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与建议(模板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4:21:45 |
- zxfb |
- 10页
成功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总结的时候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和逻辑的清晰。想要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以下给出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一
1.本课教材内容较多,且零散,我根据本课例的学生层次水平进行了删减。对于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我放弃了课本“用字母解读青春意义”这部分内容,而代之以生动有趣的歌曲和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创设氛围,让他们表达对青春的感受;同时,提出“青春能否永恒”的话题进行辩证探讨,从而达到让学生感悟青春真正内涵的目的。
2.本课例的另一亮点在于最后的升华。通过评选本班的青春之星,不仅将高唱的“感悟青春”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而且很好地检验了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3.当然,本课例亦存在不足之处,如对于“青春误读”后两个问题的呈现,仅采用直观的文字材料,学生讨论起来略显仓促。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课例的教学设计很好,衔接恰当,过渡自然,重难点分明,达到了让学生感悟青春的教学目的。以上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上课后的感受,并对使用本课例的老师提出以下建议:
1.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青春误读”,第二部分是青春畅想。两部分的内容看似脱节,如何将其有效地串联起来,是本课设计的棘手之处。本课例中,我将学生对待青春的两种态度作为过渡语,并设疑:“如果处理不好这三个误区,就会带来很多的烦恼,所以有人说,青春好苦,烦恼一箩筐;但如果处理得当,青春有没有乐呢?”这样的过渡,既对第一部分进行了小结,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符合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又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我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过渡,建议使用者可以参考。
2.对于教学方式以及问题的呈现,我不拘一格,采用多种形式呈现,从最初的趣味小品、简单明了的文字材料,到后面的青春歌曲、词语接龙、图片赏析以及评选青春之星,不断给予学生新的视听享受,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这些形式简单、直观易于操作,又能达到效果,大家可供借鉴。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课例的教学设计很好,衔接恰当,过渡自然,重难点分明,达到了让学生感悟青春的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二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三
我所执教的《给校长的建议书》这一课,是根据我校的建构式阳光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我校从去年9月开始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工作。建构式阳光课堂教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里自主提问,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课堂里,老师是组织者、点拨者、引导者、引领者,在课堂里要做到三给:一是讲台给学生展示;二是时间给学生把握;三是课堂给学生管理。我本课的教学是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理念的。
《给校长的建议书》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通过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合作探究,用书信的形式给母校写份建议书,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以母校的爱。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本人设计三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自主导学,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自主建构,自我升华。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自主导学。
教学环节二:自主探究。
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大胆质疑,思维能力、表现力得到培养;第二步,学生自动思考刚提出的问题,为下一环节的讨论交流作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由第二步的静到第三步的动,第三步合作探究,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时发言会更主动、积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训练.第四步,主体展示.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得到训练。
教学环节三:自主建构、自我升华。
经过自主探究,学生对如何写建议书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要想写好建议书,必须做到!内容要具体,理由要充分;2在提建议时,态度要诚恳,说话要得体;3在书写时,要做到格式要正确,书写要工整。因此,当我提出谁能口头上说出一份建议书时,学生也不会觉得有多难了。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现能力、判断的能力、思维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加强,引导性的语言不够精炼,而且还出现了指令不明确的情况,我就讲到这里,请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四
今天是实习以来,第一次站上讲台,我上的是九年级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之前在学校实习,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事先总会打好招呼,大家互相配合下,可是这次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今天是实习以来,第一次站上讲台,我上的是九年级下册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之前在学校实习,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事先总会打好招呼,大家互相配合下,可是这次面对的是一群孩子。之前交流不多,心里一直害怕自己不能驾驭课堂,所以一直紧张。我早三天前已备好课,自己在家练了很多遍,但是当自己真正站上讲台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难免的紧张让我语速很快,原本两分钟的导课,我只用了四十秒,到说完第二大部分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时,才上了十几分钟,接下来的内容我不得不去好好把握一下时间,到这个时候课堂气氛渐渐活跃,我之前的紧张也消退了。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时引导的欠妥,内容稍抽象,现在反思一下:
1.板书。板书处理的不够好,稍显拥挤,太过细致,今后要注意详略。
2.时间。内容时间分配不合理,处理欠妥。
3.与学生互动。多多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材内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把握的还不是很清晰,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今后还要多下功夫,不光是备教材,还要吃透教材。
5.心态。紧张导致语速快,教态不是很自然,以后有机会要多锻炼。
我尽最大努力想要做到脱稿,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尽可能的在旁边引导,限于自己水平,恳请王老师批评指正,多提意见。我以后多多学习,虚心请教,通过实习,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力求做到更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所执教的《给校长的建议书》这一课,是根据我校的建构式阳光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我校从去年9月开始这一模式的探索研究工作。建构式阳光课堂教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里自主提问,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课堂里,老师是组织者、点拨者、引导者、引领者,在课堂里要做到三给:一是讲台给学生展示;二是时间给学生把握;三是课堂给学生管理。我本课的教学是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理念的。
