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通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2:48:51 |
- zdfb |
- 8页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和感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读后感不仅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应该注重论述的逻辑性和思维的清晰度,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读后感范文中的观点或许与你的相似,或许会给你带来新的思维方式。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一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着,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着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展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明,也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也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导或明或暗的教导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也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明大家很多人也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满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专门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也知之甚少。后来也大概了解了一下王明,明白了其伟大,尽管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去欣赏他的伟大。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二
这是我第一次学习西方哲学,所以写一篇文章复述一下以强化认知。
正义的本性和起源人之所以按规矩办事是为了获得好声誉人这样做是对的吗?
我们会因为什么动机来处理对这枚很牛的戒指。因为没人看见,所以可以不按道德行事来将这枚戒指占为己有;因为怕别人发现而名誉扫地,所以自认为道德的不占有这枚戒指。
格劳孔结论:在没人看到的情况下,人会按照不正义不道德的方式行事。
因此,事物存在两个价值形式:
内在价值:本身具有价值工具价值:手段来达到目的。
因此正义与道德其实不具有内在价值,仅仅存在工具价值(获得声誉或者获得认同性),他们仅仅是看起来有内在价值。
同时另一个结论是:当事物只具有工具价值时,我们可以通过后果知道动机。
吃药:吃能够导致病情好转,如果吃不吃都能好那可以不吃药,相反吃药加重一定不会吃药(工具价值)。
视力:有了视力就可以避免撞东西,如果没视力也可以避免撞东西你还是会想要视力,因为还要用视力去达到其他结果,相反如果没视力才能避免撞东西根据之前说的,我并不能选择。因为我不知道那些其他结果和撞东西哪个更有价值(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
丹尼尔。巴特森的道德伪善性与英格兰咖啡自觉付费实验同样证明了,当有人监督时,你的道德和正义才会利于社会行为。也就是像工具价值这样判断动机,当不想名誉扫地时人们趋向于自觉道德与正义,当没有人与社会监督时,人们趋向于利己而忽视道德和正义。道德与正义仅仅是为了获得社会认同的一个工具而已,仅仅具有工具价值。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三
《志向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经常在字里行间静静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
这本书不是很简单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究可那终归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渐渐的前行,那样收获的或许才更多。
在《志向国》里苏格拉底刚起先探讨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或许这是浮躁或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很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信任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剧烈的向往与憧憬!可他认为肯定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将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终说让我们恒久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才智。我很喜爱,或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爱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受。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宏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才智尽管没有特地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志向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烁着西方哲人的才智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志向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阅历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赐予友人,把恶赐予敌人、帮助挚友,损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详细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学问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洁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详细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志向国》的正义论与洞窟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他的理论是典型的唯心主义,但作为一个智者与先驱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个人的哲学观对其理论有着很大的影响,其理论也随处可以看到其哲学观。