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模板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7:13:46 |
- zdfb |
- 9页
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并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计划,才能提高效率。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于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著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见解,希望能够给您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能分别用三句话讲述出一幅图的图意,注意用词正确。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将图上的事说清楚。”(山坡上有两只乌龟)教师移动磁性乌龟:“这件事还有谁也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清楚。”(又爬来了一只乌龟)请小朋友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指图:“最后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呢?谁会用三句话把图上的事说清楚:幼儿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列算式理解其含义。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表情?”
“这道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第一组:玩玩讲讲水果列算式。
第二组:玩玩讲讲动物列算式。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加法。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结果,尝试到了成功了,所以记得很牢。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二
1、发现递增递减排序规律,会接着往下排,并说出理由。
2、发现生活中序列的规律美。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1、经验准备:已经学过其它排序规律(如:abab、abbabb)。
2、物质准备:
(1)教师材料:运动场图;序列图一(递增)、序列图二(递减);规律图谱。
一、观看运动场的布置,感受规律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语:果园里举行水果娃娃运动会了,我们去看看运动场的布置吧!
1、观察红绿旗、大小气球的排列顺序,幼儿找出规律。
2、师小结:这种按物体的不同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列,真美!
二、幼儿操作,初步学习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运动会快开始了,水果娃娃准备入场了,你们瞧。
(一)探索递增规律排列。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abb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一的顺序,接着往下排。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增加的叫递增。
(二)探索递减规律排列。
1、出示图二,引导幼儿找出规律:abbbbbabbbbabbb。
2、请幼儿根据图二的顺序,用新材料让幼儿按递减规律排列。
3、分享交流: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4、师小结: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的数量不变,另一个物体后面的比前面都多一个,这样逐一逐一减少的叫递减。
三、发现运动场环境创设的规律美,引导语:小朋友,运动员要经过三条小路,才能到达比赛地点,我们去看看。
1、出示三条路的图片,幼儿观察判断。
问题:哪一条路是递增规律排列的,哪一条是按递减规律排列的?
2、另一条特别的路(有递增又有递减,如:abbbbbaabbbbaaabbbaaaabbaaaaab)师小结:按规律排序的方法真多呀,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比较,在我们生活中就会发现很多各种各样的规律美,让我们以后慢慢去寻找吧。
四、分组操作活动,继续学习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引导语:马上要给运动远颁奖了,可是粗心的果园老板还没准备好呢?小朋友一起来制作奖品吧!
(一)介绍分组材料以及操作要求1组:用两种颜色的纸条做彩链。
(二)幼儿自选一组材料,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按照递增递减规律来排列的。
结束语:让我们把作品拿到区域里,在分区时,再和同伴一起来分享欣赏,好吗?
五、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将分组活动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练习按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序。
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家里或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
整节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为主旨,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将抽象的按规律排序具体化、生活化,从而帮助幼儿轻松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孩子们在活动中参与的非常棒!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加号、减号、等于号,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三幅图意,能看图列加减算式。学习2的加减。
3、在活动中能大胆讲述、积极参与。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加减法图各三幅。
2、贴纸若干。
3、幼儿用书、笔、橡皮。
活动过程:
二、游戏:开火车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组合)。
师: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4点开。
(1)瞧,国王给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端上来了什么?(出示1只红苹果)。
喔,原来国王给小朋友们端上了苹果。请小朋友看看,他端上了几只红苹果?(一只)。
(出示1只绿苹果)看看,还端来了几只绿苹果?(一只)。
一共有几只苹果?(两只)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儿说出1和1合起来是2)。
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出示图3,一共有2只苹果)真棒u。
那,你能把三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听吗?(国王先端上了一只红苹果,又端上了一只绿苹果,现在一共有2只苹果)师先说一边,再请幼儿说。
小朋友真能干,那谁会把苹果的数量用数字记录下来?(请个别幼儿上来记录)。
1只红苹果1只绿苹果2只苹果。
112。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1、2)。
刚才是小朋友的记录,现在老师也有一种记录方法,请你们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教师记录:1+1=2)。
看一看,多了什么呀?(+=)。
“+”是加号,是增加的意思,多出来的意思。
“=”是等于号,是现在一共有的意思。
我们来读读写写。(手指游戏:+=)。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算式(1+1=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说一说。(国王先端上了一只红苹果,又端上了一只绿苹果,现在一共有2只桃)。
(2)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加法图片,让小朋友列加法算式。
(1)国王真高兴,小朋友这么会动脑,他又给你们送来了一样好东西,看(出示第一张西瓜图片:2片西瓜)哇,是西瓜,国王又想考考你们了,谁会把这张图说一说?(国王有2片西瓜)。
呀,出了什么事呀?(出示第二张图片:1片西瓜皮)原来被谁吃掉了一片。
现在还剩几片西瓜呢?(1片西瓜)出示图三。
谁会把这三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讲一讲,谁讲得好,国王就会奖一片西瓜给他吃。
谁会用数字记录下西瓜的数量?
