条》。目前,全国有近4000家养老机构与曜阳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养老从业人员总数达10万人。其中,员工党员和入住养老机构老人中的党员总数达1万余人。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一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9月18日在领导班子集中帮建会上的讲话,在公司党委中心组组织学习的基础上,我个人也进行了反复学习与思考。**书记的讲话对“领导班子怎么建、队伍怎么带、检验的标准是什么”进行了清晰明确的解答,对电气化公司抓好自身班子建设具有非常深刻的指导意义。作为电气化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我个人感到受益匪浅,结合公司实际,浅谈一点体会。

公司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以往的工作基本顺利稳定,进展良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书记的讲话要求,仍然需要深入思考,总结经验,看到不足,特别是与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不相适应。党建工作是“根”,生产经营是“叶”,根深才会叶茂;党建工作是“魂”,结构任务是“体”,魂强方能体魄。党建与经营紧密融合,把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是公司开展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最终达到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对此我也信心满满,下步重点工作是:

1.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建设。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打造讲政治、懂规矩的领导班子,落实主体责任,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忠于党忠于企业,达到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目标。

2.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党委的决策部署,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加强中心组学习,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政治学习、集中培训等,加强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理论武装,党委中心组每两个月至少组织1次集中学习研讨。

3.坚持培养优秀年轻的干部,积极构建青年员工竞升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成才,全面激发人才活力。培养“敢抗事、愿干事、能做事”的干部,对“不担当、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干部,坚决采取组织措施调下去。严格落实集团公司“13131+x”重点人才培养工程,打造学习型组织,推动新入职学员每周学习常态化,举办“导师带徒”活动,为今后夯实基础、切实提升人才队伍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提供保障。

4.坚持纪律约束,始终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司的部署要求,围绕集团公司“新、严、实、效、信、公、容、勤、责、廉”十字工作作风,积极响应落实集团公司“党风廉政宣教月”活动,将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作为提升干部员工纪律和规矩意识、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和防范风险意识的重要工作,并有机融入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促进公司合规、稳健发展。

5.坚持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协同互动、一体推进,抓党建工作的同时保证业务工作落实和目标实现;抓生产经营的同时管好思想、带好队伍。把党建主题与管理理论对接起来,将党建主题转化为管理办法、管理语言,以党建“软实力”助推生产经营“硬发展”。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和建设融入到电气化公司生产经营的各环节。

2020年注定既不同寻常又不同凡响决,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将一如既往砥砺前行,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把班子建好,把队伍带好,把任务完成好,以优异的成绩为集团公司“双千亿、五百强”的伟大目标添砖加瓦。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二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曾明确指出,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在发展与机遇并存的新的时代下,新闻工作者应该做到“守正”,“守正”是根基,守正既是要坚守正道,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创新”是源泉,创新可推动更好发展,他即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

广播电视局作为宣传部门,只有宣传思想再提高、再解放,才能更好的引领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投身其中。我们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进行提高,做到时刻把握事物本质、遵循客观规律,深入围绕农场在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农业体系、党组织建设、职工双创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客观详实、有血有肉的新闻报道,电视台先后开办了党旗飘扬共青城、发展庄园经济打响共青品牌、扶贫攻坚在共青等新闻报道专栏,并结合新时期新闻舆论传播形式,广电局创新采取“电视+网络”的方式,将新闻舆论传播的触角向网络进行延伸,开办了共青tv微信公众号,做到了新闻舆论在电视和网络的协调共振立体发声。

针对社会营销实践活动,全体工作人员时刻紧扣发展、宣传与销售这一主题,做到以宣传为平台、推广为己任,在这期间采访团队先后走进涉农企业生产车间、双创职工生产一线、产品销售火热现场,消费者的餐桌,多角度进行宣传报道,努力将农场各类农副产品销售情况在荧屏上呈现,让农场所拥有的好资源、好产品不再“藏香”,并且还利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对共青各类商品进行推介营销,让宣传效应变成经济效益。在此期间我们也体会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饱已经是过去式,吃得好、吃的健康才是人们的需求,共青出品的产品虽然具备明显的品质优势,吸引了部分消费者的目光,但是推广范围、市场认知度还需提升,这些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做好宣传和推广。

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营销实践活动,还使广播电视局全体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通过宣传报道使农场各企业、合作社生产的6大类125种农副产品,所具备的的品质优势、价格优势、市场竞争潜力、广大消费者认可程度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而且通过宣传报道助推农产品卖的更好的同时,还初步实现了对内引导职工群众借助农场农业优势、资源优势,投身创新创业当中;对外提升了农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放大北共青品牌的影响力,并为农场经营体系的搭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空间。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三

现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儿童与学生,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关键作用,他们的精神面貌及综合素质决定着我们国家在2035年和2050年的综合实力。因此,关于基础教育的展望与规划绝不能仅停留在当下,而是要着眼于2035,甚至更远的未来。

