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职业教育(精选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01:27:13 |
- zxfb |
- 10页
在我们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总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如何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呢?无论是学习总结还是工作总结,都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总结问题,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升。
职业教育篇一
“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想真正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构建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格局。截至目前为止,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多专家、学者均不约而同参与到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当中,同时亦提出很多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有效措施。基于已有研究,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措施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一、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
“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教育目标在我国早已提出,在该教育目标的引导下,我国必须尽快完善和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网络,最终形成学校职业教育、企业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未来,必须根据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现代企业教育亦非常重要。建议各企业尤其是乡镇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制度构建,加强对员工进行培训及其他教育等。社会教育的实施也至关重要,可依托社区、成人教育中心等构建起系统的社会教育体系,并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等平台不断提高社会教育的成效。
二、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公益性质。
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未来必须不断加强财政投入,努力确保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不变。诸如,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如校舍建设、运动场地建设及教学设施建设等。除此之外,还应通过财政收入的加大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助学贷款体系,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或成人可通过职业教育学习到更多知识,获得更多生存技能。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财政支持不足是存在的典型问题。所以说,在未来我国政府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让职业教育得以更好发展。
三、扩大国际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晚,与德国、日本等国亦存在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在未来还需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办学,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例如,我国职业学校可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从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在未来我国仍需在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方面多下功夫。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1)加强校本培训。各职业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讲师主要由本校资深教师担任,亦可从校外聘请。(2)积极将本校教师输送至国内知名职业学校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获得相关职业学校优秀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3)将职业教育教师输送至国外相关职业学校进行学习。五、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还应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推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2)引导社区组织关心职业教育;(3)鼓励学生家长支持职业教育。基于职业教育普遍缺乏资金支持的现实情况,可鼓励社会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积极为职业教育发展捐款、捐物,帮助职业教育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环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职业院校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自力更生能力,如积极创办校办企业等,通过校办企业为职业学校创收,从而更好地将盈利所得用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六、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面临招生难的困境。部分职业学校为招到更多学生,不惜花钱从学校买生源,这样的做法严重违反了招生制度,对职业教育发展非常不利。部分学生到学校之后,甚至还发现实际情况与学校宣传的情况不同,于是最终选择退学。另外,部分学校为招生还选择采用招生代理的模式,招生代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为获取招生回扣,因此往往会进行虚假宣传。这种情况,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因此,在未来我国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让职业学校的招生体制更加健全。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政府监督的积极作用。总而言之,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必须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可采用的措施主要为: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公益性质;扩大国际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只要可认真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未来定然可以得到更好、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奕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系统的重塑[j].职教通讯,20xx(05).。
[2]喻忠恩.政府应如何主导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xx(07).。
职业教育篇二
五大连池市职教中心学校经验材料。
6.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校田195亩,温室大棚810平方米。建有农学、牧医、微机、财会、服装、语音、化学、物理与电工电子、汽车驾驶与维修、餐饮与客房服务等10个实验实习室,有设施较好的教室、培训室、多媒体室、办公室、图书室、餐厅和宿舍。办有农场、试验站等经济实体。
全校教职工91人,其中教学人员52人,行政后勤30人(含借出3人),工勤人员9人。管理人员中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19人。教学人员中文化课教师25人,专业课教师27人。全校有高级教师20人,中级教师53人,初级教师9人,本科学历38人,专科学历41人,中专以下3人。学校现有本科、专科、高中和短期技术培训四个教育层次,有全日制、函授、业余三种学习形式,开设了农学、牧医、微机、财会、幼师、旅游、营销、电工电子、汽修、中文、法律、经管、医护、师资等14个专业,各类在校学生991人,其中,职高班183人,全日制专科班60人,职教分校100人,本专科函授学员648人。学校在四个乡镇中学建立了职教分校。在省军区农场、双泉乡泉翔养殖场、特色养殖场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新发乡全民村、双泉乡三合村建立了科技示范村和科技扶贫村,确定科技示范户3户,重点扶贫户4户。
建校七年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职业教育法》和全国、省职教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服务于市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全面育人提高劳动素质为核心,以教学、培训、招生工作为重点,外树形象,内抓质量,全方位地为市域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抓体制,构筑多功能的办学模式。
职教中心学校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办学中,我们一是确立了一个宗旨、一个核心、三个重点、四条主线的办学思路,即以服务于市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全面育人和提高劳动者为核心,以教学、培训、招生工作为重点,建立德育工作、全日制教学、函授培训、后勤服务四条工作线,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教学和培训为主体,以后勤创收为保证,全面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二是改革机构设置,设立了校办、招生就业指导办、教务科、学生科、函授培训科、生产经营科、总务科、分校工作办公室等职能机构,打破了以往那种教学、后勤两大块的格局,构筑了教学、函授、培训、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办学框架。三是采用了四块分工的管理办法,即把全校工作,分解为教育教学、函授培训、后勤服务、生产经营四大块,各块采用相应的管理机制,分片负责、协同运作,从而使职教中心的长班人才培养、短期技术培训、生产经营示范、技术推广服务,全方位的面向社会,使之成为多功能的办学基地。
二、抓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根据省政府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验收评估方案》的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和自查,按照省重点职业中专的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采取财政补助、本校创收、职工集资、施工单位垫付等多种方式,投入资金九十余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维修了校舍,改建了幼儿园,装备了实验室,新建了大棚和高效节能温室。学校还美化了环境,建立了一些标语标牌,建成了花园式的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公共形象。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省重点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
三、抓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是加强教学管理,健全教学文件和规章制度。依据省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各专业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具有地方特色的执行性教学计划,制定了各专业设置标准、能力体系标准、技能考核标准、实验实习(实训)基地设置标准和专业课执行性实验实习(实训)大纲。健全了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完善了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教研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各岗位的岗位职责,规范了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达到了规范化。
二是理清思路,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教学工作中,确立了“以教。
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职教高考为重点,强化四项管理,抓好六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职教高考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实施系统管理、目标管理、责任管理和量化管理,抓好备课、讲课、实践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六项工作,建立教学工作的监督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认真地研究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抓好各环节的教学工作。加强教师管理,严肃考勤制度和工作纪律,保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划管理,按省颁教学计划和本校的执行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加强监控管理,业务副校长和教务科长通过听课、检查教案随机抽查教师的教学工作,监控各专业各学科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加强质量管理,严格组织考试考核,规定成绩考核的次数和计分办法,各科结业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抓好试题库和校园网建设,各学科均建立了试题库,教学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改进了教学工作管理手段。
四是强化职教高考工作,高考成绩稳步提高。学校定期召开高考分析会、辅导交流会、信息反馈会、总结表彰会,毕业班实行月考制度,研究高考的辅导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1999年至今,我校高考成绩已连续五年居黑河市前列。有四年全黑河市职教高考第一名是我校的学生。2001年全黑河市考取的6名本科生均是我校学生。我校考生卢鑫鑫同学以519分的成绩获黑河市第一名,田晓波同学数学获得了满分,这两名同学已被哈工大录取。2003年我校有37名同学参加了高考,平均分比黑河市总平均分高出40.8分,黑河市600分以上的12人中,有6人是我校学生,我校应届毕业生吴娜同学以714分的成绩获黑河市职教高考第一名。吴娜、田亮、齐萌等9名学生分别考入哈工大、黑大、东北农大、齐齐哈尔大学本科院校,其余28名同学考入专科院校。
组织生产能力、生产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宣传服务能力。这一成功经验在全省农技高中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推广,并在《黑河教育》上发表。
六是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进行了公开课评比、教学能手评选、说课竞赛、基本功竞赛、教案展评等活动,并参加了黑河市教师技能大赛,学校获优秀组织奖,财会和幼师专业获团体二等奖。学校参加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的教育科研工作,并作为《创业能力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编辑出版了《创业教育读本》,为全市乃至全省创业教育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校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学生技能节,并在黑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节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技能节上全校7个专业都表演了技能项目,有35%的学生登台表演。既有文艺节目,又有技能操作,还有技能和文艺相结合的节目;节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并有所创新,本校教师创作的四个小品,把技能操作用文艺节目的形式表演出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技能操作到文艺表演,从主持人的串连词到各项目的解说词,从电视字幕到配乐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整台节目创意新颖,设计合理,展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四、抓师资,优化队伍提高素质。
职教中心组建初期,全校教职工225人。各类在校生数不足1000人,师生比为1:4.5,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工冗员严重。对此,学校在市人事局和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先后二次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学校编制由225人减少到92人。共精简人员133人,其中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43人,分流到外单位的职工58人,病退预退职工32人。通过精简,教职工队伍得到了优化,师生比由原来的1:4.5提高到1:12.8,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学校加强教师的学历提高和校本培训工作,现已有19名教师本函毕业,14名教师正在参加本科函授学习,预计到2005年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可达100%。教师经常学习多媒体应用和课件制作技术,多数教师已能够制作课件,业务素质显著提高。
五、抓招生,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学校采取变季节招生为常年招生,由独家招生为多方联合招生,由招生部门招生为全校职工共同招生,由面对各单位领导招生为面对学生、农户招生的办法,大力抓好招生工作,使生源不足的现状有所缓解。七年来共招收全日制学员800余人,招收大中专函授学员1300余人。2003年招收新生365人,各类在校生达1302人,创历史最好水平。
六、抓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学校设立了函授培训科,具体负责短期技术培训工作。先后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财政局、农委、教委、畜牧局、旅游局、工商局、发展银行、工会、团市委、武装部等部门联办了村级干部培训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公务员办公自动化培训班、幼师培训班、英语师资培训班、旅游培训班、工商干部培训班、银行办公自动化培训班、畜牧繁育改良培训班、工会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预备役培训班,共举办各种培训班60余期,培训乡村干部和民师4500余人,培训初中毕业生和农民8000余人次。2002年学校又同市运管站联系,联合开办了驾驶员培训学校,投资4万余元建起了汽修专业实验室。2003年劳动就业局设立了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通过组织部设立了东北农业大学五大连池人才培训基地,招收远程教育学员120名,招收村村大学生班学员60名,2004年上半年共举办了12期培训班,培训职工干部和城乡青年7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短期技术培训,提高了城乡职工和农民的素质。
七、抓基地,发挥科技示范作用。
新技术六项,为农民提供技术资料4500余份,深受农民的欢迎。
八、办分校,拓宽为农服务的新路子。
我们认真贯彻市教委出台的《普职渗透融通办学》和《在初中实行全员、全程、定向、分流的意见》两个文件,办学向乡镇中学延伸,打通人才通往农村的渠道,建立普职渗透、初中职衔接的办学模式。三年来,先后在新发、兴隆、双泉、团结、龙镇、太平等乡镇建立了职教中心分校。学校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分校任课,采用双向管理的办法,即职教中心负责教学指导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乡中学负责学生管理和文化课的教学工作。试行中初职衔接和弹性学制的办法,在初四年段分流,文化课按初四开,专业课结合当地实用技术开展教学。毕业由乡中学发初中毕业证书,职教中心发初职培训证书。想读高中的可到职教中心继续学习,这样,分流班的学生升学有出路,就业有技术,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已有四个乡开办了专业班,在校生100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有23人担任了村团支部书记或农民技术员、畜牧防疫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七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被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黑河市“三育人”先进集体,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农村成人中专在全省中专评估中评为合格学校,技工学校评为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实习农场被省教委评为甲级校办农场,学校多次被评为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校长王建民同志当选为黑河市人大代表、被评为黑河市优秀校长,教务科长王秀华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省职业学校最佳教师,冉明、刘殿柱等39人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及优秀共产党员,赫英龙、何丽英、李华、刁涉娟、仉福文、张凤杰被评为省优秀班主任,教务科副科长高学金被评为省职业学校最佳教师,有14名教师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学校教师为地、市编写地方教材4本,有19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有71节公开课被评为省市优秀公开课,有139篇论文被评为国家、省、市优秀论文。
国家和省职教会议召开以后,全校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决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提高质量,为把五大连池市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职业教育篇三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模式和理念。把摈弃了普通高中整天坐在教室里单纯地听老师讲课。她把理论教育和广泛的社会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边理论边实践,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这种教学模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最大程度地开发出学生的潜力。既可以创造出大量娴熟的技术工人也可以培养出许多高精尖人才。
(2)职业教育不是封闭性教育,而是在学习化社会中担当重任的开放性教育。
职业教育是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在内的大职业教育,也是包括学校、企业和社区教育在内的开放性教育。衡量人的能力与水平,已不再是单纯的学历证书、技能证书,而是综合能力与素质。
(3)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而不是淘汰人、选择人。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根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发展,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中等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而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教育要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是将普通教育与专门教育联系在一起,并为继续教育奠定基础的教育过程。职业教育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类型的教育,它以应该形成初、中、高一体化的体系,同时职教应与普教、高教、成教等相互衔接、沟通、补充,构建起人才成长教育的立交桥。其教育目标将由单纯针对职业岗位,扩大到整个职业生涯,其性质也将由终结教育变为终身教育。
(5)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数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我国已进入新工业化发展时期,在相当长时间内,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存在着巨大的需求,技能型人才需要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现场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操作技能等。我们应该根据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文化、身体及专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6)职业教育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
1、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是差生,而是一类有着个性特点和特长的学生。
2、职业学校的教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有。
其自身的教学工作特点。
3、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的标准关键是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7)职业教育应重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职业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应包括三层具体的意思:
一是要满足受教育者接受培养的需求;二是要把受教育者当着人来培养;三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
(8)职业教师素质要提高中职学校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技能超群,更要懂得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教学中更要注重教法的选择,才能适应学生和教学的需要。
社会在发展,职业教育也要跟上社会的需求,这也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职业教育篇四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中专学校的增多,很多未参加中考的学生进入职专学习,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数学课的教学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我们要对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进行探讨.
