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大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5:51:39 |
- zxfb |
- 9页
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我们的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按照实际情况和目标要求,制定一个明确的方案目标。制定一个成功的方案需要对目标和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下是一些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介绍。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宿豫区委、宿豫区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宿豫〔2016〕10号)以及区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做好我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区战略,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注重培育生态文化,着力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宿豫建设“工业强区、电商名城、幸福家园”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目标。
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的知晓度,让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全过程。形成长效宣传机制,确保到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考核验收。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我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董。
凯党支部书记。
中心学校校长。
副组长:张允荣党支部组织委员。
副校长。
唐德锋党支部纪检委员。
副校长。
朱宗昶党支部副书记。
副校长。
臧
波党支部副书记。
副校长。
成员:周修洲政教主任。
陈绍红少先队总辅导员。
周西民少先队副总辅导员。
张
兰教科室主任。
周丽娟。
教科室副主任。
周修珠。
工会副主席。
高宝梅。
教导副主任。
全校校委会成员、年级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周修洲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周西民同志负责具体协调联系工作。
四、工作要点。
(一)加大环境宣传力度,营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责任人:王向前)。
1.深入教学一线,宣扬生态文明建设中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聚集正能量。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升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
2.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电子屏等多种宣传媒体,定期滚动宿豫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宣传标语(见附件2)。
(二)综合运用媒体宣传平台,打造生态文明宣传品牌。
3.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宣传辐射作用,丰富宣传形式,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报道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增强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了解认知。
4.利用“发现身边美传递正能量”随手拍,强化网络宣传引导,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宣传品牌。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策划开展生态文明系列活动(责任人:周修洲、周西民)。
5.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环境保护倡议书,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提高学生对我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知晓率。(9月份)。
6.开展“我有一个环保的好习惯”主题征文活动。征文分低年级组与高年级组,学校自评后将获奖学生作品上报教育局参赛。(9月份)。
7.举办以“文明与旅游同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并将活动视频、图片等各种过程性资料留存备查并上交一份至教育局教育科。(10月份)。
8.开展“践行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科幻绘画活动。利用美术课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集体创作并将学生优秀作品进行颁奖展示。(11月份)。
9.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在教育教学中,增加环保教育活动并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适当地添加环保知识。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科目,设计一节渗透了环保教育的教案。学校择优后将教师优秀教案上报教育科。(12月份)。
(四)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积极申报省级“绿色学校”(责任人:周修洲、周西民)。
10.营造绿色环境文化,使校园充满生命力。打造校园特色景点,做到“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良好校园生态环境。
11.扎实开展环境教育,在学科渗透、校园环境管理、环保公益活动等方面做出实绩,学校(幼儿园)近3年从未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按照申报具体要求,每年六月积极准备材料申报江苏省“绿色学校(幼儿园)”。
(五)开展秸秆禁烧宣传,保障良好的空气质量(责任人:周修洲、周西民)。
12.主动配合乡镇(街道、园区)秸秆禁烧宣传标语,把宣传教育工作贯穿禁烧工作始终。
13.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开展系列活动,做好学生带动家庭、亲人带动邻居、邻居带动周边工作,配合乡镇发放禁烧倡议书将秸秆禁烧工作做到实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按区教育统一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将创建工作同本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保质保量地完成创建工作任务。
(二)加强宣传。充分认识创建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对创建活动的动态进行报道,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努力形成全系统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考核。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不能按时上报材料的将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2宿豫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宣传标语。
1.保护生态环境。
共建绿色家园。
2.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经济。
共创环境友好型社会5.青山绿水蓝天。
共创美好人间?6.一点一滴汇聚你我之力。
一言一行成就生态宿豫7.保护碧水蓝天。
营造绿色家园8.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绿色家园9.生态建设大舞台。
你我参与更精彩10.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树立环保消费观念。
11.手拉手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心连心关爱关注建设新家园12.保护生态环境。
倡导文明新风13.善待自然千秋业。
平衡生态万代功14.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处处享受环境美。
16.人人参与保护生态环境。
齐心协力共建绿色家园17.保护环境是责任。
构建和谐社会19.传播生态文化。
绿色生活你我同行。
21.全心全意保护生态环境。
同心同德创建清洁乡村22.同建美好生态宿豫。
共享清洁碧水蓝天。
宿迁市宿豫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6年9月19日印发。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二
2016年05月09日08: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十。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对此,他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这些深刻教训,一定要认真吸取。
