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精选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1:24:31 |
  • lookoud |
  • 11页

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的回应,是对作者思想和观点的思考和评论。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恰到好处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篇一

这些年,他在不断的成长,他的文字不华丽,却很能刺伤人,用幽默的笔法去讽刺这个世界的黑暗,世人的荒缪。

不断得做他想做的,让我们这些有着和他相同的叛逆,却没有勇气去背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父母,我们那些坚守着的原则的人对他羡慕不已。

可韩寒他有的并不只是这些,他一直在追求,追求他的梦想,在追求他的生活方式。正如他在《就这么漂来漂去》写的,人有喜欢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

他写作,他赛车,他一直在做他喜欢的事。

在他这本新书里,一座城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首先想起的是他一直崇拜的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钱老是韩寒喜欢的一位作家。有时候能在他的文章里看出一些钱老的影子,钱老号称过目不忘,是一位思维敏捷的作家。韩寒的思维也很敏捷。

一座城池看过来,韩寒所要表达的,我想他个人也不清楚,他只是写,把他这些年来的感悟写出来,这些感悟无法用言语来述说,只能把它们穿插在这个有些沉重的故事里面,人性中丑陋,中国现实社会中不均衡,一些年轻人的盲目,一些官员的腐败,一些社会的病态,在他的这部新书里都表露了出来。

看过了,明白了,很沉重,很沉重,像心里某个一直坚守的'东西一下坍塌,那个城堡垮了,像他书里最后那一声巨大的爆炸。将人性中所有的丑陋释放出来的爆炸,只剩下茫无目的的奔跑,想逃避,逃避生活,逃避这个病态的社会。

宣传时说这是他写作的一个里程碑,我想大概也是,这些年来他成熟了不少,他不会再那样赤露的去批判什么不好,什么好,毕竟他已经23岁了,不小的年纪了,更都是感悟,对生命的感悟。

他在书里描述的爱情,大多都是与金钱挂钩的,可是他并没有就这样认为所有的爱情都是不纯洁的。

在书中的主人公与c的那段的讲述中,他描述了一个单纯的小姑娘和一个有点傻的小子,故事是那样的单纯,读来让人感动。

还有他的同桌“男排”和“盘腔炎”的那段爱恋,也是一种纯洁的爱情。

韩寒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悲哀的,林雨翔,铁牛,还有那个小和尚,以及这本书里的建叔,“我”,王超,可以说整本书的人物都是带悲剧色彩的。

人的悲哀在于你处于悲哀之中,你还什么也不知道。

韩寒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这种样式的,其实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社会中有许多。他笔下的世界可以说就是一个缩影。

两个误认自己犯罪杀了人的“逃窜犯”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段生活,然后经历这个城市里的人生百态,看到这座城池里的黑暗。

整个故事大概就是这么简单的情节。

可是蕴涵着的那些是永远无法言诉的,幽默下的沉重,让人捧腹大笑的时候,更加多的是沉思。

尤其是结尾,虽然显得有些仓促,但是对无政府主义的描写,也有些深刻.人是不能脱离规则而存立的,失去了束缚那么世界就会乱套.韩想表达的也许是,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可言,绝对的自由并不能存立,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本性里有这样适应自由的基因,如果给他们绝对的自由,那么他们所做的事情,所带来的后果是不能预计的.

如果看完了也只是一笑而过,那文学的意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就没有必要了。`。

我们更多的是要思考,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社会的弊端。

我们作为年轻人,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要怎样才不让这个社会不是病态的。

韩一直在揭露我们的社会,我们教育,我们的人生追求,我们这个社会上一些自私自利人的丑态,很形象的把它们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圈子,都生活在自己的城池里面.每天都有许多的事情发生,都有很多的问题去面对.人活着的方式都有所不同,那么我们该怎样活,混沌着,堕落着,亢奋着,还是前进着,我们需要不断的去询问自己.韩的这本书,他也许只是把他心里想写的都写下来,并没有想到要告诉我们什么.可是我们要从文学作品的本身看到我们自己的生活要怎样,那么这样一篇作品的意义才能更为深刻.

喜欢台湾导演,蔡明亮的一句话,说,一个导演要是知道自己拍的是什么,那么这部片子就不是好片子.

年轻的看到盛开,年老的看到衰败.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即使被误解,也是好的.

我相信大家看过这本书后,多少都会有些感想.这本书,最大的意义也许就是给了我们个机会去审查我们的内心,思考我们的世界和生活.

一座城池,这是怎样的一座城池,各种各式的人,自私是人的本性,在这个城池里,在韩寒的笔下都一丝不挂的裸露出来了,血淋淋的,让人心情沉重,这本书好笑的情节言语不少,可是怎么都让我沉重。一个畸形社会的缩影。

个人认为韩寒的这本书是他所有的书里内蕴最丰富的一本书。

我希望我爱的韩寒能在以后的写作和赛车方面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篇二

韩寒的作品只看过《三重门》,所以是不是《一座城池》是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不明白,但作者自己觉得最喜欢,那就够了。我个人感觉《城池》比《三重门》还是成熟很多的,至少笔锋更加犀利,玩弄起文字来也更加顺畅,而且更贴近现实,更深刻地反映现代人的扭曲的生活。

