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个案工作计划书(大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6:05:03 |
  • zdfb |
  • 14页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路线,避免遇到困难时措手不及。编写一个好的计划需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计划,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帮到你。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一

xxx,男,10岁,现在xx小学就读,健康状况一般,体型正常,脸色红润,身体素质一般。案主性格内向,平时与邻居、朋友交流很少,只与几个同学有来往。有时会一起与同学玩玩游戏。

家庭背景:案主的父母多年前来到台州,案主也随着父母与姐妹来到台州,父母都在台州打工,加上还要承担3个孩子,条件比较一般,案主有一名姐姐,一名妹妹,姐姐上初中,而妹妹还小没上学,平时父母忙,需要周玉明照顾妹妹,因此与妹妹关系比较好,父母也没有时间管他,也没什么朋友,长期以来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加上没人管,便放纵自己,学习也不认真,加之学前以及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学好基础,导致到二年级还不怎么会写字。

(一)问题确认。对于周玉明不会写字的问题,据了解,周玉明本身没有存在问题(如先天性疾病之类),只是过于懒惰,自暴自弃,加上一年级的时候基础没学好,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案主的问题也是受到家庭以及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同时,学校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对此进行及时的处理,并有逐渐严重的趋势。因此,既要针对案主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还要结合外部资源共同解决案主的问题。

目标在于协助案主认清自己面临的问题,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帮助并促使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协助其调整人际关系网络,促使案主能够自己努力去改善。具体计划如下:

1:帮助周玉明学会基本的写字,比如简单的一,好,又此类的汉字一百个。

3:通过与老师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我了解了学校老师以及同学提供的初步信息后,约见了案主。第一次接触,案主虽没有表现出太多抵触情绪,但也比较沉默寡言,在多次见面交谈过程中,我与案主也相互了解了不少,明白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工根据案主情况,先从案主的心理情况开始,每个月对案主进行一次心理教育,每次40分钟,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还没有放弃他,爸爸妈妈也很关心他,同学也会很愿意与他做朋友,让他要对自己有信心,重新拾起对自己的信念,积极应对和解决目前困难。

2:同时,我要对案主自身的问题进行处理,每个星期定期对案主写字进行辅导与帮助,每次一节课,帮助他学会基本的汉字,看他自己的能力,掌握一年级学生所应该学会的汉字,例如一,又等基本汉字一百个。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二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和《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xx〕2号)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和我园的工作总计划,继续遵循我园“健康就是胜利”的校园文化理念,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为契机,全面、有效地提高办园质量,提升办园品质。

以家长委员会建设为推手,推进我园现代教育制度建设及依法治校的进程,有效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和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我园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1、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调动家长“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继续加强幼儿园网站、班级网站、家长园地及qq群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及互动功能,及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活动动态,创设家园之间网络资源的交流平台,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知晓率达到98%以上。

2、办好家长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创新形式,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家长培训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专题讲座。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座、家长开放日、“教子有方”优秀家长的经验推广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培训,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使学校教育的理念不断地“融入”到家长的教育孩子行为之中,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逐步趋向吻合,发挥桥梁和媒介作用,广泛宣传学校教育的目标、任务,让广大家长知晓并理解学校工作。

3、扎实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和各项管理工作。

认真学习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现代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培育家长的民主意识和志愿精神,让家长通过参与学校管理,协助学校改善家校关系,促进家校和谐与社会和谐,进而推动学校建设、家庭建设和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委员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以家长助教、家长志愿者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到与幼儿园工作中来。

4、加强幼儿园家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创新家长工作新局面。

组织开好第一次家长会,把家长会做为宣传克拉玛依教育、发出教育正能量的传播渠道,善于把我们所做的工作宣传出去,让家长了解、让家长知道,从而达成教育共识,减少家园矛盾的产生。要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争取让家长来学校一次就能收获一次家教经验,借鉴国内外科学、先进的教育工作方式做好家园联系和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素养的水平,开好大型和小型家长会,创新家长会的形式和内容。利用网页这一阵地,开通家长网络学校,建立家庭教育资源库。促进家长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5、点面推进,使家长工作逐步深入。

把教育知识普及和个案跟踪转化服务指导相结合,既要普及家长受教育面,让更多的家长理解家庭教育、了解家庭教育、走进家庭教育,更要让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的家庭得到支持和帮助,发挥家庭教育指导的真正意义和水平。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名师工作室入室成员的作用,努力培养本土家庭教育名师。

讲师团成员和名师工作室入室成员要积极参与到家长培训中,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高质量的讲座,继续与大众媒体(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合作开办家庭教育专栏,定期针对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答疑,同时运用好媒介平台,向社会传播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大面积提升家长、教师的家庭教育素养。

7、用传统文化,滋养家长教育。

继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家长们认识到传统文化育人的优势和价值,从而确立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家庭教育的意识,定期组织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引导家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注重言传身教,通过学习分享,提高家长利用传统文化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

认真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在校生家长进行家教知识培训工作的规定要求,为推动幼儿在园的素质教育,构建长治久安的和谐校园而努力工作。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三

姓名:

性别:男。

年龄:10周岁。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

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同时,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所持有的观念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其现实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因此了解个人早年经历对于了解其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家庭和社会角色对超我和理想自我的建立都有重要影响。小虹面对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其早期经历的那件事情有关,并且一直被“亲妈”、“姨妈”等问题困扰,一旦能够好这些问题,将会有助于小虹的健康成长。

由案主目前面临的困境可知,案主亟需对一些自己比较敏感的问题的解答,而且这些解答必须具有一定说服力,能够说服自己,还能够说服他人;其次,案主需要一个充满温暖与关爱的成长环境;最终需求是圆满解决两家人之间目前存在的矛盾,营造和谐的亲属关系。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可按七天为一周期:

1.建立关系(第一星期):社工开始与案主接触,并进行初次会谈。初次会谈时,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案主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运用相关技巧赢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过与小虹玩一些小游戏,增强小虹对工作者的信任,工作者要在多种场合给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励案主的成长动机,并制定治疗计划目标等。

必须要对宣泄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导。间接资料是在访视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姨妈和自己亲身父母家。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案主的内心冲突和目前的行为状况等。

3.对案主及相关问题进行诊断(第三星期):在整理、归纳及分析所得资料的基础上,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评估和推断。重点包括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过程;家庭环境与家庭心理动力;案主个人生活经历和行为特征等。在这一阶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较关心的或比较敏感的问题,为下一阶段计划的实施做好铺垫。

4.治疗(第四星期并持续一个月):工作者与案主进行深入接触,并对案主进行治疗。目标是减轻“人——情境”系统的功能失调,缓解案主郁闷的情绪;改善案主的社会及生活环境,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能力,促进成长。在治疗过程中,社工要重视案主的成长经历,积累起来的情绪冲突和不愉快等,努力引导案主去发现自己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帮助案主逐渐忘记过去不愉快的经历,比如那一件令小虹十分伤心的事情。在此可以帮小虹理清事情的过程,认清事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而亲戚们的玩笑并无恶意。

同时,社工还要协助当事人修正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克服不良的自我防卫机制,鼓励小虹在面对问题是能够勇于回答,并且社工可以帮助小虹如何有技巧性的回答问题,通过一些情景模拟训练等来提高小虹的应变能力,和有效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社工还可以对小虹进行间接治疗,可以与小虹的姨妈及小虹的生父母进行沟通,包括给予小虹更多的关爱,多和小虹谈心,增强小虹的信心;协调好两家关系,并且尊重小虹的选择(愿意在谁家成长),还可以与小虹所在学校联系,通过改善小虹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来达到小虹不良行为的改变、人格的完善。

