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模板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6:15:16 |
- zdfb |
- 8页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一段经历的感悟和总结。写心得体会时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文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一
众所周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党的会议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我国国土面积很大,有着较大贫富差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与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不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是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才有乡村振兴的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因为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很多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尤其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
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将人力资本开发放在第一的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カ军。同时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加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文化振兴是灵魂。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汇集着乡土人文之美。假如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者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掉真正的灵魂。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务必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但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承传好乡村文化,提升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以及产业。也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_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升乡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生态振兴是根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可以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因为前些年乡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应该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提升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务必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苦干实干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二
省委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生活富裕为根本,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在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就要充分发挥我省“三农”优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住机遇,着力解决好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短板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乡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存在严重不足或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极度缺乏,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电力、通讯、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质量差、标准低,重建设轻管护,难以适应乡村振兴的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此为抓手,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给予大力倾斜支持,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予以充分保障;要制订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其次,要结合乡村振兴规划,统筹建设好乡村道路、水电、网络、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项目。要把农村饮水安全摆在优先位置,统筹规划农村饮水工程和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高保障能力,保证饮用水质量;要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用电方面的问题,加快电网改造升级和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用电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同时,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向家门口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尽快实现互联网在农村的全覆盖,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光纤入户”工程和数字乡村战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深度融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动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污染治理,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和农业的环境问题,在思想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当前,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还很普遍,环境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垃圾乱倒乱放、污水横流、厕所脏臭等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成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农业生产中,农膜、农药、化肥超量使用,面源污染严重,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超标。一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脆弱、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的短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没有生态宜居的农村,就会失去对人才、产业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要聚焦农村环境顽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改善乡村整体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保护好农村清新的田园风光、独特的乡土风情,打造绿水青山、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美丽乡村,让美丽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一是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农村各类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如生活垃圾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施、环保卫生厕所等,奠定农村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的硬件基础。二是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普遍建立村级保洁员制度,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速生物农药、绿色饲料推广运用,积极开展畜禽粪便还田、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处理等,全程无死角推进清洁生产和加强污染防治,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四是加快特色乡村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塑造乡村风貌,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村落风景区,打造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田园,让乡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园和市民休闲养生养老的生态乐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留守农村的老人和妇女,以及来回奔波的农民工,他们多数缺乏文化知识和现代农业技能,靠体力和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缺少科技含量。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比较薄弱,存在人员严重不足、视野不宽、年龄老化、本领恐慌等问题,尤其是农技人员数量少,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新一代农民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打工,不愿回家务农,更加剧了乡村劳动力和人才的匮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吸引农村人口回流,通过人才流入促进农村发展,并创造条件鼓励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让农村的产业、环境、机会吸引人、留住人,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城市的科技人员下乡等,鼓励他们到农村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二要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扶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等。三要创新乡村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制度,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机制,以及城市科技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四要重视提高乡村人口素质,加强乡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三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强,农业必须强;*要美,农村必须美;*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推动农村全面提升,共建美丽和谐乡村。