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模板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6:09:01 |
  • zdfb |
  • 14页

总结是成长的一种方式,借此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如何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总结是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门内侧有石碑四块。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方),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

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内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两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秦淮河是我国南京境内最大的一个河流,秦淮河有两个部分,一个市内河,在南京城里,它是十里秦淮最繁荣的地段;另一部分是外河。秦淮河有两个源头,东部的源头在句容市宝华山那里,南边的源头在溧水县的东庐山那里,东庐山是天生桥下面的胭脂河。这两个源头都在江宁区境内,总东水关一直流淌到南京城里。秦淮河从东向西一直贯穿整个市区,南边从西水关流出来,一直如此流淌着汇聚到长江中。

秦淮河,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称它为淮水,它的本名是“龙藏浦”,流域面积很大,是南京地区最主要的一条河道,也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条河道。

传说,在楚威王东游的时候,看见金陵尚空有紫色的空气上升,他将那认为是王气,所以就开凿了方山,后来的人错误的认为这水是秦朝的时候开凿的,所以给它取名为“秦淮”。

秦淮河是我国南京市众多文化的摇篮,是秦淮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京人。早在石器时代的时候,那里就有人居住。东吴以后,那里也一直是一个繁华的地段,六朝的时候,成为众多名门望族居住的地方,商人也大都在这里汇聚。唐朝以后,这里开始没落,但是却有很多文人墨客在此吟诵佳句诗篇。宋朝以后,这里重新焕发出了活力。到了明清两代的时候,这里更加繁华。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发生了众多的战乱,所以,这里的建筑也遭到了破坏。

各位旅客你们好,在穿过了夫子庙天下文枢的牌坊,参观了孔庙的大成院,欣赏了别具特色的庙市街景,品尝了贡院西街一带的小吃后,现在我们正坐在仿古的画舫上,乘着月色,荡漾在秦淮的桨声灯影里。那么,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风光。

秦淮河景区景点级别:aaaaa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秦淮风光带以内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中心,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带。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三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内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古老风貌。

坐船从武定门公园出发,只见两边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让人心旷神怡。向前缓缓前进。只见高大的明城墙肃立巍立在眼前。民城墙顶宽7至12米,底宽10至18米,整个墙身呈梯形,上窄下宽。城顶外侧建垛口(雉蝶)13616个,垛长2。75,垛距0。4米。城顶还建有窝铺200座,以作御敌堡垒之用。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部分25。091公里,遗址部分10。176公里。城墙现状基本完好部分(原城墙地上保留三分之一以上即5米)的总长度为22425米,最长一段是九华山图库至神策门,达5462米;最短一段新民门仅为25米。城墙遗迹(原城墙保留不足三分之一即5米高)总长为2666米,其中最长一段中央路西侧至钟阜门西测长1036米,最短一段蓝旗街北测至月牙湖老城南端长65米。

继续前行,高楼大厦肃立在眼前,直指苍穹。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银镜,倒映着一座座高楼大厦。

两小时的游船结束后。我们来到了“鬼脸城公园”。鬼脸城以墙上的鬼脸而出名,鬼脸光滑平整。倒映前面的一潭水里。俗称鬼脸照镜子。

在碧水蓝天之间,鬼脸显得格外的显眼。

秦淮河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护城河,这条河距离之长,河水之深,河床之宽。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十里秦淮配上宏伟的明城墙,在蓝天得映衬下,无人见了不说好。他是古都南京的一大特色,是古都南京的aaa级风景区。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戟门。门内侧有石碑四块。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春秋末年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孔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王公书写刻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人之事。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方),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刻30块。

现在,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走。在进大成殿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古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和孔子诞辰这一天(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祭祀采用的是酉周奴隶主祭天地鬼神的礼仪,在大成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还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大成殿前要设舞台。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人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想之大成。大成殿内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两旁是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文化博物馆”。

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门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梨香阁,原来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现改为游乐场了。东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楼,它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上层用作藏书,下层是阅览室。清末废除科举后,改为小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宁县教育会,抗战时被用作开茶馆、歌场,战后曾先后作为民众教育馆和南京市通志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贡院街—贡院—明远楼】。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那条与贡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贡院西街,贡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一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明远楼就是保存下来的贡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为市场。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义”为立身之本。考生考完后,“金榜”就张贴在前面的贡院街。清末废除科举后,贡院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作用。1919年除留下明远楼和一部分号舍建筑用以陈列历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为市场。明远楼下的《金陵贡院遗迹碑》详细地记载了这一史实。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五

秦淮河,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

发源自漂水东庐山与句容华山,自东向西,潺潺地淌过南京市区的南部,又沿着石城的西北注入长江。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古名“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内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古老风貌。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清未民初,内秦淮河日渐式微,繁华不再,直至1949年后,南京对秦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治理,重点开发了秦淮风光带,古老的秦淮河又重新焕发了青春。

内秦淮河全长9.6华里,史称“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带精华所在,沿岸分别有东水关遗址公园、秦淮水亭、桃叶渡、白鹭洲公园、江南贡院、萃苑公园、王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秦大士故居、沈万三故居、中华门瓮城等旅游文化景点。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内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古老风貌。