在《志向国》里柏拉图的这种理念说对其在辩论中思维的绽开、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这本书对话的起点也是其中的一个主导观念。在看这本书时我常想起中国的哲学问题,想起另一位的哲学大师王阳明,或许他们观点什么的相关的真的很少,或许唯一的关联就是他们都被称作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在过去思维里,在我们从小被教育或明或暗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时,我们对唯心主义或许不是厌恶反对但至少也退而远之,不敢亲近,就如王阳明大家许多人或许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这句话充溢了诗意与人生很难理解的韵味,可这句话也是我们在哲学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进一步知道王阳明是余秋雨的书里提到了这位老乡,这位在抗日斗争期间日本人特地派人为其守墓,有个日本将军甚至有个腰牌上写道一生俯首拜阳明,读到后我深深的触动了,觉得如此对一个厉害的人物在我们厚厚的课本里竟然没有提过,自己也知之甚少。后来也也许了解了一下王阳明,明白了其宏大,尽管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这不能阻挡我们去观赏他的宏大。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四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志向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具体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志向,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珍宝。这个学期,我专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志向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索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速、机灵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辩,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志向国”的蓝图,向世人呈现了自己的政治志向。
《志向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志向。柏拉图心目中的志向国实质应当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肯定是才智的、英勇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志向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驾驭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驾驭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阔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驾驭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需是有护卫国家的才智和实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切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英勇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平安,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确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听从统治者的全部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志向蓝图,满怀着向往,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憧憬。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当不惜限制全部艺人,阻挡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愿听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行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是艺术还是思想,都只有丰富、全面、博大精深时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育、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或许不应当过分去追求社会思想的统一和单调,人的思想是不行能长期恒久的被压制的。
《志向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改变。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别出心裁的一种相识论,囊括理念论和相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柏拉图作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书写并流传了丰富的哲学著作,创建了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后世哲学影响尤甚。《志向国》几乎是一部“哲学大全”,大部分由对话体写成,文体之美丽,思维缜密。柏拉图认为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只有有学问的人才能将详细事物与理念事物精确区分开,因为他们能真正相识到美。柏拉图觉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缘由,它是最高的理念。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相互联系的处于发展改变之中,人能主观能动的相识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相识会受立场、学问、世界观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和柏拉图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对于善、对于美,我们都是心怀感恩并敏锐感受着的,对于它们的歌颂我们有一颗同样的心。
