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厅长述职报告(实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2:11:37 |
  • zdfb |
  • 8页

在撰写报告时,要遵循逻辑思维和论证的原则,使报告内容有条不紊、清晰易懂。报告的结构应该合理,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我们针对某个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厅长述职报告篇一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我向各位作述职报告。

我于20xx年调任省科委副主任;20xx年任党组副书记;20xx年任省科委主任、党组书记;20xx年连任;20xx年机构改革,省科委更名为省科学技术厅后,任厅长、党组书记至今。十七年来,特别是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以来,我觉得自己能够不断增强对所肩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对本职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踏实工作,努力为全省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我也深切感到,在实际工作中和自身素质的准备上,尚有许多不足,急需努力加以改进和提高。根据这次述职的要求,我主要汇报本届任期以来的有关工作和思想情况,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帮助指教。

一、按照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要求,加强科技工作的整体部署。

我省于1988年在全国率先确立了“科技兴省”的发展战略。十多年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己逐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成为提高我省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支撑。我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全省科技工作充分体现并有力服务于这一战略的全面实施是科技管理部门领导最为根本的职责。为此,我着重从区域布局、重点领域、能力建设和规划启动“十五”四个方面组织开展了以下工作。

1.突出产业科技创新,纵深部署“两带”建设。

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省”和“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结合科技工作的自身特点,“九五”以来,我厅着力从整体布局上加强了对全省科技工作的分类指导。从不同区域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出发,突出产业科技创新这一主线,在沿江8市建设以培育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为主要任务的沿江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在苏北5市建设以培育科技先导型区域性支柱产业为主要任务的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

围绕火炬带的建设,按照统筹考虑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强化科技纵深部署、培育区域经济特色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我提出并重点组织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把加快高新园区建设作为提升火炬带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托。高新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为进一步提升高新园区的自身建设水平和对火炬带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大力吸引外资、迅速集聚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同时,采取多方面措施,引导推动各高新园区注重培育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研发机构入区;扶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共性技术平台和风险投资机制,营造科技创业氛围;按照科技创新的要求,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管理机制的`创新。多年来,高新园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自主创新的能力也逐步增强。2001年,全省高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7亿元,财政收入866亿元,出口创汇6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9%、545%、408%、234%;其中四个国家级高新区技工贸收入占全国53个高新区总量的1/7强。

第二,把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作为推进火炬带主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把手。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机电一体化是火炬带重点发展的领域,为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探索性地提出培育以技术相关、功能相近、市场同向、资源相同等为主要特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群的工作思路,并通过加强规划研究,实施科技专项等措施,启动培育了集成电路、轨道车辆现代化装备等20个高新技术产品群。围绕产品群的培育,组织实施了2000多项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和火炬计划项目;开发了200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较好地推动了火炬带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形成。

第三,把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促进火炬带产业规模和产业特色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主动接受高新园区产业发展、管理创新等方面的辐射,根据各地的产业基础,先后规划培育了昆山传感器、吴江新医药、江阴新材料等15个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批特色基地的建设,较好地发挥了产业集聚效应,也有利于组织科技创新的纵深部署,并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约占全国总数的1/4强。

第四,把开放性配置生产要素,特别是着力推动院省科技合作和对俄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作为火炬带强化科技依托的重要措施。到20xx年底,我省与中科院签订了500多项科技合作项目,其中已实施丝绸后整理等近200项,总投资约10亿元,新增产值25亿元,我省已被中科院确定为重点联系省;我省对俄科技合作进展顺利,目前已组织实施了可调距螺旋桨等70多项科技合作项目。最近,我省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在火炬带内建设“对俄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几年来,火炬带建设进展顺利。20xx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904亿元,占全省的93%。建立了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近千个,集聚了1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了4000多个高新技术产品,建设了40多个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火炬带已经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带和经济快速增长区,并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围绕星火带的建设,按照提高创新能力,深度开发地方资。

厅长述职报告篇二

述职报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团结带领厅党组和厅领导班子成员,与全厅干部职工一道,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兢兢业业,扎实苦干,依靠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和本厅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坚持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思想取得了明显进步,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执政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学习、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重视学习,改进作风,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

(一)注重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和培养学习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根据《中共河南省农业厅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意见》,我结合单位工作情况和个人实际,认真制定了学习计划,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务必”的理论、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注重学习有关“三农”工作业务知识,广泛涉猎了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班子成员坚持中心组学习,指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使党组和班子成员在学习中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团结协作。