中华文明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孔子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吕氏春秋》中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都蕴含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华传统文明的滋养,为当代中国开启了尊重自然、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全国一些地区持续遭遇雾霾袭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上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有些国家和地区,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走欧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而应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3.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比如,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对于生态保护红线,全党全国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发展,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全面推动能源节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维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全球气候治理,中国因素不可或缺。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在推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积极承担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要建立环保督察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针对决策、执行、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对问题突出的地方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落实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新格局,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习近平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习近平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三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广场宣传活动。
6月5日,在中心城区举行广场环保咨询宣传活动,围绕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通过手册、展板、现场咨询等进行宣传。
(二)组织开展全县绿色学校环保主题宣传活动。
陆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进学校。
(三)组织开展绿色社区环保主题实践活动。
陆续组织环保知识进社区,倡导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引领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四)组织开展“环保开放宣传日”活动。
组织学生代表参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观摩污水处理流程,参与体验式的环境教育。
(五)联合农工党祁门总支开展环境与健康宣传活动。
联合农工党祁门总支走进小路口镇胜利村开展环境与健康宣传活动,组织医生义诊,现场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及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呼吁村民自觉做好秸秆禁烧工作。
(六)配合开展农村环境与健康宣传活动。
配合农工党黄山市委、市局进乡村开展环境与健康主题宣传活动,邀请专家为村民举办农村垃圾污水、农药化肥等对环境健康的影响专题讲座,组织医疗专家为村民义诊,现场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及环保法律法规宣传。
(七)联合开展公益志愿宣传活动。
联合开展公益志愿宣传活动走进小路口镇,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号召全民参与,共护生态环境。
(八)组织中层干部走进祁门检察。
参观了解县检察院生态检察亮点工作,观看该院制作的生态检察宣传片,了解检察机关发挥职能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
三、任务分工。
1、“六·五”世界环境日广场宣传活动由局宣教科统一协调组织,负责与新闻媒体联系,发放相关宣传材料。县环境监察队及县环境监测站负责现场环境投诉、环保咨询的接待和答复。
2、环保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由局宣教科和项目管理科分别联系协调组织,并认真落实讲座人员和内容。
3、局办公室负责车辆调度等后勤保障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四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为了喜迎十九大,并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建设的工作精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根据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校特开展新一轮的生态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举行生态文明专题宣讲和主题班队会活动,向学生普及生态立旗之策和环境保护常识。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活动目的继续围绕“争做文明学生、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结合我校工作实际,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把生态建设、环境治理、文明习惯养成等知识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宣传,积极培养广大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水环保意识。并通过“小手牵大手”,将生态建设的知识和好习惯带进家庭,带到社会,提高人们对生态区创建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二、活动内容。
各班级根据学生实际,利用国旗下演讲、午会、集会、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结合生态节日——3·21世界森林日、3·22世界水日、3·23世界气象日、4·7世界卫生日、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6·25世界土地日等,继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5个一”主题活动,把文明教育引入课堂,把文明意识引入生活,引导、促进中小学生、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具体活动:1.开展生态文明相关作文竞赛。2.各班开展主题班会。3.开展演讲活动。4.各班开展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5.各班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竞赛活动。
三、活动要求。
1、积极安排,迅速行动。各班级要及时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布置,科学开展活动。对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组织管理等做好安排,确保活动覆盖到每一名学生,确保整个活动的有序进行。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班级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
3、认真总结,及时上报。各班级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和教育成果,将活动方案、活动图片、资料等上交。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共建美好家园,是我们的责任,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村庄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提升我们现在的文明新形象,建设更加美丽富裕和谐的新村庄,它对于优化人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校向全体同学及家长发出倡议:
一、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以小主人翁姿态投身到村庄“从我做起,带动全家全社会”为宗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家长等社会成员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动我们的家长,养成良好的社会习惯,文明习惯,争当文明学生,文明村民。积极参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村”各项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村庄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营造蓝天、地绿、水清、人美的和谐新农村。
二、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革除陋习,倡导文明,主动问好,遵守规则,爱护公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说脏话,不破坏环境。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习惯,争当文明学生,文明村民。积极参加村庄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争当创建活动的先锋,用实际行动支持村庄生态文明建设。
三、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塑村庄美好形象。建设美丽整洁的家园是我们的共同心愿。通过本次活动,要把文明意识、卫生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像一粒粒种子传播到每家每户,播种到每一位村民的心里。我们要做文明的义务监督员,对影响村庄形象的不良行为进行劝阻和监督,做美好的文明小使者。
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也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人人动手,万众一心,“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让维护好环境卫生的文明习惯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行动成为村庄最美丽的一道人文景观。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五
