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优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3:48:45 |
- zdfb |
- 12页
总结不仅是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的转化过程。总结应该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案,更加注重对解决方案的实操性进行分析。通过阅读总结范文,可以了解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总结写作的风格和特点。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一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二
读了李镇西同志写的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我感慨万分。说起教师这个职业,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当教师多好,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因为教师的职业最崇高,还因为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世间最高级的产品---人才。人本身就是宇宙间已知的物质的最高级形态,人对于人身的认识又还远远不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事人的教育更是一种艰苦的、带探索性的,后果往往难以完全确定的劳动。
那么怎样实施教育,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又是目前大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过去的教育最看重的可能就是成绩单,分数,高材生等等吧。现在还是有很多老师、家长把分数、名次看的过重,而忽略了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能力的培养。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教育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级学校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在幼儿教育方面,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怕幼儿不理解,着重研究怎样教会他们,常常采用“嚼了喂”的方法,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幼儿的学。实质上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幼儿,阻止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力。作为幼儿教师,应当从幼儿各方面的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出发,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将各领域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环境中获取各种经验。在教学工作中善于敏锐地发现幼儿的探索思维能力,发挥其创造力,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让幼儿有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自觉去谋求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表现。
其次,做为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你必须对你的学生有一腔爱心,爱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只有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说法来贬低教师,其实,要做孩子们认可的“王”,真是谈何容易啊!
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孩子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教育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
我们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因此,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他有一段话让我特别震撼:“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段话,让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天的素质教育。说到素质教育,不少教育者往往更多的是把眼光投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考试制度等等的改革。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教育技术层面的事,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作为幼儿教师,注重幼儿品德教育,无论在教育活动或生活活动中,都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幼儿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孩子将来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时期的教育。正因如此,我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幼儿一入园向老师问好开始,教育幼儿尊老爱幼,团结同伴、谦让有礼,爱父母、爱老师、爱幼儿园、爱祖国。也是从这时起一点点的改掉幼儿自私、无理、霸道的个性,让他们一点点的融入幼儿园的大家庭,让他们知道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同时也知道谅解他人。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三
在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之前,其实我对李镇西老师是一无所知的,所以翻开书之前,我先在网上了解了李镇西其人。始知他是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这本书亦是他三十年教育经验的集大成之作。于是,怀揣敬畏与期待,我开始了拜读之路。
李镇西老师说:“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可能因为同是教育工作者的原因,所以对李老师的这句话我感悟尤其深刻。
看着我班的孩子,我总能想起自己的孩子。所扮演的角色一直徘徊在老师与妈妈之间,所以我总能原谅他们偶尔的懒散与顽劣,经常的调皮与失误,两年相处下来,孩子们下课总会围到我的讲桌周围,叽叽喳喳的讲一些同学之间的趣事、故作神秘的给我爆料一些小秘密,更有甚者,打听我的一些生活琐事。每每这时,我总是额外开心,觉得和一些隔着差不多七八个代沟的小屁孩聊天,自己的皱纹都舒展了,何乐而不为呢?又放松心情了,又打探了班里的内幕。
课堂上,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会因势利导,让自己变得时而可爱、时而搞笑、时而温柔、时而严肃,让学生在我的角色转換中把枯燥的学习变得兴趣盎然;课间,看到孩子们在操场运动、跳皮筋,我也会参与其中,和她们一比高下;在孩子们向我问好时,我一定大声地回应她们;在气温骤变时,我会下意识地提醒她们增滅衣服;;他们生病的时候我会递一杯热水,做错的时候我会耐心教导,伤心的时候,我会摸摸他的小脑袋,取得好成绩时,我会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
