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论宣讲个人事迹(模板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3:46:04 |
- zdfb |
- 12页
在生活中时不时总结一下,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学习它们的结构、语言和思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一
理论宣传又称理论教育。它是一种宣传活动,是对社会科学理论的普及和普及,或者对当前的路线、政策、方针进行理论上的解释。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刘来兴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吉安县兴桥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2010年62岁起参加吉安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以来,该同志宣讲60余场,听众超过2万人,是在当地被人们公认的一位优秀宣讲员,大家称赞这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教师是“退休不褪色,永为党站岗”的好党员。
退休后不久,该县关工委聘请他为“五老”宣讲团成员,按照他原先的打算,是静下心来读读书、写点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一想到“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宣讲团主要就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青少年讲授革命思想,是一种神圣的工作,也是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延续,于是欣然接受。
进入宣讲团队伍后,他虚心向原来的成员学习,认真思考分析当前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存在那些问题,应当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又虚心向关工委领导交谈自己打算宣讲的主题内容,听取其意见……,根据已定的宣讲主题,再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讲稿。他每写一篇讲稿都能做到以党的优良作风熏陶感染青少年,以长者的慈爱之心温暖帮扶青少年。多年来,他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参与关工委的一切活动;有时安排他到偏远山村的学校去讲课,或者碰上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从不借故推诿,总是高高兴兴接受任务,认认真真完成任务。
刘来兴同志讲课从不照本宣读,而是把内容烂熟于心,又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声情并茂,生动形象、激情洋溢;同时,他的讲课从不“炒现饭”,每讲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补充;他不喜欢空洞说教,每讲都能联系实际,有血有肉。他常常为了联系实际,落实事例,不惜跑几里路去向有关人士询问或打电话查实。他常说:“讲台上四十五分钟,备课要花去四五点钟,甚至是十四五点钟……”他常说讲课要从“爱”字出发,“教”字着眼,不能无病呻吟,盲目乱讲。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条,所以他的课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不说青少年,成年人都愿意听、乐意听。
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做教育辅导工作,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三十八年的刘来兴,自然对关工委这项工作情有独钟,所以才能兢兢业业备课讲课,才能不避困难进学校进社区……尽管他身体不太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从未影响他在关工委的工作,因为他把“五老”宣讲团的事业看作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延续,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干下去,而且能把工作干好!
为了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近几年,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向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的历史以及红色基因……为此,刘来兴认为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宣讲中,要尽量结合真实故事来讲,而且要做到主人翁“地方化”,使听众觉得榜样出自家乡,故事发生在身边,觉得我们江西、吉安英雄模范辈出,真真实实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红色家园的光辉,真正可听可信,从而坐得住、听得进,让精神受到洗礼。
他坚持不渝地勤学苦研,几年来摘录史料和革命故事的笔记就有好几本,在他的笔记里记录了吉安地区160多位开国将军和上千位革命先烈的事迹。他还会不辞辛劳深入实地去取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讲“全家革命,一门忠烈”,为此他专门到曾山同志故乡—永和镇锦源曾家村找人访谈,翻阅村史。正因为他做到了“未雨绸缪”,所以他作报告时,既能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英烈故事,又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相结合;既能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能联系本地的革命斗争史。所以他的报告,让人觉得可亲可信,丝毫不感到枯燥,让人听得进坐得住,精神上受到洗礼。
刘来兴同志担任“五老”宣讲团报告员后,深知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决心把这种信任化作鞭策自己的动力。为此,他废寝忘食地看书,收集资料、写讲稿……,由于他身上有多种慢性疾病,所以他爱人劝他多休息,不要那样劳累,而刘来兴总是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党员,我不能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如果不能把课讲好,那岂不是有愧于听众!”多年来,关工委向他布置的任务,他总是满腔热忱地接受和完成,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共吉安县委立即组织了“县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刘来兴作为五老宣讲团代表带队赴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宣讲,刘来兴在县二中以“跟着习主席、走进新时代”为题作了精彩的宣讲,一次次博得了听讲者热烈的掌声。
现已七十岁的刘来兴同志在一次次宣讲中,普及地方革命史知识,用先烈先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感染着县内成千上万个听众,他的红色宣讲课堂实况多次被省、市、县电视台、报纸宣传报道,形成了亮丽的特色。近几年,在该同志和其他宣讲员努力下,吉安县“五老”宣讲团被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于先进集体称号。刘来兴同志也先后获得省关工委授予的“优秀报告员”,市文明委授予的“首届优秀志愿者”称号。他多次表示要向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同志学习,要克服高血压和曾患过腺腔性脑梗塞、以及家中的其他困难,将吉安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
xxx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xxx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
xxx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吉安县兴桥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2010年62岁起参加吉安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以来,该同志宣讲60余场,听众超过2万人,是在当地被人们公认的一位优秀宣讲员,大家称赞这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教师是“退休不褪色,永为党站岗”的好党员。
退休后不久,该县关工委聘请他为“五老”宣讲团成员,按照他原先的打算,是静下心来读读书、写点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一想到“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宣讲团主要就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青少年讲授革命思想,是一种神圣的工作,也是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延续,于是欣然接受。
进入宣讲团队伍后,他虚心向原来的成员学习,认真思考分析当前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存在那些问题,应当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又虚心向关工委领导交谈自己打算宣讲的主题内容,听取其意见……,根据已定的宣讲主题,再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讲稿。他每写一篇讲稿都能做到以党的优良作风熏陶感染青少年,以长者的慈爱之心温暖帮扶青少年。多年来,他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参与关工委的一切活动;有时安排他到偏远山村的学校去讲课,或者碰上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从不借故推诿,总是高高兴兴接受任务,认认真真完成任务。
xxx同志讲课从不照本宣读,而是把内容烂熟于心,又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声情并茂,生动形象、激情洋溢;同时,他的讲课从不“炒现饭”,每讲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补充;他不喜欢空洞说教,每讲都能联系实际,有血有肉。他常常为了联系实际,落实事例,不惜跑几里路去向有关人士询问或打电话查实。他常说:“讲台上四十五分钟,备课要花去四五点钟,甚至是十四五点钟……”他常说讲课要从“爱”字出发,“教”字着眼,不能无病呻吟,盲目乱讲。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条,所以他的课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不说青少年,成年人都愿意听、乐意听。
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做教育辅导工作,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三十八年的xxx,自然对关工委这项工作情有独钟,所以才能兢兢业业备课讲课,才能不避困难进学校进社区……尽管他身体不太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从未影响他在关工委的工作,因为他把“五老”宣讲团的事业看作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延续,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干下去,而且能把工作干好!
为了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近几年,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向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的历史以及红色基因……为此,xxx认为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宣讲中,要尽量结合真实故事来讲,而且要做到主人翁“地方化”,使听众觉得榜样出自家乡,故事发生在身边,觉得我们江西、吉安英雄模范辈出,真真实实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红色家园的光辉,真正可听可信,从而坐得住、听得进,让精神受到洗礼。
他坚持不渝地勤学苦研,几年来摘录史料和革命故事的笔记就有好几本,在他的笔记里记录了吉安地区160多位开国将军和上千位革命先烈的事迹。他还会不辞辛劳深入实地去取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讲“全家革命,一门忠烈”,为此他专门到曾山同志故乡—永和镇锦源曾家村找人访谈,翻阅村史。正因为他做到了“未雨绸缪”,所以他作报告时,既能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英烈故事,又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相结合;既能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能联系本地的革命斗争史。所以他的报告,让人觉得可亲可信,丝毫不感到枯燥,让人听得进坐得住,精神上受到洗礼。
xxx同志担任“五老”宣讲团报告员后,深知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决心把这种信任化作鞭策自己的动力。为此,他废寝忘食地看书,收集资料、写讲稿……,由于他身上有多种慢性疾病,所以他爱人劝他多休息,不要那样劳累,而xxx总是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党员,我不能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如果不能把课讲好,那岂不是有愧于听众!”多年来,关工委向他布置的任务,他总是满腔热忱地接受和完成,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共吉安县委立即组织了“县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xxx作为五老宣讲团代表带队赴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宣讲,xxx在县二中以“跟着习主席、走进新时代”为题作了精彩的宣讲,一次次博得了听讲者热烈的掌声。
现已七十岁的xxx同志在一次次宣讲中,普及地方革命史知识,用先烈先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感染着县内成千上万个听众,他的红色宣讲课堂实况多次被省、市、县电视台、报纸宣传报道,形成了亮丽的特色。近几年,在该同志和其他宣讲员努力下,吉安县“五老”宣讲团被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于先进集体称号。xxx同志也先后获得省关工委授予的“优秀报告员”,市文明委授予的“首届优秀志愿者”称号。他多次表示要向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同志学习,要克服高血压和曾患过腺腔性脑梗塞、以及家中的其他困难,将吉安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
在安徽阜阳,有这样一个人,他带领着这样一支理论宣讲队伍,扎根基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只为把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千家万户;在与群众面对面宣讲理论的过程中,他们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创新机制,用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把党的理论政策真正讲到群众的心坎里,帮助群众解疑释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被人们称为群众的“贴心人”、全面小康的“领路人”。
他就是从“王家坝精神”的发源地--阜南县走出来的“乡土宣讲家”:阜阳市委讲师团团长燕少红。
“燕教授什么时候能到我们单位讲一次?”“燕老师,安排百人宣讲团活动一定要把我们排上!”--在安徽省阜阳市,讲师团副教授燕少红是位“热门人物”。早在2009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头版就这样报道燕少红的宣讲事迹。
多年来,无论是服务市委中心组学习,还是为各县市区委中心组讲课,无论是党委安排的重大集中宣讲,还是各部门邀请的分众化宣讲,燕少红都想方设法用质朴平实、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翻译”成群众语言,使听众在轻松愉快中理解掌握党的理论政策,让人们在掌声、笑声中获得精神洗礼。当地干部群众风趣地说,听燕团长讲课,真正体会到啥叫“养眼、养耳、养心”。
燕少红在宣讲中很注重“仪表”:他经常根据听众对象,恰当“打扮”自己。用他的话说,宣讲必须做到到什么山要唱什么歌,既要会讲“普通话”,更要讲好“阜阳话”,无论精美课件的制作,还是表情动作的表达,以及接地气的语言运用,三者自然地融为一体,都会让人对他的宣讲内容过目难忘、入耳入心。
燕少红讲的好,源于真信、真学、真用。坚定的信仰是做好党的理论宣讲工作的基础。2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学习党的理论,关注党的声音,基本上每天都能做到“五必”:新闻必看、网络必上、报纸必读,每有讲座必听,每有心得必记。他深知照本宣科不行,空头说教不行,关键要提高宣讲水平。除了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理论外,他还常在街头、路边、集市、庙会驻足“学习”,用心观察社会百态,偶尔外出旅游,他也不忘记下有特色的楹联、题词,认真了解相关知识,丰富宣讲素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设置了十八大系列、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四个全面”、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等十多个宣讲专题。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他紧紧盯住全面小康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出发点,精准发力,让理论宣讲、研究“不在象牙塔里打转转”,使理论武装真正成为阜阳发展的“引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的宣讲专题《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大美阜阳》、《不忘初心践行誓言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深受阜阳党员干部群众欢迎。
讲的好,来自于精思、精研、精创。燕少红同志的课之所以能让群众坐下来、听进去、听得懂,是因为他是党校教员出身,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对理论的深入研究,使他在宣讲中既能站在战略层面看问题,又能结合实际讲问题;既能做到阳春白雪,又能做到下里巴人;既能做到讲理论不枯燥,又能做到讲实践有理论支撑。他常说,要给群众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还得是自来水。为此,他笔耕不缀,经常把宣讲感受、思考体会、考察所得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时事报告》、《中国经济周刊》等报刊发表文章60多篇。其中,结合宣讲经验总结的《理论宣讲“八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上进行交流发言,并在2011年第八期《安徽宣传》上推介。五年来,他牵头成立的课题组,先后完成中宣部10多个委托课题,多次受到中宣部的表彰。参与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读本》和《以身作则风清气正--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读本》两本书编著工作,受到高度评价。
讲的好,来自于对家乡、对事业的挚爱。燕少红常讲:我是从王家坝走出的一个农家子弟,一个掌握了一定话语的理论工作者,回报家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党的理论转化为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一名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着对家乡、对群众和对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工作的无限热爱,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宣讲第一线,不仅把理论政策讲清、讲明、说透,还能把听众说乐、说活、说动,所以他的宣讲不管是在机关、军营和学校,还是在社区、企业和农村,都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和好评。他先后被聘任为阜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百人理论宣讲团成员、省委宣传部特约理论研究专家、省委讲师团宣讲专家库成员、省委组织部确定的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首批入选教师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讲师团长,他针对基层当前“漏斗型”宣传体制、宣讲专业人员少、基层“无人宣讲”的现状,决心带出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宣讲技巧好的宣讲人员,解决谁来宣讲问题。
为变讲师团宣讲“独角戏”为全社会“大合唱”。他打破了传统宣讲员的构成模式,主导面向全社会招募宣讲志愿者,先后组建了三支宣讲队伍:由高校党校师资、社科界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组成的“百人理论宣讲团”队伍,千名文艺工作者组成的“艺术化宣讲团”队伍,千名党员干部、教师、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微宣讲团”队伍,形成各方力量齐上阵、主动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的良好局面。
如何让这些宣讲员能宣讲、会宣讲,燕少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每次重大主题宣讲前,他都要组织大型培训会。培训会不仅向宣讲员赠送理论读物、《宣讲资料系列汇编》等资料,还请优秀宣讲员做宣讲展示,邀各类专家现场指导。除知与识、技与术的培训外,还组织实地观摩、交流座谈、分组试讲、专家点评等互动活动。宣讲中,他还跟踪问效,要求宣讲员根据宣讲地点、对象的不同随时更新课件、事例、语言。宣讲后,还要求宣讲员互评,或在微信、qq群内齐评,对宣讲技巧、内容等作出总结提升。宣讲“前中后”全过程的拉练,锤炼了宣讲员们的实战能力。
重心下移“接地气”,精准定位建“智库”。为带动更多同志加入到宣讲队伍中,燕少红十分注重发掘激励宣讲人才。他积极培育有潜质的宣讲员,先后推出了农民义务宣讲员李坤池(获得2012年度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艺术化宣讲”员孟影(全国“牡丹奖”获得者、安徽省曲协副主席)等。他提议制定了“十佳理论宣讲员”、“十佳颍淮大讲堂”、“十佳中心组学习秘书”等评选表彰机制,向优秀宣讲员所在单位推荐反馈机制,调动了宣讲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宣讲员所在单位支持力度。这些举措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每到重大宣讲活动,都会出现宣讲员主动请缨、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2016年6月中旬,33位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表现优秀的“微宣讲”员受到通报表彰。宣讲员们自豪地说:跟着燕团长宣讲,有进步、有荣誉,我宣讲,我快乐!