看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风俗人文等,还能跟着苏格拉底的辩论培育一些哲学思维,肯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学家思索问题的方式和对待生命的看法,同时也能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不小的启迪。读这本书,我收获良多。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五
《理想国》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和散文体著作之一,作者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柏拉图。在这本书中,柏拉图阐述了自己贬低感性认识,抬高理性认识的哲学观念,评价了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他认为雅典贵族统治的古希腊前期是民主政体,是“理想国”,而“理想国”的国王必需由哲学家来担任。
本书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正义?”,正义是“将他人的东西归还给他吗?”,正义是“将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吗?”。柏拉图认为,正义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这对后来人们在考虑国家正义、法律正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柏拉图的正义提醒我们,重要的不仅是计算我们从社会获得了什么,而且还要计算我们为社会的`顺利和成功提供了什么。
智慧是真理和知识的源泉,最高知识就是善的理念,善的理念就是最高智慧。这就是《理想国》中的柏拉图密码。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以全新的目光认识自己和世界,明确认识到自己要走的路、世界已经走过和正在走的路。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六
内容简介: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第6、7卷内容的梳理,介绍柏拉图哲学的思想内核,以期唤起人们对柏拉图、哲学、对国家起源等的兴趣和热爱。
我愿意用这样一段话引起我的开头:欧洲哲学传统最没有争议的普遍特征是它包括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我不是指学者们将信将疑地从他的作品中抽印出来的那种系统的思想脉络。我指的是那些丰富的、散见于他的作品中的普通思想。他的独特禀赋,他在一个伟大的文明时期所拥有的丰富阅历,他所继承的那种尚未由于过度的系统化而变得僵化无力的思想传统,是他的作品成为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在试图解开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提一些其他的更为具体的问题,或者是一些论据和证明。
在第六卷的开始不久,文中的苏格拉底就试图对哲学的阵营进行划分,并提出了类似于什么是哲学的生活方式,什么是真正的哲学等问题。结合当时古希腊的学术氛围我们易于揣测:“使哲学蒙受最为巨大、最为严重的诽谤是那些自称为哲学家的人”是否是说教派(苏派)与智者之间的理论竞赛?因为一方强调追求真实的存在,坚持正义和理性;而另一方过分重视修辞雄辩之术,追求暂时的效果,因而其表面上看似使人获得发展而实际上像是在黑暗的世界里乱闯乱撞,具有某种灵魂的残疾。个人猜测,这可能也是在苏格拉底死后的柏拉图对暴民政治进行反思后导向的对智者的积怨与偏见,认为他们只会让人误入歧途,让真正的哲学蒙羞。因此,在这部分的论述上,作者似乎蓄积了要将这一学派赶出哲学领域的勇气。
为了实现这种效果,柏拉图进一步论述对于品质和天赋守护的必要性以确保灵魂的转向是正确的或者适当的,否则将产生比那些天赋较差的天赋更差的结果。因为在暴民政治中,权力是竞赛的奖品,有比较好的天赋的人在一系列钩心斗角的斗争中将会胜出,获得对权力的直接支配,并将其作为控制甚至是奴役他人的工具。这仿佛正是柏拉图从根本上担心的结果,因为苏格拉底之死带给他的印象太深,而希腊所谓的民主政治正日渐一日地衰落下去,这两者正是使他坚定他的那套哲学王的统治理念,即使他在制度的设计上显得异常笨拙与力不从心。套用一句孟德斯鸠的名言: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正好恰恰说明了这种理念的缺陷,因为如果有一天(总有一天)当哲学王发现自己的权力可以无边无际的时候,他还能在除了追求真理之外不采取任何行动吗?要么他是一个受人敬仰而不好意思下凡的神,要么他是一个一开始就受制于人的傀儡,所以说,柏拉图理念中的哲学王模式只是一个幻想,理想国至多只是一个口号,甚至在他写的文中也隐隐暗示了这种命运的安排:一个人在言语与行动两方面都与美德本身完全结合,而统治一个合乎美德的国家,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更谈不上是多见了。
然而,他还不甘心。虽然他知道不容易,但从理念出发,可以限定那些真正关注永恒实在的人的心灵确实没有时间去关注凡人的琐事,除非他有绝对的实力控制所有人,包括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否则他就会被诽谤甚至于被暗杀。因为身份的不平等导致人们不是对他而是对他的权力的顶礼膜拜,而理念上的不平等导致人们在这种权力不发生实质上压制人的作用的时候选择乘虚而入。因此,即使有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统治者存在也必不长久,因为它建立在双重的不平等的基础之上,建立在渴望与机会主义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努力实现和谐的口号与处处不和谐的现实之间存在巨大鸿沟的基础之上。这样,他仿佛已经无能为力了。
因此,对于善的讨论,干脆用比喻来解决,因为比喻是容易的,因为它可以悄悄转换。但是,这些比喻无疑是这些文字中最出彩的,因为它们几乎使善的型呼之欲出,而且还探讨了人类的普遍处境,即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这个社会只有极少数人非常优秀,而大多数人只是平平。下面,就让我们谈谈这三个最为精彩的比喻吧。
