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优质1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0 20:57:03    小编:JQ文豪
抗震救灾英雄事迹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2023年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优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20:57:03 |
  • JQ文豪 |
  • 10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一

四川地震,人间臻悲,天地动容。但灾害压不垮中国人民的脊梁,在这场重大灾难面前,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直上演,令人泪流满面。

5月12日,地震当天下午。温家宝乘专机抵达成都,任抗震救灾总指挥,指挥抢险救灾工作。随后,先后到达都江堰、德阳、绵阳、北川、汶川、广元。查看各灾区灾情,慰问受灾群众。五天内,温几乎走到了四川所有的重灾区,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年近古稀的他为了人民的安危,不仅没有休息,而且毅然坚持在救灾的第一线,他原本瘦弱的身躯在人民眼中显得无比高大!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他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爱,什么是荣耀!

彭州市白鹿九年制学校中学教学楼严重开裂,小学教学楼地基也整体被抬高了近3米,教师宿舍楼全部坍塌,副校长杨文友的妻子被埋在宿舍楼中。在这生死关头,杨文友组织教师全力抢救疏散学生,重灾区白鹿的800多名中小学生和幼儿无一伤亡。随后,杨文友才找来救援人员挖掘抢救妻子,其妻被救出来时已奄奄一息,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小娟义务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却“狠心”把自己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父母照料。

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医疗卫生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人民子弟兵们紧急侦察,精锐出动,寻找生命,尽全力抢救受灾群众。他们不怕危险,不畏疲劳,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有的医务人员自己的家人还在废墟之中,没有音讯,仍然在奋不顾身地抢救其他受伤者。

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为了救别人,放弃了自己的家人或者牺牲了自己的事迹。在此,让我们默默哀悼那些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生命的人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人民的安危时刻牵动中国亿万人民的心。社会各界纷纷组织募捐,志愿加入救灾行列。国际友人也伸出援助之手。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汶川,此刻,我们都把自己当成汶川人,我们的心灵与情怀与汶川同在。

房屋塌了,可以重盖;道路断了,可以重修。只要有人在,人的精神在,就有希望。我坚信,只要我们能一心,必将战胜一切的一切!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二

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事迹材料所要体现的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特定的时代特征都要通过叙事予以展现。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方便大家学习。

这次地震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遇难,许许多多的人为他们而献身,又又许许多多的人伸出援救之手。

95岁的老人-----冯三秀他虽然已在家乡捐了2万元,但是后来他又捐出了10万。这年过九旬的老人拥有这样大的“爱”,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更让人感动的是:

一位43岁的男教师,“李国林”,他为就自己的学生,却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当他听到儿子呼喊着:‘救我’,难道会忍心失去他吗?”“不,因为他明白---如果其他家长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伤心。当他把三十多名学生成功解救后。谁?谁知道,那年轻的生命已经悄悄离去。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位伟大而让人敬佩的教师!

当然,在这次地震中,不仅仅只有这几个感人故事。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事,都会让人感动的泪流满面。我相信听到、看到这些故事的人,都已经把他们当作真正的英雄了,因为他们付出太多太多了。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四川地震,人间臻悲,天地动容。但灾害压不垮中国人民的脊梁,在这场重大灾难面前,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直上演,令人泪流满面。

5月12日,地震当天下午。温家宝乘专机抵达成都,任抗震救灾总指挥,指挥抢险救灾工作。随后,先后到达都江堰、德阳、绵阳、北川、汶川、广元。查看各灾区灾情,慰问受灾群众。五天内,温几乎走到了四川所有的重灾区,连续工作了几十个小时,年近古稀的他为了人民的安危,不仅没有休息,而且毅然坚持在救灾的第一线,他原本瘦弱的身躯在人民眼中显得无比高大!

受汶川地震影响,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该校教导主任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他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爱,什么是荣耀!

彭州市白鹿九年制学校中学教学楼严重开裂,小学教学楼地基也整体被抬高了近3米,教师宿舍楼全部坍塌,副校长杨文友的妻子被埋在宿舍楼中。在这生死关头,杨文友组织教师全力抢救疏散学生,重灾区白鹿的800多名中小学生和幼儿无一伤亡。随后,杨文友才找来救援人员挖掘抢救妻子,其妻被救出来时已奄奄一息,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蒋小娟义务为一些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却“狠心”把自己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父母照料。

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医疗卫生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人民子弟兵们紧急侦察,精锐出动,寻找生命,尽全力抢救受灾群众。他们不怕危险,不畏疲劳,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有的医务人员自己的家人还在废墟之中,没有音讯,仍然在奋不顾身地抢救其他受伤者。

还有许许多多像这样为了救别人,放弃了自己的家人或者牺牲了自己的事迹。在此,让我们默默哀悼那些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生命的人们。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区人民的安危时刻牵动中国亿万人民的心。社会各界纷纷组织募捐,志愿加入救灾行列。国际友人也伸出援助之手。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汶川,此刻,我们都把自己当成汶川人,我们的心灵与情怀与汶川同在。

房屋塌了,可以重盖;道路断了,可以重修。只要有人在,人的精神在,就有希望。我坚信,只要我们能一心,必将战胜一切的一切!

