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7 00:36:44 |
- zdfb |
- 13页
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及时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变化的情况和需求。确定方案的具体目标和关键步骤。下面是一些方案制定的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一
摘要:自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参与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也遇到了问题。文章通过对英国新国家课程实施政策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达到比较与借鉴的目的。
20xx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自此,在中华大地上悄然掀起了一场基础教育课程的革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整个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实施与教学、教材、课程资源、评价体系、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普通高中也开始进入了新课程改革阶段。20xx年秋,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四个省(自治区)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按教育部的规划,到2006年参加试验的起始年级学生总数约占50%~60%,20xx年原则上全国所有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每一个接触到新课程改革的人都会清楚地知道,在这场逐步深入、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的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是多么关键的一个环节。任何理想的方案,如果没有落到实处那将只能是空中楼阁。
众所周知,目前西方的许多国家都在进行课程改革。各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本文选取的是英国的新课程实施的一些经验措施,希望我国进行课程改革的实验区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英国是在1999年课程与资格当局(qca)向教育大臣递交了改革1988年国家课程的建议之后颁布的《新国家课程》,并且规定从20xx年9月起英国中小学开始实施新的国家课程标准。
新的国家课程方案强调:国家课程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教育策略。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的学习权利,规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的评价方式。新标准清楚地表明了学校课程和国家课程的基本理念:价值,目标,目的;同时,新标准强调要为所有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并设置了更加明确灵活的国家课程科目。
为了促进新国家课程的实施,英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实施新的国家课程评价政策。课程与资格当局(qca)于20xx年公布了20xx年关键阶段的评价与报告安排。首先,对关键阶段未进行测验。其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在该关键阶段的学习成绩状况。三个关键阶段分别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ksi面向的是1―3级,ks2面向的是3―5级,ks3面向的是5―8级。在测验的形式及内容上,三个阶段各有不同。在三个阶段,对于处于规定最低水平下的学生以及最优秀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评价由教师进行,为帮助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判断,qca提供有选择性的任务。关于考试的评分工作,qca给各个关键阶段均提供有评分大纲,以及如何把测试的原始分数转化成标准分数的说明。其次,教师对学生评价。这仍然是国家课程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与关键阶段末的测验具有同等地位。测验提供了学生在关键末时的'标准成绩,而教师的评价则作为课堂教与学的一部分,涵盖了学习计划的方方面面,它考虑到了多种情境下的成绩证据,包抱通过讨论和观察所获得的成就证明。qca提供有作业评价的范例,以供教师参考。教师的评价是非核心科目以及核心科目的成绩水平位于规定的测试水平下的学生仅有的法定评价手段。再次,对成绩进行记录、报告与公布。qca要求学校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信息,其他的技能、能力以及学生在校取得的进步等信息。这些记录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关于如何给作业打分和记录进行由学校自己决定,学校要本着可管理的原则以及对未来的工作规划有用的原则来记录和保留学生的成绩。学校至少每学年要向家长书面汇报一次学生的成绩。此外,学校还要把教师的评价结果报告给数据收集中心。这些结果要在小范围内公布。
2.加强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同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近年来,为了建立更有成效的教师培训计划,以确保教师培训活动能使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得到明显的改善,英国师资培训署确立了教师培训与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
(1)对具体标准进行严格估,以保证教师受过合格的训练;。
(2)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严格管理与记录,使教师培训质量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3)制定评估、管理的政策和标准,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英国教育与就业部把“全面质量管理”术语引入教师管理中,并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职前教师教育进行改革,加强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的管理。20xx年4月英国学校质量司宣布了32所试点学校的名单,这些学校从9月份开始实施为期一年的“教师减负”工程,以使教师们能更好地专注于教学工作和提高课堂质量。这些学校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和特殊学校。减负内容包括:为教师配备额外的教学助理;给每位教师配备一台便携式电脑用于上网和使用信息交流技术;减少教师一星期的工作时间;增加教师用于备课、进修和规划学校活动的时间等。在试点学校进行“教师减负”工程后,有关人员可以将试点学校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所有学校。
3.大规模增加教育投入。20xx年7月英国教育技能部阐述了今后教育投入的目标:英格兰的教育投资在以后三年中将以6%的速度递增,从20xx―20xx年的450亿增加到2005―2006年的578亿英镑,使教育投资由20xx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上升到5.6%。
1.新课程实施的现状。我国从20xx年9月首批国家38个实验区启动以来,在各个实验区,新课程的实施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国的一些学者专家为了真正了解新课程实施的状况,对实验区进行了一些考察。我国新课程实施工作组织的有序与科学的管理,带来了改革的初步成效。
(1)使用者对新课程的接受与认可。这里所谓“使用者”,包括课程实施的最基层人员教师,同时也包括校长、教研员、学生以及家长。自课程改革实验启动以来,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新闻媒体等多方面力量的配合与宣传下,人们对新课程的了解、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校长、教研员、教师到家长,对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同并且接受了新课程的主要措施,对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认识深刻,对课程改革充满信心,并且愿意共同协作。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对改革目前教育现状的强烈渴望,是课程改革的强大的驱动力。这种校内、校外合作的教育氛围为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程实施短短的几个月内,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观念的变化。在东北师范大学的马云鹏教授主持进行的调查问卷中深刻地体现出这一点。在“参加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你最大的收获”这道题的回答中,选择“教学观念的转变”的人数高达91.6%。通过与教师座谈、访谈发现,教师的观念相对于以往,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学由原来的单一知识传授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学生由被动的学习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求知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到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平等的朋友;数学、语文等学科也逐渐走进生活世界……尽管观念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反差,但这种变化,却让人看到了改革的希望。