看看韩寒的书让我想起另一位80后的少年作家郭敬明,只看过《梦里花落知多少》,也不记得《幻城》是看没看完了。还记得那会全班女生传阅《梦里》,因为个个都说熬夜看到三四点,抵不住诱惑也千辛万苦借来看,因为想尝尝彻夜读小说的滋味,所以尽管有很多时间,还是非得在一个晚上看完才睡。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口口声声说活在自己的世界,但是影响我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她们都说看得泪流满面,用掉好几包面纸,搞得几天眼睛浮肿,这点我倒真还学不来。觉得他笔下的故事比韩叙述的小人物的故事要惨烈很多,但是仅此而已,讲述很惨烈的故事并不就是显得青春很残酷,而叙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许就是我们每一天发生的故事,也许平淡无奇,但是犀利的笔锋写出来的就能让人赤裸裸地看见生活的残酷。一句话,故事的残酷没有文字的残酷来得直击人心。而且韩的文章更贴近我们,尽管看起来很多事情荒诞可笑,但是,其实生活就是上演着这些荒诞可笑的事,只是被放大了,才觉得好笑,然而这就是每一天真实发生着的,我们看着的经历着的。《一座城池》更贴近生活,医疗,教育,煤矿,工作,现代感情观,自杀,看热闹,哪一个不是我们每一天都在讨论的,只是换个角度换个语气叙述,但是一样的讽刺。

文章多次描述人们争着想去看热闹的情景,而且近乎荒谬近乎疯狂,那些人连命都不顾只为看一眼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别人的事情,并且恨不得事态发展地无可收拾,好看一场好戏。文章描述这群人近乎病态的心理,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当中多数人都是这样,每一天孜孜不倦地想明白别人怎样,最好比自己坏一百倍,自己就觉得特爽,尽管根本和自己无关,每一天都想看好戏上演,看到太平淡的结局会心有不甘,喜欢全部人为了同一件事而方向一致的感觉,尽管根本无法解释这到底有什么好处,害怕自己离群,害怕当异类,害怕赶不上潮流,就是这样不安,诚惶诚恐地过着每一天。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被这个社会戏弄了,所以我们就应继续戏弄这个社会的别人。”

个人觉得小说里数次叙述的梦境满搞笑,也许纯粹是胡扯,但是梦境的东西本来就是难以解释的,喜欢那些梦境是因为他确实把梦境描述的很梦境,能够说是虚无飘渺也能够说是乱七八糟。

原以为结尾是安排他们离开这座城池的,但是出乎意料,却描述这个城池又陷入一场极度荒谬的灾难中,疯狂的人们做出疯狂的行为,然而“我”明白经过这个晚上一切又会恢复原状的,生活还是原先那个样貌。我再次明白,所谓一座城池,但是是大中国大社会的缩影,不管多么荒谬,也不管我们自己是多么地可笑,我们还是逃离不了,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只能这样继续走下去,就算不明白是走向哪里。生活如此不牢靠,不明白会突然发生什么,但是我们也只能这样走着。

但是还是有一句话让我觉得是很感性很喜欢的:我们总是用一个瞬间很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很多年的时间来拷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东西。

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篇三

“我其实从来不相信鬼神,但是我从小就固执的认为,空间是固定的,而时间是抽象的。就是说,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有不同的事物和我们分享这不同的时间。我们是不能彼此看见的,在大部分的时间。而我们是不能和比我们更加未来的事物分享这时间,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间里,那批事物总是和过去的事物分享着这时间。

而时间其实是一个静止不动的东西。只是我们误解了时间的好处,让时间不断向前移动。空间的固定和时间的精致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静态。好比我在某个时间看见了之前发生的事情,而其实在我们看来,是因为那件事情留下了太多强烈的精神力量,让它能够长时间地停留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个交叉里。而与此同时,在我们看见以前发生地事情正感觉到恐惧的时候,那件事情在那些事物的那个时间里,正在真切地发生着。无论是战争或是谋杀或是交通事故,因为一个人或者很多人的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也就是说,他们死了,但又不是正常死的,所以留下了强烈的讯号。

这些讯号有时候异常地强烈,但是他不能做出任何事情。就是说,他只能借助在他出现的那个无限个时间里的无限个事物中以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某些事情。这取决于那讯号是否强烈到能够控制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不同的时间里的另外一个生物。

这样就很好解释很多恐怖的事情。那不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的事情,却在同一个空间里出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运作是那么复杂,你总要允许在这复杂的平衡里出现一点失误,就是你看到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认为这就是这本书的中心,也就是作者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但这段冗长的理论,相信很多人都跳过了。我也是看过几遍后才重新理解这段话的。

小说一共写了三次爆炸。第一次是工业区化工厂的爆炸,第二次是大荣液化气站的爆炸,也就是大荣公寓的由来,第三次爆炸出此刻小说结尾的高潮部分,并且第二次和第三次商店都在混乱中被洗劫一空。

根据我的理解,这三次爆炸是同一场爆炸,只是这场爆炸发生在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里。由于这一爆炸蝉声了强烈的精神力量,导致了“我”和健叔等人在某个时间看见了之前发生的事情。

证据就是:三次爆炸都引发了人们争相出来围观,并造成了治安瘫痪,商店被洗劫一空,更重要的是,三次爆炸都遇到了一个女孩,虽然第一二次作者并没有说出,但她肯定就是永久妹妹。

而这一座城池,就是作者所说的时间和空间在运作中出现失误的那一点。在这座城池里,发生在不同时间里的事物在同一空间里交错地发生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永久妹妹和c的关系。其实,永久妹妹就是c。