黄坝驿乡九年制学校初一年级数学老师王敏,额头上缝了9针的伤口依然明显,时不时还感觉到阵阵刺痛,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镜子,仔细观察着伤痕的变化,26岁的王敏有点担心,会不会留下永远的疤痕?不过,王敏并不因此而后悔。她说,保护学生永远是老师的天职。

5月12日14时28分,学校宿办楼楼梯和阳台开始出现稍微震颤,同时夹杂着低沉的轰鸣声,就像重型机器驶过身边一样。不一会儿,地面由上下震颤变成左右摇摆,幅度越来越大,宿办楼的墙皮嗖嗖下落,门窗啪啪作响,远方巨石从山上滚落的轰隆声不绝于耳。“不好,地震了,赶紧到操场上去。”正在宿办楼二层阳台上的王敏一边大声呼喊,一边跌跌撞撞地朝教学楼方向狂奔。

教学楼上的情形此时已经非常紧急,雨点般倾泻而下的瓦片,将二楼到一楼仅有的一段露天楼梯封锁,20多名一年级学生被堵在二楼楼梯口慌作一团,吓得哇哇直哭,大喊着:“老师,老师!”

冒着被砸伤的危险,王敏用胳膊护住脑袋,飞身冲向楼梯,来到孩子们面前。“别怕,赶紧跟着老师,顺墙角下楼。”她大声对孩子们喊道。惊恐的学生们按照王敏的指挥,在她的保护下,沿着墙角,迅速朝楼下跑去。

把这些孩子带到安全地带后,王敏刚想喘口气,回头一看,楼梯口上还有两个女生,她们看上去已经被吓呆了,浑身发抖,拼命哭喊。在他们身边,从屋顶倾落的砖瓦越来越密集。来不及细想,王敏再次冲进教学楼,飞跑到孩子身边,一手抱住一个,转身就往下跑,为了避免落下的砖瓦砸着孩子,王敏尽力将头和身躯向前倾斜,用自己的背和头为他们撑起了一片相对安全的空间。好不轻易跑到一楼楼梯口,眼看就要脱离险境了,就在这时,一大堆瓦片哗啦啦落下,重重地砸在了王敏的头上和背上,热乎乎的鲜血一下从她头上喷涌而出。王敏眼前一黑,晕倒在地,但就在倒地的瞬间,她把孩子紧紧地护在怀里。事后,王敏才知道,被她救下的两个孩子一个叫王小小,一个叫解怡新,都只有6岁,因为自己的保护,她们都只受了一点点皮外伤。

王敏说,自己原本是一个瘦弱胆小的人,平时连一桶水也提不动,晚上上厕所也要丈夫陪。但是那一刻,不知哪来的勇气和力量,她没有丝毫畏惧和胆怯,毅然决然地冲进了岌岌可危的教学楼,最后竟一手抱着一个孩子跑了出来。“也许,这就是师爱的力量吧,师爱让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在一瞬间变得无比强大!”她说,她的同事们当时也都无一例外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临危不乱,组织学生有序疏散,直到学生们全部脱险,自己才最后撤离。

“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我希望学校能早日重建,我也能早点重返讲台,和学生们在一起。”

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之后卢金川才知道,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等到达天津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由于农村都是平房,受灾程度远比市区轻。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维修。很快他们回来了,检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左右深。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一口井。

王仁雪,女,藏族,现年12岁,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在该班中任文娱委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场特大灾难到来后,各学校被迫停课,孩子们也没法继续上学,就在这时,王仁雪同他的邻居大哥哥杨云川把周围邻居22个孩子组织起来,在临时搭建的帐蓬里开始了自我学习之路,没有书桌板凳当;没有凳子坐地上,尽管这样,他们还合理的安排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科的学习。而且还在大哥哥杨云川(中学生)的帮助下,学了一些英语单词及几句简单的问候语,临近“六.一”节时,他们还自编了一些文娱节目,“六.一”节那天,县委书记李洪勇一行到日隆镇看望孩子们,经过此“帐篷学校”听到里面孩子们的歌声、鼓掌声、欢笑声便走了进去看孩子们表演,其节目有:歌曲《美丽的家乡》,《献给妈妈的歌》……,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小毛驴》……,小品《杀鸡宰鹅》等节目,表演长达一个多小时,过了一个特殊快乐的“六.一”节。

地震后能看到孩子们这种积极向上,不等不靠,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李书记非常感动,当场给他们发放了慰问品,学习用品,这所“帐篷学校”创办人杨云川由国家教育部授予救灾优秀学生称号,王仁雪被评为日隆小学抗震小英雄称号。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三

刘海,男,藏族,现年13岁,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中心校六年级学生,在该班中任班长,是学校护校队成员,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努力上进,成绩优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场特大灾难到来那天,他在班上第一个反应过来,高吼一声“快跑,地震来了”,他协同教师带领本班学生从六楼跑到操场上,此时教学楼已严重倾斜,水泥砖头随时往下掉,然而他不顾个人危险,返回教学楼积极主动配合学校老师疏散被困在学校教学楼的其它班学生,带领学生顺着安全通道来到学校的大操场上,又马上清点了一下六年级的学生,看他班上的学生都来齐没有。

