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优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02:26:54 |
  • zdfb |
  • 11页

报告的撰写过程需要考虑时间安排和逐步完善,以确保高质量的成果。写完报告后,要进行审校和修改,确保语法、拼写和逻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报告范文中的观点和结论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有着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篇一

在现在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水资源污染市场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我说,她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母亲,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子子孙孙。她的确很大,幅员辽阔,但不是无边无际;她的确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远;她的确很富,资源广博,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今,地球生态环境已被人类活动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的污染更为突出。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可笑又悲哀的故事,一辆拖拉机在葛洲坝水库因没油而熄火,司机看见水库里成片浮油的水,便用水桶舀起浮油灌入油箱,拖拉机竟突突地开走了。由此可见,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我市位于九龙江下游亚热带季风区,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xx年前,走出家门几步就可以挑到饮用水,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污染却日益严重,如今我市大部分河水已不能饮用,个别河流连供洗涤之用都不能,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只能靠自来水厂供应,一度水一块五毛钱,个别地方还超过二块钱,水污染已向人们敲响详尽。

面对“滴水贵如油”的水资源,而人类对它的浪费和污染却是令人痛心的:据统计,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达到4000亿立方米,使5。5万亿立方米水体受到污染,占全世界径流总量的14%以上。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的50%到60%的'重量是水份,儿童体内水份多达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而这3%淡水中,可直接饮用只有0。5%。所以说,水是人类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会产生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各种废气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水污源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工的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

死亡有机污染它来源于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造纸污水、农业污水及都市垃圾。死亡有机质能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危及鱼类的生存;还能导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它们死亡的后果是:河流和溪流发黑、变臭,毒素积累,伤害人畜。

有机和无机化学药品污染这些化学药品来源于化工厂、药厂、造纸厂、印染厂和制革厂的废水,以及建筑装修、干洗行业、化学洗剂、农用杀虫剂、除草剂等。绝大部分有机品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致使人食用后中毒。被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水难以得到净化,人类的饮水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

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篇二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x月,全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月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1亿元,同比增长16.5%,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保持平稳增长。

月份,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96亿元,同比增长17.77%,其中,批发业实现4.4亿元,同比增长17.23%,零售业实现8.6亿元,同比增长18.05%。1-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29.2亿元,同比增长17.04%。

二、限额以上住宿业增长较快,餐饮业增幅放缓。

三、重点流通企业销售趋旺。

月份,我厅监测的45户重点流通企业实现零售总额44694万元,同比增长30.04%。其中: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同比分别增长为94.5%、93.08%,新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王府井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同比分别增长为56.73%、50.91%,西大街百货大楼有限公司、惠客家超市有限公司、宁食(集团)有限公司同比分别增长34.04%、32.93%、31.714%。分类别看45户重点流通企业服装、金银珠宝、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幅度较快,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0.81%、49.33%和87.74%。汽车保持平稳增长,从监测的4家汽车销售企业看比上年同期增长46.52%。

四、家电下乡商品销售旺盛。

-月,全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72164台,销售金额41984.5万元,商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67.51%、92.75%。家电以旧换新稳步推进,截至12月8日我省累计销售以旧换新家电79106台,销售额34882.1万元;回收废旧家电82192台,回收金额51.78万元。