“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40年以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推进农村全面进步,共建美丽和谐乡村,必将开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在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城市和农村都要发展,都要全面进步。一方面,我们要加快突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安定团结,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安居立业,生活幸福美满。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关键点,要想让农民收入提高,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有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做到可持续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其中坚持质量兴农是重中之重。比如,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等;实施产业兴农行动,推行标准化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牌、一县一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不断提高乡村的自制能力,从而形成治理有效、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四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写好乡村振兴的“奋进篇章”,需要各方合力,久久为功。
实施“优先发展+配套支持”,让农业基础“强起来”。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资金予以优先保障,政策予以优先倾斜,人才予以优先提供。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机器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发展,关键是人才。高校要加强涉农专业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要继续扩大面对农民的招生培训力度,提供“套餐化”“精准化”教学,提高农民专业水平。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新创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朴”的“后花园”。要对村居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并通过多种方式让村民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要重点整治门前屋后、垃圾处理等场所环节,做到无杂物、无异味。要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加大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引导乡亲见贤思齐,美化环境。要充分挖掘农村“乡土文化”“孝道文化”“宗族文化”,做好传统文化传承,让子孙后代“爱家乡、念家乡、建设家乡”。
实施“自主经营+优化服务”,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千条路,万条路,发展经济才是好道路。要聚焦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农业生产补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大力推广订单式生产模式,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收获,提供一条龙服务,从源头上降低风险,增加收益。要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科技推广人等专家学者作用,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效益。要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等方式,加大特色农产品推广宣传,扩大农产品销路。
做好“三个加法”,写好乡村振兴的“奋进篇章”,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五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眼下,各地区各部门正在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撸起袖子加油干。
立春过后,从东部沿海到西北高原,从华北平原到江南水乡,辛勤的人们已经忙碌起来。
在安徽亳州,4.5万亩春茬马铃薯播种正在进行,今年,这里的农民换上了专用的马铃薯播种机。
在江西永丰,通过当地政府举办的59场新春招聘会,超过1.8万人返乡人群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
正月里,全国12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迎来大批游客,赏民俗、品美食,感受乡村之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过去一年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的基础上,今年我国将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聚焦蔬菜、猪禽、奶牛、鱼虾等重点品种,高水平建设一批日光温室、标准化养殖场、海洋牧场等标杆。
在湖南常德高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里,16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正在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今年,园区企业将新增13条现代化生产线,同时配套建设冷链仓储、集配中心,200公里之内60多种土特产3天之内便能加工成各类美食发往各地。
巩固脱贫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为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85亿元已经提前下达,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占比将达到60%。
今年,聚焦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我国还将细化乡村建设行动各专项推进方案,推动各类项目协调布局、集中建设、逐村推进。
蓝图已绘就,未来更可期。在____指引下,我国正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平乐县沙子镇聚焦乡村振兴,以绩效考评为推动力,持续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把关心关爱切切实实送进群众心坎里。
镇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沙子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对标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稳步推进。镇内通过提升建设沙子镇人文历史展览馆、沙子镇党群服务中心等教育基地,打造文化宣传阵地。全镇累计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实现全镇基层综合性服务站点全覆盖。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邻里守望的淳朴民风,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等新时代文明实践11场。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扎实推进。为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根据绩效考核指标所涉及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共文化反馈评估要求,沙子镇扎实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一是以基础党建为组织保障,进一步健全“五治融合,分级治理”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巩固保安、保和村6名派驻村队员联系机制,实行选调生驻村任职机制,推行“人才+乡村振兴”试点,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二是各村按照考评要求设置1位文化专管员,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家书屋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会、技术培训会、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保障。
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入贯彻落实。沙子镇坚持将公共文化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立足各村资源优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施建设和文化服务水平,极大地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今年来,全镇累计开展文艺、送温暖等活动20余场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500多名群众,农家书屋服务人数超过2000人次。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七
一、一个地方乡村振兴工作要想取得成绩,党建工作是根本性的工作。
(一)抓好基层党建,要选出一个优秀的村支两委班子,选出一位优秀的、乐于奉献的支部书记。
(二)要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与人民群众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任务上同担,同心服务,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和谐,赢得群众的信赖与支持,做到共建、共治、共享。
(三)做好村庄规划工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村本地区实际的村规民约和整村发展规划(近期、长期)。
二、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
外出考察的各个示范点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个最主要的方面是各地根据自己的地理优势和实际情况发展了产业,与当地人民群众建立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增设公益岗位等措施,有效促进了集体经济增收,同时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三、加大宣传力度。
根据本镇工作需要,把县直各部门的各种宣传资料和本地的一些优秀人物、优秀工作方式方法,不间断多角度进行宣传,助推乡村振兴。
四、结合__乡村振兴示范区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首先是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一批具有我县特色,整洁美丽的宜居村庄、美丽屋场,让人民群众提升生活幸福感,打造连片生态旅游特色村。围绕乡村振兴主线,加速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推进崆峒村旅游景点周边精品民宿山庄建设,带动农民发展农特产品和竹乡农家乐,力争基本形成以桃花江旅游度假区、桃花江竹海、黄金塘楠竹园为核心,辐射美丽乡村大华、石高桥、株木潭特色水果种植、采摘及中国传统村落花园洞等景点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圈。