偶尔,讲桌上会有一小包零吃,一个苹果;偶尔,办公桌上会有一张小小的卡片;偶尔,烦闷时,会收到他们关心的目光。我知道他们是敬畏我的,因为爱我,所以敬畏。我也爱他们,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童心都是干净的、纯洁的,值得我去爱他们。所以,我愿意用我的爱心去滋润他们的童心,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涤荡自己的灵魂。我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她们的情感世界。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四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一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其中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部分给我印象最深。
工作以来,与不少后进学生打过交道。这些学生当中,有一些是学习困难,有一些是行为习惯差,而还有一部分则是二者兼有。虽然我只是一个副科老师,但出于教师的本能,我希望我教过的学生都能够成绩优异品行端正。甚至有时候我还会幻想我的谆谆教导能够影响他们,甚至改变他们,但总是事与愿违。因此我会因为这些学生而感到苦恼。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遇到那么差的学生就是自己运气太差。总觉得自己真心真意的为了他们,他们难道真的就不能体会老师的苦心?灰心失望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是付出的不够,还是方法不当呢?这本书中的三个观点让我豁然开朗:一、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错误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老师错了也要公开向学生道歉,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了。二、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三、不以分数论英雄。我记得,有一美国中学校长在学生毕业演讲时对毕业生说:得a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未来靠你们;得b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的栋梁是你们;得c的同学,祝贺你们,母校的捐款等着你们!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一定都会有其立足于世的天赋,不必千军万马过高考的独木桥,对于后进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其爱好,引导他们学会做人之本、学会生存之道。
之后书中我和万同的故事真实、感人地再现了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艰辛、多折。从这个教育案例中,我得到以下几点感触:对于学生不要以貌取人;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所谓的优生其实也许一开始并不优秀,而是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
最后借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用以共勉,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让我们都来努力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师吧!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五
李老师的一个一个鲜活的故事,记录着一名教师的生活细节,他是我们老师的典范,我们的学习楷模,学生能有这样的老师,是学生之福,学校又这样的教职工,是学校之福,我们祖国有多点这样的老师,学生何愁学不好,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决定未来,,古人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祖国的强盛,孩子的未来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想想责任重大,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唯有向李老师学习,热爱教育,用心做好教职工作,方能对得起自己的本职。
就爱心与童心论具备这样的素养
与所谓“后进与优秀学生“对待
其实我们人人都想受到关注,不光是学生,人人亦是如此,只是每个人所使用的方式表达不一样而已,但是每个人又有私心往往自己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有些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追求与现实中往往会比较重失去追求更多关注的动力,有受同学之间的排挤,评价,有受老师的评价,有受家庭的教育,在如何其中一环幼小心灵受到打击都会产生不确定的情绪,小小问题长期积累从而带来对学习的厌倦,所谓后进生便产生了,为此得孜孜不倦的走进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只有学生知道,我们还是重视ta的,在排除孩子的心里的导致厌学的初始缘由,能够有定期的心灵沟通很重要。好的评价,多多的鼓励,从而心灵上是积极的,阳光的,优生自是,分数并不能代表综合,正如李老师所言教育也不能太过注重分数,只有德智体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多才性,发掘孩子的兴趣所在加以引导,这才是我们所要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六
2017年9月8日,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教师节前两天的早晨。我按常规收齐作业信步走进办公室。正当我刚想踏进办公室的门,突然一个高个子男生双手捧着一朵鲜花塞进了我的手中,口中同时递上了一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句话:“老师这是送你的”,说完转身就跑了出去。这么一个简单的举动让我感动、幸福、激动的心情涌上心头。当时的我非常惊讶,这是我所无法想象到的事实。我清楚地知道这个男孩的情况,他叫小a,是一个随班就读的孩子,刚接手这个班时,只记得他不言不语,把自己完全封闭在自我世界中。他虽然不说话,但是他会捣乱,坐在最后一排的他总是时不时的把同学推倒在地,上课有时会发出奇怪的声音,把试卷撕碎后扔得满地都是,向班级墙上吐口水等等,真是把同学和老师弄得不得安宁。班级其他任课老师认为反正他学不了什么,干脆回家算了,因为他这样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那时那刻,突然我脑海中再一次清晰地浮现出我父亲生前侍弄稻子的画面,父亲每天在自家责任田田埂上来回走动,手里总拿着一小口袋,里面装着尿素(一种化肥),看见哪几株稻穗长得矮了,就随手施一点尿素,只要一看见杂草就随手拔掉。尽管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老父亲,也不大懂得科学种田,但就是凭着对庄稼的那份爱,每年我家责任田的产量居高不下,赢得了同村人羡慕不已!后来参加工作当了一名老师以后,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想想,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把教育比作工业的话,那我想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如此这样那我们的教育也会变得轻而易举!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我们的教育就是农业,而农业的特征是多元化的,那就需要我们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待学生,需要用耐心和爱心教育学生!
