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门导游词(汇总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0:39:53 |
  • zdfb |
  • 7页

作文是综合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过程,通过写作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总结的语气要积极、正面,鼓励自己和他人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华门导游词篇一

华门,天下第一门,位于尧庙广场的西面,锦悦城东南侧。下面是本站带来的临汾华门。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各位游客好,欢迎大家光临。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尧庙旅游区的中心,屹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雄伟壮观的天下第一门——华门。

谈到门,大家都很熟悉,国有国门,城有城门,院有院门,宅有宅门。对人类而言,门自古就有,无处不在,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建筑的古老组成,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志很多都体现在门建筑上,比如中国北京的天安门、法国巴黎的凯旋门等。

那么,临汾尧都为什么建有华门,又称天下第一门呢。

首先,华门是一座华夏文明纪念碑。大家知道,山西南部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发祥地,早在四千多年前先祖帝尧就建都临汾,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格局,开创了中国上古社会的文明,被尊为文明始祖。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明之门就是由尧舜开启的,华门就是为纪念帝尧统一华夏,开启文明之功,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渊源而建设的。因此,华门也就是华夏文明之门。由于它代表和体现的是中国最久远的历史文化,堪称文化上的“天下第一门”。

第三,华门是中国第一座门文化旅游景观。中国是文明古国,门文化渊源流长,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但门文化旅游却一直盛行在欧洲,如法国、意大利等都有著名的门建筑景观。中国的天安门虽然举世闻名,但它并非独立的门建筑景观,而是作为北京故宫的出入口和故宫景区的一个部分而体现的。华门的建成使门建筑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景观,开辟了中国文化旅游的崭新领域,填补了门文化旅游的空白。由此可见,就旅游文化而言,华门又是中国旅游的“天下第一门”。

华门景区是尧都区自力更生、独立完成的大型文化工程。宿青平区长就是华门的总设计和创建者,从20xx年动工,到20xx年竣工,历时三年,无论设计、施工、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依靠尧都自己的力量。可以说,华门的建成是尧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体现,也是尧都儿女为华夏文化所做的贡献。华门的建设博采世界门建筑精华,不仅外观气势雄伟,造型独创,而且功能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建筑、历史、文化、艺术、旅游、商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下面我们将通过十大景观使您感悟华夏文明的悠远深遂,体验登高望远的愉悦心境。

首先要观赏的是华门第一景——源远流长?

台阶两侧车轮造型的栏杆在中国建筑史上尚属首次采用,雄浑厚重的石雕车轮,仿佛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如车轮滚滚,前辙后继,一往无前。华门大台阶独具匠心的设计所体现的华夏之源和根祖文化的主题,使人一进华门就产生追根溯源之感。大台阶两侧的石雕叫“迎客兽”,正昂首挺胸,背托美酒,欢迎大家光临。

这是华门第二景——门开国盛?

现在我们就要通过这历史巨门进入华门。华门上下共有7层,地下两层,地上五层。华门大厅是华门的地上一层,也是华门内部的主要观赏区,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华门十景中的四大景观。

首先来看华门第三景——尧天舜日。

与此相呼应,东西两侧墙壁以文字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特征,西侧分别是疆域区划和历史朝代,东侧分别是山脉江河和民族构成,每一个华夏子孙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根源,民族的认同和归宿之感油然而生。这种人文与自然相融的空间结构,使华夏文明立体展现,让人直观地感悟豪壮的民族魂,浓浓的中国情。

接下来欣赏华门第四景——东方巨龙。

华门龙柱高达14米,为青铜铸造,是目前中国最高的龙柱,其艺术价值一是首次塑造了中国最古老的立体龙形,无角无爪,简洁质朴,蕴含着一切变化的生机;二是改变了过去的盘龙之状,龙体不是四足支撑盘绕石柱,而是腾悬飘浮,柔如流水,刚若石嶂,观之有神,呼之欲动。八龙对称排列,龙首相望,在彩云石柱和顶部天体的衬映下飘逸腾升,如火如云,如电如风,象征中华民族如东方巨龙横世腾空,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生生不息,日益强盛。

下面欣赏华门第五景——连环九鼎。

连环九鼎,亦称八卦九鼎、中华九鼎,是华门的镇门之宝。鼎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很早就有“舜铸九鼎”的传说,商周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权位的象征,一直被尊为国之重器。正因为如此,鼎在百姓心目中也是至高无尚的,通常对重要的人物誉之为“大名鼎鼎”,说话算数又被称作“一言九鼎”。但数千年来,中国出土的鼎器只有单鼎造型,从未出现过“九鼎”。宿青平区长经研究考证,专门为华门创意设计了这尊“九鼎”,其造型发明已受国家专利保护。

“连环九鼎”为青铜铸造,高2.9米,宽2.4米,由主鼎和副鼎组成,八尊副鼎相互环连,围绕主鼎衔接,形成一鼎撑九鼎,九鼎融一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尊九鼎合一的艺术造型,也是中国数千年鼎文化的历史创新。大家可以看到,八尊副鼎均有八卦图案,通体由龙凤图案构成,将中国最古老的八卦文化、龙凤文化和鼎文化融为一体,上下左右,视觉各异,近观为九,远看为一,寓意九九归一,昭示一言九鼎,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纪念价值。连环九鼎的复制纪念品也是华门的专利商品,象征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诚信财富、吉祥安康,这也意味着华门是团结之门、诚信之门、财富之门,将给大家带来吉祥和美满。

大家再看,在南北两侧是华门大厅的观景台,站在那里您可以俯视整个大厅雄伟壮观的全景,随后大家可以乘电梯或通过徒步楼梯游览华门各层,最后登上门楼。

大厅东西两侧,是华门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经典宝库,四个大型书架分别陈列着中国有史以来400部经典名著,东侧是哲学和文学书库,西侧是历史和科技书库,包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哲学、政治、军事、历史、地理、科学、文化、艺术、宗教等领域的智慧成就。什么是中华文明?这就是精髓和缩影。华门书库可使您直观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和历代先贤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大家不妨浏览一下您了解并研读过那些巨著,可以断定,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思想文化都是从这里渊源和汲取的。

这里是华门三层大厅,是华门具有品牌文化的演艺中心,西边是华门演艺台,两侧分别悬挂着甲骨文和铭文字匾,展示着中国古老的文字和书法文化。东边是贵宾厅,两侧分别悬挂着百福图和百寿图,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中间悬挂的戏曲脸谱又使人能感受到中国戏曲文化的悠远丰富。大厅设有音乐茶座,可以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演,是各类商务活动和婚礼庆典的理想场所。华门演艺有三大文化品牌:一是华门服饰表演,向您展现独具特色的门文化;二是华门宵夜,为您夜间休闲提供美好环境;三是华门婚庆,在天下第一门为新婚佳人以独特的方式举行婚礼。

现在我们登上了华门门顶,这是华门第七景——登高望远?

华门门顶平台共有两层,这是1000平米的活动平台,由南北两部分组成,阁楼顶部是观景平台,距地面高度为40米,站在这里,举目远遥,四周风物尽收眼底。东边可以迎看日出,西边可以俯瞰汾河,南面是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北边是繁华的临汾市区。俯视大地,似腾空居高临下,仰望天宇,似神仙心旷神怡。登临华门,昼能遥览河山,夜可观测天象,远遥近视,仰望俯瞰,坐思立悟,目移心注,天人合一,使人心境高远,可谓是“登临华门凭栏处,尽享天地之灵气”。

接下来观赏华门第八景——华门飞愿。

“华门飞愿”是华门独特的精神景观,来到华门,登上门顶,放飞自己的希望,寄托自己的祝福,表达自己的心愿,会有天随人愿,心想事成之感,请大家自由地放飞自己,尽情地表达自己,华门为您祝福,为您家人祝福,为您朋友祝福,为我们国家祝福。

华门第九景——名门博览。?

门是人类建筑文化的重要形式,华门集门文化艺术大成,创门建筑功能之新,是我国第一座门文化旅游景观。为使大家通过华门进而了解人类的门文化,欣赏世界各国门建筑精华,我们以实物形态微缩各国门建筑精品。目前门文化博物馆正在筹建之中,不久将对游人开放。

华门第十景是独具魅力的华门夜生活——华门之夜?

华门各层共有四十多个规格不同的文化商务场所,高雅独特的音乐茶座、服饰展演、收藏购物、书画献艺、礼庆盛典、商务会谈、餐饮酒吧、休闲夜宵,使您在华门之夜赏心悦目,品味人生,精神升华。

各位游客,对华门的主要景观就介绍到这里,请大家在华门内外自由观光、休闲和购物。

华门永远向您开放,好运永远与您相伴!欢迎大家再次光临!

华门十景之十---华门之夜。

这是华门独具风格的文化品牌,也是华门以丰富的功能给大家提供的夜生活环境。华门是一座集观光、娱乐、休闲、购物、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景观,数十种灯光使华门夜景蔚为壮观。每当夜幕降临,华门内外缤纷多彩的立体灯饰、瀑布喷泉与华门广场交相辉映,形成独树一帜的华门夜景。当您置身于这美景之中,幕夜远遥,星月当空,门楼相映,如临人间仙境;近观华门,灯火辉煌,清瀑潺潺,恰似海市蜃楼;步入华门,紫气腾升,星光闪耀,八龙共舞,如临星空。?华门各层共有四十多个规格不同的文化商务场所,高雅独特的音乐茶座、服饰展演、收藏购物、书画献艺、礼庆盛典、商务会谈、餐饮酒吧、休闲夜宵,使您在华门之夜赏心悦目,品味人生,精神升华。

华门十景之二---门开国盛。

主门是华门的核心部分,高大厚重,雄伟庄严,民族气概令人肃敬。正面三门矗立,象征着尧舜禹三位文明始祖,直观地体现了文明之门和根祖之门的文化主题。位于中间的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大红色的门扇以中国传统的九九规制分别镶嵌81颗铜钉,庄严挺拔,富贵吉祥,给人以浓浓的中国情结。大家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两扇巨门呈半开状态,这正是华门历史文化的特殊寓意所在。据史书记载,“中国之称始于尧”,也就是说尧是最早钦定九州,统一华夏的民族先祖。4700多年前尧建都临汾,形成了最早的国家格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由此开始,东方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由此奠定。半开的主门正是寓意华夏文明之门由帝尧刚刚开启,尧舜之后历经二十多个历史朝代,共同拓展了五千年的文明之路,中华民族始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历史证明,国门打开就是文明的开始,国门开放才有文明的兴盛。就现实而言,这开启的华门又是开放之门的象征,寓意国门开放,走向世界国运昌盛。因此,站在这高大雄伟的华门前面,你能感悟到五千年前国门开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同时也能领略到五千年后国门开放对中华民族的强大推动。

华门十景之九---名门博览。

门是人类建筑文化的重要形式,华门集门文化艺术大成,创门建筑功能之新,是我国第一座门文化旅游景观。为使大家通过华门进而了解人类的门文化,欣赏世界各国门建筑精华,我们以实物形态微缩各国门建筑精品。目前门文化博物馆正在筹建之中,不久将对游人开放。

