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景区导游词(精选16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1:53:53 |
- zdfb |
- 7页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提高交际能力。适当引用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增加可信度和权威性。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思考或许能给我们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一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一路辛苦了!热烈欢迎大家来龙川大峡谷旅游观光!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龙川大峡谷,我愿竭诚为大家服务,力求大家玩得舒心,走得顺利,愿龙川大峡谷之行成为大家终身难忘的旅程!
请看游览示意图,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在进口处,本景区由茂密和原始森林,清澈的山泉潭、百米长的激流飞瀑、集天地之灵气的曲径深谷组成,是保存完好的大自然奇观。最有代表性的景观是千层瀑、观音瀑、红岩飞瀑和思源瀑。该景区海拔480米,相对高度200米,整个游程1600米,时间为90分钟,沿途没有茶水点及wc。我们不从原路返回,进口处与出口处相距200米。
现在我们就开始进入景区,之前,请大家记住以下几条规定:
一、严禁烟火,禁止吸烟;。
二、严禁乱扔垃圾,不污染水源;。
三、严禁打摘花草树木、捕捉鸟虫鱼等;。
四、请大家紧随我身后,不要超前,也不要掉队,因为这是生态之行,野外之旅,为避免受到蛇的惊忧,希望大家合作,谢谢!
这座桥,叫迎宾桥,竹柏临风伴兰韵,红岩飞瀑迎客情,我再次欢迎大家来到龙川大峡谷。
这就是千层瀑,因此处皱折较多,素有“丹崖从从层台”之行,故名千层瀑,你们看,丹崖从中,有一只神龟,正虎虎生威地正视前方,捍卫着龙川大峡谷,是龟寿岩,龟龄鹤寿延年,我祝大家健康长寿。这是潜龙潭,看!神龙正潜伏在水里呢!大家再回头看,这里的景致欣赏意境是“小桥流水人家;龟龄寿延年”,喜欢拍照的朋友,可在这拍几张,这个位置拍摄的景观效果非常好。
横看成岭侧成峰,步移景异,大家看,刚才的龟寿岩现在又变成了惟妙惟肖的神蛙谷了;。
这一道的景观叫龙行九曲,其得名于表象景观,即溪水沿丹崖之势流动穿行,呈九曲十八弯状,我们看到这涓涓流泉在沿着这火红的丹崖流动穿行,好像一只蛇在此蜿蜒而行,从地貌上看其实是造山运动时期的断裂痕迹。请看这一岩层断裂带,垂直断裂线比人工用尺子画出的还要直,我们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刀,这条断裂线是玉帝禁止小龙子与长岭公主往来的界线,关于小龙子与长岭公主的传说,待会儿我再告诉大家。说到火红的丹崖,即龙川的红岩是与武夷山整个丹霞地貌是一致的,因其地貌的复杂性及受流水常年的侵蚀与切割,近1公里的旅程内百米落差的瀑布有2处,大小瀑布、山洞、隐潭、石洞十余处,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无限风光在前锋。传说先古时期,玉皇大帝派蛇和青蛙共同看护地球这个大庄园。青蛙秉性憨厚,做事认认真真,恪尽职守。而蛇聪明、刁滑、懒惰,终日昏睡。这事最终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命天将斩去了蛇的手脚,而将其安装给了青蛙,所以从那以后蛇开始爬行了,并对青蛙充满仇恨,见到就吃,以解旧恨,还希望吃掉青蛙后能生长出新的手脚来。我们龙川的大门就是由神蛙看守的。
这里也是拍照的好的地点,请大家拍照留念。缓步前行。
现在,大家仔细听,是不是听到一种悦耳的水声,这是泉水的笑声,龙川的歌声,我们到欢乐瀑了,龙川大峡谷的山含情、水含笑,这种笑声会一直伴你的整个游程,祝大家一路上心情愉快!
现在请大家暂停脚步,瞧!欢乐瀑对面的岩壁上长着的那棵植物,就是叶片像蜘蛛网状脉纹的那棵,叫蛛网萼,属虎耳草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稀有物种,记载在第一卷《中国植物红皮书》上。这种植物的珍贵就在于她只有在无一丝污染之害的泉涧才能生存,对周围的环境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她的存在,说明我们的龙川是一方清明澄洁的人间净上!请大家共同珍惜!
沿着这条小道往前步,可以去看龙川的龙椅,当年龙王就常常坐在这观赏瀑布,静心休养的。
观音瀑,这是我们龙川第二个大瀑布,落差58米,从仙凡桥上仰望观音瀑,中间有大小奇石两块,西侧较大的一块是观世音菩萨面壁静心念佛,身边一块小的是侍奉她的“龙女”,面善财童子则奉观音之命给“行善积德”人家送子去了。
大家知道吗?原始森林对人体健康有33种功效,负氧离子能改善哮喘、根治偏头痛,提高精神病的治疗效果,还能改善胃溃疡,促进肥胖病人的减肥,降低高血压,抵制真菌,根除百日咳,治疗和改善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
据地此考察的气象专家测定,我们龙川大峡谷内空气负氧离子的含量达到每立方米8000~10000个,是大中城市的几十倍,因而龙川大峡谷又被专家们誉为天然氧吧,观音瀑是龙川负氧离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这种人间仙境大家千万不要错过,瀑雨飞飞,几万万个负氧离子被您吸入肺腑,喧嚣的瀑布声、洁净的潭水,置身于茂密的森林,那种奇妙的感觉,足以令您拂去心中纷扰琐碎的低谷,忘却尘世的烦恼!请您青春永驻,返老还童!
现在大家在这自由活动一会儿,充分享受负氧离子带给您的健康与快乐!想拍照留念的朋友抓紧时间,不要错过绝好的拍照机会,wc从那走,好!10分钟后,我们从百坎天梯顺势而下!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二
欢迎大家光临天后宫。
泉州天后官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来庆元二年(公元11),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当时庙字规模有正殿山门、两廊、两亭、枪神妈祖林氏默娘,是北来平安军(泉州府)节度辖下的莆田县湄洲岛之民女,生于来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亲林帷悫,母亲王氏平生注意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年纪都在四十有余,虽生了一男五女,老是觉得单枝难以传宗接代,向观音菩萨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怀了孕,在降生之时,王氏见到一道光从西北面射人她房内,光辉耀眼夺目,香气四处飘荡,久久不散。林默娘长大了,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务,矢志不嫁人,专心致志精研医理,为人消灾防病。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排忧解难,还引导乡人避凶趋吉,有谁遇难,都乐意找她求助。当时,莆田地区瘟疫大流行,林默娘想尽办法施药抢救乡民,果然立愈。乡民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阳佳节,妈祖父兄驾舟渡北上,西风正急,途中遇到狂风恶浪,船在狂风怒涛中剧烈颠簸,妈祖敏感到父兄的遇难,亲临救驾,父亲救起,兄长与自己身亡,就这样乡民赞她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民以病苦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曰神女,又曰龙女。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泉州天后官初建即以来微宗赐额顺济为庙名,即济以顺风之意。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明永乐五年(公元14)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后易宫名为天后宫。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年代最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山门马戏台因筑公路被拆毁,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暨诸委员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面阔五开间,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构斗拱,青石龙柱,两侧石雕麒麟,螭虎窗,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木构藻井顶盖。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艺术风格。
紧接山门两侧为东西厥建筑,所谓秦宫汉阙以示天后宫之尊。建筑为二层楼阁,面临通衢,两楼高耸,楼上分置钟鼓,楼下塑造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威武庄严。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三
大家好!首先我欢迎各位来泉州参观、考察。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__、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讲到这里也许各位来宾会提出疑问,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洛阳江畔的洛阳桥头。我们面前的这座桥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洛阳桥。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我们身后的这棵松树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
