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优秀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3:36:07 |
  • zdfb |
  • 12页

有时候,人们总会感到迷茫和困惑,需要一份给予启示的话语。总结可以借鉴一些写作技巧,如采用概括性的句子、使用引用等。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模板和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一

“5以内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教材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学时我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哪种算法。

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二

减法是本学期新接触的数学知识。减法和加法有着联系和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学习减法计算首先就得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习看图列算式并计算。这也正是学习减法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讲授2减几和3减几的减法,我发现单纯的计算减法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是让学生看图列算式也就是理解减法的含义,的确很难,在前几节的基础上我又认真的分析了教材,在课堂上我把看图列算式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描绘教学图的意思,同时让学生尝试练习,我先做示范,原来树上有5个苹果,一阵大风刮过,掉了1个,那么我想知道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结合课件的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出树上还有4个苹果。接下来要问,我们可以用一种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问要用什么方法呢?(减法)一类生很容易的能够列出算式。但二类学生还是很不理解,不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我想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交代的不够清楚,前面的问题陈述的不够清晰明了。学生不理解老师所说的题意。

2、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不同,不能够统一要求,在课堂上要注意分类教学,课下加强二类生的辅导。

3、练习的题量不够,课堂内外要多练习类型题。

4、把图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就能让一些智力相对较好的二类学生也能在教师的辅导下逐步的理解减法含义,最后独立计算。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三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四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五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一致认为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识字5》时,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孩子们在沙滩上捡贝壳、玩耍,上面留下了他们的一个个脚印。海风在轻轻地吹,海鸥在海面上自由飞翔,海水激起朵朵浪花,美丽极了。天边映着美丽的.晚霞,渔船满载而归,停泊在静静的港湾。此情此景,学生对自己向往、憧憬已久的大海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引导学生逐行词语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已是一触即发了。

生字书写过程中的难点是笔画的书写以及每个字的笔画顺序的记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范写来传授给学生的。限于空间和时间,这种传授过程效率低下,学生也对此索然无味。对此,多媒体可以辅助汉字教学,实现笔画笔顺教学的动态书写,并以标准楷体为蓝本,并在书写每一笔画时读出该笔画的名称,全部书写完,还会读出汉字的读音。在书写汉字前,根据需要可显现汉字的书写难点、书写规则及要点和汉字的注音。字词是一家,在学习生字的同时,可拓展学生的词汇量,点击汉字,就会出现相关的词语和相应的解释图片,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词语输入电脑。每一个汉字一整套的动态呈地现出来,而且可以反复播放,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对学生自主识字也很有帮助。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粉笔、黑板、实物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让多媒体与传统常规语文教学媒体有机配合,从而正确发挥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六

《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是先让学生从基本出发,从认识减法的`意义出发,让孩子自己通过理解来说出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减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演示“原来有5个小朋友,后来走了两个”和“秋千上有3个小朋友,走了一个”等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看图来说一说他们看到的,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飞走了、掉下来了、开走了”等等要用减法来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当孩子们把减法的意义理解了,计算起来就会明白多了。

减法列示相对于加法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列式前,我都让学生结合图意,用三句话说说图的意思,并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原来有(),走了(),还剩()”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哪部分减?减去那部分?总结要从原来的一共当中去掉飞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减。虽然有一定的好转,但仍有错误,需要多加锻炼,养成说图意列算式的好习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现口算方法不是难点,而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重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各种竞赛等手段来进行,在教学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口算速度。

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以内减法教学......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七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口算五以内的加法。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实际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环节上,我先给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知识,通过在黑板上将5个圆片分成两堆,让学生边看实物个数边说数的组成。

师:我说1生:我说4,1和4组成5。

师:我说2生:我说3,2和3组成5。

师:我说1生:我说3,1和3组成4。

……。

有了数的组成知识后,我采用了直观教并用学生喜欢的羽毛球引入新课,师:这是什么?生:羽毛球!一下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学们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老师,我趁机问学生:老师左手有几个羽毛球?(生:1个),右手有几个羽毛球呢?(生:2个),师:1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1表示),2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2表示),师:老师手里一共有几只羽毛球?孩子们都说是3。左手和右手的球合起来是3个,这里用加法来表示,引出今天的新符号朋友“+”。并板书1+2=3(读1加2等于3)。

