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忏悔录读后感(优秀8篇)
- 上传日期:2023-09-21 02:56:22 |
- 温柔雨 |
- 9页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忏悔录读后感篇一
卢梭这本《忏悔录》,真的无愧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本奇书,它确实配得上这样的评价。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把真实的自己,不做任何的删减,完全的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直面自己的内心,是对是非,任由读者去评判。这是多么伟大并且让人敬佩的一个举措,在卢梭之前以及之后,都没有人再这么做过,没有人写的再像他这么真诚。因为一般人写回忆录,大都是惩恶扬善,文过饰非,只要是不好的地方,只是一笔带过。唯有卢梭,做到了真诚。
这本书也算是一本回忆录,卢梭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以及种种不幸,把当时的社会的现状描绘在公众面前。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对当时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了解到卢梭之外其他历史人物的一些事迹,丰富一定的知识量。但是,如果你只是收获到了这些,这说明你还没有读懂这本书。书中更为让我收获的,是卢梭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特立独行行事风格,我可以从卢梭身上学习到很多的能够丰富自己的思想的内在东西,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卢梭让我深刻体会到的第一点,就是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要一直不停的学习,或许你学习的东西,现在并派不上用场,但是这并不等于这样的学习就没有益处。卢梭从小家庭困难,又十二岁的时候,年纪轻轻就离开父亲自己出去闯荡,从此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即使是出名后,还是被人迫害。不得不逃离自己的祖国,真可谓一生都是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但是即使如此,卢梭从小就一直对书籍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并且这种好奇心保持到老年。即使卢梭生活困难,它依旧想方设法的去买到或者借到各种书来看,什么书都看,所以这才导致了他一直都有些小聪明和辩论知识,正是这些小聪明和辩论知识,让他能够得到贵人青睐,从而获取贵人们的欣赏和帮助。可以说,卢梭虽然一生颠沛流离,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阅读,也正是阅读,才让他学富五车,最后写出那篇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厚积薄发,一举成名。
其次,我们不但应该一直坚持读书,我们更应该多学习几门技能,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前面已经说过,卢梭对于学习,一直抱有非常大的热情。但是,他并没有就此限制住自己,比如只阅读文学和哲学类书面知识。他还学习各种实用的技能,比如音乐和话剧等。中年的他决定到巴黎去闯荡的时候,也是由于在音乐方面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记谱方法,顾想申请专利,才想着去巴黎闯出一番天地的。虽然他这个发明,被当时那些自大的教授们否定,没有取得认可和成功。但是最开始让他开始真正凭借自己的本事出现在上流社会中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最终写出来了一部美妙的音乐剧,并且由此名声大噪的。虽然卢梭最成功的地方还是在文学上,但是他在音乐方面,也是建树颇深,他还花了十几年断断续续的写了《音乐辞典》这部著作。所以可见,人在没有确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多学习几门技能。并且不要毫无目的的浪费着自己的时间,没有可能说学习什么东西是没有用的。因为这些技能,总会在适合的时候,为了你人生助力一番。
然后就是我们永远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卢梭在写出那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多还是四十多岁了,我已经有些记不清了。但是再此之前,他一直是一位籍籍无名的小辈。可以说,卢梭也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思想家。但是即使他早期一直寄人篱下,到处为了生活了奔波,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期望,并一直在坚持学习。也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服输、不苟且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输入,才会有最后厚积薄发、才华如同泉水一般奔涌而出的时候。所以,当我们面对困难的时候,请不要那么悲观。要相信,你不会是世界上最难的那个人,总有人比你难。即使那些你看起来过得很好的朋友,他们一定也有着许多的烦恼,只是没有在你的面前表现出来罢了。相信自己,相信生命,生活总是会有未来的。乐观的面对生活,活着才能翻盘,死了就一无所有。所以面对生活的困难,不要自暴自弃。并且即使生活不顺,也要坚持一直学习输入,丰富自己的羽翼,这样才会有展翅飞翔的一天。
