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学课例分析报告(大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0:25:43 |
  • zdfb |
  • 14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类型的报告,例如工作报告、学术报告、调查报告等。报告的结构要清晰有序,每个部分之间要有良好的衔接和过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每一份报告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报告的写作要点和技巧。无论是学术研究报告还是工作汇报,良好的写作能力和清晰的思维逻辑都是十分重要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信这些范文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一

的时候我都不禁会想起这样的一句话“一个阶段的结束就意味着新生活即将开始”。我十分幸运能够成为区级骨干教师的队伍中的一员,并在这个团队中充实、成长。如今,当这份经历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时光的飞逝,岁月留给我更多的是无尽的思考与感怀。我参加工作已经十一年了,在自已不断的将身上的稚嫩与傲气转化为真诚与执著的时候,我发现我已成为区级骨干老师队伍中的一员。与“漫长”的十一年相比,我觉得两年来的我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把握上可谓是“收获颇丰”。在这两年中,丰富的理念指导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准备,与一线教师交流学习先进的'理念。两年来,在培训中我获得的丰富的理论支持与指导下,在xx老师的建议下,我养成了乐于思考?喜欢专研的习惯,这促使我在许多场合的发言中增添了许多信心。多读书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路会更加清晰、准确,这使得我的观点更多的得到和老师的认可,有了先进的理论指导。

我在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中解决了不少教学难点、困惑。同时,xx老师特别关注老师的专业成长,总是给我们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不同的方向上给予我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她还时常用语言、行动给老师心理上的宽慰,排解老师心中的苦恼与无助,为老师树立自信心。她用平等、公正的的作风征服每一名音乐教师,在她的指导下我们的音乐教师队伍可谓团结一心,和谐共进。

巧妙的中小学音乐交流可谓是两年来骨干培训中的一大亮点。我从小学音乐老师的评优课中深刻的体会到小学音乐教师优美的语言、亲切的表述、声情并茂的情境创设以及调动学生参与的音乐学习的许多有效手段。同时也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自己从事的中学教育教学与小学的衔接及改进上有很大的帮助。

了有力的依据。有问题才会有提高,有困惑才会有收获,作为一线教师要想在自己所从事的教学中有所提高首先要能够分析一节课的优势与不足。另一方面是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所感觉到的困惑可以在共同备课、共同听课的前提下相互交流。同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解答。在这样的一种条件下各取所需,共同扶持,进步会很快。

我深信xx老师说过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大家携手可以走得更远”。因为我想的感受到在两年中我学习到许多,提高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必修课。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是研究型的职业、动态发展的职业、面向不同个体的职业。教师只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人们常说,世界上最难突破的人就是自己。在很多时候,当人们约定俗成了一些习惯、作风,就很难再有新的改变。教学中的想法和思路有时候也会走入迷途、遭遇瓶颈。抓住亮点、突出及实现有效教学目标是一节好课的至胜所在。

教学设计。

的规范书写培训等多角度丰富的技术技能指导,让每一名老师受益匪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每一名音乐教师都会在我们和谐的团队中不断的发展、进步以及提高。同时我也真诚的希望会有更多的音乐老师走进骨干教师的团队,让我们在这里更快、更好的成长,使我区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出色。

最后我要感谢为我们。

提供。

了一个这么优秀的成长摇篮,让我们在这样温暖、阳光的环境中收获与进步,十分感谢为我们一线音乐老师选择了一位无比出色的“领军人”音乐教研员xx老师,感谢音乐教研员xx老师多年来对我们一线老师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谢谢!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二

九年级化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最晚开设的一门学科,是化学的入门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科学素养,从而建立起学习化学的兴趣,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命题意图:

1、主要测试学生对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点均为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本试卷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主要有仪器装置的认识、气体的制取、催化剂、仪器的组装、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等。

2、体现学科内综合,处处体现新课程理念和中考改革的要求。第一题将初中阶段的两大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对反应原理的认识,集实验、化学用语、反应类型等考核于一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

3、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化学观和价值观,考查化学研究基本方法的掌握,关注科学研究经历的思维过程。第二题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杂质的处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阅卷分析:

化学部分满分为30分,总平均分为17.5分;就各单位情况来看,平均分最高为23.2分,最低分为10.3分,相差13分;学生最高分为30分,最低分为2分。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典型错误主要有:

1、基础知识有缺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错误较多,存在不配平、化学式错误、漏掉气体符号、没有反应条件等问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等等。

2、部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思维的严密性、完整性有欠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经常出现。如一个集气瓶中一长一短两个导管装置的用途,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从密度的角度去思考。

3、规范答题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题设未知数时带单位、计算过程不带单位、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计算不准确的.现象普遍存在。

4、不重视教材的运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侧重综合能力训练和相关资料的使用,不注重回扣课本,如计算题为课本题的简单变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得分在2分以下。

几点建议:

1、展示化学魅力,培养学习兴趣。《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因此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身边事物,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有趣的化学,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关注薄弱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教学中要以学生学会没学会设定目标,要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不要只是关注个别“尖子”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做到分层辅导,对教师来说要搞“题海”训练,对尖子生要加强“题型”训练,对中等生要做好“题量”训练,对薄弱学生强化“必考题”的训练。