证据就是:永久妹妹的男朋友阿雄,他是一个艺术家,他能做出将头插在操场上一个钟头然后自己爬出来,从内裤里掏出一条保护动物的横幅这样的惊人举动,你们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呢?你们还记不记得“我”和c在英语提高班的时候的那个白痴英文老师所举行的结业考试吗?第一名是“我”而我做了什么呢?“我”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然后将里面的火柴拿走,将空盒子给了句老师。正是这白痴的举动,却引发了句老师的大加赞赏,而且给了一个a+,并说,这是老师一向想要的感觉。而那个用卫生巾做了一个沙发的家伙,也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举动和那个白痴阿雄的举动是那样的相似。c当时正是因为这点才喜欢上了“我”,并且到达了近乎崇拜的地步。由此可见,永久妹妹喜欢上阿雄也是能够理解的。

而小说最后一句:“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最后的情节其实和“我”与c上到高楼的最顶层这一段相似。最顶层跳楼的窗口透过来的光芒温馨而又安详,暗示了另一个世界的入口,“我”当时想要上前看看,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向前走到那窗户口,或者下楼,之后我感觉c紧紧的抱住我的后背,并最后把我从顶楼拉了下来。

而本书最后时,摆在“我”和永久妹妹面前的还是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城池外走的,一条是回到那一座城池的,“我”把选取的权利让给了永久妹妹,说:“明天一切都恢复正常了。”永久妹妹先是选取了向城外走的路,跑了大概二十步,她忽然又停下来,说:“转过来跑。”很显然,永久妹妹在私奔和回城池中两条路中,选取了后者,最后,她也是紧紧的抱住了我,于是我转身,在她耳边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这样的结局算是一种悲伤的结局吧,因为最终还是选取了妥协。因为无论如何,哪个方向,最终都是走不出这座城池的,因为你心中的那个围墙始终在包围着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你想逃避时就会躲进去,有的人躲得时间长,有的人躲得时间短,而“我”好像一向都没有走出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篇四

韩寒在关于《一座城池》的授权声明中写道:“我的小说个人风格很重,改编成影视作品并不容易。希望孙渤涵导演的电影实验之路能够顺利。”其实在这句话中,已经包含了从小说到电影的最佳途径,那就是,对于风格独特的文学作品,电影的改编也必须要具有实验精神,只有不走寻常路,才能看到不寻常的风景。从成片来看,《一座城池》运用了黑白写意式的动画片段、迷幻的摇滚音乐、回环型的章节叙事等手法,的确呈现出了与当下电影不一样的面貌,似有孟京辉当年的实验之作《象鸡毛一样飞》的影子。因此,即使我们无法从影片中获取一种或愉悦或哭泣或酣畅的充实感,但起码会激起灵魂深处那种欲说还休的惆怅。正是这种惆怅,让我们发现了自己也活在某座城池中,周围一片荒芜,内心惊恐无比。

关于“城池”这个意象,文学作品中常有出现,比较低级的方式是把它看成一个地理区域,描写某个城市的风俗人情,而较高级的方式是把其作为一个隐喻来处理,表达作者的思考和哲理。卡夫卡的《城堡》中,k先生费尽千辛万苦,也无法进入城里,暗示了等级森严的体制无法僭越。钱钟书的《围城》,意涵更加丰富,大体上是把城比作某种生活状态,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却想逃出来。也就是说,这类小说中的“城”往往超越了实体的意义,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人类的普遍困境。韩寒的《一座城池》在文学史上自然无法和前两者相比,而且他作为明星作家的争议性也很大,但是对于作品本身来说,能够用这个意象来展现时代颓丧下青年群体的生活迷惘,其讽刺意味还是很深刻的。而电影是很难用画面来传递这种“城池”的意蕴的,只能通过故事和人物来营造类似城池的被禁闭的氛围。

韩寒的小说常常采用的是“公路体”,具有美国“垮掉的一代”的风格,迥异于传统戏剧叙事的起承转合,而是以人物自在萌发的行为来贯穿全文。因此,其作品中情节的分量要大于故事的完整度,很多单个段落或句子非常精彩,但是组合起来却又不知所云。这样一来,电影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弄成笑话段子堆砌的形式,节奏无法把握,情节也难有连贯性。《一座城池》以林夕(房祖名)的延绵不断而又沉稳不惊的旁白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向我们解说画面中所呈现的人物的状态和内在的缘由,其实是不想忽视小说的存在,而是力图将小说语言和影像语言进行融合,通过旁白的张力来弥补极简画面的无力。这种手法在改编类电影中也常用到,最精彩的是特吕弗的《朱尔与吉姆》,通篇的旁白与流畅的画面相结合,形成一种迷人的魔力。《一座城池》的'处理还算合格,因为对于文艺片来说,要么就是话唠型,比如昆汀和王家卫,要么就是语穷型,比如金基德和蔡明亮。

从内在来看,《一座城池》其实是一个“唐吉坷德”式的故事。片中的健叔(王太利)便是那个满怀理想却总是处处撞壁的唐吉坷德,他帮助同学修理中毒的电脑,在困顿时带着林夕寻求工作机会,即使身体残疾也不忘追求美人,并从电脑游戏中看到商机。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与生活现实格格不入的,这让他的形象显得可笑、可叹又可悲。而林夕看起来精神要正常很多,他就像唐吉坷德身边的桑丘,虽然没有什么主见,但是一直跟随着主人,并表现出了处事的冷静。这两人因为一场打群架伤人事件,逃亡另一个城市躲避追捕,在经历了困苦和失败之后,重回故乡,却发现原来所谓的犯罪只不过是他们内心臆想出来的。这个故事本身的设置是非常荒唐的,像一个从0开始又归于0的幻觉,但是它与健叔、艺术家阿雄等性格怪诞的人物组合起来,便营造出一种荒诞的风格,对生活的纹理进行了逆向的透视,这也与塞万提斯的小说是相通的。