《给校长的建议书》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通过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合作探究,用书信的形式给母校写份建议书,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以母校的爱。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本人设计三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自主导学,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自主建构,自我升华。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自主导学。
教学环节二:自主探究。
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大胆质疑,思维能力、表现力得到培养;第二步,学生自动思考刚提出的问题,为下一环节的讨论交流作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由第二步的静到第三步的动,第三步合作探究,学生在经过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时发言会更主动、积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训练.第四步,主体展示.通过合作交流,同学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都得到训练。
教学环节三:自主建构、自我升华。
经过自主探究,学生对如何写建议书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要想写好建议书,必须做到!内容要具体,理由要充分;2在提建议时,态度要诚恳,说话要得体;3在书写时,要做到格式要正确,书写要工整。因此,当我提出谁能口头上说出一份建议书时,学生也不会觉得有多难了。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现能力、判断的能力、思维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说,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加强,引导性的语言不够精炼,而且还出现了指令不明确的情况,我就讲到这里,请各位专家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六
本课教学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为核心思想展开设计,结合课文实际内容,灵活的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模拟活动和动手完成表格的形式出现,通过环节设置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展开自学探究,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使其经历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的锻炼和提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一些细节仍需要教师关注。
“身临其境”环节中,初中学生在扮演各国代表团成员发言的过程中,受到年龄和知识的限制,尤其是广东学生,还受到方言的影响,在语言的表述方面可能会有不规范的情况出现。面对这样的情况,在知识方面,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阅读;在语言方面,教师应该以鼓励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逐步规范用语。教师应该认识到,正因为学生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不足,我们才更应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而不是借口学生能力不足而回避问题。代表法国、英国和美国发言的学生可能会直接提出要德国赔很多钱,分很多土地等。教师不必为这样直观的表达头疼,反而可以利用学生的语言和神态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帝国主义在利益面前的丑态,更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质。中国代表发言时,可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从中去体会当时阻止中国参加巴黎和会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留学生们的心情,体会参与五四运动的学生的心情,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纠结于学生的回答天马行空,往往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如在对《凡尔赛和约》及《九国公约》的主要受益国和主要受害国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可能认为奥地利也是受益国,教师可以从一战前及一战中奥匈帝国与德国的关系引导学生更正错误的观念。学生也可能会由华盛顿会议中,中国在山东的权益得到部分恢复得出中国是受益国的结论。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是否取消?不平等条约是否作废?中国是否真正实现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得出中国是受害国的结论。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拨乱反正,学生也能更进一步的理解课本内容。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提出,恰恰说明学生正在思考,也体现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的拓展性。
在“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本人认为只要抓住“问题”这一核心思想,具体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本课尝试将“问题”与模拟活动环节和动手完成表格结合起来,再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程序回归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基本流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问题”为核心的活动环节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向;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和鼓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提高。表面上看来教师的活减少了,但对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临堂应变能力和知识的储备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也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在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的体现。在尝试实践这一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难以预期的学生表现,我个人认为正是这一模式最为可贵的地方,因为它体现的是学生思维的火花,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最期待看到却难以看到的。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七
连续两年在高三参与作文复习备考工作,在备课组老师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了作文复习的尝试,有得有失,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首先意识上要高度重视作文的复习。很多老师认为写作能力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力,高三作文复习收效甚微,所以不是很重视作文的复习,或者只是简单的讲评考试作文。诚然,作文能力是通过基础年级的积累和训练,一步步得以提升的.。但考试作文的规范和出彩却需要高三的精心打磨。不同阶段的作文课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高三练习多,考试多,所以高三的作文课大多是讲评课,考什么作文,讲什么作文,每次讲评缺乏重点,一般都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开头结尾统统讲。复习缺乏科学系统的复习计划,或者说有计划,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校高考作文得分的提高。
三、再次要发掘多元的复习途径和方法。以往我们的复习是以讲练为主,学生很容易对这种单调的作文复习产生厌倦,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开发多元的复习途径和方法,不单是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复习。
四、最后要善于借鉴他校经验和总结本校的作文教学成果。教无定法,作文教学更是没有规律可循,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全面科学。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借鉴他校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提高高三作文教学水平。当然,摸索一条有本校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经验,教研组牵头进行及时的总结,可以更好的完善我们学校的高三作文复习。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八