到了下午,学校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当时由于被地震破坏的山路还未抢修通畅,通讯也未恢复,很多家长都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当刘海的哥哥来学校接他时,他要求哥哥把同村的七八个没有家长来接的学弟、学妹也一块接走。当他哥觉得这样承担的责任太大而面有难色的时候,他说:“这样把他们放学校,他们着急,他们的爸妈更着急。让他们跟我们一块走吧!”最终,当这些同学回到家,和家长见面的那一刻,他也安心了很多。

回到家他也坐不住,帮大家搭帐篷,几天后,来电了,当他从电视上看到特重灾区那触目惊心的画面,看到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在第一线,看到无私的志愿者在第一线,看到那些他的同龄人的坚强和乐观的时候,这个性格倔强的男生流下了眼泪。

通过刘海同学的种种事迹,经学校校务会研究决定评该同学为“日隆镇小学抗震救灾小英雄”。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四

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一场人间灾难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在这次地震中,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承受了莫大的痛苦,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所幸的是,我们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于这场灾难,地震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动人事迹,这些事迹让我潸然泪下,让我激情澎湃,激励我奋勇前进。我时常被这些平凡人的英雄事迹感动着,被他们的精神感动着。如果要我用什么字眼来表达这种感受,那就是:

坚强。

4个小时,他用双手刨出同学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面对巨大的灾难,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在等待救援的同时,也在用勇气和坚毅,传递着生的信心。

奉献。

无私。

汶川县映秀镇幼儿园的聂晓燕老师始终守护在垮塌的教学楼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武警用手扒开废墟。直到她遇难的孩子被挖出,聂晓燕的眼泪终于如山洪暴发:“娃……娃娃……妈妈……来不及……啊……”地震时,孩子们都在睡午觉,聂晓燕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娃娃,你的脸怎么这么脏啊?”聂晓燕打开带在身边不知多久的崭新粉红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妈妈给你洗干净。”她和丈夫用手帕轻轻地擦着孩子满是灰尘的头发和脸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镇定。

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公里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自救,势在必行。入夜,几十人相互扶持着挤在一座小山顶的小块平地上,两位导游和驾驶员留在山下守望。山上、山下的人,都在相互牵挂。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就让我们永远为这些事迹感动和激励着,偕起手来,化悲痛为力量,为了祖国更加强大,为了人民更加幸福,为了世界更加美丽,贡献我们的热血和力量吧!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五

映秀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地震发生后,映秀小学的教师们奋不顾身,竭力保护和救援学生,甚至因此而牺牲生命。

5月12日下午,大地忽然颤抖起来,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很快反应过来“地震了!”他带着几位老师冲出办公室,朝着教学楼的方向奔去。在操场上,大地的晃动已经几乎可以让人“飞”出去,老师们拉过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带着大家一起趴在地上。

等大家从地上爬起来,曾经的校园已经变成了残垣断壁,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都已不复存在。面对坍塌的教学楼和传出的呼救声,老师们清楚地熟悉到: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必须开展自救!

面对废墟里孩子们布满希望的眼光,没有施救设备、没有钢钎,老师们便用双手开始了生死大救援。他们用双手硬是在废墟上打开了一个孔,救出了3名孩子。

此时,余震再次无情的袭来,老师们不顾晃动着的教学楼废墟和不断掉下的水泥砖块,一边安慰着受困学生,一边继续用手搬动压在孩子们身上的砖石水泥,又救出了4名学生。陆续赶来的家长们也带来了绳子、钳子等工具。

12日当天,自救持续到晚上22时20分,总共救出学生156人。

晚上,学校操场上燃起了一堆火,老师们预备稍事休息继续战斗。在忽明忽暗的火光中,四面躺满了遇难学生和老师的遗体,大家相对无言,彼此的眼神里却都透出坚毅的目光。

当天晚上又来了一场倾盆大雨,冲熄了燃起的火堆,参与救援的9名男教师紧紧地靠在一起,用体温暖和彼此,度过了他们有生以来最为难熬的夜晚。

13日凌晨6时,大雨仍然继续,谭校长带领没有受伤的老师们不顾危险,再次赶到废墟中,从教学楼顶部打开了一个很小的生命通道,又救出多名被困孩子。

在整个三天三夜的自救工作中,重点全放在主教学楼,而没有来得及对教师宿舍和办公楼展开救援。到5月15日下午,合肥市特勤救援小队通过探测发现,映秀小学已经没有生命迹象,老师们才爬上教师宿舍看了一眼自己的家和已逝去的亲人。谭国强校长的妻子就在这片废墟中,他沉默了一下,只留下了一句话:“太迟了。”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映秀小学的473名学生中262人遇难,46名教师遇难21人。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六

看了听了抗震英模的事迹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践行师德,能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固然重要,而更多的时候并不需要什么豪言壮语,而只要把无言的爱化作缕缕春风,去滋润学生们的心田,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件小事。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老师的崇高在于博爱,让我们淡泊名利,坚守教育这方净土,以英模为榜样,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用师魂铸就教育的辉煌。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七

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之后卢金川才知道,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等到达天津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由于农村都是平房,受灾程度远比市区轻。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维修。很快他们回来了,检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左右深。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一口井。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八