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篇三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扎实做好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等各项工作,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依法治水氛围日趋浓厚。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宣传、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重庆市水资源管理条例》、《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各项涉水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全民法制意识。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黔江、开县、奉节、忠县、酉阳、秀山等地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通过电视、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涉水法律法规,为依法治水、管水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武隆县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组成工作组在抗旱救灾等工作中进行现场说法。二是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各地大力加强水资源保护行政执法,依法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有效维护正常的水事行为。奉节县水行政部门相继制定了水事违法案件查处规则、水行政处罚、错案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乱挖乱采监督力度,加强对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的监测,查处水事违法案件40余起;武隆县20xx至20xx年共办理各类水行政处罚案件70余件。三是不断加大法律监督力度。各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和执法调研活动,有效推动了涉水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奉节、忠县等区县人大常委会还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水行政执法工作,确保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加大。一是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94个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43.9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9%,三峡库区已达到84%。全市123家水污染排放重点企业安装了水污染在线监测监控装置。秀山县对所有电解锰、钛合金厂等排污企业安装了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确保企业废水排放基本达到环保排放标准。二是不断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全市主要河流、水域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已全部完成,水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已全面启动,全市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域的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已核定。同时加大区县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以及入河排污总量的监控,加强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南川区结合“六城同创”工作,全面推进水源地确界立碑工作,现已完成26个水源地的立碑确界。开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开县水资源保护规划》、《开县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报告》。三是不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市90%的区县完成了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可研报告,85%的区县完成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报告并通过技术审查。全面取缔了333座饮用水水源水库内的网箱养鱼及肥水养鱼。全市5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已全面完成,并设置界碑,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污染源、市政排污口和餐饮娱乐船进行了清理。同时,禁止在三峡库区水体水域进行网箱、网栏养殖,投入2亿多元,取缔库湾、河道网箱养殖逾1.5万个。通过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全市国控饮用水源地和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均达到100%。黔江区加强饮用水源水库管理,将水库管理所由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转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落实专人、专项经费管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四是大力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按照“沿城、沿库、沿江、沿路”的水土保持治理方略,结合森林重庆建设,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万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603条,实施水系森林工程14万亩。涪陵、万州、渝北、永川等4城市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永川区加强小流域治理,通过国债工程、生态治理、世行贷款等,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7.78平方公里,占全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的50%,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进一步恶化。奉节县通过水保治理,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47%提高到70.1%,土壤侵蚀量由治理前的每年36.21万吨下降到8.98万吨。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档提速。从直辖至20xx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水电投资550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重庆直辖水利水电投资总和的14.4倍。20xx年,我市组建了全国首家水利投融资公司——市水利投资集团,充分发挥水投集团的筹融资平台,先后出台了财政投入、土地储备、税费减免、只征不转等优惠政策,通过放大政府资金、政策投入、土地储备、盘活存量资产、收费权质押等方式,累计落实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218亿元,储备土地近5万亩。由于经费保障有力,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底,全市水利工程达到20.6万处,比直辖前增加2.23万处,共建成水库2831座,比直辖前增加107座。其中:开工建设大中型水库49座(含大型2座,结束了我市无大型农灌水库的历史),已建成27座,总库容达到55.69亿立方米,比直辖前增加34.34亿立方米;水利工程人均蓄引提水能力267立方米,比直辖前增长了98%;有效灌溉面积累计为1008万亩,比直辖前增长26%;旱涝保收面积达到504.6万亩,比直辖前增长了45%。

(四)节水型社会正逐步形成。市水利部门加快编制和建立我市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在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一圈两翼”及主城区二环以内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基础上,以区县为单元明晰水资源可利用量,把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各区县,推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此倡导全民节水,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限制在水资源可承载的能力范围内,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各区县亦多策并举,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永川区通过狠抓节水型机关、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农业等四大创建活动,改进节水设施、使用节水器材、试行“阶梯水价”、实行中水回用、建设微型集水和节水灌溉工程,不断降低单位产能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铜梁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已通过水利部的中期评估验收,全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47,工业重复利用率达5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至97立方米,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降至25%。

(五)城乡居民饮水基本保障。为保障全市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市发改委会同市有关部门从规划入手,先后编制了全市水源地保护、农村饮水安全、城镇饮用水安全、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等规划,完成了134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工作,推进了沙坪坝井口、渝北悦来、南岸白洋滩等主城大型水厂以及大学城、南岸茶园新区等供水管网拓展工程建设。争取国家支持,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中央补助27.79亿元、城镇供水中央补助约10亿元,兴建各类饮水安全工程15267处,解决了800余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完成主城、万州等老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任务,完成垫江、大足等20多个区县城市供水能力和水质提升工程。全市589个建制镇中,除82个镇为市水务和水投集团、区县级自来水公司和自备水厂供水区域覆盖外,其余507个均建有独立建制镇水厂。为解决我市严重缺水地区分散农户的饮水困难,市委、市政府连续6年将“红层找水”列为民心工程,市国土房管部门累计打井80723口,解决了32万余人以及40多万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截止20xx年,南岸、江北、双桥、大渡口、万盛5个区已率先实现饮水安全“整区销号”,近300个乡镇实现饮水安全“整乡(镇)销号”,全市城乡居民用水需求基本得到保障。铜梁县在启动小北海中型水库枢纽工程,缓解城区供水压力的同时,采取泵站扬水、管网延伸、集雨工程、引用山泉水、分散打井等方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效缓解了20.55万农村人口饮水难的问题。

