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五篇)

  • 上传日期:2023-04-14 18:11:02 |
  • zdfb |
  • 12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爆发 中英《南京条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3、情感价值观: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由图片“罂粟花”指出这就是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花朵”的罂粟花,如此美丽的花朵,它的果汁提炼出的,却是臭名昭著的毒品——鸦片。中国的灾难就是从鸦片开始的。

课件呈现四张罂粟花图片,让学生判断并认识罂粟花,再到认识鸦片、认识现代毒品。最后由认识鸦片及毒品对社会的危害。

对于毒品犯罪,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三百五十一条 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通过学习青少年朋友们要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构筑坚固的心理防线。坚决拒绝“第一口”。谨慎交友,有技巧地对“引诱”和胁迫说“不”。打消对毒品的好奇心。提高警惕,避免上当。从拒绝香烟开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毒品害人害己,害国害家。一场由鸦片引发的战争就此展开。

一、虎门销烟(师分析):

在清朝走向衰弱的时候,英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美等国都渴望向中国输出棉、毛纺织品和日用金属制品,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顽强抗拒欧美工业品的侵蚀,加上闭关,使外国商品难以扩大中国的市场,相反,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等却畅销西方,于是,英美等国绞尽脑汁,要开拓中国市场。(课件展示):

鸦片对清政府统治下人民的危害。(问题):

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怎样的危害?

学:

1、从吸食鸦片的人脸色发黑,骨瘦如柴,两眼无光,有气无力,甚至导致家破人亡。――吸食鸦片摧残人民身心健康。

2、从当时吸食鸦片者,从官员到兵丁乃至普通民众不下数百万。――腐蚀清政府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达5亿银元――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师:林则徐主张既要严惩吸食者,又要杜绝鸦片的来源。林则徐的主张既支持加重处罚吸食者,又重视杜绝鸦片来源,得到了道光帝的赞成。

林则徐虎门销烟——直接原因(学生):虎门销烟经过(学生):对林则徐禁烟运动的评价(师归纳):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民族尊严的正义举动,它显示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虎门销烟结果:英国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2、路线:广东珠江口——天津白河口——南京

3、结果:中国战败,英国胜利,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二、《南京条约》(师):《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1)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2)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银元;(增加了经济负担)(3)海关税则需与英方协商制定。(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引导分析):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三、火烧圆明园(师):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很多利益,但还不满足,1856年,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国与法国勾结,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清政府同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再一次丧失了很多权益,如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列强可以派公使驻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等。

师:这次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进程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大家看是什么?(生):这次英法联军直接打进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北京城。(生):并且他们闯进了圆明园,恣意烧杀抢掠,最后纵火焚烧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犯下了可耻的战争罪行。

四、沙俄趁火打劫

1、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说明:清政府腐败无能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师):(点击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起义地点、都城、起义军大败洋枪队等,让学生对本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沉重打击了列强的侵华行径。

(七)、小结:

鸦片战争因鸦片而起,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结束。

对于国家而言,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铸成民族 的奇耻大辱。

对于人民而言,鸦片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绝后的沉重灾难。对当代学生而言,抵制毒品诱惑,宣传毒品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八)、作业:

通过美丽的外表,你看到了什么?

(九)、板书设计

两次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 1839

二、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四、沙俄趁火打劫与火烧圆明园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篇二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时间及意义;知道虎门销烟的过程;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在地图上指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口岸。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和中国社会的对比,分析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学会把中国近代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学会宏观分析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比较战前的中国和世界,了解迅速发展中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倾销商品,怎样把侵略矛头指向正在走向腐朽没落的中国,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从而使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揭露鸦片贸易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卑鄙丑恶,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身心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害,教育学生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引导学生树立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辉煌灿烂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历史,曾创造了举世文明的文化成就,古代的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商文化、秦汉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对世界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商代青铜制造艺术,汉代的丝绸、冶炼铸造等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隋唐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既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宋元文化中的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技术的对外传播,这对以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当历史演进到17世纪时,我们却落后了,中国一步步走向屈辱挨打的历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鸦片战争。