(二)努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从我省实际出发,认真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确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发展的具体规划,明确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严格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把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坚持加强综合协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

(三)切实改进作风。要求自己自觉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执政,廉洁勤政。注重抓法治型机关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注重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为市场主体服务的意识;注重抓效能型机关建设,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上级决策与本部门实际相结合,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求真务实,重实际、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和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做到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权力,公道正派用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注意选拔任用素质好、群众公认的同志到领导岗位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了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去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年未有的大好形势:

――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35亿亩,比上年增加70万亩,增长0.5%;总产量4266万吨,同比增长19.3%。其中,夏粮总产量2521万吨,同比增加184.58万吨,增长7.9%;秋粮总产量1739万吨,同比增加505.95万吨,增长41%。我省粮食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17.8%,居全国首位。经济作物生产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全省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达到7500万亩,同比增加500万亩,增长7.1%,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5.2∶34.8发展到64.3∶35.7。其中,棉花总产量66.1万吨,同比增长75.5%,居全国第三位;油料总产量420万吨,同比增长35%,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总产量5400万吨,同比增长19%,居全国第三位。水果、瓜类、茶叶、花卉、食用菌、蚕茧等特色农产品的面积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省优质专用粮食收获面积近6000万亩,占到粮食总面积的一半多。秋播小麦面积7300多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316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3%。优质小麦70%以上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有40多个。全省粮食年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左右,占粮食年总产量的63%,其中小麦加工能力万吨。全省优势经济作物生产区发展到16个,总面积5200多万亩,占总面积的70%左右。全省绿色食品新增11个企业、55个产品,同比分别增长37.5%和2.2倍,总数达到99个。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2700多个,初步形成了黄河滩奶牛、豫东奶牛、豫北肉牛、豫南水禽等为代表的区域化新格局,优势区域畜产品产量占全省畜产品总量的50%以上;肉类加工能力达到290多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30万吨,畜牧业年转化粮食近1500万吨。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00多万亩,其中名特优品种面积占1/3;水产品产量达到42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全省141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同比增加100多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超过639万人。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692.48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963.42亿元,同比增长12.9%。

――农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同比增长14%,不仅扭转了多年以来的缓慢增长局面,而且是自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由于全党重视、政策促动、改革推动、市场拉动、干群努力、老天帮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作为作为厅党组书记、厅长,主要做了出思路、抓改革、搞协调、促落实的工作。

第一,始终狠抓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宣传贯彻工作。为宣传贯彻好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精神,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发放《20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明白纸5.8万份,编发《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宣传手册》7万册;全省农业部门的大批干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对两个文件进行宣讲,并对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进行了持续督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中央和我省一系列支农强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第二,坚持不懈抓好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与指导工作。针对前年秋播时过多降雨导致大面积小麦不能适时播种的情况,研究推广了“四补一促”技术措施,实现了晚中求早、晚中求好的目标;针对冬季苗情普遍较差的实际,一改多年春管中“肥水后移”的管理措施,及时提出“以促为主,措施前移”,指导各地及早加强管理,实现了春季苗情尽快转化升级的目标。去年我省小麦各种病虫草害发生面积达2.94亿亩次,较常年同期增加3000万亩次。由于我们及早发布了发生趋势预报,及时制定了防治工作预案,积极组织农民普遍开展统防统治,全省共防治2.7亿多亩次,实现了主要病虫害不爆发、不流行、不成灾的目标。尤其在小麦条锈病防控上,在全国首创了“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方法,使呈大流行态势的条锈病被控制在点片发生、局部危害阶段,有效保护了我省乃至黄淮麦区的生产安全。针对秋季部分地方洪涝灾害严重,及时组织专家座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向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争取了1000万元救灾种子专项补助资金,帮助重灾农户进行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推进“四大基地”建设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推进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良性持续发展,带动了优质粮食生产的整体发展;支持发展粮食加工转化和精深加工业,拉长了粮食产业链条,形成了河南粮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了经济作物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明显提高。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益。全省畜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6.4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7%。为促进高素质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我们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会同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制定了《―河南省农民工培训规划》,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筹集专项培训资金4000多万元,建立了培训基地。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590万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510万人,其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结业20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9万人。政府主导、岗前培训、定向输出、创造品牌,农村劳务输出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势头良好。