2015年10月,燕少红按照省、市委宣传部要求,参与打造了一支特殊的宣讲队伍--“时代楷模”高思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作为高思杰同志的老师和挚友,他对这项工作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从宣讲稿的打磨到四名宣讲员的遴选,从宣讲技巧演示到视频音乐的设计,他都事无巨细、精心雕琢。宣讲报告团作为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批巡回报告团,先后赴安徽大剧院和全省16个地市、有关省直单位、湖北省等巡回报告48场,直接受众6万多人次,取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高度好评。
“宣讲接地气,活动才会有人气。”在安徽阜阳市的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军营、机关……处处有宣讲,天天有活动,宣讲内容时代化、语言大众化,已成常态,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燕少红同志在精心创造一个个经典宣讲个案的过程中,他还积极尝试创新,在推进宣讲分众化、大众化过程中,创建了“颍淮大讲堂”、“艺术化宣讲”、“微宣讲”、“末梢宣讲”、“互联网+宣讲”等宣讲模式,构建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网格化宣讲格局,解决了在哪宣讲、怎么宣讲等问题,打通了理论服务群众基层“最后一公里”。
“艺术化宣讲”是燕少红理论宣讲方式的新发明,它是将党的重大理论政策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快板书、琴书、渔鼓、大鼓书、豫剧等形式,通过艺术化表演形式向群众传递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深受基层群众欢迎。最多场次可以自发聚集2000多名群众,改变了过去“宣讲没人听”的局面。
“微宣讲”是燕少红创新的理论宣讲“轻骑兵”。所谓“微宣讲”,就是围绕一个主题,由不同的宣讲员围绕一个方面,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小故事来阐释大道理,每人只讲15分钟,小切口引出大主题,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讲阜阳话,说阜阳事。听众不仅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反而被这种新颖形式所吸引。“微宣讲”的做法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被授予“2015年度安徽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奖”;《光明日报》以《安徽阜阳创新宣传教育模式》(2015年1月11日头版)进行报道,总编室编印的《情况反映》将阜阳创新宣讲方式直报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档案馆;中宣部2016年第八期《时事报告》以《“微宣讲”撬动宣传工作新格局》为题进行推介。
为了使理论宣讲深入农家小院、科室楼宇、田间地头、课堂连队、工地车间等基层“末梢”,燕少红又把各种创新宣讲形式和宣讲内容融合在一起,打造了“末梢宣讲”模式。“末梢宣讲”,在形式上,既有“艺术化”,也有“微宣讲”;在方式上,既有“自助餐”,也有“订单式”;在设计上,积极探索“讲一送一”宣讲(讲十分钟理论,针对不同群众送十分钟技术、卫生等知识)、“插播式”宣讲(会前、放电影间隙、文艺下乡演出期间穿插宣讲)和“家庭式”宣讲(在农家小院、社区大院、田间地头等宣讲);在内容上,既有党的重大理论政策,又有农业知识、保健知识等;宣讲中还设有现场问答环节。通过宣传宣讲、互动交流、感受变化、体味幸福,让群众自觉融入到学理论、用政策、树新风的氛围之中。2015年10月29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一行到阜阳现场观摩后,对“末梢宣讲”这一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光明日报》以《安徽:五中全会精神的“末梢宣讲”》(2015年12月2日第4版)为题予以报道。
服务好中心组学习是讲师团的本职工作,为此,2012年底,他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导整合全市资源,专门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基层党员打造了“颍淮大讲堂”,讲堂分“主讲堂、分讲堂、基层讲堂”,“三级讲堂”实行“三统一”:统一授牌、统一管理、统一策划。主讲堂主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做高端专题报告。2013年以来,已邀请了吴敬琏、李肇星、樊纲、王一鸣、孟伟、李本刚、张立群、施芝鸿、齐彪、马晓河等40余位著名专家做客主讲堂。分讲堂主要为市直主要部门及县市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服务,设在市直部分单位及8个县市区委。目前,分讲堂已达45家,已邀请杨秋宝、候永志、王景福、巫永平等400多位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做客分讲堂。基层讲堂设在县直部门及乡镇,目前已有267家,主要为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基本上实现每个季度举办各类讲座不得少于一场的目标。三年来,各级讲堂共开展各类宣讲1.2万场次,受众超过220万人次,受到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的充分肯定,新华社《内部参考》等媒体予以报道。
为适应新要求,运用新媒体,他率先在全省探索“互联网+宣讲”模式。先后指导界首市开设“界首大讲堂”,在颍州区试点“颍州e宣讲”,主办“阜阳e起学习”微信公众号,并联动各有特色的讲堂、宣讲、学习三类微信公众平台,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先后策划手抄党章100天等互动活动,《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大美阜阳》等专题评论,推荐《当我们学习时我们学些什么?》、《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好书共阅读”推荐的十本书》系列书目,推出《习近平“七一”讲话的引经据典》、《不忘初心就是永葆党心》等文章,通过微视频、微课件、微杂志、微信息等“多微互动”,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和“同频共振”,让学习宣讲辐射面更广、参与者更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阜阳“颍淮大讲堂”、“微宣讲”、“艺术化宣讲”、“末梢宣讲”四大宣讲品牌,如同“王家坝精神”一样响彻颍淮大地。
在xxx,有这样一个人,他带领着这样一支理论宣讲队伍,扎根基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只为把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千家万户;在与群众面对面宣讲理论的过程中,他们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创新机制,用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把党的理论政策真正讲到群众的心坎里,帮助群众解疑释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被人们称为群众的“贴心人”、全面小康的“领路人”。
他就是从“王家坝精神”的发源地--阜南县走出来的“乡土宣讲家”:阜阳市委讲师团团长xxx。
苦练一身真本领:浑身上下都是理论正能量。
“燕教授什么时候能到我们单位讲一次?”“燕老师,安排百人宣讲团活动一定要把我们排上!”--在安徽省阜阳市,讲师团副教授燕少红是位“热门人物”。早在2009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头版就这样报道燕少红的宣讲事迹。
多年来,无论是服务市委中心组学习,还是为各县市区委中心组讲课,无论是党委安排的重大集中宣讲,还是各部门邀请的分众化宣讲,燕少红都想方设法用质朴平实、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翻译”成群众语言,使听众在轻松愉快中理解掌握党的理论政策,让人们在掌声、笑声中获得精神洗礼。当地干部群众风趣地说,听燕团长讲课,真正体会到啥叫“养眼、养耳、养心”。
燕少红在宣讲中很注重“仪表”:他经常根据听众对象,恰当“打扮”自己。用他的话说,宣讲必须做到到什么山要唱什么歌,既要会讲“普通话”,更要讲好“阜阳话”,无论精美课件的制作,还是表情动作的表达,以及接地气的语言运用,三者自然地融为一体,都会让人对他的宣讲内容过目难忘、入耳入心。
燕少红讲的好,源于真信、真学、真用。坚定的信仰是做好党的理论宣讲工作的基础。2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学习党的理论,关注党的声音,基本上每天都能做到“五必”:新闻必看、网络必上、报纸必读,每有讲座必听,每有心得必记。他深知照本宣科不行,空头说教不行,关键要提高宣讲水平。除了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理论外,他还常在街头、路边、集市、庙会驻足“学习”,用心观察社会百态,偶尔外出旅游,他也不忘记下有特色的楹联、题词,认真了解相关知识,丰富宣讲素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设置了十八大系列、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四个全面”、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等十多个宣讲专题。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他紧紧盯住全面小康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出发点,精准发力,让理论宣讲、研究“不在象牙塔里打转转”,使理论武装真正成为阜阳发展的“引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的宣讲专题《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大美阜阳》、《不忘初心践行誓言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深受阜阳党员干部群众欢迎。
讲的好,来自于精思、精研、精创。燕少红同志的课之所以能让群众坐下来、听进去、听得懂,是因为他是党校教员出身,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对理论的深入研究,使他在宣讲中既能站在战略层面看问题,又能结合实际讲问题;既能做到阳春白雪,又能做到下里巴人;既能做到讲理论不枯燥,又能做到讲实践有理论支撑。他常说,要给群众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还得是自来水。为此,他笔耕不缀,经常把宣讲感受、思考体会、考察所得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时事报告》、《中国经济周刊》等报刊发表文章60多篇。其中,结合宣讲经验总结的《理论宣讲“八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上进行交流发言,并在2011年第八期《安徽宣传》上推介。五年来,他牵头成立的课题组,先后完成中宣部10多个委托课题,多次受到中宣部的表彰。参与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读本》和《以身作则风清气正--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读本》两本书编著工作,受到高度评价。
讲的好,来自于对家乡、对事业的挚爱。燕少红常讲:我是从王家坝走出的一个农家子弟,一个掌握了一定话语的理论工作者,回报家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党的理论转化为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一名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着对家乡、对群众和对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工作的无限热爱,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宣讲第一线,不仅把理论政策讲清、讲明、说透,还能把听众说乐、说活、说动,所以他的宣讲不管是在机关、军营和学校,还是在社区、企业和农村,都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和好评。他先后被聘任为阜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百人理论宣讲团成员、省委宣传部特约理论研究专家、省委讲师团宣讲专家库成员、省委组织部确定的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首批入选教师等。
带出一批宣讲员:奏响基层理论宣讲“大合唱”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讲师团长,他针对基层当前“漏斗型”宣传体制、宣讲专业人员少、基层“无人宣讲”的现状,决心带出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宣讲技巧好的宣讲人员,解决谁来宣讲问题。
为变讲师团宣讲“独角戏”为全社会“大合唱”。他打破了传统宣讲员的构成模式,主导面向全社会招募宣讲志愿者,先后组建了三支宣讲队伍:由高校党校师资、社科界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组成的“百人理论宣讲团”队伍,千名文艺工作者组成的“艺术化宣讲团”队伍,千名党员干部、教师、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微宣讲团”队伍,形成各方力量齐上阵、主动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的良好局面。
如何让这些宣讲员能宣讲、会宣讲,燕少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每次重大主题宣讲前,他都要组织大型培训会。培训会不仅向宣讲员赠送理论读物、《宣讲资料系列汇编》等资料,还请优秀宣讲员做宣讲展示,邀各类专家现场指导。除知与识、技与术的培训外,还组织实地观摩、交流座谈、分组试讲、专家点评等互动活动。宣讲中,他还跟踪问效,要求宣讲员根据宣讲地点、对象的不同随时更新课件、事例、语言。宣讲后,还要求宣讲员互评,或在微信、qq群内齐评,对宣讲技巧、内容等作出总结提升。宣讲“前中后”全过程的拉练,锤炼了宣讲员们的实战能力。
重心下移“接地气”,精准定位建“智库”。为带动更多同志加入到宣讲队伍中,燕少红十分注重发掘激励宣讲人才。他积极培育有潜质的宣讲员,先后推出了农民义务宣讲员李坤池(获得2012年度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艺术化宣讲”员孟影(全国“牡丹奖”获得者、安徽省曲协副主席)等。他提议制定了“十佳理论宣讲员”、“十佳颍淮大讲堂”、“十佳中心组学习秘书”等评选表彰机制,向优秀宣讲员所在单位推荐反馈机制,调动了宣讲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宣讲员所在单位支持力度。这些举措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每到重大宣讲活动,都会出现宣讲员主动请缨、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2016年6月中旬,33位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表现优秀的“微宣讲”员受到通报表彰。宣讲员们自豪地说:跟着燕团长宣讲,有进步、有荣誉,我宣讲,我快乐!
2015年10月,燕少红按照省、市委宣传部要求,参与打造了一支特殊的宣讲队伍--“时代楷模”高思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作为高思杰同志的老师和挚友,他对这项工作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从宣讲稿的打磨到四名宣讲员的遴选,从宣讲技巧演示到视频音乐的设计,他都事无巨细、精心雕琢。宣讲报告团作为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批巡回报告团,先后赴安徽大剧院和全省16个地市、有关省直单位、湖北省等巡回报告48场,直接受众6万多人次,取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高度好评。
“宣讲接地气,活动才会有人气。”在安徽阜阳市的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军营、机关……处处有宣讲,天天有活动,宣讲内容时代化、语言大众化,已成常态,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创建一批新品牌: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燕少红同志在精心创造一个个经典宣讲个案的过程中,他还积极尝试创新,在推进宣讲分众化、大众化过程中,创建了“颍淮大讲堂”、“艺术化宣讲”、“微宣讲”、“末梢宣讲”、“互联网+宣讲”等宣讲模式,构建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网格化宣讲格局,解决了在哪宣讲、怎么宣讲等问题,打通了理论服务群众基层“最后一公里”。
“艺术化宣讲”是燕少红理论宣讲方式的新发明,它是将党的重大理论政策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快板书、琴书、渔鼓、大鼓书、豫剧等形式,通过艺术化表演形式向群众传递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深受基层群众欢迎。最多场次可以自发聚集2000多名群众,改变了过去“宣讲没人听”的局面。
“微宣讲”是燕少红创新的理论宣讲“轻骑兵”。所谓“微宣讲”,就是围绕一个主题,由不同的宣讲员围绕一个方面,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小故事来阐释大道理,每人只讲15分钟,小切口引出大主题,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讲阜阳话,说阜阳事。听众不仅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反而被这种新颖形式所吸引。“微宣讲”的做法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被授予“2015年度安徽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奖”;《光明日报》以《安徽阜阳创新宣传教育模式》(2015年1月11日头版)进行报道,总编室编印的《情况反映》将阜阳创新宣讲方式直报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档案馆;中宣部2016年第八期《时事报告》以《“微宣讲”撬动宣传工作新格局》为题进行推介。
为了使理论宣讲深入农家小院、科室楼宇、田间地头、课堂连队、工地车间等基层“末梢”,燕少红又把各种创新宣讲形式和宣讲内容融合在一起,打造了“末梢宣讲”模式。“末梢宣讲”,在形式上,既有“艺术化”,也有“微宣讲”;在方式上,既有“自助餐”,也有“订单式”;在设计上,积极探索“讲一送一”宣讲(讲十分钟理论,针对不同群众送十分钟技术、卫生等知识)、“插播式”宣讲(会前、放电影间隙、文艺下乡演出期间穿插宣讲)和“家庭式”宣讲(在农家小院、社区大院、田间地头等宣讲);在内容上,既有党的重大理论政策,又有农业知识、保健知识等;宣讲中还设有现场问答环节。通过宣传宣讲、互动交流、感受变化、体味幸福,让群众自觉融入到学理论、用政策、树新风的氛围之中。2015年10月29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一行到阜阳现场观摩后,对“末梢宣讲”这一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光明日报》以《安徽:五中全会精神的“末梢宣讲”》(2015年12月2日第4版)为题予以报道。
服务好中心组学习是讲师团的本职工作,为此,2012年底,他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导整合全市资源,专门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基层党员打造了“颍淮大讲堂”,讲堂分“主讲堂、分讲堂、基层讲堂”,“三级讲堂”实行“三统一”:统一授牌、统一管理、统一策划。主讲堂主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做高端专题报告。2013年以来,已邀请了吴敬琏、李肇星、樊纲、王一鸣、孟伟、李本刚、张立群、施芝鸿、齐彪、马晓河等40余位著名专家做客主讲堂。分讲堂主要为市直主要部门及县市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服务,设在市直部分单位及8个县市区委。目前,分讲堂已达45家,已邀请杨秋宝、候永志、王景福、巫永平等400多位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做客分讲堂。基层讲堂设在县直部门及乡镇,目前已有267家,主要为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基本上实现每个季度举办各类讲座不得少于一场的目标。三年来,各级讲堂共开展各类宣讲1.2万场次,受众超过220万人次,受到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的充分肯定,新华社《内部参考》等媒体予以报道。
为适应新要求,运用新媒体,他率先在全省探索“互联网+宣讲”模式。先后指导界首市开设“界首大讲堂”,在颍州区试点“颍州e宣讲”,主办“阜阳e起学习”微信公众号,并联动各有特色的讲堂、宣讲、学习三类微信公众平台,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先后策划手抄党章100天等互动活动,《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大美阜阳》等专题评论,推荐《当我们学习时我们学些什么?》、《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好书共阅读”推荐的十本书》系列书目,推出《习近平“七一”讲话的引经据典》、《不忘初心就是永葆党心》等文章,通过微视频、微课件、微杂志、微信息等“多微互动”,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和“同频共振”,让学习宣讲辐射面更广、参与者更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阜阳“颍淮大讲堂”、“微宣讲”、“艺术化宣讲”、“末梢宣讲”四大宣讲品牌,如同“王家坝精神”一样响彻颍淮大地。
邓亚,男,湖南望城人,中共党员发展对象,管理工程系41112班学生,现担任班上宣传委员和管理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宣传部干事职务。是一个热爱生活,面对生活的困难从不退缩的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坚信,自己努力了就一定会得到汇报。
在思想政治方面,他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的号召,在大一第一学期,就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党校学习的那段时间里,他认真地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通过党校的学习,他深刻地体会到党员所肩负的重责,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时刻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就要在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对待社会上不良的行为要敢于批评和改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舞大家,带动大家,树立起党员的光辉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自己不仅在思想上积极入党,在行动上更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在实践的同时,他还要求上进,从未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巩固已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在大一的时候就取得了普通话二乙证书,湖南省计算机一级证书以及英语三级证书。因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融入这个社会,适应这个社会。在大一的一年中,荣获院级优秀宣传委员,在“五四”表彰上获得优秀团员等荣誉。
在工作方面,他踏踏实实,认真勤恳,积极负责。他曾担任过班级的宣传委员,生活委员,副班长,现任班上宣传委员和管理系学生会宣传部干事。出于对工作的热爱与负责,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在班级中,主要负责班级黑板报的出刊,配合团支书主办每月团会活动的策划等工作,并且在每次月刊黑板报评比结果中都取得了优异的名次。在系宣传部,虽然这个部门的工作在活动的形式上受到的限制比较多,活动的内容也比较琐碎复杂,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便可在为大家付出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收获。在每次出海报和写通报通知和喜报时,都是对他能力的一次提升和肯定。在生活方面:作风正派,坦诚乐观,懂得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万事万物,乐于帮助身边的人,得到了同学的支持和拥护,群众基础较为扎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因为经常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使得他在人际交往和团体协作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较好的组织管理理念和加强了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交能力,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作为一名入党发展对象,时刻监督大家一起搞好寝室卫生工作,发展寝室文化,屡次评得学院周文明寝室和月文明寝室。
他在学校期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所能给她的并且她所能够接受的毕竟是有限的,面对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他一定会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正视和克服自己的缺点,争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只有把握住今天,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创造出新的辉煌。
对于未来,他想说:我相信,我能行。
xxx,男,生于1972年10月12日,中共党员,现任中共xx委党校讲师、理论宣讲员。
