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实用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8:42:36 |
- zdfb |
- 8页
生命不息,总结不止。总结是我们对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方式。总结应该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具备实际操作性。如果想了解更多优秀的总结写作,可以参考以下范文进行学习和分析。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一
中西医协同救治的效果立竿见影。在新冠肺炎防疫治疗最关键的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建立了中西协同救治巡诊会诊专家组,12个专家组每组配有一名西医专家,一名中医专家和一名武汉当地专家,对武汉所有住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进行巡诊巡查指导用药。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巡诊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死亡率逐步下降。
在临床救治的同时,张伯礼与刘清泉还共同承担了科技部应急攻关专项——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对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进行筛选与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六神胶囊/丸、连花清瘟胶囊等多个名优中成药显示体外能够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再结合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作为参考,中医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更有针对性地治疗新冠肺炎。
冬去春来,武汉樱花悄然绽放,武汉也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患者符合出院标准。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收舱那天,天空晴朗,阳光洒满大地。26天时间里,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4名患者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据后来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冠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应用的病例高达九成以上,武汉方舱医院患者服用中药的比例更是达到了99.9%。
“中国没有特效药,但有特效的治疗方案。这是中西医协同救治的生动实践。”江夏方舱医院的“三零”答卷令刘清泉骄傲又欣慰。但他事后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回想起建舱之初立下的“零感染、零转重”的军令状,自己颇感压力。“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压力,只想着赶快治病救人;事后仔细想想,要保证500多名患者零转重有很大风险,真的很不容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二
关关难过关关过。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体了解患者情况后,经专家组讨论,张刘二人决定在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使用西医设备检测)的治疗手段,对患者除了施以汤剂,辅之理疗、按摩、灸法等,同时还教患者练习太极、八段锦,以利疏经活血。
在此期间,武汉疫情进展焦灼,因病毒较为陌生,即使疫情得到一定的缓解,真正痊愈出院的患者却凤毛麟角。患者焦虑,医生着急,市民恐慌,疫情防控走向低迷。
就在此时,在张伯礼和刘清泉亲自参与救治和指导下,2月3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名确诊患者康复出院。2月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两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23位患者“组团”出院。
两天31位患者的痊愈出院极大地鼓舞了医疗队员的士气,对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更是一剂“强心针”。
中西医协同救治的效果立竿见影。在新冠肺炎防疫治疗最关键的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建立了中西协同救治巡诊会诊专家组,12个专家组每组配有一名西医专家,一名中医专家和一名武汉当地专家,对武汉所有住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进行巡诊巡查指导用药。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巡诊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死亡率逐步下降。
在临床救治的同时,张伯礼与刘清泉还共同承担了科技部应急攻关专项——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对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进行筛选与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六神胶囊/丸、连花清瘟胶囊等多个名优中成药显示体外能够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再结合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作为参考,中医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更有针对性地治疗新冠肺炎。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三
在没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之时,他推动中医药尽早参与病人救治,展开研究;在众人因传染惶惶之时,他破谣立论,稳定民心。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
随着国家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中医药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看着越来越多的新冠疫情患者经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出院,他挺起了中医药人的脊梁。
“在风中在雨中在火中,在一切故事发生的时刻;在城市在原野在旅途,在任何苦难欢乐的现场……”1月27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了几十年的张伯礼院士,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率团来到武汉,来到新冠疫情患者身边,立刻展开用中医药诊治患者的探索,推动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防治。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四
张伯礼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倾注了大量心血,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以拓展学生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他捐出“何梁何利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奖”40多万元奖金,设立“勇搏”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指导研究生、亲自给本科生授课。他常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了实验室能科研。”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培养出站博士后、博士、硕士140多名。他指导的3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出自他的一名残疾学生。
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他提出“政治思想过硬、学会中医思维、临床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倡导问疑精神和专业实践,创建了“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从他的身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他对中医药事业的无比热爱,也从中学到了他为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一次,他买进一台利用全血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仪器。在摸索实验条件、建立基础数据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新鲜血液进行反复测试,为此张伯礼连续8次抽取自己的静脉血。他说:“只要实验能取得进展,抽点儿血不算什么!”