3、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东西,要特别强化化学式的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同时还要注意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4、重视实验教学。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功能,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利用各学校现有的条件开齐开好实验,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做好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师至少应该利用已有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可结合实际情况,改革教材中的“活动天地与实验探究”等栏目中的实验内容,因地制宜地搞好实验教学;建议各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取“看实验(录像、教师的演示)+做实验”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魅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三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教学一直承袭着应试教育的理念,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也是以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没有以素质教育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中,始终以教师的教学需要作为教学实施的依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开展的核心,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始终围绕着教师的活动而展开,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彰显。

因此,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从教学观念的更新入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要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以生本思想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所倡导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运用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以音乐知识的机械讲述为主,教学的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着知识的传授与缺乏个性的音乐训练为主,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中难以满足其音乐学习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不强,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应该看到,在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比较大,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即便是一些已经改革的教学方式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学方式改革只是流于形式,不仅没有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还有可能成为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提升的绊脚石。

因此,要改变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以及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现实需要,创新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善于在原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一些实效性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保留下来,将一些不适应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淘汰,与此同时,还要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在以往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缺乏对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视,教学中很少根据教学的内容需要设计出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这样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来说也是缺乏吸引力的。我们应该看到,良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大有益处的,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提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就要充分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点,结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分层次地开展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不同的教学情境创设中都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是充满魅力的。

如,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中经常看到一些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音乐作品,教师如果运用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很难引起学生学习这部分音乐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些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的自然风光片,教师要让视频内容的播放与音乐作品巧妙地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审美意蕴,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享受充满魅力的视听盛宴,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学生在诸如此类的教学情境创设中,音乐学习的兴趣会变得越来越浓,也越来越喜欢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对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行研究,对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四

所谓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推动作用的心理因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人们对学习的一种心理需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学习技术为主的课程,按理来说,学生应该比较喜欢.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发现,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真心去学习技术的少,学生的`听课效率不高,甚至经常出现迟到现象,信息技术课到底怎么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究竟在何处呢?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校初一与初二级学生进行调查与研究,得出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曾恒作者单位:南通市秦灶中学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3关键词: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五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9、将铁片分别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亚铁溶液两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由于两个电极是用的同种金属铁,没有电流的产生。

  10、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将铁氧体磁体放在某一片铁片的附近,让此铁片处在磁埸中。用电流表测量两片铁片之间的电流,可以看到有电流的产生。(如果用单方向移动的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正极应接在放磁体的那一端),测量出电流强度为70微安。为什么同种金属作电极在酸、碱、盐溶液中有电流的产生?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由于某一片铁片处在磁埸中,此铁片也就成为磁体,因此,在此铁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而在另一片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的数量少于处在磁埸中的铁片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这两片铁片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当用导线接通时,电流由铁离子多的这一端流向铁离子少的那一端,(电子由铁离子少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负极流向铁离子多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正极)这样就有电流产生。可以用化学上氧化-还原反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聚集在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没有处在磁埸中的一端多,当接通电路后,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表面上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变为铁原子沉淀在铁片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那一端的铁片失去电子(氧化)变为铁离子进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为在外接的电流表显示,有电流的流动,可以证明有电子的转移,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负极铁片上铁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硫酸亚铁溶液中。下图所示。

  11、确定"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的正、负极,确认正极是处在磁体的位置这一端。这是通过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12、改变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的实验,移动铁氧体磁体实验,将第10步骤中的磁体从某一片上移开(某一片铁片可以退磁处理,如放在交变磁埸中退磁,产生的电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铁片附近,同样有电流的产生,注意这时正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指针移动方向产生了变化。

  如果用稀土磁体,由于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电流表就没有必要调整0为50毫安处。而用改变接线的方式来让电流表移动。

  改变磁体位置:如果用磁体直接吸引铁片电极没有浸在液体中的部份的方式来改变磁体位置,铁片电极不退磁处理也行。

  下图所示磁体位置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证明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磁场中电化学反应》成立。电流流动方向说明了磁体在电极的正极位置。

  此演示实验产生的电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此演示的重点不在于产生电流的强度的大小,而重点是演示出产生电流流动的方向随磁体的位置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说此电源的正极是随磁体在电源的那一极而正极就在磁体的那一极。因此,可以证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成立的,此电化学反应是随磁体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请特别注意"可逆"二字,这是本物理现象的重点所在。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原电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场中是不适用的(原电池两极是用不同种金属,而本实验两极是用相同的金属)。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的洛仑兹力(洛伦兹力)定律应修正,洛仑兹力对磁性运动电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转力。并且洛仑兹力要做功。

  通过实验证实,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电流流流动的方向与磁体的位置有关。电极的两极是用的同种金属,当负极消耗后又补充到正极,由于两极是同种金属,所以总体来说,电极没有发生消耗。这是与以往的电池的区别所在。而且,正极与负极可以随磁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是与以往的电池区别所在。

  《磁场中电化学反应》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可以循环使用。

  产生的电能大小所用的计算公式应是法拉弟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和电解中通入电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指出:各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与各该物质的当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数是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产生(或所需)的电量为96493库仑。而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消耗的功应等于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用的力乘以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的距离。

  1、在多大的铁片面积下,产生多大的电流?具体数字还要进一步实验,从目前实验来看,铁片面积及磁场强度大的条件下,产生的电流强度大。如铁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20毫米时要比浸入10毫米时的电流强度大。

  2、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还要作进一步的定量实验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如用稀土磁体比铁氧体磁体的电流强度大,在实验中,最大电流强度为200微安。可以超过200微安,由于电流表有限,没有让实验电流超过200微安。

  3、产生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t(电流-时间),还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画出。