污染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甚至是人类的生存。《保护空气》这节课结合大量的图片、事例及学生的亲身感受,从空气污染的来源入手,再讲解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接着结合实例分析产生的危害,最后引导大家如何保护环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树立学生的环保的意识。现在我就《保护空气》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学反思:
在集体备课前,我分析和反思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2)了解不同地方空气的尘埃污染程度不同,并分析原因。(3)从实验的结果中总结出保护空气、减轻空气污染的好建议。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讨论,提高观察、收集资料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爱护自然、保护空气的情操。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几个老师一直在争议是着重把设计放在了知识目标的达成上,还是放在能力和情感目标上?后来在一系列的相关知识收集的过程中,我们最终决定本课的目标应该是在能力和情感目标上,让学生从科学的视角去初步认识大气污染的问题,提出减轻污染的科学建议,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前还应反思如何考虑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接受能力,选用适宜的学习策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合作”在科学学习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学生与他人合作,也就学会了学习的一半;学生的合作能力怎样,合作水平怎样,是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数据。为此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那时的天空为什么是灰蒙蒙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例子?然后以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尘埃为研究对象,让学生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地点尘埃的滞留量。在实验后,通过开展“怎样才能减少空气中的尘埃”的讨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充分认识空气污染后,教材安排了第二个活动“怎样保护空气”,以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编写手抄报,发展其表达交流能力。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设定了一定的规则:请各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者,其他组的代表可以针对前面的发言提出异议或补充。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小组发言和组与组之间的评价,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再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给学生布置任务:
(1)进行学校周边的实地考察,调查学校周围的空气质量。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调查报告的撰写。
(3)以“保护空气”为题,编写一张手抄报。
这堂课快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反思:“你学会了吗?”并侧重引导回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反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真正做到“课虽止而思未停”,把课内延伸到课外。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教师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通过情境有效的理解科学内容,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后,教师对课堂环境的设计、学习策略的安排等进行了再一次反思。发现总体上看,基本达成了教学目的,实现了教学的基本意图。特别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在课前直接布置一些任务来完成,而是一开始就从学生的兴趣和喜欢猎奇的心理入手,导入:图中主题人物在山顶鸟瞰城市,发现以前灰蒙蒙的天空,现在变成蓝色了。提出问题:那时的天空为什么是灰蒙蒙的?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探究话题:空气污染。让学生讲讲:你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心甘情愿地进入角色,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主动开始学习活动。在整个环节的处理上,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意图。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与生活接轨。同时通过反思,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时间的调配还有待加强;内容的空间因为“战线”太长而拓展不深;课堂学生反应热烈,但是真正潜心思考的设计和引导还欠火候等。
教学建议: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教师要真正看清自己所经历过的教学过程则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要经常反思:“这样做对吗?”“这样设计合理吗?”“情境的创设有效吗?”等,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九
经历数次考试,学生语文成绩的差距最后集中在一点上--------习作。我给大家举一个鲜活的例子,你就知道习作的威力了,它对学生来说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我班上的第一名学生,也可以说是年级第一名学生,她向来语、数、外三强,可是在一次考试中作文写跑题了,30分全部扣除,只得了67.5分,语文成绩降为班级倒数第一名,假使这次考试如中考、高考般决定着孩子的命运,那么是不是“习作”改变了这个孩子的前途呢?所以有着切身之痛的我,关于习作提出三个务必:
一、教师思想上要务必重视习作。
这个“重视”可不是每次布置习作时,多喊几遍“好好写”“认真写”,它需要我们老师真刀真枪的真付出。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我们在教学生字、词、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都是在为习作打基础,涓涓细流最终都将汇入“习作”这片汪洋之中,一篇习作就可以全面考核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试想一篇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能正确使用标点,会布局谋篇的学生,可能语文成绩低吗?一定不会!所以,无论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年级的段落教学和高年级的篇章教学都应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位老师要紧绷住“习作”这根神经,如果你一直把目光放在这个长效利益上,你的工作一定是一年比一年轻松,学生的语文成绩根本无需担忧。
教师有了这个意识,还要“多练”,多练意味着我们挨累,这个苦确实不好吃,是真累,可为了最后的甜蜜,真累也要坚持。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周周都要有习作训练,因为所有的习作知识、技巧都是在实践中逐步提升的,也请老师们在学生习作后最多两天内要进行细致的讲评,这样效果是最好的。
二、务必要重视段的训练。
小学生习作以写人记事为主,人与事是不分家的,所以把一件事写具体,并在记叙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是整篇习作的重点。而这恰恰是学生最薄弱的。如班上有4、5名学生,写同学或是老师帮助自己辅导功课的过程,有一共性问题:“老师给我讲题,开始我不会,老师就又给我耐心细致的讲,不一会儿,我就学会了”。读了这样的习作你会发现,他们把本该具体细致写老师讲题的过程,都用“不一会儿”代替了,而没有细腻刻画老师的神态、动作,描绘老师讲题过程中自己情感的变化,又何来真情实感,吸引读者呢?此类问题在六年级的习作中真是太普遍了,可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六年级的学生了,连老师给自己辅导一道题,这个人人都亲身经历的过程都不会写,问题在哪里呢?追本溯源问题就在中年级段的训练不扎实,所以我建议中年级甚至是低年级老师在习作教学这个问题上绝不可以”超前“,还没有写明白句子,就写段,还不会写段就写整篇,是绝不可取的。即便有些孩子可能会写几句,老师也不要被这些假象迷惑,只有学生真正能把一件事描写得如在眼前发生般才算过关,而做到这一点得需要多么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啊。我建议中年级老师要着重训练细节描写;要着重训练场面描写;更要重点训练在各种描写中恰如其分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或观点,要想把这些都训练到位是多么不易啊,中年级段的训练任务是何等艰巨啊!