小组成员:余兰凤(2013224650)王晓丹(2013224610)洪丽君(2013164105)。
就图书馆的自主学习,我们翻阅资料,了解到生态文明建设就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而是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随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依然是2015年地方两会的热点话题。在两会现场中,以生态建设成共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为主题进行讨论,有效的在未来几年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那什么是生态文明,在当今社会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又该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落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怀着这样的疑问往下探讨。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因此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议中指出,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扩展区域后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贯彻“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并在会议中强调:
一·4省市党委和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统筹谋划、加强协调,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方案,抓好各项改革开放试点事项实施工作,有效防控各类风险。要及时总结评估试点实施效果,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二·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同志结合新的实践需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加丰富、更加系统、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第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第四,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第五,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例如湛江市,即将作为省运会东道主的二、三线城市。为了更好的迎接运动会,生态环境旅游建设成为重要的项目。市级领导为了更好的改善环境,开始执行了各种方案。比如市区开通绿色环保自行车,有效的减缓了出行交通阻塞;县区考察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对旅游区的宣传工作,为省志愿者提供美好的旅游景点:近期“特呈岛”海岛旅游景区全国竞选火爆进行中,这更好的促进了海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旅游经济。同时大学生对这个话题也十分关注,最近我校生科院于2015年04月18日开展生命科技文化节,宣传生态平衡对生命的重要性。还记得记者蔡静的采访报告《穹顶之下》吗?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雾霾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巨大,却无法控制。国家强烈要求保护生态,由于经济发展,地方生态的污染却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随着世界地球日的到来,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建议。
丽君作为参考。
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会议要求,加强顶层设计与推动地方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全党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把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步变为现实,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部署。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哪些突破口。
会议要求,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
会议明确,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六
一.是什么:
二.为什么:
1.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4.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有利于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6.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8.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时政术语)。
三.怎么样:
国家:
2.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
5.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扭转粗放型发展方式,形成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
6.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时政术语)。
7.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8.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9.引导公民树立环保意识,绿色消费。
10.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企业:
1.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设备。
个人:
1.消费者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坚持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七
为全面贯彻“五位一体”战略部署,大力落实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十三五”环保工作总体部署,持续推进我街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经研究决定在全街道各村(社区)范围内开展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20__年中国世界环境日主题)。
二、活动宗旨。
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倡导大家群策群力,共同行动,积极参与到改善环境质量、全力打好补齐生态环保短板攻坚战的行动中来,为建设美丽__、生态__做出积极贡献。
三、活动时间:
20__年5月15日——6月15日。
四、活动内容。
各村(社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积极组织本辖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要充分利用摆摊、广播、宣传栏、宣传标语(横幅由街道统一提供)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普及环保科学知识,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贴近生活。
2、积极开展环境日主题、生态文明建设和新《环保法》宣传,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活动要求。
1、各村(社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列入年度环保工作重要内容,做到主干亲自抓,层层抓落实。
2、各村(社区)要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青年环保志愿者及各中小学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3、各村(社区)要悬挂大小环保宣传标语。
世界环境日宣传月活动列入村(社区)考核内容,请各村(社区)加强活动组织领导,做到活动有方案、有照片、有总结。活动方案、照片、总结等材料6月17日前报送街道环委会。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八
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以提高社区文明程度、居民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居民,广泛动员广大居民进一步弘扬抗震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围绕社区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和创建美好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广泛深入的开展居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共同进步,努力把社区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安定、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社区。
二、创建内容。
(一)想道德建设扎实有效。党委班子成员和社区干部理论学习形成制度。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扎实有效。以诚信为重点的居民道德建设广泛深入,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社区环境整洁优美。社区环境清洁有序,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显著;社区环保措施落实,主要道路交通顺畅。