多年来,张伯礼高度重视中医药教育质量,致力于创建中医药高等教育规范。,他主持制定了《中国·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在6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了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和中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对规范中医办学、保证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他主持制定了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第一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中医师前)教育标准(草案)》,提交首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讨论,获审议通过,并向全世界发布,有力推动了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我的人生格言是做患者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张伯礼把“贤以弘德,术以辅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仍坚持每周出门诊,有时从外地赶回来,连饭都顾不上吃,在诊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处处为病人着想,从不开大处方,不作不必要的检查,不收病人任何礼物,为病人精心诊治,以高超的医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五
在武汉的张伯礼一直牵挂着天津的疫情防控。“我也是天津专家指导组中医组的成员,第一个病人我就参加会诊了。别看在这儿,天津的疫情我都知道,136人确诊,2月27日新增一例是院内感染,出院已经破百例了。天津的同道经常会咨询一些问题。”他说,“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津的防控措施非常扎实、有效,很多方面值得全国借鉴。全国人民摘口罩的日子应该不远了。”
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中医药文化精髓,正是因为有张伯礼这样的高德大医和张磊这样的后辈才俊的不断传承,才得以继续护佑着我们的康宁。“中医是苍生大医,治病救人几千年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财富。”张伯礼说,“祖先留下的财富,是无价的瑰宝,让我们在应对疫情时有了中西医两套治疗方案,我们应该感到幸运。”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张伯礼抗击非典时的誓言至今依然不改,他对这场空前壮烈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最后胜利一直信心满满。有其诗《战地灯节》为证:“灯火满街妍,月清人迹罕。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你好我无恙,春花迎凯旋。”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六
2月28日,在武汉协和医院病房,记者专访张伯礼院士时,值班护士黄珺说:“你们快帮我们劝劝老人家,他简直不听话,每天睡得好晚,住院还忙工作。”
怕影响军心,张伯礼提出不要将他手术的消息对外界公布。麻醉过后,他醒来就让秘书给他读疫情通报,并打电话询问江夏方舱医院的情况,还经常要接听医护人员求教的电话。江夏方舱医院是目前唯一由中医接管的方舱医院,驻扎着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驰援武汉的中医医疗队。这是在他的提议下,紧急调集的“中医国家队”。作为国家中医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深感此行武汉的责任重大,因而,病倒了也不能懈怠。尽管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的领导反复叮嘱他安心休养,但他的那份牵挂怎么也放不下。“仗正在打,我不能躺下。”张伯礼讲到这里有些哽咽。国务院领导点将让他征战武汉,专家组有多名院士,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召他们前来。他意识到此行不会轻松:“领导的信任化为不竭的力量,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手术后,他以诗抒怀:“抗疫战犹酣,身恙保守难,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他笑道:“肝胆相照,我这回把胆留这儿了。”风趣的话语,透着和蔼、豁达。如果不是右手腕上封着的静脉留置针,你很难想象,这位72岁的老人刚做过胆囊摘除手术。
他从来不服老,有个细节令记者感慨,记者在报道中介绍他是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审读时将“老人”改为了“学者”。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七
7月24日上午,在抗疫期间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院士回到武汉,来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参加武汉市中医医院挂牌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的签约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结束后,张伯礼院士还将前往新冠肺炎感染者中医康复中心。
在活动现场,张伯礼院士接受记者专访高兴地说:“现在的武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喜欢这个武汉。”张伯礼院士谈武汉经验对世界的贡献:我一直说,武汉人民是英雄人民,在这次疫情中武汉人民做出了牺牲,给全国人民总结了经验,也给世界人民总结了很多经验。
同时,他还预测了今年秋冬疫情的变化。未来像武汉这种大规模爆发不会再出现,可能会出现多点散发和小规模聚集爆发,但相信很快就会被控制。
今年1月26日,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来到武汉,率领209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总计收治病人564人,治愈出院392人。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在武汉抗疫期间,张伯礼士胆囊炎发作,接受手术后3天后就投入工作中。4月16日,张伯礼离开了他苦战82天的武汉。临别之际,张伯礼院士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做了贡献,但还是要坚持一下,现在武汉市是全国最安全的城市。我跟武汉会常来常往。”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八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疫情也寄予希望。