(六)城乡防洪功能明显提高。一是加快沿江沿河县城集中点集镇防洪护岸工程建设。全市38个临江临河而建的县城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100个百强镇、中心镇堤防建设已完工96处,20xx年将实现重点集镇防洪基本达标。铜梁县在经历20xx年“7.17”洪灾后,争取市里支持,投资1800万元,启动巴川城区应急防洪工程,将县城防洪标准由过去的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在20xx年“8.3”洪灾中,虽然降雨量是“7.17”洪灾的142%,但整个城区仅实验一小低洼处遭受一定洪灾损失,其他沿河街道均未进水,洪峰顺利通过堤防,全县非农损失仅为“7.17”洪灾的38.3%。二是加快水文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储备物资,加强演练,全力做好汛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对水库、城镇、人口聚集区堤防工程的监管和洪水预报、调度管理。比中央要求提前一年完成全市1800余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四是强化各级防办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乡镇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分级落实并公示了水库、城镇防汛抗旱行政、技术、管护“三个责任人”。

(七)水质监测能力日渐增强。市、区县两级水资源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不断加快,水功能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和成品水的水质监测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了监测情况旬报、月报制度,确保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目前,市级水环境监测中心已初步建立并投入使用,区县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已有26个区县水质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南川区早在2005年就单独设立了全额财政拨款的水环境监测站,确定了饮用水源地、自来水厂出厂水、管网水、管网末梢水以及全区主要河流的水环境监测断面(点)方案,定时、定期对区内重要饮用水源地、重要水功能区、城区水厂进行监测,目前该监测站已通过重庆市实验室资质认定,并受市水文局委托,对周边的涪陵、万盛、綦江、武隆四个区县开展水质监测服务工作。

(八)水务管理体制正在理顺。为改变过去城乡水资源被分割管理的状况,各地积极推进集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于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现行政管理一体化、建设经营多元化的格局,目前已有30个区县实行了水务一体化管理。永川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水务一体化改革,将环保、水利、建设等部门中涉水职能职责整合,设立水务局,实行“一龙到底”的水务管理,解决了“多龙管水、政出多门、工作交叉、职责不分”的问题,提高了水行政效率,为全市水务体制改革创造了经验。

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篇四

根据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市水务局党委班子自3月8日起,以“改善生态、服务民生、保障发展”为基本要求,对大连地区水资源管理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活动,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水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大连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较为封闭的水文单元,导致水资源十分紧缺,始终成为制约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大连地区淡水资源十分短缺,年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量的1/4,其主要原因是“蓄水难度大、开采条件差、分布不均匀”。再加之,近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天气异常,自然灾害频发,更使大连地区供水需求矛盾加大。随着大连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全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如何解决制约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瓶颈”问题?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配置与保护并重”的战略思想,举全社会之力,全面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一是合理开发,努力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深入开展了以小型水源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开发和利用洪水资源;大力推广集雨工程建设。在城乡启动了集雨工程试点建设,目前,全市已累计投资3.76亿元,共建成各类集雨工程1780座,总集雨面积365平方公里,设计蓄水量近60万立方米。

二是科学配置,不断提高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平。科学规划和配置水资源;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再生水回用;加大海水利用量。目前,我市已有20多家大中型企业直接利用海水进行设备间接冷却、洗涤、水产品加工,日均海水利用量360万立方米,年利用总量达13.14亿立方米。海水淡化总能力1.19万立方米/日。

三是高效利用,努力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以循环经济为主导,加快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大力推进低耗高能农业建设;加大节水工程改造力度,降低无效损耗。

四是有效保护,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强化城乡水源地保护;强化地下水管理;强化水生态环境治理;加快了大型水库上游、周边的生态屏障建设。全市实施“五绿”工程以来,共种植各类树木30余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余万亩。实施了生态河治理工程,共修筑绿化河堤430余公里、种植河廊林带260余公里,全市主要河流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等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面临和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大。我市境内径流量2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6条,即碧流河、复州河、大沙河、英那河、庄河、湖里河,这些河流占全市地表水资源量的61%。在以上河流上已建有全市仅有的碧流河、英那河、转角楼、朱隈、松树、刘大、东风7座大型水库。再加之在其他河流上所建的200余座中小型水库,境内河流水量控制利用已达40%以上,这标志我市水资源可利用开发量已达极限。

二是遏制水环境污染刻不容缓。随着建造调节流径流的拦蓄工程的增多,改变了河流水文律情,河流径流量不断衰减,河道内的基本水量难以维持,再加之河道非法采沙和侵占河滩现象的存在,河道滩涂水生态环境逐步退化;河流径流量的减少,导致海岸线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海水倒灌现象较为严重。此外,重大水源库上游和周边的采沙、养殖、工业等污染源,对水源地水质造成安全隐患。

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必然加大。按照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和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目标的要求。我市加快了“一岛十区”“两区一带”建设步伐;近年来全域城镇化建设以每年扩充3.6%的速度推进;明确提出在居民饮水方面,要尽快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这些必须要有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需求作为保障。

