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优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9:07:08 |
  • zdfb |
  • 7页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练、表达准确,以确保传达出准确的信息。下面是几篇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时能有所启发和引导。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一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残疾少年儿童更是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爱。为使我县残疾少年儿童过上一个健康向上、幸福快乐的节日,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良好氛围。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潼关县各校大力开展“关爱残疾学生共创幸福明天”走访慰问活动。县教科局领导、各镇(办)教育专干、学校校长以及送教教师纷纷带着浓浓的爱意为残疾少年儿童送去了关怀和温暖。

在送教上门学生贾呈祥、王子俊家中,教科局党委副书记韩克敏向学生送去了粽子、牛奶等礼物,并与孩子家长悉心聊天、拉家常,详细询问孩子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叮嘱他们在送教上有困难要及时向送教老师反映,学校会尽力帮助解决,同时鼓励孩子们要建立信心,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残疾学生家庭深受感动,他们表示会积极生活,不会辜负领导和学校的关心与帮助。

此次走访慰问不仅给残疾学生带来了物质上的关怀,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慰籍和鼓励,希望孩子们在家也能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关心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义务。此次活动的开展,是为残疾少年儿童送温暖、办实事的有力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潼关县教科局将一如既往的关心和照顾残疾少年儿童群体,用实际行动让这些孩子和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全面保障适龄残疾少年儿童享受教育权利,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贡献教育人的力量。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二

哪里有残疾儿童,哪里就有爱心的凝聚。自20xx年我区启动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试点工作以来,我校承担起了“送教上门”的重任已整整一年了。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我区教育局的重视下,我校“送教上门”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在圆满完成了教育局交付任务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我们对特殊儿童的一片爱心,饱含着我们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

去年在接到相关文件后,区教育督导室王哲强书记、区教育局特教专干、区特教教研员及时到校调研、与校领导协商制定送教上门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区特教专干、特教教研员、学校校长、教导和学校关工委组成的业务指导组。同时与区义务教育办公室、区各街道教育专干了解我区特殊儿童的相关信息,确认了“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是具有厦门户籍且暂住思明辖区,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区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和重视此项工作,下拨了17.7万元的“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的启动经费,此专项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专项使用。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餐点茶水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费以及业务指导、经验交流总结会经费等。并且每年都将下拔专项经费,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20xx年4月17日开始,我校遵循家庭自愿、送教上门、免费教育的原则,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入户家访,核实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7名“送教上门”服务对象。这7位特殊儿童都是重度残疾,其中还有1个智障伴随肢体残疾、3个脑瘫、1个癫痫,大多都是多重残疾。为了肩负起责任,履行义务,学校和学校关工委研究,选派5名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退休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并向区教育局上报工作方案,“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区特教学校学籍统一管理。确定了送教上门的对象后,接下来就是对每一个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做出送教方案实施送教。1、与家长沟通,了解对象情况。

把老师对学生的爱送到这七位孩子的家中,送教教师可以说是不辞劳苦。

1、送教上门,从未间断

爱心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必备的精神食粮,在“爱与责任”的召唤下,送教教师克服自己年龄大,路途远,家务繁忙;克服心理压力;克服严寒酷暑;全身心融入了这份崇高的事业,落实对下一代“关注于心、关爱于行”的实际行动,坚持按规定的时间每周二次每次三课时的送教活动。一年来,送教教师发挥余热,车绕了一站又一站,楼爬了一层又一层,送教路上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送教上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认真的工作精神、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方式,无不使周围的邻居、孩子的家长所感动。

2、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为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送教教师十分认真,不断学习新的特教知识,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我校德育部门及时把相关报刊杂志上的有关特殊教育的理论文章介绍给送教老师,送教老师在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筛选教材,注重实用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与区特殊教育学校使用同样的教材,即以厦门市地方课程系列丛书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教师用书《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为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识字、常用的称谓、简单的实用算术等,每周的必修课程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选修课程由送教教师再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从教育与康复,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补充音乐、美术一些绘画涂色、音乐欣赏、律动康复、情绪矫正等相关内容,进行送教上门康复训练。

学校从课程设置和档案管理入手,注重教学管理,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将“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区特教学校学籍统一管理,使送教工作更加完善和规范。这7份特殊的工作档案资料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发展评价资料,教学过程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等。同时每学期初、每学年末各召开1次业务指导组及送教教师工作会,研究计划,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在送教工作开展的一年中,学校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研讨,年终有检查总结,关注送教的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与送教教师一起教研备课,探讨如何指导家长做适合孩子的康复训练,及时帮助送教教师添置教学设备及教学用书,教学用具。学校还经常入户走访或电话联系学生家长,了解教学情况,并根据家长反馈的意见,与送教教师一起商量对策,保证送教工作有序开展。

