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一等奖(优秀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18:04:47 |
- zdfb |
- 10页
教案是教学的规划,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传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要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个性化特点。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精选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篇一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歌词大意。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3、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五、内容研讨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七、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八、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唱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篇二
课本108页至110页的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一池的荷花有什么姿态。能够理解“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的意思。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和体会一池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大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2、想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具安排]。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的。
(一)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第21课《荷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荷花的?(闻花香,赏花姿,赞花美,想花舞)。
(三)接下来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读课文,体验和想象这一池荷花的美。
二、学文。
(一)第一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想:我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
2、小结:作者知道荷花开了,他想看荷花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呀,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急切的心情?(板书:赶紧)。
3、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段。
1、作者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读时注意用横线画出描写荷叶姿态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
2、荷叶。
(3)用现实做类比,引导学生想象一池荷叶的景象,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话。
(1)荷叶很美,荷花更美,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生读)一共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
(2)请一生读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其余在图上找对应荷花。
(3)请生上台指这三种荷花,板书:全开半开花骨朵。
(5)学生读——说理由——师点评——有感情朗读。半开的:多像个羞羞答答的小姑娘呀,她也想和别的话一样美呢!全开的:花瓣全展开了,里面这嫩黄色的是什么呢?(小莲蓬)可爱吗,那些词写出了它的可爱呢?花骨朵:花骨朵像什么?(后面根据学生所说进行点拨)。
(6)这三种姿态的荷花都很美,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4、冒。
(1)么美的荷花,这么美的荷叶,作者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冒”可以换成“长”吗?为什么?它与前一句话中哪个词呼应?(这个问题可以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酌情问)。
(3)是呀,这么密的荷叶挡也挡不住这一朵朵的荷花,它们的生命力真旺盛。(请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5、想象:
(1)瞧,这三朵姿态的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笑着看大家呢,谁来当当它们,用手摆出它们的.姿态。
(2)请生上台做动作。
(3)还有什么姿态呢?请生上台做动作。
(4)这一朵朵的白荷花欣喜的看着周围的世界,仿佛会说些什么?
(5)生想象。
(6)师:谁愿意赞美她们?生赞美。
(三)第三段。
1、师范读第三自然段,请生读这一段。
3、那让我们再一次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和神奇的大自然吧!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第四段。
2、学生想象。
3、荷花太美了,怪不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愿意和他做朋友,怪不得我们都以为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呢。
三、总结。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闻了花香,赏了花姿,赞了花美,想了花舞,我们从中充分可以感受到这一池荷花的美。
四、作业布置(任选其一)。
(一)小报。
(二)收集小诗。
(三)画一幅荷花的画。
(四)背课文。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篇三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好的习惯应发扬,坏习惯就要改正。如果你有某些坏习惯,这节课我们就要帮助你改改你的坏习惯。
板书:改改你的坏习惯。
二、新授部分。
1.看课堂剧《小红的三餐》:故事大意:小红早晨起床,洗濑完毕,妈妈把饭菜在餐厅摆好,叫小红吃早饭,小红说:“妈妈,我不饿,我不吃。”说完就上学去了。中午放学小红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着她平时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小红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直吃到不能再吃为止,下午上学的路上开始胃疼,晚上回家发现只有一个她最不爱吃的酱茄子,小红只吃了两口就不吃了。
师问:谁能说说不卫生的习惯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师问:你有这方面的坏习惯吗你准备怎样改正。
小结学法:(略)。
2.观看课堂剧《小明的100分》。
(大意:)老师说今天的数学卷子,我已初步看了一遍,现在发还给你们,我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同学们对照标准答案自行打分。小明左右一看没有注意,忙把填空中的错误答案改正过来,打上100分。这节课结束时老师说:“同学们,老师是在做一个诚实测验,如果你有不诚实的表现要改正。
看幻灯出示的问题,同桌讨论后回答:
(1)小明这是一种什么坏习惯。
(2)不诚实、欺骗老师这属于哪种坏习惯。
(3)还有哪些习惯是人际交往中的坏习惯。
(4)如果你有这其中的坏习惯,你打算怎么办。
3.观看课堂剧:《客人来了》故事大意:张叔拿来一盒礼品到小立家做客,爸爸接过礼品盒放在桌子上后跟张叔叔谈话。小立打开礼品盒,发现里面有她爱吃的蛋糕,就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嚷着叫爸爸陪她到公园玩儿。
看幻灯:出示题:
(1)故事中小立有哪些坏习惯。
(2)这是哪方面的坏习惯。
(3)还有哪些是家庭生活中的坏习惯。
(4)如果你有打算怎么办。
用刚才学习前两个内容的方法自学,小组讨论,派一人回答。
4.说说你或你发现别的同学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你的`改正措施。
三、总结。
1.问: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
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或某些不良习惯。只要大家从小勇于认识和承认自己的不良习惯,并下决心纠正,就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师讲解,大家齐读。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篇四
“黄河”,这条中国第二大河,她拥有了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是她,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她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从小伴着我们长大的摇篮。
黄河长期以来,存在着洪水威胁、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严重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却水断流加剧和水污染严重等新问题。
黄河断流使沿黄河地区水资源出现供需失衡,工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对沿黄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增加了下游防洪的隐患。
黄河下游1972—1996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经济损失累计约268亿元,年均损失约11亿元。90年代,由于断流日趋严重,年均损失已达36亿元。农田受旱面积累计470万公顷,减产粮食986亿公斤。胜利油田因减少注水,减产原油数十万吨。
我心目中的黄河难道是这样子的吗?这难道是天灾人祸吗?不是的,这都是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造成的,人类这是在伤害自己的母亲。
