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优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5 15:59:42 |
- zdfb |
- 11页
学好语文,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总结不仅要对自己进行客观而全面的评价,还要有具体的改进计划和目标。希望大家能从这些范文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一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家、思想家与国学大师,人谓有王安石之风。然其童年聪慧过人,婚姻充满乐趣,处事笑话颇多……留下不少鲜为人知的趣事。
六龄童诗章太炎生于书香之族。1875年初春,章太炎才6岁,那天时值下雨,父亲章浚在家邀请了10余位文人、亲友,边饮酒边吟诗词。内有一位与章浚同宗的章老先生酒兴上来,情趣盎然,令小太炎应景诵诗一首。小太炎略作思考答诵: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
顿时,震惊四座!章老先生即令人拿来宣纸笔墨,挥毫录下了这首十分珍贵的“六龄童诗”。该诗现珍藏于章太炎纪念馆。
添“花马甲”大凡儿童时代的人,特别喜欢玩耍,而童年章太炎却是个“书迷”,不谙嬉耍。那时,太炎的母亲常与女眷戚在家打牌消遣。而章太炎就坐在旁边看书,尽管环境闹,他总是读得旁若无人,津津有味。
一日,小太炎在天井里专心致志地看书,天色渐暗,气温转低,其长嫂连唤三声,叫他进屋添衣,免得着凉。太炎勉强进屋添衣后,仍回到天井借光读书。殊不知竟穿上其长嫂的一件“花马甲”,众人见状,大笑不止。而太炎却茫然不知,抬起头问家人笑什么?让我知道了也乐一乐……众人越发乐了。
考“童子试”章太炎16岁那年,受父命参加“童子试”,当时试卷的.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
考场上鸦雀无声,许多考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引经据典,寻章摘句,大做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而章太炎想起**战争后,外国军舰闯入中国沿海城镇,烧、杀、奸、掠;又想到许多清朝官僚对洋人卑躬屈膝,对人民作威作福……这怎能证明清国“灿烂”呢?于是他挥毫疾书,把满腔积愤洒于字里行间,并呼吁“吾国民众当务之急乃光复中华也”。不到一个钟点,章太炎便第一个交了卷。主考官见其他考生,有的仍在咬文嚼字,有的还在挖耳搔头,有的……惟独这名考生才思敏捷,不由暗暗称奇。
章太炎正要跨步离开考场,只见主考官拍案而起:“慢,你好大胆!可知罪……”章太炎不亢不卑,坦然自若道:“我之所思,件件合乎当今国人之思;我之所论,桩桩合乎国情之实,何罪之有?”顿时,考场里“哗”地引起一阵骚乱。
主考官想驳又驳不倒,气得脸色铁青,又怕事态扩大,可能会连累自己的乌纱帽,速令两名差役把章太炎挟出考场。章的家人见状,知道小少爷闯下大祸,将殃及老爷仕途,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而章太炎却若无其事。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二
北宋时期,大宋王朝的西北部,很长时间以来,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威胁——那就是党项人。
党项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最初起源于青藏高原。
后来,在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时期,遭受到挤压的党项人,在大唐王朝的同意下,千里迢迢迁徙到黄土高原一带定居。
“安史之变”爆发后,党项人的首领还曾经带领自己的队伍,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城下,帮助大唐王朝收复都城。
但是,在宋朝建立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宋朝和党项人的关系并不是太好。
