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员管理调研报告(大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16:16:05 |
- zdfb |
- 13页
报告是一种向上级、向同事、向客户等传达信息的有效方式。在写报告之前,建议先进行充分的调研,收集相关资料,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员管理调研报告篇一
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形式,对全区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区于2月起,全力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截止9月底,全区共有社区矫正试点街镇8个,无脱漏管、不服从管理和重新犯罪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在区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落实工作人员2名。二是8个街镇都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司法所。三是社区(村)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分别建立矫正小组,安排2名矫正人员和1名监护人员进行矫正管理。四是各街镇广泛动员和吸收热心矫正工作的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现我区共有社会志愿者119名。
(二)强化队伍机制建设。
一是8个街镇专门配备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协管员5名,配合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二是分级分类培训。今年1月,我区1名司法助理员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为期4个月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证书;区司法局于今年9月,组织全区司法助理员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就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人性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每季度各街镇司法所组织辖区社会志愿者进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培训,全年共培训354人(次)。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了《大渡口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就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工作“13589”重庆模式,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三是试点开展心理测评,目前,建胜司法所和八桥司法所共测评社区服刑人员87名。四是创新矫正人性化管理,八桥司法所选取2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系统试点管理,拟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做到人性化服务管理。
(四)矫正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严把“五关”,即严把接收关、请假关、矫正关、教育关、解除关,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类和委托制度,制定个案。八桥镇司法所对目前接收的12名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学习情况和心理测评等进行综合分析,分为严管类3名、普管类4名、宽管类5名,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管理。三是坚持“日记录、周报到、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鉴定”的“五个一制度”。四是制定“身份意识、制度规范、认罪服法、思想道德、法律常识、禁毒拒邪、心理健康和政策前途”的“八个主题教育”。五是实地走访。今年5月,对全区8个街镇33个社区(村)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核查,资料档案齐全,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定职责与教育管理责任有脱节。
1.立法滞后。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过5年试点现正逐步转入全面推行阶段,工作主体由《刑法》规定的公安机关转变为司法行政机关,目前依据只有两院两部《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和市公检法司等12家部门联合下发的《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工作开展缺少法律支撑,使社区矫正工作在衔接、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
2.工作主体目前不适宜。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和《重庆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教育的一线工作,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但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与公安机关现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容易出现部分社区服刑人员不参加矫正活动、不向司法所报告、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处于尴尬和不力的地位。
人员管理调研报告篇二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区社区矫正工作,通过座谈、走访相关部门、各街镇、社区(村),询问社区服刑人员代表对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形式,对全区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区全力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全区共有社区矫正试点街镇x个,无脱漏管、不服从管理和重新犯罪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在区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落实工作人员x名。二是x个街镇都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司法所。三是社区(村)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分别建立矫正小组,安排2名矫正人员和1名监护人员进行矫正管理。四是各街镇广泛动员和吸收热心矫正工作的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现我区共有社会志愿者xxx名。
(二)强化队伍机制建设。
一是x个街镇专门配备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协管员x名,配合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二是分级分类培训。我区x名司法助理员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为期x个月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证书;区司法局组织全区司法助理员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就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人性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每季度各街镇司法所组织辖区社会志愿者进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培训,全年共培训xxx人(次)。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了《xx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就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工作“xxxxx”xx模式,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x%以内。三是试点开展心理测评,目前,建胜司法所和八桥司法所共测评社区服刑人员xx名。四是创新矫正人性化管理,八桥司法所选取x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系统试点管理,拟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做到人性化服务管理。
(四)矫正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严把“五关”,即严把接收关、请假关、矫正关、教育关、解除关,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类和委托制度,制定个案。八桥镇司法所对目前接收的12名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学习情况和心理测评等进行综合分析,分为严管类x名、普管类x名、宽管类x名,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管理。三是坚持“日记录、周报到、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鉴定”的“五个一制度”。四是制定“身份意识、制度规范、认罪服法、思想道德、法律常识、禁毒拒邪、心理健康和政策前途”的“八个主题教育”。五是实地走访。对全区x个街镇xx个社区(村)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核查,资料档案齐全,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定职责与教育管理责任有脱节。
1.立法滞后。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过5年试点现正逐步转入全面推行阶段,工作主体由《刑法》规定的公安机关转变为司法行政机关,目前依据只有两院两部《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和市公检法司等12家部门联合下发的《xx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工作开展缺少法律支撑,使社区矫正工作在衔接、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
2.工作主体目前不适宜。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和《xx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教育的一线工作,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但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与公安机关现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容易出现部分社区服刑人员不参加矫正活动、不向司法所报告、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处于尴尬和不力的地位。
3.程序上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区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管理工作,由各街镇派出所直接通知辖区司法所接收,各司法所按照“两个要素”(法律文书齐全、人员到位)的要求予以接收。由于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矫正对象已报到登记,而相关法律文书、材料未送达或遗失的现象,司法所因不符合接收条件不予接,而派出所又认为应当属于司法所管,最后出现两不管的现象。
4.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社区矫正组织特别是负责具体操作的司法所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好的社区服刑人员,往往因有责无权,不能及时予以惩戒;而对那些积极配合矫正、表现良好的社区服刑人员,也因程序过于繁琐、规定较原则等因素,实施难度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出奖惩结合的矫正方针。
(二)就业安置难,部门和社会资源有待整合目前,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安置渠道窄、资源少,在我区的xx名社区服刑人员中,有xx名就业、xx名待业。
1.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区矫正对象中的困难人员,目前尚未纳入困难群体进行帮扶,涉及落实低保、住房和社会救济政策以及就业、养老、医疗保险时,主要靠基层司法所与相关部门反复协调,实际落实较难。
