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问题学生调查报告(模板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9:25:09 |
  • zdfb |
  • 11页

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引导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编写报告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以便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每篇范文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取舍和修改。

问题学生调查报告篇一

本次调查对象以大学城在校大学生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这三所学校大学生中每所随机抽取每所10-15名学生,不分性别,每人一份问卷,共50份。这随机选取的50个调查对象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二、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三、诚信缺失的表现。

1、考试作弊。

考试帮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枪手”,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

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3、推荐时虚报材料。

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4、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5、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应届毕业生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四、分析原因。

1、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

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

2、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3、干部和家长诚信素质的缺乏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身教重于言教,一些教师和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做事不负责任,做出不诚信,不守信的事实来,在学生面前树立了坏的榜样。一方面,一些政工干部的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了学生,而是过多的考虑个人利益。他们在工作中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了捞取个人政绩而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的门,培养、教育孩子的事就全交给了学校,结果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诚信滑坡留下了空间。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次对诚信的'调查,很多问题值得深思,诚信像是一个震动的波,要让其传得更远,需要多方面的共振,从个人出发得做到一下几点:

1、互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隐形的诚信。不唱高调,从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出发,在向对方许诺时,看清自己的能力能否办成这件事。

2、怎样将个人对利益的追求与诚信之间架起最为稳固的桥梁,而对利益的诱惑,以诚为本。这或许还要提高每个公民的素质。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支主力军,应作表率,建立起完善,真确的诚信观。

3、对待有些善意的谎言,不能一概而论。诚信的最终目的是双方或对方的利益,尊严,达到能承受的平衡点。对家人,老师,长辈,诚信显得尤为重要,更要我们找到平衡点,不能对人生路上的指引者犯诚信的问题,不然自己走的那条路,将成为自己最坏的选择。

问题学生调查报告篇二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平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xx/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平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习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性交往问题。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交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性交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性交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问题学生调查报告篇三

2009年,由一个小小的“热的快”引起的上海商学院女生火宅事件,再一次敲响了大学生安全用电的警钟。而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在逐年增加。而目前高等学校能源使用主要是以电力为主,占90%以上,伴随着招生规模快速增长的是高校用电需求的日益增长。我们不得不重视高等校园内的大学生安全用电情况。对当代大学生用电观念展开调查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已刻不容缓。我们本次调查旨在通过对我校大学生用电安全观念意识和节电意识的调查,试图总结归纳当前学生用电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1)学校对于学生用电的管理水平不足。目前学校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良用电习惯主要采用的是惩罚性的处理措施,缺乏对学生用电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2)学生缺乏用电安全意识。学生对于用电安全方面的知识重视不足,多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学习;而针对用电安全,尤其是宿舍用电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又严重不足,以致于学生对于基本性和常识性的用电安全缺乏必要了解。2009年上海商学院的火灾事故就是一个惨痛教训。

刚萌生的险情,不必要的慌乱逃跑往往是放任了灾情的扩大,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危害。幸好在被调查者当中没人表示在火灾发生后,自己会在第一时间用水来灭火!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甚至有5.59%的同学仍不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可见大学生的用电安全意识亟待加强。因为对安全用电的无知会导致漠视,而漠视又会更加加剧对用电安全知识的无知,如此恶性循环将会催生更多问题。

大学生个人用电节约意识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1、用电节约意识普遍不强。在调查中,我们设置了3道问题去考察大学生对个人用电的节约意识。结果显示,大家的这种意识普遍不强。在调查过程中,当被问及只有一个人在宿舍时,仍有19.25%的同学选择开两盏灯,更有8.64%的同学选择三盏灯全开。又比如在问及当不用电脑但电脑又正在下载东西,是否会选择关掉显示器时,只有22.36%的同学选择了关掉显示器。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的节能意识还是比较淡薄,有待加强。

建议指导。

针对当今大学生用电现状存在的问题,综合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归纳总结出下列一下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安全用电节和约用电的宣传教育。

1、学校要将加强学生用电安全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纳入议事日程,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

2、各宿管、辅导员、班级生活委员要负责对所属学生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宣传教育并做好带头作用。

3、学校、学生会、宿管中心等管理部门要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宣传栏等进行经常性的宣传,对浪费行为和错误的用电方法进行批评教育。