几年来,该同志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组织上赋予理论宣讲员的光荣任务,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同志调入莫旗委党校以来,处处以一个党的优秀宣传员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宣讲能力。他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充分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自觉加强理论修养。工作之余,他坚持阅读各类报刊杂志,学习领会和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论述,注重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特别注重学习领会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对客观事物的洞察力,增强思想的前瞻性、眼光的敏锐性和工作的创造性。
作为党的理论宣讲工作人员,他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几年来,他一直在理论宣传工作中勤奋工作,默默奉献,作出了不俗的业绩,为莫旗的宣传工作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同时,他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参加单位的理论教研,参加莫旗党校、莫旗宣传部、讲师团的理论学习。
工作中,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同群众实际相结合;把宣讲内容同听课对象相结合,积极探索最佳的讲课方法,力争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自从调入莫旗党校工作以来,该同志担任过许多重要的宣讲课题任务。一方面,在旗党校、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上任课;另一方面,他还担任深入基层单位、乡镇、村屯、社区等宣讲的重任。
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有关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宣讲和十八大精神宣讲。
他首先认真学习宣讲内容,广泛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努力吃透所讲课题的实质精髓;然后进行科学合理地教学设计,写出详细的讲课教案,并反复斟酌一些内容细节,直至达到全面、正确、准确。他还经常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讲课要点和方法,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力求讲课环节、教案能够尽善尽美。
他对宣讲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不怕苦怕累。
莫旗是个农业旗县,除尼尔基镇外,都是农村。所以,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下乡宣讲。
下乡宣讲路途远,交通也不是很便利。有时当天不能返回,需要住宿在乡镇。条件肯定比不上旗里。但是,他始终无怨无悔,并主动要求去边远的村镇,把较近的宣讲点让给其他同事。
下乡宣讲,听课对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不识字的农民;他的课总能让所有的听课者听得津津有味,他的课总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听课者很容易听明白。
这是因为:他的课不仅理论联系实际;还能讲出好几个不同的“版本”。他非常善于从实际出发,分析听课的对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所以,他的课很有吸引力,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他的宣讲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圆满完成。
他宣讲的足迹遍布莫旗的宝山镇、西瓦尔图镇、卧罗河乡、红岩镇、巴彦乡等十七个乡镇、办事处。
多年来,陈为荣同志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机关里,和同事们相处非常融洽。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总是热心帮助同事,每当同事家里有大事小情,他总是主动出面、热心帮助。他对待同事是这样,对待老干部、困难党员、群众更是如此。对困难群众热心救助,热心解决上访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得到群众的称赞。
陈为荣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图名利、办事公道、工作细致、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深受领导、党员干部和群众们的好评,是一名深受基层喜爱的党校理论宣讲员。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二
在美丽的洪洞县西街小学有一个特殊的小队组织——“红领巾义务爱路护路宣传队”,宣传队自成立以来,一向活跃在西街校园及洪洞车站、常青三村附近,宣传队的带领人是校长助理刘海红老师,在他的带领下,路校联手在铁路沿线构筑起一条群防群治,小手拉大手的爱路护路的网络。刘海红爱路护路的故事,还要从宣传队的成立说起。
西街小学位于县城西环路中段,距铁路仅有一千米远,小学有两千多名学生,其中有近三百名学生居住在铁路沿线,上学,放学必然要过铁路,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应对孩子行路中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发扬爱路护路的光荣传统,西街小学和派出所于20xx年9月23日联合成立了“西街小学红领巾义务爱路护路宣传队”是由校长助理刘海红及少先大队辅导员和40名小队员组成,聘请洪洞车站铁路派出所干警为校外辅导员,红领巾义务爱路护路宣传队成立以来,在刘海红的带领下一向活跃在学校及铁路沿线,他们就像一个小小的宣传队,一台小小的播种机,把维护铁路法律、法规播撒在校园内和铁路沿线的千家万户。
校长助理刘海红老师在每周一次的队日中,和红领巾护路队的队员一齐活动,进行铁路沿线巡逻宣传,遇到在铁路上玩耍的小朋友进行劝说教育,给他们看随身携带的安全手册图片,告诉他们在铁路上玩耍的危险性,看到铁轨上有杂物,就一齐把它清除干净,发现违反铁路法在铁轨上行走、坐、卧或者在路基上放牧的现象,他就和队员们耐心的给他们讲铁路法,讲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在进行宣传的同时,提高了队员们的团结协作潜力,使他和队员的关系更融洽,更好的开展了爱路护路工作。
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铁路安全知识,提高铁路安全意识,增强爱路护路的自觉性,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和沿线群众的人身安全,刘老师带着小队员们,到铁路道口、市场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宣传,散发安全知识的传单,并把传单中的资料,耐心的进行讲解,张贴宣传标语,透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他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无一安全事故发生,在本地区构成了一种浓厚的“人民铁路人民爱,人民铁路人民护”的精神。同时他们的宣传教育也推动了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
多年来,宣传队干的红红火火,协助洪洞车站铁路派出所,确保了该段铁路畅通无阻,博得了当地群众赞扬。
在刘海红老师的带领下,红领巾“爱路护路宣传队”茁壮地成长着,刘海红将一如继往,坚持不懈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接再厉,把爱路护路深远好处透过学生以点带面向群众辐射,向社会延伸,来确保铁路大动脉的正常运行。
石xx,女,1992年出生,中国共青团团员,美术学院10级平面设计班学生。自考入大学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学习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是一名勤奋学习的普通学生。在校期间尊敬师长,爱护同学,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恪守职责,为班级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在校期间,努力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课上紧跟老师,课下勤奋练习,向同学请教。我深知“笨鸟先飞”的道理,知道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聪明,所以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绝不输在起跑线上。
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学习、工作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自入校以来,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努力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习专业课知识。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执着的学习态度。在课余时间,喜欢看书写字,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
在不影响专业课学习的前提下,努力学习着技巧性的科目。已获得:国家计算机一级证书、全国英语能力考试三级证书。
在校期间曾获得以下荣誉:
自入校以来,曾获得“省政府奖学金”、“优秀团员”“校园景观大赛三等奖”“吉林省视觉艺术大赛三等奖”,多次获得“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等等。
思想先进,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党和人民的周围。
思想方面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加强政治思想学习,自觉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义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大一学期,我向学院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明了我想入党的决心。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履行在申请书中给自己提出的要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为更好的为同学服务作好准备。
虽然不是班级干部成员,但作为班级的一份子,积极配合班级工作,做好老师、班长安排的各项工作。
我始终以一个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我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紧密围绕“两个服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而努力奋斗。
在班级里,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和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同学们都很喜欢我。我总是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集体荣誉感较强。平时也养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习惯,不但能够真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不会因为同学的批评而耿耿于怀,而是诚恳的接受,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
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我知道挣钱的不易,所以在生活上十分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只要哪个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我都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忙。
我始终相信,成功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俗话说成功是百分之一的拼搏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我觉得还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和百分之一的自信。机会不会停留在你的身边,它需要你主动去寻找,去把握。只要梦想生长在心中,并不断地为之拼搏努力,总有一天,梦想会变成现实,成功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大学生肩负着努力学习、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重任;我更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自身素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最后,我希望学校领导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勤奋学习标兵。为我的学习之路,实践之路,铺上了成功的阶梯。
尹xx同志是实验小学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默默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20xx年,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从此,他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敬业爱岗为准则,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扎扎实实地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由于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赋予的教育教学任务,曾荣获“xx市体育先进工作者”、“xx市政府嘉奖”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真实地记录着他对教育事业无悔的人生追求。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尹老师努力利用新型教育教学理念改造自己、充实自己。他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讲究艺术性,敢于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挑战,使体育课有特色、有趣味,能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锻炼欲望,使学生想上课、爱上课。例如:再一节直腿后滚翻教学中,他让学生在体操垫子上,听音乐做各种动作,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很新颖。
他还把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多种能力。如:情境教学和语文有关的课文相联系。时常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快乐,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舞台。
尹老师从不只满足于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心里始终装着实验小学这个大集体,在到体育组之前他在学校实验室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离开实验室后,平时无论体育组多忙多累,只要实验室有召唤,他总是义不容辞,他清楚记得有一年五月份迎接xx省实验校联查,他白天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中午和晚上还要到实验室加班,每天晚上都要干到十点多钟,一口气连续干了十八天。
今年4月21日,他利用星期天时间,来校为音乐组制作舞蹈道具;5月19日,他又牺牲个人时间,为学校制作创新实践活动大赛——“成功发射”道具;6月10日(星期日)上午,他本想回老家看望父母,主管后勤的弥校长找他说学校的电扇坏了二、三十个,问他有没有空,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到学校修理损坏的电扇,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
今年学校的庆六一活动,市电视台前来进行全程录像,尹庆保老师负责音响器材的准备和调试工作,为了配合电视台顺利完成录制任务,他起早贪黑、随叫随到,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一项又一项任务。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他从来都是毫无怨言并且高效、高质量地完成。
虽然教育教学工作非常繁重,但尹老师从未放松过思想和业务上的学习与提高,总是认真参加每一次的党员生活会,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使自己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
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是尹庆保同志的一贯追求,他在奉献的同时也享受着工作给他带来的快乐。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决心再接再厉,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热情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做为工会主席,在上级教育工会和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她积极组织开展“职工之家”建设活动,认真履行工会维权职能,加强民主管理机制建设,配合上级做好民评工作,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团结动员广大教职工,为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突出成绩和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成绩第一做出了贡献,学校工会也被市教育工会评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1、加强“职工之家”活动建设,突出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四权”落实扎实深入,学校各种重要事务如校园建设、设备采购、出台新的制度、年度评优、职称改革,以及学校对教职工合理化建议、教工代表提案的答复等均交教代会审议,并做出决定。
她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如年级组篮球对抗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健身操、卡拉ok等活动,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提高了职工身心健康。还组织教职工开展了“我的一节好课”评比活动,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在她的组织下,教职工们以主人翁姿态随时随地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供暖、水电、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使得学校工作不断完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每学期她都配合学校组织开展组内评优课、“学科带头人评选”、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征文等活动,树立了吴英、李丽、申红、刘芳、刘丽丽、张亚楠、王海珍、高永红、王俊国、李晓辉等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吴英老师的课获xx省一等奖、国家三等奖。此外,还有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刊登发表。
3、发挥工会任用,维护教职工权益,校内无任何侵权行为。一年来为职工办实事、好事14件,如:举行了卡拉ok大赛并颁发了奖品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建设了专门录音室;建设了卡拉ok歌舞厅,购置一部电子点歌系统,让教职工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愉悦身心;在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开辟出两块乒乓球场地,并添置了“红双喜”牌乒乓球台,方便教职工们娱乐健身;对全体教职工子女在教师办公时间进行统一管理,使教师们安心工作;为各教研组上了光纤互联网,并建设“班班通”工程,方便教师教学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职工们购置手套、袜子,于微细处见真情;“三·八”妇女节慰问全体教职工;邀请我市文化名人刘鸿祥老先生来校,为全体教职工举办健身讲座等。
4、加强自身建设,使工会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制定并实施了教工代表考绩制度,每位代表都有详尽的考绩记录;实行了工会干部目标责任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邵xx,注水队22号增注站站长。他在心里默默立下诺言:“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的工作”。工作中,他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碰到不明白的就向别人请教,在休息的时候还不忘抽时间翻阅各类相关资料,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称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厂技术比武中他荣获了注水泵工二等奖。在厂季一度基础检查中22号增注站荣获全厂第二名的荣誉。并且他和同事共同发明的创新创效在厂里科技评比中获得了殊荣。
22号增注站四台增注泵全是宁波泵。和其他增注站的增注泵完全不一样。这使得在技术方面和其他增注站无法达成共识。他只有自己慢慢的摸索。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查找了无数份资料,终于弄清了宁波泵的构造,原理或性能。现在22号增注站的增注泵在他的眼里就像透明的一样。内部的问题他判断准确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务实中求发展,在探索中求实践”是邵养建的座右铭。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历程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也增加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如今的邵养建,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扎扎实实,奋力拼搏,书写着自己灿烂的人生篇章!
如今武侠影片风行,据说古代大侠英雄如虎、剑气如虹、功夫了得。而现代人为什么武功皆失?有人说,这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思想作祟,更是师傅“留一手”造成的恶果。武侠暂搁一旁,说说咱们的窦铁成。
窦铁成从不将技术视为己有,总是乐于传授给大家。在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系统,上至副总经理,下至普通电力工,三分之二的人自称是他的徒弟。窦铁成的徒弟中,既有顽冥捣蛋的社会青年,也有专业培养的技校学生,更有天之骄子的大学本科生。窦铁成一视同仁,爱心付出、用心调教、全心培养。他所培养的人才已充实到所在公司的各个关键岗位,一茬又一茬的,但他还兢兢业业肩负着“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师父职责。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去年11月,窦铁成亲率弟子参加陕西省电力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技压群雄,包揽了个人三甲和团体冠军。窦铁成所在的公司在他的带动下,实力稳步增强、不断赢得市场。公司大发展,个人有收益,实现了团队和个人的共赢。窦铁成站在团队的肩上,不断的挑战专业技术的发展前沿,实现者人生的一次次跨越。
窦铁成在师傅与师父两重角色的转换中前进着,从而完成了金牌工人的塑造。他与大家同患难、共进退,更多的时候他冲在施工一线,奋战在最艰苦的岗位,从这个角度看他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师傅。然而,他倾其所有、授徒育人,无私地拿出学习笔记,把他多年积攒的经验与人分享,他又是工人值得尊敬的师父。同时,他超越了武侠影片中古代师父的门第观念、狭隘心理,只要愿意学习的,他都真心传授,学历不分、男女不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人称他为“工人教授”,一来他有教授样的才华和经验,是教授级的工人。二来,他广收学子、传授技艺,是咱们工人最贴心的教授!窦铁成没有止步于此,他以那种早上七八点钟太阳的激情学习,然而以一个长者的目光关怀着年轻人的成长成才!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在窦铁成身上,有一种精神在交流中成长,有一种力量在传递中强大!
邵养建,注水队22号增注站站长。他在心里默默立下诺言:“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的工作”。工作中,他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碰到不明白的就向别人请教,在休息的时候还不忘抽时间翻阅各类相关资料,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称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厂技术比武中他荣获了注水泵工二等奖。在厂季一度基础检查中22号增注站荣获全厂第二名的荣誉。并且他和同事共同发明的创新创效在厂里科技评比中获得了殊荣。
22号增注站四台增注泵全是宁波泵。和其他增注站的增注泵完全不一样。这使得在技术方面和其他增注站无法达成共识。他只有自己慢慢的摸索。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查找了无数份资料,终于弄清了宁波泵的构造,原理或性能。现在22号增注站的增注泵在他的眼里就像透明的一样。内部的问题他判断准确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务实中求发展,在探索中求实践”是邵养建的座右铭。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历程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也增加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如今的邵养建,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扎扎实实,奋力拼搏,书写着自己灿烂的人生篇章!
