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5篇)

  • 上传日期:2023-03-23 22:09:51 |
  • 李耀Y |
  • 13页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篇一

2003年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以“一路四区”战略为指导,以建设现代文明生态区为目标,不断加强我区的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在抗“非典”期间的爱卫月、环境保护行动月以及饮食业污染调查和整治等重要阶段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努力维护全区生态环境安全,在提高我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上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较好完成了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全区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城区的综合竞争力。

一、2003年天河区环境质量状况

(一)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2003年广州市天河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51毫克/米,二氧化氮年3 均值为0.063毫克/米,一氧化碳年日均值为1.954毫克/米,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为0.154毫克/米,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硫酸盐化速率年均值为0.203

32毫克so/100cm2·碱片·日,降尘年月均值为3.26吨/千米,分别优于国家环保总局和广州市暂定标准。但有关指标不容乐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和降尘四项污染物年均值分别比2002年上升了2.0%,5.0%,1.9%,22.1%;以该四项污染物计算的综合污染指数为2.83,比2002年上升了0.15。

空气污染指数周报共报出52周,周报属优良级别的有50周,轻度污染2周,优良率占总周数的96.2%。全年有42周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8周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2周为二氧化氮。

(二)地表水水质仍以有机污染为主,污染程度与上年持平

2003年珠江广州河段猎德断面水体最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氨氮、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其中溶解氧年均值为1.8毫克/升,氨氮年平均值为

4.59毫克/升,按单因子评价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ⅴ类水体标准,猎德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全年水质平均污染指数为1.31,水质属中度污染。

天河区河涌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溶解氧、氨氮、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其中溶解氧、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超标率均为100%,氨氮超标率为93.3%,石油类超标率为57.4%。五条河涌均为劣ⅲ类水体。根据平均污染指数评价,东圃涌、沙河涌、棠下涌等三条河涌属严重污染,车陂涌、猎德涌属重度污染。

天河区湖库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挥发酚、总磷。按平均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新塘水库、天河公园湖、筲箕窝、麓湖、植物园,均属于重度污染,新塘水库最为严重。2003年各湖库与2002年的平均污染指数同比分析,天河公园湖、植物园大湖、筲箕窝水库和新塘水库分别上升了0.17、0.24、0.43、1.4,污染程序有所加重,只有麓湖下降了0.02,水质有所好转。

(三)声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天河区居民-文教声环境功能区噪声平均值昼间是51.8分贝、夜间是43.1分贝,分别低于55分贝和45分贝的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是53.0分贝,低于60分贝的国家二类区标准;交通干线噪声的平均值是70.4分贝,比2002年下降了0.4分贝,但仍超出

标准70分贝0.4分贝。除交通干线噪声略为超标外,区域环境噪声和声环境一类功能区的环境噪声均优于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

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一)、抗“非典”期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生态安全

2-6月份抗“非典”期间,为防止医疗垃圾和废水成为“非典”的二次传播途径,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医疗废水和垃圾监管。联合区卫生局向300多家医疗机构发出紧急通知,并多次组织联合检查,重点检查了50多家单位,对发现问题单位督促及时整改。与此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建筑工地扬尘防护监管,联合市政和建设局开展联合执法,加强水污染源监管,开展工业达标企业专项检查行动,开展污染事故隐患执法检查,对经营化学危险品的仓库和门市部等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还会同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了对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执法检查,等等,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防止非典传播。

(二)、环保行动月期间开展系列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严防非典反弹,夺取防治最后胜利”的指示精神,在区创建办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环境保护行动月活动,重点开展了影响天河区环境质量的重点问题的环境综合整治以及信访涉及的环境污染扰民热点、难点问题的查处工作,在短短的20多天内,共出动5600多人次,开展了16项专项执法活动,其中包括对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废旧化工桶清洗场、地下化学品加工场、地下电镀厂、医疗废水等部位、单位的环境整治大行动,检查各类单位600多个,查处违法行为300多宗,达到了突出解决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的预期目标。

(三)、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创造良好服务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和热情服务并举,围绕企业“落户、生存、发展”等环节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创造良好的服务软环境。

