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参观大学字 大学参观心得体会(精选13篇)

  • 上传日期:2023-10-03 23:50:11 |
  • 薇儿 |
  • 14页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参观大学字篇一

大学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殿堂,大学的校园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便是它的宏伟气势。为了更好地了解与体验大学的氛围,我参加了多次大学参观,这些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了大学。

第一段:对大学的第一印象

我经常听到大学的名字,但我并不知道这所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来到第一所参观的大学,首先看到的是整洁的教学楼和广场,以及高大的校门。这些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们的宽敞和气势。我也注意到了学校绿化非常好,校园内到处都是绿色植物和鲜花。第一次来到大学,我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

第二段:大学的教学设施和设备

参观学校的时候,我也充分了解了大学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大学的设备非常齐全,有现代化的电脑教室、实验室、体育馆、图书馆等。教室里面有专门的讲台、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等。这些设施和设备让我感到大学真的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在客观条件方面,大学占有巨大的优势,为广大学子提供了相当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三段: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

大学不仅仅只有学习,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大学的宣传栏上,我们看到关于志愿者、社交、公益活动等的海报,这一切让我感到大学不仅仅是个学习的地方,还是一个让我快乐和充实的地方。大学里有许多社团,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到不同的社团中去,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且有机会早日学习与实践社交的能力。

第四段:大学文化和学风

参观学校时,我还了解到了大学文化和学风。在队伍中走着,我们来到了一条路的尽头。在路边的右侧墙上,挂着一副石刻:厚德博学、先人敬畏。这是校训,它是大学文化的代表并且也包含了好的学风,鼓励学生勇于攀登,努力达成目标。同时,在大学参观中,大学让我感受到学风严谨,作风端正。从教授和学生们的言谈举止中,不难看出大学对品德的重视。

第五段:对大学的总体认识

经历了几次大学参观,我更加深入的认识到大学的重要性。大学是观察社会的窗口,是可以学到知识的地方,也是属于青年人的,一个充满能量和潜力的过渡时期。同时,大学还是一个智慧、真理、思想的殿堂。通过大学的参观,我感受到大学对我们的吸引力和鼓舞力,激发了我迈向未来的信心。

总之,参观大学让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在这些大学的参观中,我看到了大学的各个方面和活力,也感受到了它的氛围和魅力。我相信,通过这些学习和经历,我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成为一名积极进取的大学生。

参观大学字篇二

一直以来,我很想知道大学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就问妈妈,妈妈说:“你想知道大学的样子,那下午就带你去看看大学的生活吧!”

下午,姨妈和妈妈带着我和两个哥哥来到了长江大学,刚一下车,就看见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长江大学(江汉石油学院)。”我们一走进大学,就看见了许多五彩缤纷的菊花和一个圆形的池塘,我们经过池塘上面的水上走廊,看见了一座高高的雕塑,三只雄鹰正展翅高飞,下面刻着两个金色的大字“未来”。

我们接着往前走,看见了篮球场、健身房,游泳池、足球场,这些地方可真热闹。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图书馆,二楼是大学生图书室,里面看书的人可真多呀!而且也非常安静。三楼是研究生资料室,那里的书可真多啊!

大学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我想:“将来读上清华北大那里的生活不是更好了吗?”

参观大学字篇三

清华大学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前身是清华学堂,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2010年《福布斯》评出14所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清华是亚洲唯一上榜的大学。(清华大学参观游学教育)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自它诞生起,就担负起民族的兴旺,中国的崛起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一百年来,清华为中国培养出了众多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之才,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国家和民族奠造了宝贵的人文传统。知名校友如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胡适、梁启超、竺可桢、高士其、姜立夫、闻一多、曹禺、梁实秋、李健吾等。

清华大学景点

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许多政界领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著名跨国公司总裁等企业名流,都曾在中央主楼向清华师生发表演讲。

第六教学楼:由台湾裕元集团捐资800万美元,清华大学注入7500万元人民币兴建的第六教学楼,于2003年建成使用,命名为“裕元楼”。有7000多个座位,是目前清华规模最宏大、设施最先进的教学大楼。

