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精选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9:54:49 |
  • zdfb |
  • 11页

作文是一种对思维的整理和归纳,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阅读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学习不同的写作风格。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一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虽然学生已学过一位小数,在生活中也常见一些小数,但有部分学生已经把以前的知识遗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课前我首先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复习,为新知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复习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两部分进行教学。

这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会容易出错。在读法上我主要强调读小数部分不是一位的小数,方法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照往常一样读,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读法学生掌握的还比较好,几乎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在写法上,虽然我在课上一直强调: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是(),可以用()表示;为什么要平均分成x份?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是会写错,特别是写三位小数时。例如:23毫米=()米有的学生会写成0.23,主要还是没有掌握方法。前面新授时,都是先转化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然后再转化成小数,而这题是直接进行单位换算,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转化过来,实际和新授的方法是一样的,有些学生就没有活学活用,或者说小数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

在教学1分米=1/10米=0.1米时,渗透等量替换思想,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先让学生初步感悟十进制分数与一位小数之间的联系,进而鼓励学生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得到许多一位小数,再让学生比较这些小数的共同点,归纳出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比认识二、三位小数。归纳小数意义时,渗透抽象化方法,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再加以抽象去掉数量、单位名称,最后抽象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没有大胆的放手,教学的过程显得有点机械,呆板,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似乎我讲的东西太多了一些,给学生的机会少了一些,因此生成的资源也很少,错过了一些精彩的内容。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二

小数,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已有所接触,多数学生对于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没有真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经历具体分析一位小数的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数的意义作铺垫,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对小数的整体意义的概括,降低了教学难度。

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知识,抽象知识的教学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进行教学,越形象具体学生越容易理解。我让全体学生都从一位小数学起,积累一定的认知经验,再学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时就比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数来理解的小数的'意义。学生能过对正方体学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从上完的这节课的效果来看,我总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练习质量不高。究其原因我感觉可能问题出在“分数”上,学生对分数也只是有初步的认识,有关“分数”的更多更具体的知识根本没有学习,如今要借助分数来理解小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在情理之中。 究竟如何突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存在问题:

1.课前预设,特别是练习量较大,没有考虑学生实际。

2.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不够,且在课中没有及时调整。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三

《小数加减法》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不困难,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小数加减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但从教学实际上观察,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经常会与整数的加减法进行混淆,在列竖式时经常出现右边对齐的错误。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微课,希望通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通过课件的`演示、教师的精讲、正确与错误的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在此感受这一知识点。

导入部分,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熊大和熊二搭建木栅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行了讲解。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创设了“选一选”“比较一下”这一有趣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并自主发现,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最后通过典型的练习巩固,对这一计算方法进行再次体验。

本节微课,通过反思,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小数减法的例子举得较少,考虑微课的简单短小,有点特殊的情况没有完全变现出来,如小数位数少的减小数位数多的,可以在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末尾舔0补位,这样算起来,更加好观察。

这次我的第一次微课制作尝试,通过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微课对学生的帮助是效率很大的,能够针对学生平时存在的一些难点,一针见血地摆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研究这种简洁的教学方式,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一步的提高。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四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有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不高,不敢大胆发言,自信心不足,生怕自己说得不好成为别人的笑柄,文中冬冬在读课文中出现了声音越来越小的状况因而遭到同学的嘲笑,这种现象在课堂上时有发生。本课的文本语言融进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精神,这节课力求体现课改新观念,符合课标新要求。这节课总结如下:

1、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亲切自然。

2、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来帮助学生感知课文,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3、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加深学生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4、通过带头饰表演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品尝成功,在学生幼小的心里树立“我能读好”。‘我一定能行”自信心;通过表演,让学生懂得在集体生活中,当同学有困难时,应该鼓励他,帮助他,让他充满信心去挑战困难,成为幸福生活得创造者。

5、通过逛作业超市的方式,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选作业,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五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六

小数乘小数本来是纯数学化、格式化内容,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为了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避免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如何让一堂计算课上得既有数学味又生动有趣,既具实效性又讲发展性呢?因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的探讨过程,由于学生初步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通过已获取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具有吸引力的现实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讨论中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让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初步完善并总结出计算法则。

学生有了以上的学习经验后,我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计算练习。虽然都是平时常用到的改错、判断、计算题,但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认识再次升华,在练习中出现了逆向思维练习题如:3.已知:367×58=21286给下式的.因数点小数点:367×58=212.86367×58=212.86367×58=212.86367×58=212.86367×58=212.86367×58=212.86如何让这些等式成立呢?同学们陷入了思考中……。课后刘濮龙在他的数学日记这样写到:没写时,我还以为多简单,其实不简单,有一定的难度。刚写完三道才发现难处,心想:“咦?可以点的都点了,还有三道怎么点啊”。想了半天想不出来,老师公布答案了,老师笑着用鼠标把其它三道题剪切了。我一看,才知道我自己上当了,看来还是要认真思考……这堂课使我知道学数学不难,只要用心就会成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注重加强知识应用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一节课下来,我虽然有不少的收获,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还是感到有些困惑:目前我开展计算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在探索阶段,还没找到最佳的切和点,我仅仅还是停留在要求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的层次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七

小数乘法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现在讲一下讲完两节课的感受。

整节课还是我主导的多,学生主动发现的少,是我太心急了。工作一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样讲课了。

小数乘法先让学生回顾了小数乘整数,回顾买3个水杯多少钱?

