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通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0-30 11:20:11 |
  • 薇儿 |
  • 7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一

今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的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的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

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牛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

(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

(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10)懂得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1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平等意识;

(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

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6)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7)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8)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二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如下: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 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以上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三

在当下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是一个产生伪命题的时期,也是一个把真命题转化成伪命题的时期。真真假假,难辩真伪。比如,我们熟悉的“三个一切”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如果说教师对学生不负责,那真是冤枉了,我们生怕他们学不好,考不上学,不辞辛劳。不光为了他们的学习,为了他们的安全,为了他们的生活。所以说,对于学生除了他们的父母,能给他们一致的无私的'关怀的就只有老师了。但结果大家都是清楚的,我们其实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他们负责,他们没有因我们的教育而发展、完善,而是走向两种极端:一种学生成了温顺的羊,种成了冷酷的狼。他们没有因我们的教育而感恩,而走向反面。以上学生观实际是把真命题在应试教育中变成了伪命题。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没有不合格的老师”是我们常听到句话,其实是地地道道的伪命题,与之有相似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如其他的“没有不合格的xx,只有不合格的xx”,“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素质教育,成在教师,败在教师”等等。这些命题,实际是在夸在教育和教师的力量,其结果是造成“教育万能论”和“教育完美论”。教育不是万能的,总是有缺憾的,我们在夸大追求教育的同时,也让我们教育与其真正的初衷走向反面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二》这一教学反思,来自网!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四

老实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

通过接触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大家不愿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联系教学、结合学生、围绕学科、根据实际来进行探索改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为例,展示教学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目标主要围绕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展开,首先,为什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孟子的话,童第周的故事);其次,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再次,一要有自尊,知耻自爱,自尊自强,二要尊重他人,保护他人自尊心不受伤害,从内心接纳他人;最后,个人尊严,我们还要为国家、民族争光添彩,国之荣辱,我辈有责。

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五

我主要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 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 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

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 素质教育效果。我针对学生厌学,浪费现象严重问题。我带学生去县城较近的一所学校,与学生交流,听课,让她们感受农村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生活环境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回来后感受很深。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六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进行反思对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针对初中的思想品德反思教学谈了几点体会。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对过往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对以往教学效果的反思,进而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以保证反思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坚持及时性的原则,在课后及时反思记录,否则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对课堂效果的记忆;其次,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反思时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还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对自己关注的部分进行反思,进而合理制订解决对策。

二、初中思想品德反思教学的体会

1.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要首先对自身素质进行考虑。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能力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2.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钟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丰富教学方式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合理论与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备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展开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谈谈其看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看到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教训,在以后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加以改进,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成功:教育,20xx(10)。

曲玉琴。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2)。

陈天仲。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法.新课程:中学,20xx(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思想......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的一种内省活动,是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

九年来,不管是在以前的浞水中学,还是在现在的县庆中学,我一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想想过去,虽无什么成就,但深有体会。因为思想品德科目的特殊地......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七

从事九年级思品教学多年,感慨颇多,,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品德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适应社会等等方面,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直有这种说话法:“不会教书的教政治”,这就造成一些地方一些人对思品课的另眼相看,但是我认为,上思品课入门容易,但是要上好,上精,能让学生沉着参加中考,并且自己的'课堂魅力能征服学生就是一件难事。“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教师要学会把所讲的一套自己能首先做好,并且从心底尊重、理解学生,不断研究、观察了解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非常关注他们,平等对待他们,把民主观念用在班级管理上面。回忆我的过去教学工作,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八

初中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多而杂,涉及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国情教育等,这必然要求思政教师的知识面广而精,而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的‘全人’的发展”。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过去,政治课教学沿用旧的模式,呆板陈旧的教学方法或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或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死条条,“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这种教学的被动局面,使得政治教师的劳动难以得到学生的承认,政治学科的地位急剧下降,政治课的教学投入多,而产出少。

如何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呢?我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法律常识》中“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当讲到“我国经济建设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引出“能否靠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的疑问,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师进行引导,便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如讲到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时,联系党的十五大的精神,结合顺德股份制经济的发展,讨论和领会“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理论含义;讲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可进行“权利和义务是否可以放弃”的课堂讨论等。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做”。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写预习提纲,编制试题,动手解答,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所谓“不动墨笔不读书”。教师要在课前安排预习,课堂督促笔记,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自己编写试题,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当然,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我的做法仅仅是抛砖引玉。

生活是活生生的。脱离了生活,尤其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可能会使教师处在一种被动甚至尴尬的境地。教师呈现的教育资源应贴近学生的需要,点到学生的兴趣点。思想品德课重在德育教育,有时说教性较强,而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又处于人生第二个叛逆期,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一味说教,不但激不起学生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思品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练习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政治理论本身抽象性、逻辑性很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更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第一、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有抑扬顿挫,要生动形象。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如讲到“宗教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时,选用恩格斯的名言:“假如牛能绘画的话,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着或直接表现着精深的哲理。像“守株待兔”有力地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弊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为恶小而为之”,包含了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物以稀为贵”,反映了价格与价值、供求的关系等,通过这些例证名言的分析,能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理论情境之中。