  4、电解液的浓度及用什么样电解液较好?还需进一步实验。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六

语文尽管有丰富的文字语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远远不及画面有吸引力,他们还是没有太大兴趣去学习。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他们不喜欢安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飞舞的蝴蝶远比静静绽放的花朵更能吸引他们的眼光。所以,老师需要把握小学生的这一心理,懂得投其所好,让看起来平淡的课文起“死”回“生”,吸引他们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针对课文内容设计或下载动画,然后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

例如,小学语文中会学到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么怎么才能让小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首诗,让其印象深刻呢?在上课伊始,老师可以先设计这样一幅动画:“骄阳似火,炙热地烤着大地,一个头戴草帽的农民手里挥着一把锄头,一下一下地锄地。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滴下,一滴滴地滴到地上,发出‘吧嗒’的声音。”这样的动态画面,相信一定会让小学生记忆深刻。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对于将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会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接下来的学习,就会轻松简单得多。

小学生是一群追求新鲜的孩子,他们喜欢明媚的颜色,喜欢色彩斑斓的图片。语文课本大部分是黑白的,只有极少数的彩色图片,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需要。而我们也知道,很多时候,图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理解,一篇好几百字的文字介绍,有时还不如一幅图直观明了。比如,小学语文会学到很多描景状物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就需要图片加以说明,仅靠课本上的那几张图片肯定是不够的。这时,就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更多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对文章进行辅导,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

例如,小学语文会学到一些描写景点的课文,比如《日月潭》;或者介绍动物、植物的文章,比如《珍珠鸟》。这些课文所描述的,都是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的,仅靠单纯的文字,让他们发挥想象,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这时,老师需要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好像自己看到了作者描写的实景,一切都在眼前,学起来也就不会那么吃力了。多媒体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载体,让小学生进入书本,与作者一起看那时的风景。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从小就接触学习的学科,无论是因为它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还是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工具性,学生都必须要学好它。因此,语文老师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通过设计动画、图片展览等方式,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完美结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意义。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七

考查范围:必修2第一章、第二章,与教学进度要求相同。

1:重点内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2:命题意图:命题依据必修2课本和课程标准,其中也参考了部分课改地区高考对本模块的要求,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对高一学生来讲感觉试卷形式比较新。绝大部分为基础题,部分试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之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看起来容易但得分不易。

3:卷面:选择题共23个,共26题,题量适中,试题难度使适中,覆盖面广,有一定梯度。

化学实考人数任课教师均分合格率优分率均分比。

成绩分析:与20xx年本模块相比,此试卷从试题量、试题难度上看,均小于20xx年。从分数统计可以看出,本次考试试卷难度略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与预估值有较大差距。

1.送分题送不到手,这是命题中估计不到的 新课程化学教材的特点是,知识虽然要求不高,但知识覆盖面广、涉及知识点多,课时少。因此,教师在授课时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敢放松,学生要学的知识太多,既有对知识理解不深、不到位、不细的原因,又有识记不牢的现象,导致基础题也不能得分的现象产生。

如:电子式的书写是各级各类化学考试的常见的、给分的题型,但本次考试中的10分,均是教材中重要的物质,这是一道送分题,估计要在平均8分左右,竟然有许多学生没有一个完全写正确的,还有许多学生只得到2~3分。

又如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用电子式表示该元素与元素钠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短周期元素中,含氢质量分数最大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式、可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本质、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根据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和该元素在氢化物中的质量分数和标准状况密度求。氢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等,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既是本学期、本模块重点学习内容,又是课标、高考的重要考点,但学生几乎没有掌握。

2.语言叙述不到位、化学用语不规范造成失分严重

如:写化学方程式,95%的学生得不到满分的原因不是不会写反应物或生成物,而是由于所写方程式或者是没有条件、或者是不写状态、或者是条件错误、或者是不配平等,让人哭笑不得。就这样的几句话,大多数学生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这种叙述不准确的现象大多出现在实验题上。

3.复习时间短,识记的知识遗忘造成该得的分不得。

如周期表的结构,许多学校讲新课时都曾经反复练习过,但本次考试基本没有得分。诸如此类是情况比比皆是,也有些属于落实到不了位的突出表现。

4.对新情景类试题显得不适应。

这类试题是高考题的主要形式,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训练的少,虽然题目不难,但学生不太适应造成得分率低。

5.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必修1和必修2的教材特点决定,知识内容不够系统,课时相对较少,实验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学生的各种能力相对较差,该记忆的内容没有记住,由于记忆不牢,不该遗忘的过早的遗忘了;该理解的没有理解,该培养的实验能力没有形成,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差也是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从两本书中的学习使我们体会到教学的难度有些地方降低了,而有些内容新增加或提高的要求,因此,高一教师都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同时学习〈考纲〉,做到教学心中有数,使我们的教学从高一开始就为高二备考做准备,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教学中还应以基础知识为主,认真领会课程标准对每一个模块的要求,不超范围盲目多讲,考试中也不添加或拓展考纲的内容。

2.从本套试卷看,也充分暴露了新教材的缺点: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作为教师来说,教材中“点到“的知识,不讲是不对的',讲就要讲到位,而讲到位又需要有时间(课时)的保障。作为命题者而言,考的内容就是学生必须会的内容,而学生要会,就非“教材蜻蜓点水式讲解”这些东西很矛盾,这也是今后教学中应当加强探讨的一个主要内容。

3.加强对识记知识的落实,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扎实、牢固,用起来得心应手。有的教师说,试卷属于基础知识的题很多,但学生错误率高,如最简单的方程式书写都是教材上的,却不过关,教学中还要加强细节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的东西要准确、应知应会的要掌握到位。

4.教师对新课程教材掌握不透造成得分比预计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建议教师还需要认真通读教材,学习课程标准并落实到平时教学和命题当中,把握好每一节的讲授内容。目前高一教师只看到高一教材,而对高二内容几乎一无所知,因此对“衔接”内容如何讲,不清楚,盲目添加旧教材内容(为高考保险起见,谁都不敢大意),造成偏多、偏难。其实在试卷中也有部分内容属于“擦边球”式的东西,也是值得探讨的。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八

各位老师学员同仁们:

大家早上好!