华门十景之五---连环九鼎。

“连环九鼎”为青铜铸造,高2.9米,宽2.4米,由主鼎和副鼎组成,八尊副鼎相互环连,围绕主鼎衔接,形成一鼎撑九鼎,九鼎融一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尊九鼎合一的艺术造型,也是中国数千年鼎文化的历史创新。大家可以看到,八尊副鼎均有八卦图案,通体由龙凤图案构成,将中国最古老的八卦文化、龙凤文化和鼎文化融为一体,上下左右,视觉各异,近观为九,远看为一,寓意九九归一,昭示一言九鼎,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纪念价值。连环九鼎的复制纪念品也是华门的专利商品,象征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诚信财富、吉祥安康,这也意味着华门是团结之门、诚信之门、财富之门,将给大家带来吉祥和美满。

帝尧——开创华夏文明的始祖,“尧天舜日”是我国自古至今的口碑,已成为祥和幸福、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也是我们爱国爱家的传统。

口号。

司马迁在《史记》第一篇文章《五帝本纪》中就这样写道:“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驯圣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尧都平阳——山西临汾史书多有记载:尧都平阳。《帝王世纪》中说:“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汉书·地理志》谈及平阳说:“平阳侯国,有铁,尧都此。”范文澜先生著《中国通史》也写道:尧都平阳。《竹书纪年》载:尧舜禹即位皆居冀,冀即平阳。杜预说:“唐尧及夏同居冀州,不易地而亡”。顾炎武也说,“古之天子常居冀州”。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平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政府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

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平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平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平阳府”。

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平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分步恢复尧宫(广运殿)、舜宫、禹宫,新建寻根祭祖馆,而后又在尧庙宫南门外新辟可容纳万人的尧都广场,举办各种类型的以拜祖祭尧为内容的尧庙庙会。这既可以活跃人们的春节娱乐生活,增添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内容,也能够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感受尧舜禹的不凡功业和优良品德。把群众活动、海内外学者研讨、新闻宣传结合起来形成特色,声势造到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去。

国庆长假期间,我和爱人有幸陪同近八十岁的丈人和丈母娘游览了临汾市尧都区的华门、华表广场等。那天,华门景区游人不多,颇为清静,这正好适合老年人游览,因为如果游人多了,乱哄哄地,老年人自然心烦意乱,兴趣不高。我们一行六人,因为两位老人有老年证,我们就买了四张,每张票50元。进入华门景区,一条人工瀑布从华门前,拾阶而下,潺潺有声,据了解这层层叠叠的阶梯共有五十六级,瀑布的两边嵌着吉兽,点缀着各色菊花,这是个菊花盛开的季节,这使本来游人少的景区略微有了些生机。

华门兴建于20xx年,与此前的仿照北京天安门建设的临汾博物馆遥遥相对,加上华表广场,仿真的天坛、地坛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

尧都故名思义,就是中华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尧帝的首都,据今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尧帝最大的贡献是统一华夏,开启了上古社会的文明之门,实现了名符其实的“禅让制度”,顺利传位于舜帝。我估计,临汾市花这么大力气兴建“华门”正是基于这种纪念。为的是进一步展现中华历史渊源,昭示帝尧的创世功勋。

华门,亦称华夏文明之门,其位于尧庙旅游区中心,座西向东,象征中华民族屹立东方,如日东升。华门由基座、主门及门楼三部分构成,座宽八十米,总高五十米,象征上下五千年。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文明祖先,高达十八米的半开主门,寓意先祖帝尧开启华夏文明之门。象征五十六个民族的褐色台阶,让人们不由地追溯二十一个历史朝代的沧桑演进,进一步感悟古国文明的悠远绵长。进入华门,天高地阔,气势非凡,东方巨龙立地顶天,中华文明立体展现。登上顶楼,参拜门祖,击钟祈愿,令人心旷神怡。登高望远,四面风物尽收眼底,观星赏月天景无限。

据了解,华门占地一百五十亩,建筑面积两万二千平方米,历时四年落成,由于是现代人所建设,参观起来电梯上电梯下,自然方便,十二个景区如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民族之魂、文明之光、登高望远、光门耀祖、华门钟声、华门之夜等。

尽管是一个人造景观,然而两位老人看的却兴致勃勃,摄影留念,只是整个景区游人不足十人。看着这人造景观,听着建设时的花销,我却又陷入了深思:花掉二个多亿去建设一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所谓天下第一门,这种拍脑袋瓜子的工程是否值得?从经营城市,为老百姓创造居住优美、出行方便、生产与生活环保方面考虑,这样人文景观,何时才有回报?看一看今天之临汾市内,街道狭窄,拥堵不堪,污染严重,在全省十一个地市级城市中恐怕排不到十位之前。花掉这么一大把银子去建设这样一个东西,我真不知当时的领导是怎么想的。

至于文化理念等等,那就更谈不上了,塑了一些历史上的名人,也不知是没有认真考证,还是什么原因,错误也不少,如唐朝的杨贵妃的籍贯本是山西永济人,这里却写成是四川人;宋朝的佘太君(本名赛花),是山西保德县人,当时是抗辽名将杨继业的妻子,这里却写不出哪里人氏;辽国有名的萧太后本是应县人,现有应县木塔就是该女子为其母亲修建,这里却写成是大同人等。因此,本人占成打油几句:

华门导游词篇二

〔城门、瓮城〕明南京都城辟有13座城门,民谣“里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往外插”及“三山聚宝临通济,洪武朝阳镇太平,神策金川定钟阜,仪凤淮清到石城”,用。

顺口溜。

的语言顺序编出了13座城门、即三山门(水西门),聚宝门(中华门),通济门,洪武门(光华门),朝阳门(中山门),太平门,神策门(和平门),金川门,钟阜门,仪凤门(兴中门),定淮门,清凉门,石城门(汉中门)。其中有7座城门增建瓮城加强防守。三山、聚宝、通济四城三瓮,石城门三城二瓮,正阳(洪武)、清凉、神策二城一瓮。各位朋友,什么叫瓮城呢?就是在主城门的内外加建一至多道圈城,形状似盛水的陶瓮。古代有“请君入瓮”“瓮中捉鳖”的。

成语。

指的就是难以逃脱坐以待弊。有了瓮城可以增强防御纵深层次利于歼灭犯敌。类似的形式还有罗城、子城、月城等。南京的瓮城有不同于其他城的独到之处就是瓮城在主城门内仅有神策门一道瓮城在外城内有层层防御。这也是朱元璋讲求实效匠心独具的地方。可惜这些瓮城除聚宝门、神策门完整保存石城门大部保存外其余都看不见了。

〔明城风光带〕1988年南京城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存下来的有21.35公里的墙段。

随着中华门城堡、水西门及汉中门市民广场、鬼脸城公园、狮子山阅江楼及三宿岩、神策门公园、台城、月牙湖公园等等相继修复或即将复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向各位特别介绍的是台城,它已按原样修复,面对钟山,下俯玄武湖,遥对九华山、背倚鸡笼山,风光旖旎,还建了城墙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安排前往,保证各位不虚此行。

各位朋友,南京的两条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风景带——秦淮风光带和明城墙风光带在我们的脚下交汇成结合点。我们现在目字形的城堡上散步,不难想象当年建造的艰难和战争中攻守激烈的场强作面。城堡东西宽118米,南北纵深129米,占地16512平方米,首道墙高21.45米,由一道城门,三座瓮城组成。西侧是登城(石姜)(石察)[注:前面两个括号为两个单字](坡道),又称马道,便于拖运作战物资。在城内附建有藏兵洞形似陕北的窑洞,一道门的底层两侧各3个,马道外边两侧各7个,二层上也有7个共27个,平时贮存军用物资,战时可藏兵三千。第一道瓮城宽16.14米,三面墙长104.7米,第二道城宽15.8米,第三道宽19.3米,墙高都是8.4米,三道门上原都有闸楼,现已毁,但留有楼基。1.24米高的基座上还留有绞关座石,是用来提升闸门的机关。门洞内原有30余厘米厚的内开木门和千斤闸,现门枋门栓孔及闸槽清晰可见,不久将重建闸楼、绞关、闸门,恢复原貌。

大家随我走到最北面的闸楼上,下面就是宽28米的内秦淮河,正对城门的长32米的桥叫镇淮桥,它正对南唐皇宫的大门,附近就是著名的朱雀桥的故址。内秦淮就是我们在夫子庙看到的桨声灯影的千古名河。原来是秦淮河的正流,呈v形流经这一带,河宽达100多米,又称小江,可通数百吨的大船。两岸历来是高门贵第,府宅连宇,聚集了多少代名流文士,商贾熙攘,学子云集,消磨了无数英雄豪杰。十里秦淮,六朝金粉,门东一带有三国张昭的娄侯府,晋代中丞周处故宅,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出生地。镇淮桥东北面是明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府第,河南边是英国公张辅府第,门西有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游居之所,大画家顾恺之的宅楼,有引起李白咏唱千古名诗的凤凰台,还有中山王徐达的西花园。真是“秦淮明月无新旧,脂香粉腻满东流”。南唐时为保卫这一居民稠集、富庶繁华之地,下令扩大金陵城,把秦淮河圈入城内,在城外另挖护城河,分秦淮水流,人称外秦淮河。这样一来,内河通航的作用逐渐减小了,河道变窄了,但繁华不减,朱楼依旧,沿岸马头墙鳞次栉比,河厅河房依水而筑,笙歌飘扬,脂香四溢,“一代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蝉娟”,内门东西,一现秦淮风光的妩媚妍丽。

各位朋友,绕过三道瓮城,从西路登临城楼,我们看到城为三层,正城门券深52.6米,宽8米多,券洞幽深,要隘险固,券壁上已凝结成钙质钟乳石,是数百年时间的沉积。第二层楼基厚47米,宽65米,高9米,砖石结构,7个兵洞深40余米,宽7米,中洞面积达310平方米,内有闸门绞关座石一对。洞内展有字画、文物和纪念品供应部,有城墙概况和守城器械文物展览,等一会自由活动15分钟时大家可以去参观或选购。第三层上是宽阔的平台,原有七开间三重檐歇山顶的敌楼及三面环绕的厢房廊庑,下面是一道围墙屏护,气宇轩昂,雄镇城关。它1937年毁于日军攻陷南京的炮火,但楼基柱础石仍整齐排列历历在目。现市政府已计划在近期修复敌楼,再现雄姿。城堡的东西两侧是1931年因交通需要开辟的豁口,以利车辆绕门通行,不久也要修建券门连接东西城墙,游人可步入城墙游览。

华门导游词篇三

中华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共设三道瓮城,由四道券门贯通,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瓮城上下设有藏兵洞13个,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可在战时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据估计可容纳三千人。

