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模板8篇)
- 上传日期:2023-10-06 06:06:02 |
- 碧墨 |
- 7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篇一
我国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有着体制改革的显像特质。
从基本国情来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当时企业生产缺少市场竞争的推动,企业的任务就是生产出国家计划内的产品,而技术研发则主要是在各大研究院所进行,企业内并没有技术研发的要求,也没进行技术研发的能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资本的不断注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市场,这带来了激烈的产品和技术竞争,也使企业不断加强对外部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借鉴。
然而,作为发展中国,我国在技术上和发达国家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技术的不对称促使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对于发达国家主要依靠自主研发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说,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进而再创新无疑是一条有效地途径,这可以避免原始创新所存在的风险。
事实上,很多国家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快自身发展的。
二战后,韩国、日本等国家地区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通过引进先进的外部技术进而进行改良型渐进创新而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技术领先国。
据美国科学基金会1976年的调查,1953-1973年的21年时间里,全世界共出现50项主要技术创新,其中90%左右属于改良型渐进技术创新,可见,改良型创新的绩效丝毫不亚于原始性创新,而从引进先进技术出发的改良型创新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
技术引进是一种途径,关键是要看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情况,如果仅仅是引进和使用,那么必定会对外部技术存在很大的依赖性,技术引进的主体仍然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目前,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有200多家,仅占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三,中国9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拥有商标的企业仅占40%。
很多企业有制造没创造,没有知识产权。
我国企业目前对外技术依赖度高达50%以上,技术引进为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引进,如光纤制造装备100%依靠进口、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的80%以上都依靠进口,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在这样的条件下,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将不太理想,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国外技术的引进与模仿仍将是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这说明,虽然我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引进了各项先进技术,但是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分析能力尚显较弱,二次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以至于难以从根本上掌握先进技术,形成自主发展的技术成份。
如我国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达到320.43亿元,而用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只有81.86亿元,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不强,引进技术与产品的仿制,未能较快地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仍在继续,技术后发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中国企业技术融合的路径依赖。
经济的演化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这种路径依赖性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变迁和制度演进上,从而使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也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
路径依赖的存在会有利于现有技术经济制度发展,而不利于其他技术经济模式的产生和壮大,从而使得强者越强,弱者恒弱。
路径依赖的理论研究。
路径依赖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路径依赖问题首先由保罗、大卫在1985年提出,之后w、马兰、阿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技术演进中的.路径依赖的系统思想,后来,道格拉斯、诺斯将前人有关这方面的思想拓展到社会制度变迁领域,从而建立起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在诺斯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中,主要指出了三点:第一,制度同技术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会使制度的既定方向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强化,即沿着良性循环轨道得以迅速优化,或者顺着原来的错误继续下滑,弄得不好,还会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一旦被锁定,要脱身而出就需要借助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权变化才能实现对原有方向的扭转。
第二,制度变迁除了受报酬递增机制的影响外,还受市场中交易因素的的影响,如果没有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制度就会变得不重要。
第三,制度变迁比技术演进更为复杂,政策行为者具有不同的主观主义模型,这是各种制度模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路径依赖源于制度演进过程中的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又通过制度的规模效应、示范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来表现。
具体来说,规模效应指的是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当制度主体改变现有制度形式而采用另一种新的制度形式的时候,由于惯性力量的存在,会使新制度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阻碍,实施规模也会由此受到限制,这便会带来新制度实施成本的提高,但是随着新制度的实施和范围的扩大,其原始成本投入会随着相关制度实施情况所能够带来的规模扩大而有所下降,这种情况类似于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的情况。
示范效应指的是新制度实施所带来的效益会带来人们的行为追赶和效仿学习,从而使越来越多的行为主体采用该制度,加速新制度的实施和扩散,这是推动制度变迁的重要方式,但是越多的群体采用某项制度,该项制度今后的改变和转型就越困难。
协调效应指的是制度及与其配套的相关规则的协调关系,即制度主体之间为了既定的利益而相互配合的活动,这就带来了一种现象对既定制度补充和协调的配套措施的实施会引起利益连带效应,这就像一个链条,其中任何一环发生断裂势必会引起整个链条的松散。
在制度变迁中,当与既定制度相配套的相关规则建立起来之后,任何改变既定制度的行为都会对整个制度链条产生危机,不仅对制度利益主体,而且对配套制度的相关利益者都会产生影响。
适应性预期指的是实施制度的主体者对已经产生效益的制度及其配套体系的心理预期会随着效益的增加而增强,并且会随着该种制度体系的实施而继续对未来的利益进行预期,这种预期一旦建立便会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对新制度会产生潜在的抵抗力。
路径依赖所体现的是一种正反馈机制,涉及的主体行为具有强化性和稳定性,要想用其他某种新的制度代替现有制度,就必须要打破现存的路径依赖,这不仅是个制度的重新制定和实施问题,而且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行为主体的各方面的配合,包括组织体系、生产体系、观念体系等相关部门的一致行动。