一是建设项目审批坚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做好企业落户服务工作。收到有关报建资料后,一般小型项目5天内批复,相对大型项目经专家论证后10天内批复,比规定时限缩短三分之二。今年共审批建设项目305宗,办理变更单位32个,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另外拒绝受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153宗。

二是抓好企业污染防治工作,从技术上和资金上进行扶持,协助企业渡过生存关。加强天海经编等9家列入2003年限期治理计划的重点企业的跟踪指导,先后完成了搬迁、油烟治理、噪声治理、废水在线监测和脱硫设施改造等项目。

三是借实施《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契机,提高企业治污能力,促进经济利益和环保效益“双赢”。今年7月1日开始,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个新条例以资源价值化和资源有偿使用为原则,扩大了征收范围,提高了征收标准,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受到影响,我局在实施前做了大量的宣传指导工作,先后举办了多次新《条例》培训班,对升幅较大的企业进行走访,指导通过治污削减排放量来达到减少排污

费的目的。抗非典期间,根据饮食服务行业经营受影响的实际情况,对234家企业减征超标排污费约110万元。

四是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认识和能力,使企业进行依法生产、经营等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引导开展清洁生产、iso14000环境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等活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共协助广州天普药业公司、广州海景物业公司等12家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四)、大力开展饮食服务业污染扰民调查和整治活动

重视处理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投诉处理工作,全局受理信访件2188宗,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2%,信访件80%以上涉及饮食娱乐业,其中油烟和噪声扰民分别占65%和48%。结合办理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大对污染扰民饮食服务业户的查处力度,查处一大批严重污染扰民问题,共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42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134宗。在环境保护行动月中与工商等部门联合整治无照饮食店,对员村白马花园、天河东、天河直街、沙太路等52家污染扰民的饮食店档实施了依法查封。

(五)、加大环境监测投入提高监测水平

一是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改造,投入大量资金采购新仪器设备,新增了27个项目,2个新方法,扩充了室内空气、放射性、振动、粪大肠菌群等新的方向。投入大量的精力开展实验室计量认证转版,对技术配备、质保体系、规章制度、行政管理等进行了全面完善和加强,去年11月4日顺利通过广东省计量认证办的验收评审。

二是开展各项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完成了空气常规监测人工采样点目的监测分析工作。完成了功能区噪声24小时连续监测工作;完成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规定的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的监测和统计分析工作;完成了我区每周的空气质量周报工作。

三是开展污染源的年检监测和监视性监测工作。对330个单位次污染源单位的废水、噪声、烟色进行了监测。配合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认真开展了污染源监视性监督执法监测工作。

(六)、深入推进“四个绿色” 群众性创建活动

大力开展以“四个绿色”为载体的群众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基层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加强对街道、社区“创绿”工作的交流、培训、指导,加大资金力度,协助各社区建立环保宣传专栏、垃圾分类箱、环保图书柜、环境绿化美化等硬件,指导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今年我区又命名了17个区级“绿色社区”。二是继续开展“绿色学校”创建。与教育局联合推进中小学环

境教育普及工作,89中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学校”的表彰,吉山小学等4所学校通过了省级“绿色学校”的验收,另有10所学校参加今年市级“绿色学校”的考评。三是积极开展生态村创建。在珠吉街珠村、天园街天河公园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村(园)创建工作,10月份,珠村、天河公园通过省级生态示范村(园)的评审。四是继续推进“绿色企业”创建。协助广州天普药业公司、广州海景物业公司等12家企业开展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宣传并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共有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第三批区级“绿色企业”的命名。

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篇二

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

环境保护部日前公布了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

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点湖库未发生大面积水华,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为轻度污染。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酸雨污染依然较重。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夜间噪声污染相对较重。典型农村地区地表水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良好。

从环境监测结果来看,“十一五”以来,全国地表水水质持续好转,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个别地方和区域污染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污染依然严重,全国环境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地表水ⅰ~ⅲ水质比例上升

201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51.9%,较2009年提高了

3.7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8%,与2009年基本持平,较2005年降低了6.6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22%)要求。

