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家长心理疏导方案

  • 上传日期:2023-09-05 09:48:17 |
  • 笔舞 |
  • 7页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疫情时期家长心理疏导方案篇一

根据学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的要求,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危害,积极保障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现根据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各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

为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员工提供心理支持、危机干预等服务,帮助求助者预防和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维护心理健康,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坚持公益服务。为在疫情中有心理困扰的师生员工提供免费的心理援助服务。

坚持专业服务。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规范的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等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定期开展专业督导,保障热线服务的专业性。

坚守伦理要求。遵守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的职业伦理和职业精神,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维护其身心健康。

1、热线电话:xx;

值班老师由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任

2、成立学校心理援助团队

学校热线电话:xx、各院系辅导员

1、师生员工人群分类

一级:师生员工中的确诊患者、疑似患者。

二级:师生员工中参与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从重点疫区回来的人员,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

三级:师生员工中参与社区居家隔离的人群。

四级: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其他师生员工。

2、分类工作内容

一级人员依据《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全省学生和家长心理辅导服务的通知》的规定,开展心理服务。

二、三级人员由学校心理援助团队主动电话问询,了解情况,疏导情绪。发现特别的心理情况及时汇报,心理咨询中心相关人员及时跟进。

四级人员由学校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接受电话来询。

为了落实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权威消息,通知学生最新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告知学生疫情防控方法,宣传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情绪等科普知识,以确保学生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根据目前疫情的变化趋势,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持续开展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通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减轻疫情对学生身心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校园和谐和社会稳定。

疫情时期家长心理疏导方案篇二

组长:xx

副组长:xx

组员:xx

工作职责:做好近期疫情防控群众心理疏导工作的总体策划、组织,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搞好联络、协调,有序开展好各项工作。

(一)短信宣传。通过微信、短信、彩信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防疫知识和防疫政策。宣传生活物资保供,各类生活物资准备充足,有序供应,不用恐慌担心。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移动、联通、电信公司、融媒体中心,各镇(街道)。

(二)媒体宣传。

1。融媒体中心宣传。融媒体中心要组织记者深入疫情防控一线积极开展采访,掌握广大干部群众疫情防控中的先进事迹,利用各个平台进行刊播。牵头单位:融媒体中心。

2。部门单位宣传。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指导各镇(街)做好内部先进发掘,在各自平台进行宣传,提高疫情防控宣传合力。牵头单位:融媒体中心,责任单位:各镇(街)。

3。融媒体中心要积极联系上级广电部门,获取一批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电视节目播放过程中植入防疫宣传的信息。牵头单位:县融媒体中心。

4。在县融媒体中心各个平台设置专栏、开办专题,邀请心理专家举办心理疏导讲座或授课,及时转载心理专家视频教程,推广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服务。

(三)线下宣传。

1。以大喇叭(含车载大喇叭)宣传为主,坚持内外有别原则,公布流调人员信息和风险区、防控区划分,引导群众树立呆在家里就是对疫情防控最大贡献的理念。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各镇(街道)

2。各镇办、各部门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下沉各村、社区宣传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宣讲防控知识,对发现心理问题群众及时进行疏导,并将情况报村(社区)、镇(街道)。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部门,各镇(街)。

(四)舆论引导 1。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转办网上舆情,24 小时之内实现网上回复,每天整理印发一期舆情快报。牵头单位:县委网信办。

2。以网信办为骨干,抽选正在隔离的写手,组建舆论引导核心战队,密切关注舆情,针对舆论热点,适时发布“兴州评”或回应文章予以引导。牵头单位:县委网信办。

(五)心理疏导

1。畅通沟通渠道,公布县、镇心理疏导(应急值守)联系方式,各镇(街)至少开通 1 条 24 小时心理咨询援助热线,让有特殊需求的群体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同时,普及心理健康资讯,为大众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牵头单位:县防控办;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团委、妇联等部门,各镇(街)。

2。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组建由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专业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队,为确诊、隔离群众提供心理服务,重点为焦虑抑郁、失眠、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牵头单位:县卫健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3。引导专业人员和志愿者进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情绪支持。教体、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利用各类线上、线下心理服务资源,加强对学生、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妇女儿童等不同人群的心理疏导。牵头单位:县委文明办;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工会、团委、妇联。

