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汇总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1:39:13 |
  • 夜紫 |
  • 12页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不妨通过总结来巩固所学。对过去的经历和成果进行回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篇一

秋天里,一个安静的傍晚,我来到了美丽的洞庭湖畔,观赏这美丽的秋夜湖景。

洁白如玉的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中,散发出柔和又清亮的光,与微波粼粼的湖面交相曝映,清澈的湖水里倒映着美丽的月亮,月亮衬托着水平如镜的湖面,形成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在月光的照耀下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倒映在湖中的影子。没有风吹拂的洞庭湖,好像是没有磨过的铜镜一样,虽说少了几分光泽与色彩,但却衬托出洞庭湖那独特的风景。

从远处望,洞庭湖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的美丽。到处一片墨绿,如同一颗绿得发光的宝石。洁白的洞庭水中间有一座墨绿的小岛――君山,在洞庭湖的衬托下,真是像一只白银色的盘子里放着一枚墨绿的青螺啊!

欣赏着这一幅美丽的洞庭秋夜图,我禁不住诗兴大发,并挥笔激动地写下了这一首: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篇二

夜晚,诗人来到湖边,望着那清澈透明的湖水,还有那秋夜的圆月,感觉十分美丽,于是就写下了“湖光秋月两相合”这句诗。

清澈透明的湖面上一点风也没有,整个湖面就像未经磨试的铜镜一般,诗人感触很大,就又写下了“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

诗人没有乘舟去君山,反而站在湖边望着那君山和碧水,在白天显得十分渺小的君山,现在在皓月的银辉下显得十分青翠、碧绿。而水在银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的青翠、明亮。于是诗人就在这种美景中写下了“遥望洞庭山水*”。

诗人刘禹锡看着洞庭湖的美景,于是就写下了《望洞庭湖》。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名诗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了下来。

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篇三

秋天的一个夜晚,唐朝著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美丽的洞庭湖畔,观赏这美丽的秋夜湖景。

洁白如玉的一轮圆月发出柔和清亮的光,与清澈有波浪的湖面交相晖映,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清澈的湖水里倒影着美丽的月亮,月亮衬托着微波粼粼的湖面。在月光照耀下隐约可见倒映在湖中的影子。无风吹拂的洞庭湖,如未磨过的青铜镜一样,少了几分光泽与色彩,但却反映着朴实、纯朴的洞庭湖的另一面。

从远处望洞庭湖的山山水水,就觉得更加的美丽了。洞庭湖到处是一片墨绿,如一颗绿得发光的宝石。洁白的洞庭水中间有一座墨绿的小岛-----------------------------——君山,在环绕的洞庭湖的衬托下,真是像一只白银盘里放着一颗墨绿的青螺啊!

欣赏着这一幅美丽的洞庭秋夜图,著名诗人刘禹锡禁不住诗兴大发,并挥笔写下了这一首《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篇四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注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品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篇五

秋天里,一个安静的傍晚,我来到了美丽的洞庭湖畔,观赏这美丽的秋夜湖景。

洁白如玉的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中,散发出柔和又清亮的光,与微波粼粼的湖面交相曝映,清澈的湖水里倒映着美丽的月亮,月亮衬托着水平如镜的湖面,形成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在月光的照耀下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倒映在湖中的影子。没有风吹拂的洞庭湖,好像是没有磨过的铜镜一样,虽说少了几分光泽与色彩,但却衬托出洞庭湖那独特的风景。

从远处望,洞庭湖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的美丽。到处一片墨绿,如同一颗绿得发光的宝石。洁白的洞庭水中间有一座墨绿的小岛――君山,在洞庭湖的衬托下,真是像一只白银色的盘子里放着一枚墨绿的青螺啊!

