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模板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02 04:00:29 |
- 紫薇儿 |
- 7页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一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借助注释理解法、联系现代文意思体会意境法等
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说这文章与我们现在文章的不同,引入课题。
2、读题:两小儿辩日
3、解题:这五个字我们大家都很熟,辩,是什么意思?日指什么?课题讲什么?
1、读课文,直到读通顺读流利为止。
2、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理解文句内容。
3、用现代文复述故事。
(方法:一、借助注释、工具书把课文大概意思读明白;二、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1、同桌合作,弄清“辩斗”的内容、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品读课文。
a、“辩斗”内容: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1)读这句话。(2)理解:“日始出”与“日初出”,“日中”。小结出观点:a晨近,午远;b晨远,午近。
(3)再读。读出意思读出韵味。
b、“辩斗”理由: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读句子。(2)理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什么意思?全句连起来说是什么意思?着重理解“车盖”:古时候帝王出行时坐的车上像伞一样的顶。相当于我们现的伞那么大。理解“盘盂”就是现在的盘子那么大。(3)小结出:大则近,小则远。
c、依照上面的方法学习: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小结出:热则近,凉则远。
d、理解“笑”的.意味。两小孩争执不下,就去问孔子了,孔子能判断能决断吗?(孔子不能决也)
(笑着说)你们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笑?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各种笑读出句子。引导学生要“有问题时要敢于思考、敢于探究,不懂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e、弄明白太阳到底有没有远近之分(大小,冷热)。
(1)同桌分角色互辩。(2)请几对同学展示辩。(3)分男女同学互辩。(4)背诵课文。
(1)演一演:《新两小儿辩日》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古代,遇见两小辩日,请少年裁决。
(2)写一写:把《两小儿辩日》改写成现代文。要求:突出辩斗的激烈场面。
文档为doc格式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二
1、整理词句,疏通文言文意思,背诵课文。
2、激发学生感悟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体会。
理解文言词句,由课文本身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两小儿辩日》课例,是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整节课按照三个步骤进行“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懂文意;三读:读出感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先由理解和掌握文言词句的字音、翻译开始,再由课文本身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升华部分是引导学生由“文眼”——“辩”字入手,对两个“辩”“辨”结合文意进行区分,最后得出对文章的感悟。教学过程以“读”贯穿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当堂熟读成诵。
采用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电子白板,充分展现了电子白板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知欲望,方便教师教学导学,存储教学智慧等方面的功效。其中,在授课过程中,本人主要运用了电子白板的以下几个功能进行辅助教学:手写功能;屏幕拉升功能;重点显示功能;全屏幕拍照功能;区域拍照功能;放大功能;及时记录课堂板书功能和网络传输功能等。
首先,初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把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以浅易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的话势必对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造成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且流畅朗读课文以及翻译课文;其次,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不只局限于疏通课文意思,还要求对文章有一定的思想认识,因此教师要利用直观的一些方式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感悟课文。
一、导入:
同学们,《论语》中孔子说过一句话,人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那是哪一句话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那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小儿辩日》告诉了我们答案。
二、题解: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歧路亡羊:歧路:岔道,亡,丢失,比喻情况复杂多变,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杞人忧天:杞:担心,担忧,比喻不必要的或荒谬的忧虑。)
(在幻灯片上用电子白板书写功能方便标注一些重要句子,方便学生获取较为有用信息)
三、析文
(一读)读准字音
全体学生读一遍课文,幻灯片展示课文,让学生标注读音。
辩斗盘盂去
沧沧凉凉探汤
孰为汝知
(学生用电子白板标注功能给字词注音,引起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师生互动;同时,打破了幻灯片不能与课堂“同步”的传统,即教师在备课前幻灯片已经制作完成,但是不能在讲课的过程中随时对它进行增删内容。)
(二读)读懂文意
教师要学生根据注解以小组合作方式读出句读,把握语气,继而读懂文意。要求是以大声朗读为前提,学生以小组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对话语气。
停顿的要领:
一、理解文意,确定停顿点。
二、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三、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教师对朗读作出点评,如语气,停顿,并叫一人翻译全篇。教师点明重点词语的解释,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屏幕来展示。
(在学生翻译课文时,用电子白板由上至下的拖动功能先遮盖住正确答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先进行翻译,然后对照答案加深对课文的翻译理解。学生翻译错误时适时更正,并且把错误的答案用屏幕快照把它照下来,即电子白板的这一技术能够把每张适时记录教师和学生上课情况的幻灯片保存下来用于最后的小结回顾阶段。)
(三读)读出感悟
“辩”!
大家有没有学过“辩”字的形似字呢?有,就是“辨”。为什么用“辩”而不用“辨”?换成“辨”行不行?用电脑的金山词霸来查找看两字的区别。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特点:以人物的对话为内容,主人公:两个小孩子和孔子。
(用电子白板的重点显示功能把“辩”字突出,把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这个字上,为后面寻找“辩”和“辨”的区别作出直观的展示,这是由疏通文意到感悟课文的转折点,也是授课过程中升华部分的开始。用电子词典更方便更快捷地查找到两个“辨”“辩”的区别,同时用电子白板的局部照相功能把“辩”和“辨”的主要意项照下来,然后剪贴到白板的剪贴板上,用白板的“放大”功能显示,让学生看得更清楚。利用白板可以把查找到的意项及时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并放大,方便学生进行直观的比较,“局部”拍照功能还能够选取重点,方便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辩:争论,说明是非、真假。
辩论:对不同观点双方展开争论。
辩驳:提出理由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辨:区别、分析
辨别:把不同的事物区别清楚。
辨明:分辨明白。
原因1:通观全文,基本上都是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对话体。
原因2:“辩“包含有争论,争辩的意思,是一种积极主动求知的过程;
“辨“静态过程,只是分辨出事物的不同,缺乏一种积极主动的求知探索精神。
把握了“辩”的含义,我们再以四人小组位单位分角色朗读(孔子+小儿a+小儿b+旁白)读的同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既然这篇文章的文眼是“辩”,那么文章是怎样去展示这个”辩“的呢?