__年7月21日,一封寄给“国家民委领导”的信,从北川县发出。这封信有9人署名,他们都是被陈大桂和杨欢救出的陈山村村民。

信中写道:“北川特大地震发生70多天来,我们天天都在想念一位救命恩人,他就是二炮部队的羌族排长陈大桂”。

“大桂从小就很有出息,学习特别好,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军校的娃儿,平常遇到哪家有病有灾都出手相助,还给村里6个家庭贫困学生每人每年100块钱的学费,村里没人不喜欢他”。

北川,流传着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也传唱着红军浴血奋战的动人故事。传说和故事,很早就在陈大桂心中发芽。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他都是优秀学生,还在北川中学读高中时,就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考军校,成为一个光荣的人民解放军军官,是陈大桂的梦想。接到二炮工程学院录取通知书,他向父母和乡亲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放心吧,我一定会为你们争光!”

从进入军校,到毕业任职,在严格的教育训练中,陈大桂经历了一个理想升华的过程。学理论,他写下120多篇读书笔记。其中一篇表露了这样的心迹:“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追求越高尚,信念越坚定,人生的贡献、价值和成就才会越高。”

热爱本职,钻研本职,是战友们对他的最大印象。毕业一年多,就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被评为一级技术能手,还带出了12名操作骨干。参与数十枚(次)战斗弹的测试,陈大桂都圆满完成任务。

“贴心排长!”官兵们送给陈大桂这样的赞誉。为抢救病人,他带头义务献血。排里谁有了头疼脑热,他跑前跑后地关照。联欢会上,那幕古风古韵的羌族歌舞,为节日的军营平添一份民族风情。

相爱的人,总是有些相似。杨欢,陈大桂的中学同学,与他一样有着崇高追求。她的家,住在北川桂溪乡渭沟村,像许多藏族姑娘一样,喜欢唱、喜欢跳,性格外向,心地善良。

一说起杨欢,曾担任她小学老师的刘光菊就不住地夸奖:“她是我们班班长,学习成绩第一,几乎年年‘六一’都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她出去上学后,逢年过节都寄给我卡片、信件,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在父母心中,杨欢最懂事,知冷知热,尊老爱幼,节俭勤奋。

__年,她考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就读于教育学专业,是村里第一位大学生。在入学座谈会上,杨欢深情地表示:“是党的民族政策给了我上学的机会,我一定会珍惜大学里的每一天,好好学习,不辜负党的培养和学校的关心。”

为实现自己的追求和誓言,大一时杨欢就申请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

“她是一只吉祥鸟!”杨欢的大学同学,多数是少数民族,毕业好几年了,大家还清晰地记得她的样子。“在一次班会活动上,杨欢的歌声让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惊呆了,唱得实在是太好听了。”同学熊定永说。

“她喜欢音乐和漫画,能制作漂亮的手工艺品,在学院举办的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二等奖。她是个优秀的女孩!”班主任洪显利老师说起她,仿佛就在表扬一个近在眼前的学生。

同寝室的黄睿还记得,有一次学校为乡村贫困儿童举行募捐活动,杨欢因不在学校错过了。她得知后,主动找到募捐活动的组织者,坚持一定要补上。

“做我爱做的事情,做了心里就快乐!”遇到有人疑惑,杨欢会一脸阳光地这样回答。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九

黄坝驿乡九年制学校初一年级数学老师王敏,额头上缝了9针的伤口依然明显,时不时还感觉到阵阵刺痛,掏出随身携带的小镜子,仔细观察着伤痕的变化,26岁的王敏有点担心,会不会留下永远的疤痕?不过,王敏并不因此而后悔。她说,保护学生永远是老师的天职。

5月12日14时28分,学校宿办楼楼梯和阳台开始出现稍微震颤,同时夹杂着低沉的轰鸣声,就像重型机器驶过身边一样。不一会儿,地面由上下震颤变成左右摇摆,幅度越来越大,宿办楼的墙皮嗖嗖下落,门窗啪啪作响,远方巨石从山上滚落的轰隆声不绝于耳。“不好,地震了,赶紧到操场上去。”正在宿办楼二层阳台上的王敏一边大声呼喊,一边跌跌撞撞地朝教学楼方向狂奔。

教学楼上的情形此时已经非常紧急,雨点般倾泻而下的瓦片,将二楼到一楼仅有的一段露天楼梯封锁,20多名一年级学生被堵在二楼楼梯口慌作一团,吓得哇哇直哭,大喊着:“老师,老师!”

