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汇总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0 03:43:39    小编:zdfb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汇总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汇总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3:43:39 |
  • zdfb |
  • 9页

总结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是经验的提炼和积累。写好总结还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总结句式和词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一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资料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季羡林谈人生问题的短文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该书融合了季羡林先生在不一样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资料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年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完美的人生理想。全书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将季羡林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智慧箴言集于一书。在书中,季羡林以自我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90余年漫长的人生中,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感悟。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我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我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我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就应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二

《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大部分是季羡林先生在八十多岁到九十多岁之间写的一些散文。既有对人生起伏的回忆,也有写景抒情的美文。包含了对恩师,同事的评价,对生命生活的理解。文字平实而不华丽,反映了作者本身对待人生的态度。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十年战乱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89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整本书读完,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

文档为doc格式。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三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最近不够静心,去书店买书时,无意识挑了好几本关于“人生”的书,有季羡林先生的、有冯友兰先生的、有老舍先生的...整理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这点潜意识。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大师用几十篇散文、随笔、杂文,从各种角度来阐述自己九十多年生命历程中对于“人生”的体悟。语言朴实无华,文字通俗易懂,却处处充满哲思,让人对大师的谦逊、勤勉、真诚印象深刻。高山景行,以文记之。

一谈人生(人生的意义):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

再谈人生(人的本性):相信冥冥中有一种力量,不让动植物的本性光合得逞。

三论人生(谈道德):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为他人想得越多,道德水平越高。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如果人生真有意义和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对于世态炎凉:趋吉避凶是人的本能,学会换位思考。

对于运气:福祸相依。

对于缘分与命运:先尽人事,后听天命。

做人与处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对一切善良之人,予以真、忍。对坏人,相互容忍);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消灭私心杂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处世态度:“适应”,但不“牵就”。

谦虚与虚伪的界线:真诚。

成功: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天资、机遇不由人主导,唯有勤奋一项完全由自己决定,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知足知不足:1、“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时,要知足:2、对可改变的生活境况,不能知足,要奋斗;3、对做学问的追求,要永不知足。

有为有不为:分清是非善恶,是“为与不为”的基础。

坏人:干损己利人的事是坏人,而干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则是坏人之尤者。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

论朋友:引用蒙田的句子“自古就有四种友谊:血缘的、社交的、待客的和男女情爱的。”东西方对友谊的理解不同,又引用蒙田对爱情的几句话:“爱情一旦进入友谊阶段,也就是说,进入意愿相投的阶段,它就会衰落和消逝。爱情是以身体的快感为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复存在。相反,友谊越被人向往,就越被人享有,友谊只在获得以后才会升华、增长和发展,因为它是精神上的,心灵会随之净化”。--季先生说,这段话值得我们仔细推敲、品味。

三思而行: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四

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书,最开始读过他的《永久的悔》,语言简朴情感真实,能深深体会到老先生心中的悔,挥之不去却弥补不了。

看完这本书,老先生的谦逊和认真,无论是处世还是治学,都让我敬佩万分。博学多才,精通各国著作,却谦逊看待自己的功成名就,只是人世间一颗沙子。特别是对学术认真和严谨的态度,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是常人所无法理解的。老先生对生活的乐观和知足,这对于长寿功不可没!

现在的我,对人生还不敢轻易下定义,渐渐经历了,阅历丰富了,定会有自我的见解。我相信没有圆满的人生,可能都会那么点缺憾,这也是一种美?知足常乐,这是生活的窍门。现在的我,做好时下的工作,争取每个自己想要的小小成就,很重要。

这个座右铭,印象深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没错,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五

也许真的是“书非借不能读”,尽管久仰季羡林大名,尽管《季羡林谈人生》就放在案头,我却迟迟未能细读。年前在电视和网络中,闻年过耄耋的季老说,请摘去他头上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帽子。我还和多此一举的炒作联系起来,至于他那句“现在总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同温总理谈论当今社会时语),更是让我等常写时评的愤青耿耿于怀。

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为了完成暑假读书笔记。我拭去《季羡林谈人生》书面上的灰尘,一篇一篇地细读起来。

前三篇直接谈人生,季老开宗明意,首先点明了写作的年龄背景,却又“谦虚”:望九之年还不清楚什么是人生。这样的开头很吸引人,一代宗师,著作等身,国家总理几度探望,执手相庆;北大不避炒作之嫌,甚至特设“季羡林研究所”。活到这种境地,还一口一个“吾辈凡人老百姓”,真让我等倍感惭愧。