(三)社区风气健康向上。办事处领导干部和下设居委会、环卫站等部门清正廉洁,务实高效,依法行事,为居民排忧解难办实事。各行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信经营、文明服务、居民文明素质提高,争当学雷锋十佳,参与志愿者服务,移风易俗,革除陋习,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社区社会全面进步。积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健康教育和未成年人教育等各项教育成效显著。科普工作扎实开展,科普阵地特色鲜明。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居民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五)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得到广大居民普遍认同和热情参与,文明社区、文明片、文明排、文明楼、文明居民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持续推进。
(六)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各级各单位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的重要议事日程,长抓不懈。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社区建设全面推进。
三、重点任务。
为确保创建文明城市各项指标如期完成,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居民素质提高工程。
1、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把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作为素质工程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
2、加强理论宣传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校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开展活动。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居民性主题形势教育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活动、有总结。
3、加强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等各种节庆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4、加强以诚信建设为重点的道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宣讲“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5、加强干部教育。大力加强理想信念、从政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定期对干部进行经济、法制、文化、科技方面的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6、加强未成年人素质培养。全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组织青少年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受教育、受锻炼。
(二)社会秩序稳定工程。
7、加大矛盾排查和调解力度。本着宣传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有效的开展排查和调解工作,将危机防患于未然,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居民安居乐业。
8、加强社区环境建设和治理。坚决拆除社区内的私搭乱建屋棚煤池,杜绝社区内的乱堆乱放现象。
(三)社区风尚文明工程。
9、加强诚信建设。着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居民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履行践诺、诚实守信。
10、普及“窗口”规范化服务。在窗口单位大力推行语言、仪表、服务、环境、管理五种基本规范,实现窗口服务行为规范化。
11、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深化“三德三做”活动,广泛开展创建“五星级文明家庭”,在创建过程中,突出卫生星、诚信星评比,推动创建活动向深入发展。
(四)社会事业繁荣工程。
12、推进科学普及。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宣传工作,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壮大科普队伍。各居委会定期利用宣传栏安排科普宣传内容,经常开展科普讲座、咨询活动。
13、繁荣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完善文体基础设施,加强社区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五)全民创建创优工程。
14、深化创建文明社区活动。要以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为载体,确立明确的创建目标,制定具体的保证措施,深入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
15、深入开展楼院创优竞赛。组织各片、各楼、各排开展创优竞赛活动,推进文明楼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强化对文明楼院的动态管理;加强日常指导检查,提高创建质量,拓展创建的覆盖面。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绩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二)对照标准创建。要按照文明社区创建任务和标准,把总体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要千方百计,合力创建,早日达标。
(三)强化协调督导。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协调、督导、检查,各居委会、环卫站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保证每一项创建任务顺利完成。
(四)营造创建氛围。社区要利用宣传栏、《社区采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报道创建工作,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九
摘要:中国正在进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基于文献统计和分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重要原则、建设着力点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展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演进、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已有研究为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规律,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益指导。但是,还存在着研究比较分散、深度不够、创新性工作缺乏、方法单一等问题。新时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综合多维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加强研究的系统性,重构和创新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开展实践调查和案例分析,并将“五位一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选择。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产生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已经严重阻滞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促动人们重新审视并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寻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的界定还有以下几种:(1)生态文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提出,狭义的生态文明,一般仅限于经济方面。广义的生态文明,则囊括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要求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而且也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全方位的和谐”。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2)从生态理念层面来阐释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由以下层面:经济生产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环境建设层面、社会层面和技术层面。(3)把生态文明分为:浅绿色生态文明和深绿色生态文明。