在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送教教师的辛勤工作下,保证了送教质量,既帮助残障儿童学习知识,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也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进行协调性训练和康复训练,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市各大媒体记者还于去年“六一”前夕随教育局陆书记深入采访、报道。厦门电视台“十分关注”栏目还于六一节当晚报道了专访内容。在省教育厅的暗访中,我校的送教工作也得到了肯定,表示我们的工作是踏实、到位的,是走在全省的前列。今年“六一”节,学校党支部、团支部还走访,慰问了送教学生,亲切询问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向家长征求送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在此要特别感谢送教的几位老教师,他们发挥老教师在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的经验优势,为学校搞好送教上门工作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奉献。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校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我们真诚地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感召社会上更多的力量来关注弱势群体,让这些孩子与其他儿童一样,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三

全区各界朋友们:

五月,气温宜人,鲜花盛开。

五月,温馨世界,爱心天地。

劳动节,书写劳动的美丽;母亲节,描摹母爱的伟大;助残日,阐释人性的善良,人间的大爱。

近年来,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残疾人法律、法规和救助保障政策及助残实事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深切关怀,广大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残疾人由于自身功能丧失或者外界障碍,在基本生活、劳动竞争、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还面临很多的困难和艰辛。

因为残疾,他(她)们当中的部分人难以甚至无法走出家门、享受正常人生活;因为残疾,他(她)们当中的部分人还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以下;因为残疾,他(她)们当中的部分人还可能遭受社会偏见、歧视和不公待遇等。

这些,都需要社会各界付出努力、共同消除;这些都需要你、我、他(她)奉献爱心、共同克服。

我区有残疾人3.6万,占全区总人口的6.6%,关心、重视、支持残疾人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尊重、理解、帮助残疾人也是全社会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为此,值25个“全国助残日”即将来临之际,黔江区残疾人联合会向全区各界朋友们倡议如下:

我们共同倡导:大力宣传,努力培育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文明风尚。

我们共同承诺: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与残疾人争利益,力戒损害残疾人权益、挤压残疾人生活空间的行为。

我们共同携手:身体力行,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坚持为身边的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好事、实事。

我们共同呼吁:健残协力,全面树立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新观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建设美好黔江。

我们共同希望:珍重权利,残疾人朋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不做自损形象、无益社会的非理性之举。

今年的全国助残日是5月17日,我区的主题是“关爱残疾人共筑幸福梦”。

届时将在三岔河举办残疾人影像作品展、组织开展黔江风光、风情摄影作品现场公益义卖,在武陵山文化广场开展公益义演助残捐赠晚会活动。

对捐赠5000元以上的单位、捐赠1000元以上的个人在武陵都市报上刊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此我们倡仪: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发扬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积极参与,用实际行动为他们奉献一份爱心,您的支持将开启他人生新的航程。

扶残帮残助残,有你有我有他(她),热忱欢迎全区各界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共献仁爱之心!

募捐单位: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黔江区办事处。

开户银行:农行黔江分行营业部。

帐号:3181040104001*****。

募捐联系人:

窦鞠电话139082*****。

黄敏电话136482*****。

重庆市黔江区残疾人联合会。

20**年4月24日。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四

朋友们:

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什么日子吗?是“全国残疾人日”。

今年是第26个全国助残日。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亿多残疾人,而我国约占6000万左右,由于残疾人自身功能障碍,使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许多困难,使他们成为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更是一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弱势群体。

因此,关爱残疾人的困难,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此,共青团青湖经济开发区一〇一团委员会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增强关爱残疾人的责任感。

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积极行动起来,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帮助残疾人。

让“以人为本、相互关爱”的理念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让每一天都充满爱心,让每一颗心都流露真情。

二、从我做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要积极的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都加入到关爱他们的行列。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把关爱行动落到实处;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用生命中的全部热情和力量,关爱所有我们需要关爱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残疾人事业尽一分心、出一份力;让我们打开心扉,赤诚相见,与人为善,放飞爱心,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三、从我做起,向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学习。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肩负起肩上的责任,做文明的先锋,让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份爱心,把温暖送进每一个残疾人心中,同残疾人共享一片蔚蓝的天空!