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疗效。他建议:轻中症患者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
随着中医药诊疗参与力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目前,中医或中西结合救治患者七千多人次,已有近千名患者治愈出院,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全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
张伯礼说:“从深度看,中医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有了成建制队伍和定点医院,仅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两家定点医院,就有400余张床位;金银潭医院开设了中医病床40余张,由中医药人员进行救治,使患者得到了系统规范的中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全国多地中医院参加病人收治,或建立了中医会诊制度;多个省市发布文件,要求全部患者都能得到中医药治疗。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全过程发挥了作用:对于普通型患者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促进痊愈;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可减轻肺部渗出,控制炎症过度反应,防止病情恶化;对于恢复期患者,可促进康复进程。除了临床救治,还同步开展了临床和药物科学研究,我们承担了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疫情的临床研究,目前已经启动,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九
(一)。
古稀之年,仍坚持出诊,您的身影一直在人民需要的地方。前,抗击非典前线,您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庚子新春,您再次逆向而行、披荆斩棘。大年初三您带领一大批中医药专家前辈逆行奔赴武汉,你们亲自为感染患者处方开药,辨证施治,取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良好效果,使中医药这座文化宝库在新时代、在关键时刻再次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惠及广大患者。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在您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您是天津的骄傲,是中医人的榜样,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子,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应深刻学习您的精神,提升自我能力,珍惜时间,提升技能,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助力医学事业的进步。
(二)。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伯礼爷爷奉命于危难之间,古稀之年逆行武汉,挺身而出坚守江城。在每日超负荷工作下,胆囊旧疾复发,摘除术后仅仅三天就再一次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不计个人得失,只愿山河无恙。校长大力推广中医药治疗,亲自为新冠患者辨证施治,使得中医药这座伟大的宝库在国家危难之刻发挥着重要作用。您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同志学习的榜样,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受到了很大鼓舞,我们要努力学习,继承发展,厚积薄发,日后在国家需要我们之时冲在一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抗“疫”中,我们要做棵“石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立根”的顽劲儿。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艰难越挺立,这就是顽劲儿。我们向“疫魔”宣战,全民都在狙击”,每个人都是逆行者。“疫情未来10天至两周或迎来高峰期”,更需要我们携手逆行,携手抗击,万众一心、共克难关。对于个体来说,天降大任,苦心志,行拂所为,在危难中得以锻造,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实践告诉我们:越是经历过艰苦环境磨炼的国度,生命力越是顽强,越是倔强,因为她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要有“千磨”的坚劲儿。自强不息、劲健有力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曾记否,我们之所能历经无数战乱饥荒、屡受外敌欺侮侵略而始终怀揣梦想,不折不挠、奋起抗争,愈挫愈勇、奋发图强,一路高歌前行,就是因为我们骨子里那股“宁折不可曲”的坚劲儿。面对“疫情”蔓延,不恐慌,不麻痹,心理上貌视,行动上重视,方法上科学,这才是我们战“疫”的正确打开方式。柑风沐雨,不畏浮云,自信击“疫”,我们一定能破“疫”前行、行稳致远!
笔者被张伯礼院士奋力抗疫的先进事迹所感染。自抗疫人民战争打响,这位中医大家挺身最前线,老当益壮、当仁不让,以“中药漫灌”的理念,科学救治新冠肺炎患者,诠释了阻击疫情关键时刻一个中医药科学家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仁心大爱,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年逾古稀的张伯礼院士,从天津来到湖北,以科学报国的精神,充分发扬中医药特长,在疫情阻击战中指导建起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率领由来自天津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书写了挑战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为新冠病毒患者解除病痛,为阻击疫情蔓延争取了主动和时间,充分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魅力,印证了中西医结合在抗击疫情中的功力和成效。
张伯礼院士身患胆石症,在抗疫斗争前线微创切除胆囊,成为“无胆英雄”,他不曾从抗疫火线退下,而是毅然坚守,而且他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带领天津第十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也来到武汉,父子在一线红区共同抗击疫魔,如此情节,多么感人!