xx,男,生于1972年10月12日,中共党员,现任中共xx委党校讲师、理论宣讲员。
几年来,该同志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组织上赋予理论宣讲员的光荣任务,为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该同志调入莫旗委党校以来,处处以一个党的优秀宣传员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宣讲能力。他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充分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自觉加强理论修养。工作之余,他坚持阅读各类报刊杂志,学习领会和及时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论述,注重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特别注重学习领会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对客观事物的洞察力,增强思想的前瞻性、眼光的敏锐性和工作的创造性。
作为党的理论宣讲工作人员,他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业务能力。几年来,他一直在理论宣传工作中勤奋工作,默默奉献,作出了不俗的业绩,为莫旗的宣传工作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同时,他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参加单位的理论教研,参加莫旗党校、莫旗宣传部、讲师团的理论学习。
工作中,他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同群众实际相结合;把宣讲内容同听课对象相结合,积极探索最佳的讲课方法,力争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自从调入莫旗党校工作以来,该同志担任过许多重要的宣讲课题任务。一方面,在旗党校、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上任课;另一方面,他还担任深入基层单位、乡镇、村屯、社区等宣讲的重任。
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有关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宣讲和十八大精神宣讲。
他首先认真学习宣讲内容,广泛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努力吃透所讲课题的实质精髓;然后进行科学合理地教学设计,写出详细的讲课教案,并反复斟酌一些内容细节,直至达到全面、正确、准确。他还经常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讲课要点和方法,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力求讲课环节、教案能够尽善尽美。
他对宣讲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不怕苦怕累。
莫旗是个农业旗县,除尼尔基镇外,都是农村。所以,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下乡宣讲。
下乡宣讲路途远,交通也不是很便利。有时当天不能返回,需要住宿在乡镇。条件肯定比不上旗里。但是,他始终无怨无悔,并主动要求去边远的村镇,把较近的宣讲点让给其他同事。
下乡宣讲,听课对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是不识字的农民;他的课总能让所有的听课者听得津津有味,他的课总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听课者很容易听明白。
这是因为:他的课不仅理论联系实际;还能讲出好几个不同的“版本”。他非常善于从实际出发,分析听课的对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所以,他的课很有吸引力,深受广大学员的欢迎。他的宣讲任务都能保质保量、圆满完成。
他宣讲的足迹遍布莫旗的宝山镇、西瓦尔图镇、卧罗河乡、红岩镇、巴彦乡等十七个乡镇、办事处。
多年来,陈为荣同志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机关里,和同事们相处非常融洽。在工作和生活中,他总是热心帮助同事,每当同事家里有大事小情,他总是主动出面、热心帮助。他对待同事是这样,对待老干部、困难党员、群众更是如此。对困难群众热心救助,热心解决上访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得到群众的称赞。
陈为荣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图名利、办事公道、工作细致、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深受领导、党员干部和群众们的好评,是一名深受基层喜爱的党校理论宣讲员。
王维丰原系***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副主任。退休后,在市委的安排下到***老年大学担任校长。十几年来,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继续做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老年大学示范校”、“全国先进老年大学”等荣誉称号。
受任于艰难时期。
***老年大学创建于1986年,2003年他刚到老年大学上任时,学校家当屈指可数:1台老钢琴、1台电子琴、1台办公使用的电脑和复印机,教学的桌椅也是破的破、残的残,恰逢又赶上***老年大学从原来的市中心搬到偏僻的江滨新区,只有9路和11路两条线路的公交车能够到达学校,学员上课要坐车,不但每天要花2块钱车费,还要与人争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这让一些学员心里有了想法,有些学员慢慢地就不来学校上课了,生源流失严重。
学校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夏天没水、没电,到了冬天,连暖气都没有。看着学员上课是搓手取暖,老师讲课时口中直呼出“白烟”,工作人员办公室要靠运动升温,……,这一幕幕深深地刺痛着他的神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扭转学校的现状。
面对困难局面,他与班子同志商量办法。有的同志提议“出去找单位赞助”,这办法说白了,就是一家一家地向人要钱,去“化缘”。“那得让多少人笑话!”这让当过***市委副书记的王维丰思想上有些负担。他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权衡了利弊,为了老年教育事业,要舍得面子,放下架子去求人,只有这种办法,才是解决学校走出困境的最佳出路。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他下定决心,他和班子同志踏上了找人“赞助”的征途。
开始,他们不好意思向人多要,每次只要能有个三五千块钱入账,就高兴得像是捡了个“金元宝”,但是这样要钱得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学校建好呀!于是,他们壮着胆子,加大了口气,把请求赞助的钱加到了万元,没想到赞助单位听到老年大学的困境,看着老领导的情分,每次的“拉赞助”基本上没有落空。八方支援,使学校有了资金,水、电、气都恢复了正常,帮助老年大学渡过了最初的难关。为了学校发展,他以校为“家”,呕心沥血,励精图治,他把自己当领导留下来的全部人脉都用来为了老年大学的发展。从学校的基建改造,到院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从电子琴、电脑,到led、录影设备,点点滴滴都是请原来的老部下老同志来帮忙,真正把老年大学当成了自己的“家”来经营。十几年来,小小的固定资产已经增加了近百万,为老年大学走向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起到老年大学担任校长的经历,他与教书有种特殊的缘分,年轻时曾担任过中学的物理老师,也曾教过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课。后来虽然从政,但是这教书情结始终留在他的心中。他经常饶有风趣地说:“他与教育事业缘分不浅,退休前曾教书育人,退休后又教书,两者唯一的区别是,他和学生的年龄都变老了。”在老年大学校长这个岗位上,他十分珍惜这一机缘,在老年教育的园地里,乐业敬业,辛勤耕耘,把夕霞人生演绎的多姿多彩。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潜心研究老年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总结老年教育的经验。十几年来,每年老年大学的教育规划,工作重点和大会上的讲话,都是他亲自动手起草。他亲自策划办起了老年大学的《学报》和网站,反映学校的生活,深受学员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作为省老年大学协会的副会长,他积极参与全省老年教育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每年都写出有份量的、具有老年教育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2-3篇,如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规划”、“老师队伍建设及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职工队伍建设及服务质量基本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组织建设”、“农村网络化建设”、“农村老年教育”、“规范化示范校建设”等都有很深的理论建树,多篇文章在全国、省有关会议交流或刊物发表。他亲自安排将《中国老年教育》发自全市每一个村屯,使全市乡镇村屯的老年教育得到普及。他积极投身学校的规划和教学,提出了“一年巩固调整,三年完善提高,五年规范达标”的总体办学目标和“一手抓办学,一手抓创收;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活动;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双轨”办学思想。如今的***老年大学已由最初的6、7个学科十几个班,发展到现在的8个系36个专业60个班,每学期学员2500余人次。积极推进老年教育网络化建设,全市实现了市、县(区)、乡(社区)、村(街道)四级老年大学办学网络,全国老年教育现场会在***召开,赢得了全国老年大学同行的一致赞誉。
作为一校之长,他始终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带好班子和队伍。对助手他放心放权放手,注意调动各位助手的积极性,使班子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教师他尊重有加,倡导感情留师,那位老师有病他亲自登门看望,从家里拿来各种土特产送给老师。这些年来,他和老师们都成为了好朋友,也吸引了社会上各个专业的名师来校任教。为纪念教师节,他亲自担当导演,为教师们创作了诗朗诵—《献上我们的赞美》!教师们倍受感动。对员工他关怀倍至,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十分关心,感情上相濡以沫。对学员他充满爱心,面对面的应答,脚跟脚的服务,心贴心的交流,手挽手的前行。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三
xxx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xxx镇,1971年进入教师队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长期从事高中政治教学,1996年担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监督办公室主任,连续两次担任吉安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监督,是当地有影响力的老教育工作者。
xxx同志1948年?1971年出生于革命老区吉安县兴桥镇,进入教师队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一直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中学校长十多年。高考恢复后,他长期从事高中政治课教学。1996年担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监督办公室主任,连续两次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监督员,是当地有影响力的老教育工作者。自2010年62岁参加吉安县海关工作委员会五老宣传小组以来,同志宣传了60多次,观众超过2万人,是当地公认的优秀宣传员。大家都称赞这位40多岁的老教师是一个退休不褪色,永远为党站岗的好党员。
退休后不久,县海关工作委员会聘请他为五老宣传小组成员,根据他最初的计划,是冷静阅读,写一些东西,做他喜欢的事情,但认为海关工作委员会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宣传小组主要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教青少年革命思想,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也是他们从事教育的延续,所以很高兴接受。
进入宣传团队后,他虚心向原成员学习,认真思考和分析当前学校学生和社会青少年存在的问题,从哪些方面帮助他们教育,虚心与海关工作委员会领导交谈主题内容,听取意见……,根据已确定的宣传主题,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讲稿。每写的每一篇讲稿都能以党的优良作风影响青少年,用老人的爱心温暖帮助青少年。多年来,他认真参与了海关工作委员会的所有活动,没有条件,没有报酬;有时安排他去偏远山村的学校,或者遇到寒冷、炎热、风雨,他从不逃避,总是很高兴接受任务,认认真真完成任务。
xxx同志讲课从不照本宣读,而是把内容烂熟于心,又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声情并茂,生动形象、激情洋溢;同时,他的讲课从不“炒现饭”,每讲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补充;他不喜欢空洞说教,每讲都能联系实际,有血有肉。他常常为了联系实际,落实事例,不惜跑几里路去向有关人士询问或打电话查实。他常说:“讲台上四十五分钟,备课要花去四五点钟,甚至是十四五点钟……”他常说讲课要从“爱”字出发,“教”字着眼,不能无病呻吟,盲目乱讲。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条,所以他的课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不说青少年,成年人都愿意听、乐意听。
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做教育辅导工作,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三十八年的xxx,自然对关工委这项工作情有独钟,所以才能兢兢业业备课讲课,才能不避困难进学校进社区……尽管他身体不太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从未影响他在关工委的工作,因为他把“五老”宣讲团的事业看作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延续,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干下去,而且能把工作干好!
为了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近几年,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向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的历史以及红色基因……为此,xxx认为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宣讲中,要尽量结合真实故事来讲,而且要做到主人翁“地方化”,使听众觉得榜样出自家乡,故事发生在身边,觉得我们江西、吉安英雄模范辈出,真真实实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红色家园的光辉,真正可听可信,从而坐得住、听得进,让精神受到洗礼。
他坚持不渝地勤学苦研,几年来摘录史料和革命故事的笔记就有好几本,在他的笔记里记录了吉安地区160多位开国将军和上千位革命先烈的事迹。他还会不辞辛劳深入实地去取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讲“全家革命,一门忠烈”,为此他专门到曾山同志故乡—永和镇锦源曾家村找人访谈,翻阅村史。正因为他做到了“未雨绸缪”,所以他作报告时,既能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英烈故事,又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相结合;既能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能联系本地的革命斗争史。所以他的报告,让人觉得可亲可信,丝毫不感到枯燥,让人听得进坐得住,精神上受到洗礼。
xxx同志担任“五老”宣讲团报告员后,深知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决心把这种信任化作鞭策自己的动力。为此,他废寝忘食地看书,收集资料、写讲稿……,由于他身上有多种慢性疾病,所以他爱人劝他多休息,不要那样劳累,而xxx总是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党员,我不能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如果不能把课讲好,那岂不是有愧于听众!”多年来,关工委向他布置的任务,他总是满腔热忱地接受和完成,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共吉安县委立即组织了“县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xxx作为五老宣讲团代表带队赴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宣讲,xxx在县二中以“跟着习主席、走进新时代”为题作了精彩的宣讲,一次次博得了听讲者热烈的掌声。
现已七十岁的xxx同志在一次次宣讲中,普及地方革命史知识,用先烈先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感染着县内成千上万个听众,他的红色宣讲课堂实况多次被省、市、县电视台、报纸宣传报道,形成了亮丽的特色。近几年,在该同志和其他宣讲员努力下,吉安县“五老”宣讲团被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于先进集体称号。xxx同志也先后获得省关工委授予的“优秀报告员”,市文明委授予的“首届优秀志愿者”称号。他多次表示要向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同志学习,要克服高血压和曾患过腺腔性脑梗塞、以及家中的其他困难,将吉安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四
周升财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党员突击队的一份子,在芜湖遭遇持续性暴雨、洪涝灾害,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不顾个人财产损失,奋不顾身地转移群众,保证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体现了党员践行“两学一做”的精神。
荆东社区紧邻青弋江入长江口处,同时紧邻水阳江的地理位置,持续暴雨,极容易发生圩堤破损,7月3日,紧急召开连夜会议,疏散群众,家住荆东王屋自然村的周升财同志,他的家同样存在被洪水袭击的危险。此时此刻,是回家抢运家具,还是抢救处在生命危险中的群众,对作为党员的周升财来说,是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观念的严峻考验。家近在呎尺的周升财同志毅然荆东党员干部一起从最后一户疏散,保证不漏一户。不仅为他们收拾衣服,对行动不方便的老人,他用坚实的臂膀背起他们,一个个接着一个护送到安全点。
7月5日上午10点左右周升财发现居民家旧房处内塌方,立即向防汛中队部上报。他亲自带领党员突击队,确定紧急避险方案,为减轻圩堤压力,高水位的危险性,经得居民同意,开始拆除老旧房屋,开沟沙石倒渗,用拆除房屋的建筑材料稳固基础,并用彩条布覆盖。灾难面前很多共产党员的自愿选择,真正做到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盏明灯。
7月8日,为确保排水设施更加的完好,功能正常发挥,由周升财带领党员突击队对原排灌站的出口和原区域排水系统进行疏通清淤清障。他今年已经63岁的高龄却依然坚持下水进行疏通清淤清障排水管道暗渠,清理雨污清运淤泥污物,他时时刻刻都把群众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
7月15日,经过漫长值守,查险除险,在经历过洪峰、暴雨后,我们迎来了“尼伯特”号台风,在炎炎烈日,蔚蓝天空,周升财现场发挥“两学一做”精神,动员群众,做好宣传,对社区危房进行摸排,对住户人员进行转移。严格对圩堤上的树进行全面清障中。
在灾难面前,周升财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谱写了一首新时期共产党员抗洪救灾的壮丽乐章!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五
“向书记来我们村后,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我们打心眼儿里感激他。”3月29日,提起第一书记__,__县__镇__村一组村民__感慨地说。
__村是__县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530户1656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38户,贫困人口822人。__年5月,原县城管大队中队长,34岁的__被组织委派到__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他的漫漫扶贫路。
“城里来的干部,来搞形式的吧?”“这么年轻,能带着我们村几百户近千人脱贫?”……刚驻进村开展工作,__就遇到了麻烦。当地群众对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并不了解,误解声不断,特别是部分贫困户,更是强烈质疑。走访时,部分村民只关心是否有好处和实惠,其他的关心甚少。走访次数多了,还被嫌弃耽误了农活。
面对困难,__毫不气馁。为打开村民们的心结,他不分白天黑夜,逐家逐户深入走访。在田间地头,他卷起裤脚抡锄头,与村民一起犁田打坝、提篮撒种;在贫困户家中,他帮忙收拾屋子,话家常听呼声,为发展谋思路出点子……通过两个多月时间,他硬是凭着一股倔劲,走遍了全村的495户农户,基本村情、民情了然于心,得到了干部群众广泛的认可。慢慢地,村民的牢骚抱怨少了,想发展求发展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通过一步一个脚印,__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也量出了全村上下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他深知“火车跑得快,必须车头带”的道理,清醒地认识到村支”两委”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要想发展,必须要拧成一股绳!
通过多次交心谈心,__进一步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聚力脱贫的共识和力量;通过支部“三会一课”,提高村、组干部和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提高村支”两委”成员公信力;通过村民大会,面对面交流,缩短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严格落实村务公开,破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规范办公场所,坚持制度上墙,责任上肩,促使村支”两委”成员人人有事做,力气有处使,能量有处发挥,办事件件有回音,从而提高村支”两委”成员的执行力。__年,党支部新增2名预备党员,还有3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去年以来,全村还实施危房改造22户,易地扶贫搬迁48户,其中集中安置27户。破旧的房子焕然一新,敞亮的新居欣欣向荣,村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入住的农户个个喜笑颜开。
要致富,产业发展是基础。__带领村干部,积极配合帮扶单位,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深刻剖析致贫原因,共同商讨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确立了以扩大多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主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六
刘来兴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吉安县兴桥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2010年62岁起参加吉安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以来,该同志宣讲60余场,听众超过2万人,是在当地被人们公认的一位优秀宣讲员,大家称赞这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教师是“退休不褪色,永为党站岗”的好党员。
退休后不久,该县关工委聘请他为“五老”宣讲团成员,按照他原先的打算,是静下心来读读书、写点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一想到“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宣讲团主要就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青少年讲授革命思想,是一种神圣的工作,也是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延续,于是欣然接受。
进入宣讲团队伍后,他虚心向原来的成员学习,认真思考分析当前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存在那些问题,应当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又虚心向关工委领导交谈自己打算宣讲的主题内容,听取其意见……,根据已定的宣讲主题,再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讲稿。他每写一篇讲稿都能做到以党的优良作风熏陶感染青少年,以长者的慈爱之心温暖帮扶青少年。多年来,他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参与关工委的一切活动;有时安排他到偏远山村的学校去讲课,或者碰上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从不借故推诿,总是高高兴兴接受任务,认认真真完成任务。
刘来兴同志讲课从不照本宣读,而是把内容烂熟于心,又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声情并茂,生动形象、激情洋溢;同时,他的讲课从不“炒现饭”,每讲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补充;他不喜欢空洞说教,每讲都能联系实际,有血有肉。他常常为了联系实际,落实事例,不惜跑几里路去向有关人士询问或打电话查实。他常说:“讲台上四十五分钟,备课要花去四五点钟,甚至是十四五点钟……”他常说讲课要从“爱”字出发,“教”字着眼,不能无病呻吟,盲目乱讲。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条,所以他的课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不说青少年,成年人都愿意听、乐意听。
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做教育辅导工作,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三十八年的刘来兴,自然对关工委这项工作情有独钟,所以才能兢兢业业备课讲课,才能不避困难进学校进社区……尽管他身体不太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从未影响他在关工委的工作,因为他把“五老”宣讲团的事业看作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延续,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干下去,而且能把工作干好!