学了解小虹的近况。要对小虹的一些转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前后形成对照,吸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技巧与教训。

由于该案例尚未实行,只是计划,因此,主要反思是如何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整套计划中,深深认识到理论知识的不足,在某些方面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但缺乏理论的储备而无法表达,因此以后需要加强理论素养。纵观整个计划,认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具有不少优点,例如效果会较明显,但可能花费的时间会更长,花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会更大。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四

案主孙阳光与20xx年8月29日进入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今年12岁。现与其他六名孩子一起生活在儿童福利院小家庭中。

被抛弃的原因:20xx年案主被抛弃在儿童福利院门口,再起衣服的红布上写着抛弃的原因:由于其父受重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母亲离家出走,生活陷入困境。为了孩子能够生存,遂请好心人收留。入院诊断时,按住被诊断为患有共济失调型脑瘫、生物素缺乏症、癫痫。他的智力、运动发育比同龄正常孩子落后五年;甚至情形但反应迟钝,不能计算。走路摇摇晃晃并不稳定。

20xx年9月进入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学习。开始是学习状况良好,能牢记老师给予的家课、上课时的情形。但容易丢东西,有时也被同学欺负。但它仍喜欢继续上学。孙阳光社交能力差,在校和同学相处较差,见到陌生人表现热情,与其他家庭孩子相处也较差。孙阳光说话喜欢绕弯,你问他叫什么,他会热情地把在场的所有人介绍已贬值后再说自己。他是从达三班声道小家庭的,在达三班的优越感没有了,阳光变得自卑。抓握能力不好,写字写不好;在校学习差,尤其是语文。经常摔倒或与同学大家而受伤。

他是义工眼里的可爱宝贝,家庭妈妈眼里的调皮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

工作员观察与分析

要了解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孩子世界有三类人:父母、兄妹、伙伴,对于福利院的孩子,就要走进他的同辈群体,了解他们的亚文化。

(1)孩子的技俩: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他们会集体编造一个谎言。通过与小家庭,孩子接触,我他们很想养只小狗,为了他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会不约而周的上演一场看似逼真而又漏洞百出的闹剧,阳光不会主导这场闹剧,通常是听了杨丽、刘浩的指使而协同。

工作计划范文

(2)在一次小组中,大家讨论加妈打他们,我让大家画出自己的心情,其他人要么画得是巴掌,把贺妈妈拍死,要么是想象外面美丽的天空,只有阳光,他画进了他的所有伙伴,大家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起快乐玩耍,阳光尽管12岁了,但他始终生活在自己的美好世界中,没有仇恨、没有埋怨,阳光很单纯很善良。

(3)阳光经常会不分场合地恐吓其他小朋友,他经常警告袁斌别惹我。要不我把你“踏哈着“,可是他却不轻易去打别人。看看他和刘浩玩闹也是这个样子,刘浩则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整治一顿,然后,大家一起嘻嘻哈哈继续玩。

阳光的这种表现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很蛮横、不讲理“也是这个原因,导致他在学校挨欺负。

(4)一次阳光要我给他送粮礼物,他说要一把枪,我说“不行,打伤人怎么办?”他反过来向我解释:“如果我用枪打伤了人,这个责任你负不起!”福利院的孩子并不像家庭的孩子那样“单纯”他本身处在一个关系复杂的,缺乏亲情的正式的契约关系中,他过早地接受了这些,并深入到了内心中。他很小就已经步入了社会,可毕竟他是个孩子,他只看到了别人的关系与心理,但没有看到自己的心理,理所应当的认为“身边的人满足他的需求的义务”带着孩子的狡黠。

(5)孩子有争宠的行为

比如,小家庭的孩子都江堰市反对李逃同我亲近,他们说:“哥哥,李逃老缠着你!“当我要领着部分孩子下楼玩,剩下的孩子会特别想跟着,将去玩的孩子会坚决反对剩下的孩子,甚至会大打出手。阳光也有这样的情绪,但想比较刘浩、杨丽要轻得多,并且不会因此恐吓别人、打别人。他似乎并不在乎这些。

(6)每一次去小家庭看到的更多的是阳光在训练,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洗饭盒……而其他的孩子则在写作业、看电视。作为家庭中身体协调能力最差的孩子,阳光通常要比别人承受更多的指责、付出更多的努力,且只有很少的玩的时间。

(8)一次阳光放学回来,满脸沮丧,见了我也一句话不说,扭头就走,从杨丽口中得知“阳光的语文、数学都考了鸭蛋”。学习是阳光头疼的一件事情,阳光喜欢上学,因为上学使他同大三班的孩子彻底划清界限,说明了他能力较好。但是一次次的考试失败也无情地打击着他的自信心,由自卑转向自负。一次我请他参加小组,当他得知其他成员有:周智理、周玉珑、周玉驰……他说:“我不去,游戏太简单了。”在他的意识中,他认为大一班的孩子几乎根本不如他,给他们做的游戏对他来说也是“太简单了”。

阳光有许多“情况”需要社工干预,干预顺序为:

(1)阳光需要培养安全感,需要他人的无私的爱。

(2)从大三班由护理员眼中的“宠儿“到小家庭中的”低能儿“其心理落差导致的心理偏差需要干预。增强他的自信。

(3)阳光说谎、打架等行为需要做行为矫正。

(阳光的人际问题不大,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雅娟。)

而在我的有限时间里,主要帮阳光建立一种安全感,寻找一个归宿地,而其他的任务,就需要转介。

1.总目标:培养案主的信任感与安全感

2.分目标:

(1)与案主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2)为案主寻找一个关系融洽、安全的群体,让案主能够自由表达。

(3)发泄案主心中的苦闷

(4)协调案主的人际关系

本次个案工作主要采用:小组工作的互惠模式。

该模式认为,互惠模式的目标实施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个人必须透过一个健全并核实的群体生活才能获得将康、全面地发展。他非常重视从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成员,非常强调群体生活的重要性。

针对案主,主要是帮助他在这样的小组中获得安全感,并且得到成长。促进案主主动与人交流,学习交流的准则恩等,以便完成其社会化。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工作,我了解到,他们还不能进行深刻的自我探索,所以我选择了社会学习理论的方法,它不需要孩子考虑太多。在干预中,我采用如下技巧:

(1)真诚。对待孩子决不做作,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决不姑息;高兴就笑,不高兴就皱着眉。给孩子真实地评价,不做任何修饰。