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者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传蔡襄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中状元,遂本朝为官,但他从小受其母教诲,为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解难。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请回本府为官,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后为洛阳江水深浪大,难造桥基而日夜发愁。一天他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指点他派人向海龙王求助。蔡襄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给海神写一封求助公文,问手下衙吏:谁人下得海。一个衙吏随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来此人姓夏得海,误以为老爷叫他,随口应答。于是派他前往海神处投递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无回,便告别了妻子,买了一壶酒喝得大醉卧在海滩上,想让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觉醒来,黄色的公文袋变成了红色公文袋,于是连忙回来交给蔡襄,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个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终于领悟了海龙王的启示,当月甘一日酉时动工,果然此时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涨潮,桥基终于顺利砌成。但是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桥的高度不够,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所以后来又传说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为此桥出资增高三尺。李五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挥霍,被小人诬告,无故被抓往京城问罪。当他的囚车过洛阳桥时,水已淹没路面,他很艰难地过了桥,因此他对天发誓,要是他能平安无事回乡,一定出资将洛阳桥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回家,因此就出资将桥增高了三尺。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洛阳桥已经是经过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带领十九路军路过泉州时修建的。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四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莅临宋街东面入口处。这条百余米的仿宋古街,具有浓厚的宋代江南建筑风格。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繁华如梦,酒旗倌风,古韵犹存。神经宋街有大小店铺几十家,主要销售饮誉内外的武夷岩茶、蛇制品、旅游工艺品。此外,还有酒铺、茶观,客人随到随饮,十分方便。古老的闽越文化宋街上展现着她那迷人的风采,使她成为向中外游客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长廊。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位于宋街入口处的武夷山历史文物陈列馆。这里陈列展出武夷山市博物馆部分收藏文物。主要有武夷山历代名人塑像和形象地介绍武夷山先民如何治理、开辟武夷胜境的实物、模型及图片等。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实物就是1973年9月取自武夷山观音岩洞内的武夷山一号船棺。这个模型就是古汉城遗址模型。
经碳14测定,武夷山一号船棺距今已有3800多年,相当于夏代的晚期。武夷山架壑船棺的遗存,为研究福建省行秦历史和探讨古越族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城村古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村西南一公里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汉城遗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崇阳溪环绕城的东、西、北三面。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墙沿山势夯土建筑,残高4-8米,东西城垣共保留三处豁口通道,为当年的城门。城外挖有护城壕。经发掘,城内分布着殿宇、楼阙、营房住宅、治铁、制陶和墓葬等遗址多处。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对称,布局严谨,与当时平原地区的城市布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独树一帜的干栏式建筑。古城排水系统,利用自然山坡和沟谷建成,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称奇。城村汉城,究竟是闽越王余善的行宫,还是汉武帝平定闽越后设立的一个军事城堡,它是怎样兴起衰落,还有待考证。
步出文物陈列馆,沿宋街前行,前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三清殿。三清殿是我国道教宫观的主要殿堂,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于隆庆元年(1567年)冬应召北上时,曾在殿中墙上题诗一首: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取封候印,愿向君王换此山。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双峰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这里是清水码头,我们弃船登岸,就直接进入了森林。迎接我们的是眼前这幅巨大的摩岩石刻:清凉世界。它概括了整个双峰公园清幽凉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大家随后就会逐步加深体会。我还要向大家介绍两点:一是双峰的植被全是原始次森林,这里野树藤蔓的生长,全处于自由竞争的状态,乱中有序,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野性与和谐之美。二是双峰的空气极为纯净,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3600个,符合被称为“对健康极为有利”的美国最高标准(2500个/立方厘米)。这里富含具有杀菌作用的树脂芳香,到处是清纯的山泉。游客朋友可在林间溪边尽情呼吸和洗濯,莫失良机。
一、蔓藤垂帘。
双峰森林公园共分为十大分景区,其中远古蛮荒和龙战于野两个景区,还在规划建设中,没有开放。
我们现已进入双峰十景之一的蔓藤垂帘分景区,蔓藤垂帘旧称五龙潭,顾名思义,一路上去有五个龙潭,随后也将一一介绍。
清凉界、清凉轩。
我们已经跨入清凉界,眼前的这座建筑叫清凉轩。我要向各位推荐轩上的这幅对联。对联流畅、优美、空灵,其中一两处自然天成地借用了女作家琼瑶的小说篇名。但大家或许不知,它们又是双峰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名称,把它们串联成句,不仅向游客提示了部分景点,还带来了文学鉴赏的愉悦,随着我们一路观赏,这些景点将一一出现。
蛰龙潭、一帘幽梦、潜龙潭、龙门、廻龙潭、卧龙潭。
这一潭和上面的一潭,叫蛰龙潭和潜龙潭,蛰龙是久睡不醒的龙,而潜龙是醒来后仍然潜伏水中以待时机的龙。两潭之间的这处藤树掩映,宁静深幽的景段,叫一帘幽梦,即清凉轩对联中的幽梦一帘。掀开神秘的蔓藤垂帘,仿佛回到了我们人类祖先远古的家园;游览双峰森林,将带给我们清幽美丽的梦想。请在这里摄影留念。现在,我们已登上了龙门,这是蔓藤垂帘景区的主要景点,回看最下面那个水潭,前面不是说潜龙以待时机吗?干什么?跃起啊!于是此潭就叫跃龙潭,潭上隔涧屹然对峙的石壁,就形成龙门了。对于龙来说,跃过龙门是它生命激情的必然展露。而我们看到的这篇《龙门记》,就是对龙门的最好描述,其中特别说到了用作分景区名称的蔓藤垂帘。文中说:长藤数茎跨龙门,弯堕如网;网密生细蔓垂潭中,如帘,新蔓鲜红,夏秋转暗,春来复生细蔓,满幅新红掩映水光,晶莹剔透,蔚成绝美奇观。希望这幅绝美的画图长留在游客们的心中。经廻龙潭、卧龙潭,又该是神龙隐居,不见首尾了。
瑶林。
不觉间,我们到了瑶林。瑶是美玉,也作美好,瑶林的意思我们就懂了,瑶林是神仙居住的林子。我们到此,也算得仙境一游了。过了瑶林,前面就到了双峰公园的第二景区,也就是清凉轩对联中提到的怡琴三泄。
二、怡琴三泄。
为什么叫怡琴三泄呢?我提早引用《怡琴亭记》里一段话:溪流自琴湖来,一路跌宕生姿,遂成银湫、鸳鸯、飞天三瀑,如啸如吟如诉,清风传韵,如抚瑶琴,因曰怡琴三泄。如此说,怡琴三泄是三个瀑布的总称,怡是安适愉快的意思,琴,除说水声如琴,还因瀑泉之水来自上面的琴湖。
我们来到了怡琴三泄的第一泄――银湫瀑。这座清雅朴素的小竹亭就叫怡琴亭,题写的对联,是对眼前景观的生动描绘。让我们用一点时间读完《怡琴亭记》吧,它将加深大家对这三个瀑布的美好印象。
这就是鸳鸯潭。你们看,它有两道水流,两水婉约相合,所以称作鸳鸯,而下面的潭就叫合欢潭。
以“雷霆之怒”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飞天瀑,也是拍照的佳处,但不要离它太近,水雾会沾湿衣服的。将飞溅的水流收入潭里化为沉静,所以下面的潭叫沉风潭。
水云间。
游客朋友,您会觉得树影变得稀疏,溪滩变得敞亮起来了吧?我们来到了水云间。比起琼瑶作品中那一方斗室,我们此刻感受到的闲逸和迷幻才更近似云水之间。这儿有两棵树,这棵树干白色的是野玉兰,这棵黝黑的是野柿,它们枝柯交挽地站在一起,象什么?大家可以驰骋自己的想像,假定玉兰树是位美丽的白雪公主,你愿意黑柿树是个听命于公主的黑奴,还是一个能左右公主命运的黑人酋长?让我们读一读《水云间记》吧,我们从密林幽境中走出,领略这儿的天地亲和,气象舒展,会更觉得轻松和愉悦。水云间,是新的意境,是精神的飘升和超脱。
快乐滩。
三、平坑野营。
我们来到了双峰之旅的第三站--平坑野营分景区,各位游客请先到琴湖边的落雁亭歇歇脚吧。这些悠闲自在的鹅是家养的,鹅与雁同类,每年秋雁南归,有到琴湖边过冬的呢,所以这竹亭就叫落雁亭。我们鉴赏一下《落雁亭记》这篇清丽的短文,心情会更加愉快,闲适。