体会。参加本次培训之前,我也一直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我通过参加自学考试,连续获得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和本科文凭。我喜欢阅读和。

写作。

是鲁甸县作家协会。

第一、二届。

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鲁甸诗词学会会员;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编辑;曾经担任昭通市星火文学学会副主编和研究室主任;曾经是中华青少年文学研究会会员。我在创作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有:200年底接受县委宣传部的委托,编辑。

整理。

农民作家万国超的长。

历史小说《九山演义》;不时有散文、散文诗、诗歌、随笔发表在各种报刊;参加全国首届“艾青杯”文学艺术大赛获得创作奖;参加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华赞,我们的节日”文艺大赛,荣获原创诗词三等奖;参加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共达杯”首届读书节有奖征文荣获三等奖,获得五百元的图书奖励。我一直以为,小学语文教师和喜欢阅读与。

写作。

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我把这种感受写成一。

教育随笔,叫《无怨无悔的选择》,最近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忠诚。

的教育事业,争当教书育人模范”教师节主题征文活动,荣获了小学组二等奖,得到了获奖证书和奖金一千元。

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我认真、及时地学习。

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教育方针、政策,并努力学习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把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近年来,主要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有效的参与式教学、高效课堂等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除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抓好教学常规环节之外,我也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我曾经多年担任本校和前翠屏乡中心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努力争取多听评教研课、竞赛课,也努力展示不少自己的公开课,作为参赛或者教研交流。但是这些学习和实践毕竟不是系统性的。因此我认为参加此次培训的机会非常可贵。

》;“教研活动与教研论文。

写作。

”专题等等。并分别在县一、二、三小学习观摩了甄兰芳、马竹青、李锐等老师的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教学”、“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的课例和研究专题,同时感知了县三小邵聪萍老师组织的集体备课的形式和导学案的备课流程,受到很大的启发,解开了教学活动中的许多困惑。

教学论文”等“七个一”活动。在进行“七个一”活动之前,指导教师深入学校对我们每一个学员进行了随堂摸底听课,课后进行了认真的、面对面的指导。

在实施“七个一”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中心校的。

领导。

多次安排我到各个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这对于我来说,收获很大。在听取其他老师展示的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中,以及课后大家畅所欲言的评课研讨活动中,我很直观地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

专家。

组的老师们再次深入学校,听取我们展示的示范课,在老师们的精彩点评和同事们的互动交流中,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也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我从《新课程教师科研行动指要》一书中,第一次见到“教育叙事研究”这种教科研的新方法,而且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等,及时。

投稿。

并贴到我的腾讯博客和新浪博客上借助。

络平台,倾听各种声音,与更多的人交流。在培训期内,我的论文《农村小学。

作文。

教学初探》被教育局教研室编辑的论文集收录,《鲁甸教研》多次采用我的教学随笔。

在培训的.第三阶段,我们主要分享交流了一年来各自在专业成长中的经验与收获,听取了县一小甄兰芳老师结合自己专业成长作出的反思报告。又听取了五位优秀学员展示的精彩的汇报课,并在汇报课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总之,通过参加本次培训,我收获很大,我努力做到在具体实践中扎实有效地提高自己,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展示示范课、主持教研活动、开展专题讲座、撰写教学科研论文等活动来切实提高自己,向骨干教师的标准看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认为,参加本次培训,到今天不是结束,而是我专业成长的一个新的开始,我要把参加本次培训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参加本次培训的所有学员,向各位。

领导。

进修学校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谢谢!祝所有参加结业典礼的。

领导。

老师学员同仁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九

1、将两药匙小苏打加入一只干净的玻璃杯中。

2、在加如半杯白醋,盖上硬纸片,轻轻摇动玻璃杯。

3、观察玻璃杯内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接触感受杯子的温度变化。

4、取下硬纸片,小心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将小苏打加入玻璃杯中后,将白醋倒入杯中,盖上硬纸片,轻轻的摇晃杯子,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杯子里传出了一阵阵的“呲呲”声,并且,白醋中不断的冒出了许多的气泡,用手触摸杯壁,好像杯子的温度比以前降低了一些。

取下硬纸片,小心的扇动玻璃杯口处的空气,用鼻子闻被手扇过来的空气的气味,可以闻到一股不是很浓的酸醋味。不是很好闻。实验收获:醋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醋酸钠。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正常人的嗅觉条件下没有气味。但反应物醋酸具有挥发性,因此会有醋酸的味道,此外,反应产生的醋酸钠也具有醋酸的气味,同样会产生醋味。