众所周知,卢梭在文学上的成就最大。但是,也正是因为文学,才导致卢梭背背叛和迫害,让他最终不得不逃离祖国,漂流异乡。《爱弥儿》是卢梭在世时(《忏悔录》因为涉及了很多人的隐私,所以是在卢梭死后才发表的)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其仅此于《忏悔录》的文学作品,但是,正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出版,卢梭才被人设计迫害,导致这本书一出版就在巴黎被禁,然后卢梭成为了整个法国的罪人。法国虽大,最终却没有一处他的容身之地,最终逃亡他国。可以说,卢梭的名声,其实是在他死后,才被人正视并敬仰的。生前的卢梭,在祖国人的眼里,不过是个狂妄的罪人罢了。但是即使如此,卢梭还是一生都坚持自己心里最纯粹的东西,他永远只写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不受到他人以及权力等影响。他的作品的成功,源于他的心中的思想和日常冥想的结果。为了保护这份纯粹,他甚至拒绝了法国皇帝给的年金,即使这笔年纪能让他一辈子什么都不干就能过得奢侈。但是因为他不愿意他的创作因此受到了桎梏,不能写出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东西。所以,他拒绝了年金,拒绝了向权力逢迎。也正是因此,他才能保持内心的纯粹,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我们应该也像路卢梭一样,为了自己的内心去写作,为了金钱而去写作的作家,永远写不出好的作品的,即使那部作品很赚钱。
卢梭写文章,从来都不是一整天坐在书桌前,一边思考一边下笔,这样他反而会写不下去。反而,他作品的思想和情节,都是在一个人在漫无目的的散步的时候,一边走路一边冥想,然后思考出来的。他的作品《新爱洛伊斯》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创作出来的。所以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用于思考、反思和冥想,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自己有思想深度的人,才不会成为一个思想极度肤浅的人。现在我们的社会,很多人永远都停不下,要么就忙于社交,与异性交往玩游戏。要么就一个人忙于手机短视频、朋友圈或者微博等。看起来好像过得很充实,但这其实都是无效和没有意义的充实。短暂的刺激和反馈创造的快感过后,留下的只是心灵的空虚,已经时间的浪费。这样的人生,是永远不会活出深度的。这样的人,也是没有追求的人。我们应该每天花一些时间,在工作和学习之后,好好反思自己的生活,好好总结自己的生活。记下自己每天的收获与过错,并不断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改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不断地步步高升,才会不留遗憾。
最后,记得去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说卢梭招到了一些无耻的朋友的迫害,但是,卢梭并没有因此就对友谊失去信心。反而,在他落难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朋友,给他提供帮助,提供住所,以及保护他免受逮捕等。可见,有一些好朋友是多么的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社交。反而,对于卢梭来说,他其实是极度不喜欢社交的,他极度珍惜独处的.时间,用来进行思考和写作。面对一些无聊的所谓朋友的来访,他甚至说:“这些人不知道怎么浪费自己的时间,于是肆无忌惮的浪费别人的时间。”可以说,卢梭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就注定了他是一个不合群的人。他不喜欢去逢迎那些他不喜欢的上流社会的聚会,但是,他却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交谈和思考。也正是这些好朋友,在他困难的时候,给了他很多帮助。而那些社交场上的所谓的朋友,却是在他落魄的时候,落井下石。可见,提高朋友的数量不如提高朋友的质量。我们应该提高自己朋友圈的质量,并且不要随意为了所谓的在别人心里的好形象,就花时间去浪费在一些不适合自己的活动和社交上。永远记得,只去合自己适合的群。
忏悔录读后感篇二
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家和文学家,忏悔录是他写的。读忏悔录,读者有哪些感悟?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忏悔录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合上卢梭的《忏悔录》,我不禁掩卷叹息。从日内瓦到圣彼得岛,卢梭一生仿佛都在进行着一次死亡才能结束的旅行,傅塞城、昂西、都灵、里昂、尚贝里……他在二十五岁以前的经历几乎可以与平常人的一生相当。
是不是所有的流浪都是为了寻觅一个归宿?我只能说:“不知道,但卢梭的流浪——在我看来——是的。”他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甚至沉溺幻想。他说:“我始终是一个爱好孤独的人,乍看起来,这种性格显然是极端恨世的,十分阴郁的,然而实际上,它是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善良、温和亲切的心产生出来的,而这颗心,由于找不到和它相似的心,就不得不耽于幻想了。”他的一生充满苦难,他把自己的出生视为苦难的开端,他享受过的短暂幸福只给他留下了会令他泪流满面的回忆。幻想与现实的差距越大,苦难越是刻骨铭心,正如《新爱洛伊丝》中圣普乐的自述:“多情的心,是上天赐予的危险的礼物,谁接受了这件礼物,谁就注定要在这世上遭受苦难和折磨。”
不如归去,可是,归去何方?华伦夫人抛弃了他,半个欧洲放逐了他,曾并肩作战的百科全书派与他决裂。卢梭追求的,是至真至纯的美,为此,他不愿做任何妥协,这注定了他不断地追寻,又不断地被放逐。这种绝对纯真的美,大概就是卢梭梦中的归宿吧,而在今天,它又何尝不是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信息社会不仅杜绝了肉体流浪的可能性,也日益消除着精神叛逆的可能性。”而卢梭,却以他惊人的坦诚和细腻感性的笔调,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让处在纷繁忙碌中的人仿佛在灯火阑珊处遇见了静静等候的知己,向自己讲述着那些“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故事。
可能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想起让-雅克·卢梭,与他一起开始一段心灵深处的流浪……
“暗”是一种特殊的道德观念,“忏悔”是对人生中暗语言的显露,它抚摸着人性与心灵相共的凹凸面,所以才那么的让人敬畏。
卢梭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是赤裸裸的。愿意把自己像一个未经修改的原创在众目睽睽下展览,明知有无数的瑕疵,却似乎更乐于承担那份“不完善”的痛感。