(1)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缺乏实践性。教师培训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新课程自推行以来,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都组织了多种教师培训,例如,20xx年夏,广东省就对全省的中学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实施的培训。虽然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对于课程实验的启动和前期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课程实验的推进,教师们感到更需要具体的、实用性强的培训。实验初期的培训以通识培训为主,旨在使教师了解并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增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性与信心,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做好实施新课程的准备。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深入研究课堂中的具体问题,只停留在课程纲要和标准解读层面的培训就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他们更加需要与学科相结合的、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相结合的,能够将其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培训内容。另外,从培训的形式看,除了讲授式、报告或讲座式之外,教师更渴望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案例分析式的培训。希望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等待着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程度。
(2)评价制度与方法滞后。要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措施,就必然要有与之相配合的评价制度与方法的改革。社会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措施落实的程度。笔者在走访了一些学校后发现,来自不同方面的人都关心评价制度与方法的改革,尤其在中学表现得更加突出。在笔者对一些教师、家长、校长的访谈中了解到评价对教师参与改革的制约作用,可以感受到新课程改革中的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对目前的评价方式的不满与无奈,对新的评价方式的热切渴望。校长作为学校的代言人认为,如抛开中考,真正按照课程改革的目标发展,的确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实际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讲,不能忽视“双基”,否则会把学校搞垮,家长也不答应。家长们确实感受到了课程改革以来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但是他们对目前考试和教材不相配套的现状表示担忧。不仅担心现在的期末考试,更加担心将来的高考。他们普遍怀疑,按照现在这种考试方式,实验区的学生如何与全国其他大部分学生相抗衡?教师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他们拥护课程改革,但是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取向却深深地影响着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实践的积极性,他们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得畏首畏尾。大家从不同角度关心评价的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的升学,教师的考核和学校的评价的关的考试。一方面是这样的考试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还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这些考试能否与新课程提出的理念与目标相一致。
1.加大教育投入,同时调动多方力量参与课程实施。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资是保证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国家只有从物质上给予了保障,新课程才有进一步实施下去的可能。但我们也应看到,对改革的推进是一个团体努力的过程,每一个角色在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处于实施的核心地位的学校和教师,更需要课程设计与管理者的指导,使其能比较准确地了解课程的理念与方法。只要发挥课程理论者、管理者和第一线的校长、教师几个方面的作用,并使其有机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工作就能比较顺利地展开,取得好的效果。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邀请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专家、制定学科课程标准的专家讲学和指导,并同时发挥教研员、校长和教师的作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里,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各级教研员的作用,他们作为政策、理念与现实操作之间的桥梁和中介,其发展状况直接制约着课程改革实验的发展。随着新课程实施范围的扩大,将有更多的学校进行实验,坚持多方人员参与,共同开展实验工作,就可能在实验的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形成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种新的变化,促进整个课程改革的发展。
2.开展各种针对性的培训。教师培训是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补给线,是影响课程实施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我国目前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实验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就应尽量克服培训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弊端,使培训真正成为促进课程改革实验发展的生命力。今后的培训工作,应该考虑到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有丰富的经历,应该更多地运用讨论与研讨的方式,辅之以讲座、报告、讲授、阅读文献等多种方法,尽量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与探究的过程,在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另外,不同科目、不同年龄与教龄的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是不同的,他们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因此,培训应该针对教师的学科、年龄、教龄、学历层次、所在地区等不同的个人条件与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
3.实施新的评价政策。新的评价政策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一个质的变化。新课程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评价的多样性,注重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英国将测验成绩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放到的同等的位置。也就是说,一个学生最终的评价结果是由学术水平等级和教师评价等级结合而成的,这就避免了分数至上的恶果。而我国目前的大体情况却仍然类似于改革之前的情况。虽然,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各不相,有人教版,还有苏教版。从形式上看,我们是在实施新课程,但是,学生最终都要进行统一的考试,考试的分数决定着学生的命运。毕业班的学生靠分数的高低来选择重点非重点学校,非毕业班的学生就靠分数来决定自己能否进入重点班学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仅作为一个参考,作为考试分数的附属物存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让教师的评价与考试分数的地位相等。这样,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多样。
参考文献:。
1.陈霞.英国现行国家课程标准的特征及启示.[j].课程・教村・教法,2003(6)。
agtheteacherrecruitmentcrisis[j].educationtoday,2001(2)。
3.易红郡.英国国家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对策及启示[j].中小学教育,2004(5)。
mentforeducationandspendingwilldeliverworldclasseducationsystem:morrispledgeseverypennywillbespentonreform.[j/ol].http://ntre,2002.7.15.