欣赏着这一幅美丽的洞庭秋夜图,我禁不住诗兴大发,并挥笔激动地写下了这一首:

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篇六

著名诗人刘禹锡,久闻洞庭美景,就在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来到了洞庭湖,来看一看美丽的洞庭湖。

这天,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在阳光的映衬下洞庭湖闪闪发亮,清澈的湖水静得像一面平镜再加上花朵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刘禹锡十分高兴决定写一首诗赞美洞庭湖。他回到客栈后就开始写诗却没有头绪,他想了很久仍然没有灵感,就决定出去走走寻找灵感。他走在大街上眉头紧锁。一位好心的渔夫问:“年轻人,咋了?”:“我来游赏洞庭湖的美景,看了这么美丽的景色,想写一首诗咱们洞庭湖。”:“这是好事呀!怎么闷闷不乐的呢?”:“因为没有灵感呀!老人家,您看这可怎么办呀?”刘禹锡无奈地说。:“年轻人,这你可就有所不知了刘禹锡无奈地说。:“年轻人,这你可就有所不知了,晚上的洞庭湖比白天的洞庭湖更美,你晚上再去瞧瞧吧!”听了这一席话,刘禹锡豁然开朗,迫不及待的等到夜深人静。

夜,渐渐深了,刘禹锡打着灯笼来到了洞庭湖,他惊呆了:湖光月色融为一体,潭面像一面未经过打磨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中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好似白银盘中的一枚青螺。刘禹锡顿时诗性大发。

呻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十分高兴,并留下住了几个月才离去。而这一首诗也成为千古佳作。

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篇七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诗人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篇八

秋天的一个夜晚,秋高气爽,浩月当空,诗豪刘禹锡乘着马车去洞庭湖观赏夜景。

到了洞庭湖,只见树木郁郁葱葱的,刘禹锡走到湖面前,放眼远眺,只见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月光洒在洞庭湖湖面上,那皎洁的月亮和洞庭湖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美丽的景*。湖水风平浪静的,湖面模模糊糊,像披上了一层银纱,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青铜镜。

刘禹锡一边看着亭台*楼,一边兴步登上岳阳楼,站在楼上,刘禹锡放眼远眺,看到洞庭湖旁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像一座城墙保护着洞庭湖,又像一条条绿*的绸带欢迎着来游玩的人们。最引人注目的是洞庭湖湖中绿*的小岛--君山。洞庭湖洁白的湖水衬托着君山,恰似白银盘里的一颗小小的青螺。

刘禹锡被眼前这美景陶醉了,于是写了一首[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篇九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2、相和:相互映衬。

3、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5、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6、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7、青螺:青绿色的螺壳。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诗: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诗意: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洞庭湖美景初中作文篇十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岳阳,洞庭湖畔。每逢假期,我都要跟随爸爸妈妈流连于家乡美景。且不说“天上接行杯”的岳阳楼,浩浩汤汤的洞庭湖,“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君山……单是洞庭湖三绝——蓝天、绿水、碧草,便足以悦目赏心。其中,以夏天的碧草最为美丽。那里的颜色,那里的味道,那里的温热,那里的天籁,熨帖着我的身心。

广袤连天的绿海,生长着修长的芦苇和柔软的绿草,芦苇秀挺、颀长,毛茸茸的顶部低垂,如临水梳妆的少女,微风拂过,如同一个羞涩的舞者,在那里跳一支舞蹈。

这里的芦苇特别多,随意拔出一根芦苇,一块雪白的根就出现了,把根放在水中轻轻一洗,就可把芦根放入嘴中,慢慢咀嚼,这种味是任何大厨都做不出来的,因为这是大自然的味道。

而我顶顶喜欢的,是随意找个草丛躺下晒晒太阳,经过太阳晒后,懒洋洋地躺在上面,如同一个小电热毯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

有时我和弟弟在草丛中穿梭,躲在草丛中,和爸爸妈妈捉起迷藏来;有时又和弟弟一起悄悄走着,偷偷的去抓昆虫,在草丛中那一声声的小曲儿,就是草丛中的小宝藏,而那些跳来跳去的虫子,是草丛中快乐的化身。

等到黄昏,那一束金色阳光照在草丛上,此时的草丛又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这时候傍晚的音乐会就开始了,可是当我们回头去找这些歌者的时候,一下子又鸦雀无声了。他们大多是些纺织娘和蟋蟀,他们哼着一些不知名的小调,很是好听,这就是大自然的乐曲吧!

洞庭湖畔,碧草青青,我已醉倒在这片翠玉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