卢梭与他的妻子泰雷兹生活了20xx年后才与之结婚。他说“我在一半落空的期望之中,在我选定的住处,同一个我所钟爱的女人,过着一种合我口味的生活,但我却感到自己几乎是孤单一人。”同时他爱上了乌德托夫人,太爱她,以至于不愿占有她。卢梭的爱情观或许很难让我们去接受。不管他在身处何处都会与谁发生爱的情愫,哪怕是他与他“妈妈”瓦朗夫人的半乱伦行为,我更觉得:卢梭很孤独。在卢梭的内心深处,愈是孤独,他愈是怀揣着对爱的饥渴。正因为他孤独的深度决定了他比常人更加拥有的爱的容量。似乎正是因为他的秃笔下流露的对孤独的体验,才让我感受到不一般的品格与爱的力度。卢梭用他的语言写下他的孤独,但用语言可以表达出的都尚未表达充分。
即使读完卢梭也不会让我的心有如释重负的快感,或许暴露在我们面前的人性太真实,真实的让人感到不美。当卢梭的生命轨迹划过我的心灵,所谓的是非评判标准已经无足轻重了。我无需对他的淡泊明志对他的高尚品德或者是关于他在情感世界的混乱赘述,唯一可以做到的是对他的生命的认可与尊重。
周国平曾经说过:苦难与觉悟并不能使我们免于人性的弱点。卢梭亦是。虽然我从未体验过他的苦难和苦难带给他的觉悟,也未有一颗同理心,却让我感知他的那份尊严——对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的承受力,更让我们觉得弱点的可亲,尊严的敬畏。
“我心比天高,可却怀才不遇,自感无可奈何,常常潸然泪下,因为我喜欢让泪水纵横。”静静的聆听他的内心独白,有点荒凉,有点秋意,可还能看到生机。在我们的印象里,他的模子是迟钝又敏感的,情商不高却感情泛滥,愤青又超乎功利……有时候幽静而不荒野之所是他恍如遁迹的天涯海角;有时他感觉把自己看作一个死人时才开始活着;有时说幸福到处尾随着他却不知明确的东西;……我什么都能感觉的到,也什么都看不到。卢梭,你的感情那么的实在,实在的让我觉得语言是何等的苍白无力!
宗教盛谈“心性”。卢梭是一个随心性生活与感知生活的人。他承认: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有多么纯洁,总不免窝藏着某些可增的恶念。然而无论现实给予卢梭怎样的境地,他都会选择一条善道。不难发现卢梭骨子里对宗教信仰,虽然他总是变化着宗教。因为信仰来自智慧。此时我竟有一种难耐的共鸣。我深知自己是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或是对人情交往缺少艺术能力的人,但是因为心性的足够善良让身边的人无尽的包容我的幼稚和缺点。有句话太适用卢梭了:一个人一旦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当形而下的心性指导着他的宿命,那些超越理性的行径是多么的合情合理。
不能看透的东西,总有“永恒”的韵味,生活就是对永恒的试探。我们每一个人都永远缺少那个理解自己的人,卢梭亦是。我们不过是自己孤独的走在只有自己的那条路上,去承受一些原承受不了的东西。
卢梭的《忏悔录》创作于1774年,追述了他过去半个世纪的往事。在他笔下,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无遗。卢梭一向善于描绘宁静幽雅的环境、悠闲平和的气氛。《忏悔录》就保持了这种风格:构思细腻巧妙,文笔轻灵脱俗,富有音乐感。
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彻底爱上了一颗敏感赤诚的心。卢梭是个很感性的人,虽然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他的才华,也不影响我觉得这个人的可爱、感性、热情、真诚还有可怜。
卢梭只是一个日内瓦普通钟表匠的儿子,父亲嗜好读书,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他凭借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凭借勤奋吃苦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自学,通晓历史、文学、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忏悔录》是卢梭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他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充满着坎坷与悲惨。
我觉得真实的卢梭是个激情澎湃却缺少理性束缚的人。感情真挚热烈,却疑心重重;生性怯懦,却无畏勇敢;要么过于高尚,要么过于卑鄙;有时是阿喀琉斯,有时是忒耳西忒斯;有时成为英雄,有时成为无赖。这些过于极端的性格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竟然变得那么有魅力,那么吸引人。读卢梭,其实就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忏悔录》很适合像这种觉得自己资质平庸,默默无闻,又害怕将来碌碌无为度过一生的人。当然,我也是这样的人,但是正因如此,我才对这本书感悟颇深。在该书几近结尾处,卢梭说道:“我可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他们去从头到尾地进行批判:我坚信,人们将总归会看到一个正直、善良、无怨无悔、与世无争的人,一个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更容易忘记别人的过错的人,一个在爱恋温馨的激情之中寻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一个凡事都实心实意到了不谨慎,到了难以置信的忘我程度的人。”
然而,我们这类人,拼命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入了向往的大学,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我们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却在大学迷失了方向,被磨掉了锐气,从沉稳变得浮躁,要么堕落下去,要么急功近利。渐渐地我们不禁想到:可能这一辈子都只能是一个小人物了。于是我们开始变得物质,变得琐碎,可以为了一点点利益挣得头破血流;我们开始尝试走捷径,不肯浪费自己的时间,梦想着一夜成名。