新土木馆:由香港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捐资兴建,1998年落成,命名为“何善衡楼”,又称新土木馆。该馆是清华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

综合体育中心:由香港曹光彪先生捐资兴建,清华建筑设计院设计,占地12600平方米,主要用于体育比赛、大型演出、集会和体育课,还可为校体育代表队的训练和同学的日常锻炼提供场所。主馆包括三个标准篮球场及5000个座位。2001年建成使用以来,每年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均在这里举行。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大会和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篮球比赛也曾在这里举行。

跳水馆:这是具有国际标准的比赛场馆,总建筑面积达到9400平方米,拱形建筑,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包括一个游泳池和一个跳水池,共有1208个观众席位。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比赛在此举行,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近37万平方米,集运动、娱乐、住宿、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学生公寓,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的氛围。

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它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竹清华也有同样的建筑模型。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毁,后恢复重建。(清华大学参观游学教育)

日晷: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这种校风使清华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清华学堂:这座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具有德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09年,是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总面积4650平方米。1925年,清华在此设立“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集,形成了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办学风格。

清华学堂:这座青砖红瓦、坡顶陡起、具有德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始建于1909年,是建校初期的主体建筑。总面积4650平方米。1925年,清华在此设立“国学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学家李济、文学家吴宓等在这里荟集,形成了清华大学“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办学风格。

工字厅:清华园是清康乾时期熙春园的一部分,咸丰登基以后把此园赐予其弟,易名为清华园。工字厅原名工字殿,是清华园中之主建筑。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工字厅原有房屋10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2750平方米,院内曲廊缦折,勾连成一座座独立的小套院,形成这组建筑的主要特色。工字厅门口匾额“清华园”三字为咸丰御笔。

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两旁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自清亭: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字秀丽著称于世。如“荷塘月色”一文,以清华园景物为描写对象,已成为传世美文,为一代代中学生之国学范文。1948年,他因拒领美国救济粮在贫病中逝世,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78年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将此亭命名为“自清亭”。

闻亭:它是一座古式六角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在《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中有相当的成就。抗日战争期间,他目睹国内反民主的独裁政治,拍案而起,1946在昆明被暗杀。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将该处命名为“闻亭”,亭内匾额由闻一多先生1921年的同级同学集资建成,“闻亭”二字由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教授所书。1986年清华师生在闻一多先生逝世40周年之际,修建了闻一多雕像,使“闻亭”景观益显庄严美观。(清华大学参观游学教育)

新水利馆、电机馆、同方部:位于大礼堂东侧,从北而南分别是新水利馆、电机馆、同方部。胡锦涛总书记曾在新水利馆学习。它的旁边是电机馆,朱镕基总理曾在此度过四年的求学时光。南面的同方部是当年梁启超先生作著名的《君子》演讲的地方,此次演讲之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此成为清华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为强国富民而刻苦读书。

参观大学字篇四

在大学参观中,我有幸走进了几所知名高校,感受到了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教育理念。此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体验到了大学的多元化和活力。以下是我的参观心得体会。

第一段:感受不同校园文化和氛围

参观不同高校的校园文化,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每个学校的不同精神。在清华大学的校园中,我感到了浓郁的学术气息和严谨的教育风气;在南开大学的校园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包容的教育理念;在复旦大学的校园中,我感受到了开放的特点和勇于变革的决心。这些不同的校园氛围和文化让我感觉到了大学的多元化和活力。

第二段:认识不同学科和专业

在参观中,我也了解到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和方向。在清华大学的航天航空领域,我近距离观察了实验室和设备,感受到了专业化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精神;在南开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我参加了讲座和座谈,了解到了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前沿成果;在复旦大学的新闻传播学专业,我接触到了新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场景。这样的参观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学科和专业,也为我将来的专业选择提供了参考。

第三段:聆听名校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参观中,学校工作人员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清华大学强调培养创新人才和服务社会,南开大学注重人文关怀和全人教育,复旦大学强调国际交流和多元化。这些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分享让我感受到了名校的办学特色和独特价值观,也激发了我的学习动力和进取心。

