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优秀15篇)
- 上传日期:2023-10-19 12:32:09 |
- HT书生 |
- 8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一
强化宗旨意识 联系服务群众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我认真贯彻落实局党委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安排部署,增强思想自觉,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总书记系列讲话。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强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将每一项工作都与群众所需所想紧密联系起来,提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内在自觉。
一、坚持群众路线,是对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我们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用党章的规定规范言行,必须把群众观点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把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使党的主张、奋斗目标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要求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真学真信真用,以学习成果促工作实效。真学,就是埋下头来学、下苦功夫学,坚持读原著、悟原理,切实掌握带原理性、规律性的理论观点、思想方法,把握贯穿其中的理论精髓,而不是浅尝哲止、浮在表面,始终走在学习的路上,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真信,就是要在灵魂深处坚定不移地信。只有真信,才能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切实增强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看齐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真用,就是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要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事物、分析形势、把握大局的能力,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以学习成果促进工作实效,不辜负党的期望和人民重托。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二
党的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坚持党的宗旨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是今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如何判断党坚持了群众路线、怎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深入学习贯彻的重要讲话精神,既需要我们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更需要我们不断强化群众观念,增强宗旨意识,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而要真正达到增强宗旨意识的目的,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充分认识党的宗旨与党的性质的内在统一性。《中国共产党章程》一开头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的概括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意愿和主张集中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他们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因此,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正因为党具有上述本质利益,才能成为而且必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丢掉了党的宗旨,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党的性质,也就谈不上坚持群众路线了。
二是要深刻理解党的宗旨与党的发展壮大的内在联系性。早在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4月,又进一步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多次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维护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民族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已经证明,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党90多年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正如所说的那样:“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因此,学习领会的系列讲话精神,就必须正确理解党的宗旨与党的发展历史的联系。
三是要全面把握党的宗旨内涵的丰富性。党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其主要体现在制定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于是我们党提出了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要求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和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党便根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建国初期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又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同样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发展目标与改革目标一起规划、把发展任务与改革任务一同部署,提出了“两个全面”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两个加快”的任务,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梦”的论述,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不同时期的宗旨内涵,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四是要不断强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思想。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每一个党员,不管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在平凡岗位,都要心系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树立公仆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做计划,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考虑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同时,要进一步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把党的宗旨贯彻到制定和实施的决策部署中,体现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上。正如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所以,我们如果不能很好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优良传统,颠倒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脱离人民群众,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最终一定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五是要牢固树立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权力观。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权力越大,担负的责任就越大,人民群众对你的要求也就越高。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这既是对从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者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不能把权力看成是个人地位的象征,更不能把群众利益抛置脑后而自以为是。我们手中的权力,只是代表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更不是抬高自己身价和地位的砝码。这正如多次强调的那样:“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所以,我们学习的系列讲话精神,增强宗旨意识,就必须破除“官本位”思想,在思想上、行动上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当好人民公仆,坚持勤政为民,把掌权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不用权力搞庸俗的人际关系,克服权力使用上的随意性、专断性,防止权力与责任脱离,切实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运用廉洁高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之,我们学习贯彻的系列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增强宗旨意识,不仅要把握宗旨的深刻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实践宗旨,更加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以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立足本职做出一流业绩的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三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铸就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如今,我们正在大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局面。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价值理念,也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一事无成。在全党上下全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增强宗旨意识,提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在实际工作中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但是,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有些党员干部逐步丧失了宗旨意识,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面对利益群体分化,有人模糊了人民观念,“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雷人雷语,时有冒出;应对经济社会转型,有人淡化了民生情怀,对政绩工程格外热衷,对群众“小”事漠不关心。发生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无不与宗旨意识丧失直接相关。其结果是,损害人民利益,败坏党风政风,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面对这些不良现象,如何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首先要加强教育。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要抓好对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其次,要通过健全制度建设增强宗旨意识。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便捷有效的民情反映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要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再次,要把强化监督作为增强宗旨意识的制度保障。要通过党代会、全委会、党务公开等构建党内监督体系,通过人大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构建外部监督体系,保证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一名党员都要牢记党的宗旨,心中装着群众,真正做到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亲民之所爱,为民之所急,与人民群众结成唇齿相依的“鱼水关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增进对群众的感情,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要以服务奉献为天职,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并把它当作检验自己党性纯不纯的重要尺度。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要真正达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广大党员干部首要的就是要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并在实际工作中踏踏实实地践行群众路线。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四
党的以来,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坚持党的宗旨意识的重要性。特别是今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路线、如何判断党坚持了群众路线、怎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深入学习贯彻的重要讲话精神,既需要我们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更需要我们不断强化群众观念,增强宗旨意识,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而要真正达到增强宗旨意识的目的,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充分认识党的宗旨与党的性质的内在统一性。《中国共产党章程》一开头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的概括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的意愿和主张集中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他们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为完成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就是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是为全体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因此,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要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正因为党具有上述本质利益,才能成为而且必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丢掉了党的宗旨,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党的性质,也就谈不上坚持群众路线了。
二是要深刻理解党的宗旨与党的发展壮大的内在联系性。早在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4月,又进一步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总是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多次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明确:“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维护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民族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已经证明,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党90多年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历史。正如所说的那样:“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因此,学习领会的系列讲话精神,就必须正确理解党的宗旨与党的发展历史的联系。
三是要全面把握党的宗旨内涵的丰富性。党的根本宗旨贯穿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其主要体现在制定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于是我们党提出了符合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要求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和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党便根据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建国初期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又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同样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发展目标与改革目标一起规划、把发展任务与改革任务一同部署,提出了“两个全面”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两个加快”的任务,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梦”的论述,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不同时期的宗旨内涵,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四是要不断强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思想。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每一个党员,不管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在平凡岗位,都要心系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树立公仆观念,树立服务观念,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做计划,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考虑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同时,要进一步拓宽与群众联系的渠道,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把党的宗旨贯彻到制定和实施的决策部署中,体现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上。正如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所以,我们如果不能很好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放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优良传统,颠倒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脱离人民群众,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初衷,最终一定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五是要牢固树立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权力观。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领导干部职务越高,权力越大,担负的责任就越大,人民群众对你的要求也就越高。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这既是对从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者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树立权力就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不能把权力看成是个人地位的象征,更不能把群众利益抛置脑后而自以为是。我们手中的权力,只是代表为人民服务的职责,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手段,而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更不是抬高自己身价和地位的砝码。这正如多次强调的那样:“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所以,我们学习的系列讲话精神,增强宗旨意识,就必须破除“官本位”思想,在思想上、行动上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当好人民公仆,坚持勤政为民,把掌权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不用权力搞庸俗的人际关系,克服权力使用上的随意性、专断性,防止权力与责任脱离,切实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运用廉洁高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之,我们学习贯彻的系列讲话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增强宗旨意识,不仅要把握宗旨的深刻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实践宗旨,更加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以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立足本职做出一流业绩的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探索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局根据区委统一部署,迅速制定了《大亚湾区住建局机关党员到社区开展“党员责任岗”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罗健强同志总统筹协调的“党员责任岗”活动工作组。工作组以局机关2个党支部为单位,下设10个工作小组,分别到澳头街道办桥东社区群众家中走访调研,上门听取群众的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呼声,切实做到进社区、入住户、听民意、解民困。
20xx年4月25日,我局主任科员蔡向军同志带领局机关第二党支部第五工作小组到澳头桥东社区走访了居住在赤角背的群众。活动中,居住在赤角背114号的群众陆先生提出了他们一家三代住30平米的房子,能否纳入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问题。蔡向军同志耐心的向他介绍了相关政策,并将办事流程一次性告知,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走访中,工作组从实际出发,积极向群众热心宣传国家政策,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诉求能现场解答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答解决的问题进行逐条梳理、分析研究,并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部门,要求限期整改落实,同时及时将跟进处理结果向群众反馈。
此次“党员责任岗”走访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党群干群沟通平台,有效增强了我局党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接下来,我局将组织全体在职党员按照工作方案的部署深入到社区开展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的岗位。其实,奉献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不苛刻,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材,不妨做一棵小草为青春献上一丝新绿;不能像海洋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百川,又怎么不可以是一条小溪为孕育我们的土地捧上甘露;不能成为天之娇子,何不传承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政务服务工作做出自己的成绩呢!