“爱心无止境,助残见真情”、“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

为了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的残疾人能与我们共享社会文明成果,让我们大家共同伸出友爱之手,以拳拳之心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我们热切期盼着您的支持和关爱。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五

5月27日,渝中区残联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和一面写着“爱心助残、情暖人生”的锦旗,写信的是解放碑街道邹容路社区的残疾儿童陈雪菲的父母敬红霞夫妇。

陈雪菲,双足外翻,发育落后,不能行走,2岁10个月被市儿童医院确诊为脑性瘫痪痉挛。因家贫仅能维持基本的门诊治疗,医生多次告诫如不及时进入专业康复机构训练,孩子会落下终身残疾。在渝中区残联的帮助下,小雪菲得到医院的免费康复治疗,如今双足外翻得到矫正,能独立行走,肢体功能基本达到自理水平。

她的父母在信中这样写道:“我们会永远记住,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渝中区残联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为陈雪菲提供了免费的康复训练。是你们把爱心洒满人间,让世界充满爱。我们会坚定信心,克服困难,通过不懈的康复训练,提高孩子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孩子会好好学习茁壮成长,回报社会,勇敢坚强奔向未来。”

一纸信笺,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一颗真诚的心。敬红霞夫妇将孩子的不幸化作无限感激,一场关于生命和亲情的完整诠释跃然纸上。区残联在收到感谢信后组织残联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讨论,对所有残疾人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对残疾人这个群体付出的心血、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号召全区残疾人工作者要把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加扎实细致,尽量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融入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致

敬礼!

xuexila。

20xx年x月x日。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六

尊敬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大家好!

残疾人是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广大残疾人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给他们带来的温暖和幸福。

但是,目前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残疾人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许多残疾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和身体上的缺陷,还不能享受到像健全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的待遇,残疾人大学生廖廖无几,为数甚少。月,我县虽然创办了一所培智学校,填补了特殊教育的空白,然而办学规模很小,仅有2个教学班,接收25名残疾儿童就读。这些学生95%来自农村,家庭生活处在低保线上,虽然学校免费为学生提供教育,但最起码的伙食费和车旅费也成为他们的家庭负担,有的学生还因此而辍学。由于学校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受到限制,尤其是特殊教育所需资金十分短缺,造成了学校无法扩大办学规模,接纳更多的残疾学生在这里接受基础教育。

今年5月16日是第二十次法定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关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借此机会,我们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残疾人的特殊教育,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表达你的一份热心,实实在在地帮助残疾学生,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走进校园,与健全儿童一样共享一片蔚蓝的天空!

倡议人:xuexila。

日期:20xx月xx日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七

为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年)》(新教基【20xx】3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一人一案”工作的通知》(新教基【20xx】5号)和《关于做好20xx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新教基【20xx】122号)文件精神及我市教育扶贫、脱贫攻坚工作要求,进一步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聚焦解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突出问题,现将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资源中心、资源教室。20xx年6月,自治区7部门联合下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年)》(新教基【20xx】31号),同年,地区出台了《地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年)实施方案》,为更好落实文件精神,弥补我市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各类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决定在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需求学校建立二级资源教室,20xx年9月投入使用。

(二)成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20xx年8月,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局、残疾人联合会下发《关于成立库车县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的通知》的通知,划清各部门工作职责,对本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实施、教育质量评估等提供专业指导,提出政策建议,协助组建市残疾人教育专家资源库;根据实际需求对辖区内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入学安置、转学建议;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矫治与康复、教育等问题提供咨询和个性化指导,对个别化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合理安置建议;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普通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康复知识培训和现场技能指导。

(三)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救助。20xx年3月,按照《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我局会同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财政局、民政局、医疗保障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审计局和库车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对具有以下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救助登记:

1、地区户籍(或在地区领取居住证);

4、残疾儿童身体状况稳定,有接受康复救助的适应指征,监护人有意愿且积极配合的残疾儿童进行登记造册。

(一)初步摸排,摸清底数。20xx年4月印发《残疾、失能儿童入学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县4-18岁学龄残疾、失能儿童入学安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由中小学、幼儿园选派专人到本学区范围内的村、社区有关负责人一同入户调查、走访登记。

(二)落实“一人一案”登记。20xx年7月,按照自治区《关于进一步规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一人一案”安置工作的通知》,对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逐一填写《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一人一案”登记表》,收齐学生残疾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医院诊断证明等材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三)数据整理。

1、残疾总数。我市现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xx名,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xx名、特殊教育学校就读xx名、送教上门xx名、失去上学能力xx名、死亡xx名(含建档立卡xx名)。

