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读书心得(优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6 11:53:15 |
  • HT书生 |
  • 13页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锁记读书心得篇一

张爱玲擅长描写各种各样的女性。《金锁记》也不例外。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特别不招姜人待见。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后,这个不幸的女人在郁郁中死去。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写。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介绍姜公馆的情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巧究竟是怎样的。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接着作者便展现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交代地一清二楚。

张爱玲的一枝生花妙笔着实令人佩服。我认为最妙的一个侧面描写在最后。七巧晚年的时候,作者并没有花费笔墨去正面描写她。而是通过童世舫的眼看了出来——“门口背者光立着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这是一个疯子”。

小说的题目叫《金锁记》,为什么要叫“金锁”呢?我认为是故事的主人公七巧被金钱套住了。别人爱她,她说那人是看上了她的钱;自己的侄子和女儿玩,她说是侄子欺负女儿,想霸占她的家产;女儿上学丢了东西,她便上学校找校长讨公道……就这样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害的自己没得到幸福,也害的自己的孩子前程被断送。当然这金锁也可以理解为封建社会的桎梏。

在这篇小说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凄凉的象征。月亮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内心的变迁。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时代的一个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彰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是七巧眼中的月;“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七巧儿媳眼中的月。

从这篇小说中也可以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兴的。尽管七巧嫁的只是一个残疾人。姜家却是打心底瞧不起她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连底下的丫鬟都敢对她议论纷纷。这样势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个人当了官,底下便有许多人吹捧他,一旦这个人没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会做鸟兽散。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邻,穷在闹市无近亲”。

读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觉不是厌恶,更多的是同情与可怜。生活在那样一个没落的时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选择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金锁记读书心得篇二

金锁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作者是辛弃疾。这本书描写了北宋年间英雄悲剧人物岳飞的生平和悲壮的英雄事迹。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与启示。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地体会到了其中的哲理与真谛。以下是我对《金锁记》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金锁记中描绘的岳飞是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他生于时乱,死于时安,他是一个用生命和血肉之躯诠释着忠义之道的人。无论是在国家灾难时刻,还是在面对个人利益的摧残时,岳飞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变的忠诚于国家和人民。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不朽,在他短暂而悲壮的生命里,他以自己的行动和牺牲,展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应该有的品质和潜力。他的事迹鼓舞着每一个人,让我们明白了忠诚、坚韧和责任的重要性。

其次,《金锁记》中所述的情节和故事也给人们带来了思考。在小说中,岳飞被朝廷所抛弃,在险恶的官场中屡遭挫折。他的忠诚和担当无法获得政治家们的赏识,反而被视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让人深思,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忠诚与道义?在金钱与官位面前,人们是否还有追求真理和公义的勇气和信念?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认为忠诚和道义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坚守,它们代表着人性的高尚和精神的追求。

此外,《金锁记》中的人物形象也给人很大的启示。岳飞是一个具有强烈个性和坚定信念的人,与之对比的是小人物韩世忠,他身居高位却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和良心。通过将这些不同的形象进行对比,辛弃疾成功地传达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性的复杂和善恶的并存。金锁记中的人物形象引人深思,让人们明白了人性是多么复杂而矛盾的。

最后,《金锁记》中的语言艺术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辛弃疾以他犀利而富有感情的笔触,将岳飞的英雄事迹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文字简练而不简单,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激励。读着金锁记,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敬意,也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和呼唤。辛弃疾的文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使我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感到十分投入和情感共鸣。

总而言之,《金锁记》是一部充满哲理和艺术魅力的作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一个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忠诚、道义、人性和文学艺术的意义和价值。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思绪,从而让人们去追求真理和正义。《金锁记》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让我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个人的责任和担当有了新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以岳飞为榜样,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

金锁记读书心得篇三

姜老太太想给儿子置一房姨太太,可有身份的人家不肯嫁,所以降格以求,万般无耐下接受了七巧,为了能使七巧死心塌地服侍二少爷,索性就让七巧做了正房奶奶。名为“少奶奶”,实为“高级丫头”。七巧人生的悲剧序幕就从此拉开了。

