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实践论读后感(优秀9篇)
- 上传日期:2023-09-28 17:12:04 |
- 字海 |
- 14页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实践论读后感篇一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这句话拉开了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序章。这种实践观念正是来自于毛泽东同志1937年7月时在延安写的《实践论》。
为了扫清当时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了对中国民主革命经验进行系统的哲学总结,为了对广大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的教育,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这篇《实践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感慨道:“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
为何“不能不写”?因为当时党正接受着严峻的考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4年统治,把党几乎引向毁灭的边缘,惨痛的教训迫使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深刻的反思。在长征胜利后,共产党有了一段比较安稳的时间,这段时间毛泽东同志比较集中地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入理论思考和概括总结,于是有了《实践论》的出世。《实践论》的出现,打破了当时党内思想在严峻时刻下仍然没有统一的困境,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主观主义错误思想提入到了历史的垃圾堆。
《实践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当时政治局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抽丝剥茧的科学分析马克思主义,为后来党取得革命胜利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现代中国人都知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实践论》的具体体现,80多年前成书的《实践论》或许在面对的困境和现在不同,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今天仍然散发着明珠一般的光辉,为我们提供着伟人的智慧。
本文来源:
实践论读后感篇二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有两个阶段: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认识的阶段,是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认识发展过程。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我3月份接触基层党建工作,最初的认识是间接的、感性的、空洞的,主观性很强,认为基层办的工作就是写材料、报各种表,务虚的东西多,甚至有一些抵触情绪。在经过了半年的接触、工作和学习后,对这份工作的认识有了深入的了解。肯定了基层办工作的琐碎和冗杂,却也更深刻感受到了许多工作的内在逻辑性,比如区里下发一个方案,以前认为所谓的落实便是以方案落实方案,以报表回应方案,现在则认为落实一个方案,需要有部署、有计划、有方案,还要有实现载体、有实现方式、有过程记录,最后要有反馈、有汇总整理、有总结。
《实践论》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这让我想起毛主席曾说过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身参与实践,只是道听途说,就会造成对事物认识上的偏差,就不能看清事物本质、弄清事物发展规律,就会很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反思自己,在这半年的工作中,也时常自不量力、自以为是,缺少诚实和谦逊的态度,与领导、与同事、与村组宣委员沟通的少,了解的少,导致自己裹足不前,工作不见起色。
理论来源于实践,“成功的道路上从不拥挤,因为能坚持的人太少了”。今后,要把基层办好的工作制度坚持下去,同时,多听各村居组宣委员的建议,多与其他乡镇交流,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创新。
实践论读后感篇三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这句话拉开了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序章。这种实践观念正是来自于毛泽东同志1937年7月时在延安写的《实践论》。
为了扫清当时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了对中国民主革命经验进行系统的哲学总结,为了对广大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辩证法的教育,毛泽东同志写下了这篇《实践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感慨道:“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
为何“不能不写”?因为当时党正接受着严峻的考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4年统治,把党几乎引向毁灭的边缘,惨痛的教训迫使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深刻的反思。在长征胜利后,共产党有了一段比较安稳的时间,这段时间毛泽东同志比较集中地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深入理论思考和概括总结,于是有了《实践论》的出世。《实践论》的出现,打破了当时党内思想在严峻时刻下仍然没有统一的困境,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主观主义错误思想提入到了历史的垃圾堆。
《实践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当时政治局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抽丝剥茧的科学分析马克思主义,为后来党取得革命胜利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现代中国人都知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实践论》的具体体现,80多年前成书的《实践论》或许在面对的困境和现在不同,但是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今天仍然散发着明珠一般的光辉,为我们提供着伟人的智慧。
实践论读后感篇四
大二上学期,跟着马原老师的步伐,我阅读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著作《实践论》。《实践论》是毛主席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一本书。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实践是思考的物化,没有实践的人,只会是碌碌无为的空想家。
《纸上谈兵》的例子不停的在提醒着我们,不会实践的空想只会被那些实践家们击得遍体凌伤。“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成天对非常之观充满想象,却不敢亲自去看看的人,“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领悟了这些道理,于是他勇于把自己对国事的思考付诸于实践,掀起浩浩荡荡的“王安石变法”。尽其志也,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其乎?