2.社会包容度不够。部分居民认为将大量的罪犯放于社区内服刑,给社区内的居住环境埋下安全隐患,增加社区内的不安定因素,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开展困难。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存在歧视和排斥,90%的已就业社区服刑人员在参加每月学习请假时,都怕用人单位知道自己是服刑人员后而被解雇,出现学习请假难的问题,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3.安置对象技能差,就业难度大。有的社区服刑人员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匮乏,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例如:目前正在我区服刑的社区矫正对象小学文化的xx名、中学文化的xx名、大专以上的xx名、在校读书的xx名,基本上无一技之长,就业相当困难。有的就业愿望不强烈,一味等待政府救济安置。
4.教育管理方式相对陈旧。公益劳动形式单一,教育方式靠谈话、人格感化和念读法律法条等,教育的效果难以抵消社会歧视的负面效应。
(三)专职队伍人员不足,基层工作力量薄弱。
1.人少事多任务重。司法所承担普法教育、法制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等多项职能,其中仅社区矫正每月就要完成召集学习、思想汇报、组织公益劳动等多项工作,有时还要承担街镇拆迁、安全、综治等临时性任务,司法所人员工作任务繁重。
2.专业化程度不高。除了日常监管、掌握动态,司法所还要疏导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指导解决其生活、就业。目前,我区各街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中有法律专业文凭xx人、其他专业xx人,取得心理咨询师证1人;社区(村)矫正工作者中法律专业占总人数xx%,从知识结构、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还不能达到社区矫正工作需要。
(一)提高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把宣传工作中的重点放在利于罪犯改造、降低国家刑罚成本等积极方面,对社区矫正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成功典范等及时进行报道,紧紧抓住社区(村)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宣传画、制作光盘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真正让每位居民(村民)了解社区矫正工作。建议在全区创建公益劳动基地1个,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让人民群众逐步接纳社区服刑人员,相信社区矫正这种管理模式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
(二)总结经验,推动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出台。
针对当前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健全的现实情况,建议首先保证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和两院两部试点工作意见、通知及市级12家部门联合下发的《xx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规范运行。同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总结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以来的工作程序、监督管理措施、公益劳动、日常奖罚等方面形成的经验,为将要出台的《社区矫正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完善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沟通衔接。
将信息沟通工作贯穿于犯罪嫌疑人审前、审中、判后,建议建立“核查脱漏管理专项行动小组协调联席会”平台,互通各种接收渠道、互补各自没有的社区服刑人员档案和底数。建议人民法院在判决前加强与社区矫正机构的联系沟通;人民检察院介入社区矫正所有环节,对涉及社区矫正的案件严格把关,及时查处社区矫正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紧密合作,保证社区矫正移交衔接关口的顺畅、监督考察关口的严格,对违反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对象,及时依法处理;司法行政机关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络,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研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依法监管社区矫正对象,及时将矫正期满的社区服刑人员转为帮教安置对象,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与帮教安置工作之间的无缝对接。最终形成政法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整合资源,探索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措施。
建议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协调,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源,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细化分解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定期召开例会,研究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个层次的心理矫正模式,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心理矫正工作室。建议区民政局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基层组织参与矫正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将帮扶工作延伸到社区服刑人员家庭中的子女就学、亲人就医等困难上,帮助其稳定家庭安心接受改造。各群团组织协助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政治、法制、文化、技术辅导。建议司法行政机关与人社部门密切配合,将社区服刑人员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计划,举办专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工作,适当安置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服务、后勤保障、清洁、绿化等面向公共服务的岗位上就业谋生。
(五)重视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
建议在各街镇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配备2-3名具有扎实法律专业知识和一定心理学知识的人员。建议财政部门做好财力保障,在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社区矫正临时救助资金,用于无家无业无经济来源社区矫正对象的临时生活救助。建议聘用专职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组成专职社工队伍,并招募一些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充实志愿者队伍和邀请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法律服务工作者加入到社会志愿者的队伍中,弥补司法所人才资源不足。加强业务指导培训,通过邀请法学、心理学教授讲课、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增强基层工作者的法律政策水平和对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的掌握,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能力。
人员管理调研报告篇三
研究,中文单词,发音为diagrave哦,可爱n、是调查研究的简称,是指通过各种调查方法,系统、客观地收集信息、进行研究和分析,以预测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投资或发展方向的决策做准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近期,按照xx县委组织部有关要求,县xx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安排相关人员采取组织座谈、问卷调查、调研分析等形式,对xx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调研分析。通过调研,对当前xx县xx局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xx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建议与对策。
(一)基层组织基本情况。xx局包括局机关、普查办、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从单位性质和建制看:局机关2017年9月25日被省公务员局批准为参公事业单位(xxx公局发[2017]x号文件),正科建制。普查办为事业单位(xx编办发[1996]x号文件),副科建制。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为事业单位(xx办发[2013]x号文件),股级建制。从编制看:局机关事业参公编制10个,实有14人。其中参公人员12人、工勤人员2人。普查办事业编制5个,实有7人。地方社会经济调查队事业编制10个,实有9人。合计编制25个,实有30人。
(二)领导班子基本情况。xx局领导班子由五人组成,从职务及年龄看:局长(42岁)、支部书记(46岁)、副局长(48岁)、纪检组长(43岁)、普查办主任1人(42岁),平均年龄为44岁。从性别看:男性3人,女性2人。从学历看:研究生1人,本科4人。
(三)干部队伍整体基本情况。xx局现有干部职工30人。从政治面貌看:在岗党员10人,非党20人。从学历看:研究生3人,本科15人,大专11人,中专1人。从年龄段看:30岁以下2人,30至40岁2人,40-50岁20人,50岁以上6人。平均年龄45岁。从专业技术职称看:高级xx师2人,中级xx师10人。
(四)近三年干部选拔任用情况。2016年8月份以来,局党组先后通过竞争上岗、鼓励激励等方式提拔工业股干部、农业股干部、投资股干部分别为办公室主任、农业股股长,提拔办公室干部为xxx驻村第一书记,综合股股长被组织部门提拔为xx局副局长。
(五)近三年干部队伍流动情况。从科级领导看:2017年8月份xx局主要领导调整,2019年1月,局副局长调整,纪检组长调整。从一般干部看:2017年11月招聘研究生2人,2018年10月份从外单位调入2人。2018年8月从xx局调出1人。
(六)近三年xx队伍突出特点和建设总体成效。一是整体素质日趋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二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能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xx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干部作风总体向好。能够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一)xx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至3月底,xx局30名职工中,40岁以下的4人,占13.3%;40-50岁20人,占66.7%;50岁以上6人,占20%,平均年龄为45周岁。xx工作的专业性和繁琐性,要求xx干部队伍年轻化。由于前些年xx队伍多年没有招进年轻干部,近两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调入等方式招入3名比较年轻的人员,但是相对xx业务不够熟悉,暂时成不了xx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力量,至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现象、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日趋严重。
(二)xx干部流动性差。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可是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xx局的工作并且xx工龄在15年以上人员多达18人。占到60%。从2012年至今,仅有1人名调出交流,1人内部提拔副科领导干部。一方面,由于xx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xx局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激情和热情。