中华门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11.5米、长86.1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中华门设置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主体建筑内瓮城由中华门主楼城门和二至四道辅助城门构成,各城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建国后大跃进时期被毁坏;中华门主体建筑两侧建筑有27个藏兵洞,可以同时屯兵3000余人并储藏士兵所需生活物资。

中华门主楼即第一道城门分上、中、下三层,高21.45米。上层原建有庑殿式重檐筒瓦顶的镝楼,镝楼毁于1937年12月初侵华日军进攻南京时的炮火,现在仅存台基遗迹;中层为砖石结构,朝内一排设置7个藏兵洞,现在藏兵洞内设茶室,兼顾经营旅游纪念品出售;下层结构中间为瓮城甬道,两侧各有3个藏兵洞。

中华门二至四道辅助城门为二层结构,上面有木质城楼,下层为砖石结构。

中华门城门主楼和辅助城门楼以及两边连接的瓮城城墙共同构造了中华门内瓮城的主体建筑,中华门内瓮城的主体建筑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东西两侧马道直通主楼顶部,因为明清两代将军可以骑马直登城头,所以称为“马道”。

中华门的兴建前后历时,采用巨型条石作为城门基础,大块的城墙砖砌筑,粘合剂采用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后砌成,非常坚固。砌城墙所用的大块城墙砖,每块长约40-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10厘米上下,每块重量15-20公斤不等;聚宝门即中华门的的城墙砖,烧制技术的难度掌控是相当大的,城砖的制作由京师工部、京师驻军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京师四地共125个县承担,京师应天府以外制作的城墙砖烧成后由长江水路运送到京师,用来保证京师城墙建筑材料的供给。

中华门内瓮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欲擒故纵,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别歼灭,好像传说中典故描写的“瓮中捉鳖”,又因为中华门的瓮城在城墙内侧,所以这座宏伟的城门楼被称为“中华门内瓮城”。

民国时期,为了适应南京市的道路现代化建设和改造的需要,国民政府在原聚宝门的东西两侧开辟中华门东门和中华门西门,可以同时满足向南向北汽车的通行。

中华门城门主楼牌匾上题刻有“中华门”三个字,是由原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题写。

1995年,结合中华路、雨花路改造,南京市人民政府在中华门主体建筑附近,建成了中华门广场,新增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架设一批高杆照明宫灯和草坪灯,建造了镇淮东桥和镇淮西桥。中华门广场和镇淮东、西桥的建设,改善了交通状况、美化了中华门古迹的周边环境。

华门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游览的是南京明城垣及中华门城堡。城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屏障。我国有长达三千年的建城史,全国共计有两千多座城池,南京明城垣无疑是中国现存古城的经典代表,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明城墙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朝,城墙保存较完好,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统治下的“集庆路”,改名“应天”,他听取了皖南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前后共花费20xx年的时间兴建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城池。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共用了黄金600万两,如此巨大的造城经费一部分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据说仅江南首富沈万三一人就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垣,动用了江南五省152个府县大约20多万工匠,城墙共用城砖大约3.5亿块。这些城砖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之所以向这些省份征集城砖,是因为五省都属长江流域,运输城砖比较方便。大家请看,这些城砖的规格大致为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制砖地点、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为什么要在砖上烧制如此多的信息呢,其实,是为了实行责任追究机制,防止用不合格的城砖影响造城的质量。在明朝建城时,这些城砖运来要经过重重的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城砖,可以按照名字退回重烧,数次检验不合格,不仅要追究烧砖人的责任,还要对监造官员、提调官员加以治罪。正是因为采取了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的战火依然保留完好。今天我们在已经出土的城砖上发现了多种字体、城砖上的字数最少的只有一个“万”字,最多的达69字。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都城建设时期,主要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力量大规模建造阶段,在此期间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第四阶段是南京城墙建造的后期,这时开始修建了外廓,夯土筑城,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是南京城的又一座屏障,1393年外廓才全部竣工。

朱元璋从1366年开始兴建南京城,城墙直到1386年才完全合拢。中国古代的城池一般是“棋盘式”四方形的格局,而南京城垣打破了传统建筑中轴方位对称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负山绕水;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墙形成高城深壕,从军事实战的需要建造明城墙。明城墙形状“非方、非圆”成不规则多边形,也称为“葫芦形”。

南京城由四座城池组合在一起,即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早已毁坏,唯有高大的京城任然屹立不倒,所以人们便把京城称为南京城,明代南京城周长33.676公里,现存长度大约为24公里。城墙的高度一般为14-21米,城基宽度约10—24米,顶部宽约4-9米;城墙上分别建有200多座屯兵的窝棚和13616个垛口,这些排列如齿状的矮墙,它是作战时的掩体,也称为箭垛。

城墙修建时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采取沿“岗陇之脊”筑城,利用山体,将制高点掌握在手中,既利于防守和攻击,还可以省时省料,缩短工期。

上部砌城砖,砖与砖之间用糯米汁、蓼草浆、石灰、细沙、桐油拌成的夹浆粘合。这种夹浆砌墙坚固无比,明城墙之所以600多年不倒,这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雨水对城墙的侵蚀破坏,南京城垣的城墙顶部用砖砌成外高内低的斜坡,城墙两边内侧有水槽。在女墙上,每间隔60米,就设一个出挑70cm的石水槽,将城墙上的水排到城内石明洞,再由排水沟将水排出城外。这个排水系统同时也可以将城内地面涝水排出城外。

南京明京城共设有十三座城门。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记载了一首歌诀,串联起十三座城门的名字:“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风(定)淮清(凉)到石城”。

我们今天参观的中华门便是这十三座城门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原名叫“聚宝门”,因为正对着城南的聚宝山而得名,1931年因修建中华路,更名为“中华门”。这门上的三个字,还是蒋介石的手书。

南京东有钟山、西有石头山、北有长江天堑,唯有正南面是一片开阔地,中华门成为重点防守之关卡,地势极为险要。中华门城堡南北长129米,宽118米,占地16512平方米。它由一座主城门、三道瓮城、两条马道、27个藏兵洞组成,高大的内城墙将城堡内三座瓮城相连,形成“目”字型封闭格局。城堡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登城的马道,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

现在我们进入中华门城堡内,大家可以亲身感受瓮城的精妙结构和实用价值。瓮是一种装东西的容器,口小肚大,中华门城堡就如同这样。在古代,当发生战争时,一旦敌军攻破城门,拥入城内,守城的士兵就放下瓮城城门的千斤闸,迅速降落的千斤闸切断敌人退路,将敌军困在瓮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从马道迅速登上城墙,守兵可以居高四面向下攻击,或万箭齐放,或礌石滚木齐下,令进入瓮城之中的敌人无处逃生,歼敌于封死的瓮城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如果第一道瓮城不慎失守,后面还有第二道、第三道瓮城,终将攻入城门的敌军全军覆灭。

中华门城堡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门为双扇铁皮包裹的木质大门,非常坚固。城门的门洞内设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闸虽然不存,但通过门洞两侧的闸槽可以想象到当年千斤闸的规模,大家请看,门洞两侧从底到顶宽20厘米的石槽就是当年设置千斤闸的长槽。那么,如此沉重的闸究竟如何来控制呢?原来,每道瓮城上正中原先都设有绞关车楼,楼内有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利用绞盘车可以轻松的控制闸的升降,可惜的是,现在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与绞关车楼均已毁,在第一道城门的中层,正中间的藏兵洞洞底,还保存着一对千斤闸绞关石柱,从这里可以窥知千斤闸的机关原理。

中华门瓮城共有27个藏兵洞,这些藏兵洞是如何分布的呢?

步入城堡,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第一道城门的门洞两侧,各排列着三个较小的藏兵洞,城门上中层则有七个较大的藏兵洞,坐南朝北一字排开,中洞最大,面积大约300平方米,可以容乃千人。在东西两侧的马道下,还各有7个较小的藏兵洞,这些大大小小的藏兵洞平时可供士兵休息和存放军用物资。战时可用于藏兵,总共能藏兵3000人。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在城门中层的藏兵洞内辟有城墙的建造展以及明城砖的部分实物陈列。

中华门城堡在军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对守护南京起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战役在这里发生,1853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的一次次激战、1920xx年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部队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惊心动魄的是1937年12月在中华门发生的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将领唐生智率领守军88师顶住了日军30多次进攻,60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用血肉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

站在城墙上南面看到南京著名的雨花台景区、古长干里遗址、外秦淮河,西面还有沈万三故居、北面有夫子庙、内秦淮河等诸多景点,大家有兴趣不妨去看看。中华门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华门导游词篇五

中华门,因北京乃仿南京城所建,故按照南京城位置中华门取名。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中华门。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现存的南京城墙建于明代初年(1366~1386年)。它南北(中华门至捐江门)长10公里,东西(中山门至汉中门)宽5.67公里,周长33.67公里,高14~21米,下宽14.5米左右,上宽4~9米。城墙上筑藏兵窝铺200座,垛日13616个,计有正阳、通济、聚宝、三山、石城、清凉、定淮、仪凤、钟阜、金川、神策、太平、朝阳等13个城门,后又陆续增辟11个,共24门。

城墙是用条形花岗石奠基,城砖是按规定的尺寸、重量特别烧制,每块砖上都有制造者和监造者的姓名。南京城的形状完全依据地理自然形势建造: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南贯秦淮,北枕玄武湖,依山傍水,气势非凡。

中华门,明称聚宝门,是南京城墙现存最大的一座城堡式城门,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城堡。1931年建中华路时改用今名。它是在南唐都城南问故址上重建的。内有镇淮桥,外有长干桥。以四道拱门贯通三道瓮城,各道门都有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中华门还设有24座藏兵洞,可藏兵三千。其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5米,总面积达15168平方米,城墙高21.45米,工程宏伟,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华门为明都城南门,明清两代叫聚宝门,为南京古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是南京城门中最雄伟的一座,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城门规模宏大,设计巧妙,结构复杂,共有四道券门,三道瓮城,另外还有27个藏兵洞,并有马道可骑马登城,在我国城门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95年,结合中华路、雨花路改造,在中华门城堡周围,建成了中华门广场,新增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架设一批高杆照明宫灯和草坪灯。广场和镇淮东、西桥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而且美化了城堡的外环境,使城堡更显雄壮巍峨。城堡与广场连为一体,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中华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成时,因是皇城的正南门,古人又以南方为尊贵,所以享有“国门”的地位。它的名称随朝代的更替而变迁,明朝时称大明门,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20xx年改名为中华门。1952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1954年被拆除,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在其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作为皇城与市井的分界,中华门建筑风格庄严厚重,具有很高的规制,据《大清会典》记载。

漫步中华门:“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中华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类似的规制在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的大红门有用。

清朝时,大清门至正阳门之间是用石栏杆围成的一个方形广场,明朝时这里曾是闹市街道,俗呼“棋盘街”,门外有下马碑,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门内就是皇家御道,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过。清朝时,在皇帝大婚时,只有皇后的轿子才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其他嫔妃的轿子只能通过后门神武门进入。