第一,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义主要是满足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保障、对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所做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三大文明健康发展。其中,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利于发扬传统文化思想和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第二,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从生态环境方面看,问题:(1)资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压力大,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2)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及有害化学品污染以及环境物理性污染等。(3)生态系统持续恶化。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四大自然生命系统,大气生态系统、水源生态系统和能源与矿产生态系统三大自然环境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421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根据主体分类,可以概括为:(1)政府引导;(2)企业推动;(3)公众参与。从社会各方面分类:(1)构建生态文明观;(2)构建生态文明制度;(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建立健全生态法制体系;(5)创造生态文明的生产方式;(6)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7)培育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发挥第三部门的参与作用;(8)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按体系分类:(1)构建中国特色多元化生态价值体系。(2)构建中国特色多元化生态保障体系。十八大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二、关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重物轻人的发展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建设生态文明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个方面,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环境治理方式以及相关战略和政策的重大变革,迫切需要在上层建筑的法律领域,也进行一次重大的变革,从全局的高度制定一部能够统揽全局的带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
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环境经济政策,主要运用市场的办法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失的成本“内部化”,从而来影响和调节微观主体行为,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与政府推动的外部力量相比,这种市场驱动的机制具有内生性,被普遍认为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相关理论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围绕“外部性”展开,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和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形成了所谓的“庇古税”和“科斯产权”两种不同的解决路径。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包括环境投资、环境税、排污权交易、环境信贷、环境责任险、生态补偿等,但由于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驱动机制,是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议题。
5.3个人自觉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个人的自觉行动是生态文明社会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只有将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内化为个体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才有持久的动力源泉,个人自觉行动的机制是全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微观基础。建立个人自觉机制,关键是人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体系重构和人格的重塑,实现从“理性经济人”向“生态理性人”、“生态人”的转变。所谓“生态人”,不仅要遵循经济理性,而且更遵循生态理性,按生态理性行事,以和谐主义为道德观,必备生态学知识,追求“诗意的栖居”的生活境界。
4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面对的问题和挑战、需求和压力、不确定性和风险等都是多方面的,需要在系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更新理念,科学管理、规划指导,沿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从资源节约与保护、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和国土开发与保护四个方向持之以恒、扎实推进。新时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综合多维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加强研究的系统性,重构和创新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开展实践调查和案例分析,并将“五位一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选择。
部分学者认为,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人类先后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开始向生态文明(绿色文明)迈进。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到中国,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社会已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整个时代的需要,更是当前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国内学者纷纷提出建设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的问题,有的甚至明确提出三个文明(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1]。这些观点正是反映了整个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此,笔者就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什么是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至此,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正式载入党的史册。具体到生态文明的内涵,学者们的理解各不相同。
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理论视野、学术经历以及关注点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生态文明的定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从较为抽象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视角来定义生态文明,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或这种文明形态的新特征。这种观点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经历了以采集狩猎为特征的前农业文明,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明以及以机器化大工业生产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将进入以服务业为主体,以农业和工业的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必将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质的改变。持这一种观点的学者数量较多。如俞可平教授认为,如果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这一视角来观察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发展,那么可以说,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后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3]。
另一种观点是从较为具体的角度,即生态文明的调节对象或构成要素的视角。
来定义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包括两大类,即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黄顺基教授等认为,生态文明以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为中心,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是在这个基础上与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二者必须协调,人类的经济社会才能继续发展。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共同进化就是生态文明[4]。
还有一种是从广义和狭义相区分的角度,即人类文明发展阶段和文明构成要素两者兼顾的角度来定义生态文明。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概念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既可以理解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某一阶段,也可理解为某一文明阶段的某种具体文明形式。如赵建军教授指出,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文明的一个发展阶段,但从狭义上讲则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的[5]。
总而言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文明的定义做出了理性的分析,这些颇有见解的观点,对于我们多方面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作用甚大。