4、设置专门的课程或讲座普及用电知识,使学生掌握用电的科学知识和节电技巧,培养良好的用电习惯。

5、定期开展消防知识普教活动,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和电器火灾灭火技能。

6、学校可以在教室照明或厕所等公共用电设备的开关旁,加贴随手关灯宣传牌,以养成学生随手关灯习惯。

(二)加强用电管理。

1、学校应在充分考虑学生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推行配额用电制度,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节电意识。

2、学校可以尝试借助节能服务机构或社会的力量进行节电技术改造,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推广使用节能型设备、技术,降低电能消耗。如在全校学生宿舍、教室、走廊灯安装照明节电器等。

3、加大对宿舍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屡教不改者加大惩治力度。通过经常的巡查,可以向学生表明校方对节约用电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4、学校要对宿舍的电路设备和消防设施定期坚持,排除安全隐患。

(三)营造良好的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氛围。

1、定期开展主题相关的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寓教于乐。同时对在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方面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予以嘉奖。

2、开展诸如“节电标兵宿舍”、“安全用电模范宿舍”等评比活动,对获奖的宿舍成员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热情。

3、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通过评论、演讲、辩论等方式检查抨击校园浪费现象,共同反对失当的用电观念,努力倡导节约能源的校园风尚。

4、学校应与环保、消防等部门和组织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机制,及时交流信息,和谐共建,合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氛围。

相信只要我们都从自身做起,增强用电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大学生的用电安全问题将不再存在,2009年上海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的惨痛事件也不会再度发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问题学生调查报告篇四

院系: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

班级:***********姓名:********目录。

本文主要讲述了居民对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中国的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问题。首先,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这次调查做出了解释,给大家对民生问题一个整体的印象。其次,文章从微观的角度结合各种实例和调查报告说明了居民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即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我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及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体会。最后,对整篇文章加以总结,同时也提出了合理的意见。

序言。

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的解决问题。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川外校园建设,我们小组对此开展了一次民生问题的调查。一、调查目的已经过去的十八大,将民生问题放在了首位。可以说是奏响了民生问题的时代最强音。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稳定团结。我们就十八大中提出的几个民生问题做了一下调查(见附录一),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集中在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这样四个方面。我们针对这几个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了社会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重庆范围内的人群(以学生和中产阶级人群为主体)。2、资料收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几个民生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相关民生情况。3、调查方法:四川外语学院的学生采取直接问卷的形式,并对社会上人群采取采样调查的方法,结合网上和政府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

三、

调查的内容:1、住房。

2、教育(侧重于留守儿童调查)3、物价4、食品安全。

具体内容如下:

一、住房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商品的价格也在上升,人口高峰期和炒房热的到来致使房价飞速上升。在这样的局势下,有钱人手中囤积的房子越来越多,而穷人却没有地方住。

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xxx建设,最近,政协xxx街道工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在民政、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与部门负责人研讨,与部门负责人、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街道民生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就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

一、街道民生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大家反映,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街道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辖区群众收入稳中有升,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685元,贫困人口不到农村人口的10%;80%以上的居民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95%的居民拥有稳定的砖混和砖土木私宅,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1%;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100%的村设有卫生所,98.4%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13%的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10%的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2%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镇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

我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2、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居民无力改善住房条件。

街道200多户居民中,约有三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房屋内,近20户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集镇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3、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需要。

目前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等问题比较突出。由农民负担村组公路经济压力太大,象我镇麒麟到岱鳌的麒岱公路属县级公路,县、镇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但相关部门答复硬化该路须村组筹资,搞了配套工程,方可开工,据测算,仅这一项投入,阳和一个村就需要100多万元,村组实在无力负担。3、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镇有老枞桐公路10多公里的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有1000多米输电线被盗、有3个村文化活动室未向群众开放而是租赁或挪作他用。永安敬老院杂草丛生,养老人员寥寥无几,功能未能发挥。

(二)就业方面。

些人员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技能单一,难以适应企业高素质、技术型、复合型、年轻化用工的要求,因此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二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乏力。由于缺乏就业主动性和就业技能,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政策不了解,因而实现“再就业”比较困难。

2、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今年仅进行了一期就业技能培训。

(三)教育方面。

教学。

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镇教育教学提质增效。3、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四)社会保障方面。

