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汇总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5 01:54:50 |
- zdfb |
- 11页
教案是教学活动中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设计和安排的一种文件。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尽量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一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既是人物传记,也是一篇寓言体的叙事性散文,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
郭橐驼,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这里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他是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的人。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有人问他,这位老师傅说:
郭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s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
而我们疼爱孩子或对待自己也是一样,要做到:顺木之天,顺应,顺适,而不要爱之太殷,不要伤害天性,要遵循自然规律!既不是撒手不管,也不要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天性。
无论种树还是干其他的事,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把动机与效果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二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2、掌握“瘘”等18个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3、4段。
二、教学设想:
1、方法:学生自读与教师导读相结合。
2、重点与难点:本文寓意及关键字词。
3、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及有关内容,学生初读课文。
教学步骤及内容:
二、投影学习目标(见上)。
三、简介作者及有关内容。
1、学生读课文题注2、学生补充3、教师的补充。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
柳宗元的诗文具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四、题解。1、体裁2、针对性。
五、教师范读全文(或放录音),学生思考:作者把一个什么道理寄寓于了个什么故事?
六、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课文,个别答疑。
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提导诵读。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指导诵读第一段。
1、学生质疑。
2、教师强调应掌握的字词:瘘、信、类、固当、名(为……起名,动词)。
3、指名学生口译第一段。
4、提问(1)本段传什么?(介绍人物身世)。
(2)介绍身世侧重介绍名字,“驼”并不雅,为何驼要自称?(豁达――身残而自信)。
(3)驼自信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1、学生质疑。
2、教师提问重点字词:业(以……为业,意动用法)。
3、学生口译,师生共同订正。
4、提问:(1)驼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际遇――争迎取养b、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c、高超――不怕“移徒”,d、他植者莫能如也)。
(2)本段写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侧重于侧面描写)。
三、指导学生诵读第三段。
1、指名学生阅读。
2、学生质疑。
3、教师就字词句提问并强调:
(1)蕃、植、本、舒、顾、抑、耗、思、离、怜、卒。
不抑耗其实而已。
(2)。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3)句式:a、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
b、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
4、提问:(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过错后应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看《教师教学用书》)。
(2)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
(3)本段用了什么方法传驼?(对比、映衬)。
(4)本段分几层意思?(讨论)。
板书(或投影)。
三、驼谈种树经验。
总括分述。
1、木之性(理论说明)。
2、种植方法(实践总结)。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3、顺其自然(议论)对比映衬。
4、他植者违返(反面申述)。
5、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
5、指名学生背诵第三段。
四、布置作业:完成文后练习三、四题。
第三课时。
要点:学习第四、五段并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检查练习三、四题,完成第五题。
二、学习第四段,指导背诵。
1、字词:勖尔植(勉励)早缫而绪(而通“尔”。丝的头绪)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衍)故病且怠(懈怠)。
2、学生翻译,师生订正。
3、提问讨论:
(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2)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
(祸――呼、鼓、聚、击、召,参看《教学用书》)。
(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投影:
根拳而土易虽曰爱之,促尔耕。
旦视而暮抚其实害之;勖尔植。
已去而复顾虽曰忧之,督尔获。
爪其肤以验其实仇之。早缫而绪。
摇其本以观早织而缕。
字则幼孩。
遂而鸡豚。
勤虑害树繁政扰民。
(注:中间用红色笔)。
4、指名学生背诵第四段。
三、学习第五段。
1、指明学生翻译本段,师生订正。
2、提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传其事以为官戒)。
四、总结全文。
1、指明学生归纳主题:本文讲……(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2、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
(1)对比与映衬。
(2)婉约而多讽(板书)。
教师小结:
本文主旨是讲顺民之性以养民治道,但文章却不是进行理论上的辨证,而是巧妙地通过给郭橐驼立传,通过驼介绍养树的经验,再把养树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养树”与“养民”联系起来,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五、布置作业:阅读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附板书设计(或投影)。
养树之道――移之官理。
对郭橐驼:顺木之天顺民之性以养民映。
比以至其性衬。
他植者:勤虑害树(害之、仇之)繁政扰民。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三
文本。
译文。
原文。
文本。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2001/12/01。
文本。
译文。
原文。
文本。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缫你们的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都忙不过来,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它与我的同行种树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的人说;“真好啊!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2001/12/01。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四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翻译。