用的玻璃杯不够薄,可能使杯子温度的变化不够明显。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十

1、你喜爱上化学课吗?()。

a、很喜欢(35%)b、喜欢(28%)c、不喜欢也不讨厌(31%)d、讨厌(6%)。

分析:

选a、b和占63%,不知道有没有水分,自己调查自己,估计自己只能得63分,刚刚及格的哦。选c表明学习化学是一个不好玩不轻松的事情,比重可观,提高化学课的吸引力“永远在路上”,选择d不一定只是对化学,可能对其他学科也是类似。并不是仅仅依靠“喜欢”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各行各业那么多又苦又累的事情都有人在干,是不是真的喜欢。

2、你认为你学习化学的目的是()。

a、由于兴趣(21%)b、应付考试(39%)c、增加智慧(34%)d、不得不(6%)。

分析:

由于仓促选项c设置不理想,太笼统,改成“实现人生目标”会更合理,排在第一的是“应付考试”绝不意外,如果没有考试还有多少人会象现在学习这样用功,同时也反映出了被动学习不是少数人。

3、你认为化学难在()。

a、方程式太多(30%)b、太多零碎的东西不好记忆(37%)。

c、不喜欢做计算题(12%)d、不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21%)。

分析:

分析:

按大于、等于、小于30分钟进行统计。大于30分钟占32%,等于30分钟占36%,小于30分钟占32%,可以看出平均大约为30分钟,属于合理时间。

5、学习化学你有完成下面的工作吗?(在选项上打钩)。

课前预习。

课堂主动提问。

上课记笔记。

上课注意力集中。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仔细核对答案。

订正作业。

用小本本整理错题好题。

记下灵感或记下很意义的。

经常。

21%。

15%。

87%。

59%。

70%。

57%。

67%。

2%。

11%。

有时。

64%

39%。

13%。

39%

26%

39%。

29%。

28%。

36%。

从不。

15%。

46%

0%

2%

4%

4%。

4%。

70%。

53%。

分析:

订正作业经常的占67%,有时的占29%,从不的占4%.与核对答案有很强的关联性,连对错都不知道怎么去订正。所以对高一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很必要的,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习上的常规他们都懂,既使知道也不一定做的到,督促要经常化,让学生养成习惯。

用小本本整理错题好题占2%,有时的占28%,从不的占70%,我认为这个数据是可靠的,只有极个别才能做到。属于学后反思。多数人想的是怎样去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就是万事大吉,深入细致全面的反反复复的思考方面极度溃乏。

记下灵感或记下很意义的经常占11%,有时占36%,从不占53%,比上一项稍微好一点点,也属于深入思考方面的,只是不用”小本本“了,可能是写在书上试卷上。

最大的欠缺是思考上欠缺,可能有一百条理由。但”学而不思则罔“是实事,学而不深思也罔。

6、老师批改过的作业你会()。

a、认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76%)b、很少去想错误的原因(18%)。

c、不关心无所谓(6%)。

分析:

76%的人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比较在意,能订正错误,查找错因,高于老师不改作业让学生自已订正约十个百分点,说明高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很少去想错误的原因比例不低18%,这一部分人学习还没有入门。

7、遇到化学难题你会()。

a、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入思考(37%)b、先看答案或参考他人的作业(33%)。

c、稍微点难度就向别人救助(18%)d、直接跳过、等老师上课讲(12%)。

分析:

选a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主要依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选b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借助”工具书“学习,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选c、d自主学习能力低,不习惯动脑筋,习惯求助于他人,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钻研的比较少,不爱思考,遇到问题爱逃避。

学习是干什么的?就是训练思维能力。自己想出来的是能力,别人教给你的是知识。

8、对课本上的知识或老师传授的知识,你会()。

a、喜欢寻找缺点并提出不同看法(20%)b、缺乏勇气提出缺点(11%)。

c、尊重书本或老师传授的知识(65%)d、没有自己的主见(4%)。

分析:

20%的学生喜欢寻找缺点并提出不同看法,有自己的思考有主见不盲从,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倾向于接受老师或课本上的知识,属于接受式学习,缺乏质疑精神,只有勇于质疑的人才能不断的进步。

9、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你通常()。

a、接受新知识能力较低,常通过机械性记忆学习新知识(17%)。

b、接受新知识能力强,通过理解性学习(10%)。

c、接受新知识能力一般,要通过练习巩固和记忆学习(73%)。

分析:

有17%的人认为接受新知识能力较低,通过机械性记忆进行学习,找不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效率较低,10%的人接受新知识能力强,通过理解进行学习,理解就是不但知识是什么,还要问一问为什么?73%的人认为接受新知识能力一般,要通过练习巩固和记忆学习。

10、影响你化学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有哪些?()。

a、学习态度(14%)b、个人的努力(34%)c、化学学科难度(12%)。

d、对化学的投入的精力(29%)e、教师的教学水平(11%)。

分析:

a、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17%)b、喜欢学化学(39%)。

c、平时能认真复习预习,独立完成作业(44%)。

分析;

a、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12%)b、对化学不敢兴趣(9%)。

c、平时花在化学学习上的时间较少(49%)。

d平时很少复习、预习功课,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30%)。

分析:

化学成绩不好的原因多数人认为是化学学习上的时间较少(49%)和很少复习、预习功课,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30%),说明学生能客观地认识成绩差的原因,不是把学习差的原因全部推到老师头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少劳少获,不劳无获。

13、你觉得以下哪种化学课堂教学形式有助于你学习?()。

a、以老师讲为主(34%)b、以学生讨论为主(2%)c、师生合作学习(64%)。

分析:

有64%的同学觉得以师生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他们的学习,老师采取积极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34%的学生认为应以老师讲为主,这一意识有碍于个人主观能动性地发挥,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自已思考的空间就越小。

14、你希望化学课()(可以多选)。

a、多做实验(16%)b、信息量大,善于归纳总结(9%)。

c、条理清晰,便于掌握(22%)d、老师有激情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0%)。

e、广泛联系生产生活或联系其它学科知识(16%)f、讲解例题注意思路点拨(17%)。

分析:

本题答案比较分散,就像学生说的:”感觉都需要选“.得票最高的前几项是:1.上课条理要清晰(22%),2.要有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0%),3.讲题多讲思路点拨(17%),4.多做实验(16%)和多联系实际(16%)。在平时教学中应关注这几点。

有同学写道:

”对于较乱较杂的知点,希望老师列表格“、”多做练习“。

”最重要的是让同学觉得化学有用的有趣的面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多去实验室”、“举一反三,加强课堂训练”

“讲题要详细”,“老师放慢讲题速度”

“多讲一些考试重点,提醒我们应该重点记,知识有侧重”

“上新课前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作业量增多”

二、调查结论和建议。

1、学习态度方面。

(1)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递,更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思考是很有意思的事。

(2)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信息量不宜过大,学生对特大的信息量不感兴趣,可能是感到太累。

(3)坚持不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必要的督促是需要的。

(4)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如学生对上课过程中的哲理名言很感兴趣,能很好地悟出其中的道理。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十一

口语交际由过去的“听话”、“说话”整合发展而来,并加进了新的元素,既不是“听话”、“说话”的简单相加,也不全是对语文教学空白的填补。口语交际课的教学,必须以听话说话教学的成功经验为起点,以把握二者的内涵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为前提,以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为导向,以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更加全面,教学任务也就更加多元。其主要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实践,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对白语言和独白语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等。与此相应,口语交际课必须使:

1.教学目标多元化。《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交流”见诸课程标准的目标,而不现于原大纲。“交流”有两种情形:一是每个人轮流独自说(读)一段事先准备好的长而连贯的话,一方“表达”,一方“倾听”,因“倾听”“表达”的主体互相转换,彼此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自然而然形成了“交流”。二是交际双方就共同的话题进行对话,不断根据对方说的内容随机应变地作出言语回应。

前者是活动的形式,过去的听话说话课,不乏这种“交流”。学生轮流“倾听”和“表达”,“交流”便因此形成。这种“交流”为培养“倾听”、“表达”能力服务,是在班级授课机制下培养“倾听”、“表达”能力的必然途径,我们不妨称之为“形式的交流”;后者既是活动的形式,也是应对、应变的能力。语文课标将“交流”与“倾听”、“表达”并列,可见其与“倾听”“表达”一样,是一种能力,都是我们培养的目标,这个“交流”,当属上述的后一种。对应于前者,我们可以称后者为“能力的交流”或者“目标的交流”。

2.交际形式多元化。口语交际课不能采用单一的“独白式”或单一的“对白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独白”、“对白”两种方式兼顾,并加以合理调配。其一,交际内容和教学计划要统筹安排,既要有“独白式”训练,也要有“对白式”训练。其二,话题对交际方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有些话题更适合于进行“独白式”训练,而有些话题可能相反。对“独白”为主的课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穿插一些“对白”训练;反之亦然。两种方式穿插起来,不仅能使多种交际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且两种方式之间互相启发,彼此铺垫,互相促进购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倾听”、“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独白式”口语交际训练来实现,其中“形式的交流”必不可少。而作为“能力和目标的交流”,则必须通过“对白式”口语交际才能练就。

3.交际角色多元化。交际对象的不同,语言的遣用也不同。在口语交际课中,应赋予教师和学生多重的角色身份,并不断实现转换。指导点拨时,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在参与课堂交际活动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成了交际关系,他们都是交际者。

就学生来说,一方面,学生是口语交际的学习者,课堂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合作者:当教师传授必需的口语交际知识时,他是知识的接受者;当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交际过程时,他是欣赏者、评价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交际者,他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互为交际对象,必须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与交际对象展开对话、交流和沟通。

就教师来说,教师既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指导者,应承担起指导者的所有职责;同时作为交际者,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4.评价视点多元化。评价视点既有听说还有交往,既要关注语言因素也要关注非语言因素。在语言因素方面,不仅要继承听话说话课的一贯做法,借助评价激活学生语言储备,规范口头用语,还要借助评价,培养学生语言的应变性和得体性。在非语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态度、习惯、方法、沟通能力、处事能力等也置于评价的视野,以全面完成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生活化的策略,就是以学生亲历的或熟知的生活为口语交际素材,以生活的实际需要为交际目的,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实现某种需要的生活的过程,完成“有实际意义的”生活任务是课堂活动的明线,完成学习任务则成了暗线,两线交融,完成学习任务蕴藏在完成生活任务的过程中。