工作计划范文

(2)倾听与尊重。孩子发泄时会很激动,什么都说,话语也不加考虑。我要认真地听,并不给予价值判断。

(3)同感。对他们的感情表露报以同感,有利于关系的建立。

(4)保密。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守。

(5)强化。不断强调它们是一个整体。

定期与案主见面:每周三至周五的下午5:00去小家庭,与案主熟悉,并逐渐建立关系以及基本情况。

通过现在负责和以前负责过小家庭的社工交流,与家庭妈妈交流,了解案主的情况。

通过查阅案主的档案了结案主的基本情况。

个案与针对小家庭的小组工作同时进行,互相配合

在每天小组活动结束后的剩余时间内,专门同孩子们一起聊天、玩耍。

第一次会谈:从同辈群体中去了解案主的问题,并为案主进入机体创造条件。

主要内容:通过与案主的同辈群体接触,进一步了解案主的状况,寻找造成案主问题行为的真正原因。并通过小组活动建立一种亲密的信任的小组关系。

时间:20xx年6月13日

第二次会谈:巩固亲密群体的关系,并深入了解案主的情况

主要内容:一次会谈无论是信任感亲密感都不深,所获得的资料也不一定准确,所以,要进行第二次。

预计时间:20xx年6月20日

第三次会谈:引导案主发泄情绪。

主要内容:在前两次会谈的基础上,让案主与其他朋友集体发泄不满情绪。同时加深亲密群体的亲密程度。

第四次会谈:结案

主要内容:对本次个案进行评估。并且对于关系中断可能产生问题的解决。

预计时间:20xx年6月27日

工作者观察

案主的自述

家庭妈妈的反馈

正式社工的评估。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五

姓名:郑xx。

性别:男。

年龄:10周岁。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瞻前顾后,性格内倾、封闭自保。

家庭职业背景:农民,但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主要问题:心理阴影,性格转变,沉默寡言,一定的厌学情绪。

背景材料:

小杰家总共有三兄弟,他排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那时姨妈家经济尚且宽裕,欣然接受,便承担起抚养小虹的责任。小虹聪明可爱,再加上得到姨妈(原为一名教师)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表现活泼,令人喜爱。小虹在姨妈家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很喜欢姨妈家,也逐渐将姨妈当成自己的妈妈,并一直称呼姨妈为“妈妈”,自己的亲身父母会偶尔过来看望小虹,但小虹和亲身父母的亲热程度显然不如和姨妈亲昵,甚至在姨妈、亲身父母同在的场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妈那里撒娇,基本和父母感情疏远。为此,有不少亲戚朋友故意开玩笑似的询问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谁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妈的亲孩子,应该和你妈更近一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尽管并无恶意,但年幼的小虹无从回答,在多次受到这种问题的困扰下,小虹便拒绝回答这样的问题,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个好事亲戚反复询问这类问题用来逗乐,小虹鼓足勇气回答了一些,后遭到亲戚的大笑,小虹当场情绪低落,终于忍不住流出眼泪,从此表现得沉默寡言、言行犹豫徘徊。抚养小虹的姨妈后期因为家庭负担过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将小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爷爷一家照顾),事情一再耽搁,造成姨妈的一些不满与误解,因此对小虹的关爱不如从前。小虹更加情绪失落,因而导致在家和在学校积极性都下降了许多,成绩下降很快,逐渐有厌学情绪,整天无精打采,很少展现笑容。

针对小虹的这种状况,社工计划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这是因为小虹在成长过程中有未被解决的困扰,以及不好的经历压抑在内心里,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和心理阴影,从而导致不合理的心理状态和处事态度。同时,心理社会治疗理论认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所持有的观念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其现实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因此了解个人早年经历对于了解其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帮助,同时,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家庭和社会角色对超我和理想自我的建立都有重要影响。小虹面对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其早期经历的那件事情有关,并且一直被“亲妈”、“姨妈”等问题困扰,一旦能够好这些问题,将会有助于小虹的健康成长。

由案主目前面临的困境可知,案主亟需对一些自己比较敏感的问题的解答,而且这些解答必须具有一定说服力,能够说服自己,还能够说服他人;其次,案主需要一个充满温暖与关爱的成长环境;最终需求是圆满解决两家人之间目前存在的矛盾,营造和谐的亲属关系。

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可按七天为一周期:

1.建立关系(第一星期):社工开始与案主接触,并进行初次会谈。初次会谈时,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案主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运用相关技巧赢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过与小虹玩一些小游戏,增强小虹对工作者的信任,工作者要在多种场合给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励案主的成长动机,并制定治疗计划目标等。

2.进行心理社会研究(第二星期):社工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关资料。需收集的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直接资料是指直接通过与案主会谈直接获得的资料,可以在与小虹进行初次和二次访谈时,可以使用宣泄治疗法,一方面让小虹不满的情绪和困惑得到宣泄,另一方面获得有用资料,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对宣泄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导。间接资料是在访视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姨妈和自己亲身父母家。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的心理和生理情况、案主的内心冲突和目前的行为状况等。

3.对案主及相关问题进行诊断(第三星期):在整理、归纳及分析所得资料的基础上,对问题的本质进行评估和推断。重点包括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过程;家庭环境与家庭心理动力;案主个人生活经历和行为特征等。在这一阶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较关心的或比较敏感的问题,为下一阶段计划的实施做好铺垫。

4.治疗(第四星期并持续一个月):工作者与案主进行深入接触,并对案主进行治疗。目标是减轻“人——情境”系统的功能失调,缓解案主郁闷的情绪;改善案主的社会及生活环境,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能力,促进成长。在治疗过程中,社工要重视案主的成长经历,积累起来的情绪冲突和不愉快等,努力引导案主去发现自己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帮助案主逐渐忘记过去不愉快的经历,比如那一件令小虹十分伤心的事情。在此可以帮小虹理清事情的过程,认清事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而亲戚们的玩笑并无恶意。

同时,社工还要协助当事人修正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克服不良的自我防卫机制,鼓励小虹在面对问题是能够勇于回答,并且社工可以帮助小虹如何有技巧性的回答问题,通过一些情景模拟训练等来提高小虹的应变能力,和有效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社工还可以对小虹进行间接治疗,可以与小虹的姨妈及小虹的生父母进行沟通,包括给予小虹更多的关爱,多和小虹谈心,增强小虹的信心;协调好两家关系,并且尊重小虹的选择(愿意在谁家成长),还可以与小虹所在学校联系,通过改善小虹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来达到小虹不良行为的改变、人格的完善。

学了解小虹的近况。要对小虹的一些转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前后形成对照,吸取转变过程中的经验技巧与教训。

由于该案例尚未实行,只是计划,因此,主要反思是如何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整套计划中,深深认识到理论知识的不足,在某些方面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但缺乏理论的储备而无法表达,因此以后需要加强理论素养。纵观整个计划,认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具有不少优点,例如效果会较明显,但可能花费的时间会更长,花费的人力物力资源会更大。

个案追踪法医院护理的论文。

小学高年级赏识教育个案分析论文。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六

性别:女性。

年龄:28岁。

婚姻状况:已婚(同龄丈夫张某,并有一个7岁的女儿孩子)。

教育程度:初中毕业。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农村务农。

职业经历:初中毕业之后,外出南方打工3年,之后回农村结婚生子。性格特征:勤劳孝顺,坚强独立,但是多愁善感,偏执多疑。

婚姻观:认为夫妻双方白头偕老的婚姻是最美满的,坚持夫妻彼此包容、理解和忍让的相处之道。

生育观:案主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在小学以及初中都是班里的优等生,但是由于家里兄妹比较多,家境贫寒,她在初中毕业之后被迫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转而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这些经历使她深刻体会到了养育多个子女的艰难,而且案主在南方发达城市打工时,看到了城市家庭中优生优育的种种好处,这些都坚定了案主只生一个孩子,把家里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想法。

二、背景资料。

1、内容提要。

案主结婚后所在的家庭是一个由案主夫妻、公公婆婆以及案主女儿所组成的主干家庭,由于丈夫是家里的独子,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生育思想观念影响的公公婆婆非常希望自己家里拥有孙子来继承香火,所以,自案主结婚以后,公公婆婆一直希望她能为家里生一个男孩儿。刚开始婆媳相处十分融洽,婆婆对她是好言相劝,但是在她生过女儿并表示不想再生育之后,婆婆对她的态度经历了耐心劝导到冷眼相待,直至最后口角相争,拳脚相向、家庭暴力产生的过程。

2、案主陈述。

在我生孩子之前,丈夫还有公婆对我都挺好的,丈夫经常在外地打工,我和公公婆婆在家里种几亩地,我们还养了十几只羊,这样除了平时生活上的一些日常开资之外,还能存一些钱,经济上还算过得去。丈夫虽然在外地,但会经常回家,我们夫妻感情很好。而公公婆婆经常夸我贤惠孝顺、善于持家,我也觉得他们也比较勤劳能干,踏实节约,遇到事情我们总是互相理解、包容,所以我们之间相处的很融洽,很少发生矛盾。

对此也不管不问?