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的富豪人家,从事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人,都争着迎接他,雇佣他。观察橐驼种的树,即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匀,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栽好后置于一旁要像抛弃了它们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繁衍生息,民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我记录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们的警戒。
赏析。
从体裁上看,本文既是人物传记,也是一篇寓言体的叙事性散文。
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仍旧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如果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知道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则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进步意义。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弄清的。
文章先写橐驼的命名、橐驼种树专长和种树之道,然后陡然转入“官理”,说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为橐驼之传,目的是为下半篇的论述张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前宾后主,上下相应,事理相生,充分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
本文共五段,每两段又可合为一大段。第一大段是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形象特征,以及籍贯、职业和技术特长。第一小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这里面要注意三点。一、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养生主》《德充符》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人间世》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二、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但作者这样写仍是有所本的。在《庄子》的《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这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相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三、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钟人,这个艺术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近年电视剧《nu奴》中的花匠也属于这一类型。其实,这种把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描写,在我国,可以说从《庄子》就开始了。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驼形象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不过柳宗元是把“丑”和“真”(他思想上认识到颠扑不破的真理)统一起来,雨果是把“丑”和“善”统一起来,略有不同而已。
后一小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其实这是省笔。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这里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在这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第二大段的两小段是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上下两节是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事实上,橐驼的“勿动勿虑”,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他植者不明此理,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这两层对比写法,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柳是儒、道两家思想的结合,他并不主张一味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三大段。
第三大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这个“养”字很重要。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不仅要“治民”,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五
《种树郭橐驼传》名为传记,实为典型的寓言故事,短小隽永,写法灵活,充满生活气息。本课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参与对话,由言及文,由文及道,运用品读涵泳、研读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情趣和意蕴,采集文言之美质,陶冶情操,培养情怀,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熟读成诵,翻译理解,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等义项。
2、提要勾玄,概述文意,整体把握由养树移向养人的行文思路。
3、品味探究,领会顺天致性、休养生息的治民之理。
1、领悟借种树事例以托讽的灵活章法,感受饶有趣味的人物语言和生活场景。
2、体味借寓言说理的写作艺术和运用对比阐释观点的手法。
1课时。
一、设计导语,激趣入文。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陶渊明)“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杜甫)“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苏轼)古人勤于植树,留下许多种树的诗文和佳话。其实种树是一门学问。它不仅可以绿化环境,造福人类.还能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思想启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驼传》。
二、诵读积累,理解翻译。
1、师问生答,简介柳宗元。
2、检查诵读,读准并识记字音。
3、实词检查,掌握用法。
名我固当:名词作动词,取名。
驼业种树:意动,以……为业。
早实以蕃:名词作动词,结果实。
其莳也若子:种植。
移之官理:名词作动词,统治。
爪其肤而验其生枯:名词作动词,用指甲划破。
抑耗其实:它的果实。今义:事实上。
故病且怠:穷困。今义:疾病。
字而幼孩:养育。今义:文字。
三、对比整合,文章写法。
1、筛选信息:郭橐驼的种树经验概括为哪几条?请用文中词句回答。
(原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结果)“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2、比较信息:其他种植者和郭橐驼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
(方法)“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态度)“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结果)“木之性日以离矣”
小结:郭橐驼懂得遵循树的生长规律,相机而动,而其他植者不顾树的生长习性,急于求成,最后适得其反。在两者比照中,孰对孰错显而易见。
交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吏治不善)。
读出描写“吏治不善”的文字,说说它的表达特色。
交流:铺陈手法,集中表现,有言有行,细致人微:多用短促的排比句,两个“尔”、五个“而”和七个动词令人足以想见官吏嚣张、不可一世的气焰。
4、诵读第2—4段,养树之道和治民之理该是什么关系?