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第一职责,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服务工作中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权、慎欲、慎独、慎微,管得住手脚、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作为政务服务处的“班长”,在工作中我首先提出“向我看齐”的口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同志。处处以身作责,任劳任怨,“不到一线心不实”是我的口头禅,“企业满意,群众满意”是我的工作准则。我深感肩头的担子重大,深知窗口的形象就是整个建设局的形象,就是整个中心的形象,就是整个绵阳政务的形象,就应该有服务意识、窗口意识、形象意识,要保持热情、规范、廉洁、高效的作风。
在工作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有时刚下班又遇见匆匆赶来办事的群众是常有的事,去年“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富乐山酒店改建工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办齐各项手续,四川瑞安装饰公司前来办理施工许可证的人员匆匆忙忙从成都赶到绵阳时天色已晚,该企业人员给我打电话,请给予支持特事特办,当时我正在学校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接到电话后我放下手中的事,立即赶到办公室着手办理。当企业人员拿着办好的施工许可证时深深被感动,同时对绵阳政务工作人员的服务作风大加赞赏。我仅仅牺牲了一点个人时间,但换来的却是对我们窗口人员的赞赏,对我们绵阳政务工作的赞赏,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通过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我认识到要想当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就必须遵守作风建设“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强化服务意识,大力发扬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确保真抓实干。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自己饱满的工作激情,把心思凝聚到事业上,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能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决不能把权力当作向组织伸手的资本,更不能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只能把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为民形象、树立务实形象、树立清廉形象。
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是奉献,领导就是公仆。工作中我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勤奋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用自己的赤诚书写着对党、对人民的忠诚,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诠释着对社会和人民的热爱。在这片沃土上,我经历过苦涩,也品尝过香甜,更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五
为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和谐屈原建设,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如何把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引向深入,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最近,中共屈原镇委组织人员就此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今年8月份以来,我镇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对各类党员分别采取举措,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一是推行五项制度。为更好地把握民情、通达民意、化解民怨、解决民困、共建民生,在全镇推行五项制度:建立联系服务群众责任区制度,以行政村(居)为单位,划分13个责任区,村“两委”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主体,联村领导为该责任区的镇级责任人,同时配备2—3名机关干部、一名公安干警、一名司法干部,发放联系群众卡,公布服务电话,设立民情意见箱,使每一个干部都有责任区,架起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干部下队制度。村(居)干部每月入户不得少于8天,镇干部每月驻村不得少于3天,村(居)干部每人每年联系群众15户,镇干部每人每年联系群众10户,建立下队工作日志,村(居)干部由村(居)书记考核,联村领导抽查,镇干部由党政办考核。“五情”报告制度。干部下队主要工作内容是摸“五情”,即民情、舆情、警情、灾情、孕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并迅速做出回应。民情联系会议制度,村级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乡镇每月召开一次,突发事件、重大事项随时召开,分别由镇村两级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汇总情况,研究解决问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测评制度。以基层群众代表为参评主体,对责任区的镇、村干部的履职情况及工作作风进行群众满意度考核测评,满意度低于80%,要进行问责。二是健全五大机制。项目安全评估机制。凡在镇内建设的各类项目,开工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由镇安办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制作评估报告,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政府不申报项目支持、不协调土地、不核批炸药、不拨付资金、不准开工建设。重大事项信访稳定评估机制。对党委政府推出的重大事项、重大节假日及敏感时期,实行社会风险评估,走访群众,倾听民众呼声,掌握舆情动态,制定信访维稳预案,做到未雨绸缪。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通过干部下队和每月的民情联系会议,对13个责任区内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评判,提前介入,超前预警,限期化解。领导干部接访机制。认真落实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通过开门接访、现场接访、带案下访、定期回访、当场交办、会后督办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整合社会力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领导干部包案机制。对于排查和接访的重点信访件由镇综治信访办牵头分解,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人员稳控、包息访罢诉,将职责分解到每个干部,将任务落实到每个领导。三是做到五个到位。特殊群体联系服务到位。责任区的干部要深入到村组和社区,重点加强对困难户、低保户、上访户、意见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的联系,了解群众疾苦、问题原由、帮扶需求、社情民意和致富经验,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台账,做到对象范围清楚、目标任务清楚、沟通渠道清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群众动向掌握到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多数群众的诉求,正确研判可能出现矛盾纠纷的性质,把握事态发展的基本趋向,牢牢把握舆情、民情、警情,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对多数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必须坚决解决到位;对合理不合法的说明情况,表明态度,正确引导,用足政策,争取部分解决;对不合理不合法,但确有困难者,可酌情给予救助。思想工作跟进到位。对群众的情绪和怨气,责任区的干部要及时进行疏导,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要做到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感情联系到人,关心关爱到心,把利弊关系分析透彻,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做到零距离、零误解,必要时,对个别人公安派出所要进行法治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以实现教育转化。法律手段处理到位,事前送政策法律进村入户,教育群众知法守法,事中引导群众表达诉求要合法理性,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事后对少数挑衅法律底线、无理取闹的人要坚决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通过推行上述做法,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一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而且在新农村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先进本色。二是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广大党员干部切身体会到,从关注贫困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入手,可以清楚地查找工作作风和与群众感情上的差距,可以更加自觉地端正思想态度,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形成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服务群众队伍。三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党组织凝聚力,使一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分子纷纷要求加入党组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四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亲历亲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使群众经常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得到他们的及时帮助,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亲民的行动,党和政府为民的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机关中有的党员干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较差,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有的党员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坚持不够到位。少数负责包村的党员干部到包村点次数少,办实事少。二是部分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非党员群众,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没有感召力。三是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考评机制不活。对此项工作布置下去了,真正抓落实和检查的少,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
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党员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淡化,热衷于实用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哲学。二是组织管理的因素。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内容,还有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的方面,没有形成真正的制约激励机制。三是党员自身的因素。不少党员放松或忽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有些党员学用脱节;有部分党员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存在“坐不下来,钻不进去”的浮躁情绪;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认为年龄大,不愿学。
四、对策与措施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在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丰富服务载体、建立制约激励机制,要从以下五方面去努力。
一要端正工作态度。端正工作态度才能形成工作力度,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仅仅是简单的变换空间,更重要的是置换心态,转换角色。基层艰苦的环境、复杂的问题、现实的困难,需要我们机关干部要排除抵触情绪、浮躁心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以正确的角色去应对。到基层后,机关干部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甘当“学生”,不耻下问,尽快熟悉基层工作环境,掌握基层工作策略,确保说话说到点子上,帮忙能帮到关键处。要带着“主人翁”的态度,捧着真心、带着真情到基层,多说基层话,多排基层忧,多解基层难,多交基层友,努力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困难百姓的“解困人”,重点项目的“领路人”。要作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满怀干事业的勇气,只有到条件最艰苦.问题最复杂.工作最困难的基层去,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困难中迎接挑战,在奋斗中收获果实。
二要掌握工作方法。做好基层工作,不仅需要勇气和信心,更需要策略和方法。到基层后,机关干部一定要吃透政策,全面把握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维护农村稳定的方针和措施,深刻领会农民子女就业、扶持困难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的文件和制度,系统掌握国家产业发展、计划生育、土地使用、农保医保的法律和规章,牢牢把握执行政策、落实政策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好、传达好,以此鼓舞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交流给群众,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政策,夯实基层的发展基础,增强基层的发展后劲。
三要转变工作作风。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但“身” 要下,更重要的是 “心” 要下,要真正走进农民的家,迈进百姓的门,贴近田间地头的人,弄清楚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把他们的期待反映上去,重视起来,不断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服务措施的可行性。到农村,要出实招,要多想办法调产业、搞建设、保稳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要多出主意抓生产、谋创新、筹资金,让建设新农村的人多起来;到项目建设一线,要多想点子保物资、保质量、保安全,让工程进度快起来。
四要严格自我要求。机关干部到农村,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如果机关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自身形象不好,就会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对机关干部的总体评价,所以广大机关干部一定要珍惜机会、严于律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要坚持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不占百姓便宜。要保证在基层的时间,不准无故离开岗位。要摆正位置,放低姿态,主动当好配角,当好助手,当好参谋,自觉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成事不坏事。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定,坚持服从党委、政府的管理,主动接受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监督。
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全体干部的主要职责,关系到人心向背,意义重大,使命光荣。镇党委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脚踏实地,务求实效,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率先垂范,形成制度,抓出效果,班子成员和责任区负责人要认真履责,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办成一项民心工程,让干部转变作风,群众拍手称好。要通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开展,使全镇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各种矛盾有效化解,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社会管理规范有序,努力开创全镇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六
如何保持党员作风的纯洁性?其核心问题是强化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员干部保持作风纯洁性的指南针,就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纯洁性的试金石。
回顾成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经验,反思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我们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坚持群众观念的重要性。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共建共享是成都经济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符合xx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也与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高度契合。这一原则下确立的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这一发展定位,体现了全市人民的利益所系、福祉所在、人心所向,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执行与生动诠释。群众观念,不仅为成都的未来发展取向以及实践提供价值定位,也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定位。通过本次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是对党的宗旨意识的深入贯彻,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成都发展的现实需要。