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资质,不在于天赋。卢梭不是天才,他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也没有敏捷的思维,写作对卢梭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对我来说,写作是极端困难的。我的手稿要屡经涂抹和修改,弄的乱七八糟,难以辨认。在发排以前,没有一部手稿不是我誊写过四五遍的。我手里拿着笔,面对着桌子和纸张,就是写不出来东西。”卢梭的成名之作《论科学和艺术》是在38岁时写出的,在此之前,卢梭默默无闻。年轻的我们更不能自甘堕落,小人物也有大梦想,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平庸而感到自卑和沮丧。
忏悔录读后感篇四
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这是 卢梭先生最激励我的一段话,他直接写出了他的心声,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那个时代真正的他还有那个时代一个普通人民所有的压力。
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够,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己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没有可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 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
由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他有条件在这部自传里展示一个平民的世界,让我们看到十八世纪的女仆、听差、农民、小店主、下层知识分子以及卢梭自己的平民家族:钟表匠、技师、小资产阶级妇女。把这样多的平民形象带进十八世纪文学,《忏悔录》就是这样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它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它首先使我们感到可贵的是,其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总之,一种高昂的平民精神。 《忏悔录》中那种平民的自信和骄傲,主要还是表现在卢梭对自我形象的描绘上。他在那个充满了虚荣的社会里,敢于公开表示自己对于下层、对于平民的深情,不以自己“低贱”的出身、不以他过去的贫寒困顿为耻,而宣布那是他的幸福年代,他把淳朴自然视为自己贫贱生活中最可宝贵的财富,他骄傲地展示自己生活中那些为高贵者的生活所不具有的健康的、闪光的东西以及他在贫贱生活中所获得、所保持着的那种精神上、节操上的丰采。
卢梭在《忏悔录》中写十八世纪这个阶层的精神状况、道德水平、爱好与兴趣、愿望与追求。在这里,卢梭致力于发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自然淳朴的人性、值得赞美的道德情操、出色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等等。他把他平民家庭中那亲切宁静的柔情描写得多么动人啊,使它在那冰冷无情的社会大海的背景上,象是一个始终召唤着他的温情之岛。他笔下的农民都是一些朴实的形象,他遇到的那个小店主是那么忠厚和富有同情心,竟允许一个素不相识的流浪者在他店里骗吃了一顿饭;他亲密的伙伴、华伦夫人的男仆阿奈不仅人格高尚,而且有广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才干;此外,还有“善良的小伙子”平民乐师勒·麦特尔、他的少年流浪汉朋友“聪明的巴克勒”、可怜的女仆“和善、聪明和绝对诚实的”玛丽永,他们在那恶浊的社会环境里也都发散出了清新的气息,使卢梭对他们一直保持着美好的记忆。另一方面,卢梭又以不加掩饰的厌恶和鄙视追述了他所遇见的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中的各种人物,首席法官西蒙先生是“一个不断向贵妇们献殷勤的小猴子”;教会人物几乎都有“伪善或厚颜无耻的丑态”,其中还有不少淫邪的色情狂;贵妇人的习气是轻浮和寡廉鲜耻,有的“名声很坏”;至于巴黎的权贵,无不道德沦丧、性情刁钻、伪善阴险。在卢梭的眼里,平民的世界远比上流社会来得高尚、优越,他曾说 “只有在庄稼人的粗布衣服下面,而不是在廷臣的绣金衣服下面,才能发现有力的身躯。装饰与德行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这种对“布衣”的崇尚,对权贵的贬责,在《忏悔录》里又有了再一次的发挥,他这样总结说:“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多的好人,到我年纪大了的时候,好人就那样少了呢?是好人绝种了吗?不是的,这是由于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经不再是我当年遇到好人的那个社会阶层了。在一般平民中间,虽然只偶尔流露热情,但自然情感却是随时可以见到的。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们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卢梭自传中强烈的平民精神,使他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他所独有的特色,法国人自己说得好:“没有一个作家象卢梭这样善于把穷人表现得卓越不凡。”
他过着贫穷的生活,却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他很早就对读书“有一种罕有的兴趣”,即使是在当学徒的时候,也甘冒受惩罚的危险而坚持读书,甚至为了得到书籍而当掉了自己的衬衫和领带。他博览群书,长期的读书生活唤起了他“更高尚的感情”,形成了他高出于上层阶级的精神境界。
他处于反动黑暗的封建统治之下,却具有“倔强豪迈以及不肯受束缚受奴役的性格”,敢于“在巴黎成为专制君主政体的反对者和坚定的共和派”。他眼见“不幸的人民遭受痛苦”,“对压迫他们的人”又充满了“不可遏制的痛恨”,他鼓吹自由,反对奴役,宣称“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约束、屈从都是我不能忍受的”。他虽然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并且在这个国家里受到了“政府、法官、作家联合在一起的疯狂攻击”,但他对法兰西的历史文化始终怀着深厚的感情,对法兰西民族寄予了坚强的信念,深信“有一天他们会把我从苦恼的羁绊中解救出来”。