伤仲永,伤的不仅仅是少年成名,江郎才尽的悲哀与无奈,更多的,是对仲永父亲浅薄无知,坐吃山空,没有对仲永才华加以雕琢,在实践中深造孩子的潜力,最终泯然众人矣。
实践论读后感篇五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建党90周年之际再温《实践论》,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一、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省联社提出的“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即以“战略转型革命”和“科技信息革命”,推动全省农信系统走“做强做优之路”。走做强做优之路,就是要把发展的方向从主要追求做大规模转向全面推进做强做优;把发展的重心从追求发展速度转向注重发展质量;把发展的途径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数量扩张转向更加依靠体制创新和资源配置。经济学的规模经济理论和生态学的弱肉强食法则,为企业做大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他们简单的认为,只有做大规模才能抵御行业的风险,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避免被大鱼吞噬的厄运。但农信社60年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最大的不一定最强,只有做强做优才是农信发展的原则。
二、机会来源与信心。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学习和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启示三:真知来源与实践。《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走“做强做优”之路,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战略;推进信贷支农、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等转型,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积极探索富有浙江特色的战略转型之路;完善it建设的架构、体系和机制,是实施战略转型强有力的科技信息支撑。我们农信社通过亲身实践得到了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实践论读后感篇六
由于个人偏好哲学,所以看到作业选题的那一刹那我便决定了要写毛泽东最著名的哲学著作之一的《实践论》的读后感。
我所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毛泽东的作品中《实践论》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大概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篇吧。
毛泽东在《实践论》一文中,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联系我国的具体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在读完《实践论》以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这将指导我在以后的生活中的行为。
毛泽东在文中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尽管就我们个人而言,我想我们距那些能够变革现实的斗争还是比较遥远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去辨别某种或者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本质,对于我们来说的好处,以及我们该怎样去对待,但是这段话告诉我们如果想要获得对某种或者某些事物的正确的认识就务必得自我去亲身接触,亲自经历,这样才有可能了解到他们的本质,才能够获得最接近事实的认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人们谈论某某人、某某产品据说怎样样怎样样的,有时甚至已经与最初发表评论的人的说法完全相反了,但是却没有人想到要去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这有时甚至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就拿我们交友来说吧,不可能有哪个人能够取得所有人的好感,喜欢他的人会对他评价很高,不喜欢他的人就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有时甚至会出言诋毁,如果你只是透过某个人的评价就构成了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或许你运气很好的交到了一个合你胃口的好朋友,或许,你就交到了一个品格很差劲儿的损友。人们常说要明白一个人怎样样就看他周围的朋友,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反映出了朋友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深刻。因此,也许由于你的错误认知而交的这个损友就会影响到你的一生。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你务必去与他接触,在与他的交往中积累自我的认知,最后对其作出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决定他在你心目中的定位。对于其他事物也是一样的,只有自我亲自去尝试,去体验,才能够得到最准确的认识。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得以自我的主观思想为准,忽视其他人的一切想法,只是提醒我们别人说的并不必须都是正确的,我们务必得透过自我的实践去检验,从而得到事实的真相。
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的认知,我们还得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现实好处。正如毛泽东所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好处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源于西方,但是西方社会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并未把其运用到制度建设中去,所以对其而言,科学社会主义顶多就是个出色的理论,而没有什么实际好处。而对于我们这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的指导思想,指导着我们的社会建设,对于我们的社会进步有着无法忽视的重大好处。而我们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为其补充着新鲜的血液,使其散发着活力。可见,一个理论只有把它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够使其不只是一个空架子,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实践论读后感篇七
以前,我都不喜欢看有关哲学的书,并不是因为我不喜欢哲学,而是因为有些书我看了也不知道它讲什么,但是自从上周我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之后,我受益匪浅。
我个人觉得,对于这篇文章,我是这样理清自己思路的:一、介绍马克思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在写这篇文章是,他开始向人们说明:人的认识是由实践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里简要介绍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并简要的介绍了认识论的主要观点。二、进入文章的精华部分,比较详细的分析人的认识如何从实践发生,又如何服务于实践。这里,他认为认识应该是这样的,“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对于认识的深入过程,毛泽东通过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对战争的例子,更加透彻的说明了基于变革现实的实践而产生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的逐渐深化活动。“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这里,毛泽东谈到认识的能动作用,即“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三、最后总结全文,从时代责任讲起,提出当时的无产次级及其政党的任务——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他认为认识开始于实践,认识又有待于深化,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深层次的领悟事情的本质,也就是理论,才能更好的掌控事物。也就是所谓的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纵观全文,从整体来看,第一,《实践论》中关于主观、理论和实践、知行统一的原则,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经历了又一次升华。这是我国环保战略的历史性转变。第二,《实践论》关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要把握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第三,《实践论》中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必须用改革的实践来检验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