早在100多年前,思格斯就曾说过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任意破坏自然,自然界都会进行报复。肇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高,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物质文明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造成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这足以造成人类文明的衰落。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严重威肋、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制约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当今社会,我们主要面临以下环境问题:
第二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生态环境整体功能正在下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目前的环境污染主要分为三类: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水体污染(目前我国的废水排放总景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全国约有50%的地区浅层地下水遭污染,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47个环保重点城市中,26个城市的饮用水有不同程度超标。另外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环境污染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都对极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极大的损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
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遭受干旱的半湿润地区的土质退化,导致荒芜,以及土地沙漠化。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土地耕种功能完全丧失,庄稼绝收。风侵、冻蚀、曝晒等自然因素可以导致荒漠化,但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等因素才是荒漠化的主要成因。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类除了向河流和海洋排放大量污染物外,每年还没完没了地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有毒物质,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导致气候变暖,加速了荒漠化速度。与此同时,人类在发展农牧业生产方面存在很大非科学性行为,或盲目垦荒毁林,只顾及一时的收益;或过度放牧,只追求单位面积上的牛羊数量,而不计产量和效益如何。荒漠化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每年由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元。
世纪30到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森林锐减。影响最大的森林锐减便是热带雨林减少。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全球生态平衡的支撑,是温室效应的调节器,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的作用体现在各个方面,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首先森林对工业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它不仅供给工业以燃料、原料,还提供和保护了许多工业部门必不可少的、洁净的自然环境。此外,森林还具有蓄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少水旱灾害、维护生态安全以及为人类提供优美的体憩场所和丰富林产品等众多的功能。人为方面,森林锐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过度采伐。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00年全球生态环境展望》可以看出,全球森林减少了一半,9%的树种面临灭绝,30%的森林变成农业用地,热带森林每年消失13万平方公里;地球表面覆盖的原始森林80%遭到破坏。过度砍伐森林树木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直接导致了全球六大生态危机,即绿洲沦为荒漠,水土大量流失,干旱缺水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物种纷纷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目前,森林锐减导致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同时将伴生许多生态问题和生产问题,已经构成了对人类的严重威胁,长此以往人类将无法生存。
人类生活于自然之中,先天地同自然有一种亲近感。人类也是大自然的成员之一,无法离开生态系统而单独存在。自然有其运作的规律,人类决不可把自己置于生态系统之外,甚至凌驾于生态系统之上。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应和谐相处,彼此共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促进人类文明的不断提高。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人类在对待自然时,由于缺乏明确的道德价值导向、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产生了一些思想上的不道德行为,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现今社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愈演愈烈,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急需提上日程,这是当前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生态文明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有利于地球生态系统稳定的生态消费方式以及公正合理的生态制度等。只有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整个社会才能永续、和谐发展下去。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以有效地解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立足点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核心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和体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世界作为一个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精神共同构成的整体,其各个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坚持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世界的一个部分、方面、环节来看待。不仅把中国的社会发展置于整个世界发展的整体中,而且把中国的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用整体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用整体的观点去评价中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同样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自然大家庭的成员,各种生命之间不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而且还与地球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时,我们应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采取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
第二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良好永续发展。简言之,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的原则。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可承载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永续发展。
第三平等公正原则。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公平性。生态文明建设,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一部分人富足,而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这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各代人之间的公平性。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本代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自然资源与环境。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人的发展不能建立在损害其他物种的利益之上。人的发展需求与自然及以及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发展史统一的。总之,坚持平等公平原则,就是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既要实现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以及满足自身利益上谋求机会平等、责任平等,又要考虑当代人与后代人对自然资源的享有权力上的机会均等。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十
以发展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为依托,紧紧围绕教育系统的创建目标,动员全校师生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的文明素质,努力打造文明学校的形象,为灌云发展高质量经济、建设高品位城市、培养高素质市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创建目标。