自从嫁到了姜公馆,七巧就像关进了囚笼,守着一个残废的男人朝夕相处。这个大家庭给了她巨大的压力。表面上是书香门第,内里却矛盾四伏。人与人之间没有同情,没有温暖,没有和睦,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生存互相利用,勾心斗角。七巧卑微的出身使她在姜家处于极其尴尬的地位,到处受到歧视和排挤。她原来也有着正常人的人性,她也渴望被人认可、被人理解、被人尊重。七巧自己也知道这屋子里的人都瞧不起她,因此和新来的人分外亲热些,倚在兰仙的椅背上问长问短,携着兰仙的手左看右手,夸赞了一回她的指甲。兰仙早看穿了七巧的为人和她在姜家的地位,微笑尽管微笑着,也不大答理她。七巧自觉无趣,转身到阳台上来,拎起云泽的辫梢来抖了一抖,云泽啪的一声打掉她的手,恨道:“你今儿个真的发了疯了!平日还不够讨人嫌的?”曹七巧身份的改变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的承认,在他们的眼里她依然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依然微不足道,没有人瞧得起她,甚至连伺候她的丫头小双也看不起她。她忍受着人们的鄙夷,处处防范算计,用一种泼辣、放肆的嘲骂来维护自身“二少奶奶”的地位。慢慢地,她变得更加敏感多疑,尖酸刻薄了。置身于这样的大家庭,她感到孤独、无望,她多希望自己的丈夫能给予她精神上的安抚。但是她守在身边的这个男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不能给予她一丝一毫的抚慰,用她自己的话说“连我也不知道这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越想越不明白!”丈夫的无能更让她产生一种彻底的绝望和难以言传的痛苦。生命的错位,使她承担起了自己无法承受的重负,姜公馆成了七巧青春的葬身之地,她的命运就如“玻璃匣子里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怅”。

曹七巧无论多么泼辣、粗野,但她毕竟是个女人,是一个有着正常人性的女人。虽然曹七巧嫁了个残废的丈夫,但是年青身躯中对感情的欲望并没有因之而变得残缺,越是压抑得厉害,越是要喷发出来。她等待着爆发的时机,让情欲证明她的健康、她的诱人的女性魅力。

她结婚五年了,有一对弱小的儿女,可是从未享受过婚姻的幸福。她的情欲受到压制,以前有过的美好憧憬,编织过的爱的美梦,希望过的找一个自己心爱也爱自己的男人……这些都随着她嫁到姜家而失去了美丽的光环,变成了遥远的记忆。这些都无疑给七巧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于是她经常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同时也透露出她对爱情的渴盼。某天姜季泽的出现给她带来了一线希望的转机,她爱那个“有鲜红的腮颊”、“水汪汪的眼睛”、生得“天圆地方”的结实小伙子,同时她也渴望得到三少爷的爱,有事没事就主动接近季泽。她先是“身不由己”地走近季泽,接着“斜瞅”着他,不冷不热地说着话,渐渐地“试着在季泽身边坐下来……将手贴在他的腿上……”她几乎是主动地将自己交到了季泽手上,等待他的占有。季泽与七巧叔嫂间的调情,真实反映了七巧内心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渴望。可悲的是平日拈花惹草的三少爷虽然荒.唐,却对嫂子严守礼教,“看着她,心里动了一动。可是那不行,玩尽管玩,他早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里的人,一时的兴致过去了,躲也躲不掉,踢也踢不开,成天在面前,是个累赘。……他可是年纪轻轻的,凭什么要冒这个险?”风流成性的季泽不肯招惹她,不理会她的诱惑。和她的调情只不过是季泽无数游戏中的一种而已,而一旦触及到游戏的“规则”,他便怕了,他怕她的真情、深情,他不想“冒这个险”。而七巧也只能自怨自艾“我有什么地方不如人?我有什么地方不好……”。在这种长期的死一般的生活中,在长期的煎熬中,七巧的人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摧残,她逐渐失去了正常女人的心理,最终使她一步步地走向变态。