所以,党项人便借机对宋王朝发动偷袭,烧杀掳掠,给边境城镇的百姓,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直到一位名叫王彦升的宋军统帅到来,这种情况才得以制止。
王彦升,北宋开国将领,是著名的`骁将,因为剑术高超,人送外号“王剑儿”(善击剑,号"王剑儿")。
因为开国有功,王彦升被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为京城巡检,负责整个京城汴梁的安全。
但是,不久之后,他便因为四处炫耀自己的功勋和敲诈官员钱财,而被宋太祖调离了京城,到唐州去担任刺史。
在之后的多年中,又先后被调任为申州、防州和原州的军事主官。
让党项人为之胆寒的事情,就发生在王彦升担任原州防御使期间。
身为一个没有读过书的武将,王彦升不仅为人粗狂,而且非常的残暴(性残忍)。
原州和党项部落紧邻,而党项人也因为粗狂的性格,时常会越界犯法。
当然,按照规定,在宋朝地界犯法的党项人,理应接受宋朝法律的制裁。
然而,王彦升却并没有这么做——对于那些胆敢违反宋朝律法的党项人,他总会在和部下喝酒的时候,把这些人叫来。
但是,王彦升一不审问,二不宣判,而是直接用手拧掉犯人的耳朵,当做自己的下酒菜(引所犯以手捽断其耳,大嚼,卮酒下之)。
而且,每次都会有多个犯人被王彦升如此处理。
然后,这些被处理过的党项犯人,就会被释放回去。
如此以来,王彦升的名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党项人的部落。
面对如此彪悍、暴力的宋军将领,党项人自然是不敢轻易招惹(西人畏之,不敢犯塞)。
于是,在王彦升驻守边关的那些岁月里,党项人从来都没有进犯过他所在的地方。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三
曹操幼年时,极其贪恋游猎、歌舞等事,而对于当时每个孩子都要学习的死板学问、无聊诗文不感兴趣。
曹家乃仕宦之家,父辈大多读书甚为关注、用心,并因之谋求到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对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也十分严格,特别反对他们不务正业,只知放鹰走马、听歌看舞,认为那样会影响学业、消磨志气、毁坏人品。
曹操有个叔叔,尤其注意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严厉管教族中子弟。所以孩子们既恨他,又怕他。一见他来,不管正玩什么游戏,也不管正玩得多么忘情入迷,立刻纷纷逃开,惟恐受责骂以至责打。
只有曹操这孩子,生性豪爽不羁,最厌恶别人强加其意在自己身上。每当叔叔出现、众兄弟惊呼逃窜时,他不但不躲,反而玩得更欢、更大胆、更别出心裁。
有一次他与众子弟玩打仗游戏。他指挥若定,把人们分成两队,分别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然后,令彼此进攻,玩“骑马打仗”。他一个人站在高台阶上,手举小旗,做双方共有的统帅。
整日间被关在书房吟咏那些发黄的古书、令人困倦的诗文的孩子们,一个个像放出笼的小鸟儿,一人背上驮着另一人,彼此进攻、防守,防守、进攻,或偷袭、或埋伏、或包抄、或恶战,在曹操统一指挥下,玩得痛快淋漓、身心舒畅。正呐喊厮杀、大汗如雨之际,猛见那位冷面如霜的叔叔怒冲冲而来,大家惊呼一声,顿时被扔的被扔、跌倒的跌倒,连滚带爬地四散逃去。
只有曹操一人,手持指挥旗,倔战在站在原地,直身挺胸,面对大发雷霆的叔叔,凝然不动、神色冷峻。
于是,曹嵩把儿子唤到面前,当着这位叔叔的面,狠狠责打了曹操一顿,令他务必痛改前非,否则驱出家门。
曹操一声不吭,忍受着父亲的责打。斜眼看到旁边抱肘观望、不无得意的叔叔,心里顿生一计。
过了几天,曹操在院中玩耍,见叔叔走来,又是一副要兴师问罪的神色,就突然躺在地上,四肢抽搐乱颤,两眼翻白望天,口吐白沫不止。
叔叔一见大惊,忙上来又问又摇。曹操却已人事不省,毫无反应。叔叔慌了手脚,急匆匆跑到曹嵩处,告诉曹操因贪玩过度,在院中“中风”病倒,而且病得不轻,似乎已有生命危险!
曹嵩十分着急,随着叔叔来到院中。却见曹操一个人端端正正坐在石榴树下的青石凳上,认认真真、全神贯注地读书,丝毫没有患病的.模样。
“孩子,你现在可好了?!”曹嵩关切地问。
曹操从书间抬起头,迷惑地望着父亲:“您说什么?”