作者:黄敏芝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刊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2010“”(8)分类号:g71关键词:
职业教育篇五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课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养成形象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之时,为学生讲解乐理之时,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实施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得到成长。
2、有利于进行美学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之外,美学教育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由于音乐自身就极富旋律以及内涵,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学到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然以及艺术美的认识,实现对心灵美的培养。
3、有利于进行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外界环境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认识造成了较为强烈的冲击,面对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如教授学生一些民族以及爱国歌曲,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
由于受到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高职院校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以及就业率,导致文化课程建设投入较少,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师缺乏必要的重视,使得教育教学设施并不全面。[2]虽然由于国家对素质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广大高职院校也将音乐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但是对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所占比例仍旧十分稀少,现有的教学设施依旧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音乐教学需求。再加上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使得音乐教学任务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材内容缺少新意。
在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规划已经得到了落实,音乐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高职院校也给予了必要的重视,然而,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其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教材内容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新意。同时,由于教师所用教材较为陈旧,所学内容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设的定位是选修科目,而且绝大多数的是非限制性选修课,而由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并不深刻,使得音乐课程满足不了开课人数的现象。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使得学生出现迟到,甚至是未到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并且教师也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培养缺乏科学性。
4、缺乏充足的教师资源。
在当前的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已经开设了音乐教学课程,也为其配置了相应的师资,甚至为了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建立了艺术教育中心等。但是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师资短缺的现象,即使为音乐教学安排了教师资源,所需选择的教师也是一些非音乐专业的教师,由于这部分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有限,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年龄构成过于年轻化,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面对专业化的音乐教学中十分吃力,难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2、丰富教材内容。
要想提升音乐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除了需要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之外,还应当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教材内容的更新,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现代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告知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
3、规范课程设置。
规范课程设置是确保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在进行音乐课程规范的过程当中,需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从自身出发,与教学内容实现充足,做好科学的安排。一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提高音乐课程所占比例,注重音乐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4、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师资力量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想优化师资结构,就需要提高教师招聘的门槛,聘用一些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同时,还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得教师能够积极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进步所起到的作用愈加的突出,在教育进行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教育之外,高职学校还需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为素质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便利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音乐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体系,优化师资构成结构,为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职业教育篇六
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总结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探讨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法,对现阶段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师。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从单一的、传统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教师,逐渐转向双师型教师,并向一体化教师的方向发展。
所谓“双师型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都能胜任。在表征上,“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中、高级职称),又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
1.学校政策计划培养法。
(1)“走出去”培养法。一是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二是选派教师参加校际间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三是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教师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名牌大学等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把外面先进的东西反馈到学校,与时俱进,有目的地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请进来”培养法。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教授到学校开办教学讲座,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慨念,如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双证制”培养法。笔者学院对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均采用“双证”培养制,一是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的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证的深造学习;二是安排短期培训班,使教师获得上岗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和各种技能职业资格证。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双证交叉培养制,教师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认可,为教师开通了资质认可和晋升的绿色通道。
2.院内优势互补培养法。
(1)“互补缺失”法。多渠道来源的师资各有优势和缺失,开展人人为师、人人有得的教学研讨活动,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从有过企业机械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那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风格;从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那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的心得体会与动作要领。
(2)“拜师学艺”法。青年教师拜双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师,跟班学习性听课,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中课堂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操作技能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双向听课”法。开展专家教师指导性听课教研活动。方法一: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观摩课”,课后主讲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组织、知识与技能要点进行总结,再由听课者评课,评析学习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方法二:督导处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听课,并及时评课和反馈信息,评课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或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帮助授课人提高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新老互动”法。发挥新教师知识先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对同一门课程、同一案例分析,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方式,实现新老互动、相互学习切磋,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与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实现互帮互学、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
(5)“理实搭档”法。在一体化教学安排中,有意识地安排理论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与操作技能强的实习教师搭档教学,使他(她)们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互相学习与研讨、共同提高,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在表征上,“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应行业专业职业资格,还应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并能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因此,“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高于“双师型教师”,它结合了企业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要求,把教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趋势。
一是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让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落实执行。
二是遵循认识规律,在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中培养一体化教师。要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企业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生产和管理学习,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
三是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要继续发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作用,为职业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与此同时,通过从社会聘用或与大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广泛吸引企业技术骨干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的急缺专业人才任教,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积极建立包括社会各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人才库。
四是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在职前、职中与职后一体化中培养。引导刚分配的大学生教师先到企业就业锻炼,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内涵。同时,强调一体化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连续性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性,把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视野扩展到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职业生涯中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培养目标,实施有效的专业化培养。
五是对原有的“双师型”教师提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在既能从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还能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溶于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实施教学。
六是建立考核和激励的用人机制,对一体化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岗位考核,使之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职教理论并能在教学中予以运用;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教师岗位考核结果应作为竞争上岗、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一体化”教师在竞争上岗和享受有关待遇上应优先考虑,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职业教育篇七
一、建立传承基地,打造民族职教品牌。
“多年来,我们虽然在民族文化教育方面不遗余力,但还是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黔江职教中心负责人表示,最大的难题是缺乏具备特殊艺术才能的师资力量。
比如当地有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号子,学校就只能聘请一些老艺人来授课。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传承不到位,除开这些老艺人,很难再找到其他拥有这一技能的人,这极易造成文化遗产的遗失。
为此,黔江职教中心专门成立了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组建了艺术团,着力打造民族文化传承基地。
目前,黔江职教中心已经就南溪号子、民族乐器葫芦丝等10多个民族文化遗产制定了专门的普及推广方案。
同时,每年选派5名专业人员到高校、研究机构或民间工艺作坊培训学习;聘请10余名在武陵山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文化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小组,长期指导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等。
“我们相信,通过努力,该区域的民族文化必将与黔江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地融合,成为全国民族职业教育的品牌之一。”该负责人如是说。
二、订单式培养人才,打造企业特色班级。
在学校的教学大楼和实训大楼内,可以见到一些教室外墙上贴着“雅戈尔班”、“七匹狼班”、“荣誉酒店班”等特定标签。在这些班级,相关企业会派出负责人前来授课,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并为学生提供赴企业培训实习的机会。
三、“‘基地+企业’,‘+’是政府”
我将平桥区开展的免费职业教育和免费技能培训归纳为“基地+企业”,“+”是政府。政府就是要给基地和企业搭起一座桥梁,实践证明这是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我认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解决就业问题,最需要就业的或者说最需要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是农村的贫困人口,是城市里的零就业家庭。他们最需要就业,但是又难以就业,因为他们没有技能,就需要我们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这就是我们办职业教育的初衷。
正因为这样,职业教育要免费,因为针对的是弱势群体和家庭。河南提出了一个目标,要把人口大省变成人力资源大省,并且要建设人才强省。首要的任务一是应当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二是应当提高劳动者技能,提高农民的技能。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省里把免费职业教育写入河南省的“十二五”规划当中,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平桥大力发展职教的信心。我们谈职业教育,就要看看现有的职业教育都有哪些不足。第一,我们现在很多职业教育的学校还是在走普通高中的路子。第二,现在没有走应试路子的职业教育一缺设备,二缺师资。职校或基地很多都是用淘汰的设备,三流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行吗?肯定不行!