学习新课

(一)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师:看图片,这是什么? 生:罂粟。

师:俗名大烟。它的果肉经干燥就可制成棕黑色的干膏状块。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最初是用作安神止痛的药材。后来用来吸食,毒性很大,一旦吸食上瘾,就很难戒掉,使人身体逐渐衰弱,精神萎靡,以致衰竭死亡。师:就是这种毒品,英国商人却把它大量的走私到中国,请看英国鸦片走私船和贩卖鸦片的趸船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师:阅读课本第2页,想一想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 生:

师:这就要从当时的世界形势来分析。

19世纪初,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由盛转衰,土地兼并严重,政治腐败,军队装备陈旧、军纪败坏,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准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封建统治已危机四伏。如此落后,怎不挨打?而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强大起来的有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而英国又率先发生了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时代过渡到了机器大生产时代。英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的工业品在自己国内已无法销售。所以处心积虑的把侵略矛头指向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师:然而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它的商品销路好不好呢?哪个国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呢?

生:不好。中国。中国人不喜欢它们的毛、棉制品。它们喜欢中国的茶叶、丝织品。

师:为什么中国会处于入超的有利地位呢?请看图示。所以为了牟取暴利,英国商人丧心病狂的把毒品鸦片大量偷运到中国。师: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图表说明了什么?

生: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

师:我们已经知道这鸦片的毒性巨大。但是中国吸食的人却超过了200万。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比一比: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比一比看谁归纳得内容全面、文字简练。生:

师:毒品有这么多的危害,但目前我国的禁毒形势不是很严峻的。我们青少年对毒品应该持什么态度呢? 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师:这是虎门广场被折断的烟枪雕像。它向我们召示了什么? 师:面对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灾难,有一位非常爱国的大臣主张严厉禁烟。他是谁呢? 生:林则徐

师:对,他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痛陈鸦片泛滥的危害。他是怎么说的呢?大家来齐读一下。学生齐读:“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师:道光皇帝同意没有呢? 生:同意了。

师: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果断措施,迫使英国商人交出了110多万公斤鸦片。于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虎门销烟发生了。为什么用“销”,不用“烧”? 生:

师:销更环保。

请同学起来说一说虎门销烟的故事。学生回答: 师: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幅浮雕就是记载的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师:虎门销烟有何历史意义?

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的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坚强意志。林则徐出色的领导了禁烟运动,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师: 讨论: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林则徐禁烟,有人认为不是,你的观点呢? 英国如此多的鸦片被销毁了,英国是不会甘心的,英国政府的驻华代表义律向致信达愤怒,英国国会同意决定向中国派出一支侵华远征军,鸦片战争爆发了。

(二)鸦片战争

师: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看一看:

师:思考战争的性质。

师:对英国来说,侵略的非正义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简要叙述:在广州由于林则徐做了充分的战争准备,英国舰队只好沿途北上,攻陷定海,打到天津大沽炮台,直逼京师。道光皇帝吓得要命,派直隶总督琦善去南京谈判。

师:结果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失败?

生:由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虽有广大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英勇抵抗,仍挽救不了中国战败的命运。师:看关天培的英勇事迹。生:

(三)中英《南京条约》

师: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生:

师:逐条分析对中国的主要危害。师:香港岛与香港的区别 师:《南京条约》的附件是什么条约?签订时间取得了哪些侵略权益? 生:

师: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获得了什么权益? 生:

归纳:鸦片战争的影响? 生:

师: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师:反思和教训

小结: 图示

齐读历史歌谣回答问题 巩固练习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篇三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二课时)

【内容标准】、【教学目标】参见上一课时。【教学要点】

重点: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难点:火烧圆明园。【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利益,于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新课探究】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修约”遭到拒绝。

