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治学》读书笔记3000字(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9:03:11 |
- zdfb |
- 11页
每到年底,总是让人不禁回顾一下,我们是否需要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太过冗杂和复杂。小编精选了一些有关总结的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政治学》读书笔记3000字篇一
该书的作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算得上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而《政治学》创作于1936年,是美国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一部早期代表性著作。该书体现了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所具有的种种特点,围绕着在政治洪流中。另外,本书的两个写作特点值得留意。第一,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全书紧扣题目层层展开,条分缕析,论证严谨,事例丰富。第二,敢于挑战传统,敢言人所不敢,拉斯韦尔揭示出冠冕堂皇的制度政治背后被有意无意忽视的不一定合法但真实存在的现象,让政治学褪去神圣,还原其本来面目。
如何行为进行了探寻。
我对第一篇,第二篇的第二、三章和第四篇印象尤为深刻。其中,第一篇为全书设定了研究对象和方法,可以看作是全书的大纲。拉斯韦尔开宗明义地提出:“政治研究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传统的注重制度研究的政治学不过是政治哲学。拉斯韦尔认为尊重、安全、收入是可望获取的价值,获取价值最多的就是社会中的权势人物,即精英,其余的则是群众。精英可以按技能、阶级、人格、态度来分类。本篇还阐明了全书采用的研究方法,即“应用法”———从精英主体角度出发通过对现实事件的观察发掘精英所采取的手段,和“思考法”———通过时间和比较来辨清精英“自我”的客体位置,点明其技能、阶级、人格和态度特点。
第二篇“方法”用四章主要论述了精英集团操控社会获取价值的技巧,包括对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的运用(“如何得到?”)。拉斯韦尔运用在第一章中提出的“应用法”,紧密结合历史和现实情况(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等)深入解读了生活中似乎平淡无奇的现象所隐藏的精英手段。象征主要是通过灌输意识形态塑造人的行为,控制民众的攻击、内疚、虚弱、喜爱等情绪,形成集体情感氛围,从而为精英操纵社会提供条件。暴力是对战斗技能的运用,从属于精英的全面行动,必须与组织、宣传、情报等手段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物资控制是对物资和服务流动的管制,涉及对国家经济的管理、私人企业集团的作用、危机时期的物资配给和对敌国封锁等方面。实际措施则是精英集团内部吸收训练精英的方法和对外部民众实行政策管理的形式,在危机时期危机间歇期要求有集权、服从的实际措施,危机间歇期则允许民主、分权的倾向,精英通过实际措施维护集体安全。拉斯韦尔运用大量实例,对个人和团体的政治行为和过程进行了动态研究,揭示了不论是原始印第安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甚或俄国革命社会都存在的精英集团控制行为。
第四篇、也是全书的最后一篇“概论”是对全书内容的总结和政治趋势的分析。拉斯韦尔运用前面提出的行为主义理论对民主国家和世界革命的未来作了预测。对于民主制度,他认为,世界出现了法西斯主义化的趋势,美国能否摆脱这一趋势的影响取决于中产阶级集团能否摆脱大财团影响发挥独立作用。对于世界革命,拉斯韦尔指出,世界革命部分受到限制而又部分获得普及推广,低收入技能集团逐步获得政治地位,但在“宏伟壮丽的阶级门面”背后还是存在技能、人格、态度等“也许更为微妙的对立因素”。拉斯韦尔在这最后一篇中为运用行为主义理论做出了尝试,而日后的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预测。
读完了整本书后,我大致了解了拉斯韦尔在书名中提出的“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这一问题。对于我这样一个政治学初学者来说,拉斯韦尔简明但不失严谨,且富有逻辑的论述方式,在阅读中给了我很大帮助。这本书虽然内容不多,纸张也不厚,但拉斯韦尔所要阐述的问题,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解释,他在论述了自己看法的同时,也告诉世人,政治学也是可以这样研究的,它不仅仅可从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探究。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政治行为,研究权势和权势人物。
我在对这本书的理解上可治学并不神秘但也不随意不简单。政治中的种种现象、问题不是表面深入思考的科学。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逻辑结构很清楚,内容环环相扣。作者的分析自成体系,严密紧凑且客观。总的来说,读了这本书后,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政治学,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这使得《政治学》几乎可以作为一本政治统治方法指南来读。
《政治学》读书笔记3000字篇二
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之父,而他的经典著作《政治学》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首先把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讨论的著作。全书的结构明朗,逻辑清晰,以及作者深刻的理性认识和正义观念也同样使人震撼,但对于已经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的我们这一代人,《政治学》无疑还是比较艰深的。笔者花了数周才真正看完,但要说读的通透尚未达到。只能就通读一遍的观感,写一些个人理解。