而我们这种模式,就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现在培训的就是自己的工人,所以他舍得投资买设备,他愿意把最优秀的技工、工程师派来培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企业直接进基地、建车间、投设备来培训他们自己的员工。
免费解决了入校的问题,学生愿意来上职高,失业者愿意来参加培训。校企合作解决了出路的问题。
四、北京首个校企联盟成立师生进企业员工能教学。
5月3日,北京市粮食局与联想集团等8家企业的校企联盟协议签约。今后北京市粮食局下属的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均可免费在8家企业上学工作,而8家企业的负责人和员工也将进入学校授课。通过此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
北京市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广禄表示,这是双方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思维,一方面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更能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一方面使教学、实训融为一体,将教育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学校负责人表示,通过校企合作能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提供更多深层次实践机会,为教学服务于企业提供更宽广的平台,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创造性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五、提高人才质量增强发展后劲。
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向内生型增长转变,对科技创新、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重庆市职业教育部署了增强服务能力、推进产教结合、加强社区教育等八大重点工作,把提高人才质量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
“要坚持德育首位,培养德技双馨技能人才。”赵为粮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角度提出了要求。他表示,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才”,更要使学生“成人”,要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的学生。
“提高人才质量,还必须在打造职业院校优质、特色上下功夫。”据重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重庆市将重点打造10所重点中职学校进入第3批全国示范中职项目学校,使全市累计增加到30所示范项目建设学校。同时重庆市还将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基础环境,着力推进3个公共实训基地,10个区域性、开放式综合实训基地和40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及技能教室建设。
此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庆市还将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沟通,积极实施中职毕业生通过技能考试或择优推荐方式直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制度,今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的比例将逐步扩大至30%。
六、江苏将投入千万元建省级职教技能教学研究基地。
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5所学校,日前获批正式启动该省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为了保证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江苏今年将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今后逐年增加。据介绍,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国内外有关行业、专业最新理论、最新信息、最新技术等情况,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开展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培养培训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技能精英,推广技能教学研究成果等。
七、深圳首个职校名师工作室“卓良福名师工作室”挂牌。
以广东省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部副部长卓良福命名的“卓良福名师工作室”日前挂牌成立,这是深圳市教育局确定的首批名师工作室名单中唯一一所职业学校的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将发挥名师的骨干、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深圳市数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制造技术大赛总裁判长金福吉、广东省数控指导委员会主任宋小春、全国数控大赛裁判长王寒里、深圳市模具制造杂志社主编杜贵军、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校数控专业带头人艾雄等5人受聘为工作室指导专家。
据介绍,卓良福名师工作室将以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为重点,整合资源、高端引领、团队培养、整体提升,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配置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名师队伍。工作室将凭借技能大赛、教学研究、专家资源等平台,提高数控专业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指导专家和支持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力争3年内培养8位骨干教师成为名师、2位名师成为专家;在项目课程的整理与开发方面,3年内争取开发市级项目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2门。
八、广西试点“2+3”五年制高职教育(普通专科)。
广西2011年进行“2+3”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普通专科)试点,即学生前2年参与中等职业教育学习,学习成绩合格后升入试点高校,由试点高校实施后3年高等教育。
“2+3”形式教育将主要从参加中考的考生中录取新生。学校招生工作由中等职业学校负责,合作办学的高职(高专)院校指导。参与“2+3”形式教育的学生当年秋季入学,双方学校在新生录取登记表上盖章。“2+3”形式教育前2年,学生享受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农村困难学生免学费等政策。学生完成2年中等职业教育后,如果成绩不符合高校对中职升高职的有关规定,或者学生不考虑进入对口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必须读完中职第3年才准予发放中职毕业证。
职业教育篇八
我乡是个小乡,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流向县职教中心,因此我乡没有公办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的方式是利用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乡农广校联合办学。2016年以来,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我乡基本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职教攻坚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政府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成立了黄花乡乡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由乡分管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政府,抽调工作人员负责职业教育日常工作。相关单位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并落实办公人员和办公经费。乡党委召开4次会议,专题研究落实职业教育工作。乡党委、政府加强对实施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制订职业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按时保质完成各项攻坚目标任务。
2.完成县职教中心招生任务情况。
(1)2016年,县下达的招生任务13人,实际完成13人,完成任务100%。实际在校生人数26人。
(2)2017年,县下达的招生任务为8人,实际送生8人,完成任务的100%;实际在校生人数16人。
3.经费投入完成情况。
黄花乡是个小乡、农业乡,基础差,底子薄,财力不足,但是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把职教工攻坚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仍从有限的财力中拿出部分经费投入职教工作,2016-2018年,累计投入职教经费50多万元。
4.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情况。严格落实省市县乡的学生资助政策,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没有截留、挪用的现象发生。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1.提高认识,切实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战略重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职业教育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法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乡党委、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列入每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了《黄花乡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以乡党委委员、副乡长为主任、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黄花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职业教育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联席会议制度规定每年要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发展职业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按照市县职教会议精神,乡上制定了职教攻坚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建立和健全了职业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为加快黄花乡人才资源开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步伐,乡域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及加大为“三农”服务力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2.按照《方案》要求狠抓落实,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方案》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按照《方案》要求,乡党委、政府积极落实《方案》的各项任务。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我乡成立黄花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农广校(依托黄花各中小学校),面向市场办学。各校根据我乡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坚持“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动态地调整结构。在继续办好原有长线专业外,大力发展适应我乡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市场前景好、吸引力强的服装、机电特色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大力加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和技能鉴定工作,为强化劳动准入制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拓宽知识培训层面,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学校专业设置、教师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自主权和优惠政策。
二是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强职业教育网络建设。为推动我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我们采取了多元化、全覆盖、多层次的发展模式。每个村建成1所成人学校,并按镇人口的千分之二比例配备教师。从2015年起,我们在全乡初中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活动,在初一增添体现地方特色的职教内容、初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初三实施职普分流教育。对回乡初中毕业生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升学和就业机会。我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为有计划地共同承担文化普及、法制教育与科技传播任务,培养有道德、有文化、会技术、懂经营的新型农民,从根本上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致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牛、果、菜为全乡经济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牛产业:先后建成杨家沟、水磨、黄花塬、油府庄四个标准化养牛小区,引进良种肉牛230头,以此为带动,全乡培育10头以上养牛大户220户,牛饲养量达到1.26万头。果产业: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深入开展“果园管理质量年”活动,严格落实分片包抓、责任倒查、台账管理等机制,在全乡栽植果园7000多亩,建办高家坡等标准化示范园3处,挂果园面积达1200亩。菜产业:采取“政府适当扶持、农户积极参与、合作社主导营销”的模式,在黑河川搭建日光温室9座,各类蔬菜大棚180座,设施蔬菜面积达820亩。进行种植油用牡丹实用技术培训。四是加快建立和实施职业教育家庭贫困学生助学制度。为贯彻落实《方案》精神,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没有截留、挪用的现象发生。
3.落实经费保障,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突出困难。
一是乡财政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和师资培训,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并做了到逐年增加。并保证专项经费和学费全额用于学校发展,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挪用。
二是吸引社会力量投资职业教育,搞好油用牡丹基地、计算机等专业建设。
4.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为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乡党委进一步加大了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用人单位违反规定随意招收不具备资格人员的行为依法进行监察,责令改正并给予相应处罚。属于国家和省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优先录用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三、存在问题通过自查,我们也发现了在执行《职业教育法》、发展职业教育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重就业、轻创业的现象仍然存在;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由于我乡是新乡、穷乡,财力有限,虽然也完成财政投入任务,但下拨迟些。
四、下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做好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职业教育法》,学习落实“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职教目标和任务,全面开创我乡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协调和领导。认真学习《职业教育法》,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要性和地位的认识。把职业教育工作列入领导任期目标,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加强部门协调,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乡职业教育工作联度会议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配合,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定期组织行政检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坚决纠正各种违规现象,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全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重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歼灭、基础条件改善“三大战役”,统筹抓好传统农业、油用牡丹、劳务“三大产业”,坚决守住安全、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努力实现农业增加值突破1亿元,较上年增加4.2%;固定资产完成1.2亿元;招商引资争取突破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600元。
总之,通过自查,使我们认真总结了贯彻执行《职业教育法》,落实《方案》精神,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与成绩,找出了存在问题与不足,强化了依法治教的观念,这对于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推动全乡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着力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法规政策环境,为开创我乡职业教育事业的崭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职业教育篇九
摘要:学徒作为最古老的职业教育形式之一,其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英国现代学徒制度是对其古代学徒制度的批判继承和创新,为英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各种人才资源。为改革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英国;职业教育;启示。
一、英国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一)雇主的主导地位。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由雇主、学徒、企业协会共同参与。学徒必须到相应的继续教育执行机构学习相关的课程,在学习内容、方法和成绩评估方面,企业雇主占据主导地位。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学徒在职业院校接受学习培训的内容。工会通过与雇主协商来监督和影响学徒的学习内容和培训计划。在学徒的培训内容、方法和考核等方面,用人单位仍然占有主体地位。学徒取得学历认证后在工作能力方面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二)学徒制的等级制度。
(三)培训与考核的能力和标准。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训目标已经从简单的技术工人的培养发展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劳动者的培养,因而,培养出的学徒学成之后可以适应更广泛领域的工作内容。学习期限并不严格固定,通常为三到四年。考核指标重点关注对职业技能和学徒成效的考评。对于学徒过程中的教学方式、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考核并无严格要求,重点对培养结果进行监控。学徒制中的认证证书是学生个人能力的体现和证明,学徒制教育体系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来鉴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学的评估形式并不单单是传统的书面考核形式,而是更注重工作场合的实践考核,来评估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这种基于能力的评估方式能更有效地确定学徒是否掌握了相应的专业能力。
(四)从学校到企业的有效过渡。
二、英国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加强校企合作,发展现代学徒制。
校企合作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为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提供了新的路径。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不仅鼓励学校获得企业的财务支持,还帮助高职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同时,学校还能了解公司的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开展适应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为我们提供了培养中等技能工人的模式。
(二)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使其占主导地位。
我国建立现代学徒制体系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缺乏企业的参与。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参与缺乏兴趣,并没有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经常是职业院校和政府在主导现代学徒制。我国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人才供需错位:一方面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适合企业内部需求的人才。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中,企业的参与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着力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让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体系获益并吸收合适的人才。因此,只有提高企业的积极性,现代学徒制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1.设计培训框架。
从英国学徒制的框架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在学徒制教学体系改革过程中赋予了行业协会或企业更大的权利。行业协会或企业有权根据行业内部需求和企业实际岗位需要来制定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方案,评估和考核标准更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2.建立培训样本。
行业协会或企业可以针对自己的公司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框架,建立相关的学徒制培训样本,公司可以根据行业或自身组织的需求进行变更,这样节约了资源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3.加强公司自身能力建设。
在进行学徒制框架设计时,企业或行业协会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和提高知识。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深入企业的一线去了解徒弟和各行各业对培训结果的满意程度,并将调查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为企业增加合适的技术和人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在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十分灵活,无论是在培训方式、地点、时间方面,还是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都有很大的弹性。而且,对于学徒的年龄没有具体的限制。学徒在每一层次完成学徒训练,通过培训考核,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中国,一些职业学校仍然使用过时的培训方法,学徒的参与度不高,培训质量通常难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
1.改变教学方法。
尽管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倡导教学和教育体制改革,但大多数院校在改变现有教育模式方面依然十分缓慢。应该积极鼓励职业院校教师逐步转变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内容。现代学徒制辅导体系是一种双重辅导体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讲师相互配合进行学徒培训。灵活的培训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徒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徒弟学习的质量。
2.提高培训质量。
首先,改善学徒培训的机构应该为学徒提供更专业的工作技能和可转移的技能培训渠道。其次,注意学徒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明确学徒和导师的地位、角色和任务,并将学徒置于项目的核心。最后,除了发展学徒制外,还需要注意培养学徒综合能力。
3.建立第三方培训机构。
除了商业机构和职业机构,还应该建立第三方培训机构。企业主导的学徒培训可能偏重于公司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学徒自身的发展;学校主导的学徒培训容易过于侧重理论,忽视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徒实践技能的培养。第三方培训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与政府和行业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地使用时间框架,即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更新实施方案。
(四)改革课程评估模式。
评估具有诊断、指导、激励、认证和指导的功能。在现代学徒制发展过程中,普通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采用了自我评估和各种行业的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估课程的实施情况。英国的现代学徒制考核强调对技能的评估,有利于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与英国的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方式相比,我国对学徒的评价标准相对滞后,评估过程中存在重理论和轻实践的现象。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权威并且具有实践导向的评价标准,为学徒提供努力的目标,也为企业提供人才选拔的标准。