交流:先谈“养树”,以“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起首。后论“治民”,以“吾又何能为哉”收尾,运用了映衬的写法,前后照应;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树尤如此,人何以堪!“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行文充满了强烈的现实精神和讽谏意义。
补充史料:
(ppt显示)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政令烦出,民不聊生。
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写作意图:警示统治者整肃吏治,宽简为政,顺应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以维持承平之世。
写法归结:简洁生动;对比映衬;婉约多讽。
四、审美感知,人物形象。
1.文章主人公郭橐驼是一个很有意味的人物,朗读第一段,这里围绕标题中哪个词来交代了他的基本情况?用几个词总结他给你留下的印象。
交流:“橐驼”,即人物绰号的由来。
品味:
“不知始何名”——身份低微,来自下层,默默无闻;
“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曰‘驼”’——吃苦耐劳,有奉献品质;
“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心胸豁达,性情开朗;
人物形象: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2.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小人物来讲述种树和养人的道理?
探讨:
a、他是劳动人民的一员,能够真正了解黎民疾苦。反映真实的社会弊病,虽其貌不扬,却乐观自信。有顺其自然的人生智慧,由他之口娓娓道来,更为合情合理,合乎逻辑。
b、联系《庄子》一书中所写的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人,集外表丑与心灵美于一身,探寻美的真谛,留下不尽之意给读者以回味。
五、拓展探究,深入思考。
1、本文与《捕蛇者说》在政治主张上有哪些异同点?
(ppt显示)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交流参考:
相同点:改善民生,以民为本;借故事言“道”。
不同点:本文重在劝诫统治者改善吏治,顺应民性,而《捕蛇者说》主要是提出减轻苛捐杂税的主张。
2、谈论发言:你怎样看待文章流露出来的“崇尚本性自然”的哲学观?
要点:作者承继了老庄学派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但也存在差别。“贵自然”不等于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强调了解规律,利用规律,因势利导,适度掌控。姿态是积极的进取的,本文正可以反映出儒、道两家思想结合的品质。
3、每课推荐阅读:《段太尉逸事状》、“三戒”(《临江之麇》《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结束语:柳宗元的许多著名诗文都是在贬谪永州、柳州时期写成的。事实上,不管在顺境时还是逆流中,作家总是怀着一颗忧国忧民、关怀众生的热心,为官做事,处世做人,让生命在寂寞中闪耀出自己的光芒。文坛一支墨笔,描绘人世万象,婉谏政治得失.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士大夫身上那种正直、奋进、勇于担当的高尚人格,也正是这种人格,点化了我们民族的精魂。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六
三、郭橐驼其道:新闻发布会(对比论证)
四、郭橐驼其理:类比论证
五、柳宗元其文:艺术性
深受庄子的影响,有所创见:塑造形象、深刻思想
制造悬念和细笔刻画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知识
2.思维发展与品质:梳理文章的文脉,感受融叙事说理的特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借传记说理的方式,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把握其中承载的文化理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深刻的道理,赏鉴对举、类比的说理方式
柳宗元名句pk赛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默读1-2段填写表格
姓名:郭某某
患病:偻
样子: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
外号:驼
自号:郭橐驼
籍贯:长安丰乐乡
职业:种树
社会认可度:大师(争着迎接雇佣他)
技术特长: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默读第3段,你替郭橐驼梳理归纳回答问者的问题
有问之
对曰:
01我为什么好?
栽,顺天性: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天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管,全天性: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栽好后要像丢弃,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
对比论证:
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句式富于变化。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
02其他人为什么不如我?