四是水资源无效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一些行业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取水标准和规范,实际用水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城市供水设施和管网改造进度滞后,“跑、冒、滴、漏”较为严重;基层水务管理亟待加强,农业用水管理较为松散,浪费现象普遍;公众自觉节水的意识和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

三、水资源管理工作对策与措施。

解决大连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道逐步分解、永无止境的课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着力抓紧抓实以下工作:

第一,竭力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区域内已建成的各类水源工程,通过建设必要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实现大中小微型工程联网互补,保障区域供水安全。在境内已无规模性水资源开发项目的情况下,抓住机遇,努力拓展境外调水的科研工作。当前,要抓紧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工程建设。

第二,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加快实施以三道沟净水厂改扩建、农村安全自来水为重点的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积极推进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惠及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改善水环境。全面规划,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加快我市“三大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进度;推进河道生态环境建设,坚决扼制违法采沙、侵占滩涂行为,维护河流“生命”;加大清理水源库上游及周边污染源力度,确保水源安全加快实施海水倒灌区水源替代,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开采。

第四,努力提高水务科技水平,加快节水改造步伐。对具备条件的水库,推广“汛限水位动态调度控制”研究成果,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在各生产领域,大力引导和推广先进工艺、设备,减少水耗量,科学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深入推广节水灌溉设施;加快城市供水旧管网和农业灌区设施改造;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力度,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五,强化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的前提下,尽快完善地方法规和用水节水规范体系。近期,要积极配合立法部门,加快《大连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立法修订进程;争取由政府出台有强制效力的《大连市河道采沙管理办法》。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完善监督机制,深入开展各类涉水违法违规专项整治活动,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第六,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深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剔除“多龙管水”弊端。在完成大中型水库和市原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库管理的新体制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按照国家要求,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同时,要努力探索水利工程建设融资体制的新途径。

四、调研的几点体会。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水资源管理,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短缺,是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1.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水资源保障为基础,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原有之意。30年来我市累计投资60余亿元,相继完成了引碧、引英入连供水工程,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但根据对我市现状供水能力分析和我市缺少量将分别达3.3亿立方米和5.4亿立方米。因此,在大连区域内已无较大规模水资源开发项目的情况下,我市正投巨资实施大伙房水库输水入连工程。因此,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没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水资源,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

2.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我市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来社会gdp年递增15%以上,用水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需求,城镇生活用水增长较快。再加之农业用水效率普遍不足,城市用水“跑冒滴漏”仍很严重。资源有限,发展无限。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提高各行各业的用水效率和效益。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须为之努力的'历史性任务。

3.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生态平衡的先决条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水资源既是一种动态的循环系统,又是一种极为脆弱的自然资源。如水生态环境遭到肆意破坏或污染,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受到严重威胁。破坏水生态环境是极易的,但欲恢复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甚至不可能的。大连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一旦水环境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我们必须高度戒备,努力营造和维护一个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增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能力。

4.非常规水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是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大连地区可利用的非常规水资源主要是海水和中水。目前,我市在海水利用方面,在全国处领先地位。但在中水利用方面还不尽人意。我市现日处理能力37万立方米,但中水回用量不足1/3。中水是国际公认的“第二大水源”,可替代优质水用于诸多方面,是其他非常规水资源不可比拟的。中水的利用效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中表现,这必然也是我市应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发展之本。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才能为大连地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篇五

文堰水文站是一个小型的水上水文站,主要颜色为白色。水文站最早建1992年,20xx年新建。1997年7月9日,钱塘江江水涨到10、19米,文堰水文站不断向浙江当局提供有效情报,所以保护了150万农田,和200万人口,你想想,这个历史是多么光辉啊!

钱塘江原来的名字叫之江,而之江原来的名字叫浙江,可见,钱塘江对我们而言,是多么重要啊!钱塘江的源头是开化,当局一直都很注意那边的环境保护。钱塘江平时是淡水,涨朝时是咸水。但近年来,钱塘江的水质有所下降。是什么使水的质量下降的呢?通过观察,水文站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1、钱塘江干流几乎全部断面。

2、枯水期间氨氨浓度超过地表水二类标准。

3、生活家禽家畜,农田化肥过量使用。

世界水资源的质量一直在极度下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1、工业人员将化学物投入江、河、湖、海造成的污染。