首先是日喻。文中的观点是“眼睛所具有的能力作为一种射流乃取自太阳所释放的射流”。于是就有了后面关于灵魂视力的问题,认为在合适的灵魂转向下它能看见光明,在不合适的灵魂转向下他只能看见黑暗。而这个所谓的善的型,大概就是指光明吧。
其次是线喻。柏拉图将世界分为可见世界与可知世界两部分。可见世界需要运用假设(事实性假设)经过推理获得理性的认知,而可知世界仅仅凭着感觉(心灵的假设)就能对事物进行把握。但是区别在于,前者能使认知最终上升为第一原理,因此更加清晰、更具有价值;而后者因为没有推理的机制而限制其上升为第一性原理,因而难以获得哲学上所谓的“型”。弄清楚了这一点,才能更加明白晓畅的把握什么是善的型了,并且为理想国至少奠定一点基石。
最后是洞穴喻,也是最为精彩与根本的,而且与前面似乎也是一始而贯的。这里,主要涉及三个问题:蒙昧的产生问题;对蒙昧人的改造问题;与之形成社会共同体的问题。首先,文中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一连串的假设:处于蒙昧中的人不能认识自己或别人;如果一辈子固定在那,将会造成精神的残疾甚至于瘫痪;偶尔能看到一些东西,但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主动去发现真实的存在,更别说获得灵魂的解放了;对外界会存在片面的认识,因为灵魂和思想的不自由,因为缺乏独立与理性······这一系列的假设,无疑是对人类巨大的讽刺,当然可能也将苏格拉底包含进去了。因为我们人类,大部分都生活在这样的洞穴之中,因此极易沦为权力工具操纵下的工具,像奴隶一样苟且着;我们在追去真理的过程中,大多时候都在这个洞内不能动弹,有的顶多只能轻轻徘徊,而真正能挣开锁链并走出来的寥寥无几。当然,这也是理性的要求,不想失败却总是无法成功。其次,作者认为既然不能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走出这个洞穴,那么原先走出来的人必须回到那个洞穴去,与他们共同生活。但是,这样必须要冒极大的风险,即灵魂的视力再度暗淡,流于世俗;而且极有可能,会因为此招致嘲讽甚至谋杀。因为人们会一边对新鲜的事物感到好奇而一边又排斥它。正是这种情况时常会出现,于是导致第三个问题的出现,即如何与之形成社会共同体的问题。这里文中有一段经典的表述:我们的立法不涉及这个国家某些阶层的具体幸福,而是想要为整个城邦造就一个环境,通过说服与强制的手段使全体公民彼此协调合作,要求他们把各自能为集体提供的利益与他人共享。这样环境本身在城邦造就这样的人,不让他们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而是用他们来团结这个共同体”。
之后,柏拉图又讲到了灵魂转向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实现这种转向的有效方法-------学习有益的科学(如数学、几何、天文学)。并且这样的工作要在下一代中培养,不断的创造出属于哲学王的影子。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对最先提出的问题可能并不再感兴趣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问题。而我们可能真正感兴趣的是柏拉图对哲学王一路的塑造历程,对善的型充分运用理性发动的各种证明,由此我们更能体会我们现在的处境,以及实然与应然还存在多少差距。
因此,对于柏拉图,对于他的理想国,对于理念论,我们无法给予过多的批判。因为它逾越了政治,逾越了人性,而这些,能时时刻刻在我们面对我们现实的时候多少有一个参照。这也是我选择一开始引用那段话的原因所在。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七
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都是持怀疑态度的,怀疑自己是否能看懂。为时两个星期整整14天才看完薄薄的一本《理想国》,很久没有花这么长时间看一本书了,但收获还是挺多的。
首先,丰富了我对正义的认知。在看此书时,我对正义的理解就是正义,无正义本身和正义的表象(暂且称为表象)之分,我们追求正义,究竟就正义本身,还是由正义所带来的荣誉、地位、权力?论及正义也仅仅是与道德和法律相联系,但《理想国》所提及的则包含更多的内容,不仅是法和道德,还涉及了智慧、节制、爱,给我以更全面的了解。正义不单是恪守法律、公正审判;不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还有明智的认知和判断、对本性恶的有效节制、对社会、对国家的普遍爱的等等。
我认为,理想国中的守卫者们都是正义的化身。苏格拉底说,不能用一般人所追求的幸福去衡量比较守卫者的幸福与否及其程度。构建一个全体幸福的国家,必须要某些公民出让自己一部分的权利、利益。当然,守卫者也是靠公民来供养的,社会也是有回馈于他们的。
但我还是忍不住从自己的价值体系出发去评价这些守卫者,去尊敬他们,认为他们是伟大的。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总是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评判别人。
此外,这本书是立足于理性的,这对于感性的我而言有莫大的帮助。让我在看书过程中,在思考问题时,不自觉的优先运用理性思维去判断是非,再用感性的思维去感知事物的价值。
此次阅读仅有这些粗浅的理解也略感疲劳,希望下一次阅读时能给我全新的感悟。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八
我拿出了很大的勇气才决定看《理想国》,它还真是没让我失望,果然看了简直是不知所云。所谓的“理想国”我看之后的感觉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城邦,那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那里的人都不是“人”,因为我相信在现实的社会当中是不存在的。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它比起来,简直差远了。
苏:如此一来,岂不把仁人君子当成仇敌,却把邪恶之徒看作好友了吗?
波:没错,是会这样。
可是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这样,苏似乎把人类看的都太愚蠢了。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频率应该不是很大。苏还有一个类比是把马受伤,狗受伤之后其本质变化,类推人受伤之后正常的美德也相应地退化,这是不正确的,人是有肉体和精神的高级动物,说一个人身体受伤之后,道德精神层面就会退化,这是不正确的。没有谁听说过一个人生病之后信仰就改变了吧。
还有,他们认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还有一个中间地带,即存在和不存在之间有一条空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有一些东西,看似存在又不存在,它会成为纯粹的存在和绝对不存在之间的媒介”。原来“灰色地带”也是可以这么定义的。