往上就是天荒坪,旧称平坑村。天上的荒坪啊,四周的峰峦深含着野性原始之美。这儿远离尘嚣,却又自成天地。有龙门客栈服务中心,出售我们旅途中需要补充的各类用品;天然居是新建的傣式竹楼群,配备现代的洗浴设施,十分舒适畅意。离天然居不远,是座小小的山寺,让我们知道,即使在如此荒远的山中,也沉淀着古老的宗教文化。大家不妨去烧一柱香,给自己祈求幸福吧。山里的庙神厚道,很灵呢!在美食家烧烤区和芳草地篝火帐蓬区,都是自己动手,实地体验野营生活。天荒坪的竹楼休闲、烧烤和篝火之夜,会让我们永远记住。
四、绿野仙踪、放鹿亭。
经过翠竹林,我们来到了双峰之旅的第四站--动画片绿野仙踪的故事中。这里,仙踪是指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飞禽走兽的踪迹。双峰现有梅花鹿、猴子、山鸡、孔雀、松鼠等野生动物,参观鹿苑之前,我们最好先去放鹿亭歇息一刻。放鹿亭缘自李白的诗,即该亭的对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们在这里可以观赏山景。眺望东面的风仪亭(介绍)和呼猿亭。
鹿苑、鸡鸣馆、猴府。
希望大家爱护动物,不要抛给它们不卫生的吃食,小心不要被猴子抓伤。
凤仪亭(自平坑来游客不经过)。
凤仪亭上的题联“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出自古籍,“萧韶九成”指器乐反复演奏,终使凤凰以美丽的仪容而起舞,这是的“凤皇”就是指我们森林公园的孔雀与野鸡。
呼猿亭。
呼猿亭对于可爱的猴子而言,既指我们呼唤猴子,又指猴子自己呼叫。猴子的叫声是快乐的,如亭上对句所说:乐不思蜀。这些猴子的故乡就在四川峨嵋山,冬天引进的。
五、森林沐浴。
松荷荡风。
我们现在已进入双峰之旅的第五站--森林沐浴分景区。不到森林浴场等于未来过双峰森林公园。我们脚下这块漫坡形的巨大林间草地,是双峰公园已开发森林浴场中最为宽敞平缓的一块。来到松荷荡风,让我们躺在吊床上,荡动起来,沐浴着凉爽的山风放飞思绪,编织梦幻吧。
绿荫双岭。
我们看到绿荫下的这两道并列延伸的山冈,叫绿荫双岭。走上下坡的梅花桩,可以免费学习双峰森林公园的武功绝学。
独木成林。
独木成林是双峰最有代表性的木荷奇观、七棵树共生在一个树兜上,棵棵挺拔向上而簇拥成林。孔雀苑里有孔雀可以欣赏。
灵岩松鼠。
松鼠是有灵性的小动物,在这间藤网房里,松鼠就与这块巨石终日相伴,灵性互通,所以我们称此石为灵岩,也就有了灵岩松鼠。在喂食和欣赏了可爱的小松鼠后,我们可以在灵岩的瀑布、溪水边休息和洗濯。
六、笔架染翠。
笔架染是个美丽的地名,四周环绕青山,所以就笔架染翠了,真是神来之笔。我们边走边看山色,走近双峰十景之八的笔架染翠分景区。
响屧廊。
游客们,这条木板走廊叫响屧廊,屧为木底鞋,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以梓板铺地,让西施穿屧走过时发出声响,大约和如今女性高跟鞋叩出的清响有同样迷人的效应。我们在追怀吴王西施风雅的时候,更可借此廊观赏一段天河水犹似玉带优美地绕过数座青峰,因此叫玉带锁春。
笔架染度假村。
我们见到的这一大片竹林,叫鹤岭修竹,下面水色碧蓝的水库小湖叫缑池。这两个名字都有来历。赤城志上说:周灵王太子王乔自河南缑氏山驾鹤东来,成为天台山包括双峰一带的主神,宁海县自古称为缑城,这个恬静的山中小湖叫缑池,近旁的山岭叫做鹤岭,都是为了纪念台岳主神王乔。
七、幽谷龙吟。
游客们,我们将要观赏的一段幽谷中的几处瀑布,体味山谷的幽深,观赏瀑布游龙矫健的身影,倾听龙的吟唱,所以称为幽谷龙吟。这是双峰十景之九的分景区。
云梦瀑、游龙瀑、龙吟亭、龙吟瀑。
云动龙欲出。云梦瀑是预示如梦幻一般的云层涌动了,有龙将出。于是顺理成章就有了续后的游龙瀑和龙吟瀑。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迂回长泻游龙般的瀑布,刻石游龙戏凤。在龙吟亭,我们可以休息一会,看亭上的这副对联:虎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大家知道,这也是李白的诗句,出自梦游天姥吟留别。下面的这道瀑布,我们就叫它龙吟瀑。上面将刻写:石泄龙吟,岩石上的瀑布像龙一般的吟唱,很好懂。这是明代大儒宁海人方孝儒的题名。
幽谷亭。
大家进幽谷亭稍歇一时。它几乎被浓密的树荫淹没,成了名副其实的幽谷之亭,与上面的龙吟亭合称幽谷龙吟。亭子的对联说“君心静也”、“我意超然”,我们可是这种心境?只是浓荫太厚,不容易见到“穿林云色”。幽谷亭,实在比对联中描述的还要幽深几分。
八、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双峰十景最后一个分景区,内容更加丰富,是我们的压轴戏,希望大家留连忘返。高山流水,熟悉典故的游客,一定会联想到钟子期和俞伯牙的一段知音情结。
我们看这块大石,从情势看是想使紧挨它的两棵树在重压下屈服,可依据树木的生命精神,这两棵树不但不会屈服,还会顽强地继续生长壮大,以至把石头拱起来。项羽曰:力拨山兮气盖世。树犹如此,也有力拨山兮的气概,因此称两树为两士――两士拨山。两个项羽拔山。这也是人类应有的战胜困厄、奋发向上的精神。
潇湘瀑。
这是一方多么美妙的天地!我们看:耸立的石壁环抱着这一块巨石,一口清潭,一道泉瀑。我们所来和所去的栈道,都深隐在密林里。再看这块巨石,它苍苍斑斑仿佛上古时代就是如此老态,却傲慢地横梗在泉瀑之前,迫使瀑水分为大小两股,下泄又合注一潭。在这么深幽的氛围中观赏这两股清深的泉水,不觉联想到源于南岳衡山的那两道秀水,即潇水和湘水,所以我们将这处美丽的瀑布叫做潇湘瀑,而岩壁上的“影动潇湘”,则是出自杜甫的诗句: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我还要特别提醒各位,千万不要和眼前这篇辞章优美的《潇湘瀑记》失之交臂,认真读完它,让你领略到的美得到进一步升华。
玉屏瀑。
自瀑下仰望岩石如玉阶横叠屏障,所以称玉屏瀑。我们看到在这块宽敞的瀑顶平石上刻有两个大字:天韵。这是高山流水的神韵和乐章。在这里,飞瀑的吟啸,泉石的清响,葱翠的树色,迷离的山光,都表现出一种天然的韵致,即天韵。
碧树流泉。
碧树和流泉,是森林公园中最常见,最多见,也最具代表性的天然画图,一动一静,都蓬勃着永不褪色的生命色彩,也是人类永不歇止的精神向往。
乐岩。
双峰的时空中飘逸回旋着无数的天籁之音,大家游客的心灵里充溢无限的快乐之情。音乐和快乐,也可以物化为一个可视的存在。这尊乐岩,我们既可将它理解为音乐之岩,也可看做快乐之岩,让我们永远以快乐的心境,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这里宽敞平坦,请用林下的溪水洗去旅途的辛劳,带回双峰的清纯。
遗梦廊。
游客朋友们,我们的双峰之旅已接近尾声了,大家请在这个长廊里畅意地休息一时。长廊叫遗梦廊,人生有很多缘份,我们有约而来,也曾不期而聚,生命中有热恋,也有孤独。请看我们眼前的对联:春风丽日恋双峰,秋水伊人忆天河。横批是廊桥遗梦。有人会说,哟,这不是一篇外国小说的名字吗?对啦,我们用得是否贴切?我们愿意将这次短暂的旅行看做一段人生之旅的浓缩。人生的坎坷很多,而我们的双峰之旅却充满愉悦,那就把它当作一段美丽的生命流程吧。我们希望这两句对联能暗合游客朋友们人生长旅中的某些章节,不妨借这次旅行,对我们曾在生活中面对过的春花秋月作一番追思和怀想。把美好的情怀留在双峰,又带去一个美丽的梦境而永远留存。
子晋亭。
我们在离开双峰之际,绝不要错失到子晋亭的机会。子晋是台岳主神王乔的字。大家看,坐在子晋亭里,眼前的山水多么坦荡!当年王子晋飞临对岸的桐柏山,被封为天台山的主神。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山,在斜阳的照耀下,走过来的高山几乎是面人而立,郁郁葱葱,多么高峻、雄浑。南向的那壁高崖,形如斧砍,与天姥相仿。世上看人看事,都有一个角度,而在子晋亭回望双峰,回望今天这个回味绵长的日子,也该选取最佳角度。愿各位将眼前一幕摄入永久的记忆--春风丽日恋双峰。我们将乘船告别--秋水伊人忆天河。带走一个美丽的梦想--中国的廊桥遗梦,永远珍藏这高山流水的友情。
谢谢大家!
浙江西湖三潭印月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现在我们弃船登岸,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三潭印月。前面我们介绍过,水光潋滟的西湖上有三座绿岛,她们都有动听的名字,分别叫湖心亭、阮公墩和三潭印月。这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就是海上仙山的意思。小瀛洲是湖中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的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为60%。南北两部分由九曲桥相联结,东西两侧则以土堤来连贯,从空中俯瞰,恰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大湖围小湖、岛中套小岛的景色。它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运用中国园林的借景手法和多变奇巧的布景艺术,成为西湖中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之一。
各位团友,这美丽的三潭印月岛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多少年来,人们用古典造林手法建设起来的一个园林艺术精品。最早,这里是人工堆叠而成的水上陆地,吴越时这里被辟建为水心保宁寺。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当时的钱塘县令聂心汤,别出心裁地想在西湖建造一个放生地,就利用水心保宁寺的遗址,用西湖的淤泥筑起了这个湖中之岛,又在岛外修了条环形堤埂,使它形成了“岛中有岛,湖中有湖”的格局,作为放生之所。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当时的浙江总督李卫在此苦心经营,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植奇花异草,使小瀛洲成为一处多姿多彩的江南水上园林。当时的西湖十八景之一“鱼沼秋蓉”就在此地。民国时期,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对小瀛洲长期不加整治,亭阁颓废,堤岸沉陷,花木荒芜,一派萧条,小瀛洲几乎成为一个荒岛。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拨款对三潭印月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改造,使它重现昔日风采,在空间变化、组景层次、建设布局和花木配置方面都显得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今天的三潭印月由大量景物构成几个景区,而每个景区都自成一体,又互为衬托,有机结合。可以说小瀛洲是西湖中的一个“大盆景”。好,下面就让我们开始游览,细细欣赏这大盆景吧!
