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天祥有感800字(通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00:19:52 |
  • zdfb |
  • 14页

时间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总结和规划。写总结需要注重细节和具体的例子,以增加总结的可信度和可读性。总结是一个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不断阅读他人的总结作品,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读文天祥有感800字篇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下这一句名言的铁骨铮铮的英雄就是文天祥。

读了《文天祥抗元》一文,我认识了这位民族英雄。文天祥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20岁时,他成了荣耀无比的状元郎,因为南宋的右丞相贾似道是个不学无术而又专权为祸的人,而当时的皇上又特别昏庸,只知道吃喝玩乐,在混乱的朝廷里,文天祥报国无门,最后被罢官。忽必烈即位后,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各地的文武官员都迟迟不动,只有文天祥赶往救援。文天祥率军在雩都大败元军,妻子儿女被元军掳走。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他拒绝降元,元统治者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达三年之久,但文天祥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然作《正气歌》,抒发自己“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志向。

文天祥死时年仅48岁,他本可以拥有荣华富贵,可是他至死也不投降元兵,只效忠于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他可以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为了祖国,他可以不畏元兵,痛斥伯颜;为了祖国,他虽然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盖,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地回答说:“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我知道从古至今有许多的爱国人士,精忠报国的岳飞,忧国忧民的陆游,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爱国诗人屈原……正是因为他们的一颗赤红的心,才把史书照耀得光辉灿烂。

读文天祥有感800字篇二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末年的文官,系金科状元出身,文天祥成为钦点的状元之后,被授予官职,当时有一个叫董宋臣的官员见元军步步逼近,竟建议皇帝迁都自保。文天祥深知此时迁都弊大于利,便弹劾董宋臣。当时的皇帝是宋理宗,而董宋臣是其宠臣,所以文天祥的奏章递上去之后如石沉大海,竟得不到回音。

公元1268年,元军集中兵力进攻襄阳,当权的贾似道却不发兵救援,也不上奏给皇帝知道,致使襄阳被困三年,守将吕文德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开城降元。从此,南宋门户洞开,元军得以长驱直入,南宋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1274年,樊城破,文天祥被任命为赣州地区的知州,次年应诏勤王,自此开始举义师抗元。同年,文天祥入卫京师,任平江府知府,这时的元军已经尽在眼前了。文天祥辞别天子,率军苦战东南,当权者陈宜中等招文天祥退守余杭。次年,文天祥任临安知府,未几宋廷降元,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出使元营。谈判期间,文天祥与元丞相伯颜发生争论,气急败坏的伯颜扣留了文天祥,并欲押往大都,幸得义士相助才逃脱。脱身后的'文天祥收拾残兵,继续在广东一带抗击元军,以图光复。不久,文天祥被俘,被押送到大都,最终不屈而死。文天祥虽死,但他英勇抗元的故事却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读文天祥有感800字篇三

民族精英文天祥为抗元曾两次路过明溪,皆留宿驻扎,并留下诗句。

1276年,文天祥随益王御驾南征,由南剑州赴汀州时,路过明溪留宿驿站。驻扎明溪后,文天祥来到民众之间,号召青壮年参军参战,抵抗元兵入侵,并收复失地。在文天祥的号召之下,明溪有不少青年报名参加勤王之师。南征队伍很快就要出发了,当地乡亲为了给应征入伍的青年赠送礼物,一个教书先生从学生送给老师的束侑礼物中受到启发,提议送肉干给入伍青年,说肉干这种物品既方便携带又可充饥。后来它演变成了闽西八大干之首的`特色食品——肉脯干。文天祥这次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文天祥在明溪短暂日子里,还拜谒了奉祀五代奇女子莘七娘的显应庙。他对这位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十分敬佩。拜谒后,提笔在庙壁上题了一首诗。诗曰:“百万貔貅扫犬狼,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妖虏,惭愧明溪圣七娘。”显然,这是一首因感佩莘夫人的高风亮节而抒发志向的诗,号召民众挺身而出扫除“犬狼”,驱逐“妖虏”,保卫国家。这首诗流传了下来。元末,福建省平章政事陈友定重建了莘夫人庙宇,并宣扬了莘夫人的事迹,致使其声名远播,甚至连江西赣州一带信众也远道前来进香。明代正德八年,莅任归化知县杨缙在《刊宋丞相先生题夫人小引》中说,他“原来怀疑莘七娘月下吟诗一事,及见文天祥诗,深深信服。”文中又说:“盖丞相文公乃宋之忠臣烈士,赤身火胆以身报国者,其言即春秋笔也。其所以为夫人题者,其知之详、信之笃,然乃敢发于言,成于诗、见于笔。否岂托诸空言,以诬天下世者哉!予疑释然……至夫人之庙,其借文公之诗为益彰。”

