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模板14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0-22 07:16:01    小编:JQ文豪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模板14篇)

  • 上传日期:2023-10-22 07:16:01 |
  • JQ文豪 |
  • 9页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一

通过中介组织,依据独立审计准则,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会计行为,对企业实施会计控制。

针对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科学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需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

第二,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能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会计电算化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引进先进的企业财务与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沟通系统。

第三,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对提高董事会的质量,弥补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的欠缺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第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防止和发现差错和舞弊提供的是“合理的”“必须的”而非“绝对的”保证。因此除了其自身应该不断修订、完善外,还要实施必要的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以克服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最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会有动力去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结语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其基本目标应该是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保证企业顺畅运转而又小失控制,同时,要能对非常规业务进行有效的反应,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测和评价,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李雪静.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j],,8期

[2]姜茂生,王海连.从公司治理角度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n].证券日报,.

[3]柴童,黄国成.关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n].中国财经报;.

[4]刘玲.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从何抓起?[n].中国财经报,2007.

[5]顾殿伟.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中国总会计师[j],2007-2-12.

[6]孙瑞东,孙淑香.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国会计师网[eb/ol].http:///html/gl/qycw/nbkz/2006/1018/./-10-29.

[7]刘杰.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会计之友[j],2007,20期.

[8]朱玉香.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管理科学文摘[j],2006,01期.

[9]张丽红.试论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s1).

[10]徐建玲,刘举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经营管理者[j],2006,12期.

致谢

经过三年的艰苦跋涉,两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划上句号,大学本科也即将结束。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敲完最后一个字符,我感触颇多。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成果,但对我而言,是宝贵的。

最后在此我谨向我的导师以及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予我很大帮助的老师、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二

【摘要】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揭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局面下,国家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文明审计是社会进步审计工作提升的一个重要理念。本文从文明审计的内涵为切入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审计理念,阐述文明审计面临的难点并从四大方面营造出文明审计的小生态,服务大局适应和谐社会的新常态。

【关键词】文明审计,小生态,和谐社会,新常态

习总书记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阐述了新常态。提质增效是新常态的本质。新常态的指向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提升,就业稳,价格稳,民生保障更完善。作为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如何在和谐社会的新常态下发挥更大的作用。践行文明审计势在必行。

文明审计既是一种科学的审计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过程,文明审计体现的是审计的进步,体制的更新,是一个先进制度的集合。道德文明,制度文明,程序文明,行为文明,执法文明构成了文明审计的方方面面。

文明审计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的体现就是审计要依法按程序;遇事要先讲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对审计情况要如实反映,实事求是地处理;遵守审计纪律,言行举止文明。文明审计之所以势在必行,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审计的进步,更在于它独特的必要性。

1、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相配合的内在要求。

在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下,国家审计从产生之初就确定了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这种权威性和强制性容易导致审计机关的工作人员盛气凌人,态度不端。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它们不得不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行为,同时还得忍气吞声忍受审计人员的一些不文明做法。不文明审计最直接导致的是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之间产生不配合,抵触反感情绪蔓延。审计对象不仅不能配合国家审计的审计行为,反而暗中捣乱,使得审计工作举步维艰。然而,文明审计不仅可以让审计主体和审计对象配合起来,而且可以极大的促进审计工作有效的开展。

2、文明审计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同时发展的今天,政治文明建设迫在眉睫。上一届总理温家宝在听取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时就明确提出了文明审计的要求,这种要求既有制度上的也有道德上的。政府是国家的管理者,管理者的素养越高,管理能力也就越强,管理效果才能越好。国家审计并不存在竞争市场,而是靠法律和制度直接确立的。因此国家审计中的审计机关不担心存在竞争压力也不存在缺少服务对象,审计工作实施的好坏不影响国家审计机关人员的工资待遇。正因为如此在国家审计中大力推行文明审计十分必要。

3、文明审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要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而文明审计就是文明和和谐在审计工作中最核心的体现和政治要求。只有践行文明审计,才能在机关事务中更好的推进文明实现和谐。

文明审计的内涵彰显着新的方向,但是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践行文明审计存在着诸多的难点。

1、审计队伍知识结构更新速度有待提高。

随着审计全覆盖、大数据等概念的提出,审计工作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储备若不及时更新很难适应新的审计方法。审计问题也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在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为发现问题,少部分审计工作人员会产生不文明执法。审计队伍知识结构更新速度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制约文明审计的一个重大隐患。

2、文明审计缺乏政策上重视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也不断的完善。文明审计虽然必要,但是只停留在理念阶段未进行有效的实施和推广,尤其是政策上没有对文明审计进行肯定式的执行。这无疑是文明审计发展的一大难点。如何设计相关政策可以更好的推进文明审计以提升审计工作将成为今后的一个重大课题。

3、文明审计的推广存在“内忧外患”

文明审计的推广首先需要审计人员形成自己的独特气质,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健康向上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的处世之道都是审计人员所必须拥有的。推广的“内忧”在于提高自身,推广的“外患”在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处在发展期。高度文明的外部环境是文明审计得以推广的一个外部保障,目前我国还并未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繁荣阶段可以为文明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虽然文明审计面临诸多难题,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营造出文明审计的小生态。回望审计发展的实际现状,需要从以下四大方面入手:

1、坚持依法审计,规范审计程序是营造文明审计小生态的核心。

审计监督是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依法审计,就是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在严格审计执法方面,一是认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特别注意关注和掌握国家和地方政府新颁布的政策及制度,并在实践中运用。二是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完善。根据实际审计工作情况,制定一系列规范工作的准则。严格执行审计规范程序是文明审计的前提,规范的审计程序才能实现文明的小生态。

2、注重审计质量,遵从科学发展观是营造文明审计小生态的关键要义。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没有审计质量的保证,文明审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明审计的最终目的应是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做到文明审计,就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文明审计的工作中。审计与被审计是矛盾的统一体,审计过程中,要把对审计人员的言行举止的要求作为审计的组成部分,要按照文明审计内涵的要求,做到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尊重别人;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伤害别人感情的话;对审计情况要如实反映,实事求是地处理,努力做到和谐审计。

3、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明审计队伍是营造文明审计小生态的基本保障。

大限度地拓宽年轻干部知识面,对审计领域的相关业务知识逐渐做到融会贯通。三是高度重视大数据下的计算机审计。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提出,计算机审计将在审计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不懂计算机审计,审计工作将无从谈起,文明审计也将变成无稽之谈。4、良好的党建工作和廉政建设是营造文明审计小生态的助推器。

审计机关党建工作和廉政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对文明审计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党建工作上,切实强化党性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同时要积极探索审计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发挥党支部在学习创新、教育管理、自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使党支部成为团结带领广大审计干部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廉政建设上,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靠制度来规范人,靠机制来约束人。审计廉政建设是文明审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建立起内部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廉政制度、审计质量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岗位轮换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二是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审计“八不准”制度、交叉回访制度、审计公告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保障各项审计任务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文明审计是一项长期但是必须坚持的一个工作目标。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文明审计是促进审计事业不断进步、单位和谐健康、工作科学高效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从自身做起,求真务实,将文明审计的内涵实践于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营造出文明审计的小生态,以服务和谐社会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雷粉香.《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努力践行文明审计》【j】西部财会,2014

[2]李鹤.《论在政府审计中倡导文明审计》【j】财政监督,2014.12

[3]冯海玲.《浅谈对文明审计的一点体会》【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5

[4]苏士军.《关于开展“文明审计”的几点思考》【j】群众/2011年/第7期

[5]齐淑英.《浅议如何构建文明和谐审计》【j】现代商业,2014.31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三

在大学美丽的校园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

在这里,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科研的环境,为我们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在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里,我完成了本科会计毕业论文的构思、撰写过程。要感谢的人很多,要感恩的事也很多,这些都是值得细细品味和珍惜的。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刘教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刘老师有着父亲般和蔼的笑容,一直以来默默的关心着我的学习和生活。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修改方面,刘老师都给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方面,刘老师是很好的榜样和模范。从立业方面,刘老师更是积极鼓励、支持、指点、引导我们。刘老师的情谊恩重如山,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学生的默默无私,让人肃然起敬!师恩厚重,铭记在心。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阶段所有为我们授课的教师,感谢所有给我授课的老师们,你们不仅学术水平高超,而且上课水平一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感谢辅导员陈东老师、郭媚老师,你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感谢你们!