2片西瓜1片西瓜皮一片西瓜。
211。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四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五
活动目标: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六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如何运算5的加法,并能灵活的掌握5的加法。在活动中,幼儿跟老师不够配合,课堂不够活跃,可能是后面的设计有点抽象,难度大点,没有针对这里的幼儿的认知水平设这课。下次我再上,我改用让小朋友动手摆物体,然后把式子写写出来,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动手、眼、脑,也达到了就这结课的目的。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七
设计意图: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几乎没有的情况,我将数学的学习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由此设计了这堂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习5的加减.
2.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已有5的分合知识.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碰球(复习5的分合)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减。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3+2=5)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习:8+9=17。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
5.提问: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还剩下几只兔子?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c游戏:你问我答师:小朋友,我问你,23=?生:老师,告诉你2+3=5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d抢答:看谁最快?
老师准备一些口头的.加减法应用题,师读生抢答,比一比,谁最快?例如:河里游来了3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答得多又对的为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教师总结: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鼓励相对不积极的幼儿,再次带领幼儿巩固知识.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把今天学到的加减法与自己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该活动教师能依据《纲要》的精神,创设数学情境,提供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八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活动反思:
老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九
1、初步理解剪发的含义。
2、掌握5的剪发,认识“—”。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卡片,1—5数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每人一份操作卡片及玩具卡片。
过程:
1、通过拍手游戏,复习5的分解组成,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纷呈3和几?
幼儿:于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
2、创设情景,摆放数字卡片,利用数与量的对应,理解剪发的意义。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请他的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小熊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有5根骨头,5捆情操,5个胡萝卜、5条小虫子。他的好朋友小狗,小羊小兔子小鸡来了以后真高兴,他们吃的真香,我们来看看他们吃的多少。
理解剪发就是减掉后数量变少了。
3、开展游戏,请幼儿扮演小动物,算一算面前盘子里的5个食物,吃掉几个,还剩几个?
4、减法计算练习。幼儿两两自由结组,每组幼儿取5个玩具,开展猜拳活动,幼儿家在幼儿乙闭上眼睛后,拿走若干玩具,请幼儿乙用剪发算算幼儿甲拿走了几个玩具,并用数字卡标出算式。
建议:为了巩固和熟练掌握5以内的剪发,教师在活动后可以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调动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孩子们在游戏化的情景中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并加以巩固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让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最近发展区)更进一步的发展,较符合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引起幼儿的兴趣。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比较适合幼儿,容易让幼儿接受,调动幼儿的求知兴趣和操作欲望。我同时也发现个别孩子的能力真的是很弱,尤其是新来的几个孩子更是如此,应与家长多沟通,让孩子尽快适应学习。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加号、减号、等于号,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三幅图意,能看图列加减算式。学习2的加减。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加减法图各三幅。
2、贴纸若干。
3、幼儿用书、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游戏:
开火车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组合)。
师: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4点开。
……。
(1)瞧,国王给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端上来了什么?(出示1只红苹果)。
喔,原来国王给小朋友们端上了苹果。请小朋友看看,他端上了几只红苹果?(一只)。
(出示1只绿苹果)看看,还端来了几只绿苹果?(一只)。
一共有几只苹果?(两只)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儿说出1和1合起来是2)。
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出示图3,一共有2只苹果)真棒u。
那,你能把三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听吗?(国王先端上了一只红苹果,又端上了一只绿苹果,现在一共有2只苹果)师先说一边,再请幼儿说。
小朋友真能干,那谁会把苹果的数量用数字记录下来?(请个别幼儿上来记录)。
1只红苹果1只绿苹果2只苹果。
112。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1、2)。
刚才是小朋友的记录,现在老师也有一种记录方法,请你们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教师记录:1+1=2)。
看一看,多了什么呀?(+=)。
“+”是加号,是增加的意思,多出来的意思。
“=”是等于号,是现在一共有的意思。
我们来读读写写。(手指游戏:+=)。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算式(1+1=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说一说。(国王先端上了一只红苹果,又端上了一只绿苹果,现在一共有2只桃)。
(2)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加法图片,让小朋友列加法算式。
国王真高兴,小朋友这么会动脑,他又给你们送来了一样好东西,看(出示第一张西瓜图片:2片西瓜)哇,是西瓜,国王又想考考你们了,谁会把这张图说一说?(国王有2片西瓜)。
呀,出了什么事呀?(出示第二张图片:1片西瓜皮)原来被谁吃掉了一片。
现在还剩几片西瓜呢?(1片西瓜)出示图三。
谁会把这三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讲一讲,谁讲得好,国王就会奖一片西瓜给他吃。
谁会用数字记录下西瓜的数量?