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中华民国成立后,选定了1920xx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的前一天)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本想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即可,待将石匾拆下后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由京兆尹王冶秋题写“中华门”匾额,挂于檐下。大清门匾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务管理局保存。后移交首都博物馆。

华门导游词篇六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去中华门城堡参观游览。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中华路上,这条路原来是六朝及南唐时代宫城前面的御街,是历代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现经拓宽改造,成为既保留明清古建特色又融入现代风格的商业街,特别是沿街底层的骑楼,富有方便行人的人情味,为千年古街增色不少。

前方横亘在路端的古城堡就是中华门,穿过三道城门驶入第一道瓮城,我们就处于古城墙四面包围的天井之中。请大家顺着蹬道临瓮城城头。我向各位介绍一下。

〔古城之邦〕各位朋友,谈到城这样一个古代战争的防御设施,各位没有不知道的,我们从小就熟悉天安门城楼、万里长城等名词,它已成了古老祖国的象征。一部封建社会历史贯穿着造城的历史,自始至终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三千多年以来,历朝历代都把大兴土木筑城当作兴国安邦的重大举措,“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安民”。秦始皇调集百万军民建造万里长城,给我们留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同样汉武帝修造仅内城即有35平方公里的长安城,而在其后的罗马城也不过14平方公里,拜占庭才12平方公里,使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长安的西方人无不惊叹。城的规模就是国力强盛的标志。封建社会越发展,城池就越坚固复杂,它体现了创业君王的雄才大略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屹立的城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到建国前,我国有二千多座城池,到现在保存完好的有山西平遥古城(周长13.7公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荆州古城、寿州古城、西安古城等。至于世界名城如雅典、罗马早已灰飞烟灭,以巴黎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古堡,除边远的骑士庄园城堡外,大都在大革命中纷纷倒塌。当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烟炮火中矗立六百余年,原长34公里,现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个城池都无法比拟的。

〔应天京城〕各位朋友,南京是六朝古都,但这些朝代大多是南北分裂偏安江左的小朝庭,其中统一全国、政唯此出的只是大明王朝的初年。元朝末年,农民出身的红巾军首领朱元璋看准了金陵的王气,选此作为立基兴业的根据地,江东沃土的南京山川形胜,物阜民丰,横可以东进西讨,纵则能南征北战。他于公元1356年攻下元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即应受天命之意。他深谋远虑,稳住脚跟,以图宏业。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宁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就是巩固根据地防守,贮备充足的粮草,不先出头,避开群雄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就是实现这个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在南唐都城、宋建康府城的基础上扩建应天府城,“建泰山不拔之基,为万世无穷之计”。尽管其中有移都中原及故里兴中都的考虑,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刘基的主张,力排众议,把南京定为京师,继续扩建完成。

朱元璋调集20万匠户,筹集资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1年的时间,才建成了应天京城。连瓮城在内城长达33.676公里。有13616个垛口,二百多个屯兵窝棚,墙高14~21米,基宽14米左右,上宽4~9米,全部用砖块条石砌成,沿江的墙段部分以岩石峭壁作为墙身和墙基,保留了石城的特色。从江南5省152个州府县调运城砖,统一规格质量,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每块砖上均有铭文记着出产的州府县官员、保甲及工匠师的姓名,遇有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这就是几百年前的承包责任制,但这种责任是以头颅来担保的,因此城砖的质量非常优良,几百年都未见严重的分化。筑城是分几个阶段进行的,先是结合皇宫建造拓建南唐都城东部,接着利用原城的南墙西墙加厚加高和延伸,最后扩建北城,环湖带江,城的面积比南唐城大三倍,达到43平方公里。施工中充分利用山形、旧城、旧堤,用条石打牢城基,有的地段如通济门至三山门用长1米左右,厚30厘米,宽70厘米的条石砌成7公里的城墙,勾缝用糯米、石灰、桐油、蓼草等熬成极粘的砌浆,并且下宽上窄,断面为稳定的梯形,再处理好各种排水设施,这样的工程历经数百年,还坚固如初。

南京城的形状是按地形变化决定的,以当时作战的军事要求选择走势,不是采用方形对称的古制,而是依山环水,据山脊筑城,把制高点富贵山、鸡笼山、复舟山、清凉山、马鞍山、四望山、狮子山等十几个山头作为城基,既居高临下,增加险固,又减少了工程量。并连接河湖作为城壕。这样南京城就形成了多边的自然葫芦形。各位可以看一看南京导游交通图,葫芦的嘴部在狮子山,玄武湖、莫愁湖是两个牙腰,中华门、通济门是底边。可以看出朱元璋不讲虚华最讲实用,不拘古制,以适为宜的务实创新的作风。为了弥补紫金山控制城内制高的缺陷,朱元璋又在京城外围兴造长达60公里的外廓,负山带江,以土筑城,号称土城,设有18个城门,也就是“外十八”的来由,加强了京师的防御屏障。

华门导游词篇七

南京中华门位于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始称聚宝门,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性的建筑。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南京城垣与中华门城堡。

导游词。

仅供大家参考。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华门城堡。城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城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屏障。我国有三千年的建城史,有两千多座大小城池。建于600多年前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的南京城垣全长33.676公里,比巴黎城墙还要长,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是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统治的“集庆路”,改名“应天”,他听取了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花费20xx年的时间兴建了这城池。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用了黄金600万两,这样的巨资一半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一半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而江南首富,沈万三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修城所用的砖都是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由20多万工匠烧制。使用五省烧制的城砖3.5亿块,砖的规格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15-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以示责任到人,也正因为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600多年前的这座明城墙历经战火依然保留至今。城墙上的字揩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均可见到,刻字方法有阴刻和阳刻,城砖上的字数最多的达69字。南京明城墙中还使用了六朝、南唐旧城砖。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南京建成,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这时南京城已初显规模;第四阶段开始修建外廓,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

朱元璋于1366年到1386年建造南京城垣,建造的这座城堡打破了传统建筑中轴方位对称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负山绕水,采取沿岗垅之脊筑城;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墙形成高城深壕,以实战的需要而建造的。明京城形状似葫芦(又说似芭蕉扇)南北长10千米,东西长5.67千米。数十万人耗时20xx年建的南京城垣,周长33.676千米(今存23.743千米)。南京城墙高14-26m,城基宽14m,上宽4-9m;外层墙上设有雉堞(箭垛)13616个,藏兵洞200多座。除岗丘外,城下部以石灰石条石为础,上部砌城砖,砌砖用蓼草浆、石灰、细沙、桐油拌成的夹浆粘合。明城墙之所以620xx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使用了这种黏合剂。

城墙的顶部用砖砌成外高内低的斜坡,城墙两边内侧有水槽。女墙每间隔60米,就设一个出挑70cm的石水槽,将城墙上的水排到城内石明洞,再由排水沟将水排出城外。这个排水系统同时也可以将城内地面涝水排出城外。

“内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向外插。”这句南京的。

谚语。

正好说出了南京的城门数目。南京城十三个城门可以用清朝吴敬梓的歌诀来说:“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风(定)淮清(凉)到石城”,瓮城有一瓮、二瓮、三瓮;外郭设门18座,由于外廓的城门多是由黄土夯制,民间俗称“土城头”,因此没有保留至今的的外廓城门;但如尧化门、麒麟门、仙鹤门、安德门、江东门等仍旧做为地名使用。

中华门城堡原名叫“聚宝门”,因为正对着城南的聚宝山而得名,1931年因在它的北面修了一条中华路,而更名为“中华门”。这门上的三个字,是蒋介石先生手书的。中华门是内外秦淮河距离最近的地方,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城堡南北长129米,宽118米,占地一万六千五百多平方米,。中华门一城三瓮,它的平面呈一个“目”字型,两侧有二道登城马道,城堡内有27个藏兵洞。

中华门城堡由三个瓮城组成,8.5米高的内城墙将城堡内三座瓮城相连,三道瓮城形成“目”字型封闭格局。城堡的东西两侧,有两条宽11米的登城马道,是战时运送军用物资上城的快道,也是将领驱马直上的通道。马道、内墙使守兵可居高四面向下攻击,令突入之敌无处遁逃。在中华门城堡内,有27个大大小小的藏兵洞,藏兵洞是供士兵休息及摆放一些备战的物资的地方,南面第一道城门的底层两侧各有3个,登城马道下各有7个藏兵洞,第二层还有7个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在从两侧的马道继续走,可以到达第三层平台,明代时第三层上建有镝楼,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它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现为平坦楼台。中华门城堡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每道拱式门都是双扇铁皮包裹的木质大门,洞内设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每道瓮城上正中原原都设有一个小城楼,楼内有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现在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已无存。现在城门洞两侧可以见到从底到顶宽20厘米的石槽就是当年升降千斤闸的长槽。但我们任然可以想象出,在冷兵器时代。敌军攻破城门,涌入城内,城门里的千斤闸就会迅速降落,切断敌人退路,将敌军困在瓮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或万千齐放,或礌石滚木齐下,歼敌于封死的瓮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中华门城堡在军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对守护南京起着重要作用,西有外秦淮,西南至北为长江,故此门极为重要。1853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的一次次激战、1920xx年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部队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惊心动魄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将领唐生智率领守军84师顶住了日军30多次进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中华门城堡西面还有沈万三故居。研究古代京城的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的都城及建城的思想观念有重要意义。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游览的是南京明城垣及中华门城堡。城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屏障。我国有长达三千年的建城史,全国共计有两千多座城池,南京明城垣无疑是中国现存古城的经典代表,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明城墙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朝,城墙保存较完好,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统治下的“集庆路”,改名“应天”,他听取了皖南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前后共花费20xx年的时间兴建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城池。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共用了黄金600万两,如此巨大的造城经费一部分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据说仅江南首富沈万三一人就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垣,动用了江南五省152个府县大约20多万工匠,城墙共用城砖大约3.5亿块。这些城砖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之所以向这些省份征集城砖,是因为五省都属长江流域,运输城砖比较方便。大家请看,这些城砖的规格大致为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制砖地点、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为什么要在砖上烧制如此多的信息呢,其实,是为了实行责任追究机制,防止用不合格的城砖影响造城的质量。在明朝建城时,这些城砖运来要经过重重的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城砖,可以按照名字退回重烧,数次检验不合格,不仅要追究烧砖人的责任,还要对监造官员、提调官员加以治罪。正是因为采取了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南京明城墙历经600多年的战火依然保留完好。今天我们在已经出土的城砖上发现了多种字体、城砖上的字数最少的只有一个“万”字,最多的达69字。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都城建设时期,主要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力量大规模建造阶段,在此期间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第四阶段是南京城墙建造的后期,这时开始修建了外廓,夯土筑城,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是南京城的又一座屏障,1393年外廓才全部竣工。

朱元璋从1366年开始兴建南京城,城墙直到1386年才完全合拢。中国古代的城池一般是“棋盘式”四方形的格局,而南京城垣打破了传统建筑中轴方位对称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负山绕水;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墙形成高城深壕,从军事实战的需要建造明城墙。明城墙形状“非方、非圆”成不规则多边形,也称为“葫芦形”。