现在我很痛苦,在这个家里我已经感觉不到幸福了,最近丈夫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每次回家对我也很冷漠,而且他也很少给家里寄来钱,我们之间感情已经很浅,只是靠孩子维系罢了。公公婆婆因为我不同意再次生育,对我的怨恨很深,我们之间常常因为一些琐事争吵,每天都没有快乐可言。丈夫现在经常喝酒,回家就打我,有时候我会想到与其这么累,还不如死了了算了,但是每次想到自杀,就会想到不能让孩子没有妈妈,所以我必须活下来好好照顾孩子。现在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试着去和公公婆婆静下心来好好谈谈,但没有任何成效,好像我们之间的矛盾太深了,已经无法弥合。但是我又不想离婚,因为我想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正常的家庭里面,再说这么多年我为这个家也付出很多,也体会过来自家庭的幸福和温暖,对这个家有很深深的感情,我不想轻易的放弃这个家庭,更何况我对再婚的家庭是没有任何信心的。

三、主要问题:

1、家庭问题:家庭比较不和谐,时常会与家人吵架。赵某与婆婆思想观念不太一样,时常因为生孩子的事情发生争吵。

2、心理问题:赵某心理比较消极,多愁善感,对于家里的矛盾,自己无法承受的时候,还有轻生的念头。

4、经济问题:由于赵某打工回家以后一直待在家里没有什么工作,并且她的丈夫在外打工没有贴补家用,除了种几亩地和养一些牲畜之外,家中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经济状况较为紧张。

四、问题分析。

赵某家庭不和谐,是伴随着婆媳之间关于生孩子的问题出现的。赵某小的时候家境困难,使得她上完初中之后就不得不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负担,也正因为如此,案主深刻体会到了经济条件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她也为自己不能继续上学而感到遗憾。赵某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从小父母忙碌,缺少对她的关爱,再加上过早的外出打工,对于为了保证自身安全,自身建立起了防范意识,并且多疑的心理日渐表现出来。赵某人际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她自身的问题,总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友好,而且她本人也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偏执表现明显。婚姻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丈夫的态度,她觉得丈夫不理解她,还打他,所以对丈夫失去了信心,两人婚姻陷入困境。

五、分析治疗。

(一)理论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治疗法。

(二)理论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求助者的问题视为有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求助者所处的环境把我求助者的问题。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求助者的人际关系适应。第二,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是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出现偏差。第三,求助者的问题还有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求助者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该模式强调,在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时要把求助者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

3、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人际沟通十分重视,认为它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该模式强调,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的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模式认为,求助者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4、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知识为开发而已。因此,该该模式指出,开展心理与社会治疗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求助者的潜能,使求助者健康的成长。

(2)家庭治疗法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理论基础:

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

4.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

6.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溯。

六、服务计划。

(1)目标:

1、总目标:帮助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案主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达到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协调一致。

2、首要目标:同时帮助案主与家人沟通,与家人建立正常的关系。让案主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总是回忆过去。使其正确对待夫妻感情问题,不要逃避。

第一阶段: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接案是指个案工作员初次与求助者进行接触,了解其需要与困难,对其面临的问题初步作出判断,根据机构的性质决定是否能够为求助者提供服务。

目的:与案主初步接触,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取得案主的信任后,建立良好专业关系;通过与案主的正面接触,对案主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确定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会谈法。

宣泄被压抑的情绪。在此基础上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收集尽量多的资料,与案主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争取案主的信任与合作,与案主共同确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帮助案主建立自助态度,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目的:通过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在咨询中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帮助案主重建认知结构,以及社会支持网络,改变其焦虑情绪。

方法:会谈法、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过程:

1、采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过程,使案主识别自己的困境所在,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中还包括探索——描述——宣泄这一这一直接治疗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所谓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工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面对我的案主,从她的表述中,我可以体会到案主的苦恼、既想孝顺公婆,又想坚持自己生育观念的矛盾心理。所以,我需要帮助案主表达负面的感受,并提供机会让求助者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和不满,以便减缓案主的心理压力,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实质。我对案主说,你有什么困惑以及不满都对我说吧,我渴望听到你内心的那些痛苦,这样,她把内心的不满与愤怒全都发泄了出来,之后,她告诉我感觉很轻松,很舒服。我说看到你轻松的样子,我也很高兴。由于,案主丈夫常年不在家,自己与公公婆婆之间的代沟相对比较严重,所以,除了偶尔和自己的闺蜜交流,平时她的感情表达是受到限制的,这不仅案主的心理压力,而且还妨碍了她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就像她由于比较敏感,很多时候她会怀疑自己的婆婆是不是不喜欢她等。这个方法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减轻意志控制,并鼓励案主表达各种被压制的感受,以便了解案主未意识到的各种内心矛盾和冲突。例如,我试着问她你觉得婆婆身上有何优点?她说婆婆平时对她很好,也很懂得照顾孩子等,而这就反映了案主因为不生育而对这个家庭的内疚感受。我还会问她,现在这个家庭给你带来那么多的痛苦,你想过离婚么?她回答说自己想过离婚,但是想到离开自己相处多年的丈夫、公婆,还要带着孩子进入另一个陌生的家庭,自己是非常不愿意的,这也反映了案主对这个家庭的留恋与喜爱。通过鼓励案主表达这些被抑制的感受,可以让案主正确的了解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面临的问题所在,通过案主的表达,她发现自己原来并没有那么恨自己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她也感到原来自己对这个给她带来无数痛苦的家庭还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我想这对于治疗案主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上影响了她的人格发展,所以在生孩子的问题上,案主百般抗阻。所以,在处理案主的这一问题时,我会帮助她宣泄自己埋藏已久的不良情绪,使其得到释放。

3、提出建议与意见:

(1)让案主学会如何与家人沟通,及时发现家人的优点。

(2)建议案主积极主动与家人和朋友交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相信人是善良的,放弃以往的敌对想法,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家人。

(3)由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的事重视人的自觉。因此,针对案主本人对事情存在某种偏执的想法,社工尽可能的帮助案主学会理解他人。

第三阶段:结构家庭治疗阶段。

目的:通过与案主的家人交谈,让案主的家人能够理解案主的想法。其次,缓和案主与婆婆之间的矛盾,希望她们能够正常的交流。尽可能的的支持案主自身的想法,而不是替案主决定她的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

方法:会谈法、结构家庭治疗法。

过程: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丈夫)的积极配合,让案主感觉到其实自己并不是不被人理解和关心,只是丈夫不愿意表露出来。同时,让案主与婆婆敞开心扉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婆婆知道自己的想法。其次,让案主与自己的丈夫也好好交流,让彼此都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加深彼此的了解。同时,面对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两人都有必要好好反思,到底是什么方面出现了问题,以今后到底该何去何从。