三、务必重视好词佳句的积累。
如果老师把段的训练落实了,文章也就做到了言之有物,语言表达一定是细腻朴实的,可一篇文章只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是不够的,老师要帮助提升其文章气质。如何提升气质?方法只有一个――积累。有积累才有底蕴,有底蕴的文章才厚重、才耐读,可别小瞧“积累”,它的计量单位可不是月、学期,而是年,这不仅对学生是个考验,就是对我们老师能否把这项活动持久的开展下去也是个考验,因为在最初的一年、二年,甚至三、四年间,你也许看不到任何收益,这时我们老师一定要不急不愠,这是正常现象,应一如既往地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每天坚持抄写背诵一两个佳句好段,厚积一定会薄发,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这是班上些许个活生生的例子证明过的,无一不成功!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十
这节课在设计上有可以总结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有值得注意的方面。
本单元习作学写建议书,是学生才接触的新的写作形式。所以认识“建议书”是从理解这个词组开始的。然后指出它的特点“有一定的格式”。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先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在下面的环节中再有深、具体的认识。这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的。
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校园绿化问题”。这是个小范围的单位存在的问题;一个是一部分学生有体验的少年儿童交通安全问题。这是个大范围的社会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中,让学生广开思路,相互启发,调动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积累来寻求解决措施。通过这两个典型例子难点可以攻破了。
公开课上,实施教学方案相对设计教学方案困难了许多。课堂上“理想”变为“现实”需要自身具备多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例如根据学情临时调整方案时的应对及语言的`组织等综合能力。再如课前情况预设,等等。这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上看今后要加强课堂每一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应从繁忙的教育管理、教学中抽出身来,多听,多看优质课。主动邀请老师听课,训练课堂的综合能力。
五年级语文组。
申翠霞。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十一
教学反思:这节课经过试教后,明晰了这篇课文的主线应该是“水污染引起了水的危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水污染”这一主线,选择与污染有关的素材进行整合,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结合老师们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重新调整上课的程序。
一、开课的切入点的修改:第一次设计的教案中采用的是以“人类因水而美丽”图片欣赏和“西南地区干旱”视频作为对比来引入课题,这样显得揭示课题时间偏长,而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安排在课内做却不够时间进行数据的汇总与反馈,所以第二次设计教案,把家庭用水情况调查安排在课外完成,并增加家庭清洁剂使用,突出有“水污染”这一主题。
二、增加生活小区里采集的水质,引起学生对水污染的共鸣。教学中,出示了五种不同的水质,不仅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水受到污染有了深切的体会,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七大水系水质做好铺垫。
三、以划分一个橘子让学生感受全球淡水资源稀少的环节是这节课的亮点。地球上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其中海水占97.2%,陆地淡水仅占2.3%。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如何让学生对0.3%有一个感性认识呢,动手分一分增强体验,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了解七大水系的水质特点是本课的重点,最初设计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再派代表上来介绍,试教后发现花费时间太长,且无新意。于是改为小组讨论学习,再选水质最好的一条水系、水质最差的一条进行介绍,然后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珠江水系介绍,不仅到起到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效果,也渗透了保护水资源教育的效果。
五、本节课的课题板书设计采用的是美术字写课题,不仅美观,还凸显了本课的重点。
不足: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增长的原因,显得羞涩不大方,举手发言少,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十二
(一)优点:
1、教材处理恰当,重点突出。
《试试看》是《购物的学问》这主题中的最后一个课题,也是对整个单元知识的归纳总结。袁老师将《试试看》这标题内容简化为《制作和销售》,板书在黑板上,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重点一目了然。
2、教学程序符合规律,注重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步骤的安排上,袁老师营造一个个买卖现场。首先,她激情导说20xx年儿童背心服装节开幕了,请学生欣赏四位模特穿者20xx年服装界最美的服装表演。让学生当20xx年的商家,鼓励他们制作出比20xx年还漂亮的背心。接着,她给各小组安排商店名称,商家现场广告宣传,设立销售现场,进行销售活动。最后,记者采访买卖中成功和失败者,让学生说出为什么买,为什么不买,现场的实践充分体现品德和社会的融合性。
3、结合学科特点,注重联系社会,发挥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目标,袁老师把课本里提出的两个思考问题,创设成两个情景“当你买文具的时候,你会考虑到什么因素才决定买呢?”和“如果你是商家,当你知道了顾客们的这些要求,你在生产和销售的时候,回考虑到什么因素呢?”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更容易去思考和体会,从学生口中总结出来诚信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在模拟生活体验的环节中,袁老师先安排了个别示范和生生互动的买卖示范。中年级孩子的形象思维远比理性思维要强,所以,袁老师使用了示范表演这种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袁老师向学生树立了精明购物和销售得体的形象,并对卖方学生的不当之处,把生活中买卖要注意的问题,归纳成销售宝典,既节省了时间,也让所有的学生了解到应该如何精明销售。在接下来的生生互动中,学生的现场表现就进步了许多,甚至比之前还要精彩,学生已经把间接经验变成了直接经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课堂则是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的载体,“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也是袁老师进行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试试看》教学设计所秉承的理念。
(二)不足:
1、袁老师的亲和力还不够。
如在学生销售产品时,袁老师只是站在一旁,没进行个别的引导。所以,如果能给上台的学生一个鼓励的手势或一个甜甜的微笑的话,学生表现得更积极、更有信心。
2、对教材不熟悉,导致个别环节的语言欠激情,没完全调控课堂气氛。
课堂上,袁老师如果熟悉教材的话,相信用自己的激情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也会更抑扬顿挫,动作更生动可爱。每个教师都会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特有的一种教学风格。在课堂中的某些环节里,执教者的激情还是不够,不能更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是做得不够到位。
目前的课堂教学都比较重视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教师适当、到位的评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最高水平。而教师过于平淡的,不够针对性的评价,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一开始的时候,执教者让学生表演自己认识的广告时,执教者仅仅是看和听了学生的表演,而没有给予充分而鼓励的评价。在此已经就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在要加强这一方面的锻炼。
