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反思(大全7篇)

  • 上传日期:2023-09-15 10:15:30 |
  • 书香墨 |
  • 13页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反思篇一

认识加号"+"和等号"=",学习列加法算式。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物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实物玩具娃娃3个,梨子图片5张,"+""="的图卡、1-5数字卡。

(2)幼儿每人每人一份写有分合式的灯笼、2-10的数字挂钩。

(3)分组活动材料:

情景图若干、集合图若干、分合图若干、写有2-5数字的'刺猬、写有5以内加法算式的果子卡片若干。

材料配套:教育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

1、玩游戏"挂灯笼",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师:小朋友们先看自己手中灯笼上的分合式,算出答案,然后挂在相应的数字持钩上,比比谁挂得又对又快。

2、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2)小结:2个玩具娃娃加上1个玩具娃娃,一共有3个玩具娃娃。教师边说边列出算式。

告诉幼儿:"+"叫"加号",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 "="叫等于,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

(3)引导幼儿正确地读算式"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题列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图片边口述应用题。

(2)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应用题列出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

4、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计算。

(1)师:图上有什么?先请一个小朋友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请另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2)每个幼儿根据图中特点,用数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5、幼儿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情境图:根据情景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集合图:根据集合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分合式:根据分合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送果子:根据果子卡片上的算式计算出得数后把果子贴在相应号码的刺猬身上。

幼儿操作后分享交流。

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分组活动的材料,供幼儿练习。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里根据家里的物品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反思篇二

1、复习5以内数数及认数,能手口一致点数,学习按数取物。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活动重点:能手口一致点数;知道数字代表的实际数量。

2、活动难点:会按数取物。

1、教具:小动物5只; 5以内数字卡;蛋糕一只。

2、学具:印有数字框子若干;糖、西瓜、香焦、葡萄、花等图片若干;已塑封的小鱼、小草、小虫子、胡萝卜等图片,幼儿抄作纸每人一份。

师:1、出示小猪图片,这是谁呀?今天小猪特别的高兴,因为今天小猪过生日。妈妈还特意给他准备了一只大蛋糕。(出示蛋糕)

1) “喵喵喵”是谁呀?小猫,看小猫还给小猪带了生日礼物,是什么呀?(西瓜)有几个?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师总结:小猫给小猪送了一个西瓜,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

2)“还会有谁呢?”“叽叽叽”小鸡也来了,小鸡送了什么礼物呢?(两根黄香焦)有几根,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数一数。

3)小松鼠、小羊、小兔也来了,他们会是什么礼物呢?(幼儿观察送了什么礼物)?数量是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分别是3朵花、4块巧克力、5块糖果)

二、操作探索

1、师:小动物给小猪送礼物了,我们小朋友也来给小猪送礼物,好吗?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礼物送个小猪,(要求;小朋友们先看看自己的桌子底下是什么礼物,有几个,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礼物数量,看看黑板上的每个框中的数字再放进相同数量的礼物)。

2、幼儿先讨论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有几个,再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3、提醒幼儿认清数字和数量,能手口一致点数;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帮助和指导。

4、请个别幼儿讲解操作情况给小猪送了什么礼物,送了多少。

5、小猪请老师把小朋友送的礼物先收一下,师生整理好篮子。

三、游戏巩固

1、师:小猪非常开心,小动物们和小朋友们都给他送了许多的礼物。现在快要到中午了,小动物们的肚子有些饿了,小猪想送一些吃的给小动物们。小猪要请我们的小朋友帮他招待小动物们。(要求:看看你的抄作纸上的数字是几,就给小动物喂几个吃的。)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检查幼儿操作。

3、作品展示,并给予评价。

四、游戏结束:

为小猪庆祝生日,唱生日歌。

本次活动是想通过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教会幼儿感知5以内的数数。开始部分,我利用小猪过生日这一游戏环节,让幼儿用手口一致数数方法。数一数蛋糕上的蜡烛有几支,让幼儿对数字1-5有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个方法还不错,幼儿都能手口一致的数数,并能准确地表示5支蜡烛是过5岁生日。接下来一个环节是让小朋友送礼物,先让小朋友数数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再看数字卡上的数字是几,再把相同数字的物品贴到数字卡上,是按物品对数字,幼儿基本能掌握。最后一个环节又让幼儿按数字取物一一对应,进一步帮助幼儿对1-5数字的理解,同时也给孩子独立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但这节课下来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中没有灵活准确运用量词,自己对数学语言组织还有所欠缺,自己的语言有点零乱,啰嗦,也没有激情的教学语言,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改进的地方。

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反思篇三

1、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遵守操作规则。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物质准备:熊猫举重木偶(身上隐含着7以内的数量)、青蛙呱呱偶各一个;人手一份1-7的数字圆点卡片;身上有数字卡片或者圆点卡的小动物木偶;“喂食”、“找瓶盖”、“数学转盘”、“实物数量图”、“多功能操作盒”等材料。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数字1-7,初步感知其数量。

3、环境创设:活动室内创设与7以内数量相关的环境。

1、以“动物木偶来班级做客”的口吻引入。

2、幼儿观察木偶,通过提问、点数或目测等方式,引导幼儿判断7以内的数量。

(1)幼儿看看、找找、说说“熊猫举重木偶”的身上有什么数学秘密。

(2)以“木偶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形式,进一步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