(五)建立法律制度,完善政策推广。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之所以被企业高度认可,政府提供的强大法律保障十分必要。在中国,相关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全地建立健全,上个世纪末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新的条款补充,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亟待通过完善立法来保障现在学徒制改革中的各方利益。
1.建立法律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为现代学徒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政策,包括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教育指标、资本投资、教师培训和管理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政策文件可以作为现代学徒制的规范基础,然而,政策并不能代替法律,没有足够的强制性,因此,有必要尽快完善法律制度,明确具体规定。应运用法律条文列举具体的规章制度,加强规章的严格约束力,并对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如职业教育的地位、资助制度、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详细而全面的规定。
2.更新法律框架。
利用西方国家有关学徒制度的法律和政策制定法律框架,以便对学徒制的所有方面提供详细的条例,并及时加以修订,以确保该法律及时有效。任何法律法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时代和国情的不断变化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有必要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框架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综上所述,现阶段包括现代学徒制在内的法律法规相对稀缺,依赖零散的政府政策文件,不属于“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
(六)摆脱传统观念。
中国教育体制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致使很多人对职业资格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解,根深蒂固的认为从事一线技术岗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低;固化的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如高等院校学术型人才:这些传统思维严重影响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树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提倡工匠精神,鼓励学徒以技能大师为榜样,追求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宣传工作,着手建立权威的宣传机构,搭建企业与学徒之间的沟通平台。总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障碍,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而轻视实践教学是其中重大障碍之一。一方面,这种教育现状致使很多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很难在人才市场上找到技能型人才和合适的员工。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需要完善政策支持并提供资金支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搭建服务平台来确保学徒素质。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法律来保障现代学徒制的蓬勃发展。我国现代学徒制要解决两方面问题:第一,现代学徒制要充分考虑现代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未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提高高技能学徒工的比例并制定相应的更高的人才培养标准。在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要以企业为主导,学校、社会和政府积极参与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模式。第二,真正构建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观念上、制度上对终身学习加以引导和支持,使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深入人心。第三,要加快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之间的衔接,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篇十
2012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期待,是显而易见的。在过去的一年,无疑是食品安全问题极为严峻的一年,食品安全方面的事件层出不穷:“瘦肉精”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再起**;“回炉面包”刚刚下架,“牛肉膏”接踵而来;与“地沟油”的战斗尚未结束,转眼“添加剂”又加入了战群;“三聚氰胺”的知识尚未被消化,又开“黄曲霉素”的教育课堂。本以为这场食品市场的浩劫能随着旧年的钟声就此打住,可是费列罗“蛆虫门”又来闹新春,浙江经视也于近日对杭州各大超市进行了卧底调差,揭露了超市自制熟食存在的安全隐患,真当是说不完这食品安全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
试题预测:请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谈谈你的看法。
【京佳思路】。
1.表明对这一事件的评价,体现个人观点。
2.多方面分析该事件产生的原因及反映出的实质问题。
3.提出对策和建议。
【京佳解析】。
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出现,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现,具体说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食品生产的总体水平不高;。
第二,由于食品生产源头多、链条长,食品安全统一管理的难度很大;。
第三,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性居高不下;。
第四,我国的食品监管体制存在缺陷。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等原因,大量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处在法律监督的“盲区”。
对此,提出几点解决措施: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1、管理权限要清晰,责权要分明,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2、加强管理,引导健康消费,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控制技术;。
3、重点抓好源头治理工作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4、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
5、加强舆论监督,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建立完善食品安全预警反应机制;。
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正在日趋完善,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希望食品监督部门切实担负起保障食品安全的整治责任,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法宣传力度,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食品专项打假斗争的成果,努力开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内容:
公务员考试热点分析: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削足适履。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确保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破”与“立”
食品安全“城乡二元分割”
关于校车安全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关于校车安全管理与校车服务总体政策的衔接。
校车安全问题涉及学校的规划布局、公共交通的发展、校车使用的对象、校车资金的筹措、财政支持的范围、校车的运营模式等问题,需要统筹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校车服务总体政策。校车安全条例作为校车安全管理的专门法规,重在解决保障校车安全的制度、措施问题,同时也应与校车服务的总体政策相衔接,作出必要的原则规定。为此,征求意见稿在“总则”中主要作了以下规定:
一是,各方面普遍认为,尽量缩短学生上学距离,减少交通风险,是减少校车安全事故的源头性措施,应当切实贯彻《义务教育法》关于保障学生就近入学,以及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学生入学的规定。据此,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居住的学生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者在寄宿制学校入学,缩短上学距离,减少交通风险。(第三条第一款)。
二是,许多意见认为,学生集体乘坐校车,交通风险过于集中,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造成大量未成年人伤亡。解决确需乘车上下学的学生的交通需求,应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倡学生乘坐公交车辆上下学。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设置公交线路和站点,为学生乘车上下学提供方便。(第三条第二款)。
三是,不少意见提出,发展校车服务,离不开政府支持,但应明确支持的对象和重点。从我国国情出发,城市应保障就近入学和以公共交通为主解决学生交通需求,需由政府给予必要支持的主要应当是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学生提供的校车服务。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第三条第三款)。
四是,根据各方面意见,对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校车服务规划作了原则规定,明确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财政、教育行政等部门,按照保障安全、方便学生,明确范围、突出重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校车服务总体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校车服务总体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校车服务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第四条)。
二、关于保障校车安全的主要制度、措施。
这是条例的主要内容。根据各方面意见,总结实践经验,针对保障校车安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环节,征求意见稿主要作了以下八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明确校车安全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落实,审核校车使用申请和校车驾驶人资格申请,组织开展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办理校车注册登记并核发校车标牌,审查校车驾驶人资格,查处校车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取缔上路行驶的非法校车,并配合教育部门组织开展学校安全宣传教育。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产品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有关工作(第六条)。为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协调,征求意见稿还规定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校车安全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共同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第五条)。
二是明确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保障校车安全的责任。配备校车的学校和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单位是保证校车安全的主体,应当对校车的安全负责。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配备校车的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维护,定期对校车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校车驾驶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第十一条)。由校车服务提供单位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应当与校车服务提供单位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营安全管理措施(第十二条)。使用校车的学校应当制定学生乘坐校车的安全守则,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生乘坐校车安全,并对学生、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并定期组织演练(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同时,征求意见稿还规定,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义务,配合学校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接送学生(第十三条第三款)。
三是建立健全校车安全标准体系,从源头上保障校车安全。征求意见稿规定:国家建立健全校车安全标准体系,校车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校车安全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保障安全、经济适用的要求,及时制定和修订完善;校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所生产、改装的校车符合校车安全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第七条)。
四是对校车使用实行许可制度,确保校车使用安全。校车的安全性能是保障其行驶安全的基础。针对实践中屡有发生的将安全性能不符合规定的车辆作为校车使用,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以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的问题,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只有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等安全保障条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审查合格,取得校车标牌的7座以上载客汽车,方可作为校车使用(第十四条)。并规定,禁止将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作为校车使用,接送幼儿、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专用校车(第十八条)。为保证校车持续符合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还对校车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等作了比一般客车更为严格的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
五是严格校车驾驶人的资格条件和驾驶行为规范。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是保障校车安全的关键。鉴于校车乘坐对象的特殊性,征求意见稿对校车驾驶人规定了比一般车辆驾驶人更为严格的资格条件,只有符合规定条件,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方可驾驶校车(第二十二条)。征求意见稿还对校车驾驶人的出车安全检查以及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
六是强化校车通行的安全保障。征求意见稿规定:校车应当按照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确定的线路行驶,尽量避开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等危险路段;校车确需经过危险路段的,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校车经过的道路出现不符合安全通行条件的状况或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为保障校车通行和停靠安全,征求意见稿对校车享有的优先权作了规定,包括:交通警察遇运载学生的校车,应当指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校车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校车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征求意见稿还规定,校车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并对严禁校车超载作了重申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
七是保障学生的乘车安全。乘坐校车的是未成年人,为保障他们的乘车安全,需要有专人全程照管。为此,征求意见稿规定:学校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并应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第三十六条)。随车照管人员的职责包括:引导、指挥学生有序上下车;发现驾驶人无校车驾驶资格,或者发现驾驶人饮酒、校车超载等明显妨碍行车安全情形的,制止校车开行并立即向学校负责人报告;清点乘车学生人数,确保乘车学生安全落座,确认车门关闭后方可示意驾驶人启动校车;制止学生在校车行驶过程中离开座位等危险行为;核实学生下车人数,确认乘车学生已经全部离车后,本人方可离车等(第三十七条)。征求意见稿还规定:校车的副驾驶座位不得安排学生乘坐;校车驾驶人不得在校车载有学生时给车辆加油,不得在校车发动机引擎熄灭前离开驾驶座位;校车行驶途中,除依法执行职务的交通警察外,不得允许与乘车学生无关的人员上车(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
八是明确法律责任,严格责任追究。为确保条例各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征求意见稿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校车的,使用拼装、擅自改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接送学生的,将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作为校车使用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单位不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随车照管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校车超速、超载的,以及教育行政、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行为等,分别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包括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规定,对违反本条例,造成校车安全事故的,依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法律、行政法规从重处罚。(第七章)。
此外,征求意见稿规定,专用校车应当符合专用校车国家标准,接送幼儿、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专用校车。我国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国家标准实施不久,幼儿专用校车国家标准正在抓紧制定,在条例施行后的一段时间内,专用校车的生产还不能满足需求。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征求意见稿在“附则”中规定了一个过渡期,即: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3年内,用于接送幼儿、小学生的专用校车不能满足需求的,可以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使用其他取得校车标牌的载客汽车(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的其他各项规定在过渡期内都应执行。当前,校车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如何避免校车事故频频发生?发展校车有哪些模式?值得大家深思。
一校车不规范是威胁学生安全的重要原因。
对于发展校车,政府责任不可缺位。校车的运营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比如通过立法保证校车的路权,还需要制定一系列国家标准等,这些资源只有政府能够提供。加之,校车运营的利润较低,责任重大,更多的是公益服务性质,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吸引力不大。所以,政府应该在校车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制定相关法规,监管日常运营,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对于校车的发展,政府应该承担主导责任,积极推动校车工程的实施,为普及校车提供资源,并对日常运营实施严格监管。政府还应推动相关立法,一方面让校车在行驶中享有一定“特权”,尽可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为监管校车运营提供依据。
关于校车的运营,目前有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政企合作等多种模式,对于具体的运营,有些地方尝试成立专门的校车公司,或者通过招投标形式把校车运营委托给客运公司;办校车不能是单纯的“慈善工程”,在校车的运营中,政府应该以适当补贴弥补其利润的不足。激发企业办校车、办好校车的积极性,只有从根本上努力,校车的缺乏,校车服务等相关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当前校车安全该由哪个部门管,实践中,教育、公安、交通等各部门都沾边,可是责任没有明确界定,“都能管”可能就变成“都不管”。
很多学校不愿意办校车,主要是怕出了问题负不起责任。有的地方出了校车事故,就仅仅处分校长和教育部门的负责人,这是没有道理的。校车不是教育部门一个部门可以管的事情。校车是政府应该配套的义务教育基础资源,教育部门在其中只能起到一个配合的作用。这个问题需要由政府牵头,由发改委、交通、教育等部门互相配合,共同解决。因此,政府应该尽快把相关立法提上日程,通过立法来明确各方面权责。有了法律依据,校车的安全监管才能在实践中有法可依,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教育部门的职责才能明晰,这样监管才能落到实处。比如说,公安部门要负起车辆和司机资质认证的责任,交通部门要负起交通运行监督的责任,教育部门要配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对校车安全进行监督。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安全发展。
所以解决校车问题,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观念问题,是把校车放在一个什么位置来考虑的问题。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各项配套措施也应跟上,如专门成立管理机构,推动立法等。如果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只搞“一阵风”式的重视,校车安全问题依旧会刻不容缓,学生的生命健康更是无从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校车安全。
校车的“高危常态”正倒逼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温家宝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预防和避免儿童各种意外伤害,特别要加强校园治安、消防安全和校车交通安全工作。要通过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使校车成为学生安全的流动校舍,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这充分表明儿童工作的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校车安全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发展为了人,满足人的需求,保障人的安全。校车事故的频发正呼吁保障孩子安全,优化校车服务的需求。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包括“为了谁”,还包括“依靠谁”,发展依靠人,校车安全依靠人。因此,保障孩子安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依靠政府、学校、社会和大环境的共同努力来保障校车安全。
一、依靠政府,提高政府积极主动性,是保障校车安全的“关键点”。
现今出现的校车数量不足、质量不达标、事故隐患多等乱象背后,实是投资不够、立法空白、监管缺位等政府工作的不力。因此,根治“校车乱象”必须依靠政府:一要加强校车监管,对全国各类校车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校车应立即停运并及时整改,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二要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校车专项资金,划清学校、公司和家庭的职责,保障校车的配备、标准和运营的长效性;三要加快《校车安全条例》法规的出台,把各种校车安全因素,比如校车质量标准、校车司机技能、校车安全权责等纳入法制轨道并及时落实到位,确保学生的特殊保护权利,为孩子建造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
二、依靠学校,提高学校安全责任意识,是保障校车安全的“着力点”。
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城市择校风气蔓延,孩子上学路越来越远,校车自然成为人们渴求的教育资源,进而向学校提出了巨大的资金要求,然而,部分学校资历较差,尤其是私立幼儿园加之利益的驱使更是可省则省,进一步导致车辆质量和司机素质的底下,加大校车安全隐患。因此,清除校车的“高危常态”,必须依靠学校:一要提高私人办学门槛,把校车纳入办校必备条件,提高学校的硬件条件要求;二要加大学校和司机的校车安全责任,学生乘车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师随车制,并明确校长、随车教师和司机的权责,做到接送工作定线、定车、定位、定时,确保校车不超载、不超速,遵守行车规则;三要定期举办师生乘车安全教育,并适时进行各种预案演练和考核,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校车的危害和隐患,自觉抵制和遵守交通秩序。
三、依靠社会,提高社会行车文明素质,是保障校车安全的“制高点”。
校车也是车,是车就要在路上跑,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现今道路建设与汽车发展矛盾的加剧引起交通行为秩序混乱,这很大程度的加大了校车安全隐患。同时,部分有条件的家庭对校车的不信任而私家车专接送或打的上下学,使上下学时间学校周围成为严重交通拥堵点,从而与安全隐患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障校车安全行驶,社会责无旁贷,必须依靠社会共建文明行车环境,全社会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和礼让、信任校车的习惯,不仅有利于保障校车安全,还有利于避免汽车资源的浪费、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和减少家长接送子女时间,进而更有利于减少全社会的交通事故,促进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更进一步讲,校车虽是我国的大问题,但校车只是一个硬件,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个相适应的环境,全民关心教育,关爱孩子,关注健康的氛围。光有车没有一个关心孩子,重视教育,学生优先的育人为本大环境,那么那些载着学生的校车终究会让人担心,让人揪心。