小说《一座城池》的语言是风趣幽默的,尤其是对一些大场景的描写,比如救火,表现了各种人的形态,期间还夹杂着对体制的讽刺,很有阅读的快感。但是电影并没有将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导演也意识到自己无法做到,所以每到大场面或动作场面时,影片便用动画来代替,将冲突激烈的东西化解成简单的笔触,让人感到有些薄弱无力,但又流露出另一种形态的冷幽默。而在某些情节的取舍上,电影也有待商榷,“十只鸡代表七大洲”的情节是最精彩的,但健叔说只有下大雨才能浇灭这场火,于是天上立刻就下雨了,却显得造作,尽管读文字时很好笑。此外,左小祖咒为电影所配的音乐充满了一种民谣穿西装的味道,很是独特华丽,中间还选用了谢天笑的歌,文艺气息十足。但这也让电影《一座城池》看起来不像是改编自韩寒小说的影片,倒像是左小祖咒为自己的音乐所拍的mv。

尽管电影《一座城池》并不是韩寒自导的,但是对观众来说,不可避免要与郭敬明的《小时代》相比较(两位当事人恐怕会觉得任何比较都是对自己的侮辱)。在我看来,《小时代》是一朵温室中的花,美丽而精致,能卖出好价钱,而《一座城池》却是长在荒原中的野花,粗糙而怪异,四处张望着寻找生存的机会。《小时代》中的世界看起来很近,其实很远;而《一座城池》中的生活看起来很远,其实就在身边。

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篇五

韩寒的作品只看过《三重门》,所以是不是《一座城池》是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不知道,但作者自己觉得最喜欢,那就够了。我个人感觉《城池》比《三重门》还是成熟很多的,至少笔锋更加犀利,玩弄起文字来也更加顺畅,而且更贴近现实,更深刻地反映现代人的扭曲的生活。

看看韩寒的书让我想起另一位80后的少年作家郭敬明,只看过《梦里花落知多少》,也不记得《幻城》是看没看完了。还记得那会全班女生传阅《梦里》,因为个个都说熬夜看到三四点,抵不住诱惑也千辛万苦借来看,因为想尝尝彻夜读小说的滋味,所以尽管有很多时间,还是非得在一个晚上看完才睡。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口口声声说活在自己的世界,可是影响我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她们都说看得泪流满面,用掉好几包面纸,搞得几天眼睛浮肿,这点我倒真还学不来。觉得他笔下的故事比韩叙述的小人物的故事要惨烈很多,可是仅此而已,讲述很惨烈的故事并不就是显得青春很残酷,而叙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许就是我们每天发生的故事,也许平淡无奇,但是犀利的笔锋写出来的就能让人赤裸裸地看见生活的残酷。一句话,故事的残酷没有文字的残酷来得直击人心。而且韩的文章更贴近我们,尽管看起来很多事情荒诞可笑,但是,其实生活就是上演着这些荒诞可笑的事,只是被放大了,才觉得好笑,然而这就是每天真实发生着的,我们看着的经历着的。《一座城池》更贴近生活,医疗,教育,煤矿,工作,现代爱情观,自杀,看热闹,哪一个不是我们每天都在讨论的,只是换个角度换个语气叙述,但是一样的讽刺。

文章多次描述人们争着想去看热闹的情景,而且近乎荒谬近乎疯狂,那些人连命都不顾只为看一眼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别人的事情,并且恨不得事态发展地无可收拾,好看一场好戏。文章描述这群人近乎病态的心理,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当中多数人都是这样,每天孜孜不倦地想知道别人怎样,最好比自己坏一百倍,自己就觉得特爽,尽管根本和自己无关,每天都想看好戏上演,看到太平淡的结局会心有不甘,喜欢全部人为了同一件事而方向一致的感觉,尽管根本无法解释这到底有什么好处,害怕自己离群,害怕当异类,害怕赶不上潮流,就是这样不安,诚惶诚恐地过着每一天。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被这个社会戏弄了,所以我们应该继续戏弄这个社会的别人。”

个人觉得小说里数次叙述的梦境满有趣,也许纯粹是胡扯,可是梦境的东西本来就是难以解释的,喜欢那些梦境是因为他确实把梦境描述的很梦境,可以说是虚无飘渺也可以说是乱七八糟。

原以为结尾是安排他们离开这座城池的,可是出乎意料,却描述这个城池又陷入一场极度荒谬的灾难中,疯狂的人们做出疯狂的行为,然而“我”知道经过这个晚上一切又会恢复原状的,生活还是原来那个样子。我再次明白,所谓一座城池,不过是大中国大社会的缩影,不管多么荒谬,也不管我们自己是多么地可笑,我们还是逃离不了,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只能这样继续走下去,就算不知道是走向哪里。生活如此不牢靠,不知道会突然发生什么,可是我们也只能这样走着。

不过还是有一句话让我觉得是很感性很喜欢的:我们总是用一个瞬间很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很多年的时间来拷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东西。

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篇六

“我其实从来不相信鬼神,但是我从小就固执的认为,空间是固定的,而时间是抽象的。就是说,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有不同的事物和我们分享这不同的时间。我们是不能彼此看见的,在大部分的时间。而我们是不能和比我们更加未来的事物分享这时间,就如同在另外一个时间里,那批事物总是和过去的事物分享着这时间。