《政治学》一书主要讨论了如何治理城邦的问题,即“城邦政治学”。首先运用溯源方法,从城邦的单个分子家庭开始论述分析,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深受生物学的影响。他认为我们城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达成至善,即通过合理的运作方法来使一个城邦的人民获得“优良”的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同样要显现在精神道德层面上来,这样就把城邦统治者与家长、奴隶主之间的工作区别开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人数的多寡。亚氏认为不同的单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坊,村坊组成城市,而城市以亚氏的观点来说就是“社会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他将此比作动植物必须经过完全的自然生长才能最终完美地体现其“本性”,人类社会由家庭的小范围逐步演化为城邦的过程也是完全这个生长自然规律的。而符合自然是亚氏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下文还会提到。由此他得出了著名观点“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也即人趋于城邦生活是符合自然的。在此前提下,继而论述家务管理的目的,分析各种致富技术,也辩证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何为自然奴隶等问题。当然论述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感受到亚氏是想将其上升到城邦阶层。他认为家务管理重在培养善德。而美德也是亚氏的另一重要观点,城邦政治学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美德政治学,因为政治的追求即是至善。
将家庭和家务管理等问题透彻详解后,亚氏终于开始论述理想城邦和现实城邦。他批判了苏格拉底提倡的“共和国”思想、柏拉图理想城邦理论,分析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我们可以看出亚氏认为一个城邦应当是财产私有,高度自给,实行法制,达到至善。
再讨论各种政体理论,政体分类及现实政体的分类,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六个类型,唯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这也是亚氏始于自身立场所当然得出的结论。但无论什么政体都会发生政变和变革,于是接着阐述争辩的一般原因和各种政体变革的个别原因及对策。可见亚氏维克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稳定社会局面,而试图规避政变和变革,将可能发生的问题点明,从而建设趋于完美的政体。
本书后半部分主要论述了实现理想城邦的公民教育和青年训练。公民应接受统一的教育,要有健壮的体格,注重青少年的教育,注重德才两方面的培养。
(1)关于“自然奴隶”的矛盾。
亚氏在卷一章四中说“至于‘工具’有些有生命,有些无生命”。这里有生命的工具所指代的就是奴隶阶层。亚氏首先认为奴隶这样的工具是可以转让和出卖的,仅仅是一笔财产。其次他认为奴隶是天然存在的,奴役他人是符合自然的,只要他这个“人”自己缺乏理智,仅能感应他人的理智,这就是天生的奴隶。但是奴隶对奴隶主命令的服从遵循难道不应该被看成是一种理智的表现吗?若不是理智在产生作用努力如何感应主人的理智?接着亚氏又顾左而言他,说自然赋予努力和自由人的体格也是不同的,自由人体形健美,努力强壮有力。但是既然自由人生活比较富足,那么是不是更容易发胖,何来俊美?这只是笑言。只是亚氏将生存环境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体格不同来佐证奴隶自然产生的做法实在有些牵强。当然,在现代社会,民主意识发达的今日,以我们目前这种人权至上的眼光来看待一位两千年前的政治思想家对奴隶制的看法无疑是有所偏向的,但有关奴隶的问题却确实存在于亚氏本书的行文中。
他认为凭借强权和法律造成的强迫奴役是违背自然的,比如战争中的战俘等。但就在下一章中论述如何依照合法手续得到奴隶时又说,“这应当归属为战争技术和狩猎技术中的一个部分”。这不禁让人感到前后矛盾,难道亚氏认为战争战俘登掠夺努力地方式虽违于情理却是合于法理?当然这也可能是两章节之间过渡时间太长和执笔人的问题。
(2)获得“金钱”的技术,是否合乎自然。
亚氏认为真正的财富应该不是无限度的。担当货币出现时,致富方法或获得财产的方法又多出一类,即“获得金钱的技术”。依照自然法则,人们两方如果已经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就应该停止交换,而争取利润就是不符合自然的部分了。
亚氏的该观点也即认为生活中的物物交易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一旦达成需求额度,交易也就应当结束。“制鞋的原意是为了穿鞋,有了结余,才想到与人交换,补己不足。”但同样根据自然法则,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交易媒介的渴求也是必然会产生和存在的,由此货币的产生是符合自然的,符合城邦生活的。当人们意识到货币的累积能为自己带来利益之时,自然产生对金钱的需要,人人都应当追求更好的生活,对金钱的需求是难以被满足的,因为对物质储备的追求是终人一生的,所以无法停止交换,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方向。
当然亚氏有关“钱币是一种信用,人们一旦改信另一种钱币,那么原来通行的钱币就失去其价值而买不到任何物品”的观点仍然是十分先进的,其间我们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雏形,这对我们当代货币概念麻木的经济生活,将货币等同于财富的观点仍具有教育意义。