(三)xx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xx事业发展到今天,对xx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xx干部不仅要具备xx专业的工作能力,还要具有财务、经济以及与本专业关联的工业、农业、商贸、能源等行业方面的知识、较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至目前,作为xx局系统的中坚力量,能够在工作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仅占全体职工的三分之一。全体职工中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0%,xx专业技术职称上中级及以上职称占40%,而且两名高级xx师一人因病离岗、一人已到退休年龄,这与我们要建设一支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xx队伍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如何真正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发挥xx服务职能的综合素质需要更进一步提升。
(一)受传统思想对xx工作认知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xx部门是清水衙门,无钱无权无位。总认为xx工作就是成天与数字打交道,枯燥乏味,工作没有其他单位优越。外边想干事的人不愿进来,认为干xx工作晋升有限前途不大。再加上行政人员编制超编,地方经济调查队虽有编制,但镇办xx干部担心调入后失去公务员身份而不愿调入,造成xx局人员流入特少。xx系统内部人员流动不畅,干部工作进取心不强。
(二)受当前xx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随着近年xx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xx工作任务日益繁重,除了完成国省市xx工作涉及到xx经济分析、xx信息调查、xx社会项目调查、各种xx普查任务,还有各项考核考评工作任务。特别是当前xx调查对象的配合度不尽人意,使xx干部感觉工作责任和压力过大,前所未有,身心疲惫,部分人员产生想调离xx部门的想法。
(三)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当今,新的xx任务不断增加,xx方法制度不断改革,xx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对xx干部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时代步伐节奏。培训方式方法不够灵活,无法满足xx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xx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
(一)用好用活“三项机制”,不断激发xx人员工作激情。进一步修订完善局机关学习制度、工作制度、月评季考等考核考评制度,重点突出工作业绩、xx分析报告成果、xx信息宣传等,对xx业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政治上、精神上、物质上适当的鼓励奖励,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对那些xx工作能力强、xx工作业绩突出、xx综合素质高的同志,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使其优秀的xx人才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工作中去。
(二)建立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不断理顺xx人员流动渠道。一是统筹xx局内部人员的流动,特别是与下属单位人员之间的统筹使用,加速系统内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顺畅。二是合理安排内部xx专业轮岗制度,加速现代xx人员的复合型xx人才的培养。三是积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支持,每年把毕业大学生中学xxx专业或外部单位中热爱xx工作,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调入xx部门,为xx部门注入新的活力。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提升xx人员综合素质。一是鼓励和支持xx人员积极参加xx学历教育和xx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断提高xx局工作文化层次和xx业务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在今后的干部学习教育中,将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培训方式,使干部的学习融入社会、走进生活。三是注重培训内容多样化。要重点在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改革前沿xx信息观察、哲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xx专业技能、计算机xx应用、素质教育等方面,增强履行基层xx工作的xx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的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xx文化建设,不断增强xx部门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的xx文化活动,用xx文化来凝聚人心,鼓励xx人员追求“自我实现”的机会,注重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使xx人员工作心情舒畅,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工作心态,增加xx部门的凝聚力、归属感和向心力,使得xx部门留得住人,吸引得来人,能提供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
根据《xx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转发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我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管理情况调研提纲的通知》,xxxx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对事业单位人员队伍管理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xxxx于2007年7月成立,共配备全额事业编制5人,实有工作人员15人,其中管理岗位5人,人员控制数4人。
近几年来,xxxx在xxxx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工作目标,规范管理,努力创收;工作人员严守职责,积极服务,为党政群会务工作做好前瞻基础。
(一)配套政策接续不上,管理体制欠完善。事业单位的发展不仅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还涉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养老、医疗、生育、工伤保险、人员分流安置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社会保障,必然会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思想状况。2011年,国家提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这将给事业单位带来新气象,但也埋伏着隐患。据了解,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我国将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规范,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一把双刃剑,事业单位的职工难免在思想上有所担忧,对机构改革抱有看法,是一支不稳定的队伍。
(三)工资制度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发挥。事业单位的总体工资水平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工资总量与工作质量不相符合,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一)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加大监督力度。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责、人员、工作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原定的编制、经费等渐渐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建议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动态管理和监督力度,依据业务工作量的增减对事业单位编制实行动态调整。
(二)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大队伍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职业道德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大力弘扬先进人物、先进模范事迹。通过奖优罚劣、惩恶扬善、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努力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定期学习培训,对那些自律意识不强、违反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完善监督机制。
(三)全面完善事业单位人员制度。首先要完善内部人事分配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激发事业单位员工的内在潜能,全面推进竞争上岗;其次是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质量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同时建立优胜劣汰、末尾待岗淘汰制。
(四)实行职工薪酬与服务绩效全面挂钩的绩效工资制。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借鉴企业的做法,尽快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且在建立职工薪酬制度的同时要与当今经济发展相接轨,适度合理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从而有助于扩大内需。
辅警是指经政府同意,由公安机关同人社部门按规定程序招聘,有财政保障的警务辅助力量。是人民警察的助手,并非正式的人民警察,也不是一般的志愿者;是一种职业,与公安机关的法律关系为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合同关系;是社会治安辅助力量,而不是一个新警种。公安辅警队伍的建立弥补了警力不足,在辖区社会治安、综合防范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公安队伍不可或缺的“绿叶”。辅警的出现可以说是时代性的必然产物,他们大大缓解了警力严重不足的缺陷,在巡逻、维稳和安保等各项警务活动中承担了大量繁重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他们的作用日显重要。由于辅警队伍成立不久,在制度上和日常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盲区,出现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因此,如何对辅警队伍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最大效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辅警队伍管理,建立健全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打造一支管理规范、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辅警队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6年以来,南华县公安局聘用辅警200余人,在县局党委的协调努力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财政的支持,努力改善辅警薪酬待遇,2016年州级保障下拨交通协管员经费:65600.00,县级财政预算经费:3120000.00,县级财政预算特警人员经费:1446000.00,县级财政预算交通协管员、接警员经费:477568.00,县人社局拨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保险费补贴:237457.54,合计拨款:5346625.54;2016年支付辅警工资、五大保险费、管理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服装费、装备费、被装费:5476957.19,超支10万余元从我局办公经费中开支。
目前,我局实有辅警197人,其中公益性岗位辅警12人,派出所辅警84人、交警队辅警42人、其他辅警59人。已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险,未购买住房公积金,随着保险基数的提高,五大保险费也不断增加,201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约为7万余元,当地最低月工资水平月工资为1180元,辅警月工资1273.44元,月缴纳五险1126.56元,我局每月为每名辅警发工资及买保险支付2400.00元,201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约为8万余元,当地最低月工资水平月工资为1180元,辅警月工资1400元,月缴纳五险1326.87元,我局每月为每名辅警发工资及买保险支付2626.87.00元,2018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约为8.7万余元,当地最低月工资水平月工资为1350元,辅警月工资1500元,月缴纳五险1580.22元,我局每月为每名辅警发工资及买保险支付3080.22元,辅警工资虽然超过当地最低月工资水平,但仍然赶不上当地经济消费水平,大多数辅警觉得工资较低,工作与收入相差太大,辅警人员变动频繁,流动性大,不利于开展工作。