张伯礼院士是一位英勇无畏、敢于担当、忘我工作的抗疫英雄,一位白衣天使的代表,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代表,一位天津人的代表。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必将激励我们把抗疫斗争进行到底,夺取最后的胜利。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十一
张伯礼在武汉时,儿子张磊也报名要求参加医疗队。张磊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2月21日,他带领第十二批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增援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我是党员,又是科领导,还有抗击非典、禽流感的经验。”张磊告诉记者,“父亲这么大年纪都来了,我哪能坐得住?”不过,出发的时候,张磊没告诉母亲。而那天,正是母亲的生日。往常这一天,他们一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这一次,他却缺席了。张磊嘱咐妻子和妹妹帮他隐瞒:“就对咱妈说我要去滨海新区值班。”他兼任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他想,能瞒一天是一天,“不能让老妈又多一份担心。”
张伯礼接受手术那天,照例要征求家属意见,他说:“不要告诉家人,我自己签字吧!”这是为了瞒着老伴,毕竟,这个时候在武汉病倒了,他怕老伴担惊受怕。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十二
“如果疫情是一场大考,那么目前考试依然继续。全球新冠疫情确诊病例超过百万的国家已经有5个。如果8月份还没有出现拐点,很可能今年秋冬新冠和流感一起‘横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7月30日天津召开的“中医药抗击疫情的经历与思考”报告会中上介绍,“在后疫情时代,利用短短三个月,党和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建立机制,进行物资准备,人员培训,已经为第二阶段抗击疫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第二次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好充足准备。
张伯礼认为,疫情之初的确暴露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响应机制比较滞后,层层上报延误时机。基层医疗几乎瘫痪,患者都挤兑到大医院。“那么直报机制怎么建?基层医疗怎么强起来?综合医院治疗传染病有很多困难,三区两通道都是临时搭建,综合性医院一般不收治传染病。遇到这种疫情怎么办?”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后疫情时代防控响应机制救治体系搭建了四梁八柱。”张伯礼院士总结说,“其中包括构建5个体系,强大的公卫体系,稳步发展服务体系、防控体系、应对响应预案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这几大体系的建设,不只是硬件建设,更多的是机制制度的建设,包括健全响应机制、投入机制、分工机制、城乡和社区联动机制、预防机制等15项机制,用创新的方法搭建机制、构建体系。”
“从4月26日中央指导组撤离武汉到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党和政府没有一丝松懈,快马加鞭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内容基本都在落实中。”张伯礼院士介绍,比如现在重点医院都在建设一部分负压病房,可以收治比较重的传染病患者,今年秋天就要启用。“三药三方”中的“三方”上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听了汇报和审查,有望最近正式批复上市,为可能发生的疫情准备好弹药。此外,还包括物资的准备,人员的培训等,未雨绸缪,党和政府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做了充分的安排和准备。
“北京新发地这次发生的小规模聚集性爆发,就是在各项机制建立过程中,发生的新疫情,能不能很好应对是个很好的检验。”张伯礼院士欣慰地说,事实证明,北京只用了40天就解决了问题,是非常好的可以借鉴的经验。目前乌鲁木齐和大连也是这种情况。
新冠疫情患者大部分没有后遗症。
上周张伯礼院士重返武汉督导和检查新冠疫情患者康复工作,并诊察了部分病人,为患者把脉处方。他还总结了新冠疫情后遗症新特征趋势。“有几点和我之前想得不太一样。新冠疫情患者大部分没有后遗症;部分后遗症也与当初病情严重程度并非正相关,也就是说重症患者不一定就有后遗症重,而轻症患者也不一定没有后遗症。”张伯礼院士说,此外部分患者心理创伤与身体损伤同样并重。原以为病治好了,不是应该高兴吗,但是很多人出现了失眠、焦虑、敏感、甚至抑郁状态,有些人出现脱发、纳差、腹胀,这都需要引起重视,早些干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对于部分肺损伤的患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张伯礼院士拿出几张患者的肺部ct介绍,通过影像可以看到,这名患者的肺纤维化通过治疗,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转,估计再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就能彻底康复了。此外新冠疫情康复患者应该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中西药结合药物,呼吸训练、物理疗法、针灸、贴敷、太极拳和八段锦、食疗及心理调护等。
不封城隔离武汉患者可能超100万。
“我们国家用了1.5个月基本控制疫情,2.5个月基本取得胜利,3个月胜利班师。如果武汉没有封城、实施隔离会怎样?前不久湖北同济医学院对武汉疫情建了一个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结果。”张伯礼院士指着图标中的数据说,封城后患病人数降低了96%,也就是说如果不封城,患病人数就不是7万人而是近150余万人;2月3日武汉开始实行最严格隔离,患病者降低了69.6%;2月17号网格化大排查,又减少患病机会3.7%。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封城和隔离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高传染性隐蔽性的新冠,全面严格隔离排查,早诊早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采取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也是科学严谨的。”张伯礼院士说,“同时我们的政府威信高,老百姓配合得比较好,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可以说,这场抗疫全国人民都是英雄。”