(3)法治与德治的问题。
法治的看法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主要是过分强调了善的作用,认为伦理和道德是能够脱离权利而独立发挥作用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法治和德治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感想。
由于此次斜纹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交递作业,而因笔者生性懒惰而又乐于游玩,导致看书时间十分仓促,所以很多地方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翻看,但也就只是这样浅尝辄止的阅读仍能感受到亚氏深邃的思想见解和广博的学识,也确实为两千多年前如此超前于时代而遗惠后人感到震惊。所以在这次政治思想史课后,我一定会重读这样一份学术名著,而这次的阅读过程也让我认识到想要理解亚氏整个政治哲学,仅读《政治学》是不够的,应该结合《伦理学》、《修辞学》等著作,更好更全面地理解他的思想。另外亚氏为了写作本书,实际考察了100多个城邦,进行分析、比较,这种从经验研究出发,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政治学》读书笔记3000字篇三
针对很多名人的暗杀本身是一个“局中局”,刺杀者本人执迷不悟地相信是自己的那颗子弹杀死了受害者,其实在他动手的那一刻还有子弹从别处射过来,甚至在送往医院的救护车上被发射。
在非信息化时代,最完美的杀人方式便是“局中局”,组织者找了一名身世简单的人并蛊惑他去刺杀目标人物,但是当他扣动扳机或者伸出匕首的那一刻,还有其他的职业杀手就隐藏在周围并趁乱出手。
公众看到的那名暗杀者只是个替罪羊,致命的伤害往往来自其他职业杀手,而职业杀手最终不会被公布出来,因为雇佣他们的人有非常强大的背景和关系,他们可以阻碍司法机构的调查,通过金钱和权力迫使媒体不能正确报道。
我们熟知的美国总统肯尼迪兄弟,以色列总理拉宾,戴安娜王妃都是以这种方式被刺杀的,最终被处决的也是那名被公众熟知的替罪羊,真正的杀手及其组织者完美地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真实的情况无法被揭露,变成了地摊文学里的传说。
当然最近一次“局中局”暗杀是金正恩刺杀他的兄长金正男。两名不知真相的女子被雇来辗转好几个机场进行刺杀演练,做着“先蒙眼睛然后假装认错人并道歉”的户外游戏,一旁有人把这个过程拍下来传到网上赚点击率,只是在最后一次她俩手上涂有致命毒剂。
原本这也会是一场替罪羊式的刺杀事件,这两名女子对刺杀一无所知,最后一次之后她们会发现原来的雇主早已不知所踪,什么都审不出来。只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有太多的摄像头拍下了这个团队的踪迹,最终使这个刺杀事件才被公之于众。当然即使公布了也无济于事,因为真正的凶手策划者依然逍遥法外。
《政治学》读书笔记3000字篇四
该书的作者哈罗德·d.拉斯韦尔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算得上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而《政治学》创作于1936年,是美国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一部早期代表性著作。该书体现了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所具有的种种特点,围绕着在政治洪流中。另外,本书的两个写作特点值得留意。第一,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全书紧扣题目层层展开,条分缕析,论证严谨,事例丰富。第二,敢于挑战传统,敢言人所不敢,拉斯韦尔揭示出冠冕堂皇的制度政治背后被有意无意忽视的不一定合法但真实存在的现象,让政治学褪去神圣,还原其本来面目。
如何行为进行了探寻。
我对第一篇,第二篇的第二、三章和第四篇印象尤为深刻。其中,第一篇为全书设定了研究对象和方法,可以看作是全书的大纲。拉斯韦尔开宗明义地提出:“政治研究是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传统的注重制度研究的政治学不过是政治哲学。拉斯韦尔认为尊重、安全、收入是可望获取的价值,获取价值最多的就是社会中的权势人物,即精英,其余的则是群众。精英可以按技能、阶级、人格、态度来分类。本篇还阐明了全书采用的研究方法,即“应用法”---从精英主体角度出发通过对现实事件的观察发掘精英所采取的手段,和“思考法”---通过时间和比较来辨清精英“自我”的客体位置,点明其技能、阶级、人格和态度特点。
第二篇“方法”用四章主要论述了精英集团操控社会获取价值的技巧,包括对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的运用(“如何得到?”)。拉斯韦尔运用在第一章中提出的“应用法”,紧密结合历史和现实情况(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等)深入解读了生活中似乎平淡无奇的现象所隐藏的精英手段。象征主要是通过灌输意识形态塑造人的行为,控制民众的攻击、内疚、虚弱、喜爱等情绪,形成集体情感氛围,从而为精英操纵社会提供条件。暴力是对战斗技能的运用,从属于精英的全面行动,必须与组织、宣传、情报等手段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物资控制是对物资和服务流动的管制,涉及对国家经济的管理、私人企业集团的作用、危机时期的物资配给和对敌国封锁等方面。实际措施则是精英集团内部吸收训练精英的方法和对外部民众实行政策管理的形式,在危机时期危机间歇期要求有集权、服从的实际措施,危机间歇期则允许民主、分权的倾向,精英通过实际措施维护集体安全。拉斯韦尔运用大量实例,对个人和团体的政治行为和过程进行了动态研究,揭示了不论是原始印第安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民主社会甚或俄国革命社会都存在的精英集团控制行为。