南京城由四座城池组合在一起,即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早已毁坏,唯有高大的京城任然屹立不倒,所以人们便把京城称为南京城,明代南京城周长33.676公里,现存长度大约为24公里。城墙的高度一般为14-21米,城基宽度约10—24米,顶部宽约4-9米;城墙上分别建有200多座屯兵的窝棚和13616个垛口,这些排列如齿状的矮墙,它是作战时的掩体,也称为箭垛。

城墙修建时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采取沿“岗陇之脊”筑城,利用山体,将制高点掌握在手中,既利于防守和攻击,还可以省时省料,缩短工期。

上部砌城砖,砖与砖之间用糯米汁、蓼草浆、石灰、细沙、桐油拌成的夹浆粘合。这种夹浆砌墙坚固无比,明城墙之所以600多年不倒,这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雨水对城墙的侵蚀破坏,南京城垣的城墙顶部用砖砌成外高内低的斜坡,城墙两边内侧有水槽。在女墙上,每间隔60米,就设一个出挑70cm的石水槽,将城墙上的水排到城内石明洞,再由排水沟将水排出城外。这个排水系统同时也可以将城内地面涝水排出城外。

南京明京城共设有十三座城门。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记载了一首歌诀,串联起十三座城门的名字:“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风(定)淮清(凉)到石城”。

我们今天参观的中华门便是这十三座城门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原名叫“聚宝门”,因为正对着城南的聚宝山而得名,1931年因修建中华路,更名为“中华门”。这门上的三个字,还是蒋介石的手书。

南京东有钟山、西有石头山、北有长江天堑,唯有正南面是一片开阔地,中华门成为重点防守之关卡,地势极为险要。中华门城堡南北长129米,宽118米,占地16512平方米。它由一座主城门、三道瓮城、两条马道、27个藏兵洞组成,高大的内城墙将城堡内三座瓮城相连,形成“目”字型封闭格局。城堡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登城的马道,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

现在我们进入中华门城堡内,大家可以亲身感受瓮城的精妙结构和实用价值。瓮是一种装东西的容器,口小肚大,中华门城堡就如同这样。在古代,当发生战争时,一旦敌军攻破城门,拥入城内,守城的士兵就放下瓮城城门的千斤闸,迅速降落的千斤闸切断敌人退路,将敌军困在瓮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从马道迅速登上城墙,守兵可以居高四面向下攻击,或万箭齐放,或礌石滚木齐下,令进入瓮城之中的敌人无处逃生,歼敌于封死的瓮城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如果第一道瓮城不慎失守,后面还有第二道、第三道瓮城,终将攻入城门的敌军全军覆灭。

中华门城堡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门为双扇铁皮包裹的木质大门,非常坚固。城门的门洞内设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闸虽然不存,但通过门洞两侧的闸槽可以想象到当年千斤闸的规模,大家请看,门洞两侧从底到顶宽20厘米的石槽就是当年设置千斤闸的长槽。那么,如此沉重的闸究竟如何来控制呢?原来,每道瓮城上正中原先都设有绞关车楼,楼内有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利用绞盘车可以轻松的控制闸的升降,可惜的是,现在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与绞关车楼均已毁,在第一道城门的中层,正中间的藏兵洞洞底,还保存着一对千斤闸绞关石柱,从这里可以窥知千斤闸的机关原理。

中华门瓮城共有27个藏兵洞,这些藏兵洞是如何分布的呢?

步入城堡,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第一道城门的门洞两侧,各排列着三个较小的藏兵洞,城门上中层则有七个较大的藏兵洞,坐南朝北一字排开,中洞最大,面积大约300平方米,可以容乃千人。在东西两侧的马道下,还各有7个较小的藏兵洞,这些大大小小的藏兵洞平时可供士兵休息和存放军用物资。战时可用于藏兵,总共能藏兵3000人。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在城门中层的藏兵洞内辟有城墙的建造展以及明城砖的部分实物陈列。

中华门城堡在军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对守护南京起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战役在这里发生,1853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的一次次激战、1920xx年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部队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惊心动魄的是1937年12月在中华门发生的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将领唐生智率领守军88师顶住了日军30多次进攻,600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用血肉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

站在城墙上南面看到南京著名的雨花台景区、古长干里遗址、外秦淮河,西面还有沈万三故居、北面有夫子庙、内秦淮河等诸多景点,大家有兴趣不妨去看看。中华门的讲解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在南京的城南,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明代建筑物——中华门城堡,它原名叫聚宝门,传说沈万三的聚宝盆埋在了这里,才使城墙不会建了就塌,它因此得名。

星期天,我和妈妈来这里游玩。一进门,迎面是第一个瓮城,它是长方形的,四面由高大的城墙围着。里面正在举行盆景展,一盆盆千姿百态的植物映入眼帘,有一种植物盆景叫狗骨,叶子向里卷,看起来确实有点像喂狗的骨头,我妈指着对面的一盆盆景说:“没想到它的亲戚就在对面呀。”我一看,是狗尾草,跟它一样姓狗,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穿过一道券门,我们来到第二座瓮城,参观了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展览。接着,我们来到最后一道瓮城,迎面的城墙上整齐地排列一些藏兵洞,从外面看,洞口不大,但往里一望,呀!里面真深啊!有四、五间房子那么深,可以想象当年在这个藏兵洞里藏了多少士兵呀。指示牌上说:这里一共有二十七个藏兵洞,我在底下一数,六个,望上一望,有发现城墙上还有七个,最后十四个在那里呢?妈妈带我到了下面的草坪上,在城墙侧面发现了七个,我对妈妈说,不用看,对面肯定也有七个,果然加起来确实有二十七个,我问妈妈,顶上和下面一样宽,为什么顶上有七个,而下面只有六个呢?妈妈说:“总得留给城门洞一个地方吧。”

我走累了,看见一个石凳,便坐了下来,妈妈问我,“你知道你身后的石缝是干什么用的吗?”我说:“不知道!”妈妈告诉我,那就是千斤闸掉下来的地方,我吓得一跃而起,我东张西望,咻!松了一口气,千斤闸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坐在这个位置上,总是有点不安,便匆匆离开这里。突然,我绊了一跤,看见地上有一个槽,好好的城墙,开个槽干什么?总不会是下水道吧?妈妈听了,说:“正确!这正是城墙的排水沟。”原来水槽里还有一个洞,雨水都从那里流了出去,不然雨水也能滴水穿石的。这位古代的城堡建筑师想的真周到呀!边上有一条可以直达城顶的楼梯,两侧是平坦而宽阔的马道。沿着这条楼梯,我拾级而上,来到了城墙的顶上,顶上十分空旷,妈妈告诉我这里曾经有一座十分雄伟的敌楼,可惜已经被日本人炸毁了,望着这一片空旷的地面,我多么希望当时的敌楼还存在。顺着了望孔往远处眺望,美丽的金陵风光尽收眼底,秀丽的雨花台山峰连绵,清澈的秦淮河水波荡漾,多美呀。

中午了,该回家吃饭了。再见,中华门!下个星期我一定会抽空再来的。

华门导游词篇八

正南1公里,有一片苍翠的山岗,那就是雨花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区,烈士陵园所在地。山原名聚宝山,因出产五彩斑烂晶莹可爱的玛瑙又名雨花石而得名,聚宝门也因此得名,它与聚宝盆故名是两回事。我们看到,山颠有一巨碑矗立,就是邓小平同志书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这里是进出南京的南大门,皖赣铁路通往浙江、福建、江西,宁马(马鞍山)、宁高(高淳)、机场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宁丹、宁合、环城一级公路从这里向各地辐射延伸。各位现在这里,看城内外高楼林立,宽阔大道车行川流,特别是城内数百幢大楼拔地而起,各展风采,构成现代化都市的风景线,给古老的南京注入无限的生机。

各位朋友,看着这坚固的城堡和城墙上留存的累累弹孔,似乎空气中还弥散着炮火的硝烟,可谓身经百战,饱受兵火。1853年,洪秀全率五十万太平军抵临城墙,在聚宝山引炮轰城门,用云梯攀攻城楼,太平军据守天京的11年间,与清军在这里数次激战。辛亥革命,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南路部队占领雨花台,在中华门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终击溃清军光复南京,扭转了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局势,为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创了根据地。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华门导游词篇九

引导语: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南京城的正南门,南京城墙内城十三座城门中规模仅次于通济门的城堡式城门,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以下是百分网小编分享给大家的2017导游词:中华门,欢迎阅读!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去中华门城堡参观游览。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中华路上,这条路原来是六朝及南唐时代宫城前面的御街,是历代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现经拓宽改造,成为既保留明清古建特色又融入现代风格的商业街,特别是沿街底层的骑楼,富有方便行人的人情味,为千年古街增色不少。

前方横亘在路端的古城堡就是中华门,穿过三道城门驶入第一道瓮城,我们就处于古城墙四面包围的天井之中。请大家顺着蹬道临瓮城城头。我向各位介绍一下。

各位朋友,谈到城这样一个古代战争的防御设施,各位没有不知道的,我们从小就熟悉******************城楼、万里长城等名词,它已成了古老祖国的象征。一部封建社会历史贯穿着造城的历史,自始至终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三千多年以来,历朝历代都把大兴土木筑城当作兴国安邦的重大举措,“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安民”。秦始皇调集百万军民建造万里长城,给我们留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同样汉武帝修造仅内城即有35平方公里的长安城,而在其后的罗马城也不过14平方公里,拜占庭才12平方公里,使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长安的西方人无不惊叹。城的规模就是国力强盛的标志。封建社会越发展,城池就越坚固复杂,它体现了创业君王的雄才大略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屹立的城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到建国前,我国有二千多座城池,到现在保存完好的有山西平遥古城(周长13.7公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荆州古城、寿州古城、西安古城等。至于世界名城如雅典、罗马早已灰飞烟灭,以巴黎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古堡,除边远的骑士庄园城堡外,大都在大革命中纷纷倒塌。当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烟炮火中矗立六百余年,原长34公里,现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个城池都无法比拟的。

各位朋友,南京是六朝古都,但这些朝代大多是南北分裂偏安江左的小朝庭,其中统一全国、政唯此出的只是大明王朝的初年。元朝末年,农民出身的红巾军首领朱元璋看准了金陵的王气,选此作为立基兴业的根据地,江东沃土的南京山川形胜,物阜民丰,横可以东进西讨,纵则能南征北战。他于公元1356年攻下元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即应受天命之意。他深谋远虑,稳住脚跟,以图宏业。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宁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就是巩固根据地防守,贮备充足的'粮草,不先出头,避开群雄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就是实现这个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在南唐都城、宋建康府城的基础上扩建应天府城,“建泰山不拔之基,为万世无穷之计”。尽管其中有移都中原及故里兴中都的考虑,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刘基的主张,力排众议,把南京定为京师,继续扩建完成。