张伯礼院士由衷地表示:“此次抗疫效率之高,决心之大,投入之多都史无前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某些喊‘人权至上’的国家相比,不就是一次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吗!”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十三
今天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一位七旬医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在康复驿站,张伯礼正在给治愈后仍处于隔离期的康复者们问诊。随着疫情持续向好,治愈患者不断增加,完善新冠肺炎康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成为他现在的主要工作。
张伯礼说,两个月的一线抗疫,让他最欣慰的是,中医早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月初,刚到武汉不久的张伯礼面对没有西医特效药的情况,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等患者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式,也就是给他们普遍服用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袋装汤剂,这一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采用中医药早期干预的同时,张伯礼又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共同请缨,率领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他们采取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
张伯礼:564个病人里没有转重的,按照一般结果这些病人里边有6%到10%要转成重症,我们一个没有。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张伯礼不分昼夜的高负荷工作导致胆囊炎发作,于2月19日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张伯礼就重新投入工作。
在张伯礼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特别在用药方面,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并编入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张伯礼:中医是能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的,中医和西医优势互补,是中国人的福气。那么好的东西应该为中国人健康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十四
7月23日,与武汉“肝胆相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回到武汉。24日下午,张伯礼接受采访。
绝大部分患者沒有后遗症。
有也会很快康复。
张伯礼: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调查和研究病人的康复问题。7月24日下午我看了十多个病人后,应该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原来我认为轻症治愈的人基本没有后遗症,但现在看还是有一些的。而重症病人治愈后,原来我们更关注是躯体伤害,现在看心理伤害也应该给予同样的关注。
这种焦虑和不安,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此外,少数愈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还有肺、心脏、肾脏的功能等都有可能有一些需要康复,这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从整体来看,绝大部分治愈患者一般沒有后遗症。有后遗症者也会很快康复;少数人的后遗症较多或者复杂,需要的时间可能长些,按照现在恢复速度估计,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例如肺部纤维化、肾脏功能损伤等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也要呼吁一下新冠肺炎治愈者有后遗症的患者不要太着急和焦虑,千万别背着很重的精神负担,要解脱出来,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对于治疗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些患者需要用一些西药,或者一些灸法、贴敷或物理疗法。但我开的更多的是中药和中成药,也让患者配合一些像太极、八段锦这样的体疗,以及呼吸训练。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因为肺部刚刚修复,今冬明秋注意不要再感冒,避免呼吸系统的损伤。
已有约10个国家接受连花清瘟胶囊。
中医药走向世界不宜操之过急。
世界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您也经常向海外分享中国药方,中医药在海外抗疫中接受度高吗?
张伯礼:现在国外同行很关注中医药到底效果怎么样。像连花清瘟胶囊,现在已经有约十个国家把它作为治疗药、辅助治疗药或者是保健药等,这些国家基本都能买到。而在短短几个月前,是一个国家都没有。
此外,我们和欧洲以及美国的一些大学在进行联合研究,看看我们中药、中成药对新冠病毒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前天晚上,我们得到一个最新消息,天津中医药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合作,已经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宣肺败毒颗粒做为ind,在美国可以进行临床试验。
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问题,我觉得不能操之过急,应该顺其自然。我的意思是,基点在家,首先应该把国内的事做好,把我们的经验总结好,把药研发好,把中国的老百姓照顾好,这是最根本的。
我们有两套医学体系给人民服务。
这该是一种福气。
网络上对于中医以及您本人,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您会如何回应?