强化群众观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首先必须解决为“谁”执政这一核心问题。无论地位有多高,手中的权力有多大,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当树立的权力观,也必须成为一切决策施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为民,这就要求我们要把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来看待,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活动的根本取向,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当前,成都正在大力推进的“交通先行”战略以及“北改”工程等,就是典型的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决策施政,就是一个“强化群众观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的现实范本。身为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身为广大市民的公仆,只要了解市民群众需求,尊重市民群众意愿,维护市民群众利益,并将之作为一切工作的重点,就能获得市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能激发市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就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能为成都未来获得最持久的发展动力。
强化群众观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就要把党的宗旨意识融合在血液中,落实在实践里。特别是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新形势下,更要倍加珍惜“群众路线”这个凝心聚力的传家宝。通过这次作风教育实践活动,每个党员干部一方面要自省:眼里有没有看到群众疾苦、心里有没有装着群众诉求、行动上有没有顾着群众利益?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勤走基层,深入了解群众;二要沟通顺畅,善于组织群众;三要满怀感情,热诚服务群众;四要化解矛盾,谆谆引导群众。当前,“五大兴市战略”如火如荼,国际化、现代化建设高歌猛进,正是成都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成都建设的阵痛期,更需要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更需要干群关系的密切与融洽。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有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宗旨意识,把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兴利民之举,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就定能克服暂时的困难,构建起“领先发展”的大好格局。
强化群众观念,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不仅是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也是工作方法问题。此次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党员干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提出了具体而微、细致而全的要求措施,这些措施看似普通,实际上正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精力真正集中到如何更好为广大人民服务中来的源头活水;这些措施看似平凡,实际上最能体现是否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落实到了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些措施看似简单,实际上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及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进一步健全。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同理,一座城市的发展,一项事业的成功,也最终取决于是否将“共建共享”的理念贯穿于实践之中。
希望全市党员干部更加振作起来,通过此次作风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强化宗旨意识,认认真真为老百姓做事,扎扎实实为民生难题求解,让群众多一分舒心、多一些笑脸、多一点实惠,为成都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的宏伟蓝图泼墨染彩,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七
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要真心融入群众。干部要把自己看低一点,群众才会把你看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两学一做发言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和谐屈原建设,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如何把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引向深入,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最近,中共屈原镇委组织人员就此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今年8月份以来,我镇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对各类党员分别采取举措,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一是推行五项制度。为更好地把握民情、通达民意、化解民怨、解决民困、共建民生,在全镇推行五项制度:建立联系服务群众责任区制度,以行政村(居)为单位,划分13个责任区,村“两委”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主体,联村领导为该责任区的镇级责任人,同时配备2—3名机关干部、一名公安干警、一名司法干部,发放联系群众卡,公布服务电话,设立民情意见箱,使每一个干部都有责任区,架起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干部下队制度。村(居)干部每月入户不得少于8天,镇干部每月驻村不得少于3天,村(居)干部每人每年联系群众15户,镇干部每人每年联系群众10户,建立下队工作日志,村(居)干部由村(居)书记考核,联村领导抽查,镇干部由党政办考核。“五情”报告制度。干部下队主要工作内容是摸“五情”,即民情、舆情、警情、灾情、孕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并迅速做出回应。民情联系会议制度,村级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乡镇每月召开一次,突发事件、重大事项随时召开,分别由镇村两级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汇总情况,研究解决问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测评制度。以基层群众代表为参评主体,对责任区的镇、村干部的履职情况及工作作风进行群众满意度考核测评,满意度低于80%,要进行问责。二是健全五大机制。项目安全评估机制。凡在镇内建设的各类项目,开工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由镇安办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制作评估报告,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政府不申报项目支持、不协调土地、不核批炸药、不拨付资金、不准开工建设。重大事项信访稳定评估机制。对党委政府推出的重大事项、重大节假日及敏感时期,实行社会风险评估,走访群众,倾听民众呼声,掌握舆情动态,制定信访维稳预案,做到未雨绸缪。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通过干部下队和每月的民情联系会议,对13个责任区内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评判,提前介入,超前预警,限期化解。领导干部接访机制。认真落实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通过开门接访、现场接访、带案下访、定期回访、当场交办、会后督办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整合社会力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领导干部包案机制。对于排查和接访的重点信访件由镇综治信访办牵头分解,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人员稳控、包息访罢诉,将职责分解到每个干部,将任务落实到每个领导。三是做到五个到位。特殊群体联系服务到位。责任区的干部要深入到村组和社区,重点加强对困难户、低保户、上访户、意见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的联系,了解群众疾苦、问题原由、帮扶需求、社情民意和致富经验,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台账,做到对象范围清楚、目标任务清楚、沟通渠道清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群众动向掌握到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多数群众的诉求,正确研判可能出现矛盾纠纷的性质,把握事态发展的基本趋向,牢牢把握舆情、民情、警情,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对多数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必须坚决解决到位;对合理不合法的说明情况,表明态度,正确引导,用足政策,争取部分解决;对不合理不合法,但确有困难者,可酌情给予救助。思想工作跟进到位。对群众的情绪和怨气,责任区的干部要及时进行疏导,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要做到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感情联系到人,关心关爱到心,把利弊关系分析透彻,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做到零距离、零误解,必要时,对个别人公安派出所要进行法治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以实现教育转化。法律手段处理到位,事前送政策法律进村入户,教育群众知法守法,事中引导群众表达诉求要合法理性,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事后对少数挑衅法律底线、无理取闹的人要坚决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通过推行上述做法,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一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而且在新农村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先进本色。二是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广大党员干部切身体会到,从关注贫困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入手,可以清楚地查找工作作风和与群众感情上的差距,可以更加自觉地端正思想态度,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形成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服务群众队伍。三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党组织凝聚力,使一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分子纷纷要求加入党组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四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亲历亲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使群众经常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得到他们的及时帮助,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亲民的行动,党和政府为民的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机关中有的党员干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较差,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有的党员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坚持不够到位。少数负责包村的党员干部到包村点次数少,办实事少。二是部分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非党员群众,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没有感召力。三是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考评机制不活。对此项工作布置下去了,真正抓落实和检查的少,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
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党员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淡化,热衷于实用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哲学。二是组织管理的因素。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内容,还有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的方面,没有形成真正的制约激励机制。三是党员自身的因素。不少党员放松或忽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有些党员学用脱节;有部分党员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存在“坐不下来,钻不进去”的浮躁情绪;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认为年龄大,不愿学。
四、对策与措施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在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丰富服务载体、建立制约激励机制,要从以下五方面去努力。
一要端正工作态度。端正工作态度才能形成工作力度,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仅仅是简单的变换空间,更重要的是置换心态,转换角色。基层艰苦的环境、复杂的问题、现实的困难,需要我们机关干部要排除抵触情绪、浮躁心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以正确的角色去应对。到基层后,机关干部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甘当“学生”,不耻下问,尽快熟悉基层工作环境,掌握基层工作策略,确保说话说到点子上,帮忙能帮到关键处。要带着“主人翁”的态度,捧着真心、带着真情到基层,多说基层话,多排基层忧,多解基层难,多交基层友,努力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困难百姓的“解困人”,重点项目的“领路人”。要作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满怀干事业的勇气,只有到条件最艰苦.问题最复杂.工作最困难的基层去,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困难中迎接挑战,在奋斗中收获果实。
二要掌握工作方法。做好基层工作,不仅需要勇气和信心,更需要策略和方法。到基层后,机关干部一定要吃透政策,全面把握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维护农村稳定的方针和措施,深刻领会农民子女就业、扶持困难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的文件和制度,系统掌握国家产业发展、计划生育、土地使用、农保医保的法律和规章,牢牢把握执行政策、落实政策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好、传达好,以此鼓舞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交流给群众,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政策,夯实基层的发展基础,增强基层的发展后劲。
三要转变工作作风。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但“身” 要下,更重要的是 “心” 要下,要真正走进农民的家,迈进百姓的门,贴近田间地头的人,弄清楚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把他们的期待反映上去,重视起来,不断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服务措施的可行性。到农村,要出实招,要多想办法调产业、搞建设、保稳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要多出主意抓生产、谋创新、筹资金,让建设新农村的人多起来;到项目建设一线,要多想点子保物资、保质量、保安全,让工程进度快起来。
四要严格自我要求。机关干部到农村,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如果机关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自身形象不好,就会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对机关干部的总体评价,所以广大机关干部一定要珍惜机会、严于律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要坚持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不占百姓便宜。要保证在基层的时间,不准无故离开岗位。要摆正位置,放低姿态,主动当好配角,当好助手,当好参谋,自觉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成事不坏事。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定,坚持服从党委、政府的管理,主动接受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监督。