朱元璋调集20万匠户,筹集资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1年的时间,才建成了应天京城。连瓮城在内城长达33.676公里。有13616个垛口,二百多个屯兵窝棚,墙高14~21米,基宽14米左右,上宽4~9米,全部用砖块条石砌成,沿江的墙段部分以岩石峭壁作为墙身和墙基,保留了石城的特色。从江南5省152个州府县调运城砖,统一规格质量,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每块砖上均有铭文记着出产的州府县官员、保甲及工匠师的姓名,遇有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这就是几百年前的承包责任制,但这种责任是以头颅来担保的,因此城砖的质量非常优良,几百年都未见严重的分化。筑城是分几个阶段进行的,先是结合皇宫建造拓建南唐都城东部,接着利用原城的南墙西墙加厚加高和延伸,最后扩建北城,环湖带江,城的面积比南唐城大三倍,达到43平方公里。施工中充分利用山形、旧城、旧堤,用条石打牢城基,有的地段如通济门至三山门用长1米左右,厚30厘米,宽70厘米的条石砌成7公里的城墙,勾缝用糯米、石灰、桐油、蓼草等熬成极粘的砌浆,并且下宽上窄,断面为稳定的梯形,再处理好各种排水设施,这样的工程历经数百年,还坚固如初。

南京城的形状是按地形变化决定的,以当时作战的军事要求选择走势,不是采用方形对称的古制,而是依山环水,据山脊筑城,把制高点富贵山、鸡笼山、复舟山、清凉山、马鞍山、四望山、狮子山等十几个山头作为城基,既居高临下,增加险固,又减少了工程量。并连接河湖作为城壕。这样南京城就形成了多边的自然葫芦形。各位可以看一看南京导游交通图,葫芦的嘴部在狮子山,玄武湖、莫愁湖是两个牙腰,中华门、通济门是底边。可以看出朱元璋不讲虚华最讲实用,不拘古制,以适为宜的务实创新的作风。为了弥补紫金山控制城内制高的缺陷,朱元璋又在京城外围兴造长达60公里的外廓,负山带江,以土筑城,号称土城,设有18个城门,也就是“外十八”的来由,加强了京师的防御屏障。

聚宝盆的传说。朱元璋造城之时,割据江东一隅的地方势力,财力不丰,而且连年征战府库空虚。这样筑城经费就摊派由江浙富户来承担,大概要占到一半的费用。作为江南首富沈万三被大大地放了血,至少独家领占了三分之一的摊派。这个老南京家喻户晓的人物原名富,字仲荣,排行老三,有当时最富者的称号——万户三秀,又称沈万三。浙************州人,迁居苏州,现昆山水乡小镇周庄仍有沈家故居,因善于经商理财,积累巨富。人们传说他少年时,在田野里蛇口中救出一只青蛙。这只青蛙是天上的仙女,因罪被贬下凡,为报救命之恩从口中吐出聚宝盆酬谢沈富。聚宝盆只要投入金银时,立即溢满全盆,取之不尽,成了沈万三滚滚而来的财源。也该他这位富可敌国的巨商倒霉,朱元璋不仅要他出几百万两银子的工程款,还要征用聚宝盆,吃了鸡蛋还要杀鸡。传说建造聚宝门时,内外秦淮二水相夹,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堡屡建屡塌,工程一再延误。朱元璋指令刘基察访内情,这位军师大人串街走巷,忽听见孩童唱着金陵民谣“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个聚宝盆,找到聚宝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头戴聚宝盆,埋在城墙根,城门笃定建得成。刘基本是通阴阳晓卜算的术士,听懂儿歌的含义,向朱元璋建议寻找名叫戴鼎成的人,再向沈万三索取聚宝盆。朱元璋也是一个迷信取谐音讨口彩的人,造宫殿填钟山脚下的燕雀湖,杀了田(填)得满才把湖填平,建后湖皇册库杀毛(猫)老人以镇鼠,故刘基的建议颇合圣意。但沈万三的聚宝盆也不便强取硬夺,便派徐达前往沈家,声称皇上借用,于五更时天亮即予归还,沈万三岂敢违抗,只好悻悻捧借。谁知宝盆一去不返,让戴鼎成头顶着跳入城墙根活埋于城基,只见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门立马造成。朱元璋无盆奉还,就想出一计,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准打五更报时。沈万三坐等天亮盼着五更报时,直等到天大亮仍不听五更,知道堂堂天子又耍滑头赖帐了,但也无可奈何。自此南京城与其他城不一样,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惯例。沈万三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除筑城资金,还要出百万两银犒劳三军,皇帝认为他与已比富,他用茅山石铺街心,说他是“谋反”,虽逃死罪,但落得个抄没家产充军云南的结局。

华门导游词篇十

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

各道门内原均有上下可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痕迹。整个瓮城有藏兵洞27个,能藏兵3000余人。瓮城两侧各有坡道,可骑马登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而歼之,似如“瓮中捉鳖。”

中华门规模巨大,雄伟壮观,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是我国古代防御性的建筑,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1931年改用今名。

明代的南京城垣,是明太祖朱元璋听取朱升关于"高筑墙"的建议,自公元1366年至1386年兴建的。城垣沿用南唐都城的南面和西面的城墙,并扩建东、北两面城墙而成,周长33.676公里,高14-21米,下宽14.5米左右,上空4-9米。城垣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我国古代第一大城。

中华门是南京城垣十三个城门中最大、最雄伟的一个城门。它位于南京城南,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整个瓮城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5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它的南面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门前后有两支秦淮河水横贯东西,前临长千桥,后倚镇淮桥,地势险要,为城南交通咽喉所在。

中华门共建有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券门)贯通,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闸、门均无存,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在第二道拱门至第四道拱门上方建有木结构绞关亭(闸亭,现已无存),在首道拱门二层藏兵洞的南端东西两侧墙体上,尚存绞关石柱一对。

城门外壁高20.45米,除箭垛以外,全部用巨型条石砌成。首道城门上下共分三层,最上层原筑有一座三檐歇山顶敌楼,用以瞭望。据记载,公元1520xx年,明武宗南幸,曾于正月迎春日,在此坐观百艺,可见当年此门形制之宏大。清嘉庆年间,敌楼倒塌,筹款重修后,形制已缩小。1937年,重修后的敌楼毁于侵华日军攻占南京的战火中。

中层砖石结构(上砖下石),面北筑有藏兵洞7个;下层正中筑拱门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筑藏兵洞3个。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11.5米、长86.1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中华门瓮城上下两层分布有13个藏兵洞,加上东西两侧马道下方的14个藏兵洞,共计27个,可藏兵三千。首道拱门二层面北的中洞进深45米,宽6.85米,高6.32米,居各洞之首。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门建筑宏伟,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别具匠心。它的兴建前后历时20xx年,采用巨型条石、大砖与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后砌成。砌城墙所用城砖,每块长约40-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10厘米上下,每块重15-20公斤,这样厚重的城砖,烧制技术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城砖的制作由南京工部、京师驻军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共125个县承担,烧成后由水路运送到南京。

为了保证城砖的质量,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一旦发现不合格制品,立即追究责任。所以城砖的质地细密坚实,虽经六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仍然完好如初,可见当时沿江人民为了建造这座宏伟的京城曾经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

八十年代以前,中华门城堡常年废弃,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1980年正式开放后,在国家旅游局、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园林局及秦淮区人民政府等单位领导和规划下,采用边开放、边维修、边完善内部设施的办法,相继设立了中华门史料陈列室、盆景园等,完成了城堡四周居民和多家商店工厂的搬迁以及大量积土乱石的清运平整,全面整修了二层朝北墙体,并着意绿化、美化环境。到目前为止,除敌楼、绞关亭外,基本上恢复了古城堡的原貌。

华门导游词篇十一

中华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中国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其建筑规模仅次于通济门(现已不存),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中华门布局严整、构造独特,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不论是在军事上、历史上、还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江苏中华门的。

导游词。

范,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去中华门城堡参观游览。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中华路上,这条路原来是六朝及南唐时代宫城前面的御街,是历代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现经拓宽改造,成为既保留明清古建特色又融入现代风格的商业街,特别是沿街底层的骑楼,富有方便行人的人情味,为千年古街增色不少。

前方横亘在路端的古城堡就是中华门,穿过三道城门驶入第一道瓮城,我们就处于古城墙四面包围的天井之中。请大家顺着蹬道临瓮城城头。我向各位介绍一下。

〔古城之邦〕各位朋友,谈到城这样一个古代战争的防御设施,各位没有不知道的,我们从小就熟悉天安门城楼、万里长城等名词,它已成了古老祖国的象征。一部封建社会历史贯穿着造城的历史,自始至终伴随着封建社会的兴衰。三千多年以来,历朝历代都把大兴土木筑城当作兴国安邦的重大举措,“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安民”。秦始皇调集百万军民建造万里长城,给我们留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同样汉武帝修造仅内城即有35平方公里的长安城,而在其后的罗马城也不过14平方公里,拜占庭才12平方公里,使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长安的西方人无不惊叹。城的规模就是国力强盛的标志。封建社会越发展,城池就越坚固复杂,它体现了创业君王的雄才大略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屹立的城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到建国前,我国有二千多座城池,到现在保存完好的有山西平遥古城(周长13.7公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荆州古城、寿州古城、西安古城等。至于世界名城如雅典、罗马早已灰飞烟灭,以巴黎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古堡,除边远的骑士庄园城堡外,大都在大革命中纷纷倒塌。当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烟炮火中矗立六百余年,原长34公里,现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个城池都无法比拟的。

〔应天京城〕各位朋友,南京是六朝古都,但这些朝代大多是南北分裂偏安江左的小朝庭,其中统一全国、政唯此出的只是大明王朝的初年。元朝末年,农民出身的红巾军首领朱元璋看准了金陵的王气,选此作为立基兴业的根据地,江东沃土的南京山川形胜,物阜民丰,横可以东进西讨,纵则能南征北战。他于公元1356年攻下元集庆路,改为“应天府”,即应受天命之意。他深谋远虑,稳住脚跟,以图宏业。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宁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就是巩固根据地防守,贮备充足的粮草,不先出头,避开群雄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筑起高大坚固的城墙,就是实现这个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在南唐都城、宋建康府城的基础上扩建应天府城,“建泰山不拔之基,为万世无穷之计”。尽管其中有移都中原及故里兴中都的考虑,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刘基的主张,力排众议,把南京定为京师,继续扩建完成。