我耐心、细致地给老师们做思想动员工作。一名学生,在教师这里,他就是班上学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但在孩子的父母那里,他就是他们全部的希望,他将为他的家庭的未来撑起整片天空。家长将自己的孩子放心地交给我们,这是一份多么沉甸甸的信任,一份多么凝重的托付,面对这样的信任,身为人师的我们,怎敢有丝毫的懈怠?常说教师是一种良心活儿,而我觉得,教师身上承载的更多的是使命。虽然有时我们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我们也感到累,感到烦,但强烈的责任心却时时告诫我们:你是老师,你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时,我们始终要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心态会让我们对孩子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最后终于说服了其他老师,他们一致同意了继续让小a读书。同时我想尽一切办法试图打开他的心门,不厌其烦地和他反复谈心,接近他、爱护他。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小冰山的一个小角开始慢慢地融化了,脸上有了纯真的笑容,渐渐地小a除了学习上难有起色外,他在礼仪与思想上有了明显进步。他也能扫地、拖地、擦窗台,见到老师举一下手以示问好,与同学的关系也慢慢变好起来。
教师节送花事件,不禁让我深深地思索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这样一个智力残缺的孩子身上,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用生命中的爱唤醒爱的过程,这不正是我校潜心响应的“品质校园”文化建设下潜移默化的教育成果吗!从根本上讲,教育其实就是一份责任,一份用心托起的责任。如果当时面对小a的自闭,我们将他拒之门外;如果没有老师的用心爱护与引导,那么这个孩子会是何等命运呢?他的生命中将永远的黯淡无光,他也终将会永远地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灰色的空间里。匡同学今天的种种进步,正是责任教育下的结晶。无论面前的孩子是多么的“糟糕”,作为老师都要耐下心来去爱护、引导、教育他们,尤其是面对“问题”孩子,更要用尽所有的关爱,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送花事件让我更深刻领悟到,教育的核心不是单独地、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努力培养孩子拥有一份健康的人格。培养孩子拥有关爱他人,富有责任感、与人为善、乐观开朗、独立自强的好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永远要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作为教育者任重而道远,“责任”这两个字时刻提醒我们,要用心灵的双眸去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让所有的孩子都同放异彩。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爱的教育,唯有真爱才能唤醒孩子沉睡的一角,让他们的特质绽放美丽的光环。正如高尔基说的:“单单爱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其实想想,每一个孩子都有迷惘的时候,我们不也一样有过吗?像小a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怀和理解,给他们信心和信任,尽我们的能力去关爱他们的成长。“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于是我说:“因为责任,爱不再偏颇;因为责任,爱不再纵容;因为责任,爱不再冷酷;因为责任,我感到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只要我们用爱诠释、用心追求,就让我们静待花开吧!
作者|钟建军。
公众号|玉峰文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七
近年来很少系统完整地去阅读书了,说实在的开始我也是带着为完成学校布置写《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去翻翻这本书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使我连读了二遍。然而是带着钦佩的心情去读这本书了,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人至深,受益匪浅。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尽责,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
特别是他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遵循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在李老师的智慧行动下,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万同最终成了全校国旗下的讲演者,终于是万同真正感受到自己能抬起头来了!
然而联想到我们学校也有一些“学困生、贫困生”,学校布置了党员与“学困生、贫困生”接对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成效,但与万同的转变相比是甚微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同样在结对过程中只是把它当作任务去完成,甚至是应付,所以效果就大打折。
昨天上课前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放灯片,二行醒目的大字,第一行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第二行是××班因我而精彩,并简单介绍第一行字的来源及含义,着重说明了第二行字的含义。从学生投入的眼神可知他们的认同。尽管我不是班主任,但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后进生的转变工作,积极协助班主任建设好班级。同时,我想到我们学校的励志课,是不是也可以介绍一些有关李镇西、苏霍姆林斯基…精彩片段,比天天听到××班的喊口号、唱歌要强一百倍!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尽管我们的教学中,总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倔强、不听话、不爱学习。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总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帮助、和信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力求“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许多事实证明,一个被老师所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特殊的后进生我应尊重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八
近期,我捧起《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是怎样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人至深呀!