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全体干部的主要职责,关系到人心向背,意义重大,使命光荣。镇党委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脚踏实地,务求实效,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率先垂范,形成制度,抓出效果,班子成员和责任区负责人要认真履责,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办成一项民心工程,让干部转变作风,群众拍手称好。要通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开展,使全镇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各种矛盾有效化解,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社会管理规范有序,努力开创全镇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强化宗旨意识,充分认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明确一个目标一个政党要想长期执政,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定,最根本的是老百姓要安居乐业。党的xx大将民生问题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全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还有一些群众,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普遍存在,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按照xx大提出的关于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组织带领群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三个作用改善民生,关键在党。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改善民生提供政治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把改善民生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关注民生,经常研究民生,把握方向、制定政策、凝聚力量,大力协调解决民生问题。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做到对上增强执行力,对下增强领导力,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影响力,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发挥推动发展的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针对基层存在的各种民生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措施,着力解决,使基层民生问题有人抓、有人管,就地解决,尽快解决。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勤劳致富,做改善民生的表率。要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社会和谐的促进者。
突出六个重点改善民生,涉及各个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想方设法做好民生工作。一是要立足于“学有所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解决好上学难的问题。切实抓好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二是要立足于“劳有所得”,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努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广泛就业。加强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对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要立足于“病有所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急救医疗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努力扩大医保覆盖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是要立足于“老有所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探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建设管理,解决好农村“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人员的养老问题。五是要立足于“住有所居”,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健全廉租房制度,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众有房住。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六是要立足于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防重大事故发生。重视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防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故能力。
处理三个关系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改善民生是加快发展的目的和体现。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是正确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民生问题无小事,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既要尽力而为,积极努力,尽最大可能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解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防止“民生工程”成为一厢情愿的“政绩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能办到的尽快办,一时办不到的创造条件办。三是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改善民生,是全社会的大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主体作用。要强化政府职能,调节收入分配、扩大社会就业、加强社会管理,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负担。要调动群众的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对能够用市场机制解决的民生问题,通过市场机制组织社会力量去解决。
做到三个倾斜改善民生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做到三个倾斜。要把工作的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倾注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的力量,着力解决改善民生问题。一要坚持向基础基层倾斜。民生问题,更多的存在于基层,基础基层工作是改善民生的支撑点和立足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贴近群众,联系实际,直接帮助群众解决民生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坚持向热点难点倾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往往是最突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各级党组织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畏难思想,抓住难点不放,齐心协力攻坚,下功夫解决好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等热点难点民生问题。三要坚持向督查落实倾斜。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真抓实干,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落实在行动上。各级党组织要靠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党的领导,努力改善民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是对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考验。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积极践行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面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和谐社会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理解,这短短九个字,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阐明了我们入党的动机,入党干什么?就是为人民服务。二是阐明了我们共产党员服务的对象,为谁服务?就是为人民。三是提出了明确要求,怎么样服务?就是全心全意。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党员,说句实话,在入党之前对入党的动机并不十分清楚,那时候想入党,一方面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父亲是一名党员,有时候他拿个什么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证书回来,我觉得共产党员很光荣,在心中埋下了渴望入党的种子;另一方面可能是有点上进心,读中专时看到同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后看到同事提交入党申请书,感觉到自己落后了,再说平时的表现好像也不比他们差,因此入党的愿望与日俱增。可以说,入党之初,“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模糊的、淡薄的。真正对“为人民服务”有所感悟,还是担任一支书以后。20xx年10月到20xx年12月,我下派到村里担任一支书,经常跟群众打交道,与群众联系多了,距离近了,感情深了,自觉不自觉的就想为他们干点事、帮点忙。这两年到农工委工作,又参加群众工作队,相对而言与群众的联系要多些,现在这种宗旨意识应该说有所强化,入党动机更加清晰。
个人觉得,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民”的含义。谁是人民?在座的各位是,到行政中心来办事的群众是,在路上遇到的行人也是,一句话,我们看到的、接触的、身边的人,都是人民,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其次要弄清“服务”的含义。什么是服务?服务就是忠诚履职、无私帮助、真情解难。作为人大工作者,干好本职工作,推动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督促建议意见办理落实,督办来信来访维护一方稳定,就是服务;当看到别人需要帮忙时,搭把手,比如志辉、万年同志看到我们有时下班没车了,主动送一下,就是服务;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像去年大家为谢文华捐款治病,就是服务。其实,服务并不是什么高深遥远的东西,举手之劳而已。再者要明白“全心全意”的含义。全心全意不是虚情假意,不是表演作秀,是一份真心、一缕真情、一丝真意。全心全意为人民,就是要把人民当亲人,知其所想,体其所难,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当然,做到全心全意并不容易,像雷锋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是少之又少的,这样要求可以,真正做到太难,关键是我们要拥有这样一份心,付出这样一份情,比如有群众来人大机关到委室找个人、办点事向你问个路,我们热情相待、温言以对,带着找一下,帮着联系一下,这份心意就到了。
正是有了这样一些认识,去年的群众工作,工作队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自家人,了解了他们的需求,体察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才有了请医下乡送健康、关爱留守儿童、走访慰问特困户、为困难居民捐款等活动。今年以来,群众工作队积极为大冲村的产业发展、社会稳定、环境卫生整建等工作出谋划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也是认可的。因此,强化宗旨意识,刚停留在口头上不行,只树立在心目中也不够,害的切切实实转化为具体行动。
这是本人的一些肤浅认识和感悟,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八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就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全体党员思想、观念、行动中的自觉反映,它表现为党员定向的心理、自觉的反映、能动的认识、主动的思维以及反思性的观念活动。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领导干部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欢迎大家阅读。
党现阶段奋斗目标有小康社会、现代化和中国梦,无论哪一个,都与我们农村分不开。我们党很重视“三农”问题,继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基础上,和xx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都相继对加强“三农”工作提许多新的更高要求。农村党员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排头兵”,我们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理论武装,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政治上先进性,须加强理论武装,这是增强党性、提高本领、解放思想前提。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作行动指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章党纪和党的知识等,学习党组织文件,增强党性观念、宗旨意识、思想政治素质。学习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党组织要尽量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形式可灵活多样,同时,党员更要主动自学,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和手机等一切手段学习。要以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强化农村党员的学习教育。
切实服务群众,践行我党的根本宗旨。共产主义不是空中楼阁,不是空喊口号得来的,践行共产主义,最终要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上。所以,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当然,为人民服务不仅仅做几件好事,按我们毛主席所说的要一辈子做好事,这一辈子做好事,内容就比较丰富了。
各方面带好头,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义务:党员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本质要求。农村广大党员除干好本职工作、服务群众外,还应在各个方面带好头,为群众作出榜样和表率,弘扬正能量。 党支部是一面旗帜,党员就是一盏灯。我们只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就能很好地把旗帜和红灯举起,也就真正发挥我们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这里,我呼吁我们向推介的焦裕禄学习,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我们一起共勉吧!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牢牢抓住并充分运用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
强化宗旨意识,把握正确方向。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党员干部对这些重大问题必须再认识、再明确、再强化,始终做到在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本色、政治纪律上不变、不移、不偏、不松。牢记宗旨,就要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落实在行动上。
坚持群众路线,切实为民服务。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做好各项民生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转变作风,积极作为,齐心协力为各项事业做贡献、聚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群众立场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立场。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各项工作都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是“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危险”,服务群众是“最大责任”,伤害群众是“最大罪孽”。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党员干部要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零障碍”交流,多到农村、社区、工厂接接地气、蹲蹲点,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摸清和掌握真实情况,做到抽丝剥茧、心中有数。