人活着,必须有各种欲望的支撑,当所有的欲望都遭到了破产,只剩下黄金的枷锁时,七巧就成了一出彻底的悲剧。这种彻底的悲剧终于让七巧成了一个彻底疯狂的人。当岁月无情地从她可以直推到腋下的手镯里徐徐地溜走了时她的生命已是一个徒具形式的空壳。她的性格被扭曲了,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七巧这个人物承载了张爱玲心中一切由幻灭所铸就的痛苦和疯狂,这昭示着她的激情不停地渴望着、幻想着,而理性则不断将其扼杀。这是多么凄惨的人生,于是,《金锁记》带着这种残酷复杂的痕迹修饰着历史,成为了一个荒凉的传奇。

金锁记读书心得篇四

金锁记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一本作品,借助了惊艳的文字描写和动人的情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阅读这本书让我有了许多感悟和思考,下面我将从情节、人物形象、作者的写作技巧、主题思想以及对现实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首先,金锁记的情节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整个故事围绕着女主角金锁展开,通过她与贝勒爷爷、豪绅太叔和太叔府子弟们的纷争和斗争,让人看到了一个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无奈和悲惨命运。从金锁被贝勒爷爷逼婚开始,到她与贝勒爷爷的儿子鲁会杀害母亲的悲剧,再到她与魏公子旭日相恋的艰难爱情,情节令人发指。通过这样的情节设计,作者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金锁记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极其成功。金锁是一个勇敢、聪明并且有着强大自尊心的女子,在身陷困境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坚强与智慧。与此同时,贝勒爷爷、鲁会、旭日等人物也各具特色且形象鲜明。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人物心理刻画,使得每一个角色都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形象,让读者们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第三,金锁记的作者运用了巧妙的写作技巧,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体验。作者以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细节,将故事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贝勒爷爷和魏公子旭日的对比,一个想要控制金锁却毫无真情可言,一个愿意为金锁奋不顾身,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金锁曲折的命运。此外,作者对场景的描写也相当精细,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封建社会中残酷的现实。

此外,金锁记也涉及了一些深刻的主题思想,引导读者对封建社会的弊端进行深入思考。金锁作为一个女子,在封建社会中注定了她的命运是悲惨的。她被贝勒爷爷逼婚,被鲁会杀害,最终与旭日有情无罪地分离,这一切都是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以及男性至上的产物。作者通过金锁的遭遇,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制度的质疑和对男尊女卑的悲悯。同时,他对于自由、平等的向往也贯穿于整个故事中。

最后,金锁记对现实社会也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尽管发生的故事发生在封建社会,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距离,但其中揭示出的权力斗争、人性黑暗等问题却是现实社会所普遍存在的。通过对金锁被压迫和辱骂的描写,金锁记警示着我们不论身处何种社会背景下都应该勇敢地追求自由与真相,不应该将自己束缚于任何对自己权益的侵犯中。

综上所述,阅读金锁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通过其曲折动人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巧妙的写作技巧以及深刻的主题思想,引发了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期望这样的作品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金锁记读书心得篇五

《金锁记》,看到名字的时候,或许我们会认为小说中会出现金锁这种配饰,其实不然,所谓金锁其实是是黄金的枷锁。是这副黄金的枷锁牢牢的锁住了曹七巧的一生,她却戴着这枷锁做着无力的抗争,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周围的`人。

曹七巧出身卑微,生活在市井底层,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在金钱的诱惑下,被哥嫂卖给姜家。在姜家,她是自卑的,是被束缚的,她努力寻找存在感,希望别人看得起她。她爱姜季泽,因为他有健康的身体,而她却只能守着一个废人,一个让她感受不到丝毫爱情,甚至连陪伴也感受不到的人。为此,她更加怨恨姜家,怨恨自己的娘家,怨恨命运。从此,她便戴上了黄金的枷锁。