我局在关爱优待辅警方面,政府文件未对辅警薪酬标准作明确规定,但不能低于当地最低月工资水平月工资1350元,目前我局辅警月工资1500.00元(不包含五类保险费),我局制定了《南华县公安局辅警管理规定》,从2016年5月起为辅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女辅警的生育产假与女民警一致,凡在辅警岗位工作满一年的发绩效奖1200.00元,指挥中心的接警员工作满一年的发绩效奖3600.00,目前我局辅警工资构成由州级、县财政、县人社局拨款,不足部分从我局办公经费中开支。我局为每位辅警购买了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险,未购买住房公积金,从2016年5月起为辅警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积极为辅警争取更多待遇,但由于经费有限,未能给予辅警更好关爱优待,特别是工资待遇方面,从而未能发挥辅警的更大作用。
(一)辅警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一是招聘的对象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无业人员,这些人员自身素质比较低。二是岗前培训时间短,后续培训教育跟不上。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人员分散在各基层所队,难以再集中进行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培训不到位,没有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方案,队伍中仍有部分人员业务不熟,作风不过硬,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达不到要求,辅警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个别辅警在工作和生活上不注重自身言行,出现违法乱纪现象,不但损害公安机关执法形象,也容易造成社会群体对辅警队伍的不满。
(二)队伍稳定性不够。一方面,有些辅警缺乏对职业的热爱,工作没有热情,仅仅将辅警工作作为“跳板”,一些素质较好、业务精通、工作认真的辅警,都通过各种渠道,另谋出路,这使得辅警频繁进出,人员不断流失,队伍不稳定。另一方面,辅警待遇偏低是流失率增大的主要原因。
(三)职业认同感差。辅警不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但他们面临的职业风险、精神压力、工作强度等同,甚至高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然而辅警没有实际执法权力,在一些执法执勤工作中身份尴尬,他们的工作性质和辛勤付出往往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社会的认可,使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心理在部分辅警中慢慢滋生,工作效率低下。
(四)辅警招入把关不严。由于辅警的地位和待遇低,不可能吸引高学历、素质好的人员加入。之前尚未建立严格的辅警人员人事管理制度,招聘、使用存在临时性,去留随便,致使辅警人员思想不安心,临时观念重。
(五)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辅警管理上,缺少激励机制,不能有效激发辅警队伍的活力,导致辅警积极性不高,敬业精神不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辅警队伍虽然不是在编民警,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一样不容忽视,而如何在辅警队伍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是基层用人单位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存在只重使用,而不重视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的现象。
(一)加强学习教育是抓好辅警队伍管理和建设的前提。抓队伍管理和建设,首先要抓好对个人的思想学习和教育,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坚持落实辅警队伍日常学习教育训练制度,保证辅警每周不少于2个小时的学习教育训练时间,组织队员学习政治、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组织辅警开展队列、擒敌拳、警棍术、盾牌术等体技能训练。通过学习,使辅警时时了解政治,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了解公安中心工作,懂得辅警工作的性质是什么,做好辅警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辅警的思想认识,增强辅警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在坚持日常学习教育训练的同时,还要密切掌握辅警的思想动态,随时针对队伍中出现的情况,及时认真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辅警认真的讨论和查找工作学习、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从而增强辅警的政治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增强辅警的奉献意识和奉献精神,稳定队伍。
(二)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是抓好辅警队伍管理和建设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就是队伍建设的规矩,也是抓好队伍管理和建设的保证。在抓好辅警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上,我们严格按照辅警招聘的条件,规范辅警的工作和行为,使辅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做到积极工作不越权,认真工作不违法。在具体工作中,一是严把辅警的进入关。对新招聘的辅警进行严格的政审,保证新招聘的辅警不带“病”进入辅警队伍;二是严格辅警的管理,对工作中不遵守制度和纪律,工作消极疲沓,甚至违反制度和规定的辅警,坚决及时的予以辞退,防止传染他人,出现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现象;三是按照制度和规定规范辅警队伍的管理。目前,辅警队伍管理的制度办法正在酝酿之中,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按照市局制定的管理规定建设队伍;二是加强对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行检查督促,对没有按照队伍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的,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及时认真的加以整改,保证辅警队伍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三是在具体管理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首先,每月评选巡防之星、服务之星等先进典型,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带动和引导其他辅警,向他们学习,向他们看齐;其次,对绝大多数辅警在管理上采取教育引导为主,对出现的小毛病小问题,以批评教育促其改正为主;三是对极个别素质较差,经多次批评帮助仍然我行我素的辅警,及时给予辞退,不能让其形成气候。
(三)是强化用工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警辅管理责任追究。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丰富“一岗双责”内涵,严把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实行警辅管理连带责任制,确保每名警辅都有责任民警,也有相应的责任部门和领导予以管理监督。同时,健全日常督察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警辅用工单位及管理人员进行督察,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四)实行人性化管理是抓好辅警队伍管理和建设的重要环节。俗话讲,人心都是肉长的。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美德,也教育人们养成了知恩图报的思想。尤其是党中央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把这些思想融入到队伍管理和建设中,对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确实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我们在按照辅警队伍的制度和规定对队伍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对辅警队伍的人性化管理。在安排要求辅警认真做好巡逻防范等各项工作的同时,也要关心关爱辅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辅警能够感受到公安机关的温暖,能够在温馨、舒心的环境下愉快地工作。可以在工作之余,结合辅警实际,经常性的组织辅警开展一些篮球、乒乓球等一系列有益身心健康的比赛活动,让大家互相之间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拉近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距离,寓教于乐。通过这些关心关爱辅警的具体举措,一是增加了感情,拉近了与辅警的距离,进行和谐管理、愉快管理;二是使辅警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心情上自觉遵守制度和纪律,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辅警之间交流,增进团结,工作上互相支持,相互帮助,促进辅警队伍管理和各项工作开展。
人员管理调研报告篇四
重视民情,关注民生,是以胡同志为党中央的重要理念。在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胡同志又一次用较大的篇幅论述了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这个大问题上,我们党进行了长期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为全球瞩目。同样,在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的问题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迄今,特别是近十年来,逐渐探索完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五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机会。二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四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就业质量。五是围绕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提高待遇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之一。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到各级地方政府无不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各级政府多次出台各项政策,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积极发挥作用,使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总量有较大增加,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必须看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在短时间内难以改观。处理和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必须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布置,对我区的再就业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和了解。在5月上旬,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视察区就业管理中心,并与该中心的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了解当前再就业的现状。随后又下社区进行调研,先后与街道的九个社区的劳动协理员进行座谈,与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再就业工作在各个社区的进展和现状。