3、起止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战国家: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神州赤县自古未闻”的惨祸: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英法联军攻占广州、进犯天津,占领北京,迫使清政府分别于1858年、1860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5、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烧杀抢掠,并纵火烧了圆明园(“万园之园”),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6、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7、讨论: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很相似: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急切向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鸦片战争后,英、法、美不满足既得利益,他们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是英国等西方国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英国无理要求“修约”,清政府没有答应,英国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四、沙俄割占中国领土

沙俄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沙俄是近代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总结巩固】

本节课我们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知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真题训练】

1、“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c)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2、小明到北京看到圆明园残迹,心里顿生怒火。毁坏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的侵略者是(a)

a.英法联军

b.英国军队

c.八国联军

3、近代史上中华文物遭受了大肆掠夺和破坏,与此密切相关的事件是(b)

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中外签订《辛丑条约》 d.俄国侵占大片中国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b)

a.增加沿海通商口岸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中的“夏宫”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

英国和法国

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清朝形成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形成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

【教学实践与反思】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篇四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

【内容标准】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进程。

(2)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能够初步地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

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⑵识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⑶分析比较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习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可以感受到清王朝的荒淫和腐朽,英法列强“坚船利器”的强大威力,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⑵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民族英雄”,认识到为什么林则徐受到后人的崇敬。在当今社会中,怎样做一个“英雄”。

【教学要点】

重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导入新课】

出示<<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可直接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

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今天起,我们就来领略一幅沉痛悲壮的晚清夕照图。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两次鸦片战争>>)。

说明: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课探究】

一、虎门销烟

1、帝国主义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原因。

国内:19世纪,清王朝逐渐显出衰败的景象,却对同时期西方世界发生的大变动默然无知,“帝国大梦”长梦不醒。

国际: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借助坚船利炮实行殖民掠夺政策,大肆倾销商品,向中国步步进逼。

2、鸦片输入

走私鸦片的原因: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②牟取中国暴利,掠夺中国白银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1)损害人民身心健康。

(2)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财政。(3)吏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丧失,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4)银价上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面对鸦片的输入,中国人民作出了怎样的反映?

3、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过程: 1839年3月道光帝派林则徐到达广州禁烟。6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难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当众销毁。前后23天共计110多万千克。

这里有一段材料,是一位亲眼目睹虎门销烟的外国人写的。

一位传教士观看虎门销烟后,这样写道:“我们曾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像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在各个方面,看守显然比广州扣留外国人时严密得多。镇口有个穷人,仅因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但一经发觉,几乎立即被依法惩办。即便偷去一点鸦片,也要冒极大的生命危险。目击后,我 不得有相信这个事实。”读了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大家可以自由发言。(老师总结)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意义: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维护了民族尊严。

提示: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世界禁毒日。

4、林则徐(识图p4)“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短无中止之理。”

大家非常崇敬英雄人物,林则徐就是一位大英雄。大家谈谈他为什么受到后人的景仰。生1:因为当时很多很多的人吸食鸦片,醉生梦死。而林则徐看到了鸦片的危害,反对吸食鸦片。

生2:晚清的社会风气闭塞,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生3:林则徐的敌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很多人反对查禁鸦片,林则徐主张禁烟,搞不好会掉乌纱帽,甚至丢掉身家性命,危险得很。

生4:但他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这是近代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

总结——:是领导禁烟运动,主持虎门销烟,打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主张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5、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进程

小明和小李在学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展开了一场讨论。小明认为:因为中国严厉禁烟,损害了英国在中国的利益,所以英国人以武力威胁清政府,要求惩办林则徐,发动了鸦片战争。小李认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你同意谁的意见?谈一谈你的理由。

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林则徐在虎门点燃了抗英的烈火,被道光皇帝“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清政府是不是这样做就阻止了英人入侵的步伐?不是的,英人的大炮仍在咆哮,血腥的屠杀仍在继续,所以说,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其根本原因是想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侵略和掠夺中国)