5.马云鹏,唐丽芳.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部分实验区评估结果的分析与思考[j].东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二
自20××年×月起,江苏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为保证我校的新课改革工作得到稳步推进,特制定我校对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县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为依据,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促进我校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机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z。
2.成立各学科新课程实施研究小组。以各教研室主任为责任人,所有任课教师参与研究。
三、工作计划。
(一)宣传发动阶段。
20××年1×月-20××年×月为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上级关于课改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让教师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师资的培养与培训等工作,为新课改的实施做好思想准备。
(二)培训学习阶段。
20××年××月-20××年××月为培训学习阶段,主要任务为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级部门组织的新课改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学观念,确保新课改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实施阶段。
20××年××月开始为组织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有如下几点:
1.认真研究实验教材,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材体系,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把握住重点难点。
2.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尤其在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贯穿研究性学习方式,利用图书馆、学校网站,结合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
3.改变课程传授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让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实施中得到真正的体现。
4.举办新课程改革教学展示活动。主要分为教学观摩和研讨、课外活动和教育成果展览。教学观摩要做到主题明确、教法新颖。成果展览力求能展示个性和创新性。
四、工作措施。
1.阶段总结,不断反思。要求教师必须做到重点课每课反思、写出小结;每月反思、写出总结,进行交流,从面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整套适应课改要求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每周三及周日晚教职工会议后为老师集体学习时间,鼓励老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号召全体教师都参与课改工作,每人写一篇本学科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会文章,在教研组会上进行交流,共同促进我校的课改工作。
4.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新课程的扎实推进。每备课组实行每周一课制度,“教学七认真常规”的定期检查制度,年级组及教务处的督查制度,比较完善的制度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5.加强校际交流,拓宽视野。一方面请连云港师专及省市有关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我校传经送宝,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取经,拓宽课改工作视野,努力形成新的人才观、评价观、教育观,打开我校课改工作的新局面。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三
新课标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学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惑,这些困惑和矛盾,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因此,我认为应引起大家的重视,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些新问题。下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应对课程资源的不足。
首先,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的缺乏,没有合格的化学实验室,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缺乏足够的化学仪器和药品。很多化学仪器也已经老化,更不要说新教材中所出现的一些先进的仪器,如ph计,就连老师也没有见过。化学实验条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比如把矿泉水瓶改造成烧杯和漏斗,把药瓶改造成试管和量筒,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节约和环保意识。
其次,化学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天地,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注意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不足。比如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厂矿企业,象化肥的.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报刊、电视或互联网上查阅和收集有关化学促进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事例,相互交流、讨论,来增加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评价方式滞后制约课程改革。
尽管中考的考试制度也在不断的变化,但学校和师生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升学考试的压力,某些农村中学的一些做法更是偏离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如新课提前结束、延长复习时间、新老教材一起用,依然是题海战术,学生的负担有增无减。如何改变这种阻碍课程改革的评价方式、新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新《标准》在纸笔测验的基础上,提倡另外两种新的评价方式,即“化学学习档案”袋评价法和活动表现评价法。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纸笔测验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查,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突出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学生自评):包括实验过程记录、探究活动设计方案、与化学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小论文、调查报告、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等等。化学学习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反映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
3、活动表现评价(小组评价与老师评价):包括做实验、操作仪器、辩论、调查、实验设计等。近年来我市实行的实验操作考试实际上就是一种活动表现评价方式。
三、传统的教学思想制约课程改革。
在农村中学,多年来形成的“听、记、背、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包办代替”和“学生跟着老师走”的现象依然存在。怎样改变这种现状?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不但要更新教学思想,而且得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制定教学目标。
2、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像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化学史、新闻报道、影像资料、实物、图片、模型等等,都可以创设学习情景。
3、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和化学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4、要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的联系。
四、农村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素质偏低。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呈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样化,很多答案是开放性的。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空气成分测定中的讨论,二氧化碳实验的设计,以及一些实验不成功原因分析是很好的探究性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非常有效。但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起来无疑增大了难度。一方面,相关的教学法辅助资料几乎为零,简单的教师用书几乎排不上用场。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很难完成,如面粉爆炸实验。有些实验因为仪器设备有欠缺而难以完成。
在农村中学,一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仍然存在依赖教材和教参的现象,照本宣科,缺乏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忽视身边的生动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难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化学新课程潜在的内涵。因此,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1、认真参加新课程的培训,更新思想,转变角色。
2、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必需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驾驭和使用新教材。
3、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课改需要。
4、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极其便捷和有效的手段,它是现代型、研究型教师的一项新的基本技能或基本功,是教师发展的新领域。
教师要勤于学习,自觉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者。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级领导与新教材编写者,都要关注新课程实施情况,切实改善教学设施,改进教学管理与评价,改革教材编写。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农村化学教学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化学教学的前景才会美好,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06.