冒着被砸伤的危险,王敏用胳膊护住脑袋,飞身冲向楼梯,来到孩子们面前。“别怕,赶紧跟着老师,顺墙角下楼。”她大声对孩子们喊道。惊恐的学生们按照王敏的指挥,在她的保护下,沿着墙角,迅速朝楼下跑去。

把这些孩子带到安全地带后,王敏刚想喘口气,回头一看,楼梯口上还有两个女生,她们看上去已经被吓呆了,浑身发抖,拼命哭喊。在他们身边,从屋顶倾落的砖瓦越来越密集。来不及细想,王敏再次冲进教学楼,飞跑到孩子身边,一手抱住一个,转身就往下跑,为了避免落下的砖瓦砸着孩子,王敏尽力将头和身躯向前倾斜,用自己的背和头为他们撑起了一片相对安全的空间。好不轻易跑到一楼楼梯口,眼看就要脱离险境了,就在这时,一大堆瓦片哗啦啦落下,重重地砸在了王敏的头上和背上,热乎乎的鲜血一下从她头上喷涌而出。王敏眼前一黑,晕倒在地,但就在倒地的瞬间,她把孩子紧紧地护在怀里。事后,王敏才知道,被她救下的两个孩子一个叫王小小,一个叫解怡新,都只有6岁,因为自己的保护,她们都只受了一点点皮外伤。

王敏说,自己原本是一个瘦弱胆小的人,平时连一桶水也提不动,晚上上厕所也要丈夫陪。但是那一刻,不知哪来的勇气和力量,她没有丝毫畏惧和胆怯,毅然决然地冲进了岌岌可危的教学楼,最后竟一手抱着一个孩子跑了出来。“也许,这就是师爱的力量吧,师爱让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在一瞬间变得无比强大!”她说,她的同事们当时也都无一例外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临危不乱,组织学生有序疏散,直到学生们全部脱险,自己才最后撤离。

“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我希望学校能早日重建,我也能早点重返讲台,和学生们在一起。”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十

已记不清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静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四川的震情,也记不清为灾区惊恐的孩子和无奈已逝的生命无声地流了多少泪水,悲伤中,只是深深记住了公元5月12日14时28分,我们有上万计的同胞被地震埋在了废墟里。

灾难发生后的日子已经过去了40多个日日夜夜,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还时时会被不经意看到的一副灾区画面、一段记录灾情的文字、一个灾区英模事迹的讲述而牵动。我想,那种瞬间的生死离别、阴阳两界会是每个幸存者心中永远难以平复的痛。常常在想:灾难发生时,什么最感动,什么最震撼?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六位成员的动情讲述给了一个答案,原来是中华民族在四川地震灾难中展现出来的至纯至真的人性美!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六位成员的动情述说,让时空逆转,每个人的思绪又被带回到地震发生后那些让人窒息的日子里,人们重拾旧的记忆,心依旧痛,泪依旧流,痛是痛人力在天灾面前的无能为力,是对突遭天灾不幸遇难的鲜活生命的一种惋惜;泪流,是对已逝生命的一种纪念,是对面临灾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精神的一种感动。英模的事迹太多了,一个报告团怎能把灾难来临时那些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的英模身上体现出的人性美用语言讲述的完美、完整、完善?地震面前,老师用自己的脊梁作为保护学生迈出死亡线的门框,是人性美的体现;地震面前,父母筑成人墙保护幼子的安然无恙,是人性美的体现;地震面前,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素昧平生的几十个嗷嗷啼哭的婴儿,是人性美的体现;地震面前,为了解灾情高空一跳的壮举,是人性美的体现;地震面前,灾区人们开展的互助互救,是人性美的体现;地震面前,开展的义演、义捐是人性美的体现……我们感动、我们震撼,是因为我们又看到了中华民族血脉中流淌的人性美的光芒;我们彷徨、迷茫许久,苦苦寻找的道德情操原来从未遗弃过我们,它就静静地隐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出。在四川地震发生的瞬间,我们民族互助互救、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被激发出来,这种在大灾大难面前自然体现出的本能的人性美,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让我们时时感动,时时震撼!我们的思想、灵魂在人性美的河流冲击下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一次又一次的净化!

这些人性之美,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世界各个不同种族,不同民族身上都有这些品质,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性之美是世界上最闪光、最耀眼、最璀璨的;是世界上最值得钦佩、最值得骄傲、最值得讴歌的。有哪一个民族,会在国难当头,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看望灾民,指挥救灾;会在国难当头,出现海、陆、空三个军种的子弟兵短时间内集结救灾的壮观场面;会在国难当头,出现这么多抛下妻儿老小、舍小家为大家的英模;会在国难当头,出现这么多慷慨解囊的'民族工业家、企业家,民族艺术家;会在国难当头,出现这么多民间团体,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社会各个阶层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同时自发捐款……这些人性美,不仅感染着国内外的同胞侨胞,也感染着世界各国的人民,让世界人民重新认识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善良……打开中华民族的历史史册,翻开尘封的记忆,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的历史史册中处处可以找到人性美的闪光点,看到一个民族的人性美是经历了怎样一个曲折多难的历史发展轨迹砥砺而成的,这种人性美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肉中,在非常时期,它将被激发出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带动整个民族战天斗地、斩妖除魔,走向新的天地!