他对爱情也表示了全新的理解,他崇尚男女之间真诚深挚的情感,特别重视感情的高尚和纯洁,认为彼此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别、年龄、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绝不能丧失的那一切”,也就是说,应该包含着人类一切美好高尚的东西。他在生活中追求的是一种深挚、持久、超乎功利和肉欲的柔情,有时甚至近乎天真无邪、纯洁透明,他恋爱的时候,感情丰富而热烈,同时又对对方保持着爱护、尊重和体贴。他与华伦夫人长期过着一种纯净的爱情生活,那种诚挚的性质在十八世纪的社会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他与葛莱芬丽小姐和加蕾小姐的一段邂逅,是多么充满稚气而又散发出迷人的青春的气息!他与巴西勒太太之间的一段感情又是那样温馨而又洁净无瑕!他与年轻姑娘麦尔赛莱一道作了长途旅行,始终“坐怀不乱”。他有时也成为情欲的奴隶而逢场作戏,但不久就出于道德感而抛弃了这种游戏。他是十八世界里那个黑暗社会压迫下生活的万千普通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不是最惨的,但是,他的遭遇一样令人同情。读《忏悔录》这一本书,让我更加了解了卢梭,品《忏悔录》这杯酒,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
忏悔录读后感篇三
卢梭的童年是可悲的同时又是幸运的,刚出生时,母亲便因难产而逝,父亲对他又怜又恨。他父亲时常从他身上抓摸出母亲的影子,给予他全部的爱。
卢梭的母亲遗留下不少小说,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后互相朗读。每读一卷,不一气读完是不肯罢休的,有时通宵达旦地读,父亲听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卢梭日复一日地读书,无形之中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渐渐充实并滋养了他年幼的心灵。
在父亲的鼓励下,卢梭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7岁的卢梭就将家里的书籍遍览无余。读完了自己家里的藏书,他还外出借书阅读,从外祖父那里卢梭获得了许多使他终生受益的经典著作,如勒苏厄尔著的《教会与帝国历史》、包许埃的《世界通史讲话》、普鲁塔的《名人传》......这广泛的阅读无疑使他憧憬自由、追求民主和谐。
晚年卢梭写成这本《忏悔录》用以回击给他的“敌人们”,其书最大特点便是真实、无与伦比的真实。不同于其他自传,这本书完全流露作者所思所感,如卢梭宣称那般:“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他承认自己因唾手可得的一点小小快乐,抛弃了自己的保护人;承认自己在做学徒的时候,因偷了师傅的东西而挨打,并诬陷了无辜的女仆马丽恩......
有人说,这本书看起来有点枯燥无聊,好像是一个老男人神经质的絮絮叨叨、自言自语,他无非是想把这一生所做的坏事暴露出来,以求别人给他一个高尚人格的评价。然,他们没有想到卢梭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将要死去。也有人说,读卢梭的《忏悔录》,见证了心目中那位伟大的思想家,文艺复兴的启蒙者内心深处那么多的黑暗,情不自禁地会产生一种厌恶感。所以,这是一本很难读下去的书。
我认为没有任何事物比研究人性更加有趣。自传本身的价值并不在于让我们了解一个人过往的历史曾经多么光荣,人们往往会用优美的辞藻以粉饰人性中的丑恶。《忏悔录》展露出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具有个性特点的人,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而又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他忏悔自己犯下的错误:嫁祸别人,抛弃孩子,一切是那么真实而又赤诚。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所谓现实令人变得虚伪的现状,所谓童心、初心也随之改变。恰,卢梭让我明白了真诚的可贵,没有它只怕到了未来我便会迷茫,而陷入所谓现实的圈套,能够读到读到此书,以卢梭的勇气为成长路上的精神楷模,我可算庆幸。
忏悔录读后感篇四
托尔斯泰说,“在寻求人生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我体验到的心情,与一个在森林中迷路的人完全一样。走到了林中一块空地上,清楚地看见了广阔无垠的空间,却没有看到那里的房子,也不可能有房子。我向森林深处,向黑地里走去,只见一片黑暗,同样没有房子。我也在人类知识的森林中,在数学和经验科学知识投放的光亮中寻找出路。它们向我指示了明亮的地平线,但按照它们指引的方向走去,是不可能找到房子的”。
在经验的范畴无法找到答案,托尔斯泰是痛苦的。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够看到这种痛苦求索的痕迹,看到一个个严肃、正直,纯洁、善良,努力探索精神世界奥秘的人,《战争与和平》中的皮埃尔,《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复活》中的聂赫留多夫。他们和这些作品本身一样,之所以出类拔萃,不是因为他们做出了超越拿破仑的史诗般的英雄壮举,而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个思想者。
年少的托尔斯泰很不喜欢宗教的虚伪性,他从十六岁开始就不再做祷告,不再去教堂,也不做斋戒。而是追求在生活中的尽善尽美,在意志上的尽善尽美,在体质上的尽善尽美,在道德上的尽善尽美。同时,他“还诚心诚意地希望做一个好人”。
这些思想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得到了体现,那时侯,他笔下的人物都有一颗追求上进的年轻的心,他们怀着爱,满怀欣喜的心情观察着这个世界,他们勇敢,富有激情,都有美好的理想。但更多的是,他们都是那么朴实、正直、而且都在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审视。
忏悔录读后感篇五
看了两天的忏悔录,令我不得不感叹,人老了,就可以坦然的面对自己以前所经历的好的,不好的事情,甚至是令人难以启齿的事情。
卢梭是一个勇敢的人,我不得不佩服的一点就是他很诚实的表明自己是一个好色的人,不管年少时还是成年时,他始终对于美丽的,内心高贵的女人抱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不管是“某某小姐”还是他的“妈妈”,他都是很喜欢的,而且到了一种痴情的地步。