[5]《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四
20xx年9月,辽阳县各乡镇25所中学(现24所)参加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选用人教版教材作为实验教科书。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新理念。为了落实新的教育理念,使新课改一开始就步入正轨,早在20xx年10月末,教师学校中学部栗丙林主任就深入各中学对各校一线教师进行有关实施新课程的培训。
我当时作为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参加了培训,之后还进行了交流、讨论。让我们受益非浅。之前,只是知道课程改革是必然,是趋势,却不知怎么改、改什么,培训后犹如在教学的道路上点燃了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之后,历史学科教研员徐恩元老师多次到校组织听课、讲课等研讨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关键是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积极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教学中的权威转向师生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传统教学观念的更新,为课程标准的实施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发挥教研导向作用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
为使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我们历史学科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教学导向作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首先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我们作为研训人员,都有自己负责研训的学校。走下去,走进教师之间,亲自参与集体备课,具体做法是一人主讲一课,众人共同参与。对教材分析、教材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教学全过程进行研讨、分析,这样即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得到了锻炼,又使集体智慧发挥了作用。
其次是通过开展大大小小的历史教学观摩,在讲课、听课、评课过程中体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检验备课效果的得失,从中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方法,这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4月在首山镇一中搞的一次大规模全县历史教师参与的教学观摩,课题是《三国鼎立》,效果就特别好。再次是通过撰写教学心得体会,积累教学案例,重视案例的导向功能和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料。这个途径我们主要是由一些骨干教师来完成,进而带动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交流、总结、提高,从而逐步实现观念的转变。
三、时刻关注教师的发展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首先,教师能否经受住了职业道德的考验。
在刚开始课改时,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十几、二十几年的历史,可谓倒背如流,一味固守自己原有的上课模式。他们或是“填鸭式”、“一言堂”,不顾下边学生的反应如何,一骨脑地把课“讲”完,或是,讲的少之又少,用题海战术“狂练”,把原本教材中的大字小字面面俱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样做了,还会振振有词:“我都累死了,讲得嘴丫子冒沫,你还不会,那怪谁呢?”“所有题型,我们都练到了,‘修行’就在个人了!”殊不知,新的时代需要真正意义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背几个人物、几个年代、几个事件等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人才”,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你的学生将如何适应现在乃至未来的社会这一层面,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并真正地热爱教育事业,与些同时,就要考虑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需要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驾驶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设置问题,设计思考讨论题目,并指导学生搜集、查阅、整理有关新课程内容,而这无形当中就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倘若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很难担负这一教育任务的。
其次,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的主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并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指出: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如此。
那些灵活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学方法、手段的教师,他的学生也被带到了当时的历史氛围中,兴致盎然地学习着。比如同样是讲夏商西周的文化时,涉及到日食、月食的发生、记载,有的教师依照教材或是自己描述或由学生讲解,一带而过,而有的教师此时启发几位学生走到讲台,分角色扮演太阳、月亮、地球,其他学生饰演此天象出现时当时的老百姓的状态,并及时提出问题:出现这种惊恐现象的原因?这样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学生精彩(教师一定要坚信学生所具备的能力)的表演,这样创新的教学,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心扉,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反之,那种千篇一律的泛讲空讲,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再次,教师要博览群书,形成厚积薄发的文化底蕴。
当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走进新课程,参与课堂活动时,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另外教科书的一些隐性问题含而不露也需要研究。开放性的教学使历史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心理、科技、文化、自然、地理等学科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教师如果没有广泛的各领域的知识是很难师生交流、讨论合作的。比如在讲到《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中,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涉及手工工场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理论;经济决定政治、文化的政治理念;新航路的开辟涉及地理中的空间知识;殖民地建立后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军事侵略等等,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各领域的知识是很难上好本课的。所以教师,尤其是做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勤思考。授以滴水,应有滴泉。
第四,要有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能。
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积极思维,强化其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虽然我们只是县内各乡镇学校,条件有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县教体局本年度加大远程教育的投入,运用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电化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因此,现代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标实施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之一。
四、实施新课程标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理解继续与创新的'关系。
历史是发展的,历史发展本身具有继承性,任何教学改革都是在吸收原有教学方式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我们课程改革的原则。
因此,必须正确理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主要转变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但不能因为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谈“讲”色变,似乎一“讲”就背离了课改精神。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
教师自己讲,关键在于怎样讲,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产生想象,有利于学生理想情操的熏陶,那么这样的讲述也主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在改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中,要注意在批判中继承,在创新中发展,要避免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二)如何认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有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理论: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但在具体操作时却不知从何处着手,或者做得还不够。奎里特说:“在课堂上,一名教师应该告诉他的学生应该怎样看世界,教师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知识,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还要和他们并肩学习。”
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在理解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创设情境,点击学生灵感火花,质疑设问,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最佳状态之中。而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则要求教师在微观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他们对书本的怀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有创意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使他们积极思维、大胆发问、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如何处理个别与群体的差异关系。
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多姿多彩,使那些天资聪慧,勤勉好学的学生有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新感觉。他们在课堂上情绪活跃,思维敏捷,积极发问,抢答问题,个人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发挥,而大多数的学生却因受社区环境、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局限了他们的接触资料、图片、信息等教学资料的视野,限制了他们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如何面对这大多数的学生,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呢?这也是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