出示三个小朋友折纸鹤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图上的意思,生1:本来有一个小朋友,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加起来就是3个。(教师给予表扬)生2:本来有一只纸鹤,又拿来了两只纸鹤,加起来就是3只纸鹤(教师给予表扬)。接下来,请小朋友看图说加法式子,使他们从感受实物图的变化中抽象出数的变化,学会看图说加法式子。

气球图的教学仿照上例。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用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式子,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并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摆的圆片可以用什么加法式子表示。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中巩固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探究运算加法的'方法。在教学教科书第24页的主题图时,先要学生说图的意思,说完意思后再说加法式子怎么写,最后再想想4+1=?可以和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或分组讨论,然后再点回答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1:我是1、2、3、4、5数出来的(教师肯定回答);生2:本来有4只了,就是数字4,加再1只就往后数,便是5了(教师肯定回答);生3:4和1可以组成5(高度赞赏)。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哪种方法又快又好?最终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做加法最方便。

拓展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来表示呢?

生:我早上喝了一杯牛奶,晚上喝了一杯牛奶,1+1=2,我一共喝了两杯牛奶。

生:妈妈买了2个苹果,后来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5个苹果,可以用2+3=5来表示。

……。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范文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八

《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是先让学生从基本出发,从认识减法的意义出发,让孩子自己通过理解来说出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减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演示“原来有5个小朋友,后来走了两个”和“秋千上有3个小朋友,走了一个”等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看图来说一说他们看到的,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飞走了、掉下来了、开走了”等等要用减法来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当孩子们把减法的意义理解了,计算起来就会明白多了。

减法列示相对于加法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列式前,我都让学生结合图意,用三句话说说图的意思,并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原来有(),走了(),还剩()”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哪部分减?减去那部分?总结要从原来的一共当中去掉飞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减。虽然有一定的好转,但仍有错误,需要多加锻炼,养成说图意列算式的好习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现口算方法不是难点,而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重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各种竞赛等手段来进行,在教学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口算速度。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九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我看到图上近处3个小朋友在浇花,远处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于是想到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呢,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3个小朋友浇花的动画)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说:水不够了,这时有人去提水了,(再出示两个小朋友提水的动画)学生再说说几个小朋友在提水?这几个小朋友是“护绿小队”的,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啊?通过动画演示,分3个层次,学生一句句的说出题意: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样做,为以后解决问题时采用条件加问题的形式做渗透。以课件动态化的出示情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第一次接触加法的学生搭了一个台阶。

“+”学生已经认识,我就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这样学生对算理就理解清楚了,并在说中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想想做做第4题有3幅小白兔采蘑菇的图,我先用动画把它们放一遍给学生看,再请学生自己看着图编好《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把蘑菇数量的变化过程在算式中填写清楚,集体交流时学生就能明白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也注意到了算式之间的联系。

看来书上的情景图,如果我们挖掘的好了,就能有很不错的效果,就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去自己创设情境了。

文档为doc格式。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十

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减法》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我认为:

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我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有15支铅笔,售出9支,还有几支?学生探究算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1;有的用连减法:把9分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也有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再算5+1;也有想加算减,还有一根一根地数数法等,方法多样化,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接着我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再次,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吸取教材的优点,如追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等,撇开它们有时教学思路单一、死板的缺点,所以平时备课时,根据需要把教材的内容补充进去,新授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新授之后努力提高课堂练习密度,深度与广度。有时,根据内容需要,再上一节练习课,以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有时,新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有些困难,就分两教时教学。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十一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十二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5以内的减法认识。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完全培养好,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而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所以还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注重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我利用故事导入,游戏操练的形式,将新知教授和操练巩固串在一起,变枯燥的数学知识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运用夺旗竞争的比赛组织课堂纪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同时调节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去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而且整节课,学生和老师的精神都很饱满,教师很有激情,学生也很活跃,都能很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得教学的效果良好。

本节课中的德育渗透目标也做得不错,将减法与感恩分享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感恩分享的快乐和礼仪。在教学环节中,时间的分配较为合理,预设了25分钟的学生巩固操练的过程。由于对时间预计较准确,教案的实施也很顺利的完成。板书设计中,功能分区明确,直观,能清晰的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的操练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10以内的分与合教学反思篇十三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