要正确对待和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能讳疾忌医、只听好话,更不能敷衍塞责、一听了之。要把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的情况向群众公示,并请群众评判,真正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明白、让群众满意。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铸就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对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党才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党顺应人民意愿、更好实现人民利益的生动实践,也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过程。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随着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统筹协调群众工作的难度在加大,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联系发动群众的能力有所下降。面对严峻的任务和挑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进一步强化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把握群众方法、健全工作制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不断获得最广泛、最深厚、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定的群众立场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石。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制定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正确对待事业、对待群众,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当前和今后,必须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群众的就坚决支持,不利于群众的就坚决纠正。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切实解决就业、就医、就学、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只有在思想深处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会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会有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高度自觉。要把群众观点贯穿到加强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群众观点学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列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群众观点的自觉意识。要把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引导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社会生活最基层,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实际,把握群众思想的脉搏,在深入人民群众中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诚情怀。
科学把握群众方法。科学的群众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群众工作常做常新、充满生机活力。当前社会成员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法制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迫切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工作,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运用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帮助群众提高认识、化解疑虑,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要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照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丰富与群众联系沟通、互动交流的载体,畅通群众表达意见诉求、参政议政渠道,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事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健全群众工作制度。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既需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也需要依靠制度来规范、来约束。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工作制度,严格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是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程度的必然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在落实好已有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完善做好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要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要健全信访制度,保证群众提出的重要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要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纪录片《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俄罗斯人在述说》,生动讲述了苏共和苏联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历史真相,深入剖析了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亡党亡国的历史悲剧,看到了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以及前苏联党内部分领导人政治上推行“多党制”、经济上推行“私有化”、意识形态上推行“自由化”和“新思维”造成的危害,更看到了一个党脱离人民群众、腐化变质带来的严重后果。令人感慨,引人深思。
俄罗斯人的述说再一次警醒我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苏共是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起家并发展壮大的,但在长期执政之后,苏共特别是个别领袖人物,逐步丧失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宗旨意识逐步淡化。当苏共不再是苏联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再是苏联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的时候,苏共也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苏共垮台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以人为鉴,可得明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学习观看这部警示教育片,使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必要性,更加深刻体会到党中央部署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突破口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作为基层央行的党员干部,关键是要解决好理想信念这个“总根源”,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当前,必须着力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官本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方法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用简单老套的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元素,增强思想教育的“人情味”,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基础,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信念坚定,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勇于奉献。
二、强化宗旨意识,坚决反对“四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都要以群众需要出发,而不是从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四风”问题,为什么老百姓会对“四风”的反映最强烈,究其原因,是因为“四风”直接损害到了群众利益。“官僚主义”容易和“鱼肉百姓”联系在一起,“形式主义”容易和“劳民伤财” 联系在一起,“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容易和“民脂民膏”联系在一起。损害群众利益,就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群众当然不答应、不满意。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引导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三、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弘扬新风正气
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的学习宣传,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今年以来,苏州中支党委结合分行第三届“十大和谐标兵”和20xx年“十佳好人好事”网上评选和表彰宣传活动,积极开展“身边的榜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和宣传一批干部职工中的先进典型(如省级“工人先锋号”调查统计科、科技科;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人事科;分行级“十大和谐标兵”唐生枝、分行国库系统先进个人江f等等),引导干部职工崇德尚善、见贤思齐。下一步要继续以开展弘扬先进年活动为契机,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内联网、宣传橱窗、展板、道德讲堂等多种渠道,宣传展示先进典型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干部职工,使干部职工学有目标,追有标杆。进一步加强党史、行史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作风效能建设年”和做“文明有礼的央行人”活动,展示主流,弘扬正气,激励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以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为楷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四、强化党建和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党员是一个政党的细胞,一个政党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发挥好。一方面要严把党员入口关,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各项党内制度、严肃党内组织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增强党性修养,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总行提出的“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促进履职”目标,找准服务群众的载体,着力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提升基层央行金融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自觉把践行党的宗旨落实到履行基层央行职责的具体行动上,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为党和人民的央行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九
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要真心融入群众。干部要把自己看低一点,群众才会把你看高。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合格党员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推进和谐屈原建设,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如何把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引向深入,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最近,中共屈原镇委组织人员就此深入基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今年8月份以来,我镇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对各类党员分别采取举措,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一是推行五项制度。为更好地把握民情、通达民意、化解民怨、解决民困、共建民生,在全镇推行五项制度:建立联系服务群众责任区制度,以行政村(居)为单位,划分13个责任区,村“两委”干部是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主体,联村领导为该责任区的镇级责任人,同时配备2—3名机关干部、一名公安干警、一名司法干部,发放联系群众卡,公布服务电话,设立民情意见箱,使每一个干部都有责任区,架起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干部下队制度。村(居)干部每月入户不得少于8天,镇干部每月驻村不得少于3天,村(居)干部每人每年联系群众15户,镇干部每人每年联系群众10户,建立下队工作日志,村(居)干部由村(居)书记考核,联村领导抽查,镇干部由党政办考核。“五情”报告制度。干部下队主要工作内容是摸“五情”,即民情、舆情、警情、灾情、孕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并迅速做出回应。民情联系会议制度,村级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乡镇每月召开一次,突发事件、重大事项随时召开,分别由镇村两级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汇总情况,研究解决问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测评制度。以基层群众代表为参评主体,对责任区的镇、村干部的履职情况及工作作风进行群众满意度考核测评,满意度低于80%,要进行问责。二是健全五大机制。项目安全评估机制。凡在镇内建设的各类项目,开工之前必须进行安全评估,由镇安办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项目的过程管理、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制作评估报告,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政府不申报项目支持、不协调土地、不核批炸药、不拨付资金、不准开工建设。重大事项信访稳定评估机制。对党委政府推出的重大事项、重大节假日及敏感时期,实行社会风险评估,走访群众,倾听民众呼声,掌握舆情动态,制定信访维稳预案,做到未雨绸缪。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通过干部下队和每月的民情联系会议,对13个责任区内的社会矛盾进行分析评判,提前介入,超前预警,限期化解。领导干部接访机制。认真落实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通过开门接访、现场接访、带案下访、定期回访、当场交办、会后督办等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整合社会力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领导干部包案机制。对于排查和接访的重点信访件由镇综治信访办牵头分解,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转化、包人员稳控、包息访罢诉,将职责分解到每个干部,将任务落实到每个领导。三是做到五个到位。特殊群体联系服务到位。责任区的干部要深入到村组和社区,重点加强对困难户、低保户、上访户、意见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的联系,了解群众疾苦、问题原由、帮扶需求、社情民意和致富经验,建立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台账,做到对象范围清楚、目标任务清楚、沟通渠道清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群众动向掌握到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多数群众的诉求,正确研判可能出现矛盾纠纷的性质,把握事态发展的基本趋向,牢牢把握舆情、民情、警情,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对多数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必须坚决解决到位;对合理不合法的说明情况,表明态度,正确引导,用足政策,争取部分解决;对不合理不合法,但确有困难者,可酌情给予救助。思想工作跟进到位。对群众的情绪和怨气,责任区的干部要及时进行疏导,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要做到政策法规宣传到户,感情联系到人,关心关爱到心,把利弊关系分析透彻,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做到零距离、零误解,必要时,对个别人公安派出所要进行法治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以实现教育转化。法律手段处理到位,事前送政策法律进村入户,教育群众知法守法,事中引导群众表达诉求要合法理性,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事后对少数挑衅法律底线、无理取闹的人要坚决依法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通过推行上述做法,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一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而且在新农村建设,急难险重任务中彰显先进本色。二是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广大党员干部切身体会到,从关注贫困群众、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入手,可以清楚地查找工作作风和与群众感情上的差距,可以更加自觉地端正思想态度,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形成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服务群众队伍。三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党组织凝聚力,使一大批农村优秀青年分子纷纷要求加入党组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四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亲历亲为,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使群众经常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得到他们的及时帮助,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亲民的行动,党和政府为民的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机关中有的党员干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较差,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找上门的群众极力往外推。有的党员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坚持不够到位。少数负责包村的党员干部到包村点次数少,办实事少。二是部分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非党员群众,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没有感召力。三是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考评机制不活。对此项工作布置下去了,真正抓落实和检查的少,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