教师以集体、小组或个别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根据“木偶”的指令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或者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

(3)教师围绕“如何快又对地判断数量”以及幼儿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结。

3、幼儿自选材料分组游戏,教师指导。

(1)“喂食”:引导幼儿根据木偶身上的点子卡或数字的数量喂食。

(2)“送礼物”:引导幼儿用串珠珠、串花等方式做出与木偶身上的数字相等数量的礼物。

(3)墙饰“数字树”互动:引导幼儿判断花朵的点子数,选出相应数量的花芯进行匹配。

(4)“盖瓶盖”、“实物数量图”、“数学转盘”:引导幼儿排除干扰,仔细判断7以内的数,并对相同数量的物体或数字进行匹配。

引导幼儿寻找班级、家中数量是1-7的物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木偶形象夸张、有趣,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玩具。因此,我把木偶作为一种教具,也作为一种手段,巧妙地运用到整个活动中,引导和支持幼儿与“木偶小动物”进行积极的互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并提供多种操作性强、适合不同能力差异幼儿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正确地感知和掌握7以内的数量。

由于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巧妙地把幼儿喜欢的木偶自然地融入到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与整个活动里,因此,幼儿能积极、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为幼儿提供与活动内容相适应的材料,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木偶、材料进行互动,注重对幼儿个体差异的指导,特别是重视引导能力差的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和游戏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使每个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都有所提高,获得相应的有益经验。

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反思篇四

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

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反思篇五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及工作原理,并能制作简单的太阳钟。

由于是第二次教学本课,教师已经了解了学生,所以课前进行的精心的准备。

上课伊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提问学生:现在几点了?你几点起床?你是如何知道的?接着质疑: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进而引入新课。

在学生了解不同的日晷后,让学生到操场亲自动手做一做简易的太阳钟,使学生认识更为深刻认识其工作原理。

最后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时工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把这节课的知识加以延伸。

不足:

在指导学生玩手掌日晷的时候,学生纪律不太好,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以后类似的活动,课前要多强调注意事项。

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反思篇六

较之过去的《再塑生命》选文,今天删选后的这篇文章条理和行文思路更加清晰。

1. 叶圣陶先生说,“打通了语言文字,这才可以接触及作者的心。”潜心会文,在品读、琢磨、把玩文字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学生和作者的心灵相通,引起学习的共鸣,这是语文教学的要点。

所以如何让健康的学生体会盲人海伦凯勒学习文字的的艰难,感受到学习生字以后的快乐,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

为此,课上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我故作神秘,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我说,老师今天带了一个非常好吃的巧克力,它是刚刚由韩国买回,他没有汉语名,只有韩语名,它在韩语中发音是“马西大”(读音是瞎编的,课堂上最好准备一个真实的小礼物)。希望同学们不许偷看,闭紧眼睛,然后伸出一只手,老师将会在大家手掌上拼写这个韩语,如果你学会了书写,那么这个巧克力将属于你。

学生们很兴奋,个个精神抖擞。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多多少少会能够感受到一点海伦凯勒学习的困难和学后的喜悦。学生朗读文中海伦凯勒这些心理描写的句子,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共鸣,学生更容易走进海伦凯勒的心理,对文字的品味更能触动他们心灵。如果时间充裕,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写法,写一段自己喜悦的心理描写。为了避免学生书写内容的单调,告之学生写高兴的心情最好不要出现“笑”这个词,学会用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

这篇文章在书写人物内心活动方面表现的比较丰富,所以我认为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开展学习。

2.学生带着对“莎莉文”老师饱含敬意之情朗读课题《再塑生命的人》,这个环节也是挺有意思的,有利于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以内的连加连减教案反思篇七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物体或数字的序列位置,理解“邻居”的关系。

2、初步感知相邻数的概念。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十座写有1—10数字的蘑菇小房子、10只不同的小动物;扑克牌人手一份(从1到10);黑板;1—12的数字卡片。

一、理解“邻居”的关系。

1、小动物搬家。

(1)、森林里盖了许多漂亮的蘑菇房子,我们来看一看共有几座蘑菇房子。幼儿点数1——10。

(2)、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动物们都住几号房子?

依次出示小动物,一边出示一边说:小白兔住进了1号房子,小狗住进了2号房子……小公鸡住进了10号房子。

引导幼儿用完整话来回答问题:

问:小白兔的邻居是谁?答:是小狗。

问:2号小狗的邻居是谁?答:小白兔和小狮子。

……一直问到10号小公鸡的邻居。

(4)、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问你,小狗的邻居是谁?

请个别幼儿来帮小动物找邻居,从而巩固加深对邻居的理解。

(5)、今天小动物们玩的可高兴了,天黑了,小动物们吃完饭都出去散步了!(将小动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带有数字的小房子,以便讲相邻数做清晰的准备。)2、理解“相邻数”的关系。1)、数字宝宝找邻居。

二、理解“相邻数”。

2、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问你,3的相邻邦数是几和几?

三、游戏《找邻居》、《扑克牌里的相邻数》

1、《找邻居》: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数字卡片,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然后再请它的相邻数上来。

2、《扑克牌里的相邻数》:两人一组,甲抽取乙扑克牌里的任一张牌,然后让甲找相邻数,找对了,牌归他,找错了牌归乙。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后以谁的牌多为胜。

4、活动结束。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