1277年,元军继续追击南宋。为护送幼帝从福州转至惠州,文天祥又一次莅临明溪,途经夏阳今紫云村,夜宿古刹君峰寺。为感谢寺庙僧众的盛情,文天祥亲手题“显盖紫云”四字,此匾悬挂寺中几百年,至今尚存。宋丞相手书真迹,笔力苍劲奇雄,蕴含浩然正气。相传,文天祥一行途经中和里鱼林村时,突然山风袭来,飞沙走石,一下子就把幼帝的御轿轿帘吹走了。正当随护军四处寻找轿帘时,当地一位张姓村民将捡到的轿帘恭敬地送了回来。幼帝和文天祥感触良深。幼帝即赐鱼林村为“御帘村”,以示恩荣。文天祥还即地赋诗以证其事。诗曰:“山村何取御帘名,大宋南征重此行。珠箔忽因风卷去,芳名留与世恩荣。”就这样,明溪县一个自然村由皇帝赐名的事成为美谈,传为佳话。

然而,终因寡不敌众,文天祥的队伍败退广东。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被俘,后被押到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五劝其降,并逼其亲弟弟文璧(文璧在宋亡之后为保百姓而降元)出面规劝,文天祥在狱中还读到了妻女的来信,但没有动摇。最后一次忽必烈召见时,文天祥以外臣之礼长揖不跪,对元世祖的宰相之位相邀婉言以谢,并说:“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文天祥生前写下了《过零丁洋》《正气歌》《衣带赞》等诗词以明志。其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举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等经典名句,撼人心胸,震人魂魄!1283年1月9日,元世祖忽必烈在万般无奈之下杀了时年47岁的文天祥。文天祥精忠浩气,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千秋万世!

读文天祥有感800字篇四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屈,从容赴义[1]。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读文天祥有感800字篇五

在我看来,喜欢一篇文章不外乎两种理由:一是由于文章本身的'魅力,二是出于对作者的仰慕。而于文天祥,无疑是两者兼而有之。

知道文天祥其人,其实早于他的诗文,并一度惊讶于在暗弱的南宋,曾有过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文人。

当元军的铁骑南下,国家危在旦夕时,他变卖家财,毁家纾难;在宋朝风雨飘零之际,他率军转战四方,奈何不遂人愿。而最为人所折服的,是在被捕之后,面对威逼与利诱,犹能坚守节操,毫不屈服。与众多降元甚至转而为元灭宋的南宋官员相比,愈加让人感佩。

我们不必深究他的坚持是出于什么的影响,一个能坚持自己信念与理想并为之付出生命的人,无疑是一盏明灯,照彻了昏暗历史的一角。斯千百世以下,犹能振奋人心。

犹比之于文天祥。正是他们,塑造了中国人的脊梁。其一人之行,胜过立万言书,功莫大焉。

文天祥的风骨与信念,于其诗文中可见一斑。《正气歌》写于他被元军羁押狱中三年之后,而于其中,我们仍能看到他的不屈服。在序中他描述了狱中生活环境的恶劣,而胸中自有正气可凭。而后历数先贤,以明心迹,“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正是他的真实写照。

譬如莲生淤泥中,取莲华而勿观于淤泥。不必看那卑微,那软弱,那屈服,那残忍,只需看这黯淡却永久的灯火,而心慕之向往之行效之,便足矣。

王师傅临死前对弟子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对于学习文天祥,我们只要做到这般,便足矣。