(二)继续探索股份合作等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笋竹产业和电商直播带货,打造桃花江竹凉席等本土品牌,抢抓直播带货的机遇,推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与特色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大华村直播馆对农村创业者进行直播带货培训,推动更多桃花江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三)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四个村环线建设和主要村组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大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打造5—10处精品美丽屋场,依托各村卫生协会、妇联执委每月对村民小组、农户进行评比,并评出“最美农户”“美丽农户”“整治农户”,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长效机制。
(四)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环境,吸引更多的农村产业专业经纪人、企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回乡创业。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八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九
十四五乡村振兴交流发言“x”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要把x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前,x城乡之间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乡村普遍存在产业支撑不强、发展活力不足、布局风貌凌乱、基础设施薄弱、文化内涵缺失、农民增收缓慢等现象,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实现目标愿景必须加快弥补的短板。
为此,“十四五”期间要强化“四大关键力”,坚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谋划好乡村振兴,咬定目标,久久为功,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其一,强化规划引领力。规划是振兴之“纲”,必须高水平编制好“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一要明确功能定位,彰显地域特色,把乡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建设成为x国际大都市的生态功能承载区、精品农业示范区、绿色休闲度假区、江南水乡展示区;把郊区新城建设作为重大发展机遇,更好发挥其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要坚持多规合一,助推可持续发展,重点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综合策划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三要统筹城乡发展,**二元结构,以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前提,以实施“三园”工程、推进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以补齐农田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智慧农业“新基建”为着力点,释放乡村发展潜力。
其二,强化要素集聚力。要素是振兴之“基”,应大胆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自由流动,充分释放“地钱人”三要素活力。一要筹足“一桶金”,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郊区农村的投入,并向纯农地区倾斜,推动国企支持示范村建设和开发利用,打好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组合拳”,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二要盘活“三块地”,为乡村建设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加大宅基地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的力度,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适当延长农用地流转期限。
三要养好“千里马”,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稳定基层一线主要干部队伍,加大城乡区级层面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引进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实用技术专家、电商骨干等人才群体。
其三,强化产业竞争力。产业是振兴之“要”,只有依托“原生态”,开发“新业态”,才能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一要提升产业能级,释放科技力量,打响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打造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通有“双循环”效应的名特优农产品销售平台,打磨有更高经济效益的深加工农产品,突出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
二要大胆先行先试,探索区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在生产功能和空间布局上开展战略性合作,集聚农业科技人才,共同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孵化器,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空间潜力的不足。
三要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制定“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创新产业融合模式,用好背靠超大城市的优势,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电子商务、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
其四,强化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振兴之“魂”,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要加强江南文化遗产保护,在有着“水墨丹青”自然生态、“小桥流水”人文特色的乡村土地上,对遗落着尚未修缮的古镇、古村、古运河系,以及逐渐消失的地方方言、吟唱等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和传承好江南水乡的自然肌理与历史文脉。
二要彰显新时代乡村文化的新魅力,在塑造乡村美学、丰富文化生活、重塑社会价值等方面下功夫,吸引更多都市人到乡村消费置业、投资创业,使乡村更好满足人民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三要打造乡村文旅融合新标杆,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防止“千村一面”,构建富有农耕特色的文创产业生态,挖掘和培育个性鲜明的ip,用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品位。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十
一要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围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积极对接国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保障,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树立大食物观,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二要抓好乡村产业振兴。立足实际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加快发展特优产业,持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要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紧盯监测帮扶,紧盯重点地区,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抓好就业这个增收主渠道,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四要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提高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示范创建参与度,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五要抓好乡村现代治理水平提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深化“三零”单位(村、社区)创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健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加快实现乡村善治。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坚强保证。要扛稳压实责任,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拓宽投入渠道,形成坚持不懈抓落实的强大合力。要引育用好人才,培育乡村人才,积极引进人才,优化人才政策,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要锻强能力作风,分级分批分类开展精准化培训,实施好“墩苗育苗”计划,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省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十一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去年克服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不利因素,实现丰收增产,为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稳产保供形势复杂严峻,压力也越来越大。
唐仁健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对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全面部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紧紧围绕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千方百计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开展吨粮田创建,实施大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推行稻油轮作。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稳定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供应。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紧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努力推动粮食产能早日迈上新台阶。树立大食物观,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重点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以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推动农村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
