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纪念谁(大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3:09:29 |
  • zdfb |
  • 10页

社会变革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我们需要适应和引领这种变革。在总结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自己的亮点和成就。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总结?那就不妨看看以下几篇精选的总结范文,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纪念谁篇一

心情。

都要飞跃了,很多小伙伴喜欢在朋友圈里晒吃月饼的心情,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中秋节吃月饼的朋友圈心情。

说说。

大家快来看看吧!

1.今天早餐吃月饼,两口一个,全塞进嘴,有点噎,我一时愣住了。

2.吃大闸蟹的季节,我却沉迷于吃月饼,噎死我了。

3.抬头赏明月,低头吃月饼,今年的中秋味很特别呀!

4.中秋节快到了,这段时间天天吃月饼,感觉我都快变成月饼了。

5.为什么一年比一年喜欢吃月饼呢?是因为我老了吗??

6.以前从不吃月饼的我,现在超爱月饼,因为月饼会令我更想家。

7.昨晚半夜饿醒,从床上爬起去吃月饼,吃完又去睡觉,就当什么事都发生过。

8.昨天吃月饼,玫瑰味的,但是我咬了一口是五仁月饼,艾玛,要死,真气人。

9.吃月饼会胖这事我早就知道了,可是控制不住我的嘴啊,我能怎么办呢?只能吃完再说了。

10.我不爱吃甜食,也不爱吃月饼,但女儿做的冰皮月饼却一口气就吃了好几个。豆沙、奶黄、抹茶,三种馅,都非常好吃。

12.从来不吃月饼的我,今天竟然一口气吃了两个当早餐,简直不敢相信我自己的胃口。

14.我吃月饼只吃五仁,一直觉得五仁月饼超级好吃。为什么那么多人黑五仁月饼啊?搞不懂。

15.今年中秋不能回家,在网上买了月饼,今年嘴馋月饼,买了好多,还是想念家乡的月饼。

16.又到了早饭吃月饼的时节了。虽然我有时候喜欢甜食,但是早上吃月饼也太腻了又没有茶来平衡下。

17.我一个在中国都不怎么吃月饼的人,现在要跟风买什么流心奶黄月饼呢?

18.别人中秋夜开心地吃月饼赏月,一转镜头,花前月下,我们苦逼的学生党在拼命地赶作业。

19.中秋节快到了,又可以吃月饼了,今天学姐给的蜂蜜火腿月饼真的超好吃!

20.我想清明节吃月饼,情人节吃粽子,重阳节吃巧克力,儿童节吃汤圆……哈哈,原谅我有点反常。

21.又快到中秋节了,我想起那年吃月饼的场景,那会特别单纯美好,容易满足,而今年的月饼节可能会有点黯然神伤。

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纪念谁篇二

中秋节吃月饼最初属于祝捷食品,据说在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为了纪念李靖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所以有了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说法二。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在元代传开的,据说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说法三。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

分享、馈送“团圆饼”

中秋节令食品是月饼,月饼在民间称为“团圆饼”。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为了加强家族、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互相馈赠礼物,月饼就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信物与吉祥的象征。

月饼的形制在宋代可能就有了,苏东坡曾有诗赞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但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节物重在赏新,如尝石榴、枣、栗、桔、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味,还没有将月饼作为重要的节令食品。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

家人团聚。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

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从而较早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家庭成员的团聚成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民俗节日就为民众的定期会聚提供了时机。在传统年节中都不同程度地满足着人们团圆的要求,如除夕的“团年”、重阳的聚饮等。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特别的“团圆节”。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前述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是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

祭月拜月,庆祝丰收。

唐宋时期的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玩月。明清时期节日性质发生变化,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更关注月神的神性意义,以及现实社会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与经济关系。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祝。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1、团圆。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对于国人来说,尤其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中秋节最大的意义就是团圆。儿女在外工作,长时间不能见面,中秋节就成了儿女团聚的节日。到了中秋节,不管是在外求学的孩子还是在外工作的儿女,都会带上月饼、礼物提前回家,以确保能在中秋节晚上和家人一起赏月。

2、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4、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纪念谁篇三

中秋节是为了秋祭而举行的节日,如果真要说是为了纪念谁,那要属嫦娥吧。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假装生病没有外出的蓬蒙持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纪念谁篇四

提起中秋节大家都会想起两件事,一是吃月饼,二是放假。你知道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的原因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的原因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传最早还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贞观四年时,征讨突厥得胜并生擒其头领,八月十五凯旋回京。为庆贺胜利,京城长安通宵狂欢。当时有个经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李世民接过华丽的礼盒,拿出胡饼笑指天上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之把胡饼分给群臣食之,这胡饼就是后来的月饼。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纪念谁篇五

1、一丝丝秋风,让我们感到秋凉;一缕缕月光,把我们友情照亮;一块块月饼,我们分开品尝;一个个心愿,一定要大声对你讲:中秋节快乐!

2、中秋到,月亮圆圆,圆出全家欢乐聚一堂;月桂飘香,飘出心旷神怡精神爽;玉兔捣药,捣去灾祸更健康;吴刚伐桂,伐去霉运好运在身旁;嫦娥送福,送你生活美满万年长;祝:你中秋快乐!阖家幸福平安!

3、中秋月儿圆又圆,亲朋好友在身边,摆满月饼和糕点,香香月饼嘴馋馋,一口下去少半边,含在嘴中粘又粘,吃起月饼甜又甜,回忆往昔好伤感,抬头望见月圆圆,短信写下好祝愿,亲朋好友皆平安,日子幸福又美满,中秋节日乐无边。

4、不管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海有多深,山有多高,河有多阔,桥有多宽,路有多长,石有多坚,钢有多硬,泥有多软,风有多急,雨有多大,冰有多冷,火有多热,距离有多远,我都要第一个给你送上中秋祝福:祝你中秋快乐!合家幸福平安!

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纪念谁篇六

中秋节吃月饼最初属于祝捷食品,据说在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为了纪念李靖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所以有了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说法二。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在元代传开的,据说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说法三。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关于月饼一词的由来和发展。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据说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在汉代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爷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吃月饼的寓意。

根据前面的记载,中秋节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我们对亲情的寄托。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赠月饼,是一种亲情的体现,也是联络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

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纪念谁篇七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按照阴历的。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吃月饼是为了纪念谁篇八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传最早还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贞观四年时,征讨突厥得胜并生擒其头领,八月十五凯旋回京。为庆贺胜利,京城长安通宵狂欢。当时有个经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李世民接过华丽的礼盒,拿出胡饼笑指天上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之把胡饼分给群臣食之,这胡饼就是后来的月饼。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