请大家先看上面这块匾额:“小瀛洲”。它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书写。而这座歇山式敞轩是小瀛洲上的主要园林建筑。它原是清朝时期大官僚彭玉麟退省处,称为“彭公祠”,辛亥革命后被改作“浙江先贤祠”,奉祀明末清初四位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浙江籍学者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现在的建筑是1959年改建的。
穿过先贤祠,来到了九曲桥。这三潭印月岛上的九曲桥,有九转三十个弯,为全岛的中轴曲线。当我们在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行走时,就会发现岛上湖中的美妙景致仿佛成了立体的画,流动的诗,使你有步移景换,小中见大的感觉,体会到这里美景层次丰实,游程突然延长,千变万化,出奇制胜。大家请看这块大石头,这是一块有名的太湖石。有人称其为“九狮石”,上面似有九只狮子,仔细辨认一下,就会发现这九只狮子有的形似,有的神似。
各位团友,请看这别具一格的三角亭,它造型别致,名为开网亭,取自佛教开网放生之意,同时也点出了早先此地是放生地的原意。再看左边,这个四角亭被称为“亭亭亭”,取明代聂大年诗“三塔亭亭引碧流,,之句。这开网亭和亭亭亭一高一矮,一东一西,相互呼应,互为衬托,选址精心,营造奇巧,十分讲究与自然的结合,是三潭印月岛上不可缺少的一组景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三潭印月的中心绿洲,这里的景观主要由粉墙、漏窗、竹径组成。请看这一截横列于两段曲桥之间的矮墙,中间有个圆洞门,上书“竹径通幽”四个字,落款是康有为。这粉墙内外景致各异,墙外翠竹千竿曲径通幽,墙内游者济济,俨然两处天地。墙上构图精美的漏窗,起到了内外互相渗透的作用。透过圆洞门两边的漏窗可见墙外竹影婆娑,清幽恬静,一条小径消失在竹林远处,使人感到“庭园深深深几许”。而回头一览这三潭印月岛中之湖,亭台倒影,尽在水中,奇花异草,映碧叠翠。假山曲桥,一静一动,虚虚实实,相映成趣,又是一幅生动的水景画。
鲁迅祖居导游词·宁波市导游词·杭州市导游词·大慈岩导游词·岳庙导游词。
我们走过九曲桥,迎面所见的分别是迎翠轩、木香榭和花鸟厅。在这里,放眼望去,水绿、树绿,亭台叠石都似被映成绿色,真有置身于绿色庭院中的感觉。而前面又是一座引你步步入胜、渐入佳境的九曲桥。曲桥中间那座朱柱黛瓦的四方碑亭就是御碑亭,当年康熙所题“三潭印月’’的石碑,就竖在此亭内。站在这座迂回多变的九曲桥上,我们环望四周,会发现这巧夺天工的三潭印月,不仅以园林称胜,而且还是座迷人的花岛。请看这岛上的绿洲、堤埂上栽满了各色各样的美丽花卉,岛中池塘内缀满了多种多样的睡莲、荷花,而岛上的幽径上又植上了许多摇曳的翠竹。此时此刻,你会觉得这全岛的空气都凝聚着花的清香。
还规定三塔之内不得种植菱藕。元代时三塔被毁,明朝万历年间在现在位置上重建。这三塔基本呈等边三角形,间距62米,塔高2米,造型优美,塔身呈球状,有五孔,饰有浮雕图案,塔顶呈葫芦状。民间传说这儿有三个水妖居住,因而塔形似葫芦以将其镇住。
一片极富诗情画意的景观,让人感到有一种奇幻之美。
好了,三潭印月的游览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将乘船去苏堤。
天童寺位于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它从义兴结庐至今近1700年,几度兴毁。其中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一次特大山洪几乎使天童寺荡然无存。一直到崇祯四年(1631年),密云禅师主持修建,经,建成殿屋999间,规模宏伟,建筑华丽,佛像高大,为国内罕见。
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渺无人烟的山中有一小孩每天给他送斋送水,最后寺院建成。一天,小孩向义兴和尚告辞:“我是太白金星,玉皇太帝见你精进虔诚,派我变作童子照顾你,现大功告成,我去了”。说完腾云而去,后人便以太白名山,以天童名寺。
天童寺寺院殿堂顺着山势,由低渐高,从寺前的六塔到天王殿到佛殿到法堂再到罗汉堂,错落有致。天王殿四大天王特高特大,为江南诸刹所不及。佛殿供三世佛坐像,连座各高9.38米,迦叶、阿难侍立释迦佛左右,两翼为高约2米的十八罗汉坐像。三世佛后为海岛观音。法堂上层为藏经楼,堂西为罗汉堂,内层高1.5米的十八罗汉石刻像碑,刀工精细,形象生动。从天王殿到法堂,两侧有庑廊与配殿相连。中轴线西有佛祖殿、选佛场、禅场,后有东桂堂,又西为大鉴堂。中轴线东有钟楼、御书楼、御碑亭等。
天童寺四周群山环抱,重嶂叠翠,古松参天,有“深径回松”、“凤岗修竹”、“双池印景”、“西涧分钟”、“平台铺月”、“玲珑天凿”、“太白生云”等十大胜景。宋王安石在鄞县任县令时;曾留下描绘天童的名句:“山山桑枯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十分贴切。
天童禅风远播海外,宋代有日僧荣西到天童求法,并从日本募大批百围巨木,建成千佛阁。以后代有日僧来此学禅。中国禅宗,由天童传到日本,日本禅宗曹洞宗至今有800万之众。
浙江杭州大慈岩导游词。
它是一个佛教文化和秀丽山水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素有“浙西小九华”之誉,以“江南悬空寺、长谷溪流、全国第一天然立佛”而闻名遐迩,是“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景点”之一。
悬崖高位洞穴建筑是大慈岩的一大特色。在大慈岩,寺庙、栈道、索道都处处体现出一个“悬”字。主殿寺庙地藏王大殿依山建于高3米、长60米、宽20米的洞穴中,它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架悬空,颇为奇险壮观,它与山西恒山悬空寺有异曲同工之妙,故称之为“江南悬空寺”。新建的另一寺庙清风阁凌空构架于悬崖峭壁之上,远视有凌云欲飞之势,而登寺俯瞰,远近山川尽收眼底,更是悬空之极。今人所凿之“天栈云渡”,沿断崖因势布局,为一石栏相续延伸的长廊,凭栏俯视,有“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秀丽山水-长谷溪流是大慈岩的又一特色。
大慈岩山高坡陡,山顶谷中有玉华湖,水从谷口中流出,或奔腾直泻成瀑布,或因大石挡道成溪流,或渗于乱石丛中成泉水,或隐或显,或大或小,或急或缓,曲曲折折直至山脚,形成一条800多米长的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观。
全国最大的天然立佛是大慈岩的再一特色。从侧面看整个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萨的立像。它身高147米,其中头部高41.3米,宽60米,由奇石、怪洞、草木和谐地组合成大佛的五官,惟妙惟肖,形象十分逼真。经旅游专家鉴定,已被命名为“全国最大天然立佛”,被誉为“中华一绝”。而大慈岩也因“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而名扬四海,载入《中国之最》。
大慈岩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大慈岩镇境内,以江南第一悬空寺、长谷溪流、中华最大天然立佛和浓郁的佛教文化名闻遐迩,享有“浙西小九华”之誉,是“浙江省景点”。
大慈岩海拔586米,主峰险峻挺拔、雄伟奇峭,外形酷似一尊惟妙惟肖的天然石佛。它总高度达147米,头部高41.3米,肩宽60米,五官清晰,形象逼真,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构成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稀有自然景观,经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专家亲临考察,鉴定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天然立佛,故称“中华最大天然立佛”。大慈岩山水相依相存,湖泊、溪水、瀑布、涧流随处可见,从山顶蜿蜒曲折而下,形成了一条长达880米的独特的长谷溪景观。
元大德(1297——1307)年间,开山祖师莫子渊遁梦意从临安弃家至此,琢石为佛,依崖而建寺庙。庙宇一半嵌入岩腹,一半凌空绝壁,凭栏俯视,令人产生“足底悬崖恐欲崩”之感,被誉为“江南悬空寺”,与山西恒山悬空寺并称为“中国南北悬空寺”。
“悬”乃大慈岩一大特色,除了修栈道,建长廊,架设第二悬空寺——清音阁,开通空中旅游观光索道,推出高空飞车表演项目外,目前在景区香亭山和杨塘岩间,又新建了一条更显悬之极的空中铁索桥。景区处处体现了“惊险、刺激、奇特”的悬空色彩。
浙江杭州天目山导游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5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当年百子堂的旧址。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天目山。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宏来西天目山主持浙西行署第一次行政会议。周恩来与他会晤,共商国事。在百子堂集会上,周恩来向浙西临时中学的师生员工、行署官员、受训青年和即将到沦陷区去的工宣队员共1600余人作演讲,鼓舞浙西军民抗日的斗志,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使西天目山一度成为浙西抗日救亡的中心。大家再往北看,那亭与碑就是临安人民政府为纪念周恩来在此演讲50周年于1989年3月建造的。碑正面刻着刘开渠先生题书的“周恩来演讲旧址”,背面碑文则记录了周恩来在此作抗日演讲的史实。这里已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于198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内有科教会场、教室、实验室、标本贮藏室,还有植物、动物、昆虫、综合等展厅,共存放天目山动植物标本万余件,土壤、古生物化石标本55件。它是展示天目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悠久的地质史的窗口。现在请大家进去聆听博物馆解说员的详细讲解。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前往太子庵游览。太子庵是梁昭明太子读书分经处,在院内有明代建筑文选楼及洗眼池等遗迹。清乾隆年间,这里曾设天目书院,后衰落。1940年6月,在浙西行署主任贺扬灵先生的创导下,在太子庵第一次恢复了天目书院,由清末秀才、考古学家、留法文学博士张天方先生出任书院院长。
好,现在请大家和我去参观留椿屋。20世纪代,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影响到建筑风格,我国出现很多洋式别墅,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郊区。那个年代交通闭塞,而天目山属浙西山区,却能拥有留椿屋这样一座洋式别墅,是很难得的。1936年,上海怡和洋行潘志铨为给他父亲养老而修建了这幢别墅,所以在以前也称“潘庄”。30年代,电影皇后胡蝶曾在此住过。抗战时期,这里是浙西行署的首脑机关,军政要员都住在这里并办公,周恩来天目山行也下榻于此,并在这里与黄绍宏会晤。大家再看这棵来自喜玛拉雅山的树种雪松。当年潘志铨为了找一棵天目山没有的树,以显其别墅之高贵,费了一番周折,特从南京中山陵移栽这颗雪松。树后这古朴典雅的小屋就是“留椿屋”。大家往这边墙上看,有清末榜眼朱汝珍的题刻“留椿屋”。
各位团友,现在随我沿此台阶下山去游山脚的雨华亭。这条道就是以前周恩来、蒋介石、胡蝶等人上留椿屋必经之路。在台阶尽头的围墙门旁,则刻有留椿屋另一名称“天然居”。这是与朱汝珍同科探花商衍鎏所题。
各位团友,到此,禅源寺景区主要景点已游览完毕。下面,我们就进山门,上山游览。
【开山老殿景区】。
各位团友,我们进山门就可欣赏到“鸳鸯树”景点。请大家看。这是两棵银杏树,盘缠在一起。请注意,一棵树的枝丫平展,另一棵的枝丫竖直些,前者为雌性,后者为雄性。因雌雄两棵黏连在一起,故取名“鸳鸯树”,即“夫妻树”。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这两棵树的树龄都在150年以上,按此算来,它俩不仅是“青梅竹马”,而且按西方人的标准可三次拿到“金婚”奖了。
请大家在这桥上稍留片刻。看,前面这个双亭连体的亭就是一里亭,我们所站的桥称为仰止桥,故亭又有一名叫仰止亭。大家再来看亭柱上这副对联:“密林巨幕藏幽径,飞练欢歌下翠岗。”现在我们进亭中稍事休息后再登山。古人有诗说:“一里溪山一个亭,芒鞋踏断几层青。泉源更在云深处,不到高头莫计程。”接下去就是上三里亭。
各位团友,我们不知不觉已到了三里亭。它又名倚翠亭,缘自亭后这青翠如黛、四季如春的翠微峰。大家往亭前的小溪走,往上可看见石崖上镌刻有“飞银溅玉”四字。
现在,我们已来到半山腰,这右边的巨石就是山腰石,而往上看到的那亭子就是五里亭,又名如斯亭,取意于孔子《论语》中的句子“逝者如斯夫”。在亭柱上有一联:“照水飞檐嗟逝者,参天古木护危亭。”请大家看亭后这株大柳杉,据测定,材积72.63立方米,在全山存活的大树中排行第二,人们称它为“二大王”。朋友们,我们在这里休息片刻后去观看“子孙满堂”。
这里是第二个野银杏自然景观“子孙满堂”。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的单种植物,其根茎部有极强的萌芽能力,所以大家看到的这株银杏树,周围团簇丛生着许多小树。有兴趣的可下去点个数,共有多少个“子孙”?银杏全身都是宝,除了大家知道的白果子外,它的叶子可制作珍贵的药材,树体是优质木材。
好,前方我们看到的大石,就是钟楼石。据西天目山志载:元朝,高僧志彰禅师以四海为家,八方化缘,募青铜万余斤,冶炼成一口巨钟悬于此石顶,并建钟楼。其钟声可远传十华里。再请大家往叉路口右行去看伏虎瀑。伏虎瀑因为有一石蹲踞如卧虎,水自岩上下泻成瀑而得名。瀑布落差40余米,大雨过后,瀑宽可达8米,非常壮观。唐代章孝标有《天目瀑布》一诗:“秋河溢长空,天晒万丈布。深雷隐云壑,孤电挂岩树。”为了方便游客观景,建有观瀑台。
团友们,这道急转弯,被称作“竹杠岭”。它的名称还有个来历呢!古时候,寺院在山顶,烧香拜佛的香客中,那些大家闺秀、少奶奶们,哪能吃得起这等苦,只有坐轿子上山。轿夫们抬到这里的时候,往往会向她们索钱敲竹杠,因此得名。
各位团友,咬咬牙,这段路挺过去就可轻松点了。别被轿夫吓倒,其实走过前面的七里亭,路就平坦些了。
七里亭又名眠牛亭,亭后那块磐石像一头伏睡在地的大牛,人称眠牛石。相传,元代高峰禅师初次入山,登到岩石下,无法攀登,忽听上面牛叫,他鼓足勇气拼命攀崖上山,却不见有牛。他四处寻找,远远地看见一头牛伏在那里睡着了,走近一看,方知是石。高峰因此知有佛祖指点,大喜,就在上面不远处的狮子口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终修得正果。而此石也就得名“眠牛石”。
各位团友,到了前面叉路口请往左走。