职业教育篇十一
网络化、信息化与技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而网络化信息化不仅是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新课题,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新方向。当前时期,许多学校都就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提升进行了研究讨论,而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一个机遇与契机。本文从当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入手,谈谈如何实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以供参考。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当代的主题,不仅在商业领域大显身手,更是成为教育界热议的主题。多媒体技术虽然能够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利器,但如何应用,如何实现其价值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多年来一直处于教育界中的尴尬地位,虽然市场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在增多,但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仍然对中等职业教育评价不高,甚至我们自己的老师也并不重视维护自身的教师形象,而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话题被热议的现在,虽然对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与实力是一个严峻考验。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首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老师把课堂内容进行充分延展,而不用受限于三尺讲台与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能够利用网络收集拓展性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接触到更多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其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更多层面上体验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及内容,例如,学习电路知识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各种类型的线路,并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实现通路、短路等情况,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能够很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老师有方向和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与纠正。
再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感兴趣的问题,同时通过自己的分析寻找答案,而不是一味的依赖老师给出解答,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教师负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培养出独立思考、主动探寻的积极学习态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并不是新鲜事,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院校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但是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仍然不能够令人满意,其存在的应用问题主要包含了几个方面。
首先,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并未有效实现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丰富化与常态化。在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虽然也开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但很多时候,计算机这个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却仍然属于“普通教具”的一种,充其量是将书本内容转移到计算机上,而学生所看到的所接触到的,仍然局限于教材,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未能有效发挥自身作用,也未能带给学生处课本知识以外的其他体验,而更高层次的实践操作就更不可能实现了。
其次,当前教师队伍素质无法达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基本要求。要能够充分实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首先,作为教师本人就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并且多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心中有数。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中职院校教师在自身的设备操作、软件应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问题,老师如何不会操作,自然就不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诸多功能就无法有效实现,学生自然也就难以从中获得收益。
再次,学校方面支持力度不足。多媒体技术,有赖于性能优良的多媒体设备以及其他辅助性设备,而中职院校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也远远不够。许多学校虽然有自己的电脑室,一些教室里也有自己的多媒体设备,但设备型号陈旧、操作技能过时,而且缺乏许多应有的程序软件的问题相当普遍,这种情况下,即便教师有心教学,没有可用的工具,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从根本上来说存在一些历史遗漏问题,从而让学校无论是师资还是教育教学资源都和普通高中甚至高校存在着一定差距。如果想要切实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几个关键点必须切实把握。
首先,要真正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摆在教学研究的重要位置,不能只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补充教具。其次,要从学校领导层内部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要全面支持与配合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的相关工作,只有把硬件软件配置都搞上去,教学工作才能够显出成效。再次,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自身的素质必须进一步加强,有句老话说得好,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仅仅配置了高端设备却没能提升自己的素质,教学工作仍然无法顺利开展。最后,前文已经提过计算机国媒体技术不单单是一项教学辅助工作,多媒体的应用应该对整个教育教学模式支出新的发展方向,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互动形式都要随之改变。
前文我们就当前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应用所需要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归纳。笔者认为,想要实现有效教学而不让多媒体技术沦为摆设,应该重视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树立科学教学意识。
教学工作想要切实推行,树立科学的教学意识是基本前提。那我们该如何看待多媒体技术这一新的教学工具的?首先,它不是简单的上课教具,想要发挥其教学作用,就应该围绕其特点进行教学思路的重新整理,例如如何让多媒体技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辅助优势,如何让学生能够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环境下实现学习的积极主动,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达成教学内容的有效扩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习到更多东西,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落实在教学模式及方法的设计上面的。作为学校领导,更需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配合,要从自身做起,学习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理论、成功案例,并积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充分利用领导组织便利,大力贯彻多媒体教学这一新模式。
2、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具体素质,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时候,教师们更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何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式下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呢?首先,学校必须严格把关教师的基本从业资格,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允许担任教学职务。其次,要针对多媒体技术应用及设备方面进行教师集中培训,帮助教师尽快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常用操作软件,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多媒体技术展现于教学活动中。再次,教师自己应该根据所属学科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软件及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扩充自身知识,自如应对教学内容的同时,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软件操作,让学生能够从中学到扎实的实践知识。
3、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开展多元化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与普通中学最大的区别就是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不仅能够构建理论知识框架,也能够在在校期间就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恰恰是对当前学校教学中实践操作不足的有力补充。而有了多媒体技术这一利器,如何将其融入到具体教学中,就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的重要问题。
3.1及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体会,让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所得。我们应该把实践课程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之便,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展实践操作,例如电机专业,能够让学生马上运用所学知识在电脑上模拟相关操作,电脑模拟操作环境既节省了实物成本,也更加灵活便捷,老师可以随时指导和纠正,让学生在下课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而不必等到实践课的时候再来慢慢回想。
3.2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规划中。
多媒体设备不是简单的将学生的纸质书本无纸化,而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更多操作与探索。在多媒体时代,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在下课之后、回到家中也能够进行学习,这就是多媒体网络的根本优势。老师可以通过网络互联,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具体内容,甚至还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进行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教学内容编写,让教学更有效率,学生也能够在此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参与到教学内容制定的工作中来,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重要概念。
3.3过滤次要信息,实现精确教学。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提升效率,都会过滤掉一些学生们都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但是过滤次要信息这一过程却显得比较繁琐,一般来说需要通过几次作业批改或者课堂教学才能掌握大致方向,而每次进入新的教学阶段时,这一工作又将再一次重复。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与教学中之后,老师能够通过软件设置,直接过滤掉正确答案,留下学生的错误答案,甚至还能通过分类,将不同的错误答案进行分类,找到每种错误答案的所属类别,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工筛选的时间,也提高了正确率,让老师能够利用更多时间进行有价值的备课工作。
3.4多媒体技术可实现全方位学习体验。
每个人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各有不同,有视觉型(文字图片),有听觉型(声音)等,如果这些人只能通过书本进行学习,那么必然会有一些不善于从文字符号中获取知识的同学无法实现有效学习。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甚至嗅觉等多方面展示教学内容,这样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在进行学习素材的寻找过程中又能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搜索技能及知识整合技能,可谓一举多得。
职业教育篇十二
摘要: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概念,总结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探讨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法,对现阶段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一体化教师。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从单一的、传统的理论教师或实习教师,逐渐转向双师型教师,并向一体化教师的方向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所谓“双师型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方面都能胜任。在表征上,“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中、高级职称),又有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
1.学校政策计划培养法。
(1)“走出去”培养法。一是学校组织部分教师走出校门“观摩”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二是选派教师参加校际间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教学比赛;三是学校每年根据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作出教师培训计划,选送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知名企业、名牌大学等单位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把外面先进的东西反馈到学校,与时俱进,有目的地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请进来”培养法。聘请职业教育专家教授到学校开办教学讲座,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慨念,如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双证制”培养法。笔者学院对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均采用“双证”培养制,一是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的获得学历文凭和学位证的深造学习;二是安排短期培训班,使教师获得上岗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和各种技能职业资格证。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双证交叉培养制,教师能力的提高得到了认可,为教师开通了资质认可和晋升的绿色通道。
2.院内优势互补培养法。
(1)“互补缺失”法。多渠道来源的师资各有优势和缺失,开展人人为师、人人有得的教学研讨活动,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从有过企业机械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那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风格;从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那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的心得体会与动作要领。
(2)“拜师学艺”法。青年教师拜双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师,跟班学习性听课,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中课堂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操作技能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双向听课”法。开展专家教师指导性听课教研活动。方法一: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观摩课”,课后主讲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组织、知识与技能要点进行总结,再由听课者评课,评析学习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方法二:督导处领导和专业带头人听课,并及时评课和反馈信息,评课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或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帮助授课人提高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新老互动”法。发挥新教师知识先进、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对同一门课程、同一案例分析,采用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方式,实现新老互动、相互学习切磋,使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与丰富的经验相结合,实现互帮互学、共同促进提高的目的。
(5)“理实搭档”法。在一体化教学安排中,有意识地安排理论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与操作技能强的实习教师搭档教学,使他(她)们在教学实践中扬长避短、互相学习与研讨、共同提高,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在表征上,“一体化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职务和相应行业专业职业资格,还应有丰富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并能从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因此,“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高于“双师型教师”,它结合了企业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实践的要求,把教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趋势。
一是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让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工作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落实执行。
二是遵循认识规律,在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中培养一体化教师。要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企业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进行生产和管理学习,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
三是开辟多元化师资来源渠道。要继续发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作用,为职业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与此同时,通过从社会聘用或与大企业联合办学等形式,广泛吸引企业技术骨干等各方面人才尤其是一些高科技领域的急缺专业人才任教,壮大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积极建立包括社会各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等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师资人才库。
四是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在职前、职中与职后一体化中培养。引导刚分配的大学生教师先到企业就业锻炼,具备了岗位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职业院校教师的内涵。同时,强调一体化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连续性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性,把职业教育中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视野扩展到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根据教师职业生涯中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确立培养目标,实施有效的专业化培养。
五是对原有的“双师型”教师提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求,在既能从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还能将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溶于一体,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实施教学。
六是建立考核和激励的用人机制,对一体化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岗位考核,使之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职教理论并能在教学中予以运用;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教师岗位考核结果应作为竞争上岗、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一体化”教师在竞争上岗和享受有关待遇上应优先考虑,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职业教育篇十三
就如何结合互联网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中国一流的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的衔接平台展开研究,以期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学生毕业即就业,为广大用人企业量身培养各类熟练的技术工人为目标,从而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难题,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转型腾飞,努力让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就业。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连续多年作为中央文件主要内容,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制定和颁布,明确了我国今后十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对这四项任务的明确,直接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纲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生源保障还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国家对职业教育可谓倾力支持。而如何有效实现生源、学校、企业三者的有效交流与无缝衔接,是全面贯彻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依托社会现有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已有培训经验和人力资源构建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这一有效媒介,下游通过吸收广大职业院校确定性生源客户群,建立包括其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求职取向、理论技术水平以及实行情况的数据库;上游通过行业趋势分析以及企业选人用人需求建立企业客户数据库。以有效沟通和满意服务为内容,构建并做大做强校企合作这一大型平台,促进我国职业发展并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总之,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公民自立于社会,实现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提供了可能。随着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发酵和深化,世界已然进入了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到深水区即全面攻坚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已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前转型时期,职业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远远不止于塑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了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直接关乎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基于此,以互联网+思维为重要催化因子,尽快开辟并逐步完善富有中国特色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并通过有效沟通和衔接,最终建成实现求学求职生源、职业院校、用人企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综合平台,助力经济腾飞不仅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当前时代和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职业教育篇十四