朱元璋调集20万匠户,筹集资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0xx年的时间,才建成了应天京城。连瓮城在内城长达33.676公里。有13616个垛口,二百多个屯兵窝棚,墙高14~21米,基宽14米左右,上宽4~9米,全部用砖块条石砌成,沿江的墙段部分以岩石峭壁作为墙身和墙基,保留了石城的特色。从江南5省152个州府县调运城砖,统一规格质量,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每块砖上均有铭文记着出产的州府县官员、保甲及工匠师的姓名,遇有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这就是几百年前的承包责任制,但这种责任是以头颅来担保的,因此城砖的质量非常优良,几百年都未见严重的分化。筑城是分几个阶段进行的,先是结合皇宫建造拓建南唐都城东部,接着利用原城的南墙西墙加厚加高和延伸,最后扩建北城,环湖带江,城的面积比南唐城大三倍,达到43平方公里。施工中充分利用山形、旧城、旧堤,用条石打牢城基,有的地段如通济门至三山门用长1米左右,厚30厘米,宽70厘米的条石砌成7公里的城墙,勾缝用糯米、石灰、桐油、蓼草等熬成极粘的砌浆,并且下宽上窄,断面为稳定的梯形,再处理好各种排水设施,这样的工程历经数百年,还坚固如初。

南京城的形状是按地形变化决定的,以当时作战的军事要求选择走势,不是采用方形对称的古制,而是依山环水,据山脊筑城,把制高点富贵山、鸡笼山、复舟山、清凉山、马鞍山、四望山、狮子山等十几个山头作为城基,既居高临下,增加险固,又减少了工程量。并连接河湖作为城壕。这样南京城就形成了多边的自然葫芦形。各位可以看一看南京导游交通图,葫芦的嘴部在狮子山,玄武湖、莫愁湖是两个牙腰,中华门、通济门是底边。可以看出朱元璋不讲虚华最讲实用,不拘古制,以适为宜的务实创新的作风。为了弥补紫金山控制城内制高的缺陷,朱元璋又在京城外围兴造长达60公里的外廓,负山带江,以土筑城,号称土城,设有18个城门,也就是“外十八”的来由,加强了京师的防御屏障。

聚宝盆的传说。朱元璋造城之时,割据江东一隅的地方势力,财力不丰,而且连年征战府库空虚。这样筑城经费就摊派由江浙富户来承担,大概要占到一半的费用。作为江南首富沈万三被大大地放了血,至少独家领占了三分之一的摊派。这个老南京家喻户晓的人物原名富,字仲荣,排行老三,有当时最富者的称号——万户三秀,又称沈万三。浙江湖州人,迁居苏州,现昆山水乡小镇周庄仍有沈家故居,因善于经商理财,积累巨富。人们传说他少年时,在田野里蛇口中救出一只青蛙。这只青蛙是天上的仙女,因罪被贬下凡,为报救命之恩从口中吐出聚宝盆酬谢沈富。聚宝盆只要投入金银时,立即溢满全盆,取之不尽,成了沈万三滚滚而来的财源。也该他这位富可敌国的巨商倒霉,朱元璋不仅要他出几百万两银子的工程款,还要征用聚宝盆,吃了鸡蛋还要杀鸡。传说建造聚宝门时,内外秦淮二水相夹,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堡屡建屡塌,工程一再延误。朱元璋指令刘基察访内情,这位军师大人串街走巷,忽听见孩童唱着金陵民谣“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个聚宝盆,找到聚宝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头戴聚宝盆,埋在城墙根,城门笃定建得成。刘基本是通阴阳晓卜算的术士,听懂儿歌的含义,向朱元璋建议寻找名叫戴鼎成的人,再向沈万三索取聚宝盆。朱元璋也是一个迷信取谐音讨口彩的人,造宫殿填钟山脚下的燕雀湖,杀了田(填)得满才把湖填平,建后湖皇册库杀毛(猫)老人以镇鼠,故刘基的建议颇合圣意。但沈万三的聚宝盆也不便强取硬夺,便派徐达前往沈家,声称皇上借用,于五更时天亮即予归还,沈万三岂敢违抗,只好悻悻捧借。谁知宝盆一去不返,让戴鼎成头顶着跳入城墙根活埋于城基,只见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门立马造成。朱元璋无盆奉还,就想出一计,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准打五更报时。沈万三坐等天亮盼着五更报时,直等到天大亮仍不听五更,知道堂堂天子又耍滑头赖帐了,但也无可奈何。自此南京城与其他城不一样,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惯例。沈万三最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除筑城资金,还要出百万两银犒劳三军,皇帝认为他与已比富,他用茅山石铺街心,说他是“谋反”,虽逃死罪,但落得个抄没家产充军云南的结局。

〔城门、瓮城〕明南京都城辟有13座城门,民谣“里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往外插”及“三山聚宝临通济,洪武朝阳镇太平,神策金川定钟阜,仪凤淮清到石城”,用。

顺口溜。

的语言顺序编出了13座城门、即三山门(水西门),聚宝门(中华门),通济门,洪武门(光华门),朝阳门(中山门),太平门,神策门(和平门),金川门,钟阜门,仪凤门(兴中门),定淮门,清凉门,石城门(汉中门)。其中有7座城门增建瓮城加强防守。三山、聚宝、通济四城三瓮,石城门三城二瓮,正阳(洪武)、清凉、神策二城一瓮。各位朋友,什么叫瓮城呢?就是在主城门的内外加建一至多道圈城,形状似盛水的陶瓮。古代有“请君入瓮”“瓮中捉鳖”的。

成语。

指的就是难以逃脱坐以待弊。有了瓮城可以增强防御纵深层次利于歼灭犯敌。类似的形式还有罗城、子城、月城等。南京的瓮城有不同于其他城的独到之处就是瓮城在主城门内仅有神策门一道瓮城在外城内有层层防御。这也是朱元璋讲求实效匠心独具的地方。可惜这些瓮城除聚宝门、神策门完整保存石城门大部保存外其余都看不见了。

〔明城风光带〕1988年南京城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存下来的有21.35公里的墙段。

随着中华门城堡、水西门及汉中门市民广场、鬼脸城公园、狮子山阅江楼及三宿岩、神策门公园、台城、月牙湖公园等等相继修复或即将复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向各位特别介绍的是台城,它已按原样修复,面对钟山,下俯玄武湖,遥对九华山、背倚鸡笼山,风光旖旎,还建了城墙博物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安排前往,保证各位不虚此行。

各位朋友,南京的两条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风景带——秦淮风光带和明城墙风光带在我们的脚下交汇成结合点。我们现在目字形的城堡上散步,不难想象当年建造的艰难和战争中攻守激烈的场强作面。城堡东西宽118米,南北纵深129米,占地16512平方米,首道墙高21.45米,由一道城门,三座瓮城组成。西侧是登城(石姜)(石察)[注:前面两个括号为两个单字](坡道),又称马道,便于拖运作战物资。在城内附建有藏兵洞形似陕北的窑洞,一道门的底层两侧各3个,马道外边两侧各7个,二层上也有7个共27个,平时贮存军用物资,战时可藏兵三千。第一道瓮城宽16.14米,三面墙长104.7米,第二道城宽15.8米,第三道宽19.3米,墙高都是8.4米,三道门上原都有闸楼,现已毁,但留有楼基。1.24米高的基座上还留有绞关座石,是用来提升闸门的机关。门洞内原有30余厘米厚的内开木门和千斤闸,现门枋门栓孔及闸槽清晰可见,不久将重建闸楼、绞关、闸门,恢复原貌。

大家随我走到最北面的闸楼上,下面就是宽28米的内秦淮河,正对城门的长32米的桥叫镇淮桥,它正对南唐皇宫的大门,附近就是著名的朱雀桥的故址。内秦淮就是我们在夫子庙看到的桨声灯影的千古名河。原来是秦淮河的正流,呈v形流经这一带,河宽达100多米,又称小江,可通数百吨的大船。两岸历来是高门贵第,府宅连宇,聚集了多少代名流文士,商贾熙攘,学子云集,消磨了无数英雄豪杰。十里秦淮,六朝金粉,门东一带有三国张昭的娄侯府,晋代中丞周处故宅,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出生地。镇淮桥东北面是明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府第,河南边是英国公张辅府第,门西有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游居之所,大画家顾恺之的宅楼,有引起李白咏唱千古名诗的凤凰台,还有中山王徐达的西花园。真是“秦淮明月无新旧,脂香粉腻满东流”。南唐时为保卫这一居民稠集、富庶繁华之地,下令扩大金陵城,把秦淮河圈入城内,在城外另挖护城河,分秦淮水流,人称外秦淮河。这样一来,内河通航的作用逐渐减小了,河道变窄了,但繁华不减,朱楼依旧,沿岸马头墙鳞次栉比,河厅河房依水而筑,笙歌飘扬,脂香四溢,“一代妆楼临水盖,家家分影照蝉娟”,内门东西,一现秦淮风光的妩媚妍丽。

各位朋友,绕过三道瓮城,从西路登临城楼,我们看到城为三层,正城门券深52.6米,宽8米多,券洞幽深,要隘险固,券壁上已凝结成钙质钟乳石,是数百年时间的沉积。第二层楼基厚47米,宽65米,高9米,砖石结构,7个兵洞深40余米,宽7米,中洞面积达310平方米,内有闸门绞关座石一对。洞内展有字画、文物和纪念品供应部,有城墙概况和守城器械文物展览,等一会自由活动15分钟时大家可以去参观或选购。第三层上是宽阔的平台,原有七开间三重檐歇山顶的敌楼及三面环绕的厢房廊庑,下面是一道围墙屏护,气宇轩昂,雄镇城关。它1937年毁于日军攻陷南京的炮火,但楼基柱础石仍整齐排列历历在目。现市政府已计划在近期修复敌楼,再现雄姿。城堡的东西两侧是1931年因交通需要开辟的豁口,以利车辆绕门通行,不久也要修建券门连接东西城墙,游人可步入城墙游览。

各位朋友,我们站在城墙上从垛口南望,城外脚下是跨越外秦淮的长干桥,桥长100米,桥名是解放后第一任市长刘伯承元帅的题字。桥正对城门,城门上书“中华门”三字,是1920xx年由聚宝门改现名时蒋介石手题。这一带是秦淮河河谷地带,是最早开发南京先民们的聚居地之一,自古繁荣,也是南京建城最早的越城旧址,至今有2500余年。金陵第一寺三国东吴的建初寺也在这一带,古名长干里。在场各位可能对长干二字不熟,但有一个成语一定耳熟能详。李白“长干行”一诗写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故事就源出于这里。东南方是明成祖永乐皇帝为纪念生母所造大报恩寺和名扬中外的高达80米金碧辉煌琉璃宝塔旧址,抗战时期,还出土了唐代高僧玄奘的佛骨舍利,惊震佛界。

正南1公里,有一片苍翠的山岗,那就是雨花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区,烈士陵园所在地。山原名聚宝山,因出产五彩斑烂晶莹可爱的玛瑙又名雨花石而得名,聚宝门也因此得名,它与聚宝盆故名是两回事。我们看到,山颠有一巨碑矗立,就是邓小平同志书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这里是进出南京的南大门,皖赣铁路通往浙江、福建、江西,宁马(马鞍山)、宁高(高淳)、机场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宁丹、宁合、环城一级公路从这里向各地辐射延伸。各位现在这里,看城内外高楼林立,宽阔大道车行川流,特别是城内数百幢大楼拔地而起,各展风采,构成现代化都市的风景线,给古老的南京注入无限的生机。