我知道,四川的灾难终将过去,它只能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册上留下几笔数字性的东西;我知道,汶川地震终久会过去,它不过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泛起的几个涟漪;我知道,中华民族的人性美还会继续,因为它是整个民族血脉相承,克服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十一

灾后恢复重建需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发挥灾区人民的主体作用。从“5·12”山崩地裂的那一刻起,四川便进入了一个极为特殊而关键的时期。自强自立自救的精神与坚定坚强坚韧的意志相互激励,我们勇敢地从地震废墟中站起来,强忍悲痛,自救互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从灾难中学习,从灾难中汲取信心,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强大力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村民喊出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共同心声:“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带着泥土和草根的芳香,两条朴实无华的标语展现出灾区人民昂扬向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的精神状态。

灾区人民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创造者。大灾之后的恢复重建,是一个原地起立的过程,是一个发展起跳的过程,既具有抗震救灾普适的共性,也具有从灾区实际出发的鲜明个性。抗震救灾的精神取向,应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青川农民的两条标语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汶川大地震,震出了亿万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震出了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更激发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创业精神、拼搏精神、英雄精神和科学精神。

两条标语——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灾区急需恢复的基础设施和灾区群众急盼回归的日常生活,还要以长远的眼光、人性的视角、科学的举措,谋划灾区未来的持续发展。作为一场攻坚战,不能没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总动员;作为一场持久战,不能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主创业。走进今日灾区,田坎上,河滩头,公路旁,到处可见自搭自建的过渡安置房,到处可见灾区群众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忙碌身影。废墟上站起的四川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都有一种共同愿望,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抓住恢复重建的机遇,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机制,培植自我再生的造血功能。

两条标语——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拼搏精神。山高水急的巴蜀大地培育了四川人民敢为人先、智慧包容、自强不息、坚韧奋进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四川人民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独特品格。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四川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表现出无比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山垮了,路毁了,水断了,房塌了,粮没了,但灾区人民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倒。他们知道,危急时刻,生死关头,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不抛弃,不放弃”;“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从灾难中活下来的灾区人民更加懂得吃苦耐劳,更加懂得拼搏求生,更加懂得感恩图报。用灾区群众的话说:双手在,希望就在;脚踏实地,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两条标语——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精神。汶川地震灾难彰显四川人民的英雄本色:越是苦难越是坚强,越是苦难越是团结,越是苦难越是奋进。山摇地动间,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从废墟上爬出来,奋力救出两个同学;三岁多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抱出来时,一个敬礼感动中国;埋在废墟下的女孩邓清清打着手电筒看书,这一幕感动世界——他们的原生态行为,传承着一种大无畏的“川军精神”。一个外国记者在绵竹灾区采访,亲眼看到失去房屋、家人和财产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认为“中国农民是人类的一座丰碑”。青川农民的两条标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这样一种不弯腰、不低头、不服输的英雄精神。

两条标语——一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人生在世,要让自己的血肉之躯得以保存,更要用自己的双手做事。面对地震灾难,逝者已去,活下来的人不但要挺起脊梁,奋起工作,而且要努力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为重要的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穿越灾难,重建家园,灾区人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更加懂得尊重科学,更加懂得求真务实。灾后恢复重建,任何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必须坚决杜绝。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十二

王xx,女,藏族,现年12岁,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在该班中任文娱委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场特大灾难到来后,各学校被迫停课,孩子们也没法继续上学,就在这时,王xx同他的邻居大哥哥杨云川把周围邻居22个孩子组织起来,在临时搭建的帐蓬里开始了自己学习之路,没有书桌板凳当;没有凳子坐地上,尽管这样,他们还合理的安排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科的学习。而且还在大哥哥杨云川(中学生)的帮助下,学了一些英语单词及几句简单的问候语,临近“六。一”节时,他们还自编了一些文娱节目,“六。一”节那天,县委书记李洪勇一行到日隆镇看望孩子们,经过此“帐篷学校”听到里面孩子们的歌声、鼓掌声、欢笑声便走了进去看孩子们表演,其节目有:歌曲《美丽的家乡》,《献给妈妈的歌》……,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小毛驴》……,小品《杀鸡宰鹅》等节目,表演长达一个多小时,过了一个特殊快乐的'“六。一”节。

地震后能看到孩子们这种积极向上,不等不靠,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李书记非常感动,当场给他们发放了慰问品,学习用品,这所“帐篷学校”创办人杨云川由国家教育部授予救灾优秀学生称号,王xx被评为日隆小学抗震小英雄称号。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十三

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人显得无比的渺小。但是灾难是永远压不垮人们的意志的。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痛。

这一天是那么的平常,我们也像平常一样的上学、学习,可就在这个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午休刚刚下课。忽然,地动山摇,教学楼颤动了起来,教学楼外面的白杨树也颤动了起来,教室里一阵慌乱,同学们不知所措。老师首先意识到,不好,这是地震,让我们马上离开教室,我们立马冲出了教室,向教学楼下开阔的操场跑去。站在操场上的同学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给惊呆了。此时,同学们把平时所有同学之间的不愉快都抛到了脑后,就是平日里交情很差的同学,都相互的安慰着,互相问候:你有没有受伤?吓到了吗?……这一声声关心的话语回荡在校园里。等到稍微平静以后,他们又开始关心家人是否安全,有手机的师生们不停的打电话,直到把电话打通,知道家人是安全的,才把他们心里悬着的石头放下。

事后,我从广播电台、电视台才知道:这次大地震波及了大半个中国,我们中江县还不算是最严重的地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在地震中心汶川,和离汶川较近的北川以及我们德阳市的什邡、绵竹等地区。电台、电视台每天都在报导地震后的一切,从电视里看到的一切,让人感到震惊、悲痛,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一望无际的是废墟,而在这些废墟下却掩埋着万余人的生命,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万余人的数目简直不敢让人相信,废墟下埋着万余条生命,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废墟下的生命也在一个一个的逝去。