斯人已远,留下的是充塞苍冥的正气,而正要我辈中人发扬光大,教这《正气歌》传承,千百世降,犹不衰绝。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公孙丑上》中一句话。对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我的理解是:浩者,白也,纯洁也,如天之气也。浩者,广袤无边也,胸襟广阔,大公无私也;然者,自发,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发于真心。孟子所讲浩然之气是义与道的集合体,集合了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便与天地合一,有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据此,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我体会孟子之浩然之气具有以下性质:纯洁之气;无私之气;出于真心即信念之气;正义之气;真理之气。浩然之气合于天地就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相符合,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孟子在这里所说的“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很高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义凛然的精神状态,所以说这种“浩然之气”是“配义与道”,是“集义所生”,“无是,馁矣。”有了这种“浩然之气”,就能具备一种崇高的精神美、人格美。……所谓“善养浩然之气”,也即是要培养自己这种“美”、“大”、“圣”、“神”的崇高品格。孟子认为一个人具有了这样崇高的品格,在精神上就会体现出浩然正气,就能“知言”:不仅自己言辞理直气壮,而且善于辨别各种错误的言辞。可见,志、气、言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志”,指心,即指人的内在的人格与品质,“气”就是这种“志”在精神状态上的体现,而“言”是具体表现“气”的特点的。所以,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然后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首先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然后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孟子所说的“气”是仁义道德修养的结果,是可以学而后至的,而非先天个性气质特征之表现,因此与后来曹丕所论之“气”不同,韩愈《答李翊书》中所说之“气”与孟子较为一致。

读文天祥有感800字篇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过零丁洋》这首诗。今天我阅读了《过零丁洋》,一幅动人的画面出现在眼前:从小文天祥就立志报国,从考中进士开始,就为祖国操劳,自己又与元军孤军奋战了四年。亡国了,自己也没法救国,倍感伤心,如今九死一生,国破家亡,自己被元军囚禁,更是孤苦伶仃。可他仍不投降且视死如归。

文天祥是多么的热爱祖国,当面临死亡,他仍面不改色,不屈服于敌人。从古至今,像文天祥一样的人也有许多,不计其数。鲁迅18岁,见外国海军侵略中国,就考人南京水师;后来,感到发展矿业祖国才能富强,又去考了矿物学。毕业后,他又转而投医,最后认为人们是心理不好,就决心用笔唤醒民众。刘胡兰在抗日战争中被敌人抓住面对着死亡,为了祖国,也不把同伴供出。他们都深深地爱着祖国。

与文天祥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现在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效祖国,可如今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我都不好好学习。上课时,老师在上面大讲,我在下面小讲,脑子里想的是周杰伦、阿杜的歌声,心中存在的是一些引人人胜的电脑游戏,自己不时还在暗暗发笑,弄得同学们目瞪口呆。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站起来,牛头不对马嘴地乱说一气,搞得大家哄堂大笑。到了考试,自己一窍不通,只能乱写一气,成绩出来后,总对自己说下次一定要努力,可是不到两三个小时,自己立下的志愿就已经忘了,更不用说去努力了。

可是读了《过零丁洋》这首诗后,我知道了一定要热爱祖国,我们青少年热爱祖国最重要的表现是好好学习,练就一身硬本领,将来步人社会后,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让祖国耸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中。

《过零丁洋》这首诗像我的照明灯、小老师,告诉我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又像多彩的阳光,伴随着我踏上未来的征程。

读文天祥有感800字篇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过零丁洋》是1278年文天祥战败被俘后,拒绝元人威逼利诱所写的一首“明志”诗。每当读起这首诗,脑海中便会出现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凄惨之景,但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教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求“忠义”与气节长存。

文天祥是个文人,文弱、清贫,却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之时,担负起挽救社稷苍生的重任。他不辞劳苦,散尽家财,临危受命,一边保护幼主,一边与元军进行殊死抗争。最后,他挽救不了气息奄奄的南宋。好友张世杰战死沙场,陆秀夫背负幼主投海自尽,南宋灭亡了。

蒙古人看重他的才华,妄图招降他。元军统帅李罗亲自审问他:“文天祥,自古以来共有多少皇帝?”文天祥严厉地回敬道:“一部十七史,写得清清楚楚,我是来受审的,不是来应考的!”李罗原想使他屈服,却让文天祥来了个下马威,气得他吹胡子、瞪眼睛。后来蒙古人又派留梦炎来劝降,文天祥大声呵斥这个无耻的叛徙。无论是高官厚禄还是酷刑逼供都不能使他屈服,他在潮湿阴暗、满是老鼠臭虫的牢狱中写了荡气回肠,流传千古的《正气歌》。最后元世祖亲自招降他,他拜见元世祖时只是双手作揖,左右的人要他跪下,这个弱不禁风的文人说什么也不肯屈一屈他的膝盖。“一臣不侍二主”这是他留给元世祖的话。