好了,大家请往这边看。眼睛、耳朵、鼻子,再加上这张大嘴,酷似张口大吼、欲腾空而去的狮子。所以,这里叫“狮子口”。狮子口原是高峰禅师结庐修禅之地。当时,高峰禅师倚松结庐,坐断万缘,30年不下山。高峰禅师于1295年作辞众偈日:“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高峰圆寂后,其弟子在狮子口建高塔,名重云塔。1985年,在狮子口东面三关亭旧址建亭。亭倚千丈岩而建,往下看深不见底,是天目山险奇绝处。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东汉张道陵的旧庐——张公舍。
东汉初年,张良的第七世后代为避祸,几经迁转,来到天目山。他们依山筑舍,结草为庐,得子张道陵,即张良第八世孙。张道陵从小聪颖,博学多才,像他先祖一样,喜好黄老之学,在山上修道,后迁居江西龙虎山合九天神丹。岩下有张公洞(亦名真空洞),为张道陵的隐室,洞西崖下有“丹池”,即张道陵的炼丹之处。
各位团友,下面就去参观“大树王”。这颗树在宋代就叫它“千秋树”。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二上天目山。他第一次来天目山看见此树时,啧啧称奇,他说:“朕游过天下名山,未见过如此大树。”于是就解下玉带围量,边量边说:“大!大!这颗柳杉也可称王。”从此,“大树王”名扬四方。而善男信女们传说此树有灵气,其皮能作灵丹妙药,于是四方男女老少都来剥皮,千刀万剐,此树一命呜呼。树虽已枯死近半个世纪,但其铁骨铮铮,仍屹立不倒。
经实测,“大树王”现高26.5米,胸径2.33米,材积42.9立方米。而它的众多弟妹们都已后来居上,最大单株材积已达75.42立方米,充分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中的“大”。
介绍完大树王,我们继续往上登,去参观一下开山老殿。
开山老殿原是元代江南名刹,所在地海拔1089米,距禅源寺3250米,是全山的中心地带。元代高峰禅师弟子中峰、断崖在这里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寺院,名狮子正宗禅寺。当时的皇帝仁宗还御赐了匾额,并由大学士赵孟颊奉旨撰写碑记。当年这里香火极盛,名扬邻国高丽、日本、印度。“上天目,谒中峰”成了各国高僧的时尚。据史料记载,元代来天目山拜师学法,后回国开创寺院的就达20余位。当年传入日本的天目山茶道、天目木叶盏、银杏种子,至今仍有遗物可寻。如今来天目山参观考察天目山茶道的日本国人士仍络绎不绝。狮子正宗禅寺几度毁弃,又几度复兴,直至清康熙年间,移额至禅源寺,这一代名刹也就渐趋衰落。
各位团友,我们已来到开山老殿前。大家看这匾,是大画家叶浅予先生于1985年来此时书写的。再看这副白话文门联:“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胡适1935年到此应方丈之邀而写的。现在请大家进门,看看当代书法家郭仲选先生手书对联:“天目灵山端赖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
为方便游客,现在此开辟一茶室,提供当地名茶天目青顶,供游人解渴。天目青顶又名天目云雾茶,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产于天目山千米上下的峰岗,该茶叶色翠、质厚、香永、味醇,早在明代就被列为贡品。下面,就请大家在这里休息片刻,喝杯茶。稍后,我们将到野银杏第三个自然景观——“五世同堂”参观。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来到“五世同堂”景点,大家请看最大这株树,弯曲盘绕,似一条苍龙升腾欲飞。这是世界银杏之祖。现在它在这里也已经五代同堂了,“儿孙”算来已有20多株。1989年,美国著名的树木学专家彼德·特里迪斯来此考察野银杏物种后,对西天目山的野银杏“是世界银杏之祖”深信不疑。这是天目山“古”的典型代表。
请大家把目光转向崖前,这几株直冲云霄的树就是金钱松。它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树皮如金钱豹皮,故名。其中最北面这株,据1983年测定高达56米,现在还在不断地往上长,人称“冲天树”。这是全国同类树种中最高的一株。这就是天日山森林景观中的“高”。
各位团友,现在到倒挂莲花峰去游览。
朋友们,请大家往上看,这就是“一线天”,共171级台阶。上了这一线天就是倒挂莲花峰了。请大家注意,这里登山的要求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倒挂莲花峰。它古为“西方庵”,又称莲花台。相传元代高峰禅师曾在这峰上坐禅三天三夜,疲惫不堪,下坠。这时山峰倒转,托住禅师。莲花台旁石峰耸立,五石分峙,各自高撑,状似莲花,因此得名。这峰顶的亭就称为莲花亭。电影《李时珍》就曾在此拍摄采药外景。据史料记载,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曾来天目山作深入调查。天目山有药用植物1200余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有800余种。这也体现了“多”。
现在请大家再往上登,因台阶陡峭,请大家扶着栏杆走。
好,我们已经来到四面峰。四面峰又称“望江台”、“四面佛”,它北连玉龙岗,三面临深谷,所以视野特别开阔。近观:山风激荡,林海起伏,奇石异木,千姿百态;远眺:重峦叠嶂,绵延千里,“烟云起空谷”,“万顷银涛静不流,无边山色似萍浮”。这里是观天目云海最佳处。明代王在晋在《望江台》一诗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江潮涌白天来。”
大家再往岩石上看,这株松树,虽小巧玲珑,却已经历了三百个春秋,饱经风霜雪雨的洗礼,仍屹立于这崖顶,扎根于岩缝。
明代慎蒙赞四面峰是“深、壑、幽、寂、奇、丽’’六者兼而有之,是“天目第一奇绝处也”。1934年,我国当代画家、艺术大师徐悲鸿带中央美院学生来天目山实习,就曾在此写生作画,《天目秋色》墨宝至今留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这里还是《烽火千里行》和《周总理在浙江》等电影的外景拍摄场地。
好,到此,开山老殿景区的景点已游览完毕。我们先回到开山老殿,稍作休息后,上仙人顶。
【仙人顶景区】。
“仙人顶”是西天目山的顶峰,海拔1506米。古人诗云:“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一般的山峰顶上大多是一片光秃或林木丛生。而西天目山仙人顶却是褐色石条,横卧直竖,且能在天气晴朗的日子,一目千里,看到钱塘江。在那里看云海,观日出,更是美不胜收。据山上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仙人顶观et出,往往会看到从云海中跳出一轮红日,映射着一片云海,似一条绯红的地毯。在上仙人顶的路上还有景点“太白吟诗石”。
唐代李白曾随友来天目山观光揽胜。他和友人分手前游览至该石处,不禁诗性大发,吟诗一首。现将其中两句奉献给大家:“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
各位团友,我们继续登山。请大家抬头看前方,仙人顶已到。那一幢幢的房屋是气象站的工作场所。1956年,在此建成气象站,每天向南京气象站提供气象信息,并与世界气象组织联网。大家随我往西边小路走。你们看这株藤本植物,名叫扶芳藤。它还曾出访美国,作为封面照素材被登在《阿诺德》杂志上呢。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仙人锯板”。大家请看这一条条石板棱角分明,是不是像用锯子锯过的呢?大家一定已看到这“可观”二字。其实,这原本是“天下奇观’’四个字。建气象站时,被炸断一截,成了“可观”。在这里可早观日出,暮赏晚霞,雨看云海,确实“可观”。
各位团友,今天的景点介绍已完毕。谢谢大家。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堵墙就是武夷精舍遗址。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四方来者,莫不叹其佳胜。朱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倡道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因此他创办的武夷精舍备爱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历代都曾加以葺治、增广。南宋末期,经扩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随后又设置山长这个教职,来主持教事。元初,改山长为教授。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毁于兵灾。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孙朱洵、朱澍出资重建后,又改称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间,赐予学达性天匾额,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残留的精舍遗址,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闽浙总督常见罗满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从武夷精舍前行数百米,在接笋峰西壁岩下,有因峰岩崩塌形成的大小岩洞10余处。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常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轻游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开来,舒卷自如,变幻莫测,故此地名为云窝。云窝四周环绕着响声岩、丹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晒布岩、天游峰、苍屏峰、接笋峰等。过问樵台,前面大家看见的这个石门,就是叔圭精舍旧址。门额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见。叔圭、姓江名贽,北宋人,官举孝廉。这里原有一座考究的古建筑,是清初为纪念江贽而建造的,现仅存这道石门。过叔圭精舍石门,但觉豁然开朗。左边这个濒临九曲溪巡的亭子叫石沼青莲亭。右边这座山峰是隐屏峰,依附于隐屏峰,峰腰横列三痕,仿佛折断又连接在一起的山峰,叫接笋峰。隐屏峰下的这座亭叫水月亭。据说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赏月,可风到四个月亮。请各位朋友猜猜看,有哪四个月亮?(天上一个,水中一个,杯中一个,还有心中一个)。云窝中间这块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头伏卧的大象,俗称铁象岩。铁象岩中间裂开一罅,人穿行于其中,但觉天光如线。为区别溪南灵岩一线天,故称它为小一线天。云窝以铁象岩为界,分上、下云窝。云窝巨石倚立,背岩临水,地处武夷山精华地带,为武夷首胜之区。这里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隐潜居养心之所。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陈省曾在上下云窝间,兴建幼溪草庐,计有宾云堂、栖云阁、巢云楼、生云台、迟云亭等10余处亭、台、楼、阁,极为富丽堂皇。可惜这些建筑早已废圯,岩壁间留下的些许摩崖题刻,还能让人依稀记起昔日的繁华。关于幼溪草堂和武夷精舍,还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陈省在云窝构筑幼溪草庐时,朱熹当年营建的紫阳书院十分破旧。一边是优雅的环境,精美的建筑;一边是年久失修,即将坍废的书院。一士人见此情景,便题诗于壁:紫阳书院对清波,破壁残碑半女笋。颇爱隔邻亭榭胜,画栏朱拱是云窝。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七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福建武夷山天游峰景区导游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堵墙就是武夷精舍遗址。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据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记载:武夷精舍是当时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石门坞、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和铁笛亭等建筑。四方来者,莫不叹其佳胜。朱熹在武夷精舍著书立说,倡道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因此他创办的武夷精舍备爱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历代都曾加以葺治、增广。南宋末期,经扩建后的武夷精舍,改名为“紫阳书院”,由官府拨给公田以供养学者。随后又设置“山长”这个教职,来主持教事。元初,改山长为“教授”。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毁于兵灾。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孙朱洵、朱澍出资重建后,又改称“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间,赐予“学达性天”匾额,再度大兴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残留的精舍遗址,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08年,闽浙总督常见罗满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从武夷精舍前行数百米,在接笋峰西壁岩下,有因峰岩崩塌形成的大小岩洞10余处。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常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轻游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开来,舒卷自如,变幻莫测,故此地名为“云窝”。云窝四周环绕着响声岩、丹炉岩、仙迹岩、天柱峰、更衣台、晒布岩、天游峰、苍屏峰、接笋峰等。过问樵台,前面大家看见的这个石门,就是叔圭精舍旧址。门额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见。叔圭、姓江名贽,北宋人,官举孝廉。这里原有一座考究的古建筑,是清初为纪念江贽而建造的,现仅存这道石门。过叔圭精舍石门,但觉豁然开朗。左边这个濒临九曲溪巡的亭子叫石沼青莲亭。右边这座山峰是隐屏峰,依附于隐屏峰,峰腰横列三痕,仿佛折断又连接在一起的山峰,叫接笋峰。隐屏峰下的这座亭叫水月亭。据说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赏月,可风到四个月亮。请各位朋友猜猜看,有哪四个月亮?(天上一个,水中一个,杯中一个,还有心中一个)。云窝中间这块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头伏卧的大象,俗称铁象岩。铁象岩中间裂开一罅,人穿行于其中,但觉天光如线。为区别溪南灵岩一线天,故称它为“小一线天”。云窝以铁象岩为界,分上、下云窝。云窝巨石倚立,背岩临水,地处武夷山精华地带,为武夷首胜之区。这里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隐潜居养心之所。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陈省曾在上下云窝间,兴建“幼溪草庐”,计有宾云堂、栖云阁、巢云楼、生云台、迟云亭等10余处亭、台、楼、阁,极为富丽堂皇。可惜这些建筑早已废圯,岩壁间留下的些许摩崖题刻,还能让人依稀记起昔日的繁华。关于幼溪草堂和武夷精舍,还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陈省在云窝构筑幼溪草庐时,朱熹当年营建的紫阳书院十分破旧。一边是优雅的环境,精美的建筑;一边是年久失修,即将坍废的书院。一士人见此情景,便题诗于壁:“紫阳书院对清波,破壁残碑半女笋。颇爱隔邻亭榭胜,画栏朱拱是云窝。”陈省见诗笑曰:这分明是激我乎。即日捐资雇工,大兴土木,将紫阳书院修复一新。