“你刚才不是病得很厉害,昏在地上直吐白沫吗?!”曹嵩很奇怪。
“谁说的?”
“你叔叔看见的!刚才急匆匆跑去告诉我的!你刚才是不是又玩耍游戏来的?!是不是由于玩累而致病了?!”
曹操看着叔叔:“我根本没犯病呀!我一直在这儿读书的。您怎么——”
叔叔窘急而气恼:“你刚才就是病了嘛!”
曹操转过身,面对父亲:“叔父不喜爱我、讨厌我,这我知道,可能是由于前些时候我贪玩了些。可今天,大概是有意告状、不顾事实了吧!”
曹嵩扫了那位叔叔一眼,什么也没说,掉头走了。
曹操冲叔叔狡黠地一笑,把那本发黄的书扔得很远。之后,又蹦又跳地玩去了。
叔叔再到父亲面前告状,父亲就不再相信他的话了。
从此,曹操益发任意游行,凭喜好学所需知识,以兴趣决定事情取舍,再不受那些死板的条条框框束缚,而自由成长起来。
当时有个善于观察人的名士叫许劭。曹操见到他,问:“先生看看,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将是治世的能干之重臣,同时又将是乱世的奸诈英雄。”许劭道。
曹操听到这样既有褒又有贬的判断,哈哈大笑,高兴之极。那一年,他二十岁。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四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王率对绞国发动进攻。楚军连连得胜,一直攻到绞国都城的南门。绞国不出城交战,竭尽全力把守城池,楚军几次三番攻城,都没有取得成功。
楚国大将屈瑕见此情形,就对楚王说:“绞国国势弱小,处理事情很轻率而不使用计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弱点,用智谋取胜。”然后,他向楚王献了一条计策。楚王一听,认为很好,就依计而行。
第二天,楚国的`几十个士兵扮做樵夫模样,到绞国都城周围打柴,来引诱敌军。绞国将领见到楚人在山上打柴,身后没有楚军保护,就派捕捉他们,结果三十个手无寸铁的楚人被他们抓住。绞国官兵见这么容易就获得“胜利”,都高兴得笑了起来。
过了一天,又有一群楚兵扮做打柴的樵夫,到山上引诱敌军。绞兵发现后,没有等到下命令,就纷纷出城,到山上捉拿楚人。这时,事先埋伏在城北门的楚兵一起冲杀出来,绞国很快就被打得大败。
绞国遭到惨败,城池眼看就守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绞国国君为了保住国家,被迫在绞国的城下与楚国签订屈辱的盟约。从此以后,绞国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情,便在各国中传扬开来。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五
我读过很多好书。在书中,我结识了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为保卫祖国献出生命的革命英雄,还有很多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他们惟妙惟肖、各俱特色。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
诸葛亮,字孔明。他深谋远虑,足智多谋,一生打了许多胜仗,指挥了很多以智取胜的战役,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草船借箭。
那时,孙权和刘备联盟,周瑜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要加害他,就想出一条计策,让他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计策,将计就计,对周瑜说:这是重要军事,十天太慢,我保证三天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就任凭周瑜处治。
原来,诸葛亮会观天象,算准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他向鲁肃借了六十艘小船和许多稻草。鲁肃虽然是周瑜的.人,但是敬佩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把小船和稻草借给了鲁肃。
诸葛亮上了船,带领600多名士兵,驶向曹营。曹操看到这么多船,不知有多少人,慌忙让人放箭。不一会,雾散了,箭也有十万多只了。
诸葛亮回到营里,周瑜又惊又气,对诸葛亮的嫉妒“更上一层楼”。这件事,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还有“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三气周瑜”等引人入胜的故事,都表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他不仅吸引着我,也吸引着许多人。
我对诸葛亮佩服的五体投地,连做梦都想有他的才能。如果真是这样,那该多好啊。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六
在举世闻名的北京颐和园万寿山脚下,有一座古朴的祠堂。它是为纪念耶律楚材而建立的。
耶律楚材是蒙古汗国的一代名臣。他字晋卿,契丹族,是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世居金中都(今北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历法。1215年,成吉思汗(元太祖)夺取燕地后,召用耶律楚材,十分信任他。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监国时期和窝阔台即位后,他越来越受重用。他建议设置州郡长官,使军民分治;反对改中原地区为牧场的错误主张,建立赋税制度。蒙古军攻陷金国汴京时,耶律楚材力谏废除野蛮的屠城旧制,召用儒者,设置经籍所、编修所,文教事业逐步兴起。耶律楚材从成吉思汗至窝阔台,受重用三十多年,官至中书令,国家的典章制度大都是由他奠定的。1236年春天,蒙古大汗窝阔台(元太宗)宴请群臣。他亲自端着酒杯为耶律楚材敬酒,并且说:“我之所以诚心诚意地信任你,是遵照先帝的遗命。如果没有你,中原地区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安定局面。我能高枕无忧,全靠你的努力。”
窝阔台去世后,皇后乃马真氏执掌政权。她崇信奸臣,扰乱朝政。有一个叫奥都剌合蛮的人,他用重金贿赂皇后乃马真氏,得到权柄,满朝文武百官都奉迎他,只有耶律楚材敢与他面折廷争。
有一次,皇后乃马真氏将起草诏书使用的`印玺和白纸,都交给奥都剌合蛮,让他办事自己填写用印就行了,不必启奏她。耶律楚材认为不妥当,立刻上奏皇后乃马真氏,说:“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有规矩,现在您要破坏它,老臣不敢接受这个指示。”皇后乃马真氏自知理亏,只得将交给奥都剌合蛮的印玺和白纸收回去。过了不久,皇后乃马真氏又降旨,说:“凡是奥都剌合蛮提出的建议,想要办的事情,各部门的官吏们都要按照他的意见起草命令,不照办者,就把他的手剁下来。”耶律楚材接到皇后乃马真氏的旨意后,再一次上殿抗争。