栽,违天性: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管,害天性: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爪其肤,摇其本,其实害之,其实仇之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问者:满意!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柳宗元:传其事以为官戒。
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
01深受庄子的影响,有所创见
塑造形象:柳宗元塑造的郭橐驼形象,让我们看到他受《庄子》形象的深刻影响。《庄子》书中所描绘的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郭橐驼具有两种特点,既有残疾,又有特异技能。
深刻思想:郭橐驼,欣然接受橐驼的嘲讽,种植树木的过程,顺乎自然天性,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思想,名为外物,不影响实质。柳宗元对其思想的创见之处在于,顺其自然的基础上,加入做有效的管理。
02制造悬念和细笔刻画
制造悬念:第二段先介绍郭橐驼的特点,技术特长,然后在结尾处,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渴望知道他的诀窍。直到下面段落的详细介绍,才让我们豁然开朗。
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细笔刻画: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
官吏呵斥驱使,“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教师总结:
真正的养人术:良好的动机(真善美)正确的知识(知天性)管理要到位(全天性)。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养”,是根据其自然天性的“养”,是在行动上真正地做到为民好,而不是停留在嘴上。这和柳宗元的尊重自然规律,倡导人事的思想一脉相承。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七
1、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2、掌握“术”等18个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法。
3.类比的写法,对比的手法。
[教学重点]。
文言基础知识及本文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型]散文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质疑、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写作背景介绍ppt。
了解作者:
简介作者及有关内容。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八
一、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
二、了解封建统治者实行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三、学习运用对比、类比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
烦令造成扰民的社会弊端。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说理。
二教时。
一、导入。
1、作家作品。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曾贬为永州司马,后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宋代的“三苏”、欧、王、曾都以写散文著称,并称“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本文一篇寓言性传记文,借“传”立“说”,用种树之道,说治民之理。人物形象郭橐驼是寓言中的虚构人物。为什么作者将他设计成生理上畸形的驼背人呢?可能受庄子的影响,《庄子·达生》中承蜩的佝偻丈人,就是生理驼背与技艺精巧集中于一身的人物。一个身躯“拳曲”的人对生物自然生长受到扭曲、伤害有切肤之痛,因而更能体会顺应生物自然规律生长的可贵。
二、教学。
1、学习文言,疏通文意(可先完成本环节,亦可与分析课文合起来,按自然段依次完成)。
(一)掌握课文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释义。
(二)懂得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见附件)。
(三)在以上基础上理解文意。
2、分析课文,学习比较(对比、类比)。
第一自然段紧扣了题目中“郭橐驼”三个字,介绍主人公名字由来、形象特征。写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第二自然段写主人公的籍贯、职业、身份和技艺,紧扣题目“种树”两字,然后分三方面写他精于种树。首先,侧面烘托:“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然后,正面描叙主人公精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藩。”前半句强调种树或移栽树没有不成活的,隐含一个“寿”字;后半句强调种的树高大茂盛,且果实结得早、多,隐含一个“孳”。这句直叙主人公种树技艺之高明。又说明了“争迎取养”的原因。最后以对比手段来反衬郭橐驼精于种树:“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技艺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技艺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窥伺效慕,
且硕茂,早实以藩莫能如。
第二自然段结尾设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使读者急于想知道郭橐驼到底有什么诀窍。
第三自然段从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方法的对比中,阐述种树之道在于顺天致性。紧承上文,采用对话形式展开。
要求学生从本段中找出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态度和方法相对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种树态度和方法进行对比:
郭橐驼————(对比)———“他植者”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木之性日以离”
“舒”、“平”、“故”、“密”“拳”、“易”、“过”、“不及”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通过这层层对比,阐述了郭橐驼的种树经验,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重要性。主人公种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从而得到使木“寿且孳”的结果,与下段中写到的官吏“好烦其令”,从而造成使人民“病且怠”的恶果,这两者也是对比。因此这段的对比也为下文进行种树与治民的类比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四自然段以问者的口吻写出“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然后,通过郭橐驼的答语,由养树术推出养人术。他植者“种树”与为官者“治民”如出一辙。
要求学生从三、四两段中找出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相类比的语句。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以他植者的“种树”与为官者的“治民”进行类比:
他植者——(类比)——为官者。
种树马马虎虎不关心老百姓痛痒。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长人者好烦其令”:
“旦视而暮抚”“爪其肤”“摇其本”。“旦暮吏来而呼”“鸣鼓”“击木”。
“木之性日以离”百姓在烦琐政令下“病且怠”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类比联想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要求学生根据三段中郭橐驼的养树术,参考四段为官者的“治民”推出做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教师帮助梳理、归纳。
(板书)从郭橐驼的养树术推出为官者应采用的养人术:
养树术——(类比)——养人术。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莳也若子”要爱护老百姓。
“其置也若弃”治国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第五自然段通过问者之口,说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使当官者作为鉴戒。
文章体现了柳宗元进步的“养民”的治国思想。
运用比较,研讨弊端。
(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与《种树郭橐驼传》进行对比,认识暴政害民与惠政扰民同样会造成民不聊生。
(二)联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句里的“兴,百姓苦”,理解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百姓受压迫受剥削的重要原因:烦令扰民。
(三)认清封建统治阶级打着爱民、恤民的幌子行扰民、伤民之实的虚伪面目。
三、小结。
1、比较说理可以分对比和类比两种手法,对比是相对相反之比,类比是相同相似之比。
2、苛政猛于虎,惠政也可比狼凶。
3、郭橐驼的形象是“丑”与“真”的统一体。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九
古时候,有一个人姓郭,有些驼背,人称“郭橐驼”。虽然其貌不扬,但种树很有经验。凡是他种的树,即便是移栽的,也无不枝繁叶茂。于是,卖果的人和当地的富人建造游玩的场所的,都请他去种树。许多人很是羡慕,更有许多人偷偷地学他,但总是达不到他种树的水平。
如此为官与种树,在今天似乎也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说当官和种树有类似的道理,那么我们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呢?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虽是一篇带有寓言性的传记作品。但其中心议题是在揭露时政的弊端,论述为官治民的道理。由种树的经验形象地引出当官治民的道理,从而呼吁当政者改变那些为创造所谓的政绩而扰民的作风,规劝他们因势利导地管理百姓。
对于我们来说,读《种树郭橐驼传》,悟道的更应当是:对孩子不要“好烦其令”;对人对己对事不要揠苗助长勉为其难。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十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s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作者: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作者介绍重点:一是八司马事件;二是重要作品及其特点(知人论世,有必要常常复习,也可作作文素材)。
2、自读全文,正音正字,梳理文言,自读自译,整体把握。(此环节课前学生的自读自译十分重要,略)。
3、文章赏析:(重在切入点的设计)。
文章最后一段: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思考:1)养树是哪一段,养树之道是什么?试着概括。采用什么写法讲道理。(对比)。
2)养人是哪一段?养人之道是什么?养人与养树是什么关系?(类比)。
养树术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养人术应该是“顺民之性以养其民”。
3)从“吾问养树,得养人术”看作者采用什么写法?(设事明理)。
4)写作目的是什么?(传其事以为官戒也。注意结合时代背景体会)。
5)一、二段分别写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传记特色的体现,增强真实性,可读性,更为后文养树之道做铺垫)(可训练学生概括一下人物特点和养树之绝)。
4、齐读全文。
4、延伸:请根据由事到理要写好相似性的方法,给散文《一棵核桃树》加一个结尾的句子。
一棵核桃树刘燕敏。
房前有片菜地,自从用篱笆圈起来,边上就长了一棵树。由于不妨碍种菜,一直就没动它。后来,菜地荒了,篱笆没了,门前就多出一棵树。
孩子两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妈妈,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这一棵也是枣树吧?”
大人不在意的事,经孩子一问,就会显得非常复杂。听了儿子的问话,我顿时犹豫起来。我还真不知它是棵什么树。于是每有人来,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问他们是否认识那棵树。
一天,农校的一位朋友来了,喝茶叙旧之后,我把他引到院子里。“这棵树你该认识吧!”他审视了一会,说:“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
当天晚上,我告诉儿子:“以后你有李子吃了。我们家的那棵树是李子树。”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李子树一天天长大。就在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的那一年,它开花了。此时,适逢爷爷从乡下来。他看着房前的'李子树,说:“今年你们有樱桃吃了,你看你们门前的那棵樱桃树,花开得多茂盛。”“老爷爷,那是一棵李子树。”儿子给爷爷纠正。
“傻孩子,李子树什么样子,我能不知道吗?你们家的这一棵是樱桃树。”爷爷给儿子纠正。
被我们叫了3年的李子树,原来是一棵樱桃树。
爷爷走后,樱桃花开始飘落,几粒青色的果实开始显露出来。
就在儿子等着吃樱桃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当年的雨水太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树上看得见的几个果子开始脱落,直到一个不剩。那棵树从此再没人关心。
深秋的一天,房前有人丈量土地,听说开发公司要在这儿盖一栋大楼。一位划线员在那儿喊:“这是谁家的核桃树,要移赶快移走,明天挖掘机就来了。”
明明是我们家的樱桃树,怎么又成了核桃树?我从家里出来,说:“那是我们家的樱桃树。”
“樱桃树?我没见过樱桃树,还没吃过樱桃吗?你看看那上面,明明挂着一颗核桃。”划线员边说,边顺手指向树梢。
那儿确实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我们家房前的那棵树,不是一棵樱桃树,它是一棵核桃树。
过去了,每次想起我们家的那棵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这棵树多次被我们张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
有时我想,这棵树是不是上帝派来向我作某种暗示的,它要我知道,。
1)看一个事物,不能被它各式各样的表象所蒙蔽,要看它的本质。
2)也许有的人一直生活在角落里,但只要拿出自己的果实,大家照样会懂得你的价值。
3)“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谁会真正认识你。”(作者原文)。
msn(中国大学网)。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教案篇十一
王卓:(讲刘禹锡《石头城》,讲得比较好。“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西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铁皮鼓:王卓同学讲得很好!不过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叫女墙?