第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坚持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发展到12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和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最新统计调查显示,我省现有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618家,其中龙头企业2284家,有131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1家,5亿元以上的3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平均资产3.7亿元,年销售收入4.9亿元,分别增长164%、146%。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立有相对稳定购销关系的种植基地3701万亩,养殖基地养畜量4957万头、养禽量达3.34亿只。838万农户通过龙头带动进入市场,占农村总户数的43%,平均每户每年增收892元。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473家,加入农户达183万户;农产品行业协会735家,拥有会员13万个。

第五,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项目,加快了现有农业高新技术的熟化和转化。种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审定推广了71个新的农作物品种。实施小麦、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9个县(市)共增产小麦、玉米总值2.66亿元。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科学指导品种布局和技术服务,使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机耕、深耕、机播、统一供种、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底施农家肥、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各地通过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培训,提高了实用增产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全年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0万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万人、科技提升行动技术培训9万余人。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直接培训农民达1128余万人。为建立农民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在50个行政村启动了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在7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工作。全省农业中专完成招生近9000名,创历史最高纪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519.6万千瓦,亩均0.7千瓦。在“三夏”、“三秋”两个关键季节,通过科学安排和合理调度,全省小麦播种日最高进度达600多万亩,小麦收获日进度最高达700多万亩,小麦机收面积占总收获面积的86%。全省新推广农村户用沼气30万户,累计达到73万户,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组织编制并由省政府转发了《2004年-20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和《2004年-年河南省农业利用外资发展规划》。积极争劝河南省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列入国家利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计划,“河南省利用亚行贷款实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项目”和“河南省大别山区利用国际农发基金组织贷款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完成了中荷河南奶业培训示范中心项目移交工作;中尼“南南合作”项目赴尼人员总数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郑州小麦交易会,累计成交小麦27.3万吨,签订合同金额3.77亿元。组织5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2大类千余种农产品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交易合同金额达40.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据海关统计,去年全省实现农产品出口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4%;农产品出口超过2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3家,出口额达2.89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额的79.8%。

第七,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深入宣传贯彻《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强化农村土地承包.

厅长述职报告篇三

我于20xx年5月被省人大常委会任命为省财政厅厅长,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遵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现述职如下:

第一部分两年来的履行职责情况。

到财政厅之前,我在省工商局任职8年,情况熟悉,工作顺手,加上年龄又比较大等因素,从个人角度考虑,当时我不愿到新岗位任职。但我是入党37年的共产党员,必须服从党的决定。我曾向省委和省人大郑重表态:既然服从了组织决定,接受了人大的任命,就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恪尽职守,全力以赴地做好财政工作。两年多来,我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我和领导班子成员齐心协力,带领广大财政干部团结奋斗,使全省财政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观念得到加强,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内部管理日益规范,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树立依法行政观念,着力推进财政改革,全面规范财政管理。

如何管好钱、用好钱,发挥好财政的宏观调节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是我任新职后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带领一班人,进行了近半个月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全省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即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保稳定、保改革、保发展为目标,通过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逐步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财政运行机制。这一思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两年来我和党组一班人大力倡导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管理与深化改革的举措。

(一)适时调整全省分税制财政体制。为了进一步完善我省的分税制财政体制,2000年下半年,在考察了广东、浙江两省的财政体制和财政运行机制后,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和预算法实行分税制的要求,提出了调整我省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指导思想,即:扶持苏北,雪中送炭;激励苏南,锦上添花。据此制定的调整方案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及时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了报告,并从2001年起实施。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我省财政体制调整是成功的。一是省级增加集中一部分财力,增强了支持全省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建立了相对规范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2001年省财政安排用于对市县的转移支付达232亿元,是1999年的65倍、2000年的4倍。二是充分调动了地方培植财源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全省财政收入2000年比1999年净增185亿元,2001年全省财政收入突破了1000亿元,达到1065亿元,比2000年净增200亿元;今年1-8月份,全省财政收入已实现916亿元,增长了231%。三是在今年所得税分享改革中,为我省争取了较大的利益。各地为保证地方利益在体制调整前加大了征收力度,使我省2000年所得税收入基数大大增加,在所得税分享改革中占据了主动。