如“打电话”,上课伊始,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打电话,接着教给学生打电话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练习打电话。在这过程中,学生始终都意识到自己是在完成学习的任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则先让学生听一段天气预报,从中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原计划的登山活动因此要取消,班主任李老师正在校外开会,不知道这个消息,他还打算当天下午上山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呢。怎么把活动取消的消息告诉李老师呢?让学生选择各种办法,大家一致认为打电话最可行。接着,才让学生两两组合,轮流扮演李老师,练习打电话,教师简单交代打电话应注意的问题。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评价,把有关打电话的方法渗透其中。之后,再挑选两位学生,到学校办公室给李老师打电话。这就是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几乎不认为自己是在完成教师分派的学习任务,而认为自己是在完成生活的任务,淡化头脑中的课堂和学习意识,仿佛不是在学习口语交际,而是在日常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进行平常的交往和沟通。

采用生活化策略,要做到:

1.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这是使交际任务具有“实际意义”的前提。首先要求话题具有现实性,但具有现实性的话题未必适合于学生。因现实生活涵盖了学生的生活,可靠的做法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是学生口语交际活动得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可以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保证人人有话可说,能激起学生倾吐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

为保证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贴近,必须活用教材。口语交际的教材与阅读教材不同,后者是学习的范本,而前者只是提供一个话题。总体上,教材安排的话题,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学生生活阅历或环境不同,知识经验也不同,教材中的某些话题可能贴近了部分学生,却难免远离了另一部分学生。课程改革提倡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口语交际教材的特点,便给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提倡活用教材,不全是鼓励教师对教材另起炉灶。教材的安排有特定的意图,任由教师,随心所欲,难免陷入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教材稍加改造,就可能成为一个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如,人教版教材一上“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这样做不好”,教材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插图画的是几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一位戴红领巾的小姑娘前来制止;另一幅插图画的是妈妈洗菜时浪费了自来水。总体上,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但不是所有学生都目睹这样的生活。一些农村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草坪,他们所知道只是,草是庄稼的对头,或者是喂养家畜、烧火做饭的原料。这样的生活阅历,不可能有爱护草坪的经验和意识。以这样的插图为内容进行交际活动,这部分学生也就无从说起。教学时,我们不应拘泥于插图,最好能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同类的事例取代图中发生的事,如,本校同学或者校外小孩经常折断了学校的花草树木,或者街道公路两旁的树木经常遭受破坏;有些同学没有及时关上学校卫生设施的水龙头。对那些在周边有草坪的环境中生活的学生,也可以用现实生活中有人不爱护草坪的事例来替代图中的内容。课前可以带学生实地看看,有条件也可以拍下录像、照片,课堂上再现给学生,让学生就此展开交际活动,这样就可以实现话题与学生的零距离。

2.动机来自生活需要。活动的动因来自于动机,动机又来自于需要。采用生活化的策略,就是要使学生交际动机的产生不仅是为了满足得高分的需要,不仅是为了完成老师指令的需要,不仅是为了获得老师表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生活本身的需要。

揭示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是呈现生活情境。做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呈现真实的生活情境,即在课堂上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或者走出教室,直接介入社会生活,引发交际的需要和动机,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的交际活动,同时就是学生亲历的真实生活,生活与教学完全融为一体。于老师的“打电话”就属于这种情形。二是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根据生活自身的逻辑和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精心设计某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投入交际活动;或者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比照现实生活的场景,设置虚拟性的情境,让学生以他人、成人、社会化的人的身份参与交际,比如,扮演记者、售货员、推销员、导游,尝试他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如,人教版教材三下“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对多数学生而言,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家乡的每一处景物,几乎都为全体学生所共知。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场合需要我们向他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但同乡人互相介绍彼此都熟知的家乡景物,却不需要,这样的交际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存在。在班上直接让学生互相介绍,失去“实际意义”,很难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如果创设适当的虚拟的生活情境,交际活动便可能成为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产生相反的效果:上课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有位外甥女(或者其他什么人),是某地(一定要外地)某学校三年级(同龄人便于沟通)的学生,还没有来我们这里玩过。这次她给老师来信说,今年暑假她要来我们这里玩,问我们这里有什么好看好玩的景物。老师想让同学们向她介绍介绍,因为你们是同龄人,由你们介绍,在她听来更加亲切。接着让学生先在小组练说,然后在大组说,甚至可以煞有介事地给学生在大组所说的话录音,告诉学生要把带子寄给自己的外甥女。由于创设了具体的虚拟情境,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动机。

这里的“历练”是经历实践和训练的意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强调的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在于实践。但这种实践活动与生活中自发的实践活动不同。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实践只要达到交流思想、信息的目的即可,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实践,还具有特定的发展交际能力、培养交际态度等教学目标。“学会”,是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的任务,是“历练”的目的。采用历练策略,就是要让学生亲历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的过程,达到“学会”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充分考虑,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善于”到“善于”,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同时,还要注意,历练的主体必须是全体学生。口语交际的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以能力的养成为核心,而能力的养成有赖于科学的训练。采用历练的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扎扎实实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训练,实现能力养成的目标。

有一堂话题为“要不要郊游”的口语交际课,在引出话题以后,就安排了“唇枪舌剑”、“嘉宾访谈”、“家庭对话”、“参与决策”四个环节(参看《福建教育》20xx年第9期)。在“唇枪舌剑”环节,让学生就到底“要不要郊游”各抒己见,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学生个体来说,说的理由还不全面不充分。到了“嘉宾访谈”环节,所持的理由就要充分些,同时,还要设身处地设想特定的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下应怎么说,要求比前一个环节高。“家庭对话”环节,家长要阻止孩子郊游,孩子要说服家长让自己参加郊游,不但要说得符合角色身份,而且要尽可能全面地说出“要”或者“不要”郊游的理由,才能达到说服或阻止的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最后“参与决策”,要求对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做一个总结,说一段话,不但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序。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设计,不仅考虑学生是否经历了实践,而且考虑到学生是否“学会”,是否获得提高和发展。同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安排了小组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从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善于”到“善于”的发展轨迹,找到经过历练而发展变化的“增量”。