为了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近几年,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向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的历史以及红色基因……为此,刘来兴认为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宣讲中,要尽量结合真实故事来讲,而且要做到主人翁“地方化”,使听众觉得榜样出自家乡,故事发生在身边,觉得我们江西、吉安英雄模范辈出,真真实实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红色家园的光辉,真正可听可信,从而坐得住、听得进,让精神受到洗礼。
他坚持不渝地勤学苦研,几年来摘录史料和革命故事的笔记就有好几本,在他的笔记里记录了吉安地区160多位开国将军和上千位革命先烈的事迹。他还会不辞辛劳深入实地去取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讲“全家革命,一门忠烈”,为此他专门到曾山同志故乡—永和镇锦源曾家村找人访谈,翻阅村史。正因为他做到了“未雨绸缪”,所以他作报告时,既能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英烈故事,又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相结合;既能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能联系本地的革命斗争史。所以他的报告,让人觉得可亲可信,丝毫不感到枯燥,让人听得进坐得住,精神上受到洗礼。
刘来兴同志担任“五老”宣讲团报告员后,深知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决心把这种信任化作鞭策自己的动力。为此,他废寝忘食地看书,收集资料、写讲稿……,由于他身上有多种慢性疾病,所以他爱人劝他多休息,不要那样劳累,而刘来兴总是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党员,我不能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如果不能把课讲好,那岂不是有愧于听众!”多年来,关工委向他布置的任务,他总是满腔热忱地接受和完成,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共吉安县委立即组织了“县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刘来兴作为五老宣讲团代表带队赴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宣讲,刘来兴在县二中以“跟着习主席、走进新时代”为题作了精彩的宣讲,一次次博得了听讲者热烈的掌声。
现已七十岁的刘来兴同志在一次次宣讲中,普及地方革命史知识,用先烈先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感染着县内成千上万个听众,他的红色宣讲课堂实况多次被省、市、县电视台、报纸宣传报道,形成了亮丽的特色。近几年,在该同志和其他宣讲员努力下,吉安县“五老”宣讲团被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于先进集体称号。刘来兴同志也先后获得省关工委授予的“优秀报告员”,市文明委授予的“首届优秀志愿者”称号。他多次表示要向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同志学习,要克服高血压和曾患过腺腔性脑梗塞、以及家中的其他困难,将吉安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七
xxx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xxx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
xxx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吉安县兴桥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2010年62岁起参加吉安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以来,该同志宣讲60余场,听众超过2万人,是在当地被人们公认的一位优秀宣讲员,大家称赞这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教师是“退休不褪色,永为党站岗”的好党员。
退休后不久,该县关工委聘请他为“五老”宣讲团成员,按照他原先的打算,是静下心来读读书、写点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一想到“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宣讲团主要就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青少年讲授革命思想,是一种神圣的工作,也是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延续,于是欣然接受。
进入宣讲团队伍后,他虚心向原来的成员学习,认真思考分析当前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存在那些问题,应当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又虚心向关工委领导交谈自己打算宣讲的主题内容,听取其意见……,根据已定的宣讲主题,再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讲稿。他每写一篇讲稿都能做到以党的优良作风熏陶感染青少年,以长者的慈爱之心温暖帮扶青少年。多年来,他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参与关工委的一切活动;有时安排他到偏远山村的学校去讲课,或者碰上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从不借故推诿,总是高高兴兴接受任务,认认真真完成任务。
xxx同志讲课从不照本宣读,而是把内容烂熟于心,又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声情并茂,生动形象、激情洋溢;同时,他的讲课从不“炒现饭”,每讲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补充;他不喜欢空洞说教,每讲都能联系实际,有血有肉。他常常为了联系实际,落实事例,不惜跑几里路去向有关人士询问或打电话查实。他常说:“讲台上四十五分钟,备课要花去四五点钟,甚至是十四五点钟……”他常说讲课要从“爱”字出发,“教”字着眼,不能无病呻吟,盲目乱讲。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条,所以他的课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不说青少年,成年人都愿意听、乐意听。
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做教育辅导工作,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三十八年的xxx,自然对关工委这项工作情有独钟,所以才能兢兢业业备课讲课,才能不避困难进学校进社区……尽管他身体不太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从未影响他在关工委的工作,因为他把“五老”宣讲团的事业看作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延续,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干下去,而且能把工作干好!
为了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近几年,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向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的历史以及红色基因……为此,xxx认为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宣讲中,要尽量结合真实故事来讲,而且要做到主人翁“地方化”,使听众觉得榜样出自家乡,故事发生在身边,觉得我们江西、吉安英雄模范辈出,真真实实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红色家园的光辉,真正可听可信,从而坐得住、听得进,让精神受到洗礼。
他坚持不渝地勤学苦研,几年来摘录史料和革命故事的笔记就有好几本,在他的笔记里记录了吉安地区160多位开国将军和上千位革命先烈的事迹。他还会不辞辛劳深入实地去取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讲“全家革命,一门忠烈”,为此他专门到曾山同志故乡—永和镇锦源曾家村找人访谈,翻阅村史。正因为他做到了“未雨绸缪”,所以他作报告时,既能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英烈故事,又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相结合;既能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能联系本地的革命斗争史。所以他的报告,让人觉得可亲可信,丝毫不感到枯燥,让人听得进坐得住,精神上受到洗礼。
xxx同志担任“五老”宣讲团报告员后,深知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决心把这种信任化作鞭策自己的动力。为此,他废寝忘食地看书,收集资料、写讲稿……,由于他身上有多种慢性疾病,所以他爱人劝他多休息,不要那样劳累,而xxx总是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党员,我不能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如果不能把课讲好,那岂不是有愧于听众!”多年来,关工委向他布置的任务,他总是满腔热忱地接受和完成,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共吉安县委立即组织了“县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xxx作为五老宣讲团代表带队赴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宣讲,xxx在县二中以“跟着习主席、走进新时代”为题作了精彩的宣讲,一次次博得了听讲者热烈的掌声。
现已七十岁的xxx同志在一次次宣讲中,普及地方革命史知识,用先烈先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感染着县内成千上万个听众,他的红色宣讲课堂实况多次被省、市、县电视台、报纸宣传报道,形成了亮丽的特色。近几年,在该同志和其他宣讲员努力下,吉安县“五老”宣讲团被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于先进集体称号。xxx同志也先后获得省关工委授予的“优秀报告员”,市文明委授予的“首届优秀志愿者”称号。他多次表示要向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同志学习,要克服高血压和曾患过腺腔性脑梗塞、以及家中的其他困难,将吉安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八
吴xx,一级士官,特勤车驾驶员。
入夏以来,xx县多次连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出现了50年未遇的洪灾,多个村庄和人员被困的险情。xx消防大队临危受命,出色地完成了“6.19”、“7.13”等抗洪抢险任务,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吴xx同志在每次抗洪抢险行动中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精神,连续三次参加抢险救援,每次都勇挑急、难、险、重任务,为xx“6.19”“7.13”抗洪抢险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7年6月19日,xx县突降大雨,洪水猛涨,导致xx至xx路段三处桥梁被洪水淹没,时置中考,xx县教育局中考试卷、监考老师及全校学校学生吃的蔬菜无法及时送达xx镇,一但延误,后果不堪设想,县政府刘国芳副县长紧急向消防大队求助,大队长杨斌同志派战士吴xx同志驾驶大功率消防车前往运送试卷。此时xx路段的多处路桥都被洪水淹没,水深处达1米,且水流甚急,中小型车辆根本不能通过,吴xx同志凭借自己过硬的驾驶技术,来回六次安全地把老师、试卷、蔬菜安然无恙的送达了学校,确保了xx镇07年中考工作顺利进行,受到刘国芳副县长高度赞扬。
7月13日10时15分,县公安局110调度指挥中心再次指令:xx镇xx桥居民点有群众被洪水围困。吴xx在副中队长陈锐带领下,驾驶1辆消防车迅速赶赴现场。xx桥桥下洪水水流十分湍急,不断冲击着两边的居民房屋和树木,不时有树木被洪水卷走,同时伴随着水位不断上涨,洪水漫过xx桥墩淹没了桥两旁居民房屋的一楼,此时水位已经深约为1.6米。经了解得知:由于居民点沿xx桥旁河沟呈“川”字排开,水下到处存在陡坡和大量的石头,地理环境十分恶劣。吴xx建议利用携带的安全绳,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通过安全绳在洪水中摸索行进,挨家挨户搜寻被困人员。由于水下地形十分险恶,吴xx和战友们的腿大都被水下的石头和家具撞伤,搜救行动开展的十分缓慢。在一家居民楼,吴xx发现二楼有一男一女由于极度紧张和害怕试图跳水逃生,吴xx一边安抚劝说,一边努力寻找救人办法,二人情绪迅速得到稳定,经过对地形和水势的进一步探测后,危险仍然极大,但没有其他办法,为了尽快解救被困人员,吴xx在安全绳的保护下,强行涉过横流湍急的洪水,采取背、扶的方法将他们转移上岸。在另外一家居民楼内,由于一楼通往二楼的房门被锁住且房主没有钥匙,房主在二楼大声喊叫,情绪十分激动。吴xx和战友们在通过喊话安抚房主的同时一边寻找破拆房门的工具,由于现场多为漂浮的家具和木棒,吴xx等救援人员试图用椅子和棍棒敲打门锁,但多次未果的情况下,吴xx等救援人员轮流用身体进行撞门,经过多次努力,最终将房门打开,并成功将被困群众背出房屋转移到安全地带。最后经过55分钟的连续搜救,共营救被洪水围困群众5人,其中老人1名。
10时40分,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再次指令:xx镇xx桥居民点有群众被洪水围困。吴xx等三名战士在大队张继强参谋带领下,在搜索中发现居民张宏义一家6人被困二楼,但是4米左右的水沟和一堵围墙阻挡了道路。在尝试利用绳索无效的情况下,吴xx同志急中生智,提出利用6米拉梯和挂钩梯联用,在围墙和水沟之间把挂钩梯和拉梯架设成一个“v”字形救援通道,并通过梯子进入被困人员所在地点,扶上扶下,背上背下在围墙和水沟之间往返六个来回,几次失足,险些被洪水冲走,凭着他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张宏义全家(其中2名儿童)才得以脱险。
12时05分,八里途经济开发区温泉路xx县慧楷炉料加工厂发生爆炸,在中队指导员的带领下驾驶消防车赶赴现场。温泉路正在扩建,路边停放的一长排轿车使道路十分狭窄。吴xx安排战友下车调整轿车规范停放,他以过硬的技术驾驶消防车,给紧随消防车运送冲锋舟(县政法委书记现场决定从惠亭水库调运的一艘快艇)的货车开辟通道,为快速施救群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吴xx同志还协助其他人员把冲锋舟抬下水,积极帮助操作人员安装发动机,并被分配作为地面接应和后备人员。第一批6名被困人员送往岸边时,由于冲锋舟无法靠近岸边,在离岸边10米左右停下来,这时吴xx同志忘记了水里还有血吸虫,冲过去和其他救人员一起,把6名被困人员一一背下船,送到安全地带,就这样冲锋舟6次靠近岸边,吴xx同志就6次利用背、抱、扶等方式把被困人员一一转移到安全地带,共安全转移受困群众34人。吴xx同志冒雨背送老人的镜头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湖北电视台新闻频道不断播出,中国消防在线、百度、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点击率不断攀高。
在这次xx县50年未遇的特大洪灾面前,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吴xx等官兵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险,临危不惧,用赤胆与忠诚,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洪魔的坚强柱石,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壮丽赞歌。吴xx和战友们的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4台、香港凤凰卫视以及楚天都市报、中国消防在线、新浪、搜狐等诸多新闻媒体和网站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九
邵xx,注水队22号增注站站长。他在心里默默立下诺言:“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的工作”。工作中,他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碰到不明白的就向别人请教,在休息的时候还不忘抽时间翻阅各类相关资料,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称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厂技术比武中他荣获了注水泵工二等奖。在厂季一度基础检查中22号增注站荣获全厂第二名的荣誉。并且他和同事共同发明的创新创效在厂里科技评比中获得了殊荣。
22号增注站四台增注泵全是宁波泵。和其他增注站的增注泵完全不一样。这使得在技术方面和其他增注站无法达成共识。他只有自己慢慢的摸索。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查找了无数份资料,终于弄清了宁波泵的构造,原理或性能。现在22号增注站的增注泵在他的眼里就像透明的一样。内部的问题他判断准确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务实中求发展,在探索中求实践”是邵养建的座右铭。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历程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也增加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如今的邵养建,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扎扎实实,奋力拼搏,书写着自己灿烂的人生篇章!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十
xx,男,xx岁,xx现代商贸区建设办公室工程部科员。曾荣获xxxx-xxxx年度“xx区青年岗位能手”。
该同志政治上立场坚定,积极上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爱岗敬业,拼搏实干,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奉献精神,为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做出了突出贡献;作风上优良过硬,严守规矩,遵守纪律,具有较强的法治思维方式;在单位的着力培养和自身努力下,不断成长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青年榜样,曾被评为xxxx-xxxx年度“xx区青年岗位能手”。其个人主要事迹如下:
一、主动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素质能力。
政治学习坚持做到与时俱进。
该同志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理解并努力发扬务实严谨工作作风和“诚信实干、奋勇争先”的xx精神。
业务学习努力突出学以致用。
该同志认真学习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造价控制、竣工验收、审计等方面的文件,先后参加了档案管理、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培训学习,并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开发企业及单位同事请教学习。学习中注重实践导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所学所悟指导实际工作,在工作中深化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
二、全面做好服务管理,全力推进项目进度。
抓回迁、抓落实,尽力加快项目进度。
区域内某安置房建设项目曾因开发企业资金问题处于停工状态,安置房建设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政府领导的大力协调部署下,项目得以复工建设。为让社区居民早日回迁安置,自项目复工以来,该同志在单位主要领导的带领下,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每天都到现场调度项目,总结项目当天工作完成情况,明确次日工作计划,督促施工单位加快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帮助开发企业协调项目内水、电、暖、燃气等配套工程的手续加快办理,有效加快了项目进度。
认真摸排安全隐患,确保项目安全文明施工。
区域内建筑工地多处于xx商圈核心区域,建筑密度较大,施工场地狭小,且周边居民区域密集,对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较高,工地管理方面难度较大。为克服这一困难,他与同事们不管严寒酷暑都在辖区内工地检查,针对工地安全隐患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督促建设单位限期整改;结合市、区相关部门要求,不定期进行现场安全生产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事故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等,通过这样的检查,既提高了施工企业的安全意识,又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施工现场一线,防患于未然,真正确保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创城”期间,他更是丝毫不懈怠,对其所负责的建筑工地逐一反复巡查,一旦发现工地围挡破损、积存建筑垃圾、道路污染等问题,第一时间联系建设单位进行整改,无借口担当,确保迎检工作顺利进行。
依法化解信访矛盾,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建筑行业工人流动性较大,时常会出现建筑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工人的切身利益难以得到保障。xxxx年春节前夕,辖区内一处建筑工地发生欠薪情况,近百名工人在工地聚集,情绪激动一度做出堵门、堵路等过激行为。为稳控事态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他和同事们一边耐心安抚情绪激动的工人,一边协调开发商、施工单位、劳务单位理清债务纠纷、筹措资金,帮助工人尽快拿到工资薪酬。就这样,他和同事们在工地现场坚守了五天五夜,最终在市、区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事情得以圆满解决。在矛盾顺利化解的那一刻,他觉得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三、投身一线攻坚克难,出色完成政府实事项目。
xxxx年下半年至xxxx年,根据工作安排,该同志负责xx区xx小学的建设工作。该项目作为政府实事项目之一,亟需建成使用以解决xx周边居民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充分发扬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放弃了节假日及晚上休息时间,每天靠在工地现场,协调施工单位制定施工节点、倒排工期,制定《工地管理细则》,组织代建、监理、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及安全进行检查整改,每天早x点、晚xx点召开现场会议,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确保项目建设的安全有序推进。夏季汛期来临时,为保证工地安全,他通宵值守在工地现场,对工地的防汛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化解险情。特别是xxxx年x月初,该同志的孩子刚刚出生,而学校建设项目也正处于最紧张忙碌的阶段。为了工作,他舍小家顾大家,带着对家人的歉意和对工作的责任感,主动放弃陪护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便赶赴施工现场坚持工作。在xxxx年x月至xx月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该同志以“x+x”、“白加黑”的工作态度,未休一天假,毫无怨言、全力以赴地靠在学校建设工地现场,确保了项目的按期完工并通过各项验收及时交付使用。在xx区xx小学项目建设期间,区领导及区相关部门领导多次到项目上进行观摩指导,对项目建设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
和大多数xx人一样,xx同志每天在平凡的一线岗位上,做着最为平凡的本职工作。但正是这平凡工作中的恪尽职守、辛勤奉献和勇于担当,点滴付出汇成江河磅礴,为“诚信实干、奋勇争先”的xx精神提供着最有力的注脚,为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xx建设事业贡献着最坚实的力量。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十一
王维丰原系***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副主任。退休后,在市委的安排下到***老年大学担任校长。十几年来,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继续做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老年大学示范校”、“全国先进老年大学”等荣誉称号。
受任于艰难时期。
***老年大学创建于1986年,2003年他刚到老年大学上任时,学校家当屈指可数:1台老钢琴、1台电子琴、1台办公使用的电脑和复印机,教学的桌椅也是破的破、残的残,恰逢又赶上***老年大学从原来的市中心搬到偏僻的江滨新区,只有9路和11路两条线路的公交车能够到达学校,学员上课要坐车,不但每天要花2块钱车费,还要与人争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这让一些学员心里有了想法,有些学员慢慢地就不来学校上课了,生源流失严重。
学校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夏天没水、没电,到了冬天,连暖气都没有。看着学员上课是搓手取暖,老师讲课时口中直呼出“白烟”,工作人员办公室要靠运动升温,……,这一幕幕深深地刺痛着他的神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扭转学校的现状。
面对困难局面,他与班子同志商量办法。有的同志提议“出去找单位赞助”,这办法说白了,就是一家一家地向人要钱,去“化缘”。“那得让多少人笑话!”这让当过***市委副书记的王维丰思想上有些负担。他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权衡了利弊,为了老年教育事业,要舍得面子,放下架子去求人,只有这种办法,才是解决学校走出困境的最佳出路。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他下定决心,他和班子同志踏上了找人“赞助”的征途。
开始,他们不好意思向人多要,每次只要能有个三五千块钱入账,就高兴得像是捡了个“金元宝”,但是这样要钱得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学校建好呀!于是,他们壮着胆子,加大了口气,把请求赞助的钱加到了万元,没想到赞助单位听到老年大学的困境,看着老领导的情分,每次的“拉赞助”基本上没有落空。八方支援,使学校有了资金,水、电、气都恢复了正常,帮助老年大学渡过了最初的难关。为了学校发展,他以校为“家”,呕心沥血,励精图治,他把自己当领导留下来的全部人脉都用来为了老年大学的发展。从学校的基建改造,到院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从电子琴、电脑,到led、录影设备,点点滴滴都是请原来的老部下老同志来帮忙,真正把老年大学当成了自己的“家”来经营。十几年来,小小的固定资产已经增加了近百万,为老年大学走向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起到老年大学担任校长的经历,他与教书有种特殊的缘分,年轻时曾担任过中学的物理老师,也曾教过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课。后来虽然从政,但是这教书情结始终留在他的心中。他经常饶有风趣地说:“他与教育事业缘分不浅,退休前曾教书育人,退休后又教书,两者唯一的区别是,他和学生的年龄都变老了。”在老年大学校长这个岗位上,他十分珍惜这一机缘,在老年教育的园地里,乐业敬业,辛勤耕耘,把夕霞人生演绎的多姿多彩。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潜心研究老年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总结老年教育的经验。十几年来,每年老年大学的教育规划,工作重点和大会上的讲话,都是他亲自动手起草。他亲自策划办起了老年大学的《学报》和网站,反映学校的生活,深受学员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作为省老年大学协会的副会长,他积极参与全省老年教育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每年都写出有份量的、具有老年教育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2-3篇,如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规划”、“老师队伍建设及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职工队伍建设及服务质量基本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组织建设”、“农村网络化建设”、“农村老年教育”、“规范化示范校建设”等都有很深的理论建树,多篇文章在全国、省有关会议交流或刊物发表。他亲自安排将《中国老年教育》发自全市每一个村屯,使全市乡镇村屯的老年教育得到普及。他积极投身学校的规划和教学,提出了“一年巩固调整,三年完善提高,五年规范达标”的总体办学目标和“一手抓办学,一手抓创收;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活动;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双轨”办学思想。如今的***老年大学已由最初的6、7个学科十几个班,发展到现在的8个系36个专业60个班,每学期学员2500余人次。积极推进老年教育网络化建设,全市实现了市、县(区)、乡(社区)、村(街道)四级老年大学办学网络,全国老年教育现场会在***召开,赢得了全国老年大学同行的一致赞誉。
作为一校之长,他始终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带好班子和队伍。对助手他放心放权放手,注意调动各位助手的积极性,使班子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教师他尊重有加,倡导感情留师,那位老师有病他亲自登门看望,从家里拿来各种土特产送给老师。这些年来,他和老师们都成为了好朋友,也吸引了社会上各个专业的名师来校任教。为纪念教师节,他亲自担当导演,为教师们创作了诗朗诵—《献上我们的赞美》!教师们倍受感动。对员工他关怀倍至,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十分关心,感情上相濡以沫。对学员他充满爱心,面对面的应答,脚跟脚的服务,心贴心的交流,手挽手的前行。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十二
理论宣传又称理论教育。是对社会科学理论进行推广和普及,或从理论上说明现行路线、政策、方针的宣传活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xxx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xxx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
xxx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吉安县兴桥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2010年62岁起参加吉安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以来,该同志宣讲60余场,听众超过2万人,是在当地被人们公认的一位优秀宣讲员,大家称赞这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教师是“退休不褪色,永为党站岗”的好党员。
退休后不久,该县关工委聘请他为“五老”宣讲团成员,按照他原先的打算,是静下心来读读书、写点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一想到“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宣讲团主要就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青少年讲授革命思想,是一种神圣的工作,也是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延续,于是欣然接受。
进入宣讲团队伍后,他虚心向原来的成员学习,认真思考分析当前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存在那些问题,应当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又虚心向关工委领导交谈自己打算宣讲的主题内容,听取其意见……,根据已定的宣讲主题,再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讲稿。他每写一篇讲稿都能做到以党的优良作风熏陶感染青少年,以长者的慈爱之心温暖帮扶青少年。多年来,他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参与关工委的一切活动;有时安排他到偏远山村的学校去讲课,或者碰上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从不借故推诿,总是高高兴兴接受任务,认认真真完成任务。
xxx同志讲课从不照本宣读,而是把内容烂熟于心,又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声情并茂,生动形象、激情洋溢;同时,他的讲课从不“炒现饭”,每讲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补充;他不喜欢空洞说教,每讲都能联系实际,有血有肉。他常常为了联系实际,落实事例,不惜跑几里路去向有关人士询问或打电话查实。他常说:“讲台上四十五分钟,备课要花去四五点钟,甚至是十四五点钟……”他常说讲课要从“爱”字出发,“教”字着眼,不能无病呻吟,盲目乱讲。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条,所以他的课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不说青少年,成年人都愿意听、乐意听。
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做教育辅导工作,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三十八年的xxx,自然对关工委这项工作情有独钟,所以才能兢兢业业备课讲课,才能不避困难进学校进社区……尽管他身体不太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从未影响他在关工委的工作,因为他把“五老”宣讲团的事业看作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延续,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干下去,而且能把工作干好!