201x年x月,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10个首批xx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之一。两年多来,我市以创建xx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为契机,以建设长三角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为目标,以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坚持统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着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体制逐步完善,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转型的能力不断增强。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充分认识创建工作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创建xx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是新时期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对于我市进一步加大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对此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写入了《无锡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等重要文件,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全力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步伐。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无锡市创建xx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锡政办发〔20xx〕283号),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进会,省教育厅杨湘宁副厅长、市政府华博雅副市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教育局进行工作部署,并与各市(县、区)政府签署工作备忘录。
(二)精心组织实施省职教体系试点项目,统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201x年xx月,市教育局参加了教育部在南京召开的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为贯彻落实鲁昕副部长在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职业院校研究起草了26个中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经市政府同意后报送省教育厅审批。201x年x月,省教育厅正式启动xx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我市有13个项目获批,201x年我市又有28个项目获批。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市教育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试点项目实施,指导学校完善细化试点方案。在中招过程中,加大对试点项目的宣传力度,在中招政策上予以倾斜,将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项目安排在四星级普通高中同一招生批次,将中高职3+2或3+3分段培养项目安排在三星级普通高中、五年制高职同一批次。同时,安排专项经费230万元,用于引导、支持相关院校开展试点项目。
(三)连续实施加强内涵建设专项工程,着力提升教育质量。自20xx年起,我市已连续组织实施了三轮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专项工程。20xx-20xx年,每年安排专项经费650万元,实施职业院校课程、专业、师资“三项建设”。201x年-201x年,每年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实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师资、技能“四项提升工程”。201x年,出台《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锡教高职〔20xx〕128号),计划201x-201x年,每年建设和评选市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群40个、市级精品课程资源40门、职业教育信息化示范院校10个,同时着力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和全覆盖、高水平、规范化的技能竞赛制度体系,推动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我市的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专项工程实行全覆盖政策,全市范围内中高等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民办学校)均可参与申报评选。
(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完成了第二批定点企业的认定工作,使定点企业总数达到60家。二是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了全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专项督导,总结梳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做法、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见建议。三是大力推进市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教育局起草的《关于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工作意见》(锡政办发〔201x〕119号),先后组建了物联网、服务外包、商贸物流、数控、旅游、微电子、建设、艺术设计、汽车、焊接等10个市级职教集团,努力在大力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四是启动评选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通过发挥示范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提升校企合作办学层次和水平。201x年共评选示范项目15个。
二、主要经验。
我市推进创建工作的主要经验就是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着力构建完整统一的现代职教体系。
(一)建立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协调机制。为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市、县管理为主和高等职业教育省、市管理为主之间的联系,我市于20xx年建立市与在锡高校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协调解决全市高等教育和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方面的重大问题;20xx年成立全市职业院校建设与专业设置评议专家委员会,负责协调研究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政策和专业、课程建设等事务,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初步形成了打破层级、部门体制界限,协调统筹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搭建中高职院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载体平台。在组建10个市级职业教育集团过程中,我市打破隶属关系不同的限制,以专业为纽带,把无锡市开设相关专业的中、高等职业院校都组织到集团中来,通过集团进行中高职专业建设的统筹、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师资教学实训资源的共享、对口升学的组织等;同时强调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动员尽可能多的行业骨干企业加入职教集团,由牵头学校的负责人和企业(或行业组织)的负责人担任集团双理事长,通过集团的有效运作,推动校企合作集约化、常态化、制度化。
(三)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增长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市坚持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政府统筹职工工资总额的0.5%部分用于开展职工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免收学费政策和国家助学金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增长保障机制。同时多渠道筹措经费,积极鼓励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从201x年开始,我市还设立了国家“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专项经费,201x年安排800万元,201x年安排10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市级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示范项目、职业教育国际化重点项目、无锡职教园资源共享等职业教育重点改革创新项目建设。
三、下阶段工作思路。
当前,无锡正处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前不久国家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已经正式出台,无锡正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建设魅力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事业,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是建设创新城市、推进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是保障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教育强市、提升发展内涵的必然要求。下一阶段,我市将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谱写职业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篇章。
(一)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贯通,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无锡市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即将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年)》,精心组织实施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稳步扩大试点专业、规模和层次,积极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力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
(二)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不断完善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推动建设市级职教集团,评选校企合作示范项目,构建校企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化职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职业院校理事会制度建设。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三)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着力推进。优化专业布局和层次结构,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有机对接。每年建设和评选市级职业教育重点专业群40个。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每年建设和评选市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40门。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网络,开展分层分类培训,抓好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工作。完善技能大赛制度,实现技能大赛覆盖所有职业学校、专业、专业教师和学生。每年组织一次中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师生同台竞技的全市性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步伐,推进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每年建设评选10个职业教育信息化先进院校。
(四)强化无锡职教园功能建设,打造职教园区特色品牌。进一步完善职教园发展规划和管理体制。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成立无锡职教园资源共享理事会,启动实施职教园专业建设、信息资源、学生活动、社会服务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集聚发展,强化职教园对职教资源的集聚功能,促进入园院校资源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争取建成对无锡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支撑、对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有典型示范、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品牌特色园区。
(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发展能力。引导职业院校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努力形成与我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相适应的专业布局。整成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资源,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服务新农村建设。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职工和社区人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开放发展进程,积极推进校际友好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评选确定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化重点项目,引导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和对应课程。支持探索建立外籍学生来华留学实习职业教育基地,支持职业院校与无锡龙头企业进行海外办学合作,着力提升无锡优质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职业教育篇十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推动着我们教学形式的变革,对提高我们教学质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中的误区着手进行分析,从而要求我们学校要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教师要加强具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明确职业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合理运用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来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能力。
职业教育教育技术计算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我们职业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在教育技术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在职业教育活动中,我们从事教学一线的职校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对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极学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更好地利用教育技术辅助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比如,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课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为我们提高教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学校只注重硬件建设和使用率。
现在很多的学校也喜欢搞面子工程,认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运用的越多越好,甚至有的职业学校干脆就取消了黑板的设置,有时候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不成功的教学,所以大家都用电脑习题取代书面作业,用扫描图片来展示挂图、插图和模型,用电脑“模拟”实验来代替易做的学生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只有视觉冲击力,缺乏多种感觉的刺激,很显然不利于提高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亲手实践能力。
2.课件质量良莠不齐,教学应用模式单一。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载体,课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在一些优课评比的过程中,大家都想制作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来为自己加分,但是由于受到教师的课务较多,计算机水平不高等限制。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然后对此进行修修改改,所以会受到别人课件设计思想的限制,不能够较好地将自己的想法添加到课件中去,往往会造成教学应用模式单一的情况。要想改变这些情况,我们必须加强教师对计算机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从而帮助我们的教师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3.忽视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实质,放弃了对教学需要的深入钻研。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我们的课堂有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我们的教学形式就一定是“新颖”的。所以往往会出现我们的教师片面的追求课件的动画、图片、声音以及版面背景等的精美设计,反而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知规律。这样的课堂,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时间久了,必将会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甚至还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其实,我们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怎样设计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才是最主要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1.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虽然我们老师都在学习和采用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但是我们学校在评价教师上课的时候,关于课件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因素非常大,所以有时候会让一些老师本来非常精心准备的课件没有得到认可,这必将会让这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这样就不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学校的领导要重视健全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健全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让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评价朝着良性方向的发展。
2.加强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我们所有教师的青睐,比如微课、翻转课堂、计算机网络课堂等,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学习理论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去努力学习,积极参加教育部分的相关培训,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够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好,虽然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只是辅助我们教学的一种手段,但是要想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较好地来辅助我们的教学,我们就必须要努力地去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也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我们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从而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缺点,在制作课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多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所以,我们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每个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都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因为只有充满教师个性和人格魅力的课堂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教师要加强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教学的硬件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和学校资金的投入,而教育技术教学建设的软件则主要依靠我们教师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加工和转化,这就对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中,我们教师自身要加强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的能力、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等提出了崭新的全面的高标准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应对提升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自己的教育观念上要学会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所组织的各种相关的培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与此同时,要注重结合本专业和课程来选择合适的教育技术手段,学会设置合理的信息传授架构,在我们的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过程中能够提供丰富而适宜的的信息内容,从而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达到不同的课对我们职业学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教师在教育技术教学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职责。
在我们学校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我们从事职业学校教学来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只有我们教师自身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对我们的学生加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当前,我校教师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水平相对于前几年,虽然很多方面都有了极大地提高,但是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十分欠缺。另外许多教师对计算机和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目标和运用效果等方面关注还不够。因此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技术的适时应用。
尽管我们说,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但并不是说我们所要上的每一节课都必须要使用多媒体,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灵活地掌握我们的教学形式,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合理地加以运用,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技术发挥最大功效,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教育技术的适处应用。