第四阶段:结束和巩固阶段。

目的:了解案主面临的新问题并巩固工作效果。

方法:会谈法。

过程:主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了解案主的变化和案主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对案主的进步给予正性反馈与强化,帮助案主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处理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鼓励案主正面评价自己,减少焦虑,学会客观对待别人。

七、服务过程记录(附后)。

八、方法评估。

针对案主自身的情况,本案主要采用的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治疗法,尽可能的使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案主自决。同时协调家庭成员积极配合,通过与案主之间的互动游戏,使得这个家庭矛盾得到缓和与平息,使案主走出困境,摆脱生活的烦恼。

九、个案反思。

由于案主本身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来自自己,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过往不能满足的需求在婆媳之间的问题上得到放大,进而激化了夫妻之间矛盾,导致案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因此,作为社工,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案主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达到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协调一致,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七

案主xx,男,17岁,武汉某高中高三学生,比较叛逆,厌学。

小方小学时比较听话,成绩较好,学习生活不用父母操心。

上初中后,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变得比较叛逆,喜欢撒谎,并且经常与同学打架。

高中后经过同学认识了许多社会上的无业青年,经常逃学出去玩耍,渐渐喜欢抽烟喝酒,并经常出入网吧等地。还曾与校外青年一起参与过几次学校里的群架,在学校小有“名气”。

高一结束后,由于逃学多次,并且参与打群架,被学校退学。后母亲为其安心学习,将其送到新洲的住读学校,但小方抱怨学校条件艰苦,母亲不忍儿子受苦,考虑到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分要求比较低,小方小时候比较喜欢涂鸦,于是将其转回武汉的一所高校成为一名美术艺术生。小方则认为母亲的努力都是徒劳,自己根本不想学习,就算现在努力也不可能取得好成绩,依然经常逃学。

小方的父母喜欢打牌,小时候对小方的管教比较少。父亲是一名出租车晚班司机,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家庭收入以出租房屋和父亲的工资为主。小方变得叛逆后,其学习生活基本上都由母亲管教。小方的父亲在小方年幼时有出轨的经历(小方对此不知情),后来觉得愧对小方母亲,从此家中大小事务基本上都由母亲决定。

父亲的管教也是比较顺从母亲的观点,小方对此经常无视,总是说“不要你管我”、“妈妈都没说我,你插什么手”。在小方的教育上,母亲基本上采取物质奖励和棍棒教育为主。

初中时,在临近考试时经常会以“如果这次考到前15名,就跟你买……”之类的话激励小方学习,后来小方越来越不想学习,经常背着母亲逃学,经老师反应发现后,便威胁减少其零用钱,甚至多次与其发生肢体冲突。对于老师的电话反应小方在学校的不良行为,小方经常说老师对他不公平,就是因为自己没有给老师送礼,就处处针对自己。对于小方的这种借口母亲也比较认同,但同时认为自己的孩子也有不对。

近期,小方与校外无业青年联系密切,参与一次抢劫,被派出所抓获,但由于情节轻微,没有参与实施,48小时候获释。

小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母亲一同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

探访案主生活学习的环境,包括家人、老师、同学以及朋友,收集案主相关系统资料,做出以下评估分析。

问题一、案主厌学,有自我放弃倾向,逐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

表现为:初中时经常撒谎逃学,高中时与许多社会无业青年来往密切,经常参与打架,比较暴力。

问题二、案主与其父母间亲子关系比较紧张。

表现为:小方经常无视父亲的管教,母亲从小比较满足小方的物质要求,随着孩子的叛逆程度增加,经常发生肢体冲突。

问题三、案主存在非理性信念,形成以个人为中心价值观,

表现为:认为不顺心意的地方就是对方和自己作对,如学校里,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表现暴力,欺负同学,成为学校的“小霸王”。

原因:母亲从小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小方从小不愿吃苦,比较贪图享受。

认知治疗模式中的理性情绪治疗和人本治疗模式,结合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1)人天生同时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情绪问题是由非理性的信念所形成的,每个人都具有改变自己思想、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2)情绪失调原因——abc理论。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

c特定情形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2)、领悟:承认这中非理性信念的存在性,帮助他认识造成各种情绪障碍的不合理信念及哲学根源。

(3)、修通:采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目的是帮助求治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性,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4)、再教育:改变求助者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5)、家庭作业:继续学习理性情绪治疗的模式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地对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理解和质疑,以此来巩固治疗效果。

运用这种疗法,通过和案主辩论其非理性的想法,培养起其对自身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改变其对自我和别人的态度。

2、人本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个人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动力。

“自我实现”是指对天赋、能力、潜能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

通过该模式,使案主重新认识自我,积极开拓自己的能力。

引导案主自我发觉自己的潜能。

3、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1、家庭系统,家庭成员是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中存在的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

3、病态的家庭结构,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家庭成员问题的真正原因。

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

本案例中家庭结构呈现联合的倒三角结构。

通过家庭会谈的形式,帮助家庭成员意识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后果,改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在整个个案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案主充分的理解支持、真诚、接纳、尊重等,保持良好的倾听。

适时的自我坦露,给予案主回馈及肯定。

在整个个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站到案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他的特殊生活环境,学会转换角色。

2、对于案主的非理性的想法和行为的产生不是一天的产物,所以在处理与争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

3、充分的发动案主身边的网络支持系统和资源,从多个角度去协助案主的自我发展。

4、处理好与案主的关系不可以使其对我产生依赖的情绪,要做到助人自助。

5、在个案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包括与案主,与案主家人以及与案主学校老师的关系。

具体实施计划(预计每次会谈时间间隔一周):

初次会谈(已完成):了解案主的心理特征,以及基本的情况。

主要目标:熟悉案主,掌握背景资料,和案主之间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

第一次会谈正式介入、了解情况。

1、进一步具体的了解案主的心理状况,背景资料,以及在生活其他方面的状况。

2、与案主一起明确问题和需求。

3、征求案主的意见,一起制定目标以及改善目前的情况。

第二次会谈总结过去、发现自我。

1、帮助案主指出自己非理性信念,认识非理性信念与自己目前行为的联系,

作业:案主思考自己小时候学习的长处,曾经如何努力学习,并尝试按照这些做。

第三次会谈重新定义家庭结构、实现转变。

作业:父母反思从前由于夫妻关系导致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强化父亲的职责,父母与案主共同努力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

第四次会谈:树立正确价值观,反思受到的不良影响。

主要内容:帮助案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第五次会谈:悦纳现在的自我,积极的生活。

主要内容:现在案主主动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所做作为,需要支持和鼓励。

所以这次的任务定为积极的适应生活,接纳现在的自我。

作业:通过每次时间的记录,体会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相信自己有改变的潜能。

第六次会谈: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

主要内容:在上次辅导的基础上,改变其非理性的想法。

正确的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如老师对自己的管教。

作业:每当老师批评自己时,先反思自己,老师是否有道理,公正。

第七次会谈: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主要内容:在前几次的基础上,规划自己的生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第八次会谈:回顾过去,鼓励其取得的进步,并巩固个案的成果。