坐船从武定门公园出发,只见两边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让人心旷神怡。向前缓缓前进。只见高大的明城墙肃立巍立在眼前。民城墙顶宽7至12米,底宽10至18米,整个墙身呈梯形,上窄下宽。城顶外侧建垛口(雉蝶)13616个,垛长2。75,垛距0。4米。城顶还建有窝铺200座,以作御敌堡垒之用。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部分25。091公里,遗址部分10。176公里。城墙现状基本完好部分(原城墙地上保留三分之一以上即5米)的总长度为22425米,最长一段是九华山图库至神策门,达5462米;最短一段新民门仅为25米。城墙遗迹(原城墙保留不足三分之一即5米高)总长为2666米,其中最长一段中央路西侧至钟阜门西测长1036米,最短一段蓝旗街北测至月牙湖老城南端长65米。

继续前行,高楼大厦肃立在眼前,直指苍穹。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银镜,倒映着一座座高楼大厦。

两小时的游船结束后。我们来到了“鬼脸城公园”。鬼脸城以墙上的鬼脸而出名,鬼脸光滑平整。倒映前面的一潭水里。俗称鬼脸照镜子。

在碧水蓝天之间,鬼脸显得格外的显眼。

秦淮河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护城河,这条河距离之长,河水之深,河床之宽。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十里秦淮配上宏伟的明城墙,在蓝天得映衬下,无人见了不说好。他是古都南京的一大特色,是古都南京的aaa级风景区。

早在去六朝古都南京之前,爸爸就给我看了许多关于南京的资料,其中一篇著名。

散文。

家朱自清写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让我对南京秦淮河的美景更加向往。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相传南京是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00多年建造的中国最古老的城池——越城,秦淮河是秦始皇东巡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六朝时,秦淮河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境,许多故事留传千古。

来到南京时已经是下午了,安排好住处后我们就乘车前往秦淮河风光带。到达时已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先去逛了夫子庙夜市,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在这里买了一些漂亮的雨花石留作纪念。往前就是江南贡院了,听说这里历史上出过几千名江南才子,如郑板桥、吴承恩、唐伯虎、吴敬梓等,我不禁对这里肃然起敬。

再往前走就到了秦淮码头,这里一片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桥头上装饰着各式龙型彩灯,大小各异。还有一些很卡通的生肖灯。游人们看起来十分兴奋,举着照相机前拍后拍,简直想把秦淮河的夜景全装进相机里。因为这里的游船很多,所以我们没用怎么等就乘上了游船,我发现这里的游船已不像朱自清文章里说的比北京北海、扬州瘦西湖的好,从外观看已没什么区别,都是装扮一新的画舫,只是里面的大理石茶几、茶具还有点像朱自清描述的。从船上向外面看,大大小小的船都点起了灯火,灯光映在碧莹莹的水中,真让人有“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感觉。

王献之很羞愧,从此他发奋苦练,终成大师。途中还看到了“秦淮八艳”的故居和雕像。往前又经过了文德桥、文源桥等几座桥,听导游说秦淮河上共有八座桥呢。桥上很多悠闲的人在散步,桥下还挂着一串串足以乱真的蝴蝶串灯,再加上两岸闪烁的霓虹灯,使得这夜晚的秦淮河被妆点得分外妩媚,仿佛重现六朝时的繁华。

伴随着阿宝那美妙的《倾国倾城》主题歌,我们的游船来到了秦淮水榭声光表演舞台,那里有许多古装打扮的舞女在灯光烟雾中轻歌曼舞,我们也仿佛回到了古代,妈妈说原来歌声融于美景中是如此的美妙呀!

再看同船的游客都面带微笑早已陶醉在秦淮夜景中,我和妈妈也依偎在一起欣赏着沿河的美景。不知不觉中游船已驶回码头,一看表已经一个多小时了。上岸后,我恋恋不舍的再回头看看夜色中的秦淮河,清凉的晚风,繁华的彩灯。秦淮河和它的“浆声灯影”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我们们来到秦淮河畔夫子庙游览,一起去看看吧。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龙藏浦,相传是秦始皇开凿,又称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起源于溧水的东庐山和句容的宝华山。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分成两支,一支从通济门外的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到水西门外的西水关出城,称为内秦淮河,全长约10里,其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誉。另一支从城外流过,成为南京城东、城南、城西的护城河。两支在城西汇合,注入长江。南京夫子庙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风光带中心位置的集观光、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的商业区。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整体布局集“庙、市、景”合一,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庙宇。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现夫子庙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庙后学的布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枢坊、魁星阁及棂星门简介。

现在我们就来到夫子庙前的广场,这是夫子庙的中心地区。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它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宮之池”。泮池是文庙前的规制。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与众不同,它是利用内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圆。

文德桥在泮池西侧,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据考证,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在桥的两边分别可以看到桥影将水中明月分为两个半月,这一景观被称为“文德分月”。

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毕集,人才荟萃”之意,初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曾几经兴废。这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东侧这座临街傍水的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这座门叫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在此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4、孔子青铜像。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大成门,也叫戟门。因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故而得名。甬道两侧立着每尊高1.8米的八座孔子门生的汉白玉雕像,为孔门十二哲中最有名的八位: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

大成殿前有一露台,也叫丹墀,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米,四周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侧设有两只石灯笼。丹墀上有尊孔子青铜雕像,像高4.18米,重2.37吨,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孔子青铜像。露台两旁的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30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共有30余块碑石。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它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堂七开间,四周殿廊上环立着26根仿木圆柱。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字,比喻孔子集大成之意;屋脊鸱吻是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清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高6.5米,宽3.15米,是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为画家王宏喜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的时间画成。两旁是颜回、曾参、孟轲、孔汲四亚圣的汉白玉塑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有築、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口古井叫“玉兔泉”,玉兔泉旁边这块碑叫《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捐白银作为附属七县考生赴京会试公车经费的经过。这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第三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碑上刻有文宗加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的诏书。第四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文宗皇帝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