经过这次灾难,我懂得了许多。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坚强意志,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十四

“5.21”地震发生后,城区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阿水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集结警力,对仁民街社区房屋倒塌较严重的区域展开搜救,在辖区反复开展巡逻排查、劝离返家群众,在危险地带设置警示标志,在他的沉着冷静、周密组织下,城区派出所成功营救出20名被困人员,疏散转移受灾群众1200余人。地震发生后,他在本部门党建工作群内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大家迅速报告自己及家人是否安全,安全的速回。”发完信息后,他立马集结所有警力,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妻子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安全与否、年迈且身患重病的父母在乡下,他来不及问候,母亲给他打了数十次电话,但是他没有时间接听,他心想,能够拨打电话说明父母暂时安全……就这样他继续带领队伍开展搜救工作。

阿水的实干精神让人钦佩。白天,他抗震救灾、接处警、执法办案、调处矛盾纠纷;晚上,巡逻防控,确保群众安全。地震导致城区派出所办公用房严重受损,无法正常办公。5月22日凌晨4点,他又连夜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帐篷、电脑、桌椅以及各种生活物资等,8时许,一个兼具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简易临时办公点搭建完毕。

5月23日,马xx和前妻因为感情纠纷发生了冲突,二人气呼呼地来到派出所临时办公点,在阿水所长的耐心开导下,二人认识到了各自的错误,握手言和。5月24日,人和广场安置点帐篷里吴某电话报警称:“我的手机被盗了,请出警处置。”接警后,阿水立即带领民警董翼赶到现场,仅用了一个小时就侦破案件,为失主寻回了手机。

说起工作,阿水侃侃而谈。辖区哪里受灾严重、哪里的。群众缺什么,哪个安置点住了哪些群众,阿水心里有一张“清单”。说起家人,阿水沉默不语。小女儿还不满一岁,父母年迈且身患重病,他既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也没有时间回家尽孝,对家人他满满的都是愧疚。他常说,我没有什么高尚的情操,但我知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候我就只能舍小家、顾大家,谁让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十五

张xx,男,汉族,预备党员,1997年9月生,云南玉龙人,20xx年9月入伍,现任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队云龙县诺邓消防救援站三级消防士。

5月21日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当时还在云龙县诺邓镇永安村旧宅组参加山火扑救的张同志接到支队调度命令,立即从永安村旧宅组赶回大队前往震中参与救援。张同志作为驾驶员,快速反应,迅速携带救援装备,与队友们一道立即赶赴地震灾区抢险救灾,在救援期间,张同志作为驾驶员兼装备技师不但和其他队员们一样,还要驾驶战斗车辆,穿过坎坷、险要的村道,带领队友们披星戴月往返在运送帐篷、排查危房、搜救被困人员的路上,每次结束繁重的任务,队友们都休息之后,张xx还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检查车辆“油水电气”,维护保养装备器材,为下次的任务做好万全的'准备。

张xx是一名普通的`消防战士,他忠诚消防事业,牢记党的宗旨,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用一次次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一次次救援的成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消防官兵职业精神,谱写了一曲红门卫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凯歌。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十六

吴xx是市政府办公室的一名普通干部,主要负责文稿写作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做好每项工作。特别是“6·1”芦山地震发生后,他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履职尽责、高效工作、敢打硬仗,在高强度的环境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在抗震救灾中,既有一线的生死救援,也有大量的。文字材料工作。吴xx立足岗位实际,迅速响应、做足准备,地震发生当晚主动在办公室待命,收集整理地震相关材料,为后续起草市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工作汇报等文稿做好准备。接到赶往芦山的通知后,他赓即带上相关资料和电脑匆匆出发。一到芦山指挥部就和同事们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当天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过,休息3个小时后,又开始工作。他连续奋战、不讲条件,在指挥部度过了5个加班加点的日日夜夜,身上的衣服也开始发酸发臭。然而,他没有一句怨言,始终认为自己虽没有直接参与一线救援,但做好文稿保障工作同样重要,以文辅政就是自己抗震救灾的前线。

吴xx在平凡岗位上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坚定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忠于职守的良好精神面貌和过硬工作作风,为“6·1”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做出了贡献。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十七

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他让人们"永远记住的姿势"是"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xx小学的杨xx老师,5月14日10时,解放军官兵发现了她——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

德阳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的'语文老师汤宏,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夹着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汤宏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最终获救。

德阳什邡市龙居中心小学向丽老师,5月14日早上,救援官兵从废墟中刨出了一个震撼的情景:三名孩子在一位大人的身旁,大人伸出手紧紧地护着孩子,头被垮塌的水泥板削掉了一半。经过幸存师生仔细辨认,这位大人就是他们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