《季羡林谈人生》由数十篇千字随笔组成。以前看到谈论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义”一统,“口号”满篇,而季老先生用非常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绕不开的酸甜苦辣、进退荣辱,语言朴实无华,但从一个“看惯了人生百态,明了了世间春秋”的世纪老人笔下绘出,渐觉启迪之意非同寻常。

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温总理曾对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正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是根本中的根本。”联系季老对人生的解读,一切释然。“积极进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极沉沦、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满足,不保持心态平衡,又哪来内心的和谐?慢慢品读《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他对人生的感悟洗涤着我内心的芜杂、浅薄。如果不这么细致地读他,我还真的质疑“摘帽”为“炒作”,读过他,悟过他,才知道,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声音,是他智慧内敛人生的真实渴望。

这些天,我一有时间,就走进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实,去品味“假话全不讲,真话不讲全”的中国式正直。也许有人还在以“真话不讲全”为由苛求季老,其实季老是不惮讲真话的:“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这一生。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是日子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锁。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如此直截了当的批判式揭露,酣畅淋漓,痛快而又入骨。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六

记住季羡林这个名字,是因为一次考试,写教案《月是故乡明》。本来是一次紧张的考试,却成了我自觉品读大师文章的开始,感动于他的经历,他对人生的彻悟,感念与他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从此,心中有了季羡林的文字,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但我总是以忙为借口,忽略着自己的阅读,只到两年后的,我费了一些周折,终于得到季羡林先生的《季羡林谈人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着大师的风范,朴实而真切的文字,又一次品读中感怀。我是流着眼泪读一些章节的,在对他对人生感悟中洗涤着内心的或芜杂,或浅薄。我原谅自己太过感性,也许,这个正是我能沉浸书本,但又常常走不出书本的原因。然而今生恐怕也难改我这样的性情了,不改也罢。

读到季先生的《二月兰》,已经能够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特殊年代给季先生带来莫大安慰的亲情,被他的描述感动,被其中流淌的真情感动。是亲情,是真情,是对人性的彻悟,让太在那艰难的重厄的年代,能有着点温暖,有着坚韧,走过那段黑白颠倒的时光,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光。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然而“年届耄耋,”“在燕园已经住了四十多年”的季先生,却将人生的悲欢离合,同二月兰开花的大年小年,联系在一起回忆对比,令人伤情动怀。

季先生几次用类似语句,渲染二月兰当今盛开的气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只对浩劫期间特别表述为,“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好象是在嘲笑我。”所以说,二月兰开花的大年小年,意味着时代或社会环境的变迁。“但是花们好象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季先生“‘泪眼向花花不语’……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眼下正是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季先生也由歪风狂吹时的不可接触者成为极可接触者,然而,餐桌上已缺少婶母“老祖”用二月兰旁青草丛里搜挖的荠菜所包混沌的清香,二月兰的紫雾与湖畔垂柳的绿烟间少了女儿“婉如”回家后匆忙走去的身影,花丛里再也看不到小猫虎子和咪咪格外显眼的一黑一白。当年正是她们以“一点暖气支撑着”季先生,“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路,没有堕入深渊,一直到今天。”可她们都不在了。季先生两次用诗歌手法,间隔悲叹道,“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到异样的寂寞与凄凉。”回过头再看“老祖和婉如的走,把我的心都带走了,”我们感到的是季先生失去亲人那种虽生犹死、“极度深寒”的悲凉。

季先生在文章尾段还有意提出,什么叫悲?什么叫欢?是身为不可接触者时悲呢?还是身为极可接触者时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楚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当问及“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时,她也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现在的外热内冷,与以往“窗外尽管千里冰封,室内却是暖气融融”的两种反差对比,将季先生对亲情的依恋和失去亲情是何等的孤寂神伤,揭示得淋漓尽致。正如贾谊《鵩鸟赋》中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哉。”

年前在电视和网络中,闻早已经年过耄耋的老人说,请摘去他头上的国学大师等三顶帽子。如果不读他,也许他的这个做法会和一个词联系起来,网络媒体常说的“炒作”,但是,我知道,读过他,悟过他的人知道,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声音,是他的智慧内敛人生的真实渴望。