然后,我要感谢我们学院大家庭。感谢郑龙同学等班委两年半时间来为班级所做的贡献,感谢会计学术班同学们在学业上的互帮互助,学术上的交流沟通,求职信息的共享。

你们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凝聚力和温馨。感谢我亲爱的室友刘明非同学、范文敏同学、纪中一同学,两年半的陪伴让我们彼此了解,彼此交心,你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弥足珍贵的东西。感谢我的师姐吴珊学姐、淘丽萍学姐,给予了很多学业上的指点和帮助。感谢我的同门陈娇艳同学,我的好友朱媛同学……要感谢的人很多,我的大学生活因为你们而更加精彩美好!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给予我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关怀,感谢你们对女儿学业的大力支持,感谢你们对我择业方面的尊重和鼓励。我一定会好好努力,好好工作,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四

20xx年x月x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首次构建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改革开放xx年来,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几项准则到比较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凝聚着我国会计专家、学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心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是相关各方利益冲突条件下的一种公共选择过程并最终上升为一种政治化的程序,体现为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因此,会计准则的实施会产生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影响利益相关者之间经济利益分配"的经济后果"。所以,只要存在利益相关者利益上的差别,会计准则制定的政治化倾向和会计准则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就必然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合资企业与独资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模式的缺点日益暴露,不同所有制和部门的企业之间由于各种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报表格式不同,造成会计信息不可比、给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外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贷款分析、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等均带来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及时认识到:会计改革已成必然,只有使会计管理体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从19xx年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原理,并于19xx年开始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学会还组织翻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供国内会计专家学者研究使用。19xx年财政部提出了制定我国会计准则的设想。19xx年x月x日我国财政部正式设立了专门研究会计准则制订工作的"会计准则组,并召开会计工作座谈会拟定我国会计改革纲要,在正式发布的会计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会计准则,改革会计核算制度"。19xx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准则草案,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的意见,19xx年x月,以财政部部长令的形式正式发布了第一项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

19xx年x月制定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之后,19xx年我国财政部开始了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研究工作,19xx年x月x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之后的几年陆续颁布了债务重组、会计差错更正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无形资产、租赁准则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而且在这16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中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布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防止出现制度空当,我国在发布和实施会计准则的同时,还不断地制定、修改会计制度,20xx年还制定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调的企业会计制度,进而形成了国际上少有的"准则"和"制度"并行的会计规则结构。

3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阶(20xx-20xx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以国际化策略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20xx年x月正式加入wto,我国经济、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中国的会计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共识,《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合经济和会计的发展,与后来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不一致。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更加迫切。但由于我国的会计环境的特殊性,我国不能完全照搬ias,同时又要为经济的国际化服务,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确立了以国际化为主导同时兼顾我国自身特色的渐进式的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会计准则制订策略。

4会计准则体系构建阶段(20xx年以来)

20xx年x月x日财政部向外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意见。20xx年x月x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完善后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于20xx年x月x日在上市公司试行。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而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则类似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内容做出示范性指导。至此,我国终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在总原则、结构与范围上充分借鉴国际惯例,与国际准则实现了最大限度的趋同,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及法律环境,对部分经济事项或交易选择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处理方法。

1环境变化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基础

与西方会计准则的发展过程相比,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一种"事件处理模式",但是当今风靡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却采用"通用原则引导模式"来为各种经济交易和事项提供会计处理依据。我国第一个具体准则的颁布是为了应付"琼民源事件"引发的会计问题,后来发布的十几项准则是为了应对国有企业上市。"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助于提高准则制定过程本身的质量、一致性,以及能够缓解实务界要求准则制定者及时做出反应的压力,这种模式逐渐被一些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采纳(杜莉,20xx)"因此,我们在制定了已经趋同的会计准则之后,应该考虑制定概念框架,同时可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技术标准"部分以及整个会计理论体系。

3各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关键

当旧会计准则对某利益集团不利时,该利益集团就惠推动会计准则向有利于本集团的方向发展,新的会计准则取代旧会计准则就指日可待,当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已变得箭在弦上、不得不为时,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专业性的民间团体都在考量由自己来制定会计准则的成本与效益。社会最终选择谁来制定会计准则,是各相关利益团体(包括政府)博弈的结果。具体到我国在会计准则制定主体的选择上,数十年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以及目前较强的政府职能作用和相对较弱的会计职业界,形成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政府主体模式。

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产生了重大的意义。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

自从19xx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会计法》一直是我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过渡性阶段,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算的"准则+制度"的实施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法模式的特色。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有利于会计准则未来发展与完善等特点,是现阶段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我国新准则体系的出台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首先,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内容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其次,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对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再次,在要素计量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在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其规定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引入公允价值。总之,新会计准则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也兼顾了中国的国情。

3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在实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相对较弱,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实务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而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会计的高潮,并通过中西方会计比较,使之与我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方法相融合,形成一种"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观。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葛家澍文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2]杜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及其经济分析[j].会计研究,20xx

[3]蔡明利.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透视[j].现代商业,20xx(20)

[4]李作畅.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xx(22)

[5]李应芳.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时代经贸,20xx(6)

[6]李平.新会计准则的评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xx(6)

[7]纪金莲.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xx,(12)

[8]李强.中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和意义[j].现代商业,20xx(27)

[9]孙松.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xx.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五

时光飞逝,四年的时光眨眼就过了,伴随着毕业论文的完稿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涯也即将画上句号。回首两年多来在安财的学习和生活,悲喜交加吧,四年来要感谢的人很多,帮过我的人更多,谢谢大家。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裘丽娅教授。本论文从选题、收集、撰写到成稿,无一不是在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给了我极大的影响和帮助,让我受益终生。回想两年来裘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导,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做事、做人的方法和态度,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我将永远铭记。在此,向尊敬的裘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其次,我真诚的感谢我们的辅导员王治老师以及会计学院其他老师,感谢他们无私的奉献和给予我生活、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感谢我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给予我的支持和包容,感谢室友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关怀,他们深切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是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动力。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是他们让我审视四年来的学习成果,是他们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

本论文的完成并非终点,前路漫漫,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必将继续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六