2、建档立卡。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建档立卡总数为xx名、其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xx名、特殊教育学校就读xx名、送教上门xx名、失去上学能力xx名,死亡xx名。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不能正常到校接受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益,制定《规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送教上门学生档案,对服务对象、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师资保障做出明确规定,规范送教上门教学方案、送教4次/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找准教学方向,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在领导的重视下,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在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八

宋庆龄基金会:

我是一个残疾儿童。在我幼小的时候,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造成了我的肢体障碍。右手手指弯曲成钩状,不能伸直;左腿盘曲,走起路来一瘸一拐,难看极了。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由爸爸接送,在校靠老师、同学们的关心照料和鼓励。现在有你们又伸出援助之手,关爱我这么一个残疾儿童,我是多么感激啊!感谢你们!感谢党和政府!

今后,我决心努力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的关心。

此致

敬礼!

xuexila。

20xx年x月x日。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九

残疾人在社会上是一个弱视群体,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语言交流、行走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渴望别人的关爱、更多人的理解。对于在学校上学的残疾儿童更是应该受到关心、关爱,他们中有肢体残疾、有视力残疾、还有听力和智力残疾,他们虽身体有残疾,但是意志坚强,在县委、县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全部接受义务教育。

一、我县残疾人口已办证1628人,针对这一情况,在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学校开学之前就组织全县的老师下到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入户,逐户调查018周岁残疾儿童,并录入电脑存档,并针对614周岁的适龄残疾儿童做好动员上学工作,将适龄残疾儿童也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对残疾儿童的入学工作做的扎实、有序,做到低数清,情况明,为以后上级残联开展各种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县614周岁适龄99名残疾儿童全部入学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县的99名适龄入学残疾儿童,都在我县县小学和各乡镇小学上学,其中有5人属于视力残疾、9人属于听力残疾、47人属于肢体残疾。

三、学校还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有针对性的制定年初计划,一体化教案的设计等,并且年终有总结,总结一学年的工作丢失,为以后的残儿教学打好基础。

四、我会为学校对行走不便的残疾学生建立无障碍设施(如教室门前的专门行走道、厕所安装把手等)进一步方便残疾学生接受教育。

五、这些残疾儿童都是家庭条件不好,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而且还有几个学生的家长也是残疾,家庭更是一贫如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能正常上学,我会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残联领导班子主动与全县在校残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在金钱、物质方面给予残疾儿童以最大扶助,与此同时,县教育部门在得知我县残疾儿童的这种情况后,给每个残疾儿童定做了一套校服,多种学习用品,同时又把我县残疾儿童的帮扶任务分化到各乡镇,现在我县已有28名残疾儿童得到各乡镇定点帮扶资金200元/人,在学生及家长的心中的感触是非常的大,使每一位家长更加增强了对生活的信心,感到了社会对他们这些弱视群体的关爱,学生更是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充满了信心,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着积极的作用。

六、问题与建议。

我县虽除一人脑瘫免学外,其他残疾儿童正常接受了义务教育学习,但学校条件有限,远远无法达到残儿学生在学校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及资源,建议上级领导多多关心下边基层学校,加大对基层学校的扶持力度。从而使我县的残疾儿童能够念的起学、能够在一种愉悦的心情下念完九年义务教育,并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学到一门实用的技术,争取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一技在手,能够自食其力,为家庭分忧,为社会分忧,做社会上一个有用之人。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十

我们本着全心全意为残障孩子和家长服务的宗旨,利用每个周五时间先后多次深入学生家庭,为不能入学的重度残疾孩子康复和学习送教上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我校“送教上门”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在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我们对特殊儿童的一片爱心,饱含着我们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

我们对每一个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做出送教方案实施送教。具体做法是:

1、了解情况。

我们先把送教上门的打算通过电话或家访告诉家长,及时与家长取得互动,赢得他们的支持,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他们的心坎里,让他们体验到人性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注。送教老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所了解的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孩子的病因、发病的情况、治疗情况、作息安排、与孩子惯用的沟通方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孩子的脾气、性格等,这些情况都记录在案,为后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2、评估对象。

在了解了儿童的大致情况后,我们对送教对象逐一入户家访,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从各领域的角度来分析对象的状况,为制定送教计划和教学进度方案提供依据和方向。