(一)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辩斗经过
如探汤
日中—近
如盘盂
日中—远
沧沧凉凉
初出———远
小儿b
如车盖
初出———近
小儿a
辩驳
观点
争辩人物
(再一次师生互动,让学生动笔做练习,巩固所学)
(三)辩斗结论
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四、启示
注意联系生活中的经历谈谈两小儿辩日的现实意义(从每个人物身上,如孔子,两小儿身上各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启示:(用电子白板的全屏幕快照的功能及时记录学生和老师的课堂智慧,这一功能基本贯穿于整节课的板书)
孔子:知识无止境实事求是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
两小儿:强烈的求知精神。善于观察事物。
辩日事件:辩论使我们接近真理。看待问题要全面,要多角度思考问题。
结语:我们说在生活中如能像两小儿一样,多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提出疑问,并敢于和别人辩一辩,通过争辩,虽不能马上得出真知,但是经过探索,我们就渐渐地接近了真理,也就是辩论使我们成熟,使得我们的认识更进一步!
五、回顾
目的:1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哪些问题。2让同学们加深在这节课中自己参与的探讨和思考,错的就提醒自己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对的就继续发扬。
(这是利用了电子白板“全屏快照”和“区域快照”的功能把写有教师标注和学生堂上练习的幻灯片保存下来,等于是保存了整节课的上课流程以及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的互动情况,教师课堂临时发挥的机智等,这样解决了传统课中幻灯片不能被适时更改以及黑板一擦即完的弊端和难题,同时,也方便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难点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重现(包括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六、拓展
发扬两小儿的辩斗精神,结合地理知识谈谈你对太阳初出和日中时距离我们是远是近的看法。
要求:首先用这个“辨”,也即通过我们上网或者查找其他书籍了解太阳距离我们远近的问题,用我们的大脑和科学知识去判断两个小孩的观点是否正确;再用“辩”,也即我们的嘴巴在课下和同学们辩论,得出科学的认识。
(学生可以不用在课堂上忙于记录笔记,课后可以直接上到本校网站下载该课讲义,利用电子白板上传功能,上传课件、讲义、练习等。)
七、反思
一、本节课从教学目标上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把握文意,多角度理解短文内涵;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知识的能力,科学地解决两小儿辩论的难题。
二、本节课虽然是一节文言文的常规课,但是用电子白板的诸多功能把幻灯片中的教学内容以简易便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和教师的互动中接受知识,尽享学习思考的乐趣,有效解决了文言文授课方式枯燥乏味的难题。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幻灯片上进行书写和批注改变了以往幻灯片只能是老师照着讲,而不能随时改动、增删内容的局限,给教师和学生留有更多的课堂发挥空间,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电子白板的照相机功能能够把记有教师板书和学生动手参与的练习部分及时保存下来,方便教师在讲完课后进行归纳总结以及知识的回放,加深印象,进一步巩固知识,这是一般的多媒体手段难以企及的。这一环节也有利于课后教师对自己上课过程进行反思留有第一手的材料。教师也可以把这节课的所有板书展示给另一个班级的学生看,特别是学生动手做的习题部分,让他们知道同学们较常出错的部分是哪里。升华部分是引导学生由“文眼”——“辩”字入手,对两个“辩”“辨”结合文意进行区分,最后得出对文章的感悟。
三、在一读和二读阶段,要求学生读准句读和读懂文意,虽然读得都很整齐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读出人物的“争辩语气”和省略成分该省略的地方,因此这节课在“语文味”上就缺了点味道。另外,这节课原本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或者网络链接功能查找有关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资料,当堂让学生进行辩论,得出科学的认识,但是由于时间不够而没有进行这一环节,只把这一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比较可惜。
四、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摸索出文言文的教学可以以这种方式来教学,“一读准字音;二读懂文意;三读出感悟”,即以“读”来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在读的时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互相听读,互相探讨文意,中间辅以先进的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另外,在教授文言文时,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进行对文章的感悟升华,其实这样也就抓住了教育教学的契机。如本文,我主要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辩”和“辨”的区别,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得出“我们在生活中如能像两小儿一样,多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提出疑问,并敢于和别人辩一辩,通过争辩,虽不能马上得出真知,但是经过探索,我们就渐渐地接近了真理,也就是辩论使我们成熟,使得我们的认识更进一步!”这样的结论。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三
本教案设计,自我感觉有以下几个特点:
《两小儿辩日》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为此,我深入地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等道理。整个目标以读为主,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以读促理解,从而明理。不在“之乎者也”等字词或语法上纠缠,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并将为一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设计中。
设计中,时刻以新课程和精神和教学目标为指导,加强教师、学生、文本的联系,强化师生互动、生生的互动,特别是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不难看出,在此过程中,朗读被提到很高的地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对文言文的学习,读得多了,熟了,自然会理解内容,悟通道理。但又不是让学生有口无心地跟着教师读,而是让学生带着竞争性、带着表演欲去读,读的要求是渐次提高的。
再者,辩论、课本剧的表演,也是本设计的亮点。它们是学生朗读、理解效果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朗读好,理解好课文,提高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又不是纯课文内容的再现,而是安排了同学们与两小儿的对话,使学生了兴奋的状态下,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极富个性的独特理解。
在本设计中,从头至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课堂的效率,更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的,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四
1.能根据课后注释尝试疏通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简要表述。
2.掌握阅读古文的基本方法,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并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教学重点
创设“辩斗”的对话形式,指导有感隋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做到准确断词断句。
2.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并尝试活用文本语言进行“辩斗”,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文,激发欲望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争论太阳远近的`这篇课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句子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教师相机指导。
3.以前我们讲过,要读好文言文,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大屏幕展示原文以及停顿符号。师范读,学生尝试读出句中的停顿,尽量做到有节奏、有韵律。)
三、二读课文,理解字词,感知内容
1.要想真正把文言文读好,我们还要理解文言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生交流学习方法,然后按照方法自己尝试理解,实在不会的可以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教学的生成点:
(1)“车盖”和“盘盂”谁大,能否用手势比画?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2)“沧沧凉凉”和“探汤”是形容什么的?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夏天的天气,用一个词语形容秋天的天气。说说你的理由。指导中差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的意思。(板书这两个词)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不要求按照白话文一句一译地说。)
四、三读课文,聚焦“辩斗”,读懂内容
2.分别指名读出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说出他们的观点是什么意思。(根据回答先后板书“近、远”和“远、近”)
3.两个小孩都有道理吗?(分别指名读出孩子的理由)
4.虽然都是一个太阳,但是两个小孩看到的、思考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不一样。两个小孩谁也不肯认输,用课文中的词语就叫——辩斗。
6.请同学们将小孩的观点与理由合并在一起反复读,做到熟读成诵。(此处可以采用引读法,一部分学生读前半部分,一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
7.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辩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8.教师扮演小孩和学生一起“辩斗”。
预设教学过程: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注意反问句的读法)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此言差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做摇头动作)
生:此言差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汝错矣!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快速激动)
生:汝错矣!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9.同桌“辩斗”。
五、续补话语,领悟中心
1.两个小孩争论不止,孔子赞成谁呢?(读:孔孔子不能决也。)
2.“孔子不能决也”是什么意思?
3.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当时最有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两个小孩是怎么说的?(读句子:孰为汝多知乎?)
4.“孰为汝多知乎”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两个小孩的笑声中含有什么?(指导朗读这句话)
5.你们觉得孔子听了后会生气吗?他会怎么说?(可以用孔子的话,也可以用现代语言来续补。)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
子曰:三人行……
子笑曰:学而时习之……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五
这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学习本文的生字,读准字音;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1知识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标
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为:说。
(2)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一个演孔子,两个演小孩儿,一人当旁白。)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六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能根据角色演绎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自制课件。
一课时。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读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文。
一、谈话导入(2分钟)
1、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引用古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诗、古文与我们现在常读的文章是不同的。今天我们一起第一次学习一篇古文《两小儿辩日》。(板题)
二、读通读懂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范读全文。
2、生跟读全文。
3、师领读全文。
4、生质疑:
日与曰(一个胖点儿、一个瘦点儿)智与知(通假字)
5、借助注释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提问: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是哪几个人物?
三、扮演角色,感悟课文(18分钟)
过渡:两个小孩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小孩先在讨论问题,孔子介入……
1、师生分角色读文两遍。老师相机指导。
2、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文两遍:
(二个人读叙述语言,两个人各读一小儿,第一遍强调语气,第二遍带上动作。)
3、四人表演读一次,众生评议。
4、生上台对话一次,众生旁白:
5、生思考后,上台表演两次,师充当孔子。(相机指导词语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辨别明理(10分钟)
1、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
早晨:近大远凉
中午:远小近热
师过渡:这毕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场辩论,如果现在我们做第三个小孩,第四个小孩,参与这场辩论,你有什么道理来讲。
2、扮演角色,试着辩论:
3、生自由谈学习收获:
(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不怕犯错误等等。)
师过渡:刚才本人扮演孔子,我觉得我身上也有一点优点,刚才对大家说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不能决没有装懂,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孔子在这一点上,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好!我们再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4、师生齐读课文。
5、课外拓展:
这场辩论到此结束,同学们回去后如果有兴趣,可以再查阅相关的资料,看看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七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学的文言文教学是要让学生接触一下文言文,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这种与白话文有着比较大的差异的汉语表达方式,为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小学生在刚刚接触文言文时,由于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和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完全不了解,妨碍了学生比较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尝试采用文白对读的方式教学《两小儿辩日》,即引导学生先读白话文翻译,再读文言文原文,最后文白对读。这样做的想法有两点:1. 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先读白话文翻译,就可以在读文言文时做到对其内容一读就懂,化解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点,使学生觉得文言文并不难学,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强化对比,便于学生对文言文形成感性认识。同一个故事内容的两种表达方式有很强的可比性,学生在对读中淡化对课文内容的关注,而重点关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从而更直接地感受、了解文言文本身。
这样就把学生读懂文言文的过程变成了接触、感受、发现文言文的过程,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层面,也为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三个生字,“盂”“沧”“汤”;
3.阅读科普文章,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1.电子课件;
2.课文《两小儿辩日》的白话文翻译;
3.介绍相关科学知识的文章《〈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这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以前。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不知名的小孩儿。
板书课题,指导“辩”字的字形字义。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阅读白话文《两小儿辩日》
1.读通白话文课文
既然是辩论,就要了解两小儿为什么事而辩,是怎么辩的,也就是各自的观点和依据是什么,辩论的结果是什么。请你快速读课文,把它读得正确、流畅,自学不认识的字。
(学生练习读白话文《两小儿辩日》,自学生字词。)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白话文《两小儿辩日》。
2.理解故事内容
两小儿为什么事而辩?