在当前的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中,就业是处于基础地位。对个人来说,就业是赖以生存、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甚至给家庭和后代带来希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社会来说,比较充分的就业,是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劳动权利的基础,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必要条件。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衡量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的执政水平和治国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级政府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就是为人民办实事,就是实践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使大多数人共同分享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我区作为一个构建和谐社会,争创首善的中心城区,尤其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之下,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再就业管理工作任务显得更加沉重。这两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劳动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从容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通过稳岗、增岗、买岗、整合资源等多种措施,促进就业,稳定民心,构建和谐,取得了瞩目的成效:
一是年全区实际新增就业岗位28160人,再就业人数为12493人,均超出了年初的预定指标,有力的缓解了再就业压力。今年的1-4月份,完成新增就业岗位9200人、完成再就业人数4401人,到今年的4月份为止,失业率为2.27%。我区的就业现状和各项考核指标在全市领先。
二是政府持续出资买岗,提供再就业援助。先后安置了就业再就业近千人的工作,如社区工作者、劳动协理员、助理统计员、计生专干、社区保安、社区保洁员、城管协理员等,其中大部分为下岗失业人员。以每年近千万元的费用用于再就业工程。
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倍受重视。区劳动保障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岗前的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了多期培训班,提高再就业人员的工作技能。同时各个街道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再就业人员培训。
四是把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用工单位的手中。目前全区有10800人办理了社保补贴,仅一季度政府就要支出补贴800万元。年,用工单位享受岗位补贴等政策性优惠达257万元,稳定了就业。
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4050”人员的再就业率仍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年龄偏大,文化较低,技能单一,一些用工单位对就业人员的年龄限制,使得他们的就业难度加大。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一方面,就业的供求矛盾和结构矛盾并未缓解,“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前几年政府各级部门的努力工作,下岗失业人员中能力较强的基本都再就业了,剩下的多是再就业困难群体;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降速,也对就业再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使本来已偏紧的就业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通过调研,我们建议:
(一)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做好再就业工作。
街道社区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基层服务窗口,是搞好就业服务的重要依托,是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前沿阵地。年中央12号文件提出“在街道和社区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聘用专门的工作人员,承担起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以来,各级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再就业政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以推动。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全区的七个街道的64个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聘用了130名社区劳动协理员,形成了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提供管理与服务的网络体系。
街道社区平台是联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再就业扶持政策能否落到实处,街道社区平台的工作是关键。它的优势就是:底数清楚、贴近群众、服务快捷。街道社区的劳动协理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为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付出了自己辛勤的劳动,由于这些同志大多数本身也是从下岗失业人员中招聘而来,对于失业的痛苦有着深切地感受,对于本社区的失业人员有着更多的体谅和责任感。大多数劳动协理员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挹江门街道的劳动协理员杨巧兰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市“三八”红旗手。
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劳动协理员的工作面广量大,常常被日常事务性的工作拖累,上门入户,排忧解难的时间日趋减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类统计报表多,据了解各类报表有12种之多,有的报表分类达40余项,除了电子版的,还要手工纸质的,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和沉淀了工作时间;二是退休人员的各项年检、统计、复核、体检、走访看望等工作需要他们去完成,仅挹江门街道而言,管理的退休人员为11376人,各社区的退休人员常常是多于实际的下岗失业人员,忙起来自然是应接不暇,难以保证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
我们建议:一是多做人的工作,少做纸的工作。减少各类重复的报表或减少报表的种类,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再就业工作。二是注重服务数量,更要讲究服务质量。分类分开管理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有利于发挥劳动协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规范就业登记证的领取和发放和就业率的统计工作。
有关部门为了了解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在统计中常以就业登记证的多少为衡量标准,统计就业率再就业率也是以就业证为尺度。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部分领取了就业登记证的人员并不急着就业,甚至不想就业,如:男方收入比较高的年轻妇女在家做全职太太、家境条件比较好的子女在就业环境趋紧的情形下并不急着就业、外地迁入的人员等。还有一些就是领了就业登记证也无法就业或很难就业,如残疾人员、身患大病的失业人员等。而恰恰那些没有就业证,需要工作,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得到了就业的“4050”下岗人员却不列入统计范围。再有就是把下岗和失业分开统计,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就业证,而下岗人员(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则无法领取就业证。而恰恰是一些下岗人员,通称为“4050”的人员最需要就业,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老人有病,孩子上学,下岗后面临很大的家庭和生活压力。
就业登记证的本意是用于失业人员的就业,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一些没有工作也不想工作的人在申领独生子女费时需要就业登记证,一些没有工作的居民在申请经济适用房时需要就业登记证,丧失劳动能力、吃“低保”的居民在申请最低保障时需要就业登记证,随军家属在享受部队补贴时也需要有就业登记证,诸如此类。凡是涉及政府的各项便民的优惠政策,都需要出示就业登记证。就业登记证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居民身份证,这样就给再就业工作的准确统计带来了误差。就业登记证发放的多少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就业现状。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定时期全部就业人口中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数字),旨在衡量闲置中的劳动产能。通常许多国家都把失业率作为观察经济运行和社会动向的晴雨表,把增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一起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但是,由于我们在掌控失业和就业再就业的尺度上不一,缺少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难以做到数据的准确,进而影响一些相关政策的制定。
我们建议:一是规范就业登记证的适用范围,尽量减少就业登记证的其他用途;二是规范就业登记证的发放范围,就业证的领取应是自愿申领,特别是外来民工的就业证的发放,有利于准确统计失业人员的失业率和就业率。三是对于招聘“4050”下岗人员的用工单位,鉴于用工单位无需为他们缴纳养老保险等费用,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与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多用“4050”下岗人员,缓解“4050”下岗人员的生活压力,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加强政策宣传和开展富有成效的培训工作。
加强宣传工作,就是加强舆论导向。这是做好就业再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原原本本的告诉下岗失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促进再就业工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仅仅靠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建议社会各方面的媒体能增大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采取各种宣传方法,全面、完整、准确地宣传就业再就业有关政策,开展系列宣传报道。在新闻宣传形式上能多角度、全方位立体报道,特别是报纸、电视、电台和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最好能开设固定栏目,固定播出时间,宣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同时要打造名牌专栏节目,能够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栏目那样,虽说不在黄金时段播出,仍有较高的收视率,带动整个就业再就业宣传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几年,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动力市场不仅是帮助失业人员重新上岗,还注重改进就业服务,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功不可没。从调研的情况看,政府每年都要拿出专项资金来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但是效果不尽人意,花了钱还不落好,事与愿违。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失业人员在思想上对培训的认识有误差,认为培训是“咸”的,找到工作是“鲜”的,不愿意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充实自己;一些打零工(俗称“隐性就业”)的人员不愿意因为培训丢掉现有的工作。二是参加培训的失业人员,觉得培训的时间长,最短的培训要20课程,技能方面的培训一般要40课程左右,认为自己腾不出时间。三是受培训场地、经费方面的制约,以及在培训的项目种类上还不够完善。