主义化的趋势,美国能否摆脱这一趋势的影响取决于中产阶级集团能否摆脱大财团影响发挥独立作用。对于世界革命,拉斯韦尔指出,世界革命部分受到限制而又部分获得普及推广,低收入技能集团逐步获得政治地位,但在“宏伟壮丽的阶级门面”背后还是存在技能、人格、态度等“也许更为微妙的对立因素”。拉斯韦尔在这最后一篇中为运用行为主义理论做出了尝试,而日后的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预测。
读完了整本书后,我大致了解了拉斯韦尔在书名中提出的“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这一问题。对于我这样一个政治学初学者来说,拉斯韦尔简明但不失严谨,且富有逻辑的论述方式,在阅读中给了我很大帮助。这本书虽然内容不多,纸张也不厚,但拉斯韦尔所要阐述的问题,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解释,他在论述了自己看法的同时,也告诉世人,政治学也是可以这样研究的,它不仅仅可从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探究。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政治行为,研究权势和权势人物。
我在对这本书的理解上可治学并不神秘但也不随意不简单。政治中的种种现象、问题不是表面深入思考的科学。整本书读下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逻辑结构很清楚,内容环环相扣。作者的分析自成体系,严密紧凑且客观。总的来说,读了这本书后,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政治学,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这使得《政治学》几乎可以作为一本政治统治方法指南来读。
《政治学》读书笔记3000字篇五
政治学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问,掩盖阶级本质进行更好的统治则是每本政治学著作的最大功效,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不例外。即使亚氏的理论站在了剥削阶级一方,即使亚氏的理论在当时也已落后在了政治现实之后,当更应看重的是他开创了剥削阶级政治学以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与意义。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对城邦的讨论引出了对公民探讨与要求。而在此之后,讨论来到了全书的重点部分—政体的分类。亚氏关注了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比较,寡头政体崇尚财富,认为由富人当政,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看做正义;平民政体追求自由,认为一切都应当平等,使政治权利的平均分配为正义。
在这个问题上,亚里士多德基本大致勾勒出了政治生活秩序的基本原则:任何政体都自然地倾向于尚慕“平等”的民主政体。但是,这种平等只是政体内的一种政治状态,这种状态需要一种超出这种状态之外的力量来予以守护。因此,构建民主政体的主要任务与其说是谋求平等,不如说是谋求平等的保卫者。而这种平等的保卫者存在于平等的政治状态之外,它的存在与政体内的平等的政治状态构成极端但却必要的不平等。而在探讨保卫这样一种民主政体的同时,政治家又往往陷入了辩护民主政体同时又对君主政体保持了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而这或许就是亚氏向后人在民主进程中提出的一大难题。
在之后亚氏对“政体类型学”的论述中。他大致沿袭了柏拉图的分类理论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体类型学”。而其影响之深,诸如当前屡屡见诸报端、新闻的“左”、“右”、“共和”、“民主”、“宪政”等等政治论说之争论在本源上都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典政治作家们的“政体类型学”。
而在最后亚里士多德却将笔锋转向了政体与立法。“我们的前辈把关于立法的研究任务留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开展这项研究,去搞清楚使得一个政体兴盛和衰亡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妥善地维系一个政体”,亚里士多德这样说道。
回顾亚氏的政治哲学,我们不难看出人类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何为美好生活的不断思考。而对于还处于“前近代”社会,和并未落实宪政和民主诉求的现今中国来说,亚氏仍具有其积极意义和塑造公民人格的力量。自由主义足以清除近代史上对于粗暴的历史单线论的盲目崇拜和对于国家主义的狂热拥抱,但对于破除之后何以建立一个公民社会和民治体制似乎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和规划。回顾以亚氏为源头的共和主义,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点点答案。共和主义的热烈和令人沉思的力量与自由主义的清冽想调和,则可以建构一条通往开放、自由社会的小道。
《政治学》读书笔记3000字篇六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开山鼻祖。他第一次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研究领域。他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使政治学真正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体系。
《政治学》一书中,亚氏以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所谓“至善”的城邦。书中,首先是对于理想城邦的探讨。全书分为八卷。第一卷应该是一个序言。政治学应当从何处开始。什么是城邦:一种追求至善的包含其他一切的共同体就是城邦。亚里士多德从一开始就批评了一种谬论即认为治城邦如治家,家长、主人、政治家和君主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区别仅在于治理人数的不同而已。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治国与治家是不一样的,家务管理者与政治家也是不一样的。