(四)如何衡量教学过程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改成败与否,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给予评价。而现在应试考试的评价机制,一张卷纸定成败仍然成为束缚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有一种更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来应用,才能更好的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五
xx年2月1日和2月2日两天我参加了xxxx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通过学习对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感觉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尤其对以下几位老师的论述印象深刻,感觉受益匪浅。
xxxx教研室的周详老师从使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带来的变化和基本评估、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化学(2)教学的几点建议、练习和作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提出在下学期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好深广度,不要任意加深和拓展,要瞻前顾后,了解初中《科学》和选修模块,忌一步到位。2.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3.关于实验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应进行分组实验,边讲边实验效果更加理想。
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研究好本册书,还要深入研究初中和选修模块的教材,同时化学(2)包含29个实验,要想做好分组实验,实验室及实验器材的不足成为最大的问题。
桐乡市高级中学的张锦松老师对化学(2)第二专题进行了分析解读。用实例详细地讲解了各个单元中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不宜拓展的内容。不宜拓展a.比较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b.化学平衡状态特征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c.燃烧热、中和热;d.盖斯定律;e.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这么精细到位的讲解就能使我们教师在第二专题的授课中少走很多弯路。
xxxx四中的夏宾老师演示了几个多媒体课件及有机教学中比较实用的3d软件,他提倡教师在以下情况多使用多媒体:1.给学生提供一些我们无法去的现场的场景,比如炼钢、溶洞的形成;2.已做过的实验的再次演示,比如钠、铝、镁已做过演示实验,化学(2)中再次出现时使用多媒体演示既清晰省时又可以反复演示。培训资料69页提供了软件下载地址,各位化学教师不妨一试。
新课程、新思路、新方法,新课程培训给了我们方向。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六
众所周知,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切实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是实施课改的关键。因此深刻领悟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事实上新课程的实施客观反映了“三个转向”即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普及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实践技能,从关注教学结果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具体而言新课标不再从学科本位的角度追求知识的全面发展与完整,对于概念和规律不过分追求叙述表达的正确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的教育作用。为了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深刻领悟新课标,寻找新旧课标的差异,努力做到知新知旧,然后集体讨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现在在教学中感到最困惑的莫不是喜新不厌旧,对某一知识新旧课标的要求不一致,就把握不住尺寸,要不要教,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一开始心中没有底,就来了一锅大杂烩,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更累,到后来老师、学生都是做的'无用功。例如在上一学期的教学和复习中,我认为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是重点内容,平时对学生作了严格的要求,结合数学上的行程问题,补充了大量习题,反复的训练,但期末考试只考到了设计表格,对计算要求很低,大部分学生计算都过关了但拿不到分,表格设计出了问题,在阅卷中发现学生不知表格的作用,不懂表格是为了记录实验数据及计算实验数据,数据后面要有单位等,所以设计不出或不完美的比例很高,因为平时没有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收集证据,验证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证据收集需记录,记录需表格,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的物理量及需计算的物理量,物理量后面必须跟单位才有意义。平时我们没把握重点,责任就在老师身上。本学期中,我更仔细地研究大纲,钻研教材,吃透新课标,不作要求的大胆抛弃,不受传统影响。如在液体压强教学中,大纲对液体压强的公式及计算已不作要求,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如何通过探究活动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然后利用这规律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在教学中我只要求同学认真做好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物理的探究过程和实验方法,去感受知识,逐步积累和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我没有对液体压强的计算作要求,删除了液体压强繁琐复杂的计算,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再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大纲对大气压值的测量-----托利拆里实验做了调整,考虑到水银的物理属性有毒,放弃了该实验改用生活中的注射器来估测大气压的值,并在该节内容中安排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教学中我就注重对测得的大气压偏大或偏小误差的分析,注重了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解释,真正让学生能体验到物理来自生活,在服务与生活。
所以平时我尽量放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作新教师,忘掉以前的一招一式及已有的教学经验,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好中选优,改变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了这么几年了,各地先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先有洋思模式,后有杜浪口模式、生态课堂等,搞得教师和学生无从着手,不知怎么教、怎么学,许多老师学生迷失了方向。但是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研讨一下不难发现,不管何种模式,它们都立足于本土、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这几年中我也先后尝试了几种课堂教学的模式,收获颇多,也逐渐形成了我自己的教学方式:我每接一个班级,总是先了解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问题,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预习要了解新课的目标,流程、内容、知识点等。针对物理学科实验多、讨论、分析、交流多,要精心备好实验课,事先要做好每个实验,对每个实验都要作好预设,可能不成功,那不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情况会造成实验误差?误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那样课堂上就能做到事先有数、心中有准备。课堂上老师就先明确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分组情况,实验中要求同学齐心协力,基本要做到人人动手做,人人动口讨论、交流,每组学生都要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力争通过实验在动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动口中让学生展示自我,提升自我,让学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每课结束时由学生小结本课内容、知识点及注意事项,并通过相关习题作好检测,及时巩固,及时反馈。我始终坚信教无常规、学无常法,适合学生的、学生喜欢的能让学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教学方式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做好作业的布置工作。
新课程实施的几年了,我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老师,现在书店里、学生手中各种各样的物理练习册狠多,练习册中新老题目交杂,是一锅大杂烩,如果叫学生统统吃下,他们不呛死也会噎死,如现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不作要求,但练习册中不仅有压强的计算,还有液体压力的计算。再如新课程对浮力知识也作了调整,对繁琐的浮力计算也不作要求,若我们老师对课程标准没有吃透,再去布置相关习题,只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怕学物理、厌学物理。现在各地对物理知识的考查也不全一样,反映在各地的中考要求不全相同,但好多参考书把各地中考题目来了个大综合,你老师不去选择,一味布置让学生去做,学生怎么做,做了有何用。再如我上次遇到这样一题:运动员穿冰刀溜冰为什么很自如,它给出的提示是冰的熔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我百思不得其解,上网一查,原来它的提示错了,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老师能把握大纲和考纲,对作业要精挑细选,把每一道题当作一道点心,好看、好吃、有营养,要让学生喜欢吃,吃而不厌。所以我们备课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作业的布置,精挑、精选,精编练习,力争做到既减负又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我们正处在风口浪尖上,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努力打破旧观念、旧方法、旧框框,认真钻研教材、大纲,互相协作,积极投入课程改革。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七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给音乐教学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当前,新一轮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在探索中,根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本人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倡导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它以突出音乐审美为中心,师生互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运用全新的评价机制,根据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尝试,陈述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审美为核心师生互动以人为本评价机制。