3.制定方案。

在充分了解送教对象现状后,我们立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康复训练、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特色发展等课程,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学方法服务每个“送教上门”的对象。但在教育方案制定之前,先征求家长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认可,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训练中,可行性也就更强。具体送教时间由学校、送教老师与家长协商而定。所定的送教时间相对稳定,原则上要求家长在场,这样对孩子来说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家长在旁边进行配合、学习,以便自己在家中也能用相同的方法对孩子训练,增加孩子训练的频率。

1、克服困难,坚持上门。

爱心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必备的精神食粮,在爱心的召唤下,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能克服自己假日少、路途远、家务忙、压力大等困难全身心融入到送教工作中,坚持按规定的时间进行送教活动。“送教上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运动康复和认知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老师们认真的工作精神、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方式,无不使周围邻居和孩子家长感动。

2、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为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我们不断总结、反思,理论联系实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力争送教工作取得多一点的效果。大家都不断加强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移动课堂的实效性。

3、精心取舍,注重实用。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采用《快乐生活》为主要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识字、常用的称谓、简单的实用算术等,每次的必修课程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选修课程由送教教师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从教育与康复、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补充音乐、美术、律动、情绪矫正等相关内容,进行送教上门康复训练。

4、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老师认真研究的书。送教的孩子情况各不相同,我们本着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宗旨,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教学过程不求快,不求直,只求有起色、有进步。由于学生的生理原因,上课时间、教学方式根据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身体状况而定。

5、注重教法,循循善诱。

要让残障儿童在认知、感知等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是相当困难的。教师们极富爱心和耐心,重视情感的投入,自始至终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在脑瘫孩子的康复训练中,教师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要重复n次,反复训练,强化效果。

在送教教师的辛勤工作下,送教工作保证了质量,既帮助残障儿童学习知识,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也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进行协调性康复训练,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受到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们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切实保障残障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十一

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对盲、聋、弱智学生开展随班就读,提高残障儿童入学率的有关要求,现就加强我校施教区内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制定以下方案:

1、整体规划随班就读,明确学校、教师自己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对随班就读的管理。

2、专人负责随班就读的行政管理工作,有专人负责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研究、科研工作。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通学校要有专人负责随班就读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

3、将随班就读教师的培养与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结合起来,要发现和推广随班就读教师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鼓励教师形成随班就读的教育特色,积极创造一支随班就读教师的骨干队伍。

4、健全随班就读管理机制,建立以校长室、教导处、班主任共同参与的随班就读管理体系。聘请由教育行政、医务、教研人员、特教学校、普通学校有经验的教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

1、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应严格执行残疾标准(参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必须依据残联部门指定的残疾鉴定医疗机构的鉴定结论,由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审核学生情况、家长申请,如果学生情况符合标准可同意其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取得随班就读学籍,如果学生情况不符合残疾标准则不能作为随班就读学生,学校应及时做好学生的安置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

2、残障学生(除了聋、低视力、肢体残疾等存在明显残障的学生以外)一般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申请随班就读。此类随班就读学生一般两年进行一次复测,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复测结果进行审核,如果学生的残障情况有所好转已不符合残疾标准,就视为普通学生,不再确定其随班就读学生的学籍;如果学生的残障情况仍然符合残障标准,仍继续视为随班就读学生,保留随班就读学籍,学校应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家长。

残疾儿童学期工作总结篇十二

我是今年刚进的新老师,对于送教上门工作我也是所知不多,更谈不上什么经验,在刚接到要参与下乡送教的工作时,我的心情是忐忑的,慢慢的,我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开始了前期工作准备。首先拨打了送教对象家长的电话,基本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同时确定送教时间,好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当我们到达送教对象的家中,家长殷切热情的招呼和孩子的笑容冲淡了我的忐忑不安,我的送教对象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三级精神障碍,爱说话,不怕生人,同时有破坏性行为。了解基本情况之后,我就开始着手帮孩子上一节课,由于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且曾经短期在本校就读过,所以我为他准备了数数和辨别颜色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都比较配合老师,但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且在数数的过程中反应迟钝,在刚开始的频频错误之后,慢慢地都能通过雪花片来计算正确,整堂课以孩子的笑容结束。

通过这次的送教上门,让我看到了特殊孩子的孤独,也看到的这些孩子家长的无奈与悲伤,虽然我们作为特殊教育老师,但是也无法做到满足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的教育需要,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些家长们带去专业的康复教学理念,引领她们为孩子进行家庭康复。

我们也会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量,走向专业化成长之路,为这些孩子为这些家庭带去更加专业的康复理念,希望这些孩子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绽放笑容,迎着阳光奔跑。

文/郭珊妹编辑/邹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