摘要:胜任力代表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与精湛工作技能,是一种职业性质的精神观念,更是每个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行为表现,与人的价值取向及人生观念密不可分。本文根据对胜任力的涵义及内容进行了阐释,分析了高校成本会计实习实践胜任力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提高实习管理团队素养、完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重视德育教育地位、建立互联网沟通平台、构建校企联合实习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学生成本会计实习期管理的对策。借此来提高高校实习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胜任力;高校学生;成本会计;实习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造成市场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随着经济的转型,成本会计专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在高校的成本会计专业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是重要的职业能力培养。但是我国成本会计专业在实习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缺乏相应的胜任力的培养。高校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市场及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应全面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成本会计实习管理上提高人才专业技能,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谋求长期发展,促进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

一、胜任力概述

在学术界对于胜任力有很多种解释。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评判标准,但各种情况下胜任力都有较为基本的概述。胜任力属于职业精神的范围,更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应是每位从业人员的职业追求,更是其人生观及价值观确立正确方向的具体实践表现,是工作过程中对待所从事职业的工作态度与精神理念。详细来说,胜任力是工作者们,对产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观念,是不断精雕细琢、提高工艺、感受产品逐渐升华的过程,是将企业交给的工作做到最好甚至超额超质完成的态度。其目标是制作行业内的精品,致力于打造精品中的精品,打造最好的团队,建设最优秀的企业。胜任力是一种意念的形态,它是无形的,是无法用具体词汇描述出来的,因此,无论任何岗位的从业人员,都应努力追求胜任力,其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从业人员应具备优秀的职业操守,其次则是应拥有精湛的技能,这是实现胜任力的重要要求与基本条件。高校的成本会计实习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要求,结合社会的发展情况,在虚拟或者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形成会计职业能力的过程。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通常采取冰山模型,在冰山模型下,胜任力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表层素质和底层素质。表层素质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中显示出来的工作能力,其中包含缜密的思维、丰富的工作经验、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的工作技能等,这些都是能够轻易发现的显性素养。底层素养指的是,隐含在大脑中的一部分的个人性格特征等,其中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创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内心的思维方式。

二、培养胜任力的重要意义

1.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实习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纵观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及制造业领先的发达国家,他们所生产出的商品无论是包装还是工艺都格外考究,这主要来源于企业重视商品精致的发展理念及员工在工作中严谨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表现。这些发达国家的工作人员始终将自身的工作成果与公司的利益、个人的价值实现直接挂钩,这些表现也直接影响了本国高校实习培养人才的教学理念,为高校的实习者上了生动的一课。正是对胜任力的高度重视,让这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成为行业的先锋军、坐标性代表。因此,想要实现我国经济转型与升级,就应将胜任力彻底融入到成本会计实习体系中,全面贯彻并落实胜任力的培养与实践,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向经济强国迈进。

2.企业发展的保证

胜任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及管理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在当下社会中,我国许多企业过于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导致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向混乱,会直接导致企业所生产的商品质量较差,很难获取消费者的认可,而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胜任力。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若能够严格坚持胜任力、发挥胜任力的作用,就会凭借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创新生产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进而占据行业的重要地位。

3.院校发展的需求

高校通常以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应充分重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我国市场中部分企业的调查与访问,目前,许多企业对于年轻的从业人员提出的根本要求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懂得做人的根本原则,拥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几乎所有企业的高管均认为,工作经验、个人知识体系以及工作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工作实践来逐步提升与积累。因此,对于成本会计实习而言,应在全面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教育,这也是每个高校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根本需要。高校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人才培养中充分融入胜任力培育,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满足岗位提出的具体要求,真正实现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三、成本会计实习生胜任力现状分析

1.缺乏良好的工作态度

胜任力的具体内容首先是工作态度,要真正做到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态度主要指的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严格要求,反复检查、完善细节、绝不允许任何环节出现错误,产生漏洞,容不得丝毫马虎。很多实习生对自身的要求不严格,做事好高骛远、操之过急,缺少建设性的发展眼光看待问题,在工作精神方面,缺少真正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在胜任力中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特征就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它能够起到安定凝神的积极作用,鼓舞人心,增强自信。同时很多实习生没有应注重工作的各项细节、追求完美无缺。对工作缺少追求完美的精神,容易忽略很多隐形的、内在的工作环节,对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工作效率低。

2.忽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同时对于会计的工作来说,需要一个人做到诚实守信。部分学校在实习过程中缺少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得学生缺乏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缺少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的工作理念,长此以往学生的集体意识会渐渐削弱,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的道德品质都会收到影响,也会这届影响学生胜任力的培养。高校需要对学生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工作,全力培养并提高高校学生职业综合素养。

3.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许多高校在成本会计实习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现象,作为建设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高校的学生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严谨的.职业态度以及精湛的专业技术,这不仅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同时还关乎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但是,一部分高校的实习工作没有坚守以培养学生胜任力的人才培养观念,对实习过程中的实践工作提不起重视,忽略了人才培养中胜任力的实践过程。在成本会计实习指导过程中,很多高校忽略了按照校内的不同专业的种类,依据企业、行业对专业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没有对实习方案进行全面的调整及革新。

四、加强成本会计实习胜任力培养的对策

1.提高实习管理团队素养、完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在管理方面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校内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兼职人员居多、工作任务繁重等,想要真正提高高校成本会计实习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及质量,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就应加强对教育管理团队人员的培养,加大对其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内部人员结构,才能确保有序开展各项实习工作。首先,应加强教育管理团队的职业化建设,高校当前许多成本会计实习管理工作人员均是各专业的普通教师或是辅导员承担相应的工作,但他们的能力只能够应付日常基础性的工作,对于成本会计专业方面的知识没有全面的了解,缺少一定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应加强对其职业化的建设,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真正做到专人管理、专人专做。其次,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水平,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待遇。通过专业性的培训,全面促进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拓展视野、掌握先进性理论,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升相关工作水平。想要实习顺利的进行,学校需要构建教育管理体制,让学生能在实习期间有综合全面并且详细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只有将构建出具体的制度,才能在无形中产生一种约束力,有效规范学生自身的言行,促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在实习期间坚守职业操守、端正工作态度,不断努力、刻苦钻研重点工作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学习更多理论知识。

2.鼓励“双证”学生,培养职业技能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学生的人际交往等,这些技能都是学生在社会上立足所必备的。但是只有实际操作能力是不够的,很多企业在重视能力的同时,首先看重的是学历,如果没有企业要求的相关证书,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没有资格进入到企业工作,在学校学到的相关实践实施,所培养的创新能力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学校需要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考试,通过考试获得专业相关上岗证书。“双证”是指高等教育学位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除了学习学校的专业课之外,还需要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例如统计学、会计学,甚至是多种外语。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权威性的比赛,并多获奖学生给予奖励。同时学校也应关注会计专业的相关考试,如会计职称证书、用友u8等财务操作软件技能证书等。并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指导学生学习与会计专业相关职业的实际操作技巧,为学生考取资格证提供最大的支持。

3.建立互联网沟通平台

高校在学生实习阶段,由于许多学生的工作单位及地点不同,导致他们流动性较大,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交流沟通,因此,高校的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交流无障碍的平台,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短信以及移动电话等有效现代化载体,实现及时有效的互动。高校既要充分运用网络进一步掌握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与工作情况,还要通过所构建的网络互动平台,建设专门的信息平台,主要在其中发布工作安排、财务信息等,也可以在平台中,组织并开展主题研讨会,邀请大量的学生参与到其中,相互交流、汇报实习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可通过互联网构建实习分散记录机制,将所有实习期间的学生实习的具体时间、实习企业等信息记录备案,完善学生的实时跟踪与反馈制度,由高校指派专人到学生们所进行实习的相关企业,全面了解他们在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在岗态度、实习成绩、工作能力等,要及时与企业领导或是其他企业人员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期对正在实习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检查与监督,于此同时,要将所搜集的信息及时有效的汇报给组织部门,并且要善于进行总结、找出影响工作的内因,进而不断的提高实习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教育及管理,促进高校成本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还可以根据这一有效平台,与活动组织者进行在线沟通,让其感受到来自团队的温暖与关怀,帮助学生应对不同困难,让他们能够得到优异的实习成绩。

五、结语

高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需要为现代企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输出。高校作为培养胜任力的主阵地,应充分了解并掌握胜任力的内涵及重要性,进而将其充分融入学生的实习过程中,通过提高实习管理团队素养、完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重视德育教育地位、建立互联网沟通平台、构建校企联合实习机制,让胜任力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付岩.基于职业胜任力开发的会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提升研究[j].经营管理者,,(27):56.