第四段:体验大学生活和社会实践

参观中,我还参加了一些大学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活动。在清华大学,我参观了学生公寓和图书馆,感受到了大学生活和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南开大学,我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了解到校园和社会公益的联系和贡献;在复旦大学,我加入了学生社团和交换项目,了解到校际合作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和机会。这些体验让我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了大学的多样性和社会责任。

第五段:反思和展望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大学的多样性和活力,也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我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也意识到了自己需要在大学生活中积极参与,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优势。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我一定会在未来的大学生活和职场中实现自己更高水平和更广阔的价值。

参观大学字篇五

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云”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新生活方式。而大学云参观正是利用了“云”的强大优势,让我们在居家的同时,也能“云端”参观大学。我这次参观的是一所我一直向往的大学,通过云参观,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这所大学的历史、文化和基本情况,还对大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具体体验和感受。

第二段

在开始云参观之前,我先下载了该大学的APP,注册了帐号,进入了虚拟学校,感受到了强大的网络互动。通过APP,我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校园各个角落的景象,学校的视频介绍、在线课程、精品课程资讯、校友动态等等都能一览无余,这些让我对这所大学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更加渴望有机会亲身感受这座真实的大学。

第三段

通过虚拟导游,我在云端穿过了大学的书香门第,领略了那里的迷人风光。在“导游”的带领下,我见到了宽敞明亮的式样各异的教室、开阔自然的运动场、宽敞的图书馆阅览室,还有各种各样代表学校文化的雕塑和纪念碑。大学里充满了高大上、人文艺术和先进科技等各种元素,到处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让我对这所大学越发钟情。

第四段

通过跟各部门的老师、校友以及学生的交流,我发现这所大学有着严谨的学习氛围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有着对科技的追求和对人文的关注。同时,大学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人成长,丰富的课程体系、严格的评价体系以及丰富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让学生可以在学术、科研、创新等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了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摇篮所在。

第五段

总的来说,参观这所大学,让我对前沿的互联网技术以及大学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为未来的学业与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充足的信心。尽管这次在云中游历,没有现场参观那么真切,但它仍然开拓了我对大学的认识,增强了我对未来的期望。 相信在未来,这种云参观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让我们可以更加方便的了解大学,享受到大学文化的魅力。

参观大学字篇六

2006年7月28日星期五天气:阴有小雨

参观清华大学

今天吃完早饭,我、奶奶和妈妈去清华大学参观,为了感受那里的学习气氛和周围的环境,特地带我去那里看一看,妈妈告诉我清华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那里全是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

一下车,我看见“清华园”几个字,进进出出的人很多,我们沿着清华园的小路走,旁边有绿绿的草坪,高高的大树,还有一条小河,小河里有荷花和小鱼。清华园有一些古老的建筑,还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楼。学校很大也很漂亮,我要好好学习,考上清华大学是我的奋斗目标。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作文网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观大学字篇七

我们从清华大学的东北门来到清华路,这条路幽谧寂静,高大的法桐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路的两旁,绿树成阴。沿着清华路往西走,很快就到了清华大学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二校门——清华园。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工字厅,据说这里是以前校长办公的地方,他是位知识渊博的.人,门口两旁守卫的石狮子都被校长的渊识折服地低下了头。我跑过去敲了敲门,真希望校长能为我打开清华大学的大门。

一路上,我闻着花香、听着鸟鸣,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清华大学。回首遥望那金灿灿的“清华大学”四个大字,我暗暗下决心:等我下次再来时,我会以本校学生的身份走进这个大门。

参观大学字篇八

走进了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清华大学参观)

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许多政界领袖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著名跨国公司总裁等企业名流,都曾在中央主楼向清华师生发表演讲。

日晷: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这种校风使清华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两旁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自清亭: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字秀丽著称于世。如“荷塘月色”一文,以清华园景物为描写对象,已成为传世美文,为一代代中学生之国学范文。1948年,他因拒领美国救济粮在贫病中逝世,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78年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将此亭命名为“自清亭”。(清华大学参观)闻亭:它是一座古式六角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在《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中有相当的成就。抗日战争期间,他目睹国内反民主的独裁政治,拍案而起,1946在昆明被暗杀。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将该处命名为“闻亭”,亭内匾额由闻一多先生1921年的同级同学集资建成,“闻亭”二字由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教授所书。1986年清华师生在闻一多先生逝世40周年之际,修建了闻一多雕像,使“闻亭”景观益显庄严美观。