21世纪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什么?这是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试行稿)的正式出台,以及与之相关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教材(实验课本)的相继问世,这个问题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解答。那么我们音乐教师该如何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呢?本人根据一个学期的实施经验得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审美为核心。
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美水平,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一是指身体的运动,二是指思维的启动。传统的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技巧的培养。一般教师满足的'仅是唱歌教学的标准化、模式化,要求学生整齐统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学生经常都是一味机械地模仿,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善于自己独立去理解、去想象,学生的思维从根本上就得不到开发,能力就得不到发展,教师就看不到学生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潜在的本能,造成学生智力资源和创造资源的极大浪费。
转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应勇于打破以往的一些常规,把学生从根本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加上视觉、触觉上的活动去把握,去创造。教学中,力求以通过音乐作品的音乐美和视像美来完成,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如《小宝宝睡着了》一课,我抓住作品的音乐美,视像美特征,紧扣音乐主题展开教学将学生带进音乐作品的意境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情感的体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宁静、祥和而又充满童趣的画面,再赋以教师优美的语言,一个缀满蓝色星星的摇篮挂在倒垂的柳枝上,可爱的小宝宝躺在摇篮里微笑着进入梦乡,蓝色的夜空------师生无不为这美妙的音乐展开遐想,无不为这音乐而抒情,无不为这动人的美而留连忘返,无不为这诗一般的境界而感染,由此,再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让歌曲升华和再创造。
二、从兴趣入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让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失”的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探讨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取知识,技能技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
如:在学习第一单元《有趣的声音世界》中,首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让他们注意到身边的各种音源,乐器,音响,音乐。然后再让他们进行模仿,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歌曲《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活泼、跳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教学中以游戏为主,让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妈妈,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小青蛙,其余的当观众看游戏,之后请他们说说小青蛙找妈妈时的心情变化,学生不难说出,由此他们自然地体会出了歌曲的演唱情感。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生硬的教学说教好多了。最重要的是体现了新课程的以人为本,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
三、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有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惟师是从,惟书是从,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学问题,而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当成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才能改变那种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具体体验的单向方式,才有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勇敢地说“不”――不同意老师的理解,不同意课本的解释,这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才是学生真正的理解,这才可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过程。
四、通过游戏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孩子们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均比平时活跃。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音乐游戏与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活跃的思维环境,对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很有益处。如:在一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四部分《音乐探宝》学习中,让学生想象正在奔驰的火车的声音,启发学生用体态、律动、拍手跺脚或打击乐器模拟奔驰的火车的节奏,想象这列火车由远方开来,引导学生用节奏及力度对比,来体现这一想象中的情节。然后,教师点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各种感觉器官的活动,充分运用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来体现火车途径各站的情况。经过处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游戏中扮演司机、列车员、乘客等各种角色,使游戏更为形象,富有真实感。最后放手让学生试着把这列“火车”自由地开出教室,让孩子们心理得到满足,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情感也充分表达出来了,为学生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了我们新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
五、改变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全新的评价机制。
“音乐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首先培养人。”多年以来,音乐教学中开了或以考唱歌为中心的评价制度,评价一个学生音乐成绩的好坏,看他唱歌是否走调、节奏是否稳,卷面知识是否得高分。现阶段的评价机制中,虽然又增加了表演、乐器的演奏等几项内容,但从根本上还是学生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迫使学生一切依照标准答案而不发挥创造力,在评价时,忽略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在考核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还增加了一项内容,通过不同形式的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参与成绩平定。在课上,老师指导学生怎样根据自己的特点,拿出最精彩的节目参加汇报演出,课后大家分头准备:有的当导演,有的当演员,有的请爸爸妈妈帮忙------汇报开始了,老师当观众,有多名学生主持。节目很精彩,有的是课内教的,有的是课外学的,还有的是自己编的,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渗透了新理念。
总之,只要教师注重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那么今后的音乐课堂教学将会边的非常轻松愉快。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八
回味着三年来紧张忙碌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历程,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研训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在全县各中学广大语文教师的大力协助下,我们圆满地完成了—,2005—,2006—三个学年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过去的六个学期,我们行走在课程改革踏实的路上,满怀着将新课改进行到底的信念和决心,围绕着怎样实施新课改,以及随着深化课程改革所引发出来的困惑与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注重体现教研部门的职能,我们本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有辛劳,也有成果,有迷茫,也有收获。三年来,我们的工作坚持“研训一体,管训结合,以校为本”的原则,按照“研究为基础,指导为手段,服务为宗旨”的方略,大力开展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研究活动,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线,牢牢掌控第一线教师参与新课改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研训教师撒下了勤奋与智慧的汗水,播下了奋发与创新的种子,取得了丰厚的收获,也找到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工作历程: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强化理念,提升素质实施新课改,推进新课改,实践新课改的主要力量是教师,教师的理念、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同时,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必须让教师发展,因此,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就成为实施新课改的最主要工作。
1、学课标,考课标为了督促教师尽快地了解和掌握新课改的理念,我们进修学校为各中学统一订购了《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解读》,要求各校组织语文教师定时学习,并在2004—的两个学期里两次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知识检测。通过这样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掌握。