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各自的依据是什么?(出示车盖、盘和盂的图片,让学生比划一下两者的大小。)
指导学生练习朗读第三、四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的语气,并练习背着说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依据。
练习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个“笑”是一种什么笑?
3.练习表演,强化故事形象
教师扮演孔子,两名学生扮演两小儿,表演这个故事。
三、阅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这篇白话文《两小儿辩日》记叙这个故事用了200多个字,其实它是一篇古文的翻译。古人写文章是用文言文,那么,用文言文记叙这个故事用多少个字呢?只用117个字。我们来看看古人用文言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
1.读通文言文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请你自学5分钟,把这篇文言文读下来,再对照刚才发的译文,了解文言文每句话的意思。
(学生自学、交流。)
指名读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一句一句地读,学生说出每句话的意思,练习朗读,并说出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读文言文要读出它的韵味,关键是注意断句和语气。
范读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指导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读出文中的语气。
3.文白对读,背诵课文
教师一段一段地读白话文《两小儿辩日》,学生读或背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四、交流学习感受
我们学习了白话文《两小儿辩日》和文言文《两小儿辩日》,你觉得读文言文和读白话文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感受。
五、拓展学习相关内容
1.介绍孔子
出示孔子画像及生平,出示孔子格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阅读科普文章
指名读《〈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一文,请学生简要说说两个小孩分别错在哪里,教师用电子课件演示相关的科学知识。
3.你还喜欢这两个小孩吗?说说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课文背熟,用自己的话为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
《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语文
王维维
西山底乡孙洞学校
2011-4-17
《两小儿辩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
可这位以博学多闻而著称的伟大哲人在往东方各国游历的路上却被两个小孩的争执给难倒了。到底是什么难题难倒了这位对中国历史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去看个究竟。。
二、 温故知新
1.(出示幻灯片2 温故知新)辨析“辩、辨、辫”并简释文题中的“辩”。
2. “日”与“曰”区分,你能背诵有“日”的诗句吗?。
3.释题:两小儿辩日 (出示幻灯片3常识简介 )
4.质疑: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4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二)有韵味地朗读课文。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出示要求:出示幻灯片5读对、读通、读懂.。(出示幻灯片6课文)
(三)小组合作,理解重点词语。
1.结合课下注释,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师出示幻灯片7、8重点词语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意,从而 1
正确断句
(四)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
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 。
5、 生反馈: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 师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
(二)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 生找句子 反馈。(出示幻灯片10)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 师:你们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这一段话的意思吗?
4、 反馈意思: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一些热而离得远凉些吗?(注意反问的提示朗读)师板书:近大远小、远凉近热。
5、为什么会有不同看法?——观察角度不同。一个是从视觉角度,一个是从感觉角度。看来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我们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三)配乐 诵读
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诵读提示:短文的精彩部分是简洁生动的人物对话。前两句说的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出示幻灯片11、12)
“我以”、“一儿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
“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 “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使有对比色调。要读出对比的感觉。
(四)分角色朗读(出示幻灯片13)
五 释疑解惑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出示幻灯片14)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出示幻灯片15)师总结归纳: 其实,太阳无论在早晨还是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师: 孔子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2、 生反馈:孔子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孔子的知识又很多呢?
3、你怎样看待孔子的“不能决也”? (出示幻灯片16)
4、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依孔子当时的名望和学识。如果承认不能决定需要相当大勇气的,何况是对着两个小孩子。但孔子没有妄加论断。他选择了实事求是,他的这种求实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也正如他自己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问题连公认的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可见人们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确实不可能无所不知,真是“学海无涯啊”!
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八 学而时习之(出示幻灯片18)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复述课文。
2. 写一写学完本课的收获。
3. 《两小儿辩日》新编。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另一儿 孔子
日始近 日初远
日中远 日中近 不能决
(近大远小) (远热近凉)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2.25 总课时数2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一儿 日始出近 日中远
另一儿 日初出远 日中近 大胆质疑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远大近小
另一儿 远凉近热 实事求是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这样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由此,在设计上,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合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八
本课设计力图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实践中,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蕴,品味古文的特质。并且使语文课堂更加原生态,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课件 搜集孔子的资料
一、 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引导:“三人行,必的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3、老师出示课件孔子的头像,并简介孔子。
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跟老师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课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4、听老师范读。(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
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师板书:一儿、孔子、一儿、日初出、日中。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a.问其故。
b.及其日中如探汤。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孰为汝多知?