母亲已经竭力发出了:孩子们,快住手!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母亲吧!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篇五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五教案一等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课时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参考: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5、研读《题乌江亭》,辅佐加深对《赤壁》的理解。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1、注意动词、形容词、叠音词、象声词等;2、注意语序;3、语言特点。主要有:清新,即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饰,平白易懂;绚丽,即词藻富丽、有文采;明快,即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即不直接叙述,而曲折倾诉,言此而意彼;简洁,即干净利落,言简意赅。4、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感情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体。我们从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据景物的组合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明确特殊意象的含义,如梅、竹、菊、柳、蓬、鸟、子规、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及诗人的身世来理解主旨2、主旨有爱国忧民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身世类:诗人总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诗人们的清高、自负又常常使诗人四处碰壁、遭人排挤,远大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作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特点大多是忧郁、悲愤。羁旅思乡、贬谪愁思等也属此类。爱情类:歌颂爱情的美好;反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压迫;征人思归、思妇念夫。闲适类:隐逸生活的闲适;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园的美好来反衬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友情类: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友人之间的友谊。其他类:叹光阴易逝、感物是人非、蕴含哲理等。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1、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2、古代诗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虚实相映: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而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衬托、起兴、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汪思琪)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古诗词教学人物,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教师不宜讲授得过细,应该传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导。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课堂组织教学时,便依照读-品-析-背的流程与学生共同赏析诗词。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与讨论,其中时有精彩赏析。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篇六
1、能够认真漂亮的书写本课六个生字,准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黄河象化石的情况以及发现挖掘的过程。
4、能有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学习作者说明方法的准确性。
6、欣赏科学家假想的故事,感受科学家假想的有理有据。
教师准备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图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化石的资料、搜集黄河象化石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
1、师:先来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幻灯出示化石图片)这些都是——化石。
关于化石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化石的资料)。
2、出示黄河象化石的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化石吗?对,这是古代黄河象的化石。你对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又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象化石的资料,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及时补充。)。
3、看来同学们在课前都认真的搜集了资料,为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黄河象。(板书课题)一起来读读课题。这是一篇科普散文,这样的`文章我们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二、检查预习。
2、我们本课一共有六个字要求大家会写。打开写字课本。我们已经让大家临帖并写了一个。现在我们看一看这六个字按结构分可以分为几组?先来看左中右结构的这三个字你认为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左右结构的呢?最不好写的要数半包围结构的这个腐烂的腐字,跟老师一起先写一下。好拿起笔把,按我们刚才说的再来写一写这六个字。与你预习时写的比一比,是不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4、好下面我们打开书,我请同学们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一他读得准确吗?二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黄河象的哪些内容?(指名读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篇七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与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与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与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与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与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黄河颂教案一等奖篇八
1、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想象描写。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根据课后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1、重点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特点描写部分。
2、体会想象部分中出现的景象及其动态美的叙述。
教具准备:放大的一张荷花图或cai课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荷花盛开时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教师揭示课题:16。荷花。
二、观察挂图、了解图意。
1、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看图。
2、引导学生从局部观察。
三、初读课文,拼读生字。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幅图上的荷花的呢?
2、学生自学,勾画。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初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2、综合学生的回答,围绕闻看想这一顺序组织教学。
(1)学习1自然段。
a、指名朗读。
b、一......就......这个词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
c、哪一个词表达了我去荷花池看荷花的迫切心情?(赶紧)。
(2)学习2、3自然段。
默读课文并讨论:
a、我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一幅什么景象?
b、作者着重观察描写了荷花的哪部分?
c、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的叶子呢?他们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d、作者描写荷花时,抓住了哪三种不同的样子来写?请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e、在2自然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把荷花写活了?
f、面对满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看出?
g、为什么说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呢?
讲述:课文前三段描写了荷花的香、多、美。
指导朗读。
(3)学习4、5自然段。
a、从哪些词看出是作者的想象?
b、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时候,面前起了什么变化?
c、我仿佛变成了荷花以后,蜻蜓和小鱼有什么表示?
d、让学生合理想象。
e、默读4自然段,看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意思?
小结:这两段写作者被荷花的美景陶醉了,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到现实中来。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指名读全文,其它同学看图听读,展开想象。
六、回顾全文,理清思路。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小学安全教育教案(大全13篇)
- 2023年冷链物流调查报告(通用20篇)
- 最新校园广播稿开场白(模板15篇)
- 2023年运动会的广播稿30字左右精选(模板16篇)
- 2023年小学生的广播稿文学类十(实用11篇)
- 最新校园红领巾广播稿简短精辟(优质14篇)
- 最新上海租赁合同官方下载(通用9篇)
- 出国劳务合同纠纷案例(9篇)
- 最新三八旅游活动方案(优秀11篇)
- 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征文开头精选(大全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