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党员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淡化,热衷于实用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哲学。二是组织管理的因素。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内容,还有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的方面,没有形成真正的制约激励机制。三是党员自身的因素。不少党员放松或忽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技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有些党员学用脱节;有部分党员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存在“坐不下来,钻不进去”的浮躁情绪;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认为年龄大,不愿学。
四、对策与措施
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必须在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丰富服务载体、建立制约激励机制,要从以下五方面去努力。
一要端正工作态度。端正工作态度才能形成工作力度,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仅仅是简单的变换空间,更重要的是置换心态,转换角色。基层艰苦的环境、复杂的问题、现实的困难,需要我们机关干部要排除抵触情绪、浮躁心态,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以正确的角色去应对。到基层后,机关干部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甘当“学生”,不耻下问,尽快熟悉基层工作环境,掌握基层工作策略,确保说话说到点子上,帮忙能帮到关键处。要带着“主人翁”的态度,捧着真心、带着真情到基层,多说基层话,多排基层忧,多解基层难,多交基层友,努力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困难百姓的“解困人”,重点项目的“领路人”。要作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满怀干事业的勇气,只有到条件最艰苦.问题最复杂.工作最困难的基层去,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困难中迎接挑战,在奋斗中收获果实。
二要掌握工作方法。做好基层工作,不仅需要勇气和信心,更需要策略和方法。到基层后,机关干部一定要吃透政策,全面把握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维护农村稳定的方针和措施,深刻领会农民子女就业、扶持困难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的文件和制度,系统掌握国家产业发展、计划生育、土地使用、农保医保的法律和规章,牢牢把握执行政策、落实政策的主动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好、传达好,以此鼓舞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交流给群众,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争取政策,夯实基层的发展基础,增强基层的发展后劲。
三要转变工作作风。机关干部下基层不但“身” 要下,更重要的是 “心” 要下,要真正走进农民的家,迈进百姓的门,贴近田间地头的人,弄清楚基层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把他们的期待反映上去,重视起来,不断增强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服务措施的可行性。到农村,要出实招,要多想办法调产业、搞建设、保稳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要多出主意抓生产、谋创新、筹资金,让建设新农村的人多起来;到项目建设一线,要多想点子保物资、保质量、保安全,让工程进度快起来。
四要严格自我要求。机关干部到农村,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如果机关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自身形象不好,就会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对机关干部的总体评价,所以广大机关干部一定要珍惜机会、严于律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要坚持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不搞特殊化,不占百姓便宜。要保证在基层的时间,不准无故离开岗位。要摆正位置,放低姿态,主动当好配角,当好助手,当好参谋,自觉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成事不坏事。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定,坚持服从党委、政府的管理,主动接受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监督。
五要加强组织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全体干部的主要职责,关系到人心向背,意义重大,使命光荣。镇党委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脚踏实地,务求实效,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率先垂范,形成制度,抓出效果,班子成员和责任区负责人要认真履责,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真正办成一项民心工程,让干部转变作风,群众拍手称好。要通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开展,使全镇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各种矛盾有效化解,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社会管理规范有序,努力开创全镇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强化宗旨意识,充分认识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明确一个目标一个政党要想长期执政,一个国家要想和谐稳定,最根本的是老百姓要安居乐业。党的xx大将民生问题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全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还有一些群众,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普遍存在,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按照xx大提出的关于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组织带领群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三个作用改善民生,关键在党。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改善民生提供政治保障。一是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把改善民生放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关注民生,经常研究民生,把握方向、制定政策、凝聚力量,大力协调解决民生问题。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做到对上增强执行力,对下增强领导力,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影响力,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发挥推动发展的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针对基层存在的各种民生问题,结合实际,制定措施,着力解决,使基层民生问题有人抓、有人管,就地解决,尽快解决。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勤劳致富,做改善民生的表率。要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社会和谐的促进者。
突出六个重点改善民生,涉及各个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想方设法做好民生工作。一是要立足于“学有所教”,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解决好上学难的问题。切实抓好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二是要立足于“劳有所得”,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努力促进城乡劳动者广泛就业。加强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对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要立足于“病有所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急救医疗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努力扩大医保覆盖面,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是要立足于“老有所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探索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的建设管理,解决好农村“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人员的养老问题。五是要立足于“住有所居”,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健全廉租房制度,抓好经济适用房建设,保障低收入群众有房住。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六是要立足于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防重大事故发生。重视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防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故能力。
处理三个关系在改善民生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改善民生是加快发展的目的和体现。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是正确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民生问题无小事,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既要尽力而为,积极努力,尽最大可能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解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防止“民生工程”成为一厢情愿的“政绩工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能办到的尽快办,一时办不到的创造条件办。三是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改善民生,是全社会的大事,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主体作用。要强化政府职能,调节收入分配、扩大社会就业、加强社会管理,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负担。要调动群众的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自身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对能够用市场机制解决的民生问题,通过市场机制组织社会力量去解决。
做到三个倾斜改善民生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做到三个倾斜。要把工作的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倾注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的力量,着力解决改善民生问题。一要坚持向基础基层倾斜。民生问题,更多的存在于基层,基础基层工作是改善民生的支撑点和立足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贴近群众,联系实际,直接帮助群众解决民生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二要坚持向热点难点倾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往往是最突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各级党组织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畏难思想,抓住难点不放,齐心协力攻坚,下功夫解决好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等热点难点民生问题。三要坚持向督查落实倾斜。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真抓实干,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不落实在行动上。各级党组织要靠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党的领导,努力改善民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是对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考验。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积极践行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全面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和谐社会建设。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十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全文讲话中,提到“人民”二字多达107处,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顾近代历史,中华民族饱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与煎熬,大地硝烟四起,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层层压迫、盘剥之中。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求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
95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从此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有了正确的航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颗参天大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历史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到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主心骨”。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服务人民不能变”,党的根基在于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未来在人民。新形势下,改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中央的目的旨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为民务实的行动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要不忘初心,服务人民。
不忘初心,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主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一切为了人民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一生的价值追求。不忘为人民服务之初心就要始终牢记宗旨意识,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下,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夺取同步小康的全面胜利。因此,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走的了群众路线,听得进群众意见。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要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做决策、出政策,要多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从人民群众中既取为人民服务的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5载党和人民的风雨同舟,谱写了中华民族之崛起的盛世华章,全党同志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十一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受到教育,提高认识,触及灵魂,找到差距,改进作风,鼓舞士气,强化意识,推动发展。