主要内容:回顾这几次的会谈内容,想想自己取得的成绩,并鼓励其巩固已有的成绩。

对本次个案进行评估,并且对于个案过程中出现问题和解决方法。

1、工作者观察,利用原来制订的计划表进行评估。

2、案主的自述、认同感,对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

3、督导老师的检测。

本案例的案主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家庭教育,造成案主价值观认知偏差,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由于案主正处在叛逆期,来自社会会上许多不良的影响导致了案主的偏差行为,如暴力等。

最后由于长期逃学,而厌学,重返学校时已经对自己失去信心。

可见,案主的问题是由家庭和案主自身长期的共同影响所造成的。

于是本计划书采用理性情绪治疗、人本治疗和家庭治疗结合的方式展开。

首先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偏差价值观,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影响案主,帮助案主消除各种非理性信念,效果比较明显,见效快。

但也存在工作者为了追求辅导效果,可能忽视案主的自我感受,使得案主处于消极被动地位。

同时可能会由于工作者过快的介入案主价值观,导致案主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接下来的工作展开。

然后结合家庭治疗改善案主成长的环境,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案主成长环境,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成长。

但同时这种方法要求介入家庭层次比较深,针对本案例,案主父亲曾有出轨行为,而案主不知情的特殊情况,要彻底改善家庭成员关系难度大。

最后在前几次已经取得的成绩之上,通过对案主进行人本治疗,帮助案主建立自信心,重返学校,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三学习。

这种方法以案主为中心,帮助其发觉自身潜力,促成发展。

但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前几次会谈后,案主内心变化成效要求较高。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八

xxx,男,10岁,现在xx小学就读,健康状况一般,体型正常,脸色红润,身体素质一般。案主性格内向,平时与邻居、朋友交流很少,只与几个同学有来往。有时会一起与同学玩玩游戏。

家庭背景:案主的父母多年前来到台州,案主也随着父母与姐妹来到台州,父母都在台州打工,加上还要承担3个孩子,条件比较一般,案主有一名姐姐,一名妹妹,姐姐上初中,而妹妹还小没上学,平时父母忙,需要周玉明照顾妹妹,因此与妹妹关系比较好,父母也没有时间管他,也没什么朋友,长期以来形成了内向的性格,加上没人管,便放纵自己,学习也不认真,加之学前以及一年级的时候没有学好基础,导致到二年级还不怎么会写字。

(一)问题确认。对于周玉明不会写字的问题,据了解,周玉明本身没有存在问题(如先天性疾病之类),只是过于懒惰,自暴自弃,加上一年级的时候基础没学好,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案主的问题也是受到家庭以及学校老师同学的影响。同时,学校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对此进行及时的处理,并有逐渐严重的趋势。因此,既要针对案主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还要结合外部资源共同解决案主的问题。

目标在于协助案主认清自己面临的问题,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帮助并促使其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协助其调整人际关系网络,促使案主能够自己努力去改善。具体计划如下:

1:帮助周玉明学会基本的写字,比如简单的一,好,又此类的汉字一百个

3:通过与老师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六、服务提供

我了解了学校老师以及同学提供的初步信息后,约见了案主。第一次接触,案主虽没有表现出太多抵触情绪,但也比较沉默寡言,在多次见面交谈过程中,我与案主也相互了解了不少,明白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工根据案主情况,先从案主的心理情况开始,每个月对案主进行一次心理教育,每次40分钟,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还没有放弃他,爸爸妈妈也很关心他,同学也会很愿意与他做朋友,让他要对自己有信心,重新拾起对自己的信念,积极应对和解决目前困难。

2:同时,我要对案主自身的问题进行处理,每个星期定期对案主写字进行辅导与帮助,每次一节课,帮助他学会基本的汉字,看他自己的能力,掌握一年级学生所应该学会的汉字,例如一,又等基本汉字一百个。

3:通过与老师家长的沟通,让他们明白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例如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定期的与案主交流,并且辅导他的作业,在父母方面,可以在空余的时间尽量陪陪孩子,也可以在学校每过一个月举办老师与家长的交流会,促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让孩子健康成长。

1:通过三个月的服务提供,通过对案主12次的辅导,使得案主成功学会汉字,并且能够非常流畅的写下来。

2:通过对案主四次的心,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得案主明白自己的价值,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信心,能够更好的练习写字以及一步步的提高学习成绩,赢得同学们的喜爱。

我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会取得一定成效。我也你充分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其他社工的帮助,解决了案主的心理问题,通过学校老师的关心与教育,解决了案主的学习问题,通过家人的关怀,解决沉默寡言的问题,本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取得案主支持方面,我们还不够到位,以致在随后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中经常无功而返,造成时间和精力的不必要损耗。因此,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地、全程了解案主的各种情况,与案主及时有效进行沟通。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九

姓名:赵某。

性别:女性。

年龄:28岁。

婚姻状况:已婚(同龄丈夫张某,并有一个7岁的女儿孩子)。

教育程度:初中毕业。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农村务农。

职业经历:初中毕业之后,外出南方打工3年,之后回农村结婚生子。性格特征:勤劳孝顺,坚强独立,但是多愁善感,偏执多疑。

婚姻观:认为夫妻双方白头偕老的婚姻是最美满的,坚持夫妻彼此包容、理解和忍让的相处之道。

生育观:案主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在小学以及初中都是班里的优等生,但是由于家里兄妹比较多,家境贫寒,她在初中毕业之后被迫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转而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这些经历使她深刻体会到了养育多个子女的艰难,而且案主在南方发达城市打工时,看到了城市家庭中优生优育的种种好处,这些都坚定了案主只生一个孩子,把家里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想法。

二、背景资料。

1、内容提要。

案主结婚后所在的家庭是一个由案主夫妻、公公婆婆以及案主女儿所组成的主干家庭,由于丈夫是家里的独子,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生育思想观念影响的公公婆婆非常希望自己家里拥有孙子来继承香火,所以,自案主结婚以后,公公婆婆一直希望她能为家里生一个男孩儿。刚开始婆媳相处十分融洽,婆婆对她是好言相劝,但是在她生过女儿并表示不想再生育之后,婆婆对她的态度经历了耐心劝导到冷眼相待,直至最后口角相争,拳脚相向、家庭暴力产生的过程。

2、案主陈述。

在我生孩子之前,丈夫还有公婆对我都挺好的,丈夫经常在外地打工,我和公公婆婆在家里种几亩地,我们还养了十几只羊,这样除了平时生活上的一些日常开资之外,还能存一些钱,经济上还算过得去。丈夫虽然在外地,但会经常回家,我们夫妻感情很好。而公公婆婆经常夸我贤惠孝顺、善于持家,我也觉得他们也比较勤劳能干,踏实节约,遇到事情我们总是互相理解、包容,所以我们之间相处的很融洽,很少发生矛盾。

对此也不管不问。

深的感情,我不想轻易的放弃这个家庭,更何况我对再婚的家庭是没有任何信心的。

三、主要问题:

1、家庭问题:家庭比较不和谐,时常会与家人吵架。赵某与婆婆思想观念不太一样,时常因为生孩子的事情发生争吵。

2、心理问题:赵某心理比较消极,多愁善感,对于家里的矛盾,自己无法承受的时候,还有轻生的念头。

4、经济问题:由于赵某打工回家以后一直待在家里没有什么工作,并且她的丈夫在外打工没有贴补家用,除了种几亩地和养一些牲畜之外,家中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经济状况较为紧张。