[2]刘玲雪.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七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自考本科会计学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当前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以期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不容乐观,许多见怪不怪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毕业论文回归它的初衷,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写作周期太短,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周期约三个月。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查找文献资料,写开题报告, 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理解、熟悉和消化的过程。特别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训练,部分学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许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处于“什么题目都可以选,什么题目又都不能选”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什么,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士学位,迫不得已,部分学生只好赶鸭子上架,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抄公”、 “掺水”现象不时而生。

(二)就业压力过大,论文写作应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自然会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所以无论是找到工作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写作基础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需要扎实的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没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就很难有什么新发现。目前学生缺乏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在校时各门专业课的考试又大多以试题考试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即使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学校安排了几次专题讲座,但不少学生实际动笔时仍感觉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的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讨了“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思路就是构建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模式中的 “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和《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其中《大学语文》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课程先行后续的合理性,同时又保证时间上的衔接性,而且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学知识的延续性。

模式中的 “8”是指围绕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八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具体要求可视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定。比如刚学习《基础会计》时,考虑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读书体会即可;《财务管理》可考虑案例分析,等等。专业主干课程论文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同步。通过这一系列的写作,既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专业基础。

模式中的 “2”是指开设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完成。首先,安排论文指导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讲授2至3次论文专题讲座,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等。随后安排5~6周时间进行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写作学年论文时,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问题,事先拟定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换意见,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寻求学生感兴趣的科研切入点和师生之间协调的结合点。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为毕业论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选好题。论文选题无论来自教学或科研,都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难度太大和太小的题目都不宜作为学年论文的选题。难度太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学年论文的质量要求。题目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其次是深入实习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学会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阶段要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模拟训练的目的。

模式中的 “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升华,使内容不断充实。理想状态应是学年论文的扬弃而不是抛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的压力,使研究具有延续性,将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较好地解决就业求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求职与论文撰写的矛盾。其二,循序渐进,分阶段训练,有利于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其三,这种新模式能克服原来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滞后及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课程论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交叉性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学校日常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以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共识,明确思路才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其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动态的,是一个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规范各阶段具体操作规程,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八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方法。

经笔者了解,全面预算管理诞生于上世纪代的美国,并迅速发展成大型企业标准作业程序。

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在通信企业会计中能发挥出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本文将对全面预算在通信企业会计中的实际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通信企业;全面预算;企业会计;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面的管理方式,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应用,能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对企业要求相对较高,首先要求企业具备良好的组织架构,明确的职责分工以及完善的流程。

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应号召全体职工参与其中,从而达到管理目的。

本文将分别从:全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通信企业会计中的应用对策,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一)预算管理是会计核算前提

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会对会计报表编制的真实性产生直接影响,然而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却是以预算管理为重要前提。

换言之,只有当预算管理真实有效,才能确保会计核算的有效性。

就现阶段来看,企业在开展会计核算时,会计核算各个因素均会发生变化,导致会计核算准确性难以保证,长此以往变会使会计核算陷入到一定困境中。

(二)会计核算清晰度能影响企业预算管理

在企业内部不同产品的预算管理途径不同,企业在对服务、专利相关收入展开计算时,应需提前进行管理——预算管理。

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会计预算方案,对会计核算各项明细加以细化,为企业预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会计核算公正性影响预算管理公正性

为确保会计核算公正性,企业会计计算应充分遵循新的会计准则。

从中不难看出,会计核算数据收集会对企业预算管理造成巨大影响。

实际上,任何预算都应与以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确保会计核算公正性。

二、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在通信企业会计中的应用对策

(一)革新全面管理工具

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为例,通信企业应及早更新资金管控模式,增强雨伞管理刚性,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通过预算编制结果应通过财务数据来反映,当数据审批通过后,则具有了一定约束力,一旦发生超预算情况,则应通过系统来实现。

另外通信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的相关制度而做好监察工作与审计工作,尤其是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违法以及违纪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得到以儆效尤的目的,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定时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实施检查,从而能够对财务执行以及收支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如果在这个过程发现存在不合理性,就能够及时给予解决,从而保证了实通信企业能够在预算执行中取得有效性。

(二)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工作

这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任务就是对财务的预算管理,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确保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能够走向科学化的方向,此时就需要充分地保障财务管理能够有效开展。

所以这就要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预算编制的作用,并能够在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更好保证通信企业活动进展;最后,做好对应财务工作的协调,由于财务预算情况关系到通信企业中各个不同的部门(科室),这就需要做好部门之间协调与支持工作,从而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获得支持,进而保障财务管理取得显著效果。

(三)强化预算分析预警功能

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下一步通信行业应构建资金结算中心平台,通过erp来提高预算分析预警功能,通过财务数据来找出预算偏离原因,形成一定建议,达到预算反馈目的。

erp系统在预算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编制企业预算管理方案、控制企业预算管理流程以及分析预算管理结果,强调财务活动前的规划、活动进行时的控制以及活动完成后的结果分析。

而后利用erp系统对各种预算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最终确立最优预算管理方案,使得erp系统的预算管理模块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四)将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完善

在对考核对象进行选择的时候,也要将一些能够对社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的公益项目当做重要的指标。

要做好实施的程序、推进进度、目标、内容以责任安排的详细记录,并且要安排专门的人对项目进行实时跟踪。

要依照不同的项目实施内容,应用不同的考核标准,保证考核更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其次,要重视科学的考核方法。

在考核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分析和综合实施。

考核的指标要落实到相关人员和通信企业,也要同个人的年终评先、福利待遇以及职业的晋升挂钩,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职员的积极性。

综合考核是财政预算管理当中比较重要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按照一定的指标任务对完成的情况进行公正以及客观的评价。

所谓动态考核指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执行的情况同财务预算目标进行比较,并且对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这样才能够同预算的状况保持基本的一致。

第三,要做好财务预算考核结果的工作。

考核的结果对下一年的财务预算编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可以同年度的财务收支状况适当的调整预算的项目,这样才能更科学和合理地实施项目。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企业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促进通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会计管理中的有效实施,应采取适当对策,做好预算监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力度、将预算执行的考核机制完善,大力发挥预算管理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2]李荣芳.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05:54+56.