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留守学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留守学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孩子正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我们总要相信:你付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九
在阅读《爱心与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镇西,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精要的教理阐述,精典的教例剖析,科学的研究方法,清晰的研究思路,研究的时效性令人佩服。
作者对爱的教育的升华是这样说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的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班里一名学生刘某,稍有不顺的就大发脾气,希望通过发泄愤怒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为他提供了释放的空间,训练他学会用动作释放自己的情绪,训练他在情绪激动时,能从自我的情绪中跳出来,更好的.观察自己和他人,客观的面对和分析所面临的问题,改变自己钻牛角尖的思维方式。
为了帮助他学会如何爱别人,我召开了一次班会,让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布置各种障碍物,我蒙上眼睛,让他扶着我穿过障碍,其他同学观察,他扶着我胳膊的手柔和而坚定,他很轻声的告诉我应该怎么走,我的头、膝盖不时碰到他防止我撞上障碍物的手上。在一片黑暗中,他是我的眼睛,我的希望,而他却是那么温和、那么细心,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暖流在我心中涌动,但我的心却在唱歌:他知道如何关心别人,爱别人,爱是人的本能。然后,我又让以前与他关系比较恶劣的同学蒙上眼睛,让他扶他们穿过障碍。几个下来,同学们都反映他十分细心,值得信赖,他也表示以后与同学相处要互相宽容、互相体谅。从此以后,他变得爱同学了,爱老师了,相信他也会用同样的爱,爱父母,爱社会,爱国家。
当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起来的时候,这种爱变得伟大了,我们的职业也变得伟大了。师爱,并用这种无私的爱引导学生,就是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解,精彩的教学案例,让我更系统地了解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意义,更全面掌握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其中令我触动最大的是针对后进生转化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试着把几个成绩差又不甘落后的学生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每天一起学习,共同探讨个人所碰到的问题,分享大家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首先,提高了信心,获得了群体认同感。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们再也不感到自己是孤独的,受人歧视的,而是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由于没有了先前那种怕被人看不起的畏缩心理,因此在小组交流会上每个成员都积极踊跃地发言,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一扫以前那种焦虑、沉闷、烦躁的心态。
其次,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学习小组中,刚开始我就要求他们做到“会的给不会的讲,进步快的给进步慢的讲,在某科目擅长的给不擅长的讲,共同性的难题大家共同承担”的互助性原则。比如你数学好,你就多承担数学难题的主攻任务;他英语好,那在英语上就多当当小老师。这样,讲者为担当起光荣的使命往往“备课”认真,讲解耐心细致,结果让自己也更加熟练透彻地掌握了所讲的内容;而听者为了对得起“老师”的一番苦心,不在“老师”面前丢脸献丑,总是虚心求教、专心致志。
再者,互相督促,共同进步。在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上往往存在着懒散、松懈的毛病,成立学习小组后,谁都不愿意在这个新的小群体中落后,因而自我约束力大大加强。另外,在平时大家相互监督的环境中,小组还选出了常务小组长,由成员轮流担当,由他负责监督小组成员中的懒散、松懈现象,并及时提醒和批评。
最后,活跃了学习气氛。在小组学习中,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比如有演讲、朗诵、辩论、抽签答题、小组对抗、抢答等,大大多于单人学习的形式,其气氛热烈,轻松活泼,从而消除了精神上的疲劳感。
无论是哪种学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那些优秀的教师那样,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符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爱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冯夏冰拜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通过阅读该书,感触颇深,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
范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李镇......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十
为师者,绝非泛泛。而论为何为师者,图各有所。因无爱者众多,又因世事所困,情亦不可抑,往往迁怒于学生。再论为师者,欲教之,无爱,难学,教学恐无相长。李君为教师范,可谓良师也。