袁老师的这节课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第六册第六单元主题四“购物的学问”中的第四课时《试试看》的教学。在本节课中,袁老师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操作时间,以学生为主,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以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观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创作与实践。整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节课“妙”在几个方面:
1、在导入新课时,袁老师以精彩的服装秀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2、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层层相扣,过程清晰明确。
3、教学过程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每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以小组合作,共同设计一件背心。学生充满了试试看的冲动。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表现出一个“活”的氛围。
4、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好动、好胜的年龄学习的特点,袁老师以小组比赛进行制作与销售活动,从不同角度感知、认识本课的知识以及所培养的道德规范。这样很好地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所学的知识,拓展了知识面,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知识运用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5、针对合作学习的小组模式,袁老师还利用了四人小组的合作模式完成了制作服装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使学生从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制作劳动者的辛苦劳动,培养珍惜的道德态度。
1、小组活动时,对中下生的兼顾力度还有待加强。
2、作为三年级的教师必须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蹲一蹲,别把自己的身段提得太高,这样会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使教师欠缺亲和力。所以,希望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用身体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会使教学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交际活动中,个别同学还存在不懂交流,不敢交流的情况,袁老师要走进小组中去,聆听、鼓励这一类的个别学生。
1、上课教师及学校简介:
本课例执教者教龄十六年,现兼任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本学校是镇区小学,属于市一级学校,学生学“品德与社会”的兴趣比较浓厚,但相比城区,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弱,学生的实践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要先从基础入手,兼顾中下层学生的学习能力。
2、参考本课例注意事项:
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是结合执教老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建议其他老师在使用本课例时,有针对性地作一些调整,如果是市直属小学或者学生基础比较好,可以在拓展上加大加深,如可根据生活环境对其他产品进行制作与销售,也可适当增加堂上制作的难度。如果是一般的农村小学,学生基础较薄弱,本课的教学容量就要适当删减,还要适当延长学生对制作与销售的行为操练,确保学生很好地吸收课本的新知识。在设计广告语和销售技巧的的教学方面用多点时间进行个体抽查巩固。
对于参考本课上课模式的老师,我们有以下建议:
1、本课课前可让学生观看服装店或一些服装秀的衣服实物,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为制作环节提供素材。
2、如果学生人数较多,可以分成小组,但小组人数应比进行其他活动少,以3——4人为主,不可超过4人。
3、为避免课堂上的混乱,可以分成两次进行买卖,先使一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产品充当卖家,然后再轮换。
4、课前除准备好教具外,还需作好小组活动的组织工作,选好组织人员、登记人员、汇报人员,保持上课活动的顺利进行。
4、学校受条件限制,教室没有电脑等设备的老师,可以用图片代替。
5、对学生的感想做评价,给予有针对性的批语,并及时鼓励学生。
希望这个课例能给其他老师的教学带来一定帮助。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十三
今天开一节新课,课题是《圆的标准方程》。教学上,我用了奥运五环旗来引入,通过五环的圆形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圆,借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并提出本节研究的课题。接下来,设计两个问题作为课堂的串联。问题一:如何作出一个圆?先让学生上来画圆,再结合画圆的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定义;问题二:如果圆心为c(a,b),半径为r,如何求圆的方程?教师根据学生作出的圆,添上坐标轴,让学生根据求曲线方程的步骤推导圆的方程。两个问题一解决,圆的标准方程也就浮出水面了。
结合例题,教师对圆的标准方程的结构作了进一步说明,特别强调了圆心在原点的情况,然后,就进入了练习巩固阶段。本节课设置了三个题组,题组一(4题):已知圆的标准方程,口答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题组二(4题):已知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通过题组一、二,教师引导学生强化了确定圆方程的关键是明确圆心坐标和圆半径,如果条件不成熟,则需根据条件先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
于是,给出题组三,都是要求学生先作出草图并求圆的标准方程,条件分别如下:
(1)已知圆心和过圆上一点;
(2)以a、b两点为圆的直径;
(3)已知圆心,且圆与一直线相切;
(4)已知圆过两点和半径r。
四道题目,让学生先作简单的思考,然后叫四位学生分别上来板演。这样的安排,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放手让学生做之后,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3、4两题,两位学生耗费了近15分钟时间,虽然第4题得到了解决,但离下课仅剩下2分钟。结果只能对学生的板演作匆匆忙忙的说明,未能对解题思路作进一步的延伸,是为本课一遗憾。
在课后,几个同事进行了交流,认为题组三的给出太过突然,应该先设置一个类似的例题作缓冲,而且题4在本节课显得难度过高,应当放在下节课再讲。思索再三,确实同事的见解很到位,本节课还是题量设置过大了一些,在教学中,题组三应该一题一题地给出,然后尽可能详细地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和过程进行分析,讲多少题,应根据课堂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此,弹性会更大,课堂也会进行得更从容。
看来,如何放手给学生?放手到什么程度?总有很多让人品味的地方。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十四
何为“为迁移而教”?纵向深入固然可以达到深化的目的,但前后的问题情景各不相同,难以完成思维方式的迁移;而如果从纵向展开,接连提出几个情景相似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用前一种思维形式去思考类似问题,从而达到迁移的目的,但内容的深化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若纵横同时展开,则可以弥补两者的不足,达到优化组合的效果。如针对《小桔灯》一文,教师就可以提出一连串纵横交错的问题。第一,小姑娘一家有几口人?他们的家境如何?第二,小姑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第三,小姑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第四,文章为何以《小桔灯》为题?小桔灯微弱的光为什么会使作者感到眼前有无限光明?文章由第一个问题导入,以此为前提,使学生找到回答问题的规律,掌握这种思维方式,进而使内容进一步深入。教师抓住学生喜欢解决疑难问题的特点,指导学生多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答案。