而时间其实是一个静止不动的东西。只是我们误解了时间的好处,让时间不断向前移动。空间的固定和时间的精致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静态。好比我在某个时间看见了之前发生的事情,而其实在我们看来,是因为那件事情留下了太多强烈的精神力量,让它能够长时间地停留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个交叉里。而与此同时,在我们看见以前发生地事情正感觉到恐惧的时候,那件事情在那些事物的那个时间里,正在真切地发生着。无论是战争或是谋杀或是交通事故,因为一个人或者很多人的精神在瞬间释放了,也就是说,他们死了,但又不是正常死的,所以留下了强烈的讯号。

这些讯号有时候异常地强烈,但是他不能做出任何事情。就是说,他只能借助在他出现的那个无限个时间里的无限个事物中以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某些事情。这取决于那讯号是否强烈到能够控制在同一个空间里的不同的时间里的另外一个生物。

这样就很好解释很多恐怖的事情。那不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的事情,却在同一个空间里出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运作是那么复杂,你总要允许在这复杂的平衡里出现一点失误,就是你看到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一个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认为这就是这本书的中心,也就是作者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但这段冗长的理论,相信很多人都跳过了。我也是看过几遍后才重新理解这段话的。

小说一共写了三次爆炸。第一次是工业区化工厂的爆炸,第二次是大荣液化气站的爆炸,也就是大荣公寓的由来,第三次爆炸出此刻小说结尾的高潮部分,并且第二次和第三次商店都在混乱中被洗劫一空。

根据我的理解,这三次爆炸是同一场爆炸,只是这场爆炸发生在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里。由于这一爆炸蝉声了强烈的精神力量,导致了“我”和健叔等人在某个时间看见了之前发生的事情。

证据就是:三次爆炸都引发了人们争相出来围观,并造成了治安瘫痪,商店被洗劫一空,更重要的是,三次爆炸都遇到了一个女孩,虽然第一二次作者并没有说出,但她肯定就是永久妹妹。

而这一座城池,就是作者所说的时间和空间在运作中出现失误的那一点。在这座城池里,发生在不同时间里的事物在同一空间里交错地发生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永久妹妹和c的关系。其实,永久妹妹就是c。

证据就是:永久妹妹的男朋友阿雄,他是一个艺术家,他能做出将头插在操场上一个钟头然后自己爬出来,从内裤里掏出一条保护动物的横幅这样的惊人举动,你们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呢?你们还记不记得“我”和c在英语提高班的时候的那个白痴英文老师所举行的结业考试吗?第一名是“我”而我做了什么呢?“我”从口袋里掏出一盒火柴,然后将里面的火柴拿走,将空盒子给了句老师。正是这白痴的举动,却引发了句老师的大加赞赏,而且给了一个a+,并说,这是老师一向想要的感觉。而那个用卫生巾做了一个沙发的家伙,也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举动和那个白痴阿雄的举动是那样的相似。c当时正是因为这点才喜欢上了“我”,并且到达了近乎崇拜的地步。由此可见,永久妹妹喜欢上阿雄也是能够理解的。

而小说最后一句:“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最后的情节其实和“我”与c上到高楼的最顶层这一段相似。最顶层跳楼的窗口透过来的光芒温馨而又安详,暗示了另一个世界的入口,“我”当时想要上前看看,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向前走到那窗户口,或者下楼,之后我感觉c紧紧的抱住我的后背,并最后把我从顶楼拉了下来。

而本书最后时,摆在“我”和永久妹妹面前的还是有两条路,一条是往城池外走的,一条是回到那一座城池的,“我”把选取的权利让给了永久妹妹,说:“明天一切都恢复正常了。”永久妹妹先是选取了向城外走的路,跑了大概二十步,她忽然又停下来,说:“转过来跑。”很显然,永久妹妹在私奔和回城池中两条路中,选取了后者,最后,她也是紧紧的抱住了我,于是我转身,在她耳边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这样的结局算是一种悲伤的结局吧,因为最终还是选取了妥协。因为无论如何,哪个方向,最终都是走不出这座城池的,因为你心中的那个围墙始终在包围着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你想逃避时就会躲进去,有的人躲得时间长,有的人躲得时间短,而“我”好像一向都没有走出来。

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篇七

这本书很不错,韩寒辛辣讽刺的文字寥寥几笔的描写就把那些荒唐可笑的画面写得栩栩如生。故事中的“我”和健叔逃难到一个城市,内容就围绕我们在这座城市里遇到的人和事,以及穿插其中的我的回忆开展。这本书把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中人们混乱不堪却又异常空虚迷茫的精神状态写得淋漓尽致,但韩寒的语言却又很风趣幽默,逗得我哈哈大笑,但笑过后心里空落落的,很不是滋味。很有读鲁迅的书的感觉,只不过韩寒的`文字更风趣、更辛辣、更直接。

然而我只是打了三星。因为我总觉得整本书缺少点东西把每一个零碎的场景和故事串联起来,好像想说的东西太多,每一个都零零散散细细碎碎的,堆积起来更像是故事集。故事性不强,节奏不紧凑,过于拖沓是减分的理由。或许这是他的风格吧,但我个人不喜欢。

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篇八

这个暑假难得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真是苦中有乐,苦读不懂书中的真谛,乐在边读边笑。