在制度或者决策产生之初,往往是随机事件决定着制度的状态,配合制度的推广和实施,必定会有大量的原始投资成本,随着制度实施程度的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其投资成本也会随之下降,并且会有大量的行为主体参与到制度的推广过程中来,示范效应得以产生;共同利益使既定环境下相关主体行为联系更为密切,从而刺激了协调效应的产生,这种效应会使行为主体之间产生一种依赖原有的制度框架、不愿做任何改变的现象,久而久之,行为主体的惰性就表现出来,并派生出很多非正式的共同规则出现,沿用着这些制度链条便会使行为主体产生适应性的预期;当适应性的预期状态稳定时,对原有制度的改变就变得较为困难。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篇二
题目: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年级:
姓名:郝文学
级 教师评分: 12月26 日
目录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
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
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三农” 可持续发展
一、 农村经济
(一) 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 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
济)
2、 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3、 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4、 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5、 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6、 旅游业收入
7、 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8、 农村个体经济
9、 其他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篇三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的高速发展,在建筑施工中药严格做好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现代建筑经营与管理概论
1.1.基本建设
固定资产: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为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服务的物资资料。使用年限;单位价值。
基本建设:建筑、购置、安装固定资产的活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
1.2基本建设程序
基本建设项目从酝酿、规划、决策、设计、施工到建成投产所经历的全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程序。编审项目建议书:轮廓设想和立项先导、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环保、外部协作条件等、编审设计任务书:进一步落实技术、经济指标可靠性,建设条件等、编审设计文件: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程标准;建设地址;总投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建设:施工准备;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决算。
1.3建筑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
生产的单件性:用途;材料、结构、艺术形式不断高速发展、生产的流动性:产品固定;严格的施工顺序;生产者及工具流动、生产过程具有综合性:生产过程复杂,协作单位多、受气候等条件影响大:露天操作;影响因素多:设计变更、资金、物资供应。生产过程不可间断:合理组织,统筹安排;时间不间断,空间不脱节、生产周期长:大量占用人、财、物;资金时间价值。
2.资金时间价值和等值的计算
资金的价值随时间推移而变化。通货膨胀;承担风险;货币增值:投资,储蓄。
2.1利息与利率
利息是因为占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i;利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支付的利息和本金之比,i。
单利:仅按本金计算利息,不把先期计息周期中的利息累加到本金中去。利息总额与借贷时间成正比。
p为本金,f为本利和,n为计息期数。
复利:在计息期内每一计息期计算一次利息,并把这一期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次计算利息的本金。
2.2现金流量图
项目(方案)在寿命期内实际发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序列。
水平线表示项目的寿命周期(时间坐标),时间可用计息期数或具体日期标记。垂直箭线表示现金流量大小,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流量大小与线长成比例。对同一笔资金,借贷双方现金流量相反。
3.建筑经济项目管理
3.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3.1.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机制规范,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中要让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在施工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达到监督施工质量的目的,最终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在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工程的承接、调研、施工材料的选购、施工生产工艺的操作等。在工程施工时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1.2pdca循环的应用。pdca循环,是确立质量管理和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原理。其中,p等于计划,是确定为达到预期的各项质量目标,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提出作业技术活动方案;d等于施工,即进行质量计划目标和施工方案的交底,落实相关条件并按质量计划的目标所确定的程序和方法展开作业技术活动;c等于检查,首先是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认真执行,其次是检查实际的施工结果是否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a等于处理,即对检验中发现偏离目标值的纠偏及改正,包括应急措施、预防措施及持续改进途径。
3.1.3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选择最优化的施工方式
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质量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3.2工程项目策划
工程项目策划是指项目业主或策划人员根据业主投资设想与总目标要求,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项目建设活动的整体策略进行运筹规划,对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
3.2.1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主要环节
投资机会研究、投资方案构思、目标设计、方案策划、可行性研究。
图2项目累计投资及其影响曲线
3.2.2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重要性
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的意义:项目构思和项目目标的确立可解决项目的方向性问题。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具有的全局性影响。
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作用:构思工程项目系统框架、形成项目的竞争优势、决策保证作用、项目计划的依据、预测的作用、项目管理创新作用。
3.3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3.3.1做好项目成本计划
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全体人员参与。全员成本管理不仅要在思想上加强成本费用节约意识,而且要在机制上加以强化。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全员成本意识,另一方面是完善相关责任机制。要把项目的成本目标逐项分解到各项目班子、项目成本工作人员及全体职工中,让每一单项工程都要降低成本费用标准,每一项工作要制定费用标准,节奖超罚,用机制来培养和强化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通过对全体员工的培训教育和机制约束来达到人人具有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增强成本控制增长和促进成本降低的观念。
3.3.3科学管理成本信息化
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是项目部管理好成本控制和造价管理的必要手段。要使成本项目管理良好,可以适时的使用计算机软件系统。随着影响工程成本的因素的不断增加,各部门要处理的信息就增加,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成本管理能够使其方便快捷,同时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来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