我们建议:一是降低培训门槛,让下岗的“4050”人员也能参加培训,掌握一门新的技能,能不收费则不收费,能少收费则少收费。二是七个街道社区的就业培训走联合之路,由区就业培训中心牵头,每个街道建立一个不同培训内容的培训基地,形成我区的就业培训特色。三是适当缩减培训课程时间,在职业和技能培训中应以入门指导、使用有效、简洁易记为主。
以上是我们在调研中的一点感受和想法,也许比较肤浅,不够深入。但是我们相信在政府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方的努力,一个“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比较充分的就业局面将必然出现。我区的再就业工作就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人员管理调研报告篇五
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日前,根据区人大会工作安排,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在区人大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就我区06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走访了乡镇街道、部门及重点工程项目等共计16家,分别与政府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相关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介绍和建议、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评价
06年以来,区政府能够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努力完善档案机构建设,推进档案软硬件条件改善,做好档案管理日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区档案局于06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新增对本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职能;区、镇街、各部门建档单位成立档案协会,并划分协作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各镇、街道及部分职能部门成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有些单位还将档案管理责任明确到具体科室及个人;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实现了将档案管理网络向下延伸,如区劳动保障局已将档案管理网络延伸至村(社区)劳动保障室一级,区教育局也建立了局、校二级管理网络,档案管理实现系统化;55个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基本达到四有标准(有制度、有人管、有库房、有实体)。
2、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一是建立了各项制度。区、镇两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都相应建立了有关档案保管、利用、归档、保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确保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规范档案管理职责。区各相关单位都制定相应的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部分还纳入了机关岗位责任制考核。区内各档案馆室的档案人员基本都能认真做好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大多数建档单位能做好档案借阅和利用情况的登记。三是加强考核创建。区政府把档案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每年通过单位自查、组内互查、档案局抽查等方式开展档案年检;部分单位还在系统内部开展档案工作自查和考核,通过职能部门各科室档案工作考核评比,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指导建档单位创建达标,目前全区档案工作达省级标准的有25家单位,达市级标准的有35家单位。
3、档案利用工作有所推进。一是档案利用率有所提高,06年以来档案利用人次增加约40%,共接待查档利用1600余人次,提供案卷2000余卷、件。二是信息化建设有所推进。区档案馆建立了文件级档案检索系统,馆藏中重要全宗及查找利用率高的档案已录入电脑,开放档案案卷目录在##区档案馆网站上公布;06年区档案局开展专题培训,在全区推广新型档案管理软件即档案检索系统;部分涉及民生档案的职能部门信息化工作走在前列,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查询系统和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如区城-管办的数字城-管管理系统,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应届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婚登档案管理系统等,进一步开发了档案信息资源,提高了档案的社会利用率,较好地服务了群众。
二、 存在困难和问题
档案作为特殊的信息载体,有着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严肃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档案的收集又涉及到各项工作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具有很强的程序性、规范化和权威性要求。虽然我区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区当前完成区划调整、重大工程项目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基层组织民-主自治水平提升,社会稳定要求提高的特殊时期档案管理现实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1、档案管理意识不够强。
全员参与和支持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2、档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档案管理组织网络不够健全。据了解,区档案局尚未完全担负起对全区档案工作实施监督指导的职能,与基层联系不多,有些部门甚至不知道档案馆已经变成档案局;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没有建立到具体科室和工作岗位,部分村(社区)还未落实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织网络未能到底到边;各级各部门的档案管理的指导协调职责还不明确,管理职能难以落实。二是档案管理队伍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精力。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相应的专业知识,花费大量的工作精力。但目前,档案员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有些单位一两年一换;档案员兼职过多,精力不足;档案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在调研单位中除一两个镇街外,其他单位的档案员都未经过专业培训后持档案管理证件上岗,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很少,近两年来绝大部分档案管-理-员参加的业务培训不超过一次,特别是针对基层村(社)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几乎没有。三是档案收集、管理规范和标准不够明细。一方面,区级层面缺少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档案分类方法和归档范围标准,各级各部门虽然有归档的意识,但对哪些要归档、如何归档没有具体的标准。另一方面,省、市制订的许多专业档案管理规范、标准未能得到贯彻落实,镇、街道和村(社)领导、档案管理人员不知道规范存在,或是没有完全按照这些规范开展工作。更重要的,特殊时期、临时机构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缺乏指导性意见。当前我区正处在完成重大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化建设开发大幅推进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机构变动大、人员流动频繁、临时机构多、资料依据性强、工作要求高,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档案收集管理的困难问题,同时,这些特殊时期和重大项目档案与政府、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保存要求,但目前,政府对这些档案管理还缺少明确的管理规范标准方面的要求,已经出现有的重要资料遗失,有的重要资料收集不全,有的交接制度不明确,有的档案资料收集程序缺失等种种问题,工作隐患严重。如,有的重大工程项目由于缺少必要的档案资料接收程序,致使建设档案中部分承包单位的资料不齐全,且补充完善的难度较大,直接影响了工程后期权证的办理等。
3、档案管理硬件建设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随着档案库存量的`急剧增加,馆室紧张、建设简陋的问题在全区各个职能部门都普遍存在,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库房容量不足。目前区档案馆库存档案已经饱和,收集工作受到影响,如行政区划调整后原转塘、龙坞、周浦、袁浦等乡镇街道的档案按规定应当收入区档案馆,但现阶段只能留在原单位,其他单位和职能部门也普遍存在库房紧张的问题。二是档案馆室建设不规范。有的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三室不分,基础条件很差,如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9个平方的档案室内存放了四千余份人才档案,地方小、通风差,八防措施无法落实,存档、阅档、整理、办公同室,完全不符合人事档案管理标准;有些单位因办公条件限制,无法落实专用档案库室,有些部门档案分散在各职能科室,如区人事局各类工作档案与全区工资统发系统计算机中心机房、复印室及其他杂物同室,既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也不符合统发工资中心机房安全管理要求。三是村(社区)档案室建设滞后。随着城市化推进和体制的调整,村(社区)经济活动越来越多、村务公开要求越来越高,与股民、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料也越来越多,村(社区)档案已经成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但目前,绝大多数行政村和撤村建居社区的资料保管,多半是凭着村(社区)领导或者会计的个人判断,或者是遇到实际问题后才注意收集,基本未实现集中、规范化管理,档案分散、不健全,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库室,有些重要资料甚至是由村书记自己保管的,或是分散在各个岗位或工作人员手中。
4、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整合档案管理资源的重要手段,今年政府计划设立信息公开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很重、时间也很紧。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软硬件配置不到位、标准不统一,信息化工作量巨大等原因,各级各部门的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发展较为缓慢。同时,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广,非纸质档案也越来越多,如人事、城-管、劳动保障等部门都通过大型数据库开展工作,部门间通过oa办公系统完成公文往来,工程建设、重大活动、文化艺术类等工作以影像资料形式保存,如何实现这些特殊载体档案的长期保存和有序管理,迫切需要探索和加强。
三、 建议意见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促使档案工作跟上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并为全区各项事业实现“走在前列、争当示范”作出积极贡献,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
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要将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软硬件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摆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议程,从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二是要切实转变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牢固树立档案管理法制观念,加大依法治档力度,从法律层面提高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要从单纯注重文书档案管理转变为同时注重其他门类档案管理,从注重机关内部档案工作转变为同时注重所属单位档案工作,从注重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同时注重档案信息管理,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不断地把档案事业推向前进。三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橱窗、展板、传单、手册、教育基地、学术交流、法律宣传活动等载体和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档案法律和业务知识,还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如领导干部、各业务部门、具体工作人员、广大人民群众等开展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通过多形式、多载体、多层面的档案工作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档案意识。