2、请进来,走出去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他们对新课程的学习和把握,我们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我们先后请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欧阳代娜来我县做《运用唯物辩证法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的讲座,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语文研训部主任孟庆欣做《语文课堂教学到底怎么做》的专题报告。这两位专家恰逢我们的课程改革处在较为迷茫的时候到来的,他们的讲学对于我县广大语文教师解开新课程中的疑惑,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另外,我们多次选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院参加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委会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到大连金州开发区,凤城东方红小学学习课改经验;到本溪、沈阳参加由省教研培训中心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省语文学科“双优”成果交流会;到沈阳、吉林通化参加全国中语会第六届“语文报杯”中青年教师优秀课大赛、全国中语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峰论坛。通过参加上述各级各类培训,使我们广大教师对新教材编写体系、意图及实施中应该注意的立项有了清楚的认识,获取了外地新课改的实施经验,见识了新课程的优秀课例,明确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3、借大赛,练本领几年来,我们本着“以赛促训,以赛代训”的原则,多次围绕实施新课程组织竞赛。组织全县语文教师参与“叶陶杯”下水文大赛,钢笔字、笔字、朗读基本功大赛、说课大赛,参加了教师进修学院组织的朗诵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参加了省市优秀课评选。在这些活动中,全面展现了我县语文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比赛,达到了在比赛中学习理论,在比赛中积累经验,在比赛中交流体会,在比赛中得到锤炼,在比赛中得到升华的预期目的。二、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效率1、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三年来,我们组织全县全体受训语文教师,以校本教研为主渠道,踏踏实实地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我们深入教学第一线,观摩课堂教学达200余课时,并组织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指导他们进行教学设计、撰写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课堂教学实录等,在这一系列日常教研中,对受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渗透、影响,使他们不断适应并深入新课程改革,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承担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期间,我们根据我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开展了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研究。我们选取了水泉、吉洞、塔子、唐马、刘二堡、沙岭、黄泥洼、小屯、穆家等九所中学作为课题研究基地,共有六十余名一线教师参与了此项研究。全体课题教师按照“课前: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课上:师生参与,重点突破;课后:延展训练,巩固提高。”这一操作性定义进行课题操作,使作文教学逐步走上科学、高效的轨道上来。总之,实施新课改三年来,通过大量研训工作的开展,以及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在知识的传播上,实现由知识的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在教学目标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在注重多种教学目标并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关注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强调了学科间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索和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在对学生评价上,注重在对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和监控,并及时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指出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另外,教师也注重对自己的工作多总结,多反思,多与其他课改教师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教师们正随着课改的发展成长。课改的成绩另一方面来自于学生。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到了“安宁和自由”,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变得大方、自信、健谈;大量的学习、实践、体验、感悟机会的提供,使孩子们变得眼明、心灵、手巧;智能强项的发展,使孩子们成了教师的“宠儿”,孩子们正在教师指导下,与新课程一起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从所开展的研训活动中看,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教师头脑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统治”课堂,仍然“统治”着学生,教学民主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得以充分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单一,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等等。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不断完善研训机制,继续扎扎实实地抓好研训工作,使我县初中语文课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九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义务标准》)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全面实施,标志着基础教育课改已经走进每一所学校,走进每一位师生的生活。它不但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物学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又有何影响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生物学教学的体会,分析了新课改的两个《标准》中所倡导的教育目标、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对高师生物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适应生物新课标。
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也就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的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而21世纪的现代师范教育理念是以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为导向,开发人的身心素质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充分和自由发展,致力于人格完善的目标。高等师范院校有责任传授给学生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并由他们将这种理念带进中小学课堂。这与基础教育课改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既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是相一致的。在课程目标中切实体现了注重学生发展的三位一体的生物学新课程理念,既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献身基础教育事业。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标。因此,在师范生教育中,把师德修养教育贯穿始终。让我们培养的学生走上教学岗位时能够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培养学生诚信、尽职、图强、服务社会的崇高师德,坚定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树立刻苦拼搏、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要做有“心”人,主要包括事业心,献身教育事业的职业追求;爱心:对待教育事业及学生的热爱;责任心:对待教育事业及学生的尽职尽责;专心:对待事业的志向、专劲及忠诚;热心:对生命、生活及世界的满腔热忱;平常心:正确看待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在经济潮流前的平常心态。
1.2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为基础教育作保障。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才能把握生物科学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和手段,才能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师范生在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必须的,为将来走上讲台做好专业知识储备。
2加强课程改革,以适应基础课改的需要。
新课标从原来以教师工作为重点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上来,使知识点从“直接的、统一的、刚性的“控制””转变为“间接的、指导性、弹性的“规范””,相应地总结了“科学探究、生物圈中的人、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等内容,在高中阶段,增加了“分子、稳态、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等内容。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上,简明扼要,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开发机会,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上,要尽可能与其相适应,应该压缩学生“教什么”的学科专业课程比例,增加解决“怎么教”的教育类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比例,适当扩大选修课的比例,走出学科中心的藩篱,建立以发展人的能力、素质、人格为中心,以满足教师职业需要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同时,在课程内容方面,剔除“旧、窄、杂、空”现象,增加反映当今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注重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融合。为此要开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历史、艺术、文化、伦理道德、社会与情感课程;文理渗透课程、学科交叉课程等;还要设工具类课程,使师范生具备新时代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还应有条件地加大实习见习的周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师范生真正感知现代教育理论的实践魅力。
3学习先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因为生物科学不仅是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与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也是倡导探究式、合作、参与式等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使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逐步,由统一规格向差异性转变,而这些教学方式和各种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的师范生评价中,主要依据学科的成绩,既造成了重知识轻能力,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因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评优、评奖、奖学金、入党等都与考试成绩挂钩,这样导致学生把大量的精力用于课程学习和考高分方面,而轻视了作为未来教师能力的学习与锻炼。因此,教学评价的改革是迫切而必要的。笔者认为,应大力提倡实作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加强从师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从考察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能力及效果;考察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的能力;考察学生研究教学的兴趣和能力;考察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教学实习的能力和效果等诸多方面来评价一名师范生的能力水平。比如“三字一话”,是教师必备的技能,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字写不好,话讲不标准,而在评价中又不是重点,导致学生不重视,因此只有改变评价的方式,才能把学生从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