他讲了很多不堪的事,他想借此来忏悔,借此来让读者更加了解他是一个什么的人。小时候的他是很有才能的,这一点体现在他爸爸对他的偏爱,对哥哥的冷漠。可以说,小时候的他衣食无忧,简直就是一位花花公子。可是后来去当了学徒,被压迫,被剥夺了许多他以前能够拥有的一切快乐来源,他变了。变得很害羞,很腼腆,对那些能引起他的热爱的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的珍贵,那么的诱人,可他却不能光明正大的拥有,所以他只能偷窃。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那是他的第一次,可正是有了第一次,才会有了后来偷酒,偷漂亮的不值钱的丝带。
“妈妈”对他的教导很重要,如果没有遇见她,他很难活下去,也很难有后来的发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妈妈”也不再把他当成小孩看待了,可是卢梭一直尊重她,在和她相处的那段时间,他早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神圣不可欺,他不再对她抱有贪心的想法。可是“妈妈”的变化,使他很愧疚,很后悔,一直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秘密。假如能一直保持着当年的那份感觉该多好啊。时间过得总是十分快速,后来妈妈有了自己的男人,便把他冷淡了。于是,卢梭也只能离开。我想这是很明确的做法。
卢梭是个很热爱思考的人,也是很热爱学习的人。他很喜欢文学,对书本的渴望,对文学的热爱,使他开始结交一些有识之士,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开始,对音乐一知半解,被人嘲笑过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真的迷上了音乐,他开始认真学习,而且还试着写歌剧。尽管一开始总是被那些高人嘲笑和漠视,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有不断的向上学习的能力,后来写的歌剧也越来越受人欢迎,这也为他赢来了名声和生存的胜利。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以前卢梭还没有成名的时候,有很多的朋友,有很多人很乐意接近他。可当他出名之后,人们不仅没有恭喜他,为他感到高兴,反而疏远他,甚至诽谤他。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但他好像并不在意。“我既然决定在独立和贫穷中度过不多的余生,就尽我灵魂的全部力量去挣脱舆论的桎梏,去勇敢的干自己觉得有益的事情,而不必顾及人家是怎么看的。我需要冲破的障碍,我所付出的努力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我取得了尽可能大的成功,甚至超出了自己的希望。我挣脱了友谊和舆论的桎梏,实现了自己的意愿,然而,我一面把那群自称大人物和贤哲的庸人的'荒谬评论踩在脚下,一面却又听凭那些自称为朋友的人的空盒子,像小孩子一样被他们牵着走。”他也很矛盾,也很困惑,但是他努力挣脱开,想为自己开拓一片自由林。他的思想也是自由的,我觉得任何人也无法左右他的思想,就算是现实的艰辛也不能让他彻底地投降。他的自由,绝对是无法控制的。
卢梭说过“我曾长时间的探寻这种偏爱的缘由。我只能从产生这种偏爱的机遇里找出原因。我对文学日益爱好,因此对法国书籍,对法国书的作者,甚至这些作者的祖国产生了感情。”他“把这种原因归结为从书中汲取的思想。”这也是卢梭越到晚年,他的作品就越受欢迎。“我一本接一本的读书,读的都是法国书,这就培养了我对法国的喜爱,最后这种喜爱变成了任何力量也灭不了的盲目的激情”。他看了很多的书,先是接受作者的思想,最后把那些思想和知识整理后变成自己的一套理论,所以后来要写文章的时候,他总可以先打腹稿,然后很顺畅的写下来。当然了,一开始总会有些难度。但是熟能生巧,慢慢的,他越思考,文章写得也就越好。这里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文章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只有经过漫长的岁月的反复思考和提炼、广泛的阅读和积累经验才能写出好文章。
当我打开忏悔录的时候,我很难理解作者到底要说些什么,后来他一步步地把自己想要忏悔的,想要公布于世的事情都描写出来之后,我明白了这是对生命的一种交代。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假如要带着那么多的秘密进入死亡,也许会很不安心。既然我们是多么单纯干净的来到这个世界,那么我们也要一丝不挂的离开这个世界。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秘密,都会有一些过错,但是人就会有过错。更何况,真正的圣人是没有几个的,那么我们又何必对自己的过错隐隐藏藏的呢?承认自己的过错,心也会得到解放的。
幸好,现在的我是一个敢于认错的人,敢于直面自己的过错的人,至少我很爱我自己,很珍惜自己的时间。因为我觉得,当初是多少的精子和卵子经过多么激烈的竞争才有的我,而我又在母亲的子宫里不断地吸收营养,不断的想出来见见这个世界,好不容易来到这个世界了,难道我还要对自己躲躲藏藏?难道还要为了迎合“时尚”而忘记自己的真实面目?难道还要辜负当初的那份真诚的诺言?不!我要好好活着,而且要活出色彩,活出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从小处做起。这句话,很小的时候就懂了,可是践行起来还真不是那么简单。我要好好珍惜每一个陪我走过人生道路的人,不管他们曾经是好的还是坏的,我都愿意接受他们。因为我们都是人,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我要好好珍惜每一路过“十字路口”的机会,因为那将是决定我命运的地点。我要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对于我来说实在太宝贵了,我没有胆量说“我有的是时间”。
同时,我明白喜欢一件事情,原来是真的可以做到废寝忘食的境界。为了享受那种感觉,我要努力发展我的兴趣爱好,让生命更加有趣,为将来留多一份宝贵的回忆。
忏悔录读后感篇六
无论如何,书中的这种影像都不能使我忘却: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青年,独自走在欧洲哪条不知名的小路上,身前身后空无一人,只有风景的陪伴和偶遇的欢喜。