大门内外所悬匾额的名称及书者。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门楣上方题有“大明国子学”,门内匾额上题有“东南第一学”,是由乾隆年间的状元秦大士题写的。

1、明德堂的名称由来及用途。

2、仰圣亭和习礼亭的名称。

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也是夫子庙地区唯一未被破坏的古建筑。当年,这是学子们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学子们集中在此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可能有的朋友要问;各地孔庙中只有“明伦堂”,为何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原来当年南宋宰相文天祥北上抗金,路过南京时,刚好明德堂复建完工。人们请文天祥题字,文天祥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沿用至今。现在这块匾额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迹写成。明德堂现被辟为雅乐宫,演奏古典宫廷雅乐,再现古代雅乐风情。

庭院西边为仰圣亭,内铸有青铜“圣音鼓”;东边为习礼亭,内铸有青铜“礼运钟”。鼓名和钟名均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

1、建筑特点及用途。

2、“尊经阁”匾额的书写者。

3、尊经阁周围建筑的名称。

“尊经阁”是一座重檐丁字脊歇山顶三层古建筑,始建于明朝中期,古时候为教谕讲课的讲堂,楼上藏有《十三经》、《廿一史》等。尊经阁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展出有彩灯、云锦、刻经、金箔等。匾额由我国当代书坛女杰萧娴题写。

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

座右铭。

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金陵灯会、徽派建筑特色、夫子庙特色小吃、秦淮八艳、秦淮画舫、名人旧居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夫子庙都会举行“金陵灯会”,热闹非常。这一带的徽派民居建筑也很有特点,“粉墙黛瓦,高低错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夫子庙美食街有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各种特色小吃。泮池北岸的背景墙上有大型浮雕《秦淮流韵》,其中的“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的卞玉京、顾横波、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乘坐秦淮画舫,泛舟河上,欣赏美景,回顾历史。夫子庙周围还有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等景点,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七

今年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去南京玩。

“南京,六朝古都,有名的景点有:夫子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石博物馆、中山陵等。”我爸爸讲解道,“我们先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看吧。”妈妈说。“好。”我们都同意。

跟随着参观的人流,我们来到纪念馆。刚到纪念馆门口,我就被震撼了:背着老母亲逃难的男子;冻死在母亲血泊中的婴儿……一座座按照真实场景创作的雕塑让人心痛不已。这一座座雕塑神态逼真,让我们心中升起一阵阵悲愤之情,似乎自己就站在硝烟四起、满地横尸的战场。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展览厅。逼真的情景再现、详细的历史资料、被害人的讲述、还有那层层堆积的白骨把我的思绪带回到了1937年12月13日起的长达6个星期暗无天日的日子。日本兵像一群放纵的野兽“极尽所能”地污辱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他们三五成群地游荡在南京街头,肆意烧、杀、抢、掠。面对百姓无助乞求的眼神,“野兽”们亮出黑洞般的枪口和雪亮的刺刀。他们竟然以杀人取乐,进行令人发指的杀人比赛。成千上万的百姓被押到集体屠杀的地方,没有人反抗,无助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30万中国军民就这样去了。

看着这些令人心酸的照片,我自言自语地说:“伤心的日子总会到头。我们一定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离开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惨痛的一幕幕依然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接着,我们又去了夫子庙、中山陵等。我们瞻仰了孙中山的铜像后,又去了雨花石博物馆。

这次的南京之旅很充实、令我印象深刻,希望下次可以再去一次。

作者:高浜六(2)班陈思恬。

指导老师:汪澄。

公众号:跨塘实小木樨写作社。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八

=发源自漂水东庐山与句容华山,自东向西,潺潺地淌过南京市区的南部,又沿着石城的西北注入长江。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古名“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内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古老风貌。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清未民初,内秦淮河日渐式微,繁华不再,直至1949年后,南京对秦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治理,重点开发了秦淮风光带,古老的秦淮河又重新焕发了青春。

内秦淮河全长9。6华里,史称“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带精华所在,沿岸分别有东水关遗址公园、秦淮水亭、桃叶渡、白鹭洲公园、江南贡院、萃苑公园、王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秦大士故居、沈万三故居、中华门瓮城等旅游文化景点。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九

秦淮河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护城河,这条河距离之长,河水之深,河床之宽。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秦淮河。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发源自漂水东庐山与句容华山,自东向西,潺潺地淌过南京市区的南部,又沿着石城的西北注入长江。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古名“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内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古老风貌。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清未民初,内秦淮河日渐式微,繁华不再,直至1949年后,南京对秦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治理,重点开发了秦淮风光带,古老的秦淮河又重新焕发了青春。

内秦淮河全长9.6华里,史称“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带精华所在,沿岸分别有东水关遗址公园、秦淮水亭、桃叶渡、白鹭洲公园、江南贡院、萃苑公园、王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秦大士故居、沈万三故居、中华门瓮城等旅游文化景点。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内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古老风貌。

坐船从武定门公园出发,只见两边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让人心旷神怡。向前缓缓前进。只见高大的明城墙肃立巍立在眼前。民城墙顶宽7至12米,底宽10至18米,整个墙身呈梯形,上窄下宽。城顶外侧建垛口(雉蝶)13616个,垛长2。75,垛距0。4米。城顶还建有窝铺200座,以作御敌堡垒之用。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部分25。091公里,遗址部分10。176公里。城墙现状基本完好部分(原城墙地上保留三分之一以上即5米)的总长度为22425米,最长一段是九华山图库至神策门,达5462米;最短一段新民门仅为25米。城墙遗迹(原城墙保留不足三分之一即5米高)总长为2666米,其中最长一段中央路西侧至钟阜门西测长1036米,最短一段蓝旗街北测至月牙湖老城南端长65米。