[3]刘国光.通信行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22:127.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九

摘要:前文说到大学生犯罪的种种表现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其内心发展有些扭曲,除了上课之外,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活动,使学生对许多心理知识有了了解,对法律的认识也就提高了。

关键词:法律教育;大学生

一、当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其实对一个人的法律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困难的过程,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想要培养出一个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同样优秀的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就像前文所说,一门思修公共课就作为整个大学阶段的法律教育是不够的,如果都以应付考试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那么这门课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不会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可能导致犯罪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到分不清犯罪和不道德行为的区别,这导致了近年来大学生的犯罪率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犯罪的研究表明,原因各种各样,可能是因为贫富差距,可能因为日常小事的矛盾、感情破裂、极端主义、报复心理,等等,但这些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严肃和不可侵犯性认识不够,连一些行为能不能做都不清楚。

二、对高校的法律教育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学生优秀的法律意识

对高校的法律教育进行改革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途径,改革主要是针对法律教学方面,首先是对思修这门课的重要程度进行大幅提升,对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不再以枯燥的法律条文作为上课的主要内容,而是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当成主要教学目标,对一些死的法律条文,可以当做课外读物。这样的改革会使得课程更加精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一)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法律教学氛围

高校应和国家保持步调一致,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去要求学生遵守,如果学生违反了相关制度,就应该根据规章做出适当的处罚,不能因人而异而让学生产生法律可以讲人情这一错觉。当然,这些法律法规一定是科学合理的,这样就能在校园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法律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慢慢提高法律意识,对学生日后走上社会起到巨大作用。

(二)加大法律的宣传工作的力度

法律的宣传工作是很重要的,可以定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在高校建立法律援助中心,违法情景演练等,这些能把枯燥的上课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举办心理教育活动

前文说到大学生犯罪的种种表现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其内心发展有些扭曲,除了上课之外,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活动,使学生对许多心理知识有了了解,对法律的认识也就提高了。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担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使命,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只有同时拥有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人才,才能真正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由此可见,大学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是十分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自考法律本科毕业论文]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十

(题目)(小二黑体)

(考生姓名)(考生考号)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教学点名称助学单位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备注:

1、教学点名称

2、助学单位名称

(1)相沟通直接合作:留空

(2)相沟通三方合作:填写助学机构名称(3)独立办班:留空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十一

摘要:法务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与财务知识、审计与调查技术,针对经济纠纷中的法律问题,提出专业性意见作为法律鉴定依据或者在法庭上作证的新兴学科。法务会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很快,目前我国对法务会计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本文认为,研究与完善我国法务会计基本理论,借鉴国外法务会计经验,进一步对法务会计的探讨。必然成为当今市场经济及法制社会下应关注的新课题。

关键词:法务会计相关问题探究

一、引言

法务会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很快,欧美各国会计界已开始对法务会计开展了广泛研究,加拿大国家已经推出首个法务会计资格及相关培训项目。世界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加强了对法务会计的重视程度。从法务会计在西方近二十年来的短暂发展历史看,诉讼会计的主要工作在于它以独立于诉讼或仲裁双方的第三人身份,针对经济纠纷、经济过失及等经济案件中涉及的经营、财务事项和经济损失部分,运用专业知识,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调查、计算和分析,最终以报告的形式说明鉴定结果,从而为法庭或仲裁机构的裁决提供具有专业性、客观性及说服力的会计分析证据。其业务领域涉及案件的调查,股东、合伙人或经济合同双方经济纠纷的审查,交通、医疗等事故损失的求偿,保险、经营中止、财产损失等的求偿,职员层或经理层舞弊、欺诈案件的审查,以及婚姻纠纷的财产审查等诸多方面。法务会计是会计学和法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型的边缘性学科。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务会计实践体系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强调现代经济秩序的规范,不仅要建立、健全各种法律保障体系,而且更主要的是关注已经颁布实施的各种法律制度的规范状况和执行力度,并对这种执行结果进行归类量化,认真确认;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加以分析检验,判断定性,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及时处理,以保障现代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良性竞争;监督权利人在获得合法财产权益和既定利益的同时,全面履行法律规定的各种义务。

二、法务会计产生的背景

(一)会计知识的局限性使得现代会计控制力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两种职业最为重要,一种是律师,另一种是会计师。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在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双管齐下才能健全发展的经济社会。律师执业是利用法律手段对案件进行监管,会计师执业是利用财务语言进行监管。如果市场经济没有这两个职业,市场经济会是什么样子是无法想象,法务会计恰好满足了需要。传统会计只对会计记账、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法务会计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对财务问题的确认和解释更加清晰和准确,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案件中,法务会计可以很快辨认出财务事项的要害所在。协助律师从会计的角度看当事人是如何利用会计信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会计问题上制定出诉讼策略,使诉讼顺利进行。在现代企业中,经营环境的日渐复杂变化,使得经济案件的特点也十分复杂,有些案件甚至涉及到了法律和会计两个方面。而传统的会计人员面对这一复杂情况,也有力不从心之处,使得会计控制力不足。

(二)现代审计功能的不完善也需要法务会计补充现代经济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也同时加重了企业破产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舞弊和企业自身造成的失误。从“银广夏”到“德隆事件”,诸如此类上市公司造假丑闻被逐一披露。这些企业的破产常被中小投资人归罪于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利造成的。近年来涉及到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诉讼也日益增加,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实注册会计师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都各有苦衷。注册会计师认为他们的责任是保证自己出具的意见是合法的并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因此,只对被审计公司的报表的公允和合法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表示意见,只对不遵循公认的审计准则而带来审计失败的结果承担责任。作为审计报告的使用人即投资者,希望注册会计师能出具这样一种报告,即可以让他们看懂,又可以明确表示这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舞弊、是否符合真实情况,并告知这家上市公司的前景是否光明、是否有投资价值。这样社会公众的期望与注册会计师责任的差距拉大,投资失利也在所难勉。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满足社会需要,需要一种更为独特的调查方式,以第三人立场来予以解释,法务会计便应运而生。法务会计在解释财务信息时必须力求排除偏见,并使其解释能为所有普通民众所理解,运用调查技巧,搜集事实证据,鉴别证据的可信度,将主要证据呈送给法庭,做到客观公允,保证诉讼过程顺利开展。投资者在对德隆公司的诉讼时,也同时对负责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一并告上法庭。

(三)市场经济要求会计领域加强与法律的沟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观念要增强,经济的发展都要求有法律的保障。伴随上市公司的增加,企业会计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已不是纯粹的会计问题,而是与法律紧密相关的问题。如涉及证券民事赔偿的纠纷比较复杂,很多法官对审理涉及证券的纠纷欠缺有关专业知识,且又无先例可循。在损失的计算方法上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在银广夏案件中,原告的代理律师之一就表示,之所以选择和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继续诉讼判决金额不能确定,因为中小投资者方面是按加权平均法计算实际损失,而银川中院已判决柏松华案(200i年对银广夏提起诉讼的原告方堤按算术平均法计算损失。在类似经济纠纷中,涉及到经济与法律相结合的案件还有很多。市场经济的复杂性导致这类问题会越来越多,如何在复杂的会计与法律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便成为当务之急。法务会计的诞生解决了会计与法律之间的沟通问题,为妥善处理与会计有关的法律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工具。

(四)全球经济一体化需要法务会计我国加入wto后,随着企业跨国经营公司和引进外资的明显增加,虽然使我国的经济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由于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建立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得一些经济活动缺乏法律的规范与制约,随之而来的就是产生了与发展的大环境不相和谐的音符。其中较为突出而且影响比较恶劣的就是经济案件的大幅增加,甚至于已经逐渐成为危害社会的诱因之一。在实际处理案件时,必须综合运用会计和法律的相关知识对这些案件进行全面分析。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在规模、注册会计师人数、独立性、执业质量等方面都远弱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而且没有专门的法务会计人员和机构,所面对的挑战是相当巨大的。