四、问题分析。

赵某家庭不和谐,是伴随着婆媳之间关于生孩子的问题出现的。赵某小的时候家境困难,使得她上完初中之后就不得不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负担,也正因为如此,案主深刻体会到了经济条件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她也为自己不能继续上学而感到遗憾。赵某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从小父母忙碌,缺少对她的关爱,再加上过早的外出打工,对于为了保证自身安全,自身建立起了防范意识,并且多疑的心理日渐表现出来。赵某人际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她自身的问题,总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友好,而且她本人也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偏执表现明显。婚姻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丈夫的态度,她觉得丈夫不理解她,还打他,所以对丈夫失去了信心,两人婚姻陷入困境。

五、分析治疗。

(一)理论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治疗法。

(二)理论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求助者的问题视为有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求助者所处的环境把我求助者的问题。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求助者的人际关系适应。第二,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是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出现偏差。第三,求助者的问题还有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求助者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该模式强调,在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时要把求助者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

3、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人际沟通十分重视,认为它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该模式强调,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的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模式认为,求助者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4、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知识为开发而已。因此,该该模式指出,开展心理与社会治疗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求助者的潜能,使求助者健康的成长。

(2)家庭治疗法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理论基础:

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

4.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

6.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溯。

六、服务计划。

(1)目标:

1、总目标:帮助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案主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达到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协调一致。

2、首要目标:同时帮助案主与家人沟通,与家人建立正常的关系。让案。

主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总是回忆过去。使其正确对待夫妻感情问题,不要逃避。

(2)具体。

第一阶段: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接案是指个案工作员初次与求助者进行接触,了解其需要与困难,对其面临的问题初步作出判断,根据机构的性质决定是否能够为求助者提供服务。

目的:与案主初步接触,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取得案主的信任后,建立良好专业关系;通过与案主的正面接触,对案主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确定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会谈法。

宣泄被压抑的情绪。在此基础上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收集尽量多的资料,与案主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争取案主的信任与合作,与案主共同确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帮助案主建立自助态度,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目的:通过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在咨询中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帮助案主重建认知结构,以及社会支持网络,改变其焦虑情绪。

方法:会谈法、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过程:

1、采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过程,使案主识别自己的困境所在,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中还包括探索——描述——宣泄这一这一直接治疗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所谓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工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面对我的案主,从她的表述中,我可以体会到案主的苦恼、既想孝顺公婆,又想坚持自己生育观念的矛盾心理。所以,我需要帮助案主表达负面的感受,并提供机会让求助者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和不满,以便减缓案主的心理压力,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实质。我对案主说,你有什么困惑以及不满都对我说吧,我渴望听到你内心的那些痛苦,这样,她把内心的不满与愤怒全都发泄了出来,之后,她告诉我感觉很轻松,很舒服。我说看到你轻松的样子,我也很高兴。由于,案主丈夫常年不在家,自己与公公婆婆之间的代沟相对比较严重,所以,除了偶尔和自己的闺蜜交流,平时她的感情表达是受到限制的,这不仅案主的心理压力,而且还妨碍了她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就像她由于比较敏感,很多时候她会怀疑自己的婆婆是不是不喜欢她等。这个方法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减轻意志控制,并鼓励案主表达各种被压制的感受,以便了解案主未意识到的各种内心矛盾和冲突。例如,我试着问她你觉得婆婆身上有何优点?她说婆婆平时对她很好,也很懂得照顾孩子等,而这就反映了案主因为不生育而对这个家庭的内疚感受。我还会问她,现在这个家庭给你带来那么多的痛苦,你想过离婚么?她回答说自己想过离婚,但是想到离开自己相处多年的丈夫、公婆,还要带着孩子进入另一个陌生的家庭,自己是非常不愿意的,这也反映了案主对这个家庭的留恋与喜爱。通过鼓励案主表达这些被抑制的感受,可以让案主正确的了解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面临的问题所在,通过案主的表达,她发现自己原来并没有那么恨自己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她也感到原来自己对这个给她带来无数痛苦的家庭还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我想这对于治疗案主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使其得到释放。

3、提出建议与意见:

(1)让案主学会如何与家人沟通,及时发现家人的优点。

(2)建议案主积极主动与家人和朋友交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相信人是善良的,放弃以往的敌对想法,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家人。

(3)由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强调的事重视人的自觉。因此,针对案主本人对事情存在某种偏执的想法,社工尽可能的帮助案主学会理解他人。

第三阶段:结构家庭治疗阶段。

目的:通过与案主的家人交谈,让案主的家人能够理解案主的想法。其次,缓和案主与婆婆之间的矛盾,希望她们能够正常的交流。尽可能的的支持案主自身的想法,而不是替案主决定她的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

方法:会谈法、结构家庭治疗法。

过程: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丈夫)的积极配合,让案主感觉到其实自己并不是不被人理解和关心,只是丈夫不愿意表露出来。同时,让案主与婆婆敞开心扉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婆婆知道自己的想法。其次,让案主与自己的丈夫也好好交流,让彼此都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加深彼此的了解。同时,面对婚姻中出现的问题两人都有必要好好反思,到底是什么方面出现了问题,以今后到底该何去何从。

第四阶段:结束和巩固阶段。

目的:了解案主面临的新问题并巩固工作效果。

方法:会谈法。

过程:主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了解案主的变化和案主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对案主的进步给予正性反馈与强化,帮助案主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认知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处理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关系,鼓励案主正面评价自己,减少焦虑,学会客观对待别人。

七、服务过程记录(附后)。

八、方法评估。

针对案主自身的情况,本案主要采用的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治疗法,尽可能的使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案主自决。同时协调家庭成员积极配合,通过与案主之间的互动游戏,使得这个家庭矛盾得到缓和与平息,使案主走出困境,摆脱生活的烦恼。

由于案主本身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来自自己,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过往不能满足的需求在婆媳之间的问题上得到放大,进而激化了夫妻之间矛盾,导致案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因此,作为社工,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案主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达到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协调一致,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十

性别:女性。

年龄:28岁。

婚姻状况:已婚(同龄丈夫张某,并有一个7岁的女儿孩子)。

教育程度:初中毕业。

家庭背景: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农村务农。

职业经历:初中毕业之后,外出南方打工3年,之后回农村结婚生子。性格特征:勤劳孝顺,坚强独立,但是多愁善感,偏执多疑。

婚姻观:认为夫妻双方白头偕老的婚姻是最美满的,坚持夫妻彼此包容、理解和忍让的相处之道。

生育观:案主出生在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在小学以及初中都是班里的优等生,但是由于家里兄妹比较多,家境贫寒,她在初中毕业之后被迫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转而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这些经历使她深刻体会到了养育多个子女的艰难,而且案主在南方发达城市打工时,看到了城市家庭中优生优育的种种好处,这些都坚定了案主只生一个孩子,把家里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的想法。

1、内容提要。

案主结婚后所在的家庭是一个由案主夫妻、公公婆婆以及案主女儿所组成的主干家庭,由于丈夫是家里的独子,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生育思想观念影响的公公婆婆非常希望自己家里拥有孙子来继承香火,所以,自案主结婚以后,公公婆婆一直希望她能为家里生一个男孩儿。刚开始婆媳相处十分融洽,婆婆对她是好言相劝,但是在她生过女儿并表示不想再生育之后,婆婆对她的态度经历了耐心劝导到冷眼相待,直至最后口角相争,拳脚相向、家庭暴力产生的过程。

2、案主陈述。

在我生孩子之前,丈夫还有公婆对我都挺好的,丈夫经常在外地打工,我和公公婆婆在家里种几亩地,我们还养了十几只羊,这样除了平时生活上的一些日常开资之外,还能存一些钱,经济上还算过得去。丈夫虽然在外地,但会经常回家,我们夫妻感情很好。而公公婆婆经常夸我贤惠孝顺、善于持家,我也觉得他们也比较勤劳能干,踏实节约,遇到事情我们总是互相理解、包容,所以我们之间相处的很融洽,很少发生矛盾。

对此也不管不问??