2、居民生活乱扔垃圾造成的污染。

3、农业化肥通过下雨流入江、河、湖、海造成的污染。

4、航运废气和采沙流失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中国已发生多起水源污染事件。如:20xx年11月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起的松花江水环境严重污染,今年5月江苏太湖滋生大量蓝藻,令自来水变臭,超市纯净罐装水被居民抢购一空,引起恐慌。

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情况,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今年3月22日被命名为第十五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为中国水周。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杭州只有一个钱塘江,水资源保护迫在眉睫,我们大家都要加强对钱塘江流域保护的意识,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篇六

当前,我市正处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开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谋划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防洪抗旱与开源节流并举,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并重,统筹城乡水利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着力解决水资源的制度建设。

(一)严格水务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必须全面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使每个地区都有明确的用水上限,作为各地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据,坚决遏制区域不合理用水需求;二是必须严格取用水管理,要按照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实行行政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对超过取水总量控制指标的,一律不再审批新增取水;三是必须加强定额管理,要建立用水定额动态管理体系,加强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计划下达、节水水平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用水定额管理;四是必须严格地下水管理,要对国家分解的地下水取水许可总量指标严格控制,禁止新增地下水开采。

(二)加大建设力度,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一是要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力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号)文件精神,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要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建设规划,逐步加大投入力度。要通过挖潜、改造,加快配套完善现有水源和供水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供水能力。同时要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二是要不断优化水利建设投资结构,从项目结构上,在重视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的同时,加大对小型水源工程的投入,从区域结构上,根据自然地理和人口分布特点,加大向人口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带的投入。

(三)狠抓污染防治,维护水生态环境健康。一是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高能耗、重污染的工业比重,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倡循环经济,严格执行排污许可、排污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建立生态补偿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落实企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责任;二是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尽快实现乡镇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在没有集中进行污水处理的农村地区,采取人工快速渗透、接触氧化技术等简易处理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在农业生产中实施土地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缓释可控化肥和有机复合肥的生产使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以处理好人畜禽粪便;三是大力开展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按照次级河流区位和水域功能要求分类整治,重点实施截污控源和严重污染河段清淤,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坚决取缔肥水养殖;四是加大水环境监测力度。完善监测站网布设,实现监测全覆盖,丰富监测项目,提高检测水平,统一和规范监测信息发布体系,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强化监测结果运用。

(四)坚持民生水利,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优先领域,保障城乡居民的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环境安全,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是要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扶持力度。全市尚有307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未列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规划,约需解决资金15.5亿,各级政府应积极研究解决。另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国家应在工程建设用地、用电和税收方面予以优惠,并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维护基金;二是严格供水企业资质审查行政许可制度。城镇供水工作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严格实行企业资质准入制度,对一些规模小、资质不够的小水厂要采取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整合;三是不断提高水质监(检)测能力。抓紧建立重庆市水质监测网,尽快建立和完善水质监测机构,不断提高技术人员水平,确保监测结果准确,不断完善监测制度,提高检测频率,确保水质安全。

(五)注重管理维护,确保水利设施发挥效益。一是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和渠系配套工程;二是采取谁受益谁投资和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受益群众参与水利设施特别是小型水利设施的维护;三是市、区县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把急需的维修费列入年度预算,确保农村水利管护工作正常运转;四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水利资产,筹资增加维修投入;五是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积极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完善农村水利设施投入融资体制,大力发展民营水利;六是严厉打击偷盗、破坏、侵占水利设施的各种违法行为。

(六)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一是综合考虑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与终端用户承受能力,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建立水资源费与水价的联动机制;二是发挥价格杠杆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阶梯水价;三是延长原《重庆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确定的市级水利基金征收年限(1998年7月1日至20xx年6月30日),同时扩大征收范围,将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开采纳入水利基金征收范围。四是严格专款专用,确保水资源费和水利基金完全用于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水务服务管理效能。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形成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全市水资源的统筹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科学保护。一是已成立水务局的区县(自治县),应进一步理顺水务管理职能,加快城乡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解决水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好水务工作;二是未实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地区,要尽快启动改革工作,整合涉水行政职能,对辖区范围内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涉水行政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三是改革中要处理好牌子与内容、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确保改革后的水务管理机构、机制、制度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符合科学管水、高效用水的要求。

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篇七

镇康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根据展20xx年镇康环保世纪行活动的通知要求,由水务部门高度重视,结合职能工作,成立调研工作组,主要围绕全县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洁净河道等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继20xx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国务院对实行该制度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我县积极贯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做好规划,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镇康县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镇康县水资源保护规划》是贯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具体体现。目前已完成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基础数据收集工作。