他对皇后乃马真氏说:“国家的典章制度,先帝都交给老臣我负责,与各部门的官吏们没关系。奥都剌合蛮的建议如果合理,我自当按照他的意见办理,如果建议不合理,就不能办。老臣死且不避,何况剁手呢!”皇后乃马真氏听后很不高兴,不接受耶律楚材的意见。耶律楚材滔滔不绝,争辩不已,最后大声说:“老臣侍奉太祖、太宗皇帝三十余年,没有辜负国家,皇后难道能够以无罪杀害老臣吗?”皇后乃马真氏虽然很生气,但是在忠诚刚直的三朝元老重臣耶律楚材面前,不得不深深地表示敬畏,宣布所降旨意作废。
诸葛亮绘图安抚西南少数民族。
我们说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大概没有人反对,我们说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并且善于运用自己的绘画艺术,为自己的政治路线服务,大概就有人怀疑了。
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虽然不像《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那样,说他未出茅庐,就预知三分天下,是亘古未有的奇才,甚至把他描绘成善于“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活神仙。实际上,诸葛亮是一位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又善于运用自己的学识才艺,深入研究时事,透彻分析形势,正确进行判断,从而制定合情合理策略的人物。
刘备在荆州听说隐居隆中的诸葛亮有才智,便三顾茅庐,去讨教。诸葛亮与刘备在茅庐侃侃而谈,于是就有了千古传诵的《隆中对》。在史书上,《隆中对》不过三百多字,但是内容精辟而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内政、历史、地理等诸多领域,为刘备设计出一整套发展势力的方针政策。他说:曹操实力雄厚,不可与其争锋。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已历三世,根基稳固,不必打他的主意。如果你能够得到荆州、益州做基地,安抚好西南各族,整顿内政,联合孙权,便可以大有作为。刘备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诸葛亮的意见,延请他做自己的谋士。刘备当时势力很微弱,但是诸葛亮见刘备很真诚,就答应了。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千辛万苦,逐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建立起蜀汉,三分天下有其一。
为了进一步发展事业,必须治理好蜀汉。蜀汉西南部,聚居着很多少数民族,“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后顾之忧,蜀汉才能够向中原发展。为了安抚西南少数民族,诸葛亮亲手绘制了一幅巨画,赠送给少数民族兄弟们。
绘画的前半部分,展现万里晴空,千里沃野,艳阳明月,高城大府,以及神龙、牛马等;后半部分,画有蜀汉官员骑着高头骏马,打着锦绣伞盖,视察慰问边塞少数民族村寨,边寨少数民族群众牵着牛羊,提着酒浆,热情洋溢地款待蜀汉官员。画面上题有“日月同辉,神龙牛马”的词句。意思是,歌颂兄弟民族平等友好,团结互助,祝愿各族兄弟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至今云南德宏地区傣族民间流传着当年诸葛亮怎样教他们先民使用耕牛的故事。佧瓦族民间流传着“诸葛亮老爹”教他们祖先造房屋、编竹箩的故事。
诸葛亮绘制图画赠送少数民族,实质上是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政治路线,用图画形式进行通俗、形象的宣传。这件史实,记载在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中,作者常璩是蜀郡江原人,他对蜀事的记载大多是通过亲眼或亲耳所闻得来的,比较可靠。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七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孙敬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孙敬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八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就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此时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此时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此时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宗悫,字元干,就是南阳涅阳人。此时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此时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就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就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原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就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此时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就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就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就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此时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赵广就是合肥人,本来就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就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就是赵广的手笔。
原文: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此时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就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就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原文: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就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就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原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就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原文:
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凡就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就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就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就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个出名的将相——廉颇和蔺相如。在廉颇以军功升为大将军,成为赵国重臣的时候,蔺相如还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里的舍人。公元前283年,秦国提出要以十五座城来换取赵国的和氏壁,蔺相如因此而出使秦国,他经过机智巧妙的斗争,挫败了秦国巧夺和氏壁的阴谋,完壁归赵。接着,他又在公元前279年的渑池会上智斗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地位比廉颇还要高。
这样一来,廉颇恼火了,他对人说:"我为赵将,有攻城战野之大功,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况且他是个出身低下的人,我实在感到没脸见人。"并扬言说:"我见相如,必辱之。"。
蔺相如听说以后,便处处忍让,尽量不和廉颇碰面。上早朝时,他经常推说有病,躲在家里不去和廉颇争位次。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碰巧遇上廉颇,相如连忙吩咐车夫引车避开。对此,蔺相如身边的人很生气,纷纷对蔺相如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是钦慕您的高义啊。如今您和廉颇同为国家重臣,他口出恶言而您却一味畏避,害怕得如此厉害,就是平常人也感到羞惭,何况身为国家重臣呢?!我们不成器,请求离开您。"。
蔺相如坚决不让他们走,并解释说:"你们想想看,是秦王厉害呢,还是廉颇厉害?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还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当面斥责他,我虽然不中用,也不会单单惧怕廉将军。我所顾虑的是: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我国,仅仅是因为我们将相和睦。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我和廉将军好比两只虎。我所以采取忍让态度,正是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而把个人恩怨放到末位呀!"。
不久,廉颇就知道了这些话,对照自己的言行,他深感内疚和悔恨。为了表示自己认错改过的诚意,廉颇脱去上衣,背着荆杖,由宾客领着来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一见到相如,廉颇就恳切地说:"我这个粗鲁的人,只顾使气任性,不知道您竟能这样宽宏大量地对待我。"于是,两个人重新和好,结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九
【释义】刘备曾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拜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已打天下。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语出】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人物】汉末,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刘备(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听说诸葛亮(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很有学识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他们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人物】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因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在桥上散步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黄石公,隐士)。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那老人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后来老人交给张良一部《太公兵法》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释义】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语出】梁启超《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殆陷于四面楚歌之中;反恃解释条文以持其说。”
【人物】项羽(今江苏宿迁人)和刘邦(今属江苏丰县人)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兵少缺粮,夜里又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难道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心里已丧失了斗志,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十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俄国都争着要修,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达成”协议”,说中国假如不让他们修,他们就什么也不提供.清朝政府这才让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有人说他自不量力,劝他不要承担这项难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说:”京张铁路假如失败,不但是我的不幸,也会给中国带来很大损失.外国人说中国工程师不行,我则坚持由自己来办!”