铁象岩左边这座山峰,就是我们在竹筏上看至的晒布,请大家注意看,在晒布岩的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一丈的有数十行,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故晒布岩又称“仙掌峰”。晒布岩由于流水长年冲刷的结果,岩壁上布满了数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轨迹。每当西斜的阳光照到壁上,更见得条缕分明。俯视溪中,但见影浸水底,随波晃漾,恍如无数条流动的黑蛇白蛇,从溪底直往下窜。若逢雨天,雨水从岩顶顺着直溜溜的轨迹飞泻直下,仿佛素练悬而未决天,万千银龙飞舞,堪称奇景。关于晒布岩和仙掌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天宫的织女每天都背着锦囊,唱着歌儿去采集五彩云锦。这些云锦配上一缕缕金丝银线,织成一匹匹绫罗绸缎,献给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负责运送的挑担的挑担大脚仙,挑着织女织好的一担帛锦,踏着云路途经武夷山云窝时,不经意往下一看,顿时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锦担去游玩。等他听到天宫的鼓声时,才想起锦担,一看,糟啦,绫罗绸缎已被打湿了,他怕王母娘娘责怪,于是,就把一匹匹的帛锦抖开,晒在大岩壁上;可是锦缎太长,一直垂到六曲溪边,皱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担绫缎抚的平平整整。几番辛劳,大脚仙已困顿不堪,寻到一阴凉处便呼呼大睡。一常见醒来,日头已经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辉,光芒四射。原来这是绫缎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衬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大脚仙用手一摸,岩壁上烫热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条条绫缎已熔进了光滑的石壁中,连大脚仙按布的仙掌也永远嵌进了岩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积绿苔。”说的就是仙掌峰的景致。
请大家注意看,前面这块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题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庐的主人陈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陈省因与宰相张居正政见不一而受到排挤。皇上虽数赐,但他仍然辞职荣归入闽。深厚感情感怀才不遇,卜筑武夷山中。适云窝有一岩石状如蹲虎,便勒石“伏虎”二字,意在他如一只蹲伏在武夷山中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再展宏图。伏虎岩右边这一竹丛,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游武夷诗中提到的方竹。这种竹看似圆,摸去却是四方的,十分奇特。不信,大家可以来摸摸。从伏虎岩前的石径登上,便可看到一道石门,门额上刻有“峥嵘深锁”四字。进石门,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就是素有产茶“甲于武夷”之称的茶洞。从洞中放眼眺望接笋峰、隐屏峰、清隐岩、天游峰、仙掌峰,以及远在三曲的.仙游岩,峭壁耸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墙,把它团团围住,唯一的通道,就是西边的一条岩罅。人在面积不过六七亩的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样,抬头仰视,仅见青天一围。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游记》中写道:“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矫也。”所以,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内卜筑隐居,如宋刘衡的小隐居,明李钟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勋的留云书屋等。如今这些古老的建筑,大都不见踪迹,唯猖狂留下的董茂勋留云书屋的旧址。茶洞最北面这个潭,称“仙浴潭”,从天游峰奇峰跌落下来的雪花泉就汇集在这里。相传该潭曾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大家请看,南面这条通往隐屏峰的石径,在距我们所处位置的十余米处,有一石门,门额上刻有“留云书屋”四字,这就是董茂勋卜筑的留云书屋的旧址。二百多年前,《武夷山志》作者攻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勋留云书屋中完成了二十四卷《武夷山志》的编工作,为武夷山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穿石门,过“鸡胸”、“龙脊”,可见岩壁上有“仙凡界”题刻,意思是这里是人间与仙境的分界线,只有有胆有识敢过武夷山险径——“鸡胸”、“龙脊”的人,才能步入顶峰仙境。立于峰尖这座亭叫“仙弈亭”。再往上攀登数十米,便到隐屏峰顶。峰顶原有清真道院,建于明万历三年(1577年),今废。自巅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刘端阳藏蜕于此,至今仍有石冢蜃坛。各位朋友,请大家做好登山准备,现在我们开始攀登天游峰。从茶洞到天游峰一览台共有八百多级石阶,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边登边数,看谁数的数字最精确。
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天游峰一览台,大家一路辛苦了。根据刚才大家报来的数字看,张先生、李先生数得最为精确,共有石阶826级,谢谢大家的合作。天游泳池峰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一览台位于景区中心,是一处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随着时序流转,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日出、云雾、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赁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西望那座山峰就是八曲的三教峰,东望这卒山峰是一曲的大王峰。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从一览台前行,眼前座宫观式的建筑,就是天游观。观后的妙高台上,大家看到的这棵挂有古树名木牌子的树,就是罕见的红豆树。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
唐朝诗人王维有诗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但愿大家能在树下多找出几粒带回家中,成为武夷山之得的美好纪念。红豆树旁的这条涧称胡麻涧。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记得余处。其中最大这一幅“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那么,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占居的名山,就应该是天下“第一山”。欣赏完摩崖石刻,登上崎岖丘,前面这座牌坊就是中正公园牌坊,原来牌坊上镌刻有“中正公园”四字,“文革”期间被敲掉,现有关部门正总任务恢复这一景观。
各位朋友,天游峰游览到此结束。请大家歇息一下,下一站桃源洞。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八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九日山。
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
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
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
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
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
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
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
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
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
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
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0__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
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
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
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
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
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
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
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
《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
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
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
嘉?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
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