继续前行,高楼大厦肃立在眼前,直指苍穹。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银镜,倒映着一座座高楼大厦。

两小时的游船结束后。我们来到了“鬼脸城公园”。鬼脸城以墙上的鬼脸而出名,鬼脸光滑平整。倒映前面的一潭水里。俗称鬼脸照镜子。

在碧水蓝天之间,鬼脸显得格外的显眼。

秦淮河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护城河,这条河距离之长,河水之深,河床之宽。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十里秦淮配上宏伟的明城墙,在蓝天得映衬下,无人见了不说好。他是古都南京的一大特色,是古都南京的aaa级风景区。

早在去六朝古都南京之前,爸爸就给我看了许多关于南京的资料,其中一篇著名。

散文。

家朱自清写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让我对南京秦淮河的美景更加向往。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相传南京是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00多年建造的中国最古老的城池——越城,秦淮河是秦始皇东巡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六朝时,秦淮河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境,许多故事留传千古。

来到南京时已经是下午了,安排好住处后我们就乘车前往秦淮河风光带。到达时已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先去逛了夫子庙夜市,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在这里买了一些漂亮的雨花石留作纪念。往前就是江南贡院了,听说这里历史上出过几千名江南才子,如郑板桥、吴承恩、唐伯虎、吴敬梓等,我不禁对这里肃然起敬。

再往前走就到了秦淮码头,这里一片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桥头上装饰着各式龙型彩灯,大小各异。还有一些很卡通的生肖灯。游人们看起来十分兴奋,举着照相机前拍后拍,简直想把秦淮河的夜景全装进相机里。因为这里的游船很多,所以我们没用怎么等就乘上了游船,我发现这里的游船已不像朱自清文章里说的比北京北海、扬州瘦西湖的好,从外观看已没什么区别,都是装扮一新的画舫,只是里面的大理石茶几、茶具还有点像朱自清描述的。从船上向外面看,大大小小的船都点起了灯火,灯光映在碧莹莹的水中,真让人有“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感觉。

王献之很羞愧,从此他发奋苦练,终成大师。途中还看到了“秦淮八艳”的故居和雕像。往前又经过了文德桥、文源桥等几座桥,听导游说秦淮河上共有八座桥呢。桥上很多悠闲的人在散步,桥下还挂着一串串足以乱真的蝴蝶串灯,再加上两岸闪烁的霓虹灯,使得这夜晚的秦淮河被妆点得分外妩媚,仿佛重现六朝时的繁华。

伴随着阿宝那美妙的《倾国倾城》主题歌,我们的游船来到了秦淮水榭声光表演舞台,那里有许多古装打扮的舞女在灯光烟雾中轻歌曼舞,我们也仿佛回到了古代,妈妈说原来歌声融于美景中是如此的美妙呀!

再看同船的游客都面带微笑早已陶醉在秦淮夜景中,我和妈妈也依偎在一起欣赏着沿河的美景。不知不觉中游船已驶回码头,一看表已经一个多小时了。上岸后,我恋恋不舍的再回头看看夜色中的秦淮河,清凉的晚风,繁华的彩灯。秦淮河和它的“浆声灯影”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十

天将晚的时候,我们来到了秦淮河。雨早已经停歇,天仍是阴沉沉的。

街道两旁亭式建筑,古色古香,古朴典雅,连绵不断,高低参差,错落有致,轩窗阁楼,灰墙黛瓦,坡顶青砖。两旁店铺林立,特产工艺,宾馆酒楼,美食风味,丝绸乌衣,雨花石雕,令人目不暇接。游人如织,拥挤如笼,水泄不通。人挨人,人挤人,俊男靓女,牵手成行,抚肩而进,热闹非凡,繁华市井,巷道满满。选了几只桂花鸭,几颗雨花石,转了转丝绸店,逛了逛乌衣巷,记得几年前的珠帘轩窗草席亭顶,而今已是朱门黛瓦,楼阁翘檐,花格木窗,檐飞窗透。乌衣巷前,刘禹锡的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前夕阳斜”仍然回萦,王谢旧居已去,徽派建筑群集错落,燕子不再,只留给游客一片无尽的遐想和探寻欲望。

站在文德桥上,抚着桥栏云波花柱,向秦淮河远处望去,河两岸亭楼林立,连绵不断,家家户户,临河而开,亭顶檐轩,朱门红窗,细格廊栏,轩窗阁楼,灰墙黛瓦,檐翘廊凸,台阶曲转,近水迎门,大红灯笼高高悬挂,依次排开,或高或低,或明或息,或在屋檐下,或在轩窗旁,或在门廊边,或在河沿角,或如臂伸出,或藏绿树中,或呈横列,或呈竖排,点点红灯,映在水中。徽派风格,别具风情。河水清清,波纹荡荡,绿波微澜,红影绰绰,星星点点,几条小船,紧贴河岸,远远而来,缓缓而走,泛起波纹,涟漪叠兴,船舫相向而行,弄皱一池春水,摇碎两边红灯倒影,颤颤微微。遥遥望去,纹波依依,如裙如裾,风姿绰约,旖旎可人。