学生:(议论纷纷,无人能答)。
铁皮鼓:我现在给出三个说法,大家判断是哪一个。一,宫墙,二,矮墙,三,女贞树组成的树墙。
学生:(说三种的都有)。
铁皮鼓:呵呵,大家讲诗歌,首先要弄明白字面的意思。如果我坐在下面听课,我就要问讲诗的同学啊?可见以后备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
学生:到底是哪一个?
铁皮鼓:我不说,留下个悬念。大家自行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感冒了,多发言嗓子痛,所以我想这两节课我不讲交给大家好不好?(有说好,有说不好)这毕竟是自读课文啊!具备办法是这样的,第一节课大家预习,第二节课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讲课文。第一组主要解决一二段的问题,第二组主要解决三段的问题,第三组主要解决四五段的问题,每组同学都要钻研全文,在此基础上有所侧重。然后每一组派一个代表上来讲本组重点研究的段落,至少必须翻译一遍,然后同学们自由提问,由这个代表进行解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本组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忙。自由提问完毕,我还要问每个代表三个问题,当然,还可以附加其他问题,那不算在评判标准之内。那一个代表获得第一,说明哪一组同学钻研得比较认真,这次就不用再书面翻译全文了,其他两组就必须翻译全文。好,现在开始,可以把译文书拿出来钻研,但是上台讲的时候不允许带译文书。
(学生独立钻研,自由讨论,老师巡回解决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王卓和金薇追问“女墙”的意思,我拒绝回答)。
第二课时。
(课间做眼保健操时,三班被扣了0.1分,但是过了一会儿,检查的人又来了,擦掉了4.9,成5分)。
铁皮鼓: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比较捣。
学生一:“捣”是什么意思?
学生二:就是顽皮呗!
铁皮鼓:好,闲话休叙,言归正传,现在大家先把各组的代表选上来。
(学生选代表,一组选严忠孝,二组选杨晓梅,三组选赵瑞雪)。
严忠孝:(略,把第一二段很好地翻译出来了)。
杨晓梅:我想问一个问题,“隆然伏行”中有个什么用法?
严忠孝:这句的意思是说他耸起脊背弯着腰走路,没有什么特别用法啊?
杨晓梅:不对。伏是动词,在这儿做状语。(按:杨晓梅这一说是有问题的,但我当时没反应过来,没有及时纠正,只能留在下一课了)。
严忠孝:他要写这个人,自然先要交待啊?
付锐:不对,他完全可以不写呀?可以直接从第二段开始写!
金薇:(一组的,帮忙)题目是《种树郭橐驼传》,既然是传记,肯定先要交待人物的姓名来历了,这有什么奇怪的?!
铁皮鼓:我插一句,这是一篇传记吗?
(学生议论纷纷)。
金薇:这是一篇寓言体的传记!(按:这是书上注释里有的,但是我在上课之前居然没有看到,备课不到位)。
铁皮鼓:那么这篇文章中的郭橐驼是否真有其人?
学生:没有!
铁皮鼓:付锐问得很好,既然没有,是虚构的人物,为什么还要介绍姓名来历?
杨晓梅:(二组的)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为他作传,作者只是想借郭橐驼这个人种树来说明治理百姓的道理!
严忠孝:……(无法解释)。
黄泳:(二组的)用作动词,命名!(大家哄笑,因为她实际上是在帮别人,她意识到了,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严忠孝:就是用作动词。
严忠孝:……(本组另外一个同学回答说是省略句,被其他同学否决)。
铁皮鼓:有没有其他组的同学知道答案?
杨晓梅:“豪富人”是中心词,后面的部分好像是前面部分的定语。
铁皮鼓:非常不错,很了不起!这个句子有些难度,是个标准的定语后置。我们以前举过一个例子,“求人可使报秦者”,哦,对了,是在四班举的例子,我忘了,这句的意思是想找一个能够回复秦国的人,后面的部分是定语,修饰“人”。
学生:有没有什么标志啊!