1281年,文天祥在大都菜市口被斩首,临死之前,他问人们南边在哪儿,、众人指给他看,他从容地向南边拜了三拜就离开了。假如他屈服于蒙古人,像留梦炎那样,要捞个一官半职并不难。然而锦衣玉食,对于视名利为粪土的文天祥来说,这一切毫无意义,于是文人选择了死亡。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文天祥不畏强权,忠心耿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不仅反映了文人的骨气,而且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像文天祥这样的骨气的文人不愧为“中国的脊梁”,他们的正气、骨气、胆气、侠气丝毫不逊于舞刀弄剑的侠客,他们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和祖国,用柔弱的双手撑起另一片天?一个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一身浩然正气,坦坦荡荡。

读文天祥有感800字篇八

浩浩情怀,他以诗赋描绘波澜的爱国之意;久久奋斗,他以艰辛开辟起远大的志向;亡国之时,他以血肉演绎出“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生怀仁义,肝胆于古今。

他骨中渗有气节,忠义,一世为国,从未有二心。他心中有筑天地之志,将复兴国家作为自己的目标。何时何地,他眼中只容下“仁”这一字。在他看来,人的一撇是承受万击的刚强,那一捺则是抒发国家的情怀。

当时元军南下,文天祥哭泣破涕,以聚豪杰万余人而卫京,他的朋友阻止他说:“现在元军三路而下,都已攻破了京城郊外,你这与自投罗网何干?”文天祥郑重答道:“国家培养百姓三百余年,一旦有了危机,没有一人一骑保卫京师,这不是遗憾吗?我不自量力,就会以身殉国,但只要天下忠臣义士听到此事而奋起,就可以依靠仁义取胜,这样国家才可以有保障。”

文天祥不忘在常州的苦战,不忘众将的牺牲离散,还忘不了在烛下与苗再成的共识,也会有令人惋惜的高中作文700字失败。文天祥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的险死,更不知多少次日日夜夜为国叹息,征战千里,毅然白了鬓,泪潸潸。

当初王积翁传达圣旨给文天祥让他作丞相,文天祥却说道:“我的国家亡了,我只能以死相报。倘若赦免我,能以道士回归故乡,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为顾问还可以。倘若给我高官,不仅是亡国之人接受不了,而且会将自己平生的抱负全部抛弃,那么任我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赐给我一死算了。”元朝廷收信,见文天祥谋反,便顺应了他的请求。

那时行刑前,一旁的元廷告谕说:“文天祥,现在后悔还来的急。要么就死在这刑场上,要么就做元朝的丞相。”文天祥从容而坚定的说:“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我哪能侍奉二姓。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两者至尽,仁也就做到了。我自幼读圣贤的书,所学习的是什么呢?自今以后,可以算是问心无愧了。”

文天祥英明正气,仁至义尽。对于国家,他将一世都奉献了;对于后世,他将一切精神都弘扬了。浩然之气,正义凛然,如贯通日月般,无死活之谈!鼎镬之刑,似饮水,为国捐躯,正所求,愿于风中读,光辉定走完!

文档为doc格式。

读文天祥有感800字篇九

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文天祥的爱国故事,文中的故事情节让我深受感动。

南宋末年,朝廷已经十腐败。蒙古贵族的元朝举兵南侵,宋朝的文臣武将个个胆小如鼠,不是不战而降,就是弃城而逃。一时之间,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文天祥毫不犹豫地变卖了自己全部家产,充作军费,招募义军,文天祥带领他的军队抗击元军。然而蒙古族的士兵个个武艺高强,骁勇善战,把文天祥的军队打败了,文天祥被俘。面对元军的糖衣炮弹,软磨硬泡,文天祥宁死不屈,在又臭又小的土牢里关押了四年之久,最后被执行死刑。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问:为什么别人选择逃跑,选择投降,选择去元朝做高官,去过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却选择变卖自己的家产,招兵买马与元军抗争?那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文天祥为了祖国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想起了刘胡兰,刘胡兰为了国家,和那些伤病员,宁死也不告诉日本人伤病员在哪儿。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面不改色心不跳,昂首走向敌人的屠刀被敌人杀害了。她的血染红了天空和大地,那年她年仅15岁。

15岁,这是个多么惊心动魄的.数字啊!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美好的年龄呀!小小年纪的刘胡兰,从哪来的勇气,毅然志向断头台的?我想这时刘胡兰一定这么想的:“如果我一个人牺牲了可以换来别人的生命,死而无憾!”小小年纪居然有这样的爱国精神,真是了不起啊!

我们一定要向爱国英雄学习,保卫国家,建设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