三、法务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法务会计理论研究急需加强目前法务会计理论的研究在我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实务中也有了一定的运用,但是从总体看。由于法务会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理论研究成果仍十分匮乏,至今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如法务会计的研究基础、理论体系构成、研究方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工作程序如何运转,经济损益如何度量,现阶段法务会计的发展有何特点等。

远,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法务会计的服务项目较少。目前我国的法务会计实践主要集中于司法会计、保险赔偿、海损事故理算等较为典型的业务上。开始法务会计并未被人们所认识,当经济发展带动了海上航运业和保险业的发展之后,海损事故损失理算和保险理赔才渐渐产生,才将会计与法律相结合的业务推到了会计实务的主要地位,涉及的范围窄是我国法务会计发展不快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使法务会计应该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如国际反倾销法务会计必然成为国际法务会计研究的新成长点。二是从事法务会计业务的人员缺乏。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正规的法务会计教育体系,而研究法务会计方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就更是微乎其微了。我国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多数是“单一型”的,他们只是掌握了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对其它方面的知识却涉猎不深。法学专业中未能涉及到会计相关知识教育,会计专业的学生,却又对相关法律、法规方面了解较少,这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距甚远。未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缺乏对现有人才的挖掘和深层次教育,不利于迅速解决法务会计人才匮乏的问题。三是法务会计制度建设方面有待完善。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法务会计的需求日益增加。从司法需求而言,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诉讼证据的确凿性、公允性要求日益明显,而在诉讼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到许多与会计相关的法律问题,法官鉴于会计知识的缺乏,需要委托法务会计提供司法会计服务;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而言,社会主义法制越健全,法制观念越深入人心,在职工舞弊、企业纠纷、个人财产纠纷诉讼案件中,为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也需要法务会计服务来提供诉讼支持。不管是法官还是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其所能获得服务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法务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更重要的取决于法务会计制度及其完善程度。而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套完备的法务会计的诉讼支持制度、见证制度,以及从事法务会计人员资格认定规范和法务会计业务规范体系,这必然会严重阻碍我国法务会计的发展。

四、法务会计建设的思考

(一)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法务会计市场体系市场的主体是卖方和买方,具体到法务会计的市场体系中,买方就是会计鉴定服务的需求方,而卖方就是会计鉴定服务的提供方,卖方必须依靠自己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针对买方不同的会计鉴定需要,提供专业的、权威的服务。法务会计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发展的。因此,应借鉴国际惯例,将司法会计鉴定的任务交给会计师事务所,这样会计师事务所就可以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向会计鉴定服务业务转化。否则,人世后的法务会计业务将被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垄断,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要依托会计师事务所雄厚的专业理论功底,为市场的需求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一方面国家应出台有关法律,准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从事法务会计业务,允许一些有条件、有实力的事务所在其内部设立专门的部门开展法务会计业务,扩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执业范围,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事务所不能消极被动的等待,而是积极主动做好准备工作,注重对注册会计师、律师的培训,拓宽视野,使其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大量汲取其它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

(二)加强法务会计的制度建设完善的法务会计市场体系需要良好的制度支撑。笔者认为,应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法务会计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诸如法务会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法务会计专家证人制度、法务会计咨询制度、法务会计鉴证制度、法务会计操作规范等法规制度。各级会计主管部门、会计学会应主动与法律界、社会公众沟通,使会计法规、会计思维、会计观念能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有效遵循,逐步扭转社会对法务会计师的片面认识。首先,建立法务会计资格认证制度。当前我国对于从事司法会计鉴定的人员缺少资格认证制度和年检制度,这无疑会影响司法鉴定的质量和结果。我国在建立法务会计制度时,应规定从事法务会计业务的事务所必须取得资格认证,从事法务会计的人员必须通过法务会计资格考试,定期进行年检。同时提高法务会计人员和所在的事务所的独立性和从业时的权威性。法务会计人员必须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及证券从业资格,有两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并同时具有以下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则有助于法务会计人员借助于会计审计知识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认定虚假陈述的相关知识及辨别舞弊知识;必须精通法律法规知识,尤其是证据规则知识;高度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对人的心理和动机的理解力;是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理解。法务会计必须具备以上专业技术,通过职业道德品质的考核,经有关部门考核认证,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才能从事相关的法务会计鉴定工作。其次。建立和完善专家证人制度。作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是法务会计人员的重要义务,为证券民事诉讼,司法判断的正确性提供了专业基础。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专家证人资格的审定以及专家证人作证的具体程度两方面予以规范。已经取得法务会计认证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可以直接作为专家证人,也可以聘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会计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部门有丰富会计工作经验的会计师担任专家证人;同时有条件的`逐步建立法务会计专家鉴定委员会,以防止单个专家作证可能存有的片面性和不公正性。同时制定专家证人作证的具体程序,保证专家证人作证的有效性。最后,完善民事赔偿机制。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特别是相关经济法规中,普遍存在重行政及刑事处罚,轻民事法律的弊端。在美国让违规的上市公司最为胆怯的不是刑事诉讼或行政惩罚,而是由小股东提起的民事诉讼要求的民事赔偿。民事责任可以有效地动员广大投资者来参与监控。民事责任赔偿的提出可以鼓励投资人积极的与不法行为作斗争,揭露种种违法行为。因此,完善民事法律责任,也有助于法务会计的发展。

(三)大力推进法务会计的理论研究加强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借鉴西方法务会计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我国会计理论界工作者应重视并加快有关法务会计的研究工作,在开展法务会计业务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工作程序与方法、执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等完备的规范体系,使法务会计的开展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四)加强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需要,应加大力度培养法务会计人才。目前美国已经有多所高校设立了法务会计专业,这一点很值得我国借鉴。根据我国的国情,应该从法务会计学历教育和在职培养等方面人手,既解决目前急需,又从长远考虑。首先,学历教育。应该鼓励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辅修法律第二学位或法律专业的学生辅修会计学,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法学自学考试。同时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法学课程,鼓励学生毕业后直接攻读法学双学位。其次,在职培训。由于法务会计应用的广泛性,单靠高等教育的培养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职会计人员补习相关法律知识,从单一型人才成长成复合型人才。并且,因为在职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较强,有实践经验,能够很快把所学知识消化吸收。目前在职培训的途径很多,有社会办学的,还有面向寻求知识的业余大学等。再次,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保密、自律是法务会计从业者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法务会计解决的大部分问题都会涉及到不同单位或者相关的商业秘密或执法秘密,所以从业者对委托人负责,只能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报告给委托人,在法律规定的保密期内,不能私自将涉及的相关内容,有意或无意泄露给与委托人无关的单位和个人,更不得未经允许私自保留与报告相关的证明材料。独立敬业的精神。这也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体现,独立与保密是密切相关的,为了保密的需要,从业者不能与他人商讨、磋商目前正在委托解决的具体问题,也不能与解决同问题的其他执业者商讨同一问题。最后,从业资格认定制度。同注册会计师、律师的从业资格认定一样,法务会计师的资格认定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目前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认定:一种方法是对已取得律师资格的人员,鼓励他们参加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和“审计”两个科目的考试,待其取得了合格证之后,连同律师证一起,认定其法务会计师资格;对于已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员,鼓励他们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司法考试,待其取得合格证后,同样认定其法务会计师资格。这种方法对于尽快形成一支法务会计师队伍很有帮助。另一种方法是着手准备法务会计师的资格考试工作。要建立法务会计师的资格认定管理制度,设立法务会计师的考试科目(可以考虑会计学、审计学、经济法和法理学等科目),逐步过渡到规范统一的法务会计师考试及资格认定上来。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十二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层次越来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已经从单纯的产品和价格的竞争,逐步转向信息应用的竞争。企业信息化实质就是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包括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其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有4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因此说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认知和运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偏低,对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感到茫然或持谨慎态度,担心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未见成效反增负担。但是迫于全球经济形势,中小企业要想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在市场竞争中降低运营风险必须走信息化这条道路。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国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提高,不少企业开始投入到各自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层次、规模和总体水平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据统计,我国四千多万中小企业中真正建立独立网站的企业只有37%,即使37%建独立网站的企业也仅仅有85%用于宣传或查询信息,用于电子交易的只有11%,在供应链集成、网上支付、分销渠道等方面的应用更是薄弱。