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年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3.9%,较2005年下降了31.9%,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氨氮年平均浓度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西南诸河、海河、长江、黄河等水系共有40个断面出现铅、汞等重金属超标现象。七大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9.6%,较2009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43%)要求。

七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水质良好。三峡水库水质为优。黄河干流水质为优,支流为重度污染。珠江干流水质良好,支流水质为优。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淮河干流水质为优,支流为中度污染。海河水系为重度污染。辽河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

重点湖泊中,太湖湖体为重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总氮、总磷浓度较2009年有所下降。与2009年相比,4~6月水华发生频次降低,7~8月水华有所加重。滇池湖体为重度污染,属重度富营养,较2009年有所加重,4~8月持续出现区域性水华。巢湖湖体为中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4~8月,水华发生情况较2009年有所加重。洪泽湖湖体为中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洞庭湖湖体为重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鄱阳湖湖体为轻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属中营养。

2010年,监测的39条国界河流中,入境河流水质为优,出境河流、界河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中俄界湖兴凯湖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中蒙界湖贝尔湖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

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下降

2010年,全国近岸海域为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占62.7%,较2009年下降10.2个百分点,较2005年下降4.5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为14.1%,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3.2%,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海水为中度污染,东海近岸海域海水为重度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水质为优,胶州湾为轻度污染,辽东湾为中度污染,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为重度污染。11个沿海省份中,海南、广西、山东一、二类海水比例超过80%,其中海南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为73.5%,较2009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30.3个百分点。95.6%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2天,比2005年提高了27.1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75%)要求。

2010年,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2.3%,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上升2.9%和1.1%。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基本持平。

世博会期间,上海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98.4%,较2009年上升2.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达到历年同期最低水平。

亚运会期间,广州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100%,较2009年上升12.5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酸雨污染依然较重

2010年,全国酸雨(ph年均值低于5.6)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2.6%,与2009年基本持平,较2005年下降1.3个百分点,总体略有减小。较重酸雨区(ph年均值低于5.0)和重酸雨区(ph年均值低于4.5)的面积基本稳定。酸雨集中分布于长江沿线及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酸雨类型未出现明显变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为硫酸盐。

城市噪声质量保持稳定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达标率高于其他类功能区。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噪声超标较严重,超标率约62.7%。

生态指数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5年~200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在“一般”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00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值(ei)与2008年相比,增加0.5,与2005年相比,增加0.9。e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农村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2010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4个农村“以奖促治”村庄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氨氮、高锰酸盐指数。27个省份共监测农田、菜地、养殖场周边、企业周边、污灌区、垃圾场周边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507个土壤样品,超标率在11.1%~42.6%之间,主要污染指标为重金属、滴滴涕等。企业周边土壤、农田土壤污染较重。

来源:环保部网站

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篇三

环境保护部公布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环境保护部日前公布了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据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环境质量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

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重点湖库未发生大面积水华,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为轻度污染。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酸雨污染依然较重。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夜间噪声污染相对较重。典型农村地区地表水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良好。

从环境监测结果来看,“十一五”以来,全国地表水水质持续好转,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个别地方和区域污染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污染依然严重,全国环境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地表水ⅰ~ⅲ水质比例上升

2010年,全国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51.9%,较2009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4.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20.8%,与2009年基本持平,较2005年降低了6.6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22%)要求。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codmn)年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3.9%,较2005年下降了31.9%,好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氨氮年平均浓度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成为影响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西南诸河、海河、长江、黄河等水系共有40个断面出现铅、汞等重金属超标现象。

七大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59.6%,较2009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43%)要求。

七大水系中,长江干流水质为优,支流水质良好。三峡水库水质为优。黄河干流水质为优,支流为重度污染。珠江干流水质良好,支流水质为优。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淮河干流水质为优,支流为中度污染。海河水系为重度污染。辽河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

重点湖泊中,太湖湖体为重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总氮、总磷浓度较2009年有所下降。与2009年相比,4~6月水华发生频次降低,7~8月水华有所加重。滇池湖体为重度污染,属重度富营养,较2009年有所加重,4~8月持续出现区域性水华。巢湖湖体为中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4~8月,水华发生情况较2009年有所加重。洪泽湖湖体为中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洞庭湖湖体为重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鄱阳湖湖体为轻度污染,属轻度富营养。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属中营养。