一日,陶公见小儿欺于一人。唤之,不罚,以三糖与之。曰:尔先吾,奖。尔听师言当奖。错而改之再奖。人泪悔之。行知之言三句,于斯动容如此,三句三百杖。此为爱人之一:不责罚,奖为先。李君,曰:吾常与玩闹,渐其心,友之。然,可因材施教。友有尊者之位,友有同辈之德。共言论,共相学,共相知。有其,圆心向。此为其二:无尊卑,友其心。又曰:感之。情,多倍于他。爱,多倍于他。李君言语常自责。欠生难还,其实不然。因其先用情,生感之,报而已。此因其心之由。如此师生情,教无学,学无进,无人可信。此为三:无所取,苟利已。师之重大,不在于人,在于事,育人之才,教人之德,授人之爱,无所不能。其间,岁几方可见?责之大,非同小可。爱人其意见,无责,再爱,犹如纸上谈兵。倘若无心教学,因错言错。无心向学,亦不尊师重教。乃荒学业,毁人亦害己,何言有爱人之心?此为四:有职责,育人才。
爱心有,爱人否。为教乃百年之效,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十一
毛蓓蕾老师从13岁起,当小学教师已经60多年了。她为自己的最后一本书取了个名字叫《心之育》,这是她一生教育实践的最大心得。一直参与毛老师这本遗作编辑的袁正守副总编记下了书出版前后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本书的背后故事,又不仅仅是一本书的故事――,我社特约编审毛蓓蕾老师因患肺癌开刀后,我和责任编辑张丽珍一起去看望她。当时,她提出要写一本教育心得《心之育》。毛老师是个谦虚之人。她在身患绝症后,提出这个想法,是经过深思的。所以我们欣然答应了她的要求。此后,责编一直保持着与她的联络。我们曾提议请人代笔,她说自己写。几年来,毛老师忍着病痛,特别是去年,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的困扰,坚持自己动笔,写完了《心之育》这部书稿。书名《心之育》是毛老师自己起的,这是她的心声,也是本书的主题。全书共约12万字。字数不多,内容却很充实;文章平实,语句朴实无华,却很感人。书稿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我以我心育新苗;二、我与青年教师一起成长。第一部分由七篇文章组成,以案例的形式写。每个案例构成一个小故事,真实、真挚、感人,足以让人体会到毛老师以爱心雕琢每一个孩子,把一切都献给可爱的孩子的高尚情怀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第二部分由五章组成,以平叙的形式写。读着这部分内容,就像在聆听毛老师作报告。书中写的怎样看待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思想差异?怎么引领青年教师建立起正确的师生关系?怎么和青年教师一起研究形象、孩子们易接受的教育方法等等话语,丝丝入扣,句句入理。从而体会到一个老教师的精湛的教育艺术和宽广胸怀,勾画了毛老师亲身所体验的一个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本书是毛老师毕生从事小学教师工作的心得,肺腑之言,心血之作。凝聚着毛老师对祖国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对孩子们、对青年教师全部的爱。毛老师曾在80年代撰写过《小学班主任工作》,90年代写过《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这两本书都是我社出版的。毛老师退休以后,退而不休,仍在教育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与时俱进,创造了新的经验。这次她撰写的《心之育》,比起前两本内容有了新的发展,全面反映了毛老师的教育成果。过去出版的'两本书中,所写的案例是片断的。这次毛老师在《心之育》当中,所写的每个案例都是完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她教过的这些学生已经长大成才。毛老师对离校后的学生进行了跟踪教育,继续指点和帮助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人生道路。这七个案例是经典之作。比起以前她所写的教育心得,材料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刻。遗憾的是,由于毛老师病情恶化,原计划写十个案例,现在只写了七个。这也是本书的缺憾之处。关于培养青年教师这部分内容,毛老师在过去的著作中从来没有写过。这是本书一个新的亮点。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毛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辈,反映了她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本《心之育》可以说是她对她所挚爱的教育事业的最后贡献,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自己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深深被毛老师的精神打动。从她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平凡,什么叫伟大,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待青年人,怎样对待工作。我们的岗位虽然和毛老师的岗位不同,但是她的精神同样鼓舞着我们。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投入了我们的感情。编辑一次次地采访了学生,采访了学生家长;一次次地去探望毛老师,和毛老师交谈,确实用“心”编好这本书。最后由于毛老师自己已经不能动笔了。编辑帮她写了“引言”,在病床前读给毛老师听,毛老师听后翘起了大拇指。在定稿、出版的很短时间里,我们抓紧分分秒秒、反复修改,精心提炼,用毛教师写书的精神,用心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尽最大努力实现作者的愿望。令我们感动的是,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热情的关心和支持。出版前,毛老师的病情和写书的情况一直牵动着原教育局两位老领导姚庄行、吕型伟的心。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领导胡正昌同志了解到此事后,认为这是师德教育的典范,建议由市委领导写序,并提出给予部分资助,支持该书出版。基金会副理事长刘期泽、樊超烈两位老同志主动来到我们社里讨论稿件,全国德育研究会副会长吴慧珠老师、德育教育专家陈少娟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书稿结构,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设想。