张伯礼: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会包容。对于不相信中医药的,我们要更加努力做好工作,用过硬的数据来彰显疗效,让人信服。对于故意抹黑抵毁中医药的应该据理反驳。
我们应该要有文化自信。中医药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西医发展至今也不过才一二百年。其实,对于很多疾病,中医西医各有长处,现在我们有两套医学体系给中国人民服务,应该是一种福气。
同时,中医讲求辩证论治,证变治也变。它在发展过程中和西医一样在不断与时俱进。中医并不是落后的代名词,相反很多中医理念还相当超前,如人与自然要和谐、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养生保健的预防思想、复方药物等。
我们要能守正创新,把中医的精华守住,同时要不断赋予它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要能更好的用现在的语言来解释中医的科学原理,让更多人接受他。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十五
翻开他的简历,映入眼帘的是一长串头衔: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张伯礼在这一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伯礼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个信念使他以惊人的毅力勇攀科研高峰,潜心教书育人,忘我救死扶伤,谱写出当代共产党员的华美篇章。
“我的毕生追求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张伯礼常说:“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30多年来,他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20余项。作为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专家组组长,参与组织、指导20余个省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2006年,张伯礼率先提出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他主持的对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研究被列入天津市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4年来,30个品种中年销售额过亿的品种已从2个增加到9个,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新型的产学研结合之路。同时,张伯礼带领他的团队开始组分中药研究,组建了国内首个组分中药技术工程中心,开展中药数字化分析及中药配伍组分研究,构建了10661个中药组分和235个化合物的中药组分数据库,使中药研发由单纯经验上升为优化设计,用现代科技方法揭示中药成分、作用机理,这项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十六
翻开他的简历,映入眼帘的是一长串头衔: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张伯礼在这一个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伯礼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个信念使他以惊人的毅力勇攀科研高峰,潜心教书育人,忘我救死扶伤,谱写出当代共产党员的华美篇章。
“我的毕生追求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张伯礼常说:“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30多年来,他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共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20余项。作为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专家组组长,参与组织、指导20余个省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张伯礼率先提出了“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他主持的对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研究被列入天津市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4年来30个品种中年销售额过亿的品种已从2个增加到9个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新型的产学研结合之路。同时张伯礼带领他的团队开始组分中药研究组建了国内首个组分中药技术工程中心开展中药数字化分析及中药配伍组分研究构建了10661个中药组分和235个化合物的中药组分数据库使中药研发由单纯经验上升为优化设计用现代科技方法揭示中药成分、作用机理这项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传统中药生产中存在的剂型落后、工艺水平陈旧、质量控制水平低等问题,张伯礼潜心探索以提高疗效、便于服用为目的的中药现代化之路。,他申报的“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获国家“973”项目资助。他发现了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优选了配伍比例,提出了名优中药小复方二次开发模式,突破了千百年来凭经验组方的局限,为现代中药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十七
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昨晚,张伯礼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凸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
张伯礼院士动情地说,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仅仅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党和国家给予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盛名难副!抗击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民才是真正英雄。在和平时期,医务工作者能够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关怀,令我激动万分,感动不已,努力、再努力,为防控好秋冬疫情贡献力量!为健康中国建设再接再厉!