(二)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一是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监督执法,依法行政,推进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二是是加强水保工作,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三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水源涵养区、河道源头区的保护;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20xx年以来水务局发出责令整改通知42份,促进矿区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三)重要水源地保护情况。重要水源地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县对水源地保护采取统筹兼顾、突出重地的原则,加大对城乡集中饮水水源的保护力度,明确镇康县南伞水库、中山河水库、小龙洞水库等为重点水源地保护区,科学调整并划定水源保护区,确保水环境安全,20xx年以来,共规划实施水源地保护区50个,并在保护区内制定了界碑,明确了四至界限,共投入资金50万元。多年来,在水源地保护中我局始终做到多措并举,严格管控,一是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加强执法力度。开展了“环境污染综合专项整治行动及环境安全大排查活动”、水资源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违法项目或行为,依法采取行政处理措施或行政处罚。二是采取措施,确保水质安全。为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我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共投入资金72万元,成立了镇康县水质检测中心,解决了检测设备和人员问题,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四)节水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水务局多年一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着力加强《水法》、《防洪法》及《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在水源地保护范围内向公众发放水法律法规宣传册10000册,内容包括《水法》、《水土保持法》等4部法律法规,把节水意识宣传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让节水活动宣传上街道、到社区、进校园,做到家喻户晓,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气。二是推进田坝澳洲坚果、帮龙山澳洲坚果、木场冬桃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兴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集雨设施,发展以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小水沟、小泵站等为主的山区“五小水利”,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和排涝面积1.5万亩,从根本上改变山区“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在开展洁净河道工作中,我局以全面实施河长制为抓手紧紧围绕构建“互联互通、引排顺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的现代河网水系,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一是抓实河库岸线的管护工作,在管护好已治理的南捧河凤尾段、轩岗河勐捧段、南汀河军赛段1-5期、南伞河(界河)县城段39.46公里河道的同时,继续积极向上争取南伞河、勐堆河等河道治理项目申报工作;二是抓实河岸绿化美化工作;目前共完成勐捧河河岸、南汀河河岸绿化14km,累计种植蓝花楹、火把花、柚木、澳洲坚果、杨柳等绿化树20000多棵,取得了一定效果。三是抓实河道采砂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对河道采砂管理,我局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河道巡查制度,发现非法违规采砂及时处置,对群众举报和信访反映的`违法采砂情况及时查处。截止20xx年9月18日止,全县共开展执法巡查5次,共出动车辆10辆次,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共排查出我县河道采砂户27户,其中有证24户,无证3户,目前已责令停工,并对3户采砂户进行了依法处理。通过开展巡查,进一步规范了我县河道采砂管理秩序。四是抓实河道卫生整治;由局水政大队牵头,加大河道卫生整治执法力度,重点整治乱丢垃圾,乱排污行为,今年以来,共开展河道卫生整治执法活动2次,查处乱丢垃圾7起,乱排污3起。

(一)工作人员力量不足。由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洁净河道工作目前尚处在前期工作阶段,相关工作人员和群众对这项工作了解不多,认识不深,有些地方对这项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各乡镇虽然出台了工作方案,但当地巡河、管河、治河、水源点保护等工作还没有实质性开展巡查员、专管员、保洁员等专职工作人员还未落实,人员编制不足,给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经费保障不足。做好此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经费和保障经费,特别是警示牌等一些硬件设施购置,由于没有纳入年初预算,目前经费尚未得到落实,警示牌无法制作。

(三)水环境持续变差。经对全县水环境进行排查,当前影响我县水环境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工业点源污染(如:糖厂、水泥厂、矿山);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如:农药、化肥等残留物);三是畜禽养殖污染(如:库区周边、沿河村落);四是生活污水污染(如: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库区)。治理难度最大的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

(四)河道采砂管理存在一定困难。一是规划完善问题;目前,我县采砂规划方案还不是很完善,采砂活动及其管理缺乏科学依据。二是队伍建设问题;执法机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经费及装备,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亟待提高。四是边界盲区问题;边界河道非法采砂管理和执法难度大。五是威慑力度问题;水法规对违法采砂处罚力度明显偏小,违法人员违法成本低,惩戒作用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部分河道非法采砂屡禁不止,而且频繁引发边界水事纠纷,河道采砂管理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舆论媒体,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努力在全县营造全民参与、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河库水资源保护治理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职责,迅速行动。结合本次调研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明确河库保护管理和治理的责任主体和直接责任人,明确河流、水库巡查员、保洁员、专管员,制作并设立责任公示牌,深入开展河库保护工作,以点带面,以面保点,全面推进。