目前我镇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社会保障总体上可以分为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劳动保障四大类。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窄。目前我镇纳入镇城低保人员仅有供销社、茶场、粮站等少数企业单位,据调查,目前城镇因多种原因部分生活困难群众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除“五保户”外,农村几乎很少有人可以享受低保,但部分农民又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现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运行需灵活操作,不断完善。2、社会养老保险扩面慢。目前我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仅百名,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缓慢。养老保障已经受到了城乡各类就业人员的普遍关注,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扩面进展比较缓慢。由于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造成务工不安心、企业用人不稳定。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农民一直走的是“养儿防老”的路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正逐步发生变化,一孩户、双女户逐步进入老龄阶段,父母和儿女分居越来越普遍,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不高,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他们的养老如何保障亟待探索。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6年底在我镇开展以来,已经覆盖全镇98.4%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篇3:民生问题调研报告1关于我县民生问题调查与思考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本人根据调查情况,谈几点肤浅认识。

关注并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城乡居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就、平安生活。调研中各界反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生问题,积极落实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人居环境的建设投入。目前,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升,其中,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2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016元,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90%以上的村居民点实现水、电、路、电话、闭路电视“五通”,无房户和危房户不到居民总户数的5%;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9%;97.81%的村设有卫生所,90.11%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保险;2399名非农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困难居民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启动了农村低保,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了4.5%以内;社会治安状况逐渐好转,关乎民生的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保障的需求增长,我县关乎民生的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响民生的矛盾问题正在日渐显现。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农村饮水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亟待解决。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绝大部管道工程使用钢管或再生塑料,造成群众饮水隐患,同时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水源也不同程度地枯竭或水质下降。目前,全县尚有农村饮用水质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水源保障率不达标等不安全饮水人口5.2万人,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是房价看涨,中低收入家庭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县城多户居民中,约有五十分之一住在使用了10年以上的平房内,近113户城乡常住居民没有住房,常年租房居住,近39户居民还住在危房里。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盼望改善住房条件,不少农户也想进城购买住房,但面对日益看涨的房价都深表无奈,只能等待观望。

进行投入,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反差大,城乡居民不能平等享受诸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的现状。目前农村公共设施总量少、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重等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

(二)就业方面。

目前,全县城镇仅登记的失业人员近1300名,隐性失业、半失业人员变数较大。

一是就业困难人员仍然是城镇就业的难点。从再就业情况分析,已办理城镇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女的40周岁和男的50周岁以上人员、残疾人和完全失去土地未就业的六类失业人员就业比较困难。由于他们大多技能和文化水平偏低,年龄老化,工作基础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导致就业比较困难。

二是就业帮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这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围绕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由于政策具体内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牵头单位劳动保障部门的协调与组织能力相对有限,使一些优惠政策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据调查,目前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复转军人安臵就业、刑满释放人员失业的就业,以及企业吸纳失业人员定额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相关部门落实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三是无业人员就业观念陈旧。目前在我县无业人员中,不同程度存在就业靠政府、吃饭依恋铁饭碗、不愿干个体、小钱不愿挣、大钱挣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苦、脏、累、险工种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还有一部分失业人员宁可“吃低保”也不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并存,就业引导、指导和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和加强。

(三)教育方面。

目前我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一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考大学成为子女就业的集中选择,由于扩招,造成师资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相当一部分具备条件的群众对当地高中教育质量缺乏信心,学生择校情况比较普遍。

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我们对本地区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调阅资料等方式,对本地区民生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结合平时的了解,通过认真梳理,当前本地区在社会民生方面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重点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要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要采取大力建设公租房,在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中对低收入群体实施保障性安置等措施,切实解决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

二是要着力实施扶贫计划。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政策措施,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动,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是要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大力实施森林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切实打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是要着力加强社会治安建设。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特别是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在中小学、幼儿园等重点单位配备校警和安保人员,让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五是要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建立完善以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灾害临时救助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老有所养、灾有所济、孤有所靠、残有所助。

六是要着力抓好教育事业。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子女的入学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七是要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解决农民工城镇户口为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八是要着力解决看病难。要大力完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药价虚高,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

九是要着力解决就业难。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十是要着力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深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等活动,深化“三项制度”,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困难,切实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姓名:周雯姓名:蒲蕾姓名:王硕姓名:罗纾岚的调查报告。

年级:2011专业:金融。

在今年两会上,物价、房价、医疗等民生问题不仅成为代表委员们提案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老百姓最关注的热点。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此前表示,民生问题仍是今年政协委员提案的焦点,尤以房价、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问题最受政协委员关注。我们组成员以这次社会调查为契机,亲身投入社会展开了这次关于社会民生问题的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5月1日调查地点:济南市泉城广场调查对象:济南市市民。

调查分工:问卷由xx、xx设计,小组讨论确定;由xx和xx到调查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小组所有成员完成数据统计,并进行结果讨论;xx完成初稿,经小组讨论通过后完成此篇报告。

二、研究方法1、问卷。

收回问卷后,经过统计各个问题的选项的数目,然后再经过计算得出相应比例,将数据处理成图表形式。接着对数据进行总体分析,进而得出以下结果。

三、数据分析及结论。

【1题】您对您的收入状况满意吗?