也许李白的二分明月的故事依然在流传,但是游人们却忘记了“过桥非君子”的传说,游人开始增多,逐渐拥挤,桥头上,你簇我涌,穿红着绿,牵手搭肩,背包挂伞。想站在桥头留个影,刚举起相机,便有人一晃而过,礼貌者或稍一弯腰,低头而过,或因抢镜,回头报以道歉般的微笑,也有的略微一停,更有的径直而过,谦谦君子之气荡然无存,儒雅之风遗忘于脑后。

站在桥上,看着下面,远处的秦淮河水,河水纹波姗姗,灯影闪闪,不禁吟诗成首:

秦淮水韵波连波,两岸轩亭多错落。

日落黄昏家家灯,桨声吹皱点点红。

白鹭洲头中分水,文德桥上思分月。

未进青楼心莫死,此生必去秦淮河。

来到江南贡院,贡院门旁已经灯笼高挂,金光闪亮,里面陈列史料,并有笔墨纸研扇可兜售。明远楼楼阁里面亦是灯火通明。明远楼呈立体正方,三层木制结构,底层四面各开拱门,梁柱交错,四面轩窗,朱门红窗,剔透玲珑,灯笼高悬,金光红晕。相隔不远便是江南贡院牌匾楹联,顶梁二龙相戏,檐角如龙翘尾,四柱三门,高低双层,错落一致,神韵大气,上贴壁画,古韵明晰。

天将傍晚,夫子庙前东西长街上游人如织,人力车夫着黄衣,戴礼帽,贴在街边,静等游客,更有车夫在人群缝隙中钻来钻去,摇铃声声,车子忽抬忽低,车上游人,忽起忽落,前仰后合。迎面看去,远处得月台下灯笼满檐,金陵春前金龙戏珠。

来到天下文枢牌坊楹联前,文枢牌匾,三门四柱,檐角高翘,庄严宏大,颇为壮观。两边楹联“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之极;大哉夫子,会诗书易礼春秋集其成。”赫然醒目。文人相聚,留影合照。

前面石砌栏杆,栏杆之下是泮池码头,可上游览船。石栏边,星星点点的.矮架柱状路灯,立体古雅,透着古韵,散发着古典的芳香。站在栏杆前可见百米照壁,照壁之上两条金龙,腾空炫舞,二龙戏珠,金光闪闪,金龙之下灯光烁烁,灼灼煜煜,熠熠生辉,似河水奔流,水韵纹翻,河中倒影,金波涟漪,间杂红光点点,其情其景,蔚为壮观。游船画舫,有的紧贴岸边,有的往来穿梭,缓缓而行,船舫金灯绕檐,头尾前后,大红灯笼悬挂,立体线条,明晰凸显。

四面环顾,各色建筑,门前灯笼挂,灯着檐角边,建筑造型,被勾勒得线条清晰,轮廓鲜明,整体毕现,富丽堂皇。文枢楹联后面,东西两侧,魁光阁与聚星亭,犄角相望,互为呼应,六角飞檐,聚星亭看似双层,魁兴阁内魁星亭三层六面,飞檐翘角,檐角金光闪耀,线条清清。街边几棵绿树间杂其中。

照壁,泮池,天下文枢,一条中轴线,正对着夫子庙棂星门,六柱三门,上刻篆文“棂星门”,并有牡丹图案砖刻浮雕,美仑美奂,进棂星门,大成门,便是大成殿。

站在泮池东面的桥头上,前有咸亨酒楼,后有得月台,河边秦淮人家,金陵春酒楼,家家灯光点缀,处处灯火辉煌。秦淮河上,画舫着金色船顶,带红色光晕,浮斑驳水面,缓缓而行。水面之上,明暗交杂,泮池岸边石栏,明光倒映,画舫红晕和远处亭楼轮廓,檐角灯笼,倒影入水,纹波荡漾,影影绰绰,黑暗之中,碎金点点,红影闪闪,如梦如幻。

街头之上,灯光璀璨,溢彩流光,江南小调,丝竹炫音,茗茶沁鼻,小吃飘香,游人流连,市民倘佯,一派盛世繁荣的景象。

匆匆地走在人流中,我与上次一样只是一个游客,繁华的街景,炫目的光影,流线型的亭榭,喧闹的人流,抢走了我的柔软的眼,夺走了我的躁动的心,让我宁静的思绪沉睡在心底。

我本想在王者之都的金碧辉煌里,去乌衣巷前体会一下昔日的枣花香,感受一下夕阳斜;到朱雀桥边想象一下野草花,文德桥上体会二分明月,白鹭洲头吟诵李白的二水中分;再到桃花渡前,媚香楼里,长板桥边,体会侠骨柔肠,浅斟低唱;尝尝咸亨酒店的淮扬菜,秦淮人家喝杯酒,在孔乙己的茴香豆中,找点灵韵,寻点才思;想象江南才子的文思泉涌,吟风诵词和秦淮八绝的凄婉绝美;我也想在桨声灯影里感受一下两位文者的不同感受,体会一下而今时代的我在桨声灯影里的感动与文思。

也作为一个师者,感受一下当时贡院号舍里的江南学子,到明月楼上浏览一下号舍,如同今天当一次监考;看看当年学子的卷宗;走进夫子庙,到露台上感受一下昔日的讲台;体会颜回,孟轲对老师的膜拜;想象一下当年皇帝出巡朝圣祭孔的阵容。