为了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近几年,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向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的历史以及红色基因……为此,xxx认为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宣讲中,要尽量结合真实故事来讲,而且要做到主人翁“地方化”,使听众觉得榜样出自家乡,故事发生在身边,觉得我们江西、吉安英雄模范辈出,真真实实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红色家园的光辉,真正可听可信,从而坐得住、听得进,让精神受到洗礼。
他坚持不渝地勤学苦研,几年来摘录史料和革命故事的笔记就有好几本,在他的笔记里记录了吉安地区160多位开国将军和上千位革命先烈的事迹。他还会不辞辛劳深入实地去取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讲“全家革命,一门忠烈”,为此他专门到曾山同志故乡—永和镇锦源曾家村找人访谈,翻阅村史。正因为他做到了“未雨绸缪”,所以他作报告时,既能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英烈故事,又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相结合;既能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能联系本地的革命斗争史。所以他的报告,让人觉得可亲可信,丝毫不感到枯燥,让人听得进坐得住,精神上受到洗礼。
xxx同志担任“五老”宣讲团报告员后,深知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决心把这种信任化作鞭策自己的动力。为此,他废寝忘食地看书,收集资料、写讲稿……,由于他身上有多种慢性疾病,所以他爱人劝他多休息,不要那样劳累,而xxx总是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党员,我不能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如果不能把课讲好,那岂不是有愧于听众!”多年来,关工委向他布置的任务,他总是满腔热忱地接受和完成,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共吉安县委立即组织了“县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xxx作为五老宣讲团代表带队赴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宣讲,xxx在县二中以“跟着习主席、走进新时代”为题作了精彩的宣讲,一次次博得了听讲者热烈的掌声。
现已七十岁的xxx同志在一次次宣讲中,普及地方革命史知识,用先烈先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感染着县内成千上万个听众,他的红色宣讲课堂实况多次被省、市、县电视台、报纸宣传报道,形成了亮丽的特色。近几年,在该同志和其他宣讲员努力下,吉安县“五老”宣讲团被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于先进集体称号。xxx同志也先后获得省关工委授予的“优秀报告员”,市文明委授予的“首届优秀志愿者”称号。他多次表示要向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同志学习,要克服高血压和曾患过腺腔性脑梗塞、以及家中的其他困难,将吉安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
在安徽阜阳,有这样一个人,他带领着这样一支理论宣讲队伍,扎根基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只为把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千家万户;在与群众面对面宣讲理论的过程中,他们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创新机制,用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把党的理论政策真正讲到群众的心坎里,帮助群众解疑释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被人们称为群众的“贴心人”、全面小康的“领路人”。
他就是从“王家坝精神”的发源地--阜南县走出来的“乡土宣讲家”:阜阳市委讲师团团长燕少红。
苦练一身真本领:浑身上下都是理论正能量。
“燕教授什么时候能到我们单位讲一次?”“燕老师,安排百人宣讲团活动一定要把我们排上!”--在安徽省阜阳市,讲师团副教授燕少红是位“热门人物”。早在2009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头版就这样报道燕少红的宣讲事迹。
多年来,无论是服务市委中心组学习,还是为各县市区委中心组讲课,无论是党委安排的重大集中宣讲,还是各部门邀请的分众化宣讲,燕少红都想方设法用质朴平实、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翻译”成群众语言,使听众在轻松愉快中理解掌握党的理论政策,让人们在掌声、笑声中获得精神洗礼。当地干部群众风趣地说,听燕团长讲课,真正体会到啥叫“养眼、养耳、养心”。
燕少红在宣讲中很注重“仪表”:他经常根据听众对象,恰当“打扮”自己。用他的话说,宣讲必须做到到什么山要唱什么歌,既要会讲“普通话”,更要讲好“阜阳话”,无论精美课件的制作,还是表情动作的表达,以及接地气的语言运用,三者自然地融为一体,都会让人对他的宣讲内容过目难忘、入耳入心。
燕少红讲的好,源于真信、真学、真用。坚定的信仰是做好党的理论宣讲工作的基础。2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学习党的理论,关注党的声音,基本上每天都能做到“五必”:新闻必看、网络必上、报纸必读,每有讲座必听,每有心得必记。他深知照本宣科不行,空头说教不行,关键要提高宣讲水平。除了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理论外,他还常在街头、路边、集市、庙会驻足“学习”,用心观察社会百态,偶尔外出旅游,他也不忘记下有特色的楹联、题词,认真了解相关知识,丰富宣讲素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设置了十八大系列、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四个全面”、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等十多个宣讲专题。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他紧紧盯住全面小康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出发点,精准发力,让理论宣讲、研究“不在象牙塔里打转转”,使理论武装真正成为阜阳发展的“引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的宣讲专题《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大美阜阳》、《不忘初心践行誓言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深受阜阳党员干部群众欢迎。
讲的好,来自于精思、精研、精创。燕少红同志的课之所以能让群众坐下来、听进去、听得懂,是因为他是党校教员出身,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对理论的深入研究,使他在宣讲中既能站在战略层面看问题,又能结合实际讲问题;既能做到阳春白雪,又能做到下里巴人;既能做到讲理论不枯燥,又能做到讲实践有理论支撑。他常说,要给群众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还得是自来水。为此,他笔耕不缀,经常把宣讲感受、思考体会、考察所得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时事报告》、《中国经济周刊》等报刊发表文章60多篇。其中,结合宣讲经验总结的《理论宣讲“八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上进行交流发言,并在2011年第八期《安徽宣传》上推介。五年来,他牵头成立的课题组,先后完成中宣部10多个委托课题,多次受到中宣部的表彰。参与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读本》和《以身作则风清气正--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读本》两本书编著工作,受到高度评价。
讲的好,来自于对家乡、对事业的挚爱。燕少红常讲:我是从王家坝走出的一个农家子弟,一个掌握了一定话语的理论工作者,回报家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党的理论转化为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一名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着对家乡、对群众和对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工作的无限热爱,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宣讲第一线,不仅把理论政策讲清、讲明、说透,还能把听众说乐、说活、说动,所以他的宣讲不管是在机关、军营和学校,还是在社区、企业和农村,都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和好评。他先后被聘任为阜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百人理论宣讲团成员、省委宣传部特约理论研究专家、省委讲师团宣讲专家库成员、省委组织部确定的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首批入选教师等。
带出一批宣讲员:奏响基层理论宣讲“大合唱”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讲师团长,他针对基层当前“漏斗型”宣传体制、宣讲专业人员少、基层“无人宣讲”的现状,决心带出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宣讲技巧好的宣讲人员,解决谁来宣讲问题。
为变讲师团宣讲“独角戏”为全社会“大合唱”。他打破了传统宣讲员的构成模式,主导面向全社会招募宣讲志愿者,先后组建了三支宣讲队伍:由高校党校师资、社科界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组成的“百人理论宣讲团”队伍,千名文艺工作者组成的“艺术化宣讲团”队伍,千名党员干部、教师、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微宣讲团”队伍,形成各方力量齐上阵、主动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的良好局面。
如何让这些宣讲员能宣讲、会宣讲,燕少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每次重大主题宣讲前,他都要组织大型培训会。培训会不仅向宣讲员赠送理论读物、《宣讲资料系列汇编》等资料,还请优秀宣讲员做宣讲展示,邀各类专家现场指导。除知与识、技与术的培训外,还组织实地观摩、交流座谈、分组试讲、专家点评等互动活动。宣讲中,他还跟踪问效,要求宣讲员根据宣讲地点、对象的不同随时更新课件、事例、语言。宣讲后,还要求宣讲员互评,或在微信、qq群内齐评,对宣讲技巧、内容等作出总结提升。宣讲“前中后”全过程的拉练,锤炼了宣讲员们的实战能力。
重心下移“接地气”,精准定位建“智库”。为带动更多同志加入到宣讲队伍中,燕少红十分注重发掘激励宣讲人才。他积极培育有潜质的宣讲员,先后推出了农民义务宣讲员李坤池(获得2012年度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艺术化宣讲”员孟影(全国“牡丹奖”获得者、安徽省曲协副主席)等。他提议制定了“十佳理论宣讲员”、“十佳颍淮大讲堂”、“十佳中心组学习秘书”等评选表彰机制,向优秀宣讲员所在单位推荐反馈机制,调动了宣讲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宣讲员所在单位支持力度。这些举措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每到重大宣讲活动,都会出现宣讲员主动请缨、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2016年6月中旬,33位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表现优秀的“微宣讲”员受到通报表彰。宣讲员们自豪地说:跟着燕团长宣讲,有进步、有荣誉,我宣讲,我快乐!