城邦的基本要素是公民。公民的本质决定城邦的本质,所以要研究城邦,首先要研究公民。在第三卷的开始,亚氏开始讨论公民的定义。“凡有资格参与城邦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就是该城邦的公民。这就是说,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公民。紧接着,开始讨论善良之人的德性与良好公民的德行是否相同。结论是:“即使不具有一个善良之人应具有的德行,也可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在此之后,讨论来到了全书的重点部分—政体的分类。亚氏将政体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两类。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亚氏对各种政体进行了比较。特别是对于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的比较。寡头政体崇尚财富,认为由富人当政,政治权利的不平等分配看做正义;平民政体追求自由,认为一切都应当平等,使政治权利的平均分配为正义。接下来,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城邦的权力归属问题。他认为,由多数人掌权是合乎公道的。
接着自然地转为各种政体的问题。当城邦中德性较高的人越来越多后,君主制开始逐渐被共和制和寡头制取代。但是平民政体,是众人德性堕落的结果。民众决断一切是永远和野心家的煽动与僭主的谋权分不开的。在亚氏看来,共和政体和贵族政体,都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某种混合,区别在于前者倾向平民而后者倾向寡头。最优良的城邦,在亚氏看来,是中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体,因为中产阶级人数最多,从整体上占有着巨大的财富,个人而言,既不富有,也不贫穷,所以能够保持整体上的稳定。而且中产阶级讲求平等,注重德性,能够更容易做到“中庸”的美德。
在第五卷,亚氏开始讨论各种政体覆灭更替的原因,以及保存政体的最佳方法是什么。首先是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冲突。根本原因是二者的正义观不同:自由和财富的对立。其次,平民和寡头的冲突引起僭政,因为僭主欺骗双方,使他们认为只有在僭主的统治下才能使双方得到安宁,可实质确是,挑拨双方的互相斗争才是僭主维持自己权力的法宝。僭主因不正当的权力产生恐惧,并因为这种恐惧而运用种种僭术来对付人民。但是,明智的僭主会变得谦卑恭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从而使僭政得以长久维持。这也是僭主制的保全方法。
在最后的七八两卷,亚氏从新回到了对于理想城邦的讨论。最优秀的政体就要有最值得选取的生活。对于幸福的人,幸福的城邦的讨论。以及对于土地分配,共餐制,子女的抚养和教育问题,音乐、文学等等具有柏拉图式理想观的讨论。这也说明亚氏的思想终究在某些方面被其师柏拉图深深的影响。
总之,亚里士多德是政治学的创始者,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政治学》也是经典中的经典。其中有关城邦,政体,法制等政治思想深深的影响了此后的政治家和学者。
《政治学》读书笔记3000字篇七
国家之间不可能不存在着联系,在国与国之间,很多事情是未知的,也是很难处理的,由于一些政治理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往往国家之间有很多联系,这些联系中,有不好的,当然也有好的。这次,我读了肯尼思·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对我了解一些国际之间事物起了很大的作用。在世界日益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时,联系肯定是不可或缺的。紧密联系中,我们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本书虽然没有谈到具体的方法,但是也说了一些国家的行为是否该值得称赞和是否应该受到谴责。肯尼思·华尔兹,1924年6月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任教。曾担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并荣获“詹姆斯·麦迪逊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1994年退休,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作者常年从事理论研究,对于国际政治有很深的了解。华尔兹理论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倡议了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或理论思考路线,而在于他努力将政治现实主义体系化,使之成为一种严谨的、演绎性的国际政治体系理论。正如20世纪50年代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是现实主义的里程碑一样,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的里程碑。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自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之后最具影响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也是新现实主义最早和最重要的代表作。