我像八年前一样,来到秦淮河,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离去。带着浅浮的表象,带着炫目的观感,支离破碎的野史与传说。我并没有在你的璀璨的灯光里体味到你昔日的沧桑和悲凉,我并没有在你沿袭的酒家中体味到你的千年之前诗人到来时的落魄,我并没有在你同样的巷口,一样的桥头听到你的昔日的故事和诗人的传说。

秦淮河啊,我又一次随着拥挤的人流,匆匆地浏览了你金粉的凝脂,溢彩的灯影,站在秦淮河的桥头上,我总有一种与你相隔遥远的距离之感,我像是一个擦肩的游客,与你只是一个萍水相逢的约见,一个淡淡如水的交集,我没有走进你的内心,只是见到了你五彩的浮容,轻曳的裙裾,不知道你千年的悲欢,体会不到你历史的沧桑感。

秦淮河水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桥头,每一个巷口,每一个台阶,每一个酒楼,每一个院落,似乎都有着一个凄美的故事,你给了我们一缕明媚的春光,一袭艳艳的暖意,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你用一幅五彩的面纱遮住了你流血的伤口,断角的的残垣,把那些凄美的名字和传说注入了导游的描述中,让它炫光流彩,芳香永远。

也许,等到下一次,我一定不会这么匆匆,我一定打好行囊,来与你做一个深深的约见。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旅客:

你们好!在穿过了夫子庙天下文枢的牌坊,参观了孔庙的大成院,欣赏了别具特色的庙市街景,品尝了贡院西街一带的小吃后,现在我们正坐在仿古的画舫上,乘着月色,荡漾在秦淮的桨声灯影里。那么,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风光。

秦淮河景区景点级别:aaaaa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

秦淮风光带以内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中心,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带。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十二

早在去六朝古都南京之前,爸爸就给我看了许多关于南京的资料,其中一篇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让我对南京秦淮河的美景更加向往。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相传南京是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00多年建造的中国最古老的城池——越城,秦淮河是秦始皇东巡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六朝时,秦淮河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境,许多故事留传千古。

来到南京时已经是下午了,安排好住处后我们就乘车前往秦淮河风光带。到达时已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先去逛了夫子庙夜市,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在这里买了一些漂亮的雨花石留作纪念。往前就是江南贡院了,听说这里历史上出过几千名江南才子,如郑板桥、吴承恩、唐伯虎、吴敬梓等,我不禁对这里肃然起敬。

再往前走就到了秦淮码头,这里一片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桥头上装饰着各式龙型彩灯,大小各异。还有一些很卡通的生肖灯。游人们看起来十分兴奋,举着照相机前拍后拍,简直想把秦淮河的夜景全装进相机里。因为这里的游船很多,所以我们没用怎么等就乘上了游船,我发现这里的游船已不像朱自清文章里说的比北京北海、扬州瘦西湖的好,从外观看已没什么区别,都是装扮一新的画舫,只是里面的大理石茶几、茶具还有点像朱自清描述的。从船上向外面看,大大小小的船都点起了灯火,灯光映在碧莹莹的水中,真让人有“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感觉。

王献之很羞愧,从此他发奋苦练,终成大师。途中还看到了“秦淮八艳”的故居和雕像。往前又经过了文德桥、文源桥等几座桥,听导游说秦淮河上共有八座桥呢。桥上很多悠闲的人在散步,桥下还挂着一串串足以乱真的蝴蝶串灯,再加上两岸闪烁的霓虹灯,使得这夜晚的秦淮河被妆点得分外妩媚,仿佛重现六朝时的繁华。

伴随着阿宝那美妙的《倾国倾城》主题歌,我们的游船来到了秦淮水榭声光表演舞台,那里有许多古装打扮的舞女在灯光烟雾中轻歌曼舞,我们也仿佛回到了古代,妈妈说原来歌声融于美景中是如此的美妙呀!

再看同船的游客都面带微笑早已陶醉在秦淮夜景中,我和妈妈也依偎在一起欣赏着沿河的美景。不知不觉中游船已驶回码头,一看表已经一个多小时了。上岸后,我恋恋不舍的再回头看看夜色中的秦淮河,清凉的晚风,繁华的彩灯。秦淮河和它的“浆声灯影”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十三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十四

早在去六朝古都南京之前,爸爸就给我看了许多关于南京的资料,其中一篇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让我对南京秦淮河的美景更加向往。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相传南京是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00多年建造的中国最古老的城池——越城,秦淮河是秦始皇东巡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六朝时,秦淮河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境,许多故事留传千古。

来到南京时已经是下午了,安排好住处后我们就乘车前往秦淮河风光带。到达时已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先去逛了夫子庙夜市,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在这里买了一些漂亮的雨花石留作纪念。往前就是江南贡院了,听说这里历史上出过几千名江南才子,如郑板桥、吴承恩、唐伯虎、吴敬梓等,我不禁对这里肃然起敬。

再往前走就到了秦淮码头,这里一片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桥头上装饰着各式龙型彩灯,大小各异。还有一些很卡通的生肖灯。游人们看起来十分兴奋,举着照相机前拍后拍,简直想把秦淮河的夜景全装进相机里。因为这里的游船很多,所以我们没用怎么等就乘上了游船,我发现这里的游船已不像朱自清文章里说的比北京北海、扬州瘦西湖的好,从外观看已没什么区别,都是装扮一新的画舫,只是里面的大理石茶几、茶具还有点像朱自清描述的。从船上向外面看,大大小小的船都点起了灯火,灯光映在碧莹莹的水中,真让人有“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感觉。

王献之很羞愧,从此他发奋苦练,终成大师。途中还看到了“秦淮八艳”的故居和雕像。往前又经过了文德桥、文源桥等几座桥,听导游说秦淮河上共有八座桥呢。桥上很多悠闲的人在散步,桥下还挂着一串串足以乱真的蝴蝶串灯,再加上两岸闪烁的霓虹灯,使得这夜晚的秦淮河被妆点得分外妩媚,仿佛重现六朝时的繁华。

伴随着阿宝那美妙的《倾国倾城》主题歌,我们的游船来到了秦淮水榭声光表演舞台,那里有许多古装打扮的舞女在灯光烟雾中轻歌曼舞,我们也仿佛回到了古代,妈妈说原来歌声融于美景中是如此的美妙呀!