2015年10月,燕少红按照省、市委宣传部要求,参与打造了一支特殊的宣讲队伍--“时代楷模”高思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作为高思杰同志的老师和挚友,他对这项工作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从宣讲稿的打磨到四名宣讲员的遴选,从宣讲技巧演示到视频音乐的设计,他都事无巨细、精心雕琢。宣讲报告团作为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批巡回报告团,先后赴安徽大剧院和全省16个地市、有关省直单位、湖北省等巡回报告48场,直接受众6万多人次,取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高度好评。
“宣讲接地气,活动才会有人气。”在安徽阜阳市的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军营、机关……处处有宣讲,天天有活动,宣讲内容时代化、语言大众化,已成常态,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创建一批新品牌: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燕少红同志在精心创造一个个经典宣讲个案的过程中,他还积极尝试创新,在推进宣讲分众化、大众化过程中,创建了“颍淮大讲堂”、“艺术化宣讲”、“微宣讲”、“末梢宣讲”、“互联网+宣讲”等宣讲模式,构建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网格化宣讲格局,解决了在哪宣讲、怎么宣讲等问题,打通了理论服务群众基层“最后一公里”。
“艺术化宣讲”是燕少红理论宣讲方式的新发明,它是将党的重大理论政策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快板书、琴书、渔鼓、大鼓书、豫剧等形式,通过艺术化表演形式向群众传递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深受基层群众欢迎。最多场次可以自发聚集2000多名群众,改变了过去“宣讲没人听”的局面。
“微宣讲”是燕少红创新的理论宣讲“轻骑兵”。所谓“微宣讲”,就是围绕一个主题,由不同的宣讲员围绕一个方面,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小故事来阐释大道理,每人只讲15分钟,小切口引出大主题,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讲阜阳话,说阜阳事。听众不仅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反而被这种新颖形式所吸引。“微宣讲”的做法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被授予“2015年度安徽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奖”;《光明日报》以《安徽阜阳创新宣传教育模式》(2015年1月11日头版)进行报道,总编室编印的《情况反映》将阜阳创新宣讲方式直报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档案馆;中宣部2016年第八期《时事报告》以《“微宣讲”撬动宣传工作新格局》为题进行推介。
为了使理论宣讲深入农家小院、科室楼宇、田间地头、课堂连队、工地车间等基层“末梢”,燕少红又把各种创新宣讲形式和宣讲内容融合在一起,打造了“末梢宣讲”模式。“末梢宣讲”,在形式上,既有“艺术化”,也有“微宣讲”;在方式上,既有“自助餐”,也有“订单式”;在设计上,积极探索“讲一送一”宣讲(讲十分钟理论,针对不同群众送十分钟技术、卫生等知识)、“插播式”宣讲(会前、放电影间隙、文艺下乡演出期间穿插宣讲)和“家庭式”宣讲(在农家小院、社区大院、田间地头等宣讲);在内容上,既有党的重大理论政策,又有农业知识、保健知识等;宣讲中还设有现场问答环节。通过宣传宣讲、互动交流、感受变化、体味幸福,让群众自觉融入到学理论、用政策、树新风的氛围之中。2015年10月29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一行到阜阳现场观摩后,对“末梢宣讲”这一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光明日报》以《安徽:五中全会精神的“末梢宣讲”》(2015年12月2日第4版)为题予以报道。
服务好中心组学习是讲师团的本职工作,为此,2012年底,他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导整合全市资源,专门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基层党员打造了“颍淮大讲堂”,讲堂分“主讲堂、分讲堂、基层讲堂”,“三级讲堂”实行“三统一”:统一授牌、统一管理、统一策划。主讲堂主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做高端专题报告。2013年以来,已邀请了吴敬琏、李肇星、樊纲、王一鸣、孟伟、李本刚、张立群、施芝鸿、齐彪、马晓河等40余位著名专家做客主讲堂。分讲堂主要为市直主要部门及县市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服务,设在市直部分单位及8个县市区委。目前,分讲堂已达45家,已邀请杨秋宝、候永志、王景福、巫永平等400多位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做客分讲堂。基层讲堂设在县直部门及乡镇,目前已有267家,主要为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基本上实现每个季度举办各类讲座不得少于一场的目标。三年来,各级讲堂共开展各类宣讲1.2万场次,受众超过220万人次,受到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的充分肯定,新华社《内部参考》等媒体予以报道。
为适应新要求,运用新媒体,他率先在全省探索“互联网+宣讲”模式。先后指导界首市开设“界首大讲堂”,在颍州区试点“颍州e宣讲”,主办“阜阳e起学习”微信公众号,并联动各有特色的讲堂、宣讲、学习三类微信公众平台,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先后策划手抄党章100天等互动活动,《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大美阜阳》等专题评论,推荐《当我们学习时我们学些什么?》、《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好书共阅读”推荐的十本书》系列书目,推出《习近平“七一”讲话的引经据典》、《不忘初心就是永葆党心》等文章,通过微视频、微课件、微杂志、微信息等“多微互动”,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和“同频共振”,让学习宣讲辐射面更广、参与者更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阜阳“颍淮大讲堂”、“微宣讲”、“艺术化宣讲”、“末梢宣讲”四大宣讲品牌,如同“王家坝精神”一样响彻颍淮大地。
在安徽阜阳,有这样一个人,他带领着这样一支理论宣讲队伍,扎根基层、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只为把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千家万户;在与群众面对面宣讲理论的过程中,他们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创新机制,用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把党的理论政策真正讲到群众的心坎里,帮助群众解疑释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被人们称为群众的“贴心人”、全面小康的“领路人”。
他就是从“王家坝精神”的发源地--阜南县走出来的“乡土宣讲家”:阜阳市委讲师团团长燕少红。
“燕教授什么时候能到我们单位讲一次?”“燕老师,安排百人宣讲团活动一定要把我们排上!”--在安徽省阜阳市,讲师团副教授燕少红是位“热门人物”。早在2009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头版就这样报道燕少红的宣讲事迹。
多年来,无论是服务市委中心组学习,还是为各县市区委中心组讲课,无论是党委安排的重大集中宣讲,还是各部门邀请的分众化宣讲,燕少红都想方设法用质朴平实、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准确“翻译”成群众语言,使听众在轻松愉快中理解掌握党的理论政策,让人们在掌声、笑声中获得精神洗礼。当地干部群众风趣地说,听燕团长讲课,真正体会到啥叫“养眼、养耳、养心”。
燕少红在宣讲中很注重“仪表”:他经常根据听众对象,恰当“打扮”自己。用他的话说,宣讲必须做到到什么山要唱什么歌,既要会讲“普通话”,更要讲好“阜阳话”,无论精美课件的制作,还是表情动作的表达,以及接地气的语言运用,三者自然地融为一体,都会让人对他的宣讲内容过目难忘、入耳入心。
燕少红讲的好,源于真信、真学、真用。坚定的信仰是做好党的理论宣讲工作的基础。2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学习党的理论,关注党的声音,基本上每天都能做到“五必”:新闻必看、网络必上、报纸必读,每有讲座必听,每有心得必记。他深知照本宣科不行,空头说教不行,关键要提高宣讲水平。除了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理论外,他还常在街头、路边、集市、庙会驻足“学习”,用心观察社会百态,偶尔外出旅游,他也不忘记下有特色的楹联、题词,认真了解相关知识,丰富宣讲素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设置了十八大系列、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四个全面”、习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等十多个宣讲专题。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他紧紧盯住全面小康建设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和出发点,精准发力,让理论宣讲、研究“不在象牙塔里打转转”,使理论武装真正成为阜阳发展的“引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他的宣讲专题《学习系列重要讲话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大美阜阳》、《不忘初心践行誓言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等,深受阜阳党员干部群众欢迎。
讲的好,来自于精思、精研、精创。燕少红同志的课之所以能让群众坐下来、听进去、听得懂,是因为他是党校教员出身,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对理论的深入研究,使他在宣讲中既能站在战略层面看问题,又能结合实际讲问题;既能做到阳春白雪,又能做到下里巴人;既能做到讲理论不枯燥,又能做到讲实践有理论支撑。他常说,要给群众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还得是自来水。为此,他笔耕不缀,经常把宣讲感受、思考体会、考察所得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时事报告》、《中国经济周刊》等报刊发表文章60多篇。其中,结合宣讲经验总结的《理论宣讲“八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上进行交流发言,并在2011年第八期《安徽宣传》上推介。五年来,他牵头成立的课题组,先后完成中宣部10多个委托课题,多次受到中宣部的表彰。参与安徽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读本》和《以身作则风清气正--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读本》两本书编著工作,受到高度评价。
讲的好,来自于对家乡、对事业的挚爱。燕少红常讲:我是从王家坝走出的一个农家子弟,一个掌握了一定话语的理论工作者,回报家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党的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党的理论转化为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一名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着对家乡、对群众和对党的理论政策宣讲工作的无限热爱,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宣讲第一线,不仅把理论政策讲清、讲明、说透,还能把听众说乐、说活、说动,所以他的宣讲不管是在机关、军营和学校,还是在社区、企业和农村,都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和好评。他先后被聘任为阜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百人理论宣讲团成员、省委宣传部特约理论研究专家、省委讲师团宣讲专家库成员、省委组织部确定的省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首批入选教师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讲师团长,他针对基层当前“漏斗型”宣传体制、宣讲专业人员少、基层“无人宣讲”的现状,决心带出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功底深、宣讲技巧好的宣讲人员,解决谁来宣讲问题。
为变讲师团宣讲“独角戏”为全社会“大合唱”。他打破了传统宣讲员的构成模式,主导面向全社会招募宣讲志愿者,先后组建了三支宣讲队伍:由高校党校师资、社科界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组成的“百人理论宣讲团”队伍,千名文艺工作者组成的“艺术化宣讲团”队伍,千名党员干部、教师、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微宣讲团”队伍,形成各方力量齐上阵、主动宣讲党的方针政策的良好局面。
如何让这些宣讲员能宣讲、会宣讲,燕少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每次重大主题宣讲前,他都要组织大型培训会。培训会不仅向宣讲员赠送理论读物、《宣讲资料系列汇编》等资料,还请优秀宣讲员做宣讲展示,邀各类专家现场指导。除知与识、技与术的培训外,还组织实地观摩、交流座谈、分组试讲、专家点评等互动活动。宣讲中,他还跟踪问效,要求宣讲员根据宣讲地点、对象的不同随时更新课件、事例、语言。宣讲后,还要求宣讲员互评,或在微信、qq群内齐评,对宣讲技巧、内容等作出总结提升。宣讲“前中后”全过程的拉练,锤炼了宣讲员们的实战能力。
重心下移“接地气”,精准定位建“智库”。为带动更多同志加入到宣讲队伍中,燕少红十分注重发掘激励宣讲人才。他积极培育有潜质的宣讲员,先后推出了农民义务宣讲员李坤池(获得2012年度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艺术化宣讲”员孟影(全国“牡丹奖”获得者、安徽省曲协副主席)等。他提议制定了“十佳理论宣讲员”、“十佳颍淮大讲堂”、“十佳中心组学习秘书”等评选表彰机制,向优秀宣讲员所在单位推荐反馈机制,调动了宣讲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宣讲员所在单位支持力度。这些举措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每到重大宣讲活动,都会出现宣讲员主动请缨、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2016年6月中旬,33位在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表现优秀的“微宣讲”员受到通报表彰。宣讲员们自豪地说:跟着燕团长宣讲,有进步、有荣誉,我宣讲,我快乐!
2015年10月,燕少红按照省、市委宣传部要求,参与打造了一支特殊的宣讲队伍--“时代楷模”高思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作为高思杰同志的老师和挚友,他对这项工作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从宣讲稿的打磨到四名宣讲员的遴选,从宣讲技巧演示到视频音乐的设计,他都事无巨细、精心雕琢。宣讲报告团作为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二批巡回报告团,先后赴安徽大剧院和全省16个地市、有关省直单位、湖北省等巡回报告48场,直接受众6万多人次,取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高度好评。
“宣讲接地气,活动才会有人气。”在安徽阜阳市的社区、乡村、学校、企业、军营、机关……处处有宣讲,天天有活动,宣讲内容时代化、语言大众化,已成常态,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燕少红同志在精心创造一个个经典宣讲个案的过程中,他还积极尝试创新,在推进宣讲分众化、大众化过程中,创建了“颍淮大讲堂”、“艺术化宣讲”、“微宣讲”、“末梢宣讲”、“互联网+宣讲”等宣讲模式,构建了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网格化宣讲格局,解决了在哪宣讲、怎么宣讲等问题,打通了理论服务群众基层“最后一公里”。
“艺术化宣讲”是燕少红理论宣讲方式的新发明,它是将党的重大理论政策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快板书、琴书、渔鼓、大鼓书、豫剧等形式,通过艺术化表演形式向群众传递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深受基层群众欢迎。最多场次可以自发聚集2000多名群众,改变了过去“宣讲没人听”的局面。
“微宣讲”是燕少红创新的理论宣讲“轻骑兵”。所谓“微宣讲”,就是围绕一个主题,由不同的宣讲员围绕一个方面,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小故事来阐释大道理,每人只讲15分钟,小切口引出大主题,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讲阜阳话,说阜阳事。听众不仅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反而被这种新颖形式所吸引。“微宣讲”的做法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肯定,被授予“2015年度安徽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奖”;《光明日报》以《安徽阜阳创新宣传教育模式》(2015年1月11日头版)进行报道,总编室编印的《情况反映》将阜阳创新宣讲方式直报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档案馆;中宣部2016年第八期《时事报告》以《“微宣讲”撬动宣传工作新格局》为题进行推介。
为了使理论宣讲深入农家小院、科室楼宇、田间地头、课堂连队、工地车间等基层“末梢”,燕少红又把各种创新宣讲形式和宣讲内容融合在一起,打造了“末梢宣讲”模式。“末梢宣讲”,在形式上,既有“艺术化”,也有“微宣讲”;在方式上,既有“自助餐”,也有“订单式”;在设计上,积极探索“讲一送一”宣讲(讲十分钟理论,针对不同群众送十分钟技术、卫生等知识)、“插播式”宣讲(会前、放电影间隙、文艺下乡演出期间穿插宣讲)和“家庭式”宣讲(在农家小院、社区大院、田间地头等宣讲);在内容上,既有党的重大理论政策,又有农业知识、保健知识等;宣讲中还设有现场问答环节。通过宣传宣讲、互动交流、感受变化、体味幸福,让群众自觉融入到学理论、用政策、树新风的氛围之中。2015年10月29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一行到阜阳现场观摩后,对“末梢宣讲”这一打通理论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光明日报》以《安徽:五中全会精神的“末梢宣讲”》(2015年12月2日第4版)为题予以报道。
服务好中心组学习是讲师团的本职工作,为此,2012年底,他结合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导整合全市资源,专门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基层党员打造了“颍淮大讲堂”,讲堂分“主讲堂、分讲堂、基层讲堂”,“三级讲堂”实行“三统一”:统一授牌、统一管理、统一策划。主讲堂主要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做高端专题报告。2013年以来,已邀请了吴敬琏、李肇星、樊纲、王一鸣、孟伟、李本刚、张立群、施芝鸿、齐彪、马晓河等40余位著名专家做客主讲堂。分讲堂主要为市直主要部门及县市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服务,设在市直部分单位及8个县市区委。目前,分讲堂已达45家,已邀请杨秋宝、候永志、王景福、巫永平等400多位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做客分讲堂。基层讲堂设在县直部门及乡镇,目前已有267家,主要为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基本上实现每个季度举办各类讲座不得少于一场的目标。三年来,各级讲堂共开展各类宣讲1.2万场次,受众超过220万人次,受到时任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的充分肯定,新华社《内部参考》等媒体予以报道。
为适应新要求,运用新媒体,他率先在全省探索“互联网+宣讲”模式。先后指导界首市开设“界首大讲堂”,在颍州区试点“颍州e宣讲”,主办“阜阳e起学习”微信公众号,并联动各有特色的讲堂、宣讲、学习三类微信公众平台,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题,先后策划手抄党章100天等互动活动,《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大美阜阳》等专题评论,推荐《当我们学习时我们学些什么?》、《我们不生产知识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好书共阅读”推荐的十本书》系列书目,推出《习近平“七一”讲话的引经据典》、《不忘初心就是永葆党心》等文章,通过微视频、微课件、微杂志、微信息等“多微互动”,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和“同频共振”,让学习宣讲辐射面更广、参与者更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阜阳“颍淮大讲堂”、“微宣讲”、“艺术化宣讲”、“末梢宣讲”四大宣讲品牌,如同“王家坝精神”一样响彻颍淮大地。
xx,男,现年46岁,中共党员,大本学历,现任xxxx党支部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理论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做好理论教育宣传工作,为培养团结和谐的团队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他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注重学习调研,积极撰写理论研究文章,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党支部被教育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初中。xx同志撰写的理论研究文章多篇在有关报刊发表,并荣获全国及省市奖励。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xx同志不论在教学、公务员岗位,还是从事党务工作,始终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学以致用。他先后参加了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学习和领导岗位任职培训,使自己的文化素养有了较大的提升。他始终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兢兢业业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两年来,xx同志共记政治、业务学习笔记2大本3万多字,剪贴政论、德育、杂论等言论文章4大本近4万字。通过不断充电,他有了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理论鉴别能力,善于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能够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讲政治,讲原则,有正气,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关键时刻,都能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做好理论宣传,营造学习氛围。xx同志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做好广泛的理论学习宣传,加强党员和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提出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学习型教师”活动,每个教师都制定了“争创学习型教师”三年规划,详细提出个人在职进修学习的内容、研究的方向、采取的措施和达到的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xx同志坚持领导带头学习,带头撰写心得并积极交流。他先后为全体党员和教师作了《战略课题、战略思考、战略决策——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学习和思考》、《正气·爱心·责任心》、《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专题辅导讲座8次,从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党员教师爱岗敬业、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方面谈了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问题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使大家受益匪浅。xx同志还主办理论教育学习心得专栏2期3块版面,组织制作宣传牌、标语8条(块)。渲染了学习气氛,给党员创造了交流平台,提供了思想碰撞的机会。为了检查学习效果,更好地促进学习,xx同志从党支部规定学习的篇目中命题自制试卷,对每个党员进行政治理论答卷考试。经组织评卷成绩优秀,总平均为99.3分。
注重学习调研,强化党建工作。xx同志勤于动脑动手,注重学习调研,积极撰写理论研究文章。两年来,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9篇,其中论文《走出大山天地宽》获全国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方式探微》、《送你一把开心的钥匙》2篇论文均获陕西省论文研讨一等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学校适应不良症心理辅导案例》2篇论文均获区教育局德育工作征文一等奖,征文《心血尽染党旗艳》获区教育局党委党建调研征文一等奖。由xx同志撰写脚本并组织拍摄的《陈仓初中办学纪略》、《高扬心灵之帆驶航》两个专题片获区教育局专题片制作优秀奖,他撰写的3000多字的调研报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先后在区教育局《教育简报》及《宝鸡教育》、《八九点钟》杂志发表。
xx同志能够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增强学校党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坚持支委例会和党日活动制度,制定完善了陈仓初中党支部《支部活动考勤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支部活动纪律制度》、《学习宣传制度》和《陈仓初中党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等,并对党员实行目标管理,从每个党员的组织生活、政治学习、教育教学、受表彰情况、缴纳党费、民主评议等六个方面进行量化考评,建立了党员管理台帐和考核卡,将行政业务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考核,实现了业务工作与党的建设、评优评先有机结合。xx同志不断探索党员教育的新方法,每年组织支委例会20次左右,组织党日活动22次以上,举行民主生活会和民主评议会4次,对党员和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专题科技培训15场(次)左右,通过举办读书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理论教育、典型教育、实践教育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寓理于情,使党员教育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扎实有效。使学校党建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学校工作。xx同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学校工作的健康发展。由于陈仓初中特殊的环境,除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较多的社会活动。在外县区来校参观考察、省级示范初中验收、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验收、创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活动中,xx同志整理撰写有关汇报材料,指导有关活动,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2005年2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双创”工作先进个人。xx同志通过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为学校管理提出指导意见并进行理论总结,为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积累了经验。他提出“和谐管理,务实管理”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渗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在《陈仓初中教师队伍现状透析》一文中,提出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学识渊博、爱岗敬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学校发展后劲。他在《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塑造高素质教师群体》一文中提出“以创新理念为导向,建立共同愿景;以制度改革为保障,营造学习氛围;以教育科研为载体,培养创新主体;以开展活动为抓手,推进创建工作”的思路,为建设学习型工会组织和建设学习型职工队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他通过学校党务工作实践和在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活动,撰写了《发挥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的启示》的调研材料,提出4点启示:“党政领导团结一心,是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确立共同的目标,是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前提;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的关键;进行行政监督,是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的保证;广泛联系群众,是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指导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支持校长独立地办好学校。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面临问题及改进对策》一文中,依据陈仓初中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改进的5条对策,特别强调要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得到了落实,他本人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及实验工作,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他本人被省教育厅评为“三五”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先进个人。他在对陈仓初中办学现状作了研究分析之后,给上级有关部门写了《陈仓区陈仓初中办学情况管见》的调查报告,提出“正视现实,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创办优质示范学校”的设想,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陈仓初中师生的努力,去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初中”。
坚持爱岗敬业,倾洒热血执教。xx同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党务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倾注满腔的热情,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在付出中体会着收获的快乐,在奉献中感受着成功的幸福。xx同志注重抓好支部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洁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学校,教育、引导和团结教职工投身教育事业,形成了一支团结奋进、勤政务实的学校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xx同志作为政治思想工作者,为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积极组织各班利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加大政治理论学习力度,不断提高学生政治修养。他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从中了解学生心理动态,从中发现问题,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们能够清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处于良好的状态。他兼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爱严结合,不仅注重以教师自身的高尚人格和品行素质影响教育学生,而且注重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或集体或单独等多方式的探讨,帮助学生分析处境危机,解决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知识结构均衡发展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xx同志连续几年被区教育局党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xx同志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不奢望成名成家,我只求我的人生比较充实些。步入社会,世态多变,不为金钱所迷,不为权利所惑。日月交替,人生交梭,人每天都在探索,在探索中逐渐成熟。文章是心灵的反映,只有心灵高尚的人才能写出启迪心灵的作品。为文之道实质上是为人之道。先做一个成熟的人,尔后写出成熟的作品。”这就是他从事理论教育工作的内心独白.