图1图2通过调查发现,总体上女性对收入的满意度高于男性,由图1就可以看出;而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以看出,男性的收入水平要高于女性。由此看来,收入满意度不仅仅绝对于收入水平,还与社会分工及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有关。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男性要负责挣钱养家,是家庭的支柱,因此来自家庭的心理压力要大于女性。另外在工作过程中,男性要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由此男性对工资水平的要求高于女性也不难理解了。

图4图5由图5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哪个收入区间,都有认为房价偏高的受访者。尤其是收入较低的受访者。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温总理曾说过,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问题学生调查报告篇五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同时就社会个体而言,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社会安全感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就大学生而言,每一个成长中的大学生在主观上都有一种安全需求,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自身安全能够得到相对保障的环境中生活,而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的强弱能较好的反映出社会现状。大学生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对社会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是想通过大学生在社会上的自身安全的主观感受,来反映社会安全现状,并通过对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因素的分析,来思考提高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途径。

自编“大学生安全感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此问卷共13题,其中,前两题为性别和所在年级的前提性调查,其余11题为与大学生安全感有关的调查,均为选择题(包括单选与多选)。由小组商议并经过向老师请教后,最终定稿。

数据来源:在南京农业大学本部,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向男女本科生及研究生随机发放问卷250份,全部回收(其中苏州大学是通过网络间接发放和收回),其中有效问卷228份。

按照调查问卷的问题的设计,从大学生社会安全感整体现状及影响因素开始,再分别围绕社会道德风尚,大学生就业及国内形势,国际问题三方面因素展开调查。

1.安全感程度:

在调查中,有5%的人感到“很不安全”(0.7%的女生,5%的男生)其次,18%的人认为“不安全”(12%的女生,25%的男生);27%的人认为“一般”(29%的女生,25%的男生);选择“比较安全”的占29%(33%的女生,23%的男生);选“安全”的占总人数15%,(16%的女生,11%的男生);只有4%的人感觉很安全(4.2%的女生,3.8%的男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总体现状,即有将近一半人觉得自己不太安全或不安全,其中男生所占比例略大于女生所占比例。

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安全事故”调查中有28.5%的人选“盗窃、抢劫”(62%的女生,38%的男生);有40.4%的人选“交通安全事故”(46%的女生,26%的男生);62.5%的人选“食品安全”(66%的女生,56%的男生);而只有2.6%的人选“国家边境动乱”,且都是男生,占男生总人数5.8%。

所调查的大学生中觉得不安全的原因一般是因为身边的偷盗及交通事故,并且有超过一半的人觉得不安全是因为食品安全,所占比例最多。而“国家边境动乱”相对于女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基本上无影响。

在回答“哪些因素会增加你的安全感”时,有33.3%的人选“本人或同学未遭人身财产侵害”(36%的女生,23%的男生);有54.4%的人选“完善的治安防范措施”(51%的女生,50%的男生);有27.2%的人选“安保工作到位”(26%的女生,27%的男生);有60.5%的人选“良好的社会秩序交通状况”(59%的女生与50%的男生);有48.2%的人选“较强的自我保护”(44%的女生,44%的`男生);有39.5%的人选“受到侵害时能得到及时帮助”(40%的女生,37%的男生)。

如此,我们发现,大学生将个人安全更多的寄托于社会,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完善的治安防范措施,社会环境的改善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与此同时,大学生也意识到了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在回答“你觉得女性应聘时会遇冷吗?”时,有49.6%的人选“会”(59%的女生,36.5%);有50.4%人认为“不会”(41%的女生,64.5%的男生)。

该问题受被调查人的性别的影响,总体来看,就此问题大家意见各半,但这其中女生更多的是认为“女性应聘时会遇冷”,由此可见,在就业方面,女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偏低。

同时,我们又就失业率原因进行了调查,选“人才过剩”的占总人数32%(34%的女生,29%的男生);选“就业引导不够”的占总人数44%(44%的女生,44%的男生);选“人口过多”的占总人数39%(44%的女生,44%的男生);选外企太多只占总人数2%(3%的女生,无男生);选“政府这方面政策力度不够”的占总人数29%(25%的女生,35%的男生)。