借口(导火线):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英勇抗击英军,壮烈牺牲。

结果: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双方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8月

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福州、广州、厦门、上海、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⑤中英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的附件(《虎门条约》)规定,英国获得以下特权: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永久居住;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性质:《南京条约》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影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结合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严重破坏。②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任务。④社会性质: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地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提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半殖民地主要表现在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4、讨论:鸦片战争是中西间的武力较量和竞争,显示了中西社会发展的巨大落差。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①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②清政府腐败无能。③投降主义政策,主张妥协退让。④清政府军队战斗力降低。

“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会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能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落后就会挨打

【真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国家危难,救国意坚,广东禁毒,虎门销烟”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

a、林则徐 b、李秀成 c、叶挺 d、张学良

2、清朝历史上的康熙帝和林则徐都(a)a坚决维护民族利益 b打败了沙俄侵略者

c严厉禁止鸦片泛滥 d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3、“鸦片流毒天下……,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应是哪位大臣给皇帝的上书?(a)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李鸿章

4、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c)

a.左宗棠 b.魏源 c.林则徐 d.邓世昌

5、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宣传人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早在19世纪上半期,中国人民就有了瞩目世界的禁毒之举。领导这次“禁毒之举”的是(a)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孙中山

6、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b)

a、戚继光抗倭 b、虎门销烟 c、甲午中日战争 d、南京大屠杀

7、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c)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8、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军事较量是(c)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雅克萨之战 c.中英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9、中国近代史开始于(a)

a.鸦片战争 b.第二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中国近代史上,使我国遭到主权破坏的第一个条约是(b)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上海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近代历史上上海被迫开放通商始于(a)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3、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怀抱。最早割占香港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a)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下列情况可能出现在1848年的是(a)

a、英国商人在北京、天津等地做生意 b、清朝官员负责治理香港岛

c、英商迫使清朝海关官员降低进出口货物税率d、日本商人在苏州、杭州开设工厂

15、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大幕涂徐拉开,这一开端的标志是a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浸华战争

16、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c)

a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b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7、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毒品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a)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于(a)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法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9、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曾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其中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是(a)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华战争

20、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c)

a.鸦片必须严禁 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会挨打

(第二课时)

【内容标准】、【教学目标】参见上一课时。【教学要点】

重点: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难点:火烧圆明园。【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英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利益,于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课探究】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借口:“修约”遭到拒绝。

3、起止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战国家: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神州赤县自古未闻”的惨祸: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英法联军攻占广州、进犯天津,占领北京,迫使清政府分别于1858年、1860年签订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5、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烧杀抢掠,并纵火烧了圆明园(“万园之园”),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6、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7、讨论: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很相似: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急切向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鸦片战争后,英、法、美不满足既得利益,他们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是英国等西方国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英国无理要求“修约”,清政府没有答应,英国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拒绝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四、沙俄割占中国领土

沙俄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沙俄是近代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五、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851年广西金田起义—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总结巩固】

本节课我们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知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真题训练】

1、“圆明园,我为你哭泣!”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皇家园林的殖民强盗是(c)

a、英德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2、小明到北京看到圆明园残迹,心里顿生怒火。毁坏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的侵略者是(a)a.英法联军 b.英国军队 c.八国联军

3、近代史上中华文物遭受了大肆掠夺和破坏,与此密切相关的事件是(b)a.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b.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中外签订《辛丑条约》 d.俄国侵占大片中国领土

4、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b)a.增加沿海通商口岸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① 材料中的“夏宫”是指什么?它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焚毁的? 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 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谁? 英国和法国

③ 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清朝形成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形成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④ 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