再读《一座城池》,有点疑惑,还有笑,笑以后,是一阵凄凉。

后读《一座城池》,尝到的,是酸味,还有羞愧。

《一座城池》也许我永远也不能完全读懂,也许韩寒也不懂。

贯穿着这本书的,是韩寒的幽默,与其说是幽默,不如说是黑色幽默,讽刺。

让我挑一些出来说说吧:

文章一开始,写了主人公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城市,主人公在这个城市里遇到看爆炸的人群,收费奇高的酒店,殴打顾客却放着《让世界充满爱》的日本料理店,puma等名牌的仿制品,中奖后玩文字游戏把奖金缩小十倍的工作人员,梦中抓住买了电视的“我”的那些以公谋私的警察,给健叔看病的医生,朴实单纯的同桌最终跳楼,在大荣公寓下的店铺着火时救火的老太太遭到人的鄙夷以及消防员说的话,呼唤和平友爱的行为艺术家阿雄被人们冷嘲热讽,“我”曾经在上海交的女友以及工业大学里的三个妹妹(不含永久妹妹)的拜金爱情观,路面结冰后在桥下欢欣鼓舞的人们和吊车师傅,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但是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可是当事情都发生在作者身边,发生在同一个城市里面,便使我们觉得荒唐了,这个城市,也是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缩影,而这个城市里面的人性的败坏,这个社会的病态到了哪个程度,也使我们不得不深思。

一场一盆水就能解决的“火灾”,居然引来了群众们的围观,偏要看消防队员们的表演,充分夸张地演示出了人情世故。

整本书,都在写社会,而我们发出的笑声,也是在笑这个社会,笑这个社会的荒唐,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觉得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也很荒诞呢?那是因为我们都习以为常了,这个习以为常也许是最恐怖了,因为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各种丑恶的现象都接受了,我们对这些东西都麻木了,该是多恐怖的事情。

书里面有一个片段,写的是作者住的公寓旁边的一个森林,都被围墙围住了,进不去,到后面,作者发梦,看见自己进去了,而且他本来就在里面,而且还出不来。其实这个森林,也是社会的缩影,写的是一个人在社会里面,看着这个社会,但也永远逃离不了,作者在森林里面不断地跑,不断地找出口,也写出了,社会里面的人,我们所有人的无助和无奈。

文章的结束,由一个爆炸开始,在爆炸里面,人们想到的不是怎样解决问题,而是不断地掠夺钱财,试问,在这个时候,钱财有什么用,但是贪婪的人性已经使人们想不到这些了,街道阻塞,法治管理瘫痪,道德约束不堪一击,人们自私的丑态,也跟随着这个爆炸,爆发了。主人公拉着女友c的手,不断奔跑,也跑不出困境,说明了人,无论怎样挣扎,无论怎样逃离,无论对我们所处的社会多么的不满,也是不能摆脱这个社会对我们的束缚的,这使人多无助。

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写出了韩寒对社会的不满,虽然读起来的感觉觉得很轻松,但轻松之后有一种不能言语的沉重,这本书写出来的东西,我还不能完全弄明白,这个问题太沉重了,韩寒写出这么的一本书,批判社会的书,是他的个性所在,而我,作为一个处于这个混沌社会的一员,已经没有可以清晰地理解整本书的能力了。

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篇九

这本书我是初三下半学期读的。

当时已经在一模什么的了,但是一想到就快要离开这个学校了,图书馆里的`书还没借过几本就会觉得很遗憾。而我本身很少看长篇小说,也觉得新鲜,就天天躲在被窝里看书,把手电筒钩在被子上,坐在床上躲在被窝里看书。

我的舍友比我先看,那段时间老听她闷在被子里笑,觉得好奇,就把这本书要了过来,后来这种情况自然而然的也就发生在我身上了。尤其是提到某女c的片段,关于蓝色的月经,我就差没从床上栽下来了(我睡上铺)。他们离奇的出租屋(楼),楼下卖包子的老太太(看热闹的人们),关于二手电视的种种。还有他们抢自行车,学校里的凤凰妹妹什么的,混乱,但却很有意思。

我们是鲜有这样荒诞的生活的,虽然内心也怀揣着这份渴望,但实现它离我们这一代(不说是90后)还是比较遥远的。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想要追求些什么,我们的追求又有什么用?只能给别人看罢了,摆设而已。世界末日总会到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速世界的灭亡。可笑,好玩,但你难道不认为很可悲吗?所以,无论再怎么混乱,只要是为自己活着,活在自己的城里。

活出自己的岁月。

一座城池读后感50字篇十

《一座城池》是我一年前看的。这次又重温旧作,心头又是那股熟悉的感觉。不同于以往的《三重门》,本作品去除了华丽和强烈的讽刺,以简洁而近乎平民化的语言诉说着平民的声音,充斥着荒诞,也不乏幽默的调料,起初似乎搞笑,然后沉重,沉淀后又觉得是我们表面浮华下最真实的生活。

作品就像一个梦境,“我”,从一开始就充满荒诞地赶命到一座莫明其妙乌浊混乱的城池里去和健叔会合。“我们”没有身份,是逃犯,也正因此才能以底层人的视角窥视社会的每个角落。小说中主角们没有鲜明的个性,可以是任何人,而他们的几双眼睛悄悄地潜入了时代的缺口。作品对每个场景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刻画,作者的笔如同隐匿的刀锋,不动身色地剖开了社会的截面。在这张截面上,作品夸张而逼真地勾画着种种现象,没有太多主观对现象的注解,把诠释的权力留给读者,这是与以往荒诞现实小说最大的不同。把真实用扭曲的方式给你看,是本小说的特点。而小说梦幻般的荒诞也就在这张梦的截面上进行,游离在现实与荒诞间,它无须写得太实,太具体。太具体了,小说如梦的感觉就打破了。这也就是有读者认为此小说远不及《浮城》深刻的原因之一,但这是本作品的效果。