现在我很痛苦,在这个家里我已经感觉不到幸福了,最近丈夫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每次回家对我也很冷漠,而且他也很少给家里寄来钱,我们之间感情已经很浅,只是靠孩子维系罢了。公公婆婆因为我不同意再次生育,对我的怨恨很深,我们之间常常因为一些琐事争吵,每天都没有快乐可言。丈夫现在经常喝酒,回家就打我,有时候我会想到与其这么累,还不如死了了算了,但是每次想到自杀,就会想到不能让孩子没有妈妈,所以我必须活下来好好照顾孩子。现在我真的不知知道该怎么办,我试着去和公公婆婆静下心来好好谈谈,但没有任何成效,好像我们之间的矛盾太深了,已经无法弥合。但是我又不想离婚,因为我想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正常的家庭里面,再说这么多年我为这个家也付出很多,也体会过来自家庭的幸福和温暖,对这个家有很深的感情,我不想轻易的放弃这个家庭,更何况我对再婚的家庭是没有任何信心的。

1、家庭问题:家庭比较不和谐,时常会与家人吵架。赵某与婆婆思想观念不太一样,时常因为生孩子的事情发生争吵。

2、心理问题:赵某心理比较消极,多愁善感,对于家里的矛盾,自己无法承受的时候,还有轻生的念头。

4、经济问题:由于赵某打工回家以后一直待在家里没有什么工作,并且她的丈夫在外打工没有贴补家用,除了种几亩地和养一些牲畜之外,家中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经济状况较为紧张。

赵某家庭不和谐,是伴随着婆媳之间关于生孩子的问题出现的。赵某小的时候家境困难,使得她上完初中之后就不得不外出打工,为家庭减轻负担,也正因为如此,案主深刻体会到了经济条件对于一个家庭是多么的重要,她也为自己不能继续上学而感到遗憾。赵某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从小父母忙碌,缺少对她的关爱,再加上过早的外出打工,对于为了保证自身安全,自身建立起了防范意识,并且多疑的心理日渐表现出来。赵某人际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她自身的问题,总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友好,而且她本人也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偏执表现明显。婚姻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丈夫的态度,她觉得丈夫不理解她,还打他,所以对丈夫失去了信心,两人婚姻陷入困境。

(一)理论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和结构家庭治疗法。

(二)理论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假设:

1、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求助者的问题视为有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模式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即把求助者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求助者所处的环境把我求助者的问题。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导致求助者的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求助者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求助者当前的生活,妨碍求助者的人际关系适应。第二,当前的社会环境的压力过于强烈,是求助者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行为出现偏差。第三,求助者的问题还有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相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求助者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该模式强调,在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时要把求助者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

3、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对人际沟通十分重视,认为它是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该模式强调,人际沟通会影响求助者的家庭关系和求助者的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求助者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模式认为,求助者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4、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认为,每个求助者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知识为开发而已。因此,该该模式指出,开展心理与社会治疗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求助者的潜能,使求助者健康的成长。

(2)家庭治疗法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

理论基础:

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

4.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

6.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溯。

(1)目标:

1、总目标:帮助案主建立自信心,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案主自我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实现,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有良好和深入的人际关系,达到现实的自己与理想的自己协调一致。

2、首要目标:同时帮助案主与家人沟通,与家人建立正常的关系。让案主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总是回忆过去。使其正确对待夫妻感情问题,不要逃避。

第一阶段: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接案是指个案工作员初次与求助者进行接触,了解其需要与困难,对其面临的问题初步作出判断,根据机构的性质决定是否能够为求助者提供服务。

目的:与案主初步接触,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取得案主的信任后,建立良好专业关系;通过与案主的正面接触,对案主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确定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方法:会谈法。

宣泄被压抑的情绪。在此基础上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收集尽量多的资料,与案主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争取案主的信任与合作,与案主共同确定咨询目标与方案,帮助案主建立自助态度,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

目的:通过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在咨询中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帮助案主重建认知结构,以及社会支持网络,改变其焦虑情绪。

方法:会谈法、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过程:

1、采用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探究案主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过程,使案主识别自己的困境所在,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

2、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中还包括探索——描述——宣泄这一这一直接治疗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所谓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工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面对我的案主,从她的表述中,我可以体会到案主的苦恼、既想孝顺公婆,又想坚持自己生育观念的矛盾心理。所以,我需要帮助案主表达负面的感受,并提供机会让求助者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怒和不满,以便减缓案主的心理压力,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实质。我对案主说,你有什么困惑以及不满都对我说吧,我渴望听到你内心的那些痛苦,这样,她把内心的不满与愤怒全都发泄了出来,之后,她告诉我感觉很轻松,很舒服。我说看到你轻松的样子,我也很高兴。由于,案主丈夫常年不在家,自己与公公婆婆之间的代沟相对比较严重,所以,除了偶尔和自己的闺蜜交流,平时她的感情表达是受到限制的,这不仅案主的心理压力,而且还妨碍了她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就像她由于比较敏感,很多时候她会怀疑自己的婆婆是不是不喜欢她等。这个方法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减轻意志控制,并鼓励案主表达各种被压制的感受,以便了解案主未意识到的各种内心矛盾和冲突。例如,我试着问她你觉得婆婆身上有何优点?她说婆婆平时对她很好,也很懂得照顾孩子等,而这就反映了案主因为不生育而对这个家庭的内疚感受。我还会问她,现在这个家庭给你带来那么多的痛苦,你想过离婚么?她回答说自己想过离婚,但是想到离开自己相处多年的丈夫、公婆,还要带着孩子进入另一个陌生的家庭,自己是非常不愿意的,这也反映了案主对这个家庭的留恋与喜爱。通过鼓励案主表达这些被抑制的感受,可以让案主正确的了解自己所处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面临的问题所在,通过案主的表达,她发现自己原来并没有那么恨自己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她也感到原来自己对这个给她带来无数痛苦的家庭还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我想这对于治疗案主的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失调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

上影响了她的人格发展,所以在生孩子的问题上,案主百般抗阻。所以,在处理案主的这一问题时,我会帮助她宣泄自己埋藏已久的不良情绪,使其得到释放。

个案工作计划书篇十一

2、 工作人员诊断的问题

3、 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1、总目标

2、分目标(尽可能按点细分)

此处要注意的是在罗列所使用的服务模式时要与案例相结合

如下例: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理论基础:

1.家庭系统,家庭成员是家庭系统的组成部分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中存在的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

3.病态的家庭结构,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家庭成员问题的真正原因。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

本案例中家庭结构呈现联合的倒三角结构。通过家庭会谈的形式,帮助家庭成员意识到目前不正常的家庭结构所带来的后果,改变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1、介入计划

此处根据资料诊断、问题分析,描述从哪些系统进行介入行动

2、具体实施计划

确定会见期间任务,此处我们设定为5-8次会谈。

(1)第一次会谈

会谈时间:

会谈地点:

会谈目标:

主要方法:

介入重点:

1、评估方法与工具:

1、工作者观察。

2、案主的自述、认同感,对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估

3、督导老师的检测

2、结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