她所戴着的金锁,是她用尽了青春、用尽了自由换来的。她因为一直都不能自主,得不到自由,缺乏这种安全感,于是将这幅枷锁戴的那样牢固。即使感受到姜季泽的爱情,她也立马感知到那不过是觊觎她金钱的假象。她已经完全金钱至上,甚至连长安的婚姻她也认为必定是贪图她家的钱财。

曹七巧是可悲的,却将这种可悲强加到下一代。她怨恨自己的哥嫂,所以她赶走了春熹。她怨恨姜家,怨恨在没有任何感情的前提下得到的儿女,怨长白长安不争气,完全忘了自己作为母亲的那一份责任。她干涉他们的自由,操控他们的生活,仿佛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宣泄姜家带给自己的痛苦,与自己的命运做着无力的抗争。她用这种抗争,让自己的两个儿媳感受不到任何温暖,甚至失去生命。让自己的女儿失去爱情,失去生活的希望。曹七巧将自己的不幸强加到下一代身上,然而他们没人反抗,于是,又有人成了下一个曹七巧,故事就这样悲哀的继续下去。

金锁记读书心得篇六

有人说,没有面包的爱情是寒酸的,没有爱情的面包是索然无味的,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面包。在她们的眼里,爱情是卑微的,所谓“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是也。民国才女张爱玲的《金锁记》,把金钱与爱情的关系,演绎到了极致。

姜公馆的二少奶奶曹七巧,原是开麻油店的女儿,嫁给了姜公馆残废的二少爷。为了等着公婆和丈夫死后分家产,她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苦熬时光。常年的性压抑,使她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先是说话不分轻重,随口乱说。比如早上去向老太太请安,她因为抽烟去晚了,倒说:“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叫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看到未出嫁的小姑,也不放过:“大嫂你来看看,云妹妹的确瘦多了,小姐莫不是有了心事了?”然后窜托“老太太写信,叫他们早早把云妹妹娶过去吧”。满口无遮拦的抱怨,不当的言辞,家里上上下下都不喜欢她。

即便如此,那时她的性格还没有完全被扭曲,性情中还有柔软的一面。她爱着三少爷季泽,在他面前毫不掩饰地流泪,那是真情流露。见了她哥哥,“嘴里虽然硬着,熬不住那呜咽的声音,一声响似一声,憋了一上午的满腔幽恨,借着这因由尽情发泄了出来。”一方面恨哥哥为了高攀,把自己嫁给了这么一个废人,另一方面又金的银的接济娘家人。

好容易熬到了公婆谢世,丈夫也死了,可以分家自己支配财产。她知道这份家私来得不容易,是她拿青春换来的,所以特别看重,对谁都提防,曹七巧,自己给自己用金子造了一副枷锁。尽管深爱季泽,因为疑心他贪图自己的家产,她不惜又一次牺牲自己的“爱情”,把季泽赶出门去。不仅如此,她的行为更加变本加厉,干涉起孩子的生活和婚姻来。为了限制女儿长安的行动,她给长安裹脚。当时已经是民国,不时兴裹脚了,她仍然反其道而行之。后来为了面子,送女儿进学堂,“不上半年,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可是,上学堂之事,因为她的无理取闹,结果不了了之。长期不正常的生活,使长安越来越来像她了――“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安分守己起来。学会了挑事非、使小坏、干涉家里的行政――――――她单叉着裤子,岔开了两腿坐着,两只手按在胯间露出的凳子上,歪着头,下巴搁在心口上凄凄惨惨瞅住了对面的人说道:‘一家有一家的苦处呀,表嫂――一家有一家的苦处!’”七巧因为害怕别人图谋她的钱,长安的婚事被高不成低不就地耽误了下来,到了近三十岁时,好容易有人看上了她,七巧从中百般干扰,骂出极难听的话,最后使女儿长安的婚事告吹了;她的儿子呢?在外面赌钱、捧戏子,后来竟逛起窑子来,只好手忙脚乱地替他娶亲。刚娶回来的新媳妇,七巧竟当面挖苦,说出的话极是难听:“你新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当着姑娘们,我也不便多说――但愿咱们白哥儿这条命别送在她手里。”言下之意,说新娘子性欲强。作为婆婆,竟能说出如此不堪的话?她还到处向人诉说着新媳妇如何如何笨,百般侮辱。为了折磨新媳妇,她让儿子整夜给自己烧烟,当着丫头、老妈子的面,盘问儿子和媳妇之间的秘事,再说给别人听。好好的儿媳妇,忍受不了这样不正常的生活,很快就死了,之后,她把儿子的妾扶了正,不上一年也自杀了。从此,儿子长白不敢再娶了,女儿也断了结婚的念头。