xxx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xxx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
xxx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吉安县兴桥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2010年62岁起参加吉安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以来,该同志宣讲60余场,听众超过2万人,是在当地被人们公认的一位优秀宣讲员,大家称赞这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教师是“退休不褪色,永为党站岗”的好党员。
退休后不久,该县关工委聘请他为“五老”宣讲团成员,按照他原先的打算,是静下心来读读书、写点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一想到“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宣讲团主要就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青少年讲授革命思想,是一种神圣的工作,也是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延续,于是欣然接受。
进入宣讲团队伍后,他虚心向原来的成员学习,认真思考分析当前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存在那些问题,应当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又虚心向关工委领导交谈自己打算宣讲的主题内容,听取其意见……,根据已定的宣讲主题,再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讲稿。他每写一篇讲稿都能做到以党的优良作风熏陶感染青少年,以长者的慈爱之心温暖帮扶青少年。多年来,他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参与关工委的一切活动;有时安排他到偏远山村的学校去讲课,或者碰上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从不借故推诿,总是高高兴兴接受任务,认认真真完成任务。
xxx同志讲课从不照本宣读,而是把内容烂熟于心,又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声情并茂,生动形象、激情洋溢;同时,他的讲课从不“炒现饭”,每讲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补充;他不喜欢空洞说教,每讲都能联系实际,有血有肉。他常常为了联系实际,落实事例,不惜跑几里路去向有关人士询问或打电话查实。他常说:“讲台上四十五分钟,备课要花去四五点钟,甚至是十四五点钟……”他常说讲课要从“爱”字出发,“教”字着眼,不能无病呻吟,盲目乱讲。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条,所以他的课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不说青少年,成年人都愿意听、乐意听。
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做教育辅导工作,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三十八年的xxx,自然对关工委这项工作情有独钟,所以才能兢兢业业备课讲课,才能不避困难进学校进社区……尽管他身体不太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从未影响他在关工委的工作,因为他把“五老”宣讲团的事业看作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延续,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干下去,而且能把工作干好!
为了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近几年,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向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的历史以及红色基因……为此,xxx认为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宣讲中,要尽量结合真实故事来讲,而且要做到主人翁“地方化”,使听众觉得榜样出自家乡,故事发生在身边,觉得我们江西、吉安英雄模范辈出,真真实实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红色家园的光辉,真正可听可信,从而坐得住、听得进,让精神受到洗礼。
他坚持不渝地勤学苦研,几年来摘录史料和革命故事的笔记就有好几本,在他的笔记里记录了吉安地区160多位开国将军和上千位革命先烈的事迹。他还会不辞辛劳深入实地去取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讲“全家革命,一门忠烈”,为此他专门到曾山同志故乡—永和镇锦源曾家村找人访谈,翻阅村史。正因为他做到了“未雨绸缪”,所以他作报告时,既能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英烈故事,又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相结合;既能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能联系本地的革命斗争史。所以他的报告,让人觉得可亲可信,丝毫不感到枯燥,让人听得进坐得住,精神上受到洗礼。
xxx同志担任“五老”宣讲团报告员后,深知这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决心把这种信任化作鞭策自己的动力。为此,他废寝忘食地看书,收集资料、写讲稿……,由于他身上有多种慢性疾病,所以他爱人劝他多休息,不要那样劳累,而xxx总是说:“虽然我退休了,但我还是个党员,我不能辜负组织上对我的信任;如果不能把课讲好,那岂不是有愧于听众!”多年来,关工委向他布置的任务,他总是满腔热忱地接受和完成,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真是令人钦佩!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共吉安县委立即组织了“县委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xxx作为五老宣讲团代表带队赴全县各中小学校进行宣讲,xxx在县二中以“跟着习主席、走进新时代”为题作了精彩的宣讲,一次次博得了听讲者热烈的掌声。
现已七十岁的xxx同志在一次次宣讲中,普及地方革命史知识,用先烈先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感染着县内成千上万个听众,他的红色宣讲课堂实况多次被省、市、县电视台、报纸宣传报道,形成了亮丽的特色。近几年,在该同志和其他宣讲员努力下,吉安县“五老”宣讲团被省委组织部和省老干部局授于先进集体称号。xxx同志也先后获得省关工委授予的“优秀报告员”,市文明委授予的“首届优秀志愿者”称号。他多次表示要向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同志学习,要克服高血压和曾患过腺腔性脑梗塞、以及家中的其他困难,将吉安红色故事一直讲下去。
刘来兴同志1948年生于革命老区吉安县兴桥镇,1971年走进教师队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曾连续担任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完中校长十多年,恢复高考后长期从事高中阶段政治课教学,1996年任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曾受聘连续两届担任吉安市人民政府兼职教育督学,是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一位老教育工作者。2010年62岁起参加吉安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以来,该同志宣讲60余场,听众超过2万人,是在当地被人们公认的一位优秀宣讲员,大家称赞这位有四十多年党龄的老教师是“退休不褪色,永为党站岗”的好党员。
退休后不久,该县关工委聘请他为“五老”宣讲团成员,按照他原先的打算,是静下心来读读书、写点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一想到“关工委”是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宣讲团主要就是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青少年讲授革命思想,是一种神圣的工作,也是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延续,于是欣然接受。
进入宣讲团队伍后,他虚心向原来的成员学习,认真思考分析当前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存在那些问题,应当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又虚心向关工委领导交谈自己打算宣讲的主题内容,听取其意见……,根据已定的宣讲主题,再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撰写讲稿。他每写一篇讲稿都能做到以党的优良作风熏陶感染青少年,以长者的慈爱之心温暖帮扶青少年。多年来,他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兢兢业业参与关工委的一切活动;有时安排他到偏远山村的学校去讲课,或者碰上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他从不借故推诿,总是高高兴兴接受任务,认认真真完成任务。
刘来兴同志讲课从不照本宣读,而是把内容烂熟于心,又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声情并茂,生动形象、激情洋溢;同时,他的讲课从不“炒现饭”,每讲都有新的内容,新的补充;他不喜欢空洞说教,每讲都能联系实际,有血有肉。他常常为了联系实际,落实事例,不惜跑几里路去向有关人士询问或打电话查实。他常说:“讲台上四十五分钟,备课要花去四五点钟,甚至是十四五点钟……”他常说讲课要从“爱”字出发,“教”字着眼,不能无病呻吟,盲目乱讲。正因为他做到了这一条,所以他的课能让人听得进,记得住,不说青少年,成年人都愿意听、乐意听。
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工作,主要是对学校学生和社会上的青少年做教育辅导工作,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三十八年的刘来兴,自然对关工委这项工作情有独钟,所以才能兢兢业业备课讲课,才能不避困难进学校进社区……尽管他身体不太好,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从未影响他在关工委的工作,因为他把“五老”宣讲团的事业看作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延续,所以他不遗余力的干下去,而且能把工作干好!
为了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近几年,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向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党的历史以及红色基因……为此,刘来兴认为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宣讲中,要尽量结合真实故事来讲,而且要做到主人翁“地方化”,使听众觉得榜样出自家乡,故事发生在身边,觉得我们江西、吉安英雄模范辈出,真真实实了解革命老区的历史、红色家园的光辉,真正可听可信,从而坐得住、听得进,让精神受到洗礼。
他坚持不渝地勤学苦研,几年来摘录史料和革命故事的笔记就有好几本,在他的笔记里记录了吉安地区160多位开国将军和上千位革命先烈的事迹。他还会不辞辛劳深入实地去取得第一手资料,比如讲“全家革命,一门忠烈”,为此他专门到曾山同志故乡—永和镇锦源曾家村找人访谈,翻阅村史。正因为他做到了“未雨绸缪”,所以他作报告时,既能介绍相关历史知识、英烈故事,又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相结合;既能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又能联系本地的革命斗争史。所以他的报告,让人觉得可亲可信,丝毫不感到枯燥,让人听得进坐得住,精神上受到洗礼。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十三
今天,和同学一前约定好的,去社区,为社区服务。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
为了这次活动,我比以前早起一个小时,为这次义务劳动作了详细的计划。刚做完,就听外面喊:“快,出发了!”我便和同学一起,去了我们的社区。
一会儿,我们抱着扫帚来了,从大门口开始,“唰、唰”的扫了起来,人们都为我们让开了路,我们一看,干得更起劲了,把地上的纸屑果皮,统统扫进了垃圾箱,尘土扫起了一大片,堆在了墙边。人们看我们这么卖力的工作,都好像觉察到了什么,把手中的废纸屑都扔进了垃圾箱。
看着干干净净的社区,我们虽然很累,但是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欣慰和喜悦。说实话,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真是受益匪浅:我充分体验到一个社区工作者的辛苦,对他们有了肃然起敬的感觉,想想每个工作者每天辛勤工作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的社区管理员会是伟大的!同时,社区为我们营造了好的集体交涉的场所。在社区里,人们亲如一家,突出了享亲情,共建和谐社区的主题!
我爱社区我的家。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十四
-,女,1992年出生,中国共青团团员,美术学院-级平面设计班学生。自考入大学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学习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是一名勤奋学习的普通学生。在校期间尊敬师长,爱护同学,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恪守职责,为班级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在校期间,努力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课上紧跟老师,课下勤奋练习,向同学请教。我深知“笨鸟先飞”的道理,知道自己不如其他同学聪明,所以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绝不输在起跑线上。
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学习、工作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自入校以来,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努力学习文化课的同时,也在努力学习专业课知识。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执着的学习态度。在课余时间,喜欢看书写字,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
在不影响专业课学习的前提下,努力学习着技巧性的科目。已获得:国家计算机一级证书、全国英语能力考试三级证书。
在校期间曾获得以下荣誉:
自入校以来,曾获得“省政府奖学金”、“优秀团员”“校园景观大赛三等奖”“吉林省视觉艺术大赛三等奖”,多次获得“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等等。
思想先进,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党和人民的周围。
思想方面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自觉加强政治思想学习,自觉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义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大一学期,我向学院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明了我想入党的决心。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履行在申请书中给自己提出的要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为更好的为同学服务作好准备。
虽然不是班级干部成员,但作为班级的一份子,积极配合班级工作,做好老师、班长安排的各项工作。
我始终以一个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我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知识,紧密围绕“两个服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而努力奋斗。
在班级里,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和同学相处的十分融洽,同学们都很喜欢我。我总是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集体荣誉感较强。平时也养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习惯,不但能够真诚的指出同学的错误缺点,也能够正确的对待同学的批评和意见,不会因为同学的批评而耿耿于怀,而是诚恳的接受,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
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我知道挣钱的不易,所以在生活上十分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也从不乱花一分钱。但是,只要哪个同学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我都尽自己所能的去帮忙。
我始终相信,成功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俗话说成功是百分之一的拼搏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我觉得还要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和百分之一的自信。机会不会停留在你的身边,它需要你主动去寻找,去把握。只要梦想生长在心中,并不断地为之拼搏努力,总有一天,梦想会变成现实,成功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大学生肩负着努力学习、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重任;我更深深地知道,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自身素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符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最后,我希望学校领导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成为一名真正的勤奋学习标兵。为我的学习之路,实践之路,铺上了成功的阶梯。
理论宣讲个人事迹篇十五
***,男,48岁,家住彭水自治县鞍子镇新式村4组,家庭人口5人(妻子:任大翠,46岁,务农,患宫颈癌;长女:罗华仪,20岁,现就读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大二;次女:罗佳渝,14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一中学,八年级;三子:罗幺毛,12岁,现就读于彭水县第二小学,六年级)。
2009年,鞍子镇因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资源及特色农业开始发展旅游产业,罗万禄所居住的村也因具有“重庆市现存最大的家族式苗寨—罗家坨苗寨”而闻名于县内外,慕名前来观光的游客、媒体与日俱增,罗万禄便成为了罗家坨苗寨第一批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平日里,罗万禄在周边地方打零工,接待主要由妻子任大翠负责,生意忙时,罗万禄便会回家帮忙,虽然3个孩子上学,但夫妻两人的收入也勉强能满足家庭开销,一家人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6月,罗万禄的妻子被检查出患有宫颈癌。妻子先后住院6次,化疗4次,医疗费花销近20万元。当时大女儿正好高中毕业,次女和三子分别上初中、小学,高昂的医药费及三个学生的学杂费让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加之农家乐无人经营,收入骤减,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极为拮据。但作为一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中年农民,罗万禄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垮,而是变得愈发坚强,默默地和命运抗衡,到医院照顾妻子、还要兼顾家里的生意,里外都靠着罗万禄一人顶着......他嘴边经常念叨着一句话:“人穷志不能穷”。为了让妻子安心化疗,为了给孩子们树立做人的榜样,他没有一分抱怨、没有一丝愁容,整体乐呵呵的,他从不向政府张嘴伸手,他觉得自己有手有脚能干活,还有比他家更贫困的家庭需要帮助。
2014年7月,在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了罗万禄的家庭状况后,鞍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新式村两委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在精准帮扶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对该户实施了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次女罗佳渝享受免除学费政策,2015年秋季学期和2016年春季学期享受助学金1300元;三子罗幺毛享受免除学费政策、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资助金800元/年。其配偶任大翠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22000元、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报销5500元、医疗二次资助4300元、民政大病医疗临时救助1500元、妇联资助800元。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如何才能提升这个家庭的“造血”功能?镇村两级组织、罗万禄本人为此都费了不少心思。
最后,罗万禄决定再苦再难,都不能放弃发展农家乐这个永久性产业。他充分利用自身经营农家乐早、客源广,邻居有劳动力的优势,与周围邻居抱团发展。平时有客人订餐时,他就会请邻居帮忙做饭炒菜;当他陪妻子上医院时,遇到有客人就餐时,他会毫不吝啬的介绍给其它经营户,即不误生意,也不让游客失望,还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增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原有的接待条件已不能满足接待需求,为有效解决硬件较差、游客来留不住的问题,罗万禄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及自己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对场所进行提档升级,安装移动wifi、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对客房进行标准化改造。他经营的福禄山庄成为罗家坨苗寨里面第一个拥有wifi、第一个拥有“室外民族化、室内现代化”风格的客房的农家乐。苗寨内全部铺设的石板路,只有三轮车能通行,因此寨内的垃圾清运成了村民们的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罗万禄自告奋勇,骑着自己的三轮车义务拖运,从未开口向村民收取一分钱的油费、劳务费。
2015年,他经营的农家乐综合收入达7万余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光荣脱贫。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带领周边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罗顺海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罗顺海一直不敢尝试乡村旅游经营,罗万禄多次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将20多位客人推荐给他,还将棉絮免费借给罗顺海,有了第一次600多元的住宿收入之后,罗顺海一年仅是乡村旅游住宿收入就有近6000元。如今,罗顺海正在对房屋及室内外设施进行装修。“待装修完成,各项设施完善之后,能接待更多的客人,接待能力也更强,相信收入会更高。”罗顺海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了信心。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像罗顺海一样,享受过罗万禄帮助、带动的,还有很多村民。据了解,罗家坨苗寨共有57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过转介餐饮、住宿客源,以及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增收事例。在罗万禄的笔记本上,每一次转介客人的人数及收入等都历历在目。“大家都有收入了,才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这是罗万禄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宗旨。下一步,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将寨子里所有村民的资源优势整合利用起来,通过统一标准、统一菜品、统一价格、统一安排客源,抱团发展,实现标准化运营。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1-8月,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营业额6万余元,通过向周边群众购买鸡蛋、土猪、土鸡、风萝卜、干豇豆、时蔬等农、土特产品,并为周边农户代销腊肉、优质大米、干豇豆、苕粉、黄豆等特色农产品的方式,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增收,额度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
在精准脱贫走访时,罗万禄说出了一段很平实的话:“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
这,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满满自信。我们坚信,这个暂时贫困的家庭凭借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够梦想成真!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公司运动会领导致辞稿优秀(模板11篇)
- 2023年邀请同学聚会的通知短语(优秀15篇)
- 2023年夏至句子优美文案200句短句5篇(优质16篇)
- 最新育儿教育心得体会(实用9篇)
-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报告(汇总11篇)
- 2023年高考毕业祝福句子简短(模板16篇)
- 最新初三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汇总8篇)
- 组织部长培训班总结讲话(汇总9篇)
- 建团100周年感想(大全9篇)
- 2023年学生会自荐书(优质1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