牢记命根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90多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党的根本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群众路线维系着党的前途和命运,凝结着党的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最简洁、最规范、最准确、最权威、最完整的概括和表述。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理论和根本宗旨,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初步形成。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血肉联系的关系。当前,“四风”问题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着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键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我们的工作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身利益不懈奋斗,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拧紧总开关――坚持执政为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一把手”只有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围绕思想理论武装,抓好学习,提高认识,引导党员干部补精神之“钙”,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思想“总开关”,解决好“为了谁、我是谁、依靠谁”的问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严峻的现实也说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出问题,首先不是因为知识和能力,而是理念信念的迷茫、动摇和扭曲。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原原本本读经典、学原文,深接群众实践源泉和历史经验,自觉高效地改造主观世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尤其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达成知行合一,践行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算坚定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全面推开,只有坚持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补精神之“钙”,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才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掌握主战场――密切联系群众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区别于其他性质政党的显著特征。党的这种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紧密联系群众,特别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有力地证明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而推进社会事业的生命线。离开这个根本观点和根本工作路线,难以说明“中国奇迹”是怎么出现的。当前,脱离群众已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的最大、最现实的危险。正如党的报告所指出的,反对腐败、建设廉政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我们有必要而且是必须要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只有深入基层,掌握主战场,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知道我们政策的制定是否切合实际,是否真正做到了为民利民惠民,才能够明白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才能够了解人民群众的“最盼、最急、最忧、最怨”,才能够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会有密切联系群众的高度自觉。历史和现实深刻警示我们,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越是长期执政越要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越是取得巨大成就越要防止忽视群众、脱离群众的倾向。治国在政、为政在人。密切联系群众,其次要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自觉。坚持群众立场,在工作中摆正位置,把好方向,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打好持久战――建立长效机制接受群众监督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从长效机制上保证其贯彻落实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既要立足当前实际解决现阶段群众路线中存在的积弊,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群众路线的长效工作机制,增强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接受群众监督。
针对现阶段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贯彻群众路线工作中反映最强烈,最紧迫的问题;健全体现民意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凡涉及重大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实行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利益相关人座谈会制度,特别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群众参与率的考核评价;完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舆情采集与研判机制,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健全群众路线工作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只有以严明的制度和制度的严格执行,接受群众监督,才能确保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十二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强化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把握群众方法、健全工作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铸就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正是因为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对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党才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党顺应人民意愿、更好实现人民利益的生动实践,也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过程。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随着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统筹协调群众工作的难度在加大,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联系发动群众的能力有所下降。面对严峻的任务和挑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牢固树立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树立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进一步强化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把握群众方法、健全工作制度,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不断获得最广泛、最深厚、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定的群众立场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石。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才能制定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正确对待事业、对待群众,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当前和今后,必须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群众的就坚决支持,不利于群众的就坚决纠正。要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切实解决就业、就医、就学、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只有在思想深处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会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会有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高度自觉。要把群众观点贯穿到加强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群众观点学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列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修课程,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群众观点的自觉意识。要把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体现到实际工作中,引导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深入社会生活最基层,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实际,把握群众思想的脉搏,在深入人民群众中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诚情怀。
科学把握群众方法。科学的群众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群众工作常做常新、充满生机活力。当前社会成员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法制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迫切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工作,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运用平等交流、民主讨论等方法,加强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帮助群众提高认识、化解疑虑,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要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照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丰富与群众联系沟通、互动交流的载体,畅通群众表达意见诉求、参政议政渠道,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事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健全群众工作制度。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既需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也需要依靠制度来规范、来约束。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工作制度,严格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是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程度的必然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在落实好已有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完善做好群众工作的制度体系。要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要健全信访制度,保证群众提出的重要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要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要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十三
强化宗旨意识,牢树群众观念,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本站小编为你分享了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专题发言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到你。
眼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践行群众路线,首先要从强化宗旨意识、服务群众做起。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中“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因此,宗旨意识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增强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恪守宗旨的根本前提,是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作为党员干部,要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增强宗旨意识,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目前,一些单位多多少少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就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是主人抛之脑后,把自己以“当家人”、“管事人”自居,总以为百姓是在“求”自己办事,把职责当权力,把服务当恩惠。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各层要真正擦亮“窗口”,就必须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把多办利民之事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情对待群众、真心服务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行动的指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努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贡献力量。
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员的根本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发展和保护好群众利益,是党章赋予全体党员的根本责任,党除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私利。因此,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党章和党规所不允许的。学习党章、尊崇党章,用党章的规定规范言行,必须把群众观点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城乡百姓全面过上小康生活而努力。
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经验总结。在解放战争时期,党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党广泛团结和联系人民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用新目标、新理念、新实践紧紧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人民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充分显示出群众路线的强大生命力。
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首先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感情上亲近群众,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把服务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团结群众、带领群众,使党的主张、奋斗目标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要求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着力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只有坚持“六个着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才会有的放矢,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主动做,从而增强宗旨意识,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形成以学促干、学干结合、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学习教育也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全文讲话中,提到“人民”二字多达107处,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顾近代历史,中华民族饱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与煎熬,大地硝烟四起,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层层压迫、盘剥之中。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求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