2010年,监测的39条国界河流中,入境河流水质为优,出境河流、界河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五日生化需氧量。中俄界湖兴凯湖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中蒙界湖贝尔湖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

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有所下降

2010年,全国近岸海域为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占62.7%,较2009年下降10.2个百分点,较2005年下降4.5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为14.1%,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为23.2%,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四大海区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海水为中度污染,东海近岸海域海水为重度污染。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水质为优,胶州湾为轻度污染,辽东湾为中度污染,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为重度污染。11个沿海省份中,海南、广西、山东一、二类海水比例超过80%,其中海南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为73.5%,较2009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较2005年提高了30.3个百分点。95.6%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292天,比2005年提高了27.1个百分点,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75%)要求。

2010年,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较2009年下降了2.3%,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上升2.9%和1.1%。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0%,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基本持平。

世博会期间,上海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98.4%,较2009年上升2.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达到历年同期最低水平。亚运会期间,广州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天数比例为100%,较2009年上升12.5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酸雨污染依然较重

2010年,全国酸雨(ph年均值低于5.6)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2.6%,与2009年基本持平,较2005年下降1.3个百分点,总体略有减小。较重酸雨区(ph年均值低于5.0)和重酸雨区(ph年均值低于4.5)的面积基本稳定。酸雨集中分布于长江沿线及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全国酸雨分布区域、酸雨类型未出现明显变化,降水中主要致酸物质为硫酸盐。城市噪声质量保持稳定

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达标率高于其他类功能区。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夜间噪声超标较严重,超标率约62.7%。

生态指数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2005年~200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在“一般”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009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值(ei)与2008年相比,增加0.5,与2005年相比,增加0.9。e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农村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2010年,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4个农村“以奖促治”村庄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地表水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氨氮、高锰酸盐指数。27个省份共监测农田、菜地、养殖场周边、企业周边、污灌区、垃圾场周边

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507个土壤样品,超标率在11.1%~42.6%之间,主要污染指标为重金属、滴滴涕等。企业周边土壤、农田土壤污染较重。

怀宁儿童血铅事件10责任人被问责 县长行政记过

中新社安庆1月13日电(记者 成展鹏 吴兰)13日上午,安庆市人民政府通报了对怀宁县高河镇新山社区部分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进一步调查处理的结果,10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其中包括负有领导责任的怀宁县县长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据悉,事件发生后,安徽省环保厅和安庆市政府成立了联合调查组。经查,此次事件是由安庆博瑞电源有限公司非法生产、县有关部门违规审批、监管不力、环评单位造假等因素所致。为此,安庆市人民政府和怀宁县人民政府分别对此次事件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给予严肃处理。

被“问责”的10名相关责任人分别是怀宁县人民政府县长刘飞跃、副县长曹紫权,现安庆市发改委副主任、原怀宁县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何凤生,怀宁县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志祥,怀宁县环保局局长赵一平,怀宁县开发区管委会招商中心副主任黄一林,怀宁县安全生产监督局副局长郝结来等。

安庆博瑞电源有限公司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向周边环境排放含铅污染物,造成严重后果,责成怀宁县人民政府对该公司依法予以关闭,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于该企业涉嫌刑事犯罪的,依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将该案件移送怀宁县公安局立案查处。

由怀宁县公安局对常州绿岛环境咨询有限公司环评弄虚作假行为依法查处。

据了解,截至2011年1月5日,共有307名儿童到安徽省立儿童医院进行血铅检查,其中当地政府组织285名、群众自发前往22名,检测结果有228名儿童血铅含量超标。对其中超过250ug/l的23名儿童,立即送至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专设病区免费住院治疗。目前经过卫生部专家复检确认,住院血铅超标的儿童留样标本血铅值在正常范围之内。

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篇四

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人: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省—县—乡镇—村镇):

该村镇的常住人口:

被调查人基本信息:

(1)性别:(2)年龄:(3)职业:(4)文化程度:

(5)在调查地居住时间:

说明:本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饮用水、空气、生态环境、噪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污染、环境与健康以及环境管理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现状以及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您对您居住地的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满意吗?