当然,这只是我在看了《理想国》之后的一点点小小的想法,都说这是一部大书,要好好地读、认真地读。我觉得我的知识和我的见解还没有达到能体会其中的真谛的时候,还需要经过时间的积淀,有一定认知的时候,再来看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九
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人间的根下,千年古苍,再度延长,长得从古至今朝,世世代代的岁月中,从零到无穷大的英雄人物与哲学勇士,用自己的热血洒磨了光阴,熏暖了人间烟火,来染出他们追求的正义与智慧。
凝聚着对正义与善的追求,将它们用文字对话的形式来跃然纸上,这新颖的模式,也构成了柏拉图的一大独特风格,才能被后世远远流传。
"理想国"采用了独特的写作手法,以格拉底和一系列人物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的串联出一章章有规格的篇章,如同明信片一样隽永。全书大致阐述了柏拉图关于对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容的思考,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小说里的人物通过深思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理想国度的臆想蓝图。
而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人性和真善美的思考:
格拉底:如果则有一个人,在心灵里有在的精神状态的美,在有形的体态举止上也有同一类的与之相应的调和的美这样一个兼美者,在一个能够沉思的鉴赏家眼里岂不是一个最美的景观"。
格劳孔:则是最美丽的了。
格拉底:再说,最美的老是最最得意的。
格劳孔:当然了。
格拉底:则,真正的受过乐的教育的人,对于同道,气味相投,一见如故,可对于浑身不和谐的人,他躲避之唯恐不及。
格劳孔:对心灵上有缺点的人,他当然厌恶,但对于身体有缺点的人,他还是可以爱慕的。
诙谐幽默的温婉的对话,很有力,对人性的得意和心灵的交融,是简单中的华美。不知道可不可以将它和孔子的择其善者而从之。相联系上,人正是拥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才会熠熠生光。
心灵就像裹着一层柔软的浆汁,温热的如同糖浆般的黏稠,人在不断地选择着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来独善其身,彼此灵魂间的沟通是最最美丽的了。
人生路漫漫,那种超越时间、空间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虽小说的主题容是关于对理想国的建立设想,背负着脑海中凝聚的智慧,然而他对人类的柏拉图式灵魂间的爱情和人的真善美的探索,却远远超过了我对理想国度和哲学城邦的感悟,让灵魂可以有所依靠,让肉体找到归宿。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十
说是读后感并不准确,因为许多文字是读的当下记录而来,现在来整理成文而已。与这本书的邂逅说来可笑,开始只是为了追求“高大上”,打着“读书人”的幌子,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专门到了市图书馆,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书名吸引人,书作者是鼻祖级人物。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人民三个阶级组成。柏拉图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也是该书的核心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做“靠谱”的实行家,做行动上的巨人。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找到自己坚强的核心——正义与美德,用哲学的.思想来管理民众。
读《理想国》无疑打破了我对哲学家浅薄的认识——以为只会立书著作,玩文字游戏;以为其文字读来定是诘屈聱牙;以为研究哲学只是极小部分人热衷的事业。令人讶异的是,本以为哲学,何况像《理想国》这样的西方哲学史上辉煌巨著一定玄之又玄,艰深难读,或许使普通读者有如坠云端不知所踪之感,更甚者头昏脑胀,挫败感顿生,不可卒读。事实不尽然。我所拜读的是郭斌等人的译本,据说是青年读者较为喜爱的版本,不仅译出了原书的内容,而且译出了原书的神韵,加之原著采用一问一答的辩论形式,不急不躁,循循善诱,节奏紧凑,引人入胜。柏拉图的辩论被称为诡辩,曾言“你不可能在辩论中战胜我”。柏拉图与师而兼友的苏格拉底往返论证,将欲立人,先求立己,后苏格拉底被控传播异论毒害青年,被判死刑,苏格拉底从容答辩,竟以身殉。柏拉图目击心伤,终其魂梦以之,不能忘怀。柏拉图以继承苏格拉底大业自任,共著对话二十五篇。该书读起来,文字温暖,情感饱满,并且令人感动。我想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光芒,给世人带来的感动和信念。
柏拉图第一卷开卷不久即开始讨论究竟正义是什么。他与形形色色的人展开辩论,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他认为个人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在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而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这大概就是柏拉图要表达的正义。但我想当时正义的定义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而哲学正是一门充满哲辩的一门科学,同样与时俱进。
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社会话题,然而究竟什么是正义?正因为南京地铁有那个正义的女生,偷拍者才未得逞。因为这个社会充满正义,酒店女生最终未被拖走。重要的不是辩论,是你所持有的观点是否正确。智者统治国家,武士保卫国家,平民负责生产。仅此而已。《理想国》一书,震古烁今,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书中不仅讨论到正义,还讨论到优生优学问题、节育问题、家庭解体问题、婚姻自由问题、独身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民主问题、宗教问题、教育问题等等问题,柏拉图的学问可称为综合性的。