3.3.4建筑企业具体成本控制
(1)决策阶段的成本
首先要对市场进行考察,对项目进行策划、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实现项目的最优化。虽然项目的决策阶段所需投入费用很少,但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设计阶段的成本
设计阶段的成本包括项目方案设计成本、计划成本、招投标成本、管理成本和施工前准备的成本。这阶段对成本的影响很大,设计的项目直接影响房产项目的成本控制。
(3)施工阶段的成本
施工阶段的成本是房产开发项目建造过程所产生的费用,一般包括开工前准备费用、施工成本和竣工验收成本。该阶段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涉及到的方面多,影响广泛,受市场和政策影响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房产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
4.结语
建筑经济与管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高速发展好坏,关系到其市场竞争力,两者密不可分,要不断的做好建筑企业的质量、项目和成本管理工作,为建筑企业高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月红.分析建设市场现状加强建设市场管理[j]建设经济
[2]齐全新.成本费用控制之我见.市场研究,第10期
[3]殷卫星.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工程质量[j].中外建筑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篇四
第一部分:
1.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2.“扩展企业”运作研究
3.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4.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5.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6.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7.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8.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9.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10.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11.企业成长研究
12.知识管理研究
13.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14.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
15.全球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16.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7.资本经营方式研究
18.企业并购研究
19.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企业中的运用
20.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21.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22.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23.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24.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25.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26.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27.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2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29.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良好环境的再造
30.关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研究
31.关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
32.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
33.企业管理创新
34.企业发展与知识管理
35.建立健全企业多层次监督约束机制
36.市场竞争中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7.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思考
38.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改进
39.企业管理体系研究
40.企业信用评估研究
第二部分:
1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状况分析
2汽车制造业的纳税筹划
3固定资产不同折旧方法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
4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流程设计分析
5企业利润操纵现象与对策问题研究
6判断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财务分析方法
7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8电子商务会计研究
9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0“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11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12面向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3关于构建现代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
14试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15中小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及防范
16高新技术企业纳税筹划分析
17我国营业税现状及改革趋势
18所得税纳税筹划中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19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筹资方案选择
20膨胀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2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对策
22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分析
23产税开征的利与弊
24我国消费税的改革与完善
25模纳税人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6流量表及其分析
27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8高新技术企业纳税筹划分析
第三部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质量控制的实施途径
3民营小型企业建立iso9000质量体系初探
4.企业实施tqm的有效途径
5.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探讨
6.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7.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研究
8.企业研究与开发薄弱探因
9.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延伸与监控
10.企业新产品开发风险及其防范
11.无形资产的流失及管理小议
12.企业合资中外资控股,购买问题探析
13.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探析
14.提高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途径
在企业中应用的风险与对策分析
16.实施名牌战略的认识与实践
17.关于核心能力的系统思考
18.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问题研究
19.循环经济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研究