科学馆:建于1919年,是清华早期“四大建筑”之一。当时清华的理工科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尤其是物理系可谓盛极一时。90年代曾作过统计,从此楼中曾经走出过7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0年代以后清华重建了理学院,现在新的理学院大楼占地27000平方米,位于清华气象台东北。

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它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竹清华也有同样的建筑模型。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毁,后恢复重建。

这个建筑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合影留恋,在这我们也能感受到清华大学所蕴育的独特的精神魅力。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清华大学参观)

这一次参观,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有了很多的感触。

参观大学字篇九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观了“大学云参观”活动,深刻感受到了网络化时代下大学教育的新形态和未来走向。在这次参观过程中,我留意到了一些值得分享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大学云参观解读新形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AI人工智能的不断升级,大学云参观的出现让学生们不再局限于一所大学的校园,通过线上的形式,足不出户即可参观多所大学,还能够获取海量的教育资源。大学云参观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多更灵活的选择,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种新形态的大学教育实现了用云端来搭建实体化的大学课堂,将人类智慧的结晶全面的展现给了参观者。

第二段:人机交互模式获得创新升级

在大学云参观中,机器学习、人机交互等技术的应用,让人对数字化教育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比如,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场景下实现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这将大大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与个性化学习的深度与拓展。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科技,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个性化教学计划。这些应用和革新让学生更好的享受到了教育的快捷和便利。

第三段:大学云参观带来的未来感

参观中,我们触及到了未来的科技教育模式,有了学科的体验,书写了数字未来计划,做了人生规划。大学云参观让学生可以在更加自由开放的环境下感受未来工作和学术的挑战,为自己树立更加明确的职业目标。通过参观大学云,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未来的自我发展规划,并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做出全面的规划。这是大学云参观最深刻的部分,也是我们感受到未来的根本源头。

第四段:大学云参观对自我认知的帮助

大学云参观的线上学习模式让人们不再局限于个人的认知结构,让我们获得外来的观念冲击,通过融入多样化的文化、思想,进而更好的建立自我认知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背景和强势教育项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网上参观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大学云参观让学习者在问学过程中更好的实现自我认知,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立自己的人生规划。

第五段:云参观致力于新型教育的探索

未来大学教育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教育,云端大学课堂和互动媒体教学将成为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云参观也将成为未来新型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要学会在这个环境下进行学习和思考,更好的去了解数字时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新形态,更好的实现教育的全部价值。

总而言之,大学云参观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新型教育形式,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未来数字化教育的风土人情和学术氛围,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未来的科技教育模式和多元发展模式。在参观中,我们不仅学到了更多新知识、新理念,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面对新时代、新机遇和新挑战,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和发展做好了更好的准备。

参观大学字篇十

第一段: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机会参观了党校。党校一直是我心中神秘的地方,此次参观让我对党校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深刻理解到,党校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场所。参观过程中,我对党校的历史沿革、教学实践、师资力量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段:

在参观党校的过程中,我被党校的宏伟建筑群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深深地震撼到。党校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各种教学资源一应俱全。在参观过程中,我发现党校注重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和党内组织建设,各项措施也相当得到实际落实。通过紧密的联系实际工作和理论学习的相辅相成,使得党员干部能够更快更好地把学习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

第三段:

在参观党校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办学的严格和标准,党校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所党性教育的学校。党校的培训课程和学习内容严格按照党的要求进行,全体学员从课程安排到学习计划都要按时、按质完成。同时,党校也对学员严格要求纪律,从点名到管理,学员无时无刻不在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之下。通过这种办学方式,党校确保学员全面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培养了学员的高尚品德和严谨作风。

第四段:

党校的参观让我倍感光荣和自豪,我认为它是我们党的重要教育基地。通过党校的教育培训,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与道德修养,使得我们党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学习中,尤其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更加注重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时刻以党性要求自己,以“立德树人,品学兼优”做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五段:

综上所述,我认为参观党校是我人生中难忘的经历。这次参观让我深刻领悟到党校的教育意义和重要性,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此外,党校的学习培训内容和培养风格也对我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我将继续保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加强自身修养的态度,不断努力成为具有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的实践者。

参观大学字篇十一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参观大学的活动一直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开发了一种新的参观方式 - “大学云参观”,允许学生在线上参观大学校园和了解大学文化。我也参加了这种“云参观”活动,体验了大学里的种种,深深地感受到了大学的氛围和文化。

第二段:校园氛围和文化

虽然参观大学的活动被限制了,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大学云参观”这种新的方式了解大学的氛围和文化。我发现大学是一个文化多元、充满活力的地方。大学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和传统,例如毕业典礼、学院活动、运动比赛等等。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每所大学的文化特色,感受大学的活力和创意精神。

第三段: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

与此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在学习资源方面,大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教育方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教授、研究员和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促进了知识的传递和创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大学学习和研究的高品质氛围,并为学生们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第四段:学生成长和发展

“大学云参观”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的氛围和文化,还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大学生活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帮助。大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文化和学术活动,以增强学生的领导力、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大学还提供了实习和就业服务,帮助学生进入工作市场,实现他们的职业理想。

第五段:结论

通过“大学云参观”,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大学所提供的丰富资源、高质量教育、宽松的学术氛围和有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活动。虽然无法像以前那样走进校园,但“大学云参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了解大学,这种方式也可能成为未来更加普遍的大学参观方式。

参观大学字篇十二

来到x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吴燕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吴燕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吴燕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x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x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接着我又站在资料室门口向四处浏览了一会儿,才发现了我要找的`'资料,那是x大学五位校长的名字和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位牙科毕业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楼,一到楼口,我就看见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边有许多桨。原来这些桨上的字记录了x大学历年来更名的名字和意义。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绍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迹。

参观了x大学的校史馆后,我的疑团都一一解开了。x大学的校史馆不但记载了x大学丰富的文化,而且让我了解到,x大学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是与该校的校训、校风分不开的。它的校风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地进取,才能达到务实创新。

x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从现在起要努力学习,才能考上我们x这所有名的大学,将来才有能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大学字篇十三

普渡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研究性公立大学,由美国政府特批的土地、海洋hekongjian使用权,历来以优良的教学zhiliang闻名于世。普渡大学创立于1869年,在全美大学里排行第18名,现有3000名教师,约40000名学生。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和抗日名将孙立人都曾经在这所大学求过学。

我儿子也是在这所大学读的博士,所以,2013年12月29日,我们去参观了这所大学。

普渡大学在印第安纳州,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开车到普渡大学有100英里路程的样子,儿子感冒了,他还是坚持要带我们去看一下他的母校。

这天没有太阳,北风很大,地上的雪没有化净,还很冷。车子经过广袤的平原,看到了美国北部农村的景象,这里的地块很大很大,有的几百亩,有的'甚至千数亩,从车上看去,地是黑色的。农民住的房子都是一幢幢的别墅,每幢别墅前都停有两三辆车子。

两个半小时以后,我们就到了普渡大学。美国的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哪是大学的范围,哪是农民的土地,这就要靠儿子的讲解了。

因为正是美国的圣诞节年假,每幢教学楼的大门都是锁着的,我们只能在外面过眼瘾,看了物理楼化学楼等一些教学楼,也看了儿子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在地上走了几圈,大多数地方是在车里看到的。我们对普渡大学太陌生了,不知道它的学区是怎么划分的,不知道它的院系是怎么划分的,不知道校园中的那条河流叫什么名字,看了鹰头狮身的校徽也不完全清楚它的意义,这真的只能叫走马观花啊!

在一家中国店吃饭,小伙子是中国人,他的老婆在普渡大学读博,自己就在这里打一份工,这无疑是黑工,但是,小伙子很热情,服务也还周到。

回程中我看到的美国农村就是另一面了,感觉到这一边的地块更大,坐在车里只能看到三边,还有一边是无法看到的。我要求儿子停车,我要去看看这美国的土地,亲自去踩一踩,亲自去捏一捏泥巴,它还真是黑色的土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