(三)再接再厉,加大治理。在十二五中小河流治理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南伞河景观治理工程、南伞水库除险加固、南汀河治理六期工程和勐堆河道治理工程,继续延伸河流治理长度,固护岸线、河道疏浚,对新进规划的水库、山塘加大除险加固力度,确保工程安全。

(四)不折不扣,抓好水土保持与水生态建设。我县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已初步建立,生态脆弱地区水生态修复已取得一定成效,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治理力度,努力使江河、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5%以上,逐步建立起水资源和水生态补偿机制。

(五)初步建立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水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能力,基本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进一步理顺水价形成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形成水利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监督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篇八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省林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所有权发生了流转;山区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使用权一起发生流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四荒的开发治理,农民投资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开始承包几米的路段、河段,发展到承包经营一条路、渠或一条河段;从承包经营几亩、几十亩林地发展为买断几百亩、几千亩的荒山经营权;从小片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发展到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随着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方式的不断更新,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拓宽。《森林法》的修订、《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实施、中央《决定》的出台,使林权流转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局面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欢迎。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兴。

二、林权合理流转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来源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18.5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000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七)开辟了一条就业途径,减轻了政府压力。

经营绿色企业,风险小,效益持久,为机关富余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及城镇无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再就业门路,也为一些单位和企业兴办经济实体、走兴林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如桐柏县风扇厂下岗职工杨某,在朱庄乡购买荒山200亩,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并在林间套种中药材及牧草,每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依靠林果业摆脱了困境;义马市煤业集团下岗工人王小锋,承包荒山1000亩栽植经济林,实现再就业,被评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好典型。

(八)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次金了区域经济进步。

通过林权流转,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花卉经营等,陆续形成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灵宝市农民罗眼科,从xxxx年起承包荒山4万亩,自筹资金1000万元,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片杜仲基地。他依托西北农大等院校,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实行综合开发。罗眼科的兄长罗来科承包荒山6000亩,投资150万余元,嫁接梨枣、雪枣等15万株,成立了来科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种植、贮藏、销售一体化,现每年产干鲜枣10万余斤,产值达50多万元。

三、林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法规政策相对滞后。

这里所说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建立具体完善的林权流转制度,规范、引导林权流转行为为内容的法规政策,二是以森林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管理为内容的法规制度。

第一个方面,1985年,国家体改委、林业部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中提出要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规定遵照林木所有权与林地使用权一致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及林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提出了林权流转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要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实行家庭或联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使用权等多种方式治理开发四荒,规定了对宜林四荒使用权的有偿流转。

xxxx年4月29日修改后的森林法,增加了第十五条,规定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权、采伐迹地使用权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同时指出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除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不得转让。以法律的形式,对林权流转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0*年,中央《决定》中也提出: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应该说林权流转已是于法有据了。但相关的配套法规政策滞后,缺乏规范具体操作的行政法规,致使林权流转中还存在着操作普遍不规范等问题。

第二个方面,由于在林权流转中,大多数投资者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我国的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刚刚起步,现行的资源保护管理法律法规还不是建立在分类经营的基础之上的,各项管理制度如采伐制度等还停留在旧有的框架内,造成林木经营者经营上的约束性,客观上对林权流转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执行统一的评估标准、方法,二是没有法定的评估机构,同时,国家关于评估机构、人员资质的现行规定也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在已经开展的林权流转中实施的资产评估,多为有各方代表参加的合议性的评估,虽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合理性,但缺乏法定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还有相当一部分流转没有进行资产评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的流失。如某国有林场,通过不很公开的协商,将本林场3500余亩林地全部承包出去,承包期20年。协议中将现有林木资源无偿交给承包方经营,待承包期满,承包方也无偿将林木资源交给林场。字面上好似等资源交接,但实际操作起来远非如此,林场现有林木资源,多为中、近熟林,其价甚巨。若采伐后转租别人耕作、木材收入和地租收入两得,快到期满时再造林,还场以幼林,则国有资产流失的结局不可挽回。

(三)操作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有的没有依法实行公开;有的发包时没有依法召开群众大会或代表大会;有的合同条款不完备甚至是没有书面合同。不规范不仅表现在程序上,有些在实体内容上,也有不妥当甚至是违法的情况,如超出法律规定的流转范围实行流转、超出法律规定的权限约定双方的权利等。除了部分流转合同依法进行了公证以外,林权流转普遍缺乏监督机制。如在我省新兴的林木认领托管公司,在经营和宣传中,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不实之词和误导之嫌,他们假借有关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的名义,夸大宣传其经济效益,错误宣传《林权证》的性质和效力而分散委托人对托管协议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签定的合同中,有关条款不严谨、不完善,投资人一次性投资后,对公司执行合同情况缺乏约束与监督,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应对该公司可能出现的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将可能酿成经济纠纷甚至社会事件。