常常在夜静一个人孤独伏案的时候,看写字桌上那暗青色的封面,想起和他的文字度过的一段时光。也许,那正是我自我解愁却又没有方向的时候,如果说,有什么让我能暂时平静一些下来,那,季老的文字,或许正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感谢送我书的朋友,感谢在我心绪颇不宁静的时候给我一如这书一样真实和真情鼓励和帮助的朋友。如果有机会,我将继续走进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实,那份没有过多修饰,却洗练而能恒久的文字和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七

最近我看了一本对我的人生非常有益的的书,那就是季羡林的《季羡林谈人生》这是一篇随笔共53篇,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在这本书中,季爷爷在书中谈到了人生、缘分、命运、处世、朋友、爱情、成功等众多话题。季老先生用朴实的话语谈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季老先生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他说,他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季羡林觉得,人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凡人”。所以,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总是很圆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最重要的是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

在季羡林的《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中最后一句是这样说到:总之,温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而温馨则是需要培养的。培养之道,不出两端,一真一忍而已。真的,一个家庭的气氛会影响着我们,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家,要面对不同的家庭气氛,在学校里我们也有一个小家。我记得老师曾今告诉过我们学校是一个染缸,会把我们染黑,我们必须在这里洁身自好,学校的气氛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气氛更加影响着我们。

走过了近六十载春秋的我,经过了世事的纷乱和潮起潮落的人生,岁月无尽,生命有终,不是命运决定人生,而是人生决定命运,不完美才是人生。从《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悠悠岁月中,人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果而结果。再伟大的事情最终也成云烟,所有疯狂之后总归于平静。我们只有从容走过,无需彷徨、犹豫和茫然。我们唯一能做的,不忘昨天,憧憬明天,珍惜今天。

季羡林爷爷在这本书中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的人生感悟。他告诉我们: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平凡人,没有一个是一个完美的人,人的存在在于不完美,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人说你才读初一,怎么会看这么深奥的书,我当时并没有回答,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看每一本书,做每一件事,只有用心去看去做,这样即使没有看懂没有做好,那都不会遗憾。只要你用心去理解,去看这本书,你就一定会从中有收获。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八

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不是很长,总共不过180多页,用了不到两个晚上就读完了。

读过这本书,我对国学大师,当代学界泰斗季羡林的思想观点有了一些了解,也对季羡林本人认识更多了。此前知道季羡林还是在去年7月他去世时,在新闻上了解到的,还有就是开心辞典的“开心学国学”活动让我知道了这位大师。《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收录了他对于人生,对于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的态度的小文章。这些文章多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期间所作,也即季老在八九十岁写的文章,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认识确实有更深的一个层次。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季老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链中的一环的组成部分,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做好这个环,推动历史向前进步,我觉得这个人生的意义很有高度,很深刻。

另外,在多篇文章中,季老都提到了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人与自身修养的关系。每次都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认为在当前这个关系的处理是最重要的一个,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他们所崇尚的“征服自然”确实让人类的生活进步了不少,然而现在凸现的环境污染、物种减少、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等等问题,都警示着人类不能再与大自然为敌,对立地去发展了,应该是弘扬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时候了。季老在多篇文章中反复强调此点,说明了他对人类发展的担忧,是深刻的、长远的、应该引起重视的。

现在有“季羡林研究所”这么一个机构,专门做对季羡林作品及其本人的研究,我想既然有必要设立这样的机构,说明应该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从这位大师身上学习,以后可以再读读相关书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也更为深刻和长远。读罢此书,我还绕有兴致地又查了一下与季羡林相关的资料,其中,他与小学文化的妻子相守一世情很是让人感动。在这里就不再多说啦。

季羡林谈人生读书心得篇九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资料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季羡林谈人生问题的短文是他在望九之年发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世事沧桑,从这样一位智识老人口中道来的人生感悟,如陈年佳酿,沁人心脾。令人爱不释手的是,季羡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简洁、通俗的百姓语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难以找到时下一些教科书式的人生哲学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说教。该书融合了季羡林先生在不一样时期所写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与人生回忆,资料侧重于”人生”二字,以指导当年青年一代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完美的人生理想。全书以”修身”、”治学”、”寄情”、”旷达”为题,将季羡林对人生的感悟、理解与智慧箴言集于一书。在书中,季羡林以自我亲历过的事情、感受过的情愫,高度概括与浓缩了90余年漫长的人生中,那些最刻骨铭心的生存体验和人生感悟。

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季羡林提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我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我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绝无仅有。反之,为自我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坏。”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就应有一个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在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上,季羡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灭私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