确保做到:校务环境廉洁高效、校园环境洁净优雅、人文环境健康向上、学习环境轻松愉快、创建活动扎实有效,树立文明学校的形象。
三、创建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1、定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教师法》中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组织学习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要求,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行业风尚,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教育行业的新形象。
2、深入持久地对教师进行爱岗敬业,以“树师表形象,做文明。
教师”为主题,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大力提倡无私奉献和人梯精神,倡导建立新型的文明和谐师生关系,使广大教师“敬业、乐业、精业”。进一步严格规范教育行为,推行教师文明用语,要求教师做到仪表美、语言美、情感美、行为美。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1、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利用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深入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爱乡热情,营造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2、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做个文明灌云人”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师生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观演、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文明就餐、文明购物、文明待客、文明过节,教育师生注重微小细节,养成文明习惯,使广大师生自觉成为崇尚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
3、大力开展绿色校园活动。继续开展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校园;继续开展“爱绿、护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校园的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充满校园,营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4、继续深化“加强诚信教育,打造诚信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师生诚信意识;充分利用学校黑板报、手抄报等开展系列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做好诚信教育进课堂工作,通过班队会等有效载体,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诚信进脑、入心。
5、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主要围绕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六一文化艺术节、校运会等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主题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成长教育、环保教育、责任教育、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等。
6、继续实施深化“书香校园”活动。建立读书制度及其奖励制度,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让浓浓的书香飘满校园、飘满济源,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带动市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7、开展文明评比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教师”等评比活动,引导师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教育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配合市文明办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特别是要深化家长学校建设活动,加强家校沟通,提高教育成效,促进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
2、继续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快和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联合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网吧、电子游艺厅等场所及其他未成年人活动的校外的有效管理、规范管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四)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文”氛围要严格按照教育局“创文”的工作要求,加大校园“创文”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文”氛围,让每个师生员工、家长朋友都知晓、关注、支持、参与“创文”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创建氛围。学校领导要认真抓好“创文”工作的组织落实。
四、实施措施。
(一)组织机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发动宣传(20__年2月)。对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创建方案,成立创建领导机构,召开全校师生创建动员大会,利用校园网站、校讯通、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大力营造创建氛围。
2、第二阶段:全面实施(20__年3月—20__年12月)。进一步营造创建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好创建工作材料的积累。
3、第三阶段:准备迎检(20__年2月—20__年3月)。巩固创建成果,提高创建水平,确保相关指标全面达标,确保相关资料全面到位,确保相关迎检准备全面落实。
(三)具体措施。
1、召开题为“共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校园”的创建动员大会,要求校长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定义、标准和责任进行详细的分析,务必让老师们明确本次创建的工作重点,从思想到认识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义。并要求广大教师和行政同志明确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密切联系本职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群体的优势,做好教育宣传创建工作。
2、加强宣传。利用校园宣传栏、板报等,营造创建气氛,营造适合我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环境。
3、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班子民主生活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系列讲座等措施,提高领导素质,创设和谐班子。
4、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修订“教师考核办法”等,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5、加强安全工作。请公安、司法、交通、消防、卫生等部门给学生作报告,提高学生的安全防犯意识。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增强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意识。
6、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做到教师素质与办学理念、办学目的、办学条件的和谐。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素质和谐提升。关心教师工作与生活、生存与发展,解决教师实际问题,让教师能愉快安心工作,增强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归宿感,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7、利用升旗仪式和班队活动开展专题讨论,开展好“理想、自强、成才、团结、友爱、和谐”主题班会活动。
8、开展全校性“创建文明灌云,争做道德少年”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比赛。
9、通过家长委员会,请家长帮助开展工作,听取家长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学校工作,做到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和谐。
10、加强和谐管理体系建设,做到校园硬软环境的和谐。加强文明创建力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人文氛围。
11、加强督导检查。全体班子成员为督导成员,每天对全校教育教学、文明守纪、安全卫生等情况至少检查一次,检查结果提交校长,及时做出处理。
12、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理论研究,逐步建立创建和谐校园的长效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十一
活动目的:。
1、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生态环保知识,逐步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
3、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自觉性,提高环保实践能力,增强环保责任感,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