我敢说,我从来没像一个人走路旅行的时候想得那么多,生活得那么丰富多彩,那么有趣,那么全面地表现了自己。步行的时候,有一种东西在启发和刺激我的想象力。田野的风光、连绵的美丽景色、新鲜的空气、步行增进了的食欲与健壮、小酒馆的无拘无束、离开我所依靠的一切惬意、离开让我想起我的境地的一切快乐,都在解放我的心灵,给予我大胆的想象。
我热爱自由,我憎恨压迫、烦恼和受制于人。只要我钱袋里的钱足以保证我的独立,就可以了,就用不着再花心思去弄更多的钱了。我平生最怕需要用钱而没有钱用的窘境,所以我千方百计不要把自己弄得身无分文。我们手中的钱,是保障自由的工具,而贪婪得来的钱,则是使自己遭受奴役的工具。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才只把自己手中的钱攥得很紧,而不去追逐多余的钱。而是由于今天我去寻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不是当年遇到好人的社会阶层了。
离开博赛以后,我还是头一次窗前呈现出一片绿色。我始终被墙壁遮挡着,面前不是房顶就是灰蒙蒙的大街。这清新的景色让我感动、感到舒畅!它让我深深地倾心于柔情。
从那以后,我就始终孤独一人。大家随后会多次看见它奇特的后果,也正是这种表面上极为愤世嫉俗、极为忧郁的天性,事实上源于一颗太强烈、太痴情、太温柔的心,因为没有找到和自己相似的心,而只好沉浸在空想中。
我非常清楚父亲的温柔与品质,他这样做让我对自己进行反省,对我保持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我从中知道了一个特别大的道德准则,或许是可以用在现实中的唯一准则。那就是,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我确信,一个人处于这样情况的时候,不设法避免,那就不管他的心地多么善良和公正,迟早会不知不觉地衰颓下去,事实上会变成邪恶的和不公正的。
我坚决地这样做了,可是我并不否认,不禁有所哀叹。不过内心却怀着我生平等第一次品尝到的满意思忖道:“我是自尊自重的,知道将责任看得重于欢乐。”这是我由书本中获得的头一个真真正正的恩惠。是书本教给我怎样思索,怎样对比。
忏悔录读后感篇七
卢梭的《忏悔录》创作于1774年,追述了他过去半个世纪的往事。在他笔下,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无遗。卢梭一向善于描绘宁静幽雅的环境、悠闲平和的.气氛。《忏悔录》就保持了这种风格:构思细腻巧妙,文笔轻灵脱俗,富有音乐感。
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彻底爱上了一颗敏感赤诚的心。卢梭是个很感性的人,虽然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他的才华,也不影响我觉得这个人的可爱、感性、热情、真诚还有可怜。
卢梭只是一个日内瓦普通钟表匠的儿子,父亲嗜好读书,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他凭借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凭借勤奋吃苦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自学,通晓历史、文学、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忏悔录》是卢梭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他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充满着坎坷与悲惨。
我觉得真实的卢梭是个激情澎湃却缺少理性束缚的人。感情真挚热烈,却疑心重重;生性怯懦,却无畏勇敢;要么过于高尚,要么过于卑鄙;有时是阿喀琉斯,有时是忒耳西忒斯;有时成为英雄,有时成为无赖。这些过于极端的性格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竟然变得那么有魅力,那么吸引人。读卢梭,其实就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忏悔录》很适合像这种觉得自己资质平庸,默默无闻,又害怕将来碌碌无为度过一生的人。当然,我也是这样的人,但是正因如此,我才对这本书感悟颇深。在该书几近结尾处,卢梭说道:“我可以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他们去从头到尾地进行批判:我坚信,人们将总归会看到一个正直、善良、无怨无悔、与世无争的人,一个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更容易忘记别人的过错的人,一个在爱恋温馨的激情之中寻找自己全部幸福的人,一个凡事都实心实意到了不谨慎,到了难以置信的忘我程度的人。”
然而,我们这类人,拼命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入了向往的大学,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憧憬。我们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却在大学迷失了方向,被磨掉了锐气,从沉稳变得浮躁,要么堕落下去,要么急功近利。渐渐地我们不禁想到:可能这一辈子都只能是一个小人物了。于是我们开始变得物质,变得琐碎,可以为了一点点利益挣得头破血流;我们开始尝试走捷径,不肯浪费自己的时间,梦想着一夜成名。
成功的关键不在于资质,不在于天赋。卢梭不是天才,他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也没有敏捷的思维,写作对卢梭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对我来说,写作是极端困难的。我的手稿要屡经涂抹和修改,弄的乱七八糟,难以辨认。在发排以前,没有一部手稿不是我誊写过四五遍的。我手里拿着笔,面对着桌子和纸张,就是写不出来东西。”卢梭的成名之作《论科学和艺术》是在38岁时写出的,在此之前,卢梭默默无闻。年轻的我们更不能自甘堕落,小人物也有大梦想,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平庸而感到自卑和沮丧。
忏悔录读后感篇八
《忏悔录》一书,我买了二十来年了,一直没有时间去看这大部头著作。这次是断断续续地从去年春节后看到今年春节期间。55万余字,终于读罢。
首先,我被卢梭式的真诚和坦率的自我剖析精神所震撼。那论辩式的开篇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悲愤啊,悲愤!满腔的悲愤!卢梭向腐朽的时代社会提出了勇敢的挑战!