对于大学生难就业这一难题,就业指导不够和政府这方面政策力度不够、人口过多、人才过剩都是主导原因。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来缓解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的就业压力,但现实是:情况未见好转,这其中有大学生自己的就业观问题,同时有学校,社会的问题,大学毕业后何去何从,已让大学生们困惑已久,这自然影响到这一群体的社会安全感。

4.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因素之社会道德风尚:

在回答“小悦悦事件会影响你的安全感吗?”时,选择“影响很大”的占总人数30%(29%的女生,31%的男生);选择“一般”的占总人数35%(41%的女生,29%的男生);选“较少”的占总人数18%(15%的女生,21%的男生);选“基本没影响”的占总人数17%(15%的女生,19%的男生)。

只有3%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见义勇为的人很多”(只有8%的男生);11%的大学生认为“较少”(11%的女生,12%的男生);78%的大学身认为“现在审会上见义勇为的人很少”(82%的女生,71%的男生);只有8%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社会几乎没有见义勇为的人”(7%的女生,10%的男生)。

问题学生调查报告篇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正确的诚信意识有助于促进正确的诚信行为。因此,本次调查以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为主要调查主题。有效卷率为100%。

总体评价是:大学生对于诚信意识有着高度的认知水平,但是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出现背离的现象。

从调查问卷来看,性别的区别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影响不大。本次问卷中,专科学历的大学生占20%,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占80%,但是从结果来看,学历的区别也不影响对诚信意识的认知程度。城乡差距拉大,但是大学生受过了高等教育,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学生都对诚信意识有着较高的认知。

首先,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情况。在对待大学期间学习和生活经费的主要来源问题的回答中,约有70%的学生回答是父母供给,约有0.5%的学生选择民间借款,约有1%的学生会选择助学贷款。30%的学生认为家庭对负担自己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有很大的困难,5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困难,19%的学生认为没有困难,这说明大多数的家庭要负担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在问及“如果大学生觉得家庭难以负担自己在校的学费或者生活费时,首先想到的是那种筹资方式?”有23%的学生回答是向亲朋好友要钱或者借钱,0.6%的学生回答是由家庭向银行贷款,也有0.4%的学生会选择从民间高息借款,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占40%,约有20%的学生也愿意勤工俭学来筹资。很多学生并不把申请助学贷款,回答是名额有限的学生占40%,其余的回答有贷款手续繁琐,贷款额度太小,贷款条件苛刻,贷款利率太高和贷款程序透明度低的学生的比例分别是22%、1%、20%、8%和9%。虽然申请助学贷款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仍然有80%多的学生持十分赞同和比较赞同的态度。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在调查的所有问卷中有80%的学生没有申请助学贷款,在20%的申请了助学贷款的学生中,90%多的学生把贷款用来缴纳学费,当然极少的也有用于基本的生活开支,报考费用和购置消费品等。很多学生想通过贷款来继续学业,因此,对助学贷款的性质和偿还责任大多都有一定的了解,不了解的学生只占10%。应该说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道德修养,90%的学生表示愿意及时偿还所欠贷款,但是仍然有些学生会说不愿意或者是情况而定。同样,30%的学生在偿还所欠贷款出现困难的时候会借债偿还,也有30%的学生会延期偿还,当然,也有个别的学生认为能不还就不还,这说明极个别的学生还需要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虽然很多学生表示愿意及时偿还贷款,但是以后是否有能力及时偿还是要按情况而定,70%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及时还款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无固定经济来源和工作后收入太低无力还款,其余30%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如何办理还款手续和毕业后去向不明,没有主动跟银行联系,或许,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贷款机制还需要更加完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不及时偿还贷款的不良记录将来会被所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有关相关部门共享,是否会对您的还贷意愿产生影响?”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没有影响或者说不清楚,其他90%多的学生选择有重要影响,一定会履约还款。毕竟没有及时偿还贷款反映了一个人的诚信情况,没有人或者单位机构愿意与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合作。