思想引领,文明塑魂。近年来,我省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理论宣讲和惠民服务、文化生活等有机融合,为群众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新平台。
4月2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的荆刘村,退休党员谢以海家的庭院里正上演着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34年党龄的老谢“开课”,20多名当地少先队员、家长搬着小马扎团团围坐,沉浸在红色故事里的英烈精神中。记者从江宁区了解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宁区以1个区级中心、10个街道实践所、201个村(社区)实践站、891个实践点为主体,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阵地布局。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的重点要求。全省将按照“以全县域为整体、县乡村三级为单元”一体化推进的要求,推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建成中心(所、站),逐步实现阵地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到位、服务群众精准到位。
按照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当前全省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正面向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面向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喜迎党的百年华诞,当前江苏各地正组织领导干部、社科专家、“百姓名嘴”深入基层。作为南通市如东县“首届社科名家”、宣讲名师,吴金明一个月里跑遍全县40多个部门、镇(区、街道)、村(居)、企业、学校,把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到千家万户。在袁庄镇孙庄村的图书室,每天都有人前来听105岁的宣讲员徐明讲述亲身经历:“之前,村里十家有九家靠讨饭生活,共产党来了,开展土地改革,每家分得了两亩地……”
搭好一平台,织好一张网。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援助、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
如何才能将精神文明建设转化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对此,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加强思想引领、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下功夫。
火热的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构建出积极乐观、文明健康的乡村“软环境”。4月21日,贾汪区党史学习教育“讲+演+问”村居行走进马庄村,大白话把党的创新理论写出来、播出去,歌曲、快板、小品等多种形式的精品文艺节目或取材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基层干部等先进典型,或改编自农村生活场景,把良好社会风气传入人们心田。
深入挖掘乡村的价值认同和文化优势,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常熟在提升农村“硬件”的同时让乡风民俗美起来。智林村老党员钟坤华主动腾出一间房来做村民集聚议事的会场,建设起精神文明“微阵地”。张港泾村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空间,把村里的小桥头打造成学习、休闲首选地,连定居在城里的村民都慕名回来体验,感受德善文化,弘扬乡风文明。
根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农村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和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搜集整理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中蕴含的道德规范,注重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屡禁不绝,怎么办?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合理约定红白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和礼仪模式等,用老百姓自己的“好规矩”管好自己的事情。
在村头路口随处可见。“喜事新办,简化环节,不讲排场;白事简办,不请吹鼓手,不‘迎祭桌’,不扎纸人纸马……”沭阳县南湖街道前巷社区党委书记姜斌说,村民用实际行动,成为人情减负的传播者、倡导者。
乡村振兴,文化何为?富裕起来的农村,需要怎样的文化生活?如何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针对这些亟需回答的问题,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让农民群众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十三五’期间,我们送文艺演出下乡1500场、送戏下乡800多场、送电影下乡超过15000场,先后打造了文化服务新行动、‘情满陶都——宜兴市文艺家走基层’等优秀群文活动品牌。”宜兴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苏各地开展“三下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发挥“文艺轻骑兵”优势,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幸福感。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为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宜兴市先后出台实施细则,规定自2019年起至2021年,全市每年安排总额不低于800万元的文化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淮安市金湖县新型农村社区重视以文化人功效,新建金港社区文化礼堂、湖畔旺屯户外大舞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在全县范围内构建中心、所、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四级网络,通过结对共建、打造平台等方式,常态化地把文艺演出、艺术培训、文艺辅导、展览展示等活动送到百姓身边。
文化惠民、普惠均衡的同时,江苏不断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既为基层群众提供施展的舞台,也让优秀本土文化融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通过政策招引、组建联盟、乡贤评比等方式,南通市通州区不断充实乡土人才蓄水池。宿迁市围绕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让基层一线的“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活跃在金湖县农村社区的“9+n”志愿服务队,很多队员的身份既是党员,也是在文化文艺领域拥有一技之长的爱好者。他们以志愿者身份参加理论政策宣讲,深挖具有浓郁特色的地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十三
为期7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农村基层工作实务知识、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模式探究、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发展、参观了梦想小镇、桐庐、现代农业创新园等地。学习培训期间,本人结合自己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带着疑惑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深刻理解内涵,提高了认识。
在平时工作当中,我们经常听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等一些词语表述,但对美丽乡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特色小镇特在哪里、包含哪些要素、乡村振兴战略具体有几种模式等等,认识上不清,概念上模糊,似懂非懂,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培训,让我们对特色小镇的基本定义、乡村振兴的工作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明晰工作思路,找到了抓手。
在培训期间,通过课堂学、点上看、互动问等多种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拓宽了视野,一切以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为目标,在特色小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中要以产业为抓手,以旅游为带动,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结合本地优势,创出了特色。
从参观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几个点来看,各地都能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山、水、人、文等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增加活力,打出了品牌。结合我们乡镇实际,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也将充分发挥苗木、生态养殖等本地产业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作用,建设真正的人文特色乡镇。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体会篇十四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寄托着亿万农民对美好家园、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
“必须紧紧围绕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这个目标,扎实推进乡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唐仁健表示。
他介绍说,要稳扎稳打推进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农村道路、供水、能源、住房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土特产”三个字要求,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讲求惠风和畅、人心和善、和衷共济。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强调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以和的理念贯穿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唐仁健说。
下一步,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用好传统治理资源和现代治理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建材运输合同(精选10篇)
- 2023年小学三年级主题班会教案(通用16篇)
- 最新数学一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通用8篇)
- 最新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总结(实用8篇)
- 小班教案(汇总11篇)
- 2023年大班预防传染病教案(汇总18篇)
- 教师教案要求(大全15篇)
- 最新校园营销大赛策划书(精选10篇)
- 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汇总12篇)
- 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汇总2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