学生口算3.2×3=9.6。

然后提出问题:爸爸又想买草莓,根据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知道单价乘数量就是总价。

列式为9.9×0.4,首先进行估算,需要的钱少于4元。然后进行精确的竖式计算。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计算过程也会理解。

但是,真正在交上来的作业过程中,却漏洞百出,让我的内心甚是惶恐。

作业主要出现的问题是:

1.小数乘小数的竖式出现错误:0参与运算过程当中。

2.竖式当中末尾不划0。

3.小数点直接下拉到竖式中或者计算原理不清楚。

上式中,第一幅图片10.5=2.1×5。

第二幅图片0.86=0.43×0.2,0.43=0.43×1。

第三幅图片10.5=2.1×5,6.3=2.1×3,第一位因数按小数计算,第二位因数分别按整数计算。

4.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当中出现。懂原理,但是不会写简便形式。

上式中0.0190=0.38×0.05,0.076=0.38×0.2。

该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呢?下面是预设的解决办法。

假设一:学生不懂原理。该如何解决。

具体方法:说过程。

先出示几道错题,让学生感受下混乱的竖式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引导。

小数直接参与到计算过程当中。

假设二:学生已经懂原理,但不会写正确的计算过程。【老师直接指导】

具体方法:课堂上集中解决。写出几种错误形式供学生参考。

多余的计算:000。

计算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数的大小。

实施效果:再次对交上来的作业,学生的格式情况良好,除个别学生需要再辅导外,基本上都能写出正确的小数乘法竖式。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八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从由积的变化规律中得出,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思推的高效性,也免计算时的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教法上更多地可以依知识的生长结构近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和掌握。

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2.4×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乘10.这样积想当于来100,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除以100;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2.计算上的失误。(1)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0时,先画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2)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4.8×0.24的竖式下直接写出152,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数等,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自已的课堂,审视自已的教学,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九

《小数乘小数》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给我的启发:

1、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我认为书上的例3、例4、例5这3道例题可以统一到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2、在教小数乘法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在上例3时,要结合学校的宣传栏,让学生先用米尺去量一量宣传栏的长、宽,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去配宣传栏上的玻璃,学生马上知道要通过乘法计算来确定玻璃的大小。

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十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教学思考: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教学实践:

一、复习铺垫,沟通联系。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由猜到说理,主要是积的变化规律的算理的迁移运用。)。

生1:一个因数变成了小数。

生2:36缩小10倍,是3.6。

师:那么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生:点在0和8之间。

师:怎么想的?

生1:一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缩小10倍,所以点在0和8之间。

生2;因数中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

师:那么36×2.8呢?为什么积都是100.8呢?

2、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生(几乎一致):10.08。

预设:用估算的方法,把因数保留整数部分计算,3×2=6,准确的积肯定大于6,不可能是1.008。把因数看作接近它的整数,4×3=12,准确的积比12小,也不会是100.8。

那准确的答案只有10.08了。

3、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师:3.6×2.8,列竖式演示出这样的思维过程。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

师指出:1008是36×28的积,别忘记点上小数点。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实际问题,比如,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全国包括扬州还有宝应人民的居住条件也改善了。这是扬州的一座漂亮的居民小区。(出示图片)。

师:2.8×1.15,列竖式时,一般把哪个数写在上面?怎样对齐?

生:末尾对齐。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们实际上是看作115×28计算的,整数是个位对齐,所以它就是末尾对齐。

4、快速口算,提升算法。

师:根据刚才的方法,请你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直接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同时在快速口算时,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

一起回答:4.82×7.3。

5、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觉得有什么经验,或者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的?

师:我把大家的说法归纳成一句口诀,读一读:小数乘法有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

说一说:一算,怎样算?二数,数什么?三点点,怎样点?

三、设置巧妙的思维“陷阱”,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思考:

怎样设计计算课的练习?

本节课学生的基本计算障碍已被扫清,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一些计算策略也无法有效形成。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突出重点难点关键点的计算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方法的生长过程,设置思维的“陷阱”,激起心理和思维的震撼,从而有效形成计算的技能。

教学实践:

1、帮帮小马虎。

师:说说题目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7.2             7.2。

×0.3          ×1.3  。

21.6           2.16。

2、给积点上小数点。(数学书87页练一练第1题)。

3、等式变形。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数,确定因数的位数。在开放练习中,更加凸显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的位数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思维认识上的一次升华。)。

预设1:48.2×7.3=351.86。

2、4.82×73=351.86。

3、482×0.73=351.86。

师:在给因数加小数点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引出数学小故事:小数点的代价。指出:小数点的代价实际上是什么的代价?(粗心)。

4、我做小判官。

师首先出示:(1)1.25×3.2=4,问:想一想,这一题有没有做错呢?