20.离职现象研究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篇五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政府对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进行管理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首要内容。从我国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目前的国情出发,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总的概括应是:在有利于发挥市场基础调节作用和企业自主经营、增强活力的情况下,通过正确发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以达到不断取得较好宏观效益、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目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经济稳定目标
(一)经济总量平衡
主要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总量和主要结构上的基本平衡。其中,总量平衡主要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外商品、劳务输入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平衡。结构平衡主要是指投资品与投资需求、消费品与消费需求的平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总量能否平衡是一个主要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把总量控制住,就不会造成大的经济波动,以引导整个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为微观经济创造一个合理顺畅、公平竞争的宏观经济。从我国近些年的经验数据分析,我国社会总供需差率一般要控制在5%左右。
(二)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货币支出持平或略有顺差或逆差。货币往来是指经济交易。国际经济交易按其性质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我国经济对外联系日益扩大,使对外经济关系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平衡与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经济平衡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国内经济可以把不平衡的矛盾适度转移到国际收支环节,以利于维持国内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增长。例如,当国内供给不足出现通货膨胀时,从国外增加输入商品和劳务,扩大进口,可在短期内通过国际收支渠道缓解国内经济供不应求不平衡的状况。国际收支矛盾也会反过来给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带来影响。例如,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家外汇储备减少,出现赤字,必须大力缩减进口;国际收支出现较大盈余,国家持有的外国货币过多,会使本国货币、汇价有上涨趋势,从而影响国内产品的出口,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三)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二是指主要商品特别是某些主要消费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三是指物价上升水平稳定地低于居民平均收入增长的水平。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其衡量的主要指标是物价总指数。我国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决不是政府对价格撒手不管。物价总指数的上升趋势,使各种商品的比价在动态中变化,有利于价格体系的改革,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但价格改革必须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以防引起通货膨胀。只要物价上涨的幅度是在社会可容忍的范围内,不超过3%-5%的年率,即认为物价稳定。
二、经济增长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不仅要稳定整个国民经济,更重要的还要促进其不断发展。
(一)适度投资规模
这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所谓适度,就是既能满足一定的经济增长需要,又充分考虑一定时期内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
(二)合理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合理,经济良性循环,经济效益提高;反之,经济运行阻滞,经济效益下降。调整产业结构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调整投资结构,通过增减对某种产业的投资而影响其发展速度;二是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促使一些企业转产。
(三)科学技术进步
要促使经济增长,必须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资源合理配置
宏观经济管理所追求的效益是指宏观效益。
(一)宏观经济效益
宏观经济效益既表现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又表现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总体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微观经济的综合。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是统一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存在矛盾。因为有些经济活动在局部看来是合理的,但在全局看来是不合理的,因此其局部经济效益的提高就不会促进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政府就要运用一定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引导其行为,使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尽量达到统一。
(二)社会效益
指在经济发展中,某些经济行为如产品的生产、利润的增加、技术的采用等,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如果某些经济行为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和影响,称为正社会效益,否则就是负社会效益。宏观经济管理不仅要追求较好的宏观经济效益,而且也要追求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指经济发展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影响。现代化生产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创造了条件,但是也为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提供了可能。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关系资源再生和人类生存的大事,因此在宏观经济发展中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技术的采用和劳动效率的提高,而且要注意生态效益,使经济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四、生活水平目标
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最高目标。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宏观效益的提高都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直接影响因素和前提条件。
(一)提高民族素质,适度控制人口
要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须要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民族素质。否则,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那就意味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的下降,意味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降低。
(二)充分就业
通常指凡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一般把失业率低于3%-5%看作该社会能够充分就业。市场经济下可以有失业,可以有下岗,优胜劣汰。但是,下岗不是目的,政府通过再就业工程,通过培训,使下岗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使其有竞争压力。我国劳动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必须认真对待,它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是实现社会安定的重要一环。
(三)公平分配