世纪出版集团社长陈昕等打来电话,要求高质量地出版好这本书。中央领导曾庆红同志从报上知道毛老师的情况后,也打电话给市委领导。市委领导立即派市委范德官秘书长去看望了毛老师。春节前,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和副市长严隽琪同志一起去探望了毛老师(这张照片毛老师交给我们,也收在书中)。《心之育》出版后,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市委书记陈良宇、市长韩正等打来电话要求马上送样书。基金会领导、社领导和编辑把书赶送到毛老师家中,社领导在毛老师的遗像前将殷一璀副书记作的序一字一句地读给毛老师家属听。毛老师的家人十分感激。领导和社会各方面这么关心在病中的老教师,关心本书的出版,同样使我们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的温暖,也体会到出版工作在其中的意义。呼唤真善美,这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唱响主旋律,弘扬先进,宣传先进教师,宣传先进教育思想,这是教育出版社的责任,也是一个教育出版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作者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副总编)。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十二
卷首语:爱心传承希望,知识启迪未来。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真情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老师要从爱心、关心出发,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为基础,用我们的爱心换取学生的真情。
假期里,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感触很多。李老师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后进生是不幸的,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难以过着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啊!我在想: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刚开始我也会像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是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很愤怒,可能会放弃,更多的是伤心,会觉得他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因此,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爱心才能传承希望,但是,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使他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十三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好季节。做为学校,正是学生们学习的黄金时代,天气微有一丝凉意,没有蚊虫叮咬,没有严寒酷暑,学生们一个个抓紧时间进行紧张的复习。作为老师的我,有兴拿一本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随手翻翻,看着看着就舍不得放下了,用了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就看完了整本书,细细品味,看到动情处有时禁不处感到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同样作为一位班主任,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有很多东西还要认真地学习。
李镇西写的这本书中用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来说明当一个好班主任的基本条件: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与童心是班主任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比如:
他以随笔形式记录下了与同学们的交往,与同学们的通信都保管得很完好。正因为做到了这点积少成多,也就使他自然而然地出版了像《爱心与教育》这样的许多书。我们实际在生活中也做了许多,但都没有像他一样积累起来;正于我们时常说的一句话,好记忆不如乱笔头。同样他也和我们一样,他的班级中也有“后进生”,他的例子中万同同学的原型不是一模一样的吗?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的效果却完全没有像他一样的爱心与兴趣。为了帮助万同同学,他组织同桌给万同写家校联系本,使家长掌握其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情况;手抄《烈火金刚》这本书,转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帮助他走出朦胧的恋爱情节,给他的女同学回绝一封情书;树立他的自信心,按他当纠察队队长;他完全是与顽童在打交道啊,交朋友,当这样的孩子是自己的小孩。最感人的是:特意弯道到李镇西学习的地方去会面。实际中,在我们现在这样的学校里像万同这样的学生真不少啊,这也是老师们,班主任最最头痛的问题,往往在处理这些学生的问题中没有耐心像李老师那样去一直坚持关心爱护万同同学。我们关心这些同学了吗?关心了;我们爱护这些同学了吗?爱护了;我们在这些同学在某些、或者某点上有进步或者有成绩时我们表扬了吗?表扬了;但我们没有像李老师那样能长期坚持,永远相信这些学生会改变坏习惯,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的。这正是我们与李老师的区别和差距,而导致有不同的结果。通过阅读他的手记,我清楚地认识到了,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我还是要好好学习李老师这种精神,把李老师这种作法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去。