生1:做错了。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而积是整数。

生2:没有做错。(直觉,但又说不出理由。)。

师:争持不下,不妨自己计算一下。

师引导大家观察算出的结果,讨论:这个积的小数部分的三位小数到哪里去了?

师小结:数学上也有眼见不为实的情况。

接着出示:(2)8.05×1.2=4,这一题正确吗?

学生纷纷拿出计算本计算,只有几位同学却迅速的举起了手。

师引导:一定要列竖式计算吗?我们让没有计算的同学谈谈经验。

生:不一定。8×1=8,准确的积肯定要比8大,所以不可能是4。

师小结:我们要灵活的选择计算方法。

5、计算效果检测。(书87页练一练第2题)。

四、留下“发人深思”的课堂结尾,延展算法思路。

教学思考:

数学学习总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不是思维的嘎然而止,而应是留有余味,坚持为下节课孕伏思维生长的起点,这是很重要的成功做法。

教学实践:

(第四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设置思维的生长点。)。

生1:应该是0.384。

生2:应该是0.0384。

师:究竟是谁正确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预习课本88页的内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积的小数点的确定方法,摈弃了大题量训练的计算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从更高层次上触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十一

教学片断:

1.出示课本例题7的小明房间和外面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小明的房间面积是多少?阳台面积是多少?

生成: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一共是多少?房间面积比阳台面积多多少?

2.求小明的房间面积,怎样列式?

预设:3.8×3.2=小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让学生说一说准备怎么算。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学生板演(正确的),展示另一个学生的算法(错误的)。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计算的想法。

生:把3.8看成4,3.2看成3,3.8×3.2≈4×3=12平方米。

【反思】:教材中先要求学生用三种估算的方法,体会房间面积的大小范围。而根据实际经验,学生其实潜意识里觉得估算就是四舍五入法,其余两种估算他们是很难想到的,那么我势必要在这里花较多的时间教授估算的问题,这与本课的重点不符。于是我便把估算设计到了后面,让学生明确通过估算可以初步确定哪个积才是合理的。但是评课的沈老师觉得我这是没有认真解读教材。当然他说的我没有让学生自己来判断121.6与12.16哪个正确的方法,如果估算放在前面教学,让学生结合刚才的估算就自然而然会判断了。实际上我在之前教学五年级的时候,试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回答完全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他们基本不会把估算和计算结果联系起来判断。在平时的计算中,学生往往都是直接计算,而不会先估计,所以我此次设计想让学生在计算的结果上,养成用估算方法初步判断结果正确与否。当然,沈老师说我后面的计算全都没有提到估算,我承认确实是这样,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估算意识,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估算意识。

3.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独立列式,展示学生的作业。

【反思】:本来我想展示学生错误的答案,可以让课堂冲突性更强。谁知让沈老师觉得我是之前小数乘整数没教好,所以在这堂课还要去强调列竖式时要数位对齐这个旧知。看来公开课需要伪装,我的侧重点完全偏离轨道了。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十二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我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多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进行“验算”环节,首先让学生判断例题中计算的对与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激发有创新的思路。经过交流讨论,同学们有的根据条件来说“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所以鸵鸟的速度应该快,而不是比56小!”说得极有道理,这是上节课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还有学生补充道:“56乘1.3的积应该比56大,因为一个非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教材上也有,但这样的解释更清查明了!更有学生利用上节课“因数与积的小数数位间的关系来解释”,超越教材!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学生在形成技能环节,还需要多练习,还有待提高。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十三

本周我上了两节教研课,内容是小数的读写法。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简单,所以课上得比较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读写小数;让学生经历小数的读写过程,体验迁移,比较的'学习方法。

我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小数的读法。通过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读出这枚古钱币的有关数据:

0.58读作:零点五八3.5读作:三点五。

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让学生尝试说说自己是怎样读小数的;最后归纳概括出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成“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在这个环节,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试写小数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写的。

一点四写作:1.4。

五点八写作:5.8。

零点零九写作:0.09。

零点八八写作:0.88。

归纳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成“0”,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最后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的写法。

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点七一写作:300.71。

五点零六写作:5.06。

零点零八九写作:0.089。

课后,我发现学生的概括能力差一些,很多知识明白,但是不能很好的整理出来;还有就是自己在课堂上的的语言还需要再精炼一些,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十四

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本班有51名学生,其中男的有27人,女的有24人。从上学期的期末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10位同学基础比较差,最简单的整数乘法都不会计算。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有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学习小数乘小数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和小数与整数相乘,这对学习小数乘小数已有了些基础,现在来学小数乘小数应该一不很难。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道理。

小数读写教学反思篇十五

本节课的内容基于整数乘法上,而进行有关计算的课程,我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教材并没有归纳小数乘小数的法则,参考人教版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筛骨出几位,点小数点。在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向学生指出,如果积是未化简的情况,这个方法可以使用。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的位置的方法。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避免学生出现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

教学方法上,更多地可以依赖知识的结构间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饿掌握。

最后总结一句口诀:

一算、二数、三点点。

最后是自主实践,先由一两个错题,通过让学生找错,说理由,进一步深化理解。

总之这节课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的位置的方法,关注了学生思维的有效生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