大爱无言。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在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面前,在生与死的重大抉择面前,地震灾区老师们用"爱的翅膀"为学生构筑起安全的港湾,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支支"大爱无疆"的壮美乐章,用实际行动筑建起一座座"为人师表"的壮丽丰碑。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身教胜于言教,英雄教师以生命为代价向我们展示身教胜于言教的。意义,树立了一个新时代的有血有肉的丰满的教师形象。他们撼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染着我,教育着我,使我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深刻感悟了"人民教师"这一称号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让他们的精神在我们身上继续延续。教师这一职业是需要奉献与爱心的崇高事业,为了这一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自己每节课的认真准备教会学生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以自己对学生尤其是差生的尊重教会学生尊敬生命,以自己在业务上的不断钻研和学习教会学生尊重知识,通过发现学生身上不显眼的优点增强其信心,通过不断的鼓励培养其拥有乐观的精神面貌。用自己的心灵来播种,倾听学生的心声,用爱的翅膀来导航,护送学生飞翔,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十八

张xx讲政治、顾大局,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切实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扎实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巡查检查,督促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有力确保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连续4年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6·1”芦山地震发生后,迅速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了解掌握各县区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电梯、压力容器等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受灾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陪同单位主要负责人连夜赶赴灾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开展安全检查,紧急完善印发《地震情况下特种设备应急指南》,指导帮助各县区局和使用单位开展震后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同时通过工作qq群、微信群、朋友圈、企业群等发送,让受灾企业第一时间正确采取应急处置,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减少经济损失。

积极争取省局技术支持,派出2个专家组赴灾区开展隐患排查处置;协调市特检所成立2个技术小组驰援芦山、宝兴灾区的企业和住户小区,帮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排查处置安全隐患,排查特种设备6234台套,有效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为灾后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篇十九

阿朗,男,藏族,1982年出生,2006年参加工作,200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确布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4·25”地震发生后,该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坚持在抗震一线,把一腔热血倾注于抗震救灾工作,赢得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

2015年4月25日,春风中的确布乡一片安宁和谐,谁也不曾料到,片刻之后,大自然酝酿的一场风暴会将这一切瞬间击碎。14时11分,毗邻定结县的邻国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而此时阿朗工作的确布乡也瞬时地动山摇,一幢幢房屋顷刻便腾起浓浓的尘沙,弥漫的灰尘中,无数建筑物“嘎嘎吱吱”四分五裂。人们恐慌着从摇晃的屋室逃往开阔的室外,前一秒还在整理着人大档案的阿朗也是这人群中的一员。这一刻,大家都在惊惧着,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国家干部,阿朗深深知道现在不是害怕的时候,因为全乡的受灾群众都正指望自己呢!

由于书记外出培训,阿朗与确布乡长三永兴立即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分组奔赴9个行政村,开展震后抢险救灾工作。阿朗主动前往条件更为艰苦的拉隆村方向,因为客观上他是一名藏族同志,更了解当地情况。就这样,阿朗踏上了抗震救灾的征途,可是,谁也没想到,这条救灾之路会如此艰辛。

傍晚,前面就是最后一个村了。阿朗驾驶着汽车在山道上艰难的行进着,前往拉隆村的道路崎岖蜿蜒,且伴随着剧烈的余震,山上不时有滚石坠落。此时,确布乡的天空突然就布满了乌云,随之而来的是鹅毛大雪。飞雪中,冒着被山顶滚落的石块砸中的危险,他们的身体冻僵了,手指磨破了,但是在阿朗的坚持下,几人一点一点地终于将挡路的积雪去除了,疲惫之下,大家再次坚持上路。

拉隆村是确布乡最高的村,海拔高达4500多米,每次下雪时,这里往往是积雪最厚的村。晚上8点,阿朗他们抵达拉隆村时,这里的雪已经有四五公分厚了。冰天雪地里,面对着破损的房屋,全村的群众却有家不能回,一个个瑟瑟发抖着。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灾民们,阿朗心中因为自己的姗姗来迟而自责不已。在简单了解了一下灾情之后,他先是将受灾的老弱妇孺安排进了村里的温室暂行居住,之后鉴于安置所仍然不足,阿朗在向乡里的“后方指挥部”寻求帐篷等物资支援的同时,经过积极动员,村内相互协调,终于临时凑出了8顶帐篷。此时,忙碌了半天还没有来得及喝口热汤的阿朗,毫无怨言地再次投身入繁忙之中。他亲自动手,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帐篷很快便搭建成功,之后,他积极动员几户受灾最为严重的群众帮手,帮助将床铺被褥等必需品搬入帐篷,一直到亲眼见到他们的全家老小入住之后,阿朗这才松了一口气。当天,他一直忙到了凌晨3点多才驱车返向乡政府。

强烈余震伴随间断性的强降雪,房屋受损、牲畜冻死冻伤……,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阿朗同志的心。就这样,在长达一周多的时间里,阿朗同志带领的这支前线指挥部,时而冒雨风雪严寒,时而顶着烈日酷暑,不断地翻山越岭来往于全乡各村之间。转移群众时他殚精竭虑,统计灾情时他尽心竭力,发放物资时他肩挑背磨,慰问老弱时他慷慨解囊……吃的是糌粑、整日加班加点,但是,他始终勇敢地冲在最前线,舍小家,顾大家,他用最实际、最具体、最生动的表现来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树立了基层党支部的光辉形象。

无情的。地震毁去了人民的财产,撕碎了人们恬静而有序的生活,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以阿朗同志为首的广大党员干部在突至而来的灾难面前无所畏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带领广大群众与灾难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集中体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实践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