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九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它源于章节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得约里许,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从下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此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峰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行约数百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鹰嘴岩。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缜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所处的这个角度望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古人有诗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喙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鹰嘴岩的神姿。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兰花丛生。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文档为doc格式。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十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它源于章节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得约里许,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从下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此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峰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行约数百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鹰嘴岩。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缜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所处的这个角度望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古人有诗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喙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鹰嘴岩的神姿。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兰花丛生。“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导游内容]大红袍茶树。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不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大红袍之所以能够获得茶中之王的誉称,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流落的还有苔藓等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且两面三刀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之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别的器具。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著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七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后来举子得中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病不起,请遍天下的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后天心庙的老方丈敬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龙窠谢恩。大臣到时,便将大红袍牛披在茶树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牙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大红袍茶树仅有四株,来武夷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目前,武夷山市有关部门,已开辟“大红袍之旅”线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
[导游内容]天心永乐禅寺——杜辖岩。
从九龙窠前行里许,大家等到看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图]。据董天《武夷山志》记载:永乐禅寺的前身,称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座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沿重光了这一宗教名构,改称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天心”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无穷寓意。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古刹四周古木参天,篁竹蔽邃,鸟鸣蝉噪,意境深;步入寺内,香烟燎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部门以已决定修复永乐禅寺。目前大雄宝殿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并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图],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边这个灵岩洞,中间这个是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现在请随我从伏羲洞进入岩内。由于岩内较黑暗,请大家注意走好。现在我们已到达岩内的深处,请大家抬头看,岩顶有一裂罅,就象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一百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宛若跨空碧虹。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
关于一线天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这是桃女用绣针划出的;有的说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据科学分析则认为,武夷山的红色岩层,是由砂岩、砾岩和页岩交间成层的。岩性比较松脆。在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岩层由于受到不均匀的应压力的影响,就会产生轻微的断裂,形成所谓的节理”。这种垂直的节理,在流水的长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蚀下,就逐渐地扩大、延长。而岩层底部质地松软的页岩,也就逐渐侵蚀而去,成为扁浅的岩洞。于是,三洞并列,一线天的.自然景观就出现了。
从伏羲洞观赏完一线天,沿石罅前行数十步,就可折入风洞,进入风洞,大家会感觉到凉风从石罅中习习吹来,即便是盛夏酷暑时节到此,只要稍坐片刻,就会感到肌骨透凉。洞口石壁上的风洞”二字,系宋景定元年廿六日建安郡人省斋徐自强所书。出风洞,再绕过一道石廊,就是灵岩洞。相传先前有个性葛的仙人曾在此降妖,故此洞又称葛仙洞。洞内这口古井,叫圣水井。
出灵岩洞,往前行约百余米,可见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岩壁石洞较多,似高楼窗户,相传这就是所谓的神仙楼阁,故此岩名为阁岩。岩的左边这一石岩,名兰岩。岩壁石刻纵横。岩下可见一石倚于崖壁,石径伸入其间,如同一道关隘,号称天门。岩前乱石堆中的这个洞,叫螺蛳洞。从楼阁岩入山谷数里,可见路左有山岩峻峭,巍然独立,这就是虎啸岩。相传虎啸岩是因为有仙人骑虎吼啸其上而得名。其实“虎啸”之声,是来自岩上的一个石洞,山风穿过洞口,有如虎吼,声传空谷,震撼群山。
各位网友,大家是否发觉虎啸岩与我们游览过的大王峰秀相似,四壁陡峭,屹然独耸。其登山的路径,宛转曲折,仿佛是登天的天梯。从岩度盘折而上,到了半壁,岩下向前伸出这块小平台,大家看像有像一条小船的舱面甲板,这就是虎啸八景之一的“不浪舟”。古人有诗道:“波涛满尘界,一叶能知止;还嫌架壑船,下临不测水。”紧邻“不浪舟”的这个上覆危崖,下临绝壑的岩洞,就是驻真洞。眦洞可容数十人,清康熙年间崇安县令王梓游此,见其洞前临西溪,便改名虎溪洞,刻“虎溪灵洞”四字于石壁。从虎溪洞再往上,大家看到的这处旧址,就是武夷山久久盛名的天成祥院遗址。这里岩壁斜覆,山溪回流,地势既高敞,又幽深。所建房屋,仅有四堵土墙,不施片瓦,风雨不侵。夜晚身居屋内,抬头可见星月,侧耳可闻水声,仿佛“置身星月上,濯魄水云中”。祥院前的石门,即虎啸八景之一的“普门兜”,意为慈航观世音普度众生之门。这尊手托如意的观世音菩萨岩雕,建于1994年。雕像高十余米,依岩倾俯,端庄慈祥。禅院右侧这道泉水,即虎啸八景之一的“语儿泉”。它进出于石隙,循崖而流,因其水流相激之声,若小儿呀呀学语,故名。据明吴拭《武夷杂记》记述,这道泉水“浓若停膏,泻杯中鉴发,味甘而博,啜之有软顺意”。故以往有饮茶嗜好的,每每携茶具来此,取泉烹茶,有天然真味。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品味了祥院僧人用语儿泉水冲泡的武夷岩茶后,生动地论述道:“先其香,再味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杯,令人释躁解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不同之致。”前面有个茶亭,请大家在此品茗歇息一会儿。从语儿泉前行,大家是否有感觉水珠不时滴落头顶,这就是崖顶落下来的“岩溜”。有时一整排嘀嗒不停,这就是虎啸八景之一的“法雨悬河”。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就是水帘洞。
位于丹霞嶂东面的水帘洞,原名唐曜洞天。
因此瑞泉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后人便改称为水帘洞。
该洞是武夷山景区内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
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
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面三刀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分合。
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
古人有诗道:“赤壁千寻晴拂雨,明珠万颗画垂帘。”大家隔帘望去,洞外的茶园竹丛,村落人家,一片迷濛,是否犹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画。
水帘洞内摩崖石刻比比皆是。
岩壁上这“活源”二字,系清光绪壬午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所题写。
相传活源取自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半庙方塘一鉴开,云影天光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在此勒上“活源”二字,即点出了水帘洞的景致,又勾起人们对朱熹求学精神的追思,恰到好处。
“水帘晴雪,赤壁明珠”,系石川(作者生平不详)所题写。
这两方题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生动逼真地勾画出水帘洞的景观。
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
沿崖这数栋茶室,为原奉祀宋体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遗址。
关于三教堂曾流传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三教堂内,原供奉的是孔子、老子、释迦牟尼,所进香的有儒、道佛三教的信徒,时间久了儒士们就发现一个问题,当羽士主持教堂时,老子塑像就居中;僧人主持时,释迦牟尼塑像就居中,唯儒士没主持过教堂,所以孔子的塑像就一直冷落在旁。
儒士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十分气愤,状告到县衙门,写道:“惟吾夫子屈尊处末,亵渎已极,是所望于崇邑当事诸群为之整饰耳。”由于县太爷也是儒士出身,于是此事得到了妥善处理。
出水帘洞口,磴道右侧这个池,叫浴龙池。
水帘泻入池中,不断溅起水花,随即又晃漾出涟漪,煞是好看(犹一条龙在戏水)。
沿水帘洞前石径前行,翻岭可见左侧一岩,这就是青狮岩。
因岩峦形似蹲狮,突兀雄奇,故又名形狮岩。
青狮岩由于远离景区中心,偏处一隅,相传直到明嘉靖年间才被一位名叫范虚灵的人发现。
范虚灵发现这一奇妙的景观后,竟不忍离去在此结庐隐居达四十年之久。
大家现在看到的岩壁上几堵残垣,就是他当年草创的“狮岩”旧址。
岩的西面,这块长达数十丈的石坪,叫“月台”。
据说每当月明之夜,这位嗜洒如命的范隐士,就在此举杯劝影,自得其乐。
东面这块巍然隆起的岣岩,叫“钓台”。
台下的这个石洞,叫“虚灵洞”。
洞内可容纳数十人。
洞旁的这个孔,大家看像不像天然的窗户。
探头孔外,岩下烟雾空濛,深不可测,伫立其间,仿佛置身于空中楼阁。
据《武夷山志》记载,早先岩上有先春园、桃花林和禽坞等几处胜景,可惜今已倾圯无存。
离青狮岩不远的这座山岩叫九井岩。
为何叫九井岩?大家到岩下看就会明白。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股清泉,穿石而流,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
一井汲水,九井波动,饶有妙趣,这就是所谓的九星泉。
岩因泉名,故称九井岩。
从九井岩前山路再入数里,可见山岩上石关、石垣横立,这就是南宁宋时崇安五夫名人刘衡,刘甫父子在这里屯兵的地方。
因山寨是刘氏父子所建,故称其为刘官寨。
刘官寨北面石崖的南面,有岭与三仰峰相连,俗称长岭,为古时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
长岭的.南面,四周峰岩环抱中有田庐,犹如世外桃源,中有洞,唐末扣冰和尚曾隐居于此。
白崖附近的座山峰,四周松竹苍青,古树参天,环境清丽,因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峰。
峰上这一排排的朝天岩洞,便是武夷山红层地貌中典型的层面岩洞。
岩洞中曾建莲花寺。
莲花峰山高路险,崎岖难行,现已被开发为新的景区,各位朋友一段日子后再带大家去游览。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山岩叫龙峰岩。
龙峰岩是武夷山最大的一座峰峦。
大家现在见到这一巨石,如同舌头上翘,是为“龙舌”。
龙舌石路宽不盈尺,脚下是悬崖峭壁,请大家走好。
过了“龙舌”,便是“龙头”。
翻上龙头,盘折在“龙脊”的山径上,四周古松参天。
修竹苍翠。
路径的尽头,可看到几间就岩叠架的屋舍,幽雅别致。
这种神仙式的处所,不知诸位谁原留下在此修炼成仙。
从龙峰岩西行数里,大家看到这座掩藏在绿树从中的山岩,石色青碧,叫碧石岩。
岩上这座建筑精巧的寺院,叫碧石精舍,现已十分破旧,但门额上“碧石精舍”四个字仍清晰可见。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参观九日山。