(二)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我省农村税费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作为省税改办主任,我努力为省委、省政府出好主意、当好参谋。除了做好宣传发动、税改方案测算和审批等工作外,特别加强了对税费改革工作的调研,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对待。去年以来,我个人总共进行税费改革调研18次、60余天。特别是在全国暂缓全面推开税费改革的`关键阶段,实地考察了南通、泰州、宿迁等三市税改工作的准备情况和实施条件,及时向省领导提出建议,并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全省税费改革全面推向深入。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牵头制定了12项有关税费改革及各项配套改革的规章制度。目前,我省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01年农民实际负担减轻4011亿元,下降508%,今年又比去年下降了2%。化解村级债务进展顺利,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化解涉农债务669亿元,占债务总额的39%。我省的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厅长述职报告篇四

7月11日,根据组织的安排,我到省人事厅任厅长、党组书记。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全厅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我在人事人才这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下面,我将履职以来的工作情况作书面汇报,不当之处,恳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帮助。

我到人事厅工作这五年,正处于世纪之交和跨入新世纪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我省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宽裕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级人事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奋斗,按照人事工作“两个调整”的改革思路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开展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人才规模有长足的发展,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截止底,我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各类人才415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达到15?2万人。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都居全国前列,人才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五年来,我和全厅同志一道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人才战略,初步构筑我省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框架。

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才争夺大战的冲击,全省上下,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各有关方面,越来越重视人才工作。全社会对人才是第一资源也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为了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创建我省整体性人才开发机制,1998年我们把制定跨世纪人才工程的总体框架和相关政策作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调查研究,在充分吸纳,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报送省委、省政府的送审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主持修改讨论,并作为“三讲”的一项重要成果,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苏发[1999]19号?。这是指导我省构筑跨世纪人才工程的一个综合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委19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我们又抓紧制定了有关配套政策,省政府先后下发《江苏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若干规定》,《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江苏省人事代理暂行办法》。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省工作,我厅还与省教委、省公安厅联合下发了《江苏省引进优秀人才工作实施办法》。近三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我厅代拟以省委、省政府或两办名义印发的文件共9件,以厅名义下发的文件182件。各地、各部门也千方百计地培养人才,下大力气留住人才,广开渠道吸纳人才。对江苏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全部放开;引进人才来我省创业享有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工资待遇可与用人单位协商从优确定;引进人才的配偶安置、住房、子女入学等从优解决。许多突破性政策的出台,在省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基本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推动人事人才工作与时俱进。

一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工程,带动全省人才高地建设。

厅长述职报告篇五

一是在大批量系列案件同时立案的情况下,受送达影响,案件审判效率受到影响,在此方面的应对措施不够有效。二是调解率比重不高,撤诉率、判决率较高,没有尽最大努力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意向。三是诉讼指导、释法明理的业务能力以及尺度把握还不到位。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是有重点有计划的搞好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让政治学习成为提高职业素养的推动力,让业务学习成为审判质效的保障,通过学习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不断提高速裁法官、书记员的执业水平与技巧。二是吸收政府部门、居委会等工作人员参与到小额诉讼案件的审理或纠纷化解当中,拓宽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三是进一步完善参加诉讼提示书,以切实可行的方式帮助当事人如何应诉、如何举证、如何进行权利救济,畅通诉讼流程,提高审判效率,避免法官释法明理的口头化、不规范化,减少争议的发生。

厅长述职报告篇六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现将我任职以来的主要工作和思想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恳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江苏滨江临海,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下游,洪涝、干旱、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水利在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5月5日,省人大任命我担任省水利厅厅长。组织上一下子将我放到这么重要的岗位上,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夙夜忧虑,唯恐托付不效”,唯有加倍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任职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依靠全厅同志的共同努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

一、认真落实党的治水方针,积极调整新时期治水思路。

进入新世纪,水利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新时期的治水方针。我们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紧紧结合江苏实际,及时研究调整了新时期江苏水利发展思路。在思想观念上,突出强调新时期的水利工作要牢固确立“五个”意识,即创新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以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总揽全局,提出了积极推进水利现代化“四大体系”的奋斗目标,即建立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高标准防洪减灾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化配置的水资源供给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发展服务体系,以水利的现代化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在治水思路上,提出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工作重点上,由重工程建设向重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转变;在服务对象上,由以农村、农业为主向城乡统筹,加强城市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由粗放型、经验型向集约型、科学型转变,逐步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经济发展战略,扎扎实实完成各项水利工作任务。

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经济保持适度增长的总体目标,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水利实际,突出工作重点,抓任务分解,明确责任;抓关键环节,解决重点问题;抓工作落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顺利完成了各项水利工作任务。