这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课文,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的方法,并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四、一问多能,直入重点课堂教学要力求透彻,讲究效率,用精当的问题取得最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可以适当加大问题的容量,力争做到一问多能。例如,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这一角度进行突破,并适当引入“圆形人物”这一文学概念,帮助学生了解文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既能使学生感受到剧中人物的真实性,又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在这种人际关系下剧中人物的各自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文本深刻内涵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又能使他们直接抓住文章的重点。五、理解长句,揭示中心对于能够突出文章中心但含义晦涩、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应注重以此设疑,引导学生理解,使学生逐步学会从含义深刻的句子中发现问题。如中国石拱桥中的“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一段话,其中,加粗的词“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这个长句是什么意思?教师应善于引导提问,使学生立即进入寻找答案的积极思维状态,这不仅能够分散课文难点,还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这一思想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依据,对语文教学完全适用。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建议。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十五
《一面五星红旗》是人教版第六册的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国外留学的“我”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嫉妒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
因于本人长期教学高年级语文,亲自到三年级去执教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加上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教材的编写,尤其是生字词的编写与苏教版的出入较大,不细心多看几次教材,还搞不懂哪些是四会字,哪些是二会字。虽是多年的语文教师,但接到这个做精品课的任务却不敢掉以轻心。
一、备课“备”学生不能是句空话。
经过几次的研读教材,自以为可以上好本课了,当我第一次试教后才发现,我离学生太远了,我并没有好好“备”学生,在学生读顺课文后,我自以为可以的一下子就把一个很大的统领全文的问题抛给了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划出来,自己练习说说感受。这节课上完后,我已很明显的看到失败的原因:三年级的学生掌握的阅读知识还较肤浅,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很短,很容易能理解个所以然,而对于三年级学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很明显,备课要备学生不能是句空话。经过第一次课上的经验,课后我又到三年级去找学生聊天,了解平时的阅读习惯等。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学生实际改变了教学设计,学生的反应也得到很大的改变,效果有了很大改进。
二、把握重点,逐步展开。
由于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我重新审视教案并调整了策略。再次审视第一次的教案,发现实在很是粗糙。我这次决定把教材分开三大部分,每个部分紧紧抓住重点来展开教学:第一部分是1至3自然段,重点把握:我在漂流中遇到什么意外?处境如何?心情如何?从哪句话看出来?第二部分是课文的4至10自然段:让学生找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我这次特意去掉了“最”字,以免限制了学生思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感悟老板和中国留学生两个人物。第三部分是最后两个自然段,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师生动情的读中深化人物的理解。由于在分块理解中,分解了难点,学生学得也轻而易举,更加投入,效果更加明显。
这样的改进,使教学更加分明而又不显细碎。
三、进行有质量的读的训练。
“读”就好像是阅读的“根”,有了强有力的根,阅读水平这棵大树才能长好。在课堂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做到每一次读都有所得。为了达到读的目的,我设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到读的乐趣,读的快乐。首先,我发挥自己朗读优势,给学生示范读,让学生挑战老师,和老师比赛读;然后在读后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鼓励,得到提高。在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中,我去除一些老师笼统干硬的要求,先让学生去体会,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心情,再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读书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有学生可以给大家示范的就请学生示范,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我就给学生亲子示范朗读,然后模仿并进行比赛,学生基本都能很投入的去读。
最后,我想说,在读上,我做的比较好的还有,我能舍得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去练习,去模仿,去展示,我只是做为引导者进行组织,对文章的内容,我从不过多的去讲解,课堂上几乎都是学生的讲和读,学生在讲与读中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学习气氛很融洽。
总的来说,这是节比较成功的课。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十六
本课采取了比较教学与材料教学法。
1、用表格的方式整理考点知识,既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在整理归纳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2、设疑引思,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3、在合作探究环节中,以材料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从而加强对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反思二:本课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其最早思想可追溯到皮亚杰。其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主义强调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交流”是强调学习的条件和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2、问题解决的原理。
在试图解决某个问题前,要先对它进行明确的阐述和规定。
要避免把注意力只局限于问题的一个方面。
要当心和避免产生功能固定和负迁移的可能。
反思三:本课优点。
1、利用表格形式。
由于是历史高考的二轮复习,因此在一轮复习已完成的主干知识复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可达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而表格形式则有助于在横纵向的对比中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求学生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或者灌输式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在本专题的复习过程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互相交流与倾听,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索,学会分析、各抒己见,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创造力与协同能力。
3、及时巩固的训练。通过课堂上的限时训练以及专题测试,使复习过程及时得到巩固。
反思四:本课存在的不足。
1、时间有限,专题复习内容较多,课堂容量过大。
2、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会在此过程中被忽视。
反思五:解决的措施。