“实践出真知。”一点也不假,就拿做flash来说吧,并不是别人一讲你就一定做出好的flash动画来,很多的都是在他人给你讲解后,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你必须亲自实践,根据自己的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flash动画、网页来,不能只根据书本上已有的论述,按固定的模式、观念去进行。
作为一个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我们以后要走入社会,走进医院,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马虎,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病人最宝贵的生命,我们在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必须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必须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比如,如果在拍x光、ct、mri等的时候,而此时我们拍出来的图像不清晰,病人怎么看我们?我们出了一次差错,也许你认为这只是1%或1‰,但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讲却是千真万确的100%!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自我反省,找出原因后尽量尽快解决。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做错了一件事时,须知道每一件事发生的环境不一样,事物发展都有因果关系,有时候不同的“因”会产生相同的“果”,如果不能很好的明白这件事具体发生的原因,看清这件事发生的本质,而只是简简单单的作表面处理,是无法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实践论读后感篇八
今天,我通读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实践论》这篇文章,读后使我感悟颇深,同时也使我更加明白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在生前为什么在全党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因为它是我们党的事业能够健康发展,能够一次又一次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也正因为有了它,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依然秉承着他老人家制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作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奋力拼搏着。
毛主席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7月,他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在当时,我们党内有些人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前)苏联的经验神圣化,这样死板、教条的做法,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特别是在江西苏区那会儿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足以说明问题。诚然,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于世界革命特别是东方革命,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是,正如国际共运史所表明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并不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因此,在当时,就给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够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极其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然而,当时在我们党内,却一度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倾向,教条主义者无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唯上”、“唯书”,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片言只语,动不动就把“国际指示”搬出来吓唬人,而王明就是当时党内教条主义的主要代表,可以说,在教条主义盛行的同时,党内也存在着严重危害革命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者虽然形式不同,但实质都是主观和客观的脱离,认识和实践相分裂的主观主义的东西,两者都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说到这里,我要说,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纸上谈兵,要去实践才行,这平时搞生产劳动是这样,这搞中国革命这样重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也是如此。它不仅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做指导,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来认识和运用这些理论,否则,就达不到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运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是啊,一切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这不仅是指人类生存、生产劳动这些社会实践,这革命实践也是如此,如果你不去实践,而只是照抄照搬书本上的教条,那也只能是本末倒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这马列主义也只是从大方向上来指导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而各国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国情,而要使这些马列主义理论在各国都能运用好,就必须要密切联系本国的实际来研究它,运用它,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使中国的革命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再这一点上,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会上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之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数战数捷,胜利地到达了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终把抗日的大本营定在了西北,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同志正确运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再有,这理论与实践,不仅反映在革命运动上,同时也反映在其它领域中,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东北的松辽平原举行的那场大规模的石油会战,在那场石油会战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破除书本上的一些条条框框,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所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给那些散布中国“贫油论”的国内外的所谓“专家”、“学者”以有力的回击。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除了这些以外,这人对社会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其实,这事实也正是如此,就拿原始社会来说,最开始,人们为了生存,也只是吃野果,穿树叶做成的“衣服”,就连打猎打来的“野味”,也只知道生吃,而不知道做熟了再吃。而到了新石器时代,就显得进步得多了,人们发明了石头做成的各种工具,开始了刀耕火镰,开始了种地、纺织等劳动,就连吃东西也知道做熟了再吃,可以说是比原始社会进步了一大块,这就是人们认识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可以说,正是因为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地认识和改造社会,社会才发展到了这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今天。可以说,书本上的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和结晶,但是,世界还在不断发展,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以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否则,将一事无成,这些,不仅是指社会生产、科学技术而言,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关来说也是如此,前面我们谈到在建党之初有人把马列主义教条化,照抄照搬。