文中“我”与健叔在旅馆安顿好后,准备到一家日本料理先奢侈一顿,可胆小的健叔却对“我”说:“不行,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我们不能去有这么多政府工作人员的地方。”“我”认真对“健叔”说:“你要相信我们的政府。你一要相信政府总有一天会还我们清白的;你二要相信政府是不吃无包间之饭的。走!”典型的韩寒冷幽默。接着,一位顾客因不满军妓音乐而被殴打,随着《让世界充满爱》的响起,真是荒诞而讽刺。

接着,就开始以“我”的眼睛,写在城池里第一场化工厂爆炸引起的火灾的荒诞所见——。

“人们变得异常激动,买完菜的家庭妇女都像夸父追日一样朝故事方向跑去。……如果有个刚睡醒的打开窗肯定会以为中国连2019年的奥运会也拿下了。……很快我们骑车经过工业大学门口,看见里面忽然拥出不下五十辆自行车,并且在出校门的一号弯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我喘着气说:‘疯了疯了,这些人都疯了。’……健叔在前面半米处骑得聚精会神,屁股已然离开了坐垫。……一时间情景壮观难言。虽然几百人骑车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几百人冲向火场肯定是一辈子只能看见这么一次了,或者抽象点说,看见几百只凤凰在骑车,真是让人生充实不少。”

写到这,我便联想到了交通事故时发出啧啧赞叹的人群;大学中情场纠纷,男子将女友慢慢杀死而周围的大学生默默旁观;某大厦发生火灾,无数人聚集一起仰头观看,以致于有小偷这时偷钱无人发现。还有当初中国申奥2019成功,突然电视上的主持就无故哭泣起来,然后还四只拳头一般立即从屏幕上打出坚决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大字:“我们赢了!难道其他申办国家就是输了?”据说其它电视台主持们都紧急并且非常“艺术人生”地也被传染性大哭!而且还男女拥抱哭成一团。真的是:申办奥运我们赢了艺术人生的爱情!我能想象北京的很多大学门前,肯定都会出现“里面忽然拥出不下五十辆自行车激烈的争夺。我喘着气说:‘疯了疯了,这些人都疯了。’”的场面!

好的文学,并不在于它能把生活表面临摹到如何繁华热闹,而在于它能或不能以一种特定氛围和情绪,而勾起读者内心的无数体验与联想。而写者若能先深入自己还能再抽离现实,最后以作品而异于生活,那才算是真牛的文字。

我们原路返回。我说:“这火八成要烧好几天。”

健叔说:“是啊,除非下雨。”

话音刚落,雨丝飘下。

我说:“你这乌鸦嘴,你等我们回酒店再说啊。”

健叔说:“我好人,我祈雨。”

我说:“这么小的雨也没用啊。”

健叔说:“是啊,灭这火除非暴雨。”

说完,雷声大作,暴雨倾盆。

又是一处冷幽默,看完白戏,终遭报应,真是人类一开口,上帝就发笑。健叔也发生了“安全事故”,掉进沟里跌断了腿。不久,健叔在看学生踢球时,听着感人的校园歌曲而感叹命运,却被飞来的球撞倒,引来一阵轰笑,结果手也断了。人到此等境地居然还无法深刻地悲哀一场,真是悲哀无处藏身,眼泪无处流啊。

可命运就这样,在你即将成为行尸走肉时,好运突降,我与健叔中了奖金,自然有了新居。随后,作品相继写到梦中抓住买了电视的“我”的那些以公谋私的警察,给健叔看病的医生,在大荣公寓下的店铺着火时救火的老太太遭到人的鄙夷以及消防员说的话,呼唤和平友爱的行为艺术家阿雄被人们冷嘲热讽,朴实单纯的同桌最终跳楼,无望的小客栈和路面结冰后在桥下欢欣鼓舞的人们和吊车师傅都是社会不同层面的缩影。此外,文中插叙了几个人物,我过去的两个女友,一个带着小资的虚荣,在金钱至上的“上流社会”鬼混,精神不入流但却属于上流社会,一句“你就没有上流社会的命”充分显现其有着阶级优越感,对“中下层社会”不屑一顾,笑贫不笑娼,这又是一个社会阶层间矛盾的缩影;另一个是典型的房奴,带着浓厚功利的爱情,这一切现象都渐渐造就了真情的荒漠。而小c是个微妙的人物,她无知而善良,就如苍天注视下的小花,还未来得及受污染。“我”真可悲,小c是“我”眼中难得单纯,能让我感受到美好的人,却并不了解我,也不懂得爱,因此我们没有缘分一起飞翔,“我”更多出于保护和她在一起,不让她受伤害。至于王超,只是千万个没有理想的大学生中的一个,可以代表一群人,也无须太多笔墨刻画其个性,他的出现,道出了流行在大学里变质的速食爱情。