2片西瓜1片西瓜皮一片西瓜。
211。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2的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十一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7。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2+6=83+5=84+4=85+3=86+2=87+1=88+0=8。
8-1=78-2=68-3=58-4=48-5=38-6=28-7=1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教学反思。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十二
2、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3、会口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减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复习8的组成。
8只小鸟飞啊飞,1只小鸟飞在前面,后面跟着几只小鸟呢?(7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以此类推说出8的组成。
出示课件:
(1)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幼儿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2=6,教师板书。
(3)天上有8架飞机,飞走3架,还剩多少架飞机?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3=5,教师板书。
(4)小红有8个气球,送给小花4个,还剩多少个气球?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4=4,教师板书。
引导让幼儿口述有关8的减法数学问题,如:姐姐有8颗糖,吃了5颗,还剩多少颗?河边有8条鱼,游走了6条,还剩多少条鱼?等等。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按照减数从1到7的规律说出8的减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小百科;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十三
设计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重点:
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难点:
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部分所组成,容易会造成孩子辨别卡片上的混淆。
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个已知数所误导。
解决策略:
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
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达到资源共享。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四类不同难易的操作材料)。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游戏,兴趣浓厚,但幼儿不会具体的在玩中学,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生成的词语接龙,不但玩出了乐趣,学会了积累词语。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十四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活动反思:
老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地列出加减法的算式。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一道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对。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活动评价。
表扬在活动中认真操作的幼儿。
教学反思: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大班数学6.7的减法反思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加号、减号、等于号,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三幅图意,能看图列加减算式。学习2的加减。
3、在活动中能大胆讲述、积极参与。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加减法图各三幅。
2、贴纸若干。
3、幼儿用书、笔、橡皮。
活动过程:
二、游戏:开火车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组合)。
师: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你的火车1点开,我的火车4点开。
……。
(1)瞧,国王给我们大四班的小朋友端上来了什么?(出示1只红苹果)。
喔,原来国王给小朋友们端上了苹果。请小朋友看看,他端上了几只红苹果?(一只)。
(出示1只绿苹果)看看,还端来了几只绿苹果?(一只)。
一共有几只苹果?(两只)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儿说出1和1合起来是2)。
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出示图3,一共有2只苹果)真棒﹗。
那,你能把三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一听吗?(国王先端上了一只红苹果,又端上了一只绿苹果,现在一共有2只苹果)师先说一边,再请幼儿说。
小朋友真能干,那谁会把苹果的数量用数字记录下来?(请个别幼儿上来记录)。
1只红苹果1只绿苹果2只苹果。
112。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1、2)。
刚才是小朋友的记录,现在老师也有一种记录方法,请你们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教师记录:1+1=2)。
看一看,多了什么呀?(+=)。
“+”是加号,是增加的意思,多出来的意思。
“=”是等于号,是现在一共有的意思。
我们来读读写写。(手指游戏:+=)。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算式(1+1=2)。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幼儿说一说。(国王先端上了一只红苹果,又端上了一只绿苹果,现在一共有2只桃)。
(2)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加法图片,让小朋友列加法算式。
(1)国王真高兴,小朋友这么会动脑,他又给你们送来了一样好东西,看(出示第一张西瓜图片:2片西瓜)哇,是西瓜,国王又想考考你们了,谁会把这张图说一说?(国王有2片西瓜)。
呀,出了什么事呀?(出示第二张图片:1片西瓜皮)原来被谁吃掉了一片。
现在还剩几片西瓜呢?(1片西瓜)出示图三。
谁会把这三幅图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讲一讲,谁讲得好,国王就会奖一片西瓜给他吃。
谁会用数字记录下西瓜的数量?
2片西瓜1片西瓜皮一片西瓜。
211。
老师还想也用一种算式来记录:2–1=1。
看,有出现了一个新的符号。
“—”是减号,是减少的意思,变少了的意思。
这里的“=”是现在还剩下的意思。
读读写写:2–1=1。
(2)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减法图片,让幼儿列减法算式。
3、表演活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戴上头饰表演加法故事和减法故事。(机动)。
4、操作活动:国王送礼物。
(2)出示操作材料,向幼儿介绍做法。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幼儿取礼物,教师小结。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优秀11篇)
-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收获(精选20篇)
- 最新学生打架检讨书4000字(汇总10篇)
- 最新色彩的色相的教学反思(优秀20篇)
- 小学美术研修日志心得(精选11篇)
- 最新小学音乐老师(模板18篇)
- 2023年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课后反思(模板10篇)
- 最新志愿者心得200字(精选19篇)
- 最新乡村疫情防控志愿者心得体会(精选14篇)
- 2023年疫情志愿者心得体会200字(通用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