老师与同学们的关系我看了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后,真是感动万分。他与同学们的坦诚相待可以用写信的形式来表现,太好了,也值得我学习。比如:与宁玮同学的交往算是一个老师最成功的地方了。宁玮虽然来自农村,但也正是农村使她没有能力与条件能过“委培”或“自费”或其它途径踏进大学校门,使她高考真正的落榜了。虽然没有进入大学,但今后的人生境界却是一般人所难达到的。她长期保持着与李老师的通信,这相互信任到什么话都可以聊的境界不正是作为老师应该俱备的吗?我们在平时与同学长期说,要相互理解,平时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我们老师来问或谈,但有几个学生首先找过我们聊过什么的,说过知心话,好像你老师与他学生永远是矛盾的,对立的,他们总有一种抵抗情绪。李老师他很好地处理了这种关系,并真正与他的学生交上了朋友。还有很多很多在培养后进生和优生这些鲜活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通过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争取把李老师的教人方法与我的工作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并有效地运用,把我的学生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材。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篇十四
久闻李镇西老师的大名,作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读着《爱心与教育》犹如品尝一份美味大餐。此书以手记的形式,通过大量故事性很强的案例描述,辅以画龙点睛式的理论点缀,深入浅出地呈现了李老师的教育思想。
李镇西老师在手记一的“爱心与童心”里这样写道:“常常有人司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当一名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这话但凡教育者都会说,但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呢!李老师用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他做到了。
如何爱学生?不妨用解字的方式来解读李老师“爱”的真谛。
“爱”,《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从结构上看,“爱”字属于上中下结构,上部为“…’,意为用手抓。手里抓着东西给别人,所以爱首先是给予。 个老师所能给学生的无非是两块一块是学科知识和技能,是为智育;一块是为人处世道理,是为德育。李镇西老师的手记告诉我们,与智育相比,德育更重要。宁玮成绩不突出,但学习勤奋,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李老师视她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如珍宝,竭力肯定;伍建家发生火灾,李老师号召全班同学为他捐款献爱心……李老师如一位魔法师,变着法将人类的 些美好品质,妇正直、善良、诚实、谦逊赋予他的学生,让他们走出校园后成为对社会有利,至少不会危害社会的人。
“爱”字的中间是一个“一”,与房屋有关。房屋是用来遮风避雨的,所以爱应该是呵护。李老师是学生的守护者。他尽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维护他们的尊严,发掘他们人性的闪光点,尤其是后进生。李老师始终坚信,即使是再坏的学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是有“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因此,对于“后进生”出现的错误行为,李老师总是能看到背后的积极思想,如万同上数学、地理课爱说话,不听讲,我们看到的可能是调皮捣蛋,但李老师却看到了万同听不懂还要日复 日年复一年地坐在教室里是多么痛苦,故而给他找事做消磨时间——抄《烈火金刚》。想想自己及身边的老师,又是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的呢?往往是简单粗暴的,一通狠批算是轻的,更有甚者恶语相加,罚抄、罚站,孩子的自尊心严重受辱。对照李老师,我们应时常反思自己是否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李老师对学生的细心呵护还表现在耐心对待后进生转化中的反复。就像万同,时而好转,时而又犯错,有时还是同样的错误屡犯,但李老师没有放弃他,而是宽容他的错误,寻找时机与他谈心,利用集体舆论引导等,一次又一次将他拉回正道。可以说,后进生转化的反复是正常的,可是我们往往就缺少李老师的这份耐心与宽容。
“爱”字的下部为“友”,这层意思大家看就懂,意为友善,视学生如朋友。从李老师讲述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育者。班里的管理崇尚民主,凡事集体商量,老师有的是建议、提醒;休息日,他会和学生一起逛公园,在草坪上摔跤、斗鸡,到郊外旅游,在田野追逐;学生在学习上有了进步,他就带他们去吃火锅以表庆祝;学生毕业多年仍与他书信往来,甚至辗转多地就为看他……就是这样,他以位朋友的身份亲近学生,感化学生,改造学生,从而达成自己的教育目的。
在这本书中,李老师在转化后进生、培养优秀生、青春期教育、突发事件处理中,方式方法都显得相当睿智,这与他渊博的学识有关,但我认为根本上还是源于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
我相信,当学生围聚在李老师的病床前,当学生突然出现在李老师的出差地时,李老师一定倍感幸福。老师们,你是否已经久违了这种幸福呢?那就从现在开始,用你的爱去寻找这份幸福吧!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二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心得(精选16篇)
- 施工质量承诺书(汇总9篇)
- 最新教师教育培训心得题目(模板12篇)
- 最新初三开学周记100字(精选11篇)
- 2023年感恩节活动心得体会300字(模板11篇)
- 最新应急演练心得体会300字(汇总13篇)
- 中文求职信150字(精选8篇)
- 2023年教师读老人与海读后感(实用19篇)
- 检查不良检讨书(通用16篇)
- 学生的保证书家长怎么签字(六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