【教学实践与反思】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篇五

两次鸦片战争 东郊中学 李红

【教材分析】

正如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遵循着生生不息的规律一样,在领略了“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历史又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沉痛悲壮的晚清夕照图。随着西方大国实力的增长,他们试图打开中国的大门,英国疯狂地向中国走私鸦片。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一个注定要出英雄的时代。林则徐在虎门点燃抗英的烈火。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鸦片战争;此后,又纠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王朝已没有了指点江山的豪情,没有了秋风扫落叶的霸气,像一个垂死的老人,靠药物来维持生命。本节课的重点是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约的内容和危害。本节课的难点是鸦片战争的背景。【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进程。

⑵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能够初步地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⒉过程与方法:

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⑵识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⑶分析比较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习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可以感受到清王朝的荒淫和腐朽,英法列强“坚船利器”的强大威力,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⑵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民族英雄”,认识到为什么林则徐受到后人的崇敬。在当今社会中,怎样做一个“英雄”。【活动方式】小组讨论 【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点击课件<<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可直接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从今天起,我们就来领略一幅沉痛悲壮的晚清夕照图。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两次鸦片战争>>)。

二、认定目标(点击课件<<教学目标>>)。

三、达标教学

(一)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解决:

1、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二)重点点拨

今天我们首先要探究的问题是:

(一)、虎门销烟的过程及对林则徐的评价(板书)

师:先请大家谈一谈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生:(回答)师:在中华民族陷入危机的时刻,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请一个同学谈一谈虎门销烟(板书)的过程。生:(回答)师:这里有一段材料,是一位亲眼目睹虎门销烟的外国人写的。(点击课件)一位传教士观看虎门销烟后,这样写道:“我们曾反复考察过销烟的每一个过程。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于我们的臆想,我不能想像再有任何事情比执行这一工作更忠实。在各个方面,看守显然比广州扣留外国人时严密得多。镇口有个穷人,仅因试图拿走身旁的一点鸦片,但一经发觉,几乎立即被依法惩办。即便偷去一点鸦片,也要冒极大的生命危险。目击后,我不得有相信这个事实。

师: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大家可以自由发言。学生回答

师:(总结)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板书)。

师:大家非常崇敬英雄人物,林则徐就是一位大英雄。大家谈谈他为什么受到后人的景仰。生1:因为当时很多很多的人吸食鸦片,醉生梦死。而林则徐看到了鸦片的危害,反对吸食鸦片。

生2:晚清的社会风气闭塞,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生3:林则徐的敌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很多人反对查禁鸦片,林则徐主张禁烟,搞不好会掉乌纱帽,甚至丢掉身家性命,危险得很。

生4:但他义无反顾地去做了,这是近代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图中最光彩的一笔。师:大家谈得很好。

师:英国人得知中国严厉禁烟,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来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下面我们要探究问题是:

(二)、鸦片战争的爆发(板书)师:下面请大家看课本插图<<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看一看战争的进程,以及中国军民的英勇抗击。生:(小组学习)师: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宣告结束,双方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板书)。下面我们分条来分析一下每一项内容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生:(小组学习,发表观点)师:大家谈得很好。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师:但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14年后,他们又发动了一次侵华战争,这就是: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板书)。

下面大家根据第7页<<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看一看战争的进程。(生看书)师:这次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进程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大家看是什么? 生:这次英法联军直接打进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北京城。

生:并且他们闯进了圆明园,恣意烧杀抢掠,最后纵火焚烧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犯下了可耻的战争罪行。

师: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益,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这期间,中国北方的一个列强,趁火打劫。下面我们看下一个问题:(四)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板书)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课本第9页的表格和地图,看一看沙俄割占了中国的哪些领土。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列强对中国的步步侵略,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不甘心被列强欺凌的,他们前赴后继,掀起了一次次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下面我们来学习农民阶级的一次抗争:

(五)太平天国运动(板书)。师:(点击课件<<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起义地点、都城、起义军大败洋枪队>>等图片,让学生对本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沉重打击了列强的侵华行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这一段沉痛历史的开始。随着清政府走向腐朽和没落,中华民族的危机就一步步地开始和加深,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中华民族的抗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