再看同船的游客都面带微笑早已陶醉在秦淮夜景中,我和妈妈也依偎在一起欣赏着沿河的美景。不知不觉中游船已驶回码头,一看表已经一个多小时了。上岸后,我恋恋不舍的再回头看看夜色中的秦淮河,清凉的晚风,繁华的彩灯。秦淮河和它的“浆声灯影”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十五

请大家再往前走,这里便是夫子庙的学宫。门楣上方原来有“学宫”匾额,门外柏木牌坊,牌坊上题有“东南第一学”。牌坊的北面是四周围有木栏的花圃,左右有四书斋,是学子自修读书的地方。这四斋名称分别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后面是明德堂,这座建筑建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堂名为文天祥所书。明德堂是学子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朝圣后,学子在此集会,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东墙有“卧碑”,就是训教的法规。左右横梁上悬挂着江宁府所属六县举贡员生题额。我们眼前的这座建筑是梨香阁,原来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崇圣祠,现改为游乐场了。东面那座建筑是青云楼,它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是供把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初建时为三层楼,因为临近贡院,为防止有人从楼上偷看贡院,清代时改建成二层楼,上层用作藏书,下层是阅览室。清末废除科举后,改为小学,民国初年改为江宁县教育会,抗战时被用作开茶馆、歌场,战后曾先后作为民众教育馆和南京市通志馆。这也是旧学宫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建筑之一。各位游客:参观完学宫建筑后,我们再去参观一下夫子庙的另一座古建筑群——贡院。

【贡院街—贡院—明远楼】。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便是贡院街,那条与贡院街相交的南北向街道就是贡院西街,贡院街北面就是古代时南京规模庞大的考试场——贡院。贡院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是县府考试场所。明太祖朱元津定都南京后,这里成了乡试、会试场所。明永一乐十九年(14)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作为陪都,加上江南又是人文基本之地,考试仍在这里按期举行。明成祖继续派人建造江南贡院,明清两代对贡院不断扩建,到清光绪时,贡院规模之大,已成为当时23个行省的贡院之最。对此,我只要告诉大家一个数字,你就可想而知了——到清代同治年间,已建供考试用的“号舍”有20644间,且还不包括司考官员、职司人员的办公住宿用房。可惜现存贡院建筑已屈指可数,明远楼就是保存下来的贡院建筑之一,而其他大部分已被辟为市场。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座三层建筑,就是明远楼了。楼呈四方形,四面设窗,地处贡院中心,在此可以监视考生和贡院内执役人员。“明远”的意思就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封建王朝教育士子以“孝梯忠义”为立身之本。考生考完后,“金榜”就张贴在前面的贡院街。清末废除科举后,贡院也随之失去了原来的作用。19除留下明远楼和一部分号舍建筑用以陈列历史文物外,其余一并拆除,辟为市场。明远楼下的《金陵贡院遗迹碑》详细地记载了这一史实。

各位游客:关于夫子庙我就介绍到这里。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逛一下夫子庙的东市、西市,同时也可选购一些喜爱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还可以去西街一带品尝夫子庙的风味小吃,夫子庙可谓是全国闻名的小吃荟萃之地。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十六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秦淮河是我国南京境内最大的一个河流,秦淮河有两个部分,一个市内河,在南京城里,它是十里秦淮最繁荣的地段;另一部分是外河。秦淮河有两个源头,东部的源头在句容市宝华山那里,南边的源头在溧水县的东庐山那里,东庐山是天生桥下面的胭脂河。这两个源头都在江宁区境内,总东水关一直流淌到南京城里。秦淮河从东向西一直贯穿整个市区,南边从西水关流出来,一直如此流淌着汇聚到长江中。

秦淮河,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称它为淮水,它的本名是“龙藏浦”,流域面积很大,是南京地区最主要的一条河道,也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条河道。

传说,在楚威王东游的时候,看见金陵尚空有紫色的空气上升,他将那认为是王气,所以就开凿了方山,后来的人错误的认为这水是秦朝的时候开凿的,所以给它取名为“秦淮”。

秦淮河是我国南京市众多文化的摇篮,是秦淮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京人。早在石器时代的时候,那里就有人居住。东吴以后,那里也一直是一个繁华的地段,六朝的时候,成为众多名门望族居住的地方,商人也大都在这里汇聚。唐朝以后,这里开始没落,但是却有很多文人墨客在此吟诵佳句诗篇。宋朝以后,这里重新焕发出了活力。到了明清两代的时候,这里更加繁华。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发生了众多的战乱,所以,这里的建筑也遭到了破坏。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十七