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和工人们一起吃住在工地,细心勘探,大胆试验,经过4年艰苦的劳动,终於成功地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十一
王竟把他赶出都城,流放到了远方。
屈原一片爱国心不被人理解,难过极了。有人劝他:“楚国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别国去,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说:“我爱我的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它出力。”
屈原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他想象着自己乘着龙驾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飞往远方,离开楚国,忽然回头看到了可爱的家乡,立刻停住了脚步。他的仆人哭了,连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国,并下决心:“假如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
不久,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汩罗江(在现在湖南)。他对楚国的爱也就是对中国的爱,对自己所属民族的爱。所以全国人民至今还怀念他,每年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十二
湖州民间流传的毛笔故事,核心内容是:蒙恬到过湖州,就在这里发展了毛笔。这里,我们先来说清楚两件事:一是秦代的“笔”,一是历史上关于蒙恬的记载。“笔”字,是秦代开始用下来的。在未有完善的毛笔之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文字已经成熟,需要书写。(在这之前,文字先是刻下来。刻在龟甲、牛骨上,这时期叫甲骨文。)当时未有纸,文字书写在帛、竹简、木简上。书写需要有工具,这是时代的需求。战国的多个强国,都各自在试着制作良好的.书写工具。历年考古出土文物上的纹饰,明显是用书写工具绘划的。也出土过早期的书写工具,一九五四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古墓中,发现过用兔毛包黈在竹杆外的书写工具,是楚国的毛笔。当时各国发展书写工具的情况,还反映在文字发展的情况上,各国的书写工具叫法不一样。在《说文解字》中,“聿”字条下,说明,聿是指书写工具,“所以书也。”原来楚国的书写工具叫做“聿”,吴国叫做“不律”,燕国叫做“弗”,到秦的时候,聿字加上竹头,才叫做“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这里很明白说出,当时各国都有了书写工具,而秦国的“笔”,成为了主流,流传下来。秦国发展的毛笔,与蒙恬有关。《史记》上有蒙恬的传,记蒙恬的征战以及修筑长城,没有提到蒙恬造笔。但重要的野史《古今注》(晋代崔豹撰)中,叙述笔的发展,说古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秦蒙恬始以兔毫竹管为笔。虽然所记不详,但这是古书上关于是谁始创毛笔的唯一记载。也一直没有人提出另外的说法。现在在湖州善琏镇那里有了这样生动的传说,有蒙公祠,有历史悠久的制笔传统,那么,参照起来,蒙恬制笔的故事,就具体起来了。毛笔,最好是用中山兔毫制。东汉的学者、书法家蔡邕,在他的《笔论》中说,书法,下笔之前,要先酝酿情怀,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可见中山兔毫在汉时已是很出名的。中山是什么地方?广东人说到中山,自然先想到中山县,孙中山的故乡。但中山兔毫说的不是这个中山。战国时,有中山国,在河北省中部。说蒙恬以中山兔毫制笔,很容易想到中山国,因为蒙恬在北方征战的时间很长。但蒙恬在忙于打仗的时候,应该不是用心于制笔的时候。另一个中山,是韩愈在《毛颖传》中提到的中山,韩愈把毛笔人格化,说他是中山人。这里说的中山,在安徽、江苏之间,又名独山,产兔毫出名。这里离湖州不远,蒙恬是很有条件发现这里的中山兔毫很好用的。那么,蒙恬有可能来过善琏镇吗?《史记。蒙恬列传》上说,蒙恬祖父蒙骜,先为齐将,后为秦将。蒙恬在秦始皇时,先做过“典狱文学”,做狱官,典管文字方面的事。秦始皇二十三年时,蒙恬的父亲蒙武与王翦攻楚,虏楚王。蒙恬可能就在这时候到南方来。后来,他就忙着在北方逐戎狄、筑长城了。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十三