1、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进行课前指导。
2、将学习成绩较好、活跃的学生安排到每一小组,以此带动、帮助学习困难生。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十七
今天学区来我校听课,我上了《ieueer》这一课,课后我静静反思,我觉得这节课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教师对课堂的预见性不强。初带这个班就觉得孩子们整体较好,特别表现在说话方面。大家基本上能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这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难能可贵。所以在这节课上,我竟然想当然的认为:看图说话――小菜一碟。如果引导的好也许还可以成为本节课的亮点之一。我设计让学生理清了看图顺序之后,放手让学生自由看图说话。没想到可能是粗心,可能是没见过,大家异口同声的把枣子说成草莓。至于石榴的说法就更多了,什么柿子,什么橘子。当半天引不到正题上时。我竟然急出了一身汗。我觉得像石榴的认识,这属于基本常识性的知识,教师应该提前教给学生,没有必要为这耽误教学时间。以后教学时,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学生。过高的估计学生,要注意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切不可想当然。
2、教学拼音时太枯燥。以前教学时还没有意识到,当红威给我提出来以后,我才发现整个课堂除了教师教读、学生自由读、学生互相读、小老师教读以外,竟然没有什么花样。表面上看起来形式挺多,学生充分动起来。其实一部分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细细想一想这样机械的学习谁都会厌烦。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出示几张简笔画,这样把看图和读拼音联系起来,或者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动起来如:大家一边读l――a――la一边拉拉同桌的小手。这样真正达到了边学边玩的目的。
以上两点就是我针对本节课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十八
刚刚过去的20似乎注定了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圆满完成任务,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了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就在我们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振臂,感受个人财富急剧膨胀之时,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鬼魅般地在国内蔓延开来,尽管河南省经济总体仍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但四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各类经济运行指数已在二季度开始回落,并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作者:代凝冰作者单位:河南省信息中心刊名:决策探索英文刊名:policyresearch年,卷(期):“”(2)分类号:关键词: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十九
1、课前可以请学生用各种方式了解一些关于友情的动人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曾为好朋友做过什么事情,或者想一想自己的好朋友曾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感动的事。
2、本课要求会认的8个字中,应注意“输”“拭”为翘舌音,“恒”为后鼻音。“输”“拭”“捂”“竭”可联系已学过的“愉”“试”“语”“喝”进行比较记忆。要求会写的字中,“炸”“输”“型”“酒”“掩”“咬”等字可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指导,其中“炸”“酒”字可与“昨”“洒”进行比较记忆;注意“否”“咬”中,“口”在不同位置时的书写特点;对结构复杂的字,如“拳”“掩”等应加强指导。
3、课文描写具体,事件感人,能够比较容易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引发共鸣,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学的具体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为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可通过谈话营造紧张、危急的气氛;还可以利用课题导入新课:本课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说说“她”是谁,“我”是谁,再简单介绍小女孩、阮恒的情况,用几句话说清楚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使学生在对话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4、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结合具体词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感情变化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词句,提出问题,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出问题。
如,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如,既然不是针刺疼了他,怎么会“啜泣”呢?为什么“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根据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内心想法提出问题。
如,小男孩“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有什么痛苦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做简单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文中泡泡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的读书方法。可让学生联系上文,在质疑、释疑,了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给小姑娘输血是救命的关键,刻不容缓。从而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迫在眉睫”一词的意思。
抓住阮恒小手的动作:颤抖――举起――放下――举起,从这一系列动作中,引导学生体会他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起手来。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他“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是为什么?可先让学生推测医生安慰阮恒的话,引导学生领会虽然献血不会死,阮恒所担心的只是一场虚惊,但他那愿为朋友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引导学生思考他这种想法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从而对阮恒献血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握全文内容:这种想法是在医生问是否有人献血,一阵沉默之后,阮恒的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之前就产生了。之后,阮恒献血过程中“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一直到“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为止,这一段时间,这种想法始终在困扰着他。
5、教师可组织对课题的讨论:为什么用阮恒的话当题目?还可用其他什么做题目?引导学生通过题目的比较,更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更深刻地感受阮恒的品格。根据课文的内容,题目还可拟为:“献血”“可敬的阮恒”等。为什么作者用阮恒的话当题目?“她是我的.朋友”,是阮恒献血前真实、朴实的想法。虽然阮恒误认为给别人献血自己就要死掉,但他还是选择了献血。可见,“朋友”在阮恒心中是多么重要。阮恒待人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在这句话中得到最真实、最准确、最集中的反映。