古稀之年,临危受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27日,张伯礼院士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从渤海之滨赶赴江城武汉。这是一次肩负使命的出征。前,在抗击非典前线,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荆斩棘。
到达武汉后,张伯礼院士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等患者实行中医治疗。”通过严格隔离、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四种人中确诊病例大幅减少。2月初,张伯礼院士、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提出中药进方舱、中医包方舱,申请筹建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经中央指导组批准,张伯礼院士作为名誉院长,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江夏方舱医院。自2月12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收治564名新冠肺炎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复阳。
经验推广到其他方舱医院,中药使用率超过90%,也取得转重率2%—5%的较好疗效。那段时间,张伯礼要完善医院、指导临床、察看患者,还要负责拟方、巡查定点医院等。长时间不分昼夜的高强度工作,张伯礼病倒了。2月16日夜,张伯礼胆囊炎发作,结石嵌顿在胆管里,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为了不动摇军心,也不让家人担心,他让医院不用征求家属意见,自己签手术同意书。手术后一两天,张伯礼便在病房里开始了工作。手术后不几天,他实在放不下工作,再次进入了一线继续战斗。
4月16日,在武汉奋战了整整81天的张伯礼院士返津。那一天,天津市民和这座城市用最隆重的礼仪迎接英雄凯旋。回津后,张伯礼院士仍然忙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第一线,仅海内外连线就达数十场。8月9日,张伯礼院士作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津主持召开了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昨天又召开了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会议。
张伯礼院士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我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期许,倍加珍惜崇高的国家荣誉,加快建设好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科技结合,转化为创新成果和现实生产力,推动中医药走出以科技为引领的创新发展道路,在提升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和走向国际中发挥关键作用。
采访临近结束时,张伯礼院士难掩激动心情,欣然填词一首:
清平乐·人民才英雄。
白甲十万,
战疫三月酣。
江城生死皆好汉,
数英雄独颜汗。
中央经略济生,
举国众志成城。
中西协和防治,
环球凉热彰明。
人民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篇十八
初到武汉的几天,情况比张伯礼想象的严重得多。他和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的同志调查发现,发热门诊都是病人爆满,走廊里,输液的病人与排队挂号的人混在一起,很多人排了几个小时也看不上病。这种混乱状况,只会增加感染几率,加速病毒的传播,必须采取断然措施!当晚,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召开的会议上,他提出,要马上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主要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隔离开。征用一些学校、酒店进行隔离,普遍服用中药,“大水漫灌”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他认为,发热人群中,可能有的只是感冒,如果都往医院跑,跟真正的新冠疫情患者混在一起,感染者只会越来越多,其实,也许几剂清热解毒的汤药就治好了。但是,发放汤剂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尚在混乱之中的患者也对中药将信将疑,他为此很痛心。直到几天后,湖北省中医院治愈了几十位患者,人们才认识到中药的抗毒效果,开始普遍服用中药。转天,他督导送进去3000付中药煎煮液,而后又送进去1万付……至今已达40万袋中药了。
让确诊的患者都能住院,在一个多月前的武汉根本做不到。“一床难求”的严峻状态,令人忧心如焚。专家们提出,建设方舱医院,扩展床位,尽快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第一步先把确诊病人收治起来,把轻症集中到方舱,让定点医院集中收治重症,并在所有方舱医院发放中药汤剂,对所有住院病人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领导当场决策,立即在武汉市的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地建一批方舱医院。同时,从全国调集医疗队,接管方舱医院。江夏方舱医院由中医团队整建制接管,由张伯礼负责指导指挥。方舱医院主要收治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单纯使用中药就可以取得较好疗效。江夏方舱医院前期收治的400多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
中西医结合抗击冠状病毒,是张伯礼力推的治疗方法。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就已经验证了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在来武汉前,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在天津海河医院运用此法,取得良好疗效。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召他来武汉,也是希望他的团队为防控新冠疫情发挥特殊作用。
在张伯礼等专家组成员的强力推动下,武汉的协和、同济、金银潭等医院的重症患者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呼吸、循环支持下,中医药在稳定血氧饱和度、控制肺炎进展、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及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方面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有些重症患者转为轻症,或痊愈出院。现在,武汉市各医院中医药的介入已经从当初的30%超过80%,在方舱医院,中医药的介入则超过90%。有谁知道,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张伯礼怎样的付出!他多次进入“红区”,望闻问切,甚至不顾学生的阻拦,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查看患者的舌相。白天指导会诊,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细化到某一个具体的病例。他终于没有扛住高强度连续作战的疲惫,病倒在战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节约用水的心得(汇总14篇)
- 有关社团活动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最新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优秀11篇)
- 最新教学比武发言稿(汇总11篇)
- 最新四有好老师心得体会800字(优秀11篇)
- 最新高中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
- 2023年观看《榜样》专题节目心得体会感悟(汇总20篇)
- 2023年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标语(优质18篇)
- 最新医院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模板14篇)
- 精细化管理心得200字(优秀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