其次,问卷调查关于大学生信用意识状况。90%的学生同意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中非常重要。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诚信意识较高。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容易被身边的人接受,绝大多数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学生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值得依赖的人,对待自己的承诺会尽力兑现。大学生们从小被教育不能说谎,在成长的道路上,很多人都学会灵活看待关于谎言的认识,40%的学生认为人绝对不能撒谎,也有50%的学生认为可以撒谎,但是一定要是善意的,当然也不排除有10%的学生认为说谎没有什么大不了。对于诚信意识的状况也反映在借阅图书馆的书籍、校园枪手、考试作弊和履历造假等的问题上。60%的学生表示职位自己方便而不考虑别人,不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同时,80%的学生认为校园枪手的出现涉及到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应该大力禁止。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的学生对以上两个现象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大学生作弊应该是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有60%的学生回答自己有过作弊的想法但是未付诸行动,只有2%的学生回答自己没有过作弊的想法及行为。同样,有60%的学生认为作弊不可取,但是可以理解,只有10%的学生认为作弊是不可容忍不道德的行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为了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会在自己的履历上作假,对待这个问题认识,有约一半的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是无奈之举,但是也是不诚实的行为。因为有60%的学生认为出现造假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求知受挫带来的负面效应。毕业生大多都想要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在毕业就业过程中,在于一个单位签约后,面对另一个更优越的单位的招聘时,又70%的学生认为要遵守合同,选择先签约的单位。有20%的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从这几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学生有较高的`诚信识,但是在现实面前又出现了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向背离的现象。

在对“大学期间出现过那些信用不良行为”的回答中,65%的学生回答是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有20%的学生回答是拖欠学费,10%的学生回答是拖欠住宿费,5%的学生会大是电话欠费。当然,对于不良行为的出现,有50%的学生认为是经济困难,无偿还能力和支付能力,也有30%的学生选择是资金一时周转不开,20%学生的选择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环境,认为不会影响到下一次贷款.和忘记还款时间等答案。现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的行为已经会有法律的惩罚,40%的学生认为今后无法向银行贷款或透支是最有效的处罚方式,也有40%的学生认为追究法律责任是最有效的处罚方式,另外,还有20%的学生选择没收抵押物,罚款和公布黑名单的方式。

本次调查中反映出大学生应该从传统诚信意识观念中吸收营养,同时,还要结合现实需要创作性的转化,把诚信作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观念。尤其是在申请特困生补助,贷款和缴纳学费以及自荐择业等关键时候,要讲求诚信,实事求是,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责。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诚信美德的并能为建设诚信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大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问题学生调查报告篇七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和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2)、存在性别歧视。(3)、生源地域歧视。(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问题学生调查报告篇八

从调查情况来看,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如下:

1、家庭原因的影响。

一部分家长只顾赚钱,对孩子全让不顾。一部分家长只会把社会负面影响带回来,“瞧瞧,小孩子扶摔跤的老奶奶,都被讹诈了,以后遇到摔跤的老人,可千万不能扶啊”。一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住行,忽视或缺失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也有的家长不会教育孩子,孩子做了错事主动承认错误,结果会被打一顿,而撒谎却不会挨打,这样孩子以后犯了错误肯定要撒谎了。

2、学校方面的影响。

我国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思想品德课形同虚设;语文课文中有一些诚信方面的好教材,但课文上过之后也就过去了,对学生灵魂的触及不够深刻,不够持久;数学课堂上其实也有一些教育素材,但也没有被好好利用。总之,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重视不够。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诚实守信的美德都被个人利益所取代。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假新闻、假广告层出不穷;贪污腐败随处可见;这些现象都对小学生的诚信造成负面影响。

四、调查后的思考与对策。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活动,作为第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有必要对诚信教育进行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对策。只有教育好小学生,祖国未来才有希望。

(一)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1、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小学生诚信的重要性。一方面,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应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要把培养孩子的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2、在研究过程中,多和家长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

(二)教师方面,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三)学校方面。

1、正面教育,营造氛围。

a、诚信每一天。

诚信每一天是诚信教育环节中的一小部分,让学生们搜集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或者阅读相关的小故事,每天在黑板上写一条诚信名言,或者是课前讲一个诚信小故事,同学听了故事有什么感想可以说一说、写一写。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b、与语文课程的课堂教育紧密联系。

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有很多是可以作为诚信教育的素材的,在进行课堂教授的同时,把握好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c、与课后诚信活动整合。

理论的东西讲的再多,学生也不见得会懂,要在具体的事情当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解诚信的含义与意义。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扫卫生、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考试作弊行为等等,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绝不能言而无信。

2、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给学生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是很有必要的,这种信用档案包括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比如,小到舞弊、破坏公共设施、对师生不尊重,大到偷、拿、骗甚至暴力事件,都应当作为诚信档案的内容。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引导小学生深刻认识“民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道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一定要将讲诚信贯穿于生活学习之中,提高小学生在面临个人利益与诚信行为矛盾时的道德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