a 满意b 一般c 不满意

(如果第1题选a,第2题可不作答)

2.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环境质量在以下哪个方面存在问题?(可多选)

a 水源不够洁净b 空气不够清新c 周围存在黑臭水体d 垃圾随处可见e 其他

3.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环境质量状况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如何?

a 有明显改善b 有明显恶化c 没变化

(如果第3题选a,第4题可不作答)

4.您认为导致您居住地环境质量状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 公众环保意识b 环境管理c 工业污染治理d 社会经济发展e 其他

5.您家的生活饮用水如何获得?

a 自家压井b 通过管网输送c 其他

6.您家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 没有问题b 有异味c 浑浊度高d 有微生物e硬度大(易结垢)f 口感

g 其他(如果第6题选a,第7题可不作答)

7.您认为造成您家生活饮用水水质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区域自身水质差b 环境污染c 缺乏净化措施或净化不够d 其他

8.您居住地周围的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或池塘)的水质状况如何?

a 很好b 一般c 较差(如果第8题选a,第9题可不作答)

9.您居住地周围地表水体水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 黑臭b 水生生物减少c 水生植物大量生长d 其他10.您认为造成您居住地周围地表水体水质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工业排污b 生活污水排入c 周围农田土壤随雨水排入d 水体自身水量减少e 其他

11.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空气质量如何?

a 好b 一般c 较差

(如果第11题选a,第12题可不作答)

12.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空气质量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 有异味b 粉尘大c 灰霾天气多d其他13.您认为造成您居住地的空气质量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全球空气质量变差b 当地工业污染造成c 生态环境被破坏d 其他14.您在您的居住地会受到噪声的干扰吗?

a 没有b 经常c 偶尔

(如果第14题选a,第15题可不作答)

15.您认为对您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噪声主要来自于哪里?(可多选)

a 工业企业生产b 建筑施工c道路交通d娱乐活动e其他

16.您居住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如何?

a 很好b 一般c 遭到破坏(如果第16题选a,第17题可不作答)

17.您认为您居住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

a 树木被砍伐b 农田被占用c 原有的动植物消失d 其他

18.您家产生的生活污水(洗菜水、洗衣服水或冲厕水)排向哪里?

a 直接排入附近的沟渠b 排入管网后未经处理统一排入沟渠c排入管网统一处理后排放d 其他

19.您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何处理?

a 直接倒在路边或其他空地b 直接倾倒后填埋c 倒在垃圾箱内,有人统一收运d 其他20.您所居住的村镇是否存在污染较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的工业企业?

a 没有b 有

21.当工业企业在为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您会支持下列哪种做法?

a 关闭工业企业b 保留工业企业,但其污染物需达标排放c 保留工业企业,牺牲环境 d 其他22.您认为环境污染会使人体健康受到损害吗?

a 会b 不会c 不知道

23.当您的居住地出现环境问题,并使您的生活受到影响,您会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 无可奈何,听之任之b 向居住地的村镇干部反映c 拨打环保投诉电话d 其他

24.您对您居住地的环境管理政策和力度满意吗?

a 满意b 一般c 不满意

25.您认为您居住地的环境管理在哪些方面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可多选)

a 定期发布当地的环境质量信息b 加强对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c 加大环境污染的处罚力度d 加强对重污染工业的管理e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以反映和解决环境问题f 其他

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篇五

苏 州 市

环 境 质 量(2013)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2014年11月

报 告生

前言

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指出要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据此发布了《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和江苏省环保厅《关于2013年全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及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全面实施《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率先把苏州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苏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全力打造“生态苏州”,201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报告采用的生态遥感信息来源于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8遥感影像图片,其数据是经过苏州环境监测中心高精度解译的我市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资料,报告中采用的其他数据来源于《2014年苏州市统计年鉴》、《2013苏州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和《2013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3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目录

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1

二、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异常生态因子概况.......................................2

三、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社会经济概况.......................................2

四、苏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概况..................................................................3