(2)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问题。
a.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b.太阳在不同时候的大小问题。
c.太阳的不同时候的冷热问题。
(3)对这一问题,两个小儿的看法截然想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4)小儿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 )和( )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
5、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注意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
6、分组齐读3、4小节。
7、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不能决也)(生回答,师板书。)
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2、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5 分旁白、孔子、一儿 、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五 交流学法,培养能力。
1 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2 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3 小结。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这里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六 拓展延伸,张扬个性。
同学们,我们通过读看找议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老师下面准备了几分快餐,欢迎你们自行选择。
2 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
3 手机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探究活动。
4 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
日初出 日中
一儿:近(大) 远(小)
两小儿辩日 孔子 不能决也 ?
一儿:远(凉) 近(热)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课。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理解两小儿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比一比 文言启思,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文言语句以及它们的现代文翻译,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比较,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介绍孔子,以“孔子也有难解之惑”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知的文言语句入手,为小学六年级初学文言文设置一个坡度,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以大圣人、大学问家孔子也有“疑难”设疑,让学生形成“愤悱”的思维状态,产生良好的阅读期待,也为第四环节理解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作好铺垫。)
二、读一读 以读为本,理解文意
1、初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2、示范读,划好停顿,重点指导读出节奏和轻重音。学生熟读并尝试背诵。
3、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课文意思,重点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如“汤”等词。
4、生用现代文复述故事。
(熟读成诵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和要求,分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复述故事是难点,须充分理解文意。)
三、辩一辩 以辩促读,自主学习
1、区别同音形近字“辩、辨、辫”。
2、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话题,分别划出他们的看法和理由。
3、分角色辩论,师读旁白,生分别扮演两小儿读辩论语言;分组辩论;同桌辩论,先用文言辩,再用现代文辩。
(“辩”是文眼,须先辨形析义,再以它“牵一发动全身”,活用教材,以以辩促读,开展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辩论中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四、说一说 自省自悟,启迪深思
1、出示话题:“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师点拨引导,理解孔子的“不能决”是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理解两小儿喜欢探索、大胆质疑的精神值得表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设计有利于个性化阅读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得语言积累、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加深个人体验。巧妙地设计了“说”的环节,让学生在说中感悟,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得到了发掘,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
五、查一查 跳出教材,解疑释惑
引导学生查阅图书、网络等,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以现代科技知识来解答两小儿之“惑”和孔子不能决之“难”。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六、演一演 开放课堂,发展个性
你是21世纪的少年,假如你能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古代,正遇上两小儿辩日,你会怎么办?请你根据当时情景,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为学生创造性的学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把讲台当作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在模拟情境中,转换角色,丰富想像,拓展思维,深化体验,让孩子们的个性在表演中得到充分的张扬。)
七、写一写 超越文本,延伸拓展
给文中的两小儿和孔子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的答案和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
(以写促读,在写中复述文本,入情入境,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将课堂所学内化为知识与能力,实现了超越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在畅叙当今科技发展中抒发自豪之情。)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十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方法:朗读法、借助注释理解法、联系现代文意思体会意境法等
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说这文章与我们现在文章的不同,引入课题。
2、读题:两小儿辩日
3、解题:这五个字我们大家都很熟,辩,是什么意思?日指什么?课题讲什么?
1、读课文,直到读通顺读流利为止。
2、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理解文句内容。
3、用现代文复述故事。
(方法:一、借助注释、工具书把课文大概意思读明白;二、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1、同桌合作,弄清“辩斗”的内容、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品读课文。
a、“辩斗”内容: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1)读这句话。(2)理解:“日始出”与“日初出”,“日中”。小结出观点:a晨近,午远;b晨远,午近。
(3)再读。读出意思读出韵味。
b、“辩斗”理由: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读句子。(2)理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什么意思?全句连起来说是什么意思?着重理解“车盖”:古时候帝王出行时坐的车上像伞一样的顶。相当于我们现的伞那么大。理解“盘盂”就是现在的盘子那么大。(3)小结出:大则近,小则远。
c、依照上面的方法学习: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小结出:热则近,凉则远。
d、理解“笑”的意味。两小孩争执不下,就去问孔子了,孔子能判断能决断吗?(孔子不能决也)
(笑着说)你们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笑?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各种笑读出句子。引导学生要“有问题时要敢于思考、敢于探究,不懂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e、弄明白太阳到底有没有远近之分(大小,冷热)。
(1)同桌分角色互辩。(2)请几对同学展示辩。(3)分男女同学互辩。(4)背诵课文。
(1)演一演:《新两小儿辩日》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来到古代,遇见两小辩日,请少年裁决。
(2)写一写:把《两小儿辩日》改写成现代文。要求:突出辩斗的激烈场面。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次选编了两篇文言文,其意图是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文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其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为以后更多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小儿辩日》就是其中的一篇,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时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时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
能力目标:熟读成颂,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
* 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 教学重点: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解开“辨日”之迷。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资料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读名言、揭课题(或设置情景,以辩入题)
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齐读、理解、导谈孔子
2、揭示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生发疑虑(适机过度)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出节奏
1、自由读,将读不准的字句作上记号并自己求助释疑。
2、求助读,提出不会读的字句,求助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教读
3、分节读(指名),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语句
4、听录音,感受节奏(出示重点句并划分节奏)
5、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读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两小儿在辩论什么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 , 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
(3)四人小组,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练习朗读课文。(课本剧)