一?全力以赴夺取防汛抗旱斗争的胜利,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的'水环境。防汛抗旱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作为水利厅长,我深感重担在肩,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2000年以来,我省淮北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一方面指导防办加强科学调度,及早做好蓄水保水工作,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努力变洪水为资源。另一方面我和其他厅领导多次到受旱地区了解旱情,研究具体的抗旱措施。同时加强对苏北五市用水考核,促进节约用水,努力增加抗旱水源,出现了大旱大丰收的好局面。2000年8月30日,响水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暴雨中心响水日降雨量达737毫米,为我省历史最大值,响水、灌南、灌云、连云港等地受涝十分严重。暴雨发生前后,我和厅其他领导一起在省防汛指挥部24小时值班,调度石梁湖水库两度关闸,支持连云港市区及蔷薇河排涝。灾情发生后,我带领防办同志赶赴响水、灌云、连云港等地,积极协调,帮助指导地方抗灾,在较短的时间内排除了涝水,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2002年长江干流汛情来得早,大通站最大洪峰流量65200立方米每秒,我省沿江潮位两度全线超警戒,六圩、扬中等一些堤段发生险情。进入梅雨期后,金坛、句容、溧水等地降雨强度超历史,出现严重内涝。在这期间,我和其他同志密切关注雨情、涝情,超前部署相关措施,现场指挥排涝工作,及时调拨抢险设备和物资,夺取了抗洪排涝斗争的全面胜利。

厅长述职报告篇七

我于5月就任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省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我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述职如下,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帮助。

一、履行职责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尽心尽职做好各项民政工作。

1、自加压力,奋发有为,通过实干求得民政工作创一流业绩。

江苏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江苏的民政工作也应该在全国争创一流,这样才能与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称,才能促进江苏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几年来,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势,强化敢做第一、敢于领跑的“率先”意识,力争实现民政工作上一流水平。同时,始终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大处着眼、实处着手”,正确处理务实与争先的关系,从不做表面文章,脚踏实地、以为争位。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民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我们围绕两个方面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一是为了解决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和历史上形成的市县同城问题而进行的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二是为了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以及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乡镇、村合并调整。这两项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程序十分复杂,我们和市县民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调研论证,周密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市区区划调整方面,经国务院批准,去年对6个省辖市、今年对3个省辖市的.市区行政区划作了调整。通过调整,初步解决了部分市的市县同城问题,扩大了城市规模,优化了城市布局,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在乡镇、村合并调整工作方面,截止目前,全省乡镇总数已由1998年底的1974个,减少至1338个,减幅32?2%;村总数已由1998年底的35258个,减少至20219个,减幅42?7%。通过调整,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而且精简了机构人员、降低了管理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从目前的情况看,调整的地方基本做到了“人心不散、社会不乱、工作不断、发展不慢”,总体上运转有序,社会稳定。我省的这一做法,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得到了民政部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我省是率先全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省份之一。1996年我任民政厅副厅长之时,厅党组把实施城市低保的任务交给我,我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方案,当年在全省全面推开。1998年我任民政厅厅长后,继续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省政府从1997年起连续五年将此列为着重抓好的实事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到2001年底我省基本实现了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的工作目标,比国家提出的至2002年底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要求提前了一年,是全国率先实现“应保尽保”目标的7个省份之一。到今年7月底,全省已有城市低保对象22?22万人,累计发放保障金3?76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我省社区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近几年,针对改革深入、社会转型后“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趋势,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在继续遵循“苏南抓提高,苏中抓普及,苏北抓发展”的工作方针的同时,以创建示范城(区)活动为抓手,加速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先进典型,今年共有15个市、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区”,位居全国第二位;社区服务的龙头作用不断凸现,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有区、街、居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站)5500多个,便民利民设施13万多个,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6万多个,其中安排下岗职工7?5万多人,待业人员6万多人,初步形成了市、区、街、居四级社区服务网络。增强了社区功能,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扩大了江苏的影响。

我省的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通过在全国率先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爱心献功臣行动”,基本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难和住房难问题,医疗难问题通过多方努力已初步得到解决,近几年,全省共建立优抚门诊1500多个,设立优抚病床4700多张,建立优抚医疗基金8000多个,筹集优抚医疗资金3000多万元;五年来全省共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3万人,安置率每年都达98%以上,切实维护了广大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双拥工作为龙头的有江苏特点的拥军优抚安置体系已初步形成,拥军优抚安置各项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2000年共有11个市、县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位居全国第二。