严忠孝:以……为业。
铁皮鼓:什么用法?
严忠孝:意动用法。
铁皮鼓:不错。现在请第二组杨晓梅同学上台!
杨晓梅:(讲第三段,非常清晰)。
铁皮鼓:你讲得好清楚哟!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她?
汪洋:“故不我若也”怎么理解?
杨晓梅:就是“故不若我也”,代词做宾语,被前置了。
杨晓梅:郭橐驼只是一个虚拟的人物,作者是借种树来说明为官的道理,所以种树方法对不对并不重要。
金薇:怎么不重要?!既然论据是虚假的,那么论点也自然靠不住!
杨晓梅:不是这样的……。
(双方争论不休,其他同学也参与进去)。
铁皮鼓:好了好了,听我说几句。我觉得杨晓梅说得有道理,这篇文章本来就是借种树来说明道理的,重心在道理而不是种树。如果这是介绍如何种树的书,你这样质疑是有道理的,但这不是说明文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不懂种树对不对?(大家哄笑,这一场争论结束)。
铁皮鼓:我再问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去不复顾”你能再翻译一下吗?
杨晓梅:(看书)离开了就不再回头看。
铁皮鼓:但我听你刚才翻译所有的“去”都翻译成“去了”呀?
二组学生:口误嘛!
铁皮鼓:第二个问题,“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里的“以”是什么意思?
杨晓梅:就是一天天地离去啊。(其他学生表示反对)。
铁皮鼓:“离”是“背离”的意思。“以”是什么用法?
杨晓梅:……(答不出来)。
铁皮鼓:本组的谁来帮忙?
黄泳:表修饰的。
杨晓梅:能顺木之天性以致其性焉尔!
铁皮鼓:好,非常正确,请坐。(学生热烈鼓掌)现在请赵瑞雪同学上来讲。
赵瑞雪:我先翻译一遍,然后再讲重点要注意的问题。(赵瑞雪讲得也非常精彩到位)。
杨晓梅:(在赵瑞雪翻译完后即刻提问)“则有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这一句你的翻译不对。
(这一段争论略,待我调查清楚后补上)。
铁皮鼓:好,先停一停,等赵瑞雪讲完后再行提问。
铁皮鼓:说得有道理。现在请同学们提问。
学生一:请你把“理,非吾业也”再翻译一遍。
赵瑞雪:管理,不是我的职业。
学生一:不对。管理,怎么可能是一种职业呢?
(双方开始争论)。
铁皮鼓:好了好了,我来说几句,我赞同赵瑞雪的翻译。这句话当然也可以翻译成“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职业”或者“不是我的事”,不必拘泥。
苏畅:请问,“字”为什么要当养育讲?(大家笑)。
铁皮鼓: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上来,大概要文字学家来回答,难为赵瑞雪了!(按:如果备课细致一些,是可以备到的)。
魏铭江:“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的“传”字,我听你刚才翻译成了“传扬”,不对,这个应该是“记下”。
赵瑞雪:(无以言对)。
铁皮鼓:“传”字解释为“传扬”和“记下”都对,没有本质的区别。
余鑫:最后一段说,“嘻,不亦善夫”,问者为什么要笑呀?
赵瑞雪:我还看到一个版本,说“问者笑曰”之类的,我比较喜欢现在的版本,他问种树之道,连带地知道了官理,当然很高兴,所以要笑。
(还争论了几句,但大家基本认可这种解释,这时下课铃响)。
铁皮鼓:好,今天就到这里,第一组的同学今晚翻译,明天早上必须交上来!第二组和第三组同学明天继续决战!(教室里欢呼声)。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服装生产车间管理制度(优秀16篇)
- 节能环保承诺书(汇总10篇)
- 高中议论文题目(精选13篇)
- 最新到乡镇任职讲话(实用15篇)
- 最新以感谢为主题的演讲稿600字(实用14篇)
- 2023年小学生给同学的一封信(优质9篇)
- 最新管理专业自荐信500字(实用18篇)
- 材料员工作总结(大全16篇)
- 学生会开会迟到检讨书400字(实用9篇)
- 2023年学校综治工作计划(实用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