乞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马列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但是,这各国又有着各国的国情,这同样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如果你不根据自己所在国的国情来指导自己国家革命的话,那结果只有一个,这革命不受挫折才怪呢!这红军时期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就是如此吗!不去实践,而只是单纯地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东西,不失败还往那儿跑啊!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是啊,“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对了,真是太贴切不过了。记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开始实行的时候,在社会上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怀疑这样做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还是社会主义的继续,甚至有人还说出了“革命革了几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这样的怪话。但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却不为所动,执着地进行着这样的实践,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叫事实说话,而事实也确实证明了在农村所实行的包产到户责任制是完全正确的。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不到几年的时间,就使全国八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甚至成了“万元户”。所以,八亿农民无不拥护邓小平同志,无不赞扬是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们富了起来,记得一户农民过年时曾在自家门前贴上了这么一幅对联,上联是“翻身不忘毛主席”,下联是“致富不忘邓小平”,从这幅对联的内容上我们不难看出,富裕起来的广大农民对党的富民政策是多么的拥护,同时,也证明了改革开放之初,所实行的包产到户的政策通过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这也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在新的时期的不断发展的结晶;从而也更加证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这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也是如此,而且这个发展也是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证实,才能成为真理,否则,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不是这样,毛泽东同志能得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这一结论吗!
说到这儿,我联想到了我所从事的查收工作,做这项工作就要和用户打交道,那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诚然,查收工作有查收工作的规章和制度,对于这些制度,我们是要无条件地加以执行的。但是,在和用户打交道方面,我们还是要讲究些方式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个色”的用户,更是如此。他们这些人为了达到不交或者少交费的目的,经常以各种理由来跟你找茬,什么“表快了”、“帐不对劲儿了”等等吧。对于这些,我们可以在坚持原则,不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做用户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够心悦诚服,交清欠费。当然,这些也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完成。通过实践,使我们积累了工作经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作方法,使我们的查收工作能够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发展,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反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法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实践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实践这一社会活动,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可缺少的,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实践也不可缺少,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实践论读后感篇九
《实践论》产生于1937年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年至1934年遭受极大损失。该著作以实践观点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问题。
《实践论》阐明了人类认识的过程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无线辩证发展的过程,这就有点像古人一直谈论的地心说和日心说一样,也像古人在科学机械不发达的时候,他们甚至认为地球是方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也不敢说现在我们大众所奉为圭臬的东西就一定是正确的,而对于一件事物的正确与否最根本、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去实践它,在一个一个的实践中我们就会发现以前认为正确的东西原来是错的,而以前从未有过的发现会重新摆在我们面前去思索去探寻,在一个接一个的矛盾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的想法,而我们人类社会又在循序渐进地发展着,《实践论》它强调指出对于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但是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的每一个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文中提到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成为真理是其在实践中被证实的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是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取得胜利的时候。可见人类在历史中获取的认识里,真理是有条件性的,看似争取的理论可能也存在着错误,真理的标准只有用实践去检验。《实践论》是毛泽东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实践论可以给青年尤其是“00后”的当代大学生以重要启示和指导。在学习上,要多动脑勤动手,比如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一个个“哑巴英语”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在与人交往中,要真心诚意,客观的对待他人。以后参加工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积极参与。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才能经得住实践的考验,做到知行一致。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以纸上谈兵的方法开展工作,只能造成挥泪的结局。知行一致,需要实践先行。
通过毛泽东主席的这一篇《实践论》我不仅学习了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不断产生发展的过程,而且也强化了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和独立思考,使之让我自己能够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去看待一件事物,打破了日常常规思维,突破自己拥有了不一样的视角和立场的心态,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应该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如此循环重复下去,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我想我们都会获得最终的成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精选9篇)
- 最新小学生毕业感言(精选15篇)
- 最新学校工作计划完整版(汇总12篇)
- 纳税筹划论文查字典论文网 纳税筹划论文(优质14篇)
- 2023年医院年终工作总结个人(模板14篇)
- 最新义务献血倡议书(优秀15篇)
- 2023年医院年终工作总结个人(大全9篇)
- 2023年西柏坡精神心得体会(优质14篇)
-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论文 纳税筹划论文(实用8篇)
- 2023年小战马读后感网(实用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