2、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档案管理组织网络。区档案局要加强自身建设,密切与基层单位的联系,切实承担起监督指导的重要职能;将网络延伸到基层村(社),明确各村(社)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将他们纳入全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基层档案管理水平;完善各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内部组织网络,档案收集管理职能要明确到具体科室、具体个人,为档案工作全员参与营造氛围,打好基础。二是尽快完善档案管理相关规范。认真梳理现行各类档案管理具体规章制度和行业标准规范,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单位、基层机构学习掌握这些规范标准,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尽快制订出台区级层面的档案收集管理规范标准,特别要对镇、街道及村、社区的档案收集管理范围标准加以规范;进一步完善区档案局开展档案管理监督、检查、指导的相关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性;尽快明确在行政区划调整、机构变动、人员调整等重点时期、区内各类临时机构、重大建设项目的档案收集管理、移交机制,确保重要档案类目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三是加快硬件建设步伐。结合各单位办公场所的调整、重建,超前谋划、提前介入,切实做好各类新建档案库室的规划建设工作;改善设备、整合资源,有效缓解现存库室紧张、保管条件差的突出矛盾,对明显不符合档案管理标准的库室,要及时调整修缮,确保档案安全;高度重视基层村、社区档案库室的建设,力争做到全区所有村、社区档案库室全覆盖。四是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及早落实档案局三定方案,充实档案局人员力量,切实担负起对全区档案工作的指导、服务、监督职责,保障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各级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保证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时间,确保档案工作的延续性、严肃性及权威性;切实加强对各级各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3、进一步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
地方机构改革势必要对其庞大的行政机构和臃肿的人员进行精简。有些机构将会撤销或合并 ,有些人员将会分流或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 在这一特定的时期, 如何交接处置好分流档案资料 ,防止档案资料发生散失或不合理流动 ,真正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 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纪录 , 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江-泽-民曾经指出 “档案是很重要的信息资源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 ,对于政治、经济、科技进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是各项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这个基础不牢固 ,将来我们要负历史责任的。”因此 ,认真总结 以往机构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交接处置好档案资料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当把机构改革中的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加大管理力度。在研究决策机构变动时 ,应吸取档案行政部门参加有关会议 ,听取档案部门的意见 ,保证档案交接与机构变动同步进行 ,撤销或合并单位的原有档案机构、档案人员 ,要在档案收集、整理、移交任务完成后再进行变动 ,避免变动单位档案管理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
注重档案资料交接的齐全完整。一个全宗单位的档案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要维护档案的齐全完整 ,首先要保证档案收集、整理、交接的齐全完整 ,这既是指反映一个单位职能活动档案材料 的完整性 ,又包括一个单位各门类档案的齐全完整。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档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价值 , 认真做好交接工作。
加强执法监督 ,严肃工作纪律。过去法律不完善 , 档案无法可依。现在有了《档案法》 , 我们就应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加强检查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留存 ,转让或销毁档案 ,对因渎职造成档案损失的或损坏档案给其它工作带来损失的 , 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 和工作人民的责任。
做好档案交接处置的物质保障工作。各级政府要切实解决好档案事业必需的资金和设备 ,增加对档案事业的投入 ,确保档案整理交接和利用工作的万无一失。
人员管理调研报告篇六
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政府改革的稳步推进,民间非营利组织迅速成长并日益壮大起来。他们在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扶助弱势群体和开展各种公益性的社会福利服务方面,发挥着政府与市场所难以取代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其发育和成长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下面我从民间组织的发展与现状,近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作一阐述,供调研组参考。
一、民间组织的由来。
19,中央从完善我国社会组织管理格局的角度出发,决定把民办非企业单位(当时的“民办事业单位”)交由民政部门进行统一归口登记。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肯定了民间组织的作用,明确了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方针和原则,提出了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任务。这一文件明确了民间组织包括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组织,登记管理统一由民政部门负责。196月,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批准成立了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10月,国务院发布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修订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这两个条例对社团和民非单位分别作了界定,确立了各自的组织特征和法律地位;规定了对社团和民非单位实行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和分级登记管理体制,同时明确了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各自的职责;完善了登记条件和登记程序,保障了社团和民非单位的合法权益;规范了社团和民非单位的基本行为,强化了以章程为核心的自律管理机制;明确了对违法行为和非法组织的处罚措施。至此,我国民间组织管理有了重要的法规依据,走上了日益规范化的道路。按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定性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二、我市民间组织管理的基本情况。
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维护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民间组织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我市现有民办非企业单位3200多家(其中市属民办非企业单位282家),涉及教育、劳动、科技、体育、文化、卫生、民政、中介服务等多个领域,管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把工作重心从盲目追求数量转移到提高民间组织的整体质量上来。在做好日常登记管理和年检的同时,较好地贯彻了民政部、省民政厅有关文件精神,开展了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和专项执法检查,促进了民间组织的规范健康发展。
(一)抓好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民间组织体制建设。根据中央有关文件规定,民间组织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按民间组织活动地域分级登记管理。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民非单位进行宏观管理和执法监督,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对民非单位进行日常业务管理。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民非单位管理的政策法规,经常主动与业务主管单位沟通情况,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加强了民非单位的管理。同时,严格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该哪一级登记管理的由哪一级登记管理,明晰责任,该上交的上交,该下放的下放。
人员管理调研报告篇七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国务院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提出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保障广大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幸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有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地研究和解决。
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我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正式起步于xx年11月。按照*********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和省、市的有关要求,我县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并从组织领导、工作方案、机构设置、方法措施等均作出安排和落实。一是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文件,对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时限、责任,移交方法、措施,缴纳管理服务费标准及企业和社区的工作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县委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和分管劳动保障的县长为副组长,劳动、人事、宣传、发计委、财政、民政、卫生、工会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劳动保障部门分别与县委组织部、档案局、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企业退休人员党员组织关系划转社区工作意见》《关于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关于转发《xx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档案保管和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做了明确的要求。