七巧“三十年来带着黄金的伽,她用那沉重的伽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我们在恨她的同时,也会为她流下眼泪。这是金钱统治下的又一个牺牲品,曾经是那么一个活生生的、天真泼辣的女人,“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一步一步被变成了“鬼”,无情的.社会,给我们开了一个真实的玩笑。

如果说,曹七巧为了金钱嫁入“豪门”,是被逼无奈的,那么今天,在金钱成了女孩择偶的首要条件下,有多少女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和尊严?当年只有二十多岁的张爱玲,用细腻辛辣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曹七巧这样一个典型的文学形象。相信这个形象,永远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泯灭,因为,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造就着越来越物质化的女人。

《金锁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金锁记读书心得篇七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写了一个大的封建家族中一个只出名份但却出身低微、没有地位、不受敬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仆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板的女儿,之所以能够嫁到姜公馆这样的公侯之家,是因为丈夫是个天生的软骨病人,而且姜家又出了许多钱。但嫁到姜家之后,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乃至自已的丫环的蔑视和冷落,得不到起码的敬重。她心里喜爱小叔子姜季泽,但季泽却是只限于和她开开玩笑。于是原来要强、泼辣的她就愈发口无遮拦,疯疯颠颠,别人也就愈瞧不起她。只有她的哥哥嫂子让着她,是因为向她要东西。十年后成了寡妇的她分到了自已的公馆,有了家产,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护住钱财上,为自已带上了一套金色但沉重的枷锁。为了钱,她撵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泽,病态地拆散了女儿的婚姻,有意在儿子、儿媳间制造冲突。“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关注人性,表现人性,《金锁记》写的就是人性受到压抑以至扭曲的故事,小说布满了“人生味。小说没有痛诉,没有抵抗,只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金锁记读书心得篇八

一个人要经过多少次折磨,才会对所有人都怀有恶意;一个人要经历过多少次失望,才会对世界充满绝望;一个人要经过多少人欺辱,才会变成一个欺辱别人的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七巧便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从人变成恶魔的人,可怜、可叹又可恨,正如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所写“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

七巧是小商人家庭出身,嫁给了姜家的残疾少爷,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和情欲的压迫下,她的心灵终于变得扭曲,行为变得乖戾。她为了钱财可以拒绝季泽,将渴望了几十年的爱情推开;她用轻描淡写的一句“她再抽一两筒就下来了。”便毁了女儿长安的爱情;她设计留住儿子长白,在外人面前高声谈笑儿子与儿媳之间的床第之事,终致儿子婚姻破裂。初读这篇文章,看到这位七巧,便令人不禁感慨这世界的残酷。我觉得正是这世界的残酷,才导致这世人的残酷,但若心如磐石,即使外界诸多干扰,也不会转移。七巧若是在分家后好好教导一双儿女,在晚年也未必不会享天伦之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颠簸不破的'名言,是对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句劝告。七巧遭遇了不公待遇,她厌恶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人恶语相向。因此,她不满别人过得比她好,尤其是她的儿女,她更要将他们牢牢掌握在手中。这世界千变万幻,形形色色的人,半真半假的话,我们一生喜怒哀乐,在死后,这些情绪也都随风而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此勿将自己不愿做的事加诸到别人身上,待人真诚,等死后,也还有这份真诚的心意。不要像七巧一样,最后死时只有一个冷冰冰的的金镯子戴在手上,周围人都厌恶。生命易逝,真情难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