五一就到了,你一定去了美丽的地方旅游了吧。快来说说吧。

“五一”放假时,我和家人游览了位于浙江省素有“江南第一水乡”之称的古镇周庄。

周庄四面环水,只有一小片陆地。我们仿佛置身于水的世界,正如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说:周庄真不愧是东方威尼斯。刚走进周庄,就可以看到纵横交错的小河上,有穿梭往来的船只,在一条条船上,艄公们摇着船桨,唱着古老的号子,悠哉悠哉地向前划去。河面上,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静静地横卧着,置身其中,使人仿佛回到了久远的过去,感受到了周庄的古朴与宁静。

我们去的那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雨水打在河面上,泛起一圈圈波纹,就像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荷花。雨打在脸上,痒酥酥的,让人感到江南的清丽。

周庄第一多是水多。古镇四面环水,镇内河道呈井字形,居民依河筑屋,依水成街。无论从哪里看都能看到周庄的小河曲曲绕绕,穿插在古镇中。

周庄第二多是桥多。河道上横跨着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其中以桥楼富安桥和双桥最为著名。到了周庄,不去双桥,可真是一大遗憾呀。

周庄第三多便是古建筑多。镇子上近千户居民至今还居住在明清时代的房屋里面。但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和“七进五门楼”的.深厅。这两座建于明朝时期的古建筑,至今依然保留着典雅秀美、旷远明瑟的风格,居住在周庄里的人们也具有一种不同于别处的纯朴和淡泊。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太湖的宽广,青海湖的质朴,天池的清澈。但我却被周庄水的细腻所感染,它是多么的温暖,多么的纯洁,而又不失江南的妩媚。希望有朝一日再能去看一看那美丽的水乡———周庄!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十八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内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古老风貌。

坐船从武定门公园出发,只见两边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让人心旷神怡。向前缓缓前进。只见高大的明城墙肃立巍立在眼前。民城墙顶宽7至12米,底宽10至18米,整个墙身呈梯形,上窄下宽。城顶外侧建垛口(雉蝶)13616个,垛长2.75,垛距0.4米。城顶还建有窝铺200座,以作御敌堡垒之用。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部分25.091公里,遗址部分10.176公里。城墙现状基本完好部分(原城墙地上保留三分之一以上即5米)的总长度为22425米,最长一段是九华山图库至神策门,达5462米;最短一段新民门仅为25米。城墙遗迹(原城墙保留不足三分之一即5米高)总长为2666米,其中最长一段中央路西侧至钟阜门西测长1036米,最短一段蓝旗街北测至月牙湖老城南端长65米。

继续前行,高楼大厦肃立在眼前,直指苍穹。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银镜,倒映着一座座高楼大厦。

两小时的游船结束后。我们来到了“鬼脸城公园”。鬼脸城以墙上的鬼脸而出名,鬼脸光滑平整。倒映前面的一潭水里。俗称鬼脸照镜子。

在碧水蓝天之间,鬼脸显得格外的显眼。

秦淮河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护城河,这条河距离之长,河水之深,河床之宽。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十里秦淮配上宏伟的明城墙,在蓝天得映衬下,无人见了不说好。他是古都南京的一大特色,是古都南京的aaa级风景区。

文档为doc格式。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十九

王献之很羞愧,从此他发奋苦练,终成大师。途中还看到了“秦淮八艳”的故居和雕像。往前又经过了文德桥、文源桥等几座桥,听导游说秦淮河上共有八座桥呢。桥上很多悠闲的人在散步,桥下还挂着一串串足以乱真的蝴蝶串灯,再加上两岸闪烁的霓虹灯,使得这夜晚的秦淮河被妆点得分外妩媚,仿佛重现六朝时的繁华。

伴随着阿宝那美妙的《倾国倾城》主题歌,我们的游船来到了秦淮水榭声光表演舞台,那里有许多古装打扮的舞女在灯光烟雾中轻歌曼舞,我们也仿佛回到了古代,妈妈说原来歌声融于美景中是如此的美妙呀!

再看同船的游客都面带微笑早已陶醉在秦淮夜景中,我和妈妈也依偎在一起欣赏着沿河的美景。不知不觉中游船已驶回码头,一看表已经一个多小时了。上岸后,我恋恋不舍的再回头看看夜色中的秦淮河,清凉的晚风,繁华的彩灯。秦淮河和它的“浆声灯影”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南京秦淮河的导游词篇二十

早在去六朝古都南京之前,爸爸就给我看了许多关于南京的资料,其中一篇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让我对南京秦淮河的美景更加向往。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相传南京是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00多年建造的中国最古老的城池——越城,秦淮河是秦始皇东巡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六朝时,秦淮河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境,许多故事留传千古。

来到南京时已经是下午了,安排好住处后我们就乘车前往秦淮河风光带。到达时已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先去逛了夫子庙夜市,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在这里买了一些漂亮的雨花石留作纪念。往前就是江南贡院了,听说这里历史上出过几千名江南才子,如郑板桥、吴承恩、唐伯虎、吴敬梓等,我不禁对这里肃然起敬。

再往前走就到了秦淮码头,这里一片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桥头上装饰着各式龙型彩灯,大小各异。还有一些很卡通的生肖灯。游人们看起来十分兴奋,举着照相机前拍后拍,简直想把秦淮河的夜景全装进相机里。因为这里的游船很多,所以我们没用怎么等就乘上了游船,我发现这里的游船已不像朱自清文章里说的比北京北海、扬州瘦西湖的好,从外观看已没什么区别,都是装扮一新的画舫,只是里面的大理石茶几、茶具还有点像朱自清描述的。从船上向外面看,大大小小的船都点起了灯火,灯光映在碧莹莹的水中,真让人有“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感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