九日山在泉州市区西郊南安境内丰州镇西面,距泉州市区约七公里,为我国著名海外交通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
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
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
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
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
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
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
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
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
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
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
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
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
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
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
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
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
来代石刻有十方记载有关海交职事和海交交渲活动情况,“有郡守倪思正甫,提舶全茂实腾,遵令典祈风于昭惠庙……”,“大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齐曲也,提舶寺丞刘克逊俱祷焉……”,“舶司岁两祈风于通远王庙……”,“以遣舶祈风于延福寺,通远善刘广福王祠下,修故事也”等。
《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
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
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
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
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
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
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
山枯平坦宽敞,眺望万壑而来,晋江东去,令人心旷神怡。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十三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培田。
培田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这是一座拥有820__年历是的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培田村的古民居建筑群大体由6座学堂、两座书院、三庵、两庙、两碑坊等古代文化宗教建筑和20座古祠、30余幢民居,以及一条千米古街、5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组成。
培田村被称为“民间故宫”,是中国最美村镇之一。培田村福建西部山区的这个客家小山村,仅仅聚居着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口,整个培田村约有1000多居民,都姓吴。培田村榜上有名,是因为培田的祖先给这个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三十幢大宅,二十一座祠堂,六处书院,一条千米古街,两座跨街牌坊,四处庵庙道观,迄今犹存,总面积达到七万平方米。
在这条弯弯曲曲的老街上,除了店铺,和店铺改做住户的人家外,还有两座上百年的宗祠一一“衡公祠”和“久公祠”。虽已陈旧得斑驳褪色了,但还能见当年建筑时的十分考究;古祠门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衍庆堂”为明代建筑,建筑结构与“大夫第”大体相同,但门外荷塘曲径,门前石狮威镇。一对“门当户对”,喻示着客居异地的中原移民,在聚族而居中对宗族延绵的展望和追求。“官厅”原称“大屋”,因吴氏接待过往官员而称“官厅”。高墙耸立,四周封闭,墙内特开宽约三尺水圳,专供妇女洗涤。“官厅”布局独特,设计精巧,正厅设置“泰阶”,对不同级别的官员有不同的约束和规定;中厅梁柱间、桎枋间的雕花,全为双面对称镂空雕,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后厅为宗族议事厅,左右花厅则专供主人休闲会友;楼下厅为学馆,楼上厅为藏书阁,曾藏有万余册古籍。这两座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古宗祠不仅显示了当年工匠精湛的建筑工艺水平,更能体现出客家人的文化品味和敬祖睦宗的传统美德。留连在这条古韵犹存的老街上,总会让人忍不住一顾三回头地多看上几眼。的确,这里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古迹。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十四
位于天心岩东面的杜辖岩,又称杜葛岩。相传早先有杜氏、葛氏两位女子隐于此地,以人名岩,随称杜葛岩。明万历初年,司丞呈中立于此结庐静修时,易葛为辖,改为杜辖岩,取其岩壁周遭若城郭,扁国邃,仅开一窦,不容车马往来的意思。杜辖四周,群峰雄峙,修篁环抱,宛如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但在岩内却隐匿着两个不同风貌的洞穴。从巨石垒叠的石门跨入,但见悬崖千韧,嵌空而出,覆盖着一块小小的谷地,风雨不侵。谷地里建有一幢小楼和栽有几株桃树,一泓清澈的泉水从楼旁流过,环境幽雅,纤尘不染,这是下洞,名为会仙洞。从下洞蹑石磴而上,一路竹树掩径,流泉潺潺。岩上,在石几、石凳和石棋盘,错落在一个穹然上覆的岩穴间,这是上洞,名小有洞。下洞平衍而幽深,上洞峻绝而轩朗,一上一下,景色迥异。从杜辖岩上极目远望,香炉峰就象几案一样横列在脚下。象鼻岩整装待发,听任你的安排。盘珠岩顶上叠着一块圆石,仿佛要向你献上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而丈人峰上的映山红,宛如一抹绚丽的彩霞。至此已非尘世客。各位网友,目睹此境,想必大家都有飘飘然羽化成仙的感受吧!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劳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帘洞。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十五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福建景区导游词篇十六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福建武夷山天心景区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它源于章节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得约里许,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从下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此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峰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行约数百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鹰嘴岩。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缜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所处的这个角度望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古人有诗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喙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鹰嘴岩的神姿。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兰花丛生。“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不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大红袍之所以能够获得茶中之王的誉称,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流落的还有苔藓等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且两面三刀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之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别的器具。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著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七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后来举子得中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病不起,请遍天下的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后天心庙的老方丈敬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龙窠谢恩。大臣到时,便将大红袍牛披在茶树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牙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大红袍茶树仅有四株,来武夷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目前,武夷山市有关部门,已开辟“大红袍之旅”线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
从九龙窠前行里许,大家等到看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图]。据董天《武夷山志》记载:永乐禅寺的前身,称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座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沿重光了这一宗教名构,改称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天心”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无穷寓意。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古刹四周古木参天,篁竹蔽邃,鸟鸣蝉噪,意境深;步入寺内,香烟燎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部门以已决定修复永乐禅寺。目前大雄宝殿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并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图],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位于天心岩东面的杜辖岩,又称杜葛岩[图]。相传早先有杜氏、葛氏两位女子隐于此地,以人名岩,随称杜葛岩。明万历初年,司丞呈中立于此结庐静修时,易“葛”为“辖”,改为杜辖岩,取其岩壁周遭若城郭,扁国邃,仅开一窦,不容车马往来的意思。杜辖四周,群峰雄峙,修篁环抱,宛如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但在岩内却隐匿着两个不同风貌的洞穴。从巨石垒叠的石门跨入,但见悬崖千韧,嵌空而出,覆盖着一块小小的谷地,风雨不侵。谷地里建有一幢小楼和栽有几株桃树,一泓清澈的泉水从楼旁流过,环境幽雅,纤尘不染,这是下洞,名为会仙洞。从下洞蹑石磴而上,一路竹树掩径,流泉潺潺。岩上,在石几、石凳和石棋盘,错落在一个穹然上覆的岩穴间,这是上洞,名小有洞。下洞平衍而幽深,上洞峻绝而轩朗,一上一下,景色迥异。从杜辖岩上极目远望,香炉峰就象几案一样横列在脚下。象鼻岩整装待发,听任你的安排。盘珠岩顶上叠着一块圆石,仿佛要向你献上一颗硕大无比的珍珠,而丈人峰上的映山红,宛如一抹绚丽的彩霞。至此已非尘世客。各位网友,目睹此境,想必大家都有飘飘然羽化成仙的感受吧!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劳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帘洞。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简报(大全11篇)
- 最新电动车治理简报(通用17篇)
- 禁毒工作简报5月(通用10篇)
- 校园音乐节主持人串词(优质16篇)
- 最新舞蹈比赛主持人串词开场白(汇总13篇)
- 最新舞蹈比赛主持人串词(实用15篇)
- 2023年健美操的主持串词(优质18篇)
- 文言文追悼词(模板14篇)
- 最新文言文追悼词奶奶(模板9篇)
- 2023年70岁生日寿宴祝福语(汇总12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