4、为环保问题出谋献策,培养主人翁意识。活动重点:
通过班会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自觉性,提高环保实践能力,增强环保责任感,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活动步骤:
一、地球在哭泣。
1、元旦前组织一次义务活动,班级卫生做好。
2、安排学生收集低碳生活小窍门,选择几条让学生讲讲。让他们在班上讲述环保真实故事。
3、班主任老师讲一讲我省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政治常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三、低碳环保倡议。班主任小结: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的真好!搜索了这么多环境污染的资料,也在资源的节约上作出了表率,特别是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方面,制作的既美观又实用,真正做到了节约资源,减少能耗。的确,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人去维护。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下面由我们班所有班委向大家发出倡议。
四、班委发出倡议。
绿色环保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科学系13级网络(2)班。
2014年12月19日。
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方案篇十二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和谐的六街中学,根据县委、教育局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生态文化校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环保的科学概念,普及生态文化建设的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活动,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增强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全力打造生态文化校园、绿色校园。
二、目标任务。
对学生进行生态科学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生态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学会和谐共处;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珍视生物多样化,尊重文化多样化;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生态文明的决策和行动,培养学生具有自觉的生态文明理念与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习惯。
三、具体途径。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师生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常识纳入我校地方性课程,利用班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促进者,争当环保小卫士,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地,也是生态文明弘扬地,我校要结合自身优势,依托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团队活动开设环保教育课程,组织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思,环保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同时,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刊、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等阵地,以专题专版的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二)抓住各种契机,开展创建行动。
教育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倡导环保生活方式,自觉爱绿植绿护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组织成立爱护花草、文明礼仪、卫生督查等活动小组。结合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日等环保日,各班开展“与环保同行”、“建言环境保护,献策节能减排”、“保护母亲河”、“我为小树浇浇水”等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各类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各班开展环保征文比赛、环保小卫士评比,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环保生活方式,教育广大师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加快学校改造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于学校建设,抓住学校改造建设契机,将校园绿化作为学校基本建设组成部分来抓,大力推动校园植绿、护绿行动,努力增加绿色面积,不断提高学校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让学校树木成林、绿树成荫。加强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通过绿地、树林、雕塑等有机连接,彰显“校在林中,林在校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特色。加大校园绿化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林业部门支持,提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师生动手、勤俭建校,多渠道筹集经费,美化绿化校园环境。拓展校园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活跃学校文化生活,实现文化育人。
(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强化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深入实施学生成长“五个一工程”“亲子共成长”工程,关注“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成长。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内涵、教育质量和育人效益。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建立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办学行为指导监控体系,用完善的机制引领素质教育实施。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民主和谐的现代学校人际关系。
深入实施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大力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依法施教,完善学校法人制度,促进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完善教代会制度,密切干群、师生关系,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荣辱与共、共处共融的人际氛围。
(六)推进平安学校建设,增强学校安全发展能力。
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广泛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开展,学校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魏忠宝。
副组长:赵燕菊杨培荣李增发。
成员:石兆华王文秋严丽珍王永安罗云斌凌富强雷伟各班主任。
把工作任务具体分解、量化,落实到相关人员,实行目标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我校结合创建工作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理清创建思路,制定创建方案,并将其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体规划,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学校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二)齐抓共管,全员参与。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我校召集老师、学生开好动员会,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学习其他学校好的方案、方法,开阔眼界,提高品位。同时,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自觉参与、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营造氛围,强力推进。
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学生隆重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曝光批评,并且我校将把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学校的综合考核,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推动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街中学2017年10月9日。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机床的实训报告(精选17篇)
- 网络专业实训报告(模板13篇)
- 网络实训报告总结(优秀13篇)
- 2023年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方案(优质16篇)
- 大四上学期学期计划(模板9篇)
- 公路试验员个人工作总结(优质11篇)
- 社区工作者个人工作计划(优秀17篇)
- 2023年社区工作者工作计划安排(优秀14篇)
- 2023年项目部工作总结结尾(大全17篇)
- 项目部工作总结及展望(实用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