让学生“历练”的课堂结构,大体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联系生活实际,或创设虚拟的情境,让学生明确交际的任务。第二阶段,学生全员参与,商议完成任务的途径,探讨表达交流的思路,教师适当点拨。第三阶段,全员参与,内化表达交流的思路,尝试表达交流,小组内进行评价。第四阶段,推荐代表,汇报展示,教师组织评价。第五阶段,通过创设情境,“独白”、“对白”变换形式,深化训练,或者依然采用原有的形式,但提高要求,反思三、四阶段表达交流的得失,再次训练,发展提高。其中,第二阶段,也可以不作为独立的阶段,将方法的点拨渗透在后两个阶段的评价中。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十二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xx年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培训,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感谢省教育厅给我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帮助我们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教学理论知识水平。以下是我对参加20xx年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小结:

此次培训省教育厅非常重视,也投入了很多。作为工作一线的偏远地区的体育教师的我,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上、观念和方法上上一个新台阶。在培训中我聆听了谭华、韩会君、李建军、邓星华、黄化礼、臧连明、庄弼等体育专家、学者及省教育厅领导的精彩讲座、讲话,不仅让我们了解当前的体育教育的动态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等等,我经常在领导、教授们讲授一些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培训中,学员们还观看了东莞市中学优秀体育大课间的多个视频,更直观的了解了如何组织学校的体育大课间。另外,通过教授的讲解、点拨,困扰了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这次培训,拓展了我的视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体育教学中有了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

怎样组织教学?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什么是快乐的课堂?都给我很大的启发,在教学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在六天的学习中,还听辛利教授的《学体育教学特点》、李建军教授的《教学常规及教学评价》、黄化礼教授的《课余训练理论及方法》、谭华教授的《游戏导入与创编》等等。还有毽球、跳绳体育实践课。以及学员的分组体育教学展示。省教育厅的体育教研员庄弼老师作了教学分析评价。最后还组织了全体学员的结业考试。

另外,东莞市各中学的体育大课间,让我们大开眼界,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通过东莞市中学优秀体育大课间的展示,我们更加直观了,对今后如何更好的组织我校的大课间有了更大的帮助。

当我来参加这个培训之前,只是抱着学到一些新知识的想法,可培训结束的时候,心里明白,在这里所获得的远超出预想的设计。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如何上好体育课?如何编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上出高效率的课?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新课程目标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体育教学中健康成长,终身受益。

通过培训,充实了自己,对体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深刻意识到自己赋有的责任。这次培训将成为我们教学上重新跋涉的新起点,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而努力!

化学课例分析报告篇十三

xx,男,xxxx年出1月出生,xxxx年专科毕业于佳木斯大学体育系的体育教育专业。1998年9月走上工作岗位,任教于大庆第三中学。从教11年中,一直工作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担任体育教学与训练工作11年,xx年被评为中学体育二级教师,现申报中学体育一级教师职称。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在这年的工作中,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我潜心钻研教材,注重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中考项目的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取得优异的中考成绩。连续2年所担任的毕业班体育中考成绩超过市平均分,由于本人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多年来一直担任体育教学工作,具体述职如下。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本人依法执教,遵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指行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10年以来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并在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教学工作。

本人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从教以来,不但进修本科学历,还利用课余时阅读了《运动心理学》《中学生正姿学》《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研究》《初中体育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等书籍,记下了详实的笔记,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追踪本学科的科研信息,在教学中能把最新的理论巧妙的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对教材有深刻的分析理解,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结合教育教学动态,科学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重点突出、分析难点,语言准确、生动、流畅、通俗易懂、动作规范、大方准确。在教法上吸收各种精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注重讲、练、看、结合。使用现代化手段,用制作的计算机软件分析动作指导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718黑龙江省第三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组一等奖。

(二)教研工作。

多年来,本人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趋势,不断的更新知识。订阅了大量有关资料,认真学习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并撰写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分别在省,市专题研讨会上交流,论文《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家级研讨会被鉴定为一等奖,论文《体育创新教学的探索尝试》、《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分别获黑龙江省体育论文论文一等奖。在此之外本人结合青春期学生在成长特点、营养需求教学实践经验撰写了《怎样才能让孩子长得更高》一书,现正在市科研所程春英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整理。

由于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在这期间我协助政教处及其他班主任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热爱学生,讲究工作方法,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总结。重视班干部的作用,能针对不同时期学生思想的变化采取相应对策。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在三中工作的11年中,我的工作得到了校领导的关怀,老教师的指导,班主任的协调,可以说这些勤恳工作同事们为我树立了榜样。参加工作至今,我的成长与进步无一处不浸透着领导的培养和同事们无私的帮助。更值得高兴的是我身边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榜样。他们良好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的精神,无不影响着我教育着我,在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可以说,他们为我树立了无边的师魂,给予我无穷的力量。是他们的事迹,时刻鞭策、激励着我这洋溢着青春的`校园里几年如一日执着地追求,实践着自己的理想;是他们的引导教育和真诚的帮助,才使得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一点成绩。

以上所述材料,事实清楚、理由充分,符合申报中学一级教师的条件,恳请领导及评委审查批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