虽然我国推动企业信息化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缓慢,有的企业可以说是踏步不前。“十一五”期间,国家起动并实施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包括“政府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管理观念、经营条件、员工素质、资金投入、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说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门槛比大企业要高:

1、中小企业尚处于经济转型阶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中小企业高速、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盈利增多,产品供不应求,有的中小企业因产品单一,设备陈旧,产品创新能力差,企业效益不佳,企业面临产品结构调整和重新定位,面临对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改造。这些企业都还处在企业规模、管理模式、人员结构等还未定型的变动阶段,企业暂时 2 还无暇顾及自身的信息化进程,同时信息化在企业应用的前提是管理程序化,这二者间形成了一对矛盾,不易解决。

2、很多中小企业认识不足,管理水平低

有不少企业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对企业信息化能否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竟争力和经济效益仍抱怀疑态度,一部分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拥有电脑、拥有企业网站就进人信息化了,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不仅涉及到投人和技术上的变革,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使用信息技术,更主要的是建立一套与信息化相符的经营管理体制。

3、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合理利用有限资金

在现阶段,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在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整个资金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相对滞后。这种“重硬轻软”的做法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使硬件设备收益-投入比偏小。有些由于前期论证不足,建了信息系统之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应用,造成投资浪费。

4、很多中小企业缺乏信息化意识和有关人才

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介入程度尚不令人满意。尽管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他们并非全都对什么是企业信息化、如何实施信息化有透彻的了解,许多企业以为只要建了一个财务管理系统或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实现信息化了。此外,中小企业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直接影响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5、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人为阻力

不少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是人为阻力。信息化使营销、采购等企业管理环节更加透明,这必然要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信息化为企业打造一个全新的管理体制,重建企业的组织结构,一些企业中层干部面临位子不保、利益受损;另外,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他们自身素质不足更充分显现出来,结果就对信息化进行百般抵制;有些职工可能对于新技术带来的新操作方式不适应而遭到淘汰,因而对信息化产生畏惧心理。

6、中小企业信息化外部环境还不好

中小企业管理程序变动很大,限制了企业管理软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自身的局限,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存在“水土不服”等问题,很难被中小企业所接受。以中小企业信息化为特长的咨询机构极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监理的机构太少,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保证。此外,电子支付、信息安全、物流配送、社会信用体系等问题使中小企业认为现在还不是开展信息化的最佳时机。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模式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如果不重视信息化建设,必将在日益激烈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对于大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实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企业规模不同,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可能不同,常见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能够充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业务要求,系统实施比较容易,风险较小,但对于企业自身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对于中小企业很难使用这种建设模式。

2、合作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是企业与系统集成商、软件公司合作联合进行信息化建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回避企业自主开发模式中开发经验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企业人员参与开发与建设全过程,使得系统实用性得到保证,且系统的使用与维护也比较方便,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中小企业。

3、整体引进模式

该模式实际上是通过购置商品化软件来实现企业信息化,一般商品化软件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价格昂贵,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成本较高,可能造成软件包中的很多功能模块根本无法使用。据统计,购置成套 商品化管理软件的用户模块使用率不足40%,浪费严重。由于商品化 软件不是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制的,容易脱离企业实际,适用性较差,项目实施风险较大,这种方法一般不太适合于中小企业。

4、系统托管模式

这是一种适合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比较差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最佳模式。该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租用专业的软件托管服务商融合商务平台提供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在该平台上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与维护及升级工作有托管商完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信息化价格昂贵是最主要的问题,在线托管企业信息化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大问题,从一次性大的建设投入到租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减少了企业的费用支出,这种模式适合所有企业的信息化实施工作,尤其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需要。

五、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因素较多、时间长、风险系数又大,在实施中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加大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和宣传力度。充足的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先进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先进的设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网络设施建设,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制和运 6 作机制,制定有效措施吸引高级人才,改革管理模式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重组,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1、更新观念,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社会企业面对着极为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面对全球一体化的新市场,自觉走上信息化道路,尽快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和大企业在管理上的差距,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在制度、技术、管理上进行创新,更应当认识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方面。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战略,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投资上要克服“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结构的误区。

2、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实效性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性,尽量少走弯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在循序渐进中实现信息化。信息化一定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所以,要使企业信息系统服务于业务系统,使信息化与企业实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从企业内部出发,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集成,这样才能走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3、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资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据资料统计,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及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计划,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实处,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要大力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网络安全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等,全方位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六、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投入少,期望值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经不起信息化失败的打击,企业的it基础设施差,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许多规章制度尚未健全,人员素质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信息化的实施比较困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面以下几点来解决这些问题。

1、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

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认识模糊。广大中小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一位的因素,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让企业领导层对信 息化有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

2、制定有效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人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它要求管理人员精通信息技术,技术人员掌握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加速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制定有效措施加强综合人才的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渠道造就大批既精通企业管理又掌握过硬专业知识的综合型高层管理专门技术人才,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中小企业要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应该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中小企业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而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软件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技术力量,例如第三方 9 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4、要以外包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经营状况经常变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而又非常昂贵的产品。因此,it厂商要深入中小企业认真了解实际需求,提供针对性强、能够快速实施的解决方案。

5、中小企业信息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规模小、行业和地域分布广、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等特点,中小企业信息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寻找合适的突破口,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目前财务软件大多实现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且财务体系比较固定。建立企业网站可以向社会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路,而且有助于加强与客户的相互沟通。

6、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分散、技术薄弱、资金有限,要充分调动、合理整合有关社会资源,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输出作用,发挥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管理咨询公司、工程监理机构等的作用,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共同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服务体系。

7、积极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

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在启蒙状态,需要政府全方位的引导。政府要筹集部分资金支持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项目,例如哈尔滨市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导向基金来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此外,加强对典型中小企业信息化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引导方法,例如广州市推出了一批典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总结出一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在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府还要提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服务,例如向中小企业推荐优秀软件及其提供商,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平台供中小企业租赁使用并提供有关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报,2005,8:154-157.[3]林豪锵.电子商务实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4]管会生.大学信息技术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3).[6]杨安.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十三