6、可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把握环境特点读。如,指导读面临严峻局面的句子时,语速要稍快,读出紧张危急的气氛;把握感情基调读: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举――放――举”这三个动词要读出语速的变化(从慢到快),特别是最后“举起来”语气要坚定;图文对照入情入境地读: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辅相成,画面向学生展现了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使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7、课后第二题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决,因描写阮恒动作、表情的句子有多处,可根据学情有所侧重地进行处理。
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想一想医生安慰阮恒的话。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神情、动作的变化,是内心痛苦不断加剧的直接反映。产生这种痛苦的原因在于阮恒缺乏献血方面的知识。医生的话使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可见医生的话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想象医生安慰阮恒的是什么话:不要怕,只需要你的一小部分血就可以挽救那个小女孩的生命,你不会有危险,马上就好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医生说的话。
8、课上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课前了解的关于友情的故事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关于友谊的故事。可能的话,结合课文内容来交流,会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同步阅读》中的文章《平分生命》,同样是一个关于献血的动人故事,可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的学习读一读,议一议。
教学反思与建议篇二十
作文在中学考试中占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也就说除去了基础知识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考试的成绩,所以我们必须关注语文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这里就说出了写作不是胡编瞎造,需要的还是要学生写出自己的深刻感受。学生自己的感受才是最为真实,只有真实的感受才能流露出完美的语言。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作的源泉永远是来自于生活,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投入自己的生活中,感受自己的生活,再将自己的感受详细地描写下来,一开始可以只是点点滴滴,但是到了后面就会积攒的很多。这时候会有很多学生提问“老师我也在写自己的生活,可是我怎么就是写出来?”这个问题就是这位学生在观察生活东西的时候缺少细心,在观察完了之后又缺少了一部分的感受,所以我们就是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的感受。还有的学生会提问了“老师为什么我是可以观察,也可以写出来,但是写出来的不是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学生作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借鉴多了,而无法再次写出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他会观察但是总是没观察到具体的点上面。这类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缺乏正面引导。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引导学生们去融入自己的生活,这时候我会先花上两节课的时间去让学生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出每个人物做出的贡献,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出这些人物的点点滴滴。这样可以接受这些人物每一个感动的冲击,放大学生的感受能力,这个时候我就会趁热打铁写一篇800字的看后感。再让学生们分别对每个人物做出点评,让学生们从细节中着手。
让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发展,就要让学生学会真正的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自己的感情生活,然后产生深厚的感情。要重视学生的课后实践课和学生的`课后生活。其实写作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发展学生的品德。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只注重学习成绩,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压力影响,让学生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我们也需要让学生关注外面的世界。
有些学生就跟我说他们可以很好地写出叙述文,但是对议论文无从下手,这让他们很纠结。我说你们这是缺少自己的主见,缺少看法。在反思了之后,我偶尔让学生看看报纸,《百家讲坛》《新闻联播》当学生看到这些的时候往往会激发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还有就是看《百家讲坛》的时候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新的认识。看报纸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主见,毕竟报纸包含了很多的观点、很多知识在里面。在看完报纸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为学生们写作增加了很多的素材。
有时学生的过完一天感觉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悟,有的时候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只有反思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感受,因为学生在反思中可以对自己一个反问,我今天都做了一些什么。比如说我今天背诵了一篇古诗,这时候就可以反思:我这篇古诗仅仅是应付老师吗,我还可以将这个古诗运用到什么地方,我今天出了背了这篇古诗还可以背诵其他的什么?当然除了这些反思,我们可以总结一些道理,比如说以后对人生的态度,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帮助。反思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每天睡前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个小时或是半个小时,再将这些反思写下来,这就是一些很好的素材。
联想的广告语就是“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其实世界上的发明创造很多就是靠的是联想,比如鲁班发明锯子就是通过看叶子上面的形状割破手指,而发明了锯子。学生可以经常锻炼一下自己看到的某一事物,联想到其他事物或是事件。又或者是学生感受到了痛苦,然后联想到幸福。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度,需要学生们长期锻炼。这样的思维跨度大但难度并不大。经常这样思考问题的人,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敏,心胸会变得更加开阔。就像韩寒在接受1999年《新概念作文》复赛的时候,就是一个跳跃性思维写出了一篇获奖作文《杯中窥人》。
既然体会了生活,就不能没有想象的能力。学生时代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我们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出来,合理运用起来。学生展开想象的时候会用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感觉创建一个新的形象,有可能开发出一个动作。比如说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一只蝴蝶在我面前飘过。”我们就可以想象一只欢快的精灵围绕着我飞舞。想象的能力可以让一篇文章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情,作文不再是一篇死板的记事。这就需要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进行合理地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月光曲反思教学反思4篇(通用11篇)
- 2023年责任感的演讲稿字通用(优质8篇)
- 2023年胆小的姐姐日记通用(实用12篇)
- 最新小学二年级演讲稿通用(实用12篇)
- 2023年酒店客房服务员工作计划(汇总14篇)
- 最新安全管理年终工作总结报告(汇总19篇)
-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字(大全12篇)
- 最新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通用15篇)
- 最新大学创业基础课程内容总结通用(精选9篇)
- 个人述职报告ppt大全(优秀17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