2、与时俱进,努力创新,通过改革促进民政工作创造新特色。

厅长述职报告篇八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提交年度书面述职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对的工作履职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5月,我被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民事小额速裁审判庭庭长,负责相关民事案件的审理,现就我全年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格依法履行司法审判职责,力争让当事人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履行审判职责过程中,我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履行审判职责,确保当事人诉讼权利“不缩水”。通过规范化的前置告知程序,让当事人能够清楚的了解小额诉讼程序的目的、意义以及裁判结果的救济渠道。审理过程中我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坚持公正司法,对当事人存疑的判决进行明法释理,促使案结事了。

二、发挥小额诉讼程序的效率优势,实现矛盾纠纷的快速解决。

20共审理民事案件173件,结案171件,结案率98.84%。在依法行使审判职权的过程中,一是妥善审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将妥善审理、化解矛盾、构建秩序、推动提升作为审理物业服务类纠纷案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搭建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矛盾纠纷化解的桥梁。把当庭调解、庭外和解作为解决物业服务纠纷案件的首要方向,通过建立与完善物业服务类纠纷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使诉讼调解和行政调解形成合力,目前已经初步取得成效。同时通过做好实地查看,判后释明工作,提高提高裁判文书的主动履行率。二是发挥民事速裁的效率优势,实现矛盾纠纷的快速解决。通过转变以往的审判思维模式,将纠纷快速化解与司法便民紧密结合,推动当事人以微信方式及时履行款项给付义务,让当庭调解、裁判文书送达、义务履行均当庭进行完毕,极大方便了当事人。三是提高小额诉讼终审判决的正确率和说服力。针对不同案情,有针对性的发挥审判职能,在开庭前核实当事人身份信息、调查相关案件事实,为小额诉讼程序的高效推进提前做好审前准备工作。为了使终审判决达到案件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及时定纷止争的实际效果,一方面根据案件特点全面落实举证责任分配,另一方面认真履行调查取证职权,尽最大可能查明案件事实。

三、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

工作中我坚决维护人大权威,牢牢树立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正确处理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与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的关系,加强执行人大决议事项的自觉性、主动性,强化与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及时与人大代表的'进行沟通,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对人大代表关注的案件,主动听取意见,及时反馈办理进度,逐案进行答复,让人大监督落到实处。

四、勤政廉政建设情况。

我能够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增强党性观念,始终坚持从大局出发,遵守和维护政治纪律、审判纪律,以“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把“四个意识”贯穿审判和其他各项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最高法院五个严禁,强化自律意识、强化宗旨观念,自觉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做到公正廉洁司法,在公务活动和重大节日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没有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是在大批量系列案件同时立案的情况下,受送达影响,案件审判效率受到影响,在此方面的应对措施不够有效。二是调解率比重不高,撤诉率、判决率较高,没有尽最大努力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意向。三是诉讼指导、释法明理的业务能力以及尺度把握还不到位。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是有重点有计划的搞好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让政治学习成为提高职业素养的推动力,让业务学习成为审判质效的保障,通过学习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不断提高速裁法官、书记员的执业水平与技巧。二是吸收政府部门、居委会等工作人员参与到小额诉讼案件的审理或纠纷化解当中,拓宽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三是进一步完善参加诉讼提示书,以切实可行的方式帮助当事人如何应诉、如何举证、如何进行权利救济,畅通诉讼流程,提高审判效率,避免法官释法明理的口头化、不规范化,减少争议的发生。

厅长述职报告篇九

2020年共审理民事案件173件,结案171件,结案率98.84%。在依法行使审判职权的过程中,一是妥善审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将妥善审理、化解矛盾、构建秩序、推动提升作为审理物业服务类纠纷案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搭建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矛盾纠纷化解的桥梁。把当庭调解、庭外和解作为解决物业服务纠纷案件的首要方向,通过建立与完善物业服务类纠纷的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使诉讼调解和行政调解形成合力,目前已经初步取得成效。同时通过做好实地查看,判后释明工作,提高提高裁判文书的主动履行率。二是发挥民事速裁的效率优势,实现矛盾纠纷的快速解决。通过转变以往的审判思维模式,将纠纷快速化解与司法便民紧密结合,推动当事人以微信方式及时履行款项给付义务,让当庭调解、裁判文书送达、义务履行均当庭进行完毕,极大方便了当事人。三是提高小额诉讼终审判决的正确率和说服力。针对不同案情,有针对性的发挥审判职能,在开庭前核实当事人身份信息、调查相关案件事实,为小额诉讼程序的高效推进提前做好审前准备工作。为了使终审判决达到案件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及时定纷止争的实际效果,一方面根据案件特点全面落实举证责任分配,另一方面认真履行调查取证职权,尽最大可能查明案件事实。