尽管教育技术提供的“形象”优势有助于理性思维,但也不能总是借助着“形象”的拐杖去引领思维,那样抽象思维能力也就确立不起来,所以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应该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权衡使用相应的技术,这肯定是我们以后在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3.教育技术的适量应用。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过分依赖于教育技术,更不应把人机交互作为教学全过程唯一的交流形式。我们要把握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控制教育技术使用的量,保证教育技术利用的质,只有在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下,我们再来考虑是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所以说:虽然我们积极提倡使用教育技术来帮助我们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课都必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定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教学需要来适量地应用教育技术。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教师除了要具备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外,还是要加强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一方面,是教育技术素养的提高,往往反映了教师面对教育技术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教育技术素养反映了教师利用教育技术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操作及网络的应用操作能力。教育技术在我们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的日常教学更加生动而富有效率。我们应走出当前教育技术运用中的误区,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好教育技术,发挥其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教师在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正视目前在职业学校中运用教育技术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努力地去克服这些问题。其次我们教师要明确职业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对教师的新要求,从而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提高自己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最后,我们要学会从适时、适处、适量几个方面来合理的运用教育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相信我们的教学质量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一定会有很大地提高。
职业教育篇十六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生源和就业源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谁掌握了生源和就业源,谁就掌握了高职院校发展的命脉。本文拟从产学研一体化的视角,探索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当前,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就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把学生就业问题当作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如此,高职教育才能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紧缺人才。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各行各业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也是我国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的部分。因此,劳动力市场出现“高薪难聘高素质技术工人”的现象,出现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这就为我国大力解决高职生就业难问题,并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大好的机遇,同时也向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挑战。
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到考核方式,均应按照市场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根据实践抓教学,根据需求育人才。高职教育应重点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线岗位工作人员。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建立教学、实习、就业一条龙的运行机制,教学贴近市场。
高等职业教育要建立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按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来设计课程,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扩大相关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确定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设置新专业和调整教学内容,并建立不断修订教学计划的机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具有地方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特色,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的用人订单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可以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这种订单式培养的关键是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以培养社会紧缺人才为导向,快速培养一大批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实施订单式培养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用人单位的紧密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一方面,学校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并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即“双赢”。
同时,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素质。“双证书”指的是学生的学历证书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包括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职业资格证书,也包括人事部门专业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行业部委及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应坚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让高职生都能获得“双证书”,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还应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对专业教师定期轮训,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管理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充实和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的科学发展观,在此指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更快更好地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大问题,进一步增强高职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并进一步促进高职教育的大发展,把我国高职教育真正办成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产学研一体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域经济优势,与512家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创建校企结合优势办学模式;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行业企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之路等,虽方式有别,但本质相同,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
产学研一体化之所以成为高级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就在于它既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本质规律,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熟完备的高级发展形式”。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实习工厂教学、真实企业生产环境与真实生产平台教学有机结合,学校专职教师教育与企业“师傅型”教师教育智能技能互补等方式,来培养和造就高技术和新技术应用型人才。产学研一体化之所以被称为高等职业教育“成熟完备的高级发展形式”,一是唯有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才能整合和搭建现代化高技术技能教育的平台,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源源不断地造就和输出高质量的“银领”或“技术蓝领”;而是唯有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才能将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落在实处,才能真正做到内涵式发展,办出一流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
当然,高职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对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那些由成人高等学校转制而来的院校来说并不平坦。一是认识上还不能到位,仅把产学研结合作为一种“提法”,没有建立起从培养模式到教学模式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整体性、系统性机制;二是受历史形成的非技能性专业、非就业导向(注:成人高教过去一直以学历为导向)及教学资源缺乏等影响,很难全方位做到高效、持续、稳定的校企合作。因此,走好产学研一体化之路,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理念、运行机制及办学实力都有待提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进程中,在实训基地、教学工厂及设备投资上累计达十多个亿,所建造的实训培训中心就有8.2万平方米之多,从而造就了学院独有的全面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战略的资源优势。
职业教育篇十七
根据xxx市职业教育教研工作计划,市教科院职教室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人为本”,坚持落实常规教研工作,努力服务行政管理,大力推动基础教育教研,在各县市区教研室和学校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做好教研常规工作。
1、教学视导。
今年9月-11月职教室组织了全市中职学校常规教学视导,视导中职学校9所,听课84节,听课课程涵盖公共基础、专业理论、技能训练共20门,抽查教师教案103本,抽查学生作业、实训报告906本(份),召开座谈会9个。视导结束后,职教室以《通报》的形式反馈视导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案例,为学校优化管理提供建议,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参考。
2、教学研究。
为做好中职学校专业评估工作,职教室依据科学性、发展性、操作性要求,研究评估的原则、方案,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试评反复修订,制定了《评估标准》、《评估细则》。《标准》与《细则》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保证了评估工作的科学、客观。为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今年职教室共参与13个省、市级职教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评审。
3、联组活动。
今年,12个专业(学科)教研联组围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开展教研活动,有教师课堂教学比武、说课比赛、操作比赛,有教师的专项培训,还有教师们qq群的交流。由于职教室的督促、指导,各联组活动进一步规范,教研的氛围更加浓厚,教研促进教学的作用显著提高。
二、协助做好专项工作。
1、学生技能竞赛。
全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共有25所学校、388名选手参加,竞赛涵盖8个专业大类共22个项目。竞赛组织严谨,过程公正、公平、公开。通过选拔与集训,共选派72名选手参加全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28个项目的竞赛。
2、教师市级培训。
全市共有15所学校25名语文教师参加暑期培训,职教室认真制定培训方案、规范培训管理、聘请授课教师。培训效果情况调研反馈,市级培训针对教师实践需求,选择恰当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效果显著,受到教师和学校的好评。
3、学生专业技能抽查。
为做好今年省、市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工作,职教室认真制定市抽查方案、抽查标准与命题,合理布点,选聘抽查专家,精心组织实施。配合省抽查领导、专家做好考点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了全市3个专业466名学生专业技能抽考顺利进行。
20职教室还参与了职成科组织的中职学校专业核查、开学工作检查及社管办组织的市直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等工作。
三、取得较好成绩。
1、学生竞赛。
今年xxx市中职学生技能竞赛代表队参加省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获单项9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5个项目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3个三等奖。津市职业中专学生戴君臣参加全国中学生信息技术奥赛获二等奖。
2、教师比赛。
湘北职业中专旅游专业教师参加全省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获得第一名,并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设计大赛,虽然因课件制作只获得二等奖(全省的最好成绩),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素质与一等奖选手相比并不落后。
3、论文与项目评选。
职业教育篇十八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研究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可以弥补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缺陷,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教育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就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对于改革与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教育信息化指引下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教学目标错位。现行的高职《经济法》教育理念对高职《经济法》课程缺乏准确的定位,从而导致教学目标错位。有些高职院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认为开设《经济法》课程就是为学生考证服务,因此倾向于直接使用各类考证的《经济法》考试科目辅导教材,纯粹以应试为目的教学,成了考证辅导班;有些高职院校尤其是法律类或综合类院校则认为,开设《经济法》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继续深造的需要,因此容易照搬法学本科的《经济法》理论知识的教材进行讲授,过于理论化。可见,对于高职《经济法》教学,目前高职院校尚缺乏准确地定位,以至于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存在分歧,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法》教学理念的陈旧。具体表现在目前的高职《经济法》课程教学,要么以满足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的轰炸,确保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目标;要么以满足对学生进行纯粹理论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通过自学考试或本科课程考试为目标。无论哪一种教育理念,都忽视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初衷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意愿,完全是以应试为目的,未免背本趋末。
2、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教学目标的错位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甚至教学模式的填鸭化。无论是考证辅导班式的教学还是《经济法》纯理论教学,都停滞在讲授理论和加强课堂与课后练习的传统教育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期刊网上就这一主题专门进行了搜索,搜索结果显示,虽然有个别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但结果无外乎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图表法、案例教学法或双向提问式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些学校倒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网络手段,可是却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把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浏览学习、下载资料。在这些网络教学中,网络的教学特征,教学功能,教学互动等优势都没有完全体现发挥出来。因此,都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效果一般。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笔者关于这一问题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研,学生们普遍表示,《经济法》课程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上课学习、下课背书、考前做题,非常地传统,也非常地无趣。传统的填鸭式与题海式的传授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获得的《经济法》知识难以巩固,教学中的前学后忘成为普遍现象,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就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后果更加明显。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教学,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应该去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论依据构建。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最终形式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这么认为的依据是著名的“情境认知理论”。《经济法》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法》教学的要求契合情境认知理论的特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的情境相吻合。这样,使学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共同体的文化。而要在课堂上去模拟与《经济法》相关的、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唯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来实现。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创新:
(1)教学目标上,应该以实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试通过率。
(2)教学内容上,应该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能够为网络所共享的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试题库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脱离教材。
(3)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注意情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具体的知识点要尽量采用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
(4)在考试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施考试,实现随机题库制与无纸化考试相结合,减轻教师阅卷负担,减少阅卷出错率,同时节约学校的经费资源。
2、教学目标设计。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仅仅以顺利完成期末考试或提升考证通过率为目标,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设正好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真正实现素质与技能教育。笔者以为,高职《经济法》教育应根据高职人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避免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和能力分离、教学和考证分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网络化教学则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知识进行情景模拟预设,然后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机dd机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设的模拟情景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对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3、课堂教学创新。《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关键在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这一举措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契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考证与就业的需要,从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内容创新。可以考虑在保证《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使用教学案例,只不过教学案例要与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在合适的案例中可以考虑由学生来扮演案例的主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与情景模拟法,《经济法》教学过程非常适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而这也正是引入网络化教学的根本原因,因为唯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方可实现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电子元素将教学案例形象的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深刻地理解知识适用的条件,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手段创新。网络化教学离不开电子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教学课件、动画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将其上传到机房或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4、考试制度改革。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制度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任务。在考试前,教师要首先出试卷、印试卷、装订试卷、分装试卷,考完试以后还要辛苦地阅卷、核分、填写成绩单,可谓事倍而功半。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下,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实现无纸化的作业与考试,节约教学资源。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当场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计算机可以完成自动批改,结果会传到教师计算机上,由教师根据结果再进行重点讲解。第二,教师在考试前只编写并在网络上按照规定格式上传试卷即可,题量、分值与考试时间都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设定好。学生考试在机房进行,直接进行上机考试,在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不仅杜绝了学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还可以在考试完毕后由计算机立即统计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务系统,无须教师再辛苦地阅卷,更不会出现核分和登陆成绩时不小心出错的情况。这样,在网络条件下,最终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的无纸化,节约了学校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实现了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反思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建设。
通过对《经济法》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改革,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了情境认知理论对教育的要求,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进路。
参考文献:
[1]罗忠.《经济法》基础教学中教学手段与方法应用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2,(29):171.
[2]王宝娜.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1,(07):134.
[3]黄盼,何仁生.网络环境下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9,(09):91.
[4]杨晓燕,曾霞霞,陈辉.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8,(01):207.
[5]巩子坤,李森.论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课程99教材99教法,2005,(08):27.
[6]张九洲.论高校网络化教学[j].科教文汇,2008,(02):25.