卢梭1712年生于日内瓦,父亲是钟表匠,母亲是牧师的女儿。卢梭当过学徒、仆人、伙计、随从、象乞丐一样进过收容所,在经过长期的自学和奋斗之后,才逐渐成了音乐教师、秘书、职业作家,从下层人民中脱颖而出。
卢梭勇敢大胆地把自己不能见人的隐私公之于众,他承认自己的卑劣念头和下流行为,他说过谎,行过骗,调戏过妇女,偷窃过东西,他忏悔自己嫁祸于人,忏悔自己抛弃朋友,忏悔自己背叛新教信仰……卢梭拿着手术刀毫不留情地血淋淋地解剖自己,真诚到毫不隐瞒、严酷无情,甚至令人惊讶的程度,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真是“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自揭隐私,谁人能行?相比之下,自觉汗颜。敬佩之感油然而生!
其次,我被卢梭对社会政治不平等的大无畏批判精神所折服。卢梭有一著名的哲理:人性本善,但罪恶的社会环境却使人变坏。这一论断在当时的社会上提出,真是太伟大、太有勇气了,不愧为思想家。他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本性善良”,“我本来可以听从自己的性格……我将会成为善良的基督教徒、善良的公民、善良的家长、善良的朋友、善良的劳动者,”但社会环境的恶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却使我受到了污染,“从崇高的英雄主义堕落为卑鄙的市井无赖”,“作恶的强者逍遥法外,无辜的弱者遭殃,普天下皆是如此”,因此揭示出社会不平等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卢梭的自我剖析和忏悔转化为对社会的谴责和控诉,对人性恶的挖掘升级为严肃的社会批判。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一部论著以其杰出的思想被恩格斯誉为“辩证法的杰作”。
再次,我被卢梭充分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所鼓舞。卢梭与天主教神学相反,不是把人看作是受神奴役的对象,而是把人看成是自主的个体,人自主行动的动力是感情,认为“先有感觉后有思考,这本是人类共同的命运”。卢梭无疑是十八世纪中把个性解放的号角吹得最响的一个思想家,他提倡绝对的个性自由,反对宗教信条和封建道德法规的束缚,这是《忏悔录》中的思想的核心。这部自传是最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个性自由的思想在当时十八世纪,显然具有非常革命的意义。与三百年前的卢梭相比,自己的思想僵化得无地自容,老了就图个安生,只有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卢梭了。
最后,我被卢梭清新优美以及辛辣论辩的文笔所折服。卢梭所生活的时代社会,正是法国封建专制主义最后挣扎的时期,对一个平民思想家来说是完全敌对的,是格格不入的`。卢梭他居然拒绝国王的接见和赐给年金;他竟然表示厌恶巴黎的繁华和上流社会的奢侈;他还胆敢对“高贵的等级”进行如此激烈的指责:“贵族,这在一个国家里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可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阶级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除了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多的好人,到我年纪大了的时候,好人就那样少了呢?是好人绝种了吗?不是的,这是由于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经不再是我当年遇到好人的那个社会阶层了。……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们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其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以及对统治阶级迫害和贵族特权的责问、反击与挑战。
卢梭对金钱的看法:金钱金钱,烦恼根源!我怕金钱,甚于我爱美酒。对金钱的极端吝惜与无比鄙视兼而有之。我热爱自由,我憎恶窘迫、苦恼和依附别人。只要我口袋里有钱,我便可以保持我的独立,不必再费心思去另外找钱。穷困逼我到处去找钱,是我生平最感头痛的一件事。我害怕囊空如洗,所以我吝惜金钱。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自己当奴隶的一种工具。正因为这样,我才牢牢掌握自己占有的金钱,不贪求没有到手的金钱。卢梭对乡村景色以及恋爱过程的描述是清新优美的,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
卢梭说“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卢梭(1712-1778年)的思想光芒没有因岁月遥远而黯淡。卢梭不论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读过《忏悔录》后,我更认为:卢梭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勇气胆识的思想家,一个独树一帜的文学家。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大学实习生工作总结(模板8篇)
- 大学实习生工作总结网(精选14篇)
- 宿舍说话的检讨书 宿舍说话检讨书(模板11篇)
- 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逍遥游读后感(优质8篇)
- 最新逍遥游读后感(大全8篇)
- 2023年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 红色故事分钟演讲稿(优秀15篇)
- 师德表现自我评价(优质8篇)
- 师德表现自我评价(通用15篇)
- 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网(优质9篇)
- 最新普通员工辞职申请书(模板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