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实现社会公平,它只能在等价交换意义上实现机会均等的平等精神。我们一方面是利用市场机制,把利益得失作为竞争的动力,鼓励一部分人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要重视我国目前还处于低收入水平阶段,必须把社会各阶层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要通过税收等政策手段消除由于客观条件所造成的苦乐不均现象,防止地方、企业及个人收入之间差距悬殊,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等保障。前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同志讲:解决了子女教育问题,解决了老有所养问题,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篇六
时间飞逝,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即将告一段落,在这里我收获很多,我真心的感谢你们大家。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任飞老师,谢谢您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论文从选题到构思再到定稿中的每个环节给予的细心的指导,您给出的建议对论文的完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还要感谢周炜星老师和金融物理研究所的学长们对我论文的指导和帮助。
另外,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论文的帮助,给我从不同视角提出的建议和一些技术上的支持,让我能解决论文中遇到的瓶颈并最终顺利完成。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的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他们一直是我求学路上的强大的后盾,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最大的支持,让我重拾信心继续前行。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篇七
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科学课程,专业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下面我们来看看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仅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对各种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牛肉以其低脂肪、高蛋白、低胆固醇等优点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2009年12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新晃黄牛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晃以独特丰富的草山资源为依托,以新晃黄牛肉入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将全力整合牛肉资源精深加工,以推动牛肉产业化建设。打开国际市场,以出口带动发展是新晃牛肉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新晃黄牛肉出口的现状分析入手,再通过swot分析了新晃黄牛肉出口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在这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构造新晃黄牛肉出口的营销策略。
1、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但出口量低,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我国牛肉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抓住我国牛肉产业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这对推动我国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以至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新晃县政府已将牛肉产业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积极促进牛肉产业的发展,这有效地调整了新晃县的农业结构,发展了地域优势特色经济。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稳定,促进全县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3、新晃县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可以为该县乃至整个湖南省经济注入活力。培育发展新晃牛肉出口品牌,扩大新晃牛肉出口,将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带动农业科技等相关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以及相关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牛肉业是从八十年代以来才开始快速发展,牛肉产量和所占份额的增长速度较高。目前,国内对我国牛肉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牛肉整体生产与发展方面的研究。乔娟(2003)分析指出19802002年中国牛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达14.6%,高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更高于中国肉类总计、猪肉、鸡肉和羊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使牛肉占中国肉类总计产量比重从1980年的1.8%增加到2002年的9.2%。翟印礼,孔媛(2003)对我国牛肉生产与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牛肉生产大幅度增长,牛肉进口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虽然我国牛肉出口有价格优势,但却没有竞争优势。张梅(2008)认为我国牛肉产量总体上虽然不断的.上涨,但是单产却呈下降的趋势。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除了牛肉制品出口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外,其他牛肉产品都不具有比较优势。吕品(2010)运用灰关联和gm模型分析也得出,与其他肉类相比,我国牛肉产出量的增加幅度和增长速度都没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我国牛肉生产的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是对牛肉产业化发展战略和对策的研究。王爱国(2002)浅析了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经营模式。王明利、潘庆杰(2001)等人认为我国牛肉产业化发展战略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在规模化、专业化和区域化的基础上,重点突出规模养殖、加工储运、市场营销,将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张梅(2008)认为我国的牛肉产业发展的战略在于产业的国际化之路,她提出应该要通过科技创新、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树立品牌等方式促进我国的牛肉产业的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牛肉产业分析主要集中于现状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而对我国牛肉产品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合理的出口营销策略研究较少。新晃黄牛肉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塑性很强,所以本文拟从新晃黄牛肉如何走出国门,并立足于国际市场为角度,为其设计出口的营销策略,希望找出一条提升新晃黄牛肉产业实力的道路。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且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接着对新晃黄牛肉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运用swot法,对新晃黄牛肉出口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最后,在前面二个部分的基础上,针对新晃黄牛肉出口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促进新晃黄牛肉出口的营销策略。
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swot分析法
撰写提纲: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新晃黄牛肉产业发展概况
三.新晃黄牛肉出口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四.新晃牛肉出口营销策略设计
(一)新晃黄牛肉出口的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