95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从此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有了正确的航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颗参天大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历史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到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主心骨”。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服务人民不能变”,党的根基在于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未来在人民。新形势下,改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中央的目的旨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从为民务实的行动中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党员干部要坚持要不忘初心,服务人民。
不忘初心,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主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一切为了人民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一生的价值追求。不忘为人民服务之初心就要始终牢记宗旨意识,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不忘初心,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下,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夺取同步小康的全面胜利。因此,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走的了群众路线,听得进群众意见。领导干部干事创业要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做决策、出政策,要多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从人民群众中既取为人民服务的智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95载党和人民的风雨同舟,谱写了中华民族之崛起的盛世华章,全党同志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十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定的群众立场是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石。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xx年关于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优秀发言稿3篇,欢迎大家阅读。
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事业,比服务群众更高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从作风建设入手,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最根本是强化党的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
认真学习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任务。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要通过学习,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决定的。党员干部要从思想和情感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保持和发展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防范和化解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筑牢党的价值基础。
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心系群众冷暖的深厚感情,始终保持为民排忧解难的满腔热情,始终保持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奔放激情。要时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群众的需求为着力点,多干群众期盼和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和得实惠的事,多干打基础和利长远的事;要永葆为民爱民的情怀,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所有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事关民生福祉的各项民生工程、惠民实事做扎实、做细致、做到位,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幸福;要带头加强学习和转变作风,提高为民造福的本领,着力提高研究政策、运用政策的能力,运用科学理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引领科学发展、造福百姓的能力。当前,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让老百姓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人民的力量无可取代,为人民服务责无旁贷。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宗旨意识,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有效遏止脱离群众的“四风”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学习焦裕禄精神必须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始终,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贯彻始终,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彻始终。
1.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做好群众工作,不只是一般的方法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要求,多说贴近群众的感性的真话,多讲群众能够接受的道理,多办群众想办的实事。要始终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学会换位思考,真心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再小也要竭力去办,真心以实际行动引导司法行政干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带着对人民利益的深厚感情去工作。
2.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司法行政工作,全面提升司法行政的科学化水平,把司法行政工作的成效更多地、更直接地体现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惠及人民群众上。要始终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推出符合实际、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为民带来的实惠。当前尤其要抓住广大群众最关切的权益保障问题、就业就学问题、“五水共治”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医疗、住房问题等等,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3.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司法行政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还是我们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工作,正是由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才取得了明显成效,不少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问题,更需要紧紧依靠群众,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动和依靠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生命力,才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对县市区层面来讲,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群众家门口开展,与群众的距离更接近,群众的感受更真切,群众的期盼更具体。我们必须以认真精神开展好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带动党风民风,形成加快建设市强民富、宜居文明新莱州的强大正能量。
践行群众路线,常怀爱民之情。
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力量源泉,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践行群众路线,就要始终牢记为民宗旨、强化群众观念,自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落实在行动上就要做到“三真”:一是真情感恩群众,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有真情回报群众,视群众为父母、待群众如家人,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才能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和重托;二是真诚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强化部门包村、落实党员“双管双责”等途径,用好网上“阳光对话”、电台直播热线、政府公开电话等渠道,充分察民情、听民意,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三是真心服务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得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工作。特别要做好让群众满意工作,发挥好“让群众满意工作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落实好以民意收集、归类督办、结果反馈、考核运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最不满意问题”整改机制,确保转变干部作风与排解群众难事同步推进,把活动效果体现在群众满意上。
践行群众路线,夯实富民之基。
当前,莱州既面临“蓝黄”两大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也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压力挑战。今年,烟台市委对我市提出了“再接再厉、走在前面”的总要求,我市也确立了“转方式提质增效、转作风提标争先”的工作主基调,着力在滨海开发、产业转调、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文化强市、民生保障和党的建设七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全市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好这些既定目标,既是各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改善群众生活的基础。
践行群众路线,多行惠民之举。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不动摇,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每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据群众需求,先后投资近20亿元,实施了人民医院新院、中医院、社会福利中心、市民之家、公园广场等一批民生项目,所有镇街卫生院、校舍基本完成升级改造,实现了校车服务、免费校服、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全覆盖,社保、医保、养老、救助等保障标准逐年提升,农村硬化路、自来水等“村村通”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市17处镇街全部建成了党务村务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条龙”窗口化服务。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我们确定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学生就学条件等11方面“为民服务实事”,各镇街和重点部门也都确定了为民服务重点事项,72个热点单位主要负责人逐一在电台、电视上进行公开承诺,确保在活动期间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践行群众路线,倡树亲民之风。
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形象,凝聚民心就有了重要基础。“四风”问题是影响作风的重要根源,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以破除“四风”为目标,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强化整改,以作风的真正转变赢得群众的真正满意。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中,一些“四风”问题通过深入调研走访浮出了水面,通过面对面征求意见摆上了桌面,对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分门别类排队,建立整改台账,卡实整改责任,确保边学边改、即知即改、学改同步,让干部作风随着活动的深入不断展现新气象。作风建设,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我们要求各级干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树好标杆,认真落实习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真正铺下身子做为民的表率、真抓实干做务实的表率、严于律己做清廉的表率,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以优良的作风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言稿篇十五
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本、执政之基、工作之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当公仆服务群众,还是“当官做老爷”?这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具备群众观点、是否走群众路线的“分水岭”,也是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尺。要通过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联系思想实际,改造主观世界,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群众第一、人民至上的观点,做到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真正尊重群众。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何时都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主人和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决策和工作的全过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策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呼声,保证决策“从群众中来”;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众智慧,保证决策体现群众的意志和要求;决策后及时 “到群众中去”,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接受检验,做到尊重群众、紧紧依靠人民。
真切关爱群众。走群众路线、做群众工作,关键是要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在继续加大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同时,主动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益。为此,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群众的困难当做亲人的困难,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进点入户和群众攀亲结对、交朋友、唠家常、问民事、解民忧,做到群众的门走得进、群众的话听得进、群众的事办得好,真正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进。
真情对待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利益至上作为根本宗旨来坚守,作为价值取向来追求,作为工作标准来衡量,党员干部的言行都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者部门利益出发,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以有没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衡量标准。
真心敬畏群众。党员干部要牢记人民是权力的主体,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用权受监督,怀揣敬畏之心对待人民群众,自觉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做“第一追求”、把群众的批评当做“第一红线”,不断改进工作,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真诚服务群众。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掌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工作方法,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要以作风建设为着力点,树立直面问题的勇气、真抓真改的态度,坚持领导带头,说到做到、立改立行,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问题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着重解决态度冷漠、敷衍群众的问题,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财务科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财务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实用18篇)
- 2023年幼小衔接工作计划上学期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实用11篇)
- 2023年化妆舞会策划书(汇总8篇)
- 最新年会策划方案流程表(精选19篇)
- 校长个人总结 校长个人工作总结(优秀8篇)
- 遵守交通规则演讲稿(优质18篇)
- 业务员销售合同协议书(精选9篇)
- 营销人员工作总结(通用20篇)
- 庆国庆现代诗歌硬笔书法 国庆节现代诗歌(大全15篇)
- 转让经营权合同无效案例 经营权转让合同(通用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