3、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探究科学知识
1.为什么这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呢?(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如果有听课老师,可鼓励学生采访获知)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结合学生的评议,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
五、深化主题,放飞总结
通过本文学习,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只有科学才能使人类社会进步,只有专研才能使人提高,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生活中,只要你留心,处处皆学问。
板书设计
两
小
儿
辩 日初—大—近——日中—小—远
日 日初—凉—远——日中—热——近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十二
1、学习本文的生字。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小黑板
2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作业:熟读课文
小记: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
(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十三
1、学习本文的生字,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小黑板
2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作业:熟读课文
小记: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十四
3.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1.课文原文投影片;
2.介绍相关科学知识的文章《〈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一、放手自学,初读课文
把课文原文、课文注释、白话文翻译和讲解科学道理的说明文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充分自学,能懂多少就懂多少。
二、谈话解题,了解文意
教师说四句话让学生分辨对错。这四句话是:
1.《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是孔子写的。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3.孔子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不能断定两小儿谁是谁非。
4.两个小孩的话都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在分辨对错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出处、作者和体裁,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辨”与“辩”两个字进行区分,了解课题的意思,了解古文表达简洁的特点。
三、引导质疑,互助解疑
学生练习朗读全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课中的生字。讲解“盂”字的字形字义。
学生提出自学中的问题。然后自由结合组成小组,互相帮助,一起研究这篇文章到底怎么读,怎么理解。
四、导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背诵第一自然段。
小节:要把古文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这样就会化难为易。
五、导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讲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其他同学一边学习,一边提出问题,展开交流。在学生的交流中,指导理解重点词句: 日初出:早晨,太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边板书边讲解“初”字:这是“刀”,这是“衤”,这是裁衣服。买来布做成衣服,第一步就要裁剪。刀把布裁开,引申为开始,所以叫做“初”。所以这个“初”字的意思和裁衣服有关。)
“也”是个语气词,没有什么意思,相当于现在的“呀”“啊”“哪”。 指导全班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六、导读第三、四自然段
指名朗读并讲解第三自然段的意思。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其中“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这不正是一个物体在远处时显得小而在近处时显得大吗?(这里不能理解为“这不是远的太阳比近的太阳大吗”。这样理解是错误的,不应该说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而应说远时小,近时大。如果说远的小,近的大,就变成两个太阳了。)
指名朗读并讲解第四自然段的意思。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其中“探汤”的意思是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字古今意思不同。我们现在的汤是煲出来的,而古时的汤就是热水。)
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七、导读第五自然段
指名朗读并讲解第五自然段的意思。 指导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读中体会:两小儿“笑曰”的“笑”是一种什么笑?(教师用和善的语气朗读,让学生体会这是善意的笑还是恶意的笑?)文章并没有明确,我们可以根据读文章时的感受来理解。
八、导读说明文,了解科学知识
学生朗读上课时发的讲解课文中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解决下列问题:
1.早上和中午的太阳是不是一样大?
2.为什么太阳早上看上去大,中午看上去小呢?
九、表演故事,融会贯通
两名学生扮演两小儿,教师演孔子,当堂表演这个故事。
十、指导学生背诵全文
小节:读课文就应该这样一句一段地读,一篇1篇地积累。读书一要用心二要记住三要做笔记。要准确地做笔记,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有争议的地方标出来,当别人说的有道理时,要服从,这是良好的学风。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十五
《两小儿辩日》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从故事来看,即使是孔子那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即使是两个孩童,也有着可贵的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但是,仅仅把文章理解为用两个孩童衬出孔子不是全知全能的,用他们来笑这一点,似乎还有些浅显。孔子的不决,也可看做是其特殊的教育方法。他没有草率的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答案,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这更能体现孔子作为大教育家的特殊教育思想。孩童的笑,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行为,恰是孩子天真的体现,更显孔子的伟大之处。
在前几篇文言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能够比较顺利的解决文中字词句的问题。个别存在困难的字词句,通过合作,应该能够比较顺利解决。
这篇文章大多数学生可能只会当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去读,缺乏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
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对文中争论的问题进行探究。
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合作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受到启示,敢于在学习、生活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点:诵读,理解文本内容。
难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
1课时
课前准备:完成学案
(一)导入
孔子在中国的地位已经不用我多说了,不管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多少个伟大都不为过。可就是这样一个门人三千,学识渊博,被众人所推崇的大学问家,也有答不上了的问题,而为难他的人却是两个小毛孩儿。那这两个小毛孩儿究竟提出了什么样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景。
(二)文常,关于《列子》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纠正字词发音
2、 请同学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
斗盂沧为孰为汝知
3、 自读课文,能流利朗读
4、齐读
(四)理解文意
1、 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纠正学案,提出疑问
2、 四人小组间交流,尝试解决疑难字词句
3、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必要时,教师做补充
4、 请同学翻译重点字词及全文
5、 齐读文章,教师评价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流利,可是总觉得缺点什么,你觉得缺什么呢?(情感)
(五)诵读训练
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文章中的每一句对话和叙述,说说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去读,为什么?边自读,边揣摩。
总的说来,孩子的语气以天真、自信、要强为主,语速根据语言内容有快慢之分。叙述部分语速适中,一体现孔子好奇,一体现思考之后无奈也不能决的情景。
2、学生范读
3、齐读
4、读背课文
(六)课文分析
1、讨论、交流下面几个问题:
1)两小儿争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个从视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现象,得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结论;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现象,得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结论。在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很不够的情况下两小儿的争辩是得不到统一结论的,但正是如此,才更能体现两小儿身上的可贵之处,你发现了吗?说说看!表现了两小儿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人从多角度认识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4)你能从“孔子不能决也”中读出哪些背后信息?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人即使知识广博,也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说明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孔子很明智,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结论,见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的智慧了。
(七)小结
1)你认为两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列子中对待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多角度理解本文。
两小儿辩日
问题--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结论--日出近,正午远--视觉
日出远,正午近--感觉
实质--两小儿: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十六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大修订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构成文言文主体的汉字与现代文的字意有近似之处。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就可以悟出题旨,并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对学好课文充满信心。