4。加强医务工作者、政法干警、社区工作者等一线工作人员心理疏导,由各部门单位分别负责。牵头单位:县卫健局;责任单位:县公安局、有关镇(街)。

(一)各部门单位要将新冠疫情心理服务纳入疫情防控整体工作部署,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的工作机制。

(二)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对心理服务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心理服务机构人员等参与心理服务工作。

(三)各卫生机构要对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心理服务工作重点。通过委托第三方等方式对有关机构心理服务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

疫情时期家长心理疏导方案篇三

教务处牵头,艺体组、综合组、各班班主任具体实施。

5月11日——6月20日

1、心理健康教育班会

5月11日,各班级利用班会课统一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此次班会课相关视频内容由综合组提前准备,由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具体实施。

要求:班会课内容要密切联系疫情期间封校导致的学生心理变化,要密切联系最近一段时间学生出现的行为以及心理波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上不仅要进行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也要联系本班实际情况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月底至6月中旬,学校拟开展两至三次的心理健康讲座。面对全体在校学生和老师,由综合组安排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讲座,活动地点在一楼阶梯教室。

要求:请授课教师精心准备,保证讲座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讲座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各班学生在听讲座时要遵守纪律,做好笔记,班主任老师可以在讲座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力求使讲座对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

3、趣味运动会

5月底之前,艺体组将组织一次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趣味运动会。

要求:全 baihuawen.c n员参与,本次活动是一次趣味运动会,因此趣味是重点。请艺体组群策群力,精心谋划,认真实施,保障安全,请各位班主任老师配合艺体组组织好好本次趣味运动会。

4、班级个性化活动

在6月中旬之前,各班在班级内根据同学们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开展一次个性化班级活动,例如包饺子、下象棋、放风筝等等。

要求:班级全体在校学生全员参与,力求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放松心情,交流感情,加强团结,提高凝聚力。在开展此次活动之前,班主任老师可以组织班干部开一个交流会,深入到学生当中,看看同学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让这样的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增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情。

此次心理健康疏导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后期的学习、训练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教研组、班主任要秉持着“把学生当亲人,把学生当孩子”的原则,精心组织,把工作落到实处。在活动过程中要做好录音、录像、拍照和文字资料的收集工作,同时活动的相关材料也可以适当发送家长群,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促进家校共育,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

疫情时期家长心理疏导方案篇四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师生的心理防护,帮助同学们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困惑,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构建学生防疫心理安全网。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此制定“构建防疫心理安全网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方案,在特殊时期维护全校师生心理健康。

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及时干预,维护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

(一)成员名单

组长:校长

副组长:书记、副校长

组员:各年级长;各班主任;心理教师;校医等。

(二)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全校抗击新型肺炎心理工作的总体部署;

副组长:负责抗击新型肺炎心理工作的统筹安排;

xx主任:负责各部门各项心理工作的落实、督促和反馈;

心理教师:建立本校抗击肺炎时期特殊学生心理档案;开展网络、电话心理咨询,对情况严重者联系转介;并做好开学后相关心理工作的准备。

校医:新型肺炎病理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等普及。

(3)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分类,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一)、开学前

共建多元的心理援助通道,加强防疫心理辅导服务,利用网络和班级群开展的心理辅导服务工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1)采取多元模式开展心理支持服务,包括心理热线电话、电子邮箱、微信、qq、心理中心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回应同学们关注的问题,特别是疫情导致的焦虑、恐惧、抑郁、躯体化症状等各种问题。

(2)通过钉钉教学直播平台开展疫情状态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分成《共战疫情,安心成长》和《共战疫情,助力成长》两个系列。

其中,《共战疫情,安心成长》系列讲座是面向学生和家长的,包括六讲:

第一讲《共战疫情,安心成长》专题讲座,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疫情,解析疫情期间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一些实用有效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指导学生面对居家学习,面对直播教学如何有效听课;最后呼吁同学们,共战疫情,不负春光,安心成长。

第二讲《面对疫情,人啊,认识你自己》专题讲座,讲座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指出:于人类而言,需要认识自己只是大自然的一个物种,我们应敬畏自然。于个人而言,自知者明。见自己,才能见天地,见众生。第二部分,如何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明心见性,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第三部分,讲怎样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我的途径,乔韩窗口理论等。