五、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4

六、结论....................................................................................................6

i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3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一、苏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基础概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江苏省的东南角,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枕长江。苏州市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19度55分至121度20分,北纬30度47分至32度02分之间;东西跨经度1度25分,长约140公里左右,南北跨经度1度15分,宽约120公里。苏州市区地处太湖之滨,东距上海80余公里,西离南京200余公里。

全市地处以太湖为中心的浅碟形平原的底部,地势低平,一般高程为海拔3.5~5.0米。东南部地势低洼,局部低洼地的高程在海拔2米以下,分布在吴江、昆山一带。西南部多小山丘,境内主要的山脉有:吴中区的穹窿山、邓尉山、玄墓山、七子山;常熟的虞山;张家港的香山;昆山的马鞍山等,其中穹窿山主峰高351.7米,为全市最高点。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22.63平方公里。

按照全国水资源的统一分区,苏州市主要属于长江流域的太湖区,市内河网纵横交叉,湖荡密布,是天然的水网地区。境内大小河道有2万多条,其中县级以上河道147条,总长1457千米。以太湖为代表的大小湖泊、湖荡300多个,500亩以上的湖泊87个。苏州市每年水资源总量约为100亿立方米,但本市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的地表水资源量较低,本地地面径流不能满足当地需水要求,必须靠上游来水补给,对外来水资源的依赖性较大。长江和太湖是境内河道的主要上游来水水源。全市河道除东南部分属黄浦江水系外,境内大部分河道均属太湖湖区水系。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3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二、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异常生态因子概况

苏州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冬季干冷少雨,夏季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季风变化明显,冬季以西北风及东北风为主,频率占一半以上;春季东南风盛行;夏季多半为东南风。通常,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为12月~次年2月,冬夏季较长,而春秋季较短。

苏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天气变化剧烈,灾害性天气既有持续时间较长的旱涝、连阴雨,也有时间稍短的强烈对流天气,如热带风暴(台风)、暴雨、寒潮,还有破坏性很大的剧烈天气现象,如冰雹、龙卷风、雷雨强风等。

三、苏州市小流域生态系统主要社会经济概况

苏州市下辖四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和太仓市;6个区:姑苏区、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以及工业园区。2013年,苏州市人口规模保持稳定,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53.84万人,比上年增加6.03万人。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三区三城”总目标,抢抓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发展机遇,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努力克服和缓解国际经济深度调整、国外需求缓慢复苏,国内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所带来的经济缓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工作导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民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3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生福祉和社会建设。全市经济运行平稳,转型升级成效进一步显现。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2.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近2万美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138.3亿元,增长11.2%。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672.0亿元,增

四、苏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2013年以来,全市环保工作紧紧围绕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环境管理措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大力提升环保作风效能,以优化发展为中心,以生态优先为导向,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突破,攻坚克难,争先创优,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新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全年环保投入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全面完成江苏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2.4,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5天,优良率72.6%。全市农村新增林地绿地面积44.07平方千米,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8.7%。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5平方千米,市区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6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5%。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205.5平方千米,占市域土地面积的37.8%。

2013年,苏州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全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调整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修编完成《苏州市生态文明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3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建设规划(2010-2020年)》,并启动了阳澄湖生态优化行动等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划定苏州市生态红线,完成所有建制镇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论证,出台了《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街道指标(试行)》。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建设工业废气治理工程等措施来系统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制定实施《苏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推行“绿色工程”,努力提高了城市烟尘防控水平。

五、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为更好的开展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工作,按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t 192-2006),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利用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8遥感影像图片资料,经过近三个月的高精度解译,得出了苏州市辖区内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情况等数据,会同基础生态概况,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总体评价。

根据2013年苏州市生态景观遥感解译结果(图1),全市林地面积596.7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6.9%;草地面积163.6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9%;耕地面积1769.6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0.5%;水域面积3434.9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39.8%;建设用地面积2674.9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31.0%。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3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图1 2013年苏州市土地利用分类图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3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六、结论

2013年苏州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属良好级别,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好,生态系统稳定。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密度高,外来人口增加;城市化加快,工交建设占用土地越来越多,耕地面积减少,人均土地占有量低;城市植被物种多样性降低;城市环境容量压力加大,单位面积承载的生态压力沉重;水体中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因此,应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建立与落实,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环境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