岳飞,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1129年,金帅宗弼(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于次年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未果,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1140年兀术再次大举南侵,岳飞于郾城大破金兵拐子马(侧翼骑兵)、铁浮图(铁塔兵、重装骑兵),收复郑州、洛阳等地,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
“岳家军”从此威名远扬,所向披靡。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7月下旬,岳飞挥师开封,朱仙镇一战,金兵10万兵马一触即溃,他鼓励部下说:“宜掏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1142年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一代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就此饮恨酒泉。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十四
初任陈胜起义军将军。陈胜被害,他在新阳(今安徽界首北)组织苍头军,收复陈县(今河南淮阳),重建张楚政权,不久,又与英布联合,再破秦军。后归项梁,与项羽同屯军彭城。项梁在定陶战死后,楚怀王乘机夺取他和项羽的兵权,并改任他为司徒。此后吕臣投奔刘邦,后来他继承他父亲的新阳侯的爵位直到病死。
人物生平。
公元前209年9月,吕臣开始担任陈胜起义军中涓。
公元前208年1月,陈胜被庄贾杀害,吕臣在新阳(今安徽界首北)组织苍头军,收复陈县(今河南淮阳),镇压杀害陈胜的`叛徒庄贾,重建楚国。
公元前208年2月,秦国军队再次攻陈,吕臣败走。
吕臣铜印,不久,吕臣又与英布联合,反攻秦国军队,在青波击败秦国军队,再次收复陈县。
公元前208年10月,项梁在定陶战死后,吕臣将军队驻扎在彭城东。
公元前208年11月,楚怀王从盱台到彭城,夺取他的兵权,并改任他为楚国司徒。
公元前203年11月,吕臣投奔刘邦。
公元前191年,吕臣继承他父亲的新阳侯的爵位。
公元前173年,吕臣病死。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十五
东晋文人陶渊明,嗜酒好饮,然而家中贫穷,不能常得。
一日,他家里没有酒了,便坐在野地里静静思索……忽然!他看见一个穿白衣服的人走来,原来是官府小吏,他代表江州刺史王弘来给陶渊明送酒。
陶渊明当即大喜,就地喝了个痛快。后来人们便用“白衣送酒”来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十六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他原先与其兄共同生活。汉文帝时,张释之用钱买了一个常侍郎的小官,侍奉皇帝。十年过去了,他还是原职,文帝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张释之看到这样下去没什么前途,欲辞职回乡,感叹地说:“干了这么多年,连当官欠哥哥的那点钱都还不了!”当时,中郎将袁盎很了解他,知道他是个人才,向汉文帝竭力荐举,才又留下。
有一次,汉文帝召见了他问历代兴亡之事。张释之从容不迫地谈着秦朝之所以失天下、汉朝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文帝听完十分吃惊,这么一位人才长期埋没着,于是拜他为谒者仆射。从此,张释之在皇帝身边参与政事。
上林苑是汉代皇帝狩猎巡游的场所,这里养着许多动物供皇宫参观。一次,张释之陪汉文帝来到上林苑。文帝详细地询问各种动物的情况,负责上林苑的尉官回答不上来。这时,饲养老虎的一位民夫在旁帮尉官回答上了,口齿还很利索。文帝听后说:“作官吏的都应这样才行!”他当即下诏让此民夫为上林令,罢免原来的尉官。
张释之走上前问文帝:“陛下看绛侯周勃是怎样一个人呢?"。
“忠厚人!”
“东阳侯张相如呢?”
“也是忠厚人!”