4.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教师〗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习疑难的方法。
〖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5.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教师〗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学生〗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6.检查学习效果。
〖教师〗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学生〗复述故事。
〖教师〗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学生〗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教师〗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师生同步〗借助画面为竹简样式的媒体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千里之行”是喻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而“始于足下”是指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滋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自我磨练诵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2.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教师〗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3.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教师〗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学生〗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从而明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4.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机动环节)
1.解开“辩日”之谜。
〖教师〗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学生〗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教师〗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学生〗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中为体现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落实,精心组织“如何看待孔子不能决”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热烈的讨论之中使学生悟出“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3.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
〖教师〗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 “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4.漫谈体会。
〖师生同步〗进行高效的思维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回味本节课的“学习历程”,为的是启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体验,并用最简洁的表达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自主和个性化的;它始于“辩日”,但期盼孩子们能超越“辩日”水平。
3.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4.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背诵”、“复述”和“聆听”,融语文课程中“积累”和“实践”等多种目标于一体,将有形的课堂在不觉中加以拓展,而学生也必将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两小儿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故 (晨) (午) 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
该板书(共18个字)力求通过重点词语的有机组合,一方面体现文言文简洁、明了的特点;另一方面则高度概括地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辩斗”的观点和理由)。板书的整体架构与作者行文思路相呼应,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板书中选用了“故”“则”“决”等文言词,也体现了课文语言特色。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十七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布置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初步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一、读题、解题
1、读题,引用古诗解题:
锄禾日当午、白日依山尽。日,是太阳的意思。
2、题意。
二、探究阅读方法
1、读这篇课文遇到什么困难?
(1)很难读。
(2)有些词语很难理解。
2、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3、归纳总结学习本课的有效方法:
(1)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结合书上注释理解。
三、初读课文
1、学生阅读课文。分两步解决问题:
(1)结合注释读明白。
(2)理解大意读通顺。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阅读。
3、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1)生分段读古文、说古文的意思。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两小儿都是围绕太阳的远近来议论的。)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学生评读。
2、教师范读,学生感悟朗读的语调、速度、情感。
3、学生齐读。带着自己认可的情感朗读。
4、再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两小儿辩斗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
5、朗读课文。合作读。教师择要板书:
大则近小则远
故晨午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
6、讨论:
孔子不能决,你们知道奥秘吗?(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
7、你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吗?
五、分角色表演诵读
注意读出两小儿辩斗的语气。
1、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对话。
2、分角色用书上的文言文对话。
3、同座位的同学互相对话练习。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总结课文
1、总结学习方法:
(1)知道古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总结学习内容,渗透思品:
(1)通过学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孔子的学问为什么这么丰富?
学无止境。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思品渗透: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七、课外延伸
将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张贴到语文学习园地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两小儿辩日
大则近,小则远
故(晨)(午)不能决
凉则远,热则近
该板书(共18个字)力求通过重点词语的有机组合,一方面体现文言文简洁、明了的特点。
另一方面则高度概括地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辩斗”的观点和理由)。板书的整体架构与作者行文思路相呼应,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板书中选用了“故”“则”“决”等文言词,也体现了课文语言特色。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十八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积极主动的对话过程。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搭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理解字词句,读出古文的韵味,感悟人文内涵,达到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体会寓意,早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1、反复诵读课文,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能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意。
感知寓意,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孔子图片、课件、学生搜集的材料。
1、(出示孔子图片)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对孔子有多少了解?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并质疑。
(1)初读课文,想想读后有什么感觉?(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2)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
(回忆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反复读,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说通顺---)
(学生总结后,课件出示读书方法)
(1)根据刚才大家总结的方法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可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线。
(2)读给小组同学听,还可以跟小组同学说说故事的大意。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2)齐读,读出古文的韵律美。
(3)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过度:大家已经熟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现在我们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好吗?(课件出示问题)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可在书上圈圈、点点、写写。
2、小组交流自学所得
3、全班汇报交流,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4、怎样理解“笑”字。
5、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大意。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1、想一想,假如你是孔子,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呢?把你的想发泄出来,如果你想用白话文写,你自然是一件驾轻就熟的.事了,如果你也想感受一下古人说话的韵味,可以用文言文写。
2、学生写话。
3、交流汇报,师生评价。
4、此时,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2、那么时至今日,我们是否能很好的会大量小孩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读课外搜集的有关这方面的材料)
3、听了这些材料,明白了两小儿争论的结果怎样了吧?