一、会计计量概述

会计计量是指用货币或其它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其特征是以数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将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其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单位的确定。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的量度单位,我国会计法规定的“会计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说明我国财务会计计量单位是相对稳定的名义货币单位。计量属性主要指要予以计量的某一会计要素的品质或方面,其存在可以选择多方面,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损益等方面的计量,并以资产计价和盈亏决定为核心。在会计实务中,会计计量应坚持三项基本质量标准:即同质性、证实性和一致性。实践证明,会计计量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密切相关,是现代会计发展动力之一。

二、会计计量的变革中会计观念变革

历史成本计量是传统会计计量的核心,在强调收益计量收益且相对稳定的传统会计环境中,历史成本因其客观性、可验证性和有利于反映资产经营责任履行情况的优势而被广泛推崇。然而,现代会计环境及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生了根本变化。全球性通货膨胀促成了现行成本法等通货膨胀计量模式的适时提出;随着世界经济局势的巨在变化,高新技术被大量的采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企业联合和兼并,以及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加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决策的相关性及充分披露的要求越来越来高,历史成本计量受到了严重挑战。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价值计量基础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和风险,具有高度决策相关性,并且,能披露传统会计所无法处理的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人力资源等会计信息,使资产负债表更能体现企事业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中的地位。因而打破了历史成本法“一统天下”的神话,引起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必然引起传统会计观念的变革。因此,会计理论的根本改善,将可能始于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

1、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二难选择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及稳健主义紧密相联,反映了会计人员传统的价值取向,即会计应以事后反映为主,而这种反映必须是客观、中立、证据确凿的,且排斥主观的估计和预测,以降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财务风险,更进一步说是降低会计人员的职业风险。相关性就是会计信息所表现出的这种影响判断和决策差别的能力。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很难两全,可靠性是面向过去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相关性是面向未来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的目的在于事后反映,而相关性的目的在于决策;相关性中的预测和及时性要求,可能影响信息的可靠性,而为了追求完全可靠而忽略了信息的及时性和预测性,再可靠的信息,其相关性也会大大削弱。

历史成本计量是所有会计计量方法中最具可靠性的,而更具相关性的价值计量将取代其成为会计计量的中心,这无疑是可靠性与相关性权衡的结果。首先,历史成本的可靠性也是相对的,历史成本法存在大量的确认、计算、分配和备选方案,使损益计算严重失实。其次,通货膨胀和知识经济时代资产新概念的冲击,使历史成本法的根本优势——可靠性受到致命的打击,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在物价变动的环境中,既不能反映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般物价变动,也不能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个别价值变动,这样,历史成本不再可靠。而诸如商誉、技术、人力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则可能根本无历史成本可循。因而,无论从客观实际还是从历史成本法的本身性能上看,以可靠性为借口强调成本计量而排斥价值计量是站不住脚的。

2、权责发生制的困惑

传统会计的收入实现又称收入确认规则,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交易和事项的发生,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收益过程基本完成。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现代会计计量需求的冲击。

(1)交易和事项的发生。传统会计观念认为,企业必须作为参与交易的一方,强调以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作为确认营业收入的依据。然而,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即使企业的经济业务过去没有实际发生,销售业务没有出现,价值计量仍可成为资产计量的工具。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就不是以企业购并业务的发生为前提;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依据仅是证明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企业的合约,并不是实际的交易,其再计量的依据也不是实际交易,而是未实现的市场公允价值。因而,此项原则似乎受到了一定的动摇。

(2)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收入是一定时期内提供商品或劳务而流入企业的资产,假如资产的价值不能客观地计量,那么就不应视为已经发生了营业收入。然而,在现代会计业务中,有许多未来现金流入的价值是不确定的,只能通过预测估算的方法确定其价值;可见,资产价值的可计量性作为收入实现标准又有一定的`松动。

(3)收益过程基本完成。收入确认原则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在一个经营周期或收益过程完成以后,营业收入才会全部实现。然而现实情况是: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和人力资源的计量都可以不考虑收益过程是否完成,通货膨胀会计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持有利得的计价并不考虑其是否真正实现。传统会计的费用配比原则认为:费用是产生营业收入所耕的资源。由此,费用确认与收入确认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确认费用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与收入的发生分割开来。因此,费用的确认亦称费用的配比,如果费用与收入没有直接关联,则须采用系统而合理的分摊方式确认,费用的这种分摊过程是传统会计最重要的实务,却也正是现代会计学家批评的重点。因为费用分配过程看似基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然而主观判断和估计却充斥其中,不论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还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都存在多种方法和选择,损益计算几乎成了一个任意调节的过程。这也是历史成本计价的可靠性倍受责难的地方。此外,由于知识和金融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都是极不确定的,与之相对的收入、费用本身也具有不确定性,若将此费用勉强配比的话,就很难解释企业的损益。倒不如干脆采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现金流动制,反而能避免人为的分配和估计。

3、稳健主义原则的弊端

稳健主义可以说是经理人员、审计人员、投资者和会计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人们给其的定义是“会计人员要低估资产和收益,高估负债和损失”。稳健主义可以追溯倒中世纪托管人对其责任解脱所采取的策略,而稳健主义的最大批评是其在强调稳健的同时丧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会计计量领域最能显示这种弊端。第一,在稳健主义原则下,人们只倾向确认或资产;只接受具有历史成本的资产计量,而不接受对资产价值的预测和估计,忽视“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这一资产的本质特征,只强调资产价值的可验证性,因而将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巨大价值的会计信息拒绝于会计报告之外。第二,只反映不确定的收益。例如,对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可以提取备抵资金,而对物价变动引起的资产持有利得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持有利得不予反映,这种以牺牲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为代价的稳健主义,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充分揭示”和“重要性”原则要求甚高的今天,是不合时宜的,而且在稳健的背后潜藏着极大的投资决策风险。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篇十四

内部控制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它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外部和内部管理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根本动力,它决定了内部控制发展的方向和程度。从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看,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这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础,为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因此,在当前信息环境下,研究如何构建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探寻信息技术同内部控制体系的关系下,深入比较传统内部控制体系和信息环境下内部控制体系的区别,再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流动与沟通及内部监督五大影响因素来分析内部控体系的构建,并了解当前新形势下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实现网络化与信息化,首要目标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果,具有协调企业内外关系、明确职责分工、保护资产的安全与信息完整可靠等方面的主要功能,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信息环境与内部控制2

(一)信息环境与内部控制的简要介绍2

(二)比较传统内部控制体系与信息化内部控制体系4

1.经济背景的比较分析4

2.理论基础的比较分析5

3.内部控制目标的比较分析7

二、信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8

(一)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原则、方法及步骤8

1.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原则8

2.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8

3.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步骤8

(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框架9

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9

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10

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10

4.加强信息流动与沟通10

5.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11

6.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式11

三、成都嘉瑞德家私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分析12

(一)成都嘉瑞德家私有限公司概述12

(二)成都嘉瑞德家私内部控制体系框架12

(三)成都嘉瑞德家私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要素分析13

(四)成都嘉瑞德家私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分析15

四、完善当前的内部控制系统模式16

参考文献18

致谢19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xx.12.1前选题

2xx.12.5确定论文题目

3xx.4.2开始写开题报告

4xx.4.5开始写论文初稿

5xx.5.10完成论文初稿

6xx.5.25论文定稿

7xx.5.1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杨有红,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框架[m].杭州,北影出版社,xx年版

[3]池国华.创内部控制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xx.

[5]杨雄胜夏俊.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实务与案例[m].大连出版社,x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