在艰苦的生活中我反而磨练出了些许韧劲,我们开往超市途中听了广播中中年男人充满童趣的看法,我们竟然找到了生活在当下,境由心造的感觉。但每当黑夜来临时,希望如此飘渺地挣扎,我已经不只一次在夜里,在黎明苏醒时分看见了无法穿越的漆黑的夜。我经常喜欢穿越楼下的树林,可能是面对黑夜中大自然能够找到自己吧。在黑夜中穿树林时的心理感受就是“我”内心的潜意识。此时,我感受到“晚上则完全是一个黑洞,虽然你背着身子,向前迈着脚步,却感觉后背被什么东西吸着,每一步都是退向后方。大荣公寓是我惟一能看见的有灯的建筑,我的脸正向着它,走的每一步也是无比的坚决,但感觉离它的距离渐渐遥远。突然间,仿佛穿过了空气中的什么障碍,大荣公寓出现在了眼前一百米的地方,脚步也终于变得实在了。”这一段传神地刻画出“我”潜意识中的希望挣扎的感觉,生活希望渺茫,大荣公寓像海市蜃楼一样,离“我”越来越远的感觉。随着钱一点点耗尽,我们居然违心地把损坏的取暖器卖了。作者紧紧抓住现实生活中人在苦难时与之抗争的情形,在绝望中反而能把人的潜能和生活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这依然难以抵挡难熬的黑夜。此外,用景物来描绘人的潜意识,远强于一连串的修饰词。

但是这一切改变了,在我们和阿雄合作,阿雄向我们讨方案时,我们看到了莫名的希望,居然做起了不切实际的发财梦。这些情节很真实,绝望中看到希望就像恶狼扑食,恨不得马上咸鱼翻身。此时,我的心情也爽朗了,在冷天哈出的空气感觉自己活着,初显生机。随着拿到了1000元的资金,希望又膨胀了,不满足于温饱了,健叔提高价格到10000元,而温饱思淫欲,他对永久妹妹的欲望进一步觉醒了。我们居然开着车,不顾天气的恶劣,去接永久妹妹。结果乐极生悲,王超的车损坏了,又是“我们”不切实际的一个惩罚。我们还依然亢奋着,我再一次在夜里进入树林时,居然觉得那座墙没了,正如我心中的那块枷锁没了一般,心中泛起希望的“我”又一次尝试着穿越树林,穿越了许久,居然碰到了墙,看来希望还是要在现实面前触礁啊。“我”用了很长时间,经过一番周折,以为自己走到什么机密地,结果还是回到了公寓。可见“我”一定在原地瞎转。在希望中折腾了半天,其实并未走多远。现实不会因为你的希望而改变。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果然,报价被拒绝了。此前的亢奋化成了泡沫。健叔回到现实,把价格降低到500元,连上网吧发信的价格都要盘算一下了。消息发出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没有大起大落,没有悲喜交加,平静得只有心潮在泛着波澜,事实依旧在原地,可一个梦碎了。在韩寒的笔下,命运的起伏没有戏剧性,但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平凡人一丝希望的熄灭,然后,化为百无聊赖。生活仍将继续,对多数普通人或底层人而言,命运就像漩涡,你不停地旋转于其中;生活就在希望忽明忽灭的循环中,显现其本来面目。

随着个人希望的破灭,一场更大的火灾开始了,主人公们的命运没有下文,也无须下文,他们已卷入了一场浩劫狂欢的洪流中,人们骤然撕下面具,露出狰狞的一面,大规模的打砸哄抢,尽显世间百态。人们既在内心的深度不安中不可终日,却又敢在莫大恐惧中去变态狂欢。我和永久妹妹,两个还算正派的人物在逃,没有参与其中,而我还怀疑长江宾馆的善良老奶奶也是打砸抢的一员。所有的矛盾因一场爆炸而立即爆发。

靠近结尾处:“在我的记忆里,似乎这条路有一条平行的铁路。不幸的是,在现实里,它交错了……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不牢靠,我们生存所必需的阳光和温度都来自一个距离我们亿万公里远的大火球。也不知道这个火球什么时候会灭掉——它孤零零地挂在天上,并不像放在桌上那样让人感觉放心塌实。它灭了,我们也灭了……找的太阳公公啊。

一切多么不牢靠,我们的光和热都要靠身外的遥远的“太阳公公”?那我们的太阳呢,我们心中的太阳在哪里,我们的信仰和理想在哪里?速食爱情泛滥,离婚率居高不下,寒窗苦读进大学的学生最后流连于网吧,错对日渐模糊,只有输与赢才是真。有多少父母在高中用残酷的方式禁止子女恋爱,而到大学恨不得把她嫁掉,还要嫁有房子,有身份的?没有信仰的年代,一切会变得功利,标准渐渐混乱;没有信仰的年代,规则会堕落成动物世界里的弱肉强食;没有信仰的年代,短期利益会成为真理,社会阶级矛盾会加剧。在这样的年代,我们的幸福是如此脆弱,会因一根导火索一触即崩,就像作品最后的那次暴乱,就像波音坠机永远会发生在将来的某一刻。

《一座城池》透过种种怪诞,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日子?本作品的一大特征,就是它能极具多棱放射力。它就不写你身边的绝对真实,可就能让你立即折射联想及身边的点点滴滴。作品的创作视角敏锐而锋利,也总是怀着贴切温和并隐含着巨大悲伤。将当今众多城池中隐匿着的种种不安全感与危机心态,在开放的想象与虚构之中呈现得出色甚至超前。

最后,随着车队的到来,将一切回归如常,这是必然。“忽然,我感觉身上暖了很多,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体温。我转身,在她耳边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纵使世界再悲哀,人间温暖仍然在。在巨大的悲伤过后,一丝温暖悄然升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