5、《两小儿辩日》不仅辩出了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两个小孩,也辩出了一位实事求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孔子,这是什么,这不是知识,这是知识下面再加一个太阳(板书:智),这是智慧。
人生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慧,让我们记住《两小儿辩日》中那两个智慧的小孩和哪一位智慧的孔夫子吧!
6、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想你的亲朋讲述《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听听他们的评价。
两小儿辩日
近(大)远(小)
故 不能决
远(凉)近(热)
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和说课稿篇十九
(1)了解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内容。
(2)积累一定的文言词语。
(3)学会有计划地整理所学的知识。
教学重点
1、文意的疏通,文言词语的积累和文章蕴含意义的挖掘。
2、如何对待身边的事物和评价身边的人。
3、了解有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的天相知识。
学习内容
整体感悟
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最早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不但进步,不断成熟。他们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随时以丰富多彩的文学样式记录下自己对身边世界的思考。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个大学问家。可是,大学问家也有遭尴尬的时候。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文章充满了思辩的智慧和冷静的思考。《两小儿辩日》记载了两小儿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的辩论,告诉我们要敢于探究,并客观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全文自然形成三大块:
第一块:见两小儿辩斗。作者把两小儿辩斗的故事放在孔子东游列国的途中,暗示读者:孔子作为大教育家、政治家,学识非常渊博,再加上周游列国,一定比常人更加见多识广,这个稳稳当当的开头和戏剧化的结尾形成强烈的反差。
第二块:听两小儿辩斗。这一部分的内容采用对话的方式介绍了两小儿辩斗的具体情况。首先两小儿各提出自己的观点。甲小儿认为:太阳初出时离人近,而中午离人远。乙小儿认为:太阳初出时离人远而中午离人近。接着两小儿各自从自我感觉的角度陈述自己的理由。甲小儿从视觉的角度出发,认为早上太阳大,中午太阳小,因而太阳初出时离人近而中午离人远。乙小儿从触觉的角度出发,认为早上温度低而中午温度高,说明太阳初出时离人远而中午离人近。
第三块:评两小儿辩斗。两小儿对于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又有听上去让人难以驳倒的事实依据,因而连大学问家孔子也无法判定孰是孰非,不仅如此,还遭到两小儿的奚落。
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思想的局限性,即使是大学问家,也不可能了解这个方面的天文知识,其实两小儿的说法都不正确。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中午云气散尽,就显得太阳小。夜里,太阳照到地面的热度消散了,因而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照到地面,因而感到热。其实,不管太阳是大还是小,人的感觉是冷还是热,都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但正是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辩斗,启发了人们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同时也告诉人们要正确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文章在语言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主体部分采用对话的形式,在简单的言语中,作者善于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一句是“如车轮”,一句是“如盘盂”,从视觉的`角度具体地说明了太阳的形状和大小。而“则其日中如探汤”则采用类比的写法,从触觉的角度,说明了太阳给人的感觉。此外,文章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三次运用反问句,这些反问,充满了自以为是的肯定和对大学问家智慧的怀疑。这都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细细品味的地方。十三四岁,正是如梦如幻的年龄,处于这个阶段的中学生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肯质疑,有主见。但又往往容易自以为是,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所以在要求弄清文章大致意思,积累了一定文言实词的同时,也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正确、客观地认识身边的人和事。
研读与赏析
1、文章艺术特点:本文较好的体现了《列子》一书的艺术特点,一是文辞简约,一是描摹生动。
本文共117个字,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层次分明。同时,文章描摹生动,一方面,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描摹太阳的形状用了“如车轮”、“如盘盂”,既符合孩子的语言特色,又形象生动。另一方面,文章的语言锤炼到位,极富表现力:如“沧沧凉凉”一词,就把清凉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结尾一个“笑”字,更把两小孩当时的俏皮和嘲讽的形象刻画出来了,倍增讽刺效果。
孔子游学,本身就带有学习和传播儒学的目的,见两小儿辩斗而主动去“问其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连圣人也不能免。《列子》属于道家著作,而孔子是属于儒家学派,又以博学著名,因此《列子》里写这个故事,有意讥笑孔子的无知。
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文章,熟读释疑。
2、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知识积累。要注重对文中“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等重点字词进行理解和积累。可以通过流利地朗读古文,来培养文言语感;可以复述故事,分析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3、对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可以自己搜集资料,课堂交流;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样可以开阔思路,提高文言文个性化阅读能力。
4、要学习古人探求自然,大胆质疑和务实的精神,注重品德的修养。
体验反思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明白知无止境的道理,不能因为片面的看法而对客观事物和人作出错误的评价。
拓展延伸
阅读《破缸救友》,完成以下练习。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
(1)了:明白,懂得。
(2)指:同“旨”,意思。
1、翻译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a.退为家人讲为:
b.群儿戏于庭于:
c.众皆弃去去:
d.破之之: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篇短文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环境保护局工作总结和计划(模板12篇)
- 竞选副班长发言稿 竞选班长发言稿(优质17篇)
- 医患沟通心得体会论文(精选16篇)
- 最新口腔诊所医患沟通心得体会(大全20篇)
- 最新珠宝店活动策划方案做(实用13篇)
- 生态环保演讲稿(优质15篇)
- 最新五上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大全9篇)
- 2023年java程序员面试自我介绍(大全12篇)
- 最新家长会中学生发言稿 中学生家长会发言稿(优质13篇)
- 最新街道自查报告 街道工作自查报告(汇总2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