各位朋友,看着这坚固的城堡和城墙上留存的累累弹孔,似乎空气中还弥散着炮火的硝烟,可谓身经百战,饱受兵火。1853年,洪秀全率五十万太平军抵临城墙,在聚宝山引炮轰城门,用云梯攀攻城楼,太平军据守天京的20xx年间,与清军在这里数次激战。辛亥革命,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南路部队占领雨花台,在中华门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终击溃清军光复南京,扭转了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局势,为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创了根据地。

中华门为明都城南门,明清两代叫聚宝门,为南京古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首道城门高21.45米,各门原有双扇木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是南京城门中最雄伟的一座,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城门规模宏大,设计巧妙,结构复杂,共有四道券门,三道瓮城,另外还有27个藏兵洞,并有马道可骑马登城,在我国城门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995年,结合中华路、雨花路改造,在中华门城堡周围,建成了中华门广场,新增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架设一批高杆照明宫灯和草坪灯。广场和镇淮东、西桥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而且美化了城堡的外环境,使城堡更显雄壮巍峨。城堡与广场连为一体,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

各道门内原均有上下可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痕迹。整个瓮城有藏兵洞27个,能藏兵3000余人。瓮城两侧各有坡道,可骑马登城。这种藏军设施,在古代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遇有敌人强攻时,可将敌兵放进城门,然后关起各道城门,把敌军截为三段,分而歼之,似如“瓮中捉鳖。”

中华门规模巨大,雄伟壮观,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是我国古代防御性的建筑,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1931年改用今名。

明代的南京城垣,是明太祖朱元璋听取朱升关于"高筑墙"的建议,自公元1366年至1386年兴建的。城垣沿用南唐都城的南面和西面的城墙,并扩建东、北两面城墙而成,周长33.676公里,高14-21米,下宽14.5米左右,上空4-9米。城垣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我国古代第一大城。

中华门是南京城垣十三个城门中最大、最雄伟的一个城门。它位于南京城南,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整个瓮城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5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它的南面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门前后有两支秦淮河水横贯东西,前临长千桥,后倚镇淮桥,地势险要,为城南交通咽喉所在。

中华门共建有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券门)贯通,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闸、门均无存,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在第二道拱门至第四道拱门上方建有木结构绞关亭(闸亭,现已无存),在首道拱门二层藏兵洞的南端东西两侧墙体上,尚存绞关石柱一对。

城门外壁高20.45米,除箭垛以外,全部用巨型条石砌成。首道城门上下共分三层,最上层原筑有一座三檐歇山顶敌楼,用以瞭望。据记载,公元1520xx年,明武宗南幸,曾于正月迎春日,在此坐观百艺,可见当年此门形制之宏大。清嘉庆年间,敌楼倒塌,筹款重修后,形制已缩小。1937年,重修后的敌楼毁于侵华日军攻占南京的战火中。

中层砖石结构(上砖下石),面北筑有藏兵洞7个;下层正中筑拱门通瓮城,面北左右各筑藏兵洞3个。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11.5米、长86.1米的马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中华门瓮城上下两层分布有13个藏兵洞,加上东西两侧马道下方的14个藏兵洞,共计27个,可藏兵三千。首道拱门二层面北的中洞进深45米,宽6.85米,高6.32米,居各洞之首。这些藏兵洞在战争期间对于军需物资的储备和兵源的设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华门建筑宏伟,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别具匠心。它的兴建前后历时20xx年,采用巨型条石、大砖与糯米汁、石灰、桐油拌合后砌成。砌城墙所用城砖,每块长约40-50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10厘米上下,每块重15-20公斤,这样厚重的城砖,烧制技术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城砖的制作由南京工部、京师驻军及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共125个县承担,烧成后由水路运送到南京。

为了保证城砖的质量,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一旦发现不合格制品,立即追究责任。所以城砖的质地细密坚实,虽经六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仍然完好如初,可见当时沿江人民为了建造这座宏伟的京城曾经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

八十年代以前,中华门城堡常年废弃,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1980年正式开放后,在国家旅游局、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园林局及秦淮区人民政府等单位领导和规划下,采用边开放、边维修、边完善内部设施的办法,相继设立了中华门史料陈列室、盆景园等,完成了城堡四周居民和多家商店工厂的搬迁以及大量积土乱石的清运平整,全面整修了二层朝北墙体,并着意绿化、美化环境。到目前为止,除敌楼、绞关亭外,基本上恢复了古城堡的原貌。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华门城堡。城是人类社会由野蛮向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城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空间屏障。我国有三千年的建城史,有两千多座大小城池。建于600多年前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的南京城垣全长33.676公里,比巴黎城墙还要长,是世界至今保存最好最大的都城城垣,是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1356年朱元璋攻下元朝统治的“集庆路”,改名“应天”,他听取了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花费20xx年的时间兴建了这城池。(1分钟)。

当年朱元璋在修筑明城墙的时候,用了黄金600万两,这样的巨资一半是由国库所拨款,另外一半是由江南的富户摊派的。而江南首富,沈万三认领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建城费用。

修城所用的砖都是来自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五省,由20多万工匠烧制。使用五省烧制的城砖3.5亿块,砖的规格长40cm、宽20cm、厚10cm、重约15-20kg。每块砖的侧面都刻有烧砖工匠、提调官等人的名字以及烧制时间等字样,以示责任到人,也正因为如此严格的责任制才使600多年前的这座明城墙历经战火依然保留至今。城墙上的字揩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均可见到,刻字方法有阴刻和阳刻,城砖上的字数最多的达69字。南京明城墙中还使用了六朝、南唐旧城砖。

南京城墙的建设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六朝和南唐以来遗留下来的部分旧城加以整修和扩建,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与凤阳中都并建时期,对旧城垣维修加固,并向北拓宽到江边;第三阶段是集中南京建成,改造聚宝、三山、通济等城门,这时南京城已初显规模;第四阶段开始修建外廓,周长百里,有外城门十八座。

朱元璋于1366年到1386年建造南京城垣,建造的这座城堡打破了传统建筑中轴方位对称的模式,而是因地制宜,负山绕水,采取沿岗垅之脊筑城;利用天然河湖,挖土方填充城墙形成高城深壕,以实战的需要而建造的。明京城形状似葫芦(又说似芭蕉扇)南北长10千米,东西长5.67千米。数十万人耗时20xx年建的南京城垣,周长33.676千米(今存23.743千米)。南京城墙高14-26m,城基宽14m,上宽4-9m;外层墙上设有雉堞(箭垛)13616个,藏兵洞200多座。除岗丘外,城下部以石灰石条石为础,上部砌城砖,砌砖用蓼草浆、石灰、细沙、桐油拌成的夹浆粘合。明城墙之所以620xx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使用了这种黏合剂。

城墙的顶部用砖砌成外高内低的斜坡,城墙两边内侧有水槽。女墙每间隔60米,就设一个出挑70cm的石水槽,将城墙上的水排到城内石明洞,再由排水沟将水排出城外。这个排水系统同时也可以将城内地面涝水排出城外。

“内十三,外十八,城门栓子向外插。”这句南京的。

谚语。

正好说出了南京的城门数目。南京城十三个城门可以用清朝吴敬梓的歌诀来说:“三山聚宝连通济,洪武朝阳达太平,神策金川临钟阜,仪风(定)淮清(凉)到石城”,瓮城有一瓮、二瓮、三瓮;外郭设门18座,由于外廓的城门多是由黄土夯制,民间俗称“土城头”,因此没有保留至今的的外廓城门;但如尧化门、麒麟门、仙鹤门、安德门、江东门等仍旧做为地名使用。

中华门城堡原名叫“聚宝门”,因为正对着城南的聚宝山而得名,1931年因在它的北面修了一条中华路,而更名为“中华门”。这门上的三个字,是蒋介石先生手书的。中华门是内外秦淮河距离最近的地方,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作用。城堡南北长129米,宽118米,占地一万六千五百多平方米,。中华门一城三瓮,它的平面呈一个“目”字型,两侧有二道登城马道,城堡内有27个藏兵洞。

中华门城堡由三个瓮城组成,8.5米高的内城墙将城堡内三座瓮城相连,三道瓮城形成“目”字型封闭格局。城堡的东西两侧,有两条宽11米的登城马道,是战时运送军用物资上城的快道,也是将领驱马直上的通道。马道、内墙使守兵可居高四面向下攻击,令突入之敌无处遁逃。在中华门城堡内,有27个大大小小的藏兵洞,藏兵洞是供士兵休息及摆放一些备战的物资的地方,南面第一道城门的底层两侧各有3个,登城马道下各有7个藏兵洞,第二层还有7个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在从两侧的马道继续走,可以到达第三层平台,明代时第三层上建有镝楼,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它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现为平坦楼台。中华门城堡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每道拱式门都是双扇铁皮包裹的木质大门,洞内设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每道瓮城上正中原原都设有一个小城楼,楼内有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现在升降千斤闸的绞盘车已无存。现在城门洞两侧可以见到从底到顶宽20厘米的石槽就是当年升降千斤闸的长槽。但我们任然可以想象出,在冷兵器时代。敌军攻破城门,涌入城内,城门里的千斤闸就会迅速降落,切断敌人退路,将敌军困在瓮城之中,然后藏兵洞中伏兵四出,或万千齐放,或礌石滚木齐下,歼敌于封死的瓮中,恰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中华门城堡在军事上是古城的一大屏障,对守护南京起着重要作用,西有外秦淮,西南至北为长江,故此门极为重要。1853年太平天国洪秀全率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的一次次激战、1920xx年辛亥革命时期江浙联军司令徐绍桢指挥部队与张勋的清军殊死搏斗、最惊心动魄的是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国民党将领唐生智率领守军84师顶住了日军30多次进攻,与日军展开肉搏战谱写了中华民族的正气之歌。中华门城堡西面还有沈万三故居。研究古代京城的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的都城及建城的思想观念有重要意义。

中华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成时,因是皇城的正南门,古人又以南方为尊贵,所以享有“国门”的地位。它的名称随朝代的更替而变迁,明朝时称大明门,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20xx年改名为中华门。1952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1954年被拆除,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在其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作为皇城与市井的分界,中华门建筑风格庄严厚重,具有很高的规制,据《大清会典》记载。

漫步中华门:“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中华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类似的规制在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的大红门有用。

清朝时,大清门至正阳门之间是用石栏杆围成的一个方形广场,明朝时这里曾是闹市街道,俗呼“棋盘街”,门外有下马碑,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门内就是皇家御道,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过。清朝时,在皇帝大婚时,只有皇后的轿子才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其他嫔妃的轿子只能通过后门神武门进入。

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中华民国成立后,选定了1920xx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的前一天)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本想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即可,待将石匾拆下后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由京兆尹王冶秋题写“中华门”匾额,挂于檐下。大清门匾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务管理局保存。后移交首都博物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