职业教育篇十九
摘要:分析了网络多媒体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优势和对传统职业教育的冲击。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教育;传统教育;网络;教师;学生。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是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己深入影响到了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影响更大,其一,因职业教育本身要求受教育对象动手能力强;其二,当前职业教育对象文化基础普遍较低。这就使得网络多媒体教育更适合他们。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优秀传统教育的国家,教育的先驱们在长期的育人过程中为我们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而知新”等等,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笔珍贵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跨越,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己无法适应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无法适应教育对象的需要。为了让教育教学与时俱进,教育部确定了一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性课题:《网络多媒体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研究》,这个课题的研讨、开发无疑是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注入的新鲜的血液,让传统的教育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换言之,网络多媒体教育的运用让传统教育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诚然,网络多媒体教育在给我们传统职业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给我们传统职业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对网络多媒体教育的认识,即使在教育界,很多人还是一知半解。甚至不少人认为,发展网络多媒体教育等于砸了现在老师的饭碗,以致担心将来会不会失业。其实不发展网络多媒体教育可能也不免有教师失业,教师失业并不和网络多媒体教育直接产生关系。发展网络多媒体教育只会升华传统教育的效果,使传统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教师如能更多适应她的话,很可能还会缓解教师因其他原因失业的几率。
1.1教学资料组织,媒介多样艺术化,交互灵活性。
其实,任何教学,不论是否通过网络,永远要有老师。只是老师组织教学材料的方法、采用媒介物的门类的适当程度,在网络多媒体教育过程中可以不受教室空间大小、上课时间长短的限制。而且,网络多媒体教育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充分交流的可能。有问题,学生可以不担心面对真实人的教师时的恐惧,可以直接向计算机里的教师发问。信息传到老师这里,可以即时回答,也可以缓时用e-mail回答。各种媒体展现知识的产生,演示物质文化的经历,远比传统教育丰富许多。与其担心网络多媒体教育取代传统教育,不如说网络多媒体教育使教师摆脱了传统教育在组织教学资料上的束缚,升华了教师备课表达知识的想象力。各种知识信息、各种时空感受、各种逻辑结构的展现过去只能用嘴说,现在多了许多的表现方法,有了过去无法想象的表现手段。
1.2学科体系市场化,优化教学资源。
传统教育学科体系受计划控制,常常使计划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学校培养的人才要么是市场不需要的,要么市场上急需的又没有。有些专业市场急需,学校也有,但是教师不够,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等到招进老师,需求又过去了。教学资源的配置总也跟不上市场的需要。网络多媒体教育可将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网络多媒体教育紧追市场,发现急缺的专业可以紧急组织本校甚至社会上的师资,利用网络的优势,以一当十,满足市场需求。
1.3社会影响积极。
传统教育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用一生积累了很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和学术造诣。然而,在传统教育环境中他们年过花甲,风烛残年,身体体力不允许他们再像年轻时那样,长时间从事教学活动,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社会价值了。但是,在网络多媒体教育环境中他们可以大展身手,用数字光盘可以把他们的身姿教态固化下来,永远留存下去,发挥作用。网络可以把他们的教学继续传送到无数个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睹他们的风采,领略大师们的智慧。网络多媒体教育不仅不会让老年教师提早退出讲台,恐怕还要不断地请他们帮助网络多媒体教育的经营者解决各种教学难题。只不过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以保证:即使教师不接触学生,只要有他的参与就要有他的相应权益;老年教师可能对计算机特种软件不熟悉,需要与课件制作部门合作,使这些老教师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劳有所得,知识得到应有的尊重。
20xx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xx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分别从1998年的24、13、24位。下滑到29、28、31位。说明:不是我们的老师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或教师的水平不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后,除了各种企业要受到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技术的冲击外,教育业也不可避免地将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职业技能教育。发达国家在网络多媒体教育方面已日趋成熟,乘此机会可能会大举进入我国。网络在实现教育功能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本身具备的优点,比如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实践方面,都是我们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比拟的。而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又更注重教育对象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很大局限。又比如,我们现在职业教育中培养一个技术人员,可能需1、2年时间,甚至更长,而网络多媒体教育可能只需几个月,几十天,甚至更短。这体现出网络多媒体教育的高效性。
那么网络能为职业教育做些什么,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又应如何面对逐步成熟与完善的网络多媒体教育。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简单地说,网络就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学习。但是,它绝不仅仅是将传统意义上的课本和习题进行电子化后搬上因特网,或者仅仅是通过网络向远方传送讲课的录像。网络多媒体教育的对象从小学生、初高中生、中专生到大学生和研究生不等,教育形式也有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式的业余培训,其大致可分为3大类:普通学校学习,高等大学教育及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事实上,远程教育已有多年历史,如我们熟悉的广播电视课程和函授学校等。网络多媒体教育和这些远程教育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网络的互动性,可以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面对网络多媒体教育的产生,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在概念、方法、管理以至整个体制上进行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多媒体教育是自学校教育产生以来,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
这一优势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尤为有利。现在职业学校面对的教育对象文化基础普遍较低,普遍存在厌学的情绪,只有这种互动性网络教学方法,对他们才有更大的吸引力。我们采用黑板和粉笔进行传统教学时,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当某学生在某一环节上听不懂时,他可能会放弃继续听下去,但传统教学只是老师一人讲,全体学生一起被动听,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听懂,老师根本不知道,即使知道,这时老师也不能一个一个学生地指导,因为时间不允许。可见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2网络多媒体教育将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我国有很多学生因学校规模、经济方面等诸多因素而无法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的山区。另外还有许多人需要扫盲,利用卫星、光缆、电视及各种双向式电子通信技术建立的现代远程网络多媒体教育,有利于构建终身学习以及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体系。据悉,教育部和中国电信总局在推动网络多媒体教育上正展开全面合作。而今年,几所著名国内大学已在网上开办了网上学历班,各种职业培训更是在网上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各类学校计算机也在不断增加和更新,并向网络化、多媒体方向发展。今年我国对“文盲”又有新的定义,即除过去所定义的文盲外,将21世纪不懂电脑和英文的人也视为新世纪的文盲,可见今后网络多媒体教育将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更应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期今后他们能适应网络多媒体教育,可以继续学习和发展。
2.3网络多媒体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
我们现行的职业教育,依然采用的是传统课堂教育,是由学校和教师根据经验定制,向学习者传授一套预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并没有太大的选择余地,而网络多媒体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不用为工作或其它原因暂时脱不开身影响学习进度而烦恼;即使生活在交通不发达的偏僻地,也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通过网络,可以向最优秀的教师请教。
在许多行业和公司,网络培训实际已实现,一些公司内早已布满网络线路,而因特网更是越来越深入到家庭中,网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高速的工作效率意味着从职人员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掌握新信息。而这些新信息的获得,不是向身边的同事讨教,也不是我们耗时耗力的传统职业培训,而是随时随地在网上寻求的。
这对我们现在的职校的学生更适合。现在的中专生,往往是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而且精力过剩,玩计算机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通过网络多媒体教育,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会出现不想学的时候,而且他们可能不喜欢黑板和粉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喜欢通过计算机的趣味横生的网络教学。
重要的是,网络多媒体教育的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以跟上社会进步的速度,同时,网络多媒体教育不仅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个人学习的费用。这可能对我们目前的中职教育冲击最大。我们很多中职教师总在以他们一成不变的模式、知识向学生灌输,而且传统教育的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教育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诚然,网络多媒体教育确实有它的长处,对传统教育产生不小的冲击,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心灰意懒。更应认清形势,大胆改革,不断学习,中职教育也有光明的前途。作为一种新型事物,网络多媒体教育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它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靠受教育者自己来掌握,如果教育者自身能力或素质不足时,往往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另外,传统教学方式可以营造出强烈的学习氛围,而网络上学习多数是在孤独的环境中进行,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自律性。再就是,目前网上教育良莠不齐,而最多的是各类型考试资讯和试题库,有违教育和考试的根本目的;并且网络硬件还不够完善,网速太慢,影响效果,如像视频播放在网上还难以实现,在线答疑有待改进和完善。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网络多媒体教育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其前景将会越来越好。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我们职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到来。
职业教育篇二十
职业教育比较有针对性,按职业教育随笔如何写?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职业教育随笔,希望你有所收获。
由于在中学20xx年级时已在一家银行实习过两周,而且感觉不错,克里斯托夫决定先在银行做学徒,看看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干这行。如果以后决定上大学,作选择就更容易了。克里斯托夫说,他当年放弃上大学并没有遭到父母反对,相反,母亲很支持他的选择。
今年年底,克里斯托夫即将结束两年半的学徒生涯,取得银行职员从业证书。而他已经发现自己学的这些还不够,打算到大学里进一步深造,学习经济相关专业。他说,学徒期间,他学到了很多大学里学不到的东西。例如,老师会让他们模拟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为顾客提供咨询,并将整个过程录像,随后分析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还有不足。
在德国,像克里斯托夫这样高中毕业后接受职业培训的人不在少数。德国联邦统计局20xx年数据显示,当年签约职业培训的新生共有52.6万人,其中13.2万人持有高中毕业文凭,即拥有申请大学的资格。
与接受高等教育相比,接受职业教育通常会更早进入职场。这对家庭条件欠佳者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果这些人日后觉得所学不够,依然可以走“第二条教育之路”,即通过上夜校等方式补考高中毕业证,进而申请上大学。
一个很。
励志。
的故事就是德国前施罗德的经历。施罗德自幼家贫,14岁就去当学徒,成为售货员。后来,他边工作边上夜校,最后考上大学,成为律师,甚至德国。在德国,这样的成功例子不少。
德国职业教育常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其成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企业参与的高效人才培养,较小的收入差距,乐观的就业前景,社会对不同职业的尊重,以及学生个人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
今天开会的时候,又提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课应该怎样上?其实这段时间,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学生的基础摆在这里,思想状况摆在这里,我们如何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最大程度的接受老师的教学,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学习上做到尽可能的好,是一个有难度但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于教学,我现在对他们每次课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达到了就可以了,当然目标不可以太高,也不可以要求全体同学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不太现实,有一个合适而明确的目标他们在听课的时候就有了方向,有了重点,比起按部就班的讲理论好得多了......
至于思想问题,我想先观察后了解,最后通过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研究,可以得出大致的结论,也只好对症下药,软硬兼施,对于我来讲,始终觉得爱他们教育他们始终还是一个管理的过程,只不过这个管理的过程要实施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我不应该算一个保姆式的老师,尽管在学生面前更多的时候是笑着的,但是偶尔也严厉一把,作为任课老师,偶尔穿插点德育教育给他们.......
改天再总结,我该做饭了。
从事教育十几载,从不敢懈怠,因为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不只是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它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命运。所以,每时每刻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了敬畏,都在不断地警省自己,有没有尽全力,足不足够真诚,……一路走来,总在反思,在这里,我愿采撷思海浪花里的那么两三朵,全为抛砖引玉,以与各位教育同仁共勉。
教师的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
教师激情的源头活水是对教育、学生的爱。心中没有爱,试问,怎么能教育好学生、感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转变。一个缺乏爱的教师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这样的教师,不会在心中有阳光,不会拥有教育的智慧和灵感;这样的教师,不会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夏尊丐先生说过:“爱对于教育,犹如池塘之于水,没有水,便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便不能称其为教育。
所以,教师的激情源于对学生的爱,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孜孜以求,才能够精益求精,专心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吃透教材、熟悉。
教案。
了解学生,正真成为教材文本和学生的“知音”;才能够每天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声情并茂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教师的幸福--源于教育理想。
教师幸福是个人需要满足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体验。教师有生理的需要,即物质生活的保障;心理的需要,期待尊重和爱的滋润,渴望心灵自由的空间;社会性的需要,有自我实现的梦想和追求,需要得到满足,教师才可能营构幸福的教育人生,凸显主体生命的意义。
做为教师,当你对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时,那是一种幸福:当你不断进取,执着追求自己的教育信念时,那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教师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毕业证书上,是节假日收到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只有那些一直往前走的教师才能跟上教育幸福的脚步;只有那些勇于付出的教师才能抓住教育幸福的时光;只有那些善于不断进去的教师才能登上教育幸福的天堂,只有那些执着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真正体验教育的幸福。
教师的微笑--源于学会享受生活。
教师有了微笑,才能有师生心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时时并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的微笑,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出的是一种正确的教育理念。保持微笑,是自信、是乐观、是热情,是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希望;而这些,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洒向学生,也滋润着教师自己的心田;抚慰着学生,也愉悦着教师自己的心田。
教师,请保持微笑,莫以师道尊严代替微笑。做生活中真实的你,就能还给学生真实的生活。学会享受生活,才能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学会享受生活,才能呵护孩子的情感,关爱孩子的生命;教育才不会是驯兽式的冷酷,你关注的目光才会在孩子的心灵生起灿烂的太阳!
要学会享受生活就要珍惜、善待自己;敬畏生命,用生命点燃生命,力求使自己“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
美好的生活属于每个人,教师学会享受生活,让微笑永驻你心间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销售行业财务人员述职报告(五篇)
- 2023年人力资源公司年终工作总结(汇总10篇)
- 2023年基础管理提升方案(实用18篇)
- 最新大一学生的自我鉴定800字(精选14篇)
- 2023年银行远程授权员工述职报告 银行远程授权业务工作报告(6篇)
- 最新物业总经理个人述职报告(优质8篇)
- 最新务虚会发言稿格式(大全15篇)
- 学校保安年终工作总结报告(实用18篇)
- 最新物业行政主管述职报告(优质10篇)
- 最新大一学生学年自我鉴定300字(模板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