张释之说:“周勃和张相如二人都是品德超群,然则两人言政事时话都说不利索。二人都为汉朝立下了大功,看一个人怎么能光凭口齿利索、喋喋不休呢?秦朝就是不务实。任用了一批华而不实的书生,以致灭亡。今陛下因民夫口才好就重用,巨恐怕此风一长,田下人都争着巧言口辫,而不务实。”
文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没让民夫升迁。
有一次,太子与梁王乘车入朝,过司马门没下车。汉宫卫令规定:出入殿门和司马门都要下车,违者罚金,张释之追上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入殿门,并上奏文帝,请惩治太子过失。文帝要依法办事,其母薄太后前来求情。文帝连向太后谢罪:“教育儿子不得法!”由于张释之的坚持,薄太后让文帝下诏赦免太子,然后才可进殿门。通过这件事,汉文帝对张释之更加敬重,觉得他是不畏权贵、以法执事的人才。
不久,拜他为中大夫,后又升中郎将、廷尉,成为当时掌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二、霍去病。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xx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冠军”一词最早就因霍去病勇冠三军受封而来。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虚岁)。
两篇历史人物的故事篇十七
世界著名大音乐家、波兰人费列德利克'肖邦,由于受到波兰反动政府的残酷迫害,先后流亡法国、德国、英国等地,时间长达十九年。在这期间,他的许多贵重东西都散失了,唯独将出国时带出来的一个装满家乡泥土的银杯,朝夕不离一直带在身边。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生命快到尽头了。临终前,他对从华沙赶来探视的妹妹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华沙的。我死后,至少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在安葬肖邦的那天,送葬的人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那把在银杯里珍藏了十九年的泥土,又按他的遗愿解剖了尸体,把肖邦的.心脏带回了华沙,存放在圣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的心,是一颗永远向着祖国的心,是一颗比金子还珍贵的心。在这颗心脏里,蕴含着对祖国深情的眷恋,回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旋律。
马雅可夫斯基-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的诗人。
马雅可夫斯基经常写一些便于朗诵的楼梯式的诗。他写的诗,一般不先在报刊上发表,而是在大街小巷对群众朗诵,因而深受群众的欢迎。
一次,在列宁格勒举行的大型诗歌朗诵会结束时,马雅可夫斯基问;"下一次谁还来听我的朗诵呢?请举手!
大厅里一下子变成了手的森林。
马雅可夫斯基微笑着说;"你们中间,有谁不想来?"。
在拥挤的人海中,有三只手慢慢举起,诗人向其中一个:"请您告诉我,同志,您为什么不想来?难道我使您生厌了吗?"。
"您说到哪儿去了,"那位听众用惋惜的口吻说道,"您朗诵的太好了,可惜下一次我就要回特威尔了!""特威尔·"马雅可夫斯基毫不犹豫地说,"那我一定抽时间到特威尔去朗诵。"。
马雅可夫斯基就是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的诗人。
法拉第-不为名利。
绝大部分科学家一心一意献身科学,他们不为名而来,不为利而往,表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由于发明而取得的荣誉、报酬,是社会给他们的奖赏、报答。那是他们发明发现当之无愧的结果,而不是发明发现的唯一动力。
视追名逐利的个人主义者。卢瑟福在约克郡联合钢铁公司研究实验室致词时就说:"再也没有比那些只顾个人鼻尖底下的一点事情的人更可悲了。"诗人歌德说:"才能较低的人对艺术本身并不感兴趣,他们在工作中除掉完工后能赚多少报酬以外,什么也不想。有了这种世俗的目标和倾向,就决不能产生什么伟大的作品。"沉溺于名利,如果是科学家,由于道德上的障翳,就很难有伟大的发明创造,有成功也是偶然的、暂时的,他缺乏由持久动力引发的钢铁毅力。如培根所说:"有人好象在知识中求得一个躺椅,以便休息自己那种向外追求忐忑不安的神情……或是求得一个商店,好来奇货可居,市利百倍……这种心理很能妨碍知识的发展。"故尔,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大凡多"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缺勤检讨书300字(模板20篇)
- 学生工作计划(汇总19篇)
- 最新行政部年度工作总结开头优质(模板9篇)
- 公司环保工作全年总结和计划(优质14篇)
- 2023年七颗钻石教案幼儿园(大全20篇)
- 2023年小学元旦活动策划方案(大全19篇)
- 村级元旦活动方案(模板14篇)
- 2023年幼儿园庆元旦迎新年活动方案大班(实用12篇)
- 2023年本科生学年自我鉴定100字(实用9篇)
- 2023年恐龙的灭绝课文教案模板(实用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