(四)政府干预多,服务不到位。

目前,全省的林权流转基本上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推动。有的地方对流转方式实行一刀切,强令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所有宜林荒地的拍卖,重数量不重质量;有的地方甚至对经营者种什么树种、林种作出规定、强行实施,侵犯林农经营自主权;有的地方随意撕毁原来的承包合同,强行将已经承包的林地收回,再进行拍卖。竞标者主要是本地农民。虽然也有跨区域投资者,但在流转规则、成交价格等方面,以县域为单位,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全省尚未建立信息丰富的交易平台从而培育流转价格具有参考意义的市场。

据了解,目前仅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年9月1日成立)的经营范围中有代理林权交易的内容,尽管自行制定了《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实施细则(暂行)》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活立木托管暂行办法》、《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证明托管办法(暂行)》、《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林权交易信息披露规则(试行)》,但仍处于萌芽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进一步推进林权流转工作的需要。

四、促进林权合理流转的途径。

(一)在较高层次上完善相关立法。

如前所述,法律法规的滞后已成为林权流转中的主要问题,对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具备较强操作性的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程序、监督、管理,进一步地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讲,需要明确其法定职责,确定其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而这些内容,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立法规定和行政管理要求来看,不是哪个部门或地方政府文件所能够规定的,有些内容甚至是地方性法规也不能作出规定的,如前所述的流转范围问题、资源评估机构及人员资质问题、采伐管理问题等,必须通过修改《森林法》或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才可得以实现。

(二)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各种形式的流转,都应当建立在科学规范的评估基础上,合理确定底价,才能保证流转依法有序进行,实现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一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参数表和各主要临终的评估细则,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评估方法;二是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认证办法,解决目前有关资质规定与实际工作要求相脱节问题;三是要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满足工作需要。

(三)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

要真正将林权流转推向深入,就应该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营的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固有特点,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市场,一是要有大量能够在价格上进行量化的待转林权;二是要有畅通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转中介机构的建设等;四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监督保障机制。

(四)准确定位,合理发挥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林权流转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依照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运营规则的要求,明确其对林权流转的组织、指导、服务、管理、监督等职能,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既严格管理又不干涉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既加强监督又全面提供服务,充分、合理地发挥职能作用。尤其是林业主管部门,既要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又要积极开展实际工作的调研;既要认真进行规划设计,又要搞好技术服务;既要大力指导评估机构、队伍的建设,又要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促进我省林权流转工作的依法、有序的开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篇九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人类就不能生存。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我家门前的小河就是的见证。这条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戏、打闹。岸边杨柳依依,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为小河增添了许多生趣,幽静极了!那时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骄傲。因此,连续6年荣获“省级文明农村”荣誉称号。可现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河边垃圾成堆,而且臭气熏天,变成了一条黑乎乎,臭烘烘,人见人厌的臭水沟了。失去了以前美丽的外貌,被人们强迫地换上了一副丑陋的外表。人们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我们必须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此,我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约上老爸去坦头老家做一次实地调研。

访问爷爷有关河流的情况,把照片拍摄下来,对家门前的小河的水污染进行实地调研、讨论。

1、据我调研所知,工业废水、生活废弃物不经过专业的处理,直接排入河里,就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污染水资源。

2、人们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

3、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里面的污染物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4、有些卖蔬菜的小摊,剩下了一些坏的蔬菜,往往扔在一边,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边的家庭,经常也把一些坏了的'菜扔到了水里,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臭菜腐烂了,甚至有些粪化池的脏水也直接排到河里,就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

经过实地调研,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1、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总之,要明确,环境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改变环境的利与弊。影响水资源的因素还远远不止这些。虽然我的调研研究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把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的地位提高,这样才会使出现的问题一天天好转。我们要尽快让地球母亲恢复它以前美丽的样子吧!

水资源调研报告题目篇十

周边各条河流、湖泊。

关于家乡的水资源。

查阅地图、资料、实地考察。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而山东省更为特殊,导致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从我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与人口和土地资源分布不相适应。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分别我国的南北两侧,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

xx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加地带,东接淄博,西邻山东省会济南,南依胶济铁路,背靠黄河,济青高速横穿其境内。

xx县的水资源十分短缺,不足全国人口的一半,黄河水成为xx县重要的水资源,只有合理利用好黄河水资源,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