读书,见仁见智,存乎其人。毁之誉之,各求所安。关键在于细读,慎思明辨之后,却有心得,百家争鸣可也。否则断章起义,游谈无根,那就了无意思了。附该书末卷末段文字:愿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言:灵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恶和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的和神的爱,诸事顺遂。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了。好读书,读好书。这本书,我想推荐给您。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十一
我想苏格拉底也不是一个傻子,不是色拉叙马霍斯所说的头脑简单看不到现实的人,而是认清了现实的黑暗之后仍心怀光明之心的智者。
1、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的争论仍在继续,面对苏格拉底的说法,色拉叙马霍斯给予了有力的反驳:
面对苏格拉底得出统治者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的结论,色拉叙马霍斯用现实中的真实情况予以了反驳,阐述了现实生活中不正义的事只要干的得大往往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而极端不正义的统治者就算肆无忌惮的巧取豪夺也会被认为有福气。
在一个缺乏正义或说在一个失序的社会中,色拉叙马霍斯所表达的观点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反映着客观存在的现实。正如色拉叙马霍斯所说的,极端的不正义就是大窃国者的暴政,把别人的东西,无论是神圣的还是普通人的,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肆无忌惮巧取豪夺,而现实的国家这样的现象是遍地存在,特别是独裁专制国家。人性是自私的、丑恶的,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很难能克制住自己那颗贪婪之心,即使你一人可以,也会被其他人的不正义所淹没,在缺乏监督的政权中,不正义的人更是遍地开花。政权的不正义,制度的不正义,必然造就人的不正义和社会的失序。这样的社会必然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信号,不正义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因为不正义的独裁集团就是最大获利者。
2、社会中处处无不验证着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近观身边朋友的一言一行即可得知,不正义比正义吃得开,且在不正义者的眼中,不正义更是值得自我炫耀而不是见不得人之事。比如,有背景的学生无需高考即可获得名校的学位,有学生明言自己在公检法中如何潇洒,面无愧疚之色,社会亦无谴责倾向,而是羡慕。走进底层社会,更让我感到不正义的人活着是很快乐、如意和气派,而正义者未必一定如色拉叙马霍斯所说的苦恼的人,但却也无法逃避残酷的现实,得面对一个失序社会给他们带来的'一切压力和各种问题。底层的农民、工人、商人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忙于生产、交换,无法也不必要去担任行政上的事物,底层人民每天劳作以供养着上层统治集团,自己得到的却是十分微薄的收入。接下来如果统治集团能够给底层人民办好教育、治安、文化,这倒是能够得到一个很好良性循环,如此便也是正义的表现,而现实生活中离这种正义状态却遥不可及。普通人犯了错误,查出来以后,不但要受惩罚,而名誉扫地,被人家认为大逆不道,而上层的统治集团不仅掠夺人民的钱财,剥夺人民的身体和自由,这且不会得到人民的臭骂不会被赶下台,反而还被认为有福。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最大最极端不正义的表现。这些不正义者就是把不正义之事做得足够大,才能成为“欺盗杀人不用吃官司”的人。所以从我所处的国家和现实来看,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一点都不为过,而且正好是对号入座了。
3、人人内心住着天使和魔鬼。
《水浒传》中的高俅尚未官运腾达之际,拒绝与市井泼皮去做要吃官司之事,而一心成为一个欺盗杀人不吃官司的上层人物,如此才能放心去做歹事而不吃官司。诸多英雄好汉、诸多百姓无不对高俅恨之入骨,但又能如何呢?在一个独裁社会,上层说的算,读书笔记下层百姓也无可奈何,这也是滋生这些不正义的肥沃土壤。当一群统治集团掌握着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权力得不到实质的监督,统治集团里的成员又是一些有血有肉的会犯错误的人,而一旦做出不正义之事,就像从紫禁城向中华大地放出数以万计的蝗虫一般,危害人民。下层人民供养上层阶级,不但没有得到回报,反而陷入窘境,被不正义所包围,这是极端的不正义。一个不正义的统治集团假如借助高科技,那这种不正义作风就像坐上了飞机一样,高速度地扩散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人人以不正义为光荣就此成为社会的风气。
4、然而,即使在一个被不正义所包围的社会,她到底还是存在着一些追求正义理想的人士。有些人你要说他一厢情愿也好,你要说他拥有一颗赤诚的心也好,他就是会用自己的行动或言行来宣扬正义,默默地与正义一起活着。
理想国读后感1000字篇十二
"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它通篇充满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表达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的事而不干预别人份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
在我看来,"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著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
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根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表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
柏拉图的"理想国"问世虽已有千载,却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学校帮扶工作总结报告(精选20篇)
- 学校帮扶工作总结汇报(汇总9篇)
- 最新晚上就寝讲话的检讨书1000字(精选9篇)
- 2023年双十一创意广告语药店(大全16篇)
- 最新妇产科护士长竞聘演讲稿(实用9篇)
- 最新家庭和睦相处的句子(通用11篇)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7篇)
- 最新谈恋爱的搞笑句子(优秀8篇)
- 最新图书馆辞职信(精选15篇)
- 最新比赛夸奖语句(优质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