《国际政治理论》的第一章中,将理论定义为人的头脑中关于某一领域的组织性及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一幅思想性图画。为了对某一领域进行知性的分析,理论将该领域与其他领域分离开来。一幅思想性图画,例如关于国民经济或是国际政治系统,是一种简化了的描述。为了展现重要的原因和结果,这幅图画必须将某一经济体或国际政治系统中的绝大部分要素加以省略。理论是一种工具,它试图有助于对某一加以限定的行为领域加以解释。绝大多数理论都是经过省略的,但是为此而对某一理论加以诟病则令人感到奇怪。有时我们被告知,为了使理论与现实更为接近,应该在理论中添加一些东西。但是科学的发展,无论是物理学还是经济学,都是通过远离对世界的直接经验,然后对其加以高度抽象的描述而获得发展的。
《政治学》读书笔记3000字篇八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针为指导,研究政治学领域中具有共同性和根本性的问题,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完整,概念和理论观点表述明晰,内容深入浅出的特点。
二.内容简介。
政治是人类高度文明的体现,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公共环境背景。对政治的研究是我们了解社会、理解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
《政治学原理》可作为网络学院、成人教育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材,亦可作为公共管理人员的日常学习用书。
四.目录。
第1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意义。
第2章国家。
第一节国家的含义、本质与职能。
第二节国家的起源、演变与消亡。
第三节国家与社会。
第3章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形式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第二节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第三节国家结构形式。
第4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整体特征。
第二节立法机构。
第三节政府。
第四节司法机构。
第5章政党。
第一节政党的概念。
第二节政党制度。
第6章政治团体。
第一节政治团体的含义。
第二节政治团体的类型。
第7章政治发展。
第一节政治发展的内涵。
第二节政治发展的途径与类型。
第8章国际政治。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国际政治格局。
第三节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与基本准则。
第四节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和基本理念参考阅读书目。
后记。
五.什么是政治。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这一社会现象很复杂,各时代的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对它作过各种论述。政治随着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进程而发展,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
政治体制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的规范体系,具体指和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简称政体。
特征表现。
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在产生阶级对立和产生国家的时候,并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国家相联系。政治同各种权力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各种权力主体为获取和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发生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冲突,从而决定了政治斗争总是为某种利益而进行的基本属性。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利益,权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满足等,对于各种权力主体来说,都是政治运行的基本动力。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反政府行为、权威性影响、权力竞争等。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上述特定行为的相互作用。如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管理与参与的关系、权威与服从的关系、相互斗争的关系等。这些关系又基本上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所具有的必然性。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300字(精选16篇)
- 2023年水浒传读书笔记(通用12篇)
- 最新奶茶店商业计划书摘要(优秀10篇)
- 2023年刑事复核申请书成功(精选12篇)
- 最新刑事复核申请书要交几份 刑事复核申请书怎么送到武汉市公安局法制科(8篇)
- 快乐放飞梦想(实用17篇)
- 最新创意广告策划文案(实用8篇)
- 读书笔记摘抄格式电子版(17篇)
- 最新读书笔记摘抄格式小学三年级(模板14篇)
- 最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简报(模板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