(二)产品策略
(三)价格策略
(四)渠道策略
(五)促销策略
结论
20xx.9.2520xx.10.14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入论文初步研究阶段
20xx.10.1520xx.10.31 撰写开题报告,开题答辩
20xx.11.120xx.1.10 撰写初稿
20xx.4.2520xx.5.15 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篇八
摘要: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它与我国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本文对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分权;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经济增长
城乡收入差距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城乡收入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拉大,而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还包括我国的财政分权。
在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一、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所谓财政分权,主要是指财政权力从中央向地方的转移,财政分权后,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对本地的财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即地方政府可以自行决定将财政收入分配到经济发展中、文化建设中、卫生事业中,或者投入到城市建设、投入到农业发展,所有这些都要求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财政分配。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财政分权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变快,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加快了。
这与当地政府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有着一定的关系。
但是,根据我们对不同地区经济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乡收入反而逐渐拉大,在这样的背景后面,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财政分权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投入。
与此同时,要保证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
投入力度越大,当地的农业经济速度增长得越快,城乡收入的差距才会越小。
虽然进行了农业经济投入,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但是,却更大程度上加大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力度,这样只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二、政策建议
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拉大,与财政分权有着一定的联系。
只有做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做好财政分配、尽可能地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大地方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才能够逐渐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政府倡导先富带动后富,农村补给城市,追求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施行财政分权后,地方政府也没有意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城乡收入逐渐拉大。
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但是却没能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可见,地方政府对于农村经济的财政支出力度是明显不足的。
要解决这一现状,地方政府必须加快农村建设,增加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支农支出。
尽可能扩大农业支出在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这样才能够一步步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
虽然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在不断增长,但是,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低于城市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导致城乡经济在农业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依然不断拉大距离的最主要原因。
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地方政府虽然实现了财政分权,却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够重视。
虽然已经加大了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但是与对城市经济的投入力度相比,还是比较低。
既然已经实现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就要发挥出财政分权的优势,尽可能收集地方信息,将财政进行合理配置。
尤其是要密切关注地方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实行政策倾斜,照顾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财政投入方面,要保证足够的农村经济发展财政经费,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表面的相较于以前的增加农业收入。
只有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大于或等于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要加大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包括对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对贫困人口进行财政补贴,对农民进行务农补贴,并且要大力投入农村教育经费的力度,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可能在生活条件上缩小城乡差距,让每一位农民都能够切切实实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为当地农民谋福利、谋出路。
比如发展适合当地环境的生态养殖业、发展水果种植业、发展药材种植业、香菇种植业等等。
只有找准了当地农民的出路,才能真正实现当地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城乡收入差距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且它将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虽然财政分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使我国的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但并没有缓解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地方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为农民找到发展的出路,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以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李雪松,冉光和.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农业技术经济,,(01).
[2]宁满秀.政分权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
[3]蔡忠雁.财政分权、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02).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初中毕业演讲稿(实用8篇)
- 2023年六年级语文教研工作总结(精选15篇)
- 小学生安全承诺书个人承诺内容(优秀12篇)
- 最新初中住宿申请书网 初中住宿申请书(精选9篇)
- 教师师德表现自我评价(通用8篇)
- 七年级上语文工作计划网(模板8篇)
- 最新高中生的自我鉴定(汇总9篇)
- 考试考差检讨书(模板12篇)
- 最新乡村振兴个人心得体会(实用9篇)
- 2023年秋天的怀念读后感(精选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