厅长述职报告篇十

遵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我向各位作述职报告。

我于2001年8月就任省外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职务,2003年得以连任,2005年机构改革单位易名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任厅长、党组书记至今。9年多来,我在开放型经济这个重要岗位上认真耕耘,扎实工作,尽了自己的本份,没有辜负组织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这次述职,要求报告本届任期以来的有关情况,考虑到工作周期和连续性,我把“九五”期间及今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作如下陈述,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帮助。

整个九十年代,特别是“九五”期间,是江苏外经贸迅速成长、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八五”期间,江苏抓住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这个历史机遇,外向型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1994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经济国际化”为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为“九五”期间开放型经济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我深切地体会到,对外开放这一伟大事业,要是没有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外经贸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开拓奉献,任何部门和个人的努力都是苍白无力的,而我只是在这个特定岗位上尽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做了一些工作而已,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第一部分履行职责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一、千方百计促进外经贸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追求较高的发展目标。

强烈追求事业发展是我工作的精神动力。我常常想,人总要为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点事情,人民给了我这样一个重要岗位,我只有多做一些工作,促进事业快速发展来回报人民。在任职之初,我就立下了任内实现“江苏外经贸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十分之一”和“外贸出口额超过上海”的奋斗目标,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在2000年终于得以实现。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我们主动提出了争取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的建议。而当时全国外资工作正面临议论较多、调整政策之时,“八五”实际利用外资仅为118亿美元,提这个目标无疑是自添麻烦,自加压力,但我坚持认为这符合江苏经济发展全局的需要,被省领导采纳。整个“九五”期间,利用外资成了外经贸工作的难点、重点,高目标形成巨大压力,也变成了大家的动力,最后完成了311亿美元,实现了奋斗目标,成为江苏的骄傲。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全国外贸一片低调,我们仍提出了江苏外贸出口增长要“保6争8”,结果全国增长0?3%,江苏增长了11%。

“九五”期间,我们每年提出的工作目标都不低于省领导的期望,从经济全局需要确定符合实际又有较高追求的目标,虽然工作难度、思想压力大了,但都顺利完成了。

今年初,我们又提出了江苏外贸出口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确保12%,力争翻番”的目标。尽管开局非常艰难,但到11月已增长了12?4%,全年增长12%的`目标可以实现,将为“十五”期间整个外经贸实现“两个高于,一个缩短”(即江苏外经贸的发展速度要继续高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江苏外经贸的增长速度要继续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努力缩短与先进地区外经贸的差距)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工作中,我们坚决摒弃那种“低目标、高超标,自我安慰,数字游戏”的模式,而是立足于有较高追求并千方百计争取实现。我们认为,经过努力离目标尚有距离,其结果也比“低目标,高超标”要好,证明我们是在尽力而为,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

2?坚持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寻求和培育新增长点。

“八五”期间,我们抓住省外贸公司和市县公司脱钩这个关键,积极赋予市县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启动了外贸企业体制改革,到1995年市县外贸出口总量超过了省级外贸,为全省培育了一个重要增长点。而省级外贸出口继续增长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完成了初步积累,实现了“一分二,大于二”。

1995年,在经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并推进了省级外贸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把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培育和壮大企业集团,作为江苏外经贸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加强联合和发展专业化协作,改变小型化、分散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让有条件的国有外贸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贸易为龙头、以实业为基础组建大型外经贸企业集团,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经营。到2000年底成功组建了10家省级外经贸企业集团,在全省外经贸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成为全国外贸的一个亮点。

在形成“抓大放小”格局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强大活小”的改革目标,既把省级集团继续做大、着力做强,又让市县外贸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1998年开始,积极推进了全省中小外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形成利益与风险相结合的机制,成为具有多种产权形式、多种经营模式和多种运作方式的新型外贸企业。到今年10月份,已初步完成中小外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

外经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是独立的行业和产业,只有树立全局观念并服务全局,才能在促进有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中壮大自己。外经贸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业务性强,培育新增长点周期较长,只有超前思维,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实现良性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