第三讲《我心中的那颗星》,和青春期孩子探讨偶像崇拜问题,指出:偶像崇拜起源于人类产生意识之后,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偶像崇拜,偶像崇拜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也是不断变化的,引出:这场疫情让我们看清了很多的真相,比如在国家重大灾难面前,明星不能救中国,唯实业和科技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新时期,我们心中的那些星应该是谁?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构建职业梦想,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领。

第四讲《认识死亡,才能让生命活得更绚烂》以疫情的名义给学生给学生补上了一节生命教育中的.死亡教育,认识死亡,才能更好的认识生命,引导学生由死观生,认识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生命,活出青春的精彩。

第五讲《发现力量,构筑希望》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看待疫情,从疫情给我们的启发,从逆行者身上,从全国上下齐心抗疫所展现出的中国精神中,发现力量,引导孩子构筑自己的希望,成全生命之美,也构筑我们民族的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第二部分,从最美逆行者身上,发现力量,构筑希望。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意识到责任,认识责任,承担责任。

第六讲,《为爱坚守,为心赋能》是复课前,邀请学生和家长共上一堂课,是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课堂。讲述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班主任,疫情逐步稳定,孩子也都陆续返回校园开始正常的学习生活,但父母应该持续“在岗”,为爱坚守。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家长用积极心态提升积极情绪,提升心理免疫力,为心赋能,为生命赋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开学。

当前发生的一切,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网络直播的方式也有其优势,可以让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学生在一起共同体验共同成长。我默默做着我所能做的一切,也得到了参与校的广泛好评,我又决心把公益做到底,开设了疫情背景下的家长讲堂《共战疫情,助力成长》。从近期社会热点问题入手,从多角度引导家长助力孩子的成长。与家长探讨了几个问题:为何我们的爱孩子感受不到?究竟什么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我们该如何如何高效地陪伴孩子?呼吁所有的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并以风雨同天,与子同裳,携手同谋,共同成长与广大家长共勉。

(3)利用公众号,及时推送防疫信息

搜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转发防控新冠肺炎的心理支持手册和心理健康知识信息或制作网络微课,帮助大家科学了解新冠疫情中人们的各种心理特点和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会积极应对的策略。

(4)建立亲情微信群,开展针对性服务

专门建立外省籍学生微信群,将心理老师、学生处、各大班主任和各位疫情较严重区的学生相聚在一起,及时了解受疫情影响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各种需求,保障信息畅通,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队伍进行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的培训

组织团队成员参与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的网上培训,提高开展疫情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的专业技能,确保为师生提供科学、专业的心理援助。

(二)、开学后

(1)提升心理辅导与心理干预服务质量

继续采取多元模式开展心理辅导与支持服务,包括热线电话,教学直播平台,电子邮箱、微信、qq、心理中心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化解同学们出现的负性情绪,特别是疫情导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

(2)启动危机干预四级联动机制,提供精准心理服务

启动“学生—学生心理委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四级联动关爱援助、信息沟通机制,实施”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晴雨表制度”,每周汇总并上报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精准的心理援助服务。利用班级群在心理辅导员指导下积极发挥心理健康部和心理委员的作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

(3)继续利用网络平台,及时更新防疫信息

利用学校公众号、教学直播平台等网络平台,持续更新防控新冠肺炎的知识信息,帮助大家科学了解新冠疫情压力中的各种心理特点和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会积极应对的策略。

(4)继续开展疫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学生返校复课的心理疏导。

(5)加强心理辅导与危机干预专业人员的培训

对心理服务团队的成员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咨询辅导特别是疫情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的专业水平。学习疫情心理援助知识,探索心理援助与干预技术,确保心理辅导、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化、专业化和针对性。

疫情时期家长心理疏导方案篇五

学校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学生开通针对疫情的心理支持电话热线咨询服务。

为积极落实教体局的要求,围绕外出和从外地返回的学生,建立针对性心理服务制度,班主任进行摸底,要求各班级实行“一对一”的服务,即各班主任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主动沟通,了解思想和心理状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如果察觉学生心理出现高危症状,及时联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进行心理干预,以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为了落实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各年级学生管理网络平台,发布权威消息,通知学生最新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告知学生疫情防控方法,宣传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情绪等科普知识,以确保学生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根据目前疫情的变化趋势,学校心理咨询室拟定了开学后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方案,将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热线咨询、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减轻疫情对学生身心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