2021年7月8日,“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交流会在山东举办。本次会议以“‘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建设发展”为主题,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创新需要,围绕“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的规划、建设与特色发展路径等展开深入交流与分享,旨在汇聚发展力量,加快推动建设一批具有新场景、新课程、新学习、新技术、新流程“五新”属性的实验学校,为学校形态变革创新不断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邬国强在会上表示,要深刻认识“十四五”阶段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未来学校基本特征,坚持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有机融合。未来学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反思教育观、知识观和学习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校重构,坚持思想引领、科学规划、综合施策开展未来学校的建设工作。

山东省教育厅机关党委书记、二级巡视员张士瑞对会议成功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本次“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山东省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山东教育向未来教育转型的又一重要契机。滨州市滨城区作为山东省首个未来学校实验区,主动扛起了先行探索未来教育发展的区域责任。希望滨州市将滨城未来学校实验区项目作为全市重点项目,推动滨城区尽快成长为全国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地、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未来教育先行区和产教融合标杆区,为山东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添新成就。

基于“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汇聚的创新探索成果,以数智时代学校建设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指导下,未来学校研究院联合相关行业领先资源,推出一批“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特色学校。会议现场,举行了“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系列发布活动。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围绕“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建设与发展作了主旨报告,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的建设方向与建设标准。

“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规划设计图应该如何设计?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刘伟波指出:未来学校规划建设应关注学生诉求,结合学校发展方向及地域特征属性、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未来学校应在学校功能区设计、校园色彩搭配、空间布局上进行突破,遵循科学原则,坚持为教学服务,进一步扩大非正式教学空间,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加强开放设计与智慧元素的应用,应关注生态保护,建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新校园。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秘书长周岫彬从航天赋能教育的角度进行了分享,以航天精神为核心的航天文化,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品牌建设方面有显著作用,学校航天特色教育可为学校发展积极赋能。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副巡视员、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徐雁龙认为科学教育工作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是为了普及编程技巧与知识,其核心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模式训练,引导学生接触科技前沿,培养其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世界、思考人生。

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就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享,她认为0-18岁儿童的科学素养培养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基础教育阶段可以“科学素养”为核心,以“课程载体”“活动探究”“评价反馈”为支点,在教师的主导下,应用项目制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素养的培养应将科学精神培养放在首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爱上科学、选择科学。

数智时代如何整体提升区域、学校教育及办学水平?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徐雯指出,滨城区在学校创新过程中首先确立了“智者智城、智慧滨城”的教育建设目标,并拟定了“1239”工作思路。坚持立德树人,以未来学校实验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建设为抓手,加强干部、教师、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强基工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美丽学校创建全覆盖工程、区域教育数智化建设工程等9项工程,形成全链条改革组合拳,一抓到底,将总体思路落到实处,取得了一定改革成绩。

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小勇从区域整体推进智慧教育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分享,金华市紧跟国家和地方政策要求,融合教育技术推动智慧教育试点,提供覆盖“教、学、考、评、管”等核心业务的开放融合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坚持因地制宜,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教学治理,通过对教学数据的精细化诊断,优化资源配置和教研教学场景创新。同时结合教师培训、课程创新、学习场景构建、测量评价、学习生态融合等未来教育发展的五大方向,进一步优化办学模式,激发办学活力,在未来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金华特色的步伐。

关于新时代特色学校发展新路径,济南长清中学王守松校长分享了长清经验:济南长清中学以打造全国知名特色普通高中为目标,走出了一条航天+小语种+武术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独有的特色与属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明显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如何建构与实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中国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职工委员会副主任刘丽红指出,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中小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整体规划,做好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在实际劳动教育中强化学生身体力行、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及专注品质。劳动过后应引导学生总结,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并灵巧地使用同伴作用、榜样激励,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教学研究室主任王希军就深化课程教学创新,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主题做了分享:滨城区结合全区情况综合决策,把握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核心要素,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通过三轮课程与教学创新,实施区域教育政策驱动、研训项目驱动、合理引导驱动、创新发展驱动四条路径,阶梯实施教学创新行动,全面提升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杭州市滨江区教育研究学院副院长冯祖扬分享了数智时代ai助力教师发展的杭州经验。他指出:教师成长需要内因与外因驱动,其中关键外因是课堂教学能力与学情评估能力。杭州市滨江区通过应用大数据采集及分析技术,对课堂语言、行为、情感进行记录分析,支持教师精准教研,显著提高了教师学情评估能力。技术的应用使教师进行因材施教、个性辅导成为了可能,并为家校互联、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面对未来教育如何深化教学评价与改革,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方丹提出:评价要为教学服务,用超前的眼光进行规划,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创新能力护航。未来教学评价应降低教育焦虑并充分利用新技术,通过学生画像的方式,因人施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许雯,滨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张道祥,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学前教育工作指导中心副主任刘鹏飞,青岛实验幼儿园原园长宁征分别从区域发展、实际教学、教师培养与成长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对新型学前教育人才的期盼,就面向未来,我们应培养什么样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进行了分享。会议现场还举行了“‘未来路线图’实验幼儿园配套科学教育课程”公益捐赠仪式。

加快未来学校建设,对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交流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建设路径与方向,为实验学校建设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站在两个100年的交汇点上,我们将满怀激情、继续奋斗,与各方携手共绘未来学校发展新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