总之,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要求,师范生教育的也应作相应的改革,而这种改革理应走在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前面,为基础教育提供方向和指导,但现实是相反的,师范生教育落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后面,因此,高等师范生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做出相应改革,而且要切合实际,迅速的转变观念,大力推进改革,以培养更多适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改要求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报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恩山.中学生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陈继贞,张祥沛等.生物学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3.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十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省教育厅、合肥市教育局《课改实施方案》为依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
1、科学设置课程开设方案,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注重学科整合,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开设体系。
2、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与高中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使学生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健康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管理,学校特设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新课程实施办公室和课程指导小组,学生课程实施活动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zz。
成员zzzzzzzzzzzzz。
其主要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主任z)。
副主任zzz。
职责:负责组织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组长z。
成员zzzzzzzzzzzzzzzzzzz。
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组长:学生会主席。
副组长:学生会副主席成员:各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
职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及时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四、具体措施。
新课程改革涉及面广,是一项牵动学校整体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理论为支撑,以专家支持为依托,以实践研究为主轴,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保证新课程的实施。
(1)建立例会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验,利用每大周一次的备课组教师例会和教研活动,总结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2)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育教学部、年级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课,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载体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组织家长听课、座谈会、交流会、咨询活动等,使家长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5)完善教学奖励激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学评比活动,对课改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精神嘉奖和物质奖励。
2、抓好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进行。确立课程观念,切实改变课程功能。
(2)理清课程结构,实施课程整合。着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3)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优化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
3、完善评价和考核机制。
(1)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b、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结合起来;采取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口头测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形式地多样化;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课课有反思,周周有回顾,月月有积累,期期有总结。坚持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教育教学部、教研组、年级管理委员会应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完善保障措施。
(1)实行经费倾斜政策,选配文化素养较高、业务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承担课改任务。
(2)确保学校经费优先用于开展活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设备添置,教学奖励等,保证课改工作顺利推进。
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实用篇十一
白银市平川区复兴乡教育管理中心(730915)。
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是什么?我认为,关键是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有人说,思想决定一切,也有人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保守,必然因循守旧;观念落后,必然画地为牢;理念落后,必然固步自封。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思想,思想不变,理念照旧,一味抱残守缺,改革和创新就是空谈。
有这样一幅形象二直观的漫画:一头牛被拴在树桩上,日久天长,当树桩和缰绳都去掉时,牛依然忠实地站在那里,连自由走动的意识都没有了。它在当年不变的模式中已经习惯,它没有勇气去挣脱束缚,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面对新课程,面对新教材,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无论校长,还是老师,如果不学习全新的教育理念,更新观念,那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将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敢于冲破旧观念、旧思想、旧体制的束缚,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
首先,就是要打破“唯分数论”的束缚,树立多元评价的评价模式。要坚决摒弃新课程会影响教学质量,会影响学校排名,会影响班级成绩的错误观念。任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暂时的困难、挫折、甚至是失败都可能会遇到。但只要我们敢大胆尝试,善于创新,坚持不懈,新课程改革肯定会取得成功,学生的综合素质肯定会得到提高。良好的机遇需要我们主动去迎接,否则,我们就会与那头牛一样,丧失改革创新的动力和本能。
其次,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观。要坚决走出“讲的少害怕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掌握不了”的误区,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面对新知识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多动口说,多动手做,让学生去思考去体会,去观察分析,去合作探究。教师一定要完成由“管理者”、“教授者”的角色向“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把陈旧的师生关系演绎为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朋友伙伴关系。这样,我们的课改就有成功的条件和保障。(教育论文)否则,就只能是“新瓶子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
再次,要摒弃“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技能轻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观,树立三维目标的教学观。教因学而存在,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否则,教还有什么意义呢?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而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不会学习就是文盲的'社会。我们绝不能培养一批“知识的容器”,而要培养一批善于学习、敢于创新、主动发展的学习者。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顽强拼搏的毅力,要比教会许多死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在现实的学校中“促优拔尖割尾巴”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新课程的理念都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观,树立“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使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的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为幸福的人生做准备,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打破旧思想的束缚,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坐等,只能坐以待毙;盲目冒进,必然走入死胡同。实施新课程,必须积极而又稳妥,一方面需要管理者的胆略,更需要教师的智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50字(模板8篇)
- 电气工程专业实践报告总结(优秀20篇)
- 2023年新学期寄语学生(通用12篇)
- 动物观察日记100字(精选18篇)
- 广交会的调研报告(实用12篇)
- 俗世奇人读后感250字(大全14篇)
- 清明节现代诗歌自创(实用9篇)
- 2023年教师颁奖词(通用20篇)
- 2023年大学生诚信承诺书150字(汇总9篇)
- 公交行业班组总结(实用3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