第三、教学手段应多种多样。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采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看图解意,图表分析、实物实验、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运用政治知识。

总之,政治课教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方法因人而异。只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改观政治课教学的面貌,使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九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 如下:

一、 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 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十

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品德课的积极性,反思以往浅谈点滴体会。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作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

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操。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就可以充实自己,使自己不断感到满足,感到快乐。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乡下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十一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 经验+ 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这些年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 课堂教学是—— 一门遗憾的艺术”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 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 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 病历” ,并且对这些“ 病理” 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 病理” 的对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外出交流学习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另辟蹊径” 、“ 独出心裁”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认为,反思就是创新的开始,就是对教育认识的进步与升华。

坚持不懈的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坐下来写反思的老师,才是真正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十二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二

2、激情:热爱所教的学科,要找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找一种与学生分享快乐的感觉;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3、契机: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最佳机会。

4、悬念:课堂教学要有悬念,要利用问题或问题组给学生提供闪光的机会,让学生告诉学生。

5、规矩:教师的教学要有特点,形成规矩,并且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教师的教法。教有规矩,学有方圆。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十三

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三篇,欢迎品鉴!

这一节课我已经很努力去尝试作改变,不管是从教学理念上还是从教学形式上。但改变得还不算很成功,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在本节课当中,教师的讲话还是过多,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掌控欲还是太强,有点包办,对学生不够放手,给学生的空间不够大,不敢太相信学生。所以,在这一节课当中,尽管教师设置了不少的活动,也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以活动来导内容,算是走出了第一步,但只是走了一小步。学生活动的深度还是不够,学生的发言和探究等还有空间可以挖掘,只是教师不敢放,收得太快,导致了活动式导学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当然,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教学行为的创新突破也要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推进,但不管怎么讲,相比较第一节课,已经有了进步。

首先是引导语过于繁琐。

如在学生回答学习类型时,有其中一个学生已经回答出学校学习这一内容。其实在当时情况下,教师可以马上抓住这一机会进入下一环节(学校学习的特点)的学习,既自然又简洁。只可惜当时我没有这样做,可能潜意识里我认为这一环节(学习类型)的内容还没有讲完,自己设置的活动还没有呈现完成。所以当时并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而是继续总结上一环节的内容,结束后然后再由教师自己组织语言来引出学校学习这一内容,等于是舍弃了一条捷径而走了一条弯路。这就容易造成语言过于繁琐的结果。

其次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析语过于重复单一。

在本节课当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我还是多以“不错”“好”“非常好”的形式回应,形式单一,不够多样。教师应该在这个方面好好琢磨,丰富课堂的语言形式,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内容特点加以能体现特色的点评,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其实在第一节课当中也存在这个不足,只是语言习惯一时间不容易改变,我应该在日后的教学活动及学习中慢慢提高这方面的语言素养。

再次是过渡语言不够自然。

一节课的每个知识点之间应该是紧密联系的,是存在逻辑关系的,不是脱节的。所以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教师应该设置好过渡语言,引导学生顺畅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而不应生硬地很突兀地跳跃到下一个知识点,结果是造成学生思维的断层和不适应。本节课在这个方面确实做得不好。在上课过程中其实我就已感受和体会出来,只是苦于无计可施。在日后的备课中,教师应该对过渡环节的语言和设置做到更细致,考虑得更周到。

最后是总结语过于复杂,不够简洁。

如在要求学生回答学习活动的类型时,学生已经准确回答出来(语文学习、技能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品德学习),接着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遍,再接着是通过电脑展示出来,最后是老师读一遍出来。对于这么简单易懂的内容,在这一环节,老师其实可以处理得更简单直接,删节过于冗长的语言。这种处理既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给学生一种干脆利索的印象,直接明了。

今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的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的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

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牛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

(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2)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

(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

(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

(10)懂得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

(1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平等意识;

(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

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6)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7)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8)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十几年的思品教学,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感思品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思品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面我对初中思品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思品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思品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思品也是丰富多彩的,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思品的影子。思品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思品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思品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思品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思品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思品之“故”而知新。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思品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等等。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思品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思品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思品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思品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十四

导入新课,应该简洁明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想要继续学下去的欲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课前导入环节时,必须充分考虑它的创造性、艺术性、前瞻性、趣味性,使导入新颖、别致、巧妙......

根据教学内容设问。如教学《世界文化之旅》,可设问:你对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了解多少?较为熟悉的有多少?如果让你进行一次世界文化之旅,会有几种方式?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达到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的目的。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通过播放录音、影像、图片等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如教学《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可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影像、图片的展示、对比,能够很形象地突出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正确性,使学生倍受感染、深受启发。

尊师已成为当下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反映之一,导致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败坏学习风气。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解决这种状况,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悬念和问题去学习新课,可以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当然,还有许多方式、方法可以达到艺术的导入新课的效果。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心思考、精心设计,一定会起到非凡的成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