基础设施落实到位。社区是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载体,社区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化管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我县关、停、并、转企业较多,长期以来,这些企业的退休人员没有自己的活动场地,老年人人际交往、爱好特长受到了限制,他们感到十分失落、苦闷。为了确保日常工作和企业退休人员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狠抓了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建设。一是设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目前,我县已建立社区工作站11个,乡镇劳动保障机构15个。每个工作站有固定办公地点,配备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固定电话、文件柜,设有社区阅览室和劳动保障专用宣传栏,每月刊登一至二期退管工作信息,并确定一名通过培训合格持有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证书的年轻专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二是制定了一套较健全的工作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办事须知,并都上墙公布;三是筹建了退休人员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所,配备了跑步机、扭腰器、单、双杆等10余种健身器材和象棋、麻将等文体用具,还为老年文艺团体购置了服装、购买了锣鼓乐器和移动舞台。
社区工作初见成效。为积极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确保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工作人员职责和行为规范,统一了业务流程,规范了管理,明确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内容,健全了退休人员健康状况、走访慰问、政策咨询、帮扶服务、文体活动等工作台帐。几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我们为每一位企业退休人员专门建立了基本信息库,内容包括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家庭成员情况等,并把信息资料直接传递到各社区(乡镇)工作站,实行动态管理;(2)发放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联系卡印有社区工作站联系电话、联系人和应提供的7项管理服务内容等。(3)建立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根据退休人员居住地、兴趣爱好等情况,按照每30到50人为一组的比例,相继组织成立了退休人员戏迷俱乐部、老年书画协会、老年艺术团、保洁保安组、纠纷调解、帮扶互助小组等兴趣型、互助型、志愿型的自管组织,并选定素质高、热心肠、身体好、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退休老同志担任组长。社区每月都要召开小组长会议,及时反馈情况、传递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协助和指导自管小组开展各项活动;(4)跟踪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杜绝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一是对长年卧床不起、高龄、重病人员采取预约回访、上门探视等形式,及时了解退休人员生存状况。二是每年以集中填报”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表”等形式,定期开展对辖区内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从根本上杜绝了冒领现象的发生。(5)组织企业退休党员开展党组织活动,从政治上关心企业退休人员。一般每月开展2至3次,内容为看报、看电视、学文件、座谈等,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重要时事和有关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学习。(6)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体健身活动,增强企业退休人员的社区归属感。为丰富退休人员的文化生活,根据退休人员的特长和爱好,我们帮助企业退休老同志成立了老年大学腰鼓队、京剧票友、黄梅戏演唱队、老来乐演唱团、老年书法协会、老年门球队,县文化局还帮助企业退休人员创办了《大历山文学研究会》、《菊园诗社》、《老年简讯》月刊等,每年元旦、”五一”、国庆、春节和重阳节,退休人员均登台宣传党的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富民政策和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并自编剧目送戏下乡和参加”春风行动”等活动。2007年春节,我们还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了跳扇子舞、打太极拳等体育竞赛活动,组织退休人员中的书法爱好者为老年体弱、身患残疾的老同志上门书写对联。每年举办文艺活动达20多次,有3000余人参加了活动。(7)开展走访慰问,组织义诊和卫生保健咨询服务。每逢重大节日、退休人员生病、家中发生意外或出现困难,社区都会及时上门慰问,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退休人员死亡后,社区工作站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社保经办机构,并协助办理丧事,主持追悼会,帮助死亡人员亲属申请丧葬抚恤金和遗属生活补助。每月8日,社区组织卫生服务机构或邀请医学老专家、医护人员为退休人员免费体检、义诊和开展卫生保健咨询,同时为退休人员建立健康档案。社区支愿者还定期为高龄、独居和伤残退休人员打扫卫生、拆洗被子等义务服务。
二、当前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作范围与人事管理权限不统一。我县现有的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工作站)均在原各乡镇民政办和社区居委会基础上筹建起来的。而这些部门和社区居委会面对的是全县若干个部门,工作任务繁多,目前虽明确了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工作站)的专职人员,但由于他们的人事管理权仍在各乡镇和社区居委会,所以难以保证这部分专职人员的专职专用。二是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筹集难。由于我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早在2002年就已全部进入社会化发放,近年来,部分企业改制工作已经结束,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又起步较晚,已改制结束的企业未能预提此项费用,加之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大量的”450”人员均处于下岗失业状况,目前,他们已陆续到达退休年龄,这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的人员在办理档案移交和退休手续时,原单位无力承担他们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费用。由于这部分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费用不能筹集到位,直接影响到他们进入社区管理后,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难度大。截止目前,我县尚有373名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存在着人员移交、衔接、管理等诸多问题。
人员管理调研报告篇八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的刑罚执行活动,是我国刑罚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世界刑罚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体系,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县于年初起全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经过一年的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截止2011年10底,全县共有社区服刑人员69人,无脱管漏管不服从管理和重新犯罪情况。
额敏县社区服刑流动人员主要存在于牧民当中,由于牧民放牧有冬牧场和夏牧场,距离乡(镇)场较远,并在偏远的山区,有时交通不方便,为了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管理,确保矫正安全,加快社区矫正的信息化管理,从8月份开始,除了严格的请销假制度以外,实行了手机已动工定位汇报和利用座机汇报的制度没通过以上两种措施,极大的预防了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
三、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及时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在镇、乡、村形。
成网络并落实工作人员;二是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司法所。三是村(社区)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分别建立矫正小组,安排2名矫正人员和1名监护人员进行矫正管理。
(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了《额敏县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就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全面推广乌苏和博州现场会的工作经验,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三是创新矫正人性化管理,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做到人性化服务管理。
(三)矫正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严把接收关、请假关、矫正关、教育关、解除关,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类和委托制度,制定个案。三是坚持“日记录、周报到、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鉴定”的制度。五是实地走访。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核查,资料档案齐全,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
到登记,而相关法律文书、材料未送达或遗失的现象,司法所因不符合接收条件不予接,而派出所又认为应当属于司法所管,最后出现两不管的现象。
(三)教育管理方式相对陈旧。公益劳动形式单一,教育方式靠谈话、人格感化和念读法律法条等,教育的效果难以抵消社会歧视的负面效应。
(四)人少事多任务重。司法所承担普法教育、法制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等多项职能,其中仅社区矫正每月就要完成召集学习、思想汇报、组织公益劳动等多项工作,司法所人员工作任务繁重。
(一)提高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把宣传工作中的重点放在利于罪犯改造、降低国家刑罚成本等积极方面,对社区矫正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成功典范等及时进行报道,真正让每位居民(村民)了解社区矫正工作。
先保证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同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完善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沟通衔接司法行政机关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络,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研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依法监管社区矫正对象,及时将矫正期满的社区服刑人员转为帮教安置对象,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与帮教安置工作之间的无缝对接。最终形成政法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书(优秀17篇)
- 最新鲜花市场调查报告(优秀17篇)
- 拆迁安置补偿合同无效(优秀8篇)
- 最新春节放烟花七年级作文600字(通用18篇)
- 2023年房屋装修协议书(优秀19篇)
- 白酒销售合同(精选18篇)
- 2023年工作检讨书(优质19篇)
- 最新学生阅读《水浒传》读后感(精